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宗要柏原案立 (No. 2374_ 貞舜撰 ) in Vol. 74

[First] [Prev+100] [Prev]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事也。但法相三論人師。叶十信釋事。一家
所破也。不會通歟。但他師五時。不
云事。以擬宜益一代根源。豈可
耶。取夫於三七日中思惟ケルハ阿含定
入歟。若爾者。鹿苑所攝也云事不然。經
文三七日思惟後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鹿
苑趣見。別説時被得。次方等般若次第事。無
量義經文分明也。但解深密經阿含般若次第
事。山家大師破之云。三時之教攝義領解一
了之聞義生機宜尚闕三了何領一代
云。四依衆論不三時。三時第二無
意彼經攝義生菩薩領解也。彼領解誤レリト
破給也。次心地觀經八塔次第事。是必非
時次第。生老病死次第存歟。維摩經現疾相
故。現疾圓寂列歟。次玄文第一華嚴山照譬
事。高山幽谷平地。誠三處也云。高山爲華嚴
幽谷爲阿含。於平地三時。日初方等。已
刻末般若。午刻時分土圭測影不縮不盈譬
法華故。五時次第尤分明也。次玄文第十五
味譬事。是又五味轉變相。五時淺深相應。但
大經從般若涅槃説事。是且後番五味
相。是前番借用時。從佛出十二部經。從
二部經修多羅。從修多羅方等。從
般若。從般若法華釋。次上宮王太
子御釋事。彼天台章疏未度時。依光宅疏等
釋義給。恐不依用歟。次方等説時有
無事。大方寺門山門異義也。存一義旨
説時云歟。其旨法界性論文分明也。一家
釋。彈呵之時復云往昔驗知並在十二年前&MT01302;
釋。或彈阿應在十二年前&MT01302;判。是則方等彈
呵。阿含十二年内有之。又約後來者。般若
三十年内有之。別不説時歟。但説時不
定也云。於五時次第者。必阿含方等般若
生起道理有之。謂得果之後即有彈呵
云。必證果後彈呵。破空心有念。如
空有錯亂ヲハ般若洮汰&MT06279;有無一念心地成
也。所詮五時者。行者一念也。此一念。必四
教三觀圓備。必不次第上五時次第不
事也。次法華涅槃一時事。一家義意。謂二
部同味不今事也。雖事多法華詮智惠
涅槃談理。理智自元不二。同味判釋尤甚
深也。他師意談理智各別旨。不境智不
二義。二經爲別時也。尤可云云



宗要柏原案立卷第三
   一。 四門實理
  二。 住上壽命
  三。 住上超次
  四。 三教初焔
  五。 入住時節
  六。 果頭無人
  七。 四教八相
  八。 三惑同斷
  九。 十二品斷
  十。 通圓相即
  十一。四教證據
  十二。三教地位
  十三。一生妙覺
  十四。地上空假
  十五。名別義通
  十六。三種四教
  十七。十地虎浪


宗要柏原案立 教相部

    一。四門實理
問。四教四門説。皆與實理相應耶
答。此事文義幽玄雖思。四教四門。皆與
實理相應
之教門權説時。四教共雖四門。約
人實證。三藏有門。獨與實理相應。乃至圓教
雙非一門也。爰以六祖所判中。藏多用
有。通多用空。別教多用亦空亦有。圓教多
非空非有判。何況約界内界外二理時。
藏通空理相應。別圓中理相應可云耶 
云云四教四門皆與實理相應云事。
一家大旨處也。所以四門共爲入理方便
故也。爰以宗師。四門觀別。見眞諦同。如シト
城有四門會通不異判。但至御難者。雖
無等言異。何不所詮理。若爾者。三藏
有門云。次妙樂大師所判。以四門
四教一往對判釋義歟。次藏通空理別圓
中理分別事。可一往對判一意。仍無
難云。四教門理不同。能詮所詮不一准。大方
圓教意。雖教理一體。前三教隨機方便。
門理不相應事多之。先藏通雖折體不
。所詮理同一空理也。又別教。教門談
。行人證不但中云。又教談中理。是故名
融行證次第。故名不融別。教談融理不融
見。以此等意之。教門所詮理。聊不
相應云事可之也。去三藏談諸法實有
。有門獨其理可相應。通教如幻即空理
空門理相應。別教明中道陰顯雙照
門理相應。圓教談中道實體雙非一門與
理可相應也。依之決六云。故四念處云。藏
多用有。通多用空。別教多用亦空亦有。圓
教多用非空非有又次下釋。藏別兩教多
有門。通圓兩教多依空門判事有之。此
時四教。唯有空二理可相應見。或又以
界内外事有之。謂藏通明空理故。但
空門計與實理相應。別圓談中理故。第四
門與實理相應也。依之妙樂大師。藏通
兩教明界内理。別圓二教明界外理 或
又決三。故前兩教束爲空行。別教爲假圓教
中釋。或又決六。通雖假意多在空。別
中文多在假。圓雖三觀初觀中
釋。如此廢立不同。四門共與實理相應云
釋更無之。講答依何文理。四門共理相應義
成耶。但御答義勢。四門共入理方便故。
何與實理相應云事。入理方便云事付。
遠近重重意有之。縱三藏有門與理實相應
時。餘三門成助縁。通教空門與理相應時。
餘三門成助縁等也。若爾者。三藏餘三門遠
方便。正理相應義無之。通教三門又如此。
仍四門共方便可理相應事。唯可
也如何。抑一家一處釋中。與毘曇成論
諍時。諸成論師云。毘曇有門但是調心。方便
道。成實見空乃得道耳
釋。有門毘曇廢立與理不相應見。又云。諸
數論師云。我用小乘義。見有得道。汝探
大乘明義故。説空得是等諍論。
其落居如何可意耶。一家釋事有之。次藏
通共所詮理空理也。依有門空理云事
思。能詮有所詮無。有無忽可敵對相翻
也。何返相應義可之耶。次根本大師御
釋中。四教四門説。與實理相應耶不事判事
之如何。又楞嚴先徳。三藏有門通教空門
判。如何可料簡耶。次與實理相應者。四
教四門。各各我教教實理相應云事歟。將三
教四門圓教實理相應云事歟。次相應言如

云云四教四門説。皆與實理相應云事。凡
能詮教門。皆悉爲入理得道也。教門雖
量也。何理不相應云事不之。依
經云。以佛教門三界苦理不相應
得道門立之。可何用耶。玄八云。於
四門著。皆不理不著皆入也
云。能通教門大爲十六。所通之理。但是偏
圓兩眞止六云。四門觀別見眞諦同。如
城有四門會通不四教義三云。今明
佛法四門。皆得一理但教理相違事多
之云至御難者。寄融令不融。擧不融
融。皆是佛隨宜方便也。何不理事
之。法貴事衆生得悟。若夫有得道。豈
理非相應耶。次決六藏多用有通多用空
等釋事。具文云。教教雖四隨教曲論。一一
教中初入復別。故四念處云。藏多用有通多
用空 既云教教四門等故。四門各入理
&MT06279;其上一往以四門判四教意被得。教
教各一門正義&MT06279;。教教各四門爲一往
意。又藏別兩教多依有門。通圓兩教多
空門釋。一具釋義也。同一往對判可
也。次故前兩教束爲空行。別教爲假。圓
教爲中釋事。大方藏通證空理故。如此釋
歟。又第七卷通雖假意多在空等釋。更
相違。所詮一往對判時。三藏有門通教空
トハ分別スレ&MT01302;。所詮理皆修空觀空理者也。
此空理時。依有門空人。有乃至自餘
ヨリ取寄之人有之歟。但有空歒對相翻。
水火天地不同也。爭以有門觀空理
耶云疑尤難。凡空者何者耶。折觀體觀異。同
破有法空觀也。有門豈非空理
耶。何況依隣虚細盡有無。判空有二門。細
重折觀時空理現前也。空理未成就
時。更有門實體不顯者也。依有門空理
尤顯然也。次於一教内。一門與理相應。餘
二門助縁遠方便也云事不之。有門機
餘三門成助縁。乃至雙非門ニモ餘三門可
助縁也。爾リト門門皆理相應事。不
相違。宗師釋云。見有見空皆是教門。無言説
理有空不未師一處釋云。今此四門。皆
是方便。爲是門故。若能見理。皆是眞實也
方便眞實二意有之可之。次
四教義擧毘曇成論異義事。兩論共一家所
破也。四教義三云。今謂此竝不三藏教
。大集經云。常見之人。説異念斷。斷見之
人。説一念斷。二見雖殊。得道無異。大智度
論云。聲聞經中。處處明法空義。豈得
空得道探明大乘若爾者。四門何順
得道義可有也。次根本大師御釋事。此事山
家御在唐決有之。聊爾不處。仍彼御釋
云。四教四門。倶與實理相應也。尋四教四
者。各各性在所證一理中。仍與實理
應也之。次楞嚴御釋。一往對當時。
三藏有門通教空門云歟。次相應二字事。大
方能入門。所入理不二名相應歟。例如
惠相應云。此外付字訓等義勢事有

    二。住上壽命
問。圓教初住已上壽命有齊限
答。雖釋義幽玄也。約住上壽命
齊限答申
之凡初住已上。未無明惑。不法性
。於所得壽命。何不齊限耶。爰以大經
中。一切種智菩薩心中有量有限明。宗師解
釋中。報身金剛前有量判。如文理者。住上
壽命有齊限云事
云云齊限云事。任圓教大旨
也。所以初住已上。分證四徳常住理。於
得壽命。爭可齊限耶。爰以經文。我本行
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宣。釋登初住
時。已得當壽判。但至御難者。圓教初後不
二也。初住論極果一分。豈有齊限耶。次至
經文並解釋者。且存教門附謗意歟。仍無

難云。初住已上壽命無齊限云事難思。初
住已上斷一品無明。雖一分中道。尚後位
無明有之。住上以無明品數生死多少
故。四十二位。四十二重生死可之。爭無
齊限壽命也可云耶。依之大經云。一切種
智菩薩心中有量有大論云。菩薩有
大神力。爲人説法有量有限。不滿十
方世界一家釋中。報身金剛前有量。金剛
後無量又云。未窮報身之源。未盡法性之
極。所見佛壽猶是春日。唯佛與佛窮性盡
見法身壽猶如夏日凡以外用廣狹
内證淺源。既名疏一。別教登地圓教初住。未
横遍十方竪高三土百佛世界分身散影
判。可知於内證壽命齊限云事。其
上一經中。於初住已上變易生死明。一
論中立七種生死。於住上因縁生死・有後
生死・無後生死判。今經一生八生。皆以
生死數見。若又壽命無齊限云者。豈
生死數量耶。但初住已上。分證四徳
常住理云事。此所證理。既横竪分證非
。何望妙覺位時。劣心可之也。望
壽命劣也云。豈非齊限耶。長壽只是
證體之用定。所證體有淺深。壽命用又可
長短不同得。名疏七云。菩薩未
。因地法身有常無常二邊。雙遊意在斯也
末師釋云。初住已上惑分分滅智分分生
名爲無常。不凡夫次本門本行菩薩
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文事。約内證理歟。佛
修圓因登初住時巳得常壽常壽叵盡復倍上
數況復果耶釋義。約内證理意也。
抑講答約惠命邊齊限義被成歟。凡於
壽命連持惠命二邊有之。今義者。連持壽命
決定有齊限治定。内證惠命常住也云義
意歟。尤可治定事也。但問者所存。連持惠
命共有齊限難申也。所以智即有爲功
徳滿云。智方何無常者也。惠命可常住耶。
大段菩薩壽命齊限有無。先約連持壽命
心也。抑楞嚴先徳。並檀那正嫡静慮院
僧都。同住上壽命有齊限義成。兩流學者。
共尤無齊限義不成事也如何。次一家
釋中。正顯言無常壽命相スル事有之。謂金
光明經疏云。此佛猶是諸根不具壽命損減
如何可意耶。次所成壽命今猶未盡文
事。未盡者對當盡言也。若爾者。非常壽
例證歟。山家大師並楞嚴先徳。聊評判事有
之如何
云云住上壽命事。初住已上無明大夜。爰
法性智月初顯。空假無常智也。中道
住覺體也。昔行違中道。雖二邊無常果
今行順中道即感常住勝妙果。三道三徳開
覺。無始無明有爲業障轉解脱徳。四徳波羅
蜜開悟。常波羅蜜化用。更壽命有齊限
云。依之華嚴經云。初發心菩薩即是佛。
悉與三世諸佛如來等。得如來一身無量
。三世諸佛平等菩薩智惠。所化衆生皆悉
同等疏九云。佛修圓因初住時。已得
常壽。常壽叵盡。已倍上數。況復果耶
九云。指初住位分得常壽。豈有初住眞變
易壽。更同分段有無常此等證據分
明也。壽命常住也云事。又經云。願我於
長壽度衆生籤七云。又發願故。於
地中壽長遠。初住實壽亦復無量初住
已上菩薩者。釋尊同可長壽見。又經云。
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記九
云。以不盡之因壽未盡之果壽籤十
云。自本地眞因初住已來。遠鑒今日乃至
未來大小衆機。故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但至無明不盡難者。依無明
。不四十二重初後條勿論也。去圓教
意。初後相在。始終一體也。於初住證惠
命者。即是極果常壽也。佛壽若常住也許。住
上又可然也。取夫住上四十二重生死有
之云事。且約無明品數。生死名假立事。教
門附傍時如此事有之歟。但於壽命。連持
惠命二意有之。學者一義。連持壽命有
云義有之歟。然連持壽命常住也可
也。何況於中道壽命耶。然而無明品數殘惑
之。連持障不成者也。次大經文。含
容經故。附傍權門意有之歟。大論文又然也。
次報身金剛前有量事。彼釋正釋別教報身
文也。來圓教不難。次春日夏日譬文。引
大經文圓實意不覺也。末師云。問。初住之
壽尚不盡。如何十地仍有量耶。答。若證
理邊實如所問。今從惑未盡邊仍受變易
生死故名有量若證理邊文可料簡
事也。謂證理常住云所證理。能證智也。惠命
常住相自顯者歟。サテ惑未盡邊必非違文
次未横遍十文竪高三土釋事。末師此約
身得忍菩薩以説。若夫法身菩薩。無
云也。次首楞嚴經並攝論七種生死事。
皆權門意可會也。次望佛果常壽。因壽劣也
云。可無常義云事不然。初住妙覺智體。
實不同無之。同常住惠命也。勝劣淺深分別。
只是明晦不同可心也。次疏九因地法身
有常無常事。彼金剛前後判量無量釋定可
意也。總彼釋下。就量無量四句不同分
別。不一決事也。次末師初住已上惑分分
滅智分分生釋事。智分分生云。分分滅不云。
惠命無常證據不云。但惑分分滅方。自
元不遮處也。次智無常也。惠命常住不
云云御難事。智常無常別算也。但境既無量
無邊常住不滅。智亦如是云故。智無常不
申。次惠心先徳御釋事。何處私記耶。彼
釋處不顯故。難會通者也。胸臆傳説不
之。次一處釋。正壽命損減釋事。且因果
相望。一往約明晦不同釋意歟。次今猶未盡
未字事。御難意。他師未者當盡也云意歟。根
本大師重重破之。不當盡未也釋。山王
院決有之。惠心先徳甚深釋。仍無
    三。住上超次
問。圓教初住已上有超次不同
答。此事雖學者異義不同。任一義
次不同也可答申
之凡初住已上。斷無明顛倒惑。證法性
平等理。於同位等行菩薩。爭可超次不
耶。爰以馬鳴菩薩論判。無超過之法
判。宗師解釋中。眞修體顯即無差降釋。如
者。無超次異
云云超次不同云事。任先徳一義
處也。所以菩薩根性萬品也。一類人何不
超次不同耶。爰以宗師或可一世或可
釋。妙樂然超越人増損無定故云八世界
釋。但至御難者。縱雖根性勝劣。於
後位増進。何不超次耶。次起信論別教
意可云歟。次至即無差降釋者。彼無利鈍
云事也。非超次相者非相違
難云。初住已上有超次云事難思。凡住前
未證位。無始宿習不同。利鈍淺深顯然也。至
住上眞因位。三世三道。一念三徳妙理
。無宿習淺深利鈍不同。依何可
超次不同耶。爰以無著論師所判。地前修行
遲速不同。初住已上一切菩薩種姓皆同。經
三僧祇決定無馬鳴菩薩起信論云。而
實菩薩種姓根等發心即等所證亦等。無
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
疏四云。此同位人無復勝負。眞修體融寧得
異耶妙樂受之。位同理同不更別
住前未證容不同此等證據分明也。
超次別云事。但宿習根性不同也云事。一
家意。宿習不定義。於住前之也。至住上
宿習不定義無之。依之籤十云。若圓教中及
別登地得入實者不不定故。不定名必
方便決三云。但是利根超入深位。若
作發習者。如五品位。但是伏惑。因宿習發
即破無明。亦是不定初住已上。自然流
入薩波若海云。超次不同無之。只是遲速不
同有之計也。超不超何於住前之見。若
爾者。依宿習超次云。次起信論
別教意スル事難思。彼論明不二摩訶衍旨
大乘甚深法。輒可別教耶。先徳釋義
見事有之耶。次疏四文約利鈍文也。非
超次會事尤難思。無利鈍必不
也。依之光法師釋云。超次越者。皆是利
爭乍利鈍超次成耶。次或可
一世或可八世等釋事。從住前位。頓有八番
増損云事。於住上超越歟。抑如今答
者。無利鈍超次有之云義意歟。若爾者。此
超次由來何事耶。不利鈍。依何超次不
同可出來耶難思事也。就中東陽和尚。有
利鈍超次成。今講答義勢。彼明匠御義
相違。如何可得意耶。次楞嚴先徳。引二經
一論。超次有無評判。若講答潤色。尤何
之者也如何
云云初住已上有超次不同云事。凡住前
未證昔。恒沙宿習可之。或次第宿習。或
不次第宿習無量無邊也。此等意依宿習厚
。初住已上有超次云也。依之疏九云。
或可一人一時有八番増損。或可一世。或
八世。或無量世。或可一念。或可八念。或
無量念記九云。然超越人増損無定故云
八世界等記三云。乃至本門位登無垢不
差毫未稱其住因既等覺無垢位。往因不
同有之。何無超次不同耶。又止六云。瓔珞
明頓悟如來法華一刹那頃便成正覺。從
則有決三云。問。増道是定。何名
。答。次第増道名之爲定。若超證者名爲
不定籤十云。又登地登住超斷無明
不定地住已上超次處處文如此。但
御難者。縱雖根性利鈍勝劣無之。何後
位増進無超次不同耶。次至瑜伽論者。五
大院先徳。屬名別義通。起信論同先徳。今
起信論五教中別教。三大僧只菩薩成佛
圓教菩薩者非難限。次文句第四卷事。
會通如前。依之疏四云。問。三根入初住位
猶有利鈍不。答。眞修體顯即無差降。問。若
爾初住已上更起縁修有優劣否。答。此同位
人無復勝負。眞修體融寧得異耶
利鈍問答也。不超次。但無利鈍
者。隨不超次云難事尤難。大方利鈍
超次同異事。學者異論多之。彼小乘性相。光
法師引正理論云。若依超次利根故。深
練根時。以此故知。超次越者。皆是利根
是利鈍超次一體見。倶舍師難之云。隨信行
人入見道者。有七十三。明知超次。亦通
。明知超次。亦有練根是鈍根依宿習
超越事有之。故利鈍超次各別也見。大乘又
此。縱雖利鈍不同。有超次事不
之。次籤十云。故不定名必在方便等釋。
大旨也。同又登地登住超斷無明亦名
是登住後超也見。千手經云。我於
始住初地。一聞此呪第八地地上
超見。次一生八生。自住前之云事全不
然。爲等覺一生十地二生等也。豈此
一生二生自住前之耶。次東陽和尚
御義。且一意成歟。楞嚴先徳。既引二經一
。有超次相成也。其二經者。大集經觀經。
一論者。菩提心論文也。其外三井先徳。及檀
那先徳。住上有超次相釋。但住上超次因
縁。依宿習不同。或依菩薩意樂存故非
相違云云
    四。三教初焔
問。就後三教初焔方如何
答。通教鈍者八人見地。利者乾惠地。別圓
初地初住初焔也可答申
爾者通教乾惠地有初焔義耶。若有此義
者。凡初焔者。名斷惑義。乾惠外凡位。爭可
初焔耶。爰以大論中。焔如初地相應智
惠判。若依之爾也云者。大師一處所判中。利
者於乾惠即能斷結故。是初炎判。如所判
者。有乾惠初炎義
云云乾惠初炎有無事。學者異端雖不同
。任一義乾惠初炎云事。所以通教
多種根性。一類利人。何發斷惑智火
初炎義耶。其旨一邊所判分明也。但至
一邊難勢文理者。只是約鈍者一類意」
難云。通教乾惠地有初炎義云事尚難思。
初炎者。斷惑智火出生義也。初炎即是斷位
故也釋故也。而乾惠地斷惑智水乾位也。爭
初焔義耶。依之大論五十七云。雖
智惠。不禪定水。則不得道故。名
惠地若爾者。當教斷惑位。於八人見地
尤可初焔也。大論七十五云。焔如初地
相應智慧乃至金剛三昧相應智慧。燋無明
等煩惱炷何於伏惑淺位。此義不
事也。但通教逗多種根性云事。誠當通被接
名別等多途教相有之。然共地單菩薩兩種
名別義通。共乾惠是外凡性地是内凡云。自
八人見地初炎判見。況當通教相&MT06279;乾惠
初焔云事不然。次利者於乾惠即能
斷結故。是初焔釋事。既引大論文故。尤可
仰信也。然一家一處釋中。聊加會通見。依
之四念處二云。又大論明燋炷品云。乾惠
初炎。佛地爲後焔。此即通教名乾惠非斷
道而爲初炎者。乃是論主申含容別外人作
此解。乃以相似燋炷初焔 是以
會通見。乃是論主申含容別義。論主巧辨。
三教初地含容説也。雖乾惠。意乾惠所含
別圓邊。初炎ヲハスル會。次外人作此解
乃以相似燋炷初炎者。是又一義也。此
義意。相似初焔。非斷惑初焔釋也。以之處
處釋可會也。止六云。乾惠是伏惑。尚得
初炎。今取八人眞斷初焔。有何不可
此釋乾惠伏惑初炎者。指相似初炎也。斷
惑初焔不心。但初炎即是斷位故也釋。
斷惑智火前相相似ルカ故。斷惑初炎
釋歟。例如三藏煖法見道智火前相ナルカ故名
煖法。玄四云。問。大論三處明初焔。約別圓
皆取發眞初焔。通教何意取乾惠
。答。別圓各逗一種根性。故用發眞
。通教爲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
容取乾惠耳。若鈍者八人見地是初炎。利者
乾惠即能斷結故是初炎四念處會
此釋始終。通教爲逗多種根性。所謂別
圓入通故含容取乾惠等者。含容別時。後教
初地通教乾惠含容&MT06279;説故也。夫別圓入通釋
事。聞此含容別地位。成通別通圓人云事。
其外非含容別。非名別義通。當通乾惠。斷
惑初焔有之云事。何處釋ニカ見耶。更不
者也。抑既云三處燋炷。而御答義意。通教兩
處別圓各一處。忽可四處燋炷也如何。
次三處燋炷者。大論本説申後三教故。定可
三教歟。然決六云。所言三種菩薩者。即
共地菩薩中根之人。亦同二乘三四地斷
若爾者。於通教内三種菩薩云歟難
思。所詮三種三教。共地菩薩云事。付大論
本説料間事也如何。其上三種菩薩
事。寺門山門有異端。其相如何。次性地初焔
有無如何可申耶。一家釋中見事有云云
云云通教乾惠地。可初炎云事。自
論本説事起。一家釋分明也。是即通教。逗
多種根性。利鈍淺深不同也。一類利根人。於
乾惠斷惑智火熏發。成初焔義事不
。依之玄四云。若鈍者。八人見地是初焔。
利者於乾惠即能斷結故是初焔籤云。
大論三處明燋炷等者。謂乾惠地初地初住
止六云。大論判三處燋炷。則有三種菩薩斷
。乾惠是伏惑。尚得初炎。今取八人眞
初炎何不可決六云。初引大論
三種燋炷者。意引乾惠別在菩薩斷惑之
。若共二乘初焔。初焔即是斷位故
名疏二云。一約通十地。直心對見地
前未眞名爲邪曲。登地見理離諸曲
故名直心妙樂受之。於通教中。上根
菩薩初地見眞義。當三人共位見
記云。直心對見地者。此約利根菩薩。借
通菩薩位。即當乾惠地而見眞諦
於見惑。故名直心是豈非乾惠初焔相
耶。但至乾惠未斷惑難者。於通教人。共地
單菩薩機不同也。約三乘共鈍者。且立乾惠
歟。大論雖有智慧不得禪定水文。約
心也。次共地單菩薩名別義通。皆
見地初炎云御難事。十地腹合名別義通
時。乾惠斷惑義分明歟。以彼思之。當通乾
惠。約利根一類。何不初炎耶。但四念處
含容別釋事實難思。縱處處釋義不同也。約
含容別釋處可之歟。玄文第四釋。既鈍
者八人見地。利者於乾惠等云故。不含容
見。所以含容別者。論主或譯者巧辯。不
利鈍別。今既利鈍分別。利者乾惠初
云云含容別不見也。縱又約含容別釋有
之。可ヌルナレハ通教乾惠可初炎處。
論主含容別也。一向無斷惑云。次相
似初炎事。既外人作此解云云他人解
故。不依用歟。次乾惠是伏惑尚得爲初
炎釋相似初爛相也云事。既釋義若共二乘
不名初焔初焔即是斷位故也約束。若共
。乾惠地只是伏惑非初焔。約菩薩時。斷
惑初焔也釋。乍此釋。爭可伏惑初炎
耶。次玄文第四文含容別見云難事。玄四云。
問。大論三處明初炎。約別圓皆取發眞
初焔。通教何意。取乾惠初炎。答。別圓各
一種根性故。用發眞初炎。通教爲
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容取
耳。若鈍者。八人見地是初炎。利者於
即能斷結故是初焔別圓一種根性故。
初地初爛計也。通教有多種機故。乾惠見地
兩處判初炎也。サテ所謂別圓入通者。通教
多類釋顯為也。故含容取乾惠者。乾惠
當通被接衆機含容有之事釋也。爾云偏
容別心非初焔心。次乾惠初炎證
據事。一家釋ニハ玄四本末。止六本末。四教義
第八等是也。論家ニハ龍樹智論一家引之。又惠
影疏云。始從乾惠地悉名斷惑。是故從
發心一切能斷。次四處燋炷事。於通教
根隨一可一種故。非四處三處。次所
言三種菩薩者。即共地菩薩釋事。通通通別
通圓之義別圓菩薩。自通教菩薩出來云
習有之。其上大論見事有之。釋通教菩薩
時。別圓菩薩地位出來見。可之。但三
處事。五大院寶地坊等。皆指後三教云云 
寺門一義。指乾惠見地初歡喜地云云
之。次性地初焔有無事。外凡尚判初焔。豈
内凡性地不之耶。依之四念處云。或凡
地是斷道。此以三地斷道。七地齊羅漢
    五。入住時節
問。經幾時節入圓初住
答。機性不同。一生二生乃至多生經者可
之。然任圓教正意。一念一生可初住歟」
之無明難斷法性難顯。爭於一生内。輒
初住位耶。爰以大乘論中。以一切菩
薩皆經三阿僧祇劫判。一家所判。久遠下種
王城得脱者有釋。如文理者。一生入住者無
之被
云云一生入住義可之云事。任一家大
處也。凡一家意。無始色心即妙境妙智達
故。速疾頓成爲本。一生入住義有何頬耶。
爰以經ニハ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明。
ニハ六即智斷一生可辨判。但至御難者。一
家意煩惱即菩提談故。無明非難斷。難斷難
顯云。權教意可會也。大乘論約別教心。一
家釋退者一類。仍無
難云。可一生入住云事。尚以難思。凡無
明流轉生死根源。法性眞善妙有極隥也。依
一世修觀。此惑難斷。此理不顯。何積
生熏習無明即法性修行。住前行行圓滿。
初可初住眞位也。何輒乍父母所生依
。於一生中初住斷無明位耶。凡速
疾頓成開覺。法華一實教相不過。而迹門
大通結縁人。送三千塵點得道明。本門久遠
下種王城得脱相明。依之疏一云。衆生久遠
佛善巧。令佛道因縁中間相値。更以
異方便顯第一義。而成熟之。今日兩華
動地。以如來滅度而度脱之妙樂受之。
初之一節。本因果種。果後&MT06279;王城乃脱
起信大乘論云以一切菩薩皆逕三阿僧
祇劫判。今經佛道長遠。久受勤苦又云。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
阿耨菩提。止一云。大覺世尊積劫行滿
云。若約迹門説。即指大通智勝佛時以爲
積劫。寂滅道場以爲妙悟。若約本門。指
本行菩薩道時。以爲積劫。本成佛時以爲
此等文理者。一生入住義無之見。
但至圓頓速疾所談者。圓教意。長短自
不二故。經多生云事。押速疾談也。無量非無
量即是一刹那意故也。然一向非劫。
一念非一念即是久遠劫方。剩自餘教
云心有之。以實言之。一生入住難有事
也。次須臾聞之即得究竟文事。實大乘心。必
教行證三重有之。今略行位教證二重
須臾聞之即得究竟云歟。若夫具經行位者。
但一生一念不心得。次六即智斷一生可
辨釋。大師雖此願。纔居觀行五品。如
之覺。抑一生入住事。本朝難義&MT06279;
時。宗頴和尚。引經文釋義決旨有之。如
何見耶。次三千塵點五百塵點。實説歟。教門
歟。若教門也云。正直捨方便經説也。若實説
云。疏七云。問。如上塵數多許時節。今始得
羅漢。當知無生法忍何易可階。答。一云。大
聖善巧。依四悉檀是説教門意見
如何。又籤三云。故知。菩薩本初發心已後所
化衆生。乃至成道已後經於如許塵界劫數
處處成熟。今方入實。當知實道何易可階。
況復今世猶自未入。尚在未來遠遠方得。
豈非煩惱厚重根性難迴。不如來善功
之力。何有入期此釋。五百塵點非
得。如何可心耶。次一世種熟脱。有
無如何可申耶。如講答義者。定有之可
歟。若爾者。證據如何。又有人證耶。又記七
云。問。法華實教只應實説。何故劫數猶短説
長。答。言權實者。論所行法時節。乃是誘
進疲夫此釋意如何。長短二時約束不
。所詮楞嚴先徳。付長短二邊一約東成給
事有之如何。答云云圓教意。一生入住者可
之云事。任教大旨者也。凡圓教意。三世
九世。於一心上之。三祇行行。於一念内
之。一念短云不功徳云。一生少
云不行行云。權宗權門意。煩惱難
斷。法性雖顯。圓教意煩惱即菩提。無明
難斷惑。苦道即法身法性非難顯理。無始
色心理性妙境妙智體達。不時節
死煩惱當體即得中道實體故。一生入住更
難。依之經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
他經中。法性如大海是非
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
三周聲聞生身得忍八歳龍女無
垢往詣。是皆一生入住證據也。其上無量義
經中。生死煩惱一時斷壞。昇於菩薩第七之
菩提心論云。若人求佛惠達菩提
。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覺位大師發願
云。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分眞究竟一生可
又漸次止觀行者。是故漸教不於別
或一日一月一生修之可況於圓頓觀
行人耶。山王院釋云。圓教菩薩不前三
六即智斷一生究竟。虚空爲座成無上覺
覺大師釋云。若依毘盧遮那。則於現生
越二乘十地修禪院大師釋云。不
。頓滿薩埵之行。不一念。直證遮那之
此文釋不稱計者也。但至無明
難斷御難者。別教教門意。非圓實意。次三
千塵點等塵數事。且約退大一類歟。於
續修人。送劫事不之。大方權實二教
廢立不同也。權教一向説長。實教中縱雖
長短二説。以短爲正也。記七云。言
者。論所行法時節乃是誘進疲夫。應知權
教一向説長。如婆娑三祇及諸大乘經無量
。此則定不短。雖實教中有長有短。若
實道。定短爲正。如常不輕輕毀之衆。只
四千億佛。皆悉得度。豈有必經多塵劫
次起信論事。五大院先徳。別教三大劫
意會。次今經我於無量百千萬億等文事。且
所超劫歟。若爾者。無量百千萬億方權教
邊也。得阿耨菩提方。今經益可心也。次
止觀積劫行滿事。且擧經現文法難得
歟。其上依付法藏經意故非圓本意歟。次
須臾聞之即得究竟文無行位云事。凡教行
證備送之劣機相也。利者聞教處&MT06279;行證證
得。聞證一徹機是也。付直達止觀機
事有之。次一生入住唐決事。是光定大師
疑問。宗頴和尚答也。彼答一生入住即身成
佛在之云。今經父母所生身得清淨六根文。
無量義經即於是身得無生忍文引之給。又
南岳云。一生欲入銅輪之位止觀明中道觀
云。一生可修一生可此文見。尤可
仰信者也。次三千塵點假實事。惠心疑問。智
禮決也。彼決疏表一云。知非定判。記斥
。信是策詞二云日可實説決也。五百
塵點可之歟。但實雖之。約退者
會申。非答者違文也。次籤當知實道何易可
階釋非相違。實義云意可存故也。次一世種
熟脱事。例漸次止觀一日一月。圓頓行者一
世種熟脱非難。人證出龍女者也。前生雖
結縁權教也。實教限今日見。所以妙樂
釋云。龍女雖畜以乘急故先習方便
家釋云。能化所化倶無歴劫。妙法經力即身
成佛次時節乃是誘進疲夫釋事。疲夫
進時。且設善巧方便遠近長短説。非實説
云意歟。楞嚴先徳。自行邊無長遠。化他邊
長短成。定有深位
    六。果頭無人
問。何故前三教果頭無人耶
答。前三教佛圓佛示現故。當教果無人歟 
之大小乘教相雖異。教行證同有其人
定。何三教果頭無實人云耶。爰以宗師
所判中。釋別教佛。妙覺果頭本是實人判。藏
通果頭又可然耶
云云前三教果頭。圓佛示現。當教無實人
云事。一家判釋大綱也。爰以妙樂大師釋
教果頭相時。悉是圓教之權迹判。但至
者。只是當分所談。有教行證云也。非
教意歟。次至宗師所判者。約説別教時
二品斷佛有之云意歟
難云。前三教果頭無實人云事。尚以不明。
凡三教因人。皆望當教果發心修行。此人至
果。何不實人耶。去三藏教三祇百劫
修行。三十四心斷結成道スト談。通教八地已
上道觀雙流。於菩提樹下。一念相應斷習成
明。別教十二品斷稱爲妙覺廢立。是則
倶舍婆沙三祇四階成道。大品智論乾惠等
十地成道。瓔珞仁王五十二位正覺。是正前
三教果頭成道相也。何是等説屬虚説。果頭
無人義可成耶。依之玄三釋別佛云。妙覺
果頭本是實人別教既爾。藏通又可然耶。
凡外道見計。或計有因無果。或計無因有
。佛法心不爾。有因必有果。既因位發心
修行有之。何不果耶。若夫有因無
者。外道有因無果見。可何不同耶。但至
前三教果頭圓佛垂迹云者。於一佛乘分別
説三。廢立時三教因果。共皆從一實圓教
現。必不果頭。今當分教相沙汰。作
教因者。何又不三教果耶。因許之令
實人。果奪之無實人云事尤難思。次悉是
圓教之權迹釋事。以圓教意探釋計也。於
當分邊。果頭佛有之事不之。抑果頭
無人者。因位必悉經歴。樹下正覺一刹那成
後教佛。不當教佛云事歟。又從因中時
後教人故。至當教果人無之云事歟。尤
沙汰事也。止三云。前兩觀因中有
行證人。果上但有其教行證人。何以故。
因中之人灰所入寂。沈空盡滅不於果
頭之佛。直是方便之説故。有其教行證
。別教因中有教行證人。若就果者。但有
其教行證人○故知。因人不於果
果頭無人因中之人灰身入寂不得成
於果頭之佛釋時。因中ヨリ當教無人聞。又一
往通教八地已上有教無人。二往唯至果方
有教無人二往唯至果時。因位悉經
歴。至果頭無人見。如何可料簡耶。
又付止三文。上ニハ前兩觀因中有教行證人
釋。下ニハ因中之人灰身入寂上下文相違。如
何可申耶。次此因中之人者。菩薩歟二乘
歟。若二乘ナラハ佛果至不至非沙汰限。何
下得成於果頭之佛釋耶。若菩薩ナラハ三藏
菩薩因時未斷也。灰身入寂義不之。
如何可心耶。又通教菩薩因位誓扶習
生。全灰身義無之。妙樂大師如何消釋耶。可
之。次覺大師御釋中付止三文。以兩義
料簡見如何。此事都率先徳並安海各成
。其相如何。次別教十地等覺有實人事有
之耶。入地自證權門自開時。十地等覺不
實人。但決三云。故知。因人不果者有
二義故。一者因人縱破十二品失妙覺位但
成圓家第二行故此釋定ナラハ十地等覺可
實人見如何
云云前三教果頭無人事。一家判釋大綱也。
是則直不圓教發心修行。人爲假勸三教
因行時。圓佛垂迹三教果示現也。所以圓
佛身相説三教權法者。能説所説可參差
故。且示三教果頭也。行者見此佛。實當教
佛得心。望此果發心修行。機熟到來。欲
佛果。即成圓人。唱圓教正覺也。依之止三
云。因中之人。灰身人寂。沈空盡滅。不
於界頭之佛又云。故知。因人不於果
故云果頭無人決三云。故知。因人不
果者有二義故。一者因人縱破十二品失妙
覺位但成圓家第二行故當教果頭無人事
分明歟。但三教因行各各不同也。若夫不
當教果者。可如來虚説歟云御難事尤
難。如來内證自元爲圓果也。望當教果
修行。是則可望後教果ヨリハ知見給也。次
寶所不心。化城路一歩不云云
教行行。即後教果證時至ナルヘシ。記五云。今日
之前從寂光本三土迹。至法華會。攝
土迹寂光本三土迹三教方便。皆歸
入寂光圓佛方便云事分明也。今經譬喩品。
三車譬時。三車立門外引諸子。諸子
火宅三車故素車見。若取當教
者。豈與三車説耶。既不三車
子求之時。與大車見。不當分果
時。取圓果事分明歟。但玄三妙覺果頭本是
實人釋。如前會。約説別教時。説一教始終
相也。今果頭無人有教無人。約行別教相也。
例難歟。或又本是實人者。非當教實
。實教人云事可料簡歟。次若不當教
者。外道有因無果可同歟云事。大不
然。今雖當分果。取後教大果。一向無
云。但於一佛乘分別説三時。三教因果
共圓教示現。何可果頭耶云御難事。圓
機未熟時。設三教方便也。所以因行未熟時
相。實成權人之不叶。果頭機熟後
也。何徒可方便果耶。故直趣圓果
實人。不果頭者歟。次果頭無人者。因
位悉經之歟云御尋事。御難所出釋義兩向
也。何樣邊邊意可之歟。但因位時。成
教人有教無人云也。其外下一箇果頭無人
。定有深意歟。縱雖因位灰身入寂。爲
果頭無人心也。次止三事前兩觀
因中有教行證人。果上但有其教行證
。何以故。因中之人灰身入寂。沈空盡滅不
於果頭之佛等 上因中有教行證
云。下因中之人灰身入寂云相違事。上有
教行證云。外凡爲教内凡爲行。初地證中
云心歟。藏通ニテハ三藏伏惑通教見地已上論
證也。但灰身入寂事。二乘歟菩薩歟難計事
地。而妙樂大師受之。何以故下釋出無意以
灰身故故並無於行證及人。假使用於三十
四心。但成滅盡佛果相此釋本疏二
重料簡也。謂因中之人灰身入寂沈空盡滅
者。指二乘也。不得成於果頭之佛者。指
也。妙樂釋假使用於已下。消菩薩下也。
次覺大師御釋事。止觀記云。私謂灰身沈空
正語於二乘彼教説耳。大乘不爾。又灰身沈
空不成於果語於菩薩。謂菩薩雖欲三十四
心斷結成佛。而終不得成於果頭之佛
之。次都率先徳。藏通因人。生界外一類
付成義給。不得成於等者。不當教果頭
云事也云云 安海不得成於果頭之佛者。不
圓佛云事也云云次別教十地等覺有
歟事。一義意。十地等覺無實人云也。
但成圓家第二行故釋。且約説別教意歟
    七。四教八相
問。四教八相有何差別
答。藏通前五相同。後三相不同。別教教道
圓教證道八相也可答申
之藏通同是界内教八相皆同可云也。爰
以一經中。通佛草座成道明。宗師釋通佛
轉法輪擧生滅四諦。入涅槃齊業義判。可
知藏通八相共同云事。何況別圓同證中道
上八相也。爭教證二道異可判耶
云云四教八相分別。任一家判釋處也。所
以見宗師解釋。藏通五同三異。別教教道。圓
教證道分別。但至藏通意八相共可同云難
者。再往論之。前五相不同邊可之。後三
相同邊雖之。半奪&MT06279;五同三異云有
。若爾者。經文釋義必非違文。次至別圓
不同者。別教隔歴八相。且名教道八相事。
尤有其心歟。仍無
難云。四教八相分別大旨聞。然尚一一難思。
先藏通二教五同三異事。依大小乘不同。八
相共不同。約所斷所證同者。八相共可
同。何五相同三相不同可云耶。就中付
三相。成道相通佛草座事有之。勝天王
般若經云。下劣衆生見草座。高行菩薩見
大論云。摩訶衍經中説。或見敷草座
或見敷天綩綖 玄文第四釋通佛轉法
云。權智開三藏生滅四諦法輪又玄四
云。同八十年同入眞灰斷轉法輪入涅
槃。藏通同之見。但半與半奪釋也云事。何八
相共同。八相共不同云釋不作耶。解釋意難
思。抑於通教。下劣高行二機有之。鈍機見
草座云云 是三藏草座見全同之可云歟如
何。當通人修如幻即空觀。天衣其所表也。當
通劣機見草座者。可何事耶。當通人實
草座天衣云者。不如幻即空
云歟如何。又轉法輪轉生滅法輪云云
是全與三藏同歟如何。次齊業齊縁不同事。
先三藏佛欲涅槃時。新受化機來。暫留
何不之耶。仍齊縁義可之也。依之倶
舍頌云。壽種姓量等諸佛有差別圓暉師
之云。所化有情機宜別故如何可
耶。五通佛界内佛。何前業所感壽命云事不
談耶。但兩教齊業齊縁分別事。可一往分
。於通教當通方。必定可齊業也。依
之覺大師釋云。三藏教佛當通教佛。齊業壽
命不性徳。本住常故。非常住壽。有爲無
常業所感故。必有終盡期若爾者。通教
齊縁者。可被接機故。非當教得分也。抑
籤四云。涅槃異中言留舍利者。若下本門中
通佛。亦言同入灰斷者。當教二義不定故。利
鈍菩薩所見不同故此二故如何可
耶。學者料簡不同歟。就中東陽和尚成義事
之如何。次別圓教證二道八相事。今是圓
教證道八相。一一相中皆八相故釋。而圓教
而二不二二門有之。八相同時邊計取。屬
證道八相事難思。而二方豈非教道耶。又
本爲法身迹爲八相云云別教中道證上八
相也。何證道上八相不云耶。所詮付證道
八相。重重相貌有之。一一相中。皆八相故。
八相證道八相實義ニテ之歟如何。又
山王院大師。付教證二道大綱決子細有
之。如何見耶。次證道八相。可住前住上
歟。又界外有八相耶。若有云者。爭生天
下天等可之耶。但別圓八相。界外八相可
云歟覺如何。次先徳御釋中。三身八相云事
云云如何
云云四教八相同異。前重顯畢。藏通相對
時。五同三異廢立。誠有其心歟。第六成道。
草座天衣不同有之。第七轉法輪。生無生
不同也。第八涅槃齊業齊縁各別也。依之玄
四云。過菩薩地即入佛地。用誓扶餘習
閻浮提。八相成道五相如三藏殊。唯六
成道樹下得一念相應惠。與無生四諦理
應。斷一切煩惱習盡○名之爲佛七轉法
。權智開三藏生滅四諦法輪。實智説摩訶
衍無生四諦法輪。通教三乘人也。八入涅槃
相者。雙樹入無餘涅槃。薪盡火滅。留舍利
一切天人福田五同三異相顯然也。
籤五云。若權教中藏通兩佛。但云八相八中。
皆劣別教。教道望證猶劣。今是圓教證道八
相○一一相中皆八相故別圓八相不同。
又如此。但藏通約事理大小不同。八相共可
異。約所斷所證。八相共可同云御難事。同
是界内事。何樣同邊異邊不闕減歟。而
半與半奪時。前五相異方少同邊多。約大旨
五相同釋也。又後三相同少異多。何三相不
同不云耶。取夫通教成道用草座。非如幻
即空所表歟云御難事。當通被接。共實可
如幻即空觀也。若爾者。何天衣爲座可
見也。而被接機。迷眞事淺故。速達即空觀
即空觀輒成就故。聊成開眞出中義也。當通
機迷眞重。何即空觀難成故。先見草座邊
也。即空難達故。開眞出中義無之。且初雖
草座。終即空觀成就見天衣也。而爲
二機不同。當通草座被接天衣分別歟。通教
生滅轉法輪。同准草座心也。當通人
初雖生滅四諦。終可無生四諦也。次
入涅槃不同事。是當通初見齊業如幻觀成
就。同可齊縁也。玄七云。三藏佛父母生
身。八十二盡身灰智滅。畢竟不生。通教佛誓
願之身。化縁若訖。亦歸灰斷滅已不生。此
兩佛但齊業齊縁之。但三藏齊縁相
之云御難事。倶舍等文尤難。學者一義。三
藏齊業上齊縁。通教齊縁上齊業云云 倶舍
等必依宿業此事ヘル實業受生
軈機縁盡故。成齊縁義歟。通教齊縁上機縁
薪盡處。又一往成齊業義歟。若爾者。何非
相違。次覺大師。當通屬齊業判給事。如
分別申。從初名齊業心非子細。次妙樂
大師當教二義不定故。利鈍菩薩所見不同
故釋事。當教二義云當通被接也。利鈍菩薩
云當通被接也。誠其不同難辨。但一義意。當
教二義者二乘菩薩相望。利鈍菩薩者。當通
被接相望云也。又東陽和尚非二義。一義樣
文點讀成義事有之。次別圓八相事。別教
中道。但中&MT06279;隔異中道故。教道八相被
云。八相各別歟。圓教而二不二二門雖
之。諸法具足而二差別。同時八相令現也。
同時而八相次第不亂。而二不二尤
顯然歟。次證道八相。亙住前住上機見歟云
御尋事。約證者見住上云人有之歟。然
一義圓人。初心也云。何不證道八相耶。
次亙界内界外耶事。圓人見自元界内界外
不同無之。四土一念故也。山王院教證二道
決事。付教證重重教證分別給可之。次
證道八相。同時義門歟事。一期縱横不出一
念三千世間即空假中云云八相一念内證尤
甚深歟。但此外付念念四相遷流形
子細有之。次三身八相事。五大院御釋有
之。彼法報應化四身八相釋給。若三身八相
不同。是即可四教八相大綱云云
    八。三惑同斷
問。圓教意見思塵沙無明。爲前後斷
時斷
答。任圓教正意。三惑可同時斷答申 
之凡雖三觀一心。前後證之 雖三惑
體一。麁細遙不同也。尤異時斷也可云也。爰
以經論釋義所定。初信斷見。二信至七信
思。後三信盡塵沙。初住已上初斷無明
見。是豈非前後斷相
云云圓家大旨處也。是則能治三觀既
一心也。所治惑爭異時也可云耶。爰以宗師。
別教前後斷。圓教同斷判。但至御難者。教
門附傍時次位淺深雖之。實義時三惑體
一成同時斷也。次至初信斷見等廢立者。
只是分別麁細計也。麁細共可三惑故。
相違歟可答申
難云。三惑同時斷云事難思。凡一家意。三惑
三土能生惑也。感果既三土淺深不同也。能
潤三惑。豈同時可之耶。依之前如難申
初信斷見。自二信七信思。後三信
上中下三品塵沙。初住已上斷一品無明
一分中道理云事。諸經論施設。一家所判
大綱也。去勝鬘經五住斷道。地持論煩惱所
智二障斷惑相。皆前後必定見。止六云。若就
圓教破思假位者。初破見假。正是初信。從
第二信第七信是破思假。欲細分品帙
諸信。准前可知。八信至十信
決六云。從初已來三諦圓修。與
第義永不相關。此論麁惑任運斷處與
齊。是故不相關麁細任運前
後時。不次第云釋也。止七云。問。
横塞塞竪通。不竪塞塞横通。不横通通
。不竪通通横塞不。答。一往然。二往不
然。然者無明即見思何意。非横障中智治
一切。何不横塞。此是一往然義耳。若二
往釋者。横塞障近不竪通。横通力弱
竪塞。竪塞深遠。不横障。竪通對
當別不於横塞決云。先釋一往。此
則圓頓不次第意。若次第修通塞倶別。如
二往三惑不次第同時斷ナルハ一往義。次第
再往實義見。其上華嚴清涼師。住前圓伏
五住。初住已上圓斷五住判。妙樂大師非
圓。無教可憑破給。但能治三觀一心。所
治惑可同時云意。尤可然歟。然觀心雖
一心三觀。惑障麁細前後去也。決二云。觀法
圓。銅輪已前麁惑前去。猶如治鐵麁垢先
此意也。依之止七云。見思本起名
生惡。塵沙無明名未生惡已生未生各別
也。爭同時可之耶。次別教前後斷圓教同
斷釋事。別圓相望一往分別歟。次十信斷
思塵沙。住上雖無明。尚同時斷義有
云御答難思。位位階級不同。斷惑前後顯然
也。爭乍見前後斷廢立。押可同時斷耶。
抑圓教意。不煩惱五欲云云若爾
者。同時異時共斷惑云邊。非圓家正意
云歟如何。御答義勢。同時斷一家正意樣被
成歟。如何可心耶。山王院大師。圓人斷
惑不斷惑相如何決耶。又覺大師。一家正意
判事有之。又三惑相望難斷易斷釋事有之。
玄五云。斷除見思如水上油。虚妄易吹。無明
是同體之惑。如水内乳。唯登住已去。菩薩鵝
王能唼無明乳清法性水爭難易二惑同
時斷之耶。不住前住上廢立。而同時斷
相。如何可成耶。次玄九云。復次圓門説斷
斷。別門説不斷斷大方別教斷圓教不斷
云事。學者常才覺也。今何圓教斷斷別教不
斷斷釋耶。所詮別圓不斷斷不同如何。次兜
率先徳。付同時斷相。以三義釋事有之如
何。次麁中細三惑云事有之。是同時斷心歟。
異時斷文歟。兜率先徳。異時斷意成。但東陽
和尚。同時斷意成給。如何可成申
云云圓教意。三惑同時斷也云事。一家心。
修性一如初後不二談。三惑豈異時可斷耶。
一家所立三惑者。依大品智論能治三觀。開
地持論所説煩惱所知三惑也。依能治
智品。建立所治三惑。能治三觀。既一心所修
也。所治惑又一體可同時斷云事顯然也。依
之玄五云。別教前後斷圓教同斷又云。復
次別教判三地或四地斷見盡。六地或七地
思盡。此不爾。何者無明見思同體之
惑。何得前後斷耶。當是別教附傍小乘方便
説耳止二云。發心所治之三障。乃至究竟
所治之三障四念處釋相似即位云。取相
淨塵沙淨無明淨此取相等即三惑也。豈
相似即非三惑耶。但初信斷見等廢立
事。不之。是何教門附傍一意也。非
家正意。而不教門廢立。成同時斷義者。
初信斷見七信斷思云。三惑麁分名見思
之可心也。塵沙無明亦如此。所詮教
門實義相兼得心。前後斷タル釋更非違文
也。依之止六云。擧要言之。次第破者。則不
遍。不次第破乃名爲遍耳又云。見思
若盡乃名破法遍也。就文字論乃遍當如
此意即不然。見思即是無明即是法性。見思
破即是無明破。無明破耶。是見法性入實相
方名破法遍也。從空入假破法遍亦爾
決六云。附文但是破見思遍故云此。若
元意。一見一思無法界。不同次第
又云。若從文説。見思障眞無明障中。若從
意説。見思之外無別無明。見思尚乃即是法
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
。三惑既即三觀必融但至止六初破見
假正是初信等文者。若從文説附文一途意
存也。次止七横竪通塞事。一往然二往不
然文。誠難思。而二往爲實義事常義也。但
今一往爲實義心也。依次第門能所
分別爲二往也。例如楞嚴先徳一卷疏中
今經體時。初釋三諦經體ルヲハ正意
釋。次釋中道經體ルヲハ傍論細相。次治鐵
麁垢先除釋事。此麁垢者何物耶。總體金麁
分也。三惑麁分名爲見思定可心也。次
見思本起名已生惡文事。妙樂受之。麁惑浮
踈細惑沈隱故。分已生未生之相已生未
生。一往分別可心也。次圓教意。不斷惑
正意歟事。圓教法門法體機情觀法行劫
重重意有之。法體斷不斷無之。機前斷不斷
之。不斷煩惱不離五欲等者。且觀法門
意歟。所詮不斷上斷有之可云歟。若爾者。
同時斷圓家本意成申事。更無相違
者歟。次山王院圓人不斷決事。四念處別教
明斷圓具二義教道云斷證道不斷文
タリ。覺大師釋事。約麁中細義見。
彼釋云。三業三惑麁分約同居土。三障細分
方便實報所顯。淺理寄空諦。甚深理寄
之。次玄五唯登住已去菩薩鵝
王能唼無明乳文事。麁細相望。一往難斷易
斷釋也。不此麁細分別。同時斷相可
也。次玄文第九圓教斷斷別教不斷斷釋事。
常廢立故難思歟。但一義意。別圓相望
多釋時。圓教方出教道邊。別教出地上證
道如此釋歟云云次兜率先徳。付同時斷
三義給云事。三觀義私記有之。一依理性
。二依同體三惑。三依異體三惑云云
三異體三惑下引五品已。能圓伏五住
同時斷相給。次麁中細廢立事。都率先
徳。前後斷意釋事。彼瓔珞經等意移釋歟。東
陽御義。誠可仰信者也
    九。十二品斷
問。何故別教斷十二品無明。圓教斷四十
二品
答。別教初地斷無明。圓教初住斷無明

之依機縁不同別圓。同盡無明
無上世尊也。別教何唯限十二品
餘品無明耶。爰以大師所判中。釋別佛相
若妙覺智滿其智更不生無明究竟盡惑更不
判。如文理者。別教佛有殘惑
者耶
云云別教初地斷無明。圓教初住斷無明
故。十二品四十二品不同有之云事。一家所
判大綱也。爰以宗師所判。別家佛地與圓家
初行齊判。別教佛圓教初行同之見。但至
御難者。別教圓教方便故。不實義事有
之歟。宗師釋約當分究竟
難云。別教佛十二品斷事。尚以難思。別圓二
教。惑論三惑智立三觀。三智至極時。號
上世尊。三惑畢竟斷盡可云也。何唯可
十二品斷耶。縱圓教雖四十二品
也。玄五云。一往大分爲四十二品。然其
品數無量無邊若爾者。別教十二品。一往
大分。實盡無量品無明有。例如藏通廢立
異共盡見思。若夫別佛不法界品無
云。圓佛不之可云歟如何。依之止五
云。若妙覺智滿。其智更不生。無明究竟盡。
惑更不生。行智報等畢竟不 既云
竟盡。無殘惑覺。又云。別教四門次第斷
。斯乃竪遍横不遍並非所用 既云
。盡四十二品覺。但別教佛。圓教初行齊
等也釋事。且作與奪釋一往分別釋。去別圓
佛令同釋事有之。疏六云。別教圓教十地如
臣十向如佐十行如吏十住如別圓
十地斷證同之廢立。別教圓教十地如臣判。
若爾者。二教佛斷證同之被得。籤六云。以
別證道圓教故。即是兩處十地合説
地十地證道同圓云。豈非其意耶。如何可
會耶。次別教圓方便也云事。方便教故。十二
品斷談。方便返與眞實體一故。盡法界
無明云也。仍別教等覺。立入重玄門事。
元品無明餘三十品無明攝具之故難
也。依重玄門功。化功歸已斷元品定。名疏
一云。圓教始從初住終至法雲斷諸見
猶有習在等覺入重玄門千萬億劫重修凡事
見理分明圓教釋&MT01302;實別教事也。末師釋
云。習氣微薄者。習氣之名。且附權教而立。
實而言。只是微焔無明而已抑覺大師
釋中。如圓佛所斷。別教妙覺亦斷四十二品
無明是御答義勢違文也。如何可
耶。次三教佛。圓佛垂迹也云云別佛若即圓
佛。爭有殘惑云耶如何。又藏通佛若圓
佛。藏通二佛盡無明云意可之歟如何 
云云別教十二品斷。圓教四十二品斷事。
經論釋義大旨也。但其旨趣未分明也。大方
別教向地相對。自初地無明。圓教信住
相對。自初住無明。是其教相不同ナルヘシト
申處也。是即教彌ナレハ位彌高。教彌ナレハ
下道理故也。依之玄五云。若與爲論。圓
家不十住。合取三十心三十品。與別
家十地三十品等者。則十地與圓家十迴向
齊。若奪而爲論。別家佛地與圓家初行齊。
與而爲論。別家佛地與圓家初地 與
云時。無明分三十品。對圓住行向三十心
別佛對圓初地也。奪云不立等覺時。與
齊。立等覺時。與第二行等釋。四念處一
云。若至二行。與別家妙覺齊。若登三行。所
有智斷別人不其名。況知其法又云。
但知斷十二品無明爲己家之極果。不
他家之下因 名疏一云。別教補處雖
十一品無明。餘三十一品在此等釋義分
明也。不殘惑云事。但至盡云難者。
別佛無上世尊云。只是當分所談也。決五云。
別佛約教且云究竟次至止五此乃竪
遍釋者。決五云。別但次第從淺至深故云
竪遍。且寄教道故云竪遍。依實但斷一十
二品。竪尚未遍。況復横耶且寄教道意可
會也。但一往大分爲四十二品事。圓教實
爾也。別教不然。若夫十二品斷云。而盡
法界無明。別所談還自圓教尚巧殊勝也
云歟。實全不然事也。次疏別教圓教
十地如臣釋事。開會別教證道同圓時。
尚呼本教名。別教圓教十地等云歟。實只可
圓教也。記受之云。別圓十地者。仍存
故立別名。以兩重十地故也 籤六
兩處十地合説文。准之可心也。次元品
無明餘三十品攝之故。入重玄門令
云事。元品難斷故。雖入重玄門。未
十二品中三十品元品内有之也。但名疏釋。
只是重玄門相計也。元品有三十品
也。何況是圓教事釋也。豈可別佛耶。抑
覺大師御釋事。尤難思。前三教佛。圓佛垂迹
云意。如此釋歟。此義落居。定可深意歟。
四教一念談。三教因果皆圓教體也談時。如
此義相可出來歟。然夫非四教分別教相
大旨。別圓相望時。何ニモヨリナル相可之歟。
籤四云。過荼可説者。別妙覺後猶有實位
説也別佛上尚可位見。但三教佛。圓
佛垂迹。共盡四十二品云意可之歟云
事。四教義別時。全不然。依之仁王經私
記云。別佛猶有三十二品無明。知圓佛遠。是
故云觀也。通佛即有四十二品無明
云云
    十。通圓相即
問。通圓二教相即。爲同爲異耶
答。相即名言雖之。二相即體異也可

之通圓二教。同談煩惱即菩提。取氷水
不二譬。二教相即。其體同可云也。爰以見
宗師解釋。達苦集無苦集即會法性苦集尚
是何況道滅判。如文理者。二教相即同
云事
云云通圓二教相即。其體別也云事。所以
圓教意。十界三千諸法。全有一心相即。通
教纔六道因果上眞諦理相即。其體豈同耶。
爰以妙樂大師。即名雖等不見心性三千世
間三諦之理判。但至御難者。二教相即言
同計也。體同不心。次至宗師所判者。
眞諦法性故。非體不二相即
難云。通圓二教相即不同也云事難思。大方
通教界内教。圓教界外實教條勿論事也云。
相即形者。可何不同耶。依之止一釋
通教云。法性不苦集。但迷苦集
。如水結爲氷無別氷同五釋圓教
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
無明。起諸顛倒善不善等。如寒來結
變作堅氷。又如眠來變心有種種夢
兩教相即形。更有不同見也。仍妙樂一
處釋云。通圓兩教生之與滅並由法性
法性上。論起滅二法。通圓二教相同之見。
或大師御釋。達苦集苦集。即會法性。苦
集尚是。何況道滅。經言煩惱即是菩提菩提
是煩惱既云煩惱菩提相即。與圓相即
何不同耶。但圓教十界三千上相即。通
教六道頼縁眞諦法性相即也云事。如此義
勢。只是廣狹不同也。非相即體不同。自
廣狹邊不論。界内界外三諦空諦不同故
也。仍釋義然但以六道因果氷。眞諦法
性喩水爲是皆廣狹別也。非其體別
次通教非體不二相即申歟。既煩惱即菩
提云。豈非體不二義耶。其上通圓兩教生之
滅並由法性云法性相即也。曾非二物
相合等義也。如何可心耶。抑通教意。實
惑令斷滅耶不事。如何可申耶。淨名玄中。
通教不惑相。故名不斷釋。是不斷惑
見。但界内淺近教也。爭惑體即是旨可談耶。
所詮通教斷惑明。可義勢也。次通教
意。空菩提涅槃耶。上古異義也。止一云。生
死即空。云何可捨。涅槃即空。云何可
涅槃見。如何可心耶
云云通圓兩教相即同異事。大旨如前。相
即名言。一往雖同。於其形者。大以不同
也。論所縁境。通教六道因果。圓教十界三千
依正也。約能縁智。通教纔但空法性眞諦無
爲一理也。圓教三諦相即妙法三千宛然智
體也。豈兩教可混亂耶。去通圓同理教
也云。不圓可之。例如藏別同事教。不
別事多之。依之決一云。氷水爲喩。乍
於圓。然但以六道因果氷。眞諦法性
水爲別。即名雖等。不心性三千世間
三諦之理 一家意不三千三諦理者。
更實相即不云。去通教意。眞諦法性理
六道因果遍時。一分談相即旨計也。不
圓教。次止六云。通人出入不即中。別
人次第出入。不一心。圓人一心出入。亦
能別出入記八云。唯圓教意。逆即是順。自
餘三教。逆順定故通教逆順二法不相即
見。但相即名言同之云事。即名雖云云
同。其體豈可同耶。去學者料簡。通教二
物相合相即。非實體不二相即云也。彼俗典
意。即者合義也云云一家圓意釋時。體不二
故。故名爲即。即三而一。與合義殊仍通
教相即。彼合義分齊相當。是即不中道
但空計&MT06279;體不二義不成故也。次止一
本末釋事。眞諦水六道因果氷一體云計也。
去氷水譬方似圓釋。其體異也判畢。學者不
苦勞事也。但通圓兩教生之與滅並由
法性釋事。同雖法性。通空法性。圓三諦
相即法性也。豈其體可同耶。決一云。推無生
者。法性不殊。即不即異。推無作者。凡法
尚是與苦集尚是。相即似同。能即所即諦
境永異此釋。兩教不同可分別也。次
廣狹計&MT06279;其體無別云事。其體者何物耶。去
但空法體&MT06279;中道妙理不寄者。其形豈不
耶。次通教斷惑耶事。一往雖不斷。實可
斷惑也。圓教不斷當體名斷不同。但淨
名玄文。具文云。通教不惑相故名不斷
而實是斷。如明時實自無次通教空
菩提涅槃耶事。一義意不之也。通別入
空。但照六界釋故也。但止一釋事。空執著
歟。非體。釋論云。破其凡夫所著涅槃。不
聖人所得涅槃云云
    十一。四教證據
問。有何證據四教
答。大經四不可説。中論四句偈。長阿含四大
教。月燈三昧四種修多羅。地論四家等。引證
四教也。就之證據求經論事。爲學者
疑網也。而是等引證。全四教名義不叶。何
況何含唯小經。爭可後三教證據耶。爾

云云大師自解佛乘内證所申四教。必不
證據。然爲學者疑。一往引其證
計也。但至御難者。誠文義雖分明。以
不可説。顯四教可説。以四句偈四教
等。其義又顯然歟。次至阿含唯小經不
後三教云難者。一家引證。引小證大等
今。必非疑難限歟。無
難云。一家所立四教名義事。證據未分明。大
方引經論文證事。爲末學疑也。而此等
引證。更四教旨不聞。先大經四不可説事。教
者可説法也。何以不可説可説耶。其
上生生不可説等名言。更不應藏通別圓
者耶。次中論四句事。因縁所生一句出所觀
。後三句能觀智也。籤二云。中論偈意。本
是一實不可思議遍申諸教此四句
四教云事難思。次長阿含四大教事。彼
阿含唯小經。爭後三教證據可之耶。何況
佛聞從和合僧聞等全四教名義不
相叶。次月燈三昧經四種修多羅事。諸行
呵責煩惱清淨何四教證據可備耶。地論
四家。般若家・諦家・捨煩惱家・苦清淨家也。
是又藏通別圓不聞。是等引證。一一難思處
也。但一家引證。不常途云事。玄三云。無
文證者悉是邪謂同彼外道非二諦攝
夫引證不分明者。他師可邪謂難也。抑
一家所立三藏教事。他師作多難問難。就
中彼苑法師立四難見。一濫渉大乘失意。
三藏名通大小。何大不三藏云云
大無三藏失。謂小乘獨名三藏。大可
云云三特違聖教失。謂法華云。不得親
近小乘三藏學者既小乘三藏云有能別
。可知大有三藏聞。四有無不定失。謂小
乘立三藏。唯有部一義也。餘部中或立
。或立四藏。何必可三藏云云此等
難尤難救。如何可心耶。次通教三乘共
學故云云三藏又有三乘。何不通教耶。
縱又事寄共學。何不共教耶。次別教二
乘不學故云云若爾者。圓教二乘不之。何
別教耶。又圓教者。明圓融法界故也。
爾前隔別席有圓教云。豈非自語相違耶。
章安大師。四教名義出何經論耶問。出
阿含等給。是移誰人義耶。妙樂大師。先明
他問答。次今引教會通。答中乃引阿含四
者。但同有四非即藏等若夫非藏等
者。今引證難云者也。其上他師問答移。
爭一家末學可信用耶。所詮四教證據事。總
證別證有云云今度委細可成者也。又
多證據中。以何可一家正證
云云一家所立四教事。大方大師靈山聽
衆位居五品。旋陀羅尼智光加三五高覽燈
釋更不誤。仍經云。依義不
云。無文有義智人用然爲末學疑
。引經論文證事。是又非今。仍付四教
文證者。總證別證重重也。先付總證。大師
大經四不可説。竝四乘觀智。中論四句等引
之。章安大師。長阿含四大教。月燈三昧四種
修多羅。地論四家等引之。先大經四不可説
事。生生三藏生滅義相應。生不生
通教無生叶。不生生別教從空入假義。不
生不生圓教不思議相貌也。但以不可説
可説事。擧四不可説畢。有因縁故亦可
次中論四句。三藏因縁生滅義。後
三句如次。後三教相應。但至三觀證也云
者。是故三觀總攝四教。四教三觀非
。源其一故也。次章安所引事。先長阿含四
大教事。玄十云。長阿含行品從佛聞。從
合僧聞。從衆多比丘聞。從一比丘
藏聲聞鈍&MT06279;聞佛言音而入聖道ナレハ從佛聞義
也。通教三乘共學和合僧義也。別教無量
ナレハ衆多僧云也。圓教一佛乘ナレハ一比丘云也。
トテモ妙樂大師一往引證釋故。盡理難不
來。次月燈三昧四種修多羅事。玄十云。
月燈三昧經第六明四種修多羅。謂諸行呵
責煩惱清淨諸行者。因縁生三藏諸行無
常義也。呵責通教體知過罪義也。煩惱者。別
教意。不巨海寶珠云。無煩惱
智慧云意也。清淨者。圓教四徳波羅蜜中。淨
一徳擧也。守護章云。月燈七十四盛談四教
。玄文引彼爲四教證故云爾也次地
論四家事。玄十云。地論第七地釋四家云。
般若家・諦家・捨煩惱家・苦清淨家第四苦
清淨家者三藏也。苦諦爲初門故也。第三捨
煩惱家。通教無相體達捨也。第一般若家別
教也。般若智慧照恒沙佛法故也。第二諦家
圓教也。諦實相理故也。是皆釋義意也。非
私料簡。但一一難勢。何一往引證得意不
相違。取夫文證有無事。四教義一云。今
一家解釋。佛法處處約名作義。隨義立名。
或有文證。或無文證。若有文證故不
疑。無文證者亦須有文無文。何不
苦。次小乘經不後三教云事。一家
引證習。引小證大。引大證小事。不
事也。例如成論二如來圓佛云云次苑
公四難事。山家大師一一救之給。意大乘戒
定慧雜説。所説皆不同也。可三學。不
三藏。所以三藏者。戒定慧各別時。立
藏慧藏等名故也。若夫大乘不三藏名
者。大無三藏大小雜亂等諸過難不來。次
三藏有三乘通教云事。三藏三乘不
同。諦縁度亦異也。通教七地迄三乘共行。不
三藏。共又當教三乘共雖然。
別圓義疎。是故名通不共教也。次圓
教雖二乘。而不十界。必不別教
其上明圓融法界旨。爭可別教耶。次圓
教雖爾前。妙義無殊約束有之。次先明
他問答釋事。一義意取一家學者他人也非
他師云云次總證別證事。總證如前。別證貪
著小乘三藏學者文。成論三藏中實義等文。
乃至花嚴圓滿修多羅等云云證據正文。各有
人意云云
    十二。三教地位
問。有何證據後三教地位名義
答。總依諸經論文。別依大品四十二字門
圓位。以菩薩十地別教。以三乘共十
通教。立後三教地位也可答申
之諸經論意。不地前斷無明義。圓教
初住。何斷無明判耶。何況四十二字。諸
佛内證功徳也。不次位。發趣品十地。
全歡喜等名言無之。三乘共十地。爭可
通位
云云後三教地位相。諸經散在。殊見大品
經文。廣乘品四十二字。發趣品十地。出到品
乾惠等。是正後三教地位也。爰以宗師經文
次比三義宛然判。但至御難者。諸經中初地
斷無明云。別教意。花嚴起信彰灼明文十住
八相云。初住斷無明圓位相也。次至四十二
者。諸佛功徳其功廣大也。何又約次位
意無之耶。次獨菩薩十地約別教。三乘共十
地屬通教。尤有其謂
難云。後三教地位一一難思。諸經論中。地前
無明事無之。爭圓初住斷無明云耶。
仍瓔珞經・仁王經・地持・瑜伽等。皆初地已上
斷惑見。依之仁王經説十信云。譬如
毛隨風東西若夫十信斷見思塵沙。豈
信根不定義耶。但花嚴起信彰灼明文
十住八相事。縱雖八相。尚斷無明
處也。誰知有漏八相ニモヤ有。依之慈恩大師釋
云。十住菩薩亦有少分。依有漏定能現
山王院釋云。三賢菩薩。有漏心中八相
作佛。與佛相似若爾者。十住八相。軈斷
無明心。次大品經四十二字圓位
也云事難思。南岳大師御釋云。三乘智慧盡
其邊是通教意覺。又云。當知摩字門
是歡喜地○入百法明門是明別教地位
見。決一云。南岳自釋四十二字門。兼申
品經文三教義釋籤五云。經中具釋
四十二字功徳互具足。具如南岳兩卷中釋
釋兼三教若爾者。偏不圓位。次發
趣品十地別教也云事難思。所以彼十地歡
喜等名言無之。誰知通教十地ニモヤ。依
發趣品文。云何菩薩住十地中。當如如
佛過乾惠地菩薩地是九地於佛地
 次出到品乾惠等十地通教也云事難思。
既發趣品乾惠等十地判屬別教。出到品十
地亦可然也。於同乾惠等十地。付二品大
料簡子細有之耶。抑花嚴起信十住
八相事。花嚴經説初住功徳云。清淨妙法身
彼家人師。依十住功徳。終可法身釋。
初住當位非法身如何。次起信論八相。
信成就發心下文也。而菩提心義四云。若起
信論。十信滿心現八種利益十信位非
初住。去有漏八相條勿論也。如何可
耶。次付圓位一家立六即云云但諸經論
中。更不之。依何證據一家立之耶。此事
山家大師御在唐時。被決子細有云云
何。次根本大師六即七位一乘妙位判。共妙
位無淺深云歟如何。次餘教立多種位
通教但立十地。定深意可之歟如何
云云後三教地位事。總花嚴・起信・仁王・
瓔珞等諸經論散在。花嚴經梵行品説初住
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惠身不
既成正覺無明位云事分明也。瓔
珞經五十二位。雖別圓意。多分偏存別門
次位定。仁王經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
三界苦輪海 十信離三界云斷見思聞。
若爾者。十住斷無明勿論也。是豈非圓位斷
耶。但別尋證據時。大品經文。幸三教地
位相分明也。先廣乘品並四念處品。説四十
二字。是圓教位也。依之玄五云。廣乘品明。
一切法皆是摩訶衍。竟即説四十二字門。豈
圓教菩薩。又四十二字後即説菩薩十地
此是顯別教方便之次位也。又次十地之後
三乘共十地。此顯通教方便之位也。經
文次比三義宛然菩薩十地者。指發趣品
十地也。三乘共十地者。指出到品十地也。
是誠分明誠證者也。但四十二字。佛内證非
次位云事。玄五云。南岳大師云。此是諸佛密
語。何必不四十二位。諸學人執釋論云。
此解多疑不用。但論本文。千卷什師作
九倍略之。何必無此解内證密語。豈
次位耶釋。大論次位釋無之事。西天
廣本可之判。仰可信者也。其上初阿
字終荼字。皆初後相在見。圓位互具相應。但
南岳大師三乘智慧&MT01302;釋。當知摩字門是歡喜
&MT01302;云。通別二教相也云事。大方彼經宣後三
故。今四十二字亙三教事。強不
之。然約互具相即。以圓位本可
也。若爾者。妙樂大師作三教義釋釋事。不
相違。依之籤五云。經中具釋四十二字
功徳互具足。具如南岳兩卷中釋釋兼三教
今意在次發趣品十地事。經文誠雖
歡喜等名言。能釋大論。約歡喜等十地
之見。依之大論五十三云。問曰。此中是
何等十地。答曰。地有二種。一者但菩薩地。
二者共菩薩地。菩薩地者。所謂乾惠地乃至
佛地。但菩薩地者。歡喜地乃至法雲地。此地
相如十地經中廣説但至乾惠名言竝如
佛言者。約名別義通別十地歟。次出到
品十地。上發趣品乾惠等。名別義通意。下出
到品乾惠等。當通教次位得心引用者也。次
花嚴起信十住八相事。指十信八相。有漏心
中八相釋也。初住必定斷無明無漏八相可
心也。但華嚴經清淨妙法身文會通事。人
師釋不依用歟。既云湛然應一切。斷無
明法身云事分明也。次起信論信成就發心
十信也云事。既云信成就。十信功徳成就&MT06279;
住斷無明心也。五大院釋有兩義。能
能可之。論云。即得少分見妙法身初住
方聞。次一家所立六即事。先依大經貧女伏
六即。其外尚甚深子細有之歟。次六
即七位一乘妙位事。以開會眼爾釋也。實七
教位。六即觀位也。不例同。次通教十
地事。通教大乘初門也。爲調機方便。先説
但十地
    十三。一生妙覺
問。圓教意。一生得妙覺位
答。雖計一生入妙覺者可
之無明難斷。法性難顯。何一生内輒可
妙覺位耶。爰以經佛道長遠久受勤苦
述。一論中以一切菩薩。皆逕三阿僧祇劫
判。如文理者。一生入妙覺義無之云事
云云凡一家意。談凡聖一如旨。明速疾頓
成義。何一生入妙覺者無之耶。爰以經須臾
之即得竟阿耨菩提説。大師理即名
字觀行相似分眞究竟一生可辨判。但至
者。無明難斷者。權教權門所談也。次至
經文者。且顯難解難入相歟。次一論文。權
門施設。仍無
難云。無明迷雲難拂。法性覺月易隱。登
住無生位事。尚一生行行難成。況於妙覺
極果内證耶。大方明速疾頓成旨事。不
法華一實説。而一經始終。全一生入妙覺
相不見。剩長遠經劫相有之。依之經云。佛
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
道法又云。佛道長遠久受勤苦又云。
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又云。我於無量
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阿耨菩
一實圓教説如此。隨見諸經説。歴劫
修行相非一。華嚴經云。無量劫中修行海供
養十方諸佛海化度一切衆生海今成妙覺遍
照尊瓔珞經云。第四十一地者。無垢菩薩。
初發心住來。至此一地無量劫
信論云。或示超地速成正覺。以怯弱衆
故。或説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以
懈慢衆生故。能示是無數方便不可
思議。而實菩薩種姓根等。發心即等。所證亦
等。無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逕三阿
僧祇劫是一切諸經論長短二説會通。成
實義時。三阿僧祇劫爲定量説見。次速疾
頓成説事。速疾頓成説。不法華。而經
文長遠説分明也。其上迹門。送三千塵點劫
成佛明。本門經五百塵點王城得脱述。
之妙樂釋云。地涌菩薩。經中自指本時所
。仍於此中更獲増道損生之益。豈聲聞
人。只經爾所劫數養諸佛。即證妙覺三
身果但須臾聞之即得竟三菩提
文事。是迹門流通也。只是初住果證也。豈可
一生入妙覺耶。依之修禪院大師釋云。
問。一生成佛者。爲分證果究竟果耶。答。
分證果也。非究竟果次一生可辨釋事。
彼發願雖一生。必一生令成就事不
之。例如我昔所願云&MT01302;未度衆生有之如。抑
楞嚴先徳。長保年中内論義時。一生入妙
覺有無不一定由被成畢。何今末學。輒
一邊可此義耶。次一生入妙覺證人誰人
耶。凡於今經。即身成佛人證。龍女即成也。
妙樂一處釋云。玄文第五判爲初住龍女亦
爾。並名頓覺此外何證人可之耶。次
此事金輪院和尚私記中。引二十五箇證據
事有之。共相如何
云云 一生入妙覺有無。學者異端不同也
云。先任圓實大旨。此類可有歟存事。此教
廢立。聊異餘教也。凡聖一如道理。成
後相在教理智斷上。依縁熟遲速。論淺深得
。若夫最上利根一機。於現身當體。極
然妙果事。何煩可之耶。速疾教最上利
受。惑極果證入云事。全不然。
之無量義經云。是故此經能有是無量
功徳不可思議。令衆疾成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極果也覺。今經云。須臾聞
即得竟阿耨菩提一家消之云。須臾
之即得竟三菩提。此證深果也
初住已上爲深因。妙覺爲深果意也。宗師
釋云。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分眞究竟一生可
山家大師御釋。今經須臾聞之即得究
竟文。並菩薩處胎經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
掌文。引之一念成佛相釋成給。山王院釋云。
圓教菩薩不前三縁。無作諦修無作觀
遍一切處。造境即中六即智斷一生究竟虚
空爲座成無上覺但至無明難斷難者。
只是權宗權門施設。圓教意。自元不
惱體。令變計所執計也。去不斷之斷佛
法正意釋。諸教之中斷惑成佛。只是遣於變
計所執沙汰。不煩惱體故。難斷義無之。
次至佛道長遠等經文者。依多劫行
法。依今經功力。速疾得之相顯。出所超
劫方歟。彼法相麁食者。如文成義。蒙
家破文。依之山家釋云。此顯世尊經三大
。此亦不爾。此則歴劫權道不法華意
云。或以一時無量佛次我於無量等
文事。五大院釋云。法華云。無量阿僧祇劫。是
其劫數行非實歴若千劫數所超
無邊劫數。能超一念可意也。但迹門三
千塵點事。釋云。一云。大聖善巧依四悉檀
是説妙樂釋云。言權實者。論所行
法時節。乃是誘進疲夫悉檀説可
也。本門塵點。例意也。次花嚴經事。
兼一別故邊權教故也。或又擧一念所具塵
歟。華嚴經云。一念即三祇次瓔珞經
事。妙樂釋云。仁王瓔珞偏存別門
會通歟。次起信論事。惠心遣唐疑問也。
唐土人師。恐是別教教道義也云云菩提心
義云。今起信論。是五教中別教。三大僧祇菩
薩成佛次五百問論。他師破釋也。他師三
周聲聞。今日叶初住。未來八相妙覺云云
之一往釋也。次修禪院御釋事。分證者先擧
初住歟。サテ不捨此初住身。此身可
也。同釋云。不三祇。頓滿薩埵之行
一念。直進遮那之果次楞嚴御釋
事。一往難定義成。終一生入妙覺不
之。次一生入妙覺人證事。先可龍女也。
是則證前起後二意有之。於起後一邊者。
即入妙覺義可之也。但判爲初住釋。證
前迹門一意歟。此即一念坐道場成佛不虚
也云文付。聊甚深料簡可之歟。次金輪
院御勘文事。引二十五箇條文證。一生入妙
覺義成。第二十四文云。菩提心論云。若人求
佛惠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覺
此事顯密深旨。一家天台重事也。其外
先徳評判不稱計云云
    十四。地上空假
問。別教地上有空假二觀
答。任一義別教地上可三觀現前
之凡別教意。明隔歴次第旨。融通融即義
之。爭於地上三觀可現前耶。爰以瓔珞
經中。二觀爲方便道中道宣。六祖大
師所判。如中道花離二邊水。出纒智月處
法性空判。如文理者。別教地上空假二觀
之云事
云云所以地前三觀雖異時。至地上證中
。地前空假。忽可現起也。爰以見解釋
初地三觀現前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判。但至
御難者。約教大綱然。行人實證三觀現
前義不之。次至經文釋義者。且約
教大旨
難云。別教地上三觀可現前云事難思。凡
別教意。自始至終。明隔歴次第旨。爲一教
。是故受別教稱也。去十住入空十行出
假十回向修中三觀修行。既各別也。如
證時。至初地得但中法性也。若夫修
行時乍但中觀。證位三觀現前。忽可
修行證果相違難也。依之瓔珞經上云。三
觀者。從假入空名二諦觀。從空入假名平等
。是二觀爲方便道。因是二空觀
道第一義諦觀。雙照二諦心心寂滅。進入初
地法流水中。名摩訶薩聖種姓。無相法中行
於中道而無二故 一家此三觀對判住行
向地。依二空觀但中見。玄一云。逈出
二邊。如雲外月棄邊取中。如空求
決一云。如中道花離二邊水。出纒智月處
性空其上別教意。空假入聖方便修之。
爭方便所修相證位可之耶。例如小乘煗
等善根入聖方便ナレハ聖位不之。何況智還
成惑道理。權實諸教談之。空假中智障也。
證中時彌可能障空假也。仍玄三云。此
中但理不諸法諸法者可空假也。
斷無明證中道念不退位。空假雜起事。全不
之。但教相談捨劣得勝。約行人實證
三觀可現前云事難思。諸教所談如教行。
行證也。限別教何行證可相違耶。次至
初地已上三觀現前所判者。是證道同圓意
歟。依之玄六云。初地初住三觀現前妙樂
之。亦約證道同故合説抑地上有
。軈雙照中道可申歟如何。而涅槃疏三云。
又言常者。出常無常。是常非無常眞常而
已。此論別義滿記云。出常無常者。出
前兩教之常故云出常。到登地時。單明
常非無常。未照用故云眞常。即一因逈
一果不融等也此釋無雙照用見。次
亡照有二。異時亡照同時亡照是也。記一云。
地前空假通於所非及以所照。登地別在
非能照眞實故也是異時亡照分也。實同
時亡照義不之覺。次御答意。地上三
觀現前時。證道同圓義不許歟如何。若
之別教得分難云。若不許者。入地自證
權門自開定。所詮證道同圓許。而別教地上
三觀相可成子細有之耶。又初地三觀現前。
又十回向修中時。三觀可現前歟如何
云云別教地上三觀事。教門實義。魚魯易
迷。蘭菊尤難辨。然任一義旨。三觀現前義
存申處也。大方教門。不但中外有但中談。
行人實證。二中道無之。地前隔異經歴。如
教三諦異時雖之。至地上證中。中道徳
&MT06279;自然空假現前也。自元與中言事。對
空假得名也。若夫不二邊者。依何可
中道名耶。依之疏二云。初地三觀現前。
心心寂滅自然流入。此亦別教不退弘決
三引瓔珞經云。初地已上三觀一心又瑜
伽論云。四地已前。眞俗二智體雖各別。已後
即許同體五地已上可三觀同體見。唯
識論云。五極難勝地。眞俗兩智行相互違合
應極難勝述記云。若一念中二
智並起名爲相應彼等論藏存教道。尚
三觀現前旨。成一家實義時。何不
耶。但至御難者。別教名教門事。多分地
前行相也。地上聊與圓教相似事多之。所
詮於地前但中。諸法不融旨談事。至極
教門也。實非但中。去至證位時。爭如中道
。三觀不現起耶。次行證相違難事。地前
教道地上證道約束ニテ心。更不相違
何況十迴向修不但中云事有之。決六云。
修中者。亦寄次第實而言之。三觀圓修
云。四念處別向圓修文引用。若爾者。修證不
相違也。但至瓔珞經者。次第三觀本説不
彼經説。而地前從假入空名二諦觀
從空出假名平等觀。二觀爲方便道。得
中道等談。至初地處。得中道第一義諦
。雙照二諦心心寂滅等若夫無空假者。
爭可雙照義耶。次玄一竝決一。別教大旨
釋。去地上雙照不之。依之決三云。由
前異時雙亡方便。今入中道任運雙亡
五云。捨地前異時亡照地上任運亡照
次至空假中智障也云。地前雖然。至
還成中智莊嚴也。次證道同圓會通事。
誠難思。但證道同圓法門。源自大經本説
事起一家盛所談也。而證道同圓形。學者異
義多之。入地自證權門自開成圓人歟シケレ&MT01302;
尚是同圓非成圓。聊別教得分可取子細
有之。若爾者。證道同圓意雖之。別教三
觀現前不之者歟。抑別教中道雙照用
有無事。一義意有雙照申也。是即或約
異時雙亡。或約雙照二諦。重重成義事有
之歟。但於證道同圓上成別教三觀。同
時亡照義。何不之耶。初地已上三觀一心
釋此意也。所詮御廟大師御釋有之。御廟私
記云。然空觀通至假位故云空心。出假空
假道中位故云地上三觀一心
地上唯中次至涅槃疏並滿記者。本
疏文不亦常亦非常處。末師如此消也。
總別教非雙照。次記一地前空假等釋事。
登地能非能照處。軈三觀現前可意也。
籤四云。若入初地雙照二諦爲果上別
名疏七云。若入中道方得雙照次證道
同圓名地上三觀事。大旨上顯畢。是即別教
宿習深厚人證道同圓上。尚三諦隔異別教
取子細可之歟。次別向圓修事上談

    十五。名別義通
問。何名名別義通地位
答。借別教地位名通教義。是名名別義
也可答申
之凡立四教門戸。逗萬差機縁。何此外
名別義通地位耶。爰以一處所判。兩
種四教所被不四縁。四縁只是藏等四教
判。何況名義相順法也。名別義通也云。豈不
名義相違過
云云一家解釋大旨處也。所以別教十
信外凡。對通教乾惠。内凡二十心對性地
初地已上對八人地已上。兩教始終令對判
也。但至御難者。四教先約大旨歟。又教相
無量。得益不四教故。不出四教釋歟。次
名義相違難者。縱名義相違。法貴事可
機得益歟。仍無云云
難云。名別義通地位事。猶以難思。大方一家
所立藏通別圓四教。尚他宗難破于今不絶。
況名義相違地位他師人師。豈可仰信耶。去
四教者。初一小乘後三大乘云云萬差
。不此四教。依之籤六云。初言
者。兩種四教所被不四縁。四縁只是
藏等四教本朝大師釋云。雖八教論
教行證不藏等四其上諸經論中。名
別義通地位無之。別教地位上。立通教四
果名。成名別義通教相事。諸經論有之。是
別教教門廢立也。通教義立別教名事未
。恐可一家臆説歟。但是可意樣。
佛説事起非名別義通地位。只是大
師。巧立名別義通教相。經論説相令和會
給。依之決云。人多不見。謂通義足。何須
別。此是大師通申經論有此判者。屬
名通位也○故立此或示。後學者使古今
異説冷然可御廟大師御釋云。經家譯
者。爲不筆墨別地位含通義若爾者。
佛説教相覺。但大品經十地菩薩爲如佛
文爲引證事。是約當通當別料簡無相違
事也。先當別教。十地菩薩有授職灌頂義
是十地如佛説也。依之瓔珞經説十地云受
大職位神變無量現同如佛無相用故菩薩
處胎經云。有第十地。亦名等覺亦名妙覺
又約當通者。佛地有八相。前五相尚菩
薩也。是名佛地邊菩薩。是十地菩薩。爲如
佛云也。依之玄四云。菩薩位者九地。十地
是則十地菩薩。當知爲如佛○過菩薩地
佛地。用誓扶餘習閻浮提八相成道
籤四云。釋十地猶受菩薩之名。復名
者。以佛地邊有菩薩地名故。知始終皆
菩薩位故云別爲菩薩決三云。若別
爲菩薩立忍位者。則第十佛地邊有菩薩位
故云如佛又妙樂所引楞伽經遠行善惠
法雲佛地。是佛種姓。餘有悉是二乘種姓文。
正是別教教門相。全非名別義通相。若爾此
外有何證據名別義通耶。抑於名別
義通。共地單菩薩二箇廢立有之。其教相
不同如何。又此外十地腹合名別義通云事。
其相如何。次當通名別義通有無。學者異學
不同也。如何可申耶。次三乘共名別義通釋
時。或以菩薩地後心法雲地。或以佛地
法雲地此二廢立旨趣如何。次名別義
通時。借別教等覺耶。並借妙覺耶。何一箇
重事也。如何可意耶。次名別義通教相
外有機耶不事。御廟大師評判事有之如何。
次被接名別機教異云事。學者所成也。所答
此義者。一家釋中證據見耶。次三乘
共名別義通。亙三乘機歟。約菩薩機歟。學
者疑事也。若約菩薩者。與單菩薩
。若亙二乘者。二乘十地如佛義不成。
其上四教義八云。二明用別教位名。名別而
義通者。即是三乘同觀第一義諦之理。取
別教之名菩薩位菩薩見如何。
抑被接名別。往生淨土直因云事。楞嚴前後
先徳評判給也。其相如何
云云名別義通地位事。誠是他師不共教
相也。然我大師靈山聽加三五高覽。設
夜流瀉巧説。所釋定無誤歟。仰可信者
也。依之止六云。三別名名通家共位者。舊
三地斷見。或言四地斷見。或言六地斷
思盡。或言七地斷思盡決六云。先借別教
始終通。通教地前無位可論故。借
教内外凡位。但名通教初地二地。通教地後
亦無後位故。但以別教法雲佛地。以名
教九地十地。縱容不定故有。或言大品既云
十地如佛。當知即是別名名通意通教乾
惠借十信。性地借三十心。合八人見地。對
初歡喜地。薄地・離欲地・已辨地三地。各開
向果。對離垢地已下六地。支佛地對不動
。菩薩地有二廢立。一菩薩初心後心分。
初心對善惠地。後心對法雲地也。二菩薩
地對不動地。通佛地對法雲也。依之止六
云。或以菩薩地後心法雲地。或以佛地
法雲地。大品云。十地菩薩爲如佛得
此釋也是三乘共名別義通相也。次單菩
薩者。止六云。乾惠是外凡。性地是内凡。八人
初地。十五心爲二地。十六心爲三地
四忍爲初地。四智爲二地。四比忍爲三地
四比智爲四地但十六心分爲四地。廢
立不常途事。妙樂會之云。此單約菩薩
故。修觀斷見不定但至所被不出四縁難
者。雖二教合論教相。得益歸一教故。
不出四縁云歟。次他師不信用云事。付
一家所立四教。他師立多難。山家一一破
之。若夫四教法門成就。何又不名別義通
地位耶。次名義相違御難事。衆生根性萬品
也。借別名通義得益機有。何不
此地位耶。法貴事有機得益故也。次一
家四教可事足云御難事。四教先大旨也。
四教上。又被接名別不定。毒發重重教門
齊限。玄十云。夫教本逗機。機既不
一。教亦衆多。何但半滿五時。當知無量種
次弘決人多不見釋事。經論中非唯通
唯別事多之。三地斷見四地斷見等是也。而
先代諸師。不二教合論教相。徒諍之。大
師明名別義通次位。止人諍。深通經論相
云事。總佛説非此次位。次大品十
地如佛文。約當通當別意云事。大品
經文。誠不分明歟。同本異譯大般若五十
云。若菩薩過乾惠第九地。第十地中名法雲
大論五十云。過乾惠等九地第十
。其第十地即法雲地此推十地如佛
。實二教合論證據。但又共部合容經。或約
當通佛地邊菩薩。或約當別教授識
灌頂義。事不之。然此文又名別義通
意有之。故引證之何相違耶。次妙樂
所引楞伽經文事。故楞伽第七偈頌品云。遠
行善惠法雲佛地。是佛種姓。餘者悉是二乘
種姓。産別名名通位也。若是別位。豈遠
行已前屬二乘遠行等名別也。二乘
種姓等者義通也。豈可別教教門耶。次
共地單菩薩外。十地腹合名別義通事。先有
此義存申也。地前四十心初歡喜地
之。單以十地十地意有之。決六
云。次單借別十地通十地。即彼此地前
通爲伏惑。通雖無位。即未斷惑
次此外有當通名別義通耶事。難
事也。但通教菩薩。別立忍名。成當通名
別義通子細有之。決三云。言爲如佛者。此
亦二義。若別爲菩薩忍位者。則第十地
佛地邊有菩薩位故云如佛之。次
別教等覺耶。借妙覺耶。何一箇重事。不
聊爾題目也。但決云。通教地後亦無後位
故。但以別教法雲佛地。以名通教九地十
此釋義義時。不等覺
意有之云義有之。所以等覺通教習氣
斷。不等覺故不之。佛地妙覺。通
教有佛地故。借之義有之歟。次名通義別
等有之耶云事。一家大綱雖不之。如
教相有之事不之。次名別義通有
耶不事。御廟大師兩義判。其中有機云御義。
殊更甚深歟。前生別教人退。今世習通教
時。聊借別教名子細有之歟。次被接名別
同異事。被接機名別教云一約束有之。共外
尚學者義勢有之。次三乘共名別義。通亙
乘機歟云事。是雖三乘共。約其菩薩
成也。總後三教菩薩通教第九地菩薩爲
源開出云事。大品經中見子細有之。雖
三乘共菩薩事也。去不單菩薩。即四
教義文此心也。次被接名別。往生淨土直因
也云事。是非決擇門所詮。兩先徳御内證。定
深意云云
    十六。三種四教
問。方等別教涅槃三種四教有何差別耶 
答。是三種四教相。暗以難計。而任一家釋
涅槃當四通入佛性別教。次第後見佛性
方等保證二不見佛性
之凡方等彈呵教故。唯可能呵三教
何可三藏耶。次別教獨菩薩所學。隔歴不
融談。違二乘所學藏通。背融通相即圓教
何況法華同味涅槃。何可四教耶。若夫
四教云者。何又可倶知常住義耶 
云云三種四教相雖思。先大師解釋出
申者也。大師既靈山聞大唐申。仰可
也。但至御難者。此方等爲所呵三藏
歟。別教四教菩薩觀門上。教門四教分別也。
涅槃攝受門邊説四教。倶知常住邊成法華
同味義
難云。三種四教建立。一一難思。大方四教
者。逗衆機初一小乘後三大乘旨申也。其體
之。必三種不同不辨。又別三種共皆
疑。先方等四教事。鹿苑時。一代正機二乘
一類輩爲説三藏。令證果畢。方等唯可
能呵三教也。依之籤三云。鹿苑已成藏人
於其不復須藏故。但説通。前於方等中
義已成通。故至般若唯須此二此釋如
何可會耶。其上方等者。十二部經中大乘名
也。不三藏小教。次別教獨菩薩教云
方。二乘所學藏通義難成。隔歴不融教云邊。
圓教云。更別教四教不成者耶。
次涅槃經法華同味經。王超八醍醐妙法也。
前番醍醐既限一圓。後番醍醐何可
耶。玄十云。涅槃稱爲醍醐。此經名大王
。故知二經倶是醍醐醍醐。何可
毒乳劣教耶。若夫有四教許。四教各別
證理可之。爭可倶知常住義耶。但玄
文第十。尚不審内也。何可盡理料簡
耶。取夫方等四教事。於方等三藏。四教義
十義之。仍彼釋可出也。但爲
三藏云義難思。若爾者。於般若
洮汰三藏歟。又爲新受小云義難
思。三十年内新受小。般若三藏可云也如
何。次涅槃攝受門意云事。其意未顯。次別
教四教。於菩薩上四教云云獨菩
薩上二乘所學。可何用耶。抑別教
四教時。十行出假菩薩習圓無作耶不。一箇
重事也。如何可意耶。若不習云。止六云。
今授十六道滅十六苦集。正是入假
疏七云。從空入假而授四教一十六門
根性籤十云。又十行中習諸佛法。具足
於一十六門。亦名爲記三云。別人
利物横具諸教乃至圓教自行雖
之。爲化他之見。但道理隔歴行者。爭可
相即法門耶。尤可料簡事也。所詮此事。
楞嚴前後先徳存異端。如何可意合耶。
次三種四教外。尚四教廢立可之耶。六
種七種四教云事。學者所成也。其相如何。次
本朝義問。唐土人師建立開漸四教云事
決。其相如何。次花嚴法華圓教。建立開漸等
中。何可之耶。但本朝大師判子細有
如何。又神僧授與四教云事。學者共許不
一定。如何可申耶
云云三種四教大綱。宜一家釋義也。
之玄十云。問。涅槃追説四。方等正開四。
別教復有四。若爲分別。答。涅槃當四通入
佛性。別教次第後。見佛性。方等保證二不
佛性 大師靈山聽衆三五高覽不
誤。誰不信耶。山家釋云。天台傳法諸家
明鏡也。陳隋以降與唐巳前人。則歴代稱爲
大師法。則諸宗以爲但四教體同御難
事。縱其體雖同。用異邊何不論三種不同
耶。但方等三藏事。四教義十故釋。仍四教義
十云。第一爲用爲國王等説之。第二爲斥爲
十大弟子説之輔正記九云。如方等中一
。斥奪於小一邊。復有新得小益者
所呵之。般若爲洮汰之歟云
事。方等破空説有。爲所破之。般若ニハ
先方等錯亂空有洮汰令調。更説三藏。無
其詮也。但爲新受小云者。般若三十年内
之歟云事。得果之後即有彈呵。彈呵
之後即有洮汰受小得果後。定先可
彈呵。仍此三藏得果。方等得分非般若得
。次方等者大乘名也云事。於方等事理
不同有之。御難趣。理方等心歟。五時第三方
等事方等意。其旨唐土人師釋有之。又八
教大意云。涅槃四教倶知常住。方等四教隔
別不融。別教四教法四人一既隔別不融
四教也。非理方等聞。次涅槃四教事。大方
法華涅槃同異勝劣。一箇重事也。若以
帶異勝劣時。彼經四教然涅槃尚劣意顯
也。去倶知常住邊。二經同味相可成也。但倶
常住耶不各別算也。且可之。或又付
法華涅槃説相。約折伏攝受二門義事有
之。玄九云。法華折伏破權門理涅槃攝受。
更許權門。各有因縁存廢有之。
次別教四教事。凡於別教横竪四教有之。
竪四教者。十住入空爲藏通。十行出假爲
。十迴向修中爲圓教也。横四教者。十行
横習四教事有之。是即法四人一四教也。
抑十行菩薩習圓無作耶。一箇重事也。教
門雖四教名。實非第四圓教。只是別教
但中與無作名也。依之籤四云。別教菩薩。
即此自行而用化他故。十行中横辨此四
全爲利物。所以四相各附彼教而爲相状
既以自行三觀。化他時名四教云是也。各
附彼教而爲相状四教也。非實四教。但止六
十六道滅治十六苦集釋事。止觀別教。聊其
意有事也。依之決六云。若全不兼文之元意
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圓教四門
次名疏文事。妙樂大師通相三觀會。但信解
虚通分。非實圓教。依之末師釋云。雖是十
行菩薩。爲衆生則用通相三觀。以釋
出假空中亦然故須次籤十並記三
事。但中理與無作名歟。玄三云。勝鬘所説
於次第。從淺至深歴別未融。乃是無量
四諦中之無作。非是發心畢竟二不別之無
籤云。乃是無量四諦之中別指滅顯
。在初地名爲無作但前後先徳異端
事。前先徳約別教本意之云。後先徳
止觀別教習云一義成歟。終非相違。次
三種四教外所立四教有之耶云事。加建立
開漸五種。加化儀四教六種。此外加
一箇四教七種四教事有之。但唐決事。
宗頴決意建立指應世已前。開漸約應世已
後化儀化法見。次法華圓攝建立開漸
事。一義意可超八圓義故不之。覺
大師御釋有之。次神僧四教事。三昧既天氣
秀發。四教何待神僧耶釋。然又神僧授與云
一姿可成子細有之歟
    十七。十地虎狼
問。十地有虎狼師子怖者何教意耶
答。理虎狼雖餘經。事虎狼可圓教也」
之凡圓教十地。已斷四十品無明。隣
覺朗然位。何尚有虎狼師子怖云耶。爰
以四安樂行者初心始行相。刀杖不加毒不
能害宣。況於斷無明菩薩
云云生身得忍事虎狼事圓教意也
云事。任今家大旨處也。爰以見宗師所判
然圓教肉身於一生中。有超登十地之義
此則煩惱已破無地獄業猶有肉身未免惡
判。但至御難者。雖無明。迂回道人
苦道未法身形也。次至經文者。約直行
圓人内證邊
難云。事虎狼約圓教云事難思。凡圓教意。
初住已上。煩惱業苦三道。忽法身般若解脱
三徳轉成。況十地盡四十品惑障。第十法雲
位行。授職灌頂化儀。宛似妙覺果成形。於
此時爭尚帶父母所生肉身。茍可虎狼
師子害耶。依之經説四安樂行者云。遊行
畏如師子王又云。天諸童子以爲
。刀杖不加毒不況於十地菩薩
耶。仍約別教十地。教門教道説。論十地虎
狼義歟覺。仍十地虎狼本説。金光明經最上
陀羅尼品説十番陀羅尼。守護十地菩薩
相宣。圓實正意不覺事也。或以十波羅蜜
十地所行。或地前行五悔。地上顯眞如
説。是皆別教意被得。仍妙樂大師釋別教教
云。或將十度以對十地互不相收。或
云。須二邊眞如觀又縱圓教也。不
持節十地云事頗難思。法華修行速
疾頓成。尚非三千五百塵劫耶。但圓教
意。明生身得忍故。十地虎狼義有之云事
思。一家所立生身得忍。皆約初住覺。籤
一云。地前住前爲生身。登地登住爲生身
得忍豈十地可生身耶。次宗師所判。
玄三云。然圓教肉身。於一生中超登十
地之義義字所顯。實非超登歟。抑五大
院釋云。非是登已猶有。但持肉身即是登
地上故云猶有也。若是登地已。肉身即成
法身。既成法身。何有獸畏此釋欲
十地此怖也。登十地已。即成法身
此畏見如何。次超登十地。約迂迴道機
云事難思。直行圓人尚此義難成。況於
回道人耶。次超登十地修因何物耶。但此事
末師釋不同也。行滿過去曾修大乘釋。暹師
前三教久已修學大乘小乘
違如何可心耶。次金光明經十地虎狼
事。正約圓教云事見子細有之耶。此事可
檢文有之。又五大院先徳。彼經十地。名別
義圓釋。其意如何。次玄三云。餘教肉身。一生
之中不十地此餘教者何物耶。妙樂
別教既無一生之中得十地但惠檀兩
先徳。被成子細有之如何。又妙樂彼經第四
金勝陀羅尼品文釋。但一經四卷始末。全此
品無之。如何可心耶。世流布本。七卷
金光明經最上陀羅尼品有之。如何可料簡

云云十地虎狼事。何教所談耶。尤難思。大
方餘教意。不生身得忍義。圓教速疾經
住前行行初住時。一類輩乍生身
登十地事有之。約此人時。十地菩薩。猶有
肉身虎狼師子害事有之歟。依之玄三
云。然圓教肉身。於一生中超登十地之
。此則煩惱已破無地獄業。猶有肉身
惡獸。餘教肉身。一生之中不十地。唯
行解煩惱虎狼。作行解者。於
則通於事不籤云。言餘教肉身等者。
別教既無一生之中得十地。則不
十地。猶有虎狼等畏。但約觀解。十地猶爲
一品無明虎狼害。通教教門。十地無惑
故。無觀解虎狼之義。若九地已前亦可
通別圓。事理虎狼通局不過。此
釋但住上ニハ三道轉三徳不可有肉身云御難
事。直行圓人實爾也。迂迴道人。昔於權教
久修空假二觀。去煩惱業二道。雖般若
解脱。中道觀未調練。是故今苦道即法身開
悟難成。而空假宿習。十地迄開發人。今斷
無明初住時。空假邊被引。十地超登也。
中道自元初住乃至十地無不同故。超雖
十地。苦道難轉故。尚生身果縛相殘。成
師子虎狼怖也。依之五大院釋云。問。入
時已成法身。何故玄義云圓教肉身○猶
肉身耶。答。此文意約超九地入十地者。
而言超登十地。若一一次登何言超登。若一
一次證何有肉身。當知觀智未熟故有生身
生身既在故。怖虎狼又云。答。一説約
判有二類。一次第歴位二横超登十地者。故
未免惡獸也。意謂若有最上利根者。不
前位超入十地。猶有肉身故未免耳
次天諸童子以爲給仕事。圓人化用實爾也。
圓教初心。八魔永避。五大明王爲加護
尤甚深歟。然今有肉身云方有此怖云計
也。有生身方。圓教得分。不惡獸難方。
附傍別教意會事有之。菩提心義云。金光明
經具四教故○或有名別義。圓如十地虎狼
次十地虎狼法門別教意。非圓教
難事。生身方。何圓教邊可存也。菩提心義
云。金光明或有純圓如如法界無異乘等
既先徳檢圓教一文。但十度對十地。地前
五悔等事。共部含容經。有別門事不
遮之。次玄三超登之義。義字事。於圓人中
迂回道宿習有之。成超登十地故。義字書
歟。總無事非義立。次五大院釋事。約一類人
歟。或又超至十地畢。終可法身故爾釋
歟。次超登十地修因事。兩師釋相違尤難思。
一義云。滿師云。此約極利根者。過去曾修
大乘見思。今生遇於圓教云云先生
別人。今生習圓云習有之。山王院釋云。爲
小乘通大乘。爲通人別大乘。爲
圓教此意大乘云歟。暹師此人
昔時於前三教久已修學權門純熟判事。涅
槃本説。以阿難超登十地人證故。本三
藏人。冥成通別人。今成圓人故。於前三教
釋歟云云次五大院名別義圓釋事如上。次
玄三餘教肉身事。惠心流有兩義。初義在
。次義意在別教。傍論通義云云檀那擧
二説。初通教超初二地義有。超三地已上
義無之。次義別教也云云何樣亙通別。事理
虎狼可心歟。金勝陀羅尼品事。新譯八卷
經。最上陀羅尼金勝陀羅尼兩品共有之。舊
譯四卷經。自讃歎最上陀羅尼開出。其源同
之故。金勝最上云歟。實最上陀羅尼品有
云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