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疏百條第三重 (No. 2538_ 聖憲撰 ) in Vol. 79

[First] [Prev+100] [Prev]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心云極無。驚覺花嚴極佛眞言心云
故。顯密中間心也。三以初地極無
處處釋文也。是直眞言初地云極無也。此三
故第九住心名極無如常花嚴。或取
勝進分名自分驚進云勝進分
嚴當分云自分
或以
能攝極無所攝花嚴也。能攝密所攝顯
也。故知經疏間無直以如常花嚴極無
説文也。以之思之。宗家第九住心立名
寄齊祕密趣爲本。不所寄齊當分名也。
極無地前義ニテ初地之文者。先案極無
自性立名。不初地淨菩提心名也。眞言
初地自心實際大金剛輪也。何是云無自性
乎。故疏云。未自心實際大金剛輪際中
間。更無住處果復成種展轉滋長。然亦不
a字門故。云最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
云云心續生義專可地前也。極無自性
者。顯乘教諸乘皆無自性中居其極位故。
極無自性也。九種住心無自性轉深轉妙
皆是因者顯此意也。至自心本源金剛
寶藏位。何云極無自性乎。故知此名字專
顯教中云事。若爾可地前條勿論也。
但至處處釋文。爲顯極密因之義
。第九住心開會爲眞言初地。引顯教行
眞言也。例花嚴廻心教二乘其體
愚法小乘也。大乘教中菩薩齊説之時。
二乘法門似大乘説也。愚法小乘人雖
大乘。見大乘教時説我乘故。大乘
分外。二乘教門又勝我所悟故。成
小執大乘方便也。例彼以顯至極
眞言初地。顯人見之以眞言分外。又
其法門越本學故。成顯情密之方便
也。極無爲初地諸文皆此意也。但極無自性
心文正説花嚴極果也。第三劫心未
故。三劫十地二重法門故。如是初心佛説
成佛因故以下説以顯極密因之也。
是則引三劫行者眞言方便也。故宗
家釋。前二劫者他縁一道之二心此注釋
第九花嚴宗也。後二心者。眞言門根究竟
云云此注釋取顯極眞言初地義也。次
十六重深行者。彼明曼荼羅行故。不
顯也。第六無畏平等心者。取能寄齊密行
故初地也。於六無畏能所之寄齊。今取
能寄齊密行邊曼荼羅行也。而第六無畏
所寄齊極無自性心故。如常花嚴教也。可
地前。然能寄齊初地也。其故極無是三劫極
位眞言初地又三妄能越位也。彼義門齊故。
極無初地也。故十六重深行阿闍梨
時。第六云極無自性阿闍梨也。以第二地ヨリ
佛地マテノ或等覺十重十六重也。古來離垢地
以去文云初地已上義在之。離垢地第二地
名字事。諸經論一同之説相也。何忽今疏以
初地離垢地乎。雖先達義也恐難仰信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十

    寶珠譬喩
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譬喩十住心具有
將如何 答。可具有也 兩方也。若云
者。三劫六無畏述如常教相也。何攝
十住心乎。又如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
。三劫心局出世。爭入世間三種之住心
乎。依之宗家以三劫之文唯引證第四以
上六箇住心。若又依之云爾者。三劫六無畏
開合之不同也。六無畏既通世間。三劫何局
出世乎。又以第三劫標句第十住心。若
爾可十住心如何
答。依文顯相局出世。搜深意十住
也。凡束一切之妄執三劫。以彼能越
之心心續生。若爾設雖一毫之微善。可
三妄能越之心。何非三劫能越之攝乎。
然經顯相三妄能越之淨心有漏無漏之
二位中。約無漏三劫之説相來也。故寶珠
譬喩始擧瓦礫無異喩第一
住心
八心萠動之
第二三
住心
終極無心之後明生在佛家之義。十
住心具在之旨誠以分明也。且一片難勢其
理顯然也。但至一邊者。且約顯相之一途
是成申者御難更無相違。無過可答申
此論義今題可十住心具有條勿論也。其
旨如愚草等三劫十住心寛狹事今尋至要
也。故云論三劫始終寶珠之譬喩故。
此尋來也。故於問題用意也。今題三
劫設局出世淨心。思譬喩十住心具有故。
答。通十住心。以三劫狹難。問答所存可
故。論義可違也。故題三劫十住心具有歟
作也。譬喩云十住心義不有也。
三劫十住心具有義。宗家御意以十心
三劫十地六無畏文心續生答説。依心續
生之文十住心。然三劫説文終釋云。此經
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爲示淨菩提心
本末因縁。若依常途法相諸佛大
祕密我今悉開衍從淺至深者。自八心最
初種子心淨菩提心也。然合心續生文
知十心三劫可一段説文云事。何云
十心之文三劫外各別説也乎。又六無畏文
前三劫差降對明三劫六無
六無畏者第一善無畏以有漏心
不善業位也。是欲界人天乘分齊故可
二三住心。又花嚴經如十善業道是人天
因及有頂因。善無畏可三界天歟。次第
二身無畏四念住觀門也。是雖聲聞七方便
猶有漏位非出世心也。第三無我無畏當
五住心。第四法無畏當證寂然界。此二初劫
分齊也。第五無畏當第二劫。第六一切法自
性平等無畏第三劫極無心也。開三劫六無
畏既不出世淨心。通有漏位。剩第一無
畏二三住心見上。三劫通十住心之條勿論
歟。況今文統論三劫始終寶珠譬喩時。
譬喩既通十住心。定知三劫通十住心
事。若不爾可法譬不齊過乎。又第二劫
終上來原始要終。自一毫善以至
人法有無二障宗極炳著雖轉妙轉深
此居第二劫終初後故。可三劫分齊
若非一具文。何攝各別文段。爲諸文初後
乎。 一毫善八心最初種子心知八心文
三劫所攝也云事。凡三劫者宗意無三妄
之惑。故知除微塵許妄心三劫攝云事。
然疏云。如八心最初種子心。離微塵許心
時。微塵許淨心顯現最初種子豈非
執能越心乎。凡三劫廢立。宗意頓越三妄入
心眞故雖三妄漸除次位。擬諸教漸斷之
位顯菩提心功徳。而最初種子心既云淨心
勢力顯現。彼所除貪垢可三妄所攝義勿論
也。云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縁。又此意也。
所詮世間八心許淨菩提心顯現。淨菩提心
所離妄體可三劫所攝也。況又今三劫
寄齊顯教僧祇時分。諸教三祇廢立。初僧祇
有漏心位也。今經三劫何必局無漏乎。以
此等道理三劫十住心其分齊等
重難云。見三劫説文。以越世間三妄執出世
間心生句三劫標句。局出世淨心之條
異論者也。八心文一具説文也云事無
。若一相續文。因殊勝決定説文三劫説相
來。而中間隔六十心文。豈云一相續文
乎。其上八心釋以下答心相續。六十心云
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也。三劫文釋亦是答諸
心相及心殊異也。九句答説各別也。何爲
具文乎。故三劫文心續生答説云事。未必共
許申也。若心續生答。最初以下答心相續義
也標可三劫文也。若爾六十心可
續生説文乎。有中間故。彼既不然。定
知心相續義也標局八心文六十心以
云事。是以十心説文終有心續生合説。可
之。但至三劫末結釋者。取諸佛大祕密
也。非心續生邊歟。故彼處除心續生
之相句。可之。次六無畏事既云作差降
降字所顯顯三劫ヨリ尚降通有漏心立事歟。
儀外迹義同故云三劫也。故結
釋。三劫六無畏處衆多心相皆是擬儀外迹
修證深淺此意也。次至第二劫釋者。
是強非三劫初後。因第二劫文
密對辨テテ是以前所擧顯諸心也。始一毫
善擧三劫始云事。起盡何事乎。第三劫終
釋又以此意也。云ヘハトテ菩提心本末。定三劫
分齊也條理不盡事也。又心續生文見事。會
釋先立顯畢。設又心續生之答説也&MT01302;。續生義
廣三劫義狹有何相違乎。如答成。自第二
住心第九住心八箇住心云三劫所攝
歟。第一第十三劫外ナラハ。何云十住心具有
乎。次離微塵許心垢者。三妄能越心也云
事。彼以有漏世善一分心垢過非猶開
會云淨菩提心勢力也。非三劫直如
世淨心。次最初種子心許淨菩提心。可
云事。淨菩提心義廣一切心相被寄齊
也。其中寄齊大小權實之出世之心三劫
説文。不淨心。次顯初僧祇有漏位
也云事。時分妄執付三劫成佛顯密
不同也。妄執斷三重時分斷三僧祇
同。若同之。可初劫小乘經初僧祇乎。
故知今經三劫説相以眞言行者妄執斷
顯乘所斷妄執之。故非時分邊也。但至
寶珠譬喩有十住心者。一義云。三劫
讀也。始者世間三種住心。終者第十住
心也。始終非三劫。私云。始終者此法本
末委細明義也。若爾者三劫本末具明時明
三劫生起由來者。世間三種之住心在之。
三劫究竟果。第十住心在之也
答。三劫意廣可十住心存申意。專依
處釋并六無畏釋也。今文既統論三劫始終
寶珠譬喩云云臂喩既通十住心之條不
異論歟。若爾者法説三劫始終也。何闕
十住心乎。又以始終三劫外
或云始終或云本末者。皆極其法首尾
也。若云始終有三劫外者。今所明還可
三劫歟。更不其義。事若爾者。三劫始
終者三劫事可委細明義。又六無畏釋以
起盡云事不可爾。差差別義。降階降
義也。意開三劫中階降差別六無畏爲言
故抄釋階降位次悟證不同此意也。若三劫
分齊別。何云對明乎。對明者。三劫六無畏トヲ
相對作差降之義也。分齊若別。何云
乎。但至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
三劫説相來故可出世淨心者。自本約
説文顯相時。付無漏心立三劫事所
遮申也。三劫意廣&MT06279;設有漏世善迄一分有ルヲハ
離過之義攝屬初劫也。若不爾者當處釋
如何通乎。次心續生答説可八心文。云事
爾。以下辭無簡。續生義何局八心
乎。是以宗家釋云。善無畏三藏曰。從此已下
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云云若局八心
豈云十種住心乎。八心世間三種住心分齊
故。若爾者心續生答説通三劫文云事。宗家
定判歟。但至中間隔六十心者。爲
世淨心先擧所越妄心也。例如八心
三十外道。三十外道非心續生體。彼初
已下答心相續句標。若爾者以六十
心續生答説。但至心相
者。經意多含故兼成心相答。故爲心相
續之答邊讓前標句。今釋心相答也。
三劫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也釋又此意
也。次三劫結釋非心續生邊云事不
爾歟。諸佛大祕密者指何物乎。是即心續
生也。若爾以菩提心本末因縁諸佛祕密
者。菩提心本末即心續生條無異論
歟。但以續生之句八心者。於結釋
結總結等義。彼且別結八心何過。例如
論廣大末那隨文散説門有四段彼初段
已説隨文散説決疑門。次三劫三祇寄齊
故可有漏位存申意。非彼三祇
同今經三劫。如顯乘三祇時分盡因行
今宗三劫云可有漏無漏諸位也。凡攝
一切妄執三劫。一分有離妄義。何非
劫攝乎。於有漏心離妄之義。最
初種子心云微塵許心垢故。自本能寄
齊眞言行者以三妄之諸惑照寶聚門。寄
如常情有見妄執也。故強不翫無
漏心斷惑。故知其所寄齊一分有離妄之
。可有漏無漏諸位也。次至云不可
第一第十住心者。第一成淨心生起由
故。可淨心初。義有之。爲心續生答
此意也。故疏云。欲明淨心最初生起由漸
先説愚童凡夫違理心之。又第十住
心三劫所得果故猶屬三劫。況以第三劫初
復次眞言門修行乃至皆悉成就之文第十
住心證文。何云第三劫不第十住心乎。
次至淨心勢力顯現者是開會之説也以
種子直非淨菩提心者。自本以開會
寄齊義意得也。十住心淺略深祕可

    十地十六生
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
者可十六大生十地耶 答。可
爾也 兩方也。若云攝盡者。十地十六生數
既増減。如何攝之乎。是以心要釋金剛薩埵
之位。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見惑初地
之所斷也。而云見惑未除。無爭地前也云
事。若又依之云爾者。於十地淺略深祕
之義畢。以深祕之邊十六大生若非
十地攝盡者。云何云自當證知
答。可攝盡也。凡十地十六生約兩部地位
也。其分齊何別乎。是以儀軌中。現世證得歡
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對歡喜地十六
。其體同也云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難勢
者。於地位開合異事不之。何以
多少奇乎。是以金剛三昧經。初地菩薩
初日之月。第二地菩薩如五日月等文
十六分之月十地。而以十六分之月
十六大生。此豈非十地之的據乎。次見
惑未除者。於金薩本有修生二分。約
有邊故不相違
重難云。十地十六生廢立專任釋文
其義也。菩提心論以月十六分十六大
時。以合宿際金剛薩埵。以十五菩薩
初日以後十五日明若爾合宿際光不
顯故喩本有也。豈以金剛薩埵唯云
本有乎。若許本有者。地上修生地位
故。薩埵位可地前也。加之菩提心論。金
剛薩埵爲本有釋文往往也。當知法爾應住
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此豈非
金剛薩埵乎。又云。一切有情於心質中有一
分淨性衆行皆備乃至十六分之一一分淨
性者本有菩提心也。是類月十六分之一。十
六大菩薩隨一也云事分明也。上云十六
分月十六大菩薩故。若爾者非金剛薩
者。指何菩薩一分淨性乎。其上案
生起次第。合宿際爲初。初日已後明日日漸
合宿際可十六大菩薩初金剛薩埵
異論者乎。又良賁仁王疏云。三藏所持金
剛頂瑜伽經明四種地。一勝解行地地前三
十心也
二普賢地十地也三大普賢地等覺也四普照曜
佛果也地前位既金剛頂經所説也。十六大
生何必局地上乎。又不空心要以仁王經五
五方。伏忍東方信忍南方乃至寂滅忍
中方云云伏忍者地前三十心也。是配東方
故。薩王愛喜之四菩薩可地前也。又
文殊問法身讃云。如黒十五日而見月輪形如
是勝解行影現佛形相勝解行地
月十五日月。十五日合宿際也。此位法身讃
勝解行地。菩提心論類薩埵。定知金薩有
地前云事。但雖證薩埵正位會釋所存難測。
金剛薩埵通地前地上中。見惑未除者云
地前金薩歟。爾地上金薩説文何乎。心
要明十六大生次第生起。尤付地上金薩
其生起也。何擧地前金薩地上金薩
王菩薩生起乎。其上此分十六大生
一向不十地。頗不足言會釋也。次
自當證知也釋者。設金薩雖地前。餘
十五菩薩地上ナラハ自當證知。有何奇乎。次
現世證得歡喜地之儀軌文者。十六生中
證位初歡喜地故擧之。未必擧十六生
初後。此明悉地文故。專約證位之也。地
前位非眞言行者悉地
答。凡今宗意以東方發心方。以方始
發心旨疏第二十卷釋分明也。又以
五轉之時爲發心點。三句時爲因句
菩提心也。金剛薩埵普賢大菩提心體可
云事。旁以不異論歟。但至出諸
者。先菩提心論料簡事以金薩
宿之際事所共許也。以後起月初之文
金薩也。後起月初者指晦日夜後夜
以後也。凡以夜屬日時。暦道宿曜道以
夜以後後日故。被後起月初也。眞言
家以宿曜道本故宿曜經不
空所譯也
尤可此説
日日漸加者以初日以後十五夜明能加
知後起月初處可所加一分明若爾
者於修生十六分乎。爰知於十六大
菩薩各有本有修生故。本有十六生喩
宿際。修生十六生喩後月十六分明云事。若
據本有倶時圓滿之故。十六功徳喩合宿一
。修生若約次第故喩十五日漸漸明也。上
或云有一分淨性或云如月十六分之一。非
十六隨一。於十六大生本有修生二
中云本有一分也。故其一分明性但爲日
光奪其明相所以不現明相既通十六分
明性豈局其隨一乎。次法爾應住普賢大菩
提心事。是又十六大菩薩本有總云普賢大
菩提心。又云本有薩埵也。故攝眞實經云。
三十七尊皆名普賢又云。一切衆生所有
心堅固菩提名薩埵一切衆生所有心言。豈
金薩餘尊乎。三十七尊住心城之
故。可知眞言門本覺門宗旨故。住自心本具
三十七尊之三摩地菩提心也。此能
住菩提心可金剛薩埵也。普賢大菩提心
等者。所住體故可本有三十七尊也。次瑜伽
四地中勝解行地地前三十心也云事。凡地
前位有無一箇尋也。然宗建立地前ヲハ生死
所殖善。強不位。初地爲位故。位初可
也。凡位者清涼釋云。聖人大寶爲云云
生死所殖善凡位也。何云聖人大寶乎。又
有漏微善不大寶歟。故知瑜伽四地
且順常途廢立歟。今十六生深祕地位故不
常途。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
證知也釋。以十六大聖深祕十地。又十
地名信解行地。是地前不位良證也。其
故信十信解行三賢也。信賢功徳悉收十地
故云信解行地也。若爾十地所攝功徳開
立勝解行地歟。次心要以五忍五方事。
是配當一邊不定。顯義門多端一往施
設也。自本開十地功徳勝解行地存申
ヘハ。伏忍即初地功徳意得故。如仁王經顯
地前。若是爲定量者。以前
所論金薩地前地上也。王菩薩以後爲地上
共許也。如今彼義門又不一定。法門頗
錯濫歟。況又以見惑未除之文金薩地
前堅證。王菩薩除見惑東方四菩薩皆
地前地前見惑乎。次至問法
身讃者。於黒月月輪形。是指生死
所殖之善歟。未金薩位故非難乎。云
勝解行地故云地前勝解行地者。會釋
先立顯畢。次至見惑未除之釋者。付此文
古來有數會通。一云。見惑者無明同體見
惑也。非常見惑云云一云。根本無明云見惑
也。釋論見一處住地爲無明名故。四住地
中見一處住地三界見惑也。無明名同彼邊ニテ
見惑。頓斷四住地先徳釋可引作證。此
等義皆有難。先無明同體見惑者天台一家
所立歟。今宗強不用此義。設許
。彼見惑天台意初住斷之。今宗初地菩
薩豈不之乎。可今宗初地天台初住ヨリ
淺近也乎。次根本無明事。根本無明佛果所
斷故。以因人所斷之義此義歟。而今
文薩埵位見惑未之故。不化一切
衆生故。入王菩薩三摩地化衆生
也。見惑既作引化障。王菩薩位可之條
勿論也。若以佛果障見惑者。十六大菩
薩位終不衆生引化義歟。又以前義
難勢如
私一義云。十六大菩薩從身流出聖衆故。不
一法未滿人條既定。其上擧一邊一
邊功徳次第生起時。金剛薩埵表本有
功徳故。以未斷惑義其徳。五祕密三摩
地深示此意也。故以王菩薩四攝法
化衆生時。踐前釋其生起也。是則行者
金剛薩埵位時悟見惑理無故不
繋縛。非&MT01302;滿四攝之行。金剛薩埵自證圓
極位王菩薩以後向下方便利他行也。自
證表スレハ未斷惑之義。見惑未除爲由歎王菩
薩徳。餘菩薩又有此例。凡今宗詮要以
本覺最初發心。住本覺究竟果故。初地
即極道理專在此處也。所詮衆生生死執著
深故。適逢知識教時有生死
涅槃之執。顯教隨彼執情以無生死之處
涅槃。還一心本源生死永可捨道理教
之。不レハ自心即佛旨即身成佛益
也。眞言一家挫生死當體遮那全體也
時。凡情頓難除故。猶有生佛異執。求悉地
三密行地前生死所殖善。依此熏修
忽然生自心即佛之深信初發心位。發
心者於教生深固信之位故。自此前有
佛異執故。未生深固信也。此自心即佛信
者。無始曠劫迷人直爲佛體信故。其信徹
本覺也故地前擬釋論因位始覺。初地擬
同本覺之位也。故金剛薩埵五祕密三摩地
也。以欲觸愛慢四親近。是即表迷人相
也。金薩還同本覺位ナレハ。自證此圓極。王菩薩
以下果後之方便向化他門應用也。十六大
生自元開如來功徳故。以自證化他功徳
十六大生位也。若爾者見惑未除者表
未斷之義也。如諸教見惑未除人云具縛
然又非常沒凡夫。故云薩埵正位也。五
相成身初立通達心。本有菩提心也。可
之。彼通達心不常沒凡夫。驚覺顯乘
極佛授法門故又不修生位。喩
霧中月輪。有修菩提心前故。祕經説愛染
三摩地如秋八月霧微細清淨光。深義更
問。薩埵愛染同體異名也
    復越一劫
經復越一劫昇住此地言一劫者可
第三極細妄執也乎 答。依一義者可爾也
  兩方也。若云第三之一劫也者。三劫之
説段既畢有十地文。其上云復越一劫。以
第四微細妄執一劫乎。復字起盡專
此意也。若又依之云爾者。疏解此文。復
越百六十心一重細惑名度三大阿僧祇劫也
既云三劫。何云三劫外別妄執
答。可第三劫也。經文。昇住此地之益。既云
信解地。信解地即十地也。此豈非三妄
十地乎。加之疏以此位極無自性
。極無所度之妄執非第三劫何乎。且一邊
出釋文分明也。但至一邊者。上雖明
。今擧益勸修文故。其意頗異歟。凡越第三
。得十地。越微細妄執佛果。明二重益
也。依之宗家釋解此文。越三妄執越三阿僧
祇劫是則十地究竟也復越一切
昇住此地
過此修上上
方便心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經曰此四分之
一度於信解此釋無異論者乎
重難云。三妄外立微細妄執。宗家釋分明也。
上云越三妄執下云過此修上上方便心斷
微細妄執故。若今復越一劫非第四微細妄
執之説文。依何經文斷微細妄執釋乎。
且故經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合經微細妄
執釋云依今經文事分明者歟。況又於
三劫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釋
既畢。今又擧第三劫重言無用乎。但以
今文一重擧益勸修事難思。三劫擧益勸
修義第三劫初復次眞言門修行菩薩行乃至
皆悉成就文明之畢。疏釋彼文。即是欲明超
第三劫之心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
功徳耳信樂尊重言尤擧三劫能越益
何爾擧之乎。十地段畢其上云擧益勸修。無
爭局佛果云事。但初入此信解地者。信解
言通因果中。佛果信解初入故云初入信解
何過乎。故經。一切智信解地此豈今信解
一切智也乎。若如答成二重擧益勸
修。可信解地與一切智。而云標果因次第
釋因果次第也者。非標釋文句雜亂乎。次
極無自性心事。一段大旨爲佛果益
也。故欲十地至佛果先擧因滿之
極無也。故此義以地上二劫義成也。今
一段釋全同第六卷八地三昧道之文。故知
行者初觀空性時等者第八地極無自性心因
滿也。此上以上上方便心微細妄執
佛果復越一劫昇住此地也。昇住此地若
佛果。此四分之一者指何乎。此目近詞
也。四分之一佛果隣次不之者。不
此四分之一。故又宗家釋今一段釋也云事
共許也。彼釋標越世間三妄執出世
間心生是則十地究竟。也經越世間三妄
執出世間心生釋也。過此修上上方便心以
下當處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釋也牒文合經
分明也。不彼釋一向此一段釋。若爾
者過此修上上方便心已下釋當此一段釋
故全非二重擧益也。次至名度三大阿僧祇
也釋者。自本三妄四妄開合不同也。開
果一障或通
十地
四妄細論門也。若總相麁論
日三妄盡諸惑故云名度三大等也。退考
微細妄執説文。非疏釋起盡。疏釋一二
三四五再數經文。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
惱心等五根本五重再數成百六十心
彼百六十心開麁細極細三重三妄執。故
知三妄外有能生根本無明。麁論時此無明
種子屬五根本別不開故。以三妄
也。是即順常途之義也。細論日無明
能生種子故別開之。名微細妄執也。故知
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釋專顯四妄之
云事。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者
合門釋即順常途談也。抑擧益勸修初是故
智者當思惟者勸何思惟乎。上文我一切
諸有所説皆依此而得惟彼文意
也。而彼文皆依此者因根二句也。疏釋
子及生育因縁是也。而得者當究竟句。故知
彼所得之果是故智者當思惟也云
事。若爾者非初地益思惟之文
答。可第三劫答申意。專依地前三劫起盡。
兼依初入此信解地文也 先依地前三劫
起盡者。疏家宗家處處釋并極無自性心初
地見釋文等如常。若爾者行者初觀空性時
等者。第八住心沒心實際位也。轉生極無自
性心初地位也。故至此不思議地不思議
地是十地通名也。不因滿故。又乃
名眞離二乘地上經説初地淨菩提心。出
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何彼文云因滿乎。
此諸文既初地一段若明佛果益者。往往
初地何用乎。故知明二重益條無異論
者也。次初入此信解地文信解地稱通佛果
歟事一箇尋也。何以未定義下地
乎。設又許佛果。信解終也。何云
乎。旁以不道理乎。但祕藏記事釋
重擧益事專依當處文也。其中初重越
十地故同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
之經文。標彼經詞釋也。非牒詞故不
上下別段釋。若牒詞尤可者字也。
但十地究竟者。密教横義故初地究竟云
地究竟也。既云越三妄執。重云斷微細妄
。三妄外立微細妄執分明也。承名度三
大阿僧祇劫釋何設此釋乎。次至三妄
斷義第三劫釋既畢者。如先成。故今擧益勸
修文故。經意別也。然第三劫經文正無三妄
斷説。令ムレルハ出疏釋也。今至擧勸益修文
復越一劫。正説第三劫偸顯先第三
劫經文可此説也。是即經文巧妙也。次
第三劫初經文明得益云事。彼爲見聞
者信樂尊重也。未必得益故。經初安彼文
得益尤可三劫説後也。次四妄起盡事。答
者殊存四妄義。由有無明文非四妄
之故。全非難者起盡。至一生度此三妄執之
者。得此佛惠初心既初地淨菩提心也。宗
家釋分明故。若爾指彼位一生成佛故。
一生成佛初地位也。何爲四妄
乎。次是故智者當思惟等文事得益存二重
上。種子及生育因縁可地前地上也。於
地前地上各存三句事。是又一段所存也。
次復越一劫復字事對前二劫也。得初地
事近雖第三劫。兼通初二劫故。以
三妄齊越得初地益也。故宗家釋。越
三妄執十地究竟況又如前成偸顯第三
劫妄執斷義故置復字也。意可越諸戲
論復越一劫等虚空等。經文讓今文
故。今置復字也。次此四分之一此字事可
昇住此地也。疏釋就前三句義中者當
此字釋。三句者指信解行地觀察三心之文
故。於十地三句佛地故。云此四分之一
也。次八地三昧道事。疏自設會釋云。付
此經宗初地大空三昧。如上八地三
昧道者約教道法門云云疏本意可初地
故。還答者潤色也。次至總説別説釋文
逆次也者。總別二段釋順逆隨宜不定也。
彼釋論妄染熏習門釋者。總説段無明妄
心境界次第也。別説段境界妄心無明次第
也。是其的據也
    第九驚覺
以蒙佛教授故轉生極無自性心爾者極無
自性心蒙諸佛之教授祕密心
乎 答。可其義也 兩方也若云
其義者。凡論驚覺事專可沈空之位。是
故第八住心觀空性無境故。尤可覺之
然極無心無此義。須驚覺何用乎。是以宗
家釋驚於一道。彈指覺無爲於未極
又依之云爾者。大師一處釋。法界非極蒙
警忽進此豈非覺極無
答。自本所答申其義也。凡諸乘雖
殊。以無相一心極理。顯家通滿義相也。
何驚之不無盡莊嚴之已有乎。若爾
者何住心悉可驚覺之義也。依之宗家
五處驚覺之文中。大日金剛守護之三經
第九引證文也。加之儀軌一道清淨心非
九住心但一
義也
且一邊令出宗家釋分明也。
但至一邊者。沈空之義何局第八乎。第八
驚覺事所遮申
重難云。開宗家處處釋住心續生之義
覺第八一道心進祕密心之心
九極無自性心是以住心論第九云。歸路
五百由旬。此心即都亭。都亭非常舍。隨
忽遷移。遷移無定處。是故無自性。諸法無
自性故。去卑取尊故。有眞如受熏之極唱
勝義無性之祕告是釋極無自性心得名
釋也之極唱極字釋勝義無性無自性釋
若爾者都亭指第八住心。以卑取尊之
第九既云祕密心尊。何此
上又有驚覺之義乎。況極無自性名字既超
顯乘位故非勝義無性之祕告乎。次又
一道於彈指無爲於未極。等空之心於
是始起。寂滅之果果還爲因。是因是心望
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此釋又以
八一道無爲心所驚覺之體其上所起等
空心ヲモテ第九住心。此位釋於後祕心初心
三句中因句。極無心既祕密初心也。依何
驚乎。凡驚覺者留顯乘極理驚覺令
祕密心也。既起祕密心畢。可知識教道
驚覺者也。以之思於第九住心
往引驚覺文。是則爲驚進心爲極
無自性心之義又云。又極無自性心
眞如法身蒙驚覺縁力更進金剛際
釋又眞如法身者。指第八住心。蒙驚覺縁
金剛際極無自性心爲言此上廣引
金剛頂經驚覺之文。若以極無所驚之
者。略眞如法身之句明字可極無上
也。既極無下置明字。可知極無自性心標句
也。若爾者以驚覺之縁金剛際之體
極無之條無異論者也。以此擴見。第九
住心擧所驚之體何皆指第八住心也。但
極無自性心既如常花嚴教也住顯極
豈無驚覺者。十住心立教明心續
生之次第本故顯乘人迴入密乘
八九十三箇住心也。故於顯極同教
別教二種一乘。以同教一乘天台顯極理
且遮別教一乘花嚴覺顯極佛祕密乘
中間心爲極無自性心也。此進心同教一
ヨリハ勝。未祕密心故。其分齊當別教一
也。故以第九住心如常花嚴教事更
相違也。然而極無自性得名源名蒙驚
進心故。極無上不驚覺也。是又
宗家自由安立。金剛界儀軌云。住於寂滅
平等究竟眞實之智諸佛咸告曰汝之所證處
是一道清淨金剛喩三昧及薩般若智尚未能
證知勿以之爲足等云云金剛頂經文見。
蒙驚覺之人初夜成道金剛座上佛也。是則
顯乘極佛也。而驚覺彼一道清淨。第八住
心佛一道清淨法花所明一乘極理故。指
未證之處金剛喩三昧及薩般若智。若
偏以眞言未證之處者。唯可薩般若
。擧金剛喩定何用乎。眞言一切智智法門
故。薩般若智直當眞言也。無爭金剛喩定
者當花嚴也。是則蒙驚進位也。此上被
五相成身祕觀。薩般若智法門直入眞言
也。以此儀軌説今疏而見。沒心實際之
重金剛座上佛證一道清淨之理之位也。蒙
驚覺スルハ極無金剛喩三昧。此上得
十地法門クハ金剛寶藏五相成身薩般
若智位也。若以極無直爲所驚之體者。金
剛座上佛可二佛乎。又彼極無一佛云
一道心佛者。一道心還可
乎。宗家處處釋。一道心蒙驚之段不
乎。彼釋不儀軌等之説大師自
案立義也乎。若一道心蒙驚之條分明。守護
金經等所驚佛可一道心佛第八住心分
齊也也。但至五處驚覺文中引如是初
心佛説成佛因故之文意以極無心所驚
之體者。彼説不守護金經驚覺説。只挫
極無初心驚覺迄也。此通從上位
下位皆可云驚覺歟。故知極無名字蒙
驚進心故。又此上雖驚覺之説。極
無心之裏含如常花嚴教故。約彼密意
驚覺也。若依經顯文者。從深位淺位
説迄也
答。凡就極無自性心疏家宗家處處釋
三重不同。一以如常花嚴教極無自性
。住心論寶鑰等。第九住心淺略以法藏法
師所立花嚴教極無自性心故又極無自
性一句攝花嚴教スト云此意也。二顯宗極佛
驚覺之縁祕密心極無自性心。今
疏釋是也。又大師處處釋蒙驚覺進爲第九
住心也。是先徳十九執金剛祕釋。妙執金剛
自分。勝進執金剛爲勝進分。二種倶於
極無之故。如次證上二種也。三直以
地淨菩提心極無。經説極無心如是
初心佛説成佛因故疏家釋三句中因句。因
句初地故。又第六無畏極無自性心也。疏釋
第六無畏。即是眞言行者虚空無垢菩提心
又一處云。初地菩薩得至虚空無垢菩提心
極無云初地之證文也。又十六重深行續
離垢地以去。離垢地第二地也。知極無
初地也云事。廣如極無地前地上論義。故知
極無一邊不定。若爾者蒙佛教授
心直非如常花嚴分。花嚴之極佛可所驚
之佛故。而於極無驚覺存申意。約
常極無也。於勝進分極無又有驚覺
故。難勢更不相違。經説極無自性心
之文離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生一句
歟。故知此極無心廣含重重義也。心實際之
重見同教一乘位。極無自性心生別教一乘
也。以此義邊如常花嚴教也。又彼心實
際見レハ顯教極佛。驚覺彼祕密心之位云
極無自性心。故顯密中間心也。是沈心實際
之位實可同別二教一乘佛。然爲顯
續生次第從顯入密之義。同教一乘佛爲
驚進位同別教一乘佛也。又釋此極無
心爲初地事。開會顯極位密初地義也。
染淨始覺滿佛釋還同本覺。是則情有惑
盡位自理無覺開也。情有惑盡邊顯極佛也。
理無覺開邊密初地也。故知顯教果頭無人
故。顯極佛者實眞言初地菩薩也。前極無自
分勝進二中開會自分邊密乘初門也。
故重重難勢強不答者義。故無相違
問。爾者驚覺顯乘佛者非實義歟。顯佛實
密初地故。如何 答。實至ナハ極無
驚覺之義。驚覺義可顯因位。驚覺極佛
者分二教重位之教相&MT06279;顯許極果之前事
也 問。爾者金剛頂經所説金剛座上成道
之佛蒙驚事又非實義乎 答。爾也。彼爲
顯人改顯乘眞實之執方便示現也。故
雜問答出即身成佛之人證之時。以一切義
成就菩薩其證。豈顯佛乎
一。問。十九執金剛祕釋。勝進分之上有
如何 答。不爾。彼釋證此遍一切處大
。其心以極無自性故。若遇驚覺因縁
速疾神通大空之位擧前自分也。
速疾神通正今勝進分釋也。以極無自性
者自分極無也。爲驚覺縁而進義
極無由也。次即以無相理以下釋爲
勝進分心趣祕密莊嚴。再從自分
進分也 問。疏釋勝進執金剛云。勝謂大
空。大空即是遍一切處先徳證此遍一切
處大空者可勝迅執金剛。何云前自
乎 答。是見惡釋也。先釋次第大空位
驚進位二重迄勿論也。祕釋大空ヲハ極無自
&MT06279;極無自性驚進由シトス。故隨先徳釋
。疏釋大空可速疾神通之由也。
故疏。故能起速疾神通故字非大空
由。若爾者勝迅二字勝故迅也可意得
也。若爾勝字還當前妙執金剛歟。或又此勝
進之位爲自分極無所驚大空
歟。先徳釋自分極無既妙執金剛也。再不
擧。故大空指妙執金剛之義佳歟 問。爾
者先義違先徳釋歟 答。妙執金剛爲
乘體義極無自分可勝迅執金剛之義
故。強不違也
    心相顯密
三劫六無畏處衆多心相爾者可三劫
六無畏直明眞言行乎 答。非直明眞言
也 兩方也。若云直明者。三劫六無
畏答心相之問。心相既眞言行者心相也。答
之三劫六無畏何直非密行乎。依之以
分妄執顯密之差異。三劫既約妄執。依
菩薩有幾種得無畏所之問六無畏答説
此等義相無爭直可眞言行云事。若又
之云爾者。見三劫六無畏之説文常途
顯教之義相也。既非三密之軌則。豈非顯教
一心之行相乎。爾者兩方也
答。自元所答申直密行。今文既云擬儀
外迹明修證之深淺如常顯乘外迹。非
眞言行者修行入證乎。依之六無畏
之文一一擧三密之行齊之若密行於
密行之中爭存能寄齊乎。且一邊其理顯
但至一邊者。自元經文本意欲眞言行
者心相等。然其相深密難直顯故。擬常途
教相之也。如是存上諸難更無相違
重難云。問答尤可符順。心相問既許
言行者心相。答彼三劫六無畏豈直非
種心相乎。是故三劫文説初劫終結是超
越瑜祇行第二劫畢結是超越二劫瑜祇
。是豈非初劫第二劫所説種種心相
直云瑜祇行乎。瑜祇行言又不顯。
瑜伽瑜祇男聲女聲不同也。指眞言宗或云
瑜伽宗或云瑜加教。瑜伽言既局密。瑜祇
行何忽通顯乎。依之釋超越一劫瑜祇行文
依常途解釋乃至今祕密宗但度此一重妄執
則是超越一阿僧祇劫此釋既顯密對辨以
密釋越一劫瑜祇行。不結文
密正説約顯乎。又釋第三劫。若常途諸
論所明證此心時則名爲佛此心者第三劫
心也。若第三劫心直説顯。何事新云常途諸
論所明等乎。故知今所明眞言行故寄常途
辨之云事。又第三劫末釋云。此經從
深廣明心相。皆爲示淨菩提心本末
因縁。若但依常途法相。則不諸佛大
祕密我今悉皆行廣明心相者指三劫
説文也。而釋常途法相上。何云
顯心相乎。次六無畏又釋十六重深行阿闍
時。如初無畏時於聲字觀中修曼荼羅行
第二無畏於有相觀中修曼荼羅行等云云
無畏皆云曼荼羅行。豈以顯行曼荼羅
乎。凡大師御意以三劫説心續生説
。若直顯行。不心續生。顯行各以
宗自宗果極不生後住心。故其
上依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也問心續生
答説。至淨菩提心心次第爲心續生。豈名
顯行乎。且諸佛大祕密歎徳句分明也。但至
三劫六無畏諸文常途顯教義相也者。今
論三劫六無畏經文也。疏釋寄如常顯
之處アリ。初劫三果無學等第二劫楞伽解深密
勝鬘寶性佛性論等説文是也。是等皆經所
説眞言行者心相幽玄難知故。且寄大小乘
觀門之也。非經文直明三果無學等
。次至云擬儀外迹等者。外迹對内證
詞也。心相之眞實體淨菩提心也。淨菩提心
即諸佛内證一切智智也。此體横平等法門
備無盡莊嚴本具。直指難人故。約從淺
至深之竪差別淺略行位内證深密横平
等菩提心故。云擬儀外迹也。故次下明見
烟相比知火性眞言行者内證外用
之譬顯密大異也。豈此類烟火乎。次至
六無畏能所寄齊者。此實難思。然眞機萬
差故。或好意地觀門必三密軌則
本人。於同行六無畏此二類機。故作
對辨也。次至經文本意歎眞言行者心
然其相深密難直顯故擬儀常途教相
之者。此會通所存不審也。若於眞言行
常途一心觀門者。何往往彼義相
之乎。若於眞言行彼義分之故
此説者。直云眞言行何過乎」
答。直不眞言行答申意。大有二道理。一
一心三密顯密大差異也。是以宗家釋。翫
心利刀顯教也。揮三密金剛密藏也
心三密顯密宗義。何密中有三密
一心觀門之機乎。若許之者。與顯機
云何別乎。二六無畏能所寄齊凡存能所寄
事。對他教義門也。如彼終教斷惑十八
門寄齊一教中寄齊釋。其例有之乎。
殊於自宗能所寄齊宗家處處釋也。而一處
密中作寄齊之説。局此一處爭存
彼義乎。此二道理必然故。三劫六無畏説相
直非密行存申也。況又六無畏能所寄齊悉
眞言行人。非所寄齊非眞言行乎。倶
密行眞言行人簡異詞何用乎。又三劫疏釋
タルヲハ三果無學等既寄スト顯人之。彼釋
三果學人所斷全經根境界淹留修行釋也。
無學聖人所斷者。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
釋也。此等皆直解經文。全能所寄顯釋不
乎。況以拔業煩惱株杌文第五住心立
。即是部行所行麟角所證也。觀此花葉
四相無常彼林落三昧於無言
云云拔業因種觀門全縁覺所行也云事。更
異論乎。但至三劫結文者。自元心相
問約眞言行者共許上。答説又眞言行條勿
論也。然其行位淺深直難顯故。且云
顯乘。結文專可本意也。若任初劫結
。以證寂然界瑜伽行而寂然界爲
常途。判一僧祇得之位也。同密斷
重妄執。豈以寂然界直云密行乎。次十
六重深行事。六無畏自元有能所寄齊
故。約能寄齊密行曼荼羅行也。故不
善無畏聲字觀。專顯能寄
齊密行也。不身無畏有相觀
又此意也。次心續生事。此又爲眞言行者
續生齊如常説也。續生非如常故全
難。但經文與疏釋別云事。若疏釋加
辭有今經説擬餘教。經與疏別也
意得。既無其辭。直解經文之時以三果
無學等之。故經説直説三果無學等觀門
次擬儀外迹事。於眞言行中可有
能所寄齊云事先既成畢。次烟火譬事取
宜。以人所知顯知迄也。非取體
用等義邊。又顯入密方便故。爲聖火前相
何怪乎。次至眞言行一心觀
如常往往所明何物乎者。疏云
證深淺故。以觀門淺深本。凡三密修
行本覺門行體横平等軌則故。難修證淺
深之相故。寄一心觀門或息不善業或得
人空理或得法空理等重重淺深義相
修證深淺也。三密行上淺深難顯事表徳實
相爲先。觀無盡莊嚴本具故。十不善業自
家功徳人法二執内證三昧也。依何顯觀行
淺深乎。故密行以初心即極觀門至要
也。然行者修行之時非心品轉勝。是寄
如常易知淺深顯也
一。問。心相問偏定密事如何 答。六無
畏初疏云。既聞此教諸菩薩直乘眞言門上
菩薩地故問世尊此菩薩行道時有幾種得無
畏處眞言門菩薩彼云此菩薩行道
。無爭六無畏問約眞言門菩薩云事
一。問。具縁品初疏云。上品既約種種心相
對辨一切智心覺一切智心者淨菩提心
也。種種心相直非淨菩提心若眞言
行者所發淨心直可淨菩提心。何云
種心相乎。故知種種心相者顯行者心相也
云事 答。一切智心實雖淨菩提心也。於
淨菩提心能求心義邊爲所求果義邊
此兩邊。一切智智名爲所求果義邊也。
諸心相爲能求心義邊也。自宗意能求即所
求體故。云種種心相辨一切智心也。
故上疏問菩提一向名求一切智智若一
切智智即菩提此中誰爲能求誰爲所求
。終答能求則所求也。故知顯能求一切心
事爲能求即所求一切智智
    心相寛狹
猶是答前心相句也今此心相者九
句隨一心相句也乎 答。可爾也 兩方也。
若云九句隨一者。凡三劫六無畏一雙法門
也。然三劫既不心相殊異續生之答
。六無畏何局隨一乎。定知今心相者不
九句問中第四之句云事。依之住心品
總結文。已説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彼心相既
住心品所明諸句若又依之云
者。前問中諸心相之言非九句中隨一乎。
爾者兩方也
答。可九句隨一心相也。今猶是答前心相詞
專對三劫亦是答諸心相之文若爾者彼
心相既局一種。此心相何忽通諸句乎。但
疑難者。彼三劫六無畏説相雖似。其意
頗異歟。所以三劫通染淨故。殊異義顯。六
無畏局淨心故。不殊異答説歟。次心續
生事。三劫猶以古來難義也。況彼答説通
無畏
重難云。六無畏説相異三劫云事甚不
然。六無畏中前四無畏於初劫之。善身
二無畏直雖初劫。初劫方便加行心故。猶
是初劫攝屬也。第五無畏全第二劫也。第六
無畏又第三劫事無異論者乎。是以疏解
無畏。約前三劫作差降對明也廢立不同&MT06279;
其體全同也云事分明者乎。若爾者三劫通
殊異六無畏局心相云事。彼此異因尤不可
得者歟。又心續生文段寛狹雖古來異義
宗家處處釋分明故。通三劫迄無異論
也。若爾者何強簡六無畏續生答説
乎。以下言惟廣。必不三劫文。又三劫
六無畏中間雖十地佛果之説。以擧益勸
修之文之。十地三劫之擧益故。不
別段之文。故別不何答説乎。若爾者六
無畏六重續生之義分明故。以下答心相續
句見六無畏何相違乎。三劫通局事
道理證文如別尋。故毛擧不但至
劫通染淨故殊異之義分明也六無畏局
故不殊異答者。心殊異者思淨心
異染心之義此了簡歟。其義大不審
也。百字果品。答殊異心云云然百字果品所
説如來三三昧耶普現色身體也。彼豈殊
染心之義乎。定知以如來功徳差別不同
殊異心。若爾者三劫六無畏淨心前後別
殊異心。何於六無畏殊異之義乎。
況又三劫通染淨者。有所斷妄心故歟。若
爾者身無畏治四顚倒善無畏治十不善業
無我無畏治人我執等。能治所治倶擧事不
三劫。何云六無畏唯限淨心
答。自元所答成九句隨一之心相之
也。答心相之句三節文。六十心三劫
六無畏也。六十心心相答説始故。云此答前
問中諸心相句也。彼局九句隨一云事分明
也。云前問中故若不隨一者。中之言何
用乎。又諸心相之句無用也。總答九句。此答
前問中分可事足。況六十心通九句之義更
之歟。次三劫云亦是答諸心相。亦
之言對六十心答心相之言也。次六無畏
是答前心相句猶字起盡對六十心并三劫
心相之辭也。若爾者至六無畏何忽心相句
一句乎。其上以六無畏九句之問
一一答彼問意得事。其義尤難得。若三劫
六無畏其義同ナルヲ殊異續生答説
者。成三問答分齊也。何以此所以
九句之由乎。又如難勢者。三劫文通
九句歟。若爾者云亦是答諸心相
及心殊異。諸心相中可心殊異等之故。
彼心相既局一句者。此諸心相何忽兼
乎。但至住心品總結文者可二意。一
彼總結之句故。心相言設許諸句。是正
屬九句答説文故可一句也。彼此義
門大異也。不雷同。二彼諸心相可
也。住心品所説雖諸句。多分心相答
説故約大都結成也。次以下答心續生之言
六無畏云事甚不爾。疏家釋雖
離於斷常已上之文。宗家依心續生之文
十住心時。引三劫文第四住心已上
故。云三劫之文也。六無畏全非住心引
證之文之上。心續生之次第不一相續。其所
以者三劫上續生六無畏一具心續生
答説也。然續生之義三劫文已終
佛大祕密之文畢。六無畏又明別段廢立故。
以下答心相續之標不六無畏之條勿
論歟。況又六無畏行者修行昇進位得蘇息
事云六重也。全非前後續生故。
心續生之答
    心法色形
自宗意於心法色形乎 答。可許也
  兩方也。若云許者。以色形有無色心
差異。若心法存色形。六大雜亂色心難分乎。
是以宗家一處釋。自觀我心雖無色無形
文所顯非色形乎。若又依之云
者。菩提心論中。我見自心形如月輪法説
形字。心法非色形乎。爾者兩方也
答。凡心法色形事相之肝心教相之骨目也。
自宗者尤可此義也。誠彼顯乘以
本。以色或爲所變相分或爲縁起技末
故。色心相別心法不色形乎。自宗意色
心自元本有常住而二不二也。故於心法
色形也。是以五相成身觀菩提心之時全
自心月輪形相。若心法無色形者。何
廣斂卷舒觀乎。是以經説月即是心心即
是月。論釋於内心中觀日月輪。且一邊難勢
其理顯。但至一片者。以慮非慮色心體
故。雖色形何混亂乎。色法非慮色形心
法縁慮色形故。其體更不亂。次宗家釋且
破執説故彼釋有我物必見之執。爲
即作空觀實義釋。故不成難
重難云。五大色形設雖凡夫。既爲眼所見境
。於心法之色形者是無見。若有色形者。
何有此不同乎。誠如御答顯乘於色心
本末義故。其體可勝劣。自宗意色心
倶居實際心法深色法淺。倶乍
色形一成可見境一隔可見境事有何故
乎。況又色法隔礙有對法故。互隔礙難融通
而心法縁墻壁外事遠方境隔礙
是則不色形故也。抑自宗意以色心不
宗極。不二一體上別色心二事依
義邊乎。全此法色形之邊云色縁慮邊云
縁慮色則是二分中色法也。何彼色外於
縁慮之分又存色形乎。如所立色心體全
別可不二一心義乎。以心法
。全不色形邊是以祕藏記。本來清
淨潔白猶如滿月爲客塵煩惱所覆弊不得明
清淨潔白義故非色形乎。潔白者
清淨義故。但至形如月輪者。形者相也。心
法清淨圓滿相如月輪爲言他所知邊云
形。非色形之義也。次至月即是心等之經
者。依深祕義空上月輪與行者自心
不二相即旨。故是則別義也。今所論於色心
而二門心法有色形尋也。色心不二
前不論義
答。自元所答申心法可色形也。今宗意
色以金胎兩部。若於心法
者。金剛界五佛等可色形乎。大日經
中説淨菩提心。非青非黄乃至顯色形色心不
可得彼遮情説文也。自宗意遮情所遮
表徳實相&MT06279;之大途宗義也。若爾者彼
青黄等即可淨菩提心體也。是以疏中
彼文。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青實相
不壞前菩提心上非青相乎。但至
心不二ナル色形義邊爲色縁慮邊爲心故心
法無色形者。色心不二義專心法可
道理也。其故既一法上色心二邊也。彼一
法者可形相歟。亦不形相乎。若
形相者。何成色法體乎。故知色形體
上縁慮故。縁慮體可色形云事。若縁慮
色形者。色法所依本源心法無色相
故云顯乘義者。自宗意色心倶居實際
故。全不本末能所生義。何許彼義乎。若
本末義者。色爲體心故可色形條勿
論也。若色心終以色形有無差別者。色
心終各別不不二體。顯密倶談色心
不二義。顯不二攝相歸性故。而二上不二也。
自宗不二一心上色心故。不二上而二也。深
之。但祕藏記文釋三解脱門中空解脱
故。遮情破執之文&MT06279;全非宗實義。次形如
月輪會釋不然。形可形質義。綴文起盡
形字實字。非色形者。不可實字
清潔義形者可虚字故。不
文起盡也。所詮於自宗五大之廢立
六大廢立。六大廢立。色差別爲本故開爲
。心平等爲本故合爲識大一。若五大之配
立時者可色心五大也。若爾者彼五大者
色形爲體。故心五大豈無色形乎。云五大
若局色不心者。宗源底五大爲本時。豈
胎藏一邊金界乎。其義更不有。
或又立一大。是深義故教相難談。委可
心月輪祕釋
心月輪祕釋云先徳
御釋
夫心理離色相。色相非
心理者。可知遮情遣迷之意也。非是表徳
顯實之義。色相有二。所謂眞妄假實是也。今
絶離是遮妄假眞實。言妄假
一心縁起之色相諸識所變之影像。言眞實
者法身法爾之三色性佛性然之四曼乃至
相既具萬徳而一。如何不心理。心理亦
六大而具萬種。豈有色相。故知即色
是心即性是相月外無心。心外無月。經中已
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豈非此意
    沒心實際
三者以心沒心實際中今此心實際者。約
十住心時當何住心乎 答。可第七住
也 兩方也。若云第七住心者。心實際
之義專當空性無境之第八之住心。何云
第七乎。是以第三劫釋。心實際亦復不可得
故曰極無自性心生彼文既以心實際
第八況又於業煩惱解脱等之能治文既
極無也。所治之心實際尤可一道心
又依之云爾者。以三劫能治之智三重
若爾者一道極無倶第三不思議幻&MT06279;
前劫所治也。爾者兩方也
答。可第七住心也。前以心沒法中文既
第二劫寂然界。今心實際尤居第三
第二劫也。是則明前前十喩
後後所治之義之欲離有爲無爲界
同第三劫離有爲無爲界之文。彼能離第
八住心條不異論歟。今文又以有爲無
爲界心實際。可覺心乘事勿論者乎。
但至難者。心實際言隨宜不定也。不
重難云。心實際言可第八住心其故沒
心實際者。沈顯乘極理之心也。顯乘極理
第九住心。案儀軌等説相。以第八住心
顯乘極理驚覺金剛際之位爲
故儀軌彈顯乘極佛之時。汝之所證處
是一道清淨一道清淨指一道無爲心也。
且第八住心名一道無爲心專依此經文
若爾者以沒心實際所治於業煩惱
解脱等之説極無之文能治。儀軌文
スルニ。沒心實際第八住心云事不異論
乎。且以第三劫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文
第八。今心實際指第七住心云事。前後
相違爲何故乎。今文總以第三劫能治
ケレ&MT01302;所治第二劫也。能治不思議幻既極
無自性心也。疏云如前所説解脱一切業煩
惱而業煩惱具依即不思議之幻也故。若云
不思議幻通一道心者。於業煩惱解脱等文
一道心乎。其義更不之。其故
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
彼極無位解脱一切業煩惱等故。
若今心實際云第二劫者。彼心實際又可
第二劫也。文勢相順彼此全同故。而彼
離有爲無爲界等之説第八心實
故云第二劫者。今心實際何忽相違
乎。加之第二卷疏解擧益勸修之經文。行
者初觀空性時乃至心之實際亦不可得雖解
脱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存此文又全
儀軌説也。法愛生無記心沈顯乘極理之位
故當一道心。此位爲所治極無能治
而所治云心實際。非同今文乎。以第八
心實際事旁以無異論者乎。但至
一劫中能所治者。初劫十喩當
然界五喩觀門。彼既以湛寂所治。豈非
一劫中能所治乎。故釋云。一者以心
沒蘊中欲對治實法故觀此十縁生句如前所
説即空之幻是也心沒蘊中者湛寂位也。即
空幻者指寂然界五喩觀門故。故知三重幻
或前劫爲所治。或於一劫中淺位觀
所治。二例倶有之上。何以一邊定量乎。
且此中十喩望前十喩以一道心前十喩
之義有之。斯其良證也。次至離有爲無
爲界同第三劫離有爲無爲界文故第八住
心可能離者。大師以彼文二箇住心
若第八住心説文。所離有爲無爲界可
二劫。若爲第九説文時。有爲無爲界返可
第八也。今約第九引證之邊
有爲無爲界也。或又三劫相望之時
八九倶爲能離第二劫有爲無爲界
今第九爲能治故。彼此意殊歟。次至
實際言隨宜不定也者。如先勘申。云義理
文勢旁以全同上。心實際言不相違
也。爾者不明如何
答。凡案三重幻大意。於大乘觀門三重
不同也。彼三重即可三劫觀門之條勿
論也。若爾者第三重不思議幻何必局極無
一道心乎。是以釋不思議幻。今行者於
一念淨心中達如是塵沙四諦。空ト云ハハ則畢
竟不生。有ト云ヘハ則盡其性相。中ト云ヘハ則擧體皆常。
三法無定相故名爲不思議幻不思議
三諦專天台一宗規模之法門也。不思議既
不思議三諦義之。何簡一道心還爲
此觀門之所治乎。但至顯乘極理爲
實際者。顯乘自元以無相寂滅宗極故。
諸宗皆談其源底之時。無究竟寂滅。諸
教絶離密藏本分故。沈何宗極理彈指驚覺
密乘也。儀軌文約諸宗之。三
乘一乘極位齊可之也。是以般若寺釋判
三乘極究竟佛。沈顯乘極理佛故。極無果佛
又彼位可存之條勿論也。然宗家以心續生
次第十住心時。四家大乘各爲續生心
故。以極無自性心且置顯密中間
乘果佛一道心也。是則明續生次第
往判文也。而今三重幻既三劫觀門故。不思
議所治專可第二劫也。但至心實際言
相違者。可二意。一彼云轉生極無
自性心故以第八スレ&MT01302;心實際。今三劫相望
故心實際位異彼。故通途此義也。一義云

御案
彼心實際可第二劫也。以當段
之。心實際者留有爲無爲界心品也。
其故簡有爲無爲心云有爲無爲界也。
有爲無爲之差別故。而離有爲無爲界既
第八住心也。有&MT01302;第九歟論。云第八
義曾無之故。若爾者今文以有爲無爲界
沒心實際。彼文何忽以彼之心品
心實際乎。故知心實際亦復不可得等者。
極無第二劫轉生義也。三劫相望
釋文故。未必於一劫中轉生。次
擧益勸修文者。彼又行者初觀空性時者。
第二劫也。彼文大旨明初入信解地
。彼由漸作初觀空性等之釋也。初入信解
地位既釋名度三大阿僧祇故。第三劫心也。
彼所治空性觀可第二劫也。其故初
入信解地既第三劫位也。明彼信解地
法愛生無記心。當第三劫所治妄
故。尤可第二劫觀門也。前位覺後位
迷故。以所治空性第八住心。第八住心
初入信解地歟。若爾者不
三劫者也。而第八住心既第三劫攝之條無
異論。名度三大阿僧祇劫位不唯局
第九之條勿論者乎。故知轉生極無者雖
一道極無二心。且付勝擧極無一道心
也。加之彼一段文全同第六卷八地三昧道
釋文也。而彼文明八地如幻三昧
七地沈空義相。次下八地三昧道約教道法
。今宗從初地大空三昧云云大空三昧
者即如幻三昧也。初地既能治如幻三昧也。
沈空在地前云事無異論者歟。今疏意第
三劫能越心初地也。於彼中八九十三箇
住心故。大空三昧觀可一道心。彼所治
初觀空性位豈非地前第二劫乎。又八地如
幻三昧約教道法門教道者即順常途義
也。常途意八地以上第三劫七地已前第二
劫也。第七地沈空位第二劫分齊也。彼約
實義如幻三昧爲初地時。沈空心第二劫
地前云事實以分明也。次至一劫中能所
治例者。今三重幻自元大乘觀門故不
初劫小乘觀門者也。若爾者所治可
故。於一劫中能所治。第三劫更不
例彼者也。次至離有爲無爲界等
二箇住心故爲第九證文之時第八
返可有爲無爲界者。此義大不然。彼
文通二箇住心云事未治定。設許其義。能
離有淺深故雖二箇住心。第八還不
有爲無爲界。一文並説多法聖教
常習也。如此以相違之義合説其例安在
乎。況雖並説義。第八彼説文本意也。奪
第八偏爲第九説文離有爲無爲
界文第八能治事。更不信用義也
    十喩體空
於瑜伽之中。諸佛海會現前時以陽炎等十
爾者可所現之海會之體
乎 答。可爾歟 兩方也。若云所現之
者。凡思十縁生句之觀門。心垢對治之方
便也。尤可行者迷執。何直空其體乎。況
又所現海會即如來金剛幻之所作即事而眞
之境界也。何同遍計之妄境苟遮遣之乎。
之或云離於慢著或述亦不生著。不
其體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十縁生句是
四不生之觀門也。自他共無因之推徴直非
其體乎。依之疏釋陽炎觀云。行者於
瑜伽中種種殊特境界乃至諸佛界會無
盡莊嚴。爾時應此陽炎觀知唯是假
於慢著若有實體之法。何云唯是
假名乎。爾者兩方也
答。可其體也。凡行者觀心之上現普門
之境界事。專有微細心垢故也。若心無
點之虚假。自心即法界曼荼之全體也。何必
感應道交之時乎。定知存本尊行者二
位。入我我入之觀心之上所感得法界加
持之境界故。迷心之所現也云事。若爾者所
現之影猶可本地身也。既云所現之影
其體非眞有云事更不異求歟。且一邊
之難其理顯但至一邊者。觀體空時彌
遣執之義成也。彼相宗體空執空二義倶如
遍計所執也。如此成上者。御難自被
者歟。無過可答申
    裏書云
  先徳釋眞言密修
行問答
世間悉地成就三業罪垢滅
 時本尊衆相現前名世間悉地成就。頓越
 三重三妄執出世悉地。超三妄
 淨菩提心生名出生悉地
重難云。既以所現海會如來金剛幻。金
剛幻言非其體眞實也乎。若所現像開
行者妄心。何云金剛幻乎。況又金剛表
壞之義。此幻眞實不壞故非金剛幻乎。
是以上疏。如來金剛之幻亦復如是即事而
眞無有終盡或云而眞或云無有終盡。專
體空之旨乎。但至觀心依
微細虚假浮影像也者。自本無盡莊嚴
體上有體用二分。體不他迷自性本有
位也。是即法界宮也。其作用轉他迷上
觀心影像也。雖體用二物
行者觀心爲縁還照自性且名作用也。若
一向妄心所變其體不實。可變計存境歟。
若爾者何釋陽炎之觀之時。轉近心地即悟
加持神變種種因縁但是法界涅槃耳云云
心地其體空。何云悟法界涅槃乎。定
知所陽炎。法體法界宮所有全體故云
界涅槃云事。次至十縁生句四不生觀故
其體者。他宗用四不生觀諸法自
畢竟空故。此上見有法生四不生推
遣之也。是即不法體有故也。今宗
即事而眞爲宗故。諸法自元法然體性也。何
一向遮遣之乎。故知四不生者遮外道四執
之辭也。阿字本不生生故。不僧伽執
。不衞世執他生。不勤娑婆執共生
若提子執無因生。故今金剛幻不生體
不生生故。非外道四執爲言彼相宗
依他生外道四執。次至唯是假名釋
者。爲慢著且云假名也。望法界宮之本
假名也。非其體空故云假名。若所現
影一向云空者。祕藏記云。密嚴海會現前時
陽炎其心如何。若思是至極也其意
留著又作慢心。譬如鏡時見小影像
停留時遂不成實鏡鏡明行者淨
。以鏡垢穢行者心垢。以小影像
會現前。以本面法界宮聖衆。小影像者
鏡縁返見本面也。如此行者觀心爲
還一分見自身本具曼陀羅海會現前。故
其體全可空也。次相宗體空執空例證不
然。彼體空執空於後二無性此兩義
故雖兩義依圓二性體非空故。被空物
所執其體全非空。故以彼例證體空之
乎。抑答者體空所存所現海會妄心所變
故。其體云空也。是即妄心所變境故當
計境。此體云空者當三無性中相無性。而體
空執空兩義付後二無性之。相例彼
存尤不審也
答。自本所答申所現海會體也。十喩
悉似有非眞有之喩也。若存其體何云
眞有乎。彼相宗圓成眞理之外立假有實無
依他事法體性。今宗不爾。擬相宗一切
諸法悉圓成眞理也。故不假有實無依他
也。若爾者何以非有似有喩顯圓成眞有
乎。故知觀心之前所浮海會相似タレ&MT01302;法界宮
其體非眞實事如十喩爲言若十喩爲
其體者。釋乾闥婆城喩云。日轉高
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
高乾闥婆城尚有乎。又釋水月喩云。法性
月輪在如如法性實際虚空中。而凡夫心水
我我所相現我我所相水月。非
密嚴海會皆我我所相乎。既以所現海
全許妄心所變。何其體非空乎。凡普門
海會現事。行者觀心聊息麁強之妄心之時
漸近心地故。直雖法界宮。依彼妄
心薄彼影像浮妄心上也。如空上月輪於
淨水上影現。故所現海會一向非
心所作。本有海會爲縁觀心上現相故。不
本有海會體。所現之體可觀心之故。
觀心尚依迷不此位。故所現之相
又隨可遮也。若云其體者。直
自性會乎。若爾者何云海會現前
乎。海會現前自性會各別之條不異義
乎。若又本有海會和合觀心現故眞妄和合
體也。法會實體眞分故不之。云
彼起信論唯心相滅非心體滅者。今宗可
法性縁起乎。以縁起性徳顯密差異
乎。不許虚假法隨縁義。所現海會相
眞實故其體可空義分明者歟。但至
如來金剛幻故不空者。金剛幻者指本有
曼荼羅也。彼爲縁所現之故。歸功於本
金剛幻也。觀心所浮雖虚假也。爲
實之體金剛幻也。況又廢觀心相
時直可法界曼荼羅。故作此釋也。凡自
宗意山河大地卉木叢林悉法界宮也。然迷
心所浮見迷心所變法界宮全體。若約
其體法界宮。我等凡夫直可法界宮
乎。以爾不法界宮諸法。是則
法界宮諸法妄心相分自所變影
實行迷人也。若廢影像其實體。法
界曼多羅全體故云即事而眞也。此妄心所
變依相宗之義&MT01302;依他諸法。宗不
眞事法故可遍計境也。此大異唯識論
眞非妄執所縁境故。又不性宗。彼
法性不事事諸法。只一箇空理也。迷心縁
之變現種種相。人畜草木等相也。故依
事不眞。今宗諸法直法然體妄心
直縁彼爲本質自相分所縁境也。
自心相其體頓可曼荼羅故云即事
而眞也。次無盡莊嚴藏有體用之二分云事
所存如何。彼用者和。合妄縁起歟。爾者
先難之。若又無盡莊嚴本性上對他義
邊云作用者。所立義又如此。是即對觀心
本質之用全不觀心所變相。故更非
難。次四不生觀事以所現影四句推徴
終成不生法故。明體空義成申也。若許
現像有者可自他共無因破他外道計
之由。既不爾。直所現體云四句生。專
不生義且引中論之。彼論
畢竟空故。全不所生體有乎。所詮此
釋要所現海會小影也。若停小影
門海會故。捨小影普門海會時。何
小影之義乎。次影像返見本面云事。
此倶舍釋像實有不成頌之時有四釋中一
釋也。餘三釋許鏡中像釋也。若爾者見
云事非一定義歟。設又許本面。執
心所浮小影鏡中實有像之意也。實見
本面觀心所見ナレ&MT01302;自性會本質故。可
彼邊也。今所論影像邊故。不
面方也。次體空執空相例事。云體空不
執空説故。以體空義破執説
迄也。非同彼體空義
    悉地寛狹
經解了成就悉地宮今此悉地宮
切眞言行者悉地悉有乎 答。可悉有
兩方。若云悉地悉有者。即身義中擧法佛
持明二種之悉地。是即可普門一門之悉地
而今成三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
爭限持明悉地法佛悉地
事。況上三品倶海會現前之衆相十喩所觀
之境界也。法性身隔實行之視聽。爭成所觀
之境界乎。若又依之云爾者。上品悉地密
嚴佛國也。豈非法佛悉地
答。一切悉地可有也。分三品意可一切
況又十縁生句修行入證之旨要也。豈
一門之修行普門之軌則乎。但至
者。即身義持明悉地何必定一門乎。彼
此生悉地經文。此生之言非
一生成佛乎。若爾者尤可普門之悉地
也。次法佛不所現之海會云事。所現
之影本自觀心之上所浮假相故。非實之法
何相違
重難云。開法佛持明二種悉地意。依持明
之功得悉地可持明悉地。而簡之立
法佛悉地。定知不持明之功力直開
身頓證之覺之位名法佛悉地云事。今既
三品持明仙時觀心之上所浮海會衆相
三重不同故。以十喩持明之言非
彼此契當。衆相現前位尤因位行相故。不
法佛悉地之直開内證之位若又於
果位十喩觀。其理不爾。十喩觀
心垢對治行故可因位也。衆相現前者妄
心上所浮境界相也。例如釋論依業識
四十重他報身故論釋若佛果中業識本種
所有故能見所見亦復空無。法佛悉地直
入佛果之位故。不衆相現前分。何
十喩觀乎。以法佛悉地佛果位事。疏
第十五云。此無上悉地以略有五種一者信
二者入地三者五通四者二乘五者成佛
成佛悉地云。從第九地修菩提行道轉轉勝
進成如來位也成如來位者因滿是即正
成佛歟。此上立無上悉地故。無上悉地直
佛果是以同疏次上云。成佛悉地者謂
例菩提心也此菩提心即是第十一地成就最
正覺如是悉地諸悉地諸悉地中最在其上
故經云彼悉地更無過上此無上悉地者指
彼文也。而即身義以二種悉地一切
悉地。爾者法佛悉地當經無上悉地。持明悉
地中非因位五種悉地乎。今三品悉地因
中悉地故。持明悉地分齊未法佛悉地
故。不一切悉地云事良以分明也。但至
上品悉地密嚴佛國故可法佛悉地
者。設雖普門悉地因果之不同。今密
嚴佛國者。普門海會衆相現前故非法佛悉
地直成佛果之位。何以普門悉地
佛悉地
答。於三品一切悉地存申意。凡於
スル三品分別一類之法門義也。
而談悉地之時分三品。何於悉地
乎。無爭可一切悉地云事。但至
明言可因位修行故悉地隨不果位
者。凡持明者指眞言行者辭也。眞言行者所
成悉地何強簡佛果乎。可知疏家所明六
種悉地悉可今三品云事。上品悉地密嚴
佛國云云行者開密嚴佛國覺位開發心内
曼荼羅得無盡莊嚴之處也。不
中一分契證。故菩提心論云。若歸本即是密
嚴國土是豈指因位分證位乎。但至持明
言簡法佛悉地者。持明言彼此其意異也。即
身義於所成悉地持明名。而爲異法
佛悉地且因位悉地名持明悉地也。且持明
言順修行故歟。今持明指能成行者直不
所成悉地。以能成行者三品持明仙
故。今疏前後指眞言行者持明者故。持
明仙又彼意也。云眞言行者所成悉地之時。
設雖無上悉地何有殘乎。次至今三
品悉地海會現前衆相也者。上品悉地衆相
現前之位直成無上悉地也。菩提心論若歸
本即是密嚴國土此意也。故疏云。見加持身
本地身也。見本地身即行者自心也
時何不無上悉地乎。次至十喩心
垢對治觀門也何於佛果此觀者。此
事一箇尋也。別可其沙汰。然疏云。唯有
如來乃能窮此十喩其源底又釋
句文。乃至毘盧舍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
源底六句者即十喩也。以十喩
盧舍那所觀乎。心垢對治者約因位一往
釋也
  第三重行於我門者尚矣。然而多苦謄寫
 未遑板行。以故邊鄙之境初入之士無由
 盡看矣。豈不概乎。今數子之者於洛東智
 積教院歴訂數本闕疑從善。或文字之差
 誤倭點之錯舛者頗爲改易。校正功成命
 工繍梓。猶有遺脱者後哲有意乎。冀宗教
 遐存講學日新
    寛永十年仲秋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