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識體攝義從名門耶 答。小乘總不
賴耶義故。以名爲所依心識也。依之上於
阿賴耶識但得其名但於難者。小乘爲
所依事。望大乘已去義。以四種賴耶
乘心識云也。若依小乘當敎分者。以六識
三毒所依故。當敎意以賴耶所依心
義不知。實云之者。爲所依也。當敎意
知故。談賴耶名斗也。譬愚法小乘實ニハ
七識惑ヲハスレトモ知故如不斷
  右一册破損之間加修復者也
  寶歴八年五月十五日
  上生院晋懷



五敎章下卷不審二種性章

  二日
一。第二明種性差別者佛乘種性歟。
廣明三乘大乘種性歟 答。標章云。二明
佛種性難云。今見章文。小乘敎段廣明
六種性。始敎中具成立五性不同。何偏局
哉。況自下諸章中廣明三乘行位時分。又
三乘斷惑等不同。明知今云種性。廣可
諸乘種性也 答。初總列中云二明
種性。全不余乘種性是以當章下
文偏約佛性諸敎差別。所謂終敎段云
若小乘中但佛一人有佛性○始敎中説
人有性○終敎一切衆生皆當作佛何況
問云何種性約就諸敎差別不同。卽答之時
約法約機二門。偏約佛性之。若廣通
諸乘種性者。何故小乘云隨執非有哉。以
彼小乘正有六種建立故。不一切皆
無唯除一人。又云隨事虧盈如始敎説。其亦
爾。如前心識章。此亦有異義。且一義
云。當章就佛乘別五敎差別。凡當卷十
門不理行果三法。謂初二門是理法。次五
門是行法。後三六是果法也。其理法者。千
聖不易之大道。五乘同歸之實理也。故今就
其理法以論諸敎權實得失。若實不得則
非有。故名隨執非有門。若實末窮則有
虧盈。故立隨事虧盈門。但此等皆由結緣
暫趣異路。故下諸章爲彼一往假説行
位時分等。然無一人永留自乘涅槃。逐迴
心向大必當三身之滿果故。第七立二乘
迴心門者正此意也。良由天眞法理都無
二途故得爾也。是卽當卷十門建立之意也。
此義許爾者。今章所明種性唯論佛乘
亦何疑哉。但於小乘段列釋六種性等之
者。此是爲二乘人於佛菩薩性全迷
知故於異乘虚相隨情安立也。故章擧
六種性已。次下卽云雖於此中説佛一人等
又終敎段云。若小乘等等文如
上引
又章終立
法約機二門。其意尤明者乎 難云。約三乘
之覺性佛種性故。其佛種性之言更不
菩薩乘也。或又設雖佛種。約
其名言。終非餘性也。當段中廣
種性不同。豈但限菩薩乘耶 答。始敎
段立五性不同。若以無種性之人種性
差別之標言者。無性有何覺性佛種性
哉。是知佛種性之言通非指覺性正標
薩乘也。若不爾者。無種性之人還可
也 難云。約多分云佛種性也。無種性
其中只一故。或又種性言廣種類義等ニモ
也。如何 答
一。若依小乘種性有六小乘敎意於
六種性耶 答。通諸位六種
也 難云。俱舍論二十五卷云。論曰。於
契經中説。阿羅漢由種性異故有六種
 小乘六種性約應果立也。何通諸位
耶 答。光記二十五云。婆娑第七云。順解脱
分亦有六種。謂退種性乃至不動種性
寶師云。一切衆生法爾身中具六種性
論文解釋分明也。但於難者。小乘意但有
性得故。雖凡聖而無學爲本。可
諸位也 尋云。今此六種性皆通本來
練根之二類歟 答。退法一種唯是本來
得也。餘五種者通二類也 問。其種性者何
法爲體耶 答。小乘論藏不定判。但探
義意。以信等五根體歟云云
一。謂退思護等退必退乃至不動定不動
歟 答。可退類也 難云。於退法種
退之類。如何以之名退法耶。又
思護住昇之類必可退機。如何以
退法耶 答。退法者。設有不退之類
少緣退意アリ。是故獨得退名也。後
四種性設遇勝緣退意アリ。然雖
退有退意。故如退法名。設退スルトモ
不退意退名。得思護住昇等名也。
但於難者。退名約容有歟。正義心只其根
性論スルハカリ也。退セサル事モアル也。不
ニモ自性本來不動必不動也。練根得不動
又種性退&MT06279;昇進ニモ乃至退法ニモナル也。但
退法カ不動マテニナルタルハ退法マテモ
カヘリテ本事アル也。昇進不動マ
テ至ルハ昇進マテモ下ルヘキ也 尋云。
練根&MT06279;縱令退法種性護法トナリ乃至
&MT06279;不動トナル等義アルヤ 答。不爾。次
第次第可進也 尋云。六種應果但是旣 斷
煩惱。如何退起煩惱耶 答。小乘意。旣 斷
煩惱而於過去惑得故。遇緣卽退再起
也。然就退初退法必以少緣退也。後思
法等退時。必遇極勝緣再起也
  三日
一。不動性中有三品不動性聲聞可
上中下三品歟 答。舍利弗旣 下品也。不
三品也 難云。演義鈔十三云。據
法花中則不動羅漢亦有上中下三根。聲聞
悟不同故。五百千二百亦稱下故不動
性聲聞可三品答。當段云。下者聲聞
性如舍利弗等聲聞種性不動性ナル人證
出也。自聲聞中ニハ上根&MT06279;智慧第一ナレトモ獨覺
故下トナル也。但抄十三上釋。彼付一乘悟
上中下三根小乘三根。不准例

一。説佛一人有佛種性小乘敎心。可
多人同時有佛性之義歟 答。無此義也 
難云。彌勒菩薩補處菩薩也云事。阿含經所
説也。無佛性耶。又准佛性論。分別部一切
衆生悉有佛性之義之探玄記中釋。俱
舍論一切菩薩坐金剛座等正覺。一切菩
薩者賢劫千菩薩云云旣 同劫中有千菩薩
何況入大乘論中引阿含經。六十菩薩同
時成佛スト云ヘリ 答。當段云。説佛一人有
種性佛性限一人者。且約薩婆多宗同
時多佛不成之義也。唐朝盛流布宗故。小乘
敎者多分出薩婆多義也。若依薩婆多宗
者。縱雖多人佛性之義。約成佛唯一人
之義邊故。釋佛一人有佛種性也。次分別
部者。以三乘空理佛性也。必非如來性
歟。但於難者。部計旣 別也。可多人佛性
多佛並成之義歟。次賢劫千菩薩等釋。且小
乘敎中唯無七佛三劫三千之佛
事論義也。縱七佛ニモアレ千佛ニモアレ多佛並成
之義故。云一人有佛性也。又説佛一人有
佛種性者。一大三千界内唯佛計佛種性
&MT06279;餘皆二乘性也。是横一時&MT06279;見也。若竪
セハ賢劫千菩薩アリ。又彌勒菩薩可成佛
故種性人多之也 尋云。今説佛一人有佛
種性者。佛性論性得修得二性中當何性
 答。當章雖分別修得之性也。委
細者如略文義
一。以於佛功徳不説盡未來際起大用等故
 小乘敎心。可佛徳無盡之義歟 答。
佛徳無盡義也 難云。宗輪論中大衆
部出世部一説部等計&MT06279;。佛身無邊佛壽無
之基師疏。佛壽無量也。雙林入滅
等皆化現也云云答。當段云。以於佛功徳不
説盡未來際起大用等故但於難者。眞諦
疏云。大衆部依用花嚴涅槃金光明等大乘
云云是又薩婆多一義者。部別不同也。不
和會歟 尋云。上ニハ大菩提性。今
大菩提性ストルカ故相違也。如何 答。
大乘ヨリ小乘言也。今小乘自敎大覺
云故不相違也 尋云。小乘自教前云
大覺性證據アリヤ答。俱舍論二十五云。
獨覺大覺名二覺者
  四日
一。就有爲無常法中立種性故眞如
種性之體義無之歟 答。爾也 難云。
本論瑜伽所説。眞如所緣緣種子生出世
間法然瑜伽旣始敎所依論藏。尤可
種性之體也。如何 答。始敎大乘意以
種性云事章文分明也。故章云。彼
始敎理從事麁相而説故。約事中明
性種但眞如所緣緣種子者。若依護法
者。緣眞如智從所緣眞如所緣緣種
。依難陀心者。聞熏習種正體智云也。
此等義心更非相違也」
一。卽有一分無性衆生故無性有情發
菩提心發心修行之義歟 答。爾也。
難云。實不發心修行之義也。云雖復
發心勤行精進事約容有之也 答。一
義云。無性有情實可發心修行之義也。
雖復發心等卽此意ナルヘシ。雖然彼身
中四智無漏種無之故。何勤行精進ストモ皆成
人天之善根終不成佛也。但於難者伴

一。第五種性無有出世功徳因故○無有斷
此道理相宗依用義歟 答。非依用
也 難云。旣 有佛性者必成佛故。以
之有斷盡之義。設若於有性斷盡
。有無性衆生故。於生界盡期故。諸
佛利樂衆生之願不間斷也。尤叶
也。何不依用耶 答。法相此義
佛地論中立此道理故。後爲之先擧
道理也。但於難者。有性皆成佛者。以義量
之可可盡義云意也
  五日
一。本性住二習所成瑜伽二種於一種
子上之歟。ハタ於二箇種上二種性
歟 答。於一種子上之也 難云。本性
住唯識論第二云。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
漏種。不熏習法爾成就卽四智心品
法爾無漏種子也。習所成者。同第九云。二習
所成種性。謂聞法界等流法已聞所成等熏
習所成聞等熏習成種性也。何於
一種子上之耶 答。義燈云。雖一種子
未增別增位。不更得本名只同一
種子上未增位云本性。此未增種蒙聞熏
本有無漏種フトリ增習種性也。
是故二種性於無漏一種子上之也。但於
難者。唯識論文一箇種子スルトハ見也。
相違。不熏習法爾云也
一。謂諸菩薩六處殊勝瑜伽論所説六處
殊勝文付有爲性之歟 答。爾也 難
云。正見當段文。卽内六處中意處爲殊勝。卽
賴耶識中本覺解性性種性今此
文依依無爲性如何 答。始敎門心。
若依相宗者。瑜伽論所説六處殊勝者。生滅
本識中立本性故。尤可有爲性也。是
以章主餘處解釋中立有爲性セリ。彼簡
敎眞如無爲性故也。但於難者。當章心。立
性習二性五性別事。雖始敎門義。新
熏種立種性故。以意處殊勝本覺解性
一味取之。付無爲性之。立二性也。所
望已異。各據一義失 尋云。瑜伽六處
者何耶 答。有三義。一義佛果六根六境
處殊勝云也。一義以六位六處殊勝
 難云。今後一義不然。其故瑜伽中。於
聲聞六處殊勝。豈於聲聞等妙等位
云云云云一義云。於六處殊勝
重言總。六處中取意處。意處中取第八。第
八中取無漏種子爲言已上三義中以
正義也 尋云。殊勝言限無漏種歟。
所依本識歟 答。限無漏種子也。此無
漏名殊勝者。無性第八無出世無漏種故。
彼具無漏衆生説六處殊勝也。今内六
處者。是簡外六處
一。卽攝賴耶識中本覺解性爲種性始敎
大乘心以賴耶識中本覺解性性種性
 答。爾也 難云。尋始敎大乘心唯述生滅
賴耶之義如來藏本覺義。是以唯識
論中。本性住種性。謂無始來依附本識
爾所得無漏法因云云此文心未必云本覺
解性。如何 答。當段云卽攝賴耶識中本覺
有始終兩門。始者偏依相宗當敎之義
之。終者會權入實。故以實敎一分之義
始敎之義。則以深密第三時不空終敎
者。是則始敎之終終敎之始也。取其實義
是始敎門義也。立五性義不成佛故也。
今本覺解性爲種性者。又此等心也 尋云。
卽攝頼耶識中已下文。義苑折薪集成三記
不同アリ。其義如何 答。集成第二云。卽攝
等者約實敎體故。下之起信論中説。梨
耶二義中本覺是等此記意。帶妄之眞
帶眞之妄隱攝談之。故爲本性住種性
也。重意。眞心本覺義有爲無常識中隱談スルヲ
四智無漏トモ云也。若爾者今章文云。卽攝
賴耶識中本覺解性種性故可訓也。纂
釋委細也。可之 雖義苑折薪之了
。以集成正義
  六日
一。梁攝論云聞熏習○以此爲因今此梁
攝論文約法爾種性性習前後義歟 
答。爾也 難云。今文專明性習通融義誠文
也。何以此文性習前後義耶。是以次
下釋性習無礙義云。然有二義二事。如
上攝論二義和合爲一因故得知也
此釋梁論文性習無礙義云事如何 
答。始從始敎之段梁論一切聖人以此爲
。約法爾種性性習前後義。然瑜伽旣
云。具種性者方能發心等已下文段總約
熏義性習緣起融通義也。但於難者。以
一論文多義事。其例多之。故始敎段用
之。後終敎段引之。況一敎中以彼論文
本有。性習前後義トモ心得。約新熏ストモ性習
無礙義心得也 尋云。但可位至堪任以
堪任者。十信心得或初住心得タリ。
何義耶 答。異説紛紜。一義云。義苑云。言
堪任者賢位之前也。謂成就菩薩功徳
持一切佛法種子總指十信三賢
位前也。折薪記以十信名爲堪任。亦以
住已上兼名堪任持也。一義云。集成記別
十信中第十心堪任位也。一義云。復
古云。但可位至堪任者。是發心住也。已去者
第二住以往也。章主御意初住次下
文位到堪任菩薩種性云云豈非初住

一。具種性者方能發心具種性者。具
習二性歟。唯具本性住歟 答。具性習二
也 難云。依集成指事等所引正見本論
。可局本性住。其故者。瑜伽第三十五
云。當知菩薩最初發心由四種緣四因四力
○云何四因。謂諸菩薩種性具足。是名第一
初發心因○若諸菩薩六處殊勝從無始世
展轉傳來法爾所得。當知是名種性具足
 章主所引全同法文。云具種性者。論云
種性具足是也。云方能發心者。論云初發
心因是也。卽論次下自轉釋種性具足之義
云。若諸菩薩六處殊勝等云云豈非
性住耶 答。章下文重牒今文云。以論説
種性必具性習。明知今云具種性者。雙具
性習者也。但於發心品文者。義燈云。發心
卽是習種性○退與不退俱名發心具如
上引
此本性住者。通爲二發心因。習所成者。
偏爲不退位發心因。故論發心品約通唯擧
本性住六處殊勝等。而不習所成
亦爲發心因之義。故知論文意兼含習種
仍今章云具種性者方能發心
一。是故此二緣起不二○習爲後性習二
性無前後歟 答。爾也 難云。本性住是無
始本有之性也。習所成卽今始聞熏習所成
之功徳也。何云前後耶 答。當段云。此二
緣起不二。隨闕不成。亦不性爲
習爲但於難者。依章家意。五性各別
必法爾。皆由熏習方説其性。此亦有
。一義云。依折薪意聞熏所成之善種
以歸本識性習無二之義故。此不
先後。一義云。依集成意。今此二性通論
實體。只是一箇之解性。然彼解性未
之時。不定屬大乘定屬小乘。旣 不
定屬。名何性哉。旣 無所名故。指此位
無性有情。若縱雖熏習本位不定
。若發大乘心六度等熏修功成與
解性和合融通時。方名菩薩性習具足。謂約
本説性種。約修説爲習種。若發自調心
。准此可知。是故若不熏習性種
者。是自性無緣。如孔目第二所破。卽次下引
之。故知不性爲先習爲後也
  七日此略文義也。下
問答抄可
一。問此二種性與仁王及本業經○有何別
瑜伽論所説性習二性與仁王本業性習
二性差別歟 答。無差別也 難云。仁
王本業二性於解行二位之。三賢已前不
種性處也。然瑜伽所説旣 發心已前立
本性種性之體。何無差別耶。是以青丘大師
解釋中。上出仁王二性了不瑜伽地持
所説二種種子名二種性。彼與果徳
性義位未發心已前云云此文經論二
性有差別答。瑜伽仁王等二種性者。經
論建立聊互雖前後。於種性之體者。更
差別也。章中釋此事。彼經大都○
性種十住十行如次立習種本性
又瑜伽中久習爲習種約本爲性種述本性
發心之前。經論意義雖不同立種
性位者。若二性不和合者。更不
故。經論共至堪任位之。是以章中。
而此二種非初非中後○無二相云云
但於元曉師不瑜伽地持所説等難者。仁
王三種種性三賢中已得如來種性法身故。
次三種性立三賢位。瑜伽本性聞熏二種
種子述立二性義故。似不同。是故曉公
釋不瑜伽等也。今發心住種性依行增
之爲三種六種等。種性建立性習和合
緣起不二堪任位事。更二師不
。卽瑜伽論二種性之體故。顯本有性
發心前。仁王本業依行增進故。以三種六
種等配諸位也。依之章主習故成性依
性起習等釋。青丘又依此門者。更非所存
以上略
文義也
一。問。此二種性與仁王及本業經○有何別
瑜伽所説性習二性與仁王本業習種
性種一體歟 答。一義云。可別體也 難云。
當章起盡成經論之二種性。卽以此二
互成緣起無二相故等云云解釋者。經論
二種性同體也如何 答。瑜伽之二種性
二種種子也云事。自他宗共許之。而仁王本
業經等出十住已上位之體習種性等。十
住十行二位豈限種子耶。卽當章文釋經論
二種性有發心前後。然彼功能必有所依等
云云能所旣 異也。知可別體云事。是以諸
記心指事中元曉大師不同瑜伽地持所
説二種種性等之解釋取捨。集成復古等。
經約現行論依種子釋成。種現亦異也。何
同體耶。但章文互成緣起無二相等者。
經論二種性雖別體。性習之前後名義互相
成故。顯緣起不二計也 略文義經論二種
性一體之義歟
一。此二種非初非中後始敎意立性習
二性事何位耶 答。至堪任以去之也 
難云。依解釋瑜伽論所説。云本性種性
從無始世展轉傳來法爾所得。釋習所成種
。述謂先串習善根所得。旣 種性立發心之
。何必至堪任以去之可云耶。何況仁
王本業中。習種立十住性種置十行。爾者
章家堪任以去立之者有何意趣耶 答。章
家意至堪任位種性事分明也。更於
前後也。是以瑜伽中。云具種性
者□能發心。攝論中。聞熏習與阿梨耶識中
解性和合云云二性緣起不二若闕一性者。
更不種性也。但瑜伽論并仁王本業經等
前後難者。不私劬勞。章自會此事云。要
由功能顯方可説○義意融通云云何況習
故成性依性起習等釋各出一義。不
前後
一。然彼功能必有所依功能者。指二種
歟。限習種性歟。又所依者。通二種性
歟。亦限本性住歟 答。功能所依云俱
二種性也。或云習種或本性不
也 難云。今章云。要由功能顯方可説有
故經不違論要由有性方起功能故論不違經
今依此釋。經依習種功能顯
。是故習前性後也。論由本性住種性
習種功能。性前習後也云此釋意分明
也。若爾者。功能所依各通二種云事。道理
明。如何 答。此文意。初住發心位依
種性功能顯所依二種性故。經意
亦具論意也。要由功能顯方可説有故スル
此意也。若瑜伽中於十信所依性位説二種
故。由此二種性果初住發心位可
二種性功能道理在之。是故論意亦具
也。今要由有性方起功能故スル等皆此
意也。上方可説有有者。所依二種性有リト
説云事也。又要由有性性者。所依二種性ア
ルニ依テト云事也。但於難者。經論互説
義道周備故。功能所依スルニ二種相違

  八日
一。知種性至堪任位説堪任得名位名歟
 答。就種性名非位名也 難云。至相
大師解釋中云。滿十千劫住堪任持者並
皆成佛此釋者。以十住位堪任
。是豈非位名耶 答。以種性堪任
二義。一若依所依性之者。旣 入十住
大菩提等堪任故。名堪任持也。
是以方論中云。自乘種性有大勢力大菩
提等所堪任故。名堪任持。此文旣 明鏡
也。更是非位名也。是就所依性種性
故。於十信位性習緣起義也。但於難者。
大菩提堪任功能實至極スル望。正種
性名堪任之義。至初住位成就スルト云計也。位
卽是非堪任也 猶意云。演義抄釋種性
十信今章主御釋初住相違。故折薪
記會釋此事。十信位正種性位也。十信位
アリト事。又初住堪任位ニ種性顯時。立リテ
至極ヘハ堪任位トハヘトモ。立ラルル
ヘハ。十信心得也。故無相違也。於太子
四海功能如之。正太子功能成就
スル至極卽位後法四海功能如顯。雖然卽
位之位ニハ太子名。如初住位
堪任也。卽位後太子功能如顯。至
心之位種性堪任之義顯也爲言纂釋
之愚案一義之趣能能可心得
一。若不從愚夫至堪任以來中間修此串習
行者更何位修也中間者何位耶 答。一
義云。中間卽十信位也 難云。一義云。堪任
位有諸記異釋。今十信位名堪任。然愚夫
中間者。於薄地凡夫中無漏敎。而
生得善分濟&MT06279;解了。以解了故發心不
眞。縱雖習施戒等善。而未順解脱分
故。是故愚夫。若聞敎成慧解菩提心
習施戒等。卽成加行善已去名順解脱
分善。而不深信因果等故。未十信。是
中間。述記九云。此在四十心及已前位
初發心。乃至十迴向終名順解脱分
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心旣 云及已前位
明知未十信已前也。如何 答。當段云
必已修行若已修行者。愚夫未修習發心
中間十信&MT06279;スソハ串修行。依此行
發心位堪任性也。若此中間十信中
此串習行者。更何位修耶。若旣 不
者豈至堪任耶云此文意也。但於難者。伴
一義
一。得位以未見第二住故章主意。習種
性位者。通初住以上歟 答。得位已去是第
二住故等之解釋者。性習二性位不初住
已上難云。唯識論中出習所成種。聞所
成等熏習所成晨旦人師釋此文。勝解行
地發心已去未初地習所成
地已前通名習種性位何況演義抄十一上
唯識論其聞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
熏本有無漏種子令漸增上展轉乃至生出世
心之文。生出世心者。卽是見道セリ。然旣 云
展轉乃至。明知習種性通見道已前也。如何
答。習種性之位分雖異釋。且任多分之
。總指地前習種性。其旨如難勢。但於
當章文者。非習種性不勝解行住。且
十二住門第一種性住第二名勝解行住
者。初住以上者是菩薩正位故。捨種性住名
種昇第二住故。初住已前不性習。何得
位。若不正位者。何名第二住耶。
但於難者。十二住門與性習二性門配立旣
別也。何得混亂
  九日
一。位到堪任成菩薩種性菩薩種性
事必依退不退堪任性歟。要不退不
退之義歟 答。要スシモ退不退之義
堪任也 難云。設具二種性。退墮惡趣
菩薩性者。更至堪任意無之無
甲斐。如何。何況集成記堪任位分濟者。十
信之内至第十信決定不退者。指此不
退位法身佛性之性。是名種性初位。又
起信論得信成就堪能發心之文此義
之證云云明知此師意齊位不退菩薩
云事 答。一義云。今判三乘種性成就
者。卽以性習融通成一種性正爲種性成
。故章上文云。具性習二法一種性等。
又云。性習融通以爲種性。又云。然彼功能必
所依。又云。論要由性方起功能云云
 准此等釋。定知約性習融通之時方爲
種性成就也。但於難者。若准天台等釋。第
七信已上旣 得信不退堪任故。墮在三
更不二乘地。成堪作歟。又集成
意。寄終敎門例顯始敎菩薩性之成相
故引起信是釋也
一。智論云煗頂忍等名爲性地四善根共
性地歟 答。爾也 難云。於忍位者不
向餘乘故。無轉根成佛義。屬性地事道
理可然。然於煗頂二善根者。轉向餘乘故。
轉根成佛義。爾者如何以煗頂二位
性地耶 答。當段云。煗頂忍等名爲性地
 何況天台四敎義第五云。問云。若煗頂退
者何名性地。答曰。此人雖惡墮地獄。一
入受罪竟終不重入。有性善根故能得
。是故經云。寧爲調達欝頭藍子。調
達造三逆罪於地獄。出生於人中
支佛。諸根猛利過舍利弗解釋分明也。
但於難者。智論説三乘共十地中。三賢名
乾慧地。四善根名性地也。依智論意者。亦
性地判爲不退位也 當段云。直不
性地種性住云屬字意アル字也
一。若依俱舍論得順解脱分善根位俱舍
論意順解脱分者指何位耶 答。指三賢
也 難云。愚縛異生所修一花一香等之
微善名順解脱分三賢四善根通名順決擇
如何 答一義云。始從微善三賢
通名順解脱分。唯取四善根順決擇
云云論二十三云。從此念住後順決擇
分初善根生名爲煗法等但於難者。兩
義俱有文證。此義爲勝也
  十日
一。由此則立三乘種性種性義唯識
論有三師異説。今章所立性習融通緣起不
二之義依用何論師耶 答。新古合成之護
法論師義也 難云。章主就熏習所立之二
性融通義者。專依瑜伽論攝論慈尊等本
立之。兼約同仁王本業於瑜伽
彌顯二性緣起不二之義。若謂相承之依
。則至相孔目章第二有種性章。依地持
性習二性云。若欲體則用本有修
生緣起福惠定惠等門然至相承
于法常。法常是眞諦孫弟也。是則章主依憑
之次第也。何云賢首又依護法耶。是以
探玄記第五十住品亦立種性義。彼出體門中
習性有無云。一約護月唯本性。二勝軍唯
習性。三護法俱二。四如緣起俱離此云
緣起俱離者。正是當章所明二性融通緣起
不二之義也。旣 護法等三師之外別立爲
。豈非指孔目章所述本有修生緣起不二
耶。是則護法謬執瑜伽法爾五性。章
主依相承瑜伽玄旨性習融通之義
暗破護法之謬執。何還云彼立耶 答。
折薪云。依唯識論。本有新熏三師異説。第一
淨月等師
護月
唯立本有○第二難陀唯
新熏○第三護法正義。論云。有義。種子
各有二類。一者本有。二者始起○又云。其聞
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熏本有無漏
種子漸增。展轉乃至生出世心。釋曰。出
世心者卽見道。其第三義正同瑜伽三十五
種性品引文。卽前瑜伽本性住文全同上皆
鈔文
清涼旣 以第三師正同瑜伽。賢首又正依
此立。但約習成處。方約新熏本有彼性
亦大同而已但探玄記明種性中。云
種有二門。一就有爲無常門。如瑜伽云
處殊勝○二無爲常住門。如寶性論云眞如
性者如六根聚經中説卽次下擧四説
中。護月等三師是於前有爲無常中更細
。第四云如緣起俱離者。今前無爲性之義
也。爾者正是當終敎意歟。何與始敎性習
融通之義全同哉。非相違
一。諸乘性種皆就習説定性無性不定性
之三類。就一人上竪論位前後歟。横有
始終各別歟 答。章下文云。當知此
中就位前後無恒定不相由難云。
凡判諸乘之種性。横可種類不同。何就
一人上竪分位前後耶。若如今解釋者。未
諸乘本位之前名不定性。然見本論瑜
。横分四種聲聞中。迴向菩提聲聞可
乃至第四果顯揚唯識等諸論皆以如是。
今旣 以瑜伽依憑性習融通之義。何
定不定性之分位忽可本論耶 答。
凡論諸乘種性。或竪分定不定。或横論
性無性。經論所説不一准。列祖解釋亦不同。
且如般若淨名等經見道已前迴心
已後迴心。是豈非竪分定性不定性之
二類耶。又佛性論第一卷破小乘品云。分
別衆生凡有三種。一定無佛性。永不
。是一闡提犯重禁者。二不有無。若修
時卽得。不修不得。是賢善共位以上人故。
三定有佛性。卽三乘人。一聲聞從苦忍
上卽得佛性。二獨覺從世法以上卽得
。三者菩薩十迴向以上是不退位得於佛
無性不定性及定性之三類竪論
云事。論文分明也。誰謂爾耶。雖當章
現文不此等經論行位章始敎不
退相之時。正依佛性論今文成其義。今
亦明始敎門諸乘種性。祖師豈不此等論
耶。但於瑜伽論云難者。旣 聖敎中或
竪或約横各論諸乘種性。其説不一准
故今就瑜伽種性品文。明性習融通義之時。
且依竪之一説諸乘之性種。何必爲
難耶。若依横之一説。建立四種聲聞
義更非之也 折薪記引演義鈔五性
竟會通之云。唯無性二祖全同。餘四性少
異。清涼但以偏習定性具習爲不定性
今約位説至位定性。未至名不定性。故
少異爾。以賢首據瑜伽種性必具性習故。
要至位不位説。清涼約二宗故。不
位以克位。出瑜伽論故也
一。畢竟死者喩一闡提無佛性也一闡提
謗大乘差異歟 答。無差異也 難
云。鈔第十九上云。一謗方等經。二犯四重
。三作五逆罪。此三未必撥無因果。撥無
因果卽一闡提差別答。寶性論第
三云。向説一闡提常不涅槃等。無涅槃
者○爲轉誹謗大乘心是則一
闡提與謗大乘差異但於難者。謗
大乘五逆罪一闡提之三類但喩畢竟死故。
差異心得無相違
  十一日
一。一闡提輩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引高貴徳王品文説闡提作佛之義歟 
答。爾也 難云。今文全無一字加減。但現流
布本云。一闡提輩不得阿耨等云云若依
者。所引之文全不闡提作佛之義。如
何 答。當段云。亦得阿耨等云云但於
者。指事云。或經本云一闡提亦得。或經本
一闡提輩不得云云旣 是異本也。且依
也 重意云。徴所以者何若能發於菩
提之心則不復名一闡提也文無諍闡提
作佛之義也。不得者指闡提之位也。故章結
釋云。就位前後有無恒定等云云
一。善男子以何緣故等今引涅槃大經
始教義歟 答。爾也 難云。涅槃經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道理。故無性有情
續善後成佛也。是則皆成義スル也。何始敎
段引皆成之敎證耶 答。當段旣 御引用也。
證文無諍也。但於難者。折薪記有此問答
彼答心。彼一本覺眞如性スル方。終敎義故。
其方ヲハ證據。聖敎之證據クニ。有
樣樣斷善續善二位。分位斷善位畢竟死喩
タレトモ。續善位不闡提心得
故無相違
  元和七辛酉三月十一日。春季談義不審。
纂釋問答抄略文義書集畢。不
定量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六十九


五敎章下卷不審三種性章

  二日
一。就眞如性中立種性故終敎大乘意
非情成佛歟 答。不之也 難云。終
敎意旣 以眞如種性。眞如遍情非情。何
非情成佛之義耶 答。清涼釋云。眞如
照明非情不照明性故云
成佛也。故智論云。在有情性爲佛性。在
非情性爲法性今眞如性者。取佛性邊
也。玄十云。若三乘敎眞如之性通情非情。開
覺佛性唯局有情但於難者。眞如性隨
物緣其名言異也。眞如無差別故通情非
。其有情中眞如。有情有心故。隨此緣
開覺佛性云名言也。然者同眞如ナレハ情非
眞如トハ。故通情非情トハセリ。此眞如有情
モタセツレハ。開覺佛性云也。開覺佛性
有情名言也。體同眞如ナルヨリ
。爲ニハ情非情別開覺佛性也。今立
無爲前有爲ナルカ故。唯眞如云也。若コ
マカニ簡情非情時。如餘處釋開覺トモ云ヘ
シ。涅槃經簡去草木故遍一切衆生云也。
故涅槃經云。若説草木有佛性者。是外道説
一。俱云衆生有心不云佛也此釋
佛可云歟 答。爾也 難云。中觀論破如來
品云。如來者亦名衆生衆生言豈除
耶。加之探玄記第二云。佛是大心衆生
若准此釋。縱雖衆生有心。何成簡濫
 答。當段 但於難者。衆生之言通于佛
者。此非經論常途之説。纔是異門少分之意
也。爭以少分屬無之義通相常途之説
耶。設經論異説衆多ナル中。若有衆生言通
之文者。並不之。但今涅槃經文法喩
共約于當得以説衆生有心等。全不
佛果也。仍就此經文是釋。其義
極成者歟。若有少分以異門佛名衆生
。故以此少分之文同諸經者。不增不
減經云。卽此法身流轉五道名爲衆生
此衆生言亦可通果耶。若謂
文相不會之不同者。今此涅槃經約
得菩提之衆生凡有心者。明知簡已得菩
提之佛。其餘凡有心者乃至無性
云事分明也
一。以處處受生名衆生故衆生云二字
釋歟 答。爾也 難云。十二門論疏云。六大
五蘊積成生故云衆生起信疏別記釋
論明生滅因緣中云衆生依意意識轉故
。攬此諸法積聚成名衆生云云今何
處處受生衆生義耶 答。當段 但
難者。經論釋衆生得名一准。故處處
解釋各依一文相違也。懷感禪師阿彌
陀經疏云。衆生卽如來所化之機。大法鼓經
云。一切法和合施設名爲衆生。謂以四大五
陰十二因緣十八界等合成假名爲人。號曰
衆生。般若燈論云。謂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爲
衆生。大品經云。無法可衆生。但假名
故號爲衆生。但是名字本無有法。強爲
名爲衆生。不增不減經云。此法身本性清
淨。若爲恒沙煩惱纒。隨順世間來生
。卽名衆生行願記第五釋第九
願中
全同
之。准此今章依般若燈論。餘處釋者依
鼓經
  三日
一。寶性論云向説闡提無涅槃性不入涅槃
向説者。指經説時歟。指論文段
 答。一義云。寶性論上指闡提也 
難云。就一代時敎般若深密等五性敎
向説也。是以疏一云。是知前來所引大
般若深密等經。皆是未説法花之前。就其長
時之定性無性永定永無故。寶性佛性等
論皆説。以一闡提謗大乘因依無量時
佛性究竟無清淨性一代
鬘已前諸經説闡提故。般若等經指云向説
闡提也 答。一義云。向説者。指當卷初文
向説也。其故當卷初説三種性中。説
涅槃性物故云向説也。但於難者伴一義

一。爲欲示顯謗大乘因故一闡提謗大乘
斷善根此三類同歟 答。可同也 難云。涅
槃經現病品。畢竟死之中出謗大乘五逆罪
一闡提三種人。是三種人亦復如云云
闡提謗法一體者。何各別可出耶。加之西
天之境始終聞小之輩立大乘非佛説義。旣
是謗大乘也。而諸果聖人也。何可闡提斷
善者耶。爾者闡提等三類各別也答。楞
伽經中説闡提燒一切善根云云涅槃
經中以善根云云知闡提斷善一體
況當段所引佛性寶性二論。闡提者謗
大乘者也云ヘリ。思經論之説相。闡提等三
類無諍一體也。但於難者。元曉大師解
釋。闡提有二種。一別一闡提。謂起大邪見
善根云云是卽斷善謗法具足名
闡提。經論多分説此一闡提故。或謗大乘斷
善根等是。二通一闡提。謂未大信。乃至
小乘四果皆入闡提位云云是雖闡提
必斷善謗法。爾者畢竟死中謗大乘者。別
一闡提。一闡提者通一闡提歟。又探玄記第
一釋背正非機云。如提婆達多一闡提頂
云云爾者提婆闡提ト聞タリ。而提婆不斷善人
云云此等異義期後勘。今章。一闡提者必
謗法斷善義也。又大乘非佛説等之小執輩。
元曉師者。通一闡提也。不攝。今章
別一闡提也
一。以彼實有清淨性故今以眞如
者。局理佛性歟。通行佛性歟 答。可
行佛性也 難云。理性者。是所迷所悟
之理也。行佛性者。四智無漏種子。如
性住。依之始敎意。理非行性。行性卽非
。故所迷所悟理性法界有情スレトモ。行性
卽不無性也。何行性遍一切衆生云耶
 答。今終敎意理性行性體無二故。理性遍
一切衆生。行性亦隨遍也。凡理性行性者。卽
體相二大法門也。平等不增減之理豈不
性徳義耶。是故理遍行性卽遍也。但於
者。自元始終二敎所談各別故非相違也 
尋云。此行必者。是有爲無爲中何耶 答。體
是無爲用卽有爲義アリ。是以探玄記云。眞如
性中具有爲功徳。此故此釋意。直以
大徳有爲歟。依之起信論中。遍照法界
義故眞實識智故等説。卽是行佛性體也。此
本有行性有爲スル事。相用必帶染淨故。
其邊釋歟。於相大對妄染有爲
功徳云歟。或始覺眞智塵垢遠離スル本覺
增明ナル道理アリ。是故望修生本覺
增上義。如此心得レハ本覺相徳中
爲生滅義歟。法相。若有作用應是無常
ナル。今實敎意。自性用處可隨緣生
功能。更非痛歟。但功能&MT06279;隨緣
&MT06279;ニハ生滅歟 性相二宗之理
性行性之事。纂釋委悉也。可
  四日
一。離有離無離有者。隨緣故不自性
離有云歟 答。爾也 難云。旣 上云
定本有。何今云離有耶 答。決定本有者。
修得ヨリ本來本覺性故云本有也。本有
者其實義也。故折薪等意云。夫實敎
所説佛性者。順因緣門偏在有非偏在
無。故知二部所執有無諍論。共不道理
故。破小乘品最末後總結云。是故佛性決定
本有。離有離無故是卽實敎之正義也。然
外道等亦不佛性實義有無卽離之定
故。破外道品中廣明立破之旨。仍今指
彼品也。但於難者。離有者。除偏局有也。限
不變一義過故非相違
一。解云又此論前文廣破無性章主引
佛性論何文無佛性之義耶 答。引
性論第一卷破小乘品文也 難云。依今解
。正披彼論破小乘執品云。若從
別部説。則不無性衆生。若薩婆多
等部説。則不皆有佛性是標
之一品始末偏明分別部對薩婆多
難三失等之相。全非大乘中性相二宗對論
之義。然則分別擧五種問之時。薩婆多具
五種道理。分別部就彼五種道理更付
太過不及之兩失。或付二性相違之難
此立破者。但是小乘敎中兩部諍論也。是
以同類譬喩中。分別部爲薩婆多
經者。是阿含經也。何引此等論文大乘
中權實對論之證文耶 答。佛性論破執品
中文有三段。然今文破小乘品文也。薩婆
多立五性各別義。分別部意建立一性平等
也。就中今章所引佛性論問答。論主依
分別部一性平等義薩婆多所立五性
文也。雖然論主意以一性平等義
。故助分別部義薩婆多之義也。助
分別部義事順大乘一生故也。是故助
別部意在大乘。若論主意通大乘云者。所
破五性不薩婆多五性。若分別部當分
談。依一性能破者。所破亦限薩婆
也。此論主意樂望大乘。所破亦傍
瑜伽五性義在之。祖師論主深歸大乘
一性故。探ルニ分別部一性義意趣。能立一
性通大小之故。所破五性亦可大小也。
此探論主意趣之日。能立中含ノハ大乘一
性義。所破中大乘五性スル有也。是以
彼論答中。若憎背大乘者○此憎背大乘
言豈預小乘分別部所立義。是故論主意在
大乘故也。祖師引用深在由緒者歟 但於
難者。凡一切界差別可得等五種道理者。始
薩婆多等小乘部計于瑜伽顯揚等法
相論藏。凡立五性各別無性有情
敎門。並是一同之所立也。又一切衆生悉有
佛性之義者。始自分別部于一乘宗。是
亦一同之所立也。是以世親論主明小乘分
別部五種難破中。雜以大乘實敎意兼述
一乘旨也。雖破品正意破小乘執。而今別
兼述之實敎文義引爲證也
一。問前始敎中○非爲究竟了義也今此
上之問若並有性如何建立五種性中無
性者耶云此相替歟 答。可相替也 
難云。問答之趣何就無性有情問難故。
更替不見也 答。前後之問答故可相替
事勿論也。但於難者。上問者。今終敎意。一
性皆成者。何五性各別經立無性有情耶。云
問也。答意者。終敎暫時五性ニテ。此難
スル也。今問者。重上答義付。始敎意決定有
無性不成佛云也。更不暫時此終敎皆成佛
義二敎説相違。ナニト可會。耶問スル也。答
意者。以了不了會通スルカ故。前後問答相
替也。非相違
  五日
一。解云若小乘中但佛一人有佛性小乘
敎意唯許一人有性成佛之義多人有
性成佛之義歟 答。爾也 難云。依章主
解釋。尋俱舍論文。一切菩薩將登正覺ヲハ
賢劫千菩薩也ヘリ。明知多人有菩薩性
云事 答。凡小乘敎意不性得佛性。但
修得佛性。故修行成佛之位唯是一人一
座成覺故。不多人有性也。是則隨執
有門意。小乘十方世界唯有一佛故。別始
敎中隨事虧盈半成半不成終敎一切皆成之
也。況聲聞忍位立種性。菩薩初從煗位
一座成覺。此位但是一人ナリ。依此云一人有
也。但至千菩薩難者。皆是三祇滿スル菩薩
賢劫成覺故出其數。定成佛之性事。可
樹下成覺之位也 猶疑云。見章家上釋。引
順解脱分者謂定能感涅槃果善等之文。三
乘種性於解脱分之位之。彼何必可
一人 答。順解脱分善依涅槃成種之義
種性。今依性得修得之有無五敎別
一人多人之成覺敎淺深。故限修得
三十四念成覺之位一人性佛之義。建立
少異也。無
一。是則於衆生界中起於滅見等終敎意。
佛界生界增減歟 答。無增減也 
難云。終敎已上敎意。説一切皆成之義。若
爾者。生界悉盡。佛界何無增減耶。依
始敎心立一分無性不成之義答。終敎
意雖悉皆成佛。何於佛界生界
耶。衆生數無量無盡。對何忽可增減
此非如來正知見故。還墮邪見之失。但於
難者。始敎意立一分無性不增減之義
甚以不然。章主清涼等御意判此事ヘリ
若言一分不成佛者。但是不盡非不減義
云云纂釋光顯抄
一。見衆生界增見衆生界減衆生界
增減執者。五見中何所攝耶 答。經大
邪見者難云。增減之見卽斷常二見之
攝。是邊見之所攝云也。尋邪見者撥
無之見也。何云邪見耶。是以章文斷見減
見常見增見等云云如何 答。佛界生界增
減見者違正知見。妄見所起故。總名邪見
必非撥無見也。於擬無見邪見者。是
其失重故。偏是云邪見。今廣指妄心所起
邪見也。但於難者。今總邪正二見相對スル
邪見心得置相違若當五見
增減見邊見也
云。對正見邪見邪見證據アリ耶 
答。俱舍論云。一切妄見皆顛倒ヨリ轉。並應
邪。而撥無ヲノミ邪見者。以過甚
 又玄替云。五見名邪見。非要撥無ヲノミ
邪見此釋法花入邪見稠林文

  六日
一。諸無性者不成佛故卽便起於常見增見
無性有情不成佛常見增見歟 答。
爾也 難云。無性不成佛常見云事良可然。
シテカ增見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
唯無性有情不盡アルヲ增ストハ云也。故
折薪云。以不減增非加添爲答。
前減義且不&MT06279;減多ナレハ云也
一。而衆生界亦不增減衆生界不增不減
唯約理性歟 答。約事理共不
也 難云。且若約事相差別義者。雖
生多漸漸成佛。豈無減之義耶。是以清涼
大師解釋中。義則有減。但未盡故云云
解釋者。可少分減之義答。清涼大
師處處解釋者。對初敎之立一分無性
生界不減之義故。終敎之中約理性平等義
立不增不減之義。是則爲始敎之義
專約一理法性斗也。非於衆生事相分
減之義。是以初地十願中説十無盡界。謂衆
生界虚空界等也。衆生界之無盡。豈獨約
耶。又普賢十願中段段皆説衆生界虚空
界無盡之義。卽衆生依世界。世界依虚空
虚空無盡故世界無盡也。世界無盡故衆生
無盡也。旣 衆生事相無盡也。全不
增減之義。但於義則有減之解釋者。擧
敎相宗之義也。若終敎實義約衆生事相
分減之義者。豈不若有漸損必有終
盡之難耶。不相違 尋云。約事法
衆生不增減義者。所度衆生設無量
ナリトモ。能度佛隨可無量。是故無量佛一時度
量生事何爲難耶。此義若成者。何爲不增
不減耶 答。無量衆生宿因開發一時爲
量佛所度者。誠有盡期之理。然衆生
宿因造業不同故。設諸佛大悲懇切ナレトモ。無緣
衆生難度。是故不衆生終盡義也。唐
經十行品疏一上鈔三上等。問答抄引之。

一。義意言説衆生界等上法説歟屬
下喩説歟 答。一義云。屬上法説經文也 
難云。折薪云。義言下喩況此義吾祖擧喩非
經文
巳上
成云。義言下二喩結成已上兩記共以此七
下喩況也。如何 答。一義云。屬上經
也。義苑云。何以故。衆生定相不可得故。義
言説衆生界。釋曰。此下三科答自語相違難
也。旣 言衆生無定實之相。則盡與無盡
體無二何相違之有乎。猶如虚空。假使
無量勝神通之者乃至以遊行令其得際。
釋曰。約喩以明也等文如
下引
又復古云。何以下
二徴釋所由。何故爾許時界多佛度生界
增減。衆生旣 無定相。將何以增減。法身
染故曰衆生。從緣成立。性本自空。譬如
虚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スレトモ常無增減。以
名假立衆生耳。故經云。若成正覺與
成正覺亦無減。何以菩提無相無非相
一無種種。能成所成皆無相。復何增減
猶如下二喩結成已上此科釋者。兩記共
此七字上經文也。復古云。法身被染
下釋衆生無定相之義也。謂法身被染名
衆生。故知衆生以法身體性。以妄染
義相。從緣成立體性本自空寂故云無定
也。雖體性空無定相。而約法身被染之
義邊相從以名假立衆生爲言此章
云。義意言説等者。以義意而言之方説
生界爲言但於難者。先徳異義也。伴一義
義意テセハ衆生界猶如虚空文。左點
諭説スル文點也。右點上法説屬義スル義也
  七日
一。又今已後諸佛無有一佛得説三乘等敎
 以三乘等敎無性不成之義
歟 答。爾也 難云。諸佛説敎可機有
。若無聖機何可之耶。何況諸佛出世
一乘。無彼機但如三乘。加之如
迦葉佛但説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八字。多寶
如來又不説法此等相例スルニ。無
佛得三乘。能破難成。如何 答。當段釋
分明也。實背諸佛本意。如來同體大悲欲
聖果故。但於迦葉多寶等不説難者。有
聖機感之上如來不之者。可諸佛本
。如來大方便説不説共利生善巧也。設雖
不説何爲此例耶。今依無聖機彼不
乘等敎者。是爲大過。斷同體大悲也。何況
不説者。皆是一途別門義也。以之不

一。何有不令一人得聖而於自身得成佛耶
大悲行專云難歟 答。爾也 難云。
上不聖果ヲハ釋畢。又何無一有情得
聖果故云耶。豈非繁重耶 答。當段 但於
難者。其言ナレトモ。所立義義異也。又所遮難
不同也。上佛徳スル也。今還行闕ニナ
ル由釋故。非繁重
一。不謂彼過還墮此宗此宗者指法相
歟 答。爾也 難云。終敎也。諸難皆會通
故。終敎六難來ルトハ謂云也。此六難有リト
ヘトモ。吾サハ不謂云意也。復古云。此上諸過
是法相宗立此以難性宗故。云不謂彼過
彼卽性家也。還隨此宗トイハ卽相宗也。以能立
過設難之家此。受難之家爲彼也
成云。結過如復古。卽不自毀之謂也
  義苑意全同也。但於難者。伴多分先徳注

  八日
一。問夫論種性必有是爲必是有爲言約
始敎歟。約終敎歟 答。於當敎内問答也
 難云。今此問意依始敎以致難也。謂凡
種性者。第八識所含藏法爾無漏種子也。故
第八持種依。此所持種方有内薫之
功能故。爲三乘種性也。彼眞如但爲迷悟
所依全無内薫力。何得種性耶 答。一
義云。義苑云。若云種性必藉薫修。彼眞
如畢竟離相。焉得此宗離相之眞
性之有意云。夫種性者是種子也。唯識
論第二云。種子旣 是習氣異名此等義理
卽是性相兩宗共許之所談也。然彼眞如畢
竟離相非是薫習之法。何爲種性之體哉。
此於自宗中不變隨緣也。卽此義苑
更釋答文中。其義分明也。但於難者。設雖
性宗意。正爲種性之位眞如隨薫變異處
性種性故。必是可有爲義。更非遮。是
故擧必是有爲義問作也。若爾種性之有爲
事。性相一同之法門也
一。本覺無漏内薫衆生本覺無漏熏
種性歟 答。爾也 難云。本覺無漏
内熏衆生者。卽一平等也。以何於衆生
斷迷開悟之前後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
無漏内薫密意衆生平等ナレトモ。於無明厚薄不
同故。於衆生斷迷開悟遲速不變也心得
置。無相違
一。梁攝論説爲梨耶中解性梁攝論聞
薫習與阿梨耶識解性等文何敎種性
 答。證始終二敎種性也 難云。凡始敎付
有爲性種性。終敎於無爲性之也。種
性之體旣 水火也。何可二敎之證耶 答。
凡依一文諸敎之義事。探其意趣
證之。是常途之習也。今梁攝論文其義
二敎各別之爲證。相宗心。付本識之種
本有性立五性之差別。當章心。聞薫新
薫立之故。以意處殊勝本覺性性種
也。然新薫立性故本性テテ本覺性習
二性。爲有爲無爲別之非證也。是
又若望始敎當宗者。依聞薫習種本性
故。於本識有爲種中本覺解性名也。
但於難者。當章今不此義也。今爲終敎
事。眞如立性。眞如内薫種性。故今
之者。卽正取本覺性也。二敎所引各依
一義
  九日
一。從無始來畢竟諸法體故眞如
體歟。以六根體歟 答。以眞如
也 難云。見論文。六根如是從無始來畢
竟諸法體故云云文相起盡以六根
法體答。當段云。取彼畢竟眞如理
性種性旣 如來藏四義之中及彼眞
如性之偈釋故。諸法體者決定指眞如也。
若六根者但有情自體也。何可云諸法體耶。
但於難者。六根如是等者。眞如諸法之體故。
六根從無始世眞如體云心也。故章
釋約衆生眞如等云歟
一。今簡非情故約六處衆生數中
種性時簡非情歟 答。爾也 難云。於一味
法性何寂用遍非情照用限有情云耶 
答。當段云。解云以眞如○此與瑜伽所説各
但於難者。眞心迷成妄心之時。眞境
隨成妄境也。然迷悟在心。於非情
迷悟。一心若清淨。眞境亦現。心若不淨。妄境
隨現也。總迷悟卽就智論故。卽開覺性限
也 疑云。迷悟依智論故。開覺性限
。器界非情之妄境是妄心所起相分故。猶
是心用分限也。皆眞智之變作開覺上所起
彰像云非情トモ妄境トモ也。若爾者寂用遍
非情云事不審也 答。見分帶相分之時。相
分是彼見分之種ヨリスルニタレトモ。彼能見心本識
中名言之種撃發如相分。今非情
慮妄心所變ナレハ照體緣起&MT06279;非情。然妄心
妄境之相之時。彼妄心卽法性中空寂之
義熏動卽帶非情之相也。見分名言種
シテ卽如相分妄心法性中空寂熏動&MT06279;
所緣非緣慮之相也。相所變ナレトモ見分
緣慮&MT06279;非緣慮之相分。非情是
妄心變起ナレトモ照體緣起&MT06279;非情非緣慮之
相分爲言
一。又涅槃經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涅槃
經心第一義空者。理智中何耶 答。智慧也
 難云。鈔十上須彌偈
讃品
云。六度能生菩提故。
菩提生因。佛性能了菩提。明知佛性之體
卽是了因。言若以第一義空佛性者唯
是正因者。揀智慧性也。然涅槃云。佛性者
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爲智慧。此二不
二。以爲佛性。然第一義空是佛性性。名爲智
慧卽佛性相。第一義空不智慧但名
。由智慧故名佛性。以性從相卽唯衆
生得佛性。有智慧故。牆壁瓦礫無
智慧故無佛性。若以相從性第一義空無
所不在則牆壁等皆是第一義空。于何非
性。故經云。知一切法卽心自性。論云。以
性卽智性故○今分性相故分二義
一義空不智慧如何 答。當段云。第一
義空名爲智慧但於難者。以性從相名
智慧間無相違
  十日
一。離言絶相名爲種性頓敎意於眞心
離言上實建立種性耶 答。爾也 難
云。離言絶相者。絶言眞如也。旣 絶相也。何立
種性名言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一切諸
法皆離言絶相名眞如。種性當體亦離言法
性也。離言法體無定相故。還心識トモ種性トモ
離言無定相眞如也
一。並皆具足主伴成宗同敎意許主伴
具足之義歟 答。爾也 難云。主伴具足者。
別敎一乘事事無礙之義也 答。當段 但
難者。主伴成宗者。主伴有一相主伴無盡
主伴二重。一相者。一乘爲主三乘爲眷屬。一
ナルカ故也。無盡者。亦名互爲主伴。擧一爲スレハ
主餘爲伴。如此互主伴具足無盡重重ナル
爲主伴云也。同敎主伴者一相主伴也。全非
別敎主伴伴主相見無礙之主伴
一。卽五位之中位位内六決定義等名爲種
別敎一乘以何義種性耶 答。
六決定種性也 難云。凡尋六決定
者。源出于十地論。然彼於地上證智
六決定之義。未地前此事。若爾者。
大師何判種性義六決定義給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六決定是諸位通體
位漸增諸位差別。發心住下賢之
初其位最劣故約種爲名。十地是證位眞證
故立決定名也。位雖勝劣。其體同善決
定故。爲種性體云也 尋云。六決定共爲
種性體歟 答。六決定滿足事十地一位也。
前三位不滿足。但章等取十迴向之三願十
行五行十住五種性也。以別敎甚深之種性
五位門義也。以此甚深之種性
果體卽爲佛果之體義也 十住十行位無
大善決定云云孔目第三云。此六決定是十
地體。通十地故。亦通十地已來故。經云。十
住中有五決定。十行亦同。除大善。十迴向
三決定。謂觀相及大善不怯弱鈔十
上云。然類六決定而但有三者。餘三證如
方得有故。謂觀相善云無雜。二眞實善云
可見。三大善云普能救護一切衆生。皆未
如故無此三矣 問答鈔委細也。可
  十一日
一。問云何種性約就諸敎差別不同別敎
一乘意可性習二性不同歟 答。爾也 
難云。頓敎旣 不性習異。別敎何可
耶。是以見當釋段敎習異。知不之云
事 答。諸記共不之。雖知。一義云。別
敎分本有修生。今此本有修生卽性習二性
也。故孔目章第二云。一乘別敎以六決定
種性云云然孔目第三釋六決定云。此義
彼修生及本有此本有是性種修
生是習種也。若就今章文簡之者。初明
理事等法本來滿足之旨。是性種也。後若隨
門顯現下當習種歟。然レトモ性卽習習卽性。無
礙融通甚深廣大也。但於難者。今釋者圓融
根本。故分性習之異マテヲハ不

一。各述一門隨機攝化義不相違
機攝化之義歟 答。爾也 難云。約法約機
之兩段各別也。然今第一之約法段也。何云
機明攝化之義耶 答。當段云。隨機攝
化義不相違但於難者。今約法釋段故。
本。法體五義故。一義一
ナクル也。故非相違
  春季談義不審纂釋問答抄略文義等書集
畢。不定量。後學糺之矣
  元和八年壬戌三月十日 法印實英





五敎章下卷不審四第三行
位章

  二日
一。第三行位差別者行位者。雙明行與
位之二事歟。爲當行之位歟 答。當章本意
位明之。兼非所修行體也 難云。種
必如現行。依佛種必可修行也。依
何道理位可云耶 答。於行體者。三乘
五乘更不不同。其故何敎以三學六度
行體故也。此三學等生空智安立スレハ
小乘乃至二空智スレハ。始敎終敎
計也。是故以位爲本也。但於難者。自
今云行位者。明彼造修之行所依之位。故
相違 重難云。當段云。皆以三義略示。
一明位相○明行相第三行相者。正是
行體不同何限位云耶 答。當章正明
行相者。且一義云。標章行位之行與下行相
之行。雖言同而義異也。謂彼云行相者。由
智行淺深諸位上下。其位中三乘人之行
儀相貌是名行相也 猶難云。諸記釋行相
。竝約所行之行法。不能行人之行儀
也。謂小乘段云。其行相亦如彼諸論説
義苑釋云。謂諦緣度伏斷或定或慧種種現相
云云又復古釋迴心敎云又此位相及行
之文云。位相卽上十地等○行相者。謂五
乘人所觀行相也此等釋者。行相之
行言正指戒定惠等之行體故。與標章行位
之行言是全同也爾者位相與行相雙標爲
章名。豈非行與位之二事耶 答。下云
者。位中能行人之行儀相貌。全非所行之
行法也。故下章云種性位行相。又云地上
行相也。但於諸記解釋者。能造修人之行
相若離所行之法則不顯故。擧諦緣度
戒定等之所行法能行人之儀相也。故義
苑釋始敎段行相中所引瑜伽文云。勝解行
位菩薩者。正明三賢造修之行相已上
之知 大疏一上云。夫聖人大寶曰位。若
此位行無又云欲妙位
是則依加行妙位位修位中行意也。
此アレハ行位相成セスシテハ難
歟 今標約本旨位可云歟
一。依小乘有四位小乘敎心於七方便
資糧加行五位義可有耶 答。不
分也 難云。旣 以七方便解脱分決擇分
二位。何不五位耶 答。當段云。有四位
若言方便。則三賢四善根共名方便。若
加行亦同名加行。故頌疏第二十二云。
第二廣明加行。就中四。一明身器清淨。二
五停心。三三賢。四明四善根
七方便總名加行。又名方便道故。但云
也。但於難者。就加行位中細分之時。三
賢名順解脱四善根名順決擇。是細分門所
談也。一義云。章主意爲簡始敎定立
故。今小乘中不分爲別位歟 重難云。成
實論資加等五位云云如何 答。今小乘者段
段多分出薩婆多義也。成實別部也 尋云。
下時分義云。初於一生解脱分。第二生彼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