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界發惠抄 (No. 2533_ 賴瑜記 ) in Vol. 79

[First] [Prev]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533

金界發惠抄卷上

  釋頼瑜記
金剛界念誦私記延命
院作
本軌云。金剛頂瑜伽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或無
瑜伽

石山四卷次第二云。若偏依佛部而修時。
心月輪中可率都婆。即應金剛界佛部
心念誦儀軌。若偏依金剛部而修者。心月輪
中可五古金剛杵。即應金剛部心念
誦儀軌。若依寶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
寶形。即可寶部心念誦儀軌。若依蓮花
而修者。心月輪中可開敷紅蓮花。即
金剛界蓮花部心念誦儀軌。若偏依
磨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羯磨金剛杵
即應金剛界羯磨部心念誦儀軌。若依
部法修行者。心月輪中可率堵婆五古金
剛杵寶珠紅蓮花羯磨杵。即應金剛界五
部心念誦儀軌。然今所傳儀軌正是依蓮花
而修行也
別釋云。問。爾說五部總修之儀式。可
儀軌。何者衆多要門只示蓮華部心念誦軌
耶 答。依如來意趣金剛頂經旨。不空三
藏造此儀軌。末葉凡夫不決定。但所
。若有求法人。來欲學金剛界法。其人
漸見其心淺深根性利鈍。是器非器率爾難
知。然則示一隅究竟祕要輒不可授。其阿闍
梨猶祕。於心地乃決定法器。可究竟祕
要之門。 人傳也。由此義故儀軌不
云云又濟暹僧都云。謂雖五部
一切有&T013530;心蓮花因。而成佛果。故殊
蓮華部云云私云。娑婆世界衆生。殊
阿彌陀佛宿縁深厚故。就蓮花部
也。依之顯教經論中非西方。眞言經
軌又勸極樂故依蓮花部念誦軌則也。
故五相成身住彌陀定印。心月輪觀八葉蓮
。良有以也。法印下六指相交。上四指相
捻。顯六道衆生令四身果也。又此印又
祕決。更問。又天台釋云。釋迦如來一代說
法。經處處聖教。唯勸衆生傳心偏念彌陀
生西方極樂國土。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
一經兩經略勸彼生。不阿彌陀佛國
處處經論慇懃丁寧勸往生予於醍醐
寺報恩院上綱奉受諸尊法等云。次數
部經軌加披覽之處。又以西方。顯密雖
異。志趣是同者歟
先上堂觀者 次下云。次想吾身爲本尊等
觀是也。謂於上堂觀通別。今是別觀也。
隨修何法吾身爲其本尊也。次下云。若
金剛薩埵亦得者。通觀也。設修何法。觀
吾身爲金薩也。故圓城寺八卷次第云。觀
自身爲本尊。或金剛薩埵亦得之。初心行者
皆是金剛薩埵故也又大師持寶金剛次第
云。參堂之間觀吾身是金剛薩埵也。首著
五智寶冠。右手持杵。左執鈴。足踐八葉
。漸次歩行。想起心王五智之都。趣法界三
密之門此次第雖如意輪爲本尊。入金薩
。可之 門通觀時諸尊中何必用
耶 答。長宴僧都口決云。金剛薩埵。右持
&T037992;。左持鈴。是最菩薩至最後鈴菩薩。
持之也。即薩埵阿闍梨持念五部四攝之
意也云云此決者。金薩五部四攝故。用
通觀歟。又略出經云。一切衆生所有心堅固
菩提名薩埵此文者。表發菩提心義
歟。故論云。云何能證無上菩提。法爾應
普賢大菩提心隨在何尊。若不菩提
。其法難成。故殊入金薩三摩地也。即誦
ra@m字加持淨衣者。石山二卷次第云。即誦ra@m
持淨衣問。圓城寺四卷次第
云。夫欲上堂者。先在室中。洗&T005754;口。取
淨衣此密言。所著衣服成佛衣。密言曰。
o@mrak@sarak@sasarvabuddh@adhi@s@titodmacivara@msv@a
h@a言相違如何 答。小野廣澤不同歟。先
師口決云。結小三古印。誦ra@m持之
云云或次第云。次加持衣清淨眞言。或
ra@m持之是師口也。皆
證文
私云。清淨眞言
者。前成佛衣眞言歟。或又唵毘摩呂娑婆訶
之言歟。大師儀軌中。袈裟加持用此明
或吉里吉里明歟。檜尾口
決吉里者。清淨義也云云
次至道場門觀 石山四卷次第云。次到
時。住降三世三摩地。謂心月輪上有h@u@m
。遍體皆h@u@m字。變成降三世明王其形
如常
三度
謦咳三度彈指彈指辟
除義也
謂左手五指舒。右手
舒五指。以右掌左手背。右大指入左掌
左大指右大指背。便以右頭指彈指。
皆作聲是也。即以右手降三世半印。誦
h@u@m辟除亦結界次三度
扣屝
又一傳云。三度謦
咳彈指作聲彈指云相如
前已明
即入無能勝明王三摩地。謂心月輪上有h@u@m
。遍體悉吽字也。變成無能勝明王。心相赤
色極大忿怒威光熾盛。作是觀也。二手作
金剛拳。各舒頭指。以心上。以
h@u@m三反。辟除及結界印身五處
毎度誦h@u@m
一反云云
私云。今次第取兩說意
作法歟。但印十方石山二說中無之。無能
勝明王者。大疏云。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
神力。而觀此忿怒明王之形。謂降伏衆生可
盡諸障也。無能勝即無破壞之義也
時處儀軌云。無能勝明王於一切時處。魔寃
侵。如來初成ノトキニ。於菩提樹下。以
密印言私云。時處儀軌說可然。入堂内
是爲成佛也。其印相以風彈。又伸風。順逆
持指十方等。是降魔之義歟。印是怖魔印
故。三度彈指等者。持寶次第云。三度彈指誦
h@u@m。譬如世人叩門呼人。諸佛皆住法界
驚覺義也
次開道場門觀 想開法界道場門是觀也。
問。穢土草庵室内。何法界道場耶 答。疏
云。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此宮論云。
若歸本即是密嚴國土云云彼天台猶豈離
伽耶別求常寂。花嚴又談即染歸淨土。況
自宗乎。可除諸障者。前既用辟除結
。何又辟除耶。答。前堂外。今堂内。異故再
用歟。右目有ma字等者。問。大師寶鑰云。ma@t
惠眼破無明昏夜。日月定光現有智薩埵
云云相違何。答。此約増勝。彼就互具。故無
相違。例如胎金。如次理智。又互具理智
云云具如下辨
次壇前普禮 略出經云。以尊重心正念
十方諸佛及菩薩。以五體投地敬禮眞
言曰。金剛合掌者。普禮印用金掌者。高雄
記云。當禮拜時。作金剛合掌即名歸命合
也。此歸命合掌相叉意者。此十指者爲
波羅蜜十方界云云又祕決云。師云。一切
印代用此印也。又五指即五智也。一切印不
五智印。故云普印。又云。以定惠二手
佛界衆生界時。左衆生界。右佛界也。左
五指上右五指次第重作衆生界。令歸
之義云云又云。兩掌圓處我性心蓮
也。交初節即未敷形也云云石山次第云。先
左足至壇前總禮眞言蓮花
合掌
對大日如來五部聖衆五體投地作
云云高雄口決云。堅心合掌稍低頭敬佛部
諸尊。次蓮花合掌亦低頭敬蓮花部諸尊。次
金剛合掌亦低頭敬金剛部諸尊了。次右
手以所著袈裟揩夾於右脇。以左右手
前。裳揩上方。長跪普禮眞言一遍禮拜十方
諸尊
四遍或五遍云云私云。或用蓮掌。或通三種
合掌。然今用金掌也。凡今禮拜通三業。誦
普禮言。是口業也。五體投地是身業五體投地
別記
至心即意業也。通法釋云。頂局身。禮通
之。至心者。上所述運心也。御作
次第云。專念兩部諸尊禮拜云云或又持寶次
第云。至佛前次第云。至佛前了。五體投地。
本尊諸尊。觀能禮所禮性空寂之義云云
次辯供 其辯供時。入不動三摩地者。八卷
次第云。次辯供時入降三世三摩地辯備
毘那夜迦障難法驗速令成就故歟。下加持
供物用忿怒王印言。即此意或師云。隨
部入忿怒三摩地辯備六供爲佛部者。入
不動三摩地。餘准知云云六種供養即六
度表示也。檜尾口決云。壇水・戒塗・忍辱花・
進焚・禪飯般若燈・精進遍六置中間云云
水者。一切草木蒙雨露恩施。生長果熟故。
水爲施也。或以水平等遍施行。無
偏頗歟。戒香者。天竺法極熟時。沈檀等香和
水。能除熱惱。同尸羅清淨義故以香爲
戒也。忍辱花者。一切草木花皆柔軟故爲
忍辱也。進焚者。以火著薪。次第熾盛無體
故。以焚香精進也。禪飯者。法花云。
法喜禪悦食禪定長養身心故禪爲飮食
也。般若燈者。燈照物如般若照境。可知
精進遍六置中間者。謂自餘阿伽塗花等皆
左右備燈香一種在中。而表六度中精
進通餘六度謂勵餘五度懈怠熾盛。是
精進故。大般若有其證云云又以閼伽等
*燈香。表餘度之義也。又義章中出
六度各互相攝之義。精進通餘度之義顯然
次著座普禮略出經云。或如來座(全結跏
也)或大菩薩坐(半跏坐也)
五輪著
地者。御口云。未必著地。只結誦印言禮。持
寶次第云。端身正座。金剛合掌。觀不動身
法界海諸佛運心云云或云。著座普禮
者。誦普禮眞言。禮本尊加持。或誦懺悔
云。我從無始來流轉。於生死恒起諸煩
。具造三業罪。今對大聖尊心而懺悔。
諸佛所懺。我今亦如是。願垂加持力
衆生悉清淨此頌或次第用
壇前云云
私云。今流壇前著
座倶不此頌又廣澤未必用著座普

次塗香磨瑩五分法身者 嘉祥仁王疏云。
五分法身者。謂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見也。
凡夫惑累以五隱身。聖人清高以五分
法身又云。法身者。眞法爲體。妙
解爲躯。故云法身金剛界疑問云。問。
五分法身塗香。而塗我身云事歟。當
以塗香五分法身云事歟。答。自身本具
此五分法身。而以塗香彼五分法身
者。塗香是戒波羅蜜也。戒者即萬善之根本。
所謂諸惡莫作云云今以戒香馥五分法
。蠲除煩惱之臭氣。磨瑩自性妙身正與。
五分法身者。無漏五蘊云云私云。無漏五蘊
者。謂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見也。千手儀軌
塗香菩薩功能云。由此印眞言
故獲得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見五分法
云云塗香印言力。本有五分法身今顯
現故。云獲得等歟。或口決云。五指表五體
此五體爲無明塵垢行穢故。以戒香
瑩云也云云
次三密觀 略出經云。即於己舌・心・手中
吽字。即想其字變爲金剛廣澤云
金觀。或次第云三金剛觀。或云。口決云。身
口意三所吽字金剛故。云三金剛云云
案。若約所觀金剛杵。云三金觀。若約能有
三密三密觀歟。御口決云。舌上誦h@u@m
。此乃滅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顯得三
部諸尊之義云云祕藏記云。以斯吽字
置身口意。觀五鈷金剛加持。則能滅無始
以來三業罪障。如金剛能摧破一切物略抄
御口決云。妙契大師釋問。三業配當有
何故耶。答。合掌殺縛等善惡業表相。專手作
故配身業。又印言・相對時以印爲身密。故
今教意胸中八分肉團觀質多心故。爲
。口密可知又問。身口意各觀月蓮杵
何意耶。答。或云。月a身密。蓮hr@i@h語密。杵
h@u@m意密也。三密各具三密。是三平等義。h@u@m
能證智。身語所證理也云云私云。今教意三
密各有斷證故。身口如次斷身口業煩惱
而證顯佛蓮諸佛也。故即身義云。三密金剛
増上縁。能證毘盧遮那三身果位或又
月所證理。蓮所依定。杵能依智也。所以定中
惠但斷惑故。爲斷惑證理之義月蓮

次淨三業略出教王二經無
本軌。有明無
本軌云。次當
法本清淨此眞言明。得三業皆
意云。依此印言功力行者麁動三
。成本尊微細三密之義也。故略出經云。
一切法自性清淨故。我亦自性清淨
決釋云。先以惟佛功徳身清淨境
。即了一切諸法自性清淨。了一切法自性
清淨故。此一切清淨法性入我身中。我同
法性。是故清淨云云祕藏記云。娑嚩自性婆嚩
秫馱清淨
自也
薩嚩一切達麽諸法娑嚩婆嚩秫度欠
如上記
云云
知。依淨三業印言加持力故。一
切清淨法性入我身中。我亦同法性。内外清
淨故云。下云即得清淨内外清潔即此意
稽首無上等者。此頌石山四卷次第無之。又
二卷次第無廣澤法皇次第有大師次第或有
問。稽首歸命同耶。答。稽首是身業禮。歸命
即意業禮也。身意可淺深歟。故毘沙門
天禮佛云稽首。去來現在諸佛歸命釋迦牟
尼佛然今無上法醫王者三尊也稽首歸
命同禮三部諸尊故。不優劣
次佛部三昧耶。印作率都婆形也。故云
部三昧耶
次蓮花部三昧耶 印作八葉蓮花形也。
蓮花部三昧耶
次金剛部三昧耶 印作三古形。故云金剛
部三昧耶也 問。前淨三業即三部三密義。
何重示三部三昧耶乎 答。或云。謂淨三業
三部被甲有二意。若約三部者。初淨三業
佛部。中三部蓮花部。後被甲金剛部也。如
體相用三大也。若配五部者。淨三業寶

應經
中三部如文。後被甲羯磨部。化他作
業故云云或云。初淨三業者。謂今昧聞法種
三業之垢穢。成五智之妙果。未敷蓮印。
是衆生位佛性也。加持五處。是加持五智種
之義也。今依聞法彼種將聞也。次三部
各別印言顯得三部諸尊之義也。次被甲印
言顯得三部大菩提心堅固既著金剛甲冑
故今又加持五處。是加持五智現行之義
也。又約位者。初淨三業是信位也。始翻
業妄染。信入如來藏性。故未敷蓮印即衆生
佛性也。次此性既顯發名佛部。故於住位
本性・習所成二種性開發。信根成就悟
入佛境界。是住位也。是故佛部當住位也。
佛頂印此義也。次蓮花部其心既契佛境。故
所起之行皆稱性行。故萬行開發衆徳粲耀。
是開敷蓮印之義也。即十行也。次金剛部稱
性之行流三處金剛。終至佛果。故
十迴向十金剛也。已下六峯大三古
。是生界佛界三部爲形之義也。次被甲護
身十地也。證涅槃之智名金剛甲也。佛果又
第十地。佛果上三部功徳圓滿故。用大三
古印。可之。又義。淨三業者。一切善威儀
也。此威儀皆向二無我性。今在凡位故用
未敷蓮印也。今値教法始向二無我性
法種故手作未敷蓮印。口唱諸法清淨
等句義。意念其理趣。成三業清淨。設又雖
其理。依師教力一向信之。此一念信
心皆攝佛境。在己心故。以佛地功徳
。深教指之或云初心即極或云即身
成佛也。終至佛果時。初心一念初心佛境。
歴然終至佛果圓滿也云云私云。今此五箇
印明者。若依大日經宗。初淨三業是當地前
三密行。疏云。此菩提心爲復二句因。若
生死中所殖善根。即名爲又金剛頂
經云。若有衆生此教晝夜四時精進修是
也。即地前所殖善根者此也。未敷蓮印表
生死之義也。次佛部初地位開淨菩提心佛
故用果印。次蓮部二地已上大悲萬
行開敷義故用開蓮印。次金部八地上方便
究竟也。上下六峯表上求下化。二掌重表
。此乃二利行已滿。萬徳云顯之義也。故
次第云三昧現前即得解脱此意即是向
上方便也。次被甲向下方便。謂著大慈悲甲
。更示果後利益也。故云。即起大悲心。遍
我及一切有情等即此意若依金剛頂
者。初是通達心。未敷印表本有菩提故。
次則修菩提心。修顯佛智故用佛頂印。次
則成金剛心。心月觀八葉蓮故用開蓮
則證金剛身謂自身諸佛金剛攝入故。重
手三杵攝入之義也。後則佛身圓滿也。
但作一種大三古印三部諸尊顯現義。次
功能云。疾證無上菩提云云此意
次加持香水 小三古印有。如別抄
或云。三古印空水合va@m字形也。即性徳圓滿
上顯三密智用也。軍荼利者。甘露義。即加
持水而令va@m字智水。阿密栗帝是甘露義
云云長宴僧都記云。am@rte者。a不也。m@r
te老死。即不老不死之義也。是云甘露之
一切壇場供物本尊像行者身等。皆是眞
如一理。今以此甘露中道理水灑之
其觀念云云今次第空地合作三古印。愚
案云。菩提心大地雖萬徳出生之功。作
煩惱障礙故難生。而合法身大空時離
業垢障。出生三部諸尊故。空地合作三古
歟。例如天地和合生萬物空是天
義也
 灑我
及一切有情等者。疏第四云。以性淨之戒香
合性淨之悲水。遍灑法界衆生性淨之心
。爲一切戲論皆淨除云云此中悲水
者。今va@m字悲水也。性淨心地者。今菩提心大
地也。香有周遍功。水有性淨徳。謂va@m字悲
水普遍法界一切衆生菩提心大地。淨除人
法戲論。令佛樹芽也。此戲論者。百六十
心三忘執也。以散杖三度叩器摧破三毒
三忘之義也。故或次第云。洗淨戲論百六十
云云或云。香水作性海觀。散杖作龍觀
ra@mva@m逆順加持。上下二轉之義云云注枳里
枳里者。實惠僧都口決云。吉里吉里明王者。
軍荼利尊也。軍荼利者。即甘露也。亦名大咲
明王。謂吉里云清淨義也。即息災義。軍荼
利者。増益之義也。甘露者。敬受之義。大咲
者。降伏義也云云建立古摩略記凡吉里吉
里言諸師說不同。或不動大師說或無能勝。或
降三世。或軍荼利也。但今次第意非軍荼利

次加持供物。高雄口決云。若就顯教者。欲
佛物。一切天魔鬼神等觸穢汚。以此不
淨食物佛時。佛都不受故無利益。以
此眞言等先加持了。若就眞言宗者。無
明妄想所生一切惡業。以眞言力既淨護献
佛。然後顯法界體性所顯諸功徳藏。所以先
此眞言契等了。又以此眞言印契。加
佛供常。亦餘一切事。亦同加持之*了云云
小五古印者。八卷次第此半五古印降三
世印。今次第此印ヲモツテ降三世明。似
三世印。然不思議疏檜尾金剛界口決トニ
剛薩埵印。可尋決略出經第一。說降三
世大印功云。若欲諸供具。即以此契
諸香花飯食等。一一稱吽字。皆得清淨
私案。既降三世印言有諸供具。半五
古印亦通用二尊。何失。例如三昧耶會四佛
四波印。況金薩三世同東方因位也。降三世
會金薩位置三世或口決云。半五古印五
指是五智。從掌月五智法水。加持供物
甘露云云
次覽字觀 燒淨自他内外不淨者。謂自身
内。他身及供物壇地云外。故倶舍云。自身
内。他身非情爲云云或又自他有情云
内。供物大地云外歟。今此用ra@m字智火
身器垢穢。非其體也。若燒自身體者。
二乘灰炭者歟。故檜尾記云。燒此身及
器界。但燒諸觸穢。猶存身器。譬如以火
火鼠衣時。但燒諸垢穢而衣猶存。但燒
種種垢穢不淨。猶存本性清淨身器云云
御作次第云。起從心即燒淨法界不淨云云
私云。五輪成身時。心有ra@m。成火輪。故云
起從心
次淨地二經
 次淨身略出求
清淨也
 金界生起最圓
云。房中護淨觀念等法。是則有前。爲
房障事趣明白。不更釋之。先淨地者。地
若不淨何得法驗。故先行之。縱雖地。
而身不淨。何感佛徳。故次淨云云眞興
僧都記云。修瑜伽者。先觀諸法本性清淨
若不爾者。罪難滅。故然觀器界。後觀
自身。所以者何。器是所依。身是能依。先觀
所依清淨之時。能依清淨即易觀。譬如
間爲淨物。先淨其器問。前ra@m
淨身器。何更用淨地淨身耶。答。前總。今
別。例如淨三業及三部
次淨三業三部被甲印言異前 問。先既用
淨三業三部等。何又用耶。答 八卷次第云。
今案。初三部三昧耶之中。既顯諸尊。何因
更結ヘルカ三部心。則初三部即自身本覺。後三
部表他身本覺。然則何可云云問。於
淨三業。前加持五處。今何加持四處
答。爲五智四佛
次觀佛出中無明 興記云。此先觀理佛
也。眞如佛性遍在法界。如胡麻油。以
法界有。以胡麻眞如佛性。乃
至草木無佛性。此義如是。言遍照者。大
日尊也云云私云。今文未必理性遍在。此乃
遍空諸佛。金剛頂經。守護經等。油摩諸佛之
說分明也。如胡麻者。或表諸佛集會之數
量無盡。或諸佛身量如胡麻儀軌說或諸佛
法界。如胡麻油遍麻中大疏說也
次金剛起 生起云。次觀於遍空諸佛。佛皆
法界定。若不驚覺者。恐不降起歟。因
次行金剛起云云興記云。此次明行佛
也。今助釋云。其行佛性未佛法因縁
以前。沈隱難知。如人入定セルカ縁初覺
云云今謂不爾。前摩油諸佛示定出也。
故千手儀軌云。名驚覺一切如來印又金
剛王儀軌云。驚覺盡虚空界一切如來石山
次第云。由此印眞言。一切如來皆從
定出。瑜伽者。意作此思惟。啓告諸佛。我身
少惠少福苦海。附託諸佛威神力。唯願
大悲本願護念。拔濟於我諸一切如
來各加持護念修瑜伽者。獲無量福智。身心
自在云云千手儀
軌文
略出經云誦前密語三反。即
諸佛三昧覺悟云云
次本尊普禮出大師梵
字次第
 生起云。諸尊隨之從
定而起故。行四禮云云私云。儀軌中無
尊禮。但四禮也。然四禮雖諸尊。但似
四佛。故更禮大日歟。又小島次第云。四禮
前用普禮。奉本尊今同矣 廣澤
天台等諸次第等。未必用此禮智證大
師決云。何但有四禮大日耶 答以
思。四禮是四佛禮大日法故。行者同
云云私云。五古是五佛。而四古曲向中古
四佛歸大日之義故。行者禮四佛。四佛禮
大日。故用四禮。五佛禮自備故。不大日
普禮爲言又石山四卷次第。唯四禮不
普禮
次四禮有二
遍身中所有微塵數者。興記云。
身中佛性不教故。問。一身之中但有
佛性。何云塵數 答。一佛即是一切佛故
御口決云。我心一一極微刹那。或金薩。或金
剛藏等。法法塵塵。皆性佛性然功徳法佛法
爾曼荼也。故不空常言云。歸命本覺眞法身。
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又云。諸法無足相
滅之所縛。若三密外起。此凡夫之身
轉爲如來諸法無定相者。非顯宗
諸識所變。或眞如縁起之義。法法塵塵。皆
諸尊徳用。或金薩。或金剛業等。隨機而
現故。云諸法無定相等也。此即徳用性佛性
然四曼故。永異顯也。私云。身中五智三十七
尊。乃至塵數不可說諸尊故。云微塵數。此
尊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故云。爲金剛薩埵
也。餘金剛藏等准之。捨身遍法界者。惠
身命義也。高雄口決中。四禮云一一身分遍
十方界。又法花云。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
芥子許是菩薩捨身命
意歟。又口決南方云。一一身分遍往十方諸
佛所云云分身義非捨身歟。山以此四種印
等者。已下重出四禮得益。此文出千手儀軌
又略出經第一云。唯願一切如來金剛薩埵
哀愍加護。願一切如來以金剛寶我灌
頂願一切如來爲我轉金剛法輪。願一切如
來爲我作金剛事業或次第ニハ四禮名
。如次出此文前云。金剛藏。今云。
虚空藏所。云法菩薩。今云觀自在。同體異
名歟
次金剛持遍禮略出四
禮首也
或云。此禮中方大日
也。又義總禮五部十方諸如來云云私云。
今次第意。大日四佛各別禮畢。今文總禮
也。五佛盡一切佛故。云十方諸佛禮事
供養也。故大師開題中。一切如來者。五智如
云云又小野僧正千心今遍禮云總禮金
剛持。可之。或又上五佛禮。是心王五
智如來。今遍禮又禮心數諸尊也。故云
方諸佛也。注o@mvajravi句依師傳初者。
大師御次第。此句在初。儀軌中置紇。今案。
本軌大師二意。安首尾歟。略出經但出
此一句
石山四卷次第。終加此句
初無也。同二卷次第。初加此句終無也
次五悔 石山二卷次第云。次普賢行願如軌
謂䠒跪合掌誦五悔云云廣澤法皇次第。
次普賢行願云云二四字云。普賢行願者。總
名也。五悔九方便共可爾也云云安然對
受記云。五悔印明同九方便中五也。或軌有
五悔印明。珍和尚說。此五悔亦名普賢行願
正可六悔。於二。一請久住世。二
轉法輪。故阿閦軌出二眞言又新渡金
剛界儀軌云。六歸命云云私云。第四段分
六歸命也。又五悔次第。異說不同也。千
手五祕密兩軌懺悔・隨喜・勸請・迴向・發願次
第也。天台大師以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
其五也。覺超僧都胎藏生起云。且述
云。欲萬行者。禮三寶。萬行雖多不
心行二種善也。懺悔是心。隨喜是行也。
故此二種略表一切斷惡修善故。爲二次第
萬行皆依佛轉法輪故。次勸請。三世一切善
皆迴向故爲後也取意問。懺悔是隨一。何五
皆云悔耶 答。天台弘決云。皆悔罪故名
皆五悔。懺悔破三業遮性等罪。勸請破
謗罪。隨喜破嫉妬罪。迴向破爲諸有因罪
生死
說有因
發願破邪願罪云云今准可
又最勝王經其意分明也。問。何故有必五
耶 答。興記云。古徳云。配五智五。今謂
精進五相。所謂被甲無下無退
無足對受記云。五悔是則五智。准眞實經
五佛如次。寂靜・調伏・求財・敬愛・増益・護摩。
即是如次五悔功徳私云。五悔前有表白
神分等。依之或次第云。表白神分祈願。次五
云云或云。天衆地類一切神祇皆有佛法
護持誓願。故添法樂權護也。又佛是
理。神是智。請諸神智力。爲本尊理體。先
神分也。靈分祈願祈師息利益。是大悲
先利他之意也云云御口云。五悔五大願配
五佛二說。各以初配大日。或以終爲
大日。餘四如次配四佛云云
次五大願 此五大願出尊勝儀軌。密嚴
院釋云其文廣故不
之。往可見矣
或云。初願東方金剛
薩埵菩薩心門。第二南方大虚空藏菩薩福
智門。第三西方觀世音菩薩智慧門。第四
北方虚空庫菩薩大精進門。第五中台大毘
盧遮那如來位也。此五大願次用普供養三
者。下釋此印言功能云。由此印誦陀
羅尼供養故。獲無量福聚。猶如虚空。得
五神通身百億。攝濟受苦衆生。皆作
安樂利益。即於現世無量福。當來得
淨土略抄此文。用此印言五大
願自利利他功徳。也。又或經云。救濟一切衆
。則爲於諸如來廣大供養此文。以
五大願功徳。作養本尊諸尊
次三力。又以三力因縁和合力。爲成前五
大願之功徳也。問。以三力因縁方何。
答。先師義云。以我功徳力者。内縁謂自修
行功也。如來加持力者。外縁謂佛菩薩智識
也。及以法界力者。内因。謂眞如本覺性種也。
彼釋論因縁具足門本論ニハ諸佛菩薩縁
釋論示自修行之功。因者。本覺性種云云 慈
行釋云。馬鳴就顯唯合他縁。龍樹據隱唯
自縁之 問。疏十一云。以我功
徳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
故。此三和合故。成不思議業力此釋法
界平等力未必本覺性種歟。又三倶云縁。
何云因耶 答。法界平等力者。眞如法界其
性平等故云爾。彼不親因疎縁。因亦名
縁歟。大日經第七云。我所修福我功
徳力
佛加
如來加
持力也
普賢自體法界力此文段云
賢自禮。豈非佛性眞因
次四無量觀 今此四無量觀依千手儀軌
。祕藏記說同之。對受記云。四無量心是則
四智云云或云。四無量者。與樂爲慈。拔
悲。不害爲喜。捨亙三事 問。彌勒爲慈。
觀音爲悲。顯密通例。何今普賢爲慈虚空
藏爲悲乎 答。御口決云。佛心是大悲
也。普賢菩薩心。又佛心故爲大悲歟。虚空
藏配悲。出生義中。東方四菩薩爲自行。南
方四菩薩爲化他。大悲化他門故爲悲。南方
幢菩薩是虚空藏故。觀音爲喜。拔苦義由
性清淨故。自性淨故拔苦生喜樂故。虚空
藏配喜。是平等義。性相空即平等虚空
藏故 問。四無量配八識四智方何。答。初
慈無量。第八識大圓境智。謂普賢之境界
有性界也。如來藏令菩提心。次悲無
量。第七識平等性智。謂覺觀流轉諸有
此智能折伏諸結使。令福智故。次喜無
量。第六識妙觀察智。謂自性清淨之理在
情之中。此理能作說法之用故。次捨無量。
心前五大成所作智。謂此智有菩提分法七
覺支。能起諸事業云云理趣會儀軌云。演
心遍三界。普施於衆。心遍衆生界。普門
極濟。隨類極救已。咸授與菩提。心住
。不有自他。唯此一性相即是普賢性
此中初二行各以二句次配四無量心
後二句總結一性也。今此四無量者。大日四
行時。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如次慈・悲・喜
捨也。或普賢・虚空藏・觀音・虚空庫。如次配
之。或文殊虚空藏是一體。彌勒虚空庫又同
體歟。或隨尊隨法。四行菩薩可各別歟。
一切有情皆如來藏者。在纒佛性故云如來
。故心論云。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
等同普賢菩薩者。修顯菩提心歟。故論云。何
能證無上菩提。法爾應普賢大菩提心
或又同本有普賢歟。故或處云。一切有情皆
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此普賢是在
纒歟。起種種煩惱及隨煩惱者。謂五根本非
一故云種種。故大疏第二云。謂五根本煩惱
及百六十隨煩惱等唯識等根本増
故。彼論云。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
隨煩惱皆離我我所執等者。謂我我所執
者。遍計所執。蘊處界者。三科法。即依他
法也。能取所取者。若不離能取所取ナラハ依他
相見分也。若離別心境ナラハ。遍計能取所取歟。
瑜伽者。已下文示四無量心得益。是又千手
儀軌文也
次勝願略出有 法皇次第云勝心。儀軌云。行
者。廣大願。次應勝心等文大師梵字次第
云。次勝願今依大師次第歟。檜尾口決云。
文云。行者。廣大願。次應發勝心。謂誦廣大
願眞言其勝心。次文願一切有情至
悉地。謂正明勝心。於中文世問者。言有漏。
出世問者。謂無漏。言悉地者。是梵語。此云
成就。即有漏無漏果報也私云。今一切有
情下五祕密儀軌文。已上本儀軌文也。既具
四種藏性者。衆生身中本具四菩薩性故。
四種藏性歟。四菩薩者。前四無量心菩薩
也。問。四無量勝願何異耶 答。或云。四無量
四智是別。勝心大日即總。總別異故。或次第
四無量略勝心。或勝心略四無量云云願一
切有情等者。問。以行者三力因縁。令一切
衆生證大日果。寧非因果相違乎。答。菩薩
慈悲利他爲先。故行者所修力及衆生拔濟
也。故前四無量心云。以我修三密功徳力
故。願一切有情等同普賢菩薩然化功
歸已故非行者得益。故四無量心得益云。
身中頓集無量福聚今又准知之。又略
出經說勝心云。復應思惟。是諸衆生無始
以來流轉生死。皆由黒闇所。覆慳貪垢重。
我今爲彼等煩惱。皆令就世問出世
諸悉地智興記中勝心金剛眼・金剛掌・金
剛縛。如次爲信・住・行・向也。儀軌中大金剛
輪・地結・方結三種印言無
次大金剛輪 此印言等本儀軌無。石山次
第云。出軍荼利儀軌云云入金剛界大曼
荼羅者。輪壇也。故題云金剛輪也。漫荼羅
者。故云壇。新翻輪圓具足也。壇者。本垣義
也。輪者。攝持義。如世車輪攝&MT00399;。即
輪圓具足之義也。或云。天竺以潔淨作法
平坦壇。其上畫作諸尊像之。是云
荼羅。四智四行等萬徳具足故。云輪圓具足
也。坦然平土故云壇也。即本有菩提心大地
云云身心備三摩耶等者。石山次第云。入
漫荼羅。受三世無障礙三種菩薩律儀。身心
十微塵刹世界微塵數三摩耶無作禁戒
自下全同
此文
故知。三摩耶無作禁戒者。三世無障
礙智戒。即佛性三摩耶戒也。是又三聚淨戒
故。云三種菩薩律儀也。當知。依今印言等
輪壇。其身備禁戒。除違犯咎。如
光顯云云
次金剛撅亦名地結。大師
梵字次第同
次金剛撅并金剛壗
本儀軌無。石山次第云。已下二種出無量
壽儀軌云云法皇次第云地界撅也。前成
輪壇了。今更以金剛撅地結界也。大小
心。圓城寺僧正云。結界。或一處。或一里。
或一世界。隨云云長宴僧都口決云。自行
時。一房一間是初行者
好也
最極七里云云印二大合
向下印即立撅之義也。云成金剛不壞之
。即此意或云。五方結撅五方。是大結
護也云云不空羂索經二云。加持賓鐵金剛
撅量長八指。加持五色線索七遍。繋撅頭
針列壇界。則得周遍七瑜繕那。成大結
。其地未撅去。常爲結界
次金剛牆亦名四方結
大師御次第同
謂隨前界量四方
周匝。而成金剛牆。又是結界也。祕藏記云。
結界有二種。一者次第。二横也。初次第者。最
初菩提心是因也。佛位是果也。當觀想。自
此因地於彼果位。純一觀行淨菩提
更不二乘外道心。是曰次第。二横者。我
一心法界中毘盧遮那。乃至四佛四波羅蜜。
十佛刹微塵數如來。宛然而有。爲煩惱雲霧
&T057006;。不明了見。觀想除去是雲霧。開
顯本有莊嚴。更不妄想無明等煩惱。是曰
横。觀是理。眞言印契是事也云云或云。是結
界者。於上本有菩提心。起修生因行果。此
十信等行位。不二乘外道等無明妄想
境界純一行菩提心大地。故云結界叵云云
又高野結界文云。仰願諸佛歡喜諸天。擁
善神誓願。誠此事所有。東西南北四維上
下七里之内。一切惡鬼神等皆出去。我結界
有。一切善神鬼等有利益者。隨意而住
或云。此文集經第四說。軍荼利法之處也。遍
智院御口決成賢云。高野結界者。軍荼利結
界也云云
次金剛眼略出有 石山四卷次第云。ma@t
瞻視。或傳名金剛眼。或傳名遍視摩吒。又
目瞻視云云二卷次第云。又名遍視
ma@t云云ma@t兩目等者。略出經云。次想
兩目爲金剛眼。復於右眸想摩字。於
眸中吒字。即想。摩字變爲月。吒字變爲
日。即以金剛所成眼。瞻視虚空一切諸佛
此瞻視。得一切如來所共稱讃云云問。
今次第初開堂門觀云。右目有ma
。即惠也。左目有@t月輪。即定也云云
又石山到門戸觀云。便ma@t於兩目右摩日也
左吒月也
云云相違如何。答 凡ma@t日月等左右配
當。經軌說不同。仍隨應用歟。略出經文如
先引。理趣會儀軌云。右目置摩字。左目置
吒字。右日左月云云又大師梵字次第云。右
ma日惠。左吒月定云云故左右配當不定。
此乃定惠互具。理智不二故隨應云云故大
師寶鑰云。摩吒惠眼破無明昏夜。日月定光
有智薩埵云云之。對受記云。睿和
上說。次大我摩吒觀
也。如
右眼想ma月。左
眼想@t@u云云記者私云。靈巖金剛界
記同日初說。安祥寺記云。右左摩吒爲
。慈覺大師不動法記云。右目摩日。左目吒
月。略出經文同大師說云云御口決云。兩拳
腰。當流習云。自身須彌。兩拳
。須彌半復有日月之義也云云
遍觀空中佛等者。檜尾口決云。謂以是日月
輪遍視道場尊像。及視虚空中諸佛
金剛眼等者。此下得益。是略出經文也。已上
印言說文。皆本儀軌文也。有暴衆生等者。
暴惡衆生也。一切障礙毘那夜迦者。於佛法
障難故云爾。於毘那夜迦有四部
故。蘇摩呼童子經上云。復次世間有諸障
難毘那夜迦。爲過故。逐念誦人。於
分別總有四部。摧壞部主名爲無憂大將。護
世四王所說眞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野
干部主名曰象頭。摩醯首羅所說眞言有
誦持者。彼障難。一牙部主名曰嚴髻。大梵
天諸風神等所說眞言有持誦者。彼
。龍象部主名頂行釋教所說諸妙眞言有
持誦者。彼障難略抄
次金剛掌略出有生起云。金剛眼力既淨供物
乃至結界。因次結金剛掌印。令諸衆生
十度云云福智二羽合等者。檜尾決云。謂右
手名福羽。左手名智羽。禪進忍戒檀智力願
便般若。是名十度。即右大指名禪。乃至小
指名壇度。左大指名智。乃至小指名般若
。可悉也一切印之首者。同決云。謂此印
一切印爲首也興記云。說印相云。福智合
一切諸行福智爲首。故云一切印之首
先師云。此印云印母。又云。印起云云時處儀
軌云。一切諸密印無此生此金
等者。自下功能出千手軌。但彼軌具文十
波羅蜜下有得十自在一句。十自在者。演密
抄九云。十自在准攝論及花嚴經。一壽自在。
二心自在。三莊嚴自在。四業自在。五生自在。
六解脱自在。七欲自在。八神力自在。九法
自在。十智自在已上印言說文依本儀軌
但又出略出經并千手儀十度十波羅蜜
是梵漢不同。然依位淺深度。云波羅蜜
正云到彼岸
次金剛縛略出有生起云。十度圓滿。依
使故。金剛縛結使縛本儀軌
云。即彼金剛掌丨十度結爲拳。名金剛縛
能解結使縛文略出
經全同
檜尾丨記云。言縛者。
是十指相叉把結。是十指入掌中相叉名
内縛。十指頭外相叉名外縛。今是外縛。可
印一切從縛起。印以此印首。
三摩耶會諸印等是也。金剛薩埵儀軌云。諸
三摩耶印。皆從此縛故大師即身義。三
摩耶智印本出金剛縛。可之。能解結使
縛者。興記中。此印言配十回向云。此位菩
薩離憍慢等。所有縛著得解脱。心行普賢
。故云。能解結使縛私云。既述功能
云。速得十地滿足。何云十向當歟。十
向名十地歟。未審。又法皇次第云。能解縛。
又縛不縛云云 又下文云。縛解。
解諸縛云云
由結下功能出
千手軌也。上印言依本軌又略出經千
手軌
次開心 生起云。自他既斷結使良堪
無漏智故。次爲入無漏智。先開心殿之
云云千手軌此名摧十種惑障金縛印
也。功能又云。能摧滅心中十種惑障。所
則觀顯發暉身口意金剛私云。三業煩惱
不淨十種故云爾歟。或五鈍五利十使煩惱

能淨第八識。亦除雜染種者。大疏第一云。
今修平等三業清淨惠門。一切蘊阿頼耶業
壽種子。皆悉焚滅得虚空無垢菩提心
此釋。今開心滅頼耶中業壽種子。故云
能淨第八識亦除雜染種也。次又智召無
漏智。入於藏識中者。得虚空無*垢菩提心
之義也。斯則三句中初地菩提心爲因句。五
相中修菩提心位歟。故儀軌云。煩惱習種子
善惡皆依心。心爲阿頼耶。修淨以爲
然興記中以開心已下四箇印言四善根
今開心燸位也。釋云。以尋思智二障
現行。故言淨藏識。雜染種者。現行非一。故
種。種者。種類。非是種子取意恐違
軌及大疏文。前金剛縛云。能解結使縛。是
則現行也。今云種。何又現行ナラム所以准
大日經等。地前位度三妄。故云能除結使
。寄齊如上十地究竟也。故云滿足十地
也。儀軌云。想身證十地。可之。tra@t二字
等者。金剛王軌云。開心印。先於右乳上
羅字。左乳上安吒字。想此二字
。以前縛印心上。三掣開此又印
言依本軌等。功能出千手軌
次入智 生起云。既開心門故。次召智云云
千手軌此印名金剛遍入印。略出經云。金剛
召入契。觀自在王軌云。入智字印。瑜伽蓮花
部念誦法云入智印也。召無漏智於藏
識中。同本儀。略出經云。又想前婀字遍
照光明。爲菩提心大智。故令己心
殿中石山次第云。師口云。以其二頭指
前觀月輪中a@h字安自心滿月輪中也想
字時。小開取訖跓相。即頂上散也云云
廣澤次第云。前一肘間有八葉蓮臺。其上有
惡字。色如珂與雪。悟了智慧一切通明
其字狹印置
心蓮云云
略出經云。即得金剛召入智。此智
慧能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所作事業。皆悉
悟解。未曾聞百千般契經其文字義皆得解
云云法皇次第一切通明者。此經意歟。由
此印下。千手軌文也。從正文皆得
順伏加持不石山同
次合智 生起云。既召入無漏智。何令
。故次閉心殿門千手軌合智印。名
剛拳三昧耶印也。瑜伽蓮部念誦法云。開
心門印三摩地。儀軌云。如來堅固拳印。略出
經云。以婀字於心中者。以鑁字
心殿門戸。此密語是一切如來金剛身證
私云。va@m字眞言終字歟。法皇次第云。金剛縛
兩空立二風ヲモテ閉心門云云此以印閉也。
決云。金剛拳者。佛堅智相也。以佛堅智
於法身印智菩提。能令就堅牢徳藏
故名封閉心殿云云
次普賢三昧耶 生起云。無漏惠既入我心
我身變成普賢。故次結普賢印
開心今普賢三昧耶本性中。無
千手軌云。三昧耶印金剛王軌云普賢
三摩耶印也。自身成普賢等者。本軌文也。
千手軌云。則觀自身等同金剛薩埵。處在
月輪。又想觀金剛薩埵身前。如鏡中影
。與身相對等無對受記云珍和
上說中云。身前觀普賢。我身亦同普賢也。
其言中三昧耶三字。約佛法僧。亦三部。亦
三身薩怛鑁三合一字我入入我義也。記者私
云。以三昧耶三三法。出大日經三三昧
耶品云云珍和上說前觀普賢。異今文歟。
注加持四處者。出惠運記。今同普賢故。殊
加持
次極喜三昧耶 生起云。既成普賢菩薩故。
次以大悲箭破厭離菩提心本記云
大誓眞實契又云極喜三昧耶。理趣印。如
意輪軌云。喜三昧耶印也。大悲箭者。對
受記云珍和上云。印中二空是弓。二火是箭
云云厭離心者。檜尾記云。厭離心者。是厭
涅槃興記云。其厭離心爲菩提
。其大悲箭如怨箭。故云大悲箭問。
厭求是菩薩之用心修行之軌則也。故起信
論中。地前菩薩以厭求心向佛道云云
爾何 答。厭求有大小。今捨二乘厭離心
也。故下結法輪ニハ二乘種云厭離。依之唯識
論中云下乘般涅槃障。起信又以二種法
對治邪執。但意熏文不大悲厭求
故無違。況彼猶十地位捨彼。云不念生死
不取涅槃乎。興記中。以此極喜三昧耶。爲
通達位。名極喜地也。自合起信論。極喜
三昧耶者。檜尾記云。極喜三昧耶者。是由
是印。誦眞言。入法界定也。諸佛從定出
被行者。如來喜樂。行者亦捨厭離心
喜。故名極喜。三昧耶者。平等義。本誓義。驚
覺義也。除障之義也今次第下文意同
也。但次第雖行者歡喜。意可存歟。三
昧耶四義者。平等本誓等也。今次第由此以
下文同此意
次降三世 生起云。雖普賢。而慈悲之義
魔界難伏。故次結降三世忿怒印興記
中降三世爲第二地乃至成佛爲第十地
修習位也。本軌云降三世大印。千手軌
三世勝菩薩印。金剛王軌云勝三世印。略
出經云。三世威力決勝契也。理趣會軌云。
二。當心前吽擧右嘘。次吽擧同左。
三吽相鉤結。次發申進力。在轉顧辟除。右
旋成結界云云略出經云。次即以止羽腕
上置觀羽。以檀惠度相鉤竪進力度。作
喝相貎。是名三界威力決勝契。亦名大力
。欲此契。先應遍稱吽字之。似
雲陰雷聲。取密語。最後稱一吽發字○若
諸魔作障礙者。見此契也。皆悉遠離
被。得一切處擁護己身私案。大師寶鑰
云。多㘈三喝無明波涸云云此經文歟。三
遍稱吽是三喝之義也。由此印等者。此
功能全同。石山次第彼次第云。三摩地法說
云云私案。今功能全同千手軌。前前皆爾。
此何依三摩地法文
次蓮花三昧耶 生起云既成忿怒王。堪
轉輪主故。次結蓮花三昧契石山次第
云。右傳名金剛蓮也云云千手軌云蓮花三
昧耶印。此印文并思惟說倶依千手軌。功能
本軌。千手軌云。由此印眞言
故。一切三摩地。一切方便。波羅蜜速得
成就法皇次第云。得成其部轉輪主宰
速得就三摩地。亦方便。亦波羅蜜
千手軌也石山次第云。轉輪之主宰者。
轉法輪王也。主宰者。王義故云云私云。轉
輪者。王也。主宰自在義。即是觀自在王義也」
次法輪 生起云。轉輪主宰能破二乘厭
離菩提之心故。次結輪印云云此印文等
全同等軌文也。然摧彼厭離輪句
。御口決點云。摧彼厭離荼利意輪是
能破法輪也。或人親賢
法印
眞興釋更讀點云。
厭離云云彼釋云。言法輪者。三
十七種菩提分法。摧破煩惱故名爲輪。言
厭離者。即身見等堅執作用。摧スルヲ正見
亦名輪。以正法輪轂輞輻力。摧身中身
見邊見等。故云摧掣於自心即滅二乘種
二乘種者。謂所知障。二乘不斷故成
。種種性。非是種子私案。二點並雖
文。標次結法輪印。釋摧破厭離輪。標
論怱不違。故御口決點爲勝就中
石山次第云。口決云。是法輪印摧二乘人。厭
離生死。心種之輪也云云此口決既置隔法
輪屬法輪相承口決尤可仰信。彼
眞興記奧云。餘初此道。未師說云云
若爾以未傳師說之釋。猥勿相承之口
云云彼檜尾記云。阿頼耶識中違
菩提種者。是二乘人忻自分涅槃。厭離生
。心種第八識自體分所アリ云云此又云厭離
心種。不輪乎
次大慾二經無生起云。摧二乘之心。今當
求大菩提。故次結大欲印本軌云大欲印
大樂金剛軌云金剛祕密三昧耶印。普賢金
*剛軌名索羅多金剛印也。禪入智虎口者。
惠運記云。口決云。謂金剛縛左右大指頭指
各相捻。以右大指入左大指頭指之間
也。是大指頭指間穴名虎口興記云。
禪爲俗諦。世間法故。智爲眞諦。出世名故。
禪入智。顯和合義。智能喫惑故。云
智證瑜伽記云。大欲者。以左入右虎口
云云石山次第同運記。今又依彼行之。
誦而出入者。或師云。三誦出入。即謂大
欲菩提云云法皇次第出功能云。二乘發
救。凡夫入佛果。佛出度衆生云云理趣會儀
軌云。次除邊轉心。令平等智。前印壇惠
交○眞言曰
輪言
纔作此印明。二乘發悲救。
凡夫入佛界。佛出度衆生。皆由是加持。獲
得普賢心。眞言曰○
欲言
記文者。今此
功能見法輪功能。然爲大欲功能。深意難
解。然二乘起悲。凡夫入佛界。是大欲義故。
前雖二乘種。未悲。故爲大欲功
歟。八卷次第同之。私云。二乘起悲。凡
夫入佛界。是前法輪歸平等智之義也。若
悲故爲大欲者。可大樂。云圓城大悲

次大樂不空身二經無生起云。志求菩提
必以就衆生故。次結大樂不空身印
對受記云。珍和尚云。菩薩住空後出緞故
不空次當一切者檜尾記云。是
次眞言普賢十七尊種子。名召一切也。
是誦其眞言即名召也私云。今此眞言
梵字十九字。何云十七尊種子乎。五祕密軌
中正出十七尊種子。眞言其數十七字也。謂
十七尊者。金剛薩埵欲觸愛慢内四供。外四
供四攝也。自成已下四句檜尾記云。是說
眞言功力智證記云。大欲爲定。大樂
法皇次第出功能云。凡聖同受悦。
是名大我等。菩提大欲滿自成大染智
云。上二句依理趣會儀軌。彼軌出功能云。
是眞言故咸住大悲心。聖凡同受悦。是
大我等八卷次第云。已上三箇契脱。略
出經謂。法輪・大欲・大樂不空。三箇印也
私云。千手軌。又脱三箇言
次召罪略出有 生起云。雖就衆生。而不
罪者。 自他煩惱猶有障礙故。次結
本軌云。次結召罪印略出經云。鉤罪
云云御口決云。此印言淺略義如次第。但
三誦三召也。私勘云。石山次第云。或師說云。
三誦三來去云云又御口決云。深祕義云。如
印文印。明三反誦畢。二風三召。隨召各
tr@a@h誦。然誦h@u@m二風内縛誦va@m。二水二地内
縛。二火端想tra@t。獨古左右觀火炎也。然
後誦摧罪明。誦h@u@mtra@t三字時。如次三反
拍也云云私勘云。理趣會軌云。次召無始來
妄見所生罪。縛忍願釘。進力傍如鉤。心
召諸罪。罪状餓鬼形如。及印向心。召誦
此誠實語。由此三密門。盡集自他業。稱
進力跓稱索。引入掌誦𤚥。内相叉。兩兩
相鉤結。已縛諸罪業。忍願申如幢。布怛羅
吒字。觀金剛杵。相拍如摧山略出經第
四云鉤罪契。經云。結金剛縛已。申忍願
釘。曲力進度。於忍願。作跋折囉股形
相拄著。又於進力度端。各想而伽反
。以鉤曳彼身中所有罪障。誦此密語
召罪朋此密語時。想彼罪形如鬼形状。黒
色髮竪。即以二羽諸度。各各相鉤頭入
。以進力二度交彼罪。令掌中。餘度
而各相捨。申忍願二度針。於願度
怛囉字。忍度端知可反。又於
火焔。交取彼。誦此密語摧罪明
此密語已。用進力之如彈指法。右上
左下又惠運記云。口決云。二手金剛縛竪
二中指相著。其中指背竪二頭指相著
初分如鉤。至于眞言終發吒。以其進力
&T052396;招。如是二&T052396;第三反。除發吒。更稱惹。
即招之稱吽。二手縛成内縛。縛之稱鑁。以
上說召罪印相也。以下說摧罪印云云
受記云。珍和尚云。金剛縛立二中指。申
風指鉤發吒字終二風招之。三誦三召
了。更稱惹。招之入是鉤印次稱吽。二風
右抽左。背入是索印次稱鑁。中指以下三
指成&T054752;又云。有三印云云私案。御口決
出理趣會軌意歟。但經進力禪指異
或尋云覺洞院法
印親快
何今加四攝印明
耶。御口決云。未其所由云云私勘云。大
師御口傳云。第四h@a@h聲是先達所除也。故金
剛界召罪所用上三第四字。又至
佛菩薩者。四字共用云云御口決得證據
歟 問。問。智證大師金剛界記云。ho@h兩聲
歡喜。二瞋恚。辟除時瞋恚聲。結界歡喜聲
既辟除用h@a@h。若爾何除乎 答。大師
御口決又非自由。略出經理趣會軌唯用
。故不疑。但智證釋違經軌說。何必
苦勞。況對受記所載彼師說歟。彼既三印ナルヲヤ
乎。起大慈悲等者。興記云。又來去者。往
五趣利生之義。悲増菩薩往三惡趣。代
衆生取衆苦。故云。召諸有&T013530;罪自身。三
惡趣衆罪召於掌止觀滅罪。故云召掌。惑
業染汚。故云黒色。障菩提月故喩雲霧。善
人畏人如鬼形私云。兩掌是止觀二
羽故。入掌是以止觀滅罪義也。來去召罪義。
必往來之義
次摧罪 生起云。既召取自他罪。今當摧
破其罪。故次結摧罪印内心起慈悲者。
外現降伏相。故云變成降三世。外雖
伏忿怒相。内心起慈悲。故云内心起慈悲
也。本記云。内心起慈愍忍願應三拍
者。興記云。言三拍者。伏貪瞋癡。言三惡
者。貪瞋癡故私案。准降三世稱者。應
瞋癡。理趣釋中其義分明然准前所召罪
者。諸有&T013530;罪者。指前文諸有&T013530;。即是他衆
生罪也。三惡者。指前自身三惡趣罪也。故
前云召。今云摧。召摧雖異罪體可同。故彼
記意未必約自他罪三拍是摧諸有&T013530;罪之
三毒之義歟。若餘似自身罪。理趣會
軌說召罪云。盡集自他業普賢修行
軌同
摧罪。觀金剛杵。相拍如摧山忿句及
怒形能淨諸惡趣。誦明忍願拍。或三。或七
反。文既云惡趣。應是三惡趣私讀文點
云摧諸有&T013530;罪三。皆辟除。又讀前文云。
諸有&T013530;自身三惡趣衆罪。召於掌云云
若召於掌三字自身罪他罪不
次業障除理趣會軌云
祕密印
 生起云。雖衆罪
而決定業難轉。故次結淨業障印理趣會
軌云。次結祕密印。散壞業障輪。而成佛事
。金剛桉惹理。進力屈背合禪智。押其側
私云。桉惹里者。合掌梵語也。略出經見
今文進力屈二節者。進力各屈第二節歟。
或又進力各屈兩節。先師依第二說
次成菩提心三十卷教王經名大明
。又云月光印
生起云。業障
已滅。身器清淨。良堪菩薩心戒。故次受
本軌云。次成菩提心。自他令圓滿印。
蓮花契於頂之左興記云。今此地
第十法
雲地也
十心圓滿。是故說云成菩提心。自他
圓滿。自圓滿已。令他圓滿。故云自他。此地
初心猶未灌頂之位。故說印相
石山次第云。印如蓮華契者。謂蓮
花三昧耶印也私云。廣澤用八葉印歟。
必然。三十卷教王經說此印云。此大明
印堅固應金剛轉。小指大指二皆竪起。是
印住等攝心。此說名爲月光印蓮花
三摩耶印。會此經說自他圓滿者。自覺
覺他義。即二利圓滿義歟。此業障除成菩提
二箇印明教王略出兩經中。不之。本儀軌
中兩印言
次妙觀察智 石山次第二云 問。何故此
定名妙觀察智定耶 答。觀諸法性相及諸
法自相共相說法斷疑。第六意識所轉得妙
觀察智之用也。今爰觀諸法如幻等。觀自心
界理。故云妙觀察智云云文同二卷次第云。
先數息觀妙觀察智定初
靜心方便也云云
彌陀定印。妙
觀察智眞言曰已下至于諸佛加持
一印十眞言也云云
唵三摩
地跋娜銘二合紇哩二合引入
云云
 問。本記云。應
等持印。二羽金剛轉仰安於臍下
彌陀印。故廣澤二卷次第如軌文。一卷次
北院御
室作
等持印外縛印仰安臍下。大指合
此法界定印一說歟。何違本軌文。用
彌陀印耶 答。經軌說非一。三摩地軌・法
華軌・理趣會軌・金剛三軌。皆用妙觀察智
也。略出經置右手於左手上是常法界
定印也。而今次第注云。師傳無量壽印也
御口決云。經軌口決不同中。以相承口傳
依憑云云況餘儀軌說分明也。大師釋
云。祕藏奧旨不文。有以心傳云云
助云。五大虚空藏軌・大疏等中。可
之義有之。況復理趣會軌云。縛印仰置
跏趺上進力有竪雙合。禪智相跓押進力
云云此文者。今軌文欲妙觀察智印
云。金剛縛仰安於臍下歟。所出眞言既妙
觀察智言。豈不爾乎但此言本軌無之。千手
軌出。彼軌結妙觀察智

此言
問。御作次第云。等持印外縛當
答。御作無盡藏次第云。次妙觀察智彌陀定印
云云
又御儀軌云。次等持印結羯磨印定印也
云云
御作儀軌云。次等持印結羯磨印定印
大師御意又二儀倶存歟。此下五相成身
觀也。本軌云。運心諸有&T013530;月上如來威ヲモテ
成如普賢問。月上如來者。何佛耶 答。
石山云。諸有&T013530;皆有月輪如來性。由我修
三密之力。速顯現彼月輪。令大日如來
廣澤法皇次第云。普賢大土。昔於
月上如來所。發菩提心。故令一切有&T013530;
私云。取儀軌文二師大異。廣澤意。
月上如來者。已成佛如來。普賢是修因之
菩薩也。普賢大土於月上佛所發心。故云
如來威也。石次意。一切有&T013530;本有心月輪佛
故。依本覺佛力今證大日如來。故云月上
如來威速成如普賢也。普賢者。大日如來也。
又二卷次第云。普賢者。是大普賢地。是自
性法身也速成如普賢文順石山釋
法皇意令一切衆生發心。如普賢大士
爲意然檜尾記同石山御作次第同廣澤
也。且於今文料間非一。覺超僧都成身記
云。大分爲二。初明方便。從應結跏眞實
五行偈。明阿娑頗那伽三摩地是也。次
正觀。從即觀於空中迄。成本尊眞言
五相是也就初爲三。一調身。初一行三
句是。二調息。次一句是也。後明定中觀相
後三行是也此意即觀於空中已下正爲
五相文。以前爲五相方便也。又玄胎五相記
云。今就此觀文九段。一數息觀。二無識
身觀。三定中普禮。四通達菩提心。五修菩提
心。六成金剛心。七證金剛身。八佛身圓滿。九
諸佛加持此記意初一頌明入定印。端身
下三句爲數息觀也。諦觀下三行爲無識身
也。行者下爲通達心。自下又如次第
安然菩提心義第四云。先修調心入定及觀
十喩。不更修阿婆頗那伽法。次諸佛驚
覺。次定中禮佛。次請示行處。次教觀自心。
次授徹心明。次已見滿月。次發菩提心。次心
堅固明。次月觀蓮花及我爲蓮花。次身爲本
尊。次諸佛加持此意以諦觀諸法性等文
十喩觀。不無識身觀也。石山二卷次
第云。先數息觀妙觀察智定初
靜心方便也云云
運心諸有
&T013530;乃至止息令微細云云彌陀定印。妙觀
察智眞言曰巳下至諸佛加持
印十眞言也云云
三摩地跋娜
二合紇哩二合
引入
次入婆頗那伽三昧。諦
觀諸法性乃至普禮眞言曰
次通達本心
云云今次第同石山次第并玄昭記。石山四
卷次第。妙觀察智印言數息觀軌文前。但
彼次第但釋軌文數息觀。今次第數息
觀文。次即得如來不動智者。寂滅平等智歟。
安然釋未何文。若請示行處也。見
滿月達心歟。唯願諸如來等文歟。
又或金剛界次第
作者
身心不動搖下爲
達心也。又玄昭下釋云。次空中諸如來乃至
理諦觀察。爲普賢行願地。謂通達菩提心
私云。諸義皆有理。然請所行處
達心文。應理。但今次第等行者等二句
此文。請行處來由タル故。或又結前屬後段
故。今案云。既聞是說已下。可通達心。故三
摩地軌云達心云。既聞是說已如教觀
乃至理諦觀心唵一合資多鉢囉二合底微
㔁迦嚕彌或又復想禮佛足下達心
也。此正請達心之文故 問。法花儀軌誦
通達心明畢。始靜慮專住尋求自心。令
心無相。達人法二空義。此意以空智
達心也。若爾今文諦觀諸法性等空觀可
通達心也。若云空觀達心方便。後月輪觀
此心體者。第二菩提心可觀心。此外
更不修菩提心所觀故。云知。以空觀
達心。月輪觀屬菩提心也。是以千手軌
心地觀經等以空觀達心爾何 答。五
相成身源雖經軌中。定法相心論所
判。而至第三三摩地五相觀。依云何
能證無上菩提問。粗云法爾應住普賢大菩
提心。釋彼義。於内心中月輪文此豈非
本有月輪。是即同本軌。云觀心如月輪
若在輕霧中論云。爲貪瞋癡煩惱之所
縛故。可之。彼觀智軌等無相空觀爲
。菩提心遮&T013530;一邊當心論所說勝義心也。
今經軌說表徳實義故。空觀遮&T013530;表徳方
便也。故&T052396;空諸佛驚覺沈空理。令表徳
達心也。故大師釋云。雖初發佛。
五相成身可追尋但觀智心地等釋者。雖
&T013530;。菩提心淺略故。屬達心引入方便
也。例如小乘引入。大乘初立五位
至第二心無觀行者。二心倶雖月輪。明
昧不同故。何無二心所觀異。依之修菩提
心結云。能令心月輪圓滿。亦明顯之。
煩惱隨煩惱蘊界諸入等者。大疏第二云。謂
五根本煩惱。百六十心隨煩惱等私云。五
根本煩惱者。貪瞋癡慢疑也。此五根本五度
再數。成百六十心也。具如也。唯識
論云。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
前五根本加五見十煩惱。此十中疑
後三見。唯分別起惑也。餘六通倶生分別。分
別十煩惱。約三界百十二。欲界四諦下
各十。成四十。色無色各三十六除瞋也
十二也。倶生欲界六色無色各五除瞋也
也見修合論。成百二十八也。隨煩惱其
數多。根本等流故。云及彼等流諸隨煩惱
也。蘊者。五蘊。界者。十八界。入者。十二入。新
十二處。是三科法也。幻焔等十喩如大疏
第三釋也。諸佛如胡麻者。教王經疏云。如
胡麻者。取油麻津膩滿中。以譬諸佛&T052396;滿
之相略出經諸佛&T052396;滿虚空。如大地油
麻津膩滿或本云。諸佛如來滿虚空界
數如胡摩千手軌云。&T052396;滿法界。一一佛身
微細。由如胡摩五字心品云。無量諸佛相
好具足大如胡摩。數如微塵周&T052396;法界
云。今軌文不何義歟。不於身心
者。檜尾口決云。文云。不見於身心者。梵云
阿娑頗那伽三昧也。住是三昧住寂滅
平等究竟眞實智也。是准顯教菩提。當八地
已上。何故者。住如幻三昧。是第八地也。亦文
想身證十地。故是第十地也。然今八地已
上行相同故。今八地已上矣。文私云。八
上無相無功用行同故。云行相同歟。又依
大日經。八地上方便究竟故。又佛性論
云。八地已上境界皆同又宗叡金剛私記
云。阿娑頗那伽者。是顯教八地以上。住如幻
三昧。次想身證十地者。是十地此記同。但
第十地是一道清淨等者。口決云。次
文是一道清淨者。是指乘第十地究竟
佛所證也。次文金剛喩三昧及薩婆若智者。
是三乘家等覺菩薩所證名然今是毘盧遮
那究竟位名。是亦名爲大普賢地也。今是定
三*乘究竟位佛。未自心開一乘極究
竟位成佛。故教汝所證一道○清淨。更令
自心理佛果極位也。故次言應滿足普賢方
成最正覺又宗叡金界記云。次云一道清
者。三*乘十地究竟佛。次云金剛喩等者。
是三乘宗等覺。今大日經名大普賢地問。
一道清淨前云三乘究竟佛。復云一乘究竟
。前後相違又牒金剛喩定薩婆若文。三
乘等覺所證名。今毘盧舍那究竟位名云云
剛定等覺。薩婆若妙覺是顯密大同之提。而
三乘淺位爲密乘極位。其理不爾若大日
極位指薩婆若者。不釋起盡。於一法
兩釋。故爾何 答。一道清淨理是極無
故。云一乘極究竟位佛。然所驚顯佛想三乘
十地究竟。故云。定志三乘究竟佛。未
心開一乘究竟佛也。故能驚密佛指一道清
淨理。令極無理佛畢。更授五相觀門。故
滿足普賢。方便成最正覺也。五相中
前四因普賢行故。云應滿足普賢。第五果位
故云成最正覺也。次於金剛喩三昧。作
也。顯ニハ等覺所入定名。今五相成身。是入
定觀故。云金剛喩三昧。故云大日究竟位
也。對顯云究竟也。故住心論釋第九心
云。汝所證是一道清淨未證祕密金剛三摩
之。次陣薩婆若句者。同文故
來。故叡記不薩婆若也。但本軌擧者。
五相祕密三摩地中。佛身圓滿爲要。故爾擧
也或又普賢又指佛果也。故石山二次云。普
賢者。大普賢地。是自性法身也問。檢
經所驚是一切義成就菩薩。何云顯佛。又一
道清淨第八心。何云第九心乎 答。高雄口
決云。即餘教至ルヲ究竟作佛名爲一切義成
就菩提知眞言門佛驚覺彼菩薩宣。汝莫
所得一道清淨。而爲究竟等。則其菩薩答
云。我未其理。願示悟我。即佛宣。汝滿
法界智。方則可大覺云云毘盧遮那并金
剛頂等意也云云
此釋既顯佛云成就菩提分明也。此中法界
智者。大日大圓鏡也心月輪
祕釋有
今五相觀門。是即
身成佛祕觀故。圓鏡力故。實覺智之意也。次
一道清淨名第九其證。花嚴經二十
六云。一切無閡人一道出生死又嘉祥法花
遊意釋法花花嚴同異云。所言同者。同明
一道清淨是其證也。又義十地金剛定薩婆
若如次。天台花嚴眞言也。謂顯密合論次位
中。天台寄十地故。云三乘十地究竟佛。花
嚴當等覺位故。云等覺菩薩所證。天台不
思議三諦云唯佛境界。故云佛。花嚴十玄六
相云普賢境界。故云菩薩也又一道爲顯極
。極無攝密故。云然今毘盧舍那究竟位
也。故嵯峨灌頂文云。一道清淨之理。於
顯最極醐醍之妙果也。於祕密此發
無自性心亦名大普賢地者。瑜伽四地中
第三等覺位名。故宗叡云。今大日經名大普
賢地定志三乘等。准前可知。或又三
乘者。小乘大乘一乘三乘中。天台究竟乘佛
故。未知自心等者。未自心開金剛一乘
究竟成佛云云故教誠云。應滿足普賢
也普賢者。大普賢地。即等覺位也此即當
。故香象探玄記中。指花嚴此普賢法
也。最正覺者。薩婆若。即佛果眞言也。一道清
淨即天台。故祕鍵云一道清淨妙蓮不染。又
戒序釋所謂空性文云。是空性。即所謂一道
清淨一眞法界之理也天台止觀云。一實
虚故。一道清淨故
次通達菩提心指歸名通達本心石山云。論名
達菩提心。廣澤同之。天台三徹心明
覺超記云。若總釋通達菩提心五字者。總自
行者。三密也。若分字釋者。通達二字因行者
三密也。菩提心三字因所觀菩提心也。通達
之名正在意密。能觀智能通達菩提故。其
身口意密。是通達之助縁也玄昭記云。謂
自心輕霧中有滿月也。意者。無垢淨
識眞如理處通達本有性徳佛性大菩提心。
故名通達心并誦徹心明者。教王經云。
自性成就眞言攝眞實經名法身求心眞言
文殊軌云瑩徹菩提眞言。金薩軌號通達菩
提心密語也 問。徹心義如何 答。超記云。
今言徹心者一云。以行者質多心智月
入行者汗栗。若質多暗心歟。又若以佛質多
智月入行者質多。若汗栗暗心歟如意
輪記云。汝想心中所内惡字門。以字徹
於心此文者。今既云想阿字門。以
字徹於心之義也。私案。徹案者。通徹義。
謂行者以能求心達徹見自心本有心月
之義歟。爲此智種子并眞言也。
故云a字門等也。a字是菩提心種子故
  問。但應心月。何用字耶 答。有二意
一者。字者是佛智。以此智持行者心也。
二者。字是能詮。以能詮字所詮理也。或
復諸說不同。或直觀理。或直觀月。或觀
子變成月輪。故瑜伽次第法云。先想心中所
内惡字變成滿月。仰面向心。昧朦朧
輕霧今似月輪中觀阿字
月輪。若在輕霧中者。石山四云。次云。言
者。明大悲兼檜尾記祕藏記云霧
是水。水即大悲。月是智。故知。霧中有月。表
大悲中有智也興記云。二障殘種薄如
。佛他眞如猶如朦朧月玄昭記
私云。菩
提心論云。爲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於内
心中日月此文者。煩惱
輕霧歟。但大師等御意示在纒本有悲智
之義
次修菩提心檜尾口決云。證菩提心。廣*澤云菩薩
。御作次第同今次第也攝眞實經名
大菩提心天台
無染心
玄昭記云。二修菩提心。謂觀
心如清淨滿月輪之意。前於性徳菩薩心
修得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也。是則淨
除二障輕霧習氣。顯得清淨圓滿月輪云云
覺超記云。前名通達。此名修習。如大乘見
修道也。又此心無垢染故名無染心 問。前
亦觀月。何彼加通達言。此直名菩提心
答。心依前通達功。離障成菩提了。故今直
菩提心云云私云。准大日經宗。菩提局
因爲初地者。初地有三心中。入心是見道。
即通達位也。住滿是修道攝故。如次可
歟。若依本有修生義者。通達心可地前
歟。初地入心見道是修生故。彼經意攝十信
三賢。名信解行地。地前不位。故如教誦
眞言等者。此三句本軌并石山二卷四卷本
之。御作廣*澤等無之。故知。以眞言以前
軌文。結通達心歟。藏識本非染等者。古徳
次第。以此四句修菩提心。又以能令心
月輪圓滿益明顯句。爲金剛心。證
剛佛心圓滿。又爾也。或云。先徳意五相文以
眞言其終今謂不爾。三摩地軌眞言
復食項便見心。圓滿如淨月眞言前無
心如淨月故。此二句文成通達心相也。
今軌文。准彼可通達心云云私云。今
軌四句二句等。皆結前之文也。所以通達
心菩提心觀月輪。明晦爲二心別。故今文
自心如滿月。下文云圓滿益明顯也。第
四證金剛云汝於淨月輪八葉蓮花
第三成金剛心也。第五佛身圓滿自心爲
蓮花清淨染著者。指第四證金剛也。此
等皆先徳意雖前心。以結前後段。是
論章疏等通例故屬後段歟。後四心皆量
。是生後文也。切文非先徳次第。御作次
第亦爾。若又依五相淺深文者。以復作
復告復白等後段初也。但第四云
當智。今次第第四應當智爲初也。或次第
云。五相皆以結之屬前。復言爲後初。是次
第順但以三摩地軌潤色。不然。
此二句同今軌四句故。又千手軌眞言前雖
心如滿月言。言後無此旨。千手軌眞
言後無前意之文故。智五相皆以眞言
結也 問。藏識本非染等意如何
答。超記云。阿頼耶有三義。謂能藏・所藏・執
藏義也。謂與雜染互爲縁故。有&T013530;
自内我故雖三義。正依執藏頼耶名
我執位永捨此名。煩惱習種子善惡皆由
心者。顯此識攝諸法也。習即如文。又種子
異名也。具如唯識等興記云。煩惱習者。
二釋。一謂煩惱之習氣也。二謂煩惱是現
行。習謂習氣。種子如超第二釋者。習
即種子也。異興兩釋檜尾記云。藏識本非
染者。如來藏識。不有爲阿頼耶識
私云。如來藏識者。性宗第八眞識。此妄義
也。故云藏識本非染也。故淨影義章第三
云。一名藏識。如來之藏爲此識。故乃至五名
眞識體。非妄故嘉祥寶窟佛性爲第八也。
頼識者。相宗業種生頼耶
也。故法藏釋中。引經云如來藏者。不
頼耶不生不滅如來藏不業種生頼耶
也。故彼下云。如來藏者。不生不滅次下
是心爲何物等者。釋有爲頼耶義也。此頼
耶持染淨種子之中。起煩惱業現行
六趣。依頼耶故。云皆由心也。故興記云。此
惑業經一切皆攝第八識中。記煩惱業。生死
沈淪。皆由自心故。云由心善惡者。
黒白業也
已上
下轉縁起也。心爲阿頼耶等者。上轉修行義
也。口決云。次又自心爲阿頼耶。至喩若滿
。是有爲如來藏也興記云。修清淨因
智熏習故。轉有漏得無漏。是故第八名
大心。大者廣大。證得廣大二轉依故。云
唯識云。由煩惱大涅槃。轉所知障
無上覺。雖眞體本性清淨。若不修行。誰顯
淨性。是故菩薩長劫積集福智二行。顯得眞
如本性清淨。故云長時修福智等略抄私云。
第六識修清淨因福智熏習故。轉有漏第
。成無漏第八。云大心爲言眞如本性者。
藏識本非染。謂藏識中有自相及實性
今擧自相實性故。云眞如體也。口決
如來藏者。此意歟。若依性宗者。義章云。
次將六識於本識。明相熏發。彼六識中
染起淨。所起染過熏於本識。彼本識中
有闇性。受彼染熏染種子。染種成已。
無明轉厚。無明厚故。引生六識。於六識中
過轉増。如是展轉積習無窮私云。依如來藏
界趣。下轉縁起
也。無明
上文意
六識中所修淨行熏於本識。於
藏中佛性眞心名爲解性。解性受彼淨
法所熏成淨種子。淨種成已熏於無明。無明
轉薄。無明薄故變起六識。於六識中
轉勝。如是展轉乃至究竟私云。依如來藏
涅槃證得。上轉修行
也。同
下文
是故六識望於本識。互爲因果
云。性宗意斷證智猶有爲故。云有爲如來
歟。無體無事等者。興記云。此文且約識實
。說眞如無色形。故云無體相。眞如無
。故云無事業超記云。次一行重難云。
心無形質。何爲月輪。爲心有體。爲心。
月事通難云。無體亦無事云云體事者。眞實
經云。體用心月輪祕釋密嚴云。無體亦無事
是空縁生虚僞體用。非
本有眞實理事
即說亦非
世月
 由
福智故。自心如滿月檜尾記云。次文
無體于亦非月。是空如來藏也
云。今所遣體事指前煩惱習種子等體用也。
故云空如來藏。故勝鬘經云。空如來藏若離・
若脱・若異。一切煩惱藏故前藏識中本非
染釋如來藏識。即不空如來藏也。故勝鬘云。
不空如來藏過恒沙不離・不脱・不異。不思
儀佛法故又義章云。如來之藏名爲藏識
此識中綩含法界恒沙佛法。故名爲
今文云。長時積福智喩若淨滿月。即此意
也。凡於空不空藏諸師解異。龍樹慈恩等
淨染二法別空不空。南岳依淨法差
別平等。爲二藏。嘉祥有人義約在纒如來
藏出纒法身二義。自義同前龍樹等義
淨影空不空倶約能現智。判也。祕釋
意法佛法爾心智故云藏識本非染。性佛性
然四曼故云長時積福智。此等諸法非九種
&T013530;體用故云無體亦無事。無漏性徳心月
故云喩若淨滿月。遮世月故云亦非月
也。水尾玄靜口決云。心月輪者。即第八識也。
此中諸染淨種子本自有之。故於月輪上
現見a等諸字變成三昧耶形。三昧耶
形變成尊形。亦是第八識中所具法門故。
即顯也取意月輪是白淨信心義也云云
之 問。藏識本非染等陣何異耶 答。
興記云。前文唯明眞如本性清淨。此文明
本性清淨。一重義深故與前別超記
云。彼眞實經有後七行。無初一行。今軌意
者。爲初觀心月之體。抽彼一偈其終
云云諸煩惱等者。興記云。煩惱垢
者。本隨惑等。言能執者。能&T052396;計心即是迷
&T013530;。言所執者。&T052396;計所執即實我法。等者等
&T052396;計境。眞非妄執。所縁境故意云。今
菩提心離煩惱能執心所執性等。無垢清
淨如滿月爲言
次成金剛心廣澤云。成蓮花。大師梵字次第如今次
。漢字次第云成蓮花心。眞實經堅固
菩提心。天台金剛蓮
。亦名菩提心堅固
興記云。三成金剛心。謂
清淨月輪中有本尊三摩耶身也。意者爲
此菩提心堅固。猶如金剛之用。於心月
輪上。觀三摩耶金剛之體。故名金剛心
石山四次云。傳法師加種子也。謂此淨月
輪上有hr@i@h。變成開敷紅蓮花問。諸經
軌中。於成金剛心。唯觀三形。故略出經云。
自心月輪中金剛杵觀自在軌云。
其月上一金剛蓮花何今觀種三
乎。若復兼觀種子。今次第以大日本尊
若爾可大日種或五部種。故廣澤次第云。
次成蓮花心月輪中鑁字。成率塔婆。前吽字。
五古。右怛路。成摩尼寶。後頡唎。成紅蓮
。左噁。成十字金剛爾何 答。五相觀
一准。然諸儀軌次第等。多分第一二相但
月輪。昧明爲異。第三心月輪中觀三形
第四觀自身成三形。第五成羯磨身也。今
次第此意也。然大師無盡藏次第。於第三心
月四重順逆觀。并五智種子成五種三昧耶
四重觀門如
下字輪觀出
又普賢修行軌中。於月輪
白蓮花。置本尊種子。成本尊契云云
此等於第三心種子三形也。又金剛王軌
通達心云。汝觀心吽字門。本性清淨如
滿月此文通達心。又觀種子也。今次第
通達心云汝想阿字門。又此意歟。又御口決
云。通達修菩提。是本有修生菩提心。倶心
月輪中觀a。是菩提心種子故。金剛心金
剛身倶觀三昧耶形。前心月輪中觀本尊三
。後自身成本尊三昧耶身也。第五佛身圓
滿即成羯磨身也。廣斂觀今於三摩耶形
之。又於種子此觀云云故知。經
軌等隨應不顯定但諸次第中成
三摩耶形者。御作儀軌云。其圓滿月
輪之上在紇哩。成八葉蓮華。蓮華上在
五股金剛杵。雖名三種。體無二無別成
一大蓮花。普周法界此釋之意字杵雖
別。終歸蓮體。故於第三三摩耶形也。
又觀種三等。有五部各別諸尊各別五部都
覺超
意也
又石山四次云。想此心臺。有五部
總合一大卒都婆身此釋非五部都法。五
部都法出五種三形故。非五部隨一大日
五部總合故覺超記云。今以三門分別。
一者五部隨一觀。二者諸尊隨一觀。三者五
部都法觀。然今受金剛頂蓮花部儀軌故須
先辨蓮花部觀也。此亦有二。一辨種子三
。二明金剛蓮花。初有異說。或唯觀三昧
耶形。如意軌云觀金剛蓮花。或雙觀種子
三形。如千手軌云。有八葉蓮花。蓮花胎中
訖哩字。或種子變成三形。如文殊軌云
曇字。即成般若劍云云次明金剛蓮花
者。或云。五古變作之蓮花也。有云。五古爲
莖之蓮花也。有云。金剛言通五部。塔杵蓮
等皆名金剛。或云金剛與蓮花也。此等釋
皆先徳所傳。但五古爲莖名金剛蓮花者。
疏釋大日經金剛蓮華云。金剛杵上有蓮花
云云證據也。又金剛言通五部
者。非其義次此中通明二部者。難詳。
今軌出金剛蓮花眞言了云。汝於淨月輪
八葉蓮花云云若二部何只云蓮花耶。
有云。金剛是金剛界也。即通五部。蓮花是蓮
花部也。顯在於一云云此義甚善。餘四部種
子。三形等准而知之。次明諸尊隨一觀者。
諸尊種子三形。如各別軌。第三明
法觀者。對記云。具足可心月上有五部
種子。成五部三昧耶形。然五部三昧耶形異
說甚多。具如對記且示一。有云。心月輪中
五種子va@mh@u@mtr@a@hhr@i@ha@h。變成五種三昧耶
。卒都婆・五古杵・寶・紅蓮花・羯磨杵此釋
要故。不
繁載
此釋者。廣澤約都法故出
部種三也。今次第受蓮花部儀軌故。出
花部種三也 問。今次第大法別行中是大
法。何用蓮花部種三耶 答。題既云蓮花
部心。五相亦云蓮花。入理門雖別於
是一故。雖蓮花部。五部具足也。就中
今次第并石山二卷四卷次第云。成金剛心
金剛是五部總名乎。又石山二卷次第心月
輪觀卒都婆。是即大日三形也。又四卷次第
修菩提心。心月輪中觀五部種子三形也。彼
既爾。此豈不爾乎
次廣金剛。次斂金剛廣澤云。廣
蓮花
大師梵字次
第云。次廣金剛。月輪上有蓮。漸&T052396;大千界
乃至法界。利益諸有&T013530;o@mspharavajra云云
斂金剛。此蓮花漸斂乃至小千界。小還收如
故。o@msupharavajra是二
口決
石山二卷次第云。次
廣金剛。汝觀心月輪上有五古金剛。上有
都婆。令普周法界
眞言
心想。此月輪金剛
卒都波漸&T052396;小千界・中千界・大千界乃至十
方界次斂金剛。想此卒都波漸小而量等
己身
眞言
四卷次第同今次第。但斂金剛云
合金剛心也 問。本軌全無廣斂觀。依
經軌此觀耶 答。大師金剛界儀軌不
廣斂觀。無盡藏次第・五重結護等用
。又先徳作次第。或用。或不用。石山二卷
四卷本倶用之。今次第依彼歟。略出經・千
手軌・法花軌・金剛軌・觀自在軌・金剛王軌等
中出。依此等經軌此觀也 問。或金剛
心次何故用此觀耶 答。上所擧諸軌中。
第三相之次用廣斂二意。一爲令所
觀三昧耶形大小無礙自在。二爲&T052396;法界諸
佛引入自心中也。所謂廣觀先見三昧耶
形周&T052396;。斂觀收之令還同自心之量。此
是大小無礙之義也。次爲諸佛引入者。廣
斂觀時令三昧耶自身量時。所
冥合之諸佛隨引入自身内也。是則轉
身相之觀門也 問。於三摩耶形
者。第四心可此觀。何諸軌等必用
三心乎 答。可其義歟。大師五重結護
無盡藏次第廣斂後擧堅固・成就兩明。此二
明如次當佛身圓滿諸佛加持言又覺超
記釋廣斂云。或第四後用云云私云。此
等意證金剛心次又可用廣斂觀也。然諸軌
說皆成金剛心次陳之也。具如五重結護抄
之。又四卷次第ニハ成金剛言次出廣斂二
。證金剛次擧堅固成就二明。其次出
身圓滿諸佛加持二明此文。不
身圓滿等也。注已上二種非儀軌等者。非
軌說故云爾。非餘軌無。以金軌說
今軌加用。是口決也爲言廣金剛意在軌者。
指本軌令普周法界等文歟。依之今次第
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等文。似爲廣金
圓城寺次第以此一行文廣斂文
證金剛心
次證金剛身廣澤證蓮花身八卷次第同之。論云
剛身。大師梵字次第同今文。天台名
剛蓮花。或
如金剛
 四卷次第云。次作五古印當
心。誦眞言三反。想此心臺五部總合成
大卒都婆身。證金剛身眞言曰外五
古也
o@mvajradha
tuvajraratnapaakarm@admakeha@mslash玄昭記云。
四證金剛身。謂觀自身變成本尊三昧耶身
也。意者。令我心金剛。如金剛蓮花身。令
法界。漸斂身量。諸佛入中。令一體
故。名證金剛身問。此觀有想別
  答。覺超記云。此中觀自身成前所觀三昧
耶形也。或此觀亦成菩薩身。後觀佛身
云云此亦可佛隨一。諸尊隨一。五部
都法觀云云問 佛菩薩別可第五相。何
此第四觀佛菩薩別乎 答。佛菩薩三昧
耶身異故歟。或約當歟。又廣斂觀時。諸佛
冥合諸佛引入自身故歟。應當知自心等
者 問。准前後相。汝於淨月輪等一行文可
第四相。何彼四句耶 答。諸次第
多以此四句文第四。以前相結文
相初之意歟。然今次第除者。第四相自身成
三摩耶形。異心月中觀三形故。又令周法
界文廣觀義故。偏難成金剛結故今次
ニハ證金剛身不彼文歟。又八卷次第云。
次證蓮花汝於淨月輪八葉蓮花。令
法界私云。是廣
蓮花句也
唯一大蓮花私云是丨斂蓮
花句也云云
私云。第三第四者。心身廣斂是異。何以
第四廣斂理不然。之東寺天
台次第屬第四耶 答。今次第以彼文
廣金剛歟。故屬第三相。今第四除彼歟。又
八卷次第以今一行文第四。爲廣歛觀
也故彼次第云。次證蓮花○汝於淨月輪。觀
八葉蓮花。令法界私云。是廣
蓮花句也
唯一大蓮花
私云。是斂
蓮花句也
云云玄昭記廣斂屬第四
次佛身圓滿廣澤同之。四次云。五云成就佛身
又云本尊圓滿。又云證無上菩提。天台
觀身爲
本尊
玄昭記云。五佛身圓滿者。觀三摩
耶金剛身變成本尊萬徳圓滿身故。名佛身
圓滿也。意者。已成佛身衆相圓備セル諸佛入
身。加持堅固還住如本覺超記云。第五
相者。此亦可諸部隨一觀・諸尊隨一觀・
五部都法觀又此中隨行者本尊。或爲
。或爲餘佛私云。四佛也。
即諸部尊也
或成佛身。或成
薩身是諸
尊也
或成五部諸尊身都法
或前觀
菩薩。此中觀佛身。又可一身二身三
身等觀更問云云又云。安公云。問。第五自身
本尊身者。成何尊耶 答各隨所尊
五部身 問。若爾以菩薩身本尊者。
自身菩薩身。今發大菩提心。五相
成身之人何成菩薩 答。論云。若願成瑜伽
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何者。爲
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故知。成三十
七尊身皆名成佛云云問。約都法成身
行者身應一佛。云何成五部諸
答。私案。五部可二義。一者。一佛變化五
部。二者。諸佛共集五部。今且約一佛
云云問。五相以配地位方如何 答。玄
昭云。軌文觀一切法如約如夢乃至究竟
眞實智。是爲勝解行地地前
三賢
謂住妙觀察智
印是也。次空中諸如來乃至如理諦觀察。是
普賢行願地十地也謂通達菩提心是也。
觀淨月輪中有金剛三摩耶身。是爲大普賢
等覺謂證金剛身是也。次觀身爲本尊
文。是爲&T052396;照曜地佛地謂佛身圓滿是也
云云慈覺金剛頂疏云。五相眞言。初四是因
行也。後一即果位也眞興記云。自下明
十地住滿以後以五種相等正覺。言
者。一通達菩薩心。即勝進道。二修習菩薩
心。即加行道。三成金剛心。即無間道。四證金
剛身。即解脱道正體智。五佛身圓滿。即後得
一切種智。初三因攝。第三劫滿。後二果攝。第
三劫後私云。初三因攝者。通達心當第十
地滿勝進道。次二相如次當等覺位加行無
間二道歟。故云初三因攝。是三倶在第三
劫滿也。後二果攝者。第四五相於佛果位
次配正體後得二智也。倶是解脱道攝也。
此二非第三劫攝。故云第三劫後也。又以
成菩提以前。配十地三賢等也。所謂勝願・金
剛眼・金掌・金縛。如次信・住・行・向也第一資
糧位
開心・入智・合智・普賢。如次煗・頂・忍・世第
一也第二加
行位
極喜至菩薩十種。如次十地
初極喜第三通達位。降三世至
菩薩第四金剛心修習位也
證金剛身佛身
圓滿第五究
竟位也
愚案云。大日經宗三句既於十地
之。金剛頂宗五相何或通地前或局
地滿後智。五相可十地位也。於
二義。一者。通逹心初地入心。通逹位故修
菩提心初地住心已上。修習位義故云修習
菩提心。可之。成金剛心八地上。任運無
劫用行。不動搖金剛。故後二相是如
等覺妙覺。三摩羯磨雖異成本尊身。如
佛二名故。二者。初二相爲初地。本有修生
別。倶菩提心故。猶如三句中菩提心句
初地也。成金剛心七地以來&T052396;滿三
千界樂衆生。似七地以前菩薩助願受生
利益。故證金剛身八地以去&T052396;法界諸
自身蓮花似八地上菩薩現色相國
故 問。今文顯佛沈一道理。密佛驚金剛
喩三昧及薩婆若智當未能證知。更授五相
觀門之意。五相開等妙二覺異論者歟
金剛定等覺
薩婆若妙覺
若爾者。廣亙十地耶。答。驚覺文
顯密合論次位。故顯極佛云想身證十地。若
合論位何云十地。故知。金剛定花嚴。薩
婆若眞言也。而今十地者。於眞言果地
立修生十地故。配五相何怪。故無過。又或
古徳義云。今五相是第十地菩薩所證五相
故。云想身證十地。實五相功徳位位證之。
謂初地所證之五相乃至佛地所證之五相也
云云私云。准三句十心長短二義。何無
。然想身十地者。若天台。若花嚴。所
驚佛所證也。今五相是能驚佛所授密行也。
恐似顯密混亂故大師釋第九心云。雖
此宮初發佛。五相成身可追尋
次諸佛加持天台云諸佛加持印。石山二卷次
第云金剛心。又本云金剛三昧
石山
二卷次第云。次金剛心亦云
佛加持
心清淨
自見身爲佛。衆相皆圓滿。即證薩婆若。定
&T052396;佛。願加持堅固一切諸佛。聞金剛界
已盡入金剛界中。便說金剛心眞言
御口決云。諸佛加持五相攝不攝二義云云
二卷次第攝五相歟。今次第注云。自妙觀
察智于諸佛加持。可同印云云此又
五相歟。大師金界軌云。結妙觀察智印
定。定中普禮三反次通逹菩薩心。次發菩
提心。次成菩薩想。次證金剛身。次本尊圓
滿。次諸佛加持。以上五相成身觀玄昭記
中引軌文定中返禮佛等。爲諸佛加持也。
此文上即證薩婆若下五佛冠。住
拳印直有大月輪。坐白蓮花座之文有
之。此釋攝五相歟。石山四卷次第不
佛加持。覺超記意五相不攝歟。釋名中不
彼。又云諸佛加持等五眞言。屬四佛加持
大日加持歟。故慈覺大師釋云。大日總
諸尊。故云諸如來加持。初明諸如來加
者。是大日加持也。次四佛加持者。是四方
四佛加持也此次石山四卷次第出頂相
髮髺寶冠毫相四箇印言但二卷次第不
四箇印言。又次第有之。廣澤法皇次第・
御作次第等有此印言。廣澤烏瑟尾螺髺毫
相寶冠云云御作次第第三云相好藏餘同。
又御作儀軌如今次第四箇印言。天
台次第又不之。本儀軌不

金剛界發惠抄中

  釋頼瑜記
次四佛加持 生起云。既成佛已故。次五佛
加持本軌云。 次結四如來三昧耶印契
文以下
全同
此四佛加持印。本軌中但總云三昧耶
。出印言處具不印相。石山次第云。
今依師說各註也云云今印相又同彼。然
其文異此四佛加持。是二經中但略出經
具出印言矣 問。前五相成身既成佛。何
今用四佛加持耶 答。興記云。此第三明
四智具足也。謂不動印顯大圓鏡智
寶生・平等・彌陀・妙觀。不空・成事如次配釋
御口決云。雖五相觀成佛軌則。猶
決定。今以四佛加持印言四處時。成
佛義決定故。更用四佛加持。例如彼五相
成身。讓付寶藏。此四佛加持後授得印鑰
云云問。若爾何不五佛加持耶 答。全
總作別故。用四佛加持。自成大日加持
四佛心額喉頂。其身總成毘盧遮那
法界身故。若總別各別印。如時處儀軌也。
諸軌中印心額口頂。如次成大圓平等妙
觀成事。印總身法界智取意或又以諸佛
加持大日加持也。其旨如先辨生起
即此意。故云次五佛加持
次五佛灌頂 生起云。加持已訖故。次五佛
灌頂本儀軌云。既已加持身。次應
灌頂。五如來印契各如三昧耶自下
全同
此五
佛灌頂印言印處。又在略出經中。但&T052396;
尊印言四佛繋鬘後擧之。彼經云。如上所
說灌頂トノ中間於頂上。應一切如來
金剛自在契云云具出
印言
此經既云灌頂鬘中
。此印言似繋鬘。可五佛繋鬘歟。然
言云。唵薩婆怛他掲多鼻三菩提跋折羅
阿毘詵遮摩含鑁乎云云諸經鬘言皆加麽隷
。本軌云摩羅。今既無此句。如本軌。可
灌頂文也 問。四佛加持既印可成佛。何
更用五佛灌頂乎 答。興記云。問。四佛既
四智。何勞亦顯四智答。前文但顯
四智具足。更無餘義。今此文中顯五法
攝三身。所望全殊。重顯無大日自性身
即眞如攝。
不動自受用圓鏡智攝。寶生他受用平等智攝。不
空變化身成事智攝。無量說法用妙觀察智
私案。以四佛加持。印決自身成佛義畢。五
佛灌頂。是著五佛寶冠之義歟。後四佛繋鬘
寶冠莊嚴之義歟。故略出經說五佛灌頂
四佛繋鬘已云。次想自身以一切如來寶
冠莊嚴已上文此經寶冠者。五佛灌頂莊嚴者。
四佛繋鬘歟。所以經中四佛繋鬘皆云
所成鬘頭上云云之。又五佛灌
頂安頭上五方。此又寶冠五佛座位歟。常寶
冠正而安五佛。中川成身院本尊ニハ寶冠四方
四佛。大日正面阿閦上安之。是即安
義歟
次四佛繋鬘 生起云。灌頂已畢故。次授
四佛鬘記云。於灌頂後如來
自下
全同
略出經又四佛印文各別說之。興記
云四智心品體相難知。故云繋鬘。又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