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西山口決傳密鈔 (No. 2628_ 淨音記 ) in Vol. 83

[First] [Prev]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28
西山口決傳密鈔
  西谷淨音記之
  目録
第一 就彌陀總願別願二願口決
第二 別願已前已後總願口決
第三 三身一報身口決
第四 廢立等三重分別口決
第五 三部經題目口決
第六 觀經兩三昧宗口決
第七 佛體佛語口決
第八 佛語佛體口決
第九 淨土彌陀説法口決
第十 王宮二序從耆闍立口決
第十一 耆山三序自王宮立口決
第十二 觀經序三相違口決
第十三 第七觀一相違口決
第十四 現説各別口決
第十五 現説一同口決
第十六 即便當得口決
第十七 三心念佛口決
第十八 九品一機習口決
第十九 以善惡作九品口決
第二十 即便當得往生口決
第二十一 即便往生口決
第二十二 當得往生口決
第二十三 九品念佛往生口決
第二十四 彌陀正覺定判口決
第二十五 彌陀總願修行二度定判口決
第二十六 三心定判口決
第二十七 淨土宗三寶建立口決
第二十八 淨土宗相承次第口決
第二十九 於佛果無二益定判口決
第三十 自身建立口決


西山口決傳密鈔
  西谷淨音記之
  第一彌陀就總別二願口決事
今彌陀者。諸佛總別二願上。立選擇本願。總
別一致成南無阿彌陀佛。成佛故超過諸佛
他力慈悲彌陀也。此彌陀内記三身諸佛。
現十方穢土。先總願方開聖道自力成佛
此時機根萬差故。開大小權實顯密二教。教
内教外開成佛不同不一准。此意無量義經
説法品第二云。我光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一切
諸佛宣説。所以者何。知諸衆生性欲
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説法也。種種説法。以
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眞實。此故教得道差
別不得。不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
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若沼
梁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
是。諸經之段。成佛不同事如是。然者此
善導大師序題門依心起於勝行門餘八
萬四千漸頓則各所稱宜隨縁者則皆蒙解脱
釋。此重今淨土門ヨリ隨他門也。次別願方
淨土他力門也。此時總願方云難行道
之。今別願方開時。以定散等三重
他力淨土往生也。於定散廢立等義
也。如常義。問曰。抑總別二願開聖道淨
土二門教相。攝佛功徳時。何體爲落居哉。
答曰。總願之方雖無量法門。極自覺方
別願方雖無量法門。極覺他之一也。問
曰。總願方唯有自覺計無覺他乎。答曰。彌
陀總願方開諸佛三身聖道門時。雖
覺覺他。其覺他者今別願覺他不同也。其覺
他者。先釋迦因位時飢虎與身代鴿命。如
是助命云覺他。其無助未成佛。依
其功徳。釋迦成佛也。故雖自覺覺他有。共
自覺。今彌陀者。覺他先如諸佛。雖
自覺覺他。皆極覺他一也。今以此總別二
本有自他覺。本有自覺覺他者。法爾
所成自覺覺他也。開顯諸佛彌陀聖道淨土
往生成佛也。於一切衆生身。修本有覺他
自覺云云
  第二別願已前已後總願口決事
今彌陀者。總願修行兩度。始總願者第八地
迄修行。非我境界。又何法者。法藏比丘自在
王佛申給時。現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
給時。三身門方選捨不清淨行。選擇他力淨
清行。五劫間思惟。今立四十八願。此願成
就。取正覺誓時有天告。應時普地乃至無
上正覺。此時成衆生往生。我總願修行應
寂道場。兆載永劫修行。總別一致成
南無阿彌陀佛也。問曰。別願已前總願。與
別後總願功徳替乎。答曰。別願已前已
後總願。共成佛果時。皆成自覺覺他雖。別
願已前總願者。諸佛三身門方開彌陀也。別
願已後總願者。成總別一致。問。諸佛總願不
同。皆他力往生者所成。開觀經時。總願方
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別願方開
光明眞身觀阿難告命如是一體開。面
總別二願意時。總願身相方。廢觀佛三
光明念佛三昧。此時別願已後總願等
別願已前總願是捨也。難易廢立時別願已
前總願廢義也。通別廢立時別願已後總願
廢義也。此時總別二願共有廢義也。問曰。總
願者可然。廢別願義如何。答曰。總別共有
他力成義也。此時三身門方所廢。三身門慈
悲方能廢也。總別一致成慈悲
。總別共開三業修因廢也。今約三業
説方&MT06279;而萬徳所歸念佛。今家相傳ニハ
所歸萬徳念佛總別共置總願位修行門
念佛。萬徳所歸外離三業念佛別願方
全云他力也。問曰。總願別願全成他力
如何。答曰。觀經佛力定散願力定散ト云ハ願文定
&MT06279;機修行定散。全是則他力定散&MT06279;總別
他力也。總別二願彌陀功徳開聖道淨
故。難易通別雖二重廢立。彌陀一切功
徳故。傍正助正時。全會通他力法門。如來
彌陀一佛功徳也。但傍正時。全會通他力
法門行門。助正聖道淨土門淨土
一門。如彌陀總願。會通修行法門也。此
通別行ト云也。傍正時無盡雖通別一體
。安心位通別一體不意也
  第三三身一報身口決
夫三身一報身者。今之彌陀三身門知慧佛
上願酬因報身成正覺故。三身門外他力往
生云願酬因報身佛位也。如此三身門佛
タル間。經説無量壽佛威神力光最尊第
。唯此一佛計顯他力佛也。雖然總願所
成佛内證三身佛光他力酬因報身一致成
正覺一方間。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有
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利益方同他力一報身
所云三身一報身也。問曰。何故云三身一
報身。答曰。今名號酬因報身他力往生爲
本。此位佛同心三心共翔念佛衆生攝取
不捨利益間云三身一報身也。問云。三身
共成衆生攝取不捨利益其證據乎。答
曰。玄義十四行偈云我等咸歸命三佛菩提
尊無礙神通力也。是則皆三身共無礙光利
益給證據。又高祖讃阿彌陀偈無礙光者法
身光明。無邊光報身光明。無對光應身光明
釋也。此三身者。皆照念佛衆生也。是等文
三身一報身云證文也。又三身一報身立處。玄
義二乘門大乘同性經淨土報身淨土
又引四十八願三身門外酬因報身也。
又引觀經三輩三人報化具足凡夫來迎
。是迄三身門外云報身經也。又次攝論
眼目異名引新譯舊譯。諸佛一體義有邊
三身。皆攝論攝第二報身。第二報身攝
號酬因報身有處定三身一報身法門處
  第四廢立等三重分別口決
之有二重。所謂廢立也。廢者所廢。謂聖
道門難行自力雜行一切自力置此位廢也。
是者自力智慧方也。立者能廢。謂他力淨土
門慈悲方也。此立他力機行身土等之能
立義有皆悉慈悲門方攝以衆生三業行力
入故云他力。又付之有二重義。傍與
也。傍機先ラル。三身門諸善皆不殘取返。
釋迦佛力要門定散也。此内雖無量
法門。傍知慧門機體説也。故云觀門
要門也。正者慈悲門念佛三昧體也。是
定散唯智機ナルヲ念佛時。悲智具足
念佛三昧也。又助正付有二重機。助與
正也。助者念佛行者證得他力往生。自
便往生上三業修行。爲佛恩報謝行名
助業也。正者三業外念佛三昧慈悲體也。問
曰。一於定散行自力雜行廢。正
一切皆取返作淨土衆機定散。助正
衆生三業之行也。去間定散等三分也。如
念佛ニモ三重名目可有歟云何。答。爾也。廢時
定散外念佛。未願行具足念佛。正三
願行具足念佛。廢立時廢定散。立
佛一行。念佛ニモ願行具足義有。自傍正
返顯也。助正時正業位助業三業不行位業
外顯念佛三時也。三重各存願行具足義
三重各存定散外義。三重各存三業外義。雖
然三業外云事。助行位法門也。願行具足
正重法門也。定散外念佛廢立重法門也可
意也
  第五三部經題目口決
大經無量壽者。能攝選擇成佛爲本。此無量
能攝無量壽。所攝無量壽。能所不二無量
壽。能覺無量壽。所覺無量壽。能所不二無
ト云コト有。能攝無量壽者。法藏比丘能覺彌陀
也。所攝無量壽者。十方衆生彌陀也。能所不
二無量壽者。生佛一體彌陀佛體也。能覺無
量壽者。法藏比丘能覺人彌陀。所覺無量壽
者。十方衆生無量壽之彌陀也。能所不二
無量壽者。生佛一體不二之彌陀也。今無
量壽者。果號三字衆徳之根元。三心菩提心。
南無佛三字具。生佛一體衆聖不二往生成
佛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涅槃常住ナルヲ無量壽
也。次觀經無量壽者。能開選擇往生體。
此無量壽能觀無量壽アリ。所觀無量壽。能所
不二無量壽。能歸無量壽。所歸無量壽。能所
不二無量壽アリ。又兩三昧無量。兩三昧不二無
量壽アリ。又次付阿彌陀佛。阿彌陀經阿彌陀
佛者。爲開攝一體常住也。是能攝能開
開攝一體一往義也。再往是云時。一經各
能攝能開開攝一體義可之。三三平等ナルヲ
三經一徹云也。又三三九九トモ云也。是大經ニハ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説。又阿彌陀經釋。淨土
無生亦無別究竟解脱金剛身ト云。今三經以序
正得益心得時。大經一部上下爲序。序者
定散唯智慧機位也。上卷慈悲。下卷智慧。
悲智上下也。觀經一部一卷慈悲智慧
具足念佛爲正宗。彌陀經唯慈悲來迎爲
得益流通也。今此三部經配當定散等
三重事。是一往義也。再往一經各三重義可
有。大經三人譯者也。譯無量壽。定散題目
面。譯清淨平等覺經者。念佛題目爲面。
大阿彌陀經者。來迎題目爲面也。又觀
經有題目三。觀無量壽者定散題。無量壽
經念佛題。觀經來迎題也。其故觀者見也。九
品是見佛來迎義有故。又阿彌陀經三題目。
法事賛釋彌陀經。上卷轉經行道定散題目
也。願往生法事賛云念佛題目也。下卷安樂
行道ト云ハ來迎題目也。此三部經者。機願行三
是釋可意得
  第六觀經兩三昧宗口決
先就能請定善意得。能請定善觀佛爲
。此時定善勝散善劣。定善方便也。韋提
能請佛力觀持定散。如開劣散善ニモ佛力觀
亙。十六觀觀佛三昧開事有。定善示觀修
善觀。散善亙義。定善散善示。定散示觀
ヨリ散善定善示觀ナレ&MT01302;定散示觀ト云
也。此意序題門韋提請。娑婆化主開
散要門云也。此時十三觀能見所見。能
見爲能觀所見爲所觀境。定善如是立
觀所觀。能見爲能觀所見爲所觀境。定善
是立能觀所觀。如其散善立能所觀。以
能所觀義十六觀觀佛三昧也。故散善
觀義持事有故也。十六觀能所觀
樂境處定散等故。十四行偈。定散等迴向釋
也。如是能所觀定散亙。能所不二一體觀佛
三昧知慧門ト云也。又要門云也。亦觀佛三昧云
也。此意觀佛三昧爲宗ト云也。此上十六觀念
佛三昧得意時。十六能觀作南無發願。十六
依正二報境極阿彌佛行。願行具足南無阿
彌陀佛念佛三昧爲宗ト云也。此開合二
兩三昧爲宗淨土ニハ立也。十六觀觀佛
智慧門。十六觀念佛慈悲門。二尊約時。觀
釋迦佛力。念佛彌陀願力也。菩薩レハ
三昧觀音勢至也。此就能請定善十六觀念
佛三昧也。又就自開散善十六觀兩昧
得時散善並行縁散善極樂生。定善
極樂往生事顯方也。散善並行ナレ&MT01302;定散並行
三輩九品開時十三定善ヲモ散善九品
正行往生。定善九品正行往生事。
三心並時。散機生三心既具乃至
有是處也釋也。其下定機生。又此三心
釋。散善生時散善勝定善劣方便也。此
十六念佛三昧即便往生智慧門也。念佛
三昧爲宗十六觀佛三昧爲宗慈悲門來迎
體可意得
  第七佛體佛語口決
佛體者彌陀佛能覺所覺生佛一體正覺成。
淨佛國土成就衆生&MT06279;坐處。彌陀報身所化化
佛。十七願酬。娑婆出現。而彌陀佛體釋尊
言説開處觀經無量壽能開無量壽ト云也。能
開者無量壽體也。定散二善依正二報善惡
萬機乃至一代定散&MT06279;開見觀無量壽ヨリ外無
所開法。如此佛體釋迦能開給間。彌陀佛
體即釋迦佛説處。佛體佛語ト云
  第八佛語佛體口決
佛語者。佛謂釋迦。語謂觀經所説之法也。亦
佛體者彌陀也。觀經所説即彌陀ナル&MT06279;
即彌陀佛ト云也。此義爲知。釋名門能覺所
覺寄合處成彌陀佛。觀經依正二報無量壽
開。題目之無量心開間。觀經題目無量者。能
開無量壽ト云也。如此十六觀釋迦佛語。即彌陀
名號佛體ナル間。十六觀説流通ニハ佛語阿難汝
語持是語者乃至無量壽佛名阿難付屬給也
  第九淨土彌陀説法口決
問曰。淨土彌陀説法者何法説乎。又穢土之
釋迦之説法同可意得乎 答曰。就之有
二義。一義穢土往生爲機。娑婆本所修法門
説聞。是九品正行面機根性其前生所聞
玉フ念佛行者娑婆ニテ隨他説法修覺時
讃也。是彌陀説法。實非本意例娑婆釋迦且
隨他説法是如與。一義ニハ彌陀報身説法
暫時示觀報身説法云位非。淨土彌陀説
法體少異事アリ。不聖道淨上二教位。本
來法爾自得自證法門説也。此上付有二種
説法。一者言語教法。是爲教内。以言語
萬機口宣シ玉間教内名也。二者身語法。是教
門外説也。是實相法門云ト云也。問。經者釋迦
入滅後阿難傳説時。聖者貝多羅葉書留
經卷ト云淨土二種説法者何物乎。答曰。
經卷クニ非。娑婆色經卷先眼奉見有
。次又有身益。後有意業益。今淨土經法。
言語聞處得益。是言説經法ト云也。所見位
益實相説法ト云也。問曰。言語經法何爲機。實
相經法何爲機乎。答曰。有二種分別。言語
經法爲下根機也。令聞説人&MT06279;開悟
二實相經法者爲上根機也。此説法體相見
生死覺令開悟也。唯是一往之義。再往時
根機非對。常住不退説法不上機也。
是立上中下事相修行門ヨリルハ
機淺深不同説法事如是。此上事理不
二開出時。事ニハ淺深。理又不
云重可有。又此上事理離不言語色
體義。又可意也。但是諸佛教義也。於
淨土且立利鈍事。他方來凡聖約義也。實
淨土スル衆生彌陀皆同無異。但又言語實
相教法色身一法也。又二法可立也。問。穢
土發遣釋迦。言説身説二種之義アリ。淨土無乎
如何。答。然也。從耆山王宮來現シ玉フ白光放。
十方淨土彌陀極樂見身説也。第七觀住
立彌陀奉見韋提得益。是身説義也。如
依正二報等。以佛力見。皆身説義也。其
故身説其體見説法也。但是分ニテハ未來衆
生無益故。佛力觀説開聞云者。言説説法事
也。故觀經説ヲハ口音陳唱&MT06279;ト云也。聞ト云耳根
下機説義也。見者上機身説也。但
今身説佛力見間。爲最下根言語佛力
識知説間。聞見一同如是。是云時且見説
二義分也。是一體&MT06279;見聞一體ト云時。聞即見見
即聞ト云法門雖建立。法門落居時。本佛力
歸間。觀念法門五増上縁中。見佛増上縁ト云
言語經法即説身實相經法釋宜證據也。觀
經九品ニモ佛奉見處自身其身乘金剛臺
身説説極言也。得益段ニハ三尊見得大悟
無生忍云身説極詞也。見聞共佛力依時。
機淺深不立下意也。可思量
  第十王宮二序從耆闍立口決
之有五義。一釋尊極樂化儀指置。二乘
共娑婆出現本意。觀經ントスル意。自一時佛
王宮二序。二者初頓花嚴ヨリ一代
意。遂爲淨土觀經云意花嚴經多淨土
開標事出故。自一時佛在王宮二序也。
三者聖道淨土兩實韋提一人ト云
一時佛在王宮二序也。四者聖道三
身門功徳煩惱害失。非出離云意
調達發貪欲在家阿闍世發貪欲。世間出
世佛道障事提婆攝二衆。紳人麁人二倶犯
ト云テ皆作惡人。耆山根本&MT06279;王宮惡起故。自
一時佛在王宮二序也。五者兩會
王宮韋提觀經。還阿難耆山。爲聖道
三身門證人傳説時。二衆皆念佛機成時。他
力法門在家惡人爲本。耆山意得。自一時
佛在正明發起也。可意得也。宗家大事
之應知也
  第十一耆山三序自王宮立口決
之有三義。一者王宮外立耆山三序
者。分淨穢境界。穢土衆生得生淨土
事爲顯也。其故耆山離欲清淨爲體極樂往
生爲宗也。從釋尊耆山厭苦。第七觀住
立來迎標也。此故臨終時厭苦之釋迦住立佛
同時來事。上輩ニハ報身兼化等釋時。臨終往
顯時。來迎外機往生益無顯也。二者王
宮之外立耆山三序事。在世聖機。尚以
他力往生成佛果。況滅後凡夫ヲヤ。聖人往
生前立。爲凡夫往生。王宮外立耆闍三
也。是云引聖勵凡也。此意九品正行
。上輩大乘。中輩小乘。下輩世善惡人
説此義也。三者王宮外耆山三序立事。耆
山佛界穢土九界攝化事顯。王宮
外立耆山三序云云
  第十二觀經三相違口決
此三相違者。一代八萬四千教益不叶。罪惡
凡夫。彌陀願力取淨土作佛。觀經説
諸經異爲顯表事也。其三相違者。唯願
世尊唯我廣説乃至濁惡世也。請スレハ釋尊不
説。眉間白光十方界照。其金色還住
化爲金臺。於此中十方西方二土
現給。是一相違也。二者捨十方淨土。我今
樂生極樂世界乃至教我思受別行致請。欲
生我國者當修三福是可開給。是二相違也。
三者教我思惟正受我請スル。佛爲
答。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等答也。是
三相違也。問云。抑此三相違義云何。答曰。初
説請スレハ十方淨土シ玉フ聖道難行成佛爲
韋提不叶故。是尚可迷故。不説現加佛力
三身門外他力淨土ト云事爲擇現令見故。
ニハ嚴顯可觀令爲韋提希見説。釋ニハ此文
佛神力故乃至加備韋提等盡皆得見釋。又
別行定善請セシヲ押差散善自開事。韋提
善之造惡&MT06279;淨土。即定善請
時。佛無善&MT06279;生土善惡萬機一
生淨土見思召。乍微笑定善不
説。世戒行三福自開給時。韋提之請世善
トノ小乘大乘可生土ニテソト知惠開也。故釋
若依定行即攝生不盡。亦佛更觀機自開
三福行。又爲我スレハ亦令未來世答。是韋提
往生即未來往生佛思食事令知爲。亦令未
來世答給已上
  第十三第七觀一相違口決
韋提依佛力三尊見。爲未來請。未來
答。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乃至作蓮花想ト云テ
散善不答所不處定善所觀境答給事。序
分三相違自是爲明也。第七觀一相違。以
序分三相違何體可審哉 答。今韋提散
善來迎佛。以佛力見爲未來請。欲觀彼佛
者等答。欣淨所現別所求淨土廢立處爲
也。佛通別雙現。捨通所求取別所求
給事。別所求廢立明其上自開散善
彌陀願力往生思召。今第七觀住立空
。九品來迎傍正ナル問。廢立不開九品來
迎不開思召。序分所觀廢立欲觀彼
佛者廢立答給也。以此義十三觀能請
定善廢立開。此意佛方ヨリ機三業
一向佛力往生スル身上ソト顯。自其上
開散善。以作正因正行。第七觀住立佛
九品來迎往生行。傍正彌陀教法有也
  第十四現説各別口決
現者光臺現國。是非釋迦言説。眉間光明現
國也。説者釋迦言説也。故現説各別ト云也。問云。
淨土光臺現國義如何。答曰。金臺中
十方西方現通別二土事。嚴見可觀乃至
見佛力見爲顯也。其故一代説他力難思
説故。此爲顯標示也。故佛力見諸佛土
自力土。彌陀土他力慈悲土見極諸佛
彌陀淨土爲選取也。此意法事讃三身
化用淨土乃至十億刹釋。又下卷一切佛土皆
嚴淨釋。又欣淨縁ニハ總見十方國乃至全非比
挍。如是見以廢立定。此上ヨリ本願要門
定散現説各別拵也。此通別各別廢立見拵
定善示觀也。十三觀散善自開
輩九品開。本願定散故彌陀ト云也。是即現説
各別次第意得深義也
  第十五現説一同口決
是現説一體義也。現即已説法審爲也。問曰。
所現即説ト云其明證乎。答曰。得益段經文
正明證也。其故正宗名十六觀。十六
觀所説畢。正宗外立得益。説是語時乃至之相
説。此文今師從應時即見已上正明文人於
上光臺中等云。是所現即説ト云事明。故知。光
臺現國者。以十六觀佛語現國ト云又現者見
義。説者聞也。爰以定散門立三重六義
所説者定散二善等。又此定散出在何文問。
未説五文以答。五文即十六佛語爲知也。以
此意依文ニモ聞佛等釋。五文已教意法門。
即所現已説定散得意。法門得益段ヨリ
淨縁要門佛語法門也。竪次第時。現
説各別法門也云云
  第十六即當口決
今即便當得者。一機上始終事云。云臨終平
生一同義也。以若有衆生復有衆生第三
第五一機事審也。此第三第五一機事。具
不具隱顯。十一門心得。若有復有
一機事。經文可見也。問。以具不具第三第
五一機トハ何體可心得乎。答云。上上三心
セテ但念往生説。若有衆生ニハ第三機釋。復有
衆生三福諸善セテ。第五簡機釋是也。即便
當得二機見。中上至若有衆生受持五戒八
戒等説。以具不具隱顯善惡一機説。是一
往義也。第三第五即善惡一機義也。其故若
有衆生自身現世等釋。所持三心方ヲハ四十
八願攝受衆生等釋。以具不具善惡一
。上六品善顯也。下三品善隱也。問。經文ニハ
下輩ヲハ唯惡説。釋ニハ善亙九品散善釋如何。
答。下三品可説善ヲハ中下引上。暫小乘下善
機持セテ下輩唯作惡説事。於九品中
惡二機也。釋下輩ニハ善亙九品散善ト云事。善
惡一機爲作也。問。下輩亙意可善惡一
。上六品唯善無惡。上六品ヲモ善惡一機トハ
體可作乎。答。下品輕次重惡亙云善惡一
也。問。九品皆善九品外
惡二機攝。九品之中善惡一機作事如何。答。
九品内善惡説。此善惡各各影略互顯。各作
善惡一機事。淨土機作九品機。三輩九品
外。淨土機不作意也。問。見大經三輩外説
邊地往生。是三輩九輩外説如何。答。高
祖淨土論不淨土機時。簡不三輩。作
淨土念佛機時。還三輩ト云三輩内也。是
即三輩九品外不淨土機意也。問。必シモ
土機九品ト云如何。答。九品者標
義也。佛法至極。生佛不二外不有意
也。聖道淨土共甚深。不可思議之法門也。法
性無爲ト云也。其歟也
  第十七三心念佛口決
一代聖教者。淨土三部經極。三部經觀經
極。觀經三心極也。三心者。安養直至往生
徑路也。治生死重病無上良藥也。於此三
序正得益也。至誠心爲序。序者願行
具持機念佛位。定散機唯知惠位也。深心爲
正宗。願セテ來迎行足願行具
念佛三昧位也。回向心者。願行共玉フ
機方願行持。佛自來攝。行唯慈悲來迎
今念佛三昧ト云得益流通也。但三心重
念佛&MT06279;定散二ト云三心即便往生安心密益
云也。即便上當得往生時。彌陀自來
往生自身見レハ乘金剛臺紫摩金色ト云ハ
露往生也。此義意。行者能能思量。晝夜憶
云云
  第十八九品一機習口決
今家相傳九品一機習也。問云。九品説相
レハ大小世。善及下三品唯惡也。何云一機
乎。答云。三心念佛行者安心也。以此三心
九品往生根本。三心一人上安心也。回向
ヨリ上六品善レハ過去今生自他凡聖世出
世善根釋。至誠心深心ヨリ之。曠劫已來。惡
下三品開故。三心レハ無始已來善惡
九品故。云九品一機也。此義爲知。上
上品一品テハ下八品諸業引擧。一人持讀也。
上六品善下三品故。下三品惡
上六品善裏下三品故。表善人ナレハヨリ
見時惡人故。此意至誠心釋外賢善精進相
内懷虚假等釋。又下三品ヨリレハ
。表惡人ナレ&MT01302;内心ナルヨリ往生本願
意也。下下品五逆上輩三品裏惡也。下品
中生持戒惡。下上世善裏惡也。云
品一機正行法門也。是即便往生爲本也。
又一機萬機ト云法門。先萬機一機ト云法門
意得也。其故三心一人上念佛往生安
心也。此安心三心。無始以來善惡二法有
釋顯。問。一機開萬機法門也。正因平等
ヨリ一機萬差機別門間。正因門當得意
開也。序分二序發起法門。正宗正因平等
即便往生意發起也。三序發起法門。正宗
者正行差別門當得往生發起義也。此意
序正一同ト云。一同者無羞別一體定義也。問。
シモ九品一機意如何。答。九品者九界
表也。其故上輩菩薩乘。中輩者二乘。中下
人天界。下三品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等是也。
佛界十三定書面也。定善佛界。九品衆生
&T069222;來迎ト云也。九品衆生。定善佛界向所
品念佛往生ト云也。定善西方佛果位也。九
東方因位。以因果二法東西二土因果
不二處。淨土無生亦無別究竟解脱金剛身
習。至極樂法門。以此等今家證道可意得
也。能意得祕以可證道法門云云
  第十九以善惡作九品口決
三福名各上中下品。上次下下下下
作云九品散善也。又就惡九品作時。下輩ニモ
輕次重惡爲本。中輩ニモ輕次重上輩ニモ輕次重
作。九品作也。問。就惡輕次重作。就善上
次下下義意如何。就惡作上次下下。就
輕次重。其意如何。答。就善作上次
輕次重。其上大乘爲重。次小乘爲
中。世善下爲故。不輕重作。殊更作上中下
也。就惡作輕次重上次下事。輕
輕業ヨリキヲ置。重罪下下置間。就
輕次重作也。此時下品惡一向世善
中兩輩不亙。下慈悲不殺世善上福
惡也。下奉事師長世善惡也。下下
孝養父母世善惡也。世善三品上次下
輕次重開以。上品善上次下各輕重
惡有故。下三品世善裏惡輕次重上中兩
各輕次重惡有ルヲ九品惡作。九界如
此以善惡九品。爲善惡一機ニせン時。九
品一機ト云善惡一機ト云法門也。問。無始已來善
上六品。至今流轉生死義云何。答。無
ヨリ大小乘佛法修行雖。娑婆外淨土立。
即聖娑婆即花藏密嚴等淨土&MT01302;煩惱具足
故。一入生妙覺現利益證入失故。生死不
也。故善導者禮讃自身是具足乃至不出火
釋。又彌陀淨土本顯念佛大乘入。諸
行非本願故。廢不生故。今至不出火宅者
云云
  第二十即便當得往生口決
問。願中即便當得。何體願乎。立一願中歟。
又約二願歟云何。答。十八願設我得佛乃至
不取正覺者。即便當得願乃至者。即便往生
願義也。十念者。臨終當得願意也。故善導
釋云乃至上盡一形。是平生即便義也。下至
一念十念者。當得重也。故十念中。八念九念
乃至納云十念也。所以於此十八一願。即
便當得意願也。十八十九相對時。十八願
便爲面。十九願當得爲面也。故十方衆生
發菩提心修諸功徳至心發願乃至願也。此
十八願。觀經上上ニハ若有衆生發三種心乃至
必生彼國説。十九願意復有三種衆生當
得往生也。問。十八願ニハ三心念願行共願。
今此觀經ニハ發三經心即便往生
事如何。答。本願於一願中三心念佛
諸行。念佛往生安心三心知。三心
念佛並被願也。果上成時。三心成南無。乃
至十念方阿彌陀佛。此義爲知。善導
觀經疏問曰。何起行而言不得生問。其答
若欲往生者要門願具足方可得生答。出
證文時。觀經下輩念佛。願行具足必得往生
釋給。今觀經説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念佛行者。觀經深意彌陀超世願王説顯
也。其故三心計而往生スルソト説事平生一形念
佛即非往生行説者廢立意也。然此三心意。
阿彌陀佛往生行具足。又生事爲知。善導三
心既具無行不成願行既成若不生者無有是
處也釋。是然師至誠二字能他心乃至所化
心也。但能化心來迎佛體。所化心衆生往生
願也。能所不二心云至誠心釋給也。深者能
化心。阿彌陀佛也。心者所化心能所不二云
深心。回向心者。是回向能化心。心者所化心
也。能所不二云回向心。如是三心各能化彌
陀心行具足往生故。説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也。衆生心方往生願也。佛方淨土彌陀來迎
即往生行也。故三業外云往生行也。爲
此義。彌陀經説三生發願往生不説行。來迎
即往生行説。衆生三業行。即非往生行説意
也。是即便往生意得定也。是教外位也
  第二十一即便往生口決
即便往生者。穢土無量壽衆生爲體。攝
土彌陀。穢土衆生即成淨土彌陀即便往
也。是即法進機中佛自來攝機云即便
往生明證乎。答曰。觀經第二水觀極樂
眞無漏三種莊嚴説入娑婆假耶眞無漏境
法來機。假體衆生成眞體彌陀義也。
又第七觀空中三尊韋提。韋提以
佛力三尊。接足作禮。是釋云稽首禮。又
彌陀應聲即現證得往生。又今乃正覩彌
陀更益心開悟忍釋。是即佛自來攝機證文
也。又釋住立佛。何故不端坐而赴機問。
其答此明如來別有密意但以娑婆苦界雜
惡日譬八苦相燒勤成違返詐親含笑六賊。
常隨三惡火坑臨臨欲入若不擧足以救迷
業撃之□。何由得免。爲斯義故。立撮即行
端座以赴機釋。故立撮即行宣也。次
九品無放千五化佛來迎。皆佛來叶機成
便往生安心色
  第二十二當得往生口決
當得往生者。穢土無量壽衆生攝淨土彌陀
是云當得往生也。其故即便往生云現身往
。又云積善。當得往生云終益當益。當者
現生來生爲本義也。問。當得往生者。穢
土無量衆生攝淨土彌陀當益。其明證有
乎。答。觀經第八觀説坐彼花上見像坐已心
眼得開了了分明。即是娑婆即便往生人。淨
土彌陀所坐薄花令座同彌陀義也。此往生
禮讃釋眞容寶像臨花坐也。是明證文爲
義也
  第二十三九品往生口決
淨土家者。九品往生本願爲源得意。正
意也。源者第十八願設我得佛乃至
取正體願。十方衆生念佛往生三心乃至十
念念佛持諸行不持。極樂往生但念佛外餘
行不生廢也。選擇本願意也。此十八願
心正因本願也。此十八願三心正因以開
念佛往生事時。次下十九來迎願設我得佛
乃至不取正覺誓給。是十八願三心念佛持。
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徳諸善セハ
萬機不同也。不諸行往生。念佛往生所
機爲諸善間。非往生行位。十八願至心發
願欲生我國三心副願也。至心者至誠心。發
願者深心。欲生我國者迴向心也。然上人本
願義疏云。十九願菩提心三心也。十八至
心發願欲生我國三心二重並。十九修諸功
徳者念佛也。此修諸功徳三福正因意也。願
間。大經下卷三輩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
提心修諸功徳。上輩中輩下輩三輩開時。十
八願三心與念佛。十九願來迎トノ三輩
念佛往生。此三輩移觀經序發起時。阿彌
陀佛去此不遠乃至生當修三福説。又正宗
三輩九品時。行福大乘開上輩三品。戒
福開中輩三品。世福下輩三品開時。是正因
正行九品散善法門也。九品念佛往
觀經開時。若有衆生發三種心等始説。十
八願唯念佛往生三心正因意以來即便
往生也。復有三種衆生當得往生者。十九願
開也。此復有衆生爲唯念佛往生。若
有衆生開。三福一位三心中三福説入
福正因之機正因法一體&MT06279;即便往生
臨終當得往生諸善以開九品諸行也。
此九品念佛往生義選擇三輩章念佛往生
其三輩念佛往生文ニハ大經三輩
據給也。就之問曰。三輩念佛外發菩提心
等有餘行。何但念佛往生乎。答云。和尚觀念
法門云。此經下卷始。佛説一切衆生乃至往
釋。依此釋故云三輩念佛往生也。問云。
此釋不前難。何云念佛往生乎。答曰。解
三義。一者廢立。諸行爲廢説。念佛爲
説。二者助正。諸行爲助業説。念佛爲正業
説。三者傍正。諸行爲傍説。念佛爲正説。是
等三義&MT06279;。一向大乘一向小乘兼行等喩引
給也。若念佛外餘行ヘハ一向非。明知。但
念佛往生非諸行往生。本願中更無餘行
念佛往生ト云此雖三義不同。爲但念佛
往生知。選擇上三十四左問曰。壽經三輩
經九品本開合異也。壽經三輩皆念佛アリ。觀
經九品無念佛トハ意如何。答曰。如説行理
上上。上六品念佛ント答。往生要集
證據。上六品念佛三心即云念佛。彌陀
來迎則念佛體也。以三心來迎。上上品
佛説證據ト云。觀經意定散説。偏逗衆機
後廢諸行念佛一行。流通阿難付屬文明
證文也。故九品行唯在念佛釋也
  第二十四彌陀正覺定判口決
今彌陀者。廣虚空故廣法界。廣虚空故廣
衆生界。廣界故法界身正覺廣。彌陀法界身
正覺法界本覺佛。爲利益。四十八願發成
法界身正覺也。問曰。本有本覺法界如來者
迷覺悟覺。非斷惑證理佛。遙離等覺妙
覺邊城。一法不述。一法不行。法爾所成天
眞獨朗眞佛。何故成正覺導衆生乎。答
曰。本有本覺天眞獨朗眞佛者。一切衆生本
有本覺法身來諸部大乘經。此法身如來
度成正覺云。其故本有本覺法身如來
彌陀内熏密益外儀&MT06279;法界本覺佛眼開
觀見シ玉。法界衆生皆本有本覺ナル
因位凡夫還垢覺成佛彌陀顯也。此法界身
本覺眞佛内證三心十方出現。彌陀自
覺覺他功徳開聖道淨土二門。本覺本有一
切衆生入淨土。淨土本有本覺法身如來
云有其證乎。答曰。花嚴經毘盧舍那性清淨
三界五趣體。皆同由忘念故。治生死
故。證菩提等説。又毘盧舍那如來初發
心等説。又不増不減經。一切衆生本地法身
大日如來衆生心佛説。楞伽經即此流轉化
身五道名爲衆生等説。此本有本覺如來衆
生爲度成正覺。諸佛最初正覺本師彌陀爲
本故。聖道淨土共彌陀成佛爲本師。佛説
法初ニモ彌陀爲本故。爲法門主云也。佛ト云
彌陀始佛眼開後。彌陀内證三身十方出現
説時アリ。佛法事顯也。三世諸佛依彌陀三
等正覺ト云此意也。世間出世彌陀淨土
出現事也。故楞伽經ニハ十方諸佛土衆生乃至
極樂界中出現也。又十方三世佛&MT01302;説。此上ニハ
今經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説。彌陀我建超世
名乘リ玉フ。此意也。能能可思量。此我祕祕中
密也云云
  第二十五彌陀總願二度定判口決
今彌陀初總願修行者。第八地修行註論明。
此修行者。諸佛同道總願修行同也。別願巳
總願修行別爲修行間。總願別願共
一致成南無阿彌陀佛修行故。諸佛總願修
行大異也。總別共超世願也。故果上位
時。彌陀超踰十方世間説。乃至諸佛ヲモ無量壽
佛乃至所不能及説也。又同今已成佛現在
西方。去此十萬億刹。其佛世界名曰極樂。言
果上實體ヲハ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乃
至極樂説。如此二度總願修行佛果成時。
二度總願雖一位。別願已前總願功徳。諸
佛道同此土三身門成佛功徳也。別願巳後總
ヲハ別願他力功徳一致説也。雖然別願彌
陀功徳望時。智惠門位故。別願前總願功
徳一致&MT06279;。廢立時廢也。玄義二乘門四十
八願。一一願言乃至酬因之身釋。此文選擇
本願章引事。總願別願一致。定散之位引也。
因位分故。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逢奉。初也ヨリ
第七地至迄修行。諸佛同道方修行。今八
我修行諸佛&T069222;思召。慈悲
利益セント思召。世自在王佛衆生利益問給
時。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示時。廉國土選捨。
妙國土選取。其後諸佛慈悲願起。五劫
之間思惟。三大僧祇成佛。其後佛果圓
滿上ヨリ聖道淨土二門開也。此佛自性所求
&MT06279;十方分身也。此智惠者。淨土往生教也。
正往生時。彌陀自性所求慈悲門來迎
心得
  第二十六三心定判口決
淨土三心者。捨諸行念佛意也。此即自
力三業捨。三業門外他力念佛歸也。本願ニハ
説我得佛乃至正覺不取ト云本願以至心觀經
至誠心。彌陀經説一心。本願信樂觀經
深心。彌陀經ニハ不亂説。本願欲生我國
觀經説迴向心。彌陀經ニハ應當發願願生
彼國也。三經共以三心即便往生時。必
生彼國説也。必者不必スル詞也。諸行不具
三心行故。心不生也。念佛者具三心故必生
也。此三心釋畢時。三心既具無行不成願行
既具無有是處也云。此意上人選擇。三心者
外儀内爲三心。飜内播外爲稱名。但
安心三心起行稱名是一&MT06279;一。内外異故。
二而非一。心行一體也。又至誠心事。至者眞。
誠者實也。此眞實心上人釋云眞實。能化
眞實也。心者所化心。能所心實故。能所不二
至誠心ト云也。能化不二心者。南○佛也。能所
不二眞實不位。内方虚假雜毒之善不可
&MT06279;彌陀因中眞實レト釋也。深心事。深者能
化之深。心者所化心。能所不二心云深心
也。迴向心事。迴向者能化之迴向來迎體也。
心者所化心。能所不二云回向心也。不二者
南○佛也。念佛行者。能能心當可思量

  第二十七淨土宗三寶建立口決
今淨土所立三寶者。佛寶者彌陀。法寶者三
部經。僧寶者觀音勢至諸菩薩等也。問。釋迦
所説法淨土法義如何。答。釋尊從
十七願。穢土出現説法故。彌陀所屬
釋迦説故。以釋迦所説三部經淨土法
。作淨土三寶也。但非釋迦一佛。十方恒
沙諸佛。皆酬十七願現十方説法事。如
今日釋迦。此意法事讃上ニハ上從海徳初際如
乃至。今時釋迦諸佛皆乘彌陀。悲智雙行
含情三輪普化ト云。是諸經ニハ三世佛説
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説無差別法説。今
一切如來説方便等釋。問。佛僧二寶於
淨土之。法寶計穢土釋迦所説置之義
如何。答。今三部經者。彌陀觀音勢至説云
法寶間。佛僧二寶亦娑婆有義也。就之佛體
佛語法門以可心得
  第二十八淨土相承口決
彌陀釋迦相承出現娑婆。一代聖道淨
土二教説。龍樹菩薩出現。依花嚴經
住毘婆沙論。作難行易行自力他力二道。天
親菩薩出現作淨土論。菩提流支三藏自
淨土論相承。從流支鸞師相承註往生
。從鸞師道綽相承。安樂集上下作。從
善導相承。從善導懷感相承。群疑論七
作。從懷感少康相承。念佛鏡一卷作。又
善導大師諸師同教方不同教證方
道綽相承方難行易行廢立分也。此上智
解天然發得&MT06279;諸師相承疑。三部經本意
彌陀禮請時。即一僧現。十四偈示時。五
部九卷疏作。此云通別廢。善導一師證不
他證道
  第二十九於佛果無二益定判口決
問。於佛果證二益。何立往生成佛二
乎。答。大綱如上云。三世諸佛本懷一如。
聖道淨土二門也。但成佛一道證者。聖道
門一宗執見風情也。今正淨土門證。以往生
成佛即一佛爲證。是亦淨土一宗別傳也。聖
道門諸佛無極慈悲不宣説。無盡法界
他力弘願體用不明也。但淨土一宗獨明
往生成佛法門故。於他力法門諸宗談處
非。諸師所談非也。善導和尚獨立此宗義
三昧證顯。去レハ佛性往生成佛也。譬
淨摩尼珠有火水二性。若於珠無水火
二性二用。今往生成佛亦爾。聖道
一宗之但知其水用其火用。是云
諸宗意一法落居&MT06279;聖教萬差所詮一理爲
故。又心池清等釋。密宗何菩提心如實
知自身大日經住心品ニハ説。是菩提心論
心若起而勿隨。諸宗立義各各雖異。不
顯密二教落居。唯在一心一理。但禪門立
佛心宗心以傳心時。是皆心一理落居。
故但云成佛往生益也。當流學者。能
能靜心肝。以深心思量
  第三十自身建立口決
今家者言生佛一如者。一佛一衆生也。雖
凡聖異。大骨十二小骨三百六十。各以
萬四千一身建立也。此義爲知。釋迦一代教
説時。十二部經定。門八萬四千教ト云也。十
二部經者。一年十二月。十二大骨表事也。以
是東方藥師如來。最初十二大願立給時。此
作給時。十二部經十二大願。十二大骨。其體
十二神將顯。内證守護降伏門也。七千血
脈。各八萬四千夜叉神顯也。則八萬四千塵
勞門。即佛體成事顯也。此意觀音品ニハ八萬四
千衆皆悉乃至菩提心説。於衆生八萬四千
義有故。成佛時八萬四千法アリ。阿彌陀八萬四
千相好光明ト云亦我等十二大骨。七千血脈。即
相好光明成。此時十二大骨十二光顯故。
惠心往生要集云。我等八萬四千塵勞門
陀相好光明本來空寂無礙無異。東西彌陀
藥師二佛以。餘佛皆如是可心得也。故經
十二部經。月定十二月。時定十二時也。
一切十二此意。下下品説十二大劫
下上説十二部經。法花四卷。若八萬四千法
藏。十二部經爲人演説説。藥師釋迦彌陀十
二大願十二部經十二光説。定三尊來
表法門。定散等三重也。藥師定散。釋迦
念佛。彌陀來迎。是等一家聖道口傳肝心也。
顯能能可祕藏
西山口決傳密鈔
  淨土根元地眞永上人御廟所 沙門曉空
倣道寫
于時嘉永七子暮月十有五日於皇坤森岡
邸頓中山北窓下欽而寫得之畢張陽善覺
  智空觀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