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辨顯密二教論 (No. 2427_ 空海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雲名大雲。名人主名大人主。名龍象名
阿羅漢害煩惱。名非異名非不異。名命名
非命名山名大山。名不滅名不生名眞
如名眞如性。名實際名實際性。名法界
名實名無二名有相。文殊師利。我於此
世界成就五阿僧祇百千名號。調伏成就
諸衆生。如來無功用無量種眞言色力事相
而轉
龍樹釋大衍論云。言説有五種。名字有二
種。心量有十種。契經異説故。論曰。言説有
五。云何爲五。一者相言説。二者夢言説。三
者妄執言説。四者無始言説。五者如義言説。
楞伽契經中作如是説。大慧相言説者。所
謂執著色等諸相而生。大慧夢言説者。念
本受用虚妄境界依境界夢。覺已知依虚
妄境界不實而生。大慧執著言説者。念本
所聞所作業生。大慧無始言説者。從無始
來執著戲論煩惱種子勳習而生。三昧契
經中作如是説。舍利弗言。一切萬法皆悉
言文。言文之相即非爲義。如實之義不可
言説。今者如來云何説法佛言我説法者。以
汝衆生在生説故説不可説。是故説之。我
所説者義語非文。衆生説者文語非義。
非義語者皆悉空無。空無之言無言於義。
不言義者皆是妄語。如義語者。實空不空。
空實不實。離於二相中間不中。不中之法
離於三相。不見處所。如如如説故。如是五
中前四言説虚妄説故不能談眞。後一言説
如實説故得談眞理。馬鳴菩薩據前四故
作如是説離言説相。心量有十。云何爲十。
一者眼識心。二者耳識心。三鼻識心。四舌識
心。五身識心。六意識心。七末那識心。八阿梨
耶識心。九者多一識心十一一識心。如是
十中初九種心不縁眞理。後一種心得縁
眞理而爲境界。今據前九作如是説離心
縁相
喩曰。言語心量等離不離之義此論明説。顯
教智者詳而解迷。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云。諸
佛菩薩昔在因地發是心已。勝義行願三
摩地爲戒。乃至成佛無時暫忘。惟眞言法
中即身成佛故是説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
而不書
喩曰。此論者龍樹大聖所造千部論中密藏
肝心論也。是故顯密二教差別淺深。及成佛
遲速勝劣皆説此中。謂諸教者他受用身及
變化身等所説諸顯教也。是説三摩地法者。
自性法身所説祕密眞言三摩地門是也。所
謂金剛頂十萬頌經等是也
辨顯密二教論卷上



*辨顯密二教論卷下
六波羅蜜經云
法寶自性恒清淨 諸佛世尊如是説
    客塵煩惱之所覆 如雲能翳日光明
    無垢法寶衆徳備 常樂我淨悉圓滿
    法性清淨云何求 無分別智而能證
第一法寶即是摩訶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
寶謂戒定智慧諸妙功徳。所謂三十七菩提
分法。乃至以修此法而能證彼清淨法身。
第三法寶者所謂過去無量諸佛所説正法
及我今所説。所謂八萬四千諸妙法蘊。乃至
調伏純熟有縁衆生。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
子一聞於耳皆悉憶持。攝爲五分。一素
纜。二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
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
應度而爲説之。若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
閑寂修靜慮者。而爲彼説素呾纜藏。若
彼有情樂習威儀護持正法。一味和合令
得久住。而爲彼説毘奈耶藏。若彼有情樂
説正法分別性相。循環研覈究竟甚深。而
爲彼説阿毘達磨藏。若彼有情樂習大乘
眞實智慧離於我法執著分別。而爲彼説
般若波羅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經
調伏對法般若。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重八
重五無間罪謗方等經一闡提等種種重罪
使得銷滅。速疾解脱頓悟涅槃。而爲彼
説諸陀羅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蘇熟
蘇及妙醍醐。契經如乳調伏如酪。對法教
者如彼生蘇。大乘般若猶如熟蘇。總持門
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蘇中微妙第一。
能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
經等中最爲第一。能除重罪令諸衆生解
脱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復次慈氏我滅
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説素*呾纜藏。其鄔
波離受持所説毘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
所説阿毘達磨藏。曼殊室利菩薩受持所説
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手菩薩受持所
説甚深微妙諸總持門
喩曰。今依斯經文。佛以五味配當五藏。總
持稱醍醐四味譬四藏。振旦人師等。爭盜
醍醐各名自宗。若鑒斯經則掩耳之智不
待剖割
楞伽經云。我乘内證智。妄覺非境界。如來
滅世後。誰持爲我説。如來滅度後。未來當
有人。大慧汝諦聽。有人持我法。於南大國
中。有大徳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
爲人説我乘。大乘無上法
喩曰。言我乘内證智者。是則示眞言祕密
藏。如來明記若人説通。有智之人不須狐

楞伽第二又云。復次大惠法佛報佛説。一切
法自相同相故。以執著虚妄體相因分別
心勳習故。大惠是名分別虚妄體相。大惠
是名報佛説法之相。大惠法佛説法者。離心
相應體故。内證聖行境界故。大惠是名法
佛説法之相。大惠應化佛所作應佛説。施戒
忍精進禪定智慧故。陰界入解脱故。建立識
想差別行故。説諸外道無色三摩拔提次第
故。大惠是名應佛所作應佛説法相。復
次大惠法佛説法者。離攀縁離能觀所觀
故。離所作相量相故。非諸聲聞縁覺外道
境界故
又第十卷云。大惠應化佛作化衆生事異
眞實相説法。不説内所證法聖智境界
喩曰。今依此經。三身説法各有分齊。應化
佛者不説内證智境界明也。唯有法身佛
説此内證智。若攬後文斯理即決之
金剛頂五祕密經説。若於顯教修行者。久
經三大無數劫然後證成無上菩提。於其
中間十進九退。或證七地以所集福徳智
慧迴向聲聞縁覺道果。仍不能證無上菩
提。若依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説内證自
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
則於現生遇逢曼荼羅阿闍梨。得入曼荼
羅。爲具足羯磨以普賢三摩地引入金剛
薩埵入其身中。由加持威徳力故。於須臾
頃當證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尼門。以不
思議法能變易弟子倶生我執種子。應時
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徳智慧。則
爲生在佛處。纔見曼荼羅則種金剛界種
子。具受灌頂受職金剛名號。從此已後受
得廣大甚深不思議法。超越二乘十地
喩曰顯教所談言斷心滅之境者。所謂法身
毘盧遮那内證智境界也。若依瓔珞經。毘盧
遮那是理法身。盧遮那則智法身。釋迦名
化身。然則是金剛頂經所談毘盧遮那佛自
受用身所説内證自覺聖智法者。此則理智
法身之境界也又金剛頂瑜祇經云。金剛界
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
剛界金剛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乃至微
細法身祕密心地超過十地身語心金剛等
云云又云。諸地菩薩無有能見倶不覺知
云云又分別聖位經云。自受用佛從心流出
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如是諸佛
薩自受法樂故各説自證三密門云云
是等文並是自性自用理智法身之境。是
法身等自受法樂故説此内證智境界。與彼
楞伽法身説内證智境應化不説文冥會
也。此則顯教所絶離之處也。若有智人纔
目斯文。雲霧忽朗關鑰自開。井底之鱗逸泳
巨海。蕃蘺之翼翰飛寥廓。百年生盲乍辨
乳色。萬劫暗夜頓搴日光金剛頂分別
聖位經云。眞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祕奥
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亦是入一切如來
海會壇受菩薩職位。超過三界受佛教勅
三摩地門。具是因縁頓集功徳廣大智慧。
於無上菩提皆不退轉。離諸天魔一切煩
惱及諸罪障。念念消融證佛四種身。謂自性
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滿足五智三十七
等不共佛法門此標宗
大意
然如來變化身於閻
浮提摩掲陀國菩提道場成等正覺。爲地
前菩薩聲聞縁覺凡夫説三乘教法。或依他
意趣説。或依自意趣説。種種根器種種方
便如説修行得人天果報。或得三乘解脱
果。或進或退於無上菩提。三無數大劫修
行勤苦方得成佛。王宮生雙樹滅遺身舍
利。起塔供養感受人天勝妙果報及涅槃因
此略表釋迦如來
之教及得益之
不同報身毘盧遮那於色界
頂第四禪阿迦尼吒天宮。雲集盡虚空遍法界
一切諸佛。十地滿足諸大菩薩證明。驚覺
身心頓證無上菩提此表他受用
身説法得益
自受用佛
從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
對遍照如來受灌頂職位。彼等菩薩各説
三密門。以獻毘盧遮那及一切如來。便請
加持教勅。毘盧遮那佛言。汝等將來於無量
世界爲最上乘者。令得現生世出世間悉
地成就。彼諸菩薩受如來勅已。頂禮佛足
圍繞毘盧遮那佛已。各還本方本位成爲
五輪持本標幟。若見若聞若入輪壇。能斷
有情五趣輪轉生死業障。於五解脱輪中從
一佛至一佛供養承事。皆令獲得無上菩
成決定性。猶如金剛不可沮壞。此即
毘盧遮那聖衆集會。便爲現證窣都婆塔。一
一菩薩一一金剛各住本三昧住自解脱。
皆住大悲願力廣利有情。若見若聞悉證
三昧。功徳智慧頓集成就矣此説自性身自受
用身説法及得益
喩曰。此經明説三身説法差別淺深成佛遲
速勝劣。與彼楞伽三身説法相義符合。顯
學智人皆噵法身不説法。此義不然。顯密
二教差別如此。審察審察。金剛頂一切瑜祇
經云。一時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此以總句
歎諸尊徳
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謂五智者。一大圓鏡智。二
平等性智。三妙觀察智。四
成所作智。五法界體性智。即是五方佛也。如次東南
西北中配知之。四種法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
化身。四等流身。此四種身具竪横二
義。横則自利竪則利他。深義更問
於本有金剛
此明性徳法
界體性智
自在大三昧耶此則妙觀
察智
自覺本
平等
性智
大菩提心普賢滿月大圓鏡
智*也
不壞金剛光
明心殿中謂不壞金剛者總歎諸尊常住身。光明心
者歎心之覺徳。殿者明身心互爲能住
所住。中者語密亦離邊義。此是三密。離彼五邊百非
獨住非中之中。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所謂法身自證
之境界也。亦是成所作智。三密業用皆從此生。已上
五句總明住處。住處名則五佛祕號妙徳也。密意可知
*也
與自性所成眷屬金剛手等十六大菩薩。及
四攝行天女使金剛内外八供養金剛天女使。
各各以本誓加持自住金剛月輪持本三
摩地標幟。皆以微細法身祕密心地超過十
地身語心金剛此明三十七根本自
性法身内眷屬智
各於五智光
明峯杵出現五億倶胝微細金剛遍滿虚空
法界。諸地菩薩無有能見倶不覺知。熾然
光明自在威力此明三十七尊根本五智各具恒沙
性徳。若約次第有出現之文。若
據本有倶時圓
滿如是諸徳
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
情無時暫息謂三世者三密也。不壞表金剛。化者
業用。言常以金剛三密業用亘於
三世令自他有
情受妙法樂也
以金剛自性阿閦
佛印
光明遍照寶光
佛印
清淨不清淨法
界身印
種種業用羯磨智
身印
方便加持
方便受
用身印
救度有情大慈悲
徳也
演金剛乘説法
智徳
唯一
金剛圓滿
徳智慧
能斷煩惱利智徳也。已上九句即是
五印四徳也。一一佛印各
具四徳。自受用故常恒
演説金剛智慧一乘
以此甚深祕密心地普賢
自性常住法身攝諸菩薩此明自性法身攝自
眷屬。又通攝他擧
自兼
唯此佛刹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
密嚴華嚴謂密者金剛三密。華者開敷覺華。嚴者具
種種徳。言以恒沙佛徳塵數三密莊嚴
身土。是名曼荼羅。又金剛表智清淨表理。
自性通二。言彼諸尊各具自然理智
以諸大
悲行願圓滿有情福智資糧之所成就謂上所
稱恒
沙諸尊各具普
賢行願方便
以五智光照常住三世。無有
暫息平等智身言五智者五大所成智。一一大各
具智印。三世者三密三身。無有暫
息者如此諸尊業用無間。以此佛業利樂自他。平
等智身者。智者心用。身者心體。平等者普遍。言五大
所成三密智印其數無量。身及心智遍滿遍滿三種世
間。勤作佛事刹那不休。如此文句一一文一一句皆
是如來密號也。二乘凡夫但解句義不能解字義。但
解字相不得知字之密號。覽之智人以顯句義莫
傷祕意。若見薩埵釋經
此義可知。莫怪莫怪
大毘盧遮那經云。一時
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
持金剛者皆悉集會。其金剛名曰虚空無垢
執金剛乃至金剛手祕密主。如是上首十
佛刹微塵數等持金剛衆倶。及普賢菩薩妙
吉祥菩薩乃至諸大菩薩。前後圍繞而演説
法。所謂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
平等句法門此明自性
身説法
時彼菩薩普賢爲上首。
諸執金剛祕密主爲上首。毘盧遮那如來加
持故。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如是奮迅
示現語意平等無盡莊嚴藏此明受用
身説法
非從
毘盧遮那佛身或語或意生。一切處起滅邊
際不可得。而毘盧遮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
一切意業。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界宣説眞
言道句法此明變化
身説法
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
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説眞言道清淨
句法此明等流身説法。言等者擧金剛蓮華手。兼
等外金剛部諸尊。此經四種法身亦具竪横二
義。文勢
可知*也
又云。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告執金剛祕密主。
若入大覺世尊大智灌頂地。自見住於三三
昧耶句。祕密主入薄伽梵大智灌頂。即以
陀羅尼形示現佛事。爾時大覺世尊隨住一
切諸衆生前。施作佛事演説三三昧耶句。
佛言。祕密主觀我語輪境界。廣長遍至無
量世界清淨門。如其本性表示隨類法界
門。令一切衆生皆得歡喜。亦如今者釋迦
牟尼世尊流遍無盡虚空界。於諸刹土勤作
佛事此文明大日尊三身遍諸世界作佛事。亦如
釋迦三身。釋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應當
知之
守護國界陀羅尼經云。佛告祕密主言。善
男子此陀羅尼者。毘盧遮那世尊色究竟天
爲天帝釋及諸天衆已廣宣説。我今於此菩
提樹下金剛道場爲諸國王及與汝等略説
於此陀羅尼門。智度論第九云。佛有二種身。
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是法性身滿十
方虚空無量無邊。色像端政相好莊嚴。無量
光明無量音聲。聽法衆亦滿虚空此明衆亦是
法性身非生
死人
所見
常出種種身種種名號。種種生處種種
方便度衆生。常度一切無須臾息時。如是
法性身佛。能度十方衆生受諸罪報者是生
身佛。生身佛次第説法如人法。又云。法身佛
常放光明常説法。而以罪故不見不聞。譬
如日出盲者不見雷霆振地聾者不聞。如
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説法。衆生有無量劫罪
垢厚重不見不聞。如明鏡淨水照面則見。
垢翳不淨則無所見。如是衆生心清淨則見
佛。若心不淨則不見佛。又云。如説密迹金
剛經中。佛有三密。身密語密意密。一切諸天
人皆不解不知上來經論等文。並是顯密差別法身
説法之證也。披覽智者詳而解
問。若如所談者。説法身内證智境名曰祕
密。自外曰顯。何故釋尊所説經等有祕密藏
名乎。又彼尊所説陀羅尼門何藏攝歟答。
顯密之義重重無數。若以淺望深深則祕密
淺略則顯也。所以外道經書亦有祕藏名。如
來所説中顯密重重。若以佛説小教望外
人説即有深密之名。以大比小亦有顯密。
一乘以簡三立祕名。總持擇多名得密號。
法身説深奥應化教淺略。所以名祕。所謂
祕密且有二義。一衆生祕密。二如來祕密。
衆生以無明妄想覆藏本性眞覺故曰衆
生自祕。應化説法逗機施藥言不虚故。所
以他受用身祕内證而不説其境也。則等
覺希夷十地離絶。是名如來祕密。如是祕
密名重重無數。今謂祕密者究竟最極法
身自境以爲密藏。又應化所説陀羅尼門。
雖是同名祕藏。然比法身説權而不實。祕
有權實隨應攝而已
*辨顯密二教論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