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共一如來藏性所起故。其體一也。照妄體卽
之時。彌自性清淨理明顯故。不
眞如之過
  起信論云。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
是無漏無明種種業行。皆同眞如性相
筆削記三云。滅惑准知者。世人皆謂
惑結然後證眞。殊不惑體本眞&MT06279;全覺
之不覺。如東爲西。誰之過耶。欲
西相然後見東愚之甚矣
  寛永七年庚午二月二十三日爲來春季談
義用意任古抄不審書集畢不可有定量
  花嚴末資法印實英露命
七十八


五敎章下卷不審十斷惑義
寄惑顯位下

  二日
一。第二明寄惑顯位者十八寄顯門中。可
始終二敎實義歟 答。爾也 難云。義
苑云。與前約人實斷全異也。折薪云。此中
前科當敎實有所斷故云寄也
隨機安立之假施設也。何可實義耶 
答。章云。十三依雜集等論。以分別俱生二
種煩惱。寄顯見修二位差別等言。瑜伽
唯識等法相所依諸論等也。此見修乃至二十
二愚等建立。法相宗實義也。依之折薪云。
煩惱見修○然是法相宗正義。今以
義覆定故爲始敎十地分段。終敎十地
變易等義。十八門中無之。知始終二敎所談。
當敎實斷。其餘異説爲寄在門歟。但於
難者。此十八門寄顯者。偏約始終二敎。其當
敎實談之外。爲假施設。望圓敎時。總指
切三乘敎所談。爲隨機安立之施設故。總標
中含寄在實義兩門心得置相違
一。寄滅二障所顯二位種子歟。約
現行歟 答。一義云。地前伏滅現行地上
滅種子也 難云。如所立義。正是實報
門之所談也。今卽寄顯門故。不種現。悉
之。何約實談配種現於地前地
耶。況所引證論文。全不其簡別耶 
答。若約實談。則地前ニハ雙伏二障現行。地
ニハ雙斷二障種子也。然□地前唯滅煩惱
地上唯滅智障。各別滅之故。□寄顯雖然。
其伏斷之義。不實報門故。地前滅
惱障者。是應滅現行。地上亦同之。是以
章云。顯比證二位若地前滅煩惱障。卽
是斷種子者。可證位。何云比耶。明知。
地前唯伏現行種子故。未無漏
。未親證理性故名比位也。但至所引
者。以義會文。是釋家之常法。何始疑
耶。不相違
一。又云十解以上得出世淨心當門引證
歟 答。爾也 難云。梁攝論十解以上得出世
淨心等文。終敎自在能斷等實義門所談也。
何引寄顯證文耶 答。十八門第一門。梁攝
論文四箇處引之中第二之故。證文勿
論也。但於難者。此文地前比觀智
空一分故。尤顯比觀二位之證文故。一文
二義含常例也。自在能斷故。煩惱障斷シツ
ヘケレハ。出世云邊カラハ實義也。偏煩惱
地前スト云方二障伏斷セサルカ故
寄顯也。無相違
  三日
一。寄皮等三惑顯三僧祇故三惑者限
惱障歟 答。可二障也 難云。見攝論
。爲皮煩惱障初地。爲肉煩惱
初地。爲心煩惱障初地。何以
故。地地菩薩煩惱有三品云云論文
者。限煩惱障答。凡思三僧祇位分。初
僧祗地前也。地前全無見修煩惱。又第三
僧祗。煩惱已斷位也。不心煩惱。梁
論文不通別義。瑜伽四十八。所知障在
皮膚實三麁重。同七十三云。一皮麁重。二煩
惱障品。在肉麁重。三所知障品。在心麁重
取意煩惱障者。初地盡已。而今此皮肉心
三。亙十地之。明知。隨所知障麁細
三惑不同云事。但於難者。義燈會瑜伽二
云。理實皮肉心等三名。俱通二障云云
云。第一麁重。總合二障別説。是煩惱所
知。第二屬煩惱障。第三屬所知
相違
  有云。現行種子習氣。如次配皮内心云云
有云。梁攝論中。緣外器非常皮煩惱
有情肉煩惱。緣肉心心煩惱
云云指事釋在之可
  皮肉心事
一義云。於一惑麁細不同皮肉心也。
一麁分。二細分。三極細分不同也。然者於
切惑。約麁細皮等三種者歟。此義意。
一貪煩惱此三重也。一義云。俱生
皮煩惱。分別云肉煩惱。所知障云心煩
云也。是孔目章意也。一義云。我所云
煩惱。執我云肉煩惱。所知障云心煩惱
 尋云。就第二義。初僧祗斷ルニ俱生スル事。
道理不心得如何 答。第二義如難寄
僧祗。初僧祗斷俱生事難心得
一。第二僧祇斷肉第三僧祇斷心第二第
三僧祗者攝何地位耶 答。第二僧祗前三
地。第三僧祗四地已上也 難云。經論常途
之所説者。從初地七地。是第二僧祇。八
地已上爲第三僧祗。故知。攝論云。第二僧祗
肉等。可常途所説。何第二僧祗前三
地。第三僧祗四地已上云耶 答。攝論十一
三種三僧祗。一三阿僧祗。初阿僧祗地前
二僧祗初地
七地
第三僧祗八地
已上
二七阿僧祗。
三三十三僧祗。而以三十三僧祗合爲三大
。如次除皮等三惑。初僧祗地前第二僧祗
前三地第三僧祗四地
已上
也。時量皆初三僧祗量
也。依之集成云。此中第二僧祗。當初二三
。第三僧祗。當四地至十地。此前更有
。如常所配□也。在第十一卷修時章
梁論第十一卷修時章明僧祗劫數。擧種種
異説。本論云。有五種人。於三阿僧祗劫
行圓滿。或七阿僧祗劫。或三十三阿僧祗
是總標竟。次第別釋之。今寄皮肉
三僧祗者是釋。論正釋七阿僧祗中。
傍寄皮肉心三僧祗之時。兼約三十三
僧祗。示其三祗分濟。卽如折薪云。論第
十一具云。約除皮肉心三煩惱等者。是全
文也。然第二僧祗。應九劫阿僧祗云云
是則初二三地。各經三阿僧祗故。總成
九劫。指此九劫分濟第二僧祗。豈非
第二僧祗當初二三地耶。又從四地
。亦各經三僧祗。總成二十一劫。指
二十一劫分濟。爲第三僧祗。豈非第三僧
祗當四地至十地哉。是故諸記一同如
配釋也。但於難者。問。論次上。釋本論云
有五種人三阿僧祗劫修行圓滿之文
云。何等爲五。一有人謂願樂行人。二有三人
○第三阿僧祗劫。此無相行無功用乃成
此一段文。全同經論常途所説。故集成云。此
前更有一義。如常所配云云卽指此文也。
彼修時章。廣會大小乘異説故。就三祗劫
且擧二説。前後各據一義和會
一。如梁論攝三十三僧祗中説三十三僧
祗歟。三十三僧祗歟 答。三十之三僧祗也
 難云。三十三僧祗者。地前有三僧祗。十地
地地入住出三心アルカ故。地地皆經
三祗也。何云三十之三僧祗耶 答。當段
寄顯地地三心不同或釋地地之中入心
除皮住心除肉出心斷心等サレハ折薪
云。雖三十三。今唯約十地各有三心
故。云三十三僧祗中説但於難者。折云。地
前方便地自有三僧祗。十地名正地。有
十僧祗。共三十三地前&MT06279;三十三ツレトモ
皮等三惑ヲハ初地已上心得置相違
  尋云。三十三僧祗者。十地等覺入住出三
開故三十三歟 答。義苑心ナラハ爾也。餘
地前三僧祗。十地中地地入住出
三心アルカ故。地地皆經三祗也。地地經無量
也。上品煩惱ヲハ皮。下品道セラル中品
煩惱ヲハ肉。中品道モラル下品惑ヲハ心。上
品道破セラルル
  四日
一。如地持云二障三處過煩惱所知二障。
地前地上等三處過歟 答。爾也 難云二
障三所事。專是如敎實義也。何爲
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若就三位相
二障斷惑者。專是始敎實義ナルヘシ然
今爲寄在事。以三所二障地前地上
トノ三位故。爲寄顯門也。今約終敎故也。
可有相違
  尋云。驗地持論全無此文如何 答。指
事引瑜伽第四十八卷菩薩地文也 答。
折云。言地持論者。准開元釋敎錄僧智
昇錄
云。菩薩地持經十卷或八卷。亦名菩薩地
持經。亦名菩薩地持論。今此錄中。編
律。存其經名。除其論錄。同錄中此本
經旣 有多名○評曰。今言地持論。卽舊
存之名也。自開元昇師錄。後藏本但名
經。然在大乘律中。卽地持經也○清涼
又云。地持卽瑜伽同本異譯故。瑜伽四十
八中。全有此文○以此證成經卽是論。
亦以瑜伽名師地論故也此可

  尋云。染心麁細今染心者。二障等中何
耶 答。有云。染心者染汚法體白淨故。
煩惱所知現行種子習氣。皆可染心
云云
一。寄於三位以顯三身金光明經意。於
前地上金剛心三位。如次得化應法三身
歟 答。爾也 難云。三身者。是佛果圓滿之
功徳也。何於三位別時可之耶 答。當
段 但於難者。依三惑。於佛果滿三
云云
  尋云。三身俱是如來果位所得也。何於
賢等位化身等耶 答。古抄云。終敎
意。二障種子初地盡之。全不地前
。但此寄顯門意。伏盡第六識染心現行
八相成道故。云化身云云
一義云。准慈恩解釋。於三位三身
自所現歟。如次下但經得現化身
應身法身云云乃至結云。如來具
三身云云如何
  難云。依終敎意。初住已上。當位分分
身法身豈非初住已上少分見耶 答。一
義云。依於三位三惑。至佛果圓滿三
也。非三身別時修得也。故經結云。
是故一切如來具足三身云云
一。依諸伏道起事心盡金光明經心起事
心者何識耶 答。下釋第六識云云難云。楞
伽起信等心分別事識者。可七轉識
鈔八下釋楞伽三識云。如來藏心以爲
。現卽第八○餘識皆名分別事識例金
光明起事心。尤可轉識也。是以慈恩大
師。見修一切煩惱諸相應心名起事心
相應心言。尤可六識何況前五識伏
斷。一向任第六識。起事心識言。何可
耶 答。當段云起事心是第六識
六識是計度分別識故。託事起分別故云
起事心歟。但於難者。經文不分明故。祖師
義配釋邊邊在道理故無相違。答。一義
云。前五識伏斷。專第六識能故。約本第六識
云也
  尋云。起信今章不同。如何可心得耶 
答。今章約三能變識。三位寄顯スル也。然
起信論。望生住異三相顯三位故。今
章與起信。祖師意樂依邊邊道理
計也。更強不和會也。隨以三身
三位。專是寄顯也
  五日
一。依根本心金光明經心。依根本心
何心耶 答。末那云云難云。起信疏云。依
根本心滅者。猶此論中。捨麁念相。卽是住
相滅也。勝拔道者。金剛喩定。根本心盡者。猶
此論中離微細念。是生相盡也此解
。依根本心者。第六識細分智相
相續
第八識麁
轉相現
相也
何今背自解釋有人釋耶 答。
當段 但於難者。皮配釋末那不説之起信
故也。以末那本轉二識也。若總約
者。可有人釋
  猶難云。宗家清涼等意。平等性智現他受
云云然依根本心爲末那者。可
受用。何今釋得顯應身耶。彼經應身非
他受用者。宗家淸涼解釋也。如何 答。眞
諦三藏。報身應身名也。法身理
スルカ故名應身。或應地上機故。義苑心
也。義苑云。今言應者。卽是報故。應字平
呼故。眞諦名報身應身。與法身相應
故。或但去呼。以十地
尋云。有人解者誰人耶 答。淄州釋中。眞
諦解云云或勝莊法師解也。最勝王經
スル人也。又金光明經翻譯時證誠也云云
或淨影大師釋也云云
尋云。慈恩大師以起業心依根本心云云
如何 答。章主心。起信末那不説之論故。
末那本轉二識也。他宗解釋。別途
廢立。強不和會
一。六寄於三障直顯三身煩惱障業障
智障釋三身歟 答。爾也 難云。法應
化三身。共斷三障顯也。何偏云煩惱障
淸淨能現應身等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
誠三身共三障。雖然寄顯門意。約
此釋也。不相違
  尋云。其相順之形如何 答其相順者。應
身是他受用ナリ報身ナリ智爲體。煩惱熾盛
位。此智不淸淨故。金光明經疏中。煩
惱淨故能顯應身。由斷煩惱智得淸淨
應身次化身配業淸淨者。業者
三業也。三業淸淨&MT06279;六道衆生化用
自在也。故彼疏云。業淸淨故。現三業化自
在功能次智障者所知障也。所知障覆
隱法身故。斷彼得現法身也。約
此義門寄顯門也云云
料簡也
  尋云。以智障煩惱トノ三種釋三身
異義歟 答。一義云。本末相依次第
也。我執必依法執而起故。依所知障本
煩惱此煩惱業故。從細至麁次
第。依之以智障法身。以
惱障報身。依業障化身
爲言一義云。於二障二果事。經論
不同。一智障障菩提。煩惱障涅槃一説
一二障各障二果一説一智障障涅槃。煩
惱障菩提一説此三義不同。是故斷
知障法身。斷煩惱障報身菩提。斷
業障化身也。然者今金光明經説。依
第三業論也金光明經所説之應身者。有
化之諍論。而義苑之意謂報身也
難云。當段云業障淸淨能現化身
化身佛。受宿業事常途所説也。何有
障淸淨義耶 答。皮示現故不
歟。又小乘一途説也云云
  尋云。如常途者。煩惱障涅槃所知障
故。應煩惱淸淨能現法身智障淸
淨能現應身。今何相違耶 答。以二障
配菩提涅槃。是聖敎異説也上出三義
經文卽應其隨一。何執一文強非餘説
耶。若以實論之。則二障各障二果故。聖
敎中各述一邊故。唯識論第十明
知障無住處涅槃之義竟。次下云。旣
亦障涅槃如何。但説菩提障煩惱障
但障涅槃。豈彼不菩提障。應知聖
敎依勝用説。理實俱能通障二果
總有三箇問答。是第三問答也
  尋云。直顯三身之直言顯何義耶 答。一
義云。是一往之義也。一義云。簡別前第五
也。纂釋可
一。七以迷三無性所起煩惱三性
煩惱寄顯三身歟 答。迷三無性起煩
惱寄顯三身也 難云。如所引經文者。於
遍計依圓三性縛有障等云云爾者可
三性起煩惱。何云三無性耶 答。
當段宋朝印本云七以迷三無性等。全同
和本歟。但於難者。三十頌云。卽依此三性
彼三無性故影略互顯心得置

  一。難云。正所引經文云爲三相故有縛有
云云三相者無諍三性也。有何深義
三無性釋耶 答。迷情實有爲本故。
專迷都無如幻眞空之三無性也。不
此無性之理故。迷三性故。三相有縛等
説也。一義云。無字誤也。可以迷三性
所起煩惱
  二。尚疑云。依之唐本ニハ迷三性云。不審不
起也。義苑所牒本云七以迷三性所起煩
此本者符合經文歟。但傳寫之
訛歟 答。今三無性有空二義也。三性
三無性義不離故。心三無性
歟。或又玄奘三藏空空空等。皆違妄執
コトサラ妄執スカ敵對也。故今
三身遠離スル妄執三性セサル過失也。
仍三無性者。三性三無性セスト
此釋也
  六日
一。何者爲三一者思惟分別相思惟分別
相者。遍計所執性歟 答。爾也 難云。遍計
所執性者。是當情現之無法。卽妄心所執之
妄境也。何云思惟分別耶 答。當段釋
嚴經疏第二。出三性體云。分別性者。但用
分別妄心畫度行解爲體。又復人説妄心所
執妄境體者。此言大謬同第二云。一
分別性名遍計所執性也。言分別性者。謂
虚妄心稱畫計度不境故名爲分別。就
能爲名。又此妄心於所執境遍計著故。名
遍計所執性。非遍計心所執境界名遍計性
此約能所合爲名也解釋分明也。但於
難者。此是性相二宗之不同也。又章主破
法等。是其隨一之大義也
一。是故不得至三身三無性起煩
惱配釋三身歟 答。爾也 難云。見所引
經文。全不配三身。但總明能解能滅能
淨得三身。今何云顯三身耶 答。勝
莊疏第四云。第二顯徳。謂於遍計所執自
達無相入空性遣所執。至於化
。又復由此通達實性。卽能永斷雜染依
。至於應身。得無上覺。由此永斷客塵煩
。圓成實性及清淨。至於法身。是故諸
佛具足三身但於難者。此等解釋。雖
配三身。而未別配之意。若是約三性本
末麁細。如次寄顯三身本末
  尋云。其別配委意如何 答。一義云。無而
忽有。是名爲化。卽似所執性化身也。
因位萬行故名報身。卽似依他性假
衆緣而生故。寄依他性報身也。寄
圓成法身。應知 一義云。約麁細不
三身也。圓成是唯眞非妄故屬
。依他是眞妄相依故屬報身。變化是但
妄故屬化身也 一義云。圓成是不生不
滅故屬法身。依他是因緣門法門故屬
報身也。報身答六度因成法門故。因
緣義等故。依他屬報身也。變化是無而
忽有法故屬化身也。化身是更爲利生
現。化身色相。皆是隨情安立故。無而
忽有佛身也。是故變化屬化身爲言
尋云。能滅者染分依他性依他有染淨
二分。今何但云染分耶 答。折薪云。若
淨分依他亦圓成實。卽是報身功徳。以
不斷常故。此不滅。若染分依他一切
染法爲過患故須滅也
一。此有二義一約正使寄顯地前四位等
正使者種現中何耶 答。一義云。現行也 
難云。若四障現行地前除之。其習氣者。至
地上斷之。爾者四障種子。何位斷之耶。旣
彼地上唯斷習氣。明知。地前可雙除種現
何但云此約使現四障耶 答。義苑云。此約
使現四障故。現行伏滅也此現行云事
分明也。但於難者。終敎意判地前伏使現初
地斷使種地上除習氣故。縱雖寄顯門
此理。今寄顯門。偏是地前地上對論。
以明其所行等。而隱彼初地入心使種
之義。是卽寄顯門之相也。不盡理
相違
  七日
一。謂以闡提不信障使滅已闡提不信等
四障。如次十信三賢除之歟 答。爾也 難
云。四障之中後二所知障云云縱雖終敎意
何地前可所知障耶。就中唯識論中。下
乘般涅槃障第五地斷云云是以慈恩大
師唯識義中。引寶性論四障畢。第三所知
五地斷。緣覺捨心障七地中斷云云如何
答。無上依經佛性論等所説。地前四位伏
四障事分明也。不異端。但唯識論
他宗解釋。依種子斷位故無相違
  尋云。以四障地前四位云云何敎心
耶 答。下多分約終敎云云之十信旣
位。尤可始敎義如何 答。折云。若約
寄正使地前習氣地上淨二義雙明
故云終敎。若單取地前四位亦卽始敎
故。今章約大分説也
一。二以外道我執障寄以翻顯十解位等
信樂大乘等四行能治。以闡提不信
障等四障所治歟 答。爾也 難云。先
能治之道生。可彼所治之障。何今云
闡提不信等四障信樂大乘等四行
耶 答。當段之釋分明也。但於難者。當章釋
四障四行。經論述四行四障
各有其理。更不相違。可心得置
  尋云。其不相違心如何 答。其所以者。
闡提外通等四人。於十信住行等之四位
善根内熏。善友外催。小信大乘之理。聊
大悲心不信之障。乃至除衆生之
惑障了。後彌信大乘深起大悲。是
以信樂大乘等之四行。望初起者。四障未
盡之前。正圓滿者。斷惑障了後也。所以
經論意。且付初起判也。當章釋正望
滿故無相違
一。爲我徳因顯十解位般若行
我徳因歟 答。爾也 難云。若斷我者。
反可無我。何爲我徳耶 答。當段云
我徳因但於難者。我執我者。是小我ナルカ故。
自他差別本。然今斷小我者。得涅槃
大我故。以自在之義我徳因故無相違
  八日
一。成破虚空器三昧行破虚空三昧者。何
位得之耶 答。十行位得之也 難云。佛性
論第二云。從初地以上能得此三昧
地上所得也。何於十行位此三昧耶 
答。當段云三聲聞畏苦障○銀輪王報
難者。修定因行故無妨也。指事有此問
。有云。地前分得故無相違
  疑云。經論文但云四行對治四障云云
分明配十信三賢如何 答。佛性論第二
云。復次果相義應知。果相者有二處。一者
地前凡聖二位。不四徳。二者十地諸
位。地前有是信樂等四徳。爲清淨佛
性因。爲治四倒。如來法身四相功徳波
羅蜜是其果此文配十信三賢也。地前
凡聖者。十信凡。三賢聖也云云問。所引經
論説相一同哉如何 答。折薪云。若四障
四位四行四因文。出無上依經。若四報文
仁王等云云指事云。此合無上依經仁
王經文以織成句。是故無上依經上云。一
云闡提○四徳波羅蜜果
  尋云。破虚空三昧者如何 答。虚空器
スル三昧心得也。譬如所依虚空斷空無
物。成萬物所依。以二乘沈空實涅
也。今以此三昧沈空涅槃斷也。猶
意云。二乘身智都滅。墮虚空ナルヲ
スル行也。苦スレハ樂徳也。古抄云。破虚空三
昧者。破小乘空三昧執著故立此名云云
一。卽爲佛子四義佛子有四義歟 答。
爾也 難云。梁攝論第八云。佛子有五義。一
示無上乘種子。二以般若母。三
定爲胎。四以大悲乳母。五以諸佛
父。由此義故得佛家此五義
何云四義耶 答。當段云卽爲佛子四義
則佛性論第二云。佛子有於四義。一因有
二。一佛性二信樂。二緣般若波羅蜜。三依
虚空定。四成就大悲利益。一因如父身分。二
緣如母。三依止如胞胎。四成就如乳母。由
此四義名爲佛子云云取義但如梁論者。種
子與父是別義也。今合爲一義。如是開合。
經論常事故無相違
  以般若母意。大疏十下有三義
纂釋
  尋云。當段云謂轂輞輻軸如其次第
者今此喩説。上四障如次可配耶 答。一
義云。爾也。旣 云如其次第故也。一義云。
此轂等喩四障合計也。必如其次第
心得相違
一。第二以四障習寄顯地上四位等
障習地上四位歟 答。爾也 難云。諸
經論中。但雖四種生死四徳。全地位
配釋無之。是以了義燈中。破今義亦不
配地如何 答。四種生死之廢立。經論盛
之。是以相續解脱無上依經寶性攝大乘
論。皆説四種三昧力滅闡提不信等習氣。四
種生死亦漸盡。淨我樂常是處顯。深出經論
傳人師釋。謂眞諦神廊疏等也。但於
淄州以四種生死十地事破之云難者。
今章意。十地間變易生死之緣。因果體共雖
有。且約寄顯門故何爲難耶。非初二
三地有因無緣及果體之。折薪二云。雖
四種生死。然有四義而無四生死。謂方
便是生死緣。二因緣是生死因。有有是生死
果。無有是生死滅時
  猶難云。了義燈第六卷云。古人方便生死
初三地。因緣生死四五六地。有有生
七八九地。無有生死第十地。墮唐
攝論並悉無文。無上依經及寶性論。亦不
配地如何 答。此破眞諦三藏所譯梁
攝論。不會通之事也。續高僧傳第一
云。眞諦來東夏。雖廣出衆經。偏宗
故。討尋敎旨。遍覽所譯。則彼此相雙
綺補顯故。隨處翻傳親流疏解旣 眞
諦三藏。恃宗攝論尋敎旨。親傳疏解
故練習異他。有何所謬耶。若謂違自所
故。非他爲謬者。亦可以眞諦所譯
故。彼玄奘等爲謬耶。又傳云。今譯兩論
詞理圓備各無限矣已。此是上述智愷
法師俱舍攝論竟。如是結給也。旣 云
詞理圓備。可何所謬耶。但隋唐二論。
並無文者。彼譯者脱文。是可謬也。又
無上依經等不地位者。經論所説。或
隱顯。或有廣略故。何必爲難耶 問。
斷惑依地及所斷惑。可相順之義。縱
梁論所説。若不相順者何爲指南耶」
  尋云。四位名言如何 答。折薪云。世間二
乘大乘因圓果滿又云。梁論第十一。正
四定四報等。都不是何地等
問。如此釋者。以何大師地位配當耶 
答。義勢相順故配歟
  尋云。位行因報次第スル事如何 答。障&MT06279;

スル故也
  九日
一。又得大乘光明三昧成於淨徳除因緣生
死變易報四種變易十地付。於
因緣生死耶 答。初二三地除因緣
生死也 難云。開經論説。初方便生死。次
因緣生死。何背諸經論列次。於初二
三地因緣生死耶 答。當段釋誠明
鏡也。但於難者。誠無上依經梁攝論説。以
知障方便生死。寄初二三地。以無漏業
因緣生死。寄四五六地也。然今以因緣
生死初二三地。以方便生死四五六
事。於無漏業所知障。可親疎二義
也。旣 初二三地是同世間説故。爲世間
能生因緣之義。所知障無漏業卽疎也。
此義。今章以所知障因緣生死。以
漏業方便生死也。是章主得經意。以
之也。不相違
  猶疑云。折薪云。章云因緣生死者。然諸
經論皆書方便生死。卽是傳寫之訛等
此記心。梁論等ニハ闡提習スル處。方便生死
云故。當章釋謬也云云如何 答。密嚴
疏四種生死次第。全如今章。彼疏又誤也
云耶。又眞諦三藏般若疏云。初二地因緣
生死。三四五地方便生死云云此等解
釋。豈皆是傳寫之誤耶。故知。通途經論之
説相。雖所知障方便生死。以無漏
因緣生死。又以所知障因緣生
。以無漏業方便生死義可有歟。當
宗意。眞如爲因無明爲緣義アリ然望流轉
生死義釋成時。宗密釋眞如爲緣無明爲
此也。此釋爲生死親因。無明親
故。無明爲因心得義。全成今章證據歟。
凡當宗意。總隨文就義兩釋。若依隨文釋
者。全如經文之。若依就義釋
者。以智障因緣生死。可屬初二
三地也。無漏是出世因故。爲世間因緣
義疏也。是故以無漏業方便生死。寄
四五六地
  猶難云。勘經論文。皆以方便生死先。
因緣生死爲後。故攝大乘論。旣 初二三四
地。滅方便生死。五六七地。滅因緣生死
云云何況尋因緣生死者。是我徳之障也。
何進斷初二三地。方便生死皆是淨徳之
障也。豈至四五六地哉。所以梁攝論云。
能破一闡提習氣。卽是方便生死。障於大
。由此障故。得大淨果。能破外道我
見習氣。卽是因緣生死。障於大我。由
此章故。得大我果等云云何違所依經
論文四種生死前後耶 答。仁和抄
云。因緣方便二生死前後。大師所釋非
其理。依佛性論心。無明住地生無漏業
因緣方便二義。所謂無明住地生福行
因緣生死。是同類果故。生智惠行
方便。不同類果故等云云爰知。因緣方便。
互具其義。依之相同世間初二三地。望
無明住地親因也。四五六地四諦緣生
レハ無明麁方便也。依此義。前
。後方便也。是則第二就義釋也。若
隨文釋者。如經論文歟。依之眞諦三
藏。又同因緣前。方便釋給也 私云。
無明生業識之次第。尤可此義歟。
興福寺永超僧都。東大寺永延得業。維摩
竪義歎香象隨文就義釋云。諸宗人師。
多雖此旨。未隨文就義釋。花嚴一
宗始有此義云云
一。除無有生死四徳圓故無有生死者。
變易身最後一念斷盡之處歟 答。爾
也 難云。爾者斷位唯可金剛心一念。何通
十地佛地耶 答。當段云生死永盡故云無
有也又鈔云。更無有有故名無有云云
此釋取最後斷盡爾者因圓果滿。等覺智
最極取爲無有也。變易果報衰老故。且無
住相。サレハ今章云。生死永盡故云無有
是釋且付無有生死中最極無有
也。衰變位非無有生死也。但於難者。依
第十地已上之行功故云爾也
一。又此四中初二通二障後二唯智障
提不信障外道我執障煩惱所知之二障
歟 答。爾也 難云。初二以麁品煩惱
體。何通微細所知障體耶。況十信十
住位。旣 滅初二障云云豈此位滅所知障
耶。次廣取之。後二障何不煩惱障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闡提不信等之相。廣可
二障也。此凡位故。煩惱所知二障也。後
二唯智障者。聲聞畏苦等相。二乘旣 煩惱障
タル上ナルカ故。智障心得置彼此通局尤
其謂
  尋云。初二通二障者。煩惱障習氣爲
易報云耶 答。爲變易生死因緣
者。唯所知障也。此品煩惱習氣。至地上
事。非變易因緣
  尋云。於地前四位等。旣 成信樂大乘行
了。何又破外道我執障云耶 答。退位故
容有義歟。又自本寄在也。自淺至深故
爾歟
  十日
一。三地終心已來斷二障修惑正使皆盡四
地以去但有微習始終二敎中依何敎
耶 答。約終敎也 難云。終敎意。地前伏
二障現行。初地斷使種。地上除習氣云云
使種遠至三地終心耶 答。當段釋。二障種
三地末但於難者。誠第三地斷
使種子。似終敎性相。然而寄惑顯位門
意。初二三地。相同世間位故斷種子。四地
已去。出世位故。但除習氣也。故折薪云。此
世出世間二位。以分正使習氣。若終敎正
義。正使初地盡。地上並除習氣。今約寄顯
故。四地已去。方除殘習故。云三地終心等
相違
  尋云。通途斷惑。入心一刹那斷之也。今
何云三地終心耶 答。今寄齊門故云
心斷也。第三地出心所知障正使
地斷見惑
一。諸見縛者先已除斷終敎義歟 
答。爾也 難云。終敎意。述見修合斷之旨
而旣 云諸見縛者於初地見道已斷故。何可
終敎義耶 答。當段下云上來多分約
終敎説但於難者。終敎實義。誠雖
地見修合斷之旨。今此文約寄顯一門。爲
世間出世二位優劣。且述見修別斷之
也。無相違
一。無明習氣者所知障種子也種子習氣
中約何耶 答。種子也 難云。旣 云無明習
。尤可習氣斷之證文。何以此文
所知障種子斷之證文耶 答。當段擧二障
皆悉微薄遠離。故知。無明習氣者。是斷
種子微薄也。凡此門意。四地已上二障
習氣計有爲言
地論第五
但於難者。習氣云言。
處諸聖敎中。或餘殘習氣云事アリ是名
殘習氣。種子餘殘也。又種子習氣タル
アリニハ種子習氣名也。是現行習氣故也。而
今地論文。種子習氣也。無相違
  尋云。十地論心。於三地終心二障種子斷
盡歟 答。章云四地以去但有微習
二障種子此地皆盡等云云斷盡
之疏七上云。論云。一切修道三縛。及彼因
同無明習氣。皆悉微薄。謂煩惱障三縛現
行及種故云彼因。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
故。云同無明習氣。習氣卽種義也鈔十
五下云。言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者。以
地地各別斷所知障探玄十二云○與
當地所斷所知障種。同此位滅故。云同無
明習氣皆微薄。以未盡故但云薄也
此經論文云。當地所斷分二障
全不二障種子此地斷盡相違如何
答。折云。若依清涼大疏。消此經論意卽
不同。以彼約十地。十地皆斷二障修惑
金剛位。二障方盡○不今章○約
彼始敎寄位説。今約終敎寄位説。經意
多含二祖互釋
  尋云。折薪云。言皆悉微薄遠離者。正明
二障通有四縛。若種若現。一時微薄遠離。
此釋經中微薄之言。此中微薄非是彼薄
習氣。但説遠離除斷故云微薄。爾而不
直云斷滅者。對前見惑麁故。所以云
見縛者初地見道已斷故今此非是
彼薄習氣。但説遠離除斷故云微薄云云
此記料簡如何 答。此記意。轉復微薄者。
微薄言約能斷智得之歟。若爾者。欲
縛轉色縛轉有縛轉者。正是出所斷也。
此三縛能斷智處惑體不相應故。智
微細惑體ルカ故云轉復微薄也。
是故微薄言。約智論之歟 一義云。微薄
者。卽是依習氣之也。斷此三縛處。習
氣相殘故。云轉復微薄爲言
  尋云。無色相應惑如何云有縛耶 答。三
有頂故無色云有頂有縛爲言問。
第三地出心斷習氣歟 答。習氣今章旣
四地已去但有微習故。四地已上所
ナルヘシ今於三地出心者。但斷四縛種子
也。更無習氣斷義也 問。色煩惱心煩惱
等者。是何煩惱耶 答。在二義。一義云。
色法惑云色煩惱也。迷心法惑云
煩惱也。一義云。依一煩惱麁細。立色心
二煩惱也。意微細&MT06279;ヲハ心煩惱
麁動&MT06279;スルヲハ色煩惱也。色心是内
外麁細法故。以義立二煩惱名爲言
  十一日
一。前之三地斷三界中色煩惱無色界中
色煩惱斷歟 答。爾也 難云。無色界總無
  色法。何云三界色耶 答。當段 但於難
者。清涼大師。於無色界二釋。初釋意
報色次釋意。無其報色。有通果
云云
一。七八九地斷三界中色習煩惱煩惱
歟。通二障歟 答。今章付煩惱一障
之也 難云。見仁王經文。又無生忍菩
薩。所謂遠不動觀惠。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
故。現不可説不可説功徳神通若爾
七八九地。色心等習煩惱スト云也。旣 經
文通二障。何云煩惱一障耶 答。當段云
仁王經説○斷三界中心習煩惱當段之
釋。付煩惱一障之也。已前九地中所
煩惱故。今十地付煩惱習之也。然本
經中。第十地及佛地中。煩惱障中心習及所
知障トヲスト説。然者通二障心得歟。正披
新舊兩譯經文。信忍菩薩斷色煩惱。順忍菩
薩斷心煩惱。無生忍菩薩斷色心習氣。寂滅
忍位。獨斷無明明知。九地已還。唯就
惱障。如次別斷正使習氣。第十地佛地トニ
智障云事。爾者豈非色煩惱心煩惱局
煩惱障也。但於難者。指事云。今章得意略
復古云。仁王分四位。今章寄顯三
。色心合取也折薪云。舊譯亦云。斷
界心色等習煩惱。章唯云色習煩惱。恐脱
但經文。第十地佛地斷心煩惱説。爾
者七八九地。斷色習者。有其理歟。又集成
所引。同今章異義歟。不相違
  一三地終心位得上界定。極至四定
下地ノ色之於第四定者。離第三定
已下色。何第四定離下地色云耶 答。得
上界定者。無色定マテヲ云也。以無色定
第四定已下色云事也。極マテ四定スト
下地訓也云云見聞抄云。得上界
極至四定色界四定歟如何 答。
是無色界四定也。旣 云下地色故云
色惑。故指無色定也 問。欲色二
界惑云色煩惱。無色界惑云心惑歟 答。
  古抄云。極至四定等者。四定者。無色界
第四定也。卽非想定也。意初二三地世間
故。第三地終心三界究竟アツル也。離
下地色等者。非想地以下。八地九地門
時也
盡。大乘無色細色云故。云下地色也。
是人執品分齊也
  寛永九壬申二月二十二日來春季談義爲
用意任古抄書集訖前後次第不可有定量
爲補當座也矣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露命八十歳


五敎章下卷不審十一斷惑義
寄惑顯位下

  二日
一。七地已還寄滅三界色心煩惱一煩
惱麁細色心二煩惱歟 答。爾也 難
云。迷色法惑云色煩惱。迷心法惑云心煩
也。何於一煩惱麁細云耶 答。一義
云。依一煩惱麁細色心二煩惱也。意
&MT06279;惑云心煩惱。麁動&MT06279;スル惑云
煩惱也。色心是内外麁細法故。以義立
煩惱名也。但於難者。自元有二義也。今依
一義也。指事先徳色心二法麁
ニナルニヘテ色心云也
一。寄滅色心二習無明故七地已還&MT06279;色心
二種習氣斷歟 答。非習氣也 難云。
所引本業經文云。七地以還滅三界色心二習
果報如何 答。折薪云。言二習者。卽色
心煩惱種子也。言無明者。卽所知障也。以
此寄七地ニハ唯斷煩惱。八地已去雙斷二障
二習者正使也。非餘殘習氣也。但於難
者。七地以還故。祖意恐人不經中二習之
。故前特云煩惱也。八地以上習者習氣也」
一。十地二習無明滅盡第十地二習無明
斷盡歟 答。爾也 難云。八九二地。旣二習
無明皆盡。何又第十地滅盡スト云耶 答。當
段 但於難者。一義云。本業經中。七地以還
三界色心二習果報者。色心二習者。煩惱
現行也。八地色習者。色煩惱種子。無明者。所
知障之現行也。九地等亦爾也。十地二習等
者。二習下之所知障種子也云云
  復古云。十一下○或名煩惱。或名習氣
或名無明。皆惑業總名。經論互擧
  三日
一。以分別俱生二種煩惱十二寄在
替歟 答。爾也 難云。前十二門。寄滅
以顯見修二位差別云云若爾上門與
何差別耶 答。十八門十二十三兩
門故。可不同事勿論也。但於難者。上門
寄滅三性中二性。顯見修二位不同。此門
分別俱生二種煩惱。寄顯見修二位差別

一。如佛弟子雖居凡位等佛弟子不
蘊我歟 答。爾也 難云。外道離蘊我可
然。卽蘊是凡夫所起也。設雖佛弟子。何不
之耶 答。當段云 但於難者。雖起非
佛法。謂虚假無實法トハレトモ無始
串習力故。暫時起之也。今三因所發分別起
故ニ縱雖初心。佛弟子遇菩薩正敎。正
思惟起時。豈三因所發分別起セン爲言
所詮見惑斷シタレトモ。非見道スル也」
一。此人豈斷已入見道耶此人旣 無分別
。可見道スル歟 答。爾也 難云。
此難意者。不分別我見初住頓伏義也。
地前漸漸伏故。如次第十四門故。則應入
等者。若頓伏現行者。於資糧加行間。應
見道難也。不入故非頓伏云心也 答。一
義云。此人旣 無分別惑。可見道破也。
若言已下者。有人救云。雖現行。然有
故。不見道云者。旣 無現行。則從
資糧加行。重破之故。不彼位
故知。寄顯也爲言但於難者。依一義故無
相違
  四日
一。如實義者等一煩惱麁細不同
見位斷麁。修位斷細云事終敎意歟 答。爾
也 難云。終敎心。不見修不同。不
別俱生惑品。初地斷盡惑品種子。全不
麁細不同。何云見位斷麁修位斷細云耶。
次終敎心。末耶煩惱。初地斷盡種子。二地已
上。但除習氣云云明知。不終敎門證
耶。次所引無相論文。全不終敎説。所引
文。第二執識。至阿羅漢位究竟滅盡云云
終敎末那相應識。初地盡云云其義旣 水
火。何爲證耶 答。今此門心。約何敎云事。
章文不分明。試料簡之者。凡此門約終敎
述也。初釋非終敎心故。擧如實義者
此門本意也。但於終敎不見修不同。初
地斷盡云難者。見位斷麁修位斷細者。初
地斷使種見位斷麁。二地以上以除
習氣修位斷細也。卽終敎心云末那斷
。如初地斷麁。後除殘習故。種子云麁品
習氣可細惑也。次所引無相論文。亦不
相違。第二執識。至羅漢位究竟滅盡者。
習氣盡究竟。全不過失者也
  尋云。上來多分約始敎云云爾者可
始敎門。何云終敎耶 答。以多分
會歟。況章無性攝論亦同此説云云
而無性論者。前所引轉復清淨文也。彼旣
終敎證文也。故約終敎云事。彌明者歟
一。如末那煩惱通二位斷例證
難歟 答。爾也 難云。始敎心。末那煩惱通
二位斷事不之。何作此難耶 答。末那
煩惱。雖唯俱生。通二位斷。故知。於一煩
麁細也。此以終敎義始敎也。但
於難者。末那煩惱種子見道頓斷。習氣地地
漸斷之故。證見道斷麁修道斷細義許也」
一。十四於分別惑所籍三緣等此門寄顯
何經論耶 答。瑜伽論等也 難云。指事
云。言十四於分別至如次應知者○思惟所
起煩惱
正文
指事注解分明也。何云瑜伽
耶 答。次下章自結云此諸義廣如瑜伽
云云而折薪釋彼文云。此諸下。總指
四至十八但於難者。今可折薪記
故無相違
  五日
一。十五説於俱生内等今云俱生者通
二障歟 答。今且約煩惱障俱生歟 難
云。煩惱障俱生現行永伏。及入觀之有間無
間。並是始敎實義也。今何云寄顯耶 答。
當段 但於難者。義苑釋第十八門云。帶
實指云云當敎則是實義。而約
實敎意。但是對權機。一往假説。有敎無人
故云寄顯
一。十六又以六識煩惱寄至四地始敎心。
第六相應煩惱障寄四地之歟 答。爾
也 難云。始敎心。第六識相應煩惱障。七地
已還現起云事。其文分明也。寄至四地
事。未見其文如何 答。指事云。瑜伽及唯
識文也。是故瑜伽論第七十八。引深密經
云。善男子。略有三種○彼障四地菩提分
四地時。便能永斷○今四地中。旣 得
無漏菩提分法。彼便永滅。法我見等亦不
○四地修得菩提分法。方名出世故。能永
害二身見等但於難者。七地已來現起者。
六七二識煩惱障之也。若望第六識
者。似有漏。若望第七識者。實有漏。然第八
地已去。生空無漏純相續故。更無間斷
是故六七二識相應。似トノ煩惱。俱是違
空智故。必不現起。是故今章云八地以
去永伏不起爲言
一。八地以去唯有所知障今云所知障
者。與何識相應之所知障耶 答。可
也 難云。唯識論第十云。所知障中○八
地以上六識俱者。不復現行○第七識俱者。
猶可現行此今云八地以去唯有所
知障。豈非第七識俱者耶 答。元曉二障義
云。或有説者。法執分別遍通八識。未
故。取相分別故。如深密經言微細隨眠
者。謂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
現行。唯有所知障依止故。當知是説
賴耶識微細所知障現行不斷或有説者
安惠師也。又云。然此識中想數爲首故。取相
分別。卽不達無相眞如故名法執。亦名
無明。非推求性計度實有故。無惠等餘心
數法述記九云。安惠等執。卽通三性有
漏之心。無非執者。五八識唯有法執也。唯
有人六通二種但於難者。唯識論述
法意。元曉明安惠義。然今章意同元曉
  六日
一。十七爲顯十地及佛地此下二門寄在
歟 答。爾也 難云。十地所斷者。實通
。而爲顯無漏智之地地增進故。別擧
障之無明。實十一障可煩惱所知二障。偏
十一無明。始敎意。以十重障
。如何今云寄在耶 答。自元十八門中
十七十八之二門故。寄顯云事無子細也。但
難者。義苑記釋十八門中云。如深密下。
經雙證二門。或曰。法相大乘。以此麁重
正爲斷證。何以此中却爲寄顯 答。據
斷。今此帶實指權。但是安立。何以故。有
敎無人故。阿含施説故實指權者。如
鈔云。唯圓敎因果俱有實事。前四因中卽
有。至果皆無。由權因。若入地後卽入
旣 云若入地後卽入實故。明知。十一無
明。只是爲十地等施設也。全非
是實修實斷之人爲言
一。以十一無明返寄顯之初地異生性。三
性中何性耶 答。有二釋。一云染汚也 難
云。種在本識。與識同性故。尤可無覆無
。何云染汚耶 答。私記云。有二釋。一云
染汚。一云無覆無記。初釋意。依染種立故
唯染汚二釋中初釋爲勝。旣 五無記
中。不異生性是五無記等。故非無記也。
但於難者。自元兩釋也。二釋中可初釋

  尋云。異生性障爲煩惱障歟。所知障歟 
答。唯識論有二説。通二障勝也
纂釋
一。旣 云安立安立言顯實義歟 答。
爾也 難云。安立言有實義何必非實義
云耶 答。當段云旣 云安立故知寄顯也
但於難者。安立實義ナル&T069222;少分アリヌヘケ
レトモ。多分假染安布スル義也
  七日
一。若依頓敎一切煩惱本來自離等頓敎
意。斷惑障ヲハ曾不許歟 答。爾也 難云。
當章上文云。若依三乘二種義。一約
惑。二寄惑顯云云爾者頓敎旣 三乘敎
也。何寄位寄惑二門共無之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言忘慮絶故。從來無妄也。更不
斷惑等
一。文殊言我敎發我見心三世覺母大聖
文殊。實對所化我見セト給歟 答。爾
也 疑云。斷惑障離生死。大小權實之通
談也。何發我見勸給耶 答。當段 但於
者。説法是出離方法也。何ソヒタスラ如
是敎耶。故知。我見發スヘシ。我見際卽菩
ナルカ敎給也。如是聞カハ生死卽涅槃ヘキカ
相違
一。若依圓敎一切煩惱不可説其體性
體性三乘不同故。不説云意歟 答。
爾也 難云。一義云。不可説其體性者。煩惱
體性卽果海故。不説也。但約其用者。約
因分相用一障一切障一斷一切斷
。故煩惱用甚深廣大也乃至但約用説斷。
則體亦斷也。約體不可説。則用亦不可説也。
何三乘敎不同云耶 答。折云。言不可
説其體性者。不前敎煩惱體是百二十八
根本煩惱及彼等流隨煩惱等所知障體是無
明愛慢等。今並不此也故章云不分
使習現種云云是不可説義也。圓敎意。煩惱
始終二教ナルヘシ故又其體ヲハ不可説之云
也。用云者。始終二敎異也。謂一卽一切法
門障又一障一切障故。云甚深廣大也。但
難者。自元二義也。今且依折薪之意
  八日
一。是故煩惱亦一斷一切斷也圓敎意。一
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同斷惑成歟 答。
爾也 難云。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法門。
事理二門。俱疑情難霽。先被理性一
味之道理。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悉斷
惑成佛。又被理性一味之道理。一人起
無明流轉凡夫時。十方諸佛可迷倒
衆生耶。次約事事融卽道理時。一成一切
成之道理。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同
惑成佛。又依一迷一切迷之道理。依衆生一
。十方諸佛。還可迷倒凡夫耶。若於
理二門俱許此義者。於諸佛還作衆生
大過者耶。又實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
悉成佛者。釋尊樹下成佛之時。我等何其時
成佛。猶爲流轉凡夫耶 答。一斷一切
斷一成一切成者。圓敎不共之玄旨。諸宗超
過之法門也。然而任法性融通之道理。就
起相由之義門。顯生佛平等之本源。演
一全收之大義時。成佛者。悟舊來本成故。
必開一切衆生同時作佛之知見。斷惑
者。覺舊來不斷故。必成一切衆生同體
普滅之斷惑也。但於難者。依通途敎相之
道理故。非強相違
一。普賢品明一障一切障普賢品一障一
切障者。只於一箇嗔煩惱多不善之用
故。云一念嗔心開百萬障門歟 答。爾也 
難云。今云一障一切障者。是約事事相卽
等之道理。爲圓敎一斷一切斷之義故。
先明一惑一切惑之卽入無礙之義。而彼普
賢行品。只於一箇嗔煩惱。具多不善之用
一念嗔心開百萬障。是一體多用。諸敎常
談也。何必爲圓敎一斷一切斷之證耶 答。
一義云。經云。一念嗔心開百萬障門云云
卽唯一念嗔心。卽具諸障。豈非一多相卽之
耶。但於難者。彼諸敎所談。縱雖一體多
。全不一念惡心通障五位之義。且
欲界九品煩惱。上上品是最麁強之煩惱
也。下下品是極微細之煩惱也。雖一體貪煩
。而麁細全別故。其所障之果。亦各異彼上
上品。不通障一切果之義
  難云。彼品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
。則受百千障礙法門此文非自他
相望顯一障一切障之義。只望自類煩惱
嗔煩惱最重餘惑縱約自類煩
。強不一障一切障義耶 答。探玄
記十六云。雖諸煩惱皆悉遍障一切聖道
然嗔一種。親障菩薩大悲攝物。是故偏擧
於嗔以例餘惑。又釋以嗔障最重故偏
之。決定毘尼經中。菩薩寧起百千貪
。不一嗔。以害大悲此故。
菩薩善戒亦同此説
一。小相品明一斷一切斷者一斷一切斷
者。一人斷惑。則一切衆生同時斷一切惑
一斷一切斷歟 答。爾也 難云。見
相品説云。若有衆生此香。諸罪業障
皆悉除滅乃至此諸煩惱皆悉除滅
經文者。於一人上。八萬四千煩惱相望。説
一斷一切斷之旨更非自他相望之一斷
一切斷乎。是以探玄記釋此文云。於一身中
卽斷八萬四千煩惱。自分勝進皆悉具足。兼
及自他俱證十地三昧此釋雖
及自他之言。唯除三重頓圓之一類機。不
一切衆生故。難自他相望一斷一
切斷之支證耶 答。小相品文。天鼓説法時。
一切罪障懺悔也。一斷一切斷有二義。一衆
生煩惱斷時。一切衆生煩惱斷。名一斷一切
斷也。又一衆生上一煩惱スルニ一切煩惱
斷。名一斷一切斷也。小相品後義當歟。小
相品如此説タル事ハナシ。此諸煩惱皆悉除滅
一斷一切斷云也。探玄記十六云。此諸煩
惱皆悉除滅者。現種使習一切皆盡。以普滅
非別故。何位滅者。通五位故。云何滅等者。
虚空故。本來盡故但於難者。一成一切
時。一切衆生一時成佛云故。成佛セハ
斷惑スヘシ。一衆生一煩惱スルニ一切煩惱
斷セラルルモ。圓融ワタスニ一切衆生
煩惱一時斷也。不相違
  尋云。有四種一約四門俱別敎義
歟 答。初三門寄在終敎也。第四約
無斷者。唯別敎也。但前三門。一斷一切
別敎義
  尋云。約別敎實義者。都無斷惑義耶 
答。約本覺體者無斷也。若約始覺門者。
一斷一切斷也云云
一。四約實謂無可斷等今約實門與頓敎
本來自離相替歟 答。可替也 難云。頓
ニハ本來自離云。今本來清淨云文言。更
ルトハ申也 答。折云。本來清淨與頓敎
別。答。頓敎唯約理説。今同敎中卽事同
故。如清涼釋無斷無不斷云。若無斷者。一
切契理故。無不斷者。一斷一切斷故。卽圓敎
若云尚無有斷。何有無斷。本性寂寥言忘慮
絶爲斷者。卽頓敎義。今云本來清淨者。卽
一切契理。本淨故屬圓敎但於難者。
頓敎唯約理説。圓敎約事理無礙事事無礙
故異也。又圓敎有斷不斷義。頓敎不爾。本
性寂寥故云云
  以上斷惑義畢
  自下第七二乘迴心下
  九日
一。一切二乘皆無迴心小乘敎意。二乘迴
心作佛義不許歟 答。爾也 難云。俱舍論
頌云。轉聲聞種性二成佛三餘述。煗頂二善
 位轉二乘種性。成佛乘事。薩婆多宗性
相也。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通路記會
云。今薩婆多唯是三乘轉根之事。非是迴心
向大義門云云然今章無入大乘故云
皆無也。無相違
  疑云。通路記云。四分律中。沓婆羅漢厭
學果是卽迴心向大興法利生之義。南
山律師如此已判。何云小乘敎無迴心
耶 答。彼卽南山判四分律。以爲分通大
乘之宗故。約大乘迴心義。非是小乘
當敎分量。況餘諸師。不四分通大之
。唯是小乘半敎分齊。由此義故。沓婆
知事酬昔願力故。非是迴心向大之義
故無相違
  尋云。愚法小乘。分別部中。建立一切皆成
佛義。豈無二乘迴心事耶 答。彼是猥
大乘之義。非是小乘當敎之義。小乘當
敎實義相者。唯毘曇等所談而已云云
上通路記
一。如來大悲外緣不捨故無餘還生之由
歟 答。爾也 難云。入無餘位。有清淨眞
。設佛有大悲力。以清淨眞如。爭可
加力耶 答。性宗意。入無餘位。梨耶細苦。
無始已來所具也。此細苦相殘故。以有情變
易果報。可所加力也。但御難之趣者。相
宗之所談。今約性宗義故無相違
一。如來大悲力經論有依憑歟 答。正
法花云。謂臨滅度佛在前立。勸發無上正
眞道意此可證也 疑云。旣 云
滅度等。只是不定性人。有餘位欲滅度
而未滅度時。蒙佛勸誘卽發無上道意
何可無餘還生之證耶 答。正法花云。
臨滅度者。次上文云。化作城者。謂羅漢泥洹
者。羅漢入無餘泥洹故云化作城也。若是
有餘者已證竟。何云臨耶。旣 云臨滅度。尤
無餘滅度也。今經化城體。是喩無餘
涅槃故也。但於臨滅度之臨滅度
マント有餘位云難者。旣 有無餘纔經
一念之類。爾者此人臨滅度時。卽佛在
立。總勸令菩提心故無相違
  十日
一。根本無明猶未盡故經論有明證歟。
又祖師自立歟 答。佛性論第三云。二乘人
三種餘。一煩惱餘。謂無明住地等云云
則入寂二乘猶有三餘故。無明未盡也。又十
卷楞伽經第二云。何者聲聞乘性證法○彼
聲聞人邪見證智。離麁煩惱。不無明
熏習煩惱。見己身證相。謂初地中乃至五地
六地。離諸煩惱。同已所離故。熏習無明煩
惱故。墮不可思議變易死。而作是言。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後有。如
等得人無我乃至生心。以爲涅槃
難云。諸經論無決定性受變易身
故。今云墮變易者。必定應不定性也若
定性入無餘變易身者。彼自可
生死身。何執爲無餘涅槃耶。又經云
己身證相謂初地中等。是豈入寂二乘之行
相耶。依之趣寂二乘我生已盡等&MT06279;
。何受變易耶 答。依元曉法寶玄叡等
。經宗是終窮了義之大乘故。談彼定性二
乘斷惑證理入無餘相之時。或云邪見證智
或云不離無明熏習。旣 未無明熏習故。
化火焚身入無餘涅槃。而猶墮不思議變
易生死故。知今章云無明未盡者。此等經
文成證也。但於難者。愚法定性聲聞入無餘
位。無明猶未盡必墮變易。然彼不此事
故。未無餘之前。於自所得究竟想
唱云我生已盡等
一。小乘涅槃不究竟故小乘涅槃非究竟
歟 答。爾也 難云。瑜伽唯識意。二乘無餘
涅槃。不在三界五趣四生等之諸數故。
諸戲論究竟眞實也何云不究竟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瑜伽唯識約始敎
究竟。今約終敎旣 有三餘究竟云也
一。此約終敎説終敎意。二乘無餘位。可
八識五根耶 答。可有也 難云。起信
疏云。唯有梨耶變易行苦爾者可
八識答。約分段麁苦無餘名。若望
變易果報之者。於無餘一句變易
八識也。依之二種生死祕略抄。雖有無
二義。而正義意通。有八識五根云云但起信
疏釋者。且約總報體唯有梨耶釋也
  疑云。無餘間設約ストモ變易。七八二識ノミニ&MT06279;
前六識。若前六識成就者。可
色聞聲義歟。此義難信用也 答。終敎
意。無餘位有變易之依身者。可五根
八識事必然也。但不見色聞聲等

  十一日
一。四句内聲聞獨覺等四句中初句。以
位無心本識成就轉識不成就云云爾者
第七識亦滅可云歟 答。五位中。滅盡定通
前七轉故。第七識亦滅。餘四位唯滅
。第七不滅也 難云。三十頌云。意識常現
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絶
是則唯約意識五位無心。不第七
如何 答。唯識論釋五位無心時。釋
四位。並云違不恒行心及心所。然釋滅盡
云令不恒行恒行染汚心心所滅。立
各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
亦名彼定旣 雙滅恒行不恒行故。通&MT06279;
七轉識スト云事分明也。但約意識五位
無心者。約多分
  前六識者。數數間斷故。不恒行云也。第七
識者。不間斷故云恒行
  難云。唯識論第七云。及無心二定者。謂無
想滅盡定。俱無六識故名無心明知。
滅盡定亦唯滅前六也。況頼耶以末那
俱有依。頼耶不獨起故。同論次
下云。是故八識一切有情心與末那二恒
俱轉旣 云二恒俱轉。明知。頼耶成就
位。必就末那也如何
一。旣 本識轉識皆滅無餘今此四句者。阿
賴耶識與六轉識相對作句歟 答。爾也 
難云。第七末那名轉識事。常所談也。何除
第七識成耶 答。第七末那雖轉識。非
異熟法。常恒無間爲第八根。置而不論。今
此轉識言。除第七成可申也。但第七名
事雖之。今且第七第八。依倶有依邊
之。無相違
  尋云。如何子細ニテ前七識轉識耶 答。
三義故名轉。一三受改轉三受相應
不定故也
三性改轉三性心相
應不定故
三緣境易脱緣諸境
亦間斷故
 以上 
  任古抄之趣書集訖老耄之故不可有定量
  寛永十年癸酉三月十一日
  花嚴末葉法印實英八十一歳


五敎章下卷不審十二二乘迴
心之下

  第七二乘迴心下。又爲順小乘故亦許彼
般涅槃非不究竟故云ヨリ
  二日
一。化城同喩應便有失化城者。通二種
涅槃歟。限無餘體歟 答。當章起盡喩
歟 難云。經文不無餘。況法花論云。
或涅槃城者。諸禪三昧云云或世間三昧等
云云知非無餘涅槃云事。如何 答。起信疏
法花論涅槃城者諸禪三昧等文。卽釋云。
此當知。二乘無餘體雖滅定亦通方便
故云諸禪菩提心論釋無餘還生云。
化城云云化城者。無餘涅槃也云事分
明也。但經論共不有餘無餘。爾者雖
餘爲本。可二涅槃
  疑云。玄賛第七云。三昧城者。謂有學凡夫
專心所求在無學身。盡無生智後世間禪
定所變解脱離能變總名三昧。此定
有漏名爲世間○卽是無學解脱道中所
證生空理○佛説此解脱名爲化城
如何 答。此不無餘還生。故唯以
餘解脱化城之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