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眞言宗教時義 (No. 2396_ 安然作 ) in Vol. 75

[First] [Prev]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396

眞言宗教時義卷第一

  五大院
問。眞言宗立幾教時判攝三世十方一切
佛教 答。眞言宗立一佛一時一處一教判
攝三世十方一切佛教 問。一佛一時一處
一教意何 答。一切佛名一佛。一切時
名一時。一切處名一處。一切教名一教 
問。何意立此一切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教
 答。常恒三世住一切時身口意金剛。一切
諸佛菩薩清淨廣博藏如來於一切時於
一切處常説一切教。今約此意立此
 問。何名一切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教 
答。無始無終本來常住之佛名一切佛。無始
無終平等之時名一切時。無中無邊法界之
宮名一切處。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名一
切教
問。何名無始無終本來常住之佛等耶 答。
眞如法界色心實相平等智身名無始無終
本來常住之佛。眞如法界長短一如名無始
無終平等之時。眞如法界遍一切處名無中
無邊法界之宮。雖説眞如法界無量乘而
皆成眞如法界自心佛名遍一切乘自心成
佛之教
問。若爾即是一切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教。
何故亦云一佛一時一處一教 答。若約機
縁一切如來身口意業於一切時於一切
處説一切教。若約大日以越三時一身之
日住無中無邊一切一體之宮説無異趣
一道之法故云一切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切
教。亦云一佛一時一處一教
問。諸佛人異三世時異十方處異五乘教異。
何故必言一身一時一處一教 答。未悟
之前佛時處教雖異。已悟之後佛時處教唯
一 問。云爾意何 答。譬如有人至親友
家時一親友一時一處令營一饗。爾時其人
眠臥夢見有多親友多時多處營作多事。
覺已即知只是有一親友一時一處一饗而
已 問。合喩云何 答。衆生有機感動大
日。大日一身一平等時一法界處説一道
法。衆生未悟則謂多佛多時多處多教。已悟
之後即知一佛一時一處一教
問。一佛一時一處一教皆竝有難皆當會
之。第一難一佛云前佛後佛因果各別。若
悟一佛何名已悟 答。在因地中雖有
前後。至果海中會成一體。是故未悟之者
見因謂異。已悟之者了果知一
問。諸經論中雖説三界唯識唯心而非無
衆生各識各心。諸經論中雖説法果一身
一體而豈無法佛各身各體。若言修因雖
異至果成一則有始終不同之難 答。龍
樹摩訶衍論建立十識八識如常。第九一切
一心識。第十一心一心識。若約一切一心
識則一切衆生各識各心。若約一心一心識
則一切衆生一識一心。若約染淨本覺染淨
始覺一切諸佛各身各體。若約清淨本覺清
淨始覺一切諸佛一身一體。若言如迷位
異亦悟位異。則有迷悟例同之失
問。建立生死本源之義大乘小乘所説各
異。且就大乘唯識論等皆説眞如不變八識
能變。第八識中建立法爾五種性別。是故雖
云三界唯識非無各識。何言若約一心
一心識則一切衆生一識一心 答。就大乘
中有權有實。唯識論等釋權大乘故。説眞
如不變。起信論等釋實大乘故。説眞如能
變。摩訶衍論釋起信論。然起信論説二種
門。一心眞如門。二心生滅門。心生滅門中説
眞如受熏變作八識。摩訶衍論釋就此眞
如受薫義中。更開第九第十二識足爲十
識。是故若説一切衆生五種性別是權大
乘。若説一切衆生一佛*性同是實大乘
問。無相論中眞俗相對立九識義。顯識論説
滅阿梨耶入庵摩羅。攝論亦説迷位八識更
加道後眞如爲九。如來功徳莊嚴經説如
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脱一切障圓鏡智
相應。此等經論眞俗迷悟相對爲九。摩訶衍
論何故更立第十識耶 答。上來經論唯
約衆生各識之中建立九識。是故唯説眞
俗迷悟相對爲九。摩訶衍論更約法本一體
多體之義。開第九第十二識。是故更説平等
差別相對爲十
問。何以得知約差別識説九種識。約平等
識説第十識 答。楞伽經説。八識海澄九
識流淨。風不能動波浪不起。又云。八九種
種識如水中諸波。金剛三昧經説。譬如窮子
手持金錢跉跰辛苦五十餘年。後乃覺悟
得手金錢。庵摩羅亦復如是。本來有之非
今始入。又云。等覺三智妙覺三身於九識中
皎然明淨。此等經文約差別識説八九識
密嚴經云。心有八種。或復有九。與無明倶
爲世間因。悉是心心法現。雖是心心法及
諸根生滅流轉爲無明等之所變異。其
根本心堅固不動。此中既云八心九心與
無明倶爲世間因其根本心堅固不動。當
知九外更有第十。金剛三昧經説。諸佛如
來常以一覺轉諸情識入庵摩羅。此約差
別雖轉八識入第九識。而約平等常
轉識常入一識
問。馬鳴起信論説差別九識。龍樹摩訶衍論
更加平等第十識者。此則師資違害。何言
釋起信論 答。起信論中心眞如門本有
平等差別二義。心生滅門則有八識立九識
者取爲九識摩訶衍論爲顯其眞如門平等
差別義故更開爲二名爲一切一心識一心
一心識。故非師資違害。是能釋起信論
問。摩訶衍論昔者戒明和上將來之時有諸
道俗論定僞論。又南大寺新羅國僧珍聰傳
云。是論新羅國大空山沙門月忠撰也。而何
引爲龍樹論證 答。昔有居士論付四失。
後有僧衆更加五失。次有眞言僧都上奏
入眞言宗三藏之中流行天下。其官符文
載貞觀格。後有福基和上箴誨迷方記中具
會舊人四失七失論定眞論。論題下云龍
樹菩薩造。故引論爲證據。可謂顯晦隨
時行藏在運者也
問。前言若説眞如不變八識能變爲權大
乘。若説眞如受熏變作八識爲實大乘意
何 答。此是一往大分之判。若委釋之則
有四義。一者若説眞如不變六識能變。是三
乘別教小乘教意。二者若説眞如不變八識
能變。是三乘通教權大乘意。三者若説眞如
二義。一不變義。二隨縁義。隨縁義中八識九
識經論不同。然而眞如不即諸法。諸法不
即眞如。是次第別教權大乘意。四者若説
眞如二義。一不變義。二隨縁義。隨縁義中八
識九識經論不同。眞如當體諸法。諸法當體
眞如。是圓滿頓教實大乘意
問。所釋四義出何經論 答。眞如不變六識
能變者。是諸部小乘義也。眞如不變八識能
變者。是唯識等三乘通教義也。不變隨縁
眞如二義。不即諸法者。是攝論等別教義
也。不變隨縁眞如二義當體諸法者。是起信
論等圓滿教義也
問。佛經何處明言眞如隨縁 答。十地經
云。法性本寂隨縁轉。由此妙慧向十地。
不増不減經及無上依經等云。即此法身流
轉五道名爲衆生。即此法身修行六度名
爲菩薩。即此法身到於彼岸名爲如來。法
性法身即是眞如異名
問。唯識宗云。五唯識中眞如是唯識性。八識
是唯識相以性隨相故説眞如即是諸法。攝
相歸性。故説諸法即是眞如。解深密
七眞如中流轉眞如謂苦集二諦也。成唯識
論三性法中圓成實性謂不變眞如也。經論
自名眞了義説。而説圓成眞如變作衆生
甚違聖教 答。起信論云。如世衣服非臭
非香隨以物熏則有彼氣。眞如淨法性非
是染。無明熏故則有染相。乃至亦云。不生
不滅與生滅法和合。非一非異。名阿梨
耶。密嚴經云。佛説如來藏以爲阿頼耶。惡
慧不能知藏則頼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
阿頼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勝鬘經
説。依如來藏故有生死及涅槃。此則如來
藏及眞如一法異名。當知眞如受薫變作諸
法。是亦眞了義説。故知深密等三乘了義。密
嚴等一乘了義
問。新譯頌云。無始時來性。一切法依止。由
此有諸道及得涅槃果。無性菩薩釋云。性
者因也。無始時來有法爾因故有生死
涅槃。此則圓成理上無始時來法爾因起。依
他法中有五性果。以依他法不離圓成故。
説藏即阿頼耶識。又如以香熏衣其衣
雖有香氣而非衣變作香。無明之惑染
於眞如。眞如雖有無明之熏而非眞如變
作無明 答。舊譯頌云。無始時來界。一切
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堅意菩薩
釋云。界者如來藏也。無始時來依如來藏得
有生死及以涅槃。瓔珞經云。使無法起故
名無始。非無其始故名無始。依無始故
得有生得住地。依生得住地。是無明住地。
作得住地是四種住地。勝鬘經云。無明住地
是變易因。四種住地是分段因。此是依如來
藏而有生死。楞伽經説。如來依二種法作
如是言。一者依自身内證法。謂彼過去諸佛
所證我亦證得不増不減。二者依本住法。
謂本行路平坦。譬如金銀眞珠等寶在於彼
處。是名法性本住處。諸佛出世不出世法
性法界法住法證常住。如城本道有人向道
入城受樂。復彼人始作是道隨入城耶。
大慧自佛言。不也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
法性法界法住法相法證常住亦復如是。
此依如來藏而有涅槃。仁王經説。衆生識
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爲無量
惡識本。善爲無量善識本。初一念金剛終一
念於中生不可説不可説識成衆生色心。
是衆生根本色名色蓋。心名識蓋想蓋受蓋
行蓋。此是依如來藏而有善惡色心衆生。
大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説。普賢。汝當知一切
諸衆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
立。猶如虚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虚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
心不動故。又云。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
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
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
如是。此中圓覺即如來藏。故知從如來藏
而有迷悟。即如來藏變作流轉。此了義經。
又云。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
開悟。當知深密漸悟了義。此經頓悟了義。又
前所引密嚴經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頼耶。
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金變指環指環
即金。眞如變作無明無明即是眞如
問。所引文云彼圓覺心即同流轉。不言變
成流轉。又云動目搖水定眼迴火雲駛月
運舟行岸移。不云目變作水眼變作火月
變作雲岸變作舟。而云眞如變作諸法未
聞誠證 答。楞伽經云。略説有三種識。廣
説有八識。何等爲三。謂眞識現識及分別事
識。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取種種塵
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此中不思議
熏變者即是眞如熏變爲諸法因。彼文所
言即同流轉即同此意。當知隨縁之義雖
成流轉。不變之義尚是常住。故四喩中各
具此二
問。密嚴經云。涅槃若滅壞衆生有終盡。衆
生若有終是亦有初際。應有非生法而
始作衆生。無有非衆生而生衆生界。又
涅槃經外道十四詰難如來置而不答。衆生
初際此其一難。若言如來藏法變作衆生即
是衆生既有初際。故違佛説亦墮外難 
答。維摩經説。法本不生今亦不滅。法本不
然今亦不滅。羅什釋云。法性法然生不從
生滅。不從滅。三界法體不然不滅。佛爲衆
生説如火宅此即理常平等。常平等故常
住法位。事常差別。常差別故常從縁起常平
即是常差別。常差別即是常平等。起法
性起滅法性滅。常是法性無非法性。何法
非生始作衆生。何法衆生始作非生。法性
深理外道不識。唯執冥本等不信理
等。是故衆生初際之問佛置不答而已
問。若雖依如來藏聚生新新始起而諸佛涅
槃不滅壞者。此則衆生有増有減諸佛唯
増。則違不増不減經説衆生界不増減。涅槃
界不増減 答。諸論多説生死無始有終涅
槃有始無終。此則衆生唯減而涅槃唯増。亦
違不増不減經文。今謂。生死涅槃同是法性。
法性同體互非前後亦無増減。動名生死
靜名涅槃。迷名衆生覺名諸佛。故大集云。
有二種界。一衆生界。二者法界。湛然大師
云。前佛亦以前佛爲本。佛佛相望此則
窮。爲避無窮之難故立内熏自悟最初一
佛。譬如百盲最初一人自然眼開更教餘人。
大勇金剛云。生界佛界二倶本有。涅槃界中
本來常有自然覺了之佛。故大日經大日説
云我一切本初也。大日院主難云。報從
滿立。若是自然覺者則無十地行滿之義。故
無修得報身之失。會云。佛界本有十界。
十界之中其菩薩界常修常證無始無終。故
有報身常滿常顯無始無終。經論或云生死
衆生本來自有。然依本覺後有始覺 天台
大師難云。迷從覺起。若是本來迷者*即同
外道大有經義。亦同冥初生覺之義。會云。
維摩經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若以法性
爲無住本。則以法性爲諸法本。若以無明
爲無住本。則以無明爲諸法本。大日院主
説。生界佛界二倶本有。衆生雖成佛佛不
成衆生。佛佛新新而加。生生漸漸而失。此
則衆生減而佛界増矣。則違不増不減經意。
故立自迷自起最初一生。今更難云。若是諸
佛衆生共是本有然而衆生常起常成佛界。
佛界常加不成衆生。此則生界雖不増減
而佛界猶増。會云。衆生迷故成多衆生。諸
佛覺故會成一佛。故雖無量佛成而佛界
不増。亦雖無量涅槃而佛界不減。又雖
無量衆生成佛亦有無量衆生始起。故雖
無量衆生初起而衆生界不増。亦雖無量
衆生成佛而衆生界不減。此則四種生死常
不増減。四種涅槃常不増減。故彼經云。衆
生界不増減涅槃界不増減。然經論云生
死無始有終涅槃有始無終。此約一人以
説始終。唯准經論無始無明後身菩薩未
見其初。妙覺如來能登中道山頂與無明
父母別。若本不相逢何今得相別。故知若
言無明無始是約無明爲無住本。今言從
眞如起是約法性爲無住本
問。迷從覺起覺從迷起。若言衆生諸佛本
有衆生本迷迷何法起。諸佛本覺覺何法起
 答。二倶本有二互迷覺。衆生不覺佛界
故自有。佛界覺了衆生故自有。何者衆生
以諸佛覺爲所迷本覺。諸佛以衆生迷爲
所覺本迷。故但其本有。迷覺之初後身菩薩
尚不能見。況乎凡夫豈得解釋。若疑此初
即爲問非
問。衆生迷時爲迷諸佛現覺。爲。迷自身本
覺。爲迷他界共覺 答。若約一心一心識
是迷共覺。若約一切一心識是迷自身本
覺。諸佛現覺共覺本覺故。今衆生總迷諸佛
現覺之法。但爲性得共覺本覺。不了諸佛
以爲修得現覺之法
問。圓覺經云。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
爲空華相。此是遍計所執。生死涅槃凡夫諸
佛同空華相。彼維摩經法本不生今亦不滅
亦同此義。何言法性常平常差 答答。依彼
三性立三無性者。是漸悟了義之説。依一
法界立三諦觀者。是頓悟之了義之説
問。理是法性。事何法性 答。地持經云云何
眞實義。略説二種。一者實法性。二者一切事
法性。故知事理皆是法性。諸法即是眞如以
不變故。是理法性。眞如即是諸法即是
眞如以不變故是理法性以隨縁故。是事法

問。楞伽所明法性法界。法相法住法證。與
此地持所明二種法同異云何 答。法華亦
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説。又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
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大日經云。佛
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而説。此有相不順
法然道。大般若云。眞如法界法性。不虚妄
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
際。虚空界。不思議界。諸佛出世若不出世
性相常住。猶如虚空。此等經中所明皆是二
種法性
問。如前所答地持所明二種法性不變眞如
是理法性。隨縁眞如是事法性。今楞伽等所
明法性等是常住本住理法。何言皆是二種
法性 答。於本住法自具二種。一者本住理
法。如説法性眞性實性等也。二者本住
事法。如説法相眞相實相等也。約此二法
法然常住亦名法位法住法界法證等也。
法華經云。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
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縁。
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也。諸法所
謂十法界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
天。聲聞。縁覺。菩薩。佛陀。此十法界諸法實
相。實性。實體。實力。實作。實因。實縁。實果。實
報。實本末究竟等。此則只約本住一法有
不變義名理法性。有隨縁義名事法性。譬
如一水有潤濕義有動靜義。又如一金有
精光義有剛柔義。如此理事本住理法法體
不變名實法性名本行路。法體縁起名事
法性名行路人。事法性中有諸情識識異
木石乃成衆生。起五住因感二死果二死
果中亦感爲四死。初起無明住地先感流
來生死。次起四種住地乃感分段生死。若
免四種住地先感因縁生死。若侵無明住
地乃感變易生死。若斷無明住地終免變
易生死安住本住事理。初迷本住事理流
來生死之時乘本行路而來。後覺本住事
理動出生死之時乘本行路而去。雖云如
是來去本行路中只是安住本法城中。此縁
起識即事法性。事法性體即理法性。故約縁
起亦有理事。雖成十種衆生。以迴十種法
界。而其體性在迷在悟眞實不異。名爲眞
如。十界衆生反迷歸悟將了體性。名爲
實際。十界衆生斷惑住解已了體性。名爲
實證。迷事法性故有流轉。了事法性故有
還滅。而理法性不當迷悟本無流轉亦無
還滅。雖復不當迷悟而實體即是迷悟之
法。金環譬喩分明可證
問。法性爲本立諸法者則同地論義
天台所破 答。地論師説。梨耶是法性。法
性依持眞妄諸法。攝論師説。梨耶是無明。
無明明依持眞妄諸法。地論亦有湘州南
北二道各説。攝論亦有新舊二義。然是只
約梨耶或爲法性或爲無明竝有經論。
若説梨耶是無明惑如楞伽經眞識之外別
立梨耶。若説梨耶是如來藏。如密嚴經梨
耶之體即如來藏。只依不了不變隨縁眞如
二義互有相破。更爲他破。天台釋云。四悉
赴縁一一悉中各説四句。或説心具。或説
縁具。或説共具。或説離具。終日破終日立。
自在無礙。具如止觀。上來所明眞如變作
識心衆生。皆約此門而説而已
問。眞如隨縁變作識心。識心變作諸法衆
生。故約此義得説唯識。若爾眞如只是變
諸法衆生識心。不應變作諸法 答。
眞如亦能變作諸法。若約此義可謂唯色
唯聲唯香唯味唯觸唯法。廣歴一切諸法一
一皆得唯。是故大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
不過。餘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問。眞如變作諸法。何物變作諸佛 答。亦
是眞如變作諸佛 問。圓覺經云。一切如來。
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
不成佛。又云。一切諸衆生無始幻無明皆從
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虚空華依空而有
相。空華若復滅虚空本不動。又云。生死與
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爲空華相。此則眞如大
圓覺心不當迷悟。何言眞如變作識心諸
佛 答。此約眞如不變義説。今約眞如隨
縁義説 問。若爾華嚴經云。遍詣十方求
成佛不知身心本成佛。往昔精進捨生死
不知生死即涅槃。圓覺經云。始知衆生本
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維摩經云。一切
衆生是菩提相不可復得。皆涅槃相不可
復滅。處胎經云。法性如大海不説有是非。
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
證如反掌。此等經文眞如不變隨縁二義
約何義意而説 答。此約眞如隨縁義

問。眞如本成之佛應是不變。何言隨縁 
答。若約眞如不變之義更無成佛及不成
佛。今約眞如隨縁之義且説衆生本成之佛。
所以者何。若約一心一心識義則亦一心一
眞如此法。中都無煩惱菩提生死涅槃凡夫
諸佛。故作是説本無成佛及不成佛。若約
一切一心識義則亦一切一眞如法此中
具有煩惱菩提生死涅槃凡夫諸佛。然以體
是一眞如法約迷説悟。約縛説脱。不成説
成。不平説平。故圓覺經約此義云。一切障
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脱。成法破法
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
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眞如無異境
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倶是梵行。衆生國
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
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脱。法界海
慧照了諸法。猶如虚空。此名如來隨順覺

問。眞如隨縁變成諸佛眞如。又爲佛性 
答。爾也。天親佛性論云。應得因者二空所顯
眞如。由此因故應得菩提心及加行等乃
至道後法身。故稱應得。此中有三。一
自性。二引出性。三至得性。又金剛三昧云。
汝觀身中眞如種子。又云。如如之性具一
切法。涅槃經云。佛性者阿耨菩提中道種子。
竝其義也
問。唯識宗云。瑜伽論説眞如所縁縁種子
義。此則眞如爲所縁縁種子。非謂眞如即
爲種子。故佛性論應得因中二空所顯眞如。
亦是佛性所縁縁境。非謂二空眞如當體爲
應得因 答。佛性論説。佛説約住自性如
如一切衆生是如來藏。如爲二義。一如如
智。二如如境。來者約從自性至來至得。故
如來性雖因名應得果名至得。其體不二。
但由清濁有異。譬如水性體非淨濁由穢
不穢故有清濁。故知如如理智當體佛性。非
謂眞如爲所縁縁故名佛性
問。何以得知一切衆生皆有識心眞如佛性
 答。理趣經云。一切有情皆眞如相。梵網
經云。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色心是情
是心皆入佛性戒中。涅槃經云。一切衆生皆
悉有心。凡有心者悉皆當得阿耨菩提。證
據甚多。且擧一二而已
問。唯識宗云。如眞佛性自體離言。若約此
義一切有情本無成佛及不成佛。眞如佛性
是覺知性。若約此義一切有情本來成佛。然
約有爲行性或有情有或有情無。由斯經
中説五性別。深密瑜伽依無生觀雖説一
道非有情界而無差別。楞伽五性第五無性
有生四人。莊嚴論説。常無性人足爲五性。
故佛地疏開二門云。一依眞如佛性一切
皆成。二依有爲行性有成不成。而今依眞
如佛性皆可修行成佛甚違聖教。云何通
之 答。瑜伽聲聞地中決擇有性無性。佛性
論破小乘執品所破。毘婆沙師皆無性義。分
別部師皆有性義。即彼瑜伽決擇之文而爲
大乘正義則違高祖天親其一佛性論云。故
經中説。一闡提人墮邪定聚有二種身。一
性本法身。二隨意身。佛日慧光照此二身。
法身者即眞如理隨意身者即從如理。起佛
光明爲怜愍闡提。闡提二身者。一爲令法
身得生。二爲令加行長修菩薩行。
觀得成。復有經説。闡提衆生決無涅槃
性。若爾二經便自相違。會此二説一了
不了。故不相違故。言有性者是名了説。
言無性者是不了説。佛説若不信樂大乘
名一闡提。欲令捨離一闡提心故。説作闡
提時決無解脱。若有衆生自性清淨永不
得解脱者無有是處。故佛觀一切衆生有
自性。故後時決得清淨法身。此論所會無性
不了之説。即彼深密善戒經等無性之説。瑜
伽莊嚴便釋此説而爲大乘了義則違高
祖天親其二又慈恩云。瑜伽論決定性永不
成佛。法華論不定性迴心向大。而道倫云。
瑜伽定性即法華論不定性人。又慈恩師引
楞伽經立五性義。而檢諸論經唯有楞伽
圓覺二經説五性人。二經竝云五性成佛。
而依何經立成不成。故依五性立成不成。
則違佛説五性皆成之文其三又佛性論問
曰。若爾云何佛説衆生不住性永無
般涅槃耶。答曰。若憎背大乘者此法是一
闡提因。爲令衆生捨此法故。若墮一闡
提因於長時中輪轉不滅。以是義故經作
是説。若依道理一切衆生皆悉本有清淨佛
性。若永不得般涅槃者無有是處。此論所
説一切衆生悉有自性清淨佛性。即是眞如
應得因也。而立暫時畢竟二種闡提。會諸
成佛以爲暫時。會諸不成以爲畢竟。若爾
畢竟性人畢竟本無眞如自性清淨佛性。若
言眞如佛性一切遍有亦當一切衆生皆得
佛果。若言有性眞如有行佛性。無性眞如
無行佛性。既是異意性則非眞如。若言此
中所説一切衆生自性清淨即是佛地論説
少分一切衆生行性。則違論依闡提成不成
文判了不了。應得因三中第一名住自性。
此住自性名如來藏。此如來藏亦名自性清
淨藏也其四
問。眞如佛性爲一佛性爲多佛性 答。眞
如佛性或爲一佛性。如説一切衆生自性清
淨心。或名一切衆生毘富羅種子。或爲二
佛性。如説正因縁因或名理性行性。或爲
三佛性。如説正因了因縁因或名應得因
加行因圓滿因。應得因中住自性引出性至
得性。或爲四佛性。如説正因縁因觀智果
性。或沒觀智加果果性。或説五佛性如
説正因了因縁因果性果果性。或沒果果性
加境界性。或爲六佛性。如説性得三因修
得三因。佛性論説應得因者。二空所觀眞
即是如如智如如境。此中有三。一住自
性。道前凡夫。二引出性。發心有學。三至得
性。無學聖位。加行因者謂菩提心。由此心
故能得三十七品十度乃至道後法身。圓滿
因者因福慧行。果智斷徳。涅槃經説果地
一切佛徳皆爲佛性。又説佛性非内非外
非兩中間一切處有。譬如虚空。故知一切
諸法皆爲佛性。一切諸法同眞如故
問。理性正性應得因等實是眞如。餘一切
行願因果應非眞如。何故皆爲眞如佛性 
答。眞如佛性常住自性以不變故。常成
諸法以隨縁故
問。因即佛性因應佛性。果何佛性 答。因之
果性因有果性名爲佛性。二義倶得
問。若是佛性非内非外一切處有。猶如虚
空。一切處中有情非情。凡夫聖人。心王心所。
迷悟善惡。自他依正。色心因果。修性寂動。性
相具足。虚空佛性云何而有。爲佛性中有
諸法耶。爲諸法中有佛性耶 答。諸法當
體虚空佛性。非互内外非互能所。大圓覺
經依此義云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廣
説。法界海慧照了諸法此名如來隨順覺
性。覺性即是所照佛性
問。唯識宗云。佛地論説。譬如衆水至海皆
醎。萬法歸眞悉皆一味。心地經云。譬如衆
鳥近須彌山皆同金色無有差別若至佛
果諸法一味。此則正體智前諸法一如攝相
歸性更無差別。大圓覺經依此門説。若依
性相別論門説諸法非即眞如佛性 答。
處胎經云。法性如大海不説有是非。凡夫
賢聖人平等無高下。楞伽經云。八九種種識
如水中諸波。此則海水即波波即海水。法性
即識識即法性。天台金蚖蛇觀。華嚴金師
子章。竝同密嚴金指環喩
問。法性佛性同異云何 答。迷悟覺性名爲
佛性。覺與不覺皆名法性。即是總別之異
而已
問。法性眞如同異云何 答。地持云。云何
眞實義。略説二種。一者實法性。二者一切事
法性。此是理法事法當體法性。楞伽經中名
爲本住法性常住。佛性論云。是如來性明一
切法如如清淨是其通相。如般若等經中
所説。一切法者即三性法。如如者。俗如即眞
如。眞如即俗如。眞俗二如無別異故。清淨
者有二種。一者因中如如未得無垢。果地
如如無復垢穢故。二者因果倶淨。因中是無
染清淨。至果無垢清淨。如此等義是佛性通
相。爲顯此義故佛説般若波羅蜜等諸經。
此是理事諸法互相如如。維摩經中説一
切衆生如也。一切法如也。衆賢聖如也。彌
勒亦如也
問。眞如應一何説諸法一一皆如 答。佛
性論説眞如二義。如理如量。以如理故唯
一實如。以如量故一切皆如。故彼文云眞
實性者唯爲無分別聖智境。如理如量故。
如量則攝一切如理則無顚倒
問。今眞言宗眞如俗如觀何爲門 答。占察
經云。觀有二種。一者唯心。謂觀唯識。二者
實觀。謂觀眞如。觀眞如者即今宗意。眞如
言説爲門悟入眞如界。故云眞言宗

問。若眞如爲門何故大日經有入眞言
門。住心品疏云。眞言者眞語如語不妄不異
之語。住心者眞言門行者直以眞言爲門自
心發菩提心。自心修菩提行。淨自心佛國
土。成就自心衆生。成自心等正覺。證自
心大涅槃。起自心大方便。從始至終皆住
自心。乃至廣説以心證心。又金剛頂以性
成就眞言通達本心。乃至五相成身皆修自
心。自心流出三十七尊。一切儀軌皆觀自
心。是觀俗如非觀眞如 答。如唯識宗。
一切諸法皆攝唯識。唯識爲門了達眞如。
若無相宗勝義爲門。若華嚴宗法界爲門。
若天台宗實相爲門。竝是眞如觀行異名。
今眞言宗一切俗如皆攝眞如。眞如爲門直
達眞如而已。又觀諸自心是觀自心眞
如。故以眞言皆爲其門
問。言説皆妄。云何眞如 答。摩訶衍説四種
言説不能及故説爲言語道斷。一世間言
説。二執著言説。三妄言説。四相言説。眞如
言説能詮眞理。此中四種言説出楞伽經。眞
如言説即今眞言
問。涅槃經説牆壁瓦礫乃至佛十力無畏等
一切法皆爲佛性。般若經説從三科法至
三菩提皆攝般若。今依佛性論意諸經所
説一切諸法。眞如俗如皆爲佛性。若爾一切
諸法名義一一眞如爲門悟入眞如佛界 
答。皆然
問。論云。名事互爲客。是義應尋思。若爾諸
經所説名義皆與其法互爲客名。故般若
中一一皆云唯客所攝亦云増語。云何此名
爲門悟入法體眞如 答。攝論中説。如名
取義散動。對治此故經言假立客名。隨起
言説非義自性有如是名。故於名義執諍
散動。對治此故説爲客名。若約實義聖人
所説一切諸法名義如實。故皆爲門悟入眞

問。一切諸法一人悉具。一人已具一切亦
然。若言諸法如如清淨皆爲佛性通相。則
於一人有多佛性 答。略説一佛性。廣説
無量性 問。若爾眞言行者隨以一法爲
眞如門即成本尊三密之身。既具諸法。亦
成一切本尊之身 答。隨以一法爲眞如
門得聞此法眞如三密之身即得一切
諸法眞如三密之身。一即一切自在具足
問。諸法名義善惡不同。云何諸法爲門皆
成三密之身 答。論云。一切諸法如如清
淨以爲佛性通相。故知善惡染淨諸法如如
清淨皆成三密之身何失 問。何以得知善
惡染淨諸法名義皆成三密 答。華嚴經説。
我於此四天下有無量名。於十方界亦無
量名。文中所引多渉染淨。金剛頂經大日
如來百八名讃多渉善惡。五佛頂經一字佛
頂有無量名。文中所*引亦渉邪正。大日經
中胎藏名號亦是凡聖迷悟名義。如金剛頂
十八會中大樂金剛理趣會説十七句義及五
祕密成就句義。即是普賢大樂十七菩薩。及
五祕密五方五尊三密法門。而大般若十六
會中理趣分説四十餘門菩薩句義。即是諸
分所列法門。同聽異聞顯密殊譯。慈恩賛中
不知此趣。如法鼓説經三十七品眞言。
最勝王説十二因縁眞言。大日經中六道
四聖。五乘八部。五大六根。四等六度。一切凡
聖。因地果位法門一一皆説三密行相。故知
一切大小乘教法門名義。皆是眞言三密法

問。陰入界等合成衆生。十二因縁牽連生
死。經中一一分別名義。此是於一衆生具
足若干諸法。云何一一成三密身 答。一
切諸法皆眞如法。衆生迷執成自他別。今觀
眞如皆是法界。若成三密一多自在
問。其相云何 答。且如理趣會説十七句
義。所謂妙適。欲。觸。縛。主。見。悦。愛。慢。嚴。
澤。光。樂。色。聲。香。味。諸清淨句是菩薩位。
迹述釋云。此十七尊各有三密。妙適句是
大樂金剛。次四句是薩王愛喜四親近尊。次
四句是内供尊。次四句是外四供養。次四
句是四攝菩薩。普賢儀軌同此十七。但彼普
賢根本眞言有十七字
三身摩訶素佉曰羅二合
金剛
薩埵
成
冬薩多鑁
三合。味著樂
心。妙樂心
冬
此十七字即此大樂十七種子。如次配之。
普賢一尊合爲自身。今入大樂法樂分爲
十七尊身。初一字三身義。爲大樂尊。次四字
大樂義。爲四親近。次四字金剛心義。爲内
四供。次四字引入住喜義。爲外四供。次四字
著亦妙樂義。即四攝也。此是開一法門
眞如三密。亦得諸法眞如三密。如此十七
句義開合一切諸法開合亦然。從一法門
入眞如界眞如界即大日如來。證得一切諸
法故以一切諸法合爲一身。則以一切諸
法皆爲一種三密名一印會。若開一法分
爲諸尊。則有胎藏四重海會法界諸尊皆
有三密無有一法出此外者
問。於一法界竪十法界衆生横十如是世間。
於一衆生竪百法門名義横一切法名義。皆
與眞如一一爲門亦入眞如一一爲身。且
如地獄等九法界及以不相應等九十餘法。
云何爲眞如門亦爲内證三密 答。論云。
諸法如如清淨皆是佛性。故知凡聖善惡眞
如俗如清淨佛性爲眞如門。若入眞如眞
如佛界乃至眞如地獄宛然。亦是眞如心王
乃至眞如煩惱*宛然。胎藏諸尊即其義也
問。眞如十界其相如何 答。凡夫心性理具
十界。隨起一因隨感一界。以如理故眞
如一體。以如量故俗如無量。諸佛果海事
具十界。開理顯事法界法爾。以如理故
眞如一體。以如量故俗如無量。故佛性論應
得因中住自性中。説法如如及智如如。最勝
王經法身中説如如理如如智也。兩文云
如如者准佛性論。言如如者眞如俗如。
則一切諸法眞如俗如名法如如。一切佛智
眞如俗如名智如如。所謂一切法者是十法
界一切法也。諸佛已顯法智如如。故事具
十界皆爲法身。天台宗云。佛果已滿從事
而説。初地初住分具十界。乃至凡夫但是理
具。又云。圓人初心事理具足。此義的與此宗
意同
問。佛性論指般若等經所説一切法者。今
檢經文自陰入界至三菩提。雖是十界所
有法數。而今以爲出世善巧法門而無十
法界文。云何今爲十界諸法 答。般若等
經具説十界因果諸法。又華嚴云。了十法
界差別門通達甚深諸佛教。論指般若等
經。所言等者等一切經。故約十界以釋
如如
問。若約迷位三惡三善三乘合爲九界。
具五住二死染汚。一切染惡諸佛已斷。云何
得具九界因果 答。維摩經云。但除其執
不除其法。天台宗云。別教教道説斷煩惱。
圓教二義。教道説斷證道不斷。涅槃即生死
無苦可離。菩提即煩惱無集可斷。生死即
涅槃無滅可證。煩惱即菩提無道可修。此
是自行修證之義。無行經云。貪欲即是道。恚
癡亦復然。如是三法中具無量佛法。若斷
貪恚癡欲求諸佛法是人去佛道譬如天
與地。天台宗云。約性不斷。闡提不斷性
善諸佛不斷性惡。性惡若斷普現色身
何而立。譬如魔燒善法善法不斷。南嶽
釋云。諸佛不斷性染性染即性淨故。此
是化他普現之義。此義亦與此宗意同
問。諸經論説。佛得三身。謂法如如智如如是
名法身。十地究竟顯得報身。自受法樂名
自受用身。爲諸菩薩他受法樂名他受用
身。隨衆生感處處示現名變化身。變化身
中亦有摩奴摩化身普應一切界趣生處。
而今佛身十界變化皆名法如如智如如法
身。特違聖教 答。今眞言宗一切諸法皆爲
眞如。故彼迷位諸法尚名眞如。況此果地諸
法豈非眞如。以此眞如名爲法身。故諸經
論所説諸身即今皆名法身。皆名報身。皆
名受用。皆名變化。胎藏界會中台八葉名
自性身。三部眷屬自受用身。第二重中諸大
心衆他受用身。第三重中釋迦佛等名變化
身。九界眷屬名等流身。金剛界會五部諸尊
總爲五身。佛部淨妙法身。金剛部金剛堅
固自性身。寶部福徳莊嚴身。蓮華部受用智
慧身。羯磨部作變化身。此四身是自受用
身。賢劫眷屬是他受用身。二十天等是等流
身。大日如來内證此等諸身。諸經論中名
法如如智如如法身。大日如來自以諸身
更受法樂諸經論中名自受用身。大日如
來以此諸身令諸具惑菩薩見受法樂。諸
經論中名他受用身。大日如來以此諸身
隨諸凡夫所感普現。諸經論中名應化身。
如此三身大日一體。故羂索經説。三身一體
皆平等。毘盧遮那自性身。金剛仙論云。即
三而一即一而三。言三不傷其一言一不
壞其三。天台宗云。性得三因一體三名。故
成修得三因一體三名能顯佛果三身一體
三名乃至三身非生現生非滅現滅。此義亦
與此宗意同
問。何以得知海會諸尊皆通三身 答。大
日經中能加持清淨法身住所加持自受
身。一切内證法身眷屬示現自受用身。集會
遍十方界示現無盡海會。莊嚴佛藏與
此會同。又於十方界現普賢等諸菩薩身
説眞言道。而此法界宮中唯有佛身。都無
生死中人。如此一切海會諸佛皆是因地心
心所法。九識心王成法性身之時。一切心
所等法。皆入果界轉成法門眷屬是法身
也。今住加持集法界宮共受法樂。是自受
用身。遍現十方是他受用身。現諸菩薩是
變化身。具如疏釋。然此大日三身常一體。
故衆生隨機即一聞三。教門分張亦復不
同。故瑜祇經説大日如來與自性所成三十
七尊倶住菩提心殿中。禮懺文説三十七
尊竝是佛法。現證菩提内眷屬毘盧遮那
互體。又出生義。分別聖位。心要等説大日如
來内證三十七尊三摩地法。遍滿法界自受
法樂已竟。爲令菩薩受用法樂。成諸尊
身住諸教令。或文説大日是自受用。四佛
是他受用。諸尊是變化身。或文説大日是
法身。四佛是自受用。諸尊是他受用。外衆是
變化身。此是皆即法身亦説自受。即自受
用亦説他受。即他受用亦説變化。私謂。尼
吒天宮天冠大日即他受用。亦是自受用身。
故天台云。一切諸佛色究竟天成佛是別教
義。菩提樹下八相釋迦即變化身也。亦是法
身。故普賢觀云。釋迦亦名毘盧遮那遍一切
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四波羅蜜所攝成
處。天台判云。丈六身即毘盧遮那。故知眞言
大日住他受用。以此爲門開顯内證。顯教
釋迦住變化身。以此爲門開顯内證。若從
外迹證入内證。即於一身具是四身。不
同顯教三身各別分量差別
問。大日經説。世尊時入大悲胎藏生大三
摩地。十方法界諸佛菩薩皆來次第證入此
三摩地。從大日頂出諸佛身。自心以上出
三部衆。臍輪以上出大心衆。臍輪以下出
釋迦等普門諸身。如彼分位宣説圖曼荼羅
修行之法。而此會中都無具惑眷屬。但爲未
來説入修法。金剛頂説。大日住尼吒時。上
從尼吒下至閻浮。一切如來猶如胡麻互
相渉入。三十七尊賢劫大衆。諸佛頂衆。二乘
小衆諸忿怒王。諸天諸王。皆是佛身。而無具
惑凡夫。爾時一切如來普賢大心五相成身
自心流出三十七尊。一一諸尊現十二變。謂
自普賢乃至八相作佛。次召十方諸佛菩薩
爲未來世共説入曼荼羅修行之法。出生義
説。東方金剛威世界不動如來。南方寶莊嚴
世界寶生如來。西方大蓮華世界阿彌陀佛。
北方羯磨輪世界不空成就。各爲四親近
菩薩。大日經説。此界名爲妙華布地胎藏莊
嚴世界。大日如來昔以香華修供養行感
得此界。金光明説。四方四佛共説釋尊壽命。
觀佛三昧經説。昔四比丘及一施主。今成
四方四佛及釋迦佛。法華經説。昔有十六
沙彌。今於十方成佛。東有阿閦西有彌
陀。大佛頂經廣説諸菩薩等發心本行。乃至
諸經多説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諸菩薩。身
子目連等諸聲聞本地迹化。諸佛大衆皆是
異人。而今眞言宗云。皆是大日一身多身。准
佛地論他受用身共不共化。若共化者同時
同處諸佛隨變身土化之。若不共者一佛隨
變身土化之。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種性法
爾互相繋屬。或多屬一或一屬多
問。若今多佛集現一佛。若一佛分現多
佛竝是佛地論他受用身。云何皆名法身 
答。經論多約一切一心識義唯説因門異
佛。未説果分一佛。今約一心一心識義一
切衆生本是一心。故至還源亦會一佛。彼
諸經論所説異佛諸身皆爲今宗眞如一佛。
地論説。因分可説普賢行願與言説相
應故。性海果分不可説不與言説相應故。
謂眞如果分四種言説不相應故不可宣
説今以眞如言説説爲果分一佛。其一佛
者名曰摩訶毘盧遮那。義譯云。翻云最高
顯廣眼相如來。或云大日者略。亦訛也。亦
云一切諸佛母。亦云一切諸佛眼。亦云一
切諸佛菩薩清淨廣博藏如來。大日疏云。毘
盧遮那是日別名。以其少分相似佛慧故
以爲喩。故今正以一切諸佛菩薩清淨廣博
藏佛名爲法如如智如如法身一佛。勝契經
説。四乘各十地。已云所有聲聞法。縁覺法。
菩薩法。諸佛法。皆悉流入毘盧遮那智藏海
中。即此義也
問。經論皆説。法身如如爲身。其法性土
以如如爲體。亦於眞如以義爲身。以體
爲土。此第一身諸佛同體而無差別。此是三
身中一身也。云何以此爲四身體 答。經
論多約異生修因得果之因分而説多佛法
身同體。報身同意。應身同事之義。今約一心
一心還源之果分以彼多生多多佛皆爲
一生一佛。然其眞如俗如名爲如如。若唯一
理無諸身法何名如如如如理法。顯諸身
故有自他法樂變化等流。不同顯教三身各

問。今眞言宗一切諸佛説爲一佛。此是攝論
四意趣中第一平等意趣。對法四祕密中第
三對除祕密。八對除中第一除輕佛祕密之
意。平等意趣如論説言。我昔曾於彼時彼
分即名勝觀。平等法身置在心中説言我
昔曾於彼等。非彼昔佛即今日我。又楞伽云。
依四平等佛唱如是。我於爾時作拘留孫
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一字平等。謂過
去佛名佛我同名佛。二語平等。謂過去佛
有六十四梵音言説我亦如是。三身平等。
謂我及諸佛法身色身相好無異。四法平等。
謂彼佛及我得三十七菩提分法十力四無
畏等。依此四等故説我是過去頂生王等。
佛重説偈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説諸
佛子等依四平等故。對除祕密如論有四
祕密。於方廣中佛之祕密皆應決了。乃至
釋中三對除祕密。佛爲對除諸過失故説
種種教。且除八障説最上乘。一除輕佛。謂
有情見於如來始生王宮。道樹成佛。蘊道
時近疑無種智生輕蔑想。故説他佛以爲
自體 答。地持云。一切如來等無差別。唯
除四事。一壽命。二名稱。三種姓。四色身。唯
此四事有増減相。非餘功徳。此是應身一
方所現四事不同。非謂内證三身四事増
減。故知彼四平等四祕密義是約應身一方
現。非謂内證。何以知之。如今釋尊法
身名毘盧遮那。報身名盧舍那。應身名釋
迦牟尼。此是一方一化所現三名。其實三身
各以一切諸法爲體爲名。若約因門有自
有他。若於此中説他爲自是名祕密。亦
名意趣。非謂眞如一佛有自他相
問。若爾釋迦應身法華經説久遠壽量。及説
於是中間我説燃燈佛等。如是皆以方便
分別應是應身説他爲自。此則同慈恩義。
墮天台破 答。論釋經文示現三佛。菩提
樹下成道是應佛也。實成佛來是報佛也。
如實知見是法佛也。而唯爲應身則違論
文矣。此久遠壽是約本行因圓果滿之因
分而爲實成。實成報身證會法身。法身一
體本無久近。前入後入誰久誰近。法華儀
軌爲令衆生得此常壽故説一切如來無
量壽量決定如來眞言。光宅等云。我爲燃
燈。天台釋云。燃燈佛後我弘法華。若如慈
恩説他爲自品正意。可云眞實。何故經
云方便分別。故知非也
問。准華嚴經華藏界中一世界種第十三重
名爲娑婆。佛名毘盧遮那。梵網經説佛從
藏東方來入八千遍。先入第四禪。次入
都率。次下閻浮。八相成道我今盧舍那。方
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
億國一國一釋迦。准地論等在色究竟坐
千僧祇百千三千大千界量蓮臺成自受用。
隨諸菩薩現他受用大小不定。隨諸衆生
現變化身。華嚴華藏不可説葉是妙覺佛。梵
網千葉是第二他受用。千大釋迦百億小釋
迦是變化身。菩薩二乘八部皆是所化。*拘絺
經阿彌陀佛百葉蓮臺是初地佛。今眞
佛出色界頂大日。八葉而無盧舍那。亦
有釋迦一佛而無千百億。五乘六道皆是佛
身。云何會之 答。眞如法身一切爲體。三
身一一現一切身。顯教機縁未開顯。故三
身差別主伴不同。若約法華一切開顯三身
一體師弟本成。今眞言佛竝於眞如一身一
切身中爲生死界入修。儀軌且説兩部界
會。如兩部者不可究盡。然其胎藏八葉金
剛五輪竝有所表。是祕密處不能顯説。一
切如來於眞如界皆爲一體。若現一身即
是一切如來一身。如金剛頂一切如來普賢
大心乃至一切如來三十七尊同體流出一一
現十二變。皆遍法界八相成道。准十八會
指歸第八會中。普賢菩薩受大日教。下閻
浮提八相成道對破九十五種外道。如大日
經一切諸佛菩薩證入大日如來身中。還從
本所通達門出。若一若多眞如一體。天台
本迹釋與今宗因分久近意同。故大日疏
云。此經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蓮華最深祕密
處。觀心釋與今宗果分一體意同。故大日
疏云。釋尊久遠壽量皆在衆生一念心中。彌
勒菩薩迹居補處。於此事中亦所不達。又
彼宗中觀自心徳以爲見佛菩薩之徳。又
云。本有四徳爲所依。修徳四徳爲能依。能
所竝爲能依之身。依於能所之依之土。二
義齊等方是毘盧遮那身土之相。若云塵
刹重重相入。重重相有。重重事等。重重説等
爲未了者以事顯理。若不了此一旨誰
曉十方法界唯在一佛。亦許他佛。若許他
他亦出重重互現互入互融。當知只
是約一論遍
問。十二變中八相成道於三身中何身成道
 答。三身竝有八相成道。如如理智體具八
相是法身也。十二變中八相成道義通二利。
自受用身一切衆生以爲自身。衆生受利即
佛自利。衆生不了佛即自身。受他佛利
佛利他。是竝自受用身。梵網經説。從華藏界
東方來入八千遍八相成道。天台判云。一
代八千機見不同。處胎經説。金剛輪際六十
由旬。舍利弗言。一化所積入滅舍利。汝阿
難不知之。此有二義。若見華藏主伴是見
他受用。若見一代一佛是見變化身。如須
扇多實身涅槃遺一化身待悲想機授記
涅槃。若見實身涅槃是見應身八相。若見
化身涅槃是見化佛八相
問。何以得知一一衆生入眞如界。前佛後佛
一體不二 答。佛地論説。一切諸佛無漏界
中無自他別。起信論説。若離轉識一切諸
佛而無彼此相見。蓮華經説
    歸命本覺心法身 常住妙法心蓮臺
    本來莊嚴三身徳 三十七尊住心城
    普門塵數諸三昧 遠離因果法然具
    無邊徳海本圓滿 還我頂禮心諸佛
牟利經説。轉九種識爲五佛如來五大菩
薩五忿怒王。以此三尊名爲三密。菩提心
論三摩地觀五智成五如來。五如來攝各
菩薩。乃至八供四攝。成三十七。悉曇章説。
九種識爲五智也。故知一切衆生皆有
九識。三十七尊皆住心城故入一心。一心
眞如境界皆是一體無自他別。如三十七
尊者。一切諸尊亦然
問。若爾今説三十七尊。四重海會諸尊別號
爲是因分各身一名。爲是果分一身共名 
答。眞如法界一切自名意生界趣隨立一
名。若約因分各得一名。今入果界一切自
名。若以一切爲名。則彼因分一名亦在此
中。但以果界一名一切諸佛同體一名。是故
雖用因分一名。此是果界共名
問。何以得知之 答。劫初梵王於一物上
以立萬名。衆生漸鈍火減千名。千名尚難佛
減百名。百名尚難今行十名。又天帝有千
名劫初有千手者。觀音對現千手千眼
三昧名。此別縁故非一切也。眞如法界一切
爲名。佛出天上立百八名。佛出人中以
立十號。其百八名金剛頂經十六菩薩。各取
六七足百八名。若別譯本約十六尊十二
神變以立百八十名號。此等皆於大日有
此諸名。若准金剛峯經三十七尊各百八
名。此百八名或處一一爲別尊名。又五方佛
隨用不定。只由諸佛竝有五智竝具諸名
隨用一佛隨用一智隨用一名。金光明經
此界釋迦。東方阿閦。南方寶相。西無量
壽。北微妙聲。大日經中中方大日。東方寶
幢。南華開敷。西無量壽。北天鼓音。金剛頂
中中方大日。東方阿閦。南方寶生。西阿彌陀。
北不空成就。禮懺文中中東南西同金剛頂。
唯北釋迦。此等諸佛皆有五智。有五智
故寶冠上皆有五佛。皆具諸名。皆百八名。
今各隨取一智一名以爲五方五佛五名。
自餘一切菩薩金剛天等六趣普門亦復皆

問。眞如法界無定方面。自他法樂亦無定
方。何故經説胎藏西面金剛東面。東西南
北四州不定。諸佛世界四方有定。法界宮中
有何定方而説東西南北四佛 答。眞如
法界雖云無定方面。而爲一切方而體性。
縱令無量世界方維互轉無一處非眞如方
面。故眞言教法至一切世界。猶如此界所
説方面。記有所表故爲未來世佛説方
面海會佛位。大悲胎藏包含萬行。且在
方生長萬物之首。金剛智界顯現萬徳。且
在西方成就萬物之終。此是隨方布教標
幟。非謂眞如法界定有方面。四方四佛亦
復如是只是標*幟。非謂定位。然此五佛於
此世界五方各有他受用土。謂妙華胎藏
界。金剛威界。寶莊嚴界。大蓮華界。羯磨輪
界。各有變化國土。謂釋迦娑婆國。阿閦歡喜
國。彌陀極樂國等類。何以知之。梵網我
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拘絺羅經彌陀佛
坐百葉臺。故知舍那二地應身彌陀初地應
身。又准智論釋迦有淨土如極樂。彌陀有
穢土如娑婆。若准此義五佛各有淨穢化
土。又此五佛作五菩薩名正法輪。作五忿
怒王名教令輪。如瑜伽説。且約此義以此
佛爲五方位。若鴦掘經文殊鴦崛普
詣十方各十世界諸如來所。問如是義。云
何釋迦住娑婆界不般涅槃。解脱之際。彼
諸如來悉 答我言釋迦佛身即我等身。又云。
北方去此四十二恒沙刹國名常喜。佛名
歡喜藏摩尼寶積。彼佛即文殊是若准此
文釋迦亦在十方。文殊亦在此方。華嚴普
賢唯依如如不依世界。法華普賢從東方
來。金剛頂經諸佛普賢下閻浮提八相成道。
故知諸佛菩薩實遍十方互屬五方亦
有何妨
問。胎藏界説四佛如次相配菩提心
成入涅槃。金剛界説四佛如次相配菩提
心福徳聚智慧門大精進。若彼諸佛皆在十
方互屬五方此中四門亦爲隨轉。且如北
洲南西爲東其中東佛是彌陀歟。智慧門
歟。餘佛餘方爲疑皆然 答。諸佛菩薩皆在
十方。隨於何國猶是東方阿閦。即菩提心
故。如北洲南西爲東佛是阿閦。即菩提心。
餘佛餘方例皆如此。此是隨方布教標
*幟。若約眞如法界體性則此一一諸佛菩
薩互具四門。故以彌陀爲菩提心。亦以
阿閦爲成菩提。乃至皆然
問。諸經多云衆生身中如來三十二相結跏
趺坐本來具足。又云阿梨耶識本來具三
十二相爲諸煩惱所覆。不云本具三十七
尊。云何通之 答。釋尊出世應輪王相故
具三十二相。世間皆知佛具三十二相。隨
此世情三十二相以爲佛相。故示衆生身中
佛相多云三十二相。又説法身相好亦云
三十二相。故觀佛三昧經云。略中略者。同人
間故爲淨飯王等説三十二相。勝諸天故
説八十種好。爲諸菩薩於雜華經等説已
廣説也云云即指華嚴不可説微塵數相好
海也
問。大日疏釋四種阿字中云。第五阿字是
大方便。以羯磨輪入一切輪無別壇也意
何 答。四種曼荼羅中第四羯磨曼荼羅身
是三密身。於菩提心行。成菩提。入涅槃四
壇皆用三密之身。故無別壇
問。大三法羯其相云何 答。如即身成佛
義説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常住曼荼羅法界。
乃六大若種若色皆是大法身。一切有情非
情形色是三摩耶法身。一切名句文身義理
法門是法法身。一切三密六根。十界身分陰
入界等是羯磨法身。眞如體性具四法身是
法性身。諸佛同體以四法身互受法樂是
自受用。諸佛本願爲諸具惑菩薩示現此四
法身是他受用。諸佛大悲爲諸凡地處處
示現此四法身是變化身。變化身中應諸雜
類是等流身
問。外道宗立五大有情非情一切諸法五大
爲種。佛法唯立四大不許空大。有情非情
一切形色四大所造。此四大種及諸形色是
妄熏習唯識所變。云何今以六大形色爲佛
四身 答。教有顯密所立不同。圓覺經説。
虚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平等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
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
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
動圓無際故。此約不變眞如以説六大覺
性不動。若約隨縁亦能變動。能變動故迷
爲妄法覺爲佛身。如陀羅尼准而可知。涅
槃經説。佛性不即六法不離六法。六法
者即六大也。有迷悟故不即。同體性故不
離。譬如如來藏與衆生界不即不離。一切
諸法皆眞如故。顯形諸色皆眞如。眞如相故
眞如佛身。若覺眞如相則爲眞用名三昧
耶。天台宗云。十界百界三種世間三千世間
以爲諸法實相。唯佛與佛所證境界。又云。
於無情境立一佛乘。若色若心皆是大車。
的與此宗意同
問。自在王經有曼荼羅外道及以文字外道。
此是外道宗立布字邪法。勝天王經云。文
字中無總持。文字能顯總持。天台宗云。密
雲彌布他受用身事論三密。自受用身何所
論密。又云。化他門中事論三密。云何今以
文字三密。爲佛四身亦立曼荼羅義 答。
涅槃經説。長者死後群牛爲盜人掠諸佛
佛滅以後爲外道掠。具如數論三徳。佛
法三相互盜諍論終是數盜佛法。釋尊未出
諸外道説三寶。四諦。四攝六度曼荼羅行。護
摩行法。文字布法。供養本尊。煩惱菩提。生
死涅槃種種法門自稱一切智者薄伽婆帝。
此是遠盜過去佛法以爲己法。釋尊現世
改邪爲正。此等皆是眞如法界自有一切
法體。迷爲邪法悟爲正法。今約本體以爲
佛身。其文字者。涅槃經中外道事八十神。
佛對破此故具八十種好。如疏云劫初
有八十天中有造書天子説四十二字。然
大日説。其文字者非佛天人修羅所造。此
是自然道理所造。華嚴。般若。大集等説四
十二字入般若門。文殊問。華嚴經。金剛頂。
大日經亦説五十字母以爲種子出生佛
身。維摩經説文字即解脱。仁王經説。如如文
字修諸佛智母。一切衆生性根本智母即爲
薩婆若體。教有權實取捨不同。法華密雲
本譬應佛。故約勝應以爲他受。三摩地説
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虚空是法身
三密。心地經云。諸佛自受大法樂住心地
觀妙寶宮。心地觀者即三密觀。故知自受亦
有三密。大日經説。大日如來身口意業一切
時處起滅邊際不可得。是他受用三密
普賢等九界三密説眞・言道。是變化身三

問。何以知之四種皆是曼荼羅身 答。金剛
頂説十二神變。今四種即彼中四種。又説大
三法羯四會各有三十七印。大儀軌中結爲
四印。理趣釋説。若畫諸尊本形是大曼荼
羅。若畫諸尊所執標*幟是三昧耶曼荼羅。
若畫諸尊種子字是法曼荼羅。若鑄諸尊本
形是羯磨曼荼羅。此是法界宮中佛與自性
内眷屬倶爲未來世説内證四曼荼羅以
爲入修法則。凡諸來至佛界之者皆名未
來。非謂法界宮中一時。唯爲後世而説。非
是無始無終常恒所説
問。衆生國土或説有情業力所造。或説諸
佛願力所造。如楞嚴説一切世界文殊所
成。亦從衆生不可思議業因縁出。一切
諸法亦從不可思議業因縁有。諸經多文。
若爾迷界一切六大顯色形色文字三業。亦
爲佛四曼荼羅身 答。法性自用眞如爲
體。迷悟諸法即眞如體。若約此義一切迷
法皆佛四身。他受變化爲迷作導。若約此
義衆生依業力而感依正。諸佛依願力而
現身土。大唐有云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 欝欝黄華無非般若」
此語允當矣。今修眞言者寄諸事相作内
證觀即此義也
問。若就他受用變化爲迷作導言之。諸佛
依願力而現身土者。以其身土既是諸佛
願力所現以爲四曼荼羅佛身。此義可然。
衆生依業力而感依正者。以其依正既是
衆生業力所感。應非四曼荼羅佛身。何以
修眞言者。寄此業報作内證觀 答。諸佛
所現衆生所感法性爲體。故約此二作内
證觀復無妨
問。若就諸佛所現身土修内證觀之時。以
諸佛有利生行願。能令感應和合即有拔苦
與樂。若就衆生所感依正修内證觀之時。
以法性無自他差別不可感應和合。故無
拔苦與樂。若爾行者徒費加功可無所得
 答。諸佛内證契會法性故。觀法性諸佛
自應。故論云稽首唯識性滿分清淨者。所
言性者即眞如也。一觀心法性感心諸佛
故。智度論云。如觀心實相觀佛亦如是。
言實相者即法性也。二夫菩提者即自修得
之非從他得之。若從他得者。釋迦菩薩
得燃燈記之時已得菩提然必須自修自
得故至迦葉之後方始成佛。故經云。衆生
自得度。佛不度衆生
問。若爾當令捧毒草之華燒朽木之香。若
修眞如内證之觀可見自心内證之佛耶
否 答。經云
    舌相言語皆是眞言 身相擧動皆是密印」
故今眞言宗修眞言行之人觀兒女之戲笑。
則入金剛嬉戲菩薩三摩地。觀山野之華鬘
則入金剛華鬘菩薩三摩地。觀絲竹之音
聲則入金剛歌詠菩薩三摩地。觀新古舞
曲則入金剛旋舞菩薩三摩地。觀草木之
燒香則入金剛燒香菩薩三摩地。觀苑林之
美華則入金剛華供菩薩三摩地。觀香嗅之
燈明則入金剛燈明菩薩三摩地。觀麁細之
塗香則入金剛塗香菩薩三摩地。觸一切
境修内證觀念念歩歩常住佛界
問。若舌相言語皆是眞言身相擧動皆是密
印者。當今凡夫交會女人殺害生命犯盜
人物。其中言語身相亦皆眞言密印歟 答。
經云。但除其執不除其法故約十惡。若
有妄執則成罪障惡業。若無妄執則成眞
言密印。故理趣分廣説十惡是菩薩行。慈恩
釋云。有實行十惡相似十惡内證十惡。今眞
言宗同此義也
問。若眞言師觀兒女之戲笑則入金剛嬉
戲菩薩三摩地者。何故彼兒女等不起金剛
嬉戲菩薩神力耶。自亦不起彼力用耶。餘
七亦然 答。若爾顯教諸宗禮釋迦之尊像
則入釋迦無量行願門時。何故彼木像佛不
起釋迦神力説法耶。自亦不起彼佛神力
説法。入諸佛境自有初心後心。當今初心
行人唯是觀行。是故未起力用而已
問。今如眞言宗義一切地水火風空識六大
皆大曼荼羅。一切顯色形色情非情形皆三
摩耶曼荼羅。一切唐梵文字皆是法曼荼羅。
一切佛菩薩金剛天等皆是羯磨曼荼羅。若
爾一切人物皆是本尊。眞言行人何處行住坐
臥飮⻝上厠等耶 答。若爾顯教宗意約攝
相歸性門一切諸法皆是眞如。何處行住坐
臥飮⻝上厠等耶。若云約性相別論門一切
諸法皆非眞如此處行坐等者今宗亦
然。約眞妄別論門一切妄法不變眞法此
行坐等也。若云一切諸法皆是眞如故
我亦眞如。眞如有何淨穢者今宗亦然。一
切皆是眞言密印即眞言密印何有淨穢
問。天台宗立四教判一切經論中佛菩薩
位。若阿含經毘婆娑論所説三祇百劫六度
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佛。爲小乘三藏中菩
薩佛也。若般若經智度論説。乾慧等三乘
共行十地菩薩。以一念相應慧斷結成佛
爲大乘通教菩薩佛也。若瓔珞仁王等説。
五十二位爲大乘別教菩薩佛也。若華嚴
説十梵行四十二位爲大乘圓教菩薩佛也。
三藏佛木樹草座成佛現六界身説小乘
教化度衆生。通教佛天衣座上成佛現六界
身。大乘通教以度衆生。別教佛七寶樹下
成佛現十界身。別教大乘以度衆生圓教佛
虚空爲座成佛現十界身。大乘圓教以度
衆生。藏通各有三乘。別圓唯有菩薩。合八
乘也。或爲三乘。四教中自有三乘。故或爲
四乘。前三後一相對論故或爲五乘。三乘更
加人天乘云云今眞言宗云。法界唯有一佛
者。彼四教佛如何判之 答。天台圓教妙覺
佛位。即是眞言宗中金剛界三十七尊五佛
三十二菩薩内證曼荼羅。大日經中台八葉
五佛四菩薩及第一重三部眷屬菩薩。故義
釋云。此經本地身即*是妙法蓮華最深祕密
之處。又淨戒經説妙覺菩薩。密嚴經云。密嚴
土中人一切皆同佛無有刹那壞。亦是佛地
佛菩薩也。又云。第一重中佛部蓮華部金
剛部三部眷屬。即是佛地法身般若解脱三
徳也云云故與天台圓教妙覺三徳祕藏意
同。又天台宗圓教等覺以還五十一位菩薩。
及別教五十二位佛菩薩。是金剛界曼荼羅
四門外一切佛菩薩賢劫千佛等。大日經第
二重摩訶薩埵文殊等也。故義釋云。等覺
已還爲第二重云云又天台宗藏通佛及三
乘五乘。是金剛界壇外小聖人天。大日經第
三重釋迦生身眷屬六道隨類之身。大日如
來以兩部曼荼羅身圓應法界。法界隨分
以爲我佛。故天台宗就釋迦一代化判爲
四教佛菩薩也。此則法界曼荼羅之一分也。
非他佛也
問。天台宗云。若説一切諸佛皆於色究竟天
成道者是別教義也云云今眞言宗金剛頂
十八會指歸云。初會一切如來眞實攝教王
會。於阿迦尼吒天初成正覺所説。次十七
處説十七會。金剛頂經即彼第一會。文云。佛
在阿迦尼吒天五相成道。又大日經佛在
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中。義釋云。無相
法身受用能加持身住所加持自受用身。
在摩醯首羅天王宮云云若爾眞言宗大毘
盧遮那佛是天台宗別教佛。而何故言天台
圓教妙覺佛是眞言宗金剛胎藏中台佛耶
 答。金剛頂疏云。佛在阿迦尼吒天成道
説法者。阿迦尼吒翻云色究竟也。此宗意
云。一切色法究竟盡處。即是心王境界是
名阿迦尼吒天。非是色界第四禪終阿迦尼
吒天。故金剛頂瑜祇經云。大日如來與自性
所成眷屬三十七尊。住一切如來本有光明
大菩提心殿云云即是阿迦尼吒天也。又三
摩地瑜伽云。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
虚空演説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典云云
又禮懺中三十七尊皆云盡虚空遍法界同
一體性。又云。如上三十七尊竝是法佛現證
菩提内眷屬毘盧遮那互體云云是與天台
圓教虚空爲座之佛意同。又大日經義釋云。
佛在法界宮者。心王自在遍一切處名爲
摩醯首羅天王宮。凡佛有應之處無非此摩
醯首羅天王宮也。非獨在三界之外第四
禪也云云此亦與天台圓教釋迦亦名毘盧
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意同。
然天台宗南閻浮提應化身釋迦以爲本主。
此佛隨機現四教佛故約釋迦開出四佛。
今眞言宗第四禪中大日如來以爲本主。以
此佛隨縁現四重壇故。約大日開出四壇。
但天台宗法華以前四佛未融。至法華中
會開四佛以爲一佛。與眞言宗初後一佛
開現四壇意同
問。天台宗意法華以前應四教機現四教
佛。隨説三乘五乘差別。後至法華會前四
佛爲今一佛。會前五乘爲今一乘。今眞言
宗大日經初通序文云。越三時如來之日加
持故。毘盧遮那一切身口意業。一切時一
切處起滅邊際不可得。又現執金剛普賢蓮
華手等菩薩等貌。於十方界説眞言句清
淨法道。所謂從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
生滿足。若爾眞言宗意本來一佛一乘。天台
宗意初現四佛五乘後爲一佛一乘。何故
言同 答。天台宗云。佛在法身地唯以圓
教而擬衆生。衆生不堪次出別教次出
通教次出三藏。望佛本懷皆是圓教。而諸
衆生隨分受教或爲小乘或爲通教或爲
別教圓教。後至法華經暢佛本懷皆爲
一乘。今眞言宗其意亦爾。故大日經云。金剛
手問云。何成如來正遍知。隨衆生種種樂
欲。或説佛菩薩支佛聲聞天龍夜叉乃至摩
睺羅迦法。同種種言音威儀。而是一切智
智一味。所謂如來解脱味。佛言。菩提心爲
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乃至廣説五種
三昧道。所謂人天三昧道。聲聞三昧道。縁覺
三昧道。菩薩三昧道。佛地三昧道。義釋云。
五種三昧道皆是開心實相一生成佛。五乘
眞言中皆有阿字竝是大日本不生義。而諸
衆生隨機皆謂各各自乘。欲界人天謂災横
不生。色界天人謂欲法不生。乃至二乘謂
三界不生等。今者引入大曼荼羅遍一切
乘自心成佛云云又金剛頂説。三十七尊各
出佛心現十二變。遍法界海八相成道。
令一切衆生得世間悉地乃至無上悉地
世間悉地是人天乘也。乃至無上悉地是
出世間四乘。故義決云。有四種乘。一聲聞乘。
二縁覺乘。三迂迴菩薩乘。四直往菩薩乘。即
引信解品文故與天台若望佛意本雖圓
教若望機縁初施後開其意大同
問。天台云。境妙究竟顯名毘盧遮那。智妙究
竟顯名盧遮那。行妙究竟顯名釋迦牟尼
云云今眞言宗唯有中台毘盧遮那東門釋迦
牟尼而無盧*遮那。今疑。此中台佛是天台
毘盧遮那歟。爲當盧遮那歟 答。今眞言
宗亦立三身。如守護經説唵字有三義。阿
是法身。烏是報身。摩是化身。此阿烏摩三
字合爲唵字。又立四身。如菩提心論説自
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然大日經云
佛住如來加持。義釋云能加持身住所加持
身。其能加持身是理法身。所加持身是自受
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故於中台毘盧遮
那。若約能加持身是天台毘盧遮那無相
法身。若約所加持身是天台盧舍那自受用
身他受用身
問。眞言宗良賁法師仁王經疏云。經云千
華臺上遍照如來者。佛地經中他受用身。名
毘盧遮那云云又華嚴經華藏界中一世界種
二十重世界第十三重名曰娑婆佛名毘盧
遮那云云若爾娑婆毘盧舍那應是化身。
與今眞言中台毘盧遮那同異云何 答。經
論赴縁所説不同。今眞言宗四重曼荼羅身
是毘盧遮那。故義釋云。佛住加持之身。
令一切衆生見一切色聞一切音得一
切解脱。既云一切。何身非毘盧遮那乎
問。&T025632;膝絺羅經云百葉臺上阿彌陀佛。仁
王經云千華臺上遍照如來。梵網經云我今
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
迦。華嚴經云不可説。不可説葉蓮華藏世界
毘盧遮那如來。新本云盧*舍那如來。此即
爲初地菩薩現百葉臺。爲二地菩薩現千
葉臺。爲三地菩薩現萬葉臺。乃至爲十地
菩薩現不可説不可説葉臺。今眞言宗中
臺唯有八葉。爲是何地他受用身 答。中
臺之邊雖有八葉。八葉之下有無量葉。此
是爲佛地菩薩所現。佛地菩薩者。如優婆
塞戒經云。妙覺菩薩五分法身未滿名爲
菩薩。而入妙覺海中名爲妙覺。然復爲一
切衆生從凡夫地直入佛地之者。表其心
中八分汗栗馱心開爲八葉芬陀利華故
現中臺八葉而已
問。大乘同性經説。四乘各有十地。其佛十地
文云。我今釋迦如來。開敷華王如來。阿彌陀
如來等但證初地。其二地以上不可説示
云云若爾今八葉中東方寶幢佛。南方華開
敷。西方阿彌陀。北方天鼓音及釋迦佛爲是
妙覺菩薩。爲當妙覺如來 答。法華經云。釋
迦佛言我實成佛。亦云。十六王子八方作
佛。東方阿閦。西方阿彌陀。故知此釋迦
等妙覺如來。然現他受用身十地云唯
初地耳
問。天台宗以法華爲實教。而法華中阿閦
彌陀本是他佛。非釋迦身。又普賢文殊觀音
彌勒亦是他人。非釋迦身。今眞言宗云皆
是一佛一身。若法華説是實眞言説可權。
若眞言説是實者法華説可權。何云同耶 
答。法華經約一切一心識故云阿閦彌陀。是
他佛身。又普賢等是非釋迦身。今眞言宗約
一心一心識故云四方四佛四維四菩薩皆
大日身。然天台云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只心是一切法。只一切法是心。非縱非横。
非一非異。芥爾一心必具三千。即是今
眞言宗一心一心識意。且法華經普賢菩薩
從東方來勸發法華。若華嚴經昔大威光
童子微塵劫數修普賢行願。普賢行願感
華藏界成盧舍那。若金剛頂十八會指歸中
第一會降三世品及理趣釋云。普賢菩薩色究
竟天下須彌頂請大毘盧*遮那佛勅。下閻
浮提降伏九十五種外道。八相成道名爲釋
迦牟尼如來。又金剛頂經中於阿迦尼吒天
大菩提心普賢菩薩住一切如來心時坐
菩提場五相成佛。從自心中流出三十七
尊。又金剛界禮懺文云。一切如來菩提心
名金剛薩埵。菩提場五相成佛從自心中
流出三十七尊。若爾約一普賢法華。云東方
菩薩。華嚴云華藏界主。指歸云釋迦本身。
金剛頂云一切如來大菩提心。如説普賢
餘尊亦然。顯密有異不可例難
問。顯教云普賢是一菩薩。密教云一切如來
大菩提心普賢菩薩。何權何實 答。倶實。若
約一切一心識是昔人發心修普賢行今
號普賢。若約一心一心識是一人發心修
普賢行入普賢境。自然契會一切如來普賢
境界無復新舊自他差別。若從本所通達
門出亦號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普賢菩薩。如
説普賢諸尊亦然。故菩提心論云。證有前
逮證悟已無古來今云云
問。法華云東方菩薩華嚴云華藏界主。何
權何實 答。倶實。何者華嚴云。普賢菩薩唯
依如如不依世界。普賢菩薩一一毛孔亦
有無量佛世界等也。是自行分也。若於一
切佛土現普賢行是化他分也。今約一段
化儀故云東方菩薩
問。大日經義釋云。八葉中台五佛四菩薩豈
異身乎。即一毘盧遮那耳。爲欲分別如來
内證之徳表示于外。故於一法界中作八
葉分別説耳。且如四菩薩東南普賢者
是菩提心也。如普賢觀經次第。乃至毘盧
遮那遍一切處。常樂我淨波羅蜜等之所
攝成皆是淨菩提心也。次即説第一義空
我心自空。善惡無主觀心無心。法不住法
即妙慧也。云云
高野空海阿闍梨祕藏寶鑰釋云如實知
自心淨菩提心云云無畏三藏説。行者住
此心時即知釋迦牟尼淨土不毁。見佛壽
量長遠本地之身與上行等從地涌出諸菩
薩同會一處。修對治道者雖迹隣補處然
不識一人。是故此事名祕密。證此理佛
亦名常寂光土毘盧遮那。大隋天台山國清
寺智者禪師依此門修止觀得法華三昧。
即以法華中論智度爲所依搆一家義。
龍猛菩薩説。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非
中非中背天。背天。演水之談足斷而止。
審慮之量手亡而住。如是一心無明邊
非明分位云云若爾天台妙覺毘盧遮那是
眞言宗淨菩提心初門之佛。無明邊*域非
明分位。何言同佛 答。義釋中以普賢觀
觀普賢行乃至毘盧遮那遍一切處等文
名爲八葉東南普賢淨菩提心也。即是如來
内證之徳。即一毘盧遮那之身。南海和上判
爲無明邊*域則有二失。一者不尋義釋
文句首尾。如義釋云。此經本地之身即是
妙法蓮華最深祕密處。又云。彼説。諸法實
相即是此經心實相也。而判爲具惑之心。
二者不檢論文眞僞是非所引龍猛菩薩説
者是釋摩訶衍論文。此論是海和上及福貴
和上以及眞論。比叡山及諸宗皆爲僞論。
引論者可引自他共許之文。若一許一
不許不足爲證況乎貶天台之妙覺爲
具縛之凡夫。和上非佛何誑後學。故彼文
云此經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蓮華最深祕密
處。又云彼説諸法實相即是此經心實相也。
而判天台佛爲無明邊*域則違義釋意
矣今依義釋正文故云眞言宗本地毘盧遮
即天台宗妙法蓮華最深祕密處之同佛

問。天台圓教等覺以還四十一地中地地皆
是法身居分寂光報身坐分華臺。化身散
分世界八相作佛。別教十二地中亦居十
二法性土中。亦坐十二蓮華界。亦散分世
界八相作佛。今第二重但有菩薩而無法
性土毘盧遮那華藏盧*舍那八相成道之佛。
何得相攝。又通教中佛地唯識等皆云十一
地中居分法性土亦坐分蓮華臺現分八
相作佛。今第三重但有生身釋迦而無
所立十地十法身十自受用身華臺佛等。何
得相攝 答。眞言宗意中臺大日爲二重
示現尊特身。第二重中大菩薩等第三重三
乘六道皆謂我等教主即我究竟所證之果。
此是法界宮中一會集時之義。若此大日應
法界機之時。若小乘人但見化身丈六釋
迦不知内證。若通教人局界内理謂其究
竟。以中臺佛爲我教主爲我極果。若別教
人局界外十二品智斷謂其究竟。以中臺
佛爲我教主爲我極果。若圓教人盡界外
四十二品智斷謂其究竟。以中臺佛爲
教主爲我極果。故中臺佛應四教機則成
自受他受變化等流四身。又眞言人淨菩提
心成就之時入修行地坐百葉臺。此即中
臺發菩提心。此中成就淨菩提心。此中亦坐
百葉臺。地地漸進千葉萬葉乃至不可説葉
皆在中臺。故此大日應法界時百葉千葉
臺等他受用身。及所化人初證佛慧百葉
千葉臺等皆屬中臺攝。故義釋云。以加
力令一切衆生見聞知大日身語意即
此義也。但彼教人但見隨分大日未
知法界曼荼羅中邊本末耳。今約具惑高
下判攝第二第三重中也。若四教人入曼
荼羅之時各隨所入門即是發心初門終
至究竟中臺之位。亦從釋迦三昧入曼荼
羅人以爲初門終至中臺。如説釋迦一
切皆然。故義釋云。一切諸尊種子皆有五義。
所謂發心。修行。成佛。涅槃。大方便也
問華嚴宗云。經云。始成正覺通有五義。一
約小乘。以生身佛於此樹下三十四心初
成正覺同諸羅漢實威非化。二約大乘。
八相化身示現於身此初成正覺。三約報
身。十地行滿無間道後果圓明名初成正
覺。四約法身。謂創得了因最初圓現故曰
初成。此上竝無初之初。五約十佛。謂遍一
切因陀羅網無邊世界念念之中皆初成佛
具足主伴盡三世間具攝前後無量劫初
也。又云。釋迦一身隨應群機差別多種。或
同凡而非聖如見三尺黒象脚身及樹神身
等。此在人天位。或是聖而非凡以同羅漢
聖人身故。或亦凡亦聖以是父母所生實報
身故。四大成故同凡身也。即具五分法身
諸漏盡故是聖也。或非凡非聖以是大乘三
身攝。非同小乘羅漢聖故。或是化非
報以具八相在閻浮故。色頂別立彼實
報故。如梵網等説此約初教。或是報非
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殊勝功徳。受用身故。
如佛地經説此約終教。或是法非報化以
即如故。經云吾今此身即法身此約
頓教。或亦法亦報化如前三説。或非法非報
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間。具足主伴故。
如此經文此約圓教故。此釋迦圓融無礙。
又云。或立一佛謂實性佛。此約頓教。或立
二佛。此有三種。一生身化身。此約小乘説。
二生身法身。謂他受用與化身合名生身。
自受用與法身合名法身。如佛地論説此
約終教説。三自性法身。應化法身。如本業
經説此約終教説。或立三身。如常説此
通始終三教或立四教。此有三種。一於
三身中受用身内自分二身。故有四佛。如
佛地論説此約始教。二於三身外別立自
性身爲顯法身是恒沙功徳法故。故梁攝
論云。自性身與法身作依止故。三亦於報
身内福智分二故有四。如楞伽經説。一應
化佛。二功徳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此約
終教説。或立十佛以顯無盡。如離世間
品説。此約一乘圓教説云云此華嚴義與
今眞言宗立法界唯有一佛之義同異云

答。彼宗立五教判一代教。釋迦一化身以
爲五教佛。一小乘教佛。即天台三藏教佛。二
大乘始教佛。即天台通教佛。三大乘終教佛。
即天台別教佛。四頓教佛。五圓教佛。即天台
教佛。分爲二佛。唯彼圓教有二。一
教一乘。法華是也。二別*教一乘。華嚴是也。
故法華説主同眞言宗佛。已如前説。其華
嚴説主亦同眞言宗佛。彼宗亦約釋尊一
化判此五教佛也。攝入四重曼荼羅中如
攝天台四教佛也。然彼華嚴説主處蓮華
藏世界。彼宗釋云。十*佛境界所依有二。一
國土海圓融自在。當不可説。若實法
顯示如第二會初説。二世界海。有三類。一蓮
華莊嚴世界海。具足主伴通因陀羅等當
是十佛境界。二於三千界外有十重世界
海。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輪。四世界
圓滿。五世界分別。六世界旋。七轉世界轉。
八世界蓮華。九世界須彌。十世界相。此等
當萬子以上輪王境界。三無量雜類世界
皆遍法界。如一類須彌樓山世界數量邊畔。
即盡虚空遍法界。又如一類樹形世界乃
至一切衆生形等皆遍法界互不相礙。竝
是盧舍那佛十身攝化之處云。今眞言宗。大
日經云。我今出現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
種性海中從種種樂欲而化導之。義釋云。
大日如來昔修香華供佛之行感此妙華布
地胎藏莊嚴世界云云故知華嚴宗蓮華藏世
界即是眞言宗胎藏世界也。又金剛頂義決
云。金剛智三藏從天竺來。海神嗔而令舶
海。因以菩薩大藏經投海。故得舶浮。又
梵網經出金剛頂淺略之文云云彼菩薩大
藏經是華嚴。廣本。大日義釋多引爲證。然
機有淺深教有顯密。故於一經顯機聞爲
華嚴經。密機聞爲胎藏教。例如佛在他化
天説般若理趣分時顯機聞爲般若十六分
中第十理趣分也。密機聞爲金剛頂十八會
中第六理趣會也。結集菩薩隨機結集。文
殊等結爲顯教。金剛手等結爲密教云云
彼宗云三種世間圓融成佛即當眞言法界
一佛之義。又彼宗云。十信滿心六位究竟
成妙覺佛故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二住以
去乃至四十一地一一六位究竟成妙覺
佛。一一可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而有四
十二位者。是餘教菩薩迴心此教。故餘教四
十二地一一地中入此教時。各各六位究竟
成佛。故日照三藏將來華嚴三昧圖中作四
十二重華盤一一皆安佛形即其義也云云
亦同今餘教入眞言時地地一一即身
成佛之義
問。高野空海和上寶鑰釋極無自性心云。此
心有二種。一顯略趣。二祕密趣。顯略趣者。
證此心時知三種世間即我身覺十
因量等亦我心。盧舍那佛始成道時第二七
日與普賢等諸大菩薩廣談此義。是即所
謂華嚴經也。善無畏三藏説。此極無自性心
一句悉攝華嚴教盡。杜順和上依此法門
造五教華嚴三昧法界觀等。弟子智儼相續。
智儼弟子法藏法師又廣五教作旨歸綱目
及疏。即此華嚴法門。祕密趣者。入此宮時
五相成身。經云。如是初心佛説成佛因。於
業煩惱解脱而煩惱具依。金剛頂説。薄伽
梵大菩提心。普賢大菩薩住一切如來心時
一切如來滿此世界。猶如胡麻。爾時一切如
來雲集於一切義成就菩薩坐道場驚覺五
相成身。守護國界經説。我於無量無數劫中
修集至最後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菩提
成毘盧遮那。坐道場時無量化佛同告我
言。汝於鼻端想月輪。中作作此
觀已。於後夜分得成阿耨菩提。龍猛菩薩
説。三自一心法一不能一。假能入一。心不
能心假能入一心。實非我名而曰於我。
亦非自唱而契於自。如我立名而非實我。
如自得唱而非實自。玄之玄又玄遠之
又遠。如是勝處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云云
爾華嚴十佛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何故得言
與眞言宗胎藏佛同 答。此海和上判華嚴
佛爲無明佛則有三失。一違金剛頂失。二
違大日經失。三違守護經失。金剛頂説。一
切義成就菩薩坐菩提道場。五相成佛爲
毘盧遮那佛。自心流出三十七尊是爲眞
言教説主也。又大日經云。我出妙華布地
胎藏莊嚴世界。所言我者即是眞言教説主
也。又守護經云。六年苦行鼻端觀唵字得
成毘盧遮那。即是一代教主。此等成佛皆
判具惑之佛。凡我佛教總無具惑之佛。
不共許論失。所引龍猛釋摩訶衍論華嚴未
許是實論故
問。三論宗云。明佛有二。一常身佛。二特尊
佛。若以常身望特尊特尊是本常身是末。
若眞應相對萬徳爲眞特尊爲應。更有應
化佛。如羅什師云。八十年佛以三十四
心成樹王佛。若論大乘無師自悟。頓悟諸
法。如華嚴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又瓔珞
云。敬首菩薩白佛。大方便平等慧照諸法
界。爲頓等覺爲漸漸覺。佛言。我昔曾有
一億八千無垢大士即座達法性原。頓覺
無二一切法一合相。從法會出各各坐十
方説菩薩大藏。時座大衆見一億八千世
尊名頓覺如來。是故無漸覺如來。唯有頓
覺如來。三世諸佛所説無異。今我亦然。意
謂。此説蓮華藏界盧舍那名頓覺佛也。
又大品發趣品釋論解第十地云。成佛有
二種。一實行。二權迹。實行者。菩提樹下坐
入第十地名爲法雲。十方諸佛皆放眉間
光從菩薩頂入。十地功徳變爲佛徳。二權
迹者。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更説第十地。
謂菩薩行六度以方便力故過乾慧地乃
至菩薩地。住於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又
十住經第十地云。十方諸佛光明入菩薩頂
時名爲得職。入諸佛果具佛十力在佛
云云又云。衆經及論或二身或三身或四
身。今總東爲四句。一合本迹如金光明。但
辨一本迹。故云。佛眞法身猶如虚空。應
物現形如水中月。二開本迹。如五凡夫論
明。有四佛開本爲二身。一法身。二報身。
法身即佛性。報身即修因行滿顯出佛
性。開迹爲二身。化菩薩名舍那。化二乘
名釋迦。三開本合迹。如地論法華論明。
開本二身。謂佛性是法身。佛性顯爲報身。
四開迹合本。如攝大乘論明。今佛性
顯皆名法身。開迹爲二化菩薩名舍那
化二乘。名釋迦。經論隨義悉不相違云云
與今眞言法界一佛之義同異云何
答。彼宗唯約釋尊一化作若干釋。非約法
界。故與今意不相同也。然若攝四重曼
荼羅者。彼宗所引什師八十年佛三十四心
佛是天台三藏佛。彼言權迹過乾慧地乃
至住於第十佛地是天台通教佛。彼言實行
菩薩住第十地受諸佛職變爲佛徳及蓮
華藏世界頓覺盧舍那佛是天台別教佛。而
無天台圓教佛。勝天王經云。初坐道場成
正覺時或見樹下坐草座。或見坐天衣座。
或見坐七寶樹下。或見虚空爲座。又像法
決疑經云。入涅槃時或見丈六小身。或見小
身大身。或見處華藏界説心地法門。或見
遍滿虚空無有邊表。天台引此二經釋迦
一代成道涅槃判四教佛。而三論宗唯見
前三不知後一。以彼別教佛果本迹之義
而判法華圓教佛本迹之義。若以彼三教佛
攝曼荼羅如説天台三教佛也
問。三論宗亦云。經有種種説或言虚空法
身。或言實相法身。或言感應法身。或言法
生身。或言功徳法身。約名有不同。論
云一法身云云是明天台圓教虚空爲座之
佛。眞言内證。盡虚空遍法界之佛。何言三
論不説天台圓佛眞言内證之佛 答。天台
通別圓中隨分各有虚空法身之義。三論唯
得別教虚空法身之義。未知圓教虚空法
身之義。故云爾也
問。三論宗引諸經論中三身四身之文。彼
經論中豈無圓義。何言無圓 答。彼宗雖
引經論但言歴三僧祇修得此身。不言
即身成佛等也。今眞言宗菩提心論云。從
凡入佛位者即此三摩地者成大毘盧遮
那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此即
天台圓教頓滿頓足之義意同
問。法華經云。我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修
習是難得阿耨菩提法云云若爾天台所立
法華佛果亦可別教歴劫佛果。何言圓佛 
答。大日經云。眞言菩薩踰三僧祇劫入佛
慧初心。天台宗云。神通乘者雖超萬里不
失里數云云故法華云無量阿僧祇劫是
超其劫數行。非謂實歴若干劫數
問。高野海和上寶鑰釋覺自心本不生心
云。覺此心本不生是漸入阿字門。如是無
爲生死縁因生壞義如勝鬘經寶性佛性論
等中廣明。謂本不生者兼明不滅不斷不
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等。三論家擧此八不
以爲究竟中道。故吉藏法師二諦方言佛
性等章盛談此義。那伽阿樹那菩薩説。清
淨本覺從無始來不待修行。非得他力。性
徳圓滿本智具足。亦*出四句亦離五邊。自
然之言不能自然。清淨之心不能清淨。絶
離絶離。如是本處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云云
若爾今如所立三論佛果未明圓佛與
海和上所判同異云何 答。天台宗云。別教
菩薩五十二位。十信伏見。初住斷見。二住
乃至七住斷思。八九十住斷界内習斷界
外下品塵沙。十行斷中品塵沙。十向斷上
品塵沙。十二地斷無明十二品成妙覺。若
望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二位斷四十二品
無明。別佛唯斷十□品惑當圓十住及第
二行。即以他因而爲己果。涅槃經云。上智
觀故見佛性不了了得菩薩菩提云云
三論宗五十二位佛果即是天台別教佛果。
故別教佛唯斷十二無明。猶有三十品無
明。所謂無明邊域明
問。華嚴經説。初地菩薩坐百葉臺蓮華成
佛。百佛世界説法度生。二地千葉。三地萬葉。
乃至地地倍倍増加。仁王經等初地菩薩百
佛世界作王度生。二地千界。三地萬界。乃
至地地倍倍増加。攝論等云。初地菩薩坐
百葉臺見百佛土。二地千葉。三地萬葉。乃
至地地*倍倍増加云云今眞言宗大日經義
釋中釋眞言行菩薩超三劫十地中引用華
嚴十地及下諸文。皆云初地入阿字門坐
百葉臺百界作佛。今三論宗亦云初地菩薩
坐百葉臺百界作佛乃至後後倍増亦然。而
判華嚴以爲圓佛。今判三論以爲別佛。
自判眞言亦爲圓佛。一同十地取捨不同。
自是非他豈非此乎 答。天台判云。華嚴
二門。若約普賢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四
十二位皆是華臺。是圓佛也。若約行布門。
初歡喜地始坐華臺。一十二位居華藏界。是
別佛也。今眞言疏云。四十二地皆是如來。是
借天台圓位釋眞言行菩薩之位。又云。五
種悉地中五十二位及以初地坐百葉臺等。
是約天台別位以明眞言菩薩超越之義。
若五種三昧道中七地菩薩三昧道。十地
三昧道。疏云。此約教道以明此義。即是約
天台通位以明眞言菩薩超越之義。又三劫
中初劫度三乘是超越天台藏通三乘倶
舍成實三乘。法相三論小乘地位。第二劫
度餘教菩薩無量劫行。是超天台通教菩
薩法相菩薩佛位。第三劫超天台別教菩薩
三論菩薩佛位。初地以上始入佛慧初心
三心成佛。疏引華嚴十地云。若得金剛頂
十六大菩薩義。此中祕密可了。若不爾者
因縁事相。渉十住品是超華嚴中別教菩
薩位也。夫眞言疏非師難決。莫自披文
輒判祕密
問。釋尊一代示現三身隨機説法。三論法
唯約一佛作諸身釋。而天台宗自立四
教約一佛化判四種佛。云小乘之佛三祇
百劫唯斷界内見思之惑。未斷界外塵沙無
明。通教之佛共行十地。唯斷界内見思*之
惑。未斷界外塵沙無明。別教之佛五十二位
唯斷界内見思界外塵沙及十二品無明之
惑。未斷三十品無明之惑。圓教之佛五十
二位普斷界内見思界外塵沙四十二品無
明惑盡。遂使一代釋尊多成具惑之佛
豈非顚倒。今眞言宗亦判法相三論佛果以
爲具惑之佛。豈非邪見 答。眞言天台先
立究竟無惑之佛。次約垂迹判具惑佛。此
約能化判此本迹。若約所化三教行人未
知己家具惑之果執爲我果無惑之佛。諸
宗同判小乘能化之佛智斷同阿羅漢。此非
顚倒亦非邪見。今判權乘佛果具惑豈是
顚倒。寧亦邪見
眞言教時卷第一
  大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於六條書寫之

一校了

眞言*宗教時

問。法相宗云。三身辨名。佛地論説自性
法受用變化差別轉。諸經論中或名一佛。
槃説三寶體同。或説爲二。寶性論説二
種法身。一寂靜法身。二同彼因身。佛地論
説一生身。二法身。又説一世諦佛。二勝
義佛。天親般若論説一眞佛。二非眞佛。
深密瑜伽亦説一法身。二解脱身。或説爲
三。金光明説一化身。二應身。三法身。無著
般若論説一言説法身。二智相法身。三福相
法身。勝鬘經説。妙色身等是即化佛。色無
盡等即受用。佛法常住即是法身。法華論
云。出釋氏宮是化佛。成佛以來是報佛。如實
知見是法佛。或説四身。楞伽經説。一應化
佛。二功徳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金光明
説。一有化身非應身。佛涅槃後現龍鬼等。
二有應身非化身。四善根中所見大千應身
佛也。三亦應亦化身。爲二乘四十心位所現
佛身。四非應非化。是佛法身。前三是化。後
一是法及自受用。不説十地他受用身。理亦
定是應身非化。佛地論説。一受用非變化。
謂自利分實受用身。二變化非受用。謂變
化身爲化地前。三亦受用亦變化。謂爲地
上所現化身。四非受用非變化。謂自性

華嚴經佛地論各説十佛。經云。一無著佛。
安住世間成正覺故。論名現等覺佛。二願
佛。願出生故。彼名弘誓佛。三業報佛。信成
就故。彼名業異熟佛。四持佛。隨順世間不
斷絶故。彼名住持佛。五涅槃佛。示涅槃故。
彼名變化佛。六法界佛。於一切處無不現
故。七心佛。善安住故。二名同彼。八三昧
佛。成就無量功徳無所著故。彼名定佛。九
性佛。善決定故。彼名本性佛。十如意佛。以
普覆故。彼名隨樂佛。前五世俗變化身攝。
後五勝義。此中法界本性法身。餘三受用故
隨所應三身所攝
大般若説。十地如次得十種身。一初地得
平等身。二地得清淨身。三地得無盡身。四
地得善修身。五地得法性身。六地得離尋
伺身。七地得不思議身。八地得寂靜身。九
地得虚空身。十地得妙智身。今此十身皆
法身攝。雖無文説菩薩報身亦有十種應
物化身。理亦有十。又云。初地已上略有二
類。怖煩惱者從於初地見道之後生廣果
天轉受變易。不怖惑者七地滿心生廣果
天轉受變易。十地受用應有十名。同法身
名。至第十地將成佛時淨居天上乃有大
寶蓮華相現。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界微塵
量數菩薩坐之而成正覺。相續湛然窮未
來際利生本願。盡法界故是名自受用身
生因所生成佛之相。見道以前大悲熏煮爲
因。爲十地菩薩現他受用身。初地見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