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供養持誦不同 (No. 2394_ 安然撰 ) in Vol. 75

[First] [Prev]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受。所以然者。菩薩發一切智心本爲普
攝一切衆生。爲作三乘入道因縁故。
今反作四攝相違法起衆生障道因縁。一
切衆生亦同字輪之體不得相離。故隨
損一一衆生善根或於彼捨饒益行。皆
犯波羅夷罪。例如聲聞法中隨捨七衆一
人即是不和合義斷失具足律義也。若但
隨煩惱之心造婬盜殺妄等而未*損彼三
乘善縁。猶如聲聞法中偸蘭遮罪。是方便學
處中攝也次下是阿闍梨教誡之語。佛説
三昧耶者梵本兼有此字。言十方三世佛共
説此三昧。同行一如實道更無異路。今
*曼荼羅中一切集會現爲證驗也。梵云蘇
沒羅多翻爲善住者。以其善住三昧耶故。
亦名善住戒者即是異門説佛子之名。如
護汝父母生身所有躯命。今受此法身慧
命亦當如是也。汝今已受具戒竟。當至誠
於彼諸尊作禮而退。自今已後凡有所作
當依眞言法教如説行之。同彼新受戒
者一切事業先當問師。勿得心專擅
令生惡邪疑悔也
復次阿闍梨説持明藏中二部戒本。一一皆
是眞言。可以成辨諸事。如來以此加持諸
弟子故。今此中諸偈亦爾。作法時當誦梵
本兼以字門而廣釋
  八十四三昧耶戒功徳法
爾時金剛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諸善男子
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羅王。三昧
耶者彼獲幾所福徳聚。如是説已。佛告金
剛手言。祕密主。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
所有福徳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徳聚與彼
正等祕密主。以此法門當如是知。彼善
男子善女人從如來口生佛心之子。若是善
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爲有佛施作佛事。
是故祕密主。若樂欲供養佛者當供養此
善男子善女人。若樂欲見佛即當觀彼。金
剛手等上首執金剛。及普賢等上首諸菩薩。
同聲説言。世尊。我等從今以後應當恭敬
供養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世尊。彼善
男子善女人同見佛世尊故
  八十五都説三昧耶戒
瞿醯云。阿闍梨如上所説作護摩。已以
用淨水灑諸弟子頂上。廣示*曼荼羅位
教彼大印及明王眞言。令坐一處持誦之。
次教以香華供養本尊及餘諸尊竟。次第
而坐。師自誦般若經令彼聽之。次爲都
説三昧耶戒。汝等從今常於三寶及諸菩薩
諸眞言尊重恭敬供養。於摩訶衍經恒生
信解。凡是見一切受三昧耶者當生愛樂。
於尊者處恒起恭敬。不應於諸尊所而
懷嫌恨及與信學外道經書。凡來求者隨
力施與。於諸有情恒起慈悲。於諸功徳勤
心修習。常樂大乘於眞言行勿得懈廢。所
有祕密之法無三昧耶者不應爲説。大略
如此。餘如供養法初品中廣明
  八十六教授眞言印
如是教授已。各各示彼本。眞言印所屬之
部。并爲解説本*曼荼羅
  八十七後供發遣
然後作最後護摩。護摩竟更加如法護身
施諸方⻝。施畢洗手灑淨。與諸弟子以香
華等次第供養一切諸尊。誠心頂禮。并乞
歡喜。復執閼伽各各以本眞言如法發遣。
或依本教或以漫荼羅主眞言一時發遣。
准同諸法
  八十八遺物
諸供養⻝當施貧人。不應與狗烏等⻝
噉。所有財物阿闍梨應取隨意受用。若不
能用當施三寶。傘掃等施佛。塗香燒香
等施法。衣瓶器等施佛及四方僧。若無僧
當與七衆人。其弟子乃至少分不得用之。
若用犯三昧耶。如彼廣説

供養持誦不同卷第四

  大悲胎藏世間成就四種念誦法
第二世間成就品及成就悉地品隨行一尊一
念誦法達磨毱多阿闍梨在烏仗那國出
其供養次第法。即是第七卷文。其次第目具
出十四卷。義釋世間成就品初今當出之
云云不空三藏抄第七卷略出要用。名曰略
攝念誦隨行儀軌。入貞元入藏録奉勅牒
別行於世云云無畏攝大儀軌上卷。大日一
尊一念誦法用六月修亦同第七卷儀式
云云後阿闍梨所製大日經供養持誦次第
儀二本一運
一睿
大日經供養次第一卷大日經
持誦要略一卷。大日經供養儀式一卷。此等
四本竝同第七卷意云云大毘盧遮那成佛
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一卷不空
大毘盧遮那略要速疾門五支念誦法一卷。
此等二本是略念誦法。非本儀式故。或雜
務中臨時用之。若欲此中用之或於意支
念誦法中用之。此八本中以第七卷正爲
本法。若有所樂加用餘本耳。然第七卷
明四念誦。一意支念誦法。二先持誦法。三
具支念誦法。四作成就法。世間成就品明此
四念誦。義釋委曲釋之。當今行人不了此
法。或不先作意支念誦直作先持誦。或不
先作前二念誦直作具支念誦。或不先作
前三念誦直爲他人作成就法。法驗難成。
還謗祕法。所謂犯三昧耶者也。此法持要
當能銘心。義釋云温古。
第八
凡作成就先當
具諸支分作前方便供養承事法。其次第
儀軌與持明藏常途所説大同。但此中一切
衆縁皆成法界標幟所爲事業盡帶瑜伽。
故蘇悉地等諸經要用此字決之。方見深
意。此則與常途異耳。傳法聖者出此三千
偈經爲存略故。於此品中若諸阿闍梨等
共所通解者不復具出。但擧經中攝頌云
如眞言教法成就於彼果。自此已下心想
念誦法餘經所祕。今則具言之也
阿闍梨於烏仗曩國撰出毘盧遮那供養次
第法。正是此品所要。文多不可備載。當
別釋之。然彼中略有五分。第一先當具持
三昧耶學處
第二次應増益守護清淨行。所謂毎日三
時如瑜伽法敬禮十方諸佛説悔衆罪。歸
依三寶捨身奉施。發菩提心隨喜勸請。乃
至迴向修習三三昧耶。金剛甲胄。淨法界
心。如來大護等淨除魔事之法
第三次修供養儀式。所謂先以羅字門
自淨心地及此穢土。次當起大風輪及
水海以阿字門作金剛地具足嚴淨大寶
莊嚴。然後以種子眞言轉作大日牟尼等
刹塵大衆如法請召。示三昧耶奉閼伽水
獻蓮華座。次以不動慧刀淨除内障。金剛
薩埵加持自身。降伏魔已結作周界。更復
奉閼伽水。以法界心慧刀所淨供物如法
供養。以虚空藏明轉持大供養莊嚴雲。以
金剛語諷詠如來眞實功徳。觀佛化雲遍
一切處導利群生。如是具法界供養已
第四當起利益無盡衆生心如法持誦。即
此品中字字相應已下具説方便。今隨文
釋之
  私云。第七卷持誦法則品初有四支禪門。
次有諸菩薩持誦法。文殊爲上首及普通
種子印眞言等
次有諸菩薩成身持誦法。大日成身持誦
法。釋迦等印。眞言持誦法。義釋次文唯出大
日成身觀法。次有四種座法。次有四法眞
言加初後句
第五眞言事業品説。持誦已作金剛薩埵
身。修供養已以金剛諷誦及餘微妙言辭
稱歎如來。次迴向發願。次獻閼伽思惟佛
菩薩徳作禮説偈。次啓白説偈。次三昧耶
頂上解之。次用法界本性如持自體。思惟
菩提心住金剛薩埵。若念誦竟以此三印
持身。所有眞言行門修畢。法則皆悉圓滿。又
法界字以爲頂相被金剛甲。次於清淨
處*嚴以香華自身作觀世音。或住如來自
性。以法界心置頂。以法施法讀誦大乘。
或以心誦請諸天神等。聽之。或造制底
曼荼羅。次所爲已畢。次從座起以和敬相
接諸人事。次飮⻝法。次休息法。次澡浴法。
次云
    彼依世間成就品 或復餘經之所説
    供養支分衆方便 如其次第所修行
    未離有爲諸相故 是謂世間之悉地
    次説無相最殊勝 如前心供養之
    及依悉地流出品 出世間品瑜伽法
    彼於眞實縁生句 内心支分離攀縁
    依此方便而證修 當得出世間成就
故知第七卷是世間成就品悉地出現品。
成就悉地品。世出世持誦品之行法也
爾時世尊復告執金剛祕密主而説偈言
    如眞言教法 成就於彼果
    當字字相應 句句亦如是
    作心想念誦 善住一落叉
    初字菩提心 第二名爲聲
    句想爲本尊 而於自處作
    第三句當知 即諸佛勝句
    行者觀住彼 極圓淨月輪
    於中諦誠想 諸字如次第
    中置字句等 而想淨其命
    命者所謂風 念隨出入息
    彼等淨除已 作先持誦法
  已上意支
誦法
    善住眞言者 次一月念誦
    行者前方便 一一句通達
    諸佛大名稱 説此先受持
  巳上先
持誦法
    次當隨所有 奉塗香華等
    爲成正覺故 迴向自菩提
    如是於兩月 眞言當無畏
  巳上具支
念誦法
    次滿此月已 行者入持誦
    山峯或牛欄 及諸河潭等
    四衢道一室 神室大天室
    彼漫荼羅處 悉如金剛宮
    是處而結護 行者作成就
    即以中夜分 或於日出時
    智者應當知 有如是相現
    𤙖聲或鼓音 若復地震動
    及聞虚空中 有悦意言辭
    應知如是相 悉地物如意
    諸佛兩足尊 宣説於彼果
    住是眞言行 必定當成佛
    應一切種類 常念持眞言
    古佛大仙説 故應當憶念
凡行者欲修觀時。先當住瑜伽座以阿嚩
羅賀佉五字加持自體。如悉地出現品及供
養次第法中所説。所以然者。諸佛無上菩提
雖復寂滅無相。然要當以金剛身坐金剛
地方可入證。自餘虚幻身土力所不堪。瑜
伽行人亦復如是。欲入微細瑜伽觀如來
無邊境界。故要當以此方便自護身心。又
當以無垢眼觀心蓮華臺上阿字門頂上
暗字百光遍照王。以此自加持故即同
灌頂牟尼之法。堪作金剛羯磨。猶如具戒
比丘迺應和合僧中同秉法事也
  一意支念誦法
復云。行者先當一心修習心持誦法使分
明諦了任運純熟。欲於現法之中作成就。
故當依數時相現等方便以自期心如法
作先持誦能證知障蓋消滅方作具支念
誦。又自證知悉地前相然後應起成就漫
荼羅。今此經文從字字相應迄至彼等靜
除已皆是從明修習持誦法迄至作成就
法事時還同此法持眞言也。凡修習心意
念誦者先依前法轉種子字作本尊身。
如彼色相威儀寂心法喜威猛等皆如身密
之印不得差謬。然亦隨事而轉。如作息災
持誦即觀本尊如白玉色住於寂默之容。
若作増益持誦即觀本尊作眞金色住於
法喜之容。若作降伏持誦即觀本尊作烈
日暉色。或如緑寶玄雲之色住於威猛之
容。今此所論即是常念誦時。當一一如漫
荼羅本相也。當於此尊心上而觀圓明。如
淨滿月輪空明瑩徹於中現種子。或從南
謨乃至娑嚩賀字次第而現。以一心住於
縁中故名爲字字相應。或此字合而成句
一時炳現。猶如輪像或如鬘形。明白無垢
修環右布。亦一心住縁中故。故名爲句句
相應也。行者初修習時。恐心散亂當但
觀種子。久後純熟當稍加之。見此一一眞
言字如淳淨乳如貫明珠。遍有光鬘次第
流注入行者口中。或從頂入。阿闍梨言。亦
可隨其面門趣從一處流入。然以灌頂
爲善也。如是深入時。當觀遍布身分充
盈浹洽。恬怡内暢。如甘露灌灑能令無始
時來身心垢障漸次消除。如觀字者或觀
契印或觀本尊*深入行者身中。當亦爾。
或見此眞言輪已當即調和氣息令脣齒
相著而心誦之。以舌不至齶。但於口
中微動而不出聲。故瑜伽宗名爲離聲金
剛語也。持滿一落叉者。謂以金剛語持之
令滿十萬遍。然一是衆數之母。自餘一切
法數皆在其中。若滿一落叉未有證驗。又
當更作一落叉要令成就一月二月等義
皆如此也
若深祕釋者落叉是見義。謂境界現前以心
目觀之。一縁不亂故名一見。如是住一
縁時。假令種種難起或化可畏形像。諸散心
人覩之能令狂亂。或發大聲假使山王亦
可破碎。爾時心不驚怖亦不動轉。故名善
住一見也
復次非但見之而已。亦復聞之如下句説。
故廬山遠公念佛三昧序云。玄音之叩心聽即
同此義。非但聞之而已。亦復觸之。所謂先
時多病今悉除愈。先時火大増盛者今得
清凉。先時水大増盛者今得溫眷。乃至
入口時如甘露昧。又於縁中自然得悟十
縁生句。即是證知義也 經云。初字菩提心。
第二名爲聲者。言最初觀圓明中字。此
如菩提心。以眞言妙用因此生故。第
從此字出眞言聲。猶如從菩提心起
大悲萬行。若聞眞聲時即隨其義。猶如
藉大悲萬行得悟菩提也。復次梵音a
k@sa乞灑ra囉此翻爲字。以一切法本不生故
即是菩提心義。乞灑是法爾如是。非一切
如來所作。非作故性寂。ra囉者。言此心本
淨故無塵故名淨菩提心。此淨菩提心出如
來無邊語輪相故云第二名爲聲。此是深
祕釋也。行者初修習時既見圓明中字。次
從字句出眞言聲。譬如和風諧韻鈴鐸。亦
如叩撃鐘磬。初字既出聲已。運運漸微。次
字續即發聲。如是循環無有間絶流入身
中。冷然猗樂不可爲喩。如清颷扇物昏
蓋消除。善住義亦如前説。經云句想爲本
尊而於本處作者。句是善住處義。即眞
言聲中實義所歸趣處。猶如百川赴海。亦
如大悲萬行皆趣涅槃。故名爲句。句即
爲本尊身者如如來一一相好皆具無量福
徳。集此相好乃成佛身。此中義亦如是。一
一眞言聲具無量義。集此衆義成眞言身。
且如法界生眞言云達磨馱暏娑嚩婆
句憾。此十字各是一眞言門。一一門自具衆
義。今合此字以爲衆名。初達磨是法。次
暏是界。次娑嚩婆嚩是自義。次句憾是我。
又以衆名共成一句云我即法界自性。故
此句義共明一法界身故云句想爲本尊
也。若就覺觀説者。謂人先見一一眞言字
形色炳著。次從諸字發聲。今又總此聲字
轉成本尊三昧耶身。在圓明中深邃而住。
當知此尊即具三密。以衆字形色故具足
身密。以衆字音聲故具足語密。以衆字義
趣故具足意密。以三事等故。當知行者一
縁不亂。善住三密觀中 次即觀此尊
身不作内外之想。爾時見本尊身即是自
身。此是第二轉於一相心中善住一落叉
法。於諸持誦門中最爲勝上。故云當知第
二句即是諸佛勝句也。猶入此勝句故於
普門漫荼羅種種身上隨所欲見者即隨
意轉成。若欲聞彼眞言聲亦隨念而出。若
心有所未悟欲諮問者。本尊即隨所問
而爲説之。故能隨意所期作諸成就。而
今世間執蘇悉地等經。不知祕決。故如文
而住。但誦十萬遍。即望悉地在身。何時
可獲耶
復次經中更説勝妙方便故云行者觀住
彼極圓淨月輪。於中誠諦想諸字如次第
中置字句等而想淨其命。命者所謂風。念
隨出入息。彼等淨除已作先持誦法。謂行
者如前一縁一相觀圓明中本尊。轉作自
身已。爾時行者但見自身在此淨月輪中
一如本尊無異。亦於心上具有圓明。明中
以誠諦心而觀諸字。若單字者令字字連
環相接猶如貫珠。若置句者亦次第右旋。瑩
然明徹。又一一字周匝皆有炎鬘。淨妙無
比。其圓明外亦有光明。如秋夜無雲涼月
顯照。然彼用此眞言爲出入息。息若出時
此字隨出。息若入時字亦隨入。輪轉調轉寂
息遍於即。爾時不見別有喘息。但以眞
言爲出入息。以此方便故則能滅除種種
觀覺戲論漸淨六根 又如是觀時亦隨
義用差別。如欲内寂其心即白色。欲
即當黄色。欲調伏内障即當赤色。白是本
淨義。黄是金剛不壞義。赤是智光明義也。如
世人業壽之身以息風連持故命根不斷。亦
因此息風運動身口作諸事業。行者亦爾。
以此祕密加持淨除其命使無始已來業
壽之垢一切消除成本不生眞言之命。以此
持功徳身令不失壞。方可運動三密作
諸成就也 若指事而言。今此命者即是息
風。令心散動。如風中燈照用不圓。今作此
隨息方便靜散亂風。乃至綿綿漸微出入息
斷。爾時圓明慧心如密室中燈恬然直上。
魔事不入照用無偏。若能如是者方可於
此生中現求悉地而作先承事法。故云善
住眞言者次一月念誦也 若行者初習持
誦時。亦可外觀本尊心上圓明字句明現
亦如前。然後隨息出入 若息入時此字
從本尊心上入自身中。若息出時復隨息
出至本尊心上。如是次第循環念念無
間。其後不見別有出入息。但隨於字漸更
深妙無聲無字。但當任運出入。爾時本尊
身不異自身自身不異本尊也
復次行者初習觀時。雖暫得相態猶如雷
光儵見儵滅。縱使明白不應昧著而起貢
高。設令隱滅亦勿退念而自憂悔。但一心
如説行之。施功不已久久自當純熟。乃
至眞言聲字本尊合爲一體。息風淨除之後
觀此圓明。欲大便大欲小便小。所欲觀者
皆現。所欲作者皆成。譬如巧工得百練臘
變轉無礙隨意施爲。是名初種子心。行
先作字聲本尊觀。如是合之方成種子。如
人初託歌羅羅時。命識煗合方成種子 
又如已得穀種植之良田方便養育必得
成果。行人亦復如是。已得初種子心。次
作一月先承事法即是種植方便也
  二先持誦法
經云。行者前方便一一句通達。諸佛大名
稱。説此先受持者。前方便正是先持誦法。
當依毘盧遮那供養次第法具足修之。所
云一一句通逹者。即彼供養法中。一一瑜伽
道皆使明了現前。如初始莊嚴道場時。從
風輪際迄至金剛地上種種莊嚴。如彼文
所説無不成就 次用種子作本尊時。
即見塵沙菩薩衆等皆悉坐蓮華臺布
圓光之内。行者爲習成就漫荼羅故當
如大悲胎藏圖位而布*烈之。一一觀彼
身相并所持印見眞言字亦聞其聲。至供
養時即觀此一華作種種華雲普遍十方
世界作諸佛事供養一切賢聖。行者於圓
明中悉具見之。諸餘供物當知亦爾。如觀
佛化雲時。即見自身漫荼羅中一一諸尊各
放無量光明。光中有無量佛坐蓮華臺。往
至十方以一切衆生所喜見身隨衆生性
欲而導利之。亦於圓明之中具足明見 
次應如法持誦。持誦畢已。當如法供養次
第第五分中出道場時。行者更以諸餘善
品調伏其心。於一一時中不虧法則。具
如彼説也。當知十方諸佛爲令持眞言者
已得調牛良田純熟耕墾於現世田中布
悉地種堪任降大悲雨廣植供養善根故
説此一月先受持法
復次今説深心持誦法。謂行者如前觀眞言
字。或觀契印或觀本尊。命風靜息恬然
安住時。但當以慧照之心而觀其義。如住
阿字門時當以四不生等句而觀本不生
義若住金剛印時別觀金剛般若義。
住蓮華印時別觀蓮華三昧義。他皆倣此。
今借涅槃經春池譬喩明之。如覺摩訶
衍人皆知此心識中有實相寶。但以無善
巧故名以有所得心競持瓦礫謂是眞
璃珠。歡喜持歸。返爲智人所笑。今以
眞言方便一縁善住時。還由淨菩提心力三
障消除。寶性明現。然此只是觀心。未是證
心也。當爾之時不可攪令波蕩。又不可
恐紛動故而不而取之。但當一心方便安
詳入水。如龍樹阿闍梨所説中道正觀。及
此眞言住心品中十縁生句。徐運慧手一一
披拆磔之令至實際。要令明珠在掌。方
是見心明道人也 爾時行者若入阿字
門即得本不生寶。乃至入賀字門時即
得離因縁寶。獻塗香時即得無障礙戒寶。
獻華時即得大慈生寶。獻燒香時即得遍
至法界寶。獻燈明時即得轉無明寶。如是
入無量門皆當廣説。由於一一支分皆見
深意。故名爲一一句通達也若行者修此
世間成就前方便時。雖未能頓入法性亦
當以無所得爲方便隨分修行。若無般若
波羅蜜氣分則是三障中人頂行眷屬。云何
能獲初悉地果。故大品云。欲以一⻝供養
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及僧當學般若
波羅蜜。欲以一衣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
香燈燭幢幡華蓋等供養諸佛及僧當學
般若波羅蜜即此意也。復次行者初一月
將滿時。於此心供養中當有證驗。設令天
時大旱。或有種種災患。行者隨用一華或塗
香等供養十方諸佛。迴此功徳願令降雨
即隨其心澤普洽。若願所餘災患得消除
者亦隨其意尋皆息滅。當知淨心種子力用
漸彰如根牙漸生。宜應方便長養。故更作
雨月供養法也
  三具支念誦法
經云。次當隨所有奉塗香華等爲成正
覺故迴向自菩提。如是於兩月眞言當
無畏者。謂於供養法中一一支分悉通達
已。當隨其所有於日日之時辨塗香華燒
香燈明飮⻝等。以普遍心供養三寶。發大
悲願廣及衆生。由自功徳力與如來加持
力及以法界力和合故令此功徳雲海等
同虚空不可窮盡。隨行人心力勢分所作
皆成。即以如實功徳迴向大菩提心願成
就悉地。以福徳圓滿故諸障消除。是故作
成就時無能蔽之者。猶如枝條華葉具已
滋榮從此無間必成果實。故云如是於*兩
月眞言當無畏 次作成熟法者正是守
護増益此功徳華令不夭傷普成就耳。
復次深祕釋者。月喩菩提心行者入初住
地時。此心極圓淨。故名第一月。從此已後
用月喩之心起大悲萬行。供養三寶廣植
善根。乃至入無動地名爲一月供養。從無
動地已後。復以月喩之心起無量方便智
業正順迴向如來悉地。迄至金剛地名爲
二月供養。二月滿已即於菩提漫荼羅作大
成就 若細分別者就一一地復有因
果三心。例如初品中釋。今此品所明雖是
世間成就。然甚深方便隱在其中 若求出
世成就時。還擬議此法以成祕密之分。故
持明藏法猶若因陀羅宗能滿世間出世種
種希願也
復次如上所説次第念誦法則爲世間大成
就故。若行者具依此法得成就時即得六
根清淨。或悟旋陀羅尼總持不忘。即以此
身遊諸佛刹住壽無量。供養親近諸善
知識廣利衆生 或以手揮空出種種珍
寶給與諸匱乏者。然尚是生身未得法性
身。故名爲世間成就。此中作成就法後品當
更詳説也。然此法如如意珠亦能曲順世
間下劣希願。若諸行人欲作世間上中下
品成就事者。當參用蘇悉地等諸經仍依
此品修習心持誦法。但能外觀使得明了
便可依法作諸成就。不必轉爲自身。故供
養法中偈云
    智者如先所開示 現前而觀本所尊
    於其心月圓明中 悉皆照見眞言字
    即應次第而受持 乃至令心淨無垢
    數及時分相現等 依隨經教已滿足
    志求有相之義利 眞言悉地隨意成
    是名世間具相行 四支禪門復殊
若深行阿闍梨自當於瑜伽中具識成就
證驗。今爲淺行作者略明祈請之法。行者
滿二月已當於黒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
日月蝕日等或但於白分之内澡浴清淨著
新潔衣。誦扇底迦眞言而作祈請。至於暮
間廣設供養并作護摩。用童女所合縷
線持作七結。毎結一誦眞言。如是都了。
復誦眞言七遍繋左臂上。思惟本尊右脇
而臥。當於夢中見自部主或眞言主。或見
明王。或見三寶菩薩衆等。或見自身誦持
眞言作諸事業。或著白衣。或他來供養。或
登山峯。或見乘象。或渡大河。或昇菓樹。
或乘獅子牛鹿馬等。或乘鵝孔雀等一切飛
禽。或見美女佩帶瓔珞手持華瓶。或於
夢中受得象馬車乘諸寶物等。或夢得華菓
蘇乳酪稻華等。或得數珠。或見澡浴清淨薫
馥莊嚴。當知皆是悉地之相。如蘇悉地説。
又妙膊童子經云。若者成就轉近當於持
誦事業極生愛樂心。不攀緑雜染之境。亦
無飢渇熱惱等苦。於諸違法外相之境心
不動搖。蚊虻毒虫不敢逼迫。毘舍遮等諸
鬼不敢踐履其影。所出言教皆悉信受。轉
總明善綴文章。諸書算伎藝自然巧妙。
心樂善法勤勇修行。身無疾患垢汚。若人
見之及與聞名生敬念心。或見伏藏。於虚
空中聞諸天語。復見其形及乾闥婆藥叉之
類。若見此等勝相便可作成就法也
  四作成就法
又行者欲作成就時當如蘇悉地方便作
光顯増威等法灌沐本尊預辨具縁支分
自作除一切障大灌頂曼荼羅如法供養。
然後起首作成就法。當如初品方便擇治
淨地作曼荼羅。方正四門其量八肘。或七
肘或五肘。唯開西門。於西面四肘之外作
灌頂*曼荼羅等中胎量。唯開東門。其伴
侶菩薩等准同前説。於大漫荼羅四角外
更置三股嚩日羅二合中胎八葉華上及餘
三重各置諸尊祕密印相。又於中胎佛位
之前置本尊印并置一瓶。所餘灌頂四瓶
在四隅際。門外別置一瓶以降三世加
持。自餘供養儀軌皆如第二品中説。既供
養已。應作三種護摩。爲欲遣除毘那夜
迦故。應用成辨諸事眞言作阿毘遮嚕迦
事。爲自利益故應以當部之心作補瑟
徴迦事。爲息諸災難故以當部母作扇底
迦事。如毘盧遮那眷屬即以虚空眼眞言
或依第二品中寂災眞言。加護摩法蘇等
諸物以三事眞言各供養百遍。或増加其
數。次爲諸眞言主等各供養七遍。其上首
諸尊亦當加之。或用寂災眞言通供養百
遍。乃至不辨者應作七遍或三遍已然後
灌頂。其中胎寶瓶亦如前。毎日以不動尊
加持竟。在華臺上者又用正等覺心加持。
在四隅者四菩薩加持。本尊前者用彼眞
言持之。當令助伴次第爲其灌頂。或請
阿闍梨令作灌頂。若依蘇悉地法先用軍
吒利瓶第四用所持眞言瓶。其餘二瓶隨意
取用。如彼具説也。將灌頂時。行者安住
蓮華臺上觀ra囉字門。自焚其身悉爲灰
燼已。既灌灑竟還用va@h嚩字門生之。以
祕密瑜伽觀自身作大悲*漫荼羅竟。應以
牛黄塗香薫香芥子線釧衣服等以自莊嚴。
復當敬禮諸尊旋繞供養。爲息障故更作
護摩後發遣。以此因縁故諸尊歡喜令悉
地速成也
經云。山峯或牛欄。及諸河潬等。四衢道一
室。神室大天室者。是略辨作成就處所。蘇
悉地云。若上成就於山上作。中成就於池
邊作。下成就隨處而作。或與眞言相應之
處當就彼作。不依此處成就稍遲。於有
舍利制底中作一切内法眞言皆得成就。
然佛生處等以大塔中最爲勝上。若於菩
提道場作法者一切魔事不能留礙。凡猛利
成就於塚間作。或於空室中。或於一神獨
居之廟。或向獨樹下。或於河邊作之。若欲
成就藥叉法者林間作之。欲成就龍王
於泉邊作之。欲成就使者法當於人
民集會之處作之。若欲成就入穴法者於
窟中作之。此中深祕釋者欲作上成就時
非但選擇名山超出諠卑之境。多有清泉
華果處亦當安住如是菩提心山超出覺
觀戲論多生總持功徳處。以内外支分相
應故能以不思議法力轉成世間悉地之果。
若不得如是高山次擇平地則以牛欄爲
勝。以離聚落憒閙又潔淨故。牛是修觀
行者。調柔通達之心以生正法根牙堪能
續出五種醇味。欄以無戲論戒命風靜息。
於功徳田中而收養之。比六根清淨高山
又爲其次也。河潬是自爲洲渚之義。阿含
以四念處觀爲自洲不異洲自歸不異歸。
今此宗於本處作本尊身。亦是修身觀義。
言行者雖未得一切調柔。但能造斯觀者
能滌除業垢之命斷隔毘那夜迦往來
行處。故爲次也。四衢道者是所欲趣向皆
通達義。言行者雖未能自身作本尊像。但
能以聲字本尊融爲一相。正住三密觀中
不爲四邊執諍之所障礙者。自然隨所
趣向所作皆通。故可成就如來使者之用 
次云一室者雖未能渾合三密。但能
住一見善護其心。不爲八法風雨惡覺蚊
虻之所嬈亂者。亦可隨其力分作小成
就。又云神室大天室者。神謂本尊。大天
即是諸佛。此中室者名大慈悲。言行者雖
於一見之中未能不動不轉。但能修本尊
觀明白現前。諸有所作以大慈悲爲本。依
數時相現等方便以如來神力庇衞其身。
有爲事相無虧法則。亦堪作小成就及降
伏等。自此以降則雖精進動苦至終恐
無成也。經云。彼*曼荼羅處悉如金剛宮。是
處而結護行者作成就者。此中正作法明
具支方便。至下品當更説之。又云。即以中
夜分或於日出時智者應當知者。有如是
相現吽字或鼓音。若復地震動。及聞虚空中
有悦意言辭。應知如是相悉地物如意者。
凡悉地成時有三種相。若初夜成者爲下。夜
半爲中。劑明相動至日將出已來成者爲
上。妙膊童子經云。此中有三種相。所謂増
氣烟光現次第得獲三種成就。若得氣
出者當得世人愛敬等益。烟出得轉形悉
地。光出成持明仙潔淨微細之身。若作心成
就者或畫像動。或見嚴身瓔珞華鬘等動。或
從空降種種天華。或微風細雨。或覺地
動。或聞空中無形之聲。作如是言。汝所求
願今當説之。或見燈焔増長其色潤澤。曜
如金光。或復油盡光轉増盛。或身毛遍竪
心大歡喜。或聞空中天樂諸天瓔珞之聲。
或於空中見本尊身眷屬圍繞。即應奉
持閼伽五寶華香之水讃歎供養恭敬&T050352;跪。
自觀功力而求諸願。既得願已。歡喜禮
拜。更獻閼伽應對彼尊誦所受眞言。然後
如法發遣。彼中具説方便也。若深釋者。初
夜是如前覺觀乃至具成就時以心猶住
於相義名爲初夜。中夜是六根漸淨不生
法愛時。例如小乘已過頂法爾時罪福正
等從此已後轉近眞明。是故義名中夜。夜
分已過劑於日出喩見心明道時。爾時所
成就法名爲上成就也
復次下成相自如常途所論。若依淨六
中釋者。即是於瑜伽中見無量持金剛慧
者。以加持大師子吼説此吽聲。或諸如來
以大法鼓音滿其所願。或於定中見十方
莊嚴世界普皆六種震動。於虚空中説此梵
音慰喩之聲。而實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如
般若薩陀波論品中所説。當知是諸行人
世間大成就相也
復次行者自見心明道時現覺吽字門。故
得聞大日如來語密記聲。動彼金剛心地
生萬善牙。發起大悲萬行遍發如是阿僧
祇大願。時十方諸佛皆悉現前。以梵音慰
喩。當知是諸行人出世初成就相也
大日經供養持誦次第不同卷第四
  交了

大日經供養持誦不同第五

  大悲胎藏生祕密曼荼羅壇事業灌頂七
日行法六日
行法
第三字輪品及祕密品都會壇中修灌頂時。
一切諸尊普念誦法經中三部四處布字法。
及具五事四法。并作諸尊總別壇法。一一
具足種字三昧形法。異前二法。攝大
軌下卷初明三部四處布字爲諸尊種
觀布字門義法。具足十號法。金剛字句法
爲成身法。次五輪圓壇置身五處法。大
眞言王法是成壇法。即今所用祕歳壇法。
次淨心垢五輪大壇*觀身同體。壇場莊嚴
及諸尊位皆*觀身内。自身爲壇令投華
法。是以印法。修灌頂法非此事業壇法。次
九尊印眞言是今祕密壇文
次三月修法百光王法。六月修法是別持誦
法則。次分限畢。五供解界。*觀經印砂六
念。及加持句印眞言法。是通修行法則。次
阿闍梨眞實智法。一切布字法是大阿闍梨
常念誦法。非此灌頂壇法。其供養儀諸尊
印明灌頂法則略同上中兩卷。亦有殊異具
如經説。彼上卷云。小乘明三輪大乘明五
輪。五輪是今所用。異前二法云云然灌頂
有三種。一者但以印法作之。離諸作業。此
是入祕密曼荼羅。謂有弟子誠心慇重深
樂眞言之行志求大乘。然資力乏少。若令
一一具求衆事反當於道有礙。如是之
人師當深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之。然
但得爲此一人而作之。不得多爲人作。
何以故。恐彼資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
盡心植衆徳本。故作時隨力令辨少
供養三寶。此第一最勝。謂本尊身語意三
合爲一。三倶淨故以此印印之。此最勝
也。師祕受其眞言手印之初但以手印。二
具足法事。
在三昧
灌頂也
二者以作事業而灌頂者。即是師及
弟子皆先作事業也。謂令弟子七日以來
誠心禮悔之類。師亦於七日以來爲其持
誦祕求感應。及令*辨諸供養物。香華之
類。縁壇所須一一令作。然此灌頂與前
者不殊。但以有資力故令盡其所力於
諸佛海會之中而作無盡供養。由此因縁
施福之果不可窮盡。故須灌頂勸彼令
具作也。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頂。如是灌頂
不擇時不擇方謂向東設位。或
向南等皆離也
由此弟子已
修眞言之行。於祕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師
心悦。此又最勝也。師弟倶得瑜伽以心灌
頂。猶如摩頂授記也。又能盡心承奉其
師。於種種善事無有違越。以此因縁令
尊歡喜。故爲作心想灌頂也。其灌頂法瑜
伽阿闍梨先入淨室而住三昧。如前所説。
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位。亦如毘盧遮
那所現之方位一一無異。如是作已。以祕
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外而待命者。自
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
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已。以
金剛手所加持故現覩*曼荼羅諸尊之位
宛然現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字等亦悉明
了。爾時行者復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
蒙授妙華而以供養大衆。隨所墮本尊之
處。其尊即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爲作攝
授。爾時本尊即取一一大會諸尊處甘露三
昧之水。而爲彼弟子現前灌頂 爾時阿闍
梨但坐一處而入三昧。寂然不動而能成
就如是勝事也。令尊歡喜相應。謂承事本
尊。本尊歡喜以行者現前而爲灌頂。以遍
數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誦令尊歡喜。現
前説法如所説而作之也。准前例之。如
弟子能事師令歡喜師爲灌頂教授也。次
答三昧耶有幾種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種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