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律戒本疏 (No. 2788_ ) in Vol. 85

[First] [Prev]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788
律戒本疏

謂犯四重戒已捨梵行。聖果涅槃退沒墮落
永無分也。不可悔除亦名波羅夷。是故説
言。若受戒不還戒。戒羸不出行婬欲法犯重
罪。不應共事。捨戒有十九事。是捨戒餘非捨
戒。向内五衆及一切在家出家人説。是名捨
戒。言義捨佛法僧辟支佛。捨學説。捨共住共
利。捨經論。捨和上。捨比丘沙門釋子。非我比
丘沙門釋子。我是沙彌外道。是俗人。増上戒
定慧名爲學。一切布薩名爲説。清淨衆似清
淨衆共住通名共住。共利法財利名爲共利。
九部經名經論。若言義捨過去未來佛犯偸
不名捨戒。若直言捨佛是名捨戒。貪欲捨佛
假言捨外道佛犯偸。若戲咲越毘尼。捨學捨
僧捨説捨共住捨共利捨經論捨辟支佛捨和
上。如捨佛中説。法是涅槃無三世故。若直言
捨法。若言捨三世法。是名捨戒。假言捨外道
法犯瑜若言我捨阿者梨。不捨戒犯偸。若言
我過去未來阿者利越毘尼。若言捨共財利。
捨衆多比丘比丘尼亦如是。假言捨外道共
財利犯瑜。若言捨一一比丘比丘尼。及捨過
去未來一一比丘比丘尼越毘尼。一切戲咲
言捨戒越毘尼。誤説心狂無罪。若心念口言
説戒戒戒羸事語語犯偸。羸已不捨行欲。罪
如上説
第二若比丘在聚落或在空地不與物取 有
&T005391;吒比丘。是陶師子。先作草菴爲人所壞。
後作瓦色赤嚴好。佛見謙責。令阿難壞之。後
取阿闍世王城守大財欲造大屋。盜至五錢。
依法應死。王將赦之。盜至五錢而死何也。將
以物主惜之。後故取者罪之深。是以王道極
其法也。如來隨宜因而制重。依世煩物物無
逆慊。犯罪雖一治之不同。王得自在隨宜量
斷。或時提爲極法。或殺以盡形。或但繋縛。或
擯之境外。或輸金贖罪。或苦責而已。此皆盜
取五錢治之極法。佛悉因之。以定重禁所取
之物。或在聚落。或空地。聚落多私。空地多
官。隨物所屬則有主也。若二國中間既不屬
人。有不屬非人。斯無主也。若世有轉輪聖
王。隨王所統無物不屬。斯有主也。物或有主
而不守護。而無主。盜心取至五錢及五錢直
捉。選擇時犯瑜。離本處犯重。或物在地。或空
中。或在器物。或在身上。是名本處界。若曳取
未出界犯重瑜。出此等界犯重。若過戸限。若
度一横物及異色地。從高著下。下高上。即是
出界也。又物在状。状爲界。在衣衣爲果。取他
器中物。轉上著下。下著上。悉犯重。或盜心在
物不在器在器不在物。或兩在隨心所在物
邊犯重。非所在者後生心時復犯重。凡屬王
之物。王護惜所得罪。不護惜取無罪。有三種
取。自取物教人取遣使取。取時即犯也。盜心
取無主物重瑜。取有主非人五錢犯重。無主
重瑜。又欲取人五錢而誤得四三二一。重瑜。
本欲取四三二一而得四三二一。輕瑜。取畜
生寶物五錢重瑜。非寶突。取師子殘肉無罪。
五寶若似寶。衆生非衆生盜心取直五錢悉犯
重。家鳥銜五寶。若似寶奪取犯重。以物應屬
鳥主故重也。鳥隨比丘所屬至處處犯重。至
餘處重瑜。待鳥時亦重瑜。以呪力故令至處
所也。野鳥銜有主物。奪取五錢直重瑜。似鳥
心重物。重故不同虎。虎心不重故。鳥隨比丘
所欲至處亦犯重瑜。至餘處突。待鳥時亦突。
若野鳥奪取家鳥物。即或野鳥物。家鳥奪取
野鳥物。即或家鳥物。比丘奪取二鳥物亦如
上説。若水中有主物捉留。後水到於處便犯
重。若次若擧令離本處悉犯重。若相言若作
樹相取他地五錢犯重。若不得重瑜。若爲師
持衣物盜心取。從左手轉著右手犯重。一切
身分亦如是。若以木石物擧取他物。已離本
處。雖還墮本處犯重。關儸不輸税五錢犯重。
若關主與税不得取。先問。税物爲盡入。盡入
官者犯。仰限輸不犯。若避税間道去重偸。爲
賈客過物五錢犯重。又賈客令比丘過物。過
已或盡與。或半與。税直取五錢悉犯重。若示
道路便過。令官失五錢税重瑜。若關儸處有
劫盜惡狩飢餓。若自避若示他令過無過罪。
&T004959;嚫入僧。不入者犯突。有十種物不輸税無
犯。一佛物。二法物。三僧物。四和上物。五諸
師物。六父物。七母物。八欲以此物與他人及
救罪罰。九爲欲還主。十欲作法用物。謂欲作
比丘百一物。異是十物應輸税。不輸税罪如
上説。比丘與賊期破諸村落。得五錢分犯重。
此謂比丘示語彼村。令賊取之得便。共分之
偸人有二種。一擔去。二共期。擔去時兩足離
地犯重。若共期擧二。是犯重。四足衆生若臥
若繋一處。若解取若驅起過四足悉犯重。若
在蘭薗擁牆出外四足犯重。見林中方念言。
我當盜取重瑜。若殺犯墮。取皮肉直五錢犯
重。若親族師徒知識爲劫賊。盜賊失物。不囑
令取。取者犯重。自物人盜去。已作捨意後見
奪取犯重。求捨取無罪。若親屬破在他手不
得作勢力奪。奪者犯重。&MT05353;虫犯者用&T004623;治脚
腫弱故。若許三寶物意決向人説。後不與犯
突。來報重。僧食佛不白。白餘僧及主人持與
人明。若自食犯突亦來報重。死比丘重物屬
四方僧。若用作食。若分犯突。來報重。若先
許五錢意已決定而後悔不與擧雖本處犯
重。又前定許彼彼彼未索不與犯重。知他決
定許人物毀壞令失五錢重瑜。不輸市治五
錢犯重。縊死人施物。官若強索不與犯突。取
至二錢犯輕瑜。從二錢至少分未滿五錢重
瑜。有一比丘尼。亦知居士許。施越比丘尼物。
便詐以施越名索取之。佛言。得故忘語罪。又
言。詐以他名取得罪。得罪者或犯重瑜。隨物
所屬。隨物多少而得罪也。若越施不受物。物
故屬居士。居士邊得罪。施越受而不同意。施
越邊得罪。今施越先許受居士施。一比丘尼
與施越。同意取故不犯重。而但得故忘語罪
也。凡七種取人非人物畜生物無罪。一己物
想。二同意取。三暫因。四謂無主。五狂。六亂心。
七病壞心。異是則把。取人物犯重。非人瑜。畜
生物突。若他遺物要有所屬。不得取。取之不
得藏。應歸還主。取糞掃衣無罪。凡三寶物不
應貨。若貨佛物招提僧物。若破至他處得隨
突償。若入口物現前僧物則不得也。了事取
財突。度國忘奴出家突。有盜心犯重。多人遣
一人取五錢多人犯重瑜。取者犯重。二人遣
一人二倶犯重也。取非人畜生重物犯重瑜。
輕物突。瞋心壞他物犯重瑜。輕物突吉羅也 
第三若比丘若人自手奪命若持刀與教人持
刀與教死嘆死乃至因是事死 若比丘若人
自手奪命若持刀與教死讃死乃至因是事死
波羅夷。佛在婆求河上。諸比丘修不淨觀。厭
患其報。或欲自殺。鹿杖梵志手斷六十比丘
命。因是結戒。奪命有三種。自作教作遣使
作。彼命斷時比丘犯重。又三種殺。或用身。或
用非身。或兩用。斷彼命犯重。即死不即死
因是死犯重。不因死犯重瑜。若作火坑欲殺
人。人死者犯重。非人畜生死者重瑜餘。一切
方便殺應如是知。若爲非人詐坑。非人死者
重瑜。人畜生死者悉突。若爲畜生作坑。畜生
死者犯墮。人非人死者突。若作坑不定。爲害
一切命。人死者重。非人死者瑜。畜生墮。都無
死者突。若似人者謂初胎始得身根命根。諸
根未具名爲似人。爲殺母故命胎墮。母死者
犯重。胎死者重偸。倶死者犯重。倶不死者
重偸。爲殺胎。胎死者犯重。母死者犯重偸。倶
死犯重。倶不死重瑜。求刀有二種。或自求。或
遣人求。嘆死有三種。惡戒人善或人鬼病人。
十二惡律儀人。是名惡戒人。語惡戒人言。汝
何用久在世。作惡爲不如早死。語七衆善戒
人言。汝持善戒。死則生天。何不自殺。語鬼
人言。汝何能受苦惱。何不自害。彼因嘆死者
比丘犯重。不因死者重瑜。人作非人相絶命
突。非人作人想斷命重偸。若爲惱不爲殺而
彼命斷重瑜。方便欲謀儀未去。去未至輕瑜。
到之打未死重偸。教死遣使發言令去犯重
瑜。意已決故殺盜二戒自作教作犯重。餘二
戒自作犯重。教作不犯重。凡不故作不犯如
迦留陀夷入居士舍不諦觀床。便坐坐他兒
上。兒即死。如是一切不犯。但坐時應諦視床
上。不諦視者犯突吉羅也
第四若比丘不知不見空無過人法自言我得
如是乃至増上慢 若比丘不知不見空無過
人法自言我得如是見乃至除増上慢。佛在
維耶離。諸比丘在婆求河上夏安居。時世飢
饉。乞食難得。爲利養故自相稱説。於過人
法中未得言得。因是結戒。四果四向四禪四
空安般不淨觀等名過人法。邪不得不見未
觸不證名不知也。不見四諦名見也。出於凡
俗名爲過人。過人法示得言得。他人解者犯
重。不解者重瑜。方便欲言欲説輕瑜。説竟
犯重。若言天龍八部來至我所更相問答。不
實者犯重。若言我於戒婬欲不起。不實者重
瑜。不解者突。乃至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不
實者解亦犯重瑜。不解突。向非人畜生不解
突。解重瑜。教他忘語突。若語他令説已得
道。前人受語犯重。不受語重瑜。前人受初語
時突。向他説犯墮。若問答不問者。謂或有人
檢校。或不檢校爲求清淨故。便自實言。我不
知言知空誑忘語耳。聖果是増法。若得四念
處上至有頂法。雖求得果果相已現。知見分
明。便自謂得増上聖果。以此高物故名増上
慢也。雖所言不實而言意不空。意不空故不
犯重也。如目連取入定相不取出定相。自言。
無所有定中間阿修羅樂音隨心想説。如是
等比皆不犯也。犯一一法者。四重中趣犯一
法也。如前備亦如是者如本末受具戒時。不
與共事犯竟。不共亦如是。四事竟
十三僧殘法 僧伽婆尸沙。僧伽有二義。一
曰穢濁。二曰優惱犯重也。四法如墮淤埿。如
墜糞坑。故言穢濁。自惟罪深心常愁怖。故言
優惱。已此惡名名四重也。婆尸沙殘也。四重
爲惡根。十三爲枝葉。將推其所由。以本自枝
故名僧伽殘。殘者沙也。有餘之謂也。犯四重
法則戒體悉穢。無復餘淨。故自説邪絶淨衆
名爲無殘。十三事戒不悉汚。改過自洗還得
清淨。故名有殘。殘由重生。今當分別。前五
殘從婬生。作房二殘從盜生。二&T047790;從忘語生。
後四殘從殺生。生以類相生也。凡作四重未
成。有二種瑜。欲作爲輕。已作爲重。已成通名
波羅夷。無復瑜僧殘之名。本爲四重。亦無突
吉羅名。僧殘瑜蘭遮亦如是。從僧殘至衆學。
多因六群比丘制。闡怒加留陀夷多欲。後得
羅漢。象師兩宿多癡。後生龍中。難陀婆難陀
多顛。後生天上。夫無因而制物或怨怒。有由
而起莫不信悦。故待其先犯。然後結戒也
第一出不淨 從初至四。因加留陀夷犯惡
故結戒也。有三種犯殘。一發心欲出。二身動。
三精出。又三種犯。一爲受樂。二爲治病。三爲
自誡。或以受色或不受色發心身動精出悉
犯殘。或虚空中發心身動精出亦犯殘。爲出
故而動身而不出重瑜。動以取樂而不爲出
輕瑜。若掻按小行處。發心身動精出犯殘。内
受色者内身也。内不受色外物等也。凡爲出
精方便欲作輕瑜 已作未成重瑜。出已犯殘。
無復瑜名。餘戒亦如是爲爾。未成而止重瑜。
弄而不爲出。出者犯殘。不出而止輕瑜。若炙
疥摩觸。或行時兩髀相摩。或衣觸。或騎乘。或
車上自動出不犯。或見好危。或不見意想出
不犯。教人出精突。云受他欲重瑜。欲令精
出。出者犯殘。僧殘邊重瑜蘭四人懺輕者。對
手佛在舍衞國
第二 若捉髮乃至摩著細滑。凡有九種犯。
上摩下摩。若捉若抱。若牽若推。若擧若
下。按隱處欲心九種摩觸。無衣女人犯殘。
含衣重瑜。向時輕瑜。女欲盛九種摩觸。無
衣比丘有衣比丘。比丘欲心愛樂亦如是。云
小女亦爾。細滑同故。若女人所男想黄門
想二想摩著細滑亦犯殘。合肉髮扴齒捉著
滑細亦犯殘。捉雖肉髮扴不觸細滑重瑜。若
欲行欲故捉男黄門二根重瑜。爲欲受色受
觸樂故捉突。都無欲心無犯。上九種著細滑
人女邊犯殘。非人女邊重瑜。畜生女邊突。若
觸細滑人女邊瑜。非人女突。若母姊妹女觸
身無犯。若救水火刀杖惡虫惡鬼諸難。若高
處墮無染心捉。無犯也
第三 惡口語既不得觸樂欲。縱口以暢意
也。如少男女婬欲盛故墮二篇事具説。惡語
有九種犯。讃毀乞願問反問辨教罵。若比丘
向女人以九種讃毀三處。一一語解者犯殘。
不解重瑜。向時輕瑜。若女自以九事讃毀三
處。比丘隨順其心少多語出。一一語中犯殘。
細罵者胡本言相惱。麁罵者如白衣語。若比
丘女人所女相男相黄門相二根想。惡口語
皆犯殘。女人解語意比丘犯殘。若少癡聾不
解重瑜。非人及男黄門二根解重瑜。不解者
突。畜生男女解不解悉突。云發一惡言於衆
多女人中得衆多罪也
第四 欲供養己身嗟言。以身供養。供養中
最最上最。如一切供養所不能及。若言能以
身行欲供養我等持戒梵行人者。是第一供
養。九種歎中一一犯殘。若言能以身行欲供
養。我等不大持戒行梵行人者。是第一供養。
九種歎中一一犯殘。若言不以身行欲供養
我等持戒行梵行人。是第供養。九種歎中一
一語犯重瑜。其人恐犯殘。故作斯語也。比
尼云前女若解亦犯殘也。不以身者意實以
身爲言。女作非女想欲者犯殘。非女女想重
瑜。若人女邊犯殘。非人女邊瑜。非人女邊
突。直言以身供養。我言示辨重瑜。將歎或言
未成輕瑜也
第五媒嫁 加羅比丘聽明利根。未出家時常
爲人斷疑。媒通男女。出家之後猶故不捨。因
是結戒。雖不自行而過亦衆多。一多欲當事
自妨正業。二令人忿惱毀滅佛法。三長他欲
惡増其生死故。出家之人所不應爲女人有
十四種守護。父母兄弟姊妹守護。舅姑親理
護。姓護自護法護天護。或持男家意至女家。
或持女家意至男家。隨初受語處名主人。或
自受主人語。或從使受。或從使使受或自語
彼。或使語彼。或使使語彼。或自還報主人。或
使使還報。三種語彼。三種還報時一一重瑜。
悉未犯僧殘。又云。三種受語時輕瑜。凡媒通
男女。要彼男女交會時乃犯僧殘。已未會重
瑜。方便將媒輕瑜。媒二男非殘。已交會重瑜。
未會突。若父母惰雖和合如始犯重瑜。方便
和合輕瑜。以相瞋故犯瑜。若無瞋共要永斷
還和合犯殘。若姊妹等親直可犯突。作方便
説應不應輕瑜。便欲和合輕瑜。有七種婦。三
種根本婦。一二親以水澆夫手手授與之。財
貨嫁取。三伐國得之。若天違之未與手書。還
爲和合重瑜。若與手書婦直都絶還令和合
犯僧殘。餘四種。一自來得。二以衣食得。三生
合得。四暫得。非根本得。故去住自任婦。若一
都絶不須手書。所以別也 爲和合故犯僧殘。
未絶和之重瑜。受賤人語語貴人還報賤人
重瑜者。一以錯故。二以貧賤終無成事。若受
他語解畜旨還報僧殘。僧殘者明交會時也。
不解畜旨不犯。不犯者如言共供養三寶比
也。受畜旨不受語重偸。貨錢爲令成犯輕偸」
第六無主自作大房 阿毘羅比丘自作高廣
大房。乞求非一。居士所謙。佛已多欲損法。多
榮妨學。又外妨難致患非一。因此結戒。令如
法如量。要三乞白衆。衆爲作白四羯磨。然後
得作也。過量不白二倶犯殘。量取内云僧地
私地及自錢作皆犯。初論説平地時輕瑜。雖
小作不乞地犯殘也。難處妨處今悉分別。是
舍四邊 一邊内有官地居士地外道地佛地
比丘尼地及流水深地深坑大石大樹。是名
妨處。妨彼自妨故。以後生難故亦名難處。
此處作之二倶重瑜。惡蛇惡龍蜈蚣百足諸
毒虫處。是名難處。後生難故。自妨妨彼亦名
妨處。此處作之亦二倶重瑜。是舍四邊。一歸
内有蟻子死擧死。是名妨處。二倶妨後亦難
起亦名處。是處作之二倶突。或教人作舍已
捨。行了後不白過量難處妨處。或未成行還
自成亦不如法罪悉如上。若僧地作房。房中
間無一歸佛經行路。是亦妨處重瑜。若私房
後爲白衣沙彌作屋。不白重瑜爲三寶作房。
衆和便作不羯磨。爲三寶作大乞地不犯。若
難妨犯四人瑜。買得先成舍。若受施不犯僧
殘得突。是過量舍應還僧。不應買買犯突。還
已聽懺悔。私房中作閣無犯。先已白故。若僧
房中作當白僧。不白突
第七有主爲身作大房 闡陀比丘多知識故。
給施所須助作房舍。便伐大樹輒作過量。大
樹義林則處有威靈神樹多人所識。又得止
息。失林樹已人既不識又失蔭源哉。共嫌㥽。
由此故王龍蛇等能作患。害破梵行。毀三寶
故。容四威儀。云大者此總説房耳。不必是大
也。若僧不與作羯磨。不檢挍僧犯突。因此結
戒。唯有主爲異耳。其餘悉如上無主中説
第八以無根波羅夷法 陀標比丘。是六通
羅漢。成就五徳。不隨愛不隨瞋不隨癡不隨
怖。知得不得時。爲僧作分房人。慈地比丘。是
下生故得最下房。慈地即夜已生恨心。明日
復愚得麁食。如是再三。以此二事極大忿恨
強令姊尼註訪。陀標云。與我通慈言我亦先
知。佛以尼自言犯重。即與滅儐。佛問陀標。汝
實爾不。答言。世尊自知。佛言。汝今不得作
是語。汝憶念者便説。不憶念者便説。答言。我
不憶念。世尊佛語諸比丘。汝等當記。陀標比
丘不憶念。爲陀標作憶念羯磨。令自憶念爲
犯不犯。一切比丘不得説其犯惡。此是守護
羯磨。教已起入禪室。衆僧即以三事見聞疑。
三事苦檢挍慈地。慈地首言。無所見聞疑。
見聞疑事則爲罪根。無三而謗。是名無根。
無根而謗則犯僧殘。無殘而謗則犯墮法。無
墮而謗突。作方便時輕。説不解重瑜。聞信
聞者得道人所聞也。聞不信者於不可信相
瞋謗人聞也。不清淨似清淨者。犯婬名不清
淨。不殺等似淨比也。如清淨似不清淨者。唯
作毀禁方便不破戒也
第九異分事中取片 慈地前以無根而謗。故
姊儐身展常求謗縁。以肆忿參會於靈就山。
逢見陀標經行林中。時有二尼。過住問訊。問
訊已坐息路側。陀標脚跌倒臥尼上。慈地見
之即以爲根。又於山下見群羊和合。復以羊
事爲根。異分者犯四重法也。犯此罪已衆不
共事。分與衆別故名異分。其餘三滿是四事
之片。三篇方便諸突吉通名似片。似片中有
二種分別。衆學一篇名須臾片。將以心悔則
除罪。不經時故名須臾。若以欲心與尼屏處
倒臥其上。則是異分之片。今陀標屏突無心
倒臥非故。無欲屏處及倒臥身上。突吉羅罪
之輕。至片之極。假非其正片故名似片。凡謗
者或取片。或取似片。陀標無正片故。是慈地
取似片取及似爲作罪根而謗。二倶犯殘也」
第十破僧縁事共諍 調遠爲壞僧故執行五
法。向新學比丘説言。有五法。所謂納衣乞食。
一食露坐不食肉。汝等盡壽受行五法。疾得
涅槃。不用八正。於五法邊説十四法。非法説
法。法説非法。非法者五法。即非法。八正即是
法説。言五法是法八正非法。律者胡本言調
伏。調伏義者八正能伏三毒。故名爲律。五法
不能。則非律也。夫八正道向涅槃理。滿足故
無殘。五法不足故是殘也。持八道非犯。説是
犯。受五法是犯。説非犯。常所行是八道。非常
所行是五法。八道是諸佛教也。五法然調達
以八道爲非。五法爲是也。懃心方便受是惡
縁。先欲破僧。僧三諫不止。佛後種種方便諫
之乃止。爾時有逆未有僧殘。僧殘邊瑜也。佛
因是結戒。從今欲破僧者。先應三諫。三諫不
止輕瑜。衆應爲作白四羯磨。諫一白。二諫不
止。三諫重瑜。三諫不止犯僧殘。十四法十四
重瑜。及諫中瑜。共成一殘也。從是有羯磨。三
諫後因衆集。調達來入受説上事。佛重諫之。
不能令止。世尊知時捨衆而去。復於後時衆
僧衆會。調達又來。自起行籌唱言。同昔者捉
之。初行助和。離時四人捉之。僧作二部。是名
破僧。四事妄語邊瑜。一大逆也。二行二百五
十人捉籌。三行通前五百新學凡夫比丘捉籌
從之而去。三行行行得破僧罪。於此一日天
人趁亂。八正不行。法輪不轉。佛在世以遮法
輪爲破僧。今以壞羯磨爲破僧。調達破僧已。
以有羅漢尼諫。諫而不受。増恚慢自以手摶
殺阿羅漢尼。次後出佛身血。是時犯三大逆。
逆罪破僧不得悔。破羯磨僧得悔。凡一界内
作二衆羯磨。即是破僧羯磨。犯僧殘邊重瑜
無僧殘也。如法羯磨。意欲壞之而不來聽。破
僧邊重瑜。雖來而不同犯突。作破僧意鬪亂
令衆作二部。亦名破僧重瑜。非破僧羯磨直
不知而散突也 如水乳合安樂行 水與水
合。乳與乳合。則一味不壞。若齊心同法則衆
無異趣。一味之衆安和樂道。故言安樂行也。
律師云。今破羯磨僧亦應三諫。三諫不止不
犯僧殘。於例乃未可安也。律師云。今破羯磨
僧無白四羯磨也
第十一有餘比丘同意別異語 調達破僧後
餘善比丘。先與劬和等親厚同意。於私隱處
愍而諫之。乃至若多皆善比丘也。次下言是
同意比丘者。是彼四人與調達同意也。初先
一人二人三人諫。是輕瑜。僧中羯磨諫重瑜。
助破僧四人犯僧殘者。結戒後也。僧諫不止
助成破僧。犯四事邊逆輕瑜可悔。餘五百比
丘犯僧殘邊重瑜。九清淨比丘者。調達自以
爲佛。不入八中。故當捨破僧同意別異語。意
與調達同。即與善衆異。異衆之言。宜速捨
之。調達作佛。四人爲衆。有佛有衆合而成化。
能擔法故無首化大逆也。從者重瑜。是比丘
説等皆是重偸。羯磨前也
第十二汚他家 馬師蒲宿等六群比丘所遊
行處。坐起言語皆越威儀。瑜蘭四篇衆惡。斯
備信向之人。善心悉壞。輕賤佛法。不復敬
衆。尊者阿難入村乞食。大被輕辱。空鉢而還。
因見集衆如法驅出。作種種非法。名爲惡行。
毀人淨心名汚他家。隨愛隨瞋隨怖隨癡。此
被驅者怨辭也。于時馬師等六群比丘。聞大
衆來。知欲驅己。或風遠迹。或迎衆歸罪。或守
迷本處被驅而怨。謂犯惡不異。去留宜同。而
今不同。必由愛憎。或輕我畏他。或癡闇不
達。處心不均。行事不平。如是瞋恨不肯受諫。
未諫時隨犯。餘篇得餘篇罪。先一人二人三
人別諫時輕瑜蘭。僧中一諫二諫二重瑜蘭。
三諫不止犯僧殘也
第十三惡性不受諫 因闡陀惡性恨戻慢。
衆專已自用綾悔。他人犯戒不悔。聞諫喩甚。
若惡若善。其於不受。是名難共語。難共語猶
不可共語也 説所犯戒經中事 我等説如
所犯悉是戒。經中事非忘造也 如法如善
 從理名如法。慈悔名如善 共諫共罪中出
故 凡説戒諫悔及出罪。要共和合。理無專
獨。故則衆得増長。是故汝勿自專不受諫悔
也 三諫時 惡而不諫。或斷善根。毀滅正
法。三諫至誠則思憶自受也 九初罪四諫
至三 前五殘或作方便成事不容諫。或隱
蜜不障不得諫。作二大房。限以應遮。以羯
磨於一事中有聽有遮。遮則當諫。聽則不類。
不類前五。又不同後四。又起大房存于寛泰。
寛泰之意不至迷執。又惡不至清淨。不極重
遮之便止。不煩三諫
波利婆沙 秦言別住也。發露已衆與羯磨令
其別住。別住時外有客僧來。要向別發露。作
如是別住與覆藏日等。晝則爲衆執勞。夜則
別房止宿。不意謙苦。令衆慈念。然後與六夜
摩那埵。摩那埵伏斷時有客僧來亦同發露。
又日日衆中白衆言。我犯某罪作如是事竟。
爾所日過餘爾所曰在屈辱摧伏。故名斷伏
也。若六日垂滿而便犯殘。即發露者不須別
住。但更與六夜伏斷。名爲本日治也。若別住
未竟重有所犯。覆藏者隨覆藏曰更與別住。
若後覆藏日少前覆藏日多者。不須臾與別
住 阿浮呵那 名出罪也。滿六日已二十
衆中爲作羯磨令啼出罪。出罪者從罪中出
去也。別住斷伏四人以上便得與之。出罪要
二十人者故也。罪責將畢。宜令心至大衆所。
臨慚愧必深。又多人證智令後無嫌疑。爪四
人得説戒。五人自恣。自恣羯磨一人作自咨
人。自咨人則受僧使。餘四人説師。非受使故
通有得四人説戒也
二不空法 因迦留陀夷與女人屏處坐。有
鹿子母優婆夷得初道。可信人以所見白佛。
比丘所犯定是五篇所攝。而彼不知何事何
罪何萬所攝罪。雖定見而者不定故。以不定
爲名。若優婆夷據其罪。自以可信故受其所
見。以不審故不受所據。又應問是可信人。汝
有證不。答言有證。復應問證。證同則受。異則
不受。受可信人語已應取定比丘。定比丘首
實便隨事治之。若其不首與實覓羯磨。羯磨
不受便驅出覓罪。中間不得作和上及種種
師。與人受戒比丘比丘尼。依止師足數人。如
是種種不得。猶如得戒沙彌。凡三歸五戒優
婆夷亦名可信之人也
第二因利比丘與女人露坐語 居士薩薄呵
見而嫌之。即以白佛。以露處亦多人所見。必
致譏嫌。是亦不可。雖母姉妹是亦不得。人不
達故。律師儀云。所以在二篇之後三篇之前。
特以不定輕五篇故受其中也。意以爲上二
篇罪重説之以竟。若有犯者宜其諦思。故説
不定之篇令其首定
三十事捨墮者 長財宜捨。而罪隧惡道。故
名捨墮。捨墮物持現前捨。捨而不實何也。令
知非法起慚愧心。則貪心薄也。捨有二種。一
施捨。二淨施捨。不淨物應施捨。淨物長應淨
施捨。三衣鉢百一法用物非長。不須淨捨。餘
一切長悉應淨捨。一肘已下不淨施突。已上
墮。綿糸縷三毛捨&MT02719;不淨捨突。若絹若布時
已淨施。後作衣不須淨捨。捨墮衣未截。貿易
餘衣。餘衣亦捨墮。若受淨捨人取物用突。應
奪取強令悔適。若苦索不還受淨施人犯重。
若滿人乃至多人共財不須淨捨。絹布等淨
物大比丘邊捨。飯食善沙彌邊淨捨。寶物白
衣邊淨捨。後求淨物。僧祇曰。若僧中分物人
得一分。要當作同意淨施。若不作犯墮。若二
人共得物者。未分時不犯也
第一訖迦締那衣長衣十日應畜 安居竟得
及功徳衣中得者也。十日急施訖即日捨也。
一日至十日衣已捨者無罪。但後次續曰不
斷故。第十日得者有犯者也。爲浣過十日不
犯者。頑還成故。凡有四句。或三衣及非三衣。
是所受用者盡具而未捨。功徳衣有二種。具
或自具。或少一以功徳衣足。令具二戒。以捨
功徳衣。而三衣不具捨有二種。或八難因縁
捨。或曰滿捨三。或三衣具亦捨功徳衣。功
徳衣當一名分利。餘功徳衣利曰足捨也。若
少二及無三衣。不得功徳衣。四或三衣不具
亦不捨功徳衣。此謂已得。少物未乞。而足成
衣名爲不具也。功徳中得七利捨。七戒無罪。
安居竟無功徳衣。不得離三衣宿。而一月中
亦得五利所。謂數數食中前入村中後入村。
不白而去。畜長財別衆食。不囑食唯不得功
徳衣。中施衣及離衣宿爲異也。故後坐比丘
不得此日。制已過夏分入冬分。故夏分多遊
行禮塔師僧故。檀越心喜故。佛聽先淨施物。
初功徳衣竟更不淨施也
第二不得離三衣宿 爲欲異外道故聽割截
衣。爲寒故聽三衣。大衣入村。中衣入衆。下衣
私處。無功徳衣及已捨爲離衣。宿後夜時失。
後因舍利弗老而衣重。佛聽衆與羯磨留也。
凡老而衣重。自咨後無功徳衣。九月日中遊
行。三衣中墮重者。衆爲羯磨捨一無罪也
第三時衣 因六群比丘貪求無厭故制也。
功徳衣時得衣名時衣。時衣長畜無罪。功徳
衣竟名非時衣。自手受物明非。金銀等不淨
物受持衣壞。容猫子蹄失應疾納。却摓更受
不捨墮也。唯犯突。若即日補不至多曰不須
臾受縁。縁邊綖破亦爾也 若不定功徳衣
竟 三衣足亦得畜長財十日。若三衣不具
而得種種色。各各未足成衣。聽畜一月。一月
已應連合。異色成衣。合而猶少聽更求令足。
足時便作無定限。若一種一色衣不足。求足
時便作。不至一月。若故不求突。不限日月。知
更有得處爲補故知大會處。或親理家應當
更得。爲欲侍之補合令得足。畜一月不淨施。
餘不作衣財。如常淨施衣。極小二肘半三衣
也。若竭支量如埿洹僧者。得下量受當三衣

第四從非親比丘尼取衣 花色比丘尼以肉
奉衆時著一衣。衣極精好。六群比丘見而貪
求。尼即施之。自著弊衣。世尊怪問。因是結
戒。以三縁故遮取尼衣。一以尼求衣難得故。
二非親理取無節故。三恐因是後心起非法
故。各隨所樂貿易則聽。若竭支以上錢帛得
貿。三衣不貿者埿洹僧。竭支以上犯墮。以下
突。轉債貿亦犯。多比丘取一尼一衣。多人犯
多尼邊取隨尼爲犯。出家尼者未受沙忌戒
故也。凡五處不應往。所謂大童女。寛婦。婬
女。含新出門女。酤酒家也
第五非親理尼浣染打故衣 迦留陀夷與掘
多尼欲心相視漏失汚衣。尼爲浣之取計自
灌。遂以有身惡名流布。因制。非親以妨惡縁。
乃至一枕頭名爲故打。一下名爲打打浣染。
於是三事中越一便犯。何況二三也。語莫打
染。打染等犯者由先作方便欲令打故。若先
實無心者不犯。云新衣未著故衣浣淨得倩
摓也。浣時色脱。如本染竟更受。若猶有色雖
染不須受也。青黄白紫等衣受。當三衣不戒
受也。不淨色故也
第六非親理居士居士婦得衣 跋難陀多知
辨説。強乞取衣。居士悔惜。瞋恚大喚賊向佛。
佛即結戒。非親理勿乞。縷縁突。乞衣捨墮。若
王若賊怨家所奪。若火曰所燒。若自失。若風
水所標。以是因縁失衣聽求所。則父母親中
倶取。七世上取。二祖及父下取。兒及二孫中
取。自身爲七世也。姨姑兄弟姉妹伯叔伯祖
等。七世以内是親故也。小母伯叔母嫂等非
親親也。赤麻胡麻衣也。翅姨羅者渚沙。染衣
也。芻麻即縛麻衣也。無埿洹僧竭支得乞
第七非親理居士居士婦自恣與衣乃至上下
衣應受 前以結戒非親理向乞。好施之人
哉。有怨恨。若唯親是福。非親何熟。又諸比丘
因縁失衣。無有親理。求之無所。於是世尊復
爲開。三衣有上中下。有三衣爲上。餘爲下。若
比丘失衣。施者恣與聽。取所少不得過受六
肘十八肘。是三衣段爲割截故各長一肘也」
第八不得自住非親理所求好衣 跋難陀積
財巨億。又大出息有居士。多負其責。無以歸
償欲爲難陀作衣。求減息利。所欲作衣。或如
是中賈。或如是下賈。又先無慧言恣難陀所
求。而難陀既聞便逆往語之。當作如是。如是
上賈之衣。得衣便去。不爲減利。居士兩失。極
大瞋恨。世尊聞已因是結戒。好惡貴賤應任
施主。不得自住強求好作。若賈若色。若量
求而不得突。得衣已捨墮。索此得彼突。因制
出息突。若親理則量其貧富求之。以理求者
不過。施者不怨。故制非親理也。白衣上下衣
還者以用處多故。又令生上苦。於乞者易故。
比丘少不更索者。以不多畜財故。長不還者
以是彼長。既無多用而心已捨故
第九非親理各各辨衣賈 此亦大負跋難陀
出息之物欲爲作衣。求咸息利。難陀聞之即
念一家求衣。佛所不許。二家合作。不犯所制。
便作因縁。詣二居士。強令合作所樂之衣。彼
於難陀不隨所欲。又今所作染色賈量。以有
所在而難陀釋子強令合作。於三種中悉過
本。言當如是如是。如我所欲又得衣便去。不
爲減利。二倶兩失。極大瞋恨。因是結戒。亦應
任彼
第十有四種人遣使送衣賈乃至比丘法不應
受 跋難陀博聞辨説。又多財寶二事因縁
致供非一。恐物不達四種人。皆稱名遣使
也。衣賈金銀等也。非淨物不應受。又無同
心淨人故不受也。受而不捉突。受提捨墮。沙
彌不得捉不得畜。守僧房人僧守薗人。凡受
三歸五戒。若人若奴通名優婆塞也。此等僧
同意。能爲執事受名淨物。其作淨使者。應先
住勸喩。勸喩已還報。若比丘。比丘然後共守
物而語。後須淨物得住從索。索而過三彼則
瞋惱故。後三默然。令其知意。亦難陀寄商人
物住。既非時求之過。其令失利。極大瞋惱。默
然之制因斯而起
十一縞絁耶作敷具 縞絁耶綿也。數具房
中敷地縟也。倶舍毘國比丘取綿作縟。一以
綿貴。二以多害虫。四輩譏嫌。因是結戒。將以
害生無慈故。難治妨業故。奢貴非法故。若人
爲作。若是幣故得受用
十二純黒羊毛作敷具 因六群比丘制也。
以極好極貴。難得難治故也
十三應用二分純黒羚羊毛 既不聽純。開
其雜也。雜既易得。入貪著心薄故聽也。異色
二分。白色半之下。下者半之腹脚邊毛爲下
也。上黒色長一兩捨墮。下色少一兩墮。白色
少一兩突吉也
十四敷具滿六年 前純雜及此三種。皆房
中地敷具及綿縟也。六群貪積未聽便作。或
謙薄作厚。或謙厚作薄。輕重大小悉嫌。更
作趣作方便欲得多畜。因是結戒。以六年爲
限。限滿而作不須白衆。若示滿欲作。要白衆。
衆聽爲作白二羯磨然後得作。衆爲籌量故。
故壞聽易。截長續短減大益小。又觀老少亦
業力彊弱。堪自隨身爾乃令作。云不持行亦
無然持之益善也
十五尼師檀 是坐具也。諸比丘多畜地敷
及坐具。新故相積盈滿。移枷衆僧受請。世尊
往後開一房行。視見之人謙曰。受而不用無
益於施主。又多欲妨學非沙門法。因是結戒。
令用故縁之。施者得福。受者無罪。若有故
縟純新作者捨墮。若無故縟純新無罪
十六行道得羚羊毛 商人遠行。多戴羊毛。
車壞牛病無由。致去道路多賊伴車悉重。欲
以與之復不肯受。會有比丘。從後而來。商人
大喜即以施之。於是比丘負重。隨去至前聚
落。商伴嫌恨。語比丘言。汝爲商也。行至於
此。因是結戒。不復聽取。後諸居士欲施羊毛。
比丘不受。居士甚恨。因是復開。開而限不過。
三由旬自擔捨墮。若與他共彼亦三由旬。若
不共亦如是。令他擔過三由旬突吉羅。綿同
羊毛。其餘悉異。凡比丘持擔悉不得逕村。逕
村突吉羅也
十七非親里尼浣染擗羊毛 迦留陀夷衆中
分得羊毛。令尼浣染。既廢道業。又年色變壞。
後諸比丘尼衆共往佛所。佛問。何故。具以實
答。因是結戒。犯者捨墮。將以親必無惡縁。風
塵譏嫌。亦無由而起。故制非親。而許其親理

十八自手取金銀教他取 擧銀則七寶錢等
一切寶物皆悉攝也。如是等物物之珍也。有
識之類莫不愛重。亡身失道。靡不由之。而六
群比丘之徒。手取金銀。長者居士減共呵責。
沙門釋子盍捨。珍翫受持。四衣如何捉金。與
貴人無異。因是結戒。不得捉寶。自捉教他比
丘捉皆犯捨墮。沙彌得捉不得畜。捉寶之罪
要衆中悔過也
十九銀買種種物 言種種物則是一切所須
之物也。大比丘用捨墮。金銀隨意所買。若法
非法無不備有。因是結戒。悉不聽也。凡捨墮
物之所買。盡是捨墮物也。唯可食物貪欲得
突吉羅。無可捨故。無漸故。其過甚重。要僧中
懺悔然後乃除耳
二十種種販買 有一梵志。著赤色衣來詣
跋難陀。跋難陀見之貪心内發。巧説方便以
故衣易之。後懺悔還索。難陀不還。彼大愁惱。
怨嘆盈路。將以難陀貿易。彼衣本爲販買。不
爲自畜故。因是結戒。不得販販之人。於一切
人非人。盡生惡心。所得財物以供三寶。三
寶不受。令知慚愧。一切販賣所得之物悉皆
捨墮。應衆中悔過。爲利故買。買已不賣。賣不
買皆突吉羅。若以同易異。以同易同。展轉求
一一捨墮。貿易衣七日聽還悔過也
二十一長鉢 鉢以盛食得一便足。六群比
丘多畜無節。因是結戒。不得長畜。取時突。過
十日捨墮。有三種上鉢。他飯一鉢他羹菓等
可食物半羹。中者求上。下者下中。大過上小
過下非鉢。不應受持也
二十二未滿五綴更求新鉢 跋難陀與商人
共往至市。市見奸鉢。難陀讃善。商人知意
即買與之。因是結戒。不滿五綴不得更求人
施得受。受已淨施貪著之人。或壞惡求好。故
令五綴。以妨貪著。爲綴處木枝滲豆等用意
三洗。但令意盡惟不淨無罪。若先無鉢而一
時得二鉢得受。受一持一淨捨。若先有更求
時突。受時捨墮。若捨時應捨新施衆中捨。衆
中捨者令深起慚愧。捨心決定。盛滿中水。次
第行之。惡者易之無還。與之所貿之鉢。又
盛水行之。盛水行之者不欲令看好故也。亦
欲明知滿而人不知名滿。凡與易者其鉢必
下。故言與衆中最下鉢者。彼最下鉢與長鉢。
比丘以其無足。故以此恥之。若都無人取還
與本主。若重勳増色不更受。已勳故油者更
受不持。鉢行不失不犯。異國則失也
二十三自乞縷使非親理識師識 六群比丘
諸非親理居士令織師織。彼局居士散不從
命。虚作廢業。怨聲外出。因是結戒。犯者捨
墮。自倩使人儔同犯此戒。若自求倩織師。若
願彼空心爲作無罪
二十四非親理居士婦使織師織作衣 居士
欲爲跋難陀作衣。而先不自恣。隨其所欲。又
令作衣縷賈以定。而難陀私化織師求作上
衣。既廣且緻。用縷過部。又得衣已不雇織
師居士失縷。極大瞋恨。織師空作心亦懷忿。
雖求一衣二處得罪。居士邊捨墮。織師邊得
二種。若先決定許與物。而後不與犯重。若先
心而口言與犯墮
二十五與他比丘衣後瞋故自奪教人奪 往
昔一時佛欲遊行。跋難陀作是念言。佛從大
衆衣食難供。若我隨行不得隨意。今當在先
無求不足。先施弟子衣與而無。要後欲將行。
弟子不從便奪弟子。弟子不還。遂強逼奪令
其怨恨。因是結戒。不聽悔奪。若先與意了後
奪犯重。未了而奪師捨墮。弟子不還犯重。戒
文後言。是比丘應比丘前捨。謂弟子應捨還
師。律師云。所誦戒無諸比丘前四字。未詳有
者意。然依文亦以有義也
二十六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 有二因
縁。有一商人。爲安居故施一處僧物。竟不安
居分物而去。商人後還甚大怪恨。二波斯匿
王有一大將。受命將征。急事宜施。以此二縁
有聽有遮。合而成戒。急施人有八種。若王夫
人太子大臣大將病人女將出門。若畏怨賊。
若十日未至自恣。八種人以急事施衣。手自
分與得受。以十日竟便入功徳衣。中時攝故。
若通施不別衆共受。以自恣竟分。又十日前
凡施物一切不分。以妨亂故。恐衆散故。十日
前施主自分施受已淨施。又得急施衣而無功
徳衣得一月畜。一月畜已應淨捨。若無急捨
一月後。又得十日。若有急施功徳衣竟。長衣
不得十日畜。以前得十日故。若前九日得急
施衣。後得一日。如是前得八日能至二日。計
後前取之。若前無急施衣。後令得十日也
二十七夏三月末過後坐未滿八月 先因毘
阿比丘留衣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還覓
不得。因是嘆與衣鉢。倶後因一國。比丘後坐
未滿八月。所坐國法八月十四日十五日取
八祀鬼。因此難故聽六日。未至息恣寄衣村
内避去不失阿練。若法在阿練若處。要依聚
落以所資物易得。有難則衣故。南方地平北
方地嶮。地嶮難行。地平易行。易行故限去村
十里。乃聽寄衣。嶮地難行故。限去五里。乃聽
寄衣。若二處倶減。不聽寄衣。去以村近有救
授故。從是後一切比丘自恣前六日。若有縁
事悉用此法無犯也。餘一切時八難事起。而
寄衣去。經宿失衣。而不犯捨墮。後但更受之

二十八春一月殘求而衣半月應畜 往昔一
時八月有功徳雨。能消衆病。聽諸比丘露地
而浴。有見諦女人。名鹿子母。遣人請佛及僧。
過見露浴。使即捨還。以所見白母。母更遣
使。佛即受請。供飯以訖白佛求願。願聽七
事。佛即許之。雨浴即其所願之一也。前坐人
應三月十六日求。入四月受畜。安居日得用。
七月半應捨。後坐人四月十六日求。入五月
應受畜。後安居日得用。過一月求悉突。過半
月畜捨墮。自恣竟不捨亦墮捨。天竺法觀天
文而立閏也。若夏節未應便潤四月。冬節未
應便閏八月。若一國中潤四月。比丘隨國法
而結安居。因四月十六日結坐。七月半自恣。
潤處七月半。於無潤處則是八月半。若無潤
處比丘待彼有潤處比丘自恣。則是八月半
自恣。待彼故未捨雨浴衣。是故過不在後而
返在前。故言從求作來犯突。受待未捨捨墮。
三月十六日求。四月初畜。雖於潤月十六日
安居者。則長得一月。長得一月故求畜皆長
也。又云。凡自恣竟餘夏分一月。未過得一
月。時衣不犯長財。今潤比丘來自恣。未得時
衣。無潤比丘待有潤比丘自恣。則與彼倶得。
得時於無潤者已入冬分。冬分得時衣無救
於先犯。夏後一月犯長財捨墮。坐前時犯過
一月求突。過半月畜捨墮也
二十九知檀越施僧物自迴向已 信向居士
欲供施僧。六群比丘貪餐。自求向已。因是結
戒。犯者捨墮。物應還僧中。悔過知物。向三二
一比丘迴向已突。若迴此僧物與彼僧及尼。
僧迴尼僧物與尼僧及比丘僧。如是五衆人
及畜生迴多與少。迴少與多。一一突
三十服四種合消藥 凡藥有四種。一者時
藥。時藥有十五種。五助食。根莖枝葉菓也五
正食。餅麨糒異肉。如五似食。床粟&MT02855;麥。弟
子加師。小麥擣令碎熱食之。加師二者夜分
藥。謂八種菓醤。一名周利。二名牟利。三名拘
利。四名舍利。五名舍都。六名類樓。七名利。
八名蒲桃。除蓏餘一切菓悉得作醤。八種菓
醤未濟。漉澄清名時藥。已漉澄清名一夜分
藥。油未澄漉。蘇未揃練名時藥。澄清揃練
七日藥。蜜及石蜜亦七日藥。如牛脂猪脂等
一切脂。未揃練澄清名時藥。揃練澄清無肉
氣無骨氣亦七日藥。餘一切薑佳等終身藥。
又諸菓合滓是時藥。菓菓木汁夜分藥。生薑
等七日藥。一切樹脂未揃等亦七日藥。藥過
七日服不能治病故。因以爲限。防其貪嗜也。
衆生骨角折毛時藥。燒作發爲終身藥。昔八
月中諸比丘時行病 後食時藥飢虚不足羸
痩。佛復聽。聽食四種藥。所謂蘇油蜜石蜜。星
宿比丘多畜諸藥。停積逕宿。因是還開。若病
聽服四種合消藥。病差則止。若無淨人可付。
有貪不能得。聽手受口受。七日服之。時藥
夜分藥七日終身。此四種藥未口受手受。淨
施淨人得。終身日日淨人邊受服。時藥時
受服。夜分藥若自手受不口受。移時應更受。
若已口受一受得夜服之。七日藥若口受手
受。七日中自取服。若不口受手受。應日日淨
人邊受。終身藥手受口受。終身自取。若手
受口不受。故日日淨人邊受。若不口受手受。
淨捨已。終身就淨人受服。爲防盜心故。一切
飮食物悉從淨人受。七日藥無病人不得口
受服。若病人口受手受。藥未逕宿。無病人得
服。已逕宿不得服
半月説戒 半月不説戒突。説則清淨。亦能
淨衆倶意犯得悔除故。又三默然。令犯者思
愆。衆無疑悔故也
九十波夜提 或言。燒熱地獄中燒熱也。或
言。墮惡墮惡趣。或言。障障聖道也。無物可捨
故。但言墮也。高床鐵筒大坐具等。應用而異
事在後也
第一妄語 有呵提比丘。聰明好論。有梵志來
欲與亢辨。呵提畏之。誑言。乞食遂云不還。惡
名流布。因是結戒。不得妄語。妄語攝四篇五
種戒。妄語得過人法犯重。言而不辯。辯而還
隱犯瑜。以無根謗人四重犯僧殘。僧殘誣人
犯墮。墮事誣人突。凡見聞知識疑妄言。不見
聞知識。不見聞知識疑妄妄見聞知識疑妄。
盡名知而妄語犯墮。以貪悉癡。故知而妄語。
爪語與知異。悉是知而妄語犯波逸提也
第二毀呰語 姓有四種。一劫初帝王種。二
波羅門。初時修梵行者也。三名毘舍。貴族及
中間姓常前謂居士。四者首陀羅。下雜姓也。
此四種人出家受戒。六群恚恨作八種毀呰。
八種者種伎作犯病相煩惱罵。語前三種姓
云。如是種何用出家受戒。爲輕毀心故一一
語突。語下雜姓一一語犯墮。以慚恥深故語
前三種姓言。如應學伎術作。汝所作何用出
家受戒。爲一一語突。語下雜姓一一語犯墮
也。解已更説解者犯墮。若不解突。語四種人
言。汝是犯後四篇戒。如是惡病相。如是重煩
惱。如是二種惡罵人。何用出家受戒。爲又作
出家在家罵法。以毀呰之。於彼四姓一一毀
中一一犯墮。八種之外更以餘事毀大比丘
者突。若以八事毀呰沙彌白衣非人畜生悉
突。若如實毀呰。毀呰而非妄語。毀而不實。
是毀呰妄語也
第三兩舌 兩舌之惡雖被和善。六群縱逸
輕作無恥。虚講無端。鬪亂彼此。彼此惱亂。己
亦喪業 勞形後思功言媚説。身口意業皆悉
不善。鬪餘比丘令作二部。欲兩處賣思二邊
異説。語前三姓出家人言。某名某姓某病某
作某相。比丘言。汝等如是種。何用出家受
戒。爲解與不解。解已更一一語突。伎作亦如
是。語下雜姓。若解已更説。解者一一語犯墮。
不解突。伎作亦如是。以後犯病相惱罵五事
作兩舌語。四姓比丘彼解。解已更説。解者一
一語中犯墮。不解突。更以餘事離別大比丘
突。以八事別餘一切人非人悉皆突吉羅
第四僧事如減還更發起 呴睒彌比丘惡姓
多瞋。鬪諍不止。世尊捨去至舍衞國。長者
居士減共嫌嘖。比丘愧懼。追佛求悔。衆既斷
決。彼亦和解。六群比丘教聚還起令諍。一相
言諍。總下諸諍。就中更開下三耳。二無根謗
諍。三犯戒事諍。四常所行事諍。謂説戒自
恣一切羯磨。及諸僧事中有時諍起也。凡有
五種比丘。一舊比丘。二客比丘。三囑比丘。四
犯事比丘。五見事比丘。此之種比丘起四種
諍。衆如法以七事滅之。若如法滅事中作如
法相。不如法滅疑相還更起者犯墮。不如法
滅作如法滅想。疑相還更起者犯突。不如法
相不如法相還起無犯也
五爲女人説法過五六語 迦留陀夷欲火熾
盛。二篇之戒已制。不聽異。因言説散其煩
結。好爲女人説異處相。或向女説母。或向母
説女。惡名流布。因斯而制。有知女人不得爲
説。説色無常是一句。及至識無常是五句。若
説六入是六句。若不問而説不得過五。過五
六語語犯墮。若説偈説品説經過者悉犯墮。
恐因法起非法故。限以防之。若都不説恐生
劣想故。宜少説令得敬信。若女人自問法得
隨問答之。又得與受三歸五戒八戒。若唄呪
願及嘆説施福無犯除。有知男子。謂白衣能
知好惡者。有智女人亦如是。大比丘沙彌爲
伴不得説。説者突吉羅。四比丘爲伴無犯也」
六以闡陀偈可教未受具戒人 闡陀波羅門
書也。其義味偈句與佛經不同。又教佛弟子
合聲而誦。隨音聲故名味不同不正。句偈不
足。阿藍彌國比丘。是波羅門子。教未受戒人。
用其本法合聲而頌。隨音聲故名味不正。句
偈不足。毀損正法。増長邪習。如是教者佛所
不聽。若教沙彌白衣同犯墮。法正習未深。隨
邪深故。又細聲相亂言不辯故。教具戒人突。
彼已決定心不移故。又聲相似不相亂故。教
未受具人。句味足與不足作外道聲者犯墮。
欲捨本聲不能得無犯。若用法音聲名味具
足。先所誦經二人合誦無犯。律師云。説竟
説。謂二人本悉外道。倶頌一經。而一人忘一
人誦竟。然後一人復誦無犯。又師徒本倶外
道。受法弟子未知法語。得合聲受誦名爲欝
提舍。又弟子作外道聲聞。師得隨問答無犯。
合聲倶犯突
七未受具戒人前自説過人法 惡宜發露。
功徳宜隱。摩求何邊。比丘向人自稱。未得
言得初篇已説也。若實得自稱犯此墮法。沙
彌白衣輕躁不定。好忘宣傳。難以實告。又於
白衣求名利。若向説實倶犯此戒。説得四道
禪定三昧安般不淨。見天龍八部向人説悉
犯墮。實若持戒向人説突。若見旋風土鬼向
人説亦犯突。受法禪師具戒同意向説無罪

第八若比丘知有惡罪向未受具戒人説犯墮
除僧羯磨 犯五篇戒皆名爲惡。除比丘比
丘尼餘一切悉名未受大戒人。向是人説他
犯戒。前二篇説罪名犯墮。説所作事犯突。後
三篇説罪名説事悉犯突。除僧羯磨者。若比
丘白衣舍作惡犯戒。令他瞋恨。現前僧應和
合差一。有五徳比丘。爲作白二羯磨。今至彼
居士前説其過。惡比丘作惡處及所作惡應
説。若向異處異人説突。若作説罪羯磨已。彼
惡比丘爲惡兪甚令僧得惱。應作白四羯磨。
令一切僧隨彼作惡處。隨意隨時説其惡事。
然不得説五篇罪名。若説犯突。餘非羯磨比
丘一切不得説他惡。得説他惡凡有五種。第
一於五篇中。若見見想不見想。疑想聞亦如
是。第二若見他犯初篇戒。或謂犯僧殘。或
謂犯後三篇。餘四篇亦如是。若説時還説本
名本事。第三見他犯初篇戒。生疑爲犯波羅
夷。非波羅夷餘四篇亦如是。後疑斷還説本
名本事。第四見他犯初篇。疑犯餘四篇。見他
犯餘疑亦如是。後疑斷還説本名本事。第五
見他犯初篇戒。疑犯餘四篇。餘四篇亦如是。
後疑斷定生本事想。還説本名本事。五種説
他罪。於前二篇説本名犯墮。説本事犯突。後
三篇説本名本事悉犯突也
九先歡喜聽後如是説比丘隨親厚意迴僧物
與 陀標羅漢常知僧事。而少欲知足。衣服
麁弊。慈地比丘共衆和儀。與一好衣。尋生惡
心。復欲鬪亂。作如是言。隨親厚故迴僧物與
他犯墮。凡衆先同後異。悉犯墮也
十何用半月説此雜碎戒爲 五篇和合名爲
雜也。闡陀比丘惡姓恨戻。有過不改。聞悔喩
甚聞人傳時便發慢言。何用半月説此戒。爲
生説此戒故。令人悔惱。壞其善心。憂煎内
熟。愁苦無歡。盛欲返戒。戒爲道根。衆聖所
重。五篇之文出自佛口。若輕戒者則輕三寶。
凡輕呵經律及餘隨律經悉犯此戒。戒是沙
門法。輕戒毀禁則非沙門。故輕戒經一一語
犯墮。輕餘經一一語犯突
十一殺衆草木 阿臘國比丘除經行處草
木。外道謂爲草木有命。言沙門釋子無大悲
心。又木互比丘手伐大樹。樹有一鬼。鬼携將
二子來至佛所。苦自哀訴。樹則我舍。我之所
依。冬末春初各有八夜寒風猛烈。我將何託。
此二因縁嫌怨同責。又多事務妨亂道業。以
是義故不宜剪伐。生草木等不得斷。斷者犯
墮。枯作生想斷者犯突。復次三戒守護佛法。
若王太子出行國界。見剪伐人。取令刈獲。見
掘地人。取令墾殖。見掲擔人。取令擧輿。若比
丘爲此不勉三後。三後所逼則行道事喪守
戒。無爲高尚。其事則永絶世燭。三業彌就所
制。如淺爲防至深。五聲五菓等未好熟刀淨
抓淨。已熟火淨。肉生麺欲生爲藥火淨。胡桃
火淨。蜜水淨。鳥食殘菓即名爲鳥淨。淨菓得
食皮而不得食子。凡食不淨菓得二罪。食皮
肉犯突。食子犯墮。若教他作亦如是。若語淨
人言。爲我淨是取是。或言汝知是。或言不須
此樹。或言樹此妨淨人解意。若爲淨爲取。若
爲除去無犯也
十二嫌罵 陀標比丘成就五徳。爲僧作分
食人。慈地無福。毎得惡食。便於面前嫌恨惡
罵。已佛制不聽。後復嫌恨屏處惡罵。令其聞
聲重制。若現若隱嫌恨惡罵。令被聞聲二倶
犯墮。若倶不聞突。若僧羯磨維那等十四人。
以嫌恨故作如是言。彼無五徳。衆何以令作
嫌。一及衆此則犯墮。若惡邪不除不見擯等
十二種犯罪在衆與羯磨。衆與羯磨中聞譏
嫌者突。以有罪故輕也。彼罪已除瞋譏者聞
則犯墮。不聞突。又如衆與陀標憶念羯磨。與
施越無癡羯磨。羯磨捨與不捨瞋譏如是二
種人。聞者犯墮。不聞突。清淨無罪故。若同房
異事同事。異房作差會人瞋嫌者。聞已不聞
突。以情厚薄恨故罪不至重也
十三不隨問答惱他 闡陀犯戒。人教令悔。
答言。道誰有罪耶。我不信。君能説我罪。佛令
衆僧與闡陀作白二憶念羯磨。令諸比丘憶
念其過。以此罰之。如闡陀比丘亦應如是治
之。因是制戒。若以作憶念。以異事惱他犯墮。
若未作憶念羯磨。用異事惱他突。闡陀後更
有罪。諸比丘諫之。默然不答。亦爲作白二憶
念羯磨。羯磨竟用默然惱他亦犯墮。未羯磨
惱他突。若病若驚畏故默然無犯。若入上坐
房衣服不正。上坐語之。默然不答。若上坐不
喜故入其房。如是比丘凡不順他意。令其心
惱悉犯。如此戒上坐犯下坐不辭謝犯吉羅

十四僧敷床臥具乃至不教擧 往昔一時衆
敷床敷坐。已不擧出行受請行。於後大雨悉
令汚濕。世尊在後開房收擧。因是結戒。公私
普制。若衆若私所用之物敷已不擧。若一渧
一波逸提。有五種床。唯何薩蹄。餘四不得分。
一日爲五時。地了中前日中晡時日沒。地了
敷不擧。至中前犯墮。餘經時亦如是。敷已
不擧出門外。四十九歩犯墮。出牆外少許。至
地了時突。不囑人遊行諸房亦突。若之倶共
敷後去者應擧。若二人共見。應一人擧床。一
人應擧褥。若初出入直兩。若八難起。若失戸
鉤無犯。僧床敷具不得在上食。臥具不得著
大小汚也。聽法不犯。私物不擧犯突
十五房中敷具不擧 有二客比丘來宿一
房。房無床坐。一敷草地。因一敷坐具不擧。人
去後悉生蟲。佛後見之。自出爆曬。房中不擧
悉犯此戒。若客比丘不囑知事比丘。及諸可
信人。又不留物去。而不好擧。後夜時犯墮。坐
物去作還相突。駑比丘不擧去。至地了時突
吉羅
十六比丘比丘房舍中瞋恚忿心不喜自挽出
教人挽出 房舍臥具四方僧物。夏安居三
月。冬四月。不分春秋。日日應易房。隨上坐
所樂故。爲安客僧故。令心無繋故。沙彌隨師
得分。衆不與房分。唯臥具一切共分。先與上
坐。盡則已。初時未制。分房易住法。衆多比丘
共會舍衞國。有一住處。房舍未治。衆共分
布。各各修事。六群縱怠不共修治。見他治竟
便隨小奪之。我大必小法應見避。牽挽逼趣
令其出。自挽教他挽。能者二倶犯墮。不能者
二倶突。以是因縁故。不異者語小不便應去。
若無外内等急疾異縁。而挽出者犯墮
十七知諸比丘先安住敷臥具後來強以臥具
自敷教敷 迦留陀夷爲人惡眠。牆㗢大喚。
先與一比丘宿。令他失眠。飮食不消。身體發
創。復於異時二人一處。迦留陀夷知他先住。
不問彼人強安臥具。彼説先事云。我不樂。迦
留陀夷言。我自樂耳。汝若不樂自當出去。因
是廣制。以防惱亂故不得共床。床應相遠不
得竝敷。若他敷相去一肘。恐防他眠故。亂
坐禪誦經故。防非法故。遠嫌訪故。若自敷令
他敷。能者犯墮。不能者突。若故惡眠作諸聲
音犯墮。火之燃滅。戸之開閉。若語若默悉應
知時。凡不煩他。非時相惱悉皆犯墮。若二人
共住。一彊一病。而所欲不同。欲開一欲閉
一。欲明欲闇。隨病人。不隨犯墮。若二倶病。
小者應更覓住處。若更無處應隨重者。若倶
輕倶重。應隨上坐意
十八比丘重閣上 二客比丘共住閣房。一
房在閣上。一閣下坐禪。閣上比丘用力。而
坐床壞閣陷傷下比丘。若坐臥時皆應安徐。
十方僧物故。求難得故。妨行道故。恐惱亂衆
故。應當安詳勿損床褥。凡坐臥衆床敷不用
意者悉犯此戒。若以木石等堅物。枝脚一一
犯墮。非堅物支無罪也
十九欲作大房知水有蟲自澆草土教人澆
闡陀比丘作大房。知水有出用澆土。餘比丘
言。水中有蟲。汝寧知不。闡陀比丘言。我自用
水不用蟲。凡内見蟲。不得用水。有蟲蟲想。若
有蟲無蟲想。若疑悉犯墮。無蟲蟲想。若疑犯
突吉羅。無蟲無蟲想無犯。自用教他用。隨蟲
一一悉犯波逸提
二十作大房 有一居士。以十萬金錢與闡
陀比丘。秀其經管爲僧作房。闡陀懶墮。一曰
頓成下濕。上重一時崩壞。居士大惱。因是制
戒。從今作屋。應當以漸。若覆屋時。若瓦草木
兩行應止住。須壁下燥。然續苫。苫時若白衣
不知者比丘自苫。一行爲作法。或第二行未
竟。約剌已應捨去。爲妨行道故。不欲呵惱作
人故。不欲催令速竟故。避後檀越竟故。若比
丘自苫。苫竟第二行不捨去。隨所用木草瓦
一一犯墮。用板鳥翅輕草無犯也
二十一僧不差教戒比丘尼 世尊疲極不復
教授。次令僧教授。至于臨終。六群比丘亦
次教授。捨置教事而説非法。尼僧白衆。衆白
佛。因是結戒。不羯磨差而教授者。一比丘一
時教一尼一墮。多尼多墮。衆多比丘一時教
一尼多尼亦如是。於後一時六群出界外。自
相差。次差。次已還入界内。尼衆來時云僧差
教。又置教事爲惡如前。復重結戒。要備五徳
乃聽羯磨差教尼衆。何等五。一二十臘。若過
二十。二具足持戒。若解威儀。三能頌解通二
部戒。四正語説法。辯才清淨。五不犯十三
事。不汚三衆。三衆者六法尼沙彌沙彌尼也。
凡汚出家人其罪甚重。黄門二根皆由於斯。
壞七寶塔猶輕。毀他戒身其罪過是。是故此
人不堪教授。博以尼衆心不敬信。亦恐無慚
愧。復起非法。雖已悔除猶故不應。若五徳中
一事不足差。則非差教者犯墮。成就五法已。
已差而未僧中羯磨差。而未僧中羯磨差而
便教授者犯墮。已羯磨差未語令教。教者突。
已語未僧中語亦突。已僧中語而未問尼衆
言。悉來集不。而便教者犯墮。以問而未説八
敬法。便語同伴比丘。令説者亦犯突。已説
八敬法而不語。令説亦犯突
二十二僧雖差教戒比丘尼乃至日沒 難陀
善説尼衆樂法。逼暮還城。城門以開明旦早
入。守門人譏嫌。因是結戒。若教尼不得至日
沒。若日沒生沒想。沒生不沒想。若沒生疑想。
教者悉犯墮。若未沒生沒想。若疑想。教者悉
犯突。若若未沒生未沒想。教無犯
二十三作是言比丘爲利養故教授比丘尼
六群比丘自知不復得教戒尼。瞋嫉心故便
作是言。諸比丘爲衣食時種種利養爲尼説
法。因是制不聽作如是言。隨其所説一一物
中一一犯墮
二十四與比丘尼議共道行乃至一聚落犯墮
 除因縁。因縁者若多伴所有疑怖畏。六群
比丘與助調達尼。共期同道行非法。調戲作
諸惡業。或前或後。有諸居士。聞而譏嫌。因
制不聽與尼共行。於後一時諸比丘衆。從憍
薩羅欲至舍衞。到嶮道中須待多伴。伴至將
行。尼衆隨之。以結戒故比丘不許。比丘安
隱得至所住。尼衆在後悉遇惡賊。盡失衣物
裸形而盡。因是復開除有因縁。因縁者行有
多伴道有賊難。疑有二種。或疑失衣。或疑失
食。隨名疑失。比丘應爲易擔持去至安隱處。
應以還彼。語令隨意不得共行。共行至村犯
墮。中路還突。若向空地五百弓犯墮。中路還
突。若與王夫人共行無犯
二十五與比丘尼期共載船上下水除直度
六群與助調達尼共載一船。調戲非法。白衣
譏嘆。因制不聽。又於後時欲過嶮路。比丘在
船。尼欲寄載。以結戒故比丘不許。比丘安
隱。尼後被賊。因是復開。若先期共載一船上
下水犯墮。若共期載一船上下水從一村至
一村犯墮。中路還突。一僧多尼僧他尼一一
僧衆多波逸提。若一僧一波逸提。多僧二尼
亦一一僧一波逸提。若尚空地五百弓犯墮。
中路還突。若不期若直度無犯。若風木所漂
失濟。若前岸崩。若漂失行具上下悉無犯
二十六與非親理尼衣 先遮取。今遮與。有
一比丘。從非分衣處出。修蘭尼見而問之。因
從索衣。比丘即與彼與彼衣已。自著弊衣。佛
言。若是親理應知有無。以非親故直取而去。
又恐因是起諸非法。是故不聽非親。親想及
作餘六衆想與衣者犯墮。親非親及餘六衆
相與衣者突。實親非親。若謂若疑與不淨衣。
謂駝毛衣牛毛衣羖羊毛衣雜毛織衣。與此
等衣者突。以不堪受持非重物故
二十七與非親理尼作衣 迦留陀夷爲掘多
尼衣。當中條作男女和合像。掘多來。取捲
條與之。不聽舒看。掘持還於尼中舒之。尼衆
譏嫌。因是結戒。爲非親尼若浣若染若載簪。
一一事中一一犯墮。若刺針針犯墮。若直縫
針針突。以不如法不任受持故。若繩線若簀
縁皆犯突
二十八共尼屏覆處坐 迦留陀夷往至掘多
尼房。屏處坐語。尼衆白佛。因是結戒。欲心狂
發。不擇親疎。譏謗之生亦無分別故一切斷
也。一坐一墮。若十起十坐十波逸提也
二十九與女人獨露處坐 迦留陀夷掘多居
士婦。獨露地坐語。白衣譏嫌。因是結戒。隨
起更坐犯爾所波逸提。若坐相去五尺一丈
已還犯墮。去二丈五突。去三丈若過三丈無

三十知尼讃因縁得食波逸提除先白衣時若
因縁 迦葉等四大聲聞受居士請。偸蘭難
陀比丘尼先在其家。讃嘆調達。輕毀迦葉。迦
葉聞聲尼還讃嘆。居士夫婦驅之令去。因是
結戒。尼嘆得食不聽受也。若先受請。尼於後
嘆受之無罪。若嘆因得食便犯墮。後有居士
請比丘。食已暫行令相識。尼往迎。以結戒
故比丘不往。居士還既還食時已過。比丘失
食。居士甚恨。因是復開除。先親善。親善在先
食不由尼。尼後讃嘆受之無罪也。若施主先
請尼。嫌食不美。勸作美食。食犯墮。乃至尼教
與少薑著食中。食犯突
三十一數數食除因縁因縁者病時布施衣時
 有長者子。父母終亡資財亦盡。欲作功徳
生第二天。以無設福便爲他庸作。庸作得財
供飯衆僧。僧因節曰多受餅肉。雖受其請所
食甚少。施主愁惱。即以白佛。佛呵數食。而
未結戒後受舍衞大臣請。亦以節日但食乾
麨。所食甚少。大臣嫌責。所辱衆僧。因是結
戒。不得數食。數食者移處食也。以多貪著
故。難消故。妨行道故。外道法故。如小兒故。
不聽移處數食也。若一日滿處來請應以一
施人。若無日兼食悉犯墮也。後諸比丘疾病
羸痩。特開病人聽數數食。若熱風治三種病。
若得好色香味三種美食。一請不足聽受。二
請如是乃至三四。三四不足漸食。至中後諸
長者爲施衣故而設飯食。佛以衣難得欲令
取衣。聽因衣數食。若受無衣衣請。如後分別。
或時二家一時來請。請時有衣食。食時二倶
有衣。比丘無罪。或時二家請。請時倶有衣食。
食時無。比丘受請時不犯。食時犯墮。或二
家請時二倶有衣食。食時一有一無衣。受請
時倶不犯。食時無衣邊犯墮。或二家請。請時
食時倶無衣。比丘受時犯突。食時犯墮。或二
家請時無衣。食時倶有衣。比丘受請時犯突。
食時無犯。或二家請時倶無衣。食時一有衣
而一無衣。比丘受請時倶犯突。食時無衣邊
犯墮。或二家倶請時倶有。食時一無衣。比
丘於無衣邊受請時突。食時犯墮。或二家倶
請。請時一無衣。食時二倶有。受請時無衣邊
犯突。食時倶無犯。或二家倶請。請時一有衣
一無衣。食時倶有衣。比丘受請時無衣邊犯
突。食時倶無犯。若多有衣食請。請食時悉有
衣。比丘一切無犯。後諸長者節日集會。苦
諸比丘。因開節日得數數食。或有人見吉凶
相故設食求福。或尊重有徳故爲設食。或以
寶日。或以黒月白月。初吉之日而設供食。或
衆常食。或別房食。或請衆或別請。凡節會
日長者未請。上諸請食皆應與他。而受彼請
故。言彼與他竟受彼中食。若出家五衆諸食
不應與他。以無管積作福難故也
三十二施一處無病比丘應一食 有等施檀
越無人處作房舍。安置床坐臥具飮食。一切
供施無所齊限。是則名爲功徳之舍。時世大
儉飮食難。六群行至是舍。既得飮食不聞復
去。復有人來求一住處。六群凶強。舍主由
之欲令其去。而不敢發遣。世尊知之。因是結
戒。不聽多受。於此舍中得一宿一食。故名食
處也。過一食犯墮。過一已若此處宿不食犯
突。應此處宿。應此處食。以處宿此處。食犯
突。以處食此處宿亦犯突。二食二宿二倶犯
墮。後舍利弗病行至此舍。以結戒故不敢過
受。因是開病。病則隨意。若八難處。若先自
恐。若親理。若欲入嶮道住中待伴。若多有福
徳。福徳舍自留住皆無犯
三十三到白衣家自恣多與若餅若麨 若復
二三鉢應受。受已出外應與餘善比丘。胡本
中無善字也。波羅門女出適暫歸家爲作餅
麨。欲送還失跌。難陀知三四弟子悉乞持去。
乃至三作三索令盡。夫嫌遲絶昏更趣。爾時
呵嘖而未結戒。又復一時吉星出日。商人來
期。期共採寶。波難陀龍一商人取麨令盡。失
伴被劫爲賊所害。以二縁結戒。故言。若餅若
麨凡有三種鉢。聽稱食畜。一分羹二分飯。上
鉢三升。中鉢二升。下鉢一升。滅此非法。天竺
國法爲乞人作分。或三升或四升。故佛聽上
鉢取一。中鉢取二。下鉢取三。故言二三鉢。此
謂二三人共倶乞食。故因爲限。過是犯墮。取
以計長應與餘比丘。又應量主人有無取定。
而已過亦墮。後有人來應外與之。若不分與
應語言。我於施主已取爾許。爾許在。若悉取
應語言。我已盡取。汝勿復入。若不分而不
語突。若前已語而後人猶入。入者犯突。若不
長不分無罪。但應語後令知。律云。上鉢受三
升。飯一升羹半餘可食物。而律師云。鉢正受
三升。以飯虚足容羹等。故中下鉢亦應如是
知之也
三十四不受殘食法而食犯墮 迦留夷是釋
迦子。形相奇特。色如蓮花。後爲毒蛇所嚙。顏
色變黒。眼赤齒白。薩夜乞食。電光暫現。有孃
妊母人。見以爲惡鬼。恐怖大喚。倒地墮胎。因
制一食。一食故諸比丘羸痩無力。又聽食竟
未起得食菓菜等助之種助食。後入城乞食。
得五助食。雜以正食。不敢輒食。飢痩無力。又
聽食竟未受五種正食。後入城乞食。得諸菜
雜五食。故不敢輒受。猶故飢痩。又聽食竟未
起自恣。食五種似食及餘菜雜五正食。後病
比丘殘食狼藉。烏鳥競來。鳴喚喧&T029801;。後聽看
病人食竟受殘食法。食此殘食。若病人非一
食人。應更從餘一食比丘受。若病人是一食
人。而未食者得就受殘食法。又以比丘有諸
因縁。食不足故聽受殘食法。受殘食法應就
一食比丘前。胡跪持食。作如是言。長老憶念。
我今從長老乞殘食法。長老爲我作殘。一食
比丘爲取一口。然後得食。若受殘食法。若不
如法受殘食法者犯墮。若但飽不復得受殘
食法。受殘食法突。未飽而囑不須復受殘。未
飽不囑得受殘法。若以鉢食著地。膝上不名
受殘食法。食之犯墮。以不授被一食丘比故。
若二人手不相及不名受殘食法。彼一食比
丘不得取故。若不淨食不名受殘食法。倶不
應食故。食者皆犯墮。若欲食五助食而用
五正食。令他作殘食亦不名受殘食法。若食
此五助食犯墮。欲食五正食似食。而用餘二
五種食作殘亦如是。凡有四威儀。所謂行住
坐臥。比丘行路有洗口。竟時食時。食竟時
悉得受殘食法。若行應行受。不應住坐臥受。
受而不食名受。食之犯墮。住坐臥亦應如是。
知術盡不成字不須囑。若食飽已作休息。雖
未起不得更食。食者犯突吉羅
三十五知比丘食竟不受殘食法強勸自恣與
惱他故墮 結殘食戒竟有二比丘。一持戒。
一不大持戒。持戒者見彼數食呵嘖非一。彼
人不堪欲。爲生過知不受殘食。伺不憶爲惱
觸故。強勸令食。食時便譏二人倶犯墮。不知
而勸無犯也
三十六別衆食除因縁因縁者病時乃至沙門
施食時 調達將欲壞僧。學五神通種種變
化。國主傾心。合境歸向。供養悉全多。以衣食
與諸比丘。新學淺識。隨利而去。因是不聽別
衆而食。爲壞惡衆勢力。不令破僧故。令諸
白衣於衆僧福田得大功徳故。令衆和悦心
無二故。凡有三種界。羯磨界聚落界空地界。
若比丘若白衣於羯磨界内。若寺中若白衣
舍。別請四人異房一處共食。是名別衆食。食
者犯墮。若清衆中一人。若迸少許與衆。若與
僧須一人施主。通供界内僧。而處處別與食。
食者悉無犯。若聚落界内二施主。各於一處
飯衆。衆各四人。亦名別衆食。食者犯墮。聚落
界内一施作異食飯二衆。食者得突。不犯別
衆食。二處更互請。衆中一人無犯。又上二界
内二衆食時。各三人食竟。後一人食。無犯。若
界内師徒四人共財共食。是非法不名別衆
食。病人別衆食無犯。若作衣妨乞食。乞食妨
作衣故。作衣時別衆食無罪。以三衣不足犯
突。又妨行道故持聽也。行道疲極故。或恐失
時故。或求好伴難得故。或恐失伴畏日沒來。
去二十里得聽。村界内別衆食無犯。明欲行
令得食。昨以來今亦不得。若欲及船恐有諸
難。或以疲極別衆食無犯。大衆會時者。謂
上至千萬。下至八人。聽法因縁。一時大集世
既不豐。人衆殷并應作是言。今時儉衆殷飯
食難得。如乞食者別衆無犯。又僧有客舊。舊
四人客三人。舊得別衆食。舊是根本僧故。客
四舊三。客不得別衆食。請舊僧一人。沙門
是外道出家者也。出家婆羅門是洴沙王甥。
以王事佛故欲請比丘。比丘以結戒故不敢
輒受。佛爲破外道憍慢故。開聽受請不犯。別
衆然自來請。不自下食。受請時無犯。食時犯
墮。不自請自下食。受請時犯突。食時無犯。不
自請不自下食。受請時犯突。食時犯墮。自請
自下食無犯也
三十七非時食 十七群釋子。形相端嚴。人
所敬愛。白衣見之喚與酒食。便非時飮食。恣
意盈醉。醉暢之後撫掌唱樂。因是不聽非時
而食。從中至天明名非時。非時中非時想。非
時時想。非時中疑。食者悉犯墮。時中非時想。
時中疑。食者犯突吉羅。時中時想不犯
三十八殘宿食食 應言受宿食食。無殘字
也。道貴小欲。無所藏積。猶如飛鳥不留餘。而
世喚比丘。一日再乞食。一已足留一乾之明
日受食。以此因縁不聽宿食法。貪著故。離白
衣法故。若今日手受明日食。是名受宿食。食
者犯墮。不手受而不淨施明日受食犯突。手
受已淨施人明日食亦犯墮。受而不淨施明
日與人無犯。若心捨已了彼還返施食之無
犯也
三十九不受飮食著口中墮 迦羅比丘塚間
止住。死人之間食。輒自取食。衆人疑其常
食死人。惡名流布。因是結戒。防譏嫌故。捨盜
方便故。習大法故。棄世業故。故入口之物。一
切應從淨人受。不受而食犯墮。不受而觸突。
除水楊支輕賤易得故。無遮惜故。無貪積故。
若非時人不與。不從淨人受。若菜菓等不作
淨。若不淨食。食此五四三二一應如是知。食
人肉瑜。不淨故。大比丘手觸食不淨。食者犯
突吉羅。若不如是一切無犯
四十美食自爲身索犯墮 釋摩男得初道供
養。衆僧下種種飮食。六群貪餐得已復索。索
諸乳酪種種上味。因制不聽自求美食。去貪
味故。以難得故。致嫌責故。又美與不美一不
得求。求飯等常食菓菜得與不得犯突。求蘇
酪魚肉食美味。不得突。得者犯墮。求酪漿
等得不得犯突。若乞食振錫杖彈指。主人問
言。比丘何求。答言乞食。問須何等隨汝所欲。
答其所須食之無犯。乞應以次。越次突。除病
者以苦惱故。自廢廢他行道故。除親理不嫌
責故。人自與取亦無罪也
四十一知水有虫取用犯墮 闡陀比丘作是
念言。澆埿草土先所不聽。今者自用故應不
犯便耳。虫水隨意入用人。問何故用此虫水。
答言。我自用水不用虫。因是復結。若有虫水
一切悉犯此戒。澆埿草土以説有虫。虫想無
虫想若疑。用者犯墮。無虫虫想若疑。用者犯
突。無虫無虫想。用者悉無犯也
四十二食家中臥處坐 謂女爲男食也。有
居士新婚。唯欲是食。難陀相識。數往語妨其
欲食。彼大瞋恚。因是不聽食家處坐。隨起隨
坐一一犯墮。以惱他故。或被害故。或致謗
故。若得道家受五戒家。若彼父母在若夫婦
二人倶受戒。若是舍多人出入住坐無犯。若
一人受戒住坐犯突也
四十三食家中獨與女人臥處強坐 食戒如
上。有家。新聚而夫不在。而難陀於彼欲食處
坐。後有比丘。就舍乞食。後還精舍。難陀自
説。因是制戒。食衆覆處不得獨與女強坐。舍
内遮非法故。防譏嫌故。是中以三事故犯。一
者食家。二者獨與女人。三者深隱處。此三事
故犯。此墮法起以還坐墮。若閉戸雖外有淨
人亦犯墮。若開戸向外有淨人犯突。若開戸
向内有淨人無犯
四十四裸外道若出家男若出家女手自與食
犯墮 毘羅然國主阿者達王。請佛及僧。安
居三月。如來宿縁。王遂迷忘。三月將過。餘
有七日。佛遣阿難白王欲去。王聞驚喜。間其
所由。阿難以寶而答。王乃憶悟。驚惶慚懼。請
留世尊。世尊不許。求供七日。佛哀受之。七日
以訖。至跋者國省達恥愧。送食追佛。跋者國
中咸責彼王。日日致供。令無空缺。追送之誠
亦無由得。設觀其所少。所少唯當設術。佛先
來聽。衆咸不受。佛愍彼故。開令受術。受術已
訖。王欲還國。種種食具委地而去。時有五
百乞人。隨求食衆食之餘常以與之。有人問
之。何處得食。答言。是禿居士常與我食。於是
結戒。不復聽與。後至舍衞。衆僧會食。二裸形
女就阿難乞。阿難即以餅分與。二人餅相連
看。阿難不覺。一人得二。一人得一。得一者索
半。得二者不與。彼便瞋謗難。是汝智前乞
食。梵志已作毀言。今此裸形女復興醜謗。因
是廣結。一切徳九十五種。出家外道悉勿與。
與食者犯墮。彼食不消。或病或死別中惡謂
飯與毒。彼無慚愧。起諸邪謗。以此小慈毀滅
佛法。不與之音斷可見矣。若裸形人病。若是
親理。若來受戒。與食無罪。若於衆求索水菓。
聽其自取。若在家波羅門與彼無罪。以其亦
少信佛修善根
四十五軍陣發行往觀犯墮除因縁 波斯匿
王將行征伐。嚴飾四兵。陣師習戰。六群共往
觀之。王及士衆咸共嫌責。比丘之法大悲普
念。何用觀是害生之具。因是結戒。不聽往觀
軍陣。觀軍陳犯墮。後王及大將欲見比丘。因
是復開因縁得往。往而故觀亦墮
四十六到軍中乃至二夜應往過宿墮 雖有
縁聽往。往應時返。六群比丘二宿不還。致人
疑怪。因是復結。即聽二夜過是犯墮
四十七乃至二夜軍中往觀軍發行乃至軍陣
合戰犯墮 亦遮習戰也。得二夜不得觀。而
六群因觀。觀見者犯墮。欲觀不見犯突。有縁
自行見無犯也
四十八恚忿不喜打犯墮 十七群和善。六
群弊惡。増疾故手打十七群。令彼啼喚。僉共
慊怪。比丘之法應以謙下爲本。慈忍爲先。云
何手打出家之人。若以手脚一打一墮。五指
一時五墮。以碎慘沙擲之。沙沙悉墮。若餘身
分打犯突。若大打比丘令極苦偸。小打令畏
伏犯墮。餘一切在家出家大打極苦瑜。小打
令畏伏犯突。呪病除。除鬼惱故犯突。若善心
爲人破難難生故彼死犯瑜。不犯墮。已熟無
罪。爲爾之無犯
四十九恚忿心手搏 此亦六群既不得打。
便擧指擬搏。令彼怖㖒。凡若手若脚若杖。擧
以擬人悉犯墮。若擧餘身分犯突。爲防毒狩
惡人無犯
五十知他麁罪覆藏至一夜犯墮 凡無慚
愧。輕慢心犯五篇戒。隱覆不悔。能障聖道通
名麁也。今言麁罪。謂初二篇也。跋難陀兄名
難徒。難徒犯麁罪。弟爲覆藏之。難陀弟子
名達摩。達摩向衆發其麁罪。而難徒爲縁弟
墮隱覆不説。由達摩白衆。因制不聽覆他麁
罪。尼覆他八重即犯重。比丘覆他重及殘悉
犯墮。覆他下三篇犯突。覆麁罪未至明犯突。
至明相出悉犯波逸提
五十一語彼比丘至諸家使與汝多美飮食乃
至少許時是因縁不異 跋難陀以達摩發其
兄罪。常欲惱之便語之言。今將汝至諸家。使
與汝多美飮食。汝自當知。以師命故便隨之
去。去至二三家。皆留百師。欲爲設食。師其不
受。弟子念言。不受此食。餘請必勝。復往一
家。已至其門。便遣令去。語之言。我共汝坐不
樂。我獨坐語樂。弟子思惟。日時已過。不容更
乞便還精舍。諸人問言。汝得好食耶。答言。
我今斷食。何好之有。彼問所由。具以實答。衆
悉慊責。因是結戒。若未至内門。若未至聞
處。便遣令還。未知主人飮食好惡故突。至聞
處而遣令去。惱恨深犯墮。若弟子有罪。欲令
伏折。爲作慚恥遣之無罪。惱他人而遣亦犯
此戒。戒文言。大徳則知嫌説。餘人非但弟子
言。是因縁謂爲惱因縁也。不異明無縁。無縁
而遣故皆犯墮
五十二無病露地炙乃至使人犯墮 一時佛
行道。路嶮畏有。諸商人隨佛而去。至一山
上。多諸枯樹。諸商人伴輩各各燃火。一老
比丘燒大腐木。木中毒蛇冬寒凝蟄。得蠕動
出出聲吼。商人悉驚。謂言有賊。嚴其器杖。欲
相救護。定是蛇聲。比丘驚喚。因是結戒不得
燃火。無覆障名露地。露地燃一切火犯墮。恐
傷衆生故。與商人無別故。似貴人故。似軍中
法故。或因驚動相劫害故。若自若使人倶犯
墮。他先燃後爲前之犯突。火焦著火中亦犯
突。後復開之。若風冷病。若作食薫鉢染衣等。
種種須用燃之無罪。若柴漯應淨燃。凡有根
能生及椽枝等。若不淨燃犯墮。餘草木不淨
然犯突
五十三如法僧事與欲後呵犯墮 六群犯
惡。衆欲治之。力契相償。無由得治。五人出
行。一人在後。後日一時。六群悉行。唯相助一
人。時獨不行。衆治六群。而助者不知緩急。不
出闇與衆欲。羯磨之後乃知所治。便即呵言。
此爲非法。若我知之則不與欲。因是不聽如
法僧事一切與欲。先同後異。先同後異悉若
問言。衆有事。答言某事。事與言異而非故異。
又如法事者呵之亦墮故作異而非法者呵
五十四未受大戒人一房過二宿墮 阿羅毘
國一大講堂上。道俗雲集。共聽説法。至後夜
時悉覆臥。沙彌惡眠。振動大喚。白衣譏嫌。世
尊呵責。不聽共宿。而未結戒後。羅云欲眠。往
入諸房悉皆不容。便入佛厠。極大眠臥。外有
毒蛇。垂欲入厠。佛恐害之便。此後彼出其
風雨。佛作雷聲。羅云開悟。佛牽將出。解釋安
尉。令無愁惱。因是聽共宿二夜。以二事故。一
爲沙彌故。二爲白衣。恐毒蛇惡狩惡鬼惡人
傷害故。又恐六親大瞋惱故。亦不仁傷大悲
故。又防非法不過二夜。後比丘病。沙彌看。
二宿已比丘令去。後因急無人與藥。於是復
聽沙彌立看。沙彌立看眠即倒地。復聽病人。
病人無犯。沙彌與大比丘共看病。更互坐臥
無犯
五十五我知佛法義彰道法不能障道 迦陀
梵志欲謗佛法。令弟子阿私咜出家受戒。當
言行欲不欲不能障道。既出家已不能復謗。
師來逼説。情不能免。而猶畏懼。不敢正説。故
慢言彰法不能彰道。作是語時。其舌不轉。佛
言。應先濡語誨。濡語誨捨者令突吉羅悔。若
不捨爲作白四羯磨。約刺令捨。如法三諫。不
捨者犯墮。應爲作白四羯磨。惡邪不除儐還
得正見。聽其悔過。此二邪説謗毀佛法。其事
大故。衆諫至三。方便誘引。欲令自返。故結罪
不重。又不滅儐。如是起惡取不捨者應如是
治也
五十六若知是人如是語不如法悔不捨惡邪
見故若畜使共事共一房舍宿墮 六群比丘
知阿私咜惡邪被儐。而教畜之。將増長外道。
毀滅正法。邪惡之徒不可復制。因是結戒。不
聽畜止。知是人者知其以惡邪被儐。如是語
邪謗語也。不如法悔除邪心不捨。僧如法儐
而返畜之。畜有二種。或共行畜。或近畜。共
事共財共法共法者。一切羯磨説戒自恣。十
四種人一切僧事。又四種舍中而共宿止。若
教法若從受法一一犯墮。若與衣鉢飯食寢
臥湯藥。若從彼受亦一一墮。凡共畜共事一
切中一一墮。若共宿時臥已起已起臥。起臥
悉犯墮。若通夜不臥犯突吉羅也
五十七 跋難陀沙彌名摩加作重婬。已起
惡邪見。言行欲不能障道。集衆三教不捨惡
邪。乃白四羯磨與作滅儐。發遣令去。此滅不
見。六群比丘知而畜之。此將長邪容惡不可
禁止。故不聽畜共語共事一舍共宿。共語共
事一舍共宿義同上義。一一中犯墮如上。若
非滅儐沙彌還得正見。聽其懺悔。若滅儐沙
彌苦自改悔。求依衆住。若爲至誠爲衆哀念
聽依衆住。如白衣法。終身不得受戒。得與
衆食。不與衣分。施主與之得受。師不得爲捉
籌也
五十八若寶若似名寶若自取若使人取墮除
僧房内若住處内 有一貧人。遇得伏藏。忽
然大富。王欲誅奪。縁憶佛語。勉死賜。今因呵
取寶。而未結戒。後諸童子見跋難陀。知其貪
著。欲共誡之。散寶路上。隱身潜察。難陀輒
取。懷之而去。童子共捉將送付伺官。伺官信
佛。呵責放之。惡聲紛紜。然後結戒。三十事自
畜。今制王等一切正寶也。似寶者銅鐵白臘
鈆錫爲珠。爲珠中亦有皮作膠珠。汝是一切
自捉正寶。若教人捉悉犯墮。似寶作男女莊
嚴具及器杖。自捉教捉亦悉犯墮。不捉莊嚴
具及器杖捉無犯。汝鹿子母入寺。覲佛脱身
寶衣以付侍人。侍人藥法忘衣而去。佛命阿
難令淨人看擧。因是復開有縁應取。凡在衆
僧界内。應使淨人料數擧之。若無淨人應自
料擧。以避譏毀守護佛法故得聽從也。取時
念言。主索當還。主來索時應當撿問。汝物幾
許物爲何相。相是則還。相非不與。若事宜行
付奪善比丘。若爲來索問相還之。若五年六
年無人來索。應入四方僧物。若後主索。以
四方僧物還之。住處内者謂比丘。若在白衣
家内所見遺物取還如上。五六年後即於是
處作衆僧臥具。主後來索。以此物還之。問相
撿寶一皆如前。捉三尊寶莊嚴具及寶物作
經像突。欲作而捉犯墮。若上二處外見遺寶
不得自捉。自捉之犯墮。令淨人捉無犯。凡捉
弓刀利器害生之具。皆應衆中懺悔。捉楯鎧
防身軍器犯突吉羅也
五十九得新衣應三種壞色 跋難陀著衣
服。與彼兒諍利。令彼嫌限。因是呵責。而未
結戒。後諸比丘與商人共行。倶共被劫傷。蕩
失衣服。賊信佛法欲還比丘求衣不可分別。
裸還白佛。乃至結戒。若得新衣三種壞色。
異梵志故。去貪好故。若得他故衣初得故名
新衣。應三種壞色。若青若埿義。隨得一種應
二種淨。若得清衣淨以埿義。若得埿衣淨以
青義。若得義衣淨以青埿。若得黄衣淨以青
埿義。得赤白衣亦復如是。凡比丘衣服敷具
坐具。一切應如是淨。不淨而用犯墮。暫試著
犯突。得淨衣以不淨物補。若却刺一針作淨。
若直摓補處處作淨。若得染衣二種壞色。却
刺摓即是淨。刺爲堅固。異梵志故。大衣得入
聚落。二衣不得入。入者犯突。界内大衣不得
禮佛犯墮。大衣必應割截却刺摓成。不割截
成不得受持。二衣不割截而刺無犯。貧無大
衣。得著五拈衣。若刺合受持之若不刺拈者
淨捨之。命欲終時令人摘去還衆衣。三衣中
以一中者與看病人。若不受持亦取中者與
看病人也
六十減半月洛犯墮 洴沙王有三渠水 與
衆僧共用上渠。比丘數浴防廢王用。是以結
戒。以半月爲限。限後天熱不浴致病。開熱
時。隨意而浴。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又病
時穢汚。風時坌塵。雨時衣計。行作垢汚。聽
浴無犯。浴時應著衣。胡跪合掌。向一比丘
言。長老憶念。我如是因縁須浴。若師在皆應
白師。若無師應白上坐。若無上坐應語下坐。
但不胡跪耳。一切所應作皆如是。若五十臘
出界及大事應白應語。小事不須白語。是故

六十一故奪畜生命 上以蟲水澆草土。一
以蟲水自用。誠無慈惻。而意不爲害。此則迦
留陀夷憍慢顯能故奪鳥命也。若自若教他
若遣使。是三種殺。彼命斷時比丘犯墮。又
三種殺或以身。或以非身。以此三事故害衆
生。死者犯墮。不死犯突。乃至初受胎身根命
根。以身口意業因縁故方便欲殺。死者犯墮。
不死犯突
六十二故令他比丘悔乃至少許得惱犯墮
六群與十七衆諍不和心。常輕嫉語言。汝未
滿二十受具戒。不得戒非沙門也。以此惱之。
令其疑悔。凡以六事惱大比丘犯墮。一生。二
受戒。三犯。四問。五物。六法。語他言。汝何時
生掖下毛。復何時出。因何時受戒。誰爲三師
爲五衆中十衆中受戒耶。何處受戒。界内界
外也。彼如實答。便惱之言。汝某王時生。其時
毛出。其時受戒。某爲三師。界内受戒者不得
戒非沙門。彼起疑悔。若不起一一犯墮。又
言。汝犯後四篇戒非沙門。亦一一犯墮。又問
其所住。彼如實答。便言。汝至某女人某尼處。
坐起語言非沙門。又汝與某比丘意用種種
所須物亦非沙門。又復功徳衣時言。汝數數
食畜長衣等非沙門。彼起疑悔。若不起一一
語悉犯墮。六事外更以餘事令比丘及餘人
令彼疑悔者犯突
六十三以手痛挃犯墮 十七群有一小兒。不
耐痒。以指撃歴。遂氣絶而死。彼死倶犯墮。若
一指一墮。十指十墮。若指注若挺指犯突吉
羅。若以木石等非身分撃歴之犯突吉羅。痛
而不痒。不令悶絶故不犯
六十四水中戲犯墮 十七群入水欲戲。波
斯匿王見而咲之。語末利夫人言。看汝所尊。
夫人白佛。佛因結戒。若水中戲有八難。一自
作喜。二自作樂。三咲。四戲。五弄水。六令他
樂。八令他咲。一一犯墮。乃至床上槃上有水
以指畫之。一一犯突。若欲學浮度難。若直度
無犯
六十五共女人一舍宿犯墮 阿那律遊行。逼
暮宿婬女舍。舍有四種。一遍覆障。二遍障不
遍覆。三不遍覆障。四半覆障。四種舍中與女
人非人女畜生女共宿悉犯墮。若起還臥一
一犯墮。苦二倶睡眠。若一眠時即名宿。以不
經宿爲宿。若二倶通夜不眠不犯。若他舍有
女人宿。壁有孔容猫子入處犯墮。象若猗若
立名爲宿。駝牛羊若臥若立名爲宿。倶眠一
眠倶不眠亦復如是也
六十六自恐怖他比丘使人恐怖乃至戲咲墮
 如來侍者前後凡有七人。阿難最在後。有
一侍者。名曰象守。初夜待佛。佛未還房。不得
先入。便返被拘蟄作鬼怖。佛因是結戒。不得
怖他。怖他有六事。種種可畏。色聲香味觸法
也。謂伎術作種種異物色聲香。常非香氣。或
言。汝今何所食耶。若食如是雜食必得惡病。
或自治身令堅濡澁滑。觸他令驚怖。或言。汝
犯衆多戒法。必入三趣。以此六事怖他比丘。
若怖不怖一犯墮。除是六事。師以餘事師犯
突。又餘事怖餘人非人畜生犯突
六十七藏他種種生活具乃至戲咲墮 有居
士。請佛乃僧。六群比丘藏十七群比丘衣鉢
令不及衆。因是結戒。凡藏他比丘物。若自若
教人。若惱若戲悉犯墮。藏衣鉢戸鉤革屣針
筒他不即得突吉羅。若綖空針筒覓得。不得
悉突吉羅
六十八與五衆衣還奪犯墮 六群憍懶。不
自作衣。衣與五衆。不言施否。彼謂施已便
奸作成。成已便奪。令彼瞋惱。因是結戒。若
與五衆衣。彼不還而奪犯墮。妨亂他故。鬪諍
故。先來五淨施法。後不聽長衣淨施。長衣淨
施已他得不還便起鬪諍。佛言。不應現前與。
亦不應與二人三人。散亂不定故。應善思量
與好人。若現前不現前隨意捨之。如捨墮衣
法。亦可作淨。若受持後比丘長衣與六群中
一人。彼得已不還。佛言。應奪取教令作突
悔過。因是聽常所用衣隨意作淨。若施人若
受持不應復。捨與人如捨墮物
六十九以無根謗他僧殘犯墮 慈地前以四
重誣陀標。二謗不成。今又此謗之。因是結戒。
凡以無根殘法謗不淨比丘。十一種犯 五種
不犯。十一種犯者。若不見不聞不疑。若見忘
聞忘疑忘。若聞信。若聞不信。聞之已言見。疑
已言聞。是名十一種犯。五種不犯者。是事若
見若聞若疑。見已不忘。聞已不忘。是名五種
不犯。不淨比丘清淨比丘亦如是。無根謗清
淨比丘十種犯。除見忘餘如上。四種不犯。除
見忘餘如上。清淨比丘似不清淨亦如是也」
七十與女人共一道行乃至一聚落 上制與
尼行。此制白衣女也。迦留羅提舍比丘。向毘
舍離過。與一被遣婦人同路而行。夫後追覓
見共同道。疑忿打撃。因是結戒。若與女人結
期水陸共行。從村至村犯墮。中路還突。空地
行十里犯墮。中路還突。若不期。若有夫而行
相遠。若與王夫人伴悉無犯
七十一與賊識共道行至一聚落 昔諸比丘
失道野行。遇見惡賊求以爲伴。儸捉送官。經
制乃放。凡與賊結期水陸共行。從村至村犯
墮。中路還突。空地十里犯墮。中路還突。若不
期。若嶮處賊送度者無犯也
七十二不滿二十年人與受具足戒墮是人不
得戒諸比丘可呵 十七群比丘未滿二十。目
連授與大戒年既幼小。又貴樂家子。晡時患
飢作小兒啼。故未滿二十不聽受戒。以未成
就不堪苦故。僧中受戒時問言。年滿二十不。
若未滿答言。不滿。而與受戒是人不得戒。師
僧得罪。共事共住亦得罪。若爲合衆破僧犯
瑜罪。若以餘心突。若未滿答言。滿。是人得
戒。師僧得罪。共事共住無罪。若滿答言。不
滿。是人得戒。師僧得罪。共事共住亦得罪。若
滿答言。滿。是人得戒。師僧無罪。共事共住亦
無罪。減七歳過六十不堪苦故。慊損佛法不
得度。度不得戒。度及與受戒者犯突
七十三自手掘地使墮 阿毘羅比丘掘地。外
道邪見言。地有命因譏而制。非受邪説。三界
護法上已詳之。地有二種。生不生。多雨國八
月地生。謂春夏冬有四月也。生謂春末夏初。
各有二月也。除是名不生。又頽壚蟻封石疷
土亦不生地濕相著名生。異是名不生。若自
掘若教人掘。一一犯墮。不生地一一犯突。手
畫地及至沒芥子。一一犯突。若比丘爲師匠
欲作佛圖僧房。爲畫作摸像處所無犯。又諸
出寶處沙鹽之地亦無所犯也
七十四受四月自恣請乃至除獨自恣請 釋
摩界請佛及僧。夏四月施藥。隨所須服。一切
自恣。六群比丘不病限過更求。求蘇油蜜美
味上藥。上藥已盡不隨所須欲。更起瞋罵。以
致外慊。因是制戒。過限不得更求。若施主常
請父死子繼恣僧取藥。是名常自恣也。若本
施僧夏四月藥。初一月求辨。則夏受三月。冬
足一月二日辨。冬足三月竟。夏四月未辨。冬
更受四月。夏求以冬捕夏。令滿四月。是名數
數自恣也。冬春四月亦如是。其餘月月受亦
數數自恣。請非衆。是名獨自恣也。除三請已
四月請畢。無病更求四種含消等羨味上藥。
若得犯墮。不得突。若求呵梨勒等苦忽下藥。
得不得突。若病求。若從親理求。若彼自與。
皆悉無犯也
七十五説説戒時作是言我今未學是戒先當
問誦修多羅比尼摩得勒伽者墮 僧尼戒有
同有異。若尼戒異集二衆結之。若同戒集僧
結之。後語令知。長老跋者清淨有徳僧差詣
尼。宣説同戒。善好諸尼。皆悉受持。偸蘭難陀
輕勅不受言。當問三種法師。因是集僧復同
結戒。若説戒時作如是言。僧尼倶墮。若聞説
五篇戒。及餘入比尼戒經時。作如是上言。一
一墮。若説餘經時經心不受言。我當先問誦
三種經者。一一突。三種經中或説戒。或説法。
説此經時聞戒不受。一一墮。聞法不受突。摩
得勒伽分別法相如阿毘曇也。十二年中未
結七衆戒。犯惡未障道法。十二年後咸結同
戒。或結異戒如結四種則七衆同結。後但宣
語不復別制科目。雖異遮道則同。若比丘欲
聞法利者。是戒中應學亦應問。誦三種經人
倶不起輕心。不受戒法耳
七十六諸比丘聞亂諍訟默然立聽作是念諸
比丘所説我當憶持犯墮 十七群與六群諍
已。十七群屏處共語。更相謂言。六群比丘匈
健惡聞。若我等同心彼不能得便。六群盜聽。
聽已便勵聲變色。責十七群比丘。因制不得
默聽他語。若聞墮。不聞突。若好若惡悉不得
盜聽。盜聽悉墮。防諍縁故。若和合若行遇聞
悉無犯
七十七僧斷事時默然起去墮 跋難貪積多
過。衆欲治罪。五人出行。一相助人在後。集衆
唱時。助人潜去。衆竟不知。遂成羯摩。羯摩
之後助人言非。因是結戒。一切羯摩説自恣。
不得默去。默去者犯墮。若大小行。急事囑人。
又不離聞受悉無犯。斷事助惡遮善悉犯突。
凡衆會法集皆不得默去。去亦犯罪
七八輕他比丘墮 大徳上坐説經法時。闡
陀輕慢無敬畏心。不待説竟亂以異語。因是
結戒。爲作白四羯摩。記彼比丘不從敬事。凡
聽説法及五篇教戒時。亂語不敬有二種僧。
未記不敬事。而不教突。已記不敬犯墮。上坐
不敬下坐。已記未記悉犯突吉羅
七十九飮酒 沙伽羅六通羅漢降惡龍。已
名振諸國競供好食。有一女人。恐食不消。以
似水酒蜜與娑伽陀。飮已眠醉。尸臥路中。衣
鉢六物星布在地。佛行遇見。因以制戒。以因
酒破一切戒作一切惡故。及作四逆唯不能
破僧人不信故。見七衆同結記定斯罪。小草
微渧亦不得飮。有二種酒。木酒穀酒。穀酒米
麹雜種種藥。木酒唯根莖花葉。不雜米麹。有
酒色酒味酒香。能醉人者飮之悉墮。若飮若
嘗咽咽犯墮。若糟若麹能醉人者食之皆犯
墮。咽咽悉皆波逸提也
八十過中入取落不白餘比丘墮除大因縁
中前乞食。道俗無怪。中後復出。妨業致譏。外
道慊毀。佛已呵責。後迦留陀夷中後入村。逼
闇彼害埋尸糞坻。事裹既露。受罪者衆非時
默行。其過如此。凡僧往止要依聚落結大界。
依聚落結大界内有三處。根本處。近聚落名
聚落。僧房樂禪清者。幽遠空閑名阿練若處。
食庫管事比丘所住。名爲住處。若比丘趣從
一處不白入聚落。一一犯墮所&T051985;大小巷。一
一犯突。若從僧坊白入聚落。入聚落已還歸
僧坊。若至坐禪處及比官事處。即以先白復
入聚落墮。所入一一所&T051985;大小巷一一突。若
從禪處比官事聚落亦如是。大界内三處中白
入聚還歸三處。即以先白復入。而往返益。若
善不白無罪。至異僧坊亦如是。後比丘寄衣
他舍。他舍失火。比丘往取。中路自念。不白而
來。還歸白僧。彼燒已盡。因是復開有急縁不
白。若聚落火起。八難中隨一一而起默去不
犯。若因有病爲看他病。三寶諸縁非時宜行。
白皆得去。若無比丘得語餘六衆。除禮三尊
大小行用楊枝。餘一切皆應白師。無師白上
坐。無上坐語下坐。不白悉犯突。若五十&T038558;
出界及大事皆應白。小事不須白語也
八十一比丘請食食前食後至餘家墮 跋難
陀貪積出息。居士負責無以還償。欲因佛力
求滅息利。便設飯食請佛及僧。跋難陀爲請。
請已他行。佛與衆僧先至其舍。以跛難陀不
來彼不設供。跛難陀至已然後下食。食未周
竟跛難陀先去。佛還精舍欲結戒。晡時集僧。
唯難陀不至。至暮方還。佛語諸比丘。跛難陀
癡人。今於一日兩時惱僧。若比丘爲他請僧。
已中前中後不白至餘家者。隨至餘家一一
墮。出主人界所&T051985;巷一一突。若白而還晩令
僧惱者突。因此故餘不請。僧時中前中後悉
應白。白義如上。非時中説從三處中入聚落。
及還三處。即先白更入聚落。罪悉如上
八十二刹利灌頂大王夜未曉未藏寶乃至除
大因縁 波斯匿王深信佛法。令諸夫人各
各請佛。入宮受法。迦留陀夷爲末利夫人師。
一時晨朝早入王宮。王以出外夫人未起。其
進却時。所著寶衣輕明照徹身體外現。見師
慚愧。胡跪林上。迦留陀夷亦大羞恥。即還僧
中具説上事。佛言。比丘入王家有二種過失。
因是結戒。不復聽入刹利。梵志居士皆得爲
王。王受位時取四海水以灌其頂。故名灌頂
王。門閑者宮門前竪一限木人也。夜未曉胡
音中有二義。一未曉。二夫人未起。王及夫人
未出寶衣未藏。比丘入限木内犯墮。王及夫
人皆出寶衣以藏入無犯。後欝填王夫人欲
請佛及僧。入宮供養。知已結戒衆必不受。諸
夫人輩共説勸王。王不能勉。爲作輪宮請僧。
宮外即勅輪違遠。衆僧遮其來道。王知僧食
竟令諸夫人各奉所珍。然後曰僧。大徳可去。
衆云。佛制不得入王宮。王言。我今教入宮。爾
時衆僧呪願而去。因是復聽有大縁得入。若
王王夫人太子勢力大官請入無犯也
八十三我始知是事入戒經中 闡陀比丘犯
可悔罪。諸比丘教令悔。作如是答。我先未
知。今始知。欲望不犯也。然諸比丘知其數
聞。但知已二三説所不知復過。於是是闡陀
非不知而得脱所犯事。所犯事隨其所作而
得罪也。又若久知而言。始知即犯。九十事初
忘語戒也。又若實不知必由聽時不專。聽時
不專則犯墮也。今此中正以聽不專爲罪也。
説五篇戒及隨律經時不專聽。一一犯墮。若
説餘經及一切羯磨時不專聽。一一突。臨壇
十人不誦羯磨悉犯突。若彼錯誤無想正故」
八十四若骨若齒若角作針筒墮 那提居士
以針筒等自恣施僧。僧取無節。其家貧乏。衆
人譏嫌。因是衆不聽。骨者𠌵象蛇骨。可者𠌵
及猪。可齒者𠌵象猪齒。角者牛羊鹿角。此物
作針筩悉犯墮。貪好故。不淨故。九十事中七
種物破竟悔。此等針筩破已僧中悔過。若未
破僧應勅令破。若不劫一切僧犯突吉羅。勅
不從彼得突。若還主主不受。若與他則主惱。
施僧則非法。唯毀違最是取可
八十五坐床臥床足應高八指除&T038223;過作犯墮
 闡陀作高廣好床。如來遊行。要佛看之。即
彼呵責。集僧結戒。八戒已捨。而況比丘離欲
因故。二種繩床。一麁&T038223;。二細&T038223;。長八尺廣四
尺。高佛八指。除第三分入&T038223;下濕處聽八寸。
支過是悉犯墮。若以過作應截令如法。僧中
悔過未截。僧應勅之。不勅一切僧犯突。勅不
從彼自犯突。僧悉無犯也
八十六若自以兜羅綿&MT02719;縟若人犯墮 兜羅
草木華之總名也。六群&MT02719;縟。居士所嫌。以出
蟲故。難得故。濡樂故。此綿&MT02719;縟。若使人隨用
所。一一犯墮。應摘却亦可與人去。已衆中悔
未摘。衆不勅之一切僧犯突。勅不從彼自犯
突。衆無犯也
八十七作雨浴衣長佛六&T050446;手廣二&T050446;半過作
墮 鹿子母因功徳而求七願。一欲與僧尼
雨浴衣。二與客來比丘食。三與遠行比丘食。
四與病比丘食。五與看病比丘食。六與衆僧
術。七少知識比丘多知識比丘與病縁湯藥。
諸比丘知聽畜浴衣。便廣長大作。因是制量。
量如戒文。過量應截。僧中悔過。僧應勅。勅不
從如綿中廣説也
八十八作覆身衣長佛四&T050446;手廣二&T050446;手過作
墮 初時未聽畜埿洹僧。有一比丘。身病&T028816;
創。膿面流出。汚安陀會。佛聽畜覆創衣。乃至
創差後十月畜不犯。過是墮。諸比丘知已聽
畜。使廣長大作。因是復結量。如戒文。過量
應截。僧中悔過。未截僧應勅之亦如上。量與
埿洹僧同。患創時埿洹僧内著之
八十九作尼師檀長佛二&T050446;手廣一&T050446;手半各
益一&T050446;手縷 諸比丘失不淨。汚僧臥具。佛
言。諸施主面肉乾竭施僧求福。是中悉應籌
量少用。又諸比丘眠時亂念不一。有五過失。
一難眠苦。二難寤苦。三見惡夢。四睡時善神
不護。五寤時難入善法。一心眠有善。異是則
五善也。因是聽畜尼師檀。護僧臥具。諸比丘
知聽畜已。便廣大作。因是制量。量如戒文。若
長若廣。過量應截。僧中悔過。未截勅令截亦
如上説。後因迦留陀夷身大。兩膝到地。更聽
縷。四邊各益&T050446;手。用覆僧臥具上。更作小者
持出入行來乃至坐禪
九十佛衣等量作過佛衣墮 佛衣長佛九&T050446;
手。廣六&T050446;手。佛弟難陀有三十相。與佛相似。
短佛四指。又其作衣過而相類。衆僧遙見。謂
言。是佛及至知非。二倶羞愧。因制減作。又令
染壞名爲怖灑。佛量如戒文。過等悉犯墮。過
量應截。僧中悔過。未截應勅事亦如上。律師
云。難陀應長中減一尺廣中四寸。佛身丈六。
常人半之。衣量廣長皆應半佛。難陀先著上
衣。佛著中衣。今不聽過等。聽著下衣。常人
則下中下衣也
四波羅提提舍尼 義言句句悔。亦言他邊
悔。輕前三篇。重後衆學。名爲可羞罪。亦向一
比丘對手悔。無病白衣家内非親理尼邊自
手受食。時世飢儉。衣食難得。華色尼有徳。又
多知識隨其所須悉皆得之。入城乞食。見諸
比丘所少。所無悉以與之。如是三日。飢悶倒
地。居士見之。令婦將歸。與術乃蘇。問其所
由。知已慊諸比丘貪受無節。因是制戒。如戒
文説。若比丘無病。聚落中受非親理尼十五
種食犯此犯。應向餘比丘悔。十五種上藥中
已説。若病若親理尼。若天祠中少人中與。若
沙門住處與。若聚落外與。比丘尼房舍中與。
人取之悉無犯也。僧倉庫知事人所住處名
沙門住處也
第二諸比丘白衣家請食 是中一比丘尼立
指衣。與是比丘食。居士請佛及二部衆僧。助
調達尼爲六群故如是教與。居士慊之。佛因
結戒。一切比丘受尼所教與。食無一呵者一
切比丘得罪。所犯及悔如戒文。若二部僧第
一部僧呵。語第二部亦名爲語。若居士舍小
不相容受。僧前後求食。別坐食。別入別出
者。是中入者應問出者。何比丘尼教檀越與
比丘食。答言。某尼。問。約勅不。答言。已勅。是
入比丘亦名約勅。又前後來僧知同一主人。
出入城門時。入者應問出者。若出者未語。入
者應語。出者語入者亦名爲語。入者語出者
亦名爲語也
第三有諸學家作學羯磨 象師首羅見諦得
初道。信樂三寶。常好布施。無極殷富。後遂貧
乏諸居士輩識共呵責。施者不知量。受者應
知量。佛因是爲學家作白二羯磨。一切五衆
入是家不得受食。如是比家皆應如是道。羅
聞之求捨。羯磨僧應量宜捨不捨。若彼財物
不増。乞與不與不應爲捨。彼財物増長者。乞
與不與皆應爲捨。若不増不減乞應爲捨。不
乞不爲捨。捨作白四捨學家羯磨時。若五衆
先不受彼家請。受其十五種食悉犯此戒。皆
應如是戒文悔也
第四有僧阿練若住處乃至不精舍外受飮食
 精舍内受飮食。去村十里空處無人名阿
縺若處。乃至恐失水器名爲疑處。乃至惡比
丘名爲畏處。精舍内外應言界内外耶。時佛
與僧伽羅衞國。於彼空閑而共止住。諸釋向
暮得妙食。時常爲佛僧留分時明。明旦各各
遣諸婦女。寶衣嚴身。送食僧坊。尼拘盧林先
有惡賊。聞聲來出剥脱衣服。婦女失衣裸形。
六群比丘自往取受言。是食好授與我來。婦
女減怨以爲無慈不愍。我等唯食是欲佛。以
盈衣各施一。通奉食已走去。因是結戒。要
備五徳。白二羯磨差遣。將諸淨入難處迎食。
似有見賊。遣彼令還。遣彼令還而彼強來無
犯。若僧不迎悉犯此戒。不差而迎亦犯此戒。
若界内事起慊責及僧。僧界外有事。非僧之
咎。僧所差人界内迎之界外。不差自迎無犯。
六群比丘既不被差。又不出界外。而界内自
迎。所以被責也。此中第五徳。謂知有知無餘
四悉同也
衆學法者 始時無師。未有教戒。初犯威儀
故。先制衆學法。細微數犯故以衆爲名。難愼
難行。留之宜漸。自非體足斯能無失。故勸
以當學。許其心悔。餘四篇方便突吉羅者。要
向人悔過
著内衣十二被衣四事 佛見諸比丘。皆不
如法而禮俗悉爾。人無譏慊。然容止不正。斯
非聖儀。若直制先因則不允。常習乃遠尋去
來。諸佛儀房近觀現在淨居天之法。法皆中
過不如所見。即爲結戒令學律行也
内聖儀衣十二事 著内衣應踝上四寸。上
下降一寸爲高下也。下角互悉爲參也。前腰
間攝而下。悉如釿斧鋤頭故。或言釿頭。或言
鋤頭也。腰已下或攝或縫。上下兩頭尖中央
廣。名爲多羅樹葉也。展上角長悉名爲象鼻
也。腰間槃屈揣之名麨揣也。於前近上細攝
兩邊名細攝也。上兩邊攝來相就作鳥耳。名
爲鳥耳。如差帶撰下。名爲生起也。一切生疏
重之得著也
具足如法無上衆過名周齊被衣四事 被上
衣應高内衣二寸。異是名高下也。兩角互悉
名參差也。無此三過周圓皆正名周齊也。好
覆身二事。六群從佛受居士請。入時自看胸
臆臂肘。居士慊之。因制。善覆坐亦如是。凡
言内謂内界。内界有三處。白衣界内衆。僧界。
内因復廣制一切處。有慊悉不得。若心放逸。
雖無嫌皆亦不得也
善攝身二事 六群入家蹤&T050610;不視踰。壞器
物床如盲人。既制善入。又不善坐過亦同入
譏。復制不聽
不高視二事 六群從佛入城受請。長者婦
女樓上觀之言。此是世尊。此是舍利弗等。如
是六群。六群仰視言。此黒此白。此長此短。婦
女恚言。我非汝婦。亦非私通。何以用相。六群
答言。我自從佛。何豫汝事。而言六群因制。入
時亦不得高視。坐亦如是
不呵二事 六群比丘入時更相謂言。昨日
飮食美好。次第等與床敷亦好。今日不好。居
士恚言。沙門釋子不種不獲。但能噉食。出他
衆過。因制呵。入坐亦如是也
不高叡二事 六群高叡入坐。居士責言。如
波羅門法
蹲行坐二事 居士嫌六群蹲行。如截脚人。
蹲坐波羅門法也
覆頭二事 居士嫌六群覆頭。行坐如似伺
捕也
襆頭二事 居士嫌六群襆頭。行坐如王如
大臣法也
不隱人身二事 居士嫌六群肘隱人。行坐
如王如大臣渉也
不扠腰二事 居士嫌六群扠腰。行坐如王
如大臣法
不扠衣二事 居士嫌六群左右抄衣。行坐
如王如大臣法
不遍抄二事 居士嫌六群遍抄衣。行坐猶
如王大臣法也
不覆左右肩二事 居士嫌六群行坐衣。覆
右肩同擧左肩上。如王大臣法也
不挑臂二事 居士嫌六群挑臂。行坐如種
穀人也
不搖肩二事 居士嫌六群搖肩。行坐如王
大臣法
不搖頭二事 居士嫌六群搖頭。行坐状如
鬼捉
不搖身二事 居士嫌六群搖身。行坐状似
舞人也
不携手内 居士嫌六群携手入内。如王大
臣也
不携手坐内 居士嫌六群言。我請多僧。長
老相近坐。六群言。何不廣敷坐處。令我等相
近坐耶
不蹻脚入 居士嫌六群蹻一脚。行入如王
大臣。蹻音云蹻遍攝一脚耶
不蹻脚坐内 居士坐少嫌六群蹻脚坐。如
携手中説也
不累髀坐 居士嫌六群累髀。露形體耶
不累脚坐 居士嫌六群累脚。如王大臣法
不掌扶頬 有一居士。中門前獨坐床上坐。
以手扶頬。愁憂不樂。六群乞食見已而効之。
令其後爲彼嫌責也
一心受羹 六群從佛受居士請。持鉢置前。
四向高視。居士下食。六群不覺過。已問言。
何以不與。居士答言。自看鉢中。既看見已
言。授與我鉢來。居士責言。汝等面者心在
何處。六群受食已又不一心受羹。事如飯
中。要心手倶受。不倶則犯。若草葉連脚手
未至。而心已受無犯也
不溢鉢受飯食 六群過受。飯羹溢出。居士
謙言。盡當更益。棄少許不滿。手捉不及無
犯也
尊羹飯食 六群以羹澆飯。而遍食羹澤。居
士嫌之。故制令時食
不偏刳食 六群以蘇落及羹澆飯。汁流入
下。貪味故刳食如菩薩。居士嫌言。如波羅門

不構飯食 居士嫌六群構飯食。如小兒。謂
以鉹𥞩之求肉食也
不大揣飯食 居士嫌六群大揣飯食。如似
有人欲奪驅逐
不把食 六群手把食。如田種人。謂把飯向
口飡之
不豫張口侍飯 有一比丘。食未至口便張
待之。六群好戲。以塊著口中
不含飯語 六群含飯語。羹飯流出。令比坐
&T005072;
不嚙半食 六群嚙半。半已入口。半在手中

不吸食作聲 釋摩男舍飯佛及僧。諸比丘
吸食作聲。有一比丘。先是伎兒。爲欲譏咲。即
便起舞。時諸比丘咸共大咲。羹飯食從鼻口
中出
不嚼食 六群嚼食。作唼唼聲。如似猪
不味咽食 六群并内飯兩頬。然後稍稍咽。
如猿猴飮食法也
不吐咶食 六群吐舌食如小兒。作是言。誰
能同呑。令揣不壞
不縮鼻食 六群縮鼻食。居士嫌之。何不棄
涕耶
不舐手食 居士語六群言。盡當更益。何以
舐手也
不指&T014955;鉢食 居士語六群言。盡當更益。何
&T014955;鉢也
不振手食 居士嫌六群食著手振令去。如
王大臣
不棄著手飯食 六群棄飯食。居士嫌言。沙
門釋子不種不穫。但能食噉而復棄之
不膩手捉飮器 六群膩手捉飮器。膩汁汚
飯食。凡坐心悶吐逆也
不病不得自爲索羹 六群不病。至他舍乞
食。便自隨意索。貪餐無愧
不飯覆羹更望得 六群飯覆羹而更索。居
士嫌之語言。先食鉢中飯覆者
不呵想看比坐鉢 六群言。我多汝少。汝多
我少
諦視鉢食 有一比丘。食時餘看。六群戲咲。
以骨著中令驚
次第噉食 六群多受不盡棄殘。居士嫌之。
不𥞩而食云何賤棄也
洗鉢水有飯不問主人不應棄舍内 居士舍
水精作地。諸比丘洗鉢有殘食。寫著堂上。状
似如吐。居士嫌言。云何不棄之屏處及寫此
堂上。若語檀越聽無罪也
無病乘上不得爲説法 波斯匿王乘駕向祇
桓。六群在下爲王説法。無上妙法宜共尊
重。輕徹不恭敬。彼此獲罪自。此以下皆以不
恭敬故不爲説
人不病在前行不隨後爲説法 亦六群或在
王後爲説法
人不病在道中行自在外不爲説法 六群自
在道外行爲王説法
人坐自立不爲説法 王持床自隨在上坐。六
群比丘立爲説法
人無病臥自坐不爲説法 王身肥大。小久
坐便臥。六群坐爲王説法
不爲覆頭人説法 王覆頭。六群爲説法也
不爲裹頭人説法 王裹頭。六群爲説法
不爲肘隱人説法 王肘隱人無病爲説法
不爲扠腰人説法 王扠腰。六群爲説法
不爲左右抄衣人説法 王左右抄衣。六群
爲説法
不爲遍抄衣人説法 王遍抄衣。六群爲説
法也
不爲以衣覆右肩同擧著左肩上人説法 王
如此。六群爲説法
不爲著革屣人説法 王著革屣。六群爲説法」
不爲著跛人説法 王著跛。六群爲説法
不爲捉杖人蓋刀梢弓箭人説法 此波斯匿
王從者。佛爲王及大臣衆説法。六群別爲捉
杖等説法。是衆中有堪得道者。以衆作二。殷
散不得。因制不聽。爲是時人説法所因在分
衆意。在於不敬故。不聽説法
不草上大小便啼嚏 六群從種菓人乞菓不
得。後竊汚之令菓臭爛。後自説之。居士所嫌」
不淨用水中大小便啼嚏 六群倩浣衣人。浣
衣不得。後竊汚其水。令所浣皆臭失色。後自
説之。居士所嫌。佛具呵責。而未結戒時。舍衞
城中有一大池。旁人所用。六群往看便共汚
之。居士所嫌。爾及結戒。不得立大小便。因六
群結戒也
樹過人不得上 佛與衆僧受居士請。十七
群次後守僧坊。六群次爲迎食。常相増嫉。欲
令斷食。日時已過。隱人不至。十七群飢上樹
望見。至已責之。彼言。誰噵。答言。我向上樹
見。佛先聽上樹。因犯乃結戒也
七滅法 自言滅法。六群比丘勸化。浴僧看
客比丘。逼闇暮來浴。浴已而起錯著他衣。出
外乃知。還來求覓。六群問之。彼以實答。遂誣
其偸問言。汝自見罪不。答言。不見。便強爲作
不見儐。是客比丘後至舍衞具以白佛。佛言。
從今聽自言滅諍法。要自言所犯。乃隨罪治
之也。或其人強暴。或依勢力不自言罪。恐破
僧滅法。自言乃治諍死息故。僧中種種事起。
應以此滅。自言滅諍有十種非法十種如法。
若比丘犯四重。自言不犯。僧問。汝自説犯。不
即言不犯。而與自言滅。是名非法。餘四篇亦
如是。有比丘。不犯五篇。僧中問之。自言我
犯。便與自言滅。是名十種非法。又比丘犯五
篇。自言犯。又不犯五篇。自言不犯。是名十如
法。若重事應以白四羯磨。自言滅之。輕事無
羯磨。彌多羅比丘尼以身謗陀驃。僧即用自
言滅儐。彼尼若陀驃自言無罪。而對人言有。
若言有罪而實清白。若有若無進退無事故。
應用憶念而不用自言耳。若餘比丘清白無
罪。而無馳驃之對應以自言滅之
第二現在滅諍法 六群聞先不見儐比丘。舍
衞衆僧共事共住。後往到彼問其所由。諸比
丘言。佛以自言滅諍法滅是事。六群違逆誹
謗不受。言此事不滅惡滅。我等不現前故。佛
種種因縁呵已。聽用現前滅諍法。僧中種種
諍事起。以此滅之。現前諍有二種非法。有二
種如法。二種非法者。有非法僧。約勅非法僧
令折伏。與現前滅諍法。或約勅非法三人。二
人一人亦如是。或非法三人約勅非法三人。
二人一人僧亦如是。或非法二人。約勅非法
二人。一人三人僧亦如是。或非法一人。約勅
非法一人。二人三人僧亦如是。爲一不如法
僧。約勅如僧令折伏。與現前滅諍。或約勅三
人。二人一人亦如是。餘如上説。是名二非法。
有如法僧。約勅如法僧。爲一如法僧約勅不
如法僧爲二。三人二人一人多少展轉相勅
亦如上。是名二如法現前比丘有三。現前有
事人擧事。人現前。比尼現前。此中直約勅無
羯磨耶
第三憶念法 陀驃比丘爲彌多羅尼無根謗。
雖已決斷而所譏説不息。陀驃告衆。衆白佛。
佛言。從今聽憶念比丘。種種事。從今應用此
滅。憶念比尼有三非法三如法也。三非法者。
若比丘犯無殘。自言有殘。應與滅儐。若與憶
念。是名非法。又如施越。狂時作惡。狂差不
作。應與不癡比尼。若與憶念。是亦二非法。又
如呵多比丘。先自言有罪。應與實覓而與憶
念。是亦非法。如馳驃與憶念。是名如法。又
有比丘。犯罪已如法悔過。而譏説不息。與其
憶念。亦名如法。又如比丘未作是惡。將決當
犯。於今無犯。而共譏説。以致諍亂。與其憶
念。亦名如法。得憶念。比尼行法者。餘比丘不
應復出其罪過。不應憶念。不應乞聽。亦不應
受。餘比丘乞聽得突。若受他乞聽亦突。若彼
不便出其罪過。若今憶念比丘犯皆墮。凡無
罪而被譏説者。皆應白僧。求憶念羯磨。僧白
四羯磨。與憶念法。法者令自思念有罪無罪。
一切比丘不得論説也。憶念及不癡二事守
護無罪。比丘爲遮外謗也。復次或有比丘。犯
罪不憶。或自隱覆。詐忘不憶。衆欲治罪。求憶
念法。衆亦白四羯磨。與憶念法。聽其自限思
省所犯。自憶罪時如法制之也
第四不癡法 施越比丘先狂癡作惡。後得
本心不復更犯。僧及比丘説其本過。彼心憂
愧。以此白佛。佛言。從今聽不癡比丘。種種諍
起以滅之。與不癡比尼。有如法不如法。若彼
自言。憶本所作而與不癡。是名非法。若言不
憶而與不癡。是名如法。如施越等。僧與白四
羯磨得不癡比尼。行法者。餘比丘不應復出
其罪過。乞聽時如憶念中説也
第五實覓 呵多比丘無慚無愧。惡欲有見聞
疑罪。先自言作。後言不作。佛言聽用實覓滅
諍法。種種諍事起以此滅之。實覓比尼有五
非法五如法。五非法者。比丘犯四重。先言不
犯。後言犯。應與滅儐而與實覓。是名非法又
犯餘四篇。先言不犯。後言犯。應與隨罪治之
而與實覓。是亦非法。五如法者。比丘犯五篇
罪。先言犯。後言不犯。僧與實覓比尼。是名如
法。僧與白四羯磨。令如實思惟。自覓罪相故
名實覓。是比丘不應與他受大戒。不得受他
依止。不應畜新舊二沙彌。不得教化比丘尼。
僧若羯磨。僧若羯磨令教化尼亦不應受。僧
所與作實覓比尼。罪更不應犯。若似是罪及
過。是罪亦不應作。不應呵。僧羯磨亦不應呵
作。羯磨及呵作羯磨人不應。從地差聽。不應
遮説戒及説戒自恣。不應出無罪。比丘過罪
不應共諍。應調伏心行。隨順比丘僧意。若不
一切如是法行者。盡受不得離是羯磨法。復
次若實犯罪。犯罪事分明。衆問。自見罪不。答
言。不見。應與是人不見儐。後言見時乃隨事
治之。若自言犯罪。而距掉不悔。應與不作儐。
以其不作悔過故。因以爲名。後求悔時隨罪
聽悔。上三人與作羯磨已衆不共住。若不首
不悔。終身不爲捨羯磨事也
第六多覓法 倶舍彌比丘鬪諍相言。已作
是念。若舍利弗作斷事主者。我等當得決了。
佛聞是已。聽闥利吒。比丘作斷事主。受是斷
事法。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現前除滅。闥利
吒有三種。有身善口不善。有口善身不善。有
身口善。若闥利吒自身不往。擧事人有事人
所。而遣使。至彼説好惡所。宜彼此勝負。是
名身善口不善。自往至彼而無所言説。是名
口善身不善。身既不往口亦無言。是名身口
善。凡作闥利吒應如法行。不應與擧事人。有
事人同道行亦不得別。與一人同道行不應
共期。若先少多因縁與其應滅是期。期者某
時其處也。闥利吒應受斷。而法如法。現前
除滅。用一比尼法。所謂現前比尼。現前有二
種。人現前。比尼現前。人現前者。助擧事人共
集一處。比尼現者。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
事。是名比尼現前。闥利吒不能如法斷。應捨
付僧。僧應受是事。如法斷。用一現前比尼。現
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
者。是中可中用共作羯磨。比丘共同心和合
一處。可受欲者持欲來。現前比丘能遮者不
遮。是名僧現前。餘二現前如上説。若僧不能
如法斷是事者。應僧中立二人成就五徳者。
白二羯磨使作鳥迴鳩羅。如法斷之。一現前
比尼。三種現如上説。若鳥迴鳩羅是上坐諸
比丘應取欲已遠去。若若是下坐應取欲已
自遠。是鳥迴鳩羅不能如法斷者。應更立二
人事。悉如上。後二人不必有五徳。徳者不必
多聞利根辨才説法。後立二人必能善説。開
解人意也。是後鳥迴鳩羅不能斷。應還付先
鳥迴鳩羅。先鳥迴鳩羅復不能斷。應還捨付
僧。僧復不能如法斷者。僧應遣使往近住處
僧所。作是言。此事如是如是因縁起。闥利吒
不能斷。衆僧不能斷。先鳥迴鳩羅不能斷。後
鳥迴鳩羅不能斷。還付先鳥迴鳩羅。先鳥迴
鳩羅不能斷。還付衆僧。汝等來和合爲斷是
事故。即時彼衆僧應和合。若僧先安居應受
七日來。若七日盡應破安居來。爲和合故。是
近住處僧應受是事如法斷之。用三現前比尼
亦如上。若是近住僧復不能如法斷者。爾時
應僧中白二羯磨。二比丘作鳥迴鳩羅法亦
如上。是一人能斷。應立二人法用亦如是。是
後鳥迴鳩羅不能如法斷者。應還付先鳥迴
鳩羅。先鳥迴鳩羅應用三現前比尼。如法斷
之亦如上。若復不能斷。應捨付僧。僧應用三
現前比尼。如法斷之。若是近住處僧不能如
法斷者。問。某住處僧若有大衆好上坐。知説
戒受戒法。是僧中多有比丘。持修多羅。持比
尼者持磨多羅伽者。是近住處僧應以是事
遣使。至某住處僧中。應先立傳事人令界外
滿僧數。謂僧中差四人成就五徳者。立作傳
事人。傳事人應持是事。若去道中能用二現
前如法者。是名爲斷。先傳人道中不能如法
斷者。應持至大衆中。語彼上坐多知多識長
老比丘言。是事如是如是因縁起。從闥利吒
至傳事人。諸處不能斷事。是來是問。汝長老
能受是事斷不。答言。應斷與作期。若彼衆不
肯作期不。以事付其法。極遠乃至九月。凡事
有五種難斷。一者堅。二者強。三者恨戻。四
者來往。五者畏。堅者堅執是事。強者擧事人
有事人勇健強力。恨戻者擧事人有事人惡
姓瞋恨。往來者此事從一住處至一住處。畏
者諸比丘畏斷事時破一心和合僧。作兩段
故。先應白二羯磨立。五徳比丘作行籌人。行
籌人隨僧多少應作二種。一分長。一分短。一
分白。一分黒。説如法者爲作長白籌。説非法
者爲作黒短籌。説如法者。以右手緩捉。説非
法者。以左手急捉。先行説如法籌。彼行説非
法籌。應作是言。此是説如法者籌。此是説非
法者籌。若行籌意説如法籌。乃至多一是事
名爲斷。用比尼。諸現前比尼多覓比尼。現前
者。是中擧事人有事人。共集一處。現前如法
除斷。多覓比尼者。是中求覓往返問如法除
斷。若説非法者籌乃至多一亦復如是。從多
而斷。殊非乘理欲息諍和衆爲先耳。行籌人
有四種。一者藏行籌。二者顛倒行籌。三者期
行籌。四者一切行籌藏行籌者。若闇中若壁
處潜隱行之。顛倒行者。以説法人籌與説非
法人。説非法人與説法人籌。期行籌者。隨和
合同和上阿闍梨作。隨相識隨共語隨善知
識隨同心隨同土隨聚落隨家共作。其我等
取如是籌。汝等莫遠我邊。莫別。莫異。不共
語。共同一事。是名期。一切僧取籌者。爾時一
切應和合一處。不得取欲望。多比丘説非法
故。是名一切取籌。上三法行籌。此一是如法
行籌也。若是大上坐持律比丘。僧能用三現
前比尼如法斷者。是名爲斷。若復不能斷。應
還付傳事人。傳事人能用現前比尼如法斷
者。是名爲斷。若復不能斷。聞彼處僧坊中。若
有三二一比丘。能持修多羅。持律。持摩多羅
伽。四衆所恭敬故尊重。是傳事人應到彼住
處。語彼一比丘言。大徳是中如是如是因縁
起。從闥利吒乃至三二比丘。展轉往返十五
處中不能斷。大徳取是事如法斷之。是最一
比丘四衆所恭敬尊重者。應作是言。不可二
人相倶勝倶負。是中必一勝一負。作是語者
是如法説。作是語者是非法説。一比丘如是
分別者。是名爲斷。如法斷者。已相言比丘還
更發起者犯墮。若但呵言是斷非法者犯突。
闥利吒義言大徳不動。其譬如地也。鳥迴鳩
羅能定是非。其平如秤。謂不隨愛故捨有罪。
不隨瞋故罰無過。亦不怖畏。彼而違法。亦不
隨癡故。不畏罪而輕斷事。又能了知斷非斷。
心行如此故名鳥迴鳩羅。多覓者。或亦多處
求斷。或從多人爲斷。故名多覓耶
第七草布地 因倶舍彌比丘鬪諍言。聽種
種事起以布草滅之。是諸比丘應和合一處。
已應作是念。諸長老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
利。大惡不善。我等以信故。佛法中出家求道。
然今喜鬪諍相言。我等求是事根本。僧中或
未起事便起。以起事不可滅。作是念故白僧。
若僧時到僧忍聽。是事以布草比尼滅。是名
白。此明諸相言。比丘和合一處。作如上念。念
已令一人白僧。共用布草比尼法也。謁比丘
分作二部。是中若有上坐大長老。應語此一
部言。我大失非得。大衰不利。大惡不善。我等
信故佛法中出家求道。並今喜鬪諍相言。若
我求是事根本。僧中或未起而使起。已起不
可滅。今汝等當自屈意。我等所作罪除。偸
蘭罪除。白衣相應罪中。是事汝等現前悔過。
發露不覆藏。是中若無一比丘遮是事者。既
分爲二部。必一部衆有大長老。上坐欲悔過
時。下坐部應先白。上坐部求悔作如上言也。
若有偸蘭罪除。當羯磨滅之。今且悔過。和解
故除偸蘭也。與白衣共諍名白衣相應。白衣
相應罪亦當除。就彼和解悔過。非僧所滅。又
且除之。白上部時無一遮者明吉。歡喜受其
悔也。應到第二部衆。是中若有長老上坐應
語言。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惡非善。我
等信敬故。於佛法中出家求道。今鬪諍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僧中或未起事便起。
已起不可滅之。今汝等當自屈意。我等所作
罪除偸蘭。除白衣相應罪。今自爲及彼故。當
現前發露悔過。不覆藏。前白上坐部。此白自
部求悔也。諸比丘言。汝自見罪不。答言。見。
衆又言。如法悔過莫復更起。彼第二部衆二
應如是説。是名如草布地比尼法。布草有何
義。謂悔時柔軟。下意伏折憍慢。如草布地。故
借以爲名。第二部是上坐部也
佛在毘舍離。長老優波離。問佛言。世尊偸蘭
遮罪。云何懺悔除滅。佛言。有四種偸蘭罪。有
偸蘭罪。從波羅夷生重。有偸蘭罪。從波羅夷
生輕。有偸蘭罪。從僧殘生重。有偸蘭罪。從僧
殘生輕。佛告優波離。是從波羅夷生重偸。應
一切僧前悔除滅。從波羅夷生輕偸。應出界
外四比丘前悔除滅。從僧殘生偸重。亦出界
外四比丘前悔過除滅。從僧殘生輕偸。一比
丘前悔除滅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羅蘭陀竹薗。
是時佛告諸比丘。我當爲汝等説時非時。善
思憶念。諸比丘言。如是世尊當受教聽。佛告
諸比丘。是中何者爲時。何者爲非時。諸比丘
當知。冬初十五日。七脚爲時。四脚半爲非時。
第二十五日。八脚爲時。六脚八指爲非時。第
三十五日。九脚爲時。七脚六指爲非時。第四
十五日。十脚爲時。八脚五指爲非時。五十
五日。十一脚爲時。九脚爲非時。第六十五日。
十二脚爲時。十脚六指爲非時。第十五日。十
一脚半爲時。十脚三指爲非時。第八十五日。
十一脚爲時。九脚四指爲非時。冬四月竟。春
初十五日。十脚爲時。八脚少一指爲非時。第
二十五日。九脚半爲時。七脚少三指爲非時。
第三十五日。九脚爲時。六脚少三指爲非時。
第四十五日。八脚爲時。五脚爲非時。第五十
五日。七脚爲時。四脚少三指爲非時。第六十
五日。六脚爲時。三脚少四指爲非時。第七十
五日。五脚爲時。三脚少六指爲非時。第八十
五日。四脚爲時。二脚少一指爲非時。春四月
竟。夏初十五日。三脚爲時。二脚少四指爲非
時。第二十五日。二脚爲時。一脚少五指爲非
時。第三十五日。二脚半爲時。一脚爲非時。第
四十五日。四脚爲時。二脚少二指爲非時。第
五十五日。四脚半爲時。二脚半爲非時。第六
十日。五脚爲時。三脚爲非時。第七十五日。五
脚半爲時。三脚半爲非時。第八十五日。六
脚爲時。四脚爲非時。夏四月竟。如是諸比丘
我已説十二月時非時。諸聲聞所應作憐愍
利益故。説所應作已竟。汝等當行。若樹上若
空處若露坐處。應當禪思。若爲放逸復致有
悔。是時諸比丘聞佛説。歡喜奉行
佛説犯戒罪報輕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
住王舍城蘭陀竹薗。爾時尊者目連。晡時從
禪定寤。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却坐一□尊。
大目連白佛言。世尊意有所疑。今欲請問。唯
願聽許。佛告目連。聽汝所問。□□汝説。目連
即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無慚愧心。
輕慢佛語。犯衆學戒。如是犯波羅提提舍尼
波逸提偸蘭遮僧伽婆尸沙。波羅夷得幾不
饒□□。唯願解説。佛告目連。諦聽諦聽。當
爲汝説。若比丘比丘尼。若無慚無愧。輕慢佛
語。犯衆學戒。如四天王壽。五百歳墮埿渠中。
於人間數九百千歳。佛告目連。若無慚無愧。
輕慢佛語。犯波羅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壽。
千歳墮埿渠中。於人間數三億六千萬□。目
連若無慚愧。輕慢佛語。犯波逸提。如炎摩天
壽。二千歳墮埿渠中。於人間數二十億四十
千歳。佛告目連。若無慚愧。輕慢佛語。犯偸
蘭遮。如兜率天壽。四千歳墮埿渠中。於人間
數五十億六十千歳。佛告目連。若無慚愧。輕
慢佛語。犯僧伽波尸沙。如不憍樂天壽。八千
歳墮埿渠中。於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十千
歳。佛告曰目連。若無慚愧。輕慢佛語。犯波羅
夷。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歳墮埿渠中。於
人間數二十一億六十千歳。時尊者目連。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爾時目連即説□□
因縁輕慢故 命終墮惡道 因縁生善者
於此生天上 縁斯循福藥 離惡得解脱
不善觀因縁 身壞入惡□
 大統七年歳次辛酉七月一日。於瓜州城
 西大法師倚勸化告招提禪□比丘曇遠所
 供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