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疏百條第三重 (No. 2538_ 聖憲撰 ) in Vol. 79

[First] [Prev+100] [Prev]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無即眞實也。凡夫迷倒執遍計爲實我實
法。聖者覺理無。是則得遍計實體義也。即
如中論云空於聖實也。不可有相違
    無體非無體古百條之樣
所引頌文。無體非無體今此文可顯遍計
之有無之義乎 答。爾也 兩方也。若云遍
計者。凡幻事譬非有似有之義。尤可譬依
他法。是以疏中。彼論明觀察蘊阿羅耶了知
自性如幻最與此經符會蘊阿羅耶豈非依
他乎。況又疏解今頌。此幻即譬諸蘊是故當
知虚妄分別等虚妄分別依他故非遍計
云事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者。上以幻師
幻事如次譬依他遍計畢。次第述成幻事
譬。無爭以遍計情有理無云無體非無體
等云事。爾者兩方也
答。明遍計有無之義也。文相次第分明故。
但至一邊難勢者。於幻事之喩有通別。別
譬依他。如依他八喩也。通又譬遍計。今依
通門也。但至此幻即譬諸蘊者。於本論此
幻以下十字無之。疏家加釋也。故論擧説有
二種光等一頌有虚妄分別等之長行釋。然
疏元以幻喩欲顯三性故。釋此幻即譬諸
蘊也。故文點可讀。此ヲハ譬諸蘊ニモ爲言
不遮喩遍計也。不可有相違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九

    三性前後説
疏文。八識三性三無性爾者可云三性三
無性如次前後説也乎 答。淄州大師存三
義釋。且依第二釋。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之義
可存申也 兩方也。若云如次前後説也
者。凡以三時之次第案三性三無性之前
後。三無性般若皆空之義ナレハ當第二時教。三
性第三時中道顯了教故。無性前説三性後
説。依之義燈。無性前陳三性後説若又依
之云爾者。天親本頌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
無性。護法釋論。即依此前所説三性立彼後
説三種無性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之義誠
以分明也
答。本自所答申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也。深密
經第一卷説八識。第二卷初法相品説無性。
次無自性品説三無性。即以之爲三性三無
性。故前後之義分明歟。但至難勢者。於三
無性有顯了隱密之二義歟。隱密之義ナラハ
當第二時之教。然云後説事。義燈有二釋。
一云。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但以類相從
一云。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説此三時。非望
頓悟若又顯了義。第二時總説無性故説
諸法皆空也。三無性三性上空義邊搜出
説無性。第二時無性開會即三性上無自性
義也故。三性後説無性也。如此成申不可
有相違
  本裏付云
 隱密義。唯識疏云。總密意説三種無性
 顯了義義林章云。以顯了言説三無性
 非空非有中道教故
重難云。凡三無性者指第二時之般若皆空
之説云事。唯識論之文分明也。故論第九釋
三無性故。佛密意説。一切法皆無自性。非
性全無。説密意言顯非了義是豈非指
第二時般若總説無性爲三無性教乎。若爾
者約三時次第。無性第二時之説也。三性第
三時之説也。可無性先陳之義勿論也。但至
云慈恩釋云以顯了言説三無性故非三
無性第二時者。此義林章釋也。彼師唯識論
疏云。總密意説三種無性。非無後二性。但
無計所執此釋既云總密意説三種無性。
三無性隱密之説也云事分明也。一師釋不
可成鉾楯。故知義林之釋。第二時之無性
教開會第三時之三性之上無性義也成顯
了之説故。云以顯了言説三無性也。凡無
性後説之義。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説三無
性云無性後説歟。若爾者於一時一會所
説之經何必論前後乎。前説後説義專於
説時各別之經可論之也。故義燈云又准
深密同座一經非前後説故之難專叶道理
者乎。次至云天親本頌并唯識釋依三性
云説無性故可三性前説無性後説者。凡
相宗意依解深密經勝義生菩薩之問判一
代依爲三時教爲立教之大宗。初時有教
第二時空教第三時中道教也。今此三無性
者示三性之上空義故當第二時之空教之
條勿論也。若以是云説三性之後。一代説
教可云有四時乎。若爾者大背如來答説
判爲三時。若又云第三時之攝屬也者。三
性教與無性教其旨大別也。何合爲一時之
教乎。又義燈加一難云。説三性之教可
爲第二時。在空前故云云故知解深密經
無自性品雖在二性之後。意説第二時
法空。印述此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也故。
所指無性教全指第二時也。次至云唯
識論即依此前三種自性立彼後説。三種無性
之釋三性前無性後之旨分明也者。不可
設私會通。義燈云。此前兼二。依此論前及
依經前説三自性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
説無性。今此爲會顯不相違也此釋意。
前後者非相對之前後歟。前ニハ有前。論前
者指唯識論第八卷説三性之文。今三無性
之釋第九卷故。經前者指深密經之法相品
也。説三種自性之故。對無自性品云前也。
後説無性者。依勝義生菩薩之問有
説。無自性空義故云後説也。故知前
者若論若經對後段之文前段云前。後説者
約三時教之次第對初時之有教第二時之
空教云後説也。此釋意。思若唯識論前後
説無性之後。無性第三時之説故。不可云
隱密之説。而釋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説無
云云既云隱密説。又云觀生意樂之意。
無爭指第二時之空教爲後説無性云事。
若爾者先説三性後説無性全非相對之前
後故。不可爲無性後説之證文。彼師此
釋殊第二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之下釋也。後
説無性尤可云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説三
無性。釋指第二時空教意以唯識論文全
不爲三性無性前後證文也。故唯識論之文
意。依前所明三性初時之有教之後説第
二時之空教也可意得也
答。本自答申處可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也。
付此法門淄州大師設三釋。第一無性先陳
三性後説。第二三性先説無性後説。第三三
性無性之前後未必一定。隨在何義無性教
指空教此三義中自判。然第二勝云云
知以三性前無性後之義可爲證也。是以
顯揚論云。當知無性不離自性是故前説
三種自性説無性事依三性故。三性先
説無性後可説。道理分明也。但至云三時
次第無性有第二三性在第三者。是燈問
答也。有二會釋。一云。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但
以類相從一云。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説此三
時非望頓悟初釋意。深密經判一代教爲
三時事。未必説時次第。以法門有空中從
淺至深次第爲三時也。若約正説時。説三
性事先有。説三無性在後也。依三性可
説三無性之旨分明故。故最初説。花嚴經
爲第三時之教。最後説遺教經爲初時之
教也。不約説時之前後之條分明也。第二
釋意。約漸悟一類機立三時教。約頓悟機
先説三性教也。花嚴經是也。故三性前説花
嚴經。無性後説第二時之般若也。次云三無
性教密意之説故。可無性前説云事。付之
有縱奪二義。縱義自元答成意以第二時般
若爲三無性教故。無性教隱密説也。然有
三性教後云事。如先出成義燈釋。奪義云
無性教之時第二時之隱密説也。云三無性
之時開會第二時云三性上無性之義也
故。顯了之説也。即當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説
三無性也。故知只云無性教。可云無性前
陳。若云三無性教。可云無性後説也。次至
同座一經非前後故之釋者。前於後説無性
出隱密顯了之二義之中。依隱密之義同
座一經之義無相違。自元深密經無性不
云無性教故。若依顯了之義設雖一經中。
何不云前後之説乎。可有説時前後之
故。次本頌并唯識論會釋不可然。先經前論
先者對何後乎。論先者對第九卷三無性之
説指第八卷三性説云前也。是豈非一雙
前後相對乎。又經前者對深密經無自性品
指法相品所説三性云前也。是又非一雙
相對乎。若爾者後説無性指第二時云事甚
不可然。但至云密意趣故後説無性者。深
密無自性品雖顯了説也。所指第二時隱密
説故。云密意趣故也。意云。至法相品顯三
性之旨畢。立歸見第二時之空教。全述ケリト
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見也。故判三無自性
之詞顯了之言ナレ&MT01302;。所指無性教指第二時
之故。或云隱密或云顯了。倶無相違也。次
至無性教有三性之後云可四時教難者。
於無性教存申兩義中。依顯了之義。本三
時教者。第三時中道教也。三性顯中道之旨
三無性顯中道之旨故。全不可云別時教。
倶第三時之教攝屬トスルニ有何相違乎
一。私云。三無性顯了義云無性後説者。深
密經無自性品所説三無性爲無性後説也。
對法相品所説三性云後説也。三無性隱
密義ナラハ。三性前説者指花嚴經也。謂爲頓
悟先説花嚴三性。後爲漸悟説第二時無
性教故。三性前説無性後説也。此兩義中
燈意以三無性隱密義爲所存歟。或釋觀
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説無性。或難説三性
教可爲第二時。有空前故云云以三無
性教定空教事分明也。若此釋詞故云
非所存。答之作二釋時尤可判非空教
旨。然肯空教義設二會釋故。此師意以三
無性隱密義爲所存
    後二無性
付明三無性。且可云後二無性於依圓當
體直立無性之名乎 答。此事南北兩寺之
異義也。然且依一義。依圓當體立無性之
名可申也 兩方。若於當體云立無性之
名者。凡思依圓二性正後二智之境界。其
體非全無。何直云無性乎。定知後二無性
依圓上遍計實執不相應故云無性也云
事。是以慈恩釋。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
若又依之云爾者。對三種自性云三種無
性。三性無偏頗當體立無性稱若後二無
性又遮變計。立三無性無其詮者歟。一切
所執初相無性遮之故。爾者兩方也
答。凡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也。三性既於當
體立此稱。無性何遮他法乎。故知依圓之
當體立無性之稱云事。是以唯識論。假説無
性非性全無若遮遍計云無性者。是則實
説也。豈云假説乎。但至難勢者。後二無性
爲遮愚夫實有之執且説依圓空。雖然依
圓中道法非可被遮之法。故爲眞實所遮
者即遍計所執也。依之唯識論謂。後二無性
雖體非無。而有愚夫於彼増益妄執實有
我法自性。此即名爲遍許所執爲除此執
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説無性意樂爲
除執。立無性時直云依圓空也。不可有
相違
  裏書云
 南寺執空。但南寺之護命僧正體空義也。
 北寺體空也
問。依圓之當體有空義。當體立無性之稱
歟。如何 答云。爾也。可見覺夢抄
重難云。無性者空義也。遍計所執實從妄情
迷執所起體用都無法故。可無性道理勿
論也。依他諸法因縁生之義。雖虚假之性也
假有之分非無故。後得智縁之起大悲心。
圓成實性諸法至實性故。其體堅實非虚妄。
依何依圓性云空乎。若當體有可空道理
云空。此即可實説。然唯識論ニハ後二無性ヲハ
倶假説無性定知於當體無空義云事。雖
無空義爲遮執假云説空。所空處定可
非依圓當體。非遮所執者是何物乎。若又
依圓當體無可云空之義。爲遮執云説無
自性。所無定可所執義又勿論也。若猶誣且
云爲遮執非依圓之當體無假云無者。三
無性之法門可虚妄説。凡相宗意設雖方便
之説也。云無虚妄之説也。若佛説有虚妄
之分。何云無客無淨之教乎。是以唯識論
定三性之體之時。我法非有空識非無
法者所執也。空識者。空圓成識依他也。定依
圓二性ニハ既非無。何云是無性乎。定知後二
無性所遮自性可遍計所執云事。但至云
遮所執始相無性盡。空一切所執立相無
性故其上立後二無性可非所執者。誠後
二無性所無剋其體雖所執也。初無性總
遮愚夫迷執。後二無性別遮依圓上迷執
故。總別義門異非重言也。所詮遮愚夫迷
執之時。我法之執實凡情迷謬故 雖可遮
之。依圓二性聖智之境界思其體眞實ナルヘシト
執著之故於依圓上別説無性法門也。是
即遮學教成迷之執也。例如三論家初方言
遮性實之迷第二方言遮學教成迷之執
也。次至云非體空不可云假説若執空
此即實説也何云假説乎者。雖遮所執對
執者意樂依圓思實云汝所執依圓自性空
也故。以依圓云無性云假説也。然彼所
遮依圓當情現依圓故非レハ實依圓云執空
也。慈恩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之釋專顯
此意也。故唯識論第九明三無性之時。依
他無性釋云。依次依他立生無性。此如幻
事詫衆縁生&MT06279;ナル&MT06277;如妄執自然性。故假説
無性。非性全無此釋既遮妄執自然之性
爲生無性。所遮所執非依他當體。又勝義
無性釋云。依後圓成實立勝義無性。謂即
勝義由遠離前遍計所執我法性故假説無
性。非性全無此又所遮無性指遍計所
執之我法性直遮圓成常體不見乎。爾
者如何
答。此事法相一家大事南北兩寺異義也。南
寺諸徳立執空義。北寺諸徳并南寺護命僧
正立體空義。二義倶探法相淵源考立破
首尾。爭輒定二義勝劣乎。且任北寺之傳
立體空義申也。凡三無性教門以諸部般
若爲本。然般若之説不云依他圓成。一切
諸法説空義相也。其體非空混説ヲ以テ空名般
若隱密之教也。若遮所執説ナラハ。第三時之説
又爾也。遣虚存實義故。何必云隱密之説
乎。定知依體空之義爲隱密之説云事。且
唯識論標雖體非無釋假説無性。約體説
無性云事無異論者乎。但至云遍計迷情
之所執故有可遮之道理依圓二智之境界
也何遮之者。法門顯了隱密源此處ヨリ分。難
勢之所存三性教之通也。三無性本ヨリ隱密説
故不可遮依圓。爲遺迷情且遮之。隱密
之説貎也。次至云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
云無性不可云假説者。依圓當體有可
空義故。雖云無性。彼空中道空非單空。而
三無性之教門單空之説故云假説也。但有
可其體ナル義立體空云事。所可思案
也。次至云三無性之教門可虚妄之説者。
依圓當體自本有可空道理云無性答申
上。無性之説何虚妄乎。凡中道之法必其體
非空非有也。非有義邊帶空義故。搜出彼
空義説無性也。次至空識非無論文者。答
申意依圓單空之法故。非云説體空。中道
法上探出所有空義爲破愚夫實執説空
時。愚夫思單空故。約此邊云假説無性
也。次至云會初相無性遣一切所執既盡
其上立後二無性無用之難有二義一約
總別之義二相無性遮常凡夫迷執後二無
性遮學教成迷之執故非無用者。約總別
之義時。重言無用之難未被遮。別必存總
中故。次後二遮學教成迷之執云事。三無
性既以三性爲體。故相無性所執爲體之
時。設雖學教成迷之執也所執之分悉可
攝相無性。立後二之無性豈非重言乎。
三論三種方言例義門不等乎。次假説無性
會釋不可然。執空義ニテハ云後二無性依圓體
上所執空也詞也。設對執者。依圓當體直
非云空也。云空詞本被所執。何云假説
乎。次至云唯識論三無性釋遮所執者。釋
意云。後二無性體非無。愚夫妄執計實有
相。即所執非依圓之體故。無體遍計有體依
圓總遮云説無性也。先雖體非無詞所顯
遮體被得若不遮體云雖體非無何用乎。
又於有及無總説無性不指依圓之當體
何云於有乎。云有ヲモヲモ倶遮。無爭遮有者
直指空識非無之依圓二性云事。但擧所執
事。本ヨリ非無依圓體。遮云無事爲遮愚夫妄
執故也。於有及無言殊擧依圓之當體
三無性倶約所執。云於有及無何二分之
乎。約迷情實有之計依圓云有。所執情計
之前實有也。何於同所執相無性云無依
圓云有乎。定知有無我法非有空識非無之
義也云事
    心王第八
心王亦復如是可云今此心王八識具有
乎 答。可局第八也 兩方。若云局第八
者。開疏家之釋。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
心數淨除猶如客塵清淨若以第八云
爲心王者。尤可對七轉。而對心數。無爭
通八識云事。若又依之云爾者。以水波起
滅之譬顯心王常住之旨。專同楞伽經藏識
海常住七識波浪轉之文。可知可局第八

答。可局第八識也。凡今段三論法門也。彼
宗第八爲佛性眞識。七轉定生滅妄識。今
明心王本淨之旨。專同第八佛性眞識之義。
故依之嘉祥大師。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
但至對心數者。爲七轉&MT06279;顯妄體殊擧相
應心數客塵煩惱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

重難云。心王局第八答申事不可然。凡王
所相對諸教通滿之義相也。而何今云心王
第八心數擧七轉識相應之心所乎。王所相
對甚不符順也。況又如池水性本清淨者
顯本淨之義。心數淨除如客塵清淨者顯
新淨之義本來清淨離垢清淨可一法上
二義。可知通八識王所相望約其自體釋
本淨之義。約心所離客塵煩惱顯新淨之
義云事。凡性宗意八識皆眞妄和合也。是名
具分縁起。八識皆無明本覺和合生中。本覺
縁起之邊云心王。無明縁起之邊云心所
也。釋論等專此意也。又香象終教八識同之。
若爾者三論一家意何背性宗通滿之義乎。
以知八識心王剋體皆本覺眞識故。約眞性
本來清淨也。離相應心所離垢清淨也爲言
心所通三性故一向非&MT01302;可云客塵煩惱。性
宗意以無明縁起之邊名心所故。三性諸
心悉得客塵煩惱之稱也。起信論三細六麁
盡有漏心故。雖有三性心。如名恒沙上煩
惱。上心王既通八識之義分明也。躡彼心
王譬海水。尤可通八識也。對之波浪豈
非上心數客塵乎。故宗家釋。心數客塵息
動濁之波云云上心數客塵與下波浪取合
作釋。波浪是八識相應心所也云事無異
論者乎。但至云海水波浪譬同楞伽故可
海水第八波浪七轉而以海水類心王故
可局第八者。今釋未必依楞伽之説歟。楞
伽解深密等爲他縁乘別所依經。覺心乘別
所依出勝鬘寶性佛性等。可知覺心乘八識
義以勝鬘不染而染難可了知染而不染難
可了知不思議常不思議無常之説可爲的
據。是即八識眞妄和合具分縁起之旨也。依
之釋論因縁段於八識立常無常門無常常
門之二門判之。尤契勝鬘之説。何閣此義
依楞伽述權門之義之説乎。但楞伽文釋
論第四引之證六麁文。彼時藏識三細故全
非佛性眞識也。故今海水波浪之譬其意大
別也。次至嘉祥釋者。誠嘉祥大師以第八
爲佛性眞識歟。至七轉識者。或一向有屬
妄之義。或有見眞妄和合之義。寶窟妄盡
眞顯之釋與在縁常靜之釋顯此二義歟。
若依在縁常靜之釋。七轉心性即本覺故。心
王云通八識有何相違乎。次至云以心
王心所無譬海水波浪之例者。以眞妄
類水波。諸教通滿之説也。今以八識王所
即爲眞妄故。何云無其例乎。但嘉祥意以
第八偏定佛性眞識歟。淨影釋大途同三
論之義。然立三種八識。一離分八識。二共相
八識。三離合八識。離分八識第八唯眞七轉
唯妄也。共相八識八識皆眞妄和合也。釋論
八識當共相八識。離合八識三性也
答。凡案一段之大旨。爲顯覺心本不生之
義也。本不生者。自心性本自離タレ&MT01302;生滅。隨
妄縁假成生滅法也。不滯有無心無罣礙
者顯此意也。有無者有爲無爲也。無爲性隨
縁成有爲妄法故云不滯有無也。顯縁起
無窮之義云心無罣礙也。是即可覺本不
生道理也。此釋意先定心本性其上成妄縁
起妄縁起心見入不生本源貎也。若爾者以
本源之心云心王故可有所指心王之一
箇識被得無爭可本源識第八識縁起心七
轉云事。以此義法説取海水波浪之譬。豈
非同楞伽藏識海常住七識波浪轉之文乎。
但至云楞伽文相宗別所依經故述權門之
義者。嘉祥寶窟作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
之釋之時。引楞伽文成其義。豈云非性宗
所依之經乎。況大乘了義經何宗是不所依
乎。非性宗所依者不足言事也。次至云釋
論引楞伽藏識之文證三細故非無爲者。
覺心乘段任嘉祥意樂可成其義也。宗家
釋南宗綱領故。釋論於楞伽述含多義之
中一邊之義歟。況又釋論釋藏識海常住之
文云。現識之海性自常住性字起盡實相
常住之義現識本自眞妄和合體故。見彼
眞邊全以本覺。有云藏識海常住。次至云
海水波浪法説上云心王心數故波浪直可
非七轉識者。本自答成意。心王第八心數
七轉相應心數也。譬説海水波浪約心王故。
上下影略顯七轉王所也。宗家是合釋心數
客塵息動濁之波事。上下意本自可通王
所故。合釋也。意波者水全體也。而成水波
二事。水上風動與泥濁加二縁之時。異水
波相現也。風動譬境界泥濁喩無明也。於
第八眞識之上無明癡闇用與境界相和合。
眞識縁起成七轉動慮也。此動慮體全悟入
眞性也。云覺心不生也。如知波全體即水
也。次至云八識眞妄和合性宗通滿之義也
者。淨影大師廣勘一代經論盡八識義門
之時。立三種八識。彼師而性宗師也。離分八
識豈非嘉祥所立之義乎。以云離分第八
更不可云與妄不和合之識也。故嘉祥釋。
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八識付眞妄和合
識眞邊拾云第八。妄邊云七轉離分八識
也。八識悉見眞妄和合共相八識也。眞妄和
合性宗通滿之義也云事全非相違也。次至
云嘉祥意於七轉識有眞妄和合之義者。
寶窟釋云佛性與六七妄心故。以第八爲
佛性眞識事既定。若爾者七轉唯約妄心事
何及異義乎。但在縁常靜者。第八佛性識
在七轉妄縁之中常寂靜也爲言此釋第八
與七轉相望作非一非異之釋之時。於非
一有二義之釋。何以云在縁常靜云七轉
眞妄之義也乎。次釋論并終教意。八識通存
眞妄和合之義云事。本自答成意。性宗義必
非云第八爲唯眞七轉爲唯妄。八識通有&MT01302;
眞妄和合之義。嘉祥大師意存離分八識之
義。三論一宗意嘉祥所立宗義故。第七住
心專以嘉祥釋爲本可得其義也。次海水
波浪譬事。眞妄和合位所譬波浪也。於波
浪之中濕性譬眞動相喩妄故。海水所未
成波動。以平坦水譬海水也。故疏於水
者無前後際云云若爾者取眞妄和合中眞
不可云譬海水也。起信論八識雖皆眞妄
和合也。云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以本
覺譬海水以八識類波動也。取和合眞
妄譬海水波浪云事。甚無其謂者也。次至
云王所相對義分明故心王可通八識者。
如難勢。第八可云王所相應乎。第八眞識
條云三論宗義云當段疏釋。其義既顯畢。
第八既佛性眞識無王所相應之義者。何必
以王所相應之義爲難端乎。次至云本來
清淨離垢清淨一法上二義也者。是所不遮
申也。第八眞識七轉妄和合故。七轉妄心息
時於第八有離垢清淨之義。第八佛性眞識
故。本來清淨體也。故取喩之時。池水性云
本來清淨。離客塵云離垢清淨。離客塵義
若不令蒙池水者。能離物云何物乎。於
池水上喩顯本淨新淨之二義之條勿論也。
豈非一法上二義乎
    心中祕密
尚未開乃至種種不思議事今此祕密不思
議事者。可通如常八九住心乎 答。不爾
也 兩方也。若云不爾者。見今文勢。在第
二劫之終結前生後若爾如常八九既第三
劫在之。何從此以後方乃説之中除之乎。是
以第三劫。法花久遠實成并花嚴詢求知識
倶名祕密云云今心中祕密非爲顯亙八
九住心之義乎。若又云爾者。心内心外相
對專顯密對辨義門也。是以宗家釋中。九種
心藥拂外塵而遮迷。金剛一宮開内庫而授
云云此釋豈非依今心外心中之釋乎。者
爾者心中祕密唯局第十住心不可攝如
常八九
答。不可攝如常八九。存申意。專任心外心
中相對。凡顯密差異源有遮情表徳之二門。
是即心内心外之義門也。其故無盡莊嚴已
有心内具徳也。對劣機直難顯此心内之
具徳之故。心中只云一箇空理云遮情有
心外也。依之顯云對治心外垢不開心内
寶。此意也。故知今文對治心外之垢者約
顯分齊。心中祕密事者可指密無盡莊嚴之
已有云事。但至結前生後文者。第二第三
劫相望作釋即有顯密對辨意也。其故初二
劫約常途釋故。明所寄齊顯條勿論也。第
三劫極細妄執能越心雖有三箇住心。以眞
言行者爲本故。標復次眞言門修行菩薩
等約眞言行者説之。本自三劫説文明心
續生次第之故。所到處依第十住心以第
三劫能越心爲眞言行者也。疏釋續生問
云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耶。專此意也。故細
論時。於第三劫有如常八九以彼爲能入
之門雖可入第十住心。依以第十爲本。
總標先擧祕密心之故。三劫相望結前生後
之時。初二劫爲顯云對治心外垢。第三劫爲
密云心中祕密事也。次至法花壽量長遠
爲祕密者。彼開會法花花嚴爲密心中
祕密義。其故歎徳文歎眞言行者初地淨菩
提心功徳也。已歎入眞言門功徳竟之結前
分明故。然以壽量長遠詢求知識之二事爲
淨菩提心功徳之旨分明也。是豈如常淺略
八九乎。宗家引所謂空性已下經文證如常
八九也。疏釋彼文云。已歎入眞言門功徳
竟。復以何法入此門耶。故云。所謂空性云云
如常八九能入方便也。淨菩提心所入處也。
淺深其重分。何以同淨菩提心壽量長遠等
之文爲如常八九乎。故知有第二劫終顯
密對辨故。如常八九未説之。上來中不可
攝。非心中祕密已後説不可屬。故今且開
之也。宗家處處釋九種爲心外事。若依此
釋義准八九云心外歟。第九住心轉深轉妙
皆是因之釋又此意也
重難云。既以今釋爲結前生後之文事所
共許也。若爾於第三劫生後文何有所漏
乎。凡第三劫三箇住心之中雖有如常八九
住心。極細能越心故。同淨菩提心攝初地
功徳也。舟車神通至到一處之釋專非顯此
義乎。舟車不可云能寄齊眞言行者八九。
以遲速爲譬意顯顯密不同故。而云至到
一處不可云不至淨菩提心。故知以壽量
長遠詢求知識之花嚴法花之説同淨菩提
心意。顯顯遮情極理同淨菩提心之義
故釋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之經文。前二
劫中雖云度二乘地。雖須菩提等猶能承
佛威神衍説人法倶空。而於此祕密一乘
心生驚疑不知所趣。乃名直過聲聞辟支
佛地也須菩提承佛威神者。般若轉教付
財意也。對之云祕密一乘。專可指法花一
乘之旨分明也。若爾淨菩提心出過二乘義。
以法花一乘爲本非明之乎。但至云心
中祕密者指無盡莊嚴已有者。凡於祕密
有事理二祕密。理祕密義顯一乘與之。一本
即身義釋分明也。於今祕密含二種故。通
三箇住心有何異乎。次心内心外事。顯密
對辨云心内心外事雖不遮之。相望重重
故。三乘一乘相對云心内心外事何強簡之
乎。凡顯一乘緊作顯密對辨之釋之時。雖
遮之。又共密義邊許之事惟多。此故頓中
有顯有密者。頓成義同密。一本即身義。即
身成佛義顯一乘與之。彼釋云。理成故同。智
成故異云云雜問答定性闡提救療義以花
嚴法花同眞言故今三劫相望判之時。
以同在第三劫顯密一乘合云心中祕密有
何怪乎。況又壽量長遠云是故此事名爲
祕密。詢求知識云由此因縁復名祕密。非
釋合今心中祕密乎。心中祕密若局密者。
以兩部大經等祕密之説可合之。何強開
會花嚴法花云名祕密乎。次至云以所謂
空性等文證如常八九故壽量長遠等事非
如常者。如先成於顯一乘有二義門故。
上同初地遮情明至到一處之義。下簡別
遮情表徳判顯密重位也。但彼時極無自性
心猶同初地又空性等文釋自心等虚空
性合正等覺顯現之文。是豈非淨菩提心
乎。義門多端也。不可一例。次若堅今文顯
密對辨意。以如常八九可攝上來中。彼顯
故。然説文有後故不トナラハ攝上來。強非顯
密對辨之釋之條勿論。若爾者後説何除之
乎。而誣爲云顯密對辨存申二途不攝之
義。穿鑒之至也。凡宗家御意。三劫明十住心
續生文也。在其中間結前生後時。若上來
若後説何有漏住心乎。閣一乘二箇住心
不釋之。有何故乎
答。凡三劫説文三劫相望作釋故。初劫終。行
者未過此劫與辟支佛位齊乃至成實諸宗未
甚懸絶至第二劫乃與二乘異也云云是初劫
第二劫相對結前生後。而初劫小乘第二劫
大乘故。自成大小相對結前生後也。今又爾
也。二劫三劫相望結前生後之時。第三劫密
爲本故自成顯密相對之釋也。第三劫以
密爲本事經文分明也。若約心續生次第。
第三劫初先可明八九住心。而標復次眞言
門修行菩薩行等先歎眞言行者功徳。密爲
表之條於是顯。故第二第三劫結前生後之
時自作顯密對辨之釋也。於第三劫雖有
八九住心。以密爲表故。遮如常八九且約
眞言行者。隱顯互論聖教常習也。何以漏八
九爲難乎。但嘆徳句中云有如常八九事
甚不可爾。歎徳文專對餘教經遠劫歎此
教頓成也。此教諸菩薩文中豈存餘乘乎。
殊所簡修方便對治之道菩薩可如常八九
住心。其故於第三劫能越頓漸相對。餘教經
劫所得之功徳釋眞言行者一念淨菩提心
頓成就之由此餘乘菩薩不可云第二劫
菩薩。眞言行者初地位豈可云得第二劫功
徳乎。故知世間宗奉常應供養以上文偏歎
眞言行者云事。但舟車神通至到一處者。實
雖有淺深且約爲第三劫能越齊之云至
到一處也。次至云對須菩提等轉教付財
故專可法花一乘者。淨菩提心功徳超過二
乘分域擬法花作釋歟。故下行者初觀空
性時等文釋乃名眞離二乘地也此意也。眞
字起盡非顯非如常一乘超二乘之分域
乎。所謂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薩頓成之
時。不可存顯一乘。義決定。何歎徳文云通
法花一乘乎。次於祕密云可有事理祕密
事。今文云種種不思議事。事約事祕密
若存理祕密。不可云種種。理祕密一箇空
理非種種不思議事故。下花嚴法花祕密義
釋合此祕密故可事祕密。若爾者以遮情
無相之邊不可云謂祕密。次至云心内心
外相望重重也者。居密宗作心内心外之
釋之時。非顯密對辨證據安在乎
尚未開此心中祕密種種不思議事今此
祕密不思議事者。爲通如常八九十之三心。
將如何 答。此事雖難思。依一義可通
三心歟 兩方也。若云通者。祕密不思議
事指無盡莊嚴藏辭也。若爾但可局第十
住心。何通八九乎。是以大師釋或云九種
心藥拂外塵而遮迷。金剛一宮開内庫而
授寶。或如上二宮芟薙宅中之荒穢未開
地中之寶藏云云一道極無豈云開心中祕
密乎。若又云爾者。居第二劫之終云從此
以後方乃説之。第三劫三心悉非云開心中
祕密乎
答。可通三心也。從此以後之釋分明故。但
至難者可有二心。一八九住心理祕密同之
故云祕密不思議。依之第三劫法花久遠實
成花嚴詢求知識倶云祕密。專顯今祕密通
八九事一第三劫一道極無約能寄齊故。
不可有相違
    歎徳總標
復次眞言門修行菩薩乃至智慧方便皆悉成
今此文唯爲歎第十住心之功徳將如
何 答。可局第十也 兩方也。若云局第
十也。今此文歎第三劫能越之徳。然於第
三劫能越之心有三箇住心。歎徳何唯局第
十乎。是以疏。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欲令
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功徳耳若又云
爾者。於第三劫雖有八九是顯行也。如何
云眞言門菩薩乎。依之宗家引此文但證
第十住心
答。可局第十也。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
薩勝徳。而餘教菩薩即第三劫中八九之住
雖時分妄執異也所得功徳齊故。依之
取譬時。舟車神通至到一處此菩薩不可
云第二劫菩薩。彼留第二劫。不到第三劫。
爭云ンヤ至到一處乎。況又宗家以所謂空性
以下之文證如常八九。明知第三劫所明八
九住心顯人故。眞言門菩薩歎徳可局第十
云事。如此成申御難隨被遮者歟。無過可
答申
先付云通三箇之住心可有用意。若如常
八九不可云通。此教餘教之相對分明故。
設餘教之菩薩許第二劫之菩薩。以如常八
九爭云此教之菩薩乎。又所歎今菩薩標
眞言門修行菩薩。又疏判直以眞言爲乘超
入淨菩提心。眞言爲乘之言專簡顯行詞也。
眞言門修行菩薩豈如常之顯行菩薩乎。加
之下明如常之八九云行者復以何法入此
門耶故云所謂空性等。入此門者所被歎徳
淨菩提心門也。釋文鉤鎖分明故。何以能入
之菩薩收歎所入句中乎。故設雖有第三
劫能越之義。如常之八九不可攝歎徳之
句云事。不可及異論也。若強如常八九云
歎徳者。開會&MT06279;密乘之菩薩&MT06279;可屬歎徳之句
歟。設開會。所得之果開會可云自宗之初地
淨菩提心。彼因行不可開會。若因果倶開會
爲神通乘之人者。可第十之住心。何云如
常之八九乎。故知於如常之八九不足爲
論處也。故得此題可尋題意也。謂通八
九歟者。如常八九歟。能寄齊八九歟可尋
也。且付能寄齊八九搆通局論義
問。本經文。復次眞言門乃至智慧方便皆悉成
可云今此文通能寄齊八九乎 答。不
爾也 兩方。若云局第十者。見歎徳解釋。
於第三劫能越之心此教餘教相對對餘教
遠劫歎此教頓成故知第三劫能寄齊八
九住心簡所寄齊顯行歎之云事。若爾設雖
局八九不可云局第十乎。是以疏中擧
法花壽量長遠身云是故此事名爲祕密。又
擧花嚴善哉童子詢求知識文判由此因縁
復名祕密。若八九住心全不屬歎徳句。釋
歎徳句文擧花嚴法花説何用乎。所詮今歎
徳歎淨菩提心也。而宗家引淨菩提心非青
非黄等之説證第八住心。又以極無自性
心判初地。疏家處處解釋也。既以二箇住
心爲淨菩提心。何今歎徳之句中不攝彼
乎。若又云爾者
答。可局第十也。宗家依大日經文立十住
心時。引今文爲第十住心之證文故。若此
文通八九。全不可成第十支證乎。況又説
八九文所謂空性以下文也。疏釋彼文。行者
復以何法入此門耶。故經云。所謂空性等
淨菩提心是所入也。空性等是能入也。今
歎彼所入淨菩提心文也。何猥交爲彼因
行八九乎。但至此教餘教相對者。於彼餘
教菩薩者古來有二義。一指第二劫菩薩。
二指第三劫顯行八九也。難勢指顯行八
九義也。設其義。一道極無所得同淨菩提心
故。彼義邊且相對之也。次至云倶第三劫
能越心也者。於第三劫細論時可有三重。
謂度一重。至第八住心度二重至第九住
心。度第三重得淨菩提心也。故得淨菩提
心位八九有淺深故。背闇向明求上次第
開十重也。若爾今所歎歎第三劫斷盡之
心也。八九未斷盡故不可云超第三劫也。
次至擧法花花嚴事名祕密者。是開會彼
二經所説全爲淨菩提心也。如云此經本
地常身妙法蓮花最深祕處。何必以開會法
花花嚴即爲能寄齊一道極無也乎。次至
云以八九同淨菩提心故可攝歎徳之
句者。先以非青非黄等文證第八住心事。
彼文淨菩提心上遮情説文也。故可爲第十
住心引證也。疏中解彼文。今經即不如是直
約諸法令識其心一家超絶之談也故不
可成寄齊如常説文。然第八住心遮情極
理有同淨菩提心遮情之義邊故。證第八
住心因顯顯果密因之義也。彼第八者如常
第八也。何爲能寄齊第八備難起盡乎。次
極無自性心別可有其沙汰。疏家處處釋以
極無直爲眞言行者初地淨菩提心故。彼
非見第九第十住心淺深之邊歟。今尋淨
菩提心外置八九住心云八九ヲモ歎徳歟尋
也。而八九直爲淨菩提心之時不及尋事
也。爾者如何
一。於極細妄執可有三重云事 問。三劫
寄如常判文。十地出過待對地位也。故知極
細妄執八九所斷分齊。初地所斷可別妄執
云事。故宗家釋中四妄執義彼微細妄執
非顯乘所斷故。出過待對十地位可斷彼
但以初地爲第三劫能越心事擧三劫斷
果也。極無自性心極細妄執後半無間道。淨
菩提心解脱道也故云正超位極無也。已超
位在淨菩提心故。以淨菩提心云超第三
劫之心也。若爾者於極細妄執開三重事。
道理難思。如何 答。可有二會釋。一同難
勢。但極細能斷心開三重事。極細妄執正
障初地惑品也。而如常八九雖斷極細不
得初地。猶顯極果留故。故知依有第三劫
猶障淨菩提心力用不得初地也依此道
理於極細妄執障顯義邊。一道極無所斷
開爲二重。障密義邊爲一重云三重也。然
彼障密義邊眞言不共所斷故微細妄執也。
於第三劫障顯邊立極細名。障密邊立徴
細妄執名故。極細邊二重也 問。礙顯密
妄執其體別將同歟 答。可云同可云別也。
釋論熏離倶相慈行釋可引作。證。所詮於極
細妄執礙情有智義邊礙理無智義邊此
兩用アリ。礙情有用以一道極無斷之。是名
極細妄執。礙理無用以淨菩提心斷之。是
名微細妄執也 問。宗家釋以微細妄執
爲佛果一障。何今云初地斷之乎 答。彼
宗家釋横十地也。横十地初地即極也。故爲
佛果障爲初地所斷同事也。二於極細妄
執實可有三重。初地是三妄斷盡所得位也。
而一道極無所斷分滯顯果未開金剛寶
藏。定知於極細妄執有未斷一分故不開
之云事。又彼不可云別惑。疏家處處釋云
斷三妄得初地。故又立妄執事三妄外無
之。何於三妄外云有別惑乎。設又礙情
有理無智作用別故云立之者。通三妄可
有此二用何必於第三劫論之乎。故知於
極細妄執開三重故。説第三劫之時立三
箇之住心云事 問。以極無爲極細斷盡
智。故處處釋極無位直爲淨菩提心乎。若爾
者存極無淨菩提心二重斷惑事非違疏家
處處判文乎。以極無爲極細斷盡智事云
其説往往也。且經下説極無云。於業煩惱解
脱而業煩惱具依業煩惱解脱者三妄斷盡
義也。而業煩惱具依者無非佛事悟也。若此
位猶存餘障者。不可開無非佛事悟。若爾
極無何云不斷盡極細乎 答。以彼極無
爲淨菩提心事。顯顯果密因義。別途判文
也。十住心面。極無爲第九以淨菩提心爲
第十定背闇向明次第。極無淨菩提心若一
物。何爲二箇住心乎。但顯遮情斷密理無斷
事。顯密大都義相也。若爾者遮情惑以極無
可盡之。其上眞言智生時可用理無斷惑
也。而遮情理無或體不可別。只於一惑障
用不同也。若爾者立三妄執之時於第三
劫不可立加理無或。故知極細妄執顯智
不斷盡也。而遮情極處必顯表徳理故。極
無心位得表徳淨菩提心也。顯極密因者此
意也。又釋論始覺滿佛還同本覺事。專顯
此深意也。故於極無智有無間解脱二分。
無間道顯分齊。判第九住心此位也解脱道
密悟。判淨菩提心此意也。故以極無心約
無間解脱二道有時爲顯極果有時爲密初
門也 問。爾者顯行者更不經三密修行
可開密悟乎 答。可爾。顯爲方便教。方便
者非直滿直證。迂迴行者名也。迂迴者所到
處遲至義也。全非不至。談顯密果各別也。
教相一邊也。實修實證前顯修行極可開密
悟條勿論也。爰知釋尊二度成道開顯密界
畔。一往教相也。實初夜成道假説也。故諸教
明星出時云成道全不立初夜成道也。若
初夜成道顯後夜成道密。唯知初夜成道可
不知後夜成道。而唯立後夜成道不許初
夜成道。定知無再成佛義云事。但此一段
可斟酌法門也。宗家專以二度成道説備
顯密界畔的據。何輒成初夜成道假説旨乎
    空性無境
今經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今此
空性無相無境界義可通第七住心乎 答。
案宗家引證不通第七也 今付之空性
無境界之義專三論所談之法門也。何局第
八乎。宗家釋或云三論八不空性談義法花
開題
或述不生覺心獨空慮絶則一心寂靜不二
無相寶鑰或判八不絶戲一念觀空心原空
寂無相安樂寶鑰況彼宗畢竟皆空爲要不二
無所得爲極。加之今疏下文第三卷明三種之
幻時。三者以心沒心實際中欲離有爲無爲
界故觀此十縁生句此釋豈以空性無境
之文非爲第三劫之所治乎。爾者如何
答。本自所答申任高祖之引證三劫分齊
全別也。何以第二劫覺心乘交第三劫乎。
但至難勢者。空性無境等之名言實雖通
三論家。可異今文意。三乘一乘之義門可
各別故。次至下疏釋者。於第三劫八九相
望作此釋歟。例初劫中以五喩如遮湛寂
之位也
重難云。凡空性無境等之義。性宗通滿之義
相也。何強局八九住心第七遮之乎。是以
菩提心論旨陳一段專述無相空寂之義。而
宗家引彼全文證第九住心。其中有大日
經諸法無相謂虚空相之文。彼引證第八住
心。次當知一切法空乃至心源空寂文引證第
七住心。是豈非於一文存三箇住心乎。彼
既爾也。此文何強遮第七住心乎。凡性宗法
門遮法相許依他事相以談法性空寂爲
大途義相。其上雖立事相全眞如縁起事
故。以法性爲體其事相或相即或融通。是
爲一乘教法門。若爾偏談空性無境之義尚
三論不共義勢也。豈却遮三論令局一乘
教乎。是以般若寺疏抄中判六無畏之時。
第五無畏唯局他縁乘。於第六無畏存覺
心已上三箇住心若爾以覺心屬第三劫
之義可有之但至宗家引證者。第三劫所
爲正可一乘教之條勿論也。三劫界畔尤
可爾之故。然又性宗有一轍義分。故菩提心
論倶屬旨陳一段。故云今經文何忘彼義
乎也。故覺心乘在第二劫終兼可攝第三
劫始也。次至云同雖云空性無境三乘一
乘其義別也者。凡一乘教倍三乘道理。事
事圓融等義也。故付談事相三論一乘義別
也。全於法性空寂之旨不可有其不同。被
名性宗專非此道理乎。所詮花嚴天台談
相即圓融。以無相法性爲其體事相故。事
相無隔礙即入融通也。故相即圓融道理眞
實所歸在法性空寂之義也。若爾於無相
空寂義邊何必分一乘三乘之淺深乎。次三
重幻事。是雖有別尋。以沒心實際爲所治。
疏正名心實際之處。空性無境等之文也。彼
能治不思議幻可通八九住心以第三劫觀
門爲不思議幻之故。其中以極無爲能治
之時。第八住心爲心實際觀門。第八爲能
治之時。心實際義可有第七也。故知空性
無境等文含説七八二箇住心云事。以第八
爲不思議幻見事。疏釋不思議幻云。空即
畢竟不生有即盡其性相。中即擧體皆常。
以三法無定相故名爲不思議幻三諦即
是觀門天台規模法門故可第八住心也。次
以此不思議幻爲極無事疏云。如前所説
解脱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依。即不思議
之幻也解脱一切業煩惱等之文極無自性
心位故。又心眞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
自性心生也其證也能治既通二箇住心。所
治豈局一邊乎。又不思議幻第三劫觀門故。
不可云一道極無合爲能治第二劫爲所
治。所治是沒心實際也。心實際在第三劫
事如前成。若爾空性無境之義何云不通
第七乎。如何
答。自元所答申任宗家引證。凡十住心心
續生次第也。若空性無境等之義許通第七。
於七八住心可廢續生之義乎。但至云無
相空寂之義性宗通滿之義相也者。所不遮
申也。然知空寂智有三箇住心淺深云事。
豈及異論乎。若爾七八住心所證悟空寂可
有淺深之條勿論也。今所明空性無境等
義許第八所觀也。何又合第七觀門乎。但
至菩提心論旨陳文存三箇住心者。彼非
續生義爲本之故。無相空寂義含説第七第
九有何怪乎。今文三劫續生次第不可同
彼也所詮以心本不生悟度細妄執畢。其
上以空性無境觀門爲極細妄執能治。其位
何等乎。若強以第七住心置第三劫。覺心
本不生觀門可爲他縁乘乎。若不爾爲第
二劫能治心品何又成第三劫能治乎。故疏
覺心不生文釋漸入阿字。離於根境文判皆
入阿字。漸皆字所顯非示觀門有重乎。故
知今無相無境等之義超心本不生觀門云
事。彼三論宗所談無相空寂旨可覺心本不
生重。雖談空性。一相一寂法門尚隔事相
故。以未徹空寂底云漸入a字。事理融通
觀門不滯理故。不帶空寂相之時徹無相
底之故。云皆入阿字也。既漸皆二重位其
旨大別爲一重觀門事。豈契文義乎。次至
般若寺釋者。彼且爲簡異性相兩宗一往
配釋歟。次至云一乘所倍三乘在談事
相於空寂談無差異者。前既顯畢。廢事
相理滯空寂相之故。事理不二宗ヨリ見之。尚
可云有相也。全事之理理不滯無相之相
之故。云可云徹底性空無相寂也。次三重
幻能所治事有一箇尋故。不可及再往沙
汰。大途彼文離有爲無爲界等之所離有爲
無爲界可有第二劫。留無爲簡有爲之故。
有爲無爲界畔全別也。故第七住心引智論
有爲法實相即是無爲無爲相者即非有爲之
文爲住心證。滯此無爲心云沒心實際爲
所治之故。非空性無境等重也。而空性無
境等又云心實際事相望重重故。望極
無心雖云心實際。不思議幻所治心實際可
第二劫也。即心幻所治既初劫也。不思議幻
所治豈非第二劫乎。但以即空幻於一劫
中云有能所治爲例難事甚不可然。彼初
劫前無能治無漏心。於同劫不スンハ論。不可
有能治之義。今第三劫尤可例第二劫也
    第九證文
以所謂空性等文大師證八九住心。爾者唯
依極無自性心之一句可云立第九住心
乎 答。可爾也 兩方。若云唯依一句者。
所引既通諸文。依憑何局一句乎。設雖第
九住心也。沇一心無相之極理故可云入
心實際也。是以先徳初一未極爲其差別
可知於一文有極未極之二義故爲八九
之證云事。若又依之云爾者。宗家釋中極
無自性心之一句悉攝花嚴教盡限一句
云事實以分明也
答。可局一句也。開疏家釋所謂空性乃至
離眼耳鼻舌身意之文判心實際之位。心實
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於一
種住心豈存淺深二重乎。且一片令出宗
家釋一句言專顯此義也。但至一片者。爲
成極無自性之來由引以上文也。次心實
際之義雖通諸乘。今云轉生極無故不可
攝第九也。次先徳釋未極言對極無自性
極字也。若爾以離眼耳鼻以上未極文云
爲其別意也。不可有相違
重難云。所謂空性等文引證第九爲由來
也。正證有極無自性心一句云事不可然。
若爲來由。引離有爲無爲界以下文可事
足。何勞引諸文乎。其上無邊一切佛法依此
相續生文驚覺文引證之。驚覺偏局第九不
通第八。可知爲來由云非引證第九事。
加之先徳祕釋中以妙執金剛配當八九二
箇住心。其上爲問云。問妙執金剛一道心配
屬畢今又何極無心配屬乎。以所謂空性等
文擧引證二箇住心。以一種金剛配屬スル
一道極無爲例證。若所謂空性等文唯局第
八。何成妙執金剛通二箇住心例證乎。但
至云於一種住心不可存二重淺深。住心
引證不定。第二愚童持齊心引證八心中前
六重。第三嬰童心引證後二重。又於出世
心第四住心引證説見修二道二重文。是
等豈於一種住心非存重乎。況又沒心實
際位一乘體也是則約極無因分位分齊也。
以其位齊合説二箇住心也。次至極無自
性一句悉攝花嚴教盡釋者。極無自性極字
顯顯乘極位詞故。此一句殊爲花嚴教也。
然通餘文不可遮。例如云唯蘊無我一句
攝諸部小乘盡第四住心引證不局彼一
句。況又空性無境等諸文通第八。局第九
極無自性一句也。一句言返成通餘文起
盡也。其故第九住心説文自元局極無自性
心句。簡異何置一句言乎。空性無境等諸
文雖説第八。彼兼通第九義。極無自性一
句偏局第九句故。設一句釋也。爾者如何」
答。凡十住心背闇向明心續生次第也。若於
一文合説二箇住心。何辨前後住心淺深
知續生轉勝旨乎。而空性無境等諸文明心
實際義極無一句轉勝旨分明也。故知二箇
住心淺深有極無前後兩文云事。且宗家極
無自性一句釋分明上。疏家釋又擧極無自
性十縁生句二文攝花嚴般若種種不思議
事盡云云花嚴非云局極無自性一句乎。
但唯蘊無我句料簡不可然。於彼唯蘊無我
句存總別二義。總義以我空法有義云唯
蘊無我也。是對大乘人法倶空故。小乘淺
深觀悉攝此中也。若約別義。聲聞見道唯
蘊無我初故。對初且見道名唯蘊無我也。
彼無雲天等引可爲證。最初解了最初文唯
蘊無我觀專顯通後位乎。故知見道唯蘊無
我見惑斷位故。約我見不可云云無我。法
有我無觀最初故云見道也。若爾者後後説
修無學文唯蘊無我句開之故。云唯蘊無
我一句中攝小乘教文也。例彼空性無境等
諸文極無自性句ヨリ可云開之。而上諸文設
爲第九住心。不可云極無自性教文。轉生
極無釋前後二重説相分明故。次至離有爲
無爲界等文引驚覺文者。所驚覺位第八第
九事古來異義也。若爲第八所驚。返答者潤
色歟。但至第九引之蒙驚進心爲第九故。
不可有相違。次至祕釋料簡者。於花嚴
有自分勝進二重。自分同第八。勝進分越
第八。今爲住心續生時。以勝進分爲第九
住心。故所同第八自分位不爲第九住心
也。故以有第九自分同第八義。於妙執金
剛一種雖配釋八九住心。於住心引證邊
全自分不爲第九也。而至以所謂空性等
文證二箇住心爲例證。彼説第八文故。
雖爲來由引之。自相當自分轉勝勝進分
義故。以義相順例同妙執金剛也。難勢所
存一文雖合説二箇住心。存淺深於一文
中思可有續生義。先徳祕釋全非其義。自
一乘體第八直轉生極無自性心故。一乘體
返成極無自性自分由釋也。其故祕釋云。
問。若爾亦爲極無自性乎。答。一如本淨之體
空無自性畢竟無相無境界故。極無自性心
生也云云一如本淨體者第八住心一乘體也。
空無自性等者第九自分也。一如本淨體上
空無自性義故。全不成別住心也。何以之
爲淺深二重乎。故知一乘體若堅實。不可
轉生極無心。而一乘體自元空無自性故
轉生極無也爲言一乘體見全轉生極無被
云極無自分也。此義邊第八住心直爲第
九自分。強所不遮申也。然今文心續生説
文故。空性等文第八説文非第九説文也。此
論義可在先徳祕釋料簡
    此中十喩
以此中十喩望前十喩復成戲論爾者第三
劫之十喩可云成戲論之義也乎 答。可
爾歟 兩方。若云如講答者。第三劫十喩
能斷之淨心也。何云戲論乎。可知望此第
三劫之十喩前第二劫十喩成戲論義也云
事。若又依之云爾者。案綴文之次第標此
中十喩云復成戲論。無爭第三劫十喩成
戲論云事。爾者如何
答。可第三劫之十喩成戲論義。第三劫中
於一道極無眞言之三重各望後後。前前
可成戲論也。極無心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
惱具依者。望眞言極無云煩惱具依疏若望後
二心即是
果復成
種文
 今以離有爲無爲等之一道心望極
無明成戲論義也。但至云望前十喩者。
第二劫他縁乘十喩望覺心乘准成戲論
彼如是捨
無我文也
此中十喩對極無可成戲論爲言
之宗家釋第八住心釋前劫菩薩作戲論此
心正覺亦非眞。非顯此意乎
重難云。見今文勢。十喩是能觀智品也非
可云戲論。望勝智品明還成戲論之義
若爾者第二劫十喩望第三劫觀門非下
戲論乎。故讀文云。此中十喩望前十喩復
成戲論云云若此中十喩爲戲論。云望前十
喩釋不順道理。可云例前十喩也。望者
對義也。以勝十喩對望劣十喩。勝十喩還
可成戲論之道理何事乎。對劣彌可顯
其勝用也。加之於從所謂空性至離眼耳
鼻舌身意經文古來有兩義。一唯局第八
住心説文義。二通八九二心之義也。若越
諸戲論之文以第八爲戲論。此説文局第
九歟。古來更無此義。如何。況又八九既
同劫也。豈相望論能越所越乎。且背先徳
初一未極爲其差別釋歟。又第八住心違引
證此文。次第九住心爲戲論云事大難思。
若爾者此文可第十説文歟。不爾者如何。
第九爲戲論云越諸戲論乎。故知望第三
劫空性無境等觀門第二劫十喩成戲論之
故云越諸戲論意得。尤順綴文叶道理者
乎。但至標此中十喩結復成戲論者。對望
此中十喩前劫十喩成戲論之義故。全非
標結也。次至復字者。能觀心還成所越妄
心之義也。復者還義也。次至前劫菩薩作戲
論此心正覺亦非眞釋者。前劫菩薩作戲論
句正當今釋。次句准例釋也。例如在第二劫
終取轉妙轉深釋釋九種住心轉深轉妙。
次至云望字事若以第二劫望第三劫之
義可云望此中十喩者。如此綴文疏前後
釋不似通途例事多之。何強責此一處乎。
彼嘉祥釋如云會智論法身相好之文釋論
明法身者望花臺遮那丈六釋迦爲法身
者。遮那能望釋迦所望故。望字尤可有遮那
而能望上安之。今又爾也。此中十喩所
望前十喩能望。安所望上可云望此中十
喩。是通途綴文也。而今能望上安之。如嘉
祥釋能望舍那上安望字。彼通途文章可云
望丈六釋迦也。如何
答。自元所答成任第八住心前劫菩薩等
釋。彼頌初二句全移當段釋彼釋既前劫
成戲論爲本成第八住心成戲論之義。豈
非第三劫十喩云戲論乎。且釋文次第望前
十喩句成此中十喩成戲論由若爾者復
字可亦義。但至云准例義不准望字者。望
既對義也。第二劫成ルニ戲論相對見レハ。第三劫
十喩復云成戲論。有何相違乎。次至云空
性無相無境等文有二義者。今通八九之
義也。若約第八者。前劫爲戲論故。望前十
喩釋下其義自顯故。且閣彼義也。故望第
九觀門第八釋爲戲論之一邊也。次至云
於同劫中不可論能越所越者。釋極無自
性心之時。心實際亦復不可得轉生極無自
性心云云心實際第八心極無自性心彼遮不
可得。豈非能越義乎。加之第三卷三重幻
文釋第三幻。欲令離有爲無爲界故觀此十
有爲無爲界云第八住心之義有之若
於同劫中曾不可有能所越之義者。何有
彼義乎。又第二劫覺心乘彼如是捨無我文
云遮他縁乘法無我義有之。又初劫寂然
界五喩爲對治湛寂心觀之同劫中能所
越事更不可及疑。宗家住心立教專依此起
盡也。次至極無自性心云戲論者。第三劫
爲戲論事第八心爲戲論分其義既成。強
極無爲ストマテハ戲論不可答歟。但成彼義於
第三劫説文有淺略深祕之二門。淺略如常
八九深祕初地淨菩提心也。故於第三劫云
有三箇住心也。若爾淺略前越諸戲論者或
越前劫第八或越第八第九深祕門八九皆所
越也。明眞言行者淨菩提心故。次望字事
束能望所望其上置望字事。文章例可有
之。今大異彼。如難勢所望下能望上安望
字。異嘉祥釋例。次今疏綴文不似通途者。
凡疏主一時大才也。既譯場筆受。於文章不
可有亂脱。若無其例者。彼義尤難信用。
隨望字在處可分別能所望義。其義不定
者。何以綴文定道理乎。立義分作法界名
法作字人師釋迴文未盡。法界能作也。法所
作也。作字可在能作下。故云迴文未盡也。
望字又可同彼。此中十喩所望ナラハ。望字可安
上。而安下。可云迴文未盡歟
    八九淺深
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爾者
八九所斷可有淺深乎 答。可爾也 兩
方。若云有淺深者。三妄雖異。於第三重妄
執更無麁細分別之説。何八九所斷云有
不同乎。依之疏今文外不明斷位乎。若又
依之云爾者。或云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
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或述轉生極無自性心
一道極無既有二重所斷惑何無淺深乎」
答。可有淺深也。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
第也。八九之續生何無斷惑之淺深乎。但
至難勢者。大三劫相望時。八九之所斷倶雖
云極細妄執。細論門之時。於其中又非無
淺深。猶如初劫三種之三妄第二劫更作一。
轉開明也。次至云今文之外不明斷位者。
今文專顯八九斷障之淺深也。越諸戲論之
文既以第三劫十喩爲戲論。是則一道心也。
無爭今微細百六十心獨示極無之斷障也
云事。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本裏付云
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爾者
可云唯明第九之住心文也 答。可爾也
  兩方。若云明第九者。此心望前二劫
二劫者何等乎 答。開宗家釋。他縁一道之
二心也今付之於第三劫云望前二劫。
無爭指初二劫云前二劫事。加之上釋等
虚空經文云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
壽種除。今業煩惱解脱同彼。若爾第三劫能
斷之智何局極無乎。況又經疏之説相但三
劫也。於一劫之中又開二劫事。證據何乎。
又間越覺心對他縁事有何故乎。高祖解
釋深義難量。如何
答。本自所答申任高祖之定判既云心實
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心實際
極無二重之條無異論者歟。而今於業煩惱
解脱等文述極無心義也。若爾心實際重業
煩惱未解脱無異論者乎。但至難勢者。三
劫約小乘三乘一乘大途判文也。細論時於
中不可遮有六劫之義。初劫既有聲縁二
乘。第二劫又存他縁覺心二重。第三劫何不
存一道極無之二重乎。若許有二心。判極
無時何不對一道心乎
重難云。凡思ヘハ八九住心倶一乘教&MT06279;同談相
即圓融之旨。何於斷惑可論淺深乎。故六
無畏十六重玄等釋極無自性心外全無出
一道心。是則以一道屬極無別非不開乎。
若斷惑有淺深者。列阿闍梨之重數之時
何不開之乎。況又如云舟車神通至到一
處。是等三劫八九十三箇住心也。若斷惑有
淺深者。何云至到一處乎。定知爲二箇住
心事約智行不同不依斷障云事。又第三
劫文明斷惑釋此文外無之。此文不可云
局第九。或局第八或通八九兩義雖有
之。無局第九義故若爾以此文何爲第
九簡別釋乎。但至云有住心淺深者所斷
惑障可有麁細者。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別
乘故有ラハ智行不同。何不立二箇住心乎。如
彼世間三種住心。無&MT01302;斷障不同立三箇住
心。又四五住心經説三昧分異漏盡即同。三
昧分異故立四五住心。漏盡即同故無斷障
之不同又六七住心事爲治智障。觀六
喩外別覺心乘斷障説無之。更作一轉開明
者對初劫釋也。故倍勝於前劫何以之云
覺心乘斷障之釋乎。次轉生極無自性釋事。
空性無境等文通二箇住心故。約彼第九
邊云轉生歟。或又今經極無自性心顯乘
極佛蒙驚覺進眞言意也。非如常花嚴宗
歟。若爾者如常八九倶可有心實際位也。
何以之爲八九斷惑淺深之證乎
答。凡十住心背闇向明求上次第也。若不許
斷障淺深者。何云背闇向明乎。大師依心
續生之文立十住心。前前心爲基本續生
後後心云心續生也。其續生體專智慧也。
若不除分分惑障者。依何増重重智明乎。
許八九住心續生次第也。可有斷惑淺深
事所不待言也。八九所斷倶第三劫故。約
三劫者雖攝一劫。其中細論八九所斷第三
劫各別也其故擧益勤修復越一劫昇住此
地文。疏釋云。復越一重極細妄執名度三
大阿僧祇劫是第八住心所斷也。其故此
復越一劫重釋空性無境心實際位也。其上
蒙警轉生極無自性心故今第三重微細
百六十心擧極無所斷。是經等虚空釋也。然
住心論。等空心於此始起寂滅果果還爲因
者。第九心云等空心故。此一段文雖通八
九。住心引證時。等虚空無邊以下二句不引
之。第九住心引之。其故無邊一切佛法第十
住心也。此所依等空心也。故知等空心第九
心也云事。爲第八間越故不引之也。但至
云越諸戲論文局第九説文歟者。此文通
八九故。第八邊第二劫十喩爲所越。第九邊
第八十喩爲所越。有此兩邊中。此中十喩
等疏釋且釋以第八爲第九所越一邊也。
以前劫爲所越邊。以望前十喩句顯之
也。若爾第八能觀之十喩既望第九成所越
戲論。此豈非顯第九斷障倍第八乎。但至
云八九倶一乘教相即圓融旨同也者此麁
論門義也。麁論門時同劫同乘更不爭之。此
一邊可云斷障同也。而今斷障有淺深者
細論門意也。故天台花嚴倶雖一乘也天台
同教一乘攝方便教未號稱性本教。花嚴別
教一乘。十十無盡主伴具足。懸越同教一乘
之談。教文既有淺深者。斷惑有不同云事。
何及異義乎。次六無畏十六重玄等不開
第八云事。十六重玄六無畏十地也。六無畏
又約三劫故。是麁論門非細論義。故不可
成難。次舟車神通至到一處事。彼舟車有
云指第二劫之義。彼猶云至到一處。豈
於八九乎。一處者指初地也。於初地有
遮情表徳二分故。以顯極果同遮情義邊ニテ
云至到一處也。若如難勢者。顯密所斷又
可云無淺深。約三劫麁論門釋條無異論
者也。次第三劫明斷惑文。此外無故。今文可
通八九云事不可然。經無分明斷惑之説
文。此文釋等虚空文故。直非釋經文也。等
虚空文可第九住心事如先成。設又並説
二箇住心。不可云無淺深。空性無境等文
雖通二種住心。如釋初一未極爲其差別。
次二乘漏盡即同事是一箇尋也。然宗義成
斷障不同義也。背闇向明次第故云拔業煩
惱株杌無明種子故。漏盡即同約正使也。
若約習氣非無斷障不同故。縁覺三昧道
説戲論風止。此豈非示習氣斷義乎。次六
七住心事一轉開明既許第七住心。一轉者
對何言乎。他縁上作一轉開明者。斷障隨
可勝前也。不破闇者不可云開明。故倍
勝前劫對初劫云事殊答者起盡也。倍勝者
ルル事重重言也。他縁上無重者。何云倍
勝乎外書有倍臣云
事。可思之
次世間三種住心事。世
間三種不約無漏故雖無斷惑。第二住心
以十惡爲所防。第三住心約上界非無有
漏智斷惑。此等皆所離妄染有淺深故。能
離心品立三重也。次轉生極無自性心望第
九邊云事不可然。八九既心續生次第也。
何強遮轉生之義乎。次顯乘極佛有心實際
云事。可顯第九驚覺論義
    極無地前
今疏中付明極無自性心且可云今此極
無自性心自宗初地之分齊也乎 答。不爾
也 兩方也。若云不爾者。疏中解極無心。
若望後二心即是果復成種後二心宗家
判眞言門之根究竟之二心。望根究竟云
成種。非云初地菩提心爲因乎。加之六無
畏中第六無畏極無心也。而疏虚空無垢菩
提心若又付之云爾者。三劫十地顯密之
差別也。何以顯極無爲密初地乎
答。自元所答申非初地也。從初地即得入
金剛寶藏疏家定判也。極無是顯教極位也。
爭許開金剛寶藏乎。若如難勢者。以極
無爲密歟。若爾者九種之住心悉可密乎。
若許顯乘之極位者。何置自家初地乎。是
以明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時。極無自性阿闍
梨外擧十地阿闍梨但至一邊者。以顯
極果爲密初門開會判文也。六無畏釋隨此
意也
極無自性心地前地上事。大都道理證文トノ
義也。道理者。極無心是花嚴宗也。以顯教
不可爲密十地故今疏以大日經十地判
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以
如常花嚴教不可云金剛薩埵三摩地。故
又大日經説十地云。無對無量不思議建立
十心無邊智生疏釋云。從此無有待對
劫待對如常心品十地出過待對位也。設
初地ナルトモ既出過待對。何返爲花嚴之分齊
乎。又疏云。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
金剛寶藏者無盡莊嚴藏也。即表徳實相
也顯教極無心若置初地者。可許開金剛
寶藏乎。又三劫十地トハ二重説文也。故擧益
勸修文爲三劫十地爲得益極無既第三
劫也。何又攝十地乎。故見三劫説相。初歎
淨菩提心功徳此釋擧三劫得益第三劫行
ヲモテ爲信樂尊重故知淨菩提心直不屬第
三劫云事。是以疏正爲釋第三劫經文。然
以何方便入此門耶。故次云所謂空性
云云故知自所謂空性至極無自性文明
入淨菩提心能入方便文也云事。所謂空性
等文通八九住心。宗家引證分明也。設又空
性等文局&MT01302;第八。極無自性心生句一相續
文故不可云所得之果。猶可爲能入方便
也。設又極無心許蒙驚覺進位故顯乘極果
既離。直不可云初地。彼位未入五相觀門。
何云初地淨菩提心乎。次依文證。極無自
性心有初地云事。疏家宗家處處釋文分明
也。經説述極無自性心。如是初心佛説成
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世
間宗奉常應供養疏釋彼文云。此心望
前二劫猶如蓮花盛敷。若望後二心即是果
復成種宗家釋云。前二劫者他縁一道二
心也後二心者眞言門根究竟也以疏家宗
家釋見。極無心爲三句中因句初地爲
因二地已上爲根八地已上爲究竟者疏家
定判也。定知極無心初地也云事。又疏釋世
間宗奉常應供養之文。釋若住此不思議解
脱時即是眞阿羅漢不著於有爲無爲一切
世間應受廣大供養故經云世間宗奉常應
供養也畢。次擧寶珠譬喩。爾時生於佛家
名置在高幢雨種種寶以此因縁故堪受
世間廣大供養也是經世間宗奉常應供養
文釋初地也。云爾時生於佛家故。若爾者
世間宗奉常應供養文極無位故。可初地之
條勿論也。又六無畏中第六無畏極無自性
心也。然疏釋第六無畏云。即是眞言行者虚
空無垢大菩提心虚空無垢菩提心初地位
也。故疏初地菩薩得至虚空無垢菩提心
之列十六重深行位時。先以六無畏爲六
重第六釋於平等心中修曼陀羅行。離垢
地以去各於自地觀心中修曼陀羅行。略
以行位分之。既作十六重深淺不同
垢地是第二地名也云事。諸教一同判文也。
若極無自性心非初地。何以二地已上續之
云十六重乎。若以極無爲地前。十六重行
位何闕初地乎。又住心論第九云。歸路五百
由旬此心即都亭也第三劫五百由旬所到
處判淨菩提心。又云。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
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宜其然
此釋疏同釋因句云若望生死中所殖
善根即名爲果釋也。是因者因句也。是心者
極無自性心也。以極無爲三句中因句事
決定。因句豈云非初地乎。又合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文。以顯乘究竟果爲自宗初發
心義也。初發心豈非初地乎。又第二卷疏
蒙驚覺轉生極無心位。至此不思議地乃
名眞離二乘地也不思議地稱非指十地
乎。説十地云無對無量不思議文。疏云出
過心量不思議地故。又眞離二乘地言專指
初地言也。故第三劫説淨菩提心云。出過
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
如此諸文以極無自性心爲初地事溢眼
滿耳
付極無自性心初地義會以前道理文證等。
極無心花嚴宗故。至云不可置自宗初地
者。大日經三劫十地等文明心續生之旨故。
開會顯極果爲眞言初地也。云爾極無心
不可云非花嚴教分齊。極無自性一句攝
花嚴教盡者。疏家釋文宗家定判也。然立極
無自性心名字時。處處釋文屬初地位。定知
心續生判自顯極果續眞言義故。以爲
顯極花嚴爲眞言初地也。若不爾續生義
不顯故也。以此道理處處釋文極無屬初
地上ヘハ。不可云地前也。是因是心望前顯
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宜
其然也釋專顯此意也。果復成種釋又以同
也 又一義云。於初地有遮情表徳二分。
顯乘極無同遮情一邊故。且屬初地。實非
置初地也。意云。顯極果約&MT06279;遮情同義教
&MT06279;且判初地。然顯密事異故。實行顯人非
有初地。引淨菩提心非青非黄等之文證
第八住心專此意也。次至云三劫十地二重
説也者。大都雖爾也。取十地中初地屬第
三劫也。故第三劫初先歎淨菩提心功徳。次
擧益勸修之文三劫益擧十地時。以極無自
性心爲所得位。是豈極無非爲初地乎。故
彼釋云。轉生極無自性心雖解脱一切業煩
惱而業煩惱具依此至不思議地等以極
無爲所得益事。疏釋分明者歟。次至歎徳
總句者。越第三劫云得淨菩提心也。彼第
三劫能越心極是極無心也。故知擧能越心
極歎徳故當極無云事。但至出舟車神通
三人者。彼舟車者云第三劫菩薩三乘教義
在之。設依一乘經劫之義云指花嚴天台
兩宗。擧第三劫能所寄齊故。淨菩提心不
可云越極無之心。次至云所謂空性等文
明能入方便者。依空性無境觀行所得極
無心也極無外無所得益故。天人世間之
所歸依乃至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者。專明得
益文彼文全説述極無自性心文也。何以
極無心爲能入方便云所入果在別乎。但
至云一相續文也者。云轉生極無自性心
故非以前重也。若爾不可依一相續文也。
故知空性無境等文設通二箇住心。花嚴因
分法門非極無重。故爲能入之方便也。次
極無驚覺事是又別尋也。所詮於極無可
有三重。一云以花嚴教屬極無時。如常
花嚴教也。是淺略第九住心也。二蒙驚覺進
心云極無。驚覺花嚴極佛進眞言心云極
無故。顯密中間心也。三以初地爲極無事
處處釋文也。是直眞言初地云極無也。此三
故第九住心名極無雖配如常花嚴。或取
勝進分名名自分蒙驚進云勝進分花
嚴當分云自分也
或以
能攝極無名所攝花嚴也。能攝密所攝顯
也。故知經疏間無直以如常花嚴名極無
説文也。以之思之。宗家第九住心立名
寄齊祕密趣爲本。不爲所寄齊當分名也。
極無地前義ニテ會見初地之文者。先案極無
自性立名。不應初地淨菩提心名也。眞言
初地自心實際大金剛輪也。何是云無自性
乎。故疏云。未至自心實際大金剛輪際中
間。更無住處果復成種展轉滋長。然亦不
a字門故。云最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
云云心續生義專可有地前也。極無自性
者。顯乘教諸乘皆無自性中居其極位故。
云極無自性也。九種住心無自性轉深轉妙
皆是因者顯此意也。至自心本源開金剛
寶藏位。何云極無自性乎。故知此名字專
可有顯教中云事。若爾可地前條勿論也。
但至處處釋文。爲顯顯極密因之義爲顯
極。第九住心開會爲眞言初地。引顯教行
者令入眞言也。例花嚴廻心教二乘其體
雖愚法小乘也。大乘教中菩薩齊説之時。
二乘法門似大乘説也。愚法小乘人雖不
信有大乘。見大乘教時説我乘故。大乘
不爲分外。二乘教門又勝我所悟故。成改
小執入大乘方便也。例彼以顯至極爲
眞言初地。顯人見之以眞言不爲分外。又
其法門越本學故。成改顯情入密之方便
也。極無爲初地諸文皆此意也。但極無自性
心文正説花嚴極果也。第三劫心未及初
地故。三劫十地二重法門故。如是初心佛説
成佛因故以下説以顯極爲密因判之也。
是則引三劫行者令入眞言方便也。故宗
家釋。前二劫者他縁一道之二心此注釋
顯第九花嚴宗也。後二心者。眞言門根究竟
云云此注釋取顯極爲眞言初地義也。次
至十六重深行者。彼明曼荼羅行故。不雜
顯也。第六無畏平等心者。取能寄齊密行
故初地也。於六無畏有能所之寄齊。今取
能寄齊密行邊云曼荼羅行也。而第六無畏
所寄齊極無自性心故。如常花嚴教也。可有
地前。然能寄齊初地也。其故極無是三劫極
位眞言初地又三妄能越位也。彼義門齊故。
以極無云初地也。故十六重深行阿闍梨
時。第六云極無自性阿闍梨也。以第二地ヨリ
佛地マテノ或等覺十重爲十六重也。古來離垢地
以去文云初地已上義在之。離垢地第二地
名字事。諸經論一同之説相也。何忽今疏以
初地名離垢地乎。雖先達義也恐難仰信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十

    寶珠譬喩
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譬喩爲十住心具有
將如何 答。可具有也 兩方也。若云具
有者。三劫六無畏述如常教相也。何攝第
十住心乎。又如云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
生。三劫心局出世。爭入世間三種之住心
乎。依之宗家以三劫之文唯引證第四以
上六箇住心。若又依之云爾者。三劫六無畏
開合之不同也。六無畏既通世間。三劫何局
出世乎。又以第三劫標句證第十住心。若
爾可通十住心如何
答。依文顯相局出世。搜深意可通十住
心也。凡束一切之妄執收三劫。以彼能越
之心爲心續生。若爾設雖一毫之微善。可
成三妄能越之心。何非三劫能越之攝乎。
雖然經顯相三妄能越之淨心有漏無漏之
二位中。約無漏三劫之説相來也。故寶珠
譬喩始擧瓦礫無異喩第一
住心
有八心萠動之
第二三
住心
終極無心之後明生在佛家之義。十
住心具在之旨誠以分明也。且一片難勢其
理顯然也。但至一邊者。且約顯相之一途。
如是成申者御難更無相違。無過可答申
此論義今題可答十住心具有條勿論也。其
旨如愚草等三劫十住心寛狹事今尋至要
也。故云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之譬喩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