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祕密漫荼羅十住心論 (No. 2425_ 空海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二
愚童持齋住心第二
愚童持齋心者。即是人趣善心之萌兆。凡夫
歸源之濫觴。萬劫寂種遇春雷而甲坼。一念
善幾沐時雨而吐牙。發歡喜乎節食。行檀
施乎親疎。少欲之想始生。知足之心稍發。見
高徳而尊重具伎樂而供養。知過必改見
賢思齊。初信因果漸諾罪福。孝于親親
竭忠國主。不及之善生探湯之惡休。内外三
歸從此而發。人天十善因是修行。疱葉花果
受用無畏殊勝決定。如是十地相續而生。羝
羊冬樹乍披春苑之錦花。異生石田忽結秋
畝之茂實。人天十地於此初開。三乘位次相
續而發。故大日尊説。復次祕密主。愚童凡夫
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齋。彼
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數數修習。祕密主。
是初種子善業發生。復以此爲因。於六齋
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牙種。復以
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疱種。復以此
施與器量高徳者。是第四葉種。復以此施
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
花。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
成果
釋云。世間從久遠來。展轉相承有善法之
名。然以違理之心種種推求而不能得。後
時欻然自有念生。我今節食持齋。即是善法。
然猶未是佛法中八關戒也。彼由節食自誡
故。覺縁務減少令我飮食易足不生馳求
勞苦。爾時即生少分不著之心。其心歡喜而
得安隱。由見此利益故數數有修習之。
即是最初微識善惡故名種子心也。經云
復以此爲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
戚是第二牙種生者。此六齋日即是智度中
上代五通仙人勸令此日斷食。既順善法又
免鬼神災横。如彼廣説也。由見止息貪
求内獲利樂故。欲修習此法令得増長
故。於持齋之日捨己財物而與六親。自念
我無守護之憂而令他人愛敬護孝義之
譽。以見此因果故轉生歡喜。歡喜故善心
稍増。由如從種子生牙也。經云復以此
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疱種。謂欲成此守齋
善法。修習無貪惠捨之心。由數習故善心
漸増長。復能施與非親識人。見此平等施心
功徳利益。爾時善萌倍復増廣。猶如牙莖
滋盛未生葉時。故名疱種也。經云復以此
施與器量高徳者是第四葉種。謂以能習
行惠捨。藉此爲因漸能甄擇所施之境。如
是之人徳行高勝。我今宜應親近而供養之。
即是慧性漸開遇善知識之由漸也。經云復
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者。
謂慧性漸開復甄別所施之境。見其利他之
益。以伎樂人能化大衆令其歡喜故賞樂
其功。凡如此類衆多是以云等也。尊宿耆
舊多所見聞。及學行高尚世所師範。以其
多所遵利故推誠歡喜而施與之。亦令我
施時心倍歡喜故。即是花種也。經云復以
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者。
謂所習醇熟非直歡喜而已。復能以親愛心
施與尊行之人。又由前施因縁得聞法利。
知彼内懷勝徳。謂能出離欲等。狎習親附
而供養之。望初種子即是成果心也
三歸五戒八禁頌
    嬰兒母不在 犢子無所依
    必死無疑慮 犲狼悉走歸
    衆生不歸佛 魔鬼總來圍
    剋己投三寶 諸天不敢違
    五常持不犯 來葉美名飛
    八禁能修習 人天作光暉
    三途何必怖 諸佛毎加
    昇墜非他意 衰榮我是非
持齋之心必求三歸而修。五戒八戒十善從
此相續而修行。初三歸者。佛因尸利而説
三歸。因末伽而説五戒。爲伽王而説十
善。爲提謂長者而説六齋。三歸勸令捨邪。
五戒防其行惡。十善使其招貴。六齋令其
得樂云云 毘尼母云。三歸有五種 一翻邪三
歸。二五戒三歸。三八戒三歸。四十戒三歸。五
具戒三歸。今且明第一翻邪三歸。問歸意云
何。答以三寶爲所歸之境。欲令救護不使
侵陵如人得罪於王投向他國彼王語云。
汝求無畏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
衆生亦爾。繋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
不違佛教魔無繋屬。如何佛戒沾身人多
得益。如飮甘露蠲療纒痾。故觀佛三昧經
第六云。昔有童子受佛三歸。免被散脂鬼
損等云云問所以受此翻邪三歸者何。答以
其信邪來久躭著非境。今忽發善歸投佛
法。創以三歸翻其邪倒。易心歸信佛爲弟
子故名翻邪也。潅頂經云。時有異道鹿頭
梵志。來到佛所稽首作禮白言。今欲捨置
異學受三歸五戒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
捨置餘道歸命我者。其徳無量不可稱説。
梵志言諾。終身奉行不敢毀壞。爾時佛爲授
已。告梵言。汝一心受三歸已。我常爲汝
及十方人。勅天帝釋所遣諸鬼神。以護男子
如是等輩。有三十六部神王。此諸善神凡
有萬億恒沙鬼以爲眷屬。陰相番代以護
男子如是輩云云 諸神名字具如經説之。
經云。以受三歸龍免鳥難云云偈曰
    捨昔邪心 受戒歸正
    人天稽首 諸佛同慶
次明五戒。夫五戒同於外書有五常之教。
謂仁義禮智信。愍傷不殺曰仁。防害不婬
曰義。故心禁酒曰禮。清察不盜曰智。非
法不言曰信。以爲五徳。不可造次而虧
不可須臾而廢王者履之以治國。君子奉
之以立身。用無暫替故曰五常。在天爲五
緯在地爲五嶽。在處爲五方在人爲五藏。
在物爲五行。持之爲五戒。故天地本起經
云。劫初之時人食地肥。有一衆生頓取五
日之食。因制盜戒。以食地肥而生貪欲。因
制婬戒。以婬欲故共相欺奪。因制殺戒。以
求欲故妄語諂曲。因制不妄語戒。以飮酒
故昏亂行非。因制酒戒。討尋五戒之興其
來久矣。萌於天地之始。形於萬物之先。論
語云。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馬融曰。所
因謂三
綱五
常也
疏云。三綱謂夫婦父子君臣也。五常
謂仁義禮智信也。就五行而謂。則木爲仁。
火爲禮。金爲義。水爲信。土爲智。人禀此五
氣而生。則備有仁義禮智信之性也。人有
博愛之徳謂之仁。有嚴斷之徳爲義。有明
辨尊卑敬讓之徳爲禮。有言不虚妄之
徳爲信。有照了之徳爲智。此五者是人
性恒。不可暫捨故謂五常 尚書洪範云。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皆其
生數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
之常性也
木曰曲
直。金曰朋革木可揉曲直。
金可改更也
土爰稼穡種曰
稼。
歛曰穡。土可以
種。可以歛也
潤下作鹹水鹵
所生
炎上作苦焦氣
之味
曲直作酸木實
之性
朋革作辛金氣
之味
稼穡作甘甘味
生於
百穀。五行以下
箕子所陳也
正義曰。自此以下箕子所陳 第
一言其名次。第二言其體性。第三言其氣
味。言五者性異而味別。各爲人之用。書傳
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
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爲人用
也。五行即五材也。襄二十七年左傳曰。天生
五材民並用之。言五者各有材幹也。謂
之行者。若在天則五氣流行。若在地世所
行用也 昭元年左傳云。天有六氣謂陰陽
風雨晦

降生五味謂金味辛木味酸水味醎火味苦
土味甘。皆由陰陽風雨而生也
爲五色。辛色白。酸色青。醎色黒。
苦色赤。甘色黄。發見也
徴爲五聲白聲
商。青
聲角。黒聲羽。赤聲徴。
黄聲宮也。徴驗也
多論云。欲受五戒。先受
三歸。竟爾時得五戒。智度論云。戒有五種。
始從不殺乃至不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
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小分。若受四戒是名
多分。五戒是名滿分。於此分中欲受何分。
當隨意受之凡受五戒時。或晝或夜受等
亦獲小善。故十誦律云。縁有女人夜多行
婬樂受晝戒。當來晝受快樂夜間受苦。以
因果相感故。或有獵師晝貪殺生便受夜
戒。來報夜多樂樂晝日受苦。以分限心受
晝夜戒。果報苦樂有此不同。故曰亦小善。
薩婆多論云。問五戒中幾是實戒。答前四是
實後一是遮。所以同結者。以放逸根本能
犯四戒。如迦葉佛時有優婆塞。由飮酒故
婬他妻盜他雞殺。他人來問時。答言不作
便犯妄語。亦能造四逆云云 若持五戒者。
便有二十五善神。恒衞護人身在人左右。
於宮宅門戸上使萬事吉祥。諸神名字廣
如潅頂經説偈曰
    五戒資身 人天受趣
    所往遊行 鬼神避去
次明八戒成實論云。得五戒名爲優婆塞。
此云近事。得八戒名爲優婆婆娑。此云近
住。戒消災經云。五戒法有就俗人及鬼邊受
之。不離自妻縁身穢觸故。八戒乃是淨
行之法。要須就五衆邊受也。持八戒人
生淨行故。齋法經云。譬如天下十六大國
人滿中衆寶不可稱説。不如一日受佛齋
法比其福也。善生經云。受八戒者除五逆
罪。餘一切惡皆消滅云云 帝釋説偈云
    六齋神足月 奉持於八戒
    此人獲福徳 則爲與我等
偈曰
    八戒受之 善神擁護
    當成聖道 由持堅固
次明修十善 十善嗢陀南
    離殺怨恨生利慈 端正長命諸天護
    不盜知足施衆生 資財不壞生天上
    遠離邪婬無染心 自妻知足況他女
    所有妻妾不侵奪 是圓寂器出生死
    不妄語者常實言 一切皆信供如王
    離兩舌語無離間 親疎堅固無怨破
    離諸惡口柔軟語 得勝妙色人皆慰
    思道義語離綺語 現身即得諸人敬
    不貪他財心不願 現得珠寶後生天
    離瞋生慈一切愛 輪王七寶由此得
    離八邪見住正道 是菩薩人斷煩惱
    如是十善上中下 粟散輪王三乘因
華嚴經云。十善業道。是人天因及有頂因。
三乘賢聖亦皆修習。與此別者彼皆入劫。從
劫至賢從賢至聖。此唯劫外或具不具。或
散或定爲三有因。如彼經云。十善業者。菩
薩性離殺生不懷怨恨。常生利益慈念之
心。性不偸盜。於自資財常知止足。乃至草
葉不與不取。性不邪婬自妻知足。他妻他
女尚無染心。何況從事。性不妄語常作實
語。乃至夢中亦不妄語。何況故犯。性不兩
舌。於諸衆生無離間心。不將此語而向
彼説。不將彼語而向此説。爲破他故。性
不惡口。謂毒害語麁獷語鄙惡語怨結語。常
作柔耎語悦意語入人心語人愛樂語。性
不綺語常樂思審義語順道理語巧調伏
語。性不貪欲。於他財物不生貪心。不願不
求。性離瞋恚。於諸衆生常起慈心。常思順
行仁慈祐益。性離邪見。住於正道正見正
直無誑無諂。若能爾者是菩薩行 仁王經
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修中下品人中爲王。
生三界因准此應悉自下十善是
正法念經
不殺生者。正
法念經云。謂離殺生攝取世間一切衆生。
施與無畏諸根端正得長命業。羅刹諸天常
隨擁護。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偸盜者。經
云。不偸盜者出大貪網。若王王等一切皆
信。所有財物不失不壞。諸福田中皆能捨施。
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邪行者。經云。離
邪婬人善人所讃。所有妻妾無能侵奪。設
有衰損妻妾不嫌。攝諸善法是涅槃器。乃
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妄語者。經云。離妄語
世間人一切皆信。設無財物一切世人供養
如王。隨彼所生常爲男子。乃至命終生天
世間 不兩舌者。經云。離兩舌者知識親
友兄弟妻子皆悉堅固。王及怨家惡兄弟等
不能破壞。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惡口
者。經云。離惡口者見勝妙色眞實人信。滑
語耎語於一切人皆悉安慰。一切財物皆悉
易得。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綺語者。經
云。離綺語者即得現身世間敬重。善語正
語世所尊重。小説耎語令人易解。乃至
命終生天世間 不貪者。經云。離貪不善
業者。於現在世一切財物及珠寶等。皆悉
豐饒無人侵奪。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瞋
者。經云。離瞋不善業者。豐財大富一切愛
念。怖畏惡處無能得便。輪王七寶由此而
得。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不邪見者。經云。
離邪見者修習正見。一切結使不饒益法皆
悉斷滅。能於生死起厭離心。乃至命終生
天世間
次明異生不正治國王
一異生不正治國王嗢陀南
    減劫有情衆惡盛 富樂壽命已減小
    非大人器無輪王 但出法非二種王
    不信正法親惡人 不重經王及持人
    甚深妙法不流布 諸天藥叉亦不聞
    繋縛殺害及無辜 大臣輔相懷諂佞
    好行非法無正治 王位不久諸天忿
    護國諸天及藥叉 棄捨國界往他方
    國土飢饉及疾疫 種種災變數數現
釋曰。不正理者。倶舍論云。於減劫時有情
富樂壽量損減衆惡漸盛。非大人器無轉輪
王。金光明經。王不正治總有二縁。一不信
正法天龍捨去。二不行正法親近惡人。不
正信者。經云。爾時四天王倶白佛言。若有
人王於其國土。雖有此經未曾流布。心
生捨離。不樂聽聞。亦不供養尊重讃嘆。見
四部衆持經之者亦不尊重。遂令我等及餘
眷屬無量諸天不得聞此甚深法要。無有
威光及以勢力。我并眷屬及藥叉等悉皆捨
去。其國當有種種災禍。喪失國位。一切人
衆皆無善心。多有他方怨賊侵掠。國内人民
受諸苦惱。無量百千災怪惡事。不行正法者。
經云。唯有繋縛殺害瞋諍。互相纔誑抂及無
辜 又偈云
    若王作非法 親近於惡人
    而不以正法 因斯受衰損
    國中最大臣 及以諸輔相
    其心懷諂佞 並悉行非法
    由正法爲王 而不行其法
    國人皆破壞 如象踏蓮池
    五穀衆花菓 苗實皆不成
    國土遭飢饉 由王捨正法
    王位不久安 諸天皆忿恨
    由彼懷忿故 其國當破亡
王不正理災變如後並依金
光明經
經云。唯有繋縛
殺害瞋諍。互相纔誑抂及無辜。又云。彗星
數出兩日並現博蝕無恒。黒白二虹表不
祥相。星流動地井内發聲。又云。暴雨惡風
不依時節。常遭飢饉苗實不成。又云。國
所重大臣狂横而身死。所愛象馬等。亦復皆
散失。又云。處處有兵戈人多非法死。惡鬼
來入國疾疫遍流行。又云。小力無勇勢所
作不堪能。鬼魅遍流行隨處生羅刹。又云。
不順諸天教及以父母言。此是非法人非仁
非孝子
次明異生以正治國王 正治國王嗢陀南
    八萬四千瞻部王 端心正念不放逸
    莊嚴宮殿講經法 恭敬供養人與法
    修行正法遮惡業 上下和睦如乳水
    慈悲謙讓修十善 諸天歡喜護國王
    風雨順時五穀成 災難不起國土樂
釋曰。金光明經云。此瞻部州八萬四千城邑
聚落。八萬四千諸人王等。各於其國受諸
快樂。皆得自在不相侵奪。咸生少欲利樂
之心。其土人民自然受樂。准此經文。王正治
者。要具三縁。一者不放逸親近有徳。二者
正信聽受是經。三者犯王法正法治擯。故
下經云。於未來世若有人王。爲欲擁護自
身后妃王子内外城邑宮殿。王位尊高自在
昌盛。於自國土令無怨敵及諸憂惱災厄
事者。如是人王不應放逸令心散亂。又云。
當生恭敬至誠慇重莊嚴宮室。種種嚴飾。
於法師所起大師想。端心正念聽是經王。
王自燒香供養是經。彼時香煙。於一念頃
上昇虚空。即至我等諸天釋梵龍神等宮。變
成香蓋金光照曜。佛告四王。此一念香能
遍十方恒沙佛土。咸共稱讃世尊。是故我等
當護是王除其衰患 又偈云
    國人造惡業 王捨不禁制
    斯非順正理 治擯當如法
    若見惡不遮 非法便滋長
    遂令王國内 姦詐日増多
又云。所有財寶豐足受用。不相侵奪不起
惡念。咸生少欲利樂之心。又云。其土人民自
然受樂。上下和睦猶如水乳。情相愛重歡喜
遊戲。又云。慈悲謙讓増長善根。以是因縁
此瞻部州。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又云。寒暑
調和時不乖序。日月星宿常度無虧。風雨
隨時離諸災横。又云。資産財寶悉皆豐盈。
心無慳鄙常行惠施。具十善業増長天衆。
又云。和風常應節甘雨順時行。苗實皆善
成人無飢饉者。又云。以善化衆生正法治
於國。勸行於正法當令生我宮。又云。令
彼一切人修行於十善。率土常豐樂國土得
安寧。又王法正論經云。爾時世尊告優填王
曰。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徳。
王衰損門王可愛法。及能起發王可愛之法。
云何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
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
臣佐有大軍衆不可歸仰。何等爲十。一者
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
利憤發。五恩惠&T049271;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
順古先王制。八不顧善法。九不&MT01142;是非
勝之與劣。十一向縱蕩專行放逸。云何名
王種性不高。謂有庶臣不類而生。非宿尊
纂紹王位。是名種姓不高。云何名王不
得自在。謂有帝王被諸大臣輔相官僚所
制不隨所欲。所作常有諌約。於妙五欲亦
不如意歡娯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云
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帝王見諸臣類或
餘人等犯小愆過。即便對面發麁惡言。咆
勃忿恚頻蹙貶黜。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
前黜罵等事。或不長時不捨如是對
面暴惡背面暴惡。是名帝王立性暴惡。云何
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見諸群臣有小
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禄奪去妻妾即以
重法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云何
名王恩惠&T049271;薄。謂有國王諸有群臣等親近
侍衞。雖極清白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耎言
慰喩其頒賜禄。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
順常式或損秏已。或稽留已然後方與。如
是名王恩惠&T049271;薄。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
有帝王。見諸群臣實非忠政不閑憲式。
潜謀輔佐佞心偏黨。不修善政妬嫉
賢。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議。由此因縁王務
財寶虚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
佞言。云何名王不順先王所制。謂有國王
不能究察。不察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
國法事中。不堪委任而任之。應賞賚者
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之。又此群臣
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絶。不敬不憚
而興諌諍。不能依法而善奉行。不正能住
先王教命。如是即名不順先王所制之法。
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因
果。不悟當來善不善業人天果報。隨情造
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以時惠施修福
持齋學戒受陀羅尼業潅頂法門。於四無量
心不興廣濟。如是名王不顧善法。云何
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謂有國王於諸
大臣輔相官僚。用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伎
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非忠信生忠信想。
非伎藝有伎藝想。於惡慧所生善慧想。
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又諸群臣等年耆衰
邁。曾於久時親近侍衞。知其無藝終不
敬愛。不賜爵禄不酬其賞。被他陵蔑捨
而不問。如是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云
何名王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謂有帝王於
妙五欲。一向沈沒躭著遊戲。不能時時誡
愼。如是即名爲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若有
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
大輔佐有大軍衆。不久國界自然災亂。而
不可歸仰。當知此十過失初一時王種性
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云何名王之功
徳。大王功徳者。略有十種。一者種性尊高。
二者得大自在。三者性不暴惡。四憤發輕
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七所作諦思善
順先教。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十不自
縱蕩不行放逸。云何名王種性。謂有國
王宿植善根。以大願力故生王族。紹繼國
位恩養萬姓淨信三寶。如是名王種性尊
高。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帝王自隨所
欲。於妙五欲歡娯遊戲。所應賞賜隨意而
作。於百僚等所出教命宣布無滯。如是名
王得自在。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
見諸群臣。雖違少小愆犯等事而能容忍。
不即貶黜不發麁言。亦不對面愼發。亦不
内意祕匿。如是名王性不暴惡。云何名王
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
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禄奪其妻妾。
不以重法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矜
降。如是名王憤發輕微。云何名王恩惠猛
利。有諸群臣親近侍衞。其心清白其心調
順。王即時時以正圓滿耎言慰喩頒賜勳
庸。而不令彼損秏稽留劬勞怨恨。易可親
近不難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云何名
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忠
正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其王信
用如是等人所進言議。國務財寶悉皆成就。
名稱遠布黎庶咸歡。如是名王受正直言。云
何名王所作諦思順先王教。謂有國王性
能究察。審能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公法
事中。不堪委任者而不任之。堪委任者而
委任之。應賞賚者而正賞賚。應刑罰者而
正刑罰。凡有所爲審思審擇。然後方作亦不
卒暴。其群臣等雖處朝會。終不發言間絶
餘論。要待言終而興諌諍。如其王教而善
奉行。如是即名順先王教。云何名王顧戀
善法。謂有帝王。信有因果善不善業人天果
報。具足慚恥而不恣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
時時惠施修福持齋。建立曼荼羅受潅頂法。
而設護摩供養聖衆。四無量心常懷廣濟。
如是名王顧戀善法。云何名王能鑒是非
勝之與劣。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百僚。
心無顛倒。能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若
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
其有者而敬愛之。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
久時親近侍衞。雖知無勢無力。然念昔恩
轉懷敬愛而不輕賎。爵禄勳庸分賞無替。如
是名王能鑒是非勝之與劣。云何名王不
自縱蕩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
不沈沒敖慢嬉戲而不耽著。能於時時誠
愼。方便作所應作慰勞群臣。如是名王
不自縱蕩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是功徳。
雖無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衆。不久國界
自然豐饒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種
王之功徳。初一名種性功徳餘九自性功
徳 云何名爲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
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
善觀察而無恩惠。縱有恩不得及時。三
專行放逸不思國務。四專行放逸不守
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善法。如是五種皆
悉名爲衰損門。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
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
審簡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攝爲親侍。加以
寵愛厚賜爵禄。重委寄處而相委任。數以
軟言而相慰喩。然此群臣所謂財寶多有損
費。若遇寃敵惡有軍陳而先退敗。以
懼破散便生奔背無戀於主。如是名王
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云何名王雖善觀察
而無恩惠縱有非是。謂有國王性能觀
察。審能簡擇如是忠信伎藝智慧。攝爲親
侍而不寵愛。不量其才不賜爵禄。於形
要處而不委任。忽於一時王遇寃敵。惡
*有軍*陳不怖畏。事臨急難時於諸臣
等。方行寵爵而以軟言慰喩。時群臣等共
相謂曰。王於今者危迫因縁。方於我等暫
行恩惠非長久心。知此事已雖有忠信伎
藝智慧悉隱不現。如是名王雖善觀察而
攝群臣無恩惠行縱有非時。云何名王專
行放逸不思國務。謂有國王於應和好
所作所成國務等事。而不時時獨處空閑。
或與智士共正思惟和好方便。乖施等事
及應賞賚。乃至軍陣所作所成要務等事不
懃在意。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思國務。云
何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謂有國王
寡營事業不觀諸務。不禁王門宮廷庫
藏。國家察要説向婦人。乃於捕獵博戲事
中費損財寶而不愼護。如是名王專行放
逸不守府庫。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修
善法。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辯
才得理解脱所有沙門婆羅門。不能數近禮
敬諮詢云何是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
無罪。云何有福吉祥法門遠離諸惡。設得
以不依修行。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
修善法。若有國王成就如是五衰損門。當
知此王退失現世果報。乃至來生失人天
福。謂前四門現受福利。最後一門退來生
果報 云何名爲王可愛法。大王當知略
有五種。謂王可愛可樂可欣可意之法。何等
爲五。一者人所敬愛。二自在増上。三能摧
寃敵。四善攝養身。五能簡善事。如是五種
是王可意之法 云何善能發起王可愛法。
大王當知略有五種。善能發起王可愛法。
得爲五。一恩養世間。二英勇具足。三善
權方便。四正受境界。五懃修善法。云何名
王恩養蒼生。謂有國王性本知足能爲謹
愼。成就無貪白淨之法。所有庫藏隨力給
施貧窮孤露。柔和忍辱多以軟言曉喩國界。
諸有群臣有故違犯不可免者。量罪矜恕
以實以時如理治罰。如是名王以正化
法恩養蒼生故。感世間之所敬愛。云何名
王英勇具足。謂有國王神策不墜武略圓
滿。未降者而降伏之。已降伏者而攝護之。
如是名王英勇具足。云何名王善權方便。
謂國王一切好事分明了知。方便能和攝受
強黨故。得摧伏一切寃敵。云何名王正
受境界。謂有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増減。不
慳不悋平等受用。隨其時候所宜給與。
有臣佐親族王等及伎樂人。又有疾時應
食所宜避所不宜。醫候食性方以食之。
若食未消或食而痢皆不應食。應共食者
不應獨食。所有精味分布令歡。如是名王
正受境界遂能善巧攝養自身。云何名王
懃修善法。謂有國王具足淨信戒聞捨慧。
於淨信處了信他世。及信當來善不善業
人天果報。如是名爲具足淨信。受持淨戒。
於年三長毎月六齋。遠離殺生及偸盜邪行
妄言飮酒諸放逸處。如是名王具足淨戒。
於淨聞處。於現世業及當來果。修徳進業
樂聽般若衆妙法門。專意懃心究竟通達。如
是名王具足淨聞。於淨捨心。遠離慳貪。舒
手惠施。常應修福圓滿平等。如是名王具
足淨捨。謂於具足淨慧之處。如實了知有
罪無罪修與不修勝劣。方便親近多聞戒行
沙門。遠離諸惡邪教之者。善知三種果報
圓滿士用圓滿功徳圓滿。所謂國王繼習
帝業。所生宗族聰利明慧。府庫財寶應用不
虧。如是名爲果報圓滿。若諸國王善權方
便恒常成就。英勇進退善達藝能。是即名爲
*士用圓滿。若諸國王任持正法。與諸内宮
王子大臣共修惠施。好行善事持齋受戒慈
三摩地門上妙梵行。頻作護摩息災増益。建
曼荼羅具受潅頂。是爲功徳圓滿。若能如
是行者是名淨慧具足。復次大王當知。我
已説王之過失王之功徳王衰損門王可愛
法及能發起王可愛之法。是故大王毎日晨
朝若讀若誦此祕密王教。依之修行即名
聖王即名法王。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日夜加
持恒常護念。能感世間風雨順時。兵甲休
息諸國朝貢。福祚無邊國土安寧壽命長遠。
是故當獲一切利益現世安樂。爾時優填王
聞佛所説踊躍歡喜信受奉行
次明輪王 輪王者已入賢聖位。雖不是
嬰童心。然是人間王。故次叙之
四種輪王伽陀
    金銀銅鐵四輪王 發起大心修十善
    長別三界苦輪海 出現増劫富樂時
    上品十善鐵輪王 十住銅輪二天下
    十行銀輪三天下 十向金輪四天下
    初地二地亦金輪 七寶具足十善化
    宮殿樓閣與天齊 國界豐饒人熾盛
    土地平坦無坑險 大小便時地開合
轉輪聖王伽陀
    輪王四種如意徳 色貌無比第一徳
    身上無病是第二 人民深愛爲第三
    壽命長遠十善化 天宮充滿惡趣減
    端嚴可愛如滿月 能照世間猶如日
    威儀安祥不輕躁 威力勇猛堪大事
    具大勢力如帝釋 財寶富饒似多聞
    所言誠實未曾兩 音聲深遠易聽解
    不散不亂迦羅鳥 美濡和雅聞者悦
    能施持戒常含笑 未曾皺眉惡眼視
    威徳尊嚴能忍辱 猶如大地須彌山
    其性猛厲疾辨事 善能思量乃從事
    具大智慧通經書 兼解伎藝算呪術
    巧能論説分別義 深心如海不可量
    千子圍繞如天子 威徳勇猛能破敵
    地水虚空無障住 宮殿樓閣均釋天
    四種兵勢力具足 淨行居士皆共愛
    甘香美食自然有 國界日増不損減
    施作不曾用兵仗 以法治化天下安
    内外無敵絶陰謀 無諸災横疾疫飢
    諸寶妙事所住處 諸善福徳所依止
    無歸爲歸無舍舍 怖畏除怖惱者離
    輪王聖主無量徳 略説如是小分相
金輪寶伽陀
    千輻金輪十五里 種種珍寶莊其輞
    百種藥叉共守護 天女執拂亦侍立
    種種華瓔間錯挍 五種伎樂常隨逐
    寶蓋覆上燒妙香 行時雜華散末香
    飛行速疾如風念 所詣即滅諸怨衰
象寶伽陀
    象寶大身如銀山 能飛虚空如鳥王
    出生神獄大象中 摧壞伊羅象王等
馬寶伽陀
    馬寶色相如孔雀 疾如金翅鳥王飛
主兵臣寶伽陀
    貴家生長身無疾 有大勢力形體淨
    憶念深遠直柔軟 通達經術敬愛王
主藏臣寶伽陀
    富相具足如天王 種種伏藏常逐行
    善知諸寶善出入 千萬藥叉常從行
如意寶伽陀
    如意寶形如大鼓 光明如日照十六
    華瓔莊嚴在高幢 能令衆生滿希願
王女寶伽陀
    身體修直不肥痩 身肉次第肌膚實
    細密薄皮不堪事 身安堅牢多羅樹
    額廣平長吉畫文 兩頬不深倶平滿
    眼精白黒色分明 眼&T030004;青穉而不亂
    眉毛初月高曲長 不厚不薄不高下
    鼻端光澤&T038599;圓直 耳濡長垂無賈環
    齓色珠貫如雪珂 丹脣頻果不麁細
    腹&T038599;不現臍圓深 背脊平直龜背足
    兩乳頻果雙鴛鴦 圓起不垂濡鮮淨
    跟圓廣膊&T038599;柔濡 膝圓不現如金柱
    頭髮青細潤不亂 其身芬馨如香斂
    毛孔常出妙栴檀 口中亦出青蓮香
    身體柔濡迦天衣 象牛馬幡魚園文
    心無諂曲信慚愧 知時方便攝王意
    坐起言語得王意 衆好圓備如天女
    天衣鬘香莊其身 歌舞戲笑令王喜
釋曰。賢位輪王者。仁王經云。十善菩薩發大
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
十善鐵輪王。習種銅輪二天下。銀輪三天
性種性。道種堅徳轉輪王。七寶金光四天下。
准經。十善鐵輪十住銅輪。十行銀輪十迴向
金輪。故四輪王在三賢位。順正理云。從此
州人壽命無量乃至八萬歳有轉輪王生。
減八萬時有情富樂壽量損減衆惡漸盛。非
大人器故無輪王。此王由輪旋轉應道威
伏一切名轉輪王。施設足中説有四種。金
銀銅鐵輪應別故。謂鐵輪王王一州界。銅輪
王王二州界。銀輪王王三州界。金輪王王
四州界。故契經言。善王生在刹帝利種紹
潅頂位。於十五日受齋戒時。沐浴首身
受勝齋戒。昇高臺殿臣僚輔翼。東方忽有
金輪寶現。餘轉輪王應知亦爾。輪王如佛
無二倶生。一切輪王皆無傷害。令伏得勝
已各安其所居。勸導令修十善業道。故輪
王死定得生天。經説。輪王出現於世。便有
七寶出現世間。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
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象等五寶有情所攝。
珠輪二寶乃是非情。論説輪王不言賢。依
經通會賢聖應知。四種輪王差別如後
並依正
理論
 金輪王者。謂金輪王諸小國王各自
來迎。我等國土豐饒安*隱。唯願大王親垂
教勅。銀輪王者。若銀輪王自往彼土。威嚴近
至彼方臣伏。銅輪王者。銅輪王至彼國已。
宣威競徳彼方推勝。鐵輪王者。若鐵輪王亦
至彼國。現威列陳剋勝便止。又聖位金
輪王者。仁王華嚴並云作閻浮提王。瑜伽論
云作轉輪王居贍部州王四天下。起世
經中但言聖王不指初地。彼經云。閻浮提
内轉輪聖王出現世時。王四天下行十善
法具七瑞寶。一金輪寶。千輻轂輞内外金
色。能伏未伏爲輪王故。於此州中擇最
勝地。東西七由旬南北十二由旬。即於其夜
諸天即來下造立宮殿。金銀瑠璃頗梨四寶
嚴飾。二象寶。名潔純白。六牙七支柱地。三
馬寶。名長毛。色青體潤並能騰空。動不移
時周四天下。四珠寶。毘瑠璃色流出光明。
五女寶。進止姝妙樂觀無厭。六主藏臣寶。
報得天眼洞見伏藏。七兵將寶。善理四兵行
走集散合王心。正法念經七寶同此。然一一
寶功用倍多。起世又云。輪王終歿七寶皆隱。
四種寶城變爲塼土。人民減少磨滅須臾。聖
位輪王風化如後。正法念經云。珠具八徳。
百由旬内心行正直。一切所求皆悉滿足。起
世經云。此閻浮提清淨平正。無有荊棘及諸
兵坑。又云。世間種種資産豐饒。珍琦衆寶無
不具足。又云。無有坑坎厠溷雜穢。大小便
利地自開合。又云。此閻浮提皆悉快樂。人民
熾盛穀食豐饒。又云。常於夜半興雲注雨。
有清涼風潤澤流散。又云。此閻浮提一切土
地。自然沃壤欝茂滋液 十住論云。第二地
菩薩住此地常作轉輪王。第二地於十地
中名爲離垢。慳貪十惡根本永盡故名爲離
垢。菩薩於是地中深行尸羅波羅蜜。是菩
薩若未離欲。此地果報因縁故。作四天下
轉輪聖王。得千輻金輪種種珍寶莊嚴其輞。
瑱瑠璃爲轂周圓十五里。百種藥叉神所共
守護。能飛行虚空導四種兵。轉輕揵迅疾。
如金翅鳥王如風如念。所詣之處滅諸衰
患降伏怨賊。一切小王皆來歸伏。親族人民
莫不愛敬。普能照明聖王姓族。種種花鬘
瓔珞間錯莊挍。五種伎樂常隨逐之。奇妙寶
蓋羅覆其上。行時有種種花香碎末栴檀常
而供養。燒眞黒沈水牛頭栴檀黄栴檀以
塗其身。其輪兩邊天女執持白拂侍立。種
種珍寶以爲其蓋。其輪有種種希有之事而
用莊嚴。是名金輪寶具足一切 象相身大
而白如眞銀山。生出神嶽大象衆中能飛
行虚空。伊羅婆那安闍那王摩那等諸大象
王皆能摧却。是名白象寶具足 馬相色如
孔雀頚。其體疾如金翅鳥王飛行無礙。是
名馬寶 貴家中生身無疾病。有大勢力
形體淨潔。憶念深遠直心柔軟。持戒堅固深
敬愛王。能通達種種經書伎術。是名主兵
臣寶 如財主天王富相具足。千萬億種種
諸寶伏藏常隨逐行。千萬億種諸藥叉神眷
屬隨從。皆是先世行業之報。善知分別金銀
帝青大青金剛摩羅竭車&T027012;馬瑙珊瑚頗梨摩
尼瑱珠瑠璃等種種寶物。悉能善知出入多
小。隨宜能用能滿王願。是名居士寶 光
明如日月照十六由旬。形如大鼓能滅種
種毒蟲惡氣疾病苦痛。人天見者莫不珍愛。
好花瓔珞以爲莊嚴。處在高幢威光奇特。
能令衆生發希有心生大歡喜。是名珍寶
 其手抓甲紅赤而薄。其形脩直高隆。潤澤
不肥不痩。身肉次第肌膚厚實。細密薄皮
不堪苦事。身安堅牢如多羅樹。身上處處
吉字明了。吉樹文畫莊嚴其身。象王牛王馬
王畫文幡蓋文魚文薗林等文現其身上。踝
平不現足如龜背。足邊倶赤跟圓廣。&T050509;&T038599;
軟膝圓不現。髀如金柱如芭蕉樹如象王
鼻。濡澤光潤&T038599;圓而直。横文有三。腹&T038599;
現臍圓而深脊背平直。乳如頻婆菓如雙
鴛鴦。圓起不垂柔軟鮮淨。又其臂纖&T038599;圓且
長節隱不現。其鼻端直不&T038450;。現出不大不
小孔覆不現。兩頬不深平滿不高兩邊倶
滿。額平而長有吉畫文。耳*濡而垂著無賈
環。齒如眞珠貫如月初生如雪如珂。脣
如丹霞如頻婆菓。上下相當不麁不細如
瑱珠貫。眼白黒精二色分明莊嚴。長廣光
明清淨。其&T030004;穉長而不亂。眉毛不厚不
薄不高不下。如月初生高曲而長兩邊相
似。髮軟而細潤澤不亂。其身芬馨常有香
氣。如開種種上好香斂。身諸毛孔常出眞
妙栴檀香能悦人心。口中常有青蓮華香。
身體柔軟如迦淩伽天衣。細滑之事一切具
足。心無諂曲直信慚愧深愛敬王。知時知
方善有方便攝取王心。坐起言語能得王
意。隨王意行常出愛語如人間徳女。衆好
具足色如提盧多摩天女。清淨分明如月十
五日。畫文炳現如帝釋夫人舍脂。著天
衣鬘天香。多以天光明金摩尼珠莊挾其
身。善知歌舞伎樂娯樂戲笑之事。善有方
便隨意能令王發歡喜。一切女中是女爲
最是名玉女寶 又轉輪聖王有四如意
徳。一者色貌端政於四天下第一無比。二
無病痛。三人民深愛。四壽命長遠。教誨衆
生以十善業。能令諸天宮殿充滿。能減阿
修羅衆。能薄諸惡趣増益善處。能爲衆生
多求利事。有所施作不用兵仗。以法治
化天下安樂。外無敵國畏内無陰謀畏。又其
國内無疫病飢餓及諸災横衰惱之事。一切
邊王皆所歸伏。多有眷屬能疾攝人。更無
有能侵害國界。其四種兵勢力具足。諸婆
羅門居士庶人皆共愛敬。甘香美食自然而
有。國界日増無有損減。善能通達經書伎藝
算數呪術皆悉受持。巧能論説分別義趣。群
臣具足悉有威徳。常行財施無能及者。千
子端*政如諸天子。威徳勇健能破強敵。所
住宮殿堂閣樓觀。如四天王帝釋勝殿。王所
教誨無有能壞。於四天下唯有此王。威相
具足故無能及者。音聲深遠易聽易解。不
散不亂如迦羅婆頻伽鳥。美*濡和雅聞者
悦耳。眷屬同心不可爼壞。所住之處地水
虚空無障無礙。威力猛士能堪大事。念問耆
老不欺誑人。心無妬嫉不忍非法無有
瞋恨威儀安詳而不輕躁。所言誠實未曾
兩舌。行施持戒常含笑。未曾皺眉惡眼視
人。退失利者爲之作利。已有利者令深
知報。懷慚愧心有大智慧。威徳尊嚴而能
忍辱。大丈夫相其性猛厲。諸所爲事疾能成
辨。先正思量然後乃行。王有法眼所爲殊
勝。善思量者乃與從事。若不任者更求賢
明。善集福徳財物清淨。能自防護不破禁
戒。多饒財寶如毘沙門王。有大勢力如天
帝釋。端嚴可愛猶如滿月。能照如日能忍如
地深心如海。不爲苦樂之所傾動。如須
彌山王風不能搖。諸寶妙事之所住處。諸善
福徳之所依止。是諸一切世間親族。諸苦惱
者之所歸趣。無歸作歸無舍作舍。有怖
畏者能除怖畏。轉聖王有如是等相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第二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三
嬰童無畏住心第三
夫蠰蟲非定蠰。鯤魚不必鯤。出泥乍拂虚
空。搏水忽臥風上。羝羊之人譬之。愚童之
心亦如。羝羊無自性故遷善。愚童内熏力
故厭苦。至如護戒生天堂修善脱地獄。
惡下之心稍發欣上之願初起。於是求歸依
彼天龍盡虔誠此神鬼。仰拔苦悲祈與樂
眄。影隨形而直響逐聲而應。三途苦果畢
前因出。四禪樂報感今縁昇。因果不可不
信。罪福不可不愼。鐘谷之應良有以也
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脱縛樹稱。故文
云。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
子。復次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
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
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
天。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悦。慇重恭敬隨
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
畏依第八嬰童心此明護戒歸
依外三寶
釋曰。復次祕
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者。謂已
能造齋施見其利益。即知三業不善皆是
衰惱因縁。我當捨之護戒而住。由護戒故
現世獲諸善利。有大名聞身心安樂。倍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