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溪嵐拾葉集 (No. 2410_ 光宗撰 ) in Vol. 76

[First] [Prev+100] [Prev]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文云。論大律可讀也云云
尋云。今ニハ花嚴阿含法花三戒付出タリ。仍
除中間二味
  私云。三周之説相不同歟。法譬二周ニハ
中間二味。故妙樂釋云信解
 仍今一意也。
凡方等ヨリ入法花以有也。故除之歟。稀業
心後是顯實可思之也。是依如來知見
所顯機遠如此云也。若至方等各到法
花可思之。大乘初門調機入頓釋。同可
思合之云云
尋云。任四條式文。十二年後往兼行寺
可受聲聞戒乎。如何 答云。不可然。彼式
且依時宜。爲防他謗。如此釋給也。サレ
トモ其後爲國定再不許重受云云 見山
王院御釋。故當山古今僧侶只以大乘戒
﨟次會合無相違云云 尤可思之。仍當
不可受之哉
文云。一句法門永劫爲種之事
尋云。心如何 答云。一句法門永劫
非實乘者アシカルヘシ云也。此心ニテ
ハ小乘等爲種子云也。サレトモ此種子
種子也。故不可用小乘。可用大乘云
歟。是則上聲聞戒衆機等ニモリト菩薩戒云
也。一義云。一句法門永劫爲種也。權教
種子不許也。其故一句聞法可成種子
ナリ。サル時大乘コソ成ナリ種子。可用實乘
成種。小乘ヲハ不可用云歟云云
已上二義可隨心。已上義可宜
文云。前賢戒儀已及十家○偏圓盤吹事
尋云。十家ニハ有祖師戒儀。何破之乎
答云。且偏圓不分別故如此云歟。只
行一邊歟。所詮梵網瓔珞等尤被簡タリ。妙樂
大師戒儀等分明不釋乎云云
  已上序分
溪嵐拾葉集
  天台籠山黒谷沙門光宗&T047368;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求法沙門貞算書之七二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九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 私苗
題名事 問。今戒儀依妙樂戒儀也。而何
置普通名乎 答云。然之有二義。一七衆
通受。二十界通受。七衆通受者。次下釋云。
一切不擇普通授戒等云云 依此文也。此
依後出天台道俗通用六家戒儀也。又
今釋云。第十門戒其人共等可見之。又答
云。小乘七衆漸次受戒次第。故云戒云時
云人。皆以前後次第其相各別也。今菩薩
戒意必非可立七衆。然而且附順&MT06279;權門
立七衆也。故隨意樂頓立七衆也。
菩薩爲本也。但順小乘。又隨
意情。如彼等次第可有也。此時
以彼威儀等立七衆也。先義只依菩
戒儀同七疏也。次此意樂以利他
爲本也。可思之。此等然戒女人共戒別人
別戒共人別行別人共。可思之
  已上七衆通受了
尋云。十界通受方如何 答云。小乘戒等
遮難。故不與者多之。今戒只但解法師語。
悉受得戒ナレハ不簡無根二根ヲモ。不畜生
修羅ヲモ。一切悉授之。是則他經但&T047368;。菩薩不
&T047368;。二乘但&T047368;。善不&T047368;。惡但&T047368;。人不&T047368;。畜但
&T047368;。男不&T047368;。女今經皆&T047368;意也。是爾前カタ
チカヒニテ有也。而今經一界成佛時十界
皆成。故十界通受法花意也。但迹門ニハ
不極。本門顯畢也。可思之。又答云。一代
次第一機歴十界也。其故花嚴六道
ニテ眞熏密益&MT06279;取其益。鹿苑時證二乘
方等時恥小慕大シテ發大心般若時眞
成通人眞得別益スル也。沙汰付財シテ成眞成別
人也。故前四時九界也。法花時即身成
スル故成佛界也。何竪ニモ歴十界。サテ法
ニテ十界同時皆成佛道スル云云
  已上二義七衆通受傍相傳意也。十界通
正相傳意也云云
尋云。普通名有何依憑耶。本質如何 答
云。此條尤可得意事也。凡一代雖廣。本迹
二門ニハ不出也。迹門從因
至果
 本門從本
垂迹
 又從果
向因也。其故迹門取九界。歸入佛界
本門本實成以來施化也。仍正從本
垂迹タリ 三變淨土尚從因至果タリ 自同居
入寂光也。攝三土迹歸寂光本意也。サテ
靈主&MT06279;。後クス穢土。故從寂光下
同居也。佛身卑小可思之
尋云。定四要品方如何 答云。四要品者。
方便・安樂・壽量・普門也。故觀音品法花
心。本門流通至極甚深品也。本門流通タリ
安樂初心始行菩薩相也。故八相等
可思之。今品不爾。觀音深位大士三十
三身聖容現。故從本垂迹意也。三十三身次
自佛界至九界也。是云普門也。此普
ヲハ實相義也。釋是則十界衆生悉
&MT06279;法花相也。是先徳口傳御釋
在之。又此觀音本門内證慈悲也。毎自
作是念。慈悲無非應體。可思之。又云。戒
ニハ以慈悲爲根源。故繞益有情戒爲本。
拔苦與樂觀音普門習也。私云。觀音品
十三身本門無作應用習也。又答云。觀音ヲハ
本門佛界所具菩薩界也。私云。此品事ニハ
一大事*在之可習義也。又云。要品事ニハ
本大師普門ヲハニハ云普賢云御釋*在之云云
然而只觀音品可用也云云
尋云。妙音品ニハ可有普門義乎 答云。不可
爾。普門トハ從本垂迹ニテ可云也。妙音迹門
流通也。サレハ觀身次第自凡入聖也。故
專依觀音品可云也。凡立太子灌
ナト。四要品ニテ習事*在之。要品ニハ四品
取意有。又一品取意有リ。其時觀音一
品也。尤一箇習事也云云妙音
東方大士
觀音
西方菩薩
 是
有子細事也。又云。説法花時迹門向東
本門向西。其故序品白毫照東方。本門
塔品。寶塔佛前西向出現。故塔中
西也。可思合也。凡妙音品觀音品不同全
全*在之。普門有無其一箇條習也。可聞
口傳。妙音加佛十界具足。可思合之
尋云。梵網經十界通受タルヲヤ。如何 答云。
此事中中自法花彼爾前經ニハキラキラト
多也。然而可有不同也。其故理性ニテ
可云。法花今經皆&T047368;ニテ可讀之也。即身
成佛已下一往スレトモ再往不通也云云 私云。
法花以前以十界爲本。法花以十界
。是可有意據。中中十界指出シタルハ
十界成佛ニハ。イカニモ可有權劣得勝義。今
説經十如實相時。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
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ニテ彌甚深也。
可思之。可聞口傳者也。又答云。凡又以
梵網經依經トスル事。可思合之如上 此時者
花嚴時。粗説十界皆成歟。花嚴ヲハ法花
木書習也。サレハ花嚴別圓法花本迹二門。
花嚴別教一代根本。直代別教○口傳云云
一義云。通受事南都意。於十界人天者爲
道熏也。四惡趣者非道熏云也。於人道
門無根非道熏者也。今法花意不然。雖
爲四惡趣雖爲横門無根。只機縁熟セハ
可授戒也。是以經云。但解法師語盡受得
云云 又云。法花意十界皆成妙理。無
作本有十界故。十界悉是道熏也。故
云十界通受戒也。可更問
尋云。簡横門無根等意如何 示云。一義意
者。權教小乘意者制身口七支。故根闕者
非道熏簡也云云 又義云。凡根闕者依先
生之報&MT00393;。今世成根闕也。仍如此者煩惱
深全故。不能發菩提心故簡也云云
尋云。法花十界通受意如何 一義云。凡實
。縱爲四惡趣機。菩提心純熟セハ悉可授
戒也。三業之中意業教主此意ナルヘシ。又云。
戒緩乘急者赴トモ惡趣詣佛世發心成佛。方
等婆蘇等其意也。乘急者非道熏云云 又
云。法花本有無作十界眞言。眞如十界皆是
道熏也。所詮十界皆成意也云云
尋云。以普門品名今抄意如何 答云。以
普門品者無非應體。以慈悲爲體。三聚
戒中繞益有情戒。又以慈悲誓度爲詮其
意。可思之
尋云。以普門品名普通義如何 答云。疏
云。門者能通義也云云 故今普通者即普門
示現意也。今安樂行觀音兩品。如次本迹兩
流通也。於當品有兩重問答。上問答者。
即觀音大悲人也。藥樹王身也。下問答者即
法也。如意珠王身也。即拔苦與樂也。今品正
是法花本門流通也。流通者即是繞益有情
義。故以普門品令名今抄也。加之觀音
三十三身&MT06279;十界衆生利益也。故云十界
通受戒釋故普通受菩薩戒トヲ云云 委可
見疏文也云云 一義云。周穆王乘八疋馬
詣天竺靈山之時。觀音品説時也。釋尊授
護國祕法給ヘリ。御即位トテ今大甞會時奉
授國王事是也。先冥利益時除三毒七難
即是拔苦也。次顯利益時現身説法&MT06279;。滿衆
生願望者與樂也。普門也。如即位之時者
灌頂儀式也。是則今受戒之方法也。即繞益
有情戒也云云 梵網經輕戒極云。轉輪王受
位時。國王受位時。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
薩戒○國王意者慈悲心也云云 梵網輕戒
第一不敬師友戒法門。觀音經二句偈
引合。王位佛法トニ甚深習事在。事廣
間思略之。可尋之。又云。后宮易產祕法有
之。是又繞益有情義也云云
  已上普通了
次授事 答云。以十二門次第云也。
正覺儀式也。授相通文也。可見一師
戒也云云 今受所化也。授能化也。一家釋
有之。授&T047368;釋也
尋云。此授相法花有證據乎 答云。法花
有之。其故普賢觀經受戒クニ論五師
不現
 受コトケリ。此相貌必所結ヘキ也。能
依所也。若法花無之者。文許結之乎。而法
ニハソト不審也。其序品儀式已別有口
云云論序ナントニテハ
不可沙汰也
和上 釋迦身不動搖而入三昧
羯磨 文殊依彌勒疑引古答。今尤菩薩事義也
教授 彌勒依大衆疑擧不審。是教授義也
證誠 多寶萬八千土佛也
同學等侶 自家他方菩薩也
如此習ヘハ此五師序品相貌也。所授戒方
便品已下正説等云云 次此五師祕事ニテ
也。三師行者所具無作三身也。山王院御釋
可思合之。普賢經&T047368;云。請聖人三師。作我
和上羯磨教授。恐表法身報身應身。引起我
本有理智行法。令我悟入三法。具在一心
之中。和上表理。具足三法爲其大師。羯磨
表覺。母弘理。家法爲我軌範。應本圓
道。慈氏作教導。導我行法速趣道場。爲人
天師。具足十號。於大衆中。唱言。我是如來
乃至世尊云云 序者即我等心王心所ニテ
習之
道場四土一土 教主無作三身
一身
 所化身土不二
十界皆成也
皆是習事*在之云云 又一義云。圓頓戒授相
者。以普賢經爲本也。彼經説相云者。請不
現前五師。次前大徳一師羯磨ニテ受戒スル也。此
事非普賢經ノミニ。源法花序品ヨリ事起レリ。加之釋
尊爾前諸説了。無相不相一戒ヨリ無量戒相出
。仍而彼無量義處三昧入了。眉間白毫東
方萬八千世界照給。其光中二界八番
衆悉十界形相見了。四衆悉疑之。六瑞希疑
問答。委如本經疏文也
尋云。於光中見十界事如何 義云。十界
者表十界并具。是則十界通受意也。釋尊入
定默然而坐者。和上師義也。三六四衆疑念
奉問文殊事。教授師義也。文殊又受。彌
六問四種答アリ。惟特答略増見天台廣増見答。
分明判答也。見羯磨師義也。又云。不現前五
&MT06279;爲法身眞身合也。現前大徳傳授戒
者。此即報身也。受者即應身也。即應身
開也。付之三身四土成道。於即座唱之也。
又云。寶塔爲法身。多寶爲報身。釋迦爲應
云云 又云。多寶爲法身。釋迦爲報身。分
身爲應身云云 委可尋之。十方諸佛爲證
誠師。十方諸菩薩爲同學等侶云云 示云。此
是三身成道儀式也。可更問。可祕事也云云
問。普賢經五師於法花有證據乎 答云。
能諸經有經事所結經有之。所以今經
相貌其義也。如上云云 次最極習事有
之。所以方便品五佛章是也。是則本有五智
也。又是無作三身也。三師者三身也。證誠師
者性徳也。十方菩薩者修徳同學等侶是也
云云 五智三身并開合異也云云
次菩薩戒事 仰云。佛戒菩薩戒共同事也。
然而今家佛界上菩薩界也。故菩薩戒
甚深也。上觀音可習之。又云。義&T047368;
菩薩戒妙樂菩薩戒今抄菩薩トハ入門可替。
サレトモ終ニハ不可替事之。迹門本門
時。義&T047368;菩薩ニハ重重有子細。義&T047368;見聞可
見之。一義云。菩薩者紹續義也。佛種子
故也。佛子義弟子也。山家御釋云。於菩薩
戒有四種。一三藏菩薩戒。二通教菩薩戒。
三別教菩薩戒。四圓教菩薩戒。今者授圓菩
薩戒云云 義&T047368;同之。又云。於法花戒又不
アリ。迹門菩薩界者等覺。次還因菩薩界也。
本門菩薩界者佛果上菩薩界也。是則佛果
大悲也云云 又云。理即&T047368;佛乃至妙覺&T047368;
&MT06279;。又此上理即菩薩乃至妙覺菩薩成
ヘリ。是則佛地邊菩薩是也。迹門佛界本門
菩薩界云事。甚深之習事也云云
次戒事 明廣云。戒具足惠含藏三徳。名
爲戒藏云云 付之。一以戒藏與三學門トノ
兩種入門可有之 答云。三惑非名爲戒
云云 可思之。此上尚有子細。然本迹二門
可習之也。一切分別皆習戒一字也。迹門
權劣得勝。本門當位即妙隨縁眞如。悉皆
ヲモツテ可得意也。三千性相是云戒義
也。可聞口傳。大論十戒可思合之
尋云。正クハ以何可爲正義乎 答云。以本
門可爲正云云 答云。諸佛者以無縁大
悲度衆生故。世世番番説法利生。是以
經云。毎自作是念等云。五百盡點劫間出
シタマヘリ。從本地無縁大悲垂迹門大悲也。
故從本垂迹&MT06279;而起大悲心ケリ。其利生説者。
戒定惠三學也。若無戒者定惠無故。凡戒者
佛法大地也。是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云ヘリ。諸
佛出世本懷以遮惡持善爲本。諸佛出世
本懷タル法花以戒爲本也。其妙法者三學倶
傳妙法也。是以山家大師御釋云。虚主不動
戒○三學倶傳名曰妙法。又云。天台大師
即身成佛義一卷祕書有之。一流最極大事
云云 其即身成佛者別無子細。身持禁
。心定惠。念念住滅罪生善心地。是
即身成佛云云 取意 深可思之
尋云。戒即身成佛相貌 如何 答云。今圓頓
意者。機ニモ十界也。戒十界也。故釋云。直列十
戒不出十界云云 十界具足方名圓佛義
可思也。又云。一心戒體。十界戒相。三千戒
云云 可思之
尋云。大論十戒相如何 示云。十戒者不缺
不破不穿已上三藏之
律儀戒
 不雜定共
 隨道無著此二
戒道
具戒
 智所讃自在此二戒菩薩
出假戒也
 隨定具足此二戒
中道戒
也 已上
義云。此十戒意者。前六戒者二乘空觀也。智
所讃自在兩戒者菩薩假觀也。隨定具足兩
戒者佛界中道觀也云云 文云。因縁所生法
者。六道因果即所縁境也。我説即是空者。
二乘空觀即前六戒也。爾名爲假名者。假觀
也。菩薩界也。爾是中道義。即佛界也云云 止
觀意者。列此十戒爲所縁境。此上立能觀
觀智也。故文云。一心三觀以照持犯。當知
中道妙現戒之正體。上品淸淨究竟持戒也
云云 今戒家意者不然。於本有妙境不假
解了。而直於信重三惑斷盡即身成佛也。故
文云。直道而歸生源可盡等云。或於受戒
即座六即成佛云。故止觀者尚解行證
セリ。戒法不爾。直歸法界體。契當尸羅淸
淨本法也。仍止觀十乘觀法立戒法妙
觀也。故止觀上戒法云云 又於機十
界機習事*在之。花嚴以前六道機也。阿含
二乘
三藏
 方等二乘
通教
 般若別教菩
薩界
 法花圓教
佛界
 等也。又
答云。權教小乘戒法者。戒是定惠前方便也。
故偏持篇聚其上隨意樂。何法ヲモ何宗ヲモ
定惠法門修學スル云云 サレハ南都邊僧衆
學淨土宗アリ。學法相アリ。學天台宗アリ。學眞
アリ。入禪定アリ。是則不三學倶傳故也云云 今
山門戒法不爾。戒者是三學中本體也。仍
以定惠爲方便。莊嚴戒體也。是以經定惠
力莊嚴心。此度衆生 所莊嚴戒體。能莊
定惠二法也。然則經佛自住大乘者。即
乘戒法也。口傳云云 戒即法身釋深可思合
也。又山家大師一心三觀上一心戒藏タリ。又
天台依隨意普禮法文。深可思合也
尋云。三學九學廢立源起婆沙論ヨリ。一家引
用之。今何故三學中戒法勝云乎 答云。戒
家意三學共是雖戒法。對判三學之時
藏勝タリ。以定惠爲末也。天台御本意以戒
爲本故也。隨意普禮法文。可合之。性無作
假色。以本門意釋也。此假色者。隨縁不
變故名爲性之上。不變隨縁故名爲
ニテ。隨縁眞如假色也。法花本門。不變眞
上立隨縁眞如。故今戒體以外諸教
勝高也。今假色者非三諦中假色。三諦未分
之假法也。三諦共是假字其證也。一心戒
可思也
尋云。化教戒制教戒不同如何 示云。三學
但是雖戒法。定惠二法所具ヲハ名化教。戒
藏所具律儀ヲハ名制教云云
尋云。三學入門不同如何 答云。戒法以尸
羅淸淨徳爲戒也。定者以息遍凝心
體也。惠者以簡擇爲體也
廣釋事 答云。廣釋者流通儀也。サレハ大
論者作名字。説法名流通云云 般意可思之
文云。前賢戒儀已及十家。廣略在意。偏圓
監吹。遂令直往之機還遮歴劫之經。因今廣
トテ。文義遍遺來賢事。須觀機半滿行戒
權實。總是廣釋務ルニ在開導 義云。依此
文者。正是廣釋者判教意也。擧十家戒儀
判廣略權實。彰圓頓妙戒也云云
  已上題名畢
溪嵐拾葉集
  四明天台沙門光宗&T047368;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求法僧貞算
七二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十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三重受授戒灌頂授戒云是也。口傳口傳重
受之時。房中ニテモ何事スルトモ人不知事也
云云
問。十二門次第生起有表示乎 答。表示有
之。所以我師連道上人十二 示釋在之。可
尋之也
尋云。戒持人云事如何 答云。藥王經云。從
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
云云 此文口決アリ。小乘戒者人持戒。大乘戒
戒持人可思也。天神釋云。夫菩薩戒者流轉
不滅教也云云 深可思之 答云。直往迴心
等爲多人設之須然。而又一人可有此義
云云 サテ此十種相貌上求下化スル
尋云。此十種意樂有何證據乎 答云。正
依法花説也。故依法花經也。所以譬喩品
云。若有利根已下十種人可持之説ケリ。合
之可得意也
尋云。其相配如何 答云云云 文云。若聞藥
師瑠璃光之事 藥師應身也攝衆生戒也 瑠
璃者淨法身也攝律
儀戒
 光者即般若。故名報身也
攝善法
戒也
 答云。一向當求無上菩提者。十種具
是四弘菩提故爾云也。十種總&MT06279;各四弘有之。
&MT06279;云時十種四弘料簡スル也。以法花文
合之可受也
四擇道場事 尋云。外道場相貌如何 答
云。此下&MT06279;可習事寂光也。普賢經文尤可思
之。是色常住法故文實殊勝也云云 四土不
寂光習也。七重結界内安心性中臺寂光
土。可思之
一。凡聖同居理即 二。邪正一如名字 三。冥熏
密益觀行 四。好世相似 五。開方便門分眞
六。示眞實相究竟 同居第一 同居淨土第二三
方便土第四 實報第五 寂光第六 已上迹門
四土
眞性中臺寂光土 本門四土不二寂光也
私云。一家立六即外立位耶 四土外立
 問也。今我山建立有此義タリ 此義
所詮迹門六即上本門立也。迹門四土
本門四土不二立歟
尋云。本門位與本門土其相貌如何 義
云。可聞口傳云云
尋云。内道場相貌如何 答云。是於自身
寂光不二也。所詮以我身爲寶塔
也。此等深可聞口傳云云 疏九云。本有四
徳爲所依。修得四徳爲能依。能所已并爲
能依之身。依於能所所依之土二義齊等。方
是毘盧舍那身土之相云云 可思之。此文口
傳可習也。以此文外道場内道場可習也
尋云。内道場於今經中有證據乎 答云。
可聞口傳。明明文相*在之。祕藏祕藏 釋
云。於師當生無上法塔也。依金光明經
歟。於身當生無上佛國之想云云 可思之。
私云。以寶塔品相貌合口傳可習内外道
者也。此抄委句多此段。任雅意不可
率爾而已
一。内道場證據事 法花云。爾時釋迦牟尼
佛見所分身諸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
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於是釋迦
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戸。於大音聲
如却開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衆會皆見
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
如入禪定○爾時多寶佛塔於寶塔中
始是冥本覺
灌頂儀式也
 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
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
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爾時大衆見二如
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座云云 又
云。我等本有塔婆中五分法身集會スル也。集
分身脱垢衣云事。深可思之。又云。衣座
室者即是三聚淨戒也。又是三身三諦深可
見合之
一。天台有三密釋事 寶塔品疏云。三變土
田者。三惑破斷相也。亦是三變淨土儀式也。
是則如來三密三身體相也云云已上
取意
 又云。十
不二門云。如來三密相海也云云 可見本文
云云 又云。因名三業。果名三密釋。可思
之。昔淨滿如來者他受用報身也。即是梵網
教主也云云 二侯者二者三公也。侯者諸侯
王也。小國王也 答云。南山於辰旦築戒
之時卜シム地。請僧來云。此壇四角
見也云云 掘見之時。長五尺石銘有之。其
銘曰。迦葉佛時淸觀寺戒壇也。又云。慈覺大
師授戒於貞觀帝奉號文徳。法名號素信
菩薩
事寂光事 寂光土色心境智相應也云云
答云。於靈文習之。又同居習也。又云。道場
本尊戒師受者以習合事。心性中臺常寂光
土云事 答云。性者寂也。光者心。是則寂照
二義也。受戒道場云寂光土事 答云。本
結大縁寂光爲土。期心所契法界爲機
可思之。法身地照機以此釋習合事
也。本結大縁處ヲハ皆名法身地。云寂光土
アリ。甚深也。山家御釋云。𥡴首十方常寂光。
常住内證三身佛。實報方便同居土。大悲示
現大日尊云云 可思合也
尋云。蓮花臺上寶塔相貌如何 答云。蓮花
者表實報也。寶塔者表寂光。臺上
寶塔者上義也。花嚴妙覺也。法花本覺
也。因果色心始覺本覺境智冥合。於萬
攝盡&MT06279;習事也。此三縁和合&MT06279;一切教法

尋云。名内外兩道場事如何 答云。内證所
法門於外色依法莊嚴表示故名外道
場也。内道場以心處八分爲所座。以靈
明之月輪爲能住。五分戒身和合成就。是則
五大法性圓滿具足。以之爲微妙寶塔也。
是名内道場也。譬如當時傳法灌頂道場
莊嚴者。外道場儀式也。祕密灌頂内證莊嚴
者。内道場儀式也。顯密且雖異。大道是一
故。先徳如此釋給。已在世寶塔全是南天鐵
塔也。戒家塔中相傳。密教直受印信。全是
一致也。甚深甚深 外道場文云。當知受菩
薩戒地名常寂光土。一切如來五分法身。究
竟證會之處云云 内道場文云。境界亦云行
者。自身即是道場。一切如來五分法身皆來
住中。當知受菩薩戒之身ニハ。即金剛道場一
切諸佛集會此中。盡未來際不可捨離。體
如靈文。永無敵對十方世界四魔盡力欲
壞顚傾毛孔ヲモ
  五三師相 已下
示云。師相有三。一諸佛師。若眞佛。若佛
像。若生身舍利。若道具錫鉢。若法身舍利大
經卷云云 二菩薩師。若眞聖。若聖像。若生
身舍利。若法身舍利等云云 三凡夫師。若内
凡夫。若外凡夫。不須形像持物法文云云
尋云。諸佛菩薩凡夫等。三師中ニハ以何爲本
乎 答云。爲末代以第三師爲本也。此
事深有子細。可聞口傳也。盧舍那因地
ニハ。義&T047368;ニハ眞傳ト云ヒ。廣釋ニハ從凡夫僧 尤
可思合事也 答云。在世滅後凡夫高
事。最極祕事也。凡夫師習ニハ法花アリ
尋云。本地三身習事如何 答云。惠心流ニハ
於理即位習之。檀那流ニハ於極位習之。教
彌實高レハ位彌下。教彌權レハ位彌高云事。可
思之。又云。受者爲應身。戒師爲報身。本
爲法身。是則無作三身祕義也。依之三
身四土成道於受戒即座習事此事也
答云。理即爲法寶。名字即爲佛寶。觀行
爲僧寶也。然間三諦即是三寶也。三寶
者是三身。三身即是三聚淨戒也。深可思之。
故明曠釋云○
尋云。末代遇聖師。有受戒儀乎 答云。
此事有口傳。眞言教ニハ祕密値聖師受
云云 彼聖師者有習子細云云 今戒家
聖師又有祕事。不可率爾者也。塔中口傳
可聞
尋云。此五品中隨有一品。即是入外凡位
堪作菩薩戒師。爾末代五品師難有哉。如
何 答云。サレハ下被於一種師。其師
如此下劣者也タリ依袋臭不可捨珠
云云 其上戒家。五品階級有習。受戒弟子
名字受戒以後。觀行習事有之。可聞口傳。
凡立六即位。依物隨事可有差別。依
之天台御釋ニハ。就彌陀稱念共六即。是
習事有之。可聞之
尋云。今戒師ヲハ所詮如何可得意定乎 答
云。此事戒壇習寂光土能居ヲハ。無作三身
塔中儀式習也。サレハ一家ルニ塔中相
。塔爲法身。多寶爲報身。釋迦爲應身是。
次多寶表法身。釋迦表報身。身表應禮。二
重釋祕藏釋也。サテ今戒壇五師ニハ。今所
安置釋迦文殊彌勒。法身不現前五師報身
。現前一師ヲハ不二應身。是一傳也。又
云。不現前五師與安置三師合&MT06279;爲法身。現
前一師爲報身。所化爲應身。是一傳也。是
則寶塔品三身釋以可思合之。上傳二義
ニハ。不現前與安置爲一法身。眞身合
意也。所詮三身六身廢立ニテ可思之也。故戒
表塔中寂光也。以之上&MT06279;内外道場
可得意者也。又云。合&MT06279;弘仁三箇可習
之。所受戒法蓮花因果可習也 答云。此
五師等如此習事。有山王院御釋上タリ。又
云。顯戒論序歸敬序
𥡴首十方常寂光 戒壇 常住内證三身佛
  安置五師也 實報方便同居土 花嚴意也
大悲示現大日尊 指戒壇勸請山王也 私云。
顯戒論有兩重歸敬序。始正依法花。次傍依梵網
意也
又答云。此上尚有一兩重大事。只我等
陰色心可習事也。又山王權現御法名
依妙法蓮花經五字也 妙法大宮四一
法 法宿報身又報身眞言意 蓮花花台法
身又報身眞言意 台藏。攝律儀戒。中道 金
剛。攝善法戒。空諦 經聖眞子應身。空諦
三聖御名此五字ヨリ也 蘇悉地。饒益有
情戒
私云。本結大縁○釋可合之。所居四士不
二寂光。能居三身相即無作三身。所説
一實相妙法蓮花圓頓法門也。蓮花因果法
門是也。梵網教主蓮花□○葉爲座
尋云。滅後必中下品戒體歟。如何 答云。
必不可爾。如上得意者。上品可發得

尋云。復有一類等師相如何 答云。必
破戒ニハ。末代非法破書也。尤可得意歟
又云。二塔有習子細。只立塔故爾云已。
然而説戒道場習事也云云
  私云。三千衆徒皆塔婆習也。三部塔婆
習也 東塔金剛 西塔胎藏 横川蘇
悉地 可思之
尋云。以一切僧體皆爲觀音分身事。如
何 示云。經云。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
比丘身而爲説法 若爾者。我等凡夫僧
持饒益有情戒者。觀音普門分身也。甚深
甚深 答云。南岳天台等取戒師事者。相
叶今經意也。一切凡夫僧ニテモ有此義也。中中
我等無作三身手本ニテナリ。甚深甚深
尋云。眞聖與影像不同如何 答云。眞聖者
生身故現益無量也。影像不及歟。故妙樂釋
云。泥木雖無心發佛想者功徳無量也云云
生身者機前示現故。機縁薪盡時入滅給也。
法身者如如妙境故。三世常恒也。自眞聖
影像勝已先達タルナリ。可思合也。加之密教意
六大四曼三密法界周遍故。生身法身無不
同也。中中影像功徳甚深已。法住法位世間
相常住。可思之
尋云。法身舍利生身舍利不同如何 答云。
法身舍利者。實相妙理也。生身舍利者。應身
舍利也。於法身有全身有碎身。今法花經
者法界總體故全身舍利也。爾前諸經者分
別説三故碎身舍利也。於生身亦復如是。
釋迦總體者全身也。分教舍利者碎身也云云
又土佛身也。多寶者法身故有身也。分身諸
佛碎身也。法師前受戒時シテ須要見好相事
答云。夢想好相 何況師資相傳
値事免。是如來出世得意也。甚深甚深
六重八重事 答云。善戒經九卷經アリ。一卷
アリ。一卷經中六重者在家戒也。八重者出
家菩薩戒ケリ。若此事不審ナリ。又云。梵網經
意六重者前六重也。八重者。十重二戒
前四戒。後四戒トヲ&MT06279;八重云也
一禮舍利事 示云。多子塔前禮舍利。又
寶篋印陀羅尼住禮全身舍利多寶全身舍
利等。皆是先生五分 答云。因果長者六重
因果因縁事。可思合之也。一女人面目毒
蛇出入云云 二衢。三天 女散花。四餓鬼打
頭。五火柱。六座山頭 已上
  古人云。雲林打骸。靈鬼者泣泣悲前生業
因。寒林供花。天人者色色喜曩生善根
云云
覺大師云。縱得紫金妙體。還禮黄壤奮骨
云云 此文深可思合也
六教戒徳事 若善信菩薩二十四戒之事
一百四戒之事 若聞琉離光不墮三惡

答云。藥師應身瑠璃法身 光報身 即是三身
如來三聚淨戒ナリ。故云戒體還成也。可思
之。若入印之事 答云。入印經也。此經説
五乘譬也
羊乘行事 答云。羊者五十里ヨリ不行也。
五十里也云云
十二神行道事 答云。大集經委細説之
云云
歩行菩薩事 答云。本論ニハ羊乘名言無之
也。以歩行當羊乘。以義引之也。智論中
立四種故。今家四教相對セリ。有相宗者法相
宗也。三乘共菩薩。餘菩薩不議也。無相
宗者三論宗也。獨一菩薩。餘教菩薩立
不許也。鈔家者南山家人師也。彌道賛
者。異本云。彌天道安賛中ニハヘリ
七阿僧祇事 答云。文句アリ。可見之
二十二僧祇百千萬劫之事 答云。文句壽
量品疏云。二十二僧祇請見大論云云 大論
中全無此文。又云大論者異本有之。大師
所覽本有之故
  私云。玄三云。天竺大論尚非其類*辰
旦人師何勞及語云云 是只指四依弘
所造諸論也。殊指攝論十勝藏タリ
又云。大論者強非智度論ニハ。總&MT06279;一切大乘論
指云也。故攝大乘論中此文アリ。此論明十地
明三祇。又十地位位明三祇。總合&MT06279;三十
三僧祇位也。而地前三祇第六地ニテ救之者。
二十一僧祇也云云 今二字剩歟。有云。經
云。一卷善戒經云也。一向無教相戒相許説

第三別教菩薩事 攝律儀者。二百五十戒
云云
問。瓔珞經中攝律儀者。十波羅夷説。何今
二百五十戒玉フ乎 示云。一義云。經中
之。故釋義謬歟 答云。今隨義轉用スル歟。其
彼經偏教別門。共二乘可用
二乘所據戒意有之。故顯此意 給ヘル
歟。是則四四十六門生滅門意也。尤可
思之。依之以下引善戒經重禁。是ヲモ
漸教菩薩戒スト別教タリ 又云。又
大般若云。諸菩薩以下不共二乘別教菩
云也。可思之。通軌者無釋。須相菩薩
事何菩薩乎 答云。指釋尊歟云云
天親之事 尋云。指何乎 答云
達磨説八勝法事 答云
問。天台八相別法者何乎 答。一義云。別
相有之歟 答云。教理智斷等八種。已別教
八種共是則別教不共義故也。瓔珞云。攝
律儀戒者。二乘二百五十戒乎。其上彼經
菩薩經也。如何。又一家菩薩律儀只十波
羅夷云コソ可宜。如何
尋云。圓教戒攝法花乎 答云○故今此顯
教中且置此事云云
尋云。此釋眞言即身成佛戒家ニハ不明
之。故且置此事云歟。如何 答云。爾也。今
以迹門望眞言如此釋給已。是以山王
院御釋云。引此菩提心論文合。佛於三世
等有之身。於諸教中闕而不出釋給ヘリ
不可思合也云云 一義云。此釋意尚以眞
言移當分意也。故上引入印經五種菩
羊馬日月聲聞神通如來
神通。後二圓教也
 叡山立大日一教
攝圓教。下四分等諸宗。乃
至圓教ニハ花嚴與眞言兩宗。故今且置此
。所詮只眞言宗云也。意彼宗
人顯教ニハ置此事不立之釋也。故擧彼宗
情謂也。サレハ上三教ニモ通教ニハ而有相
唯執通乘○不許小乘菩薩獨菩薩圓
菩薩云云 又別教而無相宗但執別教。
不許餘三立。故皆云所顯例ルニ前皆
情謂也。仍今又如此可得意也。
依之次下然上四菩薩戒等云
皆當分ルル也。仍以戒&MT06279;跨節。以
諸宗爲當分也。可思之
尋云。天台ナレハ眞言ヨリタル乎 答云。大勝
義可有之云云 可聞口傳云云
今約跨節以下事 尋云。跨節者心如何
答云
尋云。的名虚空不動者靈文義如何 答云。
光定一乘戒體文釋有之。可見之
六即成佛事 答云。十界即六即故。十界皆
成云六即成佛也。此事尚有口傳。付受戒
儀式事相申合事有之。付十二門可習
之。又云。大方師師相承儀ニテ。横竪六即成
習也。又當山結界云合スル事有之。又眞言
教法花行法ニテ。六即成佛云合スル也。顯密一致
ヘリ。尤可思合之。以戒場習合スル也。此等
皆可聞口傳事也云云
圓乘戒身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佛法之中却
無犯戒事 答云。十界三千戒行戒相ニテ
可得意事也云云
尋云。三教ヲハ而戒法不爾約戒體也。
而其違&MT06279;圓宗ニハ要犯戒云ヘリ。戒相戒體共不
可失已。如何 答云。勿論勿論不可有子
細事也。十界三千ニテ可思合之。本門究竟
持得門意也。凡今戒徳。十界果報
云也。十界權實當體戒相云也。
可思合也。妙蓮花權實不二是也。是云蓮
花法門トモ也。合&MT06279;三箇相傳可思合之
尋云。正雖破戒スト戒體不可失歟。如何
答云。此不審ヲハセヌ事。今持得云也。迷ヘハ
三道流轉。悟果中勝用。可思合也
一得永不失付有四重習事 答云云云
雖起三毒十惡五逆。皆成佛道不破戒品
事 答云。此條只菩薩意樂門。爲利益衆
也。惡シク得意テハ不可叶事也云云 是無作
三身知見&MT01302;可得意也
十界共有持犯事 文云。九界爲權。佛界
爲實。細論各具權實也。此深可思
合之答云。佛界爲持。九界爲犯。又以
四聖界爲持。六凡界爲犯。又以人天爲
持。四惡趣爲犯也。又於六道皆以王爲
持。以餘爲犯。凡王者本地十界習也。王
者饒益有情慈悲義。深可思之
尋云。今戒體中所引文皆非戒ニハ。隨求
陀羅尼等眞言也。如何 答云。一切佛法皆
是戒法思食引之已。三學妙戒云上殘物
不可有事也
順臾聞之即得究竟即究竟即事 尋云。一
初住。如何 答云。迹門ニハ初住
得也。本門ニテ妙覺得意也。是法住法位
山家壽量品引給ヘリ。又從久遠劫來ヲモ。本
迹意ニテ久遠玉ヘリ。尤可思之。此是發心以
後不意癈忘不名犯戒事 答云。不意癈忘
者。爲利他癈忘也。非實迷ニハ已。可思之。凡
不意者隨縁利他法門也。非實業流轉也。法
隨縁眞如誠就也。甚深甚深
一切智願事 答云。智願者戒也云云 三寶
髻中明珠窮子衣同智寶者。戒法也。三周聲
聞最初下種者。戒法也云云 經云。一切智願
猶在不失也。可思之
大通時定父子天性事 答云。於八識羅耶
田地。九識佛智種子也。是則境智冥合
義也。又云。三周聲聞犯戒事。何ニモ於別教
云事也。非圓意也。圓教ニテハ皆是隨縁眞如ナ
レハナリ。又一海義云。無退大流轉義之
事。此義違一家處處釋義云云 答云。戒
ニテハ一向無&T047368;戒也。然而無左右。此義ヲハ
廣冷ニハ不云事也。凡佛法本意以斷迷開悟
爲面。サレトモ其實ニハ機法共絶シテ。正斷惑スル
時體達斷。以不斷爲正斷也。此義
而不斷也云云
眞如戒體事 答云。案位開義アリ。昇進開義アリ
安位本門也。昇進迹門義也。眞空眞寂ニハ
眞如戒體云。故犯不犯共無之也。萬像森
云時又置持犯也。是則本門蘇生&MT06279;萬法
有。萬法有安位スル也。皆是天高地下山山河
云如。迹門ニモ有事理開會トモ。以理爲本。本
ニモ事理開會有レトモ。以事法爲本也。戒家ニハ
事爲本置持犯也。所詮理無持犯所
スル
化教制教事 答云。三教化教制教各別
談之也。圓教意一致談之也云云
五種顯事 疑云。圓戒&MT06279;不破歟。如
何 答云。如上
一切如來妄執右臂事 答云。又左臂
事有之。右云時智左ナレハ。以本覺理
斷衆生迷智義也。右智左理也。以理切
智也。凡成佛之時智解皆解皆絶スル也。サレ
ハ以釼打懸。文殊有之。可思合也。又
云。經云。在經左ケリ。是以正切邪意
也。右擘者。等覺無垢始覺智本已泯心
云云
兒文殊詠云 手ニナラスタケヤイノハ
ノハヤクタヽウキヨノ中ヲオモヒナシト

觀音定惠和合事 答云。此下皆以密教意
授之也。察之云云 是則瑜祇理趣大意
可思合之
分事 答云。數量也
性徒攝律儀事 答云。遮經者。攝律儀戒也。
表詮者。攝善法戒也。十大弟子心地
善地法スル事。優婆離尊者戒以所釋事
也。可思之
開悟已竟事 答云。諸法皆開悟上有闕
字。有何故哉覽不審也。然而戒牒宿因多
句上有闕字。是宿因事也。是開悟
スル意歟
  私云。戒牒闕字受者名字爲出令置也。
非賞貶義ニハ也。若爾者。今書ニモ受者名字
爲出ニモ也令置覽。不審不審
  已上卷畢
因義云。中堂御前竹事
師云。南叢篠云。北金篠云也云云 神明影
向表相也
大宮竹事 師云。始レリ。西八幡宮也。
住吉大明神也。而寛平年中相應和尚社
退。中堂付福殖也云云 又云。中堂
アリ。福田院。戒法時名也。鎭護國家
敬田院。總持院同事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三付廣
  天台圓戒沙門光宗&T047368;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日
  求法沙門貞算書之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十一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 私苗
第二 三歸
佛惠比丘苦行事 答云。佛惠比丘居山中
修行佛道時。盜賊奪取道具法衣等。故成
裸形了。裸形外道從是而起レリ
鳩魔羅天事 答云。ハタカ也云云
四種毘陀六種波陀十八經事 答云云云
四不壞信事 答云。佛法僧戒四種也云云
又云。城家習第二三歸。於至極口傳深祕
習事有之。所詮一體三寶已心本元佛果終
習也。在世三歸得戒。可思合之。又
云。南山四種三寶タリ。三種三寶加理體
三寶。故成四種云云 又云。文句觀心處
以一體三寶釋玉ヘリ是則戒法諸教成故也
云云 答云。天台無作三身成家一體三
。密教三寶其底一致也。甚深甚深
佛遣三人化辰旦事 答云。我遣三
聖化被辰旦云事 妙樂釋云。禮學先發
眞道後顯也
昔者大宰問孔子云事 此文者引列子也。
列子者孔子弟子也。此人作故云列子也。但
彼文只云西方有聖。正不云釋迦。然而
有其意故。如此引釋給擧云云 大宰者啇國
人也。姓大宰。名蕩也云云
令尹喜事 老子入西之時。令尹喜於路次
請之。對之讀老子經也。令者官。尹喜
也。又三字共名字也云云 今御釋依前義
云云 西經者。老子入西之後。人
多尊老子之説作僞文。其内西昇經莊子
引用之。故外共用之已。化胡經王浮云人
僞作之。仍外典家ニモ不用之云云 今先徳
經共破之玉ヘリ彼兩經□□□老子入西作釋
迦化云也。而時代三百餘歳相違也。故不
用之。依之曇漢最三藏彼等玉ヘリ
李理同系事 李理同系者。李老子姓也。又
云。理故李理共姓擧也。同系者。玄宗皇帝
同李姓也。故號老子之餘胤也。仍此時稱
老子云。玄元聖祖也。玩老子號同姓。故
云也。系者系圖也
三郞天子者事 三郞天子者。玄宗皇帝也。
宗第三皇子也。故云三郞帝云云
尋云。外典中都無釋迦名字歟。如何 義
云。府子府老作三
十卷也
 云。老子説。吾師釋迦文先
入泥洹道 是尤分明也。已上多年不審
散之了。故和上御抄中。此所御無沙汰間。
此段尤可致加置唯歟。是皆仲範鄕才學
即内外共有識。當世無雙事云云 此一段惠
師自東關致送之間加常處也 義云。君
喜。令尹喜也。高唱國玉路關令司也。周敬
王元極元年。兼知眞人可來之期。四十里
之間除藪澤造途路仁也。其後老子乘青
牛來倶歸西云云 老子經序有其沙汰。委
細可尋之
李理事 李者老子姓也。理者釋理佛教
 李理
老子
教也
 孔理孔子
教也
 是曰釋李孔三教。三教指歸
ニアリ 三郞天子事 倶魔羅天三男歟。律
有沙汰云云
  已上爾賀禪師才學云云
三種三尊事 答云。三身九身事性徳戒者。
理身故法身如來也。相傳戒者。不二故應
身如來也。發得戒者。智身故報身如來也。故
如來述成三。從佛國生。從法化生得佛法
分也。又明曠釋云。誓斷煩惱。即攝律儀法
身因也云云
第三請師 答云。請師者。談三師也。所以
釋迦者和尚也。即是悲智不二定惠滿足尊
也。羯磨智身也。教授者悲也云云 所詮法報
應三身也。又是無作三身也 山王院御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