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供養持誦不同 (No. 2394_ 安然撰 ) in Vol. 75

[First] [Prev]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次復作斯位 至於北勝方
    行者以一心 憶持布衆綵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訶薩
    其莊嚴巧麗 身處於炎胎
    雜寶莊嚴地 綺錯互相間
    四寶爲蓮華 聖者所安住
    及與大名稱 無量諸菩薩
    謂寶掌寶手 及與持地等
    寶印手堅慧 上首諸聖尊
    各與無數衆 前後共圍遶
當地藏右置寶處菩薩。地藏之左置寶掌
菩薩。次寶處右置地持菩薩。寶掌之左置
寶印手。持地之右置堅固意。如是上首又各
於其左右眷屬圍*繞
四虚空藏
西方轉@i。一種ha@m。二li@m。三gata。四dhi
ra@m。五種h@u@m名安
    次復於龍方 當畫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炎光
    及與諸眷屬 正覺所生子
    各隨其次第 列坐正蓮上
    今説彼眷屬 大乘菩薩衆
    應善圖藻繢 誠諦勿迷忘
    謂虚空無垢 次名虚空慧
    及清淨慧等 如是諸菩薩
    常勤精進者 各如其次第
    而寶莊嚴身 略説大悲藏
    曼荼羅位竟
此中眷屬所謂虚空無垢菩薩。虚空慧菩
薩。清淨慧菩薩。行慧菩薩。安慧菩薩。如前
次第左右列之。皆云等者明此上首
尊各有無邊眷屬形相。如圖
次於外曼荼羅以法界性加持自身發菩
提心。彼捨三分位當三作禮。心念大日世
尊如前調色。於第三分帝釋方作施願金
剛童子。三昧手持青蓮華。上置金剛慧杵。
以諸瓔珞而自莊嚴。上妙綃縠爲裙。極輕
細者用爲上服。身欝金色。頂上有五髻。或
置密印。或置字句。眞言曰
  南摩三曼多勃馱喃一鑁
於其右邊光網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圓滿。三
昧手執寶冠。慧手持鉤。或置彼印。或書
字句。所謂染字
焔摩方 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髻冠持如
意寶。或書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噁字長聲
夜叉方 地藏菩薩。色如鉢孕遇華。手
持蓮華。以諸瓔珞莊嚴。或置彼印。或置字
句。所謂
龍方 虚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炎。以諸
瓔珞莊嚴。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
句。所謂伊字長聲
第二院諸菩薩衆。若經中具載形相者。
一一如本教畫之。無文者通用眞陀摩尼
印。當持蓮華。華上置如意寶。周匝焔鬘
圍之。或隨彼名中義趣以表其相。如寶冠
菩薩即於華上置寶冠。寶網菩薩則於華
上置網。寶掌則於掌中持寶。發心轉法
輪菩薩即手中持輪。所有諸闕位處皆置
賢劫菩薩。其使者奉教等皆作卑下之客。
其使者操持刀棒状如夾門守禦。奉教
者或捧持畫印。或瞻仰所尊。若受指麾
教勅守護者則如守門通信有所諮白各
隨其類也。降閻摩尊是文殊眷屬。具大威
勢。其身六面六臂六足 水牛爲座面有三
目。色如玄雲作極忿怒之状。六面尊形相
大同。然有四臂六足。或二手二足。當檢文
殊梵本。具足圖之。然此等諸尊若餘經中具
説形相者。亦可依圖畫入*曼荼羅中。此
諸尊毘盧遮那經不*載眞言手印。別出餘
經者當依波經授與眞言手印。令依此
經供養次第法行之也
畫第二重竟。布白赤黄三色界道建門


大日經供養持誦不同第三

  大悲胎藏嘉會壇中修灌頂時七日行法
第七
日下
  六十八増益守護清淨行法
阿闍梨既畫漫荼羅竟。周遍觀察知已圓
備。方出外如法灑淨。如前運心普禮一
切如來。懺悔歸依自淨三業。然後依供養
法結三昧耶明等以護其身。其諸供物亦
以無動眞言去垢辟除清淨。如法素具而
預備之。又當被服金剛甲等使一一如
法。阿闍梨言。作如來身時用如來甲。作金
身當轉換用之。又准蘇悉地等以如
來肉髻圓光諸相而自嚴身尤善。或可通
用成辨諸事眞言作之
  六十九觀曼荼羅法
如是作已。然後向漫荼羅位隨其所應而
坐。住於瑜伽。先用羅字門遍淨其心。次
復淨道場地悉除衆患。相同虚空。然後
以訶字起大風輪。於風輪上以縛字起
香水海。即用阿字門起金剛地妙高山王。
當知此曼荼羅即在其上上云。畫了作法事
時。如法次第起金
剛地觀。此寶王宮殿在須彌山頂。
所有一一莊嚴皆如下品
如供養次第法
中方便觀作種種莊嚴以虚空藏持之。次
於一一漫荼羅諸尊位上各觀本種子字。
從此諸字字皆轉作本尊身。若彼阿闍梨觀
道未融恐延時節者但於中胎蓮華臺上
而觀阿字。字門出無量光遍照諸尊座位。
爾時諸尊即現。爾時復以方便轉觀如是
諸尊與我身無二無別。是自身即在身中。
阿闍梨言。若行者未住瑜伽云何能造如
是壇法。乃至初建立時已觀在身中。然後
圖畫。若深行阿闍梨則常與如是大悲胎藏
聖衆共倶亦證知即是我心同彼十縁生句
畢竟不可得也
  七十召請法
即觀本尊已。次更運心作種種寶乘以不
動眞言印加持。以此奉迎衆聖及淨治道
路 次作召請。瞿醯云。當各各以本眞
言奉請。或以漫荼羅主眞言都請諸尊。或
依本教所説當隨意廣略。兼用召請眞言
即是也。又此經宗即於本尊座受。還以
不來相而來至此道場。不同麁方便中有
此彼之相。大衆集已。當用無動明遣除障
者。即示三種三昧耶而作加持 次當奉
閼伽水及與敷座。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
來世尊。由本願力而來降赴。願垂加
持受斯所請及與微供。大慈悲故。唯垂納

  七十一結界法
時阿闍梨欲作金剛事業。故更以無動慧
刀自除身障。轉作金剛薩埵降伏魔業。仍
以慧刀結諸方界。復以如來大界眞言印
重結周界。以四大護各護一方。又持無
堪忍大護皆普護之。阿闍梨。凡造*曼荼
羅從初以來即用不動尊或以降三世尊
護持是地。中間。毎持誦時即如法結界了
還解之。至作法夜更劑金剛線内具足結
界。其灌頂護摩壇處當於*曼荼羅外更以
線爲周域令與内界相通。竝置所出入
門。若*曼荼羅外界以金剛線圍斷者至護
摩供養時亦當運心持通門之所擧上金
剛線令通諸尊來往。又結界時但當於本
座處如常作法。若行遶一匝而結周界者
亦皆成就。若結界了忽爾妄念故界破。或種
種魔事起即當念持無堪忍大護。若欲令
一切時無障者。其周界及供物等皆先用大
護護之。後時障起又當使用也
  七十二供養讃歎法
次當作禮奉閼伽水以大慧刀遍灑諸供
養具淨已。以不思議法界心。獻塗香時即
當住塗香三昧以塗香眞言持之。次第供
養時又一一加以彼本尊眞言。或通或別。或
以自所持者。其餘供物例爾。復當作心供
養法時以虚空藏明及以金剛阿梨沙吟
諷讃歎
  七十三四方神供法
次又出外施曠野神⻝。據圖於東門外施
毘那野迦。南門外施蘖㗚何。是魅鬼著人
者。西門外施蘖*羅。是行疾疫者。北門外
施荼吉儞。於門之左右各置四位。然瞿醯。
經。是羅刹毘舍遮部多諸⻝噉血肉者。
種種非人類。或居地者或居樹林者及以
心所念著。各隨本方召集而遍施。一切
縁*曼荼羅供養之⻝悉皆取之和合一處。
并及諸香華等。亦皆別出其分共置一處。
阿闍梨當起大悲無限法施之心。於瑜伽
中觀作種種受用。亦以虚空藏轉明加持
而用散施。此諸鬼神受⻝不作*曼荼羅障
也。當從東方爲首。次往南西北方。如是
一周竟。又施東北方。次往東南方西南方西
北方。又一周竟。復至壇東施上方鬼神⻝。
次往壇西下方鬼神⻝。大凡三遍下⻝。於
諸法事中此法尤難。當爾時或自現種種
極可畏形。或聞大聲雷震野干吼等。如是
種種異相。阿闍梨當好自安心。又欲施時先
更防護其身使一一如法。若彼⻝盡更求
者應復施之務使豐厚令其歡喜。若物少
者但隨所有而已。凡壇中獻物。亦當以平
等之心不得有所遺闕。瞿醯云。若行⻝時
錯誤闕少即應補之仍乞歡喜。所行⻝類若
不遍者應以餘物充數
  七十四奉獻衣服法
施諸方⻝都竟。洗手灑淨。於門前燒香
供養。次入於内奉獻閼伽燒香。運心奉獻
衣服以爲儭施
  七十五普門持誦法
然後住瑜伽座以五輪字持身。首置百光
遍照王。以元垢眼觀自心華臺本不生字
方作普門持誦。先於毘盧遮那心月中炳
現眞言而後持誦。并示密印周遍中胎藏
已。次及第二院諸尊。乃至終竟。或一一現前
觀之而作持誦。或自身作彼本尊。於其心
月現眞言字而作持誦。乃至頓作*曼荼
羅身而作持誦。隨行者觀心勢力。若不能
爾者當以一心誦部主眞言百遍。隨所餘
上首諸尊各誦七遍并作彼印也。具如供
養次第中説
  七十六引入弟子法
阿闍梨如是作法畢已。復誠心頂禮諸尊。然
後召諸弟子一一令入。以如前香水灑
淨。授塗香令用塗手 次授淨華。略爲
宣説住心品中菩提心實義。令知自歸依
處作眞正發心至誠慇重憶念一切諸佛。
所以然者。以行者能發佛心即是佛子。當
受法王子灌頂之位生如來種性中故。當
動止云爲不忘諸佛。今此經中毎將説一
切眞言輒云普歸命一切諸佛。即是此意
也。言淨佛者。聲聞法中阿羅漢亦名爲
佛。諸餘大乘未了義經亦有成佛義。然不
得名爲遍淨。今正明本心常佛故以淨字
甄之。梵本正翻佛家當云佛部。是種族
部類之義也。時阿闍梨觀弟子身作五輪
以五字持之。兼於心華臺中置阿字等
使即同大日之體。以入佛三昧耶印印其
頂上。次以法界生印印心。又作轉法輪印
印臍輪上。各三誦彼眞言。次即轉彼心中阿
字門爲*縛字門。以金剛薩埵印印諸支
分所謂五處。所以如此爲欲成彼金剛事
業也。時阿闍梨亦當更以三昧耶等而
持。次取新淨白疊或餘繒帛。先以不動眞
言如法作淨。復用本部眞言三轉加之。
如作大日*曼荼羅即用毘盧遮那眞言。
蓮華手金剛手亦當准説。用此淨帛周覆
弟子面向門當深起慈悲護念之心耳語
告彼三昧耶。或勿令諸餘未入壇者聞
聲。此一偈當於轉字輪漫荼羅行品中説
之。又觀彼頂上有一囉字。字上安點。故
云嚴以大空點此是&MT01679;
字也
此字四邊遍有光
炎。猶如華鬘連環不斷。字中又遍流出白
光如淨滿月之暉。以此淨法界心所持故
能除内外諸障次引至第一重門遜那
那二龍王守衞之處令正當門廂不得前
却。師當爲彼結作三昧耶印三遍誦彼眞
言置華印上。令弟子至誠心向道場散
之。隨華所墮之處當知即是行人往昔因
縁法門善知識。即依此方便門進趣修行
也。瞿醯云。將入壇時阿闍梨應作是言。我
某甲如法作此*曼荼羅將弟子入。隨其
福徳種性及與成就所堪法器。唯願於此
*曼荼羅中示現其相。既散華已。次應開
面令瞻覩道場。以歡喜心而告之曰。汝今
觀此妙*曼荼羅深生敬信。汝已生諸佛家。
諸明尊等同共加護。一切吉祥及與悉地皆
悉現前。是故堅持三昧耶。*或於眞言法
教應勤修習次令弟子以香華等普
供養*曼荼羅聖衆。即於道場授與本眞言
印令坐一處誦之次引餘人。凡阿闍梨
當觀華所至處辨其性類。若隨佛首上
當成就佛頂及毫相等。墮面上應成就
佛眼。在身中分當知成就諸心。若墮下分
成就諸使者等。又隨佛身上中下分知上
中下成就。蓮華金剛手亦然。自餘諸尊但知
上中下之相。若華*墮去彼尊遠者久遠方乃
成就。若*隨諸供養院隨所屬之尊授彼眞
言。若墮兩尊之間當觀其近遠。若華先墮
内院即移出外院者彼人信心不具。若強
持誦得下成就。*隨諸界道及行道院者彼
人無決定心不獲成就。若彼欲更擲者應
爲作護摩然後擲之。餘如彼説也次當
爲弟子作寂然護摩。是扇底迦法亦可翻
爲息災也。此是一種支分。今如來答中
約行事次第故説加持教授分未竟。即於
此中間説護摩。或可與灌頂等法合爲一
種支分耳
  七十七護摩法別出
  七十八儭施師法
    行者護摩竟 應教令儭施
    金銀衆珍寶 象馬及車乘
    牛羊上衣服 或復餘資財
    弟子當至誠 恭敬起慇重
    深心自忻慶 而奉於所尊
    以修行淨捨 令彼歡喜故
    已爲作加護 應召而告言
    今此勝福田 一切佛所説
    爲欲廣饒益 一切諸有情
    奉施一切僧 當獲於大果
    無盡大資財 世説常隨生
    以供養僧者 施具徳之人
    是故世尊説 應當發歡喜
    隨力辨肴膳 而施現前僧
經云行者護摩竟應教令儭施以下是答
祕密主問中云何供養師句猶屬加持教授
支分也。所以自教弟子令其儭施者非
爲貪著是物而求索之。爲發生彼善根
成就灌頂功徳故。若弟子能以内外所有種
種資財爲求大事因縁無所慳惜。至誠慇
重奉報傳法之人則能摧壞無量宿障。又
自見壇那利益深生慶幸之心。我今捨此
世間所愛之財。五家所共多諸過患用
資無上法寶。正法之財。遍施衆生常無窮
盡。如是思惟已其心歡喜。歡喜故則離疑
悔。故便得内寂安樂而住。然後以法水灌
之則能永離塵垢也 若無物者乃至捨
身而供養師。謂以此身奉事供給阿闍梨。
不憚疲苦。常不捨離。諮求正法。乃至不
惜躯命。爲求道故。爾時阿闍梨感其慇
重生悲念心。誨以深祕方便。乃至自所受
持眞言功行垂滿。於道場中作法迴用施
之。少用功力得大成就。此是諸施中上
也。瞿醯云。弟子當於護摩處以至誠心頂
禮阿闍梨。先當奉獻衣裁二。然後捨施
餘財。又彼云。是灌頂了廣示*曼荼羅相。
教眞言印方乃奉施。與此經不同。任隨
所用耳
  七十九灌頂壇法
以下明灌頂法亦屬加持教授分。然此灌
頂亦通諸餘法事。或可別爲一種支分也。
阿闍梨作第二*曼荼羅當與中*曼荼羅
相對去大*曼荼羅二肘。第二是。次少義。
即是相待言之也。凡大鑪應當中胎。若處
所不便得漸移近南。乃至對西南角。此是
灌頂壇。又在火壇之北。亦令四方均等。唯
置一門。門向壇開也。其壇四角外畫四執
金剛。火方置住無戲論。涅哩底方置虚空
無垢。風方置無垢眼。伊舍尼方置被雜色
衣。壇中作八葉大蓮華王鬘蘂具足。於四
葉中置四伴侶菩薩。帝釋方曰總持自在王
菩薩。焔摩方曰念持。那伽方云利益心菩
薩。夜叉方曰悲者菩薩。其四隅之葉置四奉
教者。火方名著雜色衣。濕哩底方名滿
願。風方名無礙。伊舍尼方名解脱。經云。中
央示法界不可思議色者即&MT01679;字。作純
白色。所謂不可思議法界之標幟也
復次深祕釋者。方壇即是大因陀羅心王。金
剛界體。住無戲論即是本原性淨三世無障礙
智戒也。由此戒故一切戲論皆息。故得成
無師大慧。塵翳都盡如淨虚空。故名虚空
無垢。如虚空中無垢障時極目十方無所
不覩。般若亦爾。由離一切相故於一切
種無不見聞覺知。故名無垢眼。如明眼
人則能自在作諸事業。今以無障礙悲普
觀一切根縁已。即當普現色身而導利之。
故名著雜色衣 若此四種金剛慧印於一
心中具足無缺。即能鎭此心地堪持灌頂
慧身。猶若菩提樹下從金剛地際以來皆悉
堅實。是故如來成道時不傾不陷也 四
伴侶者。謂心所有法是心王伴侶。言此淨法
界心王成就四法能行四種如來事則堪
灌頂受法王位。初云陀羅尼自在王者。即
是通達阿字門見此眞言王時。於一切陀
羅尼門皆得自在。故以爲名。又以總持自
在故成如來念覺如意珠王能持十方佛
國。如彼龍宮祕寶能持大海不令從溢
亦能持之令無耗竭。故曰念持。已得如
是念空便憶本願。普雨法財充滿法界
遍施衆生。故名利益心。出無盡資財作
無限大施。而諸下劣衆生無心受用不肯
求之。爲此興大悲心以種種方便調諸
窮子。故曰悲者言四奉教者。即是從此
四門折伏攝受行如來事。當知著雜色衣
即是陀羅尼自在王所爲事業。滿願是念持
如意寶王所爲事業。無罣礙是大慈法施
所爲事業。解脱是大悲方便拔苦衆生所爲
事業。故名四奉教者也
復次云四寶所成瓶者即是毘盧遮那四徳
之寶。置在中胎四角。如上所説。以不動明
王作加持已。復用四菩薩眞言各持一
瓶。普賢是無盡願行寶。慈氏是無盡饒益衆
生寶。除蓋障是無盡淨知見寶。除惡趣是無
盡大悲方便寶。復次普賢是遍法界淨菩提
心。慈氏是此淨心於中胎藏發生根牙莖
葉。除蓋障是此淨覺樹王妙嚴華菓顯現開
敷。除惡趣是此收果實後種一切衆生田
中。如是施轉相生無有窮盡。故以此四
寶之瓶盛滿種種寶藥諸穀。所漬性淨之水
用灌蓮華臺中不思議法界心。是故得名法
王之子。當知一種寶瓶還與一菩薩一金剛
一使者機感相應。以方便法門對之則可
知也
  八十灌頂壇供養十三座讃歎供養弟
子法
凡欲灌頂時。用辨事眞言加持座物安置
蓮華臺上。阿闍梨復爲弟子如法護身。先
以不動明王用除諸障。次用三種三昧耶
加持三處。金剛薩埵加持支分已。令依吉
祥座法而坐其中。所有塗香華燈閼伽
等先以如法加持。一如上法。阿闍梨先當
奉彼香水。次用塗香遍塗其身。以華
冠飾其身以爲瓔珞。次奉焚香薫之。諸
燈明布列其前并獻諸⻝。凡此供物總有
十三座。謂四金剛四菩薩四使者并及弟子。
其弟子供物最令豐厚。猶如供養本尊也。
亦可於大*曼荼羅中置位供養。至灌頂
時但當持彼名號請加持弟子。其四菩薩
於第一院各於一方置之。使者在如來下
狹門左右。又備新淨白傘上懸華鬘及白
繒。亦先用不動去垢除障。以大日如來眞
言持之。阿闍梨自執用覆其上。復令餘人
執淨犁牛拂及扇香爐。皆以辨事眞言加
持。又於箱中置衣并諸吉祥之物。即是金
箆明鏡輪寶商佉之類。并持四寶之瓶而以
供養。并奏攝意音樂。此曲具在瑜伽大本
中。若獻塗香曲。華燈飮⻝等皆亦如是。一
一歌詠皆是眞言。一一舞戲無非密印。乃
至無人解者阿闍梨當自奏之。若不能爾
不名兼綜衆藝也 言攝意者世人見美
妙色聲身心爲之醉。情有所住不復異縁。
今此金剛伎樂能感人心亦復如是。如馬
鳴菩薩自奏頼吒和羅曲五百王子聞之同
時捨家入道。即此義也。瞿醯中但云。若
得辨者應作音樂。經云。吉祥伽陀等廣多
美妙言者。此頌凡有三種。一名吉慶。二名
吉祥。三名極吉祥。皆是阿利沙加陀。用
此慶慰其心。仍有加持之用。阿闍梨當自
説之 次於下文且出吉慶一種。於此方
所用已粗周備耳。説此偈時當自持白拂
而拂其身
  八十一正灌頂法
讃誦畢竟。阿闍梨復當頂禮*曼荼羅一切
諸尊。爲灌頂故至誠啓白。即持寶瓶徐遶
漫荼羅三匝已。復更如法加持。至弟子所
先用囉字爲火焚燒其身。悉成灰已。方
用四瓶次第灌已觀此灰中作嚩字門。其
色純白。從此出生五字。所謂阿鑁&MT01679;𤙖欠。
持其五輪。次觀暗字在其頂上轉成中胎
藏。又從此字生三重光焔。一重遶咽上隨
所照及之處諸尊隨現。即成第一院漫荼
羅。次一重光遍遶心上諸尊隨現成第二重
漫荼羅。次一重光遍遶臍上諸尊隨現。成
第三重漫荼羅。爾時弟子都成漫荼羅身。
若更深釋即是普門法界身
  八十二供養弟子傳授道具法
次當引至一處。阿闍梨親爲著衣首冠白
繒。以香塗身飾以華鬘。焚香燈明如法供
養。并絡膊繋金剛線。及臂釧指鐶。其制作
法如悉地供養中説。又阿闍梨先用囉字
加持金錍。瞞字加持明鏡。法輪法螺眞言
加持輪及商佉。復當於弟子前以金錍瑩
拭其目。而爲説偈云
    佛子佛爲汝 決除無智暯
    猶如世醫王 善用於金
當觀囉字門淨目中垢障。次又現前示彼
明鏡而爲説偈云
    諸法無形像 清澄無垢濁
    無執離言説 但從因業起
    如是知此法 自性無染汚
    爲世無比利 汝從佛心生
當觀瞞字門淨其心中垢障。次持法輪置
彼二足之間。并授商佉於其右手。而爲説偈

    汝自於今日 轉於救世輪
    其聲普周遍 吹無上法螺
    勿生於異慧 當離疑悔心
    開示於世間 勝行眞言道
    常作如是願 宣唱佛恩徳
    一切持金剛 皆當護念汝
各用彼眞言加持之。所以然者。若行人
能以淨眼現前自觀心鏡即是成大菩提。
成大菩提已。當轉法輪。轉法輪者。非獨
爲若干數量衆生而作限劑。乃當覺悟一
切衆生。是故吹大法螺。凡祕密宗中皆託
因縁事相以深旨。故作如此傳授也
  八十三三昧耶法
阿闍梨次當持傘用覆其上。引令旋遶漫
荼羅三匝。先遶第一行道院後遶第三行
道院。如是行道時阿闍梨當誦吉祥極吉祥
偈等。或可誦吉慶梵文。既同畢已。復至西
門二龍廂衞處令其慇懃禮拜。其傘當隨
身上下而以薩之。即當爲説三昧耶偈。
所謂祕密藏中四種重禁。此事皆是阿利
沙偈。下當釋之。瞿醯云。弟子至西門禮
拜已。阿闍梨當白諸尊言。我某甲已與メニ
甲灌頂竟。今付屬諸尊令持明藏。作是
語已。應當被傘令其起立對漫荼羅前
爲説三昧耶戒。今慈愍聽許也。今已成就
漫荼羅持明阿闍梨竟。諸佛菩薩及眞言主
一切天神已共知汝。若見衆生堪爲法器。
憐愍彼故當爲建立漫荼羅而教授之
三昧耶偈
    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故
    不應捨正法 捨離菩提心
    慳悋一切法 不利衆生行
    佛説三昧耶 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 稽首聖尊足
    所作隨教行 勿生疑慮心
前云耳語告一偈者猶僧祇家授六念
薩婆多授五時法。以此驗知曾受具戒以
不。今此四戒如受具戒竟。已略示戒相。
當知即是祕密藏中四波羅夷也。如人爲
他斷頭命根不續則一切支分無所能爲
不久皆當散壞。今此四戒是眞言乘命根。亦
是正法命根。若破壞者於祕密藏中猶如死
尸。雖具修種種功行。不久敗壞也
第一戒不應捨正法者爲一切如來正教
皆當攝受修行受持讀誦。如大海呑納百
川無厭足心。若於諸乘了不了義隨一法
門生棄捨之心。聲聞乘中若對堪作法人。
心生口言隨捨一法亦成捨戒。雖於具足
毘尼不*隨衆數然非犯戒之罪。今此祕
密大乘畢竟無有捨義。故則成重罪也。又
此一切法門皆是大悲世尊於無量阿僧祇
劫之所積集。爲欲普門饒益一切衆生故
而演説之。猶如字輪不可棄一。如聲聞
乘人隨捨一事。猶因和合義斷喪失律儀。
何況摩訶衍耶
第二戒不應捨離菩提心者。此菩提心
於菩薩萬行猶如大將幢旗。若大將喪失
幢旗時即是三軍敗績。墮他勝處。故犯波
羅夷也。有人雖愛重三乘法心不棄捨。然
作是念。無上大乘種種難行苦行非我所
堪。且當於小乘中而取滅度。或言。我當廣
殖善根供養三寶長受人天福報。無上菩
提是普賢文殊諸大人等之所行處。今我何
能得之。如是等種種因縁退菩提願。即是
自斷命根死。犯波羅夷罪。又此菩提心畢
竟無有可退義。故不同聲聞法中乃至放
捨三歸退爲白衣外道者佛亦慈愍聽許

第三戒於一切法不應慳悋者。有人雖不
捨正法不離菩提心。然於正法慳悋不
肯觀機惠施。亦犯波羅夷罪。所以然者。
因如來出世然後得。乃至一句一偈無非
世尊喪捨身命爲其僮僕然後得之。是一
切衆生父母遺財。非獨爲一衆生故。而今
竊爲已有。故此祕密中同於盜三寶物也。
略説法有四種。謂三乘及祕密乘。雖不應
悋惜然應審觀衆生量其根器而後與之。
若輒爾談説深祕之事令生疑謗斷彼善
根。則於第四戒中得波羅夷罪。其直爾
慳財不肯惠施者。於十種方便戒中結
犯下品説之
第四戒勿於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者此
是四攝相違法。四攝是菩薩具戒中四依。若
受戒時先當問此遮難。若能奉行者方爲
授之。不能奉行則非摩訶薩埵。不得爲
受。所以然者。菩薩發一切智心本爲普
攝一切衆生。爲作三乘入道因縁故。
今反作四攝相違法起衆生障道因縁。一
切衆生亦同字輪之體不得相離。故隨
損一一衆生善根或於彼捨饒益行。皆
犯波羅夷罪。例如聲聞法中隨捨七衆一
人即是不和合義斷失具足律義也。若但
隨煩惱之心造婬盜殺妄等而未*損彼三
乘善縁。猶如聲聞法中偸蘭遮罪。是方便學
處中攝也次下是阿闍梨教誡之語。佛説
三昧耶者梵本兼有此字。言十方三世佛共
説此三昧。同行一如實道更無異路。今
*曼荼羅中一切集會現爲證驗也。梵云蘇
沒羅多翻爲善住者。以其善住三昧耶故。
亦名善住戒者即是異門説佛子之名。如
護汝父母生身所有躯命。今受此法身慧
命亦當如是也。汝今已受具戒竟。當至誠
於彼諸尊作禮而退。自今已後凡有所作
當依眞言法教如説行之。同彼新受戒
者一切事業先當問師。勿得心專擅
令生惡邪疑悔也
復次阿闍梨説持明藏中二部戒本。一一皆
是眞言。可以成辨諸事。如來以此加持諸
弟子故。今此中諸偈亦爾。作法時當誦梵
本兼以字門而廣釋
  八十四三昧耶戒功徳法
爾時金剛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諸善男子
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羅王。三昧
耶者彼獲幾所福徳聚。如是説已。佛告金
剛手言。祕密主。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
所有福徳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徳聚與彼
正等祕密主。以此法門當如是知。彼善
男子善女人從如來口生佛心之子。若是善
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爲有佛施作佛事。
是故祕密主。若樂欲供養佛者當供養此
善男子善女人。若樂欲見佛即當觀彼。金
剛手等上首執金剛。及普賢等上首諸菩薩。
同聲説言。世尊。我等從今以後應當恭敬
供養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世尊。彼善
男子善女人同見佛世尊故
  八十五都説三昧耶戒
瞿醯云。阿闍梨如上所説作護摩。已以
用淨水灑諸弟子頂上。廣示*曼荼羅位
教彼大印及明王眞言。令坐一處持誦之。
次教以香華供養本尊及餘諸尊竟。次第
而坐。師自誦般若經令彼聽之。次爲都
説三昧耶戒。汝等從今常於三寶及諸菩薩
諸眞言尊重恭敬供養。於摩訶衍經恒生
信解。凡是見一切受三昧耶者當生愛樂。
於尊者處恒起恭敬。不應於諸尊所而
懷嫌恨及與信學外道經書。凡來求者隨
力施與。於諸有情恒起慈悲。於諸功徳勤
心修習。常樂大乘於眞言行勿得懈廢。所
有祕密之法無三昧耶者不應爲説。大略
如此。餘如供養法初品中廣明
  八十六教授眞言印
如是教授已。各各示彼本。眞言印所屬之
部。并爲解説本*曼荼羅
  八十七後供發遣
然後作最後護摩。護摩竟更加如法護身
施諸方⻝。施畢洗手灑淨。與諸弟子以香
華等次第供養一切諸尊。誠心頂禮。并乞
歡喜。復執閼伽各各以本眞言如法發遣。
或依本教或以漫荼羅主眞言一時發遣。
准同諸法
  八十八遺物
諸供養⻝當施貧人。不應與狗烏等⻝
噉。所有財物阿闍梨應取隨意受用。若不
能用當施三寶。傘掃等施佛。塗香燒香
等施法。衣瓶器等施佛及四方僧。若無僧
當與七衆人。其弟子乃至少分不得用之。
若用犯三昧耶。如彼廣説

供養持誦不同卷第四

  大悲胎藏世間成就四種念誦法
第二世間成就品及成就悉地品隨行一尊一
念誦法達磨毱多阿闍梨在烏仗那國出
其供養次第法。即是第七卷文。其次第目具
出十四卷。義釋世間成就品初今當出之
云云不空三藏抄第七卷略出要用。名曰略
攝念誦隨行儀軌。入貞元入藏録奉勅牒
別行於世云云無畏攝大儀軌上卷。大日一
尊一念誦法用六月修亦同第七卷儀式
云云後阿闍梨所製大日經供養持誦次第
儀二本一運
一睿
大日經供養次第一卷大日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