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眞言宗教時義 (No. 2396_ 安然作 ) in Vol. 75

[First] [Prev]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舍成實三乘。法相三論小乘地位。第二劫
餘教菩薩無量劫行。是天台通教菩
薩法相菩薩佛位。第三劫超天台別教菩薩
三論菩薩佛位。初地以上始入佛慧初心
三心成佛。疏引華嚴十地云。若得金剛頂
十六大菩薩義。此中祕密可了。若不爾者
因縁事相。渉住品是超華嚴中別教菩
薩位也。夫眞言疏師難決。莫自披
輒判祕密
問。釋尊一代示現三身機説法。三論法
唯約一佛諸身釋。而天台宗自立
一佛化四種佛。云小乘之佛三祇
百劫唯斷界内見思之惑。未界外塵沙無
。通教之佛共行十地。唯斷界内見思*之
。未界外塵沙無明。別教之佛五十二位
唯斷界内見思界外塵沙及十二品無明之
。未三十品無明之惑。圓教之佛五十
二位普斷界内見思界外塵沙四十二品無
明惑盡。遂使一代釋尊多成具惑之佛
豈非顚倒。今眞言宗亦判法相三論佛果
具惑之佛。豈非邪見 答。眞言天台先
究竟無惑之佛次約垂迹具惑佛。此
能化此本迹。若約所化三教行人未
己家具惑之果執爲我果無惑之佛。諸
宗同判小乘能化之佛智斷同阿羅漢。此非
顚倒亦非邪見。今判權乘佛果具惑豈是
顚倒。寧亦邪見
眞言教時卷第一
  大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於六條書寫之

一校了

眞言*宗教時

問。法相宗云。三身辨名。佛地論説自性
法受用變化差別轉。諸經論中或一佛
槃説三寶體同。或説爲二。寶性論説
種法身。一寂靜法身。二同彼因身。佛地論
一生身。二法身。又説一世諦佛。二勝
義佛。天親般若論説一眞佛。二非眞佛
深密瑜伽亦説一法身。二解脱身。或説爲
三。金光明説一化身。二應身。三法身。無著
般若論説一言説法身。二智相法身。三福相
法身。勝鬘經説。妙色身等是即化佛。色無
盡等即受用。佛法常住即是法身。法華論
云。出釋氏宮是化佛。成佛以來是報佛。如實
知見是法佛。或説四身。楞伽經説。一應化
佛。二功徳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金光明
説。一有化身非應身。佛涅槃後現龍鬼等
二有應身非化身。四善根中所見大千應身
佛也。三亦應亦化身。爲二乘四十心位
佛身。四非應非化。是佛法身。前三是化。後
一是法及自受用。不十地他受用身。理亦
定是應身非化。佛地論説。一受用非變化
謂自利分實受用身。二變化非受用。謂變
化身爲地前。三亦受用亦變化。謂爲
現化身。四非受用非變化。謂自性

華嚴經佛地論各説十佛。經云。一無著佛。
住世間成正覺故。論名現等覺佛。二願
佛。願出生故。彼名弘誓佛。三業報佛。信成
就故。彼名業異熟佛。四持佛。隨順世間
斷絶故。彼名住持佛。五涅槃佛。示涅槃故。
彼名變化佛。六法界佛。於一切處
故。七心佛。善安住故。二名同彼。八三昧
佛。成就無量功徳所著故。彼名定佛。九
性佛。善決定故。彼名本性佛。十如意佛。以
普覆故。彼名隨樂佛。前五世俗變化身攝。
後五勝義。此中法界本性法身。餘三受用故
所應三身所
大般若説。十地如次得十種身。一初地得
平等身。二地得清淨身。三地得無盡身。四
地得善修身。五地得法性身。六地得離尋
伺身。七地得不思議身。八地得寂靜身。九
地得虚空身。十地得妙智身。今此十身皆
法身攝。雖文説菩薩報身亦有十種應
物化身。理亦有十。又云。初地已上略有
。怖煩惱者從於初地見道之後廣果
轉受變易。不惑者七地滿心生廣果
轉受變易。十地受用應十名。同法身
。至第十地成佛時淨居天上乃有
寶蓮華相現。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界微塵
量數菩薩坐之而成正覺。相續湛然窮
來際利生本願。盡法界故是名自受用身
生因所生成佛之相。見道以前大悲熏煮爲
因。爲十地菩薩他受用身。初地見
百葉華即可百大千界。且彌陀佛初地所
見。二地見佛坐千葉華。乃至十地所見轉
大。此他受用。雖父母先處天方下成

鼓音王經彌陀父月上母名殊勝妙顏
等。觀音授記經説。彌陀滅後。觀音七寶菩提
樹下成正等覺。勝彌陀國百千萬億。此佛
滅後大勢至成佛。十地機先熟故。彼即身
成佛。不先住何處後來補處。即以此身
座成佛。是他受用生因所生成佛之相。由
見道前大悲熏*煮初地以後能隨三乘
種種身。華嚴初住能現正覺後入涅槃。況
十地中不化相。於十地中皆現化相。化
相要住覩史。後方下生乃至成佛。攝大乘
説。變化身能現八相。天宮現沒受生受欲。
城出家修諸苦行大菩提。轉大法輪
大涅槃。大般若説。一從天沒。即入胎相。
二嬰兒。即受生相。三童子。即受欲相。四苦
行。五成道。六降魔七轉法輪。八入涅槃。華嚴
十相八中加二。是變化身生因所生成佛之

又云。三身形量門。佛地論説。法身無邊。猶如
虚空遍一切處其形量大小。就
而言。如空無際。自受用身有色非色。非色
形。不其形量大小。隨身及境亦得
説言遍一切處。有色諸法大劫修因得勝根
。一一相好周遍法界。不生死業有
感身形有小有大。佛無漏身。修無量
之所起故。果亦無邊。由圓鏡智所變之
身無限量故諸佛所變同處同時。其相相
似不相障礙。終無間斷用法樂。唯佛
所知。非根境。他受用身爲諸菩薩
種種身言音相好形量不定。華嚴等説。初
地菩薩見百佛國。一國即是一大千界。一界
即有一大釋迦化身。四善根所見。一四天下
各有一化身百億小釋迦。餘三乘所見。
地自見百大千界一盧舍那。阿彌陀是此所
見二地見千。三地見萬。積數應知。乃至十
地菩薩將成佛時色究竟天上大寶蓮華相
現。周圍如阿祇百千三千世界微塵數
。此一微塵一大千界。菩薩座之而成
。彼所見佛身量難知。自受用身彼所
見。其變化身化地前衆。資糧加行二位見
別。形量不定。釋迦丈六。彌勒千
文云。所化有情共不共門自性受用無
分別。他及化有斯義門。佛地論中略有
三説。一者皆共。以一一皆佛能化生同求
菩提。如佛化即一切佛所化。二者不
共。以佛所化本相屬故底沙佛時釋迦慈氏
化前熟後熟。叉契經説。佛涅槃時觀
所化現在有頂。當生此間佛化。佛
一化身潜住此界身現涅槃。彼後來生
身方化。成無學已化身方滅。如實義
共不共。所化共者同處同時諸佛各變爲
身爲土。形状相似不相障礙。展轉相雜爲
増上縁。令所化生自識變現。謂佛土
一佛身神通説法饒益不共
者唯一佛變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種性法爾
更相繋屬。或多屬一或一屬多。故所化
共不共。不爾多佛久住世間各事劬勞
實爲無益。一佛能益一切生云云
又云。唯識論説。佛身有四。佛土亦爾。一自
性身。依法性土稱讃大乘功徳經云。薄伽梵
法界藏彼經典。住性性土也。二自受
用身。依自受用土。瑜伽云。復有過淨居
大自在住處。十地菩薩由第十地
故得其中。即華嚴云。有妙淨過三
。第十地菩薩當其中。亦即十地之現
報利益受佛位故後報利益摩醯首羅智處
生故。第十地菩薩將成佛時往色究竟上
大寶蓮華成正覺。故感得此土。既成佛
已土便無邊。更無別處。對法亦云。復有
淨世界苦諦攝。乃至唯佛所覺。尚非
慮者之境界。況尋思者之所能知。此明自受
。三他受用。依他受用土。佛地經云。住
勝光耀十八圓滿也。佛地經云。超過三界所
行之處。論有三釋。有義各別。有處説
居天上。有處説西方等故。有義同處。淨
土周圓無邊遍法界故。如實義者自受用
土周遍法界無所不有。不言離三界
處即三界處。若他受用土或在色界淨居天
。或在西方等處所不定。四變化身。依
化土經云。住廣嚴城也。初三身土唯淨非
穢。後變化土通淨及穢。大般若説。佛有
如前
巳引
亦成十土。一遍行土。二最勝土。三
勝徳土。四無攝受土。五類無別土。六無染
淨土。七法無別土。八不増減土。九智自在
土。十業自在土。又云。瓔珞經云。毘盧遮那佛
是法身。盧舍那佛是受用身。釋迦牟尼佛是
化身。又云。其法性土即眞如理。無別處所
自受用土亦充法界更無別處。他受用土處
所不定。十他所見乃是報土。地前所見乃
是化土。古人於此種種分別三界之外
處所以爲淨土。理必不爾。所化必有
熟識在異熟識在必是三界攝。何得
云云又云。法性自受唯有佛居而無輔翼。十
地菩薩非能輔翼他受用土。佛地經云。諸大
菩薩衆所雲集。其變化土三乘衆集。二乘聖
人菩薩凡夫之所集故。佛地經云。無量天
龍人非人等常所輔翼。法性自受無相如
前。他受用土唯有天等以爲眷屬。菩薩
眞。三乘八部皆權現。故變化土中二乘
八部皆是眞實。十地菩薩皆爲權迹云云
法相宗佛身佛土。與眞言宗曼荼羅義同異
云何
答。法相宗云。菩薩五位修行成佛。十信但
是入住之行。十住十行十向爲資糧位。但
修未伏。四善根位爲加行位。伏分別惑。初
地初心爲通達位。即是見道。即有眞見道
相見道。此眞見道位斷分別惑及倶生惑竝
所知障。十地爲修習位倶生惑及十一種
所知障二十二愚。第十一地爲究竟位
知障成佛及阿羅漢云云天台判云。近代
位地前但伏。地上始斷。是爲名別
義通之義。故法相義是天台宗通教佛位。攝
四重壇如天台通教佛位
問。天台宗云。唯識論明別教地位。又云。八
識二無我三性三無性等皆別教義也。而
今云法相菩薩位是天台通教義 答。天台
守護章云。瑜伽所説無常佛果是夢裏佛果。
三獸度河之意。又秀句云。瑜伽論是三乘
通教義也。*又深密中第三時云普爲
一切乘者即是天台三乘通教義也。而天台
名別義通之義。故約名別且云別義
實通義
問。法相所立與眞言宗十義相同。而何今
眞言同天台圓法相同天台通。一法相
云。自性身佛住自性土即法界藏。此同
日經云佛入法界倶舍。倶舍言藏故法界
藏。二法相云。第十地菩薩往色究竟天
百寶蓮臺。得諸佛灌頂成自受用身。此同
金剛頂云一切義成就菩薩於阿迦尼吒天
菩提場諸佛灌頂成自受用身。三
法相云。他受用土或在淨居天上或在西方
也。此同大日經云佛住所加持他受用身
摩醯首羅天王宮中。四法相云。變化身土
淨及穢。此同壽命經云四輪各有三十
七尊雜染佛界淨妙世界轉輪利樂
諸衆生各各不同。五法相云。法身無邊
猶如虚空一切處。就相而言如空無際。
此同大日經云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及
以無相曼荼羅義。六法相云。自受用身有
非色。非色無形。隨身及境一切處。有色
諸法一一相好周遍法界境智所變。諸佛所
變同處同時。其相相似不相障礙。此同
剛頂説一切如來互相渉入三十七尊互相
同體一切如來入金剛界如來身土。從自心
三十七尊名爲一切如來三十七尊。七法
相云。他受用身所化共者同處同時諸佛各
變爲身爲土。形状相似不相障礙。展轉相
雜爲増上縁。令所化生自識變現
佛土一佛身現通説法。此同大日經云
十方諸佛菩薩來入胎藏生三摩地生大
曼荼羅中台三重皆大日身。八法相云。法性
自受唯有佛居而無輔翼。十地菩薩非
輔翼。此同金剛界中一印會中唯有大日一
復翼從。九法相云。他受用土唯有
以爲眷屬。諸大菩薩衆所雲集。菩薩爲
眞二乘八部皆爲權現。此同大日經中。法界
宮中胎藏曼荼羅佛果爲中臺三徳第一
。等覺以還大菩薩衆爲第二重。二乘八部
第三重。十法相云。金光明云。依第一身
故諸佛同體。依第二身故諸佛同意。依
三身故諸佛同事。此同眞言一切諸佛皆
是一體。若爾法相所立多同眞言。而何今
三乘通教義
答。凡三論法相通引諸經論文以明佛身
土義。其經論中皆有藏通別圓文。而三
論宗皆爲一種菩薩之義天台宗別教菩
薩之位。又法相宗皆爲一種菩薩之義
天台通教菩薩之義。非引經論無
教義
然今以十不同彼十同。一眞言宗義訣
云。毘盧遮那亦名一切諸佛菩薩清淨廣博
藏如來。大日經中名爲法界倶舍。此法界藏
亦名金剛界。亦名心法身。一切諸佛主伴本
具故。大蓮華三昧經云。歸命本覺心法身。
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莊嚴三身徳。三十七
尊住心城。遠離因果法然具。普門塵數諸三
昧。無遍徳海本圓滿。今法相云。法性自受
唯有佛居而無輔翼。更云。佛住法界藏
此經典是住法性土。法性土中已無
誰説經。非但自語相違亦異眞言法
界藏中諸尊具足。二眞言宗凡地發心入壇
灌頂乃至成佛。常蒙凡聖諸師五種灌頂。一
香水灌頂。二手印灌頂。三眞言灌頂。四布
字灌頂。五光明灌頂。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
界坐八葉臺。三重眷屬圍遶成佛遍一切處
現五相成佛。而法相云。至第十地
界頂百寶臺始得諸佛灌頂成佛。三眞
言宗佛住加持身時。凡有應處無天王
也。非獨界外。而法相云。或在色頂。或
西方。唯是淨土。不穢土。四眞言宗三
身四輪各有三十七尊。三十七尊有自受
用身三十七尊他受用身三十七尊。若自受
用身三十七尊住金剛界。一切諸佛自受
。今他受用身三十七尊淨土染土轉輪利
樂他受法樂。而法相云。唯變化土通淨及
。五眞言宗六大曼荼羅皆是法身。而法
相云。法身如空不六大。六眞言宗一切
諸佛若入本源同爲一體。而法相云。各各
諸佛其相相似。七眞言宗一切諸佛爲一體
已各從本所通達門出爲他説法。而法相
云。各各他受用身變爲身土形状相似。八眞
言宗大日一印中具一切尊印。主伴和合以
一體。而法相云。法性自受唯佛無從。九
眞言宗九界衆引觀見曼荼羅時爲第三重
眷屬。次入第二重。次入第一重終入中臺
而法相云。他受用土唯有天等。菩薩爲眞
二乘八部皆是權現。十眞言宗若約一一心
心識一切諸佛本末同體。若約一切一心識
一切諸佛自他同體。而法相云諸佛同體
本末同體。有此十異故不
問。大日經義釋引普賢觀經云。毘盧遮那
遍一切處常樂我淨波羅蜜之所攝成。皆是
普賢淨菩提心也。次即説第一義空。我心自
空善惡無主。觀心無心法不法等即文
殊妙慧也云云又云。如八葉中普賢是菩
提心。文殊是慧。彌勒是悲此菩提心即是大
日如來大日如來而有菩提。大
慧即是大日如來不此大日如來別有
也。悲即是大日如來。不於大日如來
悲也。當知准此説之萬徳皆爾。猶如
天台法身般若解脱義。若但法身
之類此相合也云云又云。法相宗説
六空義云云又菩提心論云。摩訶般若經中
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有十六義。以爲
十六大菩薩義也。又守護經云。諸佛曼荼羅
已説三身法身及報化相續次第成。修
佛菩提中最勝微妙法久當成佛。三身皆
圓十度悉圓滿。安住於十地成就十種
。十自在皆通趣三解脱門立三乘法
隨順成佛地。相好以莊嚴。今准此等文
賢觀中四波羅蜜第一義空即是三論佛果勝
義皆空之義。以爲眞言胎藏界八葉中普賢
文殊也。般若十六空義即是法相遍計都無
之義。以爲眞言金剛界中院十六大菩薩義
也。又法相宗唯識瑜伽皆説法身本有報化
始有。十地次十波羅蜜建立三乘法隨順成
佛地。今守護經諸佛曼荼羅已説三身法
法身及報化相續次第成十度悉圓滿。安
於十地立三乘法。隨順成佛地的是法
相之義大乘也。又三論法相廣引經論
一二三四身土乃至十身十佛四徳四智五法
也。而今判云三論佛果是天台別教佛果。
若攝四重曼荼羅是第二重摩訶薩埵四大
菩薩院也。法相佛果是天台通教佛果。若
四重曼荼羅是第三重釋迦生身眷屬。六
道隨類身
今難。眞言第二重中唯有菩薩而無佛果
何爲天台別教佛果及三論佛果眞言
第三重中唯有釋迦二乘六道而無四身十
佛四徳四智等也。何爲天台通教佛果及法
相佛果又以法相三乘十地次第三身
通教佛果者亦守護經三乘十地次第三
身可通教佛果又天台宗通教唯
天衣爲座勝應身佛生法二身。不
身十佛四徳四智。今法相宗佛果廣説四身
十身四徳四智。何爲天台通教佛果
又金剛界三十七尊准分別聖位法門。及出
生義。并心要等自受用三十七尊他受
用三十七尊。今三論法相皆明二種受用身
何以三十七尊天台圓教。三論法相爲
天台別通佛果又金剛界四門外三卷經
云。召集十方世界一切佛菩薩。四卷經云。
畫一切佛菩薩等。天竺現曼荼羅畫賢劫
千佛。其中四佛佛形釋迦第四。九百九十六
佛菩薩形。竝是等覺補處。今在都率天也。
胎藏第二重中四大菩薩及眷屬等亦竝等覺
位菩薩也。天台圓教等覺以還五十一位。
別教五十二位三論五十二・位竝是聖凡混
雜。而何今云天台圓教等覺以還五十一位。
別教五十二位。三論五十二位是金剛界四門
外一切佛菩薩等大日經第二重中摩訶薩埵
文殊等又眞言胎藏第三重中釋迦爲
主。佛母毫相諸相好等。八佛頂等。三乘六道
以爲眷屬。天台三藏教中丈六釋迦爲主三
乘五道以爲所化。不佛母毫相佛頂六
。大智論云。小乘三藏唯説五道
。摩訶衍中説六道義。如法華説見六
云云而何今言天台三藏佛果爲第三重
釋迦眷屬又華嚴宗云。華嚴五教影響天
。但加頓教異。云云天台圓教名爲
滿頓足之教。故華嚴中頓教圓教即天台圓
教。然華嚴云。頓教一念不生即名爲佛。亦
地位。圓教四十二位中一一六位究竟成
佛。而眞言宗瑜伽金剛頂經説四種地。一
勝解行地。即三十心也。二普賢地。即十地
也。三大普賢地。即等覺也。四普照耀地。即妙
覺也。又義釋明四十二地皆如來地。又五種
悉地五十二位百心成佛云云若以華嚴五
教佛果入四重天台四教佛者。天
台圓佛爲中台佛。故以華嚴頓教圓教佛果
亦可中臺佛及第一重三部眷屬。而中臺
果位唯果非因。八葉三部亦是果上功徳非
惑身。何以華嚴頓教圓教佛菩薩位
眞言宗中臺八葉三部眷屬
答。凡眞言宗曼荼羅義略有二種。一者從本
垂迹曼荼羅。是一切諸佛内證外化之三
也。釋迦一代亦攝此中。諸宗就此釋種種
。二者修因向果曼荼羅。是一切行人從
凡入聖之三密也。釋迦所化亦攝此中。諸宗
此釋種種行。今者顯密教中竝説諸佛内
證外化。行人修因向果之義。而諸宗人各隨
所樂所極果所行因。故今隨彼所樂
極果入四重曼荼羅中。非引經論
諸佛内證外化之義一切從凡
入聖之義。然顯教中但執所樂以爲究竟
今眞言中初心廣見法界諸尊。從本垂迹修
因向果曼荼羅壇不所入而爲究竟。是
故初入。第三重。次入第二重。次入第一
。終入中臺。又義釋中入曼荼羅次入
超入者不定入者尋思可云云
大綱如此。今會八難。一天台別教五十二位
佛果三論大乘五十二位佛果唯斷十地等
覺妙覺十二品無明惑。而望天台圓教四十
二品智斷十行第二行。餘有三十品無
。涅槃經名菩薩菩提。但彼別教未
。然約所極亦攝眞言第二重菩薩衆中
眞言第二重人能知大曼荼羅。爲異。二天
台判瑜伽唯識是三乘通教義。故其論中佛
身佛智亦是通義。但彼通教未別圓。然
所極亦攝眞言第三重。眞言第三重中
人能知大曼荼羅三法相宗但用
己分三乘十地三身佛果別圓眞言宗
自行化他遍一切地一切乘自心成
佛圓滿普法。故守護經廣説三乘十地三
。然約法相所極之果亦攝眞言第三重
。眞言行人廣知爲別。第四難如第二會
云云五天台宗通別圓教皆説二種受用
佛身。今約斷惑高下以分三教。故以眞言
三十七尊天台圓佛。三論法相。佛果爲
天台別通佛
六天台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三論
初地以上。竝是内處蓮華藏界外示八相作
。如此眞用下位爲基。所謂信解行地。如
此眞體中臺爲果。所謂妙覺。則同大日
經義釋釋第二院等覺以還諸地菩薩中
臺第一重爲智。釋迦第三重爲悲。菩薩行
於悲智之間故第二重義大同。此眞言中
臺佛果亦以信解行地基。故以菩薩之
師子座以表此義。又金剛界四門外
一切佛菩薩者。且如賢劫千佛爲果一千補
處爲因。天台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
三論初地以上。内處華藏外示八相。別教
妙覺同爲菩薩。圓教妙覺雖此中亦約
垂迹菩薩之邊第二重
七眞言第三重中攝天台藏通佛果。其中通
教法相宗釋自受用身相云。故聖教説無見
頂相無相無邊。法音一一功徳作用無限云云
此攝釋迦佛母毫相相好佛頂等也。又成實
論明菩薩義。又毘婆沙明菩薩義。三祇百劫
行六度成佛。丈六爲眞三尺灰身龍鬼等
身爲云云此攝釋迦隨類之身。此二教
中竝有三乘五乘八部。然小乘三藏唯説
。大乘通教亦説六道。故以五道六道隨類
之身通攝藏通所化之中。八眞言宗金剛頂
四地中前三地菩薩地攝胎藏第二重。第四
地是佛地。攝中臺三部。四十二地四十一
地是菩薩地。攝第二重。最後一地是佛地。
中臺三部。無上悉地之前。五種悉地中有
五。一信地。二入地是初地。三五通地至
四地。四二乘地至第八地。五成佛九十地。
以配十地。十地互具。乃成百心。是入曼荼
羅不定者也。今華嚴宗四十二位一一位
中六位究竟成佛。六位謂十住十行十向十
地等覺妙覺也。而有四十二位者是餘教菩
薩來入此教一一位中隨此教。此同眞
言諸教菩薩各聞眞言成自心佛是名
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此則天台若法華
一切乘皆爲佛乘。各隨本習皆開實相
之義。亦是眞言五乘三昧道。各開心實相
一成佛之義。此則胎藏大曼荼羅之本懷也。
四重階級而隨教主名爲眞言教也。
其華嚴中頓教菩薩同此眞言頓入曼荼羅
。八難已會。更有何妨云云
問。高野海和上釋他縁大乘心云。垂拱一
眞言之爲法界之殿。三大僧祇之庸
是稱帝。四智法王之號本無今得。言
即三談識唯八。五姓有成不三身即常滅。
此宗大網蓋如此乎。菩提心論云。又有
大乘心菩薩行。於諸法門
遍修。復經三阿僧祇劫六度萬行皆是
具足。然後證佛果久遠而成。斯由所習法
教致次第。龍猛菩薩説。一切行者斷
切惡一切善。超於十地無上地。圓
滿三身足四徳。如是行者無明分位。非
明分位云云此則法相相宗佛果也。若爾
天台所判同異云何 答。天台法華輔照
瑜伽等三乘通教。守護章判法相佛
夢裏佛果。三獸渡河之義故與天台通教
佛果只斷界内五住
問。法相云。菩薩怖煩惱者初地以上生
果天。轉受變易。不惑者七地方滿生
果天轉受變易云云既云變易。何言界内
之佛只斷界内五住 答。天台法華疏記
云。唯識論師雖五住。只約界内習氣種
以爲用住地云云界外塵沙無
。又彼法相菩薩若初地若七地生廣果天
果身轉勝名爲轉受變易。十地菩薩爲三種
意生身。若二乘迴心向大者四如意足故留
有根身展轉増勝名爲變易。三乘亦爲三種
意生身。天台疏記不此義以爲通教菩
薩或不生現身成佛之義云云故彼法相
趣寂二乘不變易。今天台等依無上依。
寶性論等分段三界之外別立變易生死。變
易生死立二乘佛土。其有餘土立三種意生
。即是七方便人。即兩教二乘三教菩薩別
教取十向以還也。亦爲九人。前七人中別
教開住行向圓教七信以上也。其實報
土即圓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生彼中也。
故判法相佛果界内通教佛果
問。成實論宗探大乘菩薩義自云
乘五十二位成佛。與三論宗又倶舍宗
毘婆沙菩薩義。三祇百劫修行六度
煩惱。坐道樹下八忍八智九無礙九解
脱。合三十四心斷三界惑。成丈六佛
羅漢。本婆沙説。九地煩惱因中不斷。坐
時方始斷之。今倶舍説。下八地惑因中
已斷。第九地惑樹下始斷。而龍樹智論破
云。佛三藏中無此説云云若爾成實
宗佛與三論同可第二重中。其倶舍宗
佛龍樹破云佛説也。何以此二同攝
三重中 答。天台宗云。成實論是三藏空門。
故彼論云。我今正欲三藏中實義。實義者
即空是也云云又龍樹智論判毘婆沙菩薩
云。三祇百劫修行六度是佛説也。其中
煩惱道樹下三十四心斷。是毘婆
沙師説非佛説云云故倶舍論云。三祇百劫
只斷無所有處以下八地煩惱非想煩
。非想煩惱道樹始斷云云佛於小乘
此佛果。故以此二同攝第三重中
問。天台宗藏通兩教各有二乘。藏教二
乘是決定性。通教二乘是退大者。又別教中
亦有九乘。三乘各有三乘。九乘次第流入平
等大慧。別圓教中亦有佛道聲聞。若次第令
他聞佛道聲是別教佛道聲聞。不次第令
他聞佛道聲是圓教佛道聲聞。總爲五種
一久習小。二退大。三應化。四増上慢。五佛
道。華嚴小乘亦明二乘二。一愚法。二
不愚法。三輪亦明二乘法華論四種聲
。法相亦明二乘二。若倶舍等二乘是
小乘義。若瑜伽等二乘是大乘義云云又天
台宗三藏明五乘三乘加人天乘。今准
諸經不思議經五百聲聞。他方極位。大乘人
中多有人天。瓔珞經仁王經中明六欲四禪
十王。是十地菩薩。又維摩詰是等覺位。匿王
月蓋地上大菩薩。勝鬘婦人亦是菩薩。婆
藪入獄闍王墮獄調達處竝皆大菩薩
云云此大小權實五乘六道何故攝入第三
重中 答。此等五乘正是今眞言宗正意。何
者若應化五乘是今從本垂迹第三重也。若
實行五乘是今修因向果第三重也
問。律宗廣探大小乘中戒律以爲律宗。中
三乘持律之人今眞言同異云何 
答。大日經義釋云。有金剛頂宗受菩薩戒
。今此大日經有根本四重。十重。三世無障
礙。三昧耶戒等。聲聞四重准今四重。彼是偸
蘭遮一切三乘五乘戒法皆是眞言菩薩方
便學處。利衆生云云又金剛頂義決云。梵
網戒本出金剛頂淺略之門云云故眞言宗
四重曼荼羅尊一一皆有所持之戒。中臺院
第一重持四根本祕密十重。第二重持菩薩
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四重六重二十八輕
。第三重持三乘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及
以人天五戒十善但入眞言門者初受三世
無障礙戒及三摩耶戒。然後遍持自行化他
一切戒品以爲顯教。若以顯教諸戒
四重者天台梵網戒法判爲圓所持。瓔珞
戒法以爲別戒。瑜伽菩薩地戒聲聞地戒以
通戒。四分律等以爲小戒。圓教妙覺心地
戒品以攝中臺八葉三部所持。等覺以還別
教戒法以攝第二重中。藏通三乘五乘戒法
以攝第三重中云云
問。涅槃經説舊醫師戒。天台判云。舊醫師戒
亦有二種。一邪。即是外道鷄狗等戒。二正。
即是人天五戒十善云云若以舊醫正戒
第三重者。亦以舊醫邪戒第三重 答。
舊醫邪戒乃至六道邪正戒法皆攝此中。如
瓔珞云。若不戒者尚難惡癩野干之
況乎人天云云故知一切皆有分戒皆攝
此中。即是大日經中劫末慈心。乃至順世八
心。違世八心。皆曼荼羅行之義也。亦則六
道邪正皆在第三重中之義云云
問。外道天仙及三惡道在第三重意何 答。
義釋云。大日如來示現外道天仙之身
三重。引彼所部外道天仙曼荼羅之時
彼天仙等見我所尊在下位。即生卑下
之心易受佛化。受佛化後即覺自心
不生理終至中臺。如外道三惡可知」
問。外道天仙及三惡道入曼荼羅
之時名曼荼羅聖衆耶 答。一切三乘六
道引入曼荼羅時雖聖果。而始與
金剛號。從此方託大悲胎藏之中
諸佛家。當今授灌頂時與密號
金剛。即是其人成佛之號
問。上來若天台若華嚴若三論若法相若律宗
若成實若倶舍若天魔若外道若人天。一一
各言我教是實餘教是權。又云法界但有
是佛正意。餘宗是人所執立。又云。我尊
是正他尊是邪。如是諸宗論議有道理耶 
答。皆有道理。皆可爾。何以故。彼等各得
我宗大日一切教中之一分故。若執權爲
是弘權。若執權爲實是則弘權。故一一
宗各意云我教是實
問。若爾同華嚴云十師立教皆是皆非。例
佛入定時五百比丘各説佛意。佛出
時五百問佛誰得佛意。佛答皆得我意
皆不得我意又元曉師約諸宗諍和諍
云。諸宗所執皆得佛意。後義榮師作
和諍論云。判權爲權判實爲實是有道理
而言皆得佛意是無道理。今眞言宗亦墮
此難 答。華嚴但約他受用身二七日説
三世佛教亦約釋尊一代所説以判
師立教皆是皆非。非判十方三世一切佛
。故言雖同狹廣有隔。又今宗云。諸宗各
大日一切教中一分竝有權實。故皆爲
是。故約各計言實。非閉因而
一切皆實皆得佛意。故異元曉和諍
義榮所難云云
問。高野海和上寶鑰及十住心論明十種心
第一異生羝羊心。是一向行惡不微善
凡夫也。第二愚童持齋心。是人乘持五戒
也。第三嬰童無畏心。是天乘厭下欣上持
出善者也已上三心是
世間心也
第四唯蘊無我心是聲聞
乘也。第五拔業因種心。是縁覺已上二心
是小乘也
六他縁大乘心。是法相菩薩乘也。第七覺心
不生心。是三論菩薩乘也。第八如實一道心。
是天台佛乘也。第九極無自性心。是華嚴佛
乘也已上八心是他受用應化
身説也。竝是具惑果也
第十祕密莊嚴心。是
眞言乘諸身説也。是自受身法身説究竟
佛果也
即引證立異生羝羊心。大日經云。無始生死
愚童凡夫執於我名我有別無量我
。若彼不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餘復
執計時・地等變化・瑜伽我・建立淨不
建無淨・乃至聲・非聲。如是等我分自
分別相應希求順理解説。愚童凡夫類猶如
羝羊。菩提心論云。謂凡夫執著名聞利
資生之具。務以安身恣行三毒五欲。眞言行
人誠可厭患。誠可棄捨。二愚童持齋心。大
日經云。愚童凡夫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
齋。彼思惟此少分起歡喜數數修習。是
初種子善業發生。復以此爲因於六齋日
與父母男女親戚。第二芽種。復以此施
非親識者。是第三疱種。復以此施
量高徳者。是第四葉種。復以此施歡喜授
與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華。復以
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
三嬰童無畏心。大日經云。彼護戒生天是第
七受用種子。復次以此心生死流轉於
友所是言此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虔
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天。
那羅延天。商羯羅天。自在天。日天。月天。龍
尊等。乃至或天仙。大圍陀論師。各各應
供養。彼聞是心懷慶悦慇重恭敬隨順
修行。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嬰童
。菩提心論云。諸外道等戀其身命或助
藥物仙宮住壽。或復生天以爲究竟
眞言行人應彼等。業力若盡未三界
煩惱尚存。宿殃未殄。惡念從起。當彼之時
淪苦海出離。當知外道之法亦同
幻夢陽炎
四唯蘊無我心。大日經云。謂如是解唯蘊無
根境界淹留修行
五拔業因種心。大日經云。縁覺拔業煩惱株
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建立宗等。如
是湛寂一切外道所知。先佛宣説離
一切過。菩提心論云。又二乘之人。聲聞執
諦法。縁覺執十二因縁。知四大五蘊畢竟磨
深起厭離。破衆生執修本法
其果。趣本涅槃已爲究竟。眞言行人當
二乘之人雖人執猶有法執。但淨意識
其他久久成果位。已灰身滅智趣
涅槃大虚空湛然常寂。有定性者難
發生。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若不定性
者無劫限縁便迴心向大從化城
以超三界。謂宿信佛故乃蒙諸佛菩薩
教化。而以方便逐發大心。乃從初十信
歴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後成佛。
既知聲聞縁覺智慧狹劣亦不
六他縁大乘心。大日經云。大乘行。發生無
縁乘心。法無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如
修行者察蘊阿頼耶自性如幻・陽焔・
影・響・旋火輪・乾闥婆城。菩提心論云。又有
衆生大乘心菩薩行。於諸法門
遍修。復經三阿僧祇劫六度萬行
悉具足。然後證佛果久遠而成。斯由所習
法教次第。龍猛菩薩説。如是行者無
明分位。非明分位
七覺心不生心。大日經云。彼如是捨無我
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何以故。心前後際
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二劫
祇行。菩提心論云。當知一切法空。已悟
本不生心體自如不身心。住於寂滅平
等究竟眞實之智退失。妄心若起
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那伽阿羅樹
那菩薩説。如是本處無明邊域。非明分

八一道無爲心。亦名如實知自心。又名
性無境心。大日經云。云何菩提謂實知
自心。乃至廣引經文。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
初法明道。於諸顯教是究竟理智法身。望
眞言門是初門。大日龍猛竝皆明説。不
疑惑。龍猛菩薩説。如是一心無明邊域。非
明分位
九極無自性心。大日經云。離有爲無爲界
諸造作。離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生
等。虚空無邊一切佛法縁此續生。如是初
心佛説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
具依。金剛頂經説。薄伽梵。大菩提心普賢大
菩薩住一切如來心時。以下乃至自性成就
眞言。廣引守護經説。廣引釋迦六年苦行不
菩提。得諸佛告鼻端觀月輪中唵字
夜成佛之文。菩提心論云。夫迷途之法從
生。乃至展轉成無量無邊煩惱迴六
。若覺悟已。妄想止除種種法滅。故無
。復次諸佛慈悲從眞起用救攝衆生。應
病與藥施諸法門。隨其煩惱治迷津。遇
筏達於彼岸法已應捨。無自性故。乃至
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徳斯具妙用無窮。但
此心者能轉法輪自他倶利。龍猛菩薩
説。如是勝所無明邊域。非明分位。十祕密
莊嚴心。大日經云。眞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
薩。無量無數百千倶胝那由多劫積集無量
劫徳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皆悉成就。
菩提心論云。三摩地者。眞言行人如是觀已。
云何能證無上菩提。乃至廣引月輪十六分。
五智五佛。三十七尊。五相成身論文已云。金
剛頂經説。此毘盧遮那三摩地法向未灌頂
一字本尊儀軌眞言縱令雖
法行者輒説。若説者現前中天招殃。
後堕無間獄。又結云。極無自性心已外七
教皆是他受用應化佛所説。眞言密教兩部
祕藏是法身大毘盧遮那如來與自眷屬四
莊嚴法身。住金剛界宮及眞言宮殿等
自受用法樂故所演説云云今眞言宗此十
住心次第用否
答。有五失故不十心次第二失何。
一者違大日經及義釋失。大日經云。一二
三四五。再數凡百六十心。越世間三妄執
世間心生。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
留修行已上
經文
義釋是聲聞乘云云麁妄
執・細妄執・極細妄執百六十心。次經文云。
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
建立宗等。如是湛寂一切外道所知。
先佛宣説離一切過。彼出世間心住蘊中
慧生。若於蘊等起離著
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炎幻等而得解脱。謂
蘊處界能執所執皆離法性。如是證寂然界
是名出世間心。彼離違順八心相續業煩惱
是超越一劫瑜祇行已上
經文
義釋是縁覺
乘。亦越三妄執總越二乘一劫。次
經文云。復次大乘行發無縁乘心。法無
。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察蘊
阿頼耶自性如幻・陽炎・影・響・旋火輪・乾
闥婆城。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自心
本不生。何以故。心前後際不可得故。如
自心性。是超越二劫瑜祇行已上
經文
義釋
是入大乘三性三無性義。亦越一重三
妄執塵沙惑二劫。次經文云。復次眞言
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無量無數百千倶胝
那庾多劫積集無量功徳智慧具修行諸無
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間之所歸依
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
敬禮。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越
諸戲論。等虚空無邊一切佛法依此相續
生。離有爲無爲界諸造作眼耳鼻舌
身意極無自性心生。如是初心佛説成佛
。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世間宗
奉常應供養已上
經文
義釋是亦越一重三
妄執無明惑三劫。到佛慧初心。餘教
菩薩積劫所行悉皆成就。一切世間歸依
供養。譬如鑛練已安高幢上種種寶
次經文云。復次信解行地觀察三心。無量波
羅蜜多慧觀四攝法。信解地無對無量不思
議。建立十心無量智生。我一切諸有所説皆
此而得。是故智者當惟此一切智信解
復越一劫住此地。此四分之一度
信解已上
經文
義釋是佛慧初心已上有三心
謂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廣
華嚴十地而出淺深二釋。以金剛頂十
六菩薩此中義。初地菩提心。二地乃至
七地爲大悲。八地已上爲方便前佛
地以爲四分三心。三分佛地一分故昇信解
度四分之一也。又經上文廣説。一切智智菩
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云何菩
提。謂如實知自心等也。又經下文廣説。若
眞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縁生
。謂如幻。陽炎。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
浮泡・虚空華・旋火輪云云義釋明阿闍
梨相中云。若得傳法灌頂阿闍梨。若度
違順八心寂然界阿闍梨。若已心
自在覺自心本不生阿闍梨。若生極無
自性心入曼荼羅海會阿闍梨。從
復有十重深行。乃至金剛薩埵名阿闍梨。復
次毘盧遮那名阿闍梨。又云。善巧修行般
者即是深修觀察十縁生句甚深中
。如般若中廣説。復次初劫智慧二乘共行。
深般若。二劫智慧二乘共聞。亦非
。第三劫等虚空心無邊智慧一切二乘不
思議。乃名甚深般若。就祕密中漸次
深。乃至佛爲十地般若則九地非其境
。又云。又此經宗横統一切佛教。如
蘊無我出世間心住於蘊中即攝諸部小乘
三藏。如觀蘊阿頼耶覺自心本不生
諸經八識三性三無性義。如極無自性
心十縁生句即攝華嚴般若種種不思議境
皆入其中。如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
則佛性一乘如來祕密藏皆入其中。於
種種聖言精要云云今海和上
多違此文。何者經中觀蘊阿頼耶乃至心主
自在覺自心本不生等越二劫行之文義釋
以爲一種阿闍梨。亦攝諸經八識三性三無
性等。此法相宗所用經論。而海和上以觀蘊
阿頼耶等。名無縁大乘心法相宗。以
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等覺心不生心
三論宗。經中所謂空性乃至極無自
之文。及十縁生句義釋以爲極無自性心
曼荼羅海會一種阿闍梨。亦攝華嚴般若
種種不思議境界。此中華嚴是華嚴宗。般若
是三論宗。而海和上謂空性等文
天台宗。以極無自性一句華嚴宗。經
上文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
究竟。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之文義
釋以爲此復有十重深行阿闍梨。亦攝
佛性一乘如來祕藏。此中佛性即涅槃經。一
乘即法華經。祕藏即眞言教。而海和上以上
如實知自心等文下所謂空性等文爲天台
。於顯教是究竟於眞言是初門而安
嚴宗教之下。經中如是初心佛説成佛因等
之文。及一切世間應供等之文義釋以爲
慧初心。佛慧初心即是三心中菩提心爲因。
而海和上以有爲無爲界乃至如是初心
佛説成佛因等之文極無自性心爲華嚴

二者違金剛頂失。金剛頂經所説一切義成
就菩薩坐菩提場五相成佛。自心流出三十
七尊成金剛界大曼荼羅。乃至十八會是眞
言宗果佛自受用相。次請召十方諸佛菩薩
入曼荼羅行。是他受用相。而海和上引
五相成佛之文極無自性心華嚴宗初
心成佛因
三者違守護經失。守護經説菩提心無相
大日經。説五相成佛金剛頂。爲
五相成佛佛引六年苦行不菩提始觀
月輪唵字而得菩提。此亦眞言果佛自證化
他法門。而海和上以彼經文極無自性
華嚴宗
四者違菩提心論失。論有三門。所謂行願
勝義三摩地也。行願者一切行願同諸大乘
菩薩行願。勝義者心性空寂。同大日經守護
國菩提心自性皆空同虚空無相文。三摩地
者同金剛頂三十七尊及心地觀五相成佛
及引般若十六空義。法華開示悟入。金剛
頂五相成身之義。而海和上以金剛頂五相
成身華嚴宗。以菩提心論三摩地門
眞言宗。亦以大日菩提心自性皆空之文
天台宗
五者違衆師説失。大日義釋。是無畏説。一
行記。説云。此經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蓮華最
深祕處。智儼温古治定亦同。蘇悉地疏述
云。教有二種。一顯示教。三乘是也。二祕
密教。一乘是也。祕中又二。一唯理祕密。華嚴
般若維摩法華涅槃等也。二事理倶密。大日
金剛頂等也。金剛頂疏述師説云。法華明
久遠成佛。此經明證成佛二説雖異實
是一佛。而海和上於諸大乘輒判教理淺深
果極高下知矣
問。經云。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
方便爲究竟。又云。信解行地觀察三心。義
釋淨菩提心已上十地中立此三心。若就
曼荼羅四重此三心耶 答。抄記云。問
前三句。一者菩提心爲種子。二者大悲爲
根。三方便爲後。今就大悲胎藏曼荼羅
之爲以中臺菩提心。次八葉爲大悲。外
三院爲方便也。答云。此有二種。若有修行
者因中説之。有如來之果地説之也。且如
最外院八部等世天即是前八心中從初解
守齋已去乃至受用果等也。然有善根開
正道相應即是大悲胎藏華臺之因也。
如來以方便力而引導之。乃至於成
世間八心以來即是外院位。次漸漸向裏。
及二乘亦在此内。次又知勝法無上心
稍進引入第二第三。皆是大悲句也。次成
中臺即是方便句也。若如來但住
證之法則不人。何以故。此處微妙寂
絶出過心量。説何示人耶。故漸次流出。漸
第一院。次至第二院。次至第三院。雖
此流出亦不普門之身。其八部衆皆
是普賢色身之境界也。若就情機而説則
三壇從深令淺。乃至世天眞言義淺。但
應身道方便未究竟也。若開實性即世
天眞言與大日如來何相異耶。從如來
深至淺從内漸外而成三重壇。從衆生
則從淺至深從外漸内而成三重壇也。又
云。得行者心中觀行曼荼羅大悲胎
藏義即以中臺菩提心漸次向外。乃至
世間天位。爲方便耶。答。凡進行者次第也。
先依法持誦作眞言手印等。觀於圓明
但觀字或但觀印次當引向内。此圓明字
唯是自心印。觀此心八葉且如方便。即於
此心華臺上曼荼羅中臺。其外八葉亦隨
佛位次列布也。其身即是曼荼羅。從心以
上爲第一院。從心下至臍。爲第二院
以下爲第三世間天院。諸尊形色相好各各
差別宛然云云
問。凡論諸佛垂迹二種。一者爲眞言
現四種曼荼羅身一時一處令
。二者爲顯教者現普門隨類之身
時異處開迹顯本。今疑。顯教門中異時異處
之身攝曼荼羅中耶。又衆生進修
有二種。一者爲眞言機初入曼荼羅
因向果。二者爲顯教機各承五乘教門
因向果。今疑。顯教門中五乘各別。修因
向果之人攝曼荼羅中
 答。竝攝其中。何以知之。若金剛界十八會。
及大日經大悲藏曼荼羅是爲眞言者一時
一處示現曼荼羅身大日經云。如來
應正遍知隨諸衆生種種樂欲彼言音
威儀或説三乘八部之法。而是一切智智一
味。又菩提心論云。若修證。出現則爲一切
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于座
成一切佛事。是爲顯教者現普門之身
異時異處開迹顯本此文云中臺爲
提心乃至世間天位爲方便。自身作四重
。是眞言機從初入曼荼羅修因向果
此文云解齋以去善根開發是華臺因。如來
引導成就八心乃至二乘同爲外院。次知
更有勝法稍進引入第二第三是大悲句。
次成佛果中臺即方便句。是顯教機
初修顯教五乘之行後入眞言門中臺
佛位
問。若爾顯教之佛未開迹顯本之前非曼荼
羅身。又五乘之人未眞言門之前非
荼羅行 答。若就情機實如所問。若就
常曼荼羅。故義釋云。長聲a+uH字是方便
也。此是毘盧遮那本地身華臺之體。超
方所有心之境。唯佛與佛乃能知
之。爲本誓示大悲藏普入佛慧。故
復以加持神力普現身口意遍滿生死
此即方便也。若離方便如來本地尚不可説。
何況以示人耶。不諸上首等菩薩説
何況流入生死中耶。以此方便於大空
而現衆像。當知一切大會曼荼羅皆是一身
別身。即是普門身。即是法界身。即是金
剛界身也云云此文彼生死中顯教佛身
皆是曼荼羅中法界身金剛界身也。又此文
云。初解去攝爲外院。次知勝法
悲句。次入中臺方便句。此即顯教行人
皆是曼荼羅行
問。顯教皆云應化身佛。是非法身也。何今
皆云法界身耶 答。義釋云。然常途説
法或云法性或云法界或云法身寂靜
空無動作。都不足如是力用
以爲凡起神變皆是有爲之心。三昧之力。而
法體如是。此其未了也云云今眞言宗
皆爲法身。故海和上云。大日如來與自眷
屬四種法身自受法樂故説此教云云已上
一切佛一佛義。略釋已
問。第二難一時云。三世十方諸佛出世各
時分。時分之中各有教門。何故今立
攝三世十方佛 答。言一時者謂
一切時。一切時者無始無終平等之時。故
三世十方諸佛時分皆攝此中名爲

問。華嚴經明十世。三世各有三世以爲
。加平等世以爲十世。與今無始無終平
等之時同異云何 答。彼約有爲行蘊分位
十種世。今約法性縁起分位一切時
故異
問。彼宗亦約法界縁起圓融十世在一念
。盡未來際常説華嚴經故二七日之中攝
未來際猶如印文。何故云異 答。十地論
云。普賢因分可説。與言説相應故。性海果
分不可説。不言説相應云云故大威
光童子歴劫修行成盧舍那。法界藏中圓融
十世唯是普賢因分可説。今眞言教無始無
終本來自覺大日如來以三世佛合爲一佛
竪則無始無終。横則無邊無中。一切時中常
恒説法。此是性海果分之義。彼云不可説
今則可説
問。論云。果分不可説不言説相應故。而
何今言可説 答。金剛頂疏云。問。如來内
證寂靜無言心思逈絶。何故今言内證境
此經耶。答。如汝所説内證之境言亡慮
絶。何以故。非諸凡夫之境界故。又如來内
證但是寂靜無言等者是即顯教之所説也。
彼教未如來内證甚深義故。今此祕教
其義不然。寂照倶時。寂故法界倶寂。照故
法界同散。散不寂寂不散。如來内證
其義如云云答可
問。天台三論依智度論。而彼論云。佛法中數
時等法實無。陰入持所攝故。隨
故有時無咎。若畫泥木等作天像天故
禮拜無咎。時亦如是。雖實無時隨俗説
時無云云今法性縁起平等之時
異云何。答。彼望般若眞空道理故云無時
今眞言宗大日如來爲一切法。故一切時亦
是法性縁起分位。非無時
問。天竺時名有二。一名迦羅。二名三摩耶
彼智論説若毘尼中時⻝時藥時衣皆説
。若經時三摩耶。故彼論云。問。何以
迦羅而言三摩耶。答。若迦羅
亦有疑。問。輕易故應迦羅。迦羅二字。三
摩耶三字。重語難故 答。除邪見故説
摩耶。不迦羅。有人言。一切天地好醜。皆
時爲因。如經中説。時來衆生熟。時去
則催促。時能覺悟人。是故時爲因。故不
迦羅
問。若無時云何聽時⻝非時⻝戒 
答。世界名字有時非實法問。如非時⻝。
時藥。時衣皆是迦羅。何以不三摩耶 
答。此毘尼中説白衣不聞。外道何由得
聞而生邪見。餘經通聞故説三摩耶
邪見。三摩耶訛名時。亦是假時。又佛
法中多説三摩耶。少説迦羅云云問。今眞
言宗一切時三摩耶當爲説迦羅
答。義釋具引智論三摩耶
問。眞言宗云。佛與内證眷屬内證祕密
。更有何外道應邪見迦羅
三摩耶 答。眞言宗意。十方三世一切諸
佛以爲眞言説主。各於世界眞言道。五
乘混雜共聞佛説。故説三摩耶迦羅
。若與内證眷屬法之時。亦説迦羅。例
毘尼中説迦羅。此内證法語是諸佛毘尼。
人輒聞。若人不灌頂輒聞
。猶如聞布薩重罪
問。法相宗五唯識中。第五識之分位故云
。謂不相應行。此時方等即不相應行所
攝。亦是有爲諸法分位。亦是唯識所變。假名
云云今宗時同異云何 答。彼約
依他法中諸法分位假名爲時。亦云。唯識攝
論十一識中。時識亦此義也。今約法性縁
起分位時故不
問。薩婆多立三世實有故立實時。經部及
大乘等皆立假時。又外道等亦立實時。若
今法性縁起分位立時者應是實時。即同
 答。彼約有爲以論假實。今約法性
都不
問。亦約釋迦一代説經或經云一時。如
摩經等云佛以一音演説法衆生隨類各得
。羅什等師用此立一音教。或經云二時
般若法華涅槃等云昔於鹿苑四諦
。今於此處大法輪。吉藏等師用此立
二藏教。一聲聞藏。二菩薩藏。或經云三時
大乘妙智經云。初説法有人空一切不
成。次説境空心有成不成。後説心境倶
一切成佛。是智光論師般若燈論釋説也。
深密經云勝義生言世尊。初於一時
趣聲聞乘轉法輪是未了義。第
二時中唯爲發趣修大乘轉法輪猶
未了義。第三時中普爲趣一切乘
轉法輪是眞了義云云是戒賢論師瑜伽論
中所用説也。或經云四時。如無量義經云
初爲聲聞四諦法。次爲縁覺十二因
縁法。次爲菩薩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
若。華嚴海空。今爲菩薩大直道云云
寂法師等所用也。或經云五時。如涅槃經
。譬如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
生蘇熟蘇熟蘇醍醐。從
修多羅修多羅十二部經十二
部經方等典方等典般若
涅槃。是天台宗所用五時。一華嚴。二
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華涅槃。又佛性論
云。若化身佛五時説法云云若爾聖教分明
已判自有一二三四五時之文
何今言一時及一切時
答。金剛頂疏云。衆生宿殖種種不同。佛説教
時前後各別。或一或二或爲三時。是等皆是
機所説。未是如來常恒不變普説時也。
次隨自立者。如大毘盧遮那經云。而毘盧遮
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一切處。一
切時於有情界説眞言道句法。若准
一切時處説法普利有情。何但得
二三時等。故大興善寺傳法阿闍梨云。諸
宗所立皆是隨機。若准實義辨説。毘盧遮
那如來説法時者應一切時云云
問。大興善寺傳法阿闍梨但云一切時
一時。而何今言切時爲一時 答。金剛
頂疏釋一時云。不思議三際無始無終是爲
一時。一刹那中具無量劫。無量劫只是刹那。
名爲一時。時分修短不可思議。是爲一時
也。如來三密於是時機感相應説眞明
機不機。一切處一切時有機必
應。猶如空月影現諸水故云一時。如斯等
時是如來性海不思議時。非是世間妄執時
。故毘盧遮那經云。諸大菩薩前後圍遶而
説法。所謂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
語意平等句法門也。興唐阿闍梨釋云。如
間時分則有過去未來現在長短劫量種種
不同。亦約日行四天下一周晝夜各有
中後分乃至三十刹那不住代謝相推。
淨眼之三際之相了不可得。無終無
始亦無去來。即此實相之日圓明常住湛若
虚空。無時分修短之異。然以佛神力
瑜伽行者於無量劫謂如⻝頃。或演
無量劫。延促自在感適衆機。無定相
所得故云如來日云云
問。出生義云。我能仁如來憫三有六趣之惑
常由蘊界入等生死妄。空華無而虚
計。衣珠有而不知。於是乎收迹覩史天宮
生于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除糞
之。及乎大種性人法縁已熟。三祕密教
説時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
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聖賢地位之
漸階開等妙之頓旨云云若依此文
大日如來説法有時何故今云一切時
 答。金剛頂疏答此問云。此亦且就一分
機熟而爲時至。是非普説之時
問。若爾釋迦一代先説顯教調熟衆生。後
色頂始説大日金剛頂等眞言教耶 
答。不然。金剛頂十八會指歸云。大日如來色
究竟天成自受用之後。普賢菩薩受大日
閻浮提。降伏九十五種外道八相作
佛。又梵網經出金剛頂淺略之門。彼經中云。
釋迦從華藏界第四禪先説魔受化經
次下南閻浮提父名淨飯母號摩耶我名
悉達。七歳出家三十成道。次歴十天
法門。至第四禪心地品云云然出生義
化城除糞之後。始説頓旨者。是指心地觀
經迦樓羅觀五相成佛之文。彼經序中先現
八塔。八塔中有法華涅槃説處之塔。故在
華涅槃之後明矣
問。天台宗遣唐決義云。此大毘盧遮那於
台五時中第三時方等部攝。以彼經中
四乘云云此義云何 答。彼決義云。傳
聞。有疏二十卷但未披見云云此是未
經意誤判。何者天台第三時方等教四教相
對以大斥小以圓彈偏。今大日經應正遍
知隨衆生樂四乘法及八部法。而是一
切智智一味云云若爾可法華。何
方等彈斥之教
問。不空三藏理趣釋云。一時者當説經之時
其地六種震動。或天雨衆華。餘時則無
。又三乘種性皆獲聖果乃稱一時也。無
畏三藏釋一行和上記大日經義釋云。明
機嘉會之時也。而今金剛頂疏釋一時。云
無始無終爲一時者違彼二三藏釋耶 答。
疏云。如來三密一切時處有感必應。故云
。故一切時中有無量一時。隨機適時各
其經。今一切時名一時者是總時也。各
當經一是別時也。故二三藏所釋與
疏不
問。金剛頂十八會中。第一會名一切如來眞
實攝教王。尼吒天説。如是十八會中時
處各別。今三卷經彼第一會。若爾此經一時
亦應別時一時何以總時此一時 
答。約此經中自有二分。若約自受用身
總一時。若約他受用身別一時。何者准
義決等大日如來内證三十七尊自受法樂
外令菩薩受法樂故現三十七尊圍遶而
住。若諸菩薩從他受用自受用則從
此一時是了總一時。何以知之自受用
身以總一時一時耶。瑜祇經云。如
我聞。一時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
所成四種法身本有金剛界自在大三昧
耶。自覺本初大菩提心。普賢滿月不壞金剛
光明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金剛手等十
六大菩薩。及四攝行天女使。金剛内外八供
養金剛天。各各以本誓加持自住金剛
月輪本三摩地標幟皆微細法身祕密
心地超過十地身語心金剛。各於五智光
明峯杵現五億倶胝微細金剛滿虚
空界。諸地菩薩無能見。倶不覺知。熾
然光明自在威力。常於三世壞化身利
樂有情。無時暫息。以金剛自性光明遍照清
淨不染種種業用方便加持度有情
剛乘。唯一金剛能斷煩惱。以此甚深祕密心
地普賢自性常住法身諸菩薩。唯此佛刹
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成密教嚴華嚴。以
諸大悲行願滿有情福智資糧之所成
。以五智光常住三世暫息
等智身云云金剛頂疏云。此經即是如來自
境界説。非餘所知。是即自受法樂。如轉輪
王與自眷屬大快樂國内萬民所知
云云
問。若諸地菩薩倶不覺知者。此經於諸有
分。誰以此教傳於世 答。疏答
此問云。諸地菩薩倶不覺知者是約顯教
諸地菩薩。若約祕密根凡夫具縛同得
。何況祕教諸地菩薩何不傳。是故彼
經亦云。常於三世化身益有情
時暫息等也云云
問。若爾大日經。金剛頂經。瑜祇經。蘇悉地
經。蘇摩胡經等。何是自受用身説。何是他受
用身説。何是應化身説 答。大日經。金剛頂
十八會。瑜祇經是大日如來自受用身説。蘇
悉地。蘇摩胡經是金剛手自受用身説。然自
受法樂説法之中兼説他受變化身事以爲
自受法樂之相。故大日經云。一切時處現
嚴藏。又現金剛手等身十方界眞言
。是自受法樂。若十方界十地菩薩受此法
時名爲他受法樂。若十方界六道衆生受
時名爲變化身説法也。又金剛頂經心
王境界五相成身。自心流出三十七尊。亦
一切佛菩薩等共説入曼荼羅行是自
受法樂。若三十七尊各現十二神變之時若
十方界十地菩薩見普賢行願是他受用身
説法。若十方法界六道見八相成道是變化
身説法。又瑜祇經遍照如來以四種法身
自性眷屬菩提心殿是自受用身。若以
普賢自諸菩薩是他受用身。常於三世
化身樂有情。是變化身。但此教中
竝云四種法身法性神變顯教異。又蘇
悉地經執金剛手在須彌頂普賢宮殿
荼利菩薩説。又蘇摩胡經云金剛手在
此宮殿蘇摩胡童子説。經云。汝以
傳人間。其金剛手亦具四身。此中亦
是自受用身所説。若傳人間諸菩薩
他受用若化六道是變化身。問。今據道理
自受用身説常住不變故爲一切時
道理。若他受用身若變化身隨縁不定各
一時一切時。若爾傳法菩薩傳
受用身説大日經。金剛頂。瑜祇經等時可
如是我聞一切時等。而何經云一時。又
眞言宗釋他受用變化身説法之時
。而何皆云一切時耶。答。金剛頂疏以
切時名爲一時。然釋迦佛涅槃時云。我所
説經之初皆云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
某處某比丘云云傳法菩薩隨順佛
故云一時。又他受用變化身隨機説
一切時中。各有一時故經皆云一時。今
義云一切時也問。傳法菩薩誰耶。答。若
結集主者是金剛手。若約結集伴者亦
阿難也。問。何以知之。答。金剛頂疏云。
佛於六波羅蜜經中攝法寶以爲五分
一素怛纜。二毘奈耶。三阿毘達摩。四般若波
羅蜜。五陀羅尼門。而擧五人以爲滅後傳
教者。謂阿難。鄔婆離。迦多衍那。曼殊師利。
金剛手。如次令各受持一藏。若依此義
金剛手之我聞也。若依結集伴者義通
阿難。故智論云。佛滅度後。文殊尸利彌勒
諸大菩薩亦將阿難此摩訶衍故義亦
通。故金剛仙論云。八十億那山他阿羅漢。無
量無邊恒河沙不可思議菩薩。皆集於彼鐵
圍山外餘界。二界中間當於爾時
薩聲聞皆言。如是我聞佛在其處
等。是但顯擧各各所聞。是故皆言如是
我聞。非總聞佛始終教。總聞唯在侍者
阿難云云
問。若約顯教總聞。若於祕教何立
此義 答。金剛頂疏答此問云。涅槃經云。
阿難具足八種不可思議。其第八云。悉能了
知佛祕密法。若爾者阿難亦知祕教
問。探經首尾但列菩薩。不聲聞。何通
阿難 答。疏答此問云。經在極略而列
多。何況聲聞於海會中聲聞衆
阿難何獨無。故金剛頂經云。其金剛阿闍梨
惟外壇中舍利弗等無量此丘來詣者
云云又大日經云。東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
聲聞縁覺衆等云云天竺曼荼羅列阿難等
一切聲聞及旃檀香等縁覺衆也。故知阿難
亦從大日如來總聞祕教
問。若約阿難種耶 答。金剛頂疏云。
正法念經明三阿。陀此云歡喜。持小乘
。阿難跋陀此云歡喜賢。持雜藏。阿難婆
伽此云歡喜海。持佛藏。阿含經有典藏阿
菩薩藏。蓋指一人四徳集法傳
云。有三阿難。一阿難。此云慶喜。持聲聞藏
二阿難跋陀。此云喜賢。持獨覺藏。三阿難
伽羅。此云喜海。持菩薩藏。三名雖異但一
金剛仙論闍王懺悔經亦不云云
問。阿難是在釋迦得道夜生。侍佛二十五
年。未佛時二十五年應是不聞。何云
 答。疏此問云。檢諸文四義
始終教也。一本願力故。過去作長者
養誦經沙彌今得總持。智論云。阿難世世立
願在釋迦佛弟多聞第一。二佛加持力
故。報恩經云。阿難求四願。所聞經願佛
重説。佛今密爲説也。或云。佛入世俗心
阿難知。胎經云。佛從金棺出重爲阿難
入胎之相諸經皆聞也。三三昧力故金剛
經云。阿難自得法性自在王三昧悉能憶。
故或云。阿難得佛覺三昧力自能聞也。四
聞法力故。法華云。阿難得授記等事。即
本願先佛法皆如今也。觀佛三昧海
經云。阿難見佛説菩薩行即憶過去九十
億佛所説。故云阿難受持一切佛教
問。若爾阿難唯可總聞釋迦一代一切教法
何聞大日如來一切時説 答。若約大悲藏
曼荼羅義四重海會皆是遍法界身。金剛界
身。故以法界阿難之耳普聞法界
日之説。例如釋迦摩耶胎胎如法界
切法身菩薩集會猶如雲籠月。託胎出胎
問。顯教中説。華嚴成道二七日説。文殊問經
一七日説。密迹力士經三七日説。提謂經一
七日往鹿苑路次説。阿含經三七日説。覺
愛三藏云。成道五年説大般若。鴦掘經八
年説。般舟三昧經九年説。如來藏經十年説。
光讃般若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午後説。維摩
經十二年後説。大般若從八年三十年
説。大集經十六年説。仁王經三十年説。無
量義經法華經四十餘年説。即始四十二年
合八年説。解節經去涅槃五年説。即深密經
普賢經去涅槃。三月説。最勝王經去涅槃
三月日哺時説。涅槃經八十年二月八日一
日一夜説。楞伽法鼓經等法華後説。遺教經
像法決疑經處胎經涅槃時説。中陰經涅槃
後説。如是或指年月或不指也。諸經皆
一時。此等一時攝眞言教一切時中
否 答。眞言宗意大日如來一切同體之佛
一切時説之中尚攝三世十方一切佛菩薩
金剛天人所説之教。何況釋迦一代一切經
中一時
問。前一佛中云一切六大皆爲佛身。若爾實
業六趣四乘六大等聲亦攝一時説之中
耶否 答。小乘婆沙倶舍論等説。伊沙山有
五百獨覺。時有群猿先見比丘圍遶行道
猿學之以現威儀。時五百人見彼悟道。
又獨覺人飛華落葉以證聖果。又大乘中楞
伽經説。或佛土以光明佛事。或佛土以
香作佛事。或佛土以味作佛事。或佛土以
聲作佛事。今娑婆世界以聲作佛事。十住
斷結經云。上方寂漠世界如來眷屬皆入
法成道。又云。佛滅度後像法已盡。經
行樹下皮聞聲即成佛道云云
諸一切六大。十界一切諸法隨成聖果
皆攝大日如來一切時説之中何以故。大
日如來一切法爲自體故。凡有佛事皆攝
大日所爲之中。天台宗云。法身無説無示冥
一切即此義也
問。且如四時春生夏榮。秋熟冬藏。是天地
自然之道也。地水性沈。風火性昇。亦陰陽造
化之理也。然則因塵入眠以證聖果
佛化。以佛説故。見華觀縁以成聖道
佛化。以自悟故。是以論之業報十界六
大等中誰爲化主誰能得道。今眞言宗行
者約一切法内證觀。感應和合攝一切
時。大日所化。其餘諸宗學徒一切俗人乃
至六道不此觀。聞風無利。見華無益。
何攝大日一切時説所化之中 答。且夫四
時變謝只由日月奢促。又其萬物成敗亦因
四大生殺。今准内教。正法華。觀世音爲
日天子。得大勢爲月天子。虚空藏爲星天
。胎藏曼荼羅中云。三光天子。六大神王。
竝是大日普門身。法界身。金剛界身。故知飛
華落葉割木列猿竝是無大日如來自然
造化之功。又大日義釋小三災時。劫末十歳
衆生自然生一慈心。乃至自解齋去順世八
心希求順理解脱竝爲大悲胎藏華臺之因
以攝外院。又劫末時。或云。飛行夜叉告發
慈心。豈非金剛手之所爲乎。故知業報
十界六大自然爲師自然得道。又顯教説。一
切諸佛同體慈悲能令衆生出苦至道。言
同體慈悲者即是大日如來一切諸佛一切
衆生以爲同體之加持也。由此加持十界
衆生漸漸出離。諸宗學徒各各入道。故起信
論云。若内雖因而外無諸佛慈悲
成佛即此義也。是故諸宗學徒若見美華
本尊蓋是不修之甚。若聞冷風
内身亦是觀行之闕云云
問。佛地論云。一時者謂説聽時。此就刹那
相續無斷説聽究竟總名一時。若不爾者字
名字句等説聽時異。云何言一時。此爲一義
名説聽究竟一時。或能説者得陀羅尼。於
一字中一刹那頃持能説一切法門。或能
聽者得淨耳根一刹那頃聞一字時於
一切皆無障礙悉能領受。故名一時。此爲
二義刹那領悟一時。或相會遇時分無
故名一時。即是説聽共相會遇同一時義。此
三義説聽會遇一時云云今准論文
凡約説聽名爲一時。單應無感單感無
一時。若見華等説無聽。娑婆世
界聲作佛事何以無聲之事一時中
答。娑婆聲佛事多分約教主説。今見
見後得道是小乘獨覺也。若割木聞聲得
道是菩薩獨覺也。天台宗云。若見諦已上無
學以下名下一時。若三人同入第一義
中一時。若登地已上名上一時。若初住已上
上上一時云云故約四乘各各得道之時
亦名一時失。又不空云。三乘種性皆獲
聖果乃稱一時也。已上以一切時一時
義。略釋已竟
問。第三難一處云。所言以一切處
者。無中無邊法界之宮名一切處者。其
法界宮何處 答。此有二種。一以佛身。爲
佛住處。二以佛土佛住處
問。先以佛身佛住處意何 答。大日經
云。薄伽梵住如來加持。義釋云。薄伽梵即
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
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佛加
持住處。如來心王而住其中既從遍一
切處加持力生。即與無相法身二無別。
而以自在神力一切衆生見身密之色
語密之聲意密之法。隨其性分
種不同。即此所住名加持處云云諸阿闍梨
云。本地法身如來心王是理法身。即能加
持身也。其所住處名受用身是智法身。自
受用身。即所加持身也以自在神力
切衆生見聞悟三密是他受用身變化身也。
亦是所加持身也。今宗意云。無相法身皆
自受他受變化身中二無別。故瑜祇
經云四種法身
問。若爾佛四種身爲佛住處。此四身外三種
世間非佛住處。何云一切處耶 答。華嚴
第八地説一切佛現身觀。是地菩薩現十種
。謂於衆生身己身。國土身。業報身。聲
聞身。辟支佛身。菩薩身。佛身。智身。法身。虚
空身。次國土身作頭亦如是。乃至虚空身作
頭亦如是。乃成百身。宗匠相承以爲十身
盧舍那佛。此中衆生國土業報即三世間。業
報自具六趣業身。足四乘身身成十界。今
大日如來亦住此十身中。故遍一切處
佛住處。又有四種曼荼羅一切六大是
大曼荼羅。一切顯色形色是三昧耶曼荼羅
一切文字音聲是法曼荼羅。一切三業六根
是羯磨曼荼羅。故一切諸法無此四曼荼
羅身。此四曼荼羅身即大日如來住處。故云
一切處
問。若爾實業九界有情心行亦是大日如來
住處歟否 答。華嚴云。佛成正等覺時普得
一切衆生等身。一切國土等身。元曉師楞
伽疏云。法身有二。一自性法身。本有法性。
二意成法身。成正覺時以一切法自身
也。天台宗云。一佛成之時法界無
佛依正。亦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毘
盧身土不凡下之一念云云故知實業九
界有情陰界入等皆是大日如來住處
問。次以佛土住處意云何 答。大日經
次文云。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金剛者皆
悉集會。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
高無中邊。諸大寶王種種間飾菩薩之身
師子座云云金剛頂云。一切如來遊戲處
阿迦尼吒天王宮中云云瑜祇經云。於
有金剛界自在大三昧耶。自覺本初大菩提
心。普賢滿月金剛光明心殿中云云是爲
日如來遍一切處住處
問。阿迦尼吒天是色界第四禪中第九天也。
何以此處遍法界宮耶 答。此尼吒天
法界宮二種義。一自受用遍法界宮。
金剛頂疏云。言阿迦尼吒者不是世間所
説三有色界頂天。是則大毘盧遮那心中本
有大菩提心光明心殿。即引瑜祇經文又云。
阿迦尼吒此云色究竟。心是諸法究竟所歸。
故爲色究竟。故華嚴云。三界唯一心也。實
相功徳。妙住之境。金剛五智心王所都。故爲
天王宮。又大日義釋釋廣大金剛法界宮云。
大謂無邊際。故廣謂不可數量故。金剛喩
實相智。法界者廣大金剛智體也。此・智體
者所謂如來實相身。以加持故。即是眞
實功徳所莊嚴處。妙住之境。心王所都
故曰宮也云云二他受用法界宮。大日義釋
云。此宮是古佛成菩提處。所謂摩醯首羅
天宮。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
。過是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
。號曰大自在天王是也。今此宗明義以
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曰自在天王宮也。謂
如來有應之處此宮。不獨在三界
云云
問。經次所出樓閣寶王是自受用身所住歟。
他受用身所住歟 答。亦有二種。一自
受用身住處。如義釋云。始從眞正發心
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言毘盧遮那
本行菩薩道時諸度滿足能得如來智寶之
集成祕密莊嚴法界樓。於一切實報
所生最爲第一。其高無窮廣又無際。以
不可得故亦復無中。此是遍一切處身之所
住處。當知樓觀亦遍一切處云云又云。
上説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次云大樓閣
寶王亦即如來身。今云師子座。當知亦爾。
謂本行菩薩道時次第修行地波羅蜜
第十一地。後地即以前地基本。故云
如來以菩薩身師子座云云二他受用身
住處。義釋云諸大寶王種種間飾云。如來種
種功徳寶王間飾樓閣寶王。然此第一寂滅
之相以如來加持神力應度者隨諸法門
表像見聞觸知即以此爲門入
法界云云又云。師子者即是自在度人無
義也。若淺略釋者。言諸菩薩深心敬法
乃至以身荷戴佛師子座。故云菩薩之身
師子座云云
問。此等二受用身住處遍一切處。其變化身
住處亦遍一切處耶 答。上文所謂如來有
應之處無此宮。此中亦有變化有應之
。金剛仙論釋金剛般若敷座而坐文云。如
來所到之處自然出現報得樓閣。即是何身
住處遍一切處云云
問。佛地論云。是淨土爲三界同一
處所各別耶。有義各別。有處説在淨居
天上。有處説西方等。故有義同處淨土周
圓無邊際。遍法界故。如實義者。實受用
土周遍法界處不有。不
界處。亦不三界處。若隨菩薩所宜
現者或在色界淨居天上西方等處所不
云云若准此論色界淨居天宮是隨菩薩所
現者。何故今爲盧毘遮那成菩提處
答。金剛頂疏答此問云。若直以淨居
淨土者是爲菩薩所宜淨土限量故今
周遍法界淨居宮以爲毘盧遮那成菩提

問。若取周遍法界義以爲淨土者亦應
諸一切處所毘盧遮那佛淨土。何故
淨居彼佛土耶。答。疏答此問云。爲
佛土最勝義故取三界中最勝之處
土相。若得意者於一切處一一各有
無限義限是隨機。無限即是實受用土佛
亦如是。初證金剛實相智身周遍法界
邊際。而諸衆生隨機感見大小勝劣。彼
佛地論約有限義以爲隨宜。今取無限
毘盧遮那成道處
問。若言此眞言教唯自受用身佛在法界宮
内證眷屬倶説者違金剛頂十八會各
別處。何者十八會中第一會名一切如
來眞實攝教王會。在阿迦尼吒天説。第二
會名一切如來祕密王瑜伽。於色究竟天
説。第三會名一切教集瑜伽。於法界宮説。
第四會名降三世金剛瑜伽。於須彌盧頂
説。第五會名世間出世間金剛瑜伽。於
羅奈國空界中説。第六會名大安樂不空三
昧耶眞實瑜伽。於他化自在天宮説。第七會
普賢瑜伽。於普賢菩薩宮殿説。第八會
勝初瑜伽。於普賢宮殿説。第九會名
切佛集會拏吉尼戒微細瑜伽。於眞言宮
殿説。第十會名大三昧耶瑜伽。於法界宮
殿説。第十一會名大乘現證瑜伽阿迦
尼吒天説。第十二會名三昧耶最勝瑜伽
空界菩提場説。第十三會名大三昧
眞實瑜伽。於金剛界曼荼羅道場説。第十四
會名如來三昧耶眞實瑜伽。不説處。第
十五會名祕密集會瑜伽。於祕密處説。第十
六會名無二平等瑜伽。於法界宮説。第十
七會名如虚空瑜伽。住實際宮殿説。第十
八會名金剛寶冠瑜伽。於第四靜慮天説。
云云又陀羅尼集經出金剛界大道場經
欲色二界多處而説。蘇悉地蘇摩胡經等
須彌頂金剛手住處説也。若皆法界尼
吒天説者何故此中有尼吒之處 答。
一切法界諸法爲名。隨在何處法界
然以隨法法界體。十八會中隨立異名
例如大日經云法界宮。金剛頂云尼吒天
實是一法界宮而已。又金剛頂疏云。須彌盧
頂摩尼寶峯樓閣者非是世間所知須彌。即
是毘盧遮那所座之名。名爲堅勝法界座。此
佛座處猶如彼山故云須彌慮。故決云。今
人共號爲須彌座者。從此立名。非是須彌
盧山四寶所成者。此山妙高顯猶如彼山
故以喩云云又或經云。即下須彌山頂
者。亦復准知也云云故知。十八會名皆有
密意云云
問經云。寂漠世界有無量佛次第取籌入
娑婆世界以度衆生。密嚴經在密嚴土説。
稱讃大乘功徳經在法界藏説。華嚴經在
藏界及十天處説。大般若等在四處説。謂
耆闍山。誓多林。白鷺池邊。他化天上。或云。
施慧江邊説般若。維摩經在菴羅苑説。法
華在鷲峯説。涅槃在雙林云云是顯
教説經處所。亦攝眞言遍一切處法界宮説
耶 答。尚攝三世十方一切諸佛説
處所。何況釋迦一代處所
問。天台立四種佛土。一寂光土。二實報土。
三有餘土。四同居土。法相立四身佛土一自
性身土。二自受用土。三他受用土。四變化身
土。此義易思。今眞言宗四身住處皆爲法界
者非但違經論。亦復義難思 答。今眞
言宗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皆名
法身故。其住處皆名法界宮也。一切諸法
當體法界故。約一一諸法法界皆名法界宮
殿
問。若爾眞言佛身住處皆唯可法界宮
也。何故顯教釋迦一代住處亦名法界宮
 答。法界曼荼羅中遍法界釋迦文。娑婆世
界一分之影以爲一代釋迦顯教之主。今眞
言宗以此釋迦亦爲胎藏海會東門釋迦。東
門釋迦已在法界宮中。故以其佛住處
法界宮
問。若爾釋迦種種住處名法界宮。若諸菩薩
二乘化人天住處亦名法界宮耶 答。
義釋未佛教自然解齋以去爲第三院
故以劫末衆生自然慈心發處尚爲始向
界宮中。況解齋以去者乎。況逢釋迦佛教
若佛在世若佛滅後隨聞一句一念發心以
去行住坐臥之處無法界宮也。但以
初後入有淺深遠見内證法界宮

問。抄記解齋以去爲第三院。未眞言
時。應法界宮。況乎劫末衆生一念慈
心何處以爲第三院乎。而今以爲法界
。未誠文。 答。義釋云。一切衆生色心
實相從本際已來爲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
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
佛從平等心地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
已。還用開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
曼荼羅。妙感妙應皆不阿字門云云故知
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本來大日如來法界藏。
苟發一念解脱之心。即是向色心法界
藏中。況乎劫末之時。執金剛手觀彼極苦
可發機現飛行藥叉之身。在虚空中
衆生云。當慈心此是應也。極苦衆生
法然忽發一念慈心此即感也。此時感應亦
是入阿字門。阿字門即法界宮也。況乎解齋
以去違順八心希求順理解脱此即漸近内
法界宮也。如法華中五乘小善。若聞
皆爲佛道。論云。發菩提心之人所修小
善皆爲佛道。法相用也。三論云。有近有遠。
若已發心者。所修小善以爲近因。若未
者。所修小善以爲遠因。天台云。一切衆
生無始以來五乘小善。若聞法華開爲
義釋云。衆生悉地乃至小善可發之處。
皆悉擇治建立大曼荼羅。即引法華經低
頭擧手之善。皆爲立曼荼羅地即此義
也。已上以一切處一處之義。略釋已

願與法界一切含識同證大日胎藏金剛一
切祕密法界宮中一切妙徳無礙法門六大無
礙常瑜伽四種曼荼羅各不離三蜜加持速疾
現重重帝綱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
王過刹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
念念相應此深密究竟大覺敬白
  永享八六三不慮令傳領遍照金剛實助va
jra

眞言宗教時

問。第四難一教云。前云遍一切乘自心成
佛之教名一切教。此一切教名爲一教者。
其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意何 答。義釋
云。如文殊師利覩見白毫所照萬八千土諸
菩薩種種因縁皆是行菩薩道即知諸佛將
開權顯實法華經。當知金剛手等亦
復如是。普見加持法界唯説平等法門
如來將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云云
即此文也
問。何名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 答。大
日經云。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
一切智智無量衆生廣演分布。隨
種趣種種性欲種種方便宣説一切智智。或
聲聞乘道。或縁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
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乾
闥婆。乃至説摩睺羅伽。若有衆生
佛身度者即現佛身。或現聲聞身。或
縁覺身或菩薩身。或梵天身。或那羅
延。毘沙門身。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身。各各同彼言音種種威儀。而此一切
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説味。乃至廣説
是。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
便爲究竟等云云
問。經意云何 答。義釋云。毘盧遮那如來能
遍一切處眞金智體種種。於薩婆
若平等心地作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等
重圓壇。此一一本尊身語心印皆是一種
差別乘也。且如人志求五通智道即從
大悲胎藏違陀梵志形爲説瞿曇仙等
眞言行法。行者精懃不久成仙身。更轉
方便即成毘盧遮那身也。如是或現
種種乘。乃至現非人身種種乘
隨類形聲悉是眞言密印。或久或近無
鼓因縁故經云皆同一味所謂如來解脱味
。所以然者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從本際
已來爲是毘慮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
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佛從平等心
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已。還用開
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妙
感妙應皆不阿字門。當知感應因縁所
生方便亦復不阿字門。譬如大海中波濤
相激迭爲能所然亦皆得同味一所
醎味也。乃至廣説。三句大宗即統論一部
始終無量方便此如經者當知一切修多
羅意皆同此。如釋迦如來所説法者。
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種種因縁隨宜所
演説法無此三句法。究竟同歸本
異轍。故云我説諸法如是等云云
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以判十方三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