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見聞鈔 (No. 2342_ 靈波記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歟。但見當章釋。皆望所生果。論能成所成
以決義是非。何關同體門之義勢耶。其趣
已如十玄門初釋同異二門處。私&T047368;&T047368;之。
若爾者。此等先徳意實&MT10769;思乎 答。未
&T072811;時。不是椽故不作事。復古云。此本
一舍字古本與演義乃至若是下。得
此一縁一切成起。所起成故椽義方立
已上因縁故。非是椽也事。集成云。因縁
者。四縁之中一已上
六十。問。若椽等諸縁各出少力○並全成故
事。義苑意。前第二問答。是互遍相資義。次
問答只躡前爲&MT10769;。然後又釋。今問答云。此
重問答。據力用義以顯之。謂須一全有力
餘縁無力。若餘有力一縁定無力方成舍耳
已上明知。此師意。以此問答同體相入
之義歟。未審云云
六十一。問。既舍即是椽。總餘材&T072811;等事。案
之椽是正因也。餘材&T072811;等是多縁也。舍是所
生果也。全同探玄&T047368;一縁是能起。多縁及
果倶是所起也。故知。法界縁起。亦必立因
トノ三法
六十二。是故一切縁起法不成即已。成即相
即等事。義苑云。是故下。結成大縁起。謂此
大縁起不起則止而不論。若起則圓融離
已上意云。不成即已者。不起則止而不
也。次云。成即相即者。若起則圓融也爲言
復古云。是故下。二結歎。大法界縁起法。
一成一切成。無成無不成已上不成與已成
全體無二故。圓極&MT10769;思。出過情量爲言此二
&T047368;意別也。不相濫。若椽作舍去。即失
本椽法事。集成云。椽不舍。即失本縁法
古本與演義。皆縁字。今椽造誤已上
六十三。又總即一舍○壞即各住自法事。抄
十三上云。總則攬別而成。別則分總爲別。
同即別別帶總。異則別別互乖。成則雙攬
方成。若無異相總不成故。如椽梁
總皆相似スレ&MT01302;&MT10755;成舍。壞則別。各住自性
故。此三對歴然不同已上
六十四。乃爲頌曰。一即具多等事 問。今
此頌文者。爲香象釋。爲總至相釋歟 答。
復古云。文類云。華嚴六相頌。&MT10755;南山儼尊者
述。義分齊中承用。賢首自云。具祿和尚微
勒成&T047368;已上文類者圓宗文類第二十
一卷云。頌出至相六相章也。義分齊中
用彼人不之。謂是賢首所&T047368;已上是
師主草案也
六十五。問。今章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者。此文意如何 答。師云。是語總義似。雖
爾今舍是答意。只語總舍云義ニハ非。椽是舍
云義也。是故可法總歟。第一問答計ニテハ
總云義不顯故。次問答起也。章云。若無
&T072811;以而有總舍是師主談云。以而
兩字通途文章難讀故。以一字ヨリント
先シカクト讀ヲキヌレハ以ノ字ヨリ
讀事無相違歟。是兩雲房口傳云云
六十六。問。今章云。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縁
體各別成力義齊故名同相此文意
如何 答。此釋意。所起末タル椽等諸縁意。成
力義齊邊同相義釋餘處文ヲハ。今此釋
正釋。餘違文可會也。師云。又總即一舍。別
即諸縁等已下文。上六相六色釋義。總結文



五教章見聞鈔下卷第一

一。問。當章題名。與上中題名。云何不同乎
二。問。今章顯彼能詮差別非一此文差
  別。即是非一歟。ハタ差別與非一。於
不同
三。問。今十門生起次第如何
四。問。今心識一章差別者。就心意識。説相
  五教不同故云差別歟。ハタ談本識之心
。五教説相不同故。就第八代云差別
事歟
五。問。愛樂欣喜四種者。配三世事。其相如
  何
  若依始教已下
六。問。始教識體一分云。是何道理乎
七。問。從業等種體而生者。此文意如何
八。問。有支我執二種習氣者。於一個名言種
  子上。以功能二種習氣歟。將遍行中
別體。思心所以爲業種子。十煩惱中。別體
薩伽耶見以爲我執歟 如何
九。問。異熟報識。爲諸法依云。異熟得名。如
  何可心歟
十。問。今章云方便漸漸引向眞理。今此品
  引向眞理。即指&MT10755;歟。ハタ當教中&MT10755;
門指歟
十一。問。今章云藏住。不熏習
  此等文意如何
十二。問。章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此文
  意如何
十三。問。今章云以眞如隨熏和合。習熏
  資熏二熏習中是何乎
十四。問。章云眞俗但有二義二體。文
  意如何
十五。問。三界唯一心今經文。諸論皆引此文
  歟
十六。問。十地論。約&MT10755;釋。爲第一義眞心
  也。爾者。彼論實如此在之歟
  若依頓教已下
十七。問。頓教唯一眞心者。抑付何説一心
  乎
  若依圓教已下
十八。問。以何爲圓教心識之體
十九。問。祖師依何文。建立如之五教義
二十。問。抑今甚深縁起一心者。是何物乎
二十一。問。答約法通收之時。名義必可
  礙。然於性徳中五義門。豈有
シニ義之義
二十二。問。小乘意。以六識三毒。爲所依心
  識。然以四種頼耶。爲所依心識事。未
之。云何釋所依心識體攝義從名門
二十三。問。不本而常樂等云。今本末者。
  以能具一心本以末歟。如何
二十四。問。心識種姓二章。共或限所依本
  識。或云佛種姓。抑是何道理乎
二十五。問。於退法種姓不退之類。如何
  以之名退法乎。又於思護住昇之類。必
可有退機。何以之不退法
二十六。問。恒時加行。尊重加行者。其相如何
二十七。問。今章云然非是彼大菩提性
  文意如何
二十八。問。小乘教中。説多人有性。如何釋
  佛一人
  一約始教已下
二十九。問。無性有情。發菩提心。可發心
  修行之義乎
三十。問。章云諸佛利樂有情功徳無
  盡。爾者。是取何師義
三十一。問。瑜伽六處者何乎
三十二。問。今章云即攝頼耶識中以下。文
  意如何
三十三。問。當章中。約法爾種性明性習前
  後義。約新熏道種。明性習融通之義。文
段如何。可簡別
三十四。今章云。問。此二種性與仁王及本業
  經中等。此文意如何
三十五。問。今章云。經説習故成性。論中説
  爲性起習。爾者。經習故成性本性。論
性起習本性全是一體也可云乎
三十六。問。今章云。經説性在發心後。論中
  種性。在發心前。今種性者。指本性住歟。
總通二種性種性
三十七。問。今章云。問。又以何義種性
  至堪任位。已下上何文踏起乎
三十八。問。抑堪任云得名。約位立名歟。將
  依種性之名
三十九。問。上但可位至堪任已去兩義料
  簡。依今章問。又以何義種性至堪任
以下問答。如何不同乎
四十。問。瑜伽論謂先串習善根得。抑此
  三&T047368;意。位分不同歟
四十一。問。章云獨覺準知爾者。如聲聞
  忍位一坐成覺之義
四十二。問。今章云位到堪任。成菩薩種性
  抑成菩薩種性事。必依退不退。成堪任
歟。將要不退不退義
四十三。問。以忍位如何爲性地
四十四。問。今章。位到堪任已下文。正三乘
  定性クノ文也。何依倶舍。釋此義
四十五。問。上章云若要待習方説性者等
  今文云問若愚位未無習等。前後問答。如
何可心得
四十六。問。一闡提翻名如何
四十七。問。章所引云以何縁説今此説字。
  從何所還可之乎

一。問。當章題名。與上中題名。如何不同乎
 答。於一部釋。就題名不同事。他師釋
其證據。其故。善導和尚觀經疏題名。或觀
經玄義分云。或觀經定善義云或觀經散善
義云等。於一部釋。如此不同論論恐衍也。今
亦可此例也 尋云。上中云&T047368;。下卷云
義。其意如何 答。師云。義&T047368;兩字。所以甚
深以爲義也。此所以甚深之義。通&T047368;
故。上中云&T047368;。下卷云義。更是同義。是以
起信疏中。具云&T047368;。倶是所以甚深之義
故。邊邊有道理。師云。前八門化儀化法不
同。諸門皆約能詮教之。今中下九十兩
門。約所詮法義。釋五教不同爲言
二。問。今章云彼能詮差別非一此文
差別。即是非一歟ハタ差別與非一。於
不同歟 答。師云。差別者。五教不同
云也。非一者。今十門指釋也。是故差別非一。
即可不同歟。若爾者。今文點如上點

三。問。今十門生起次第如何 答。初二門約
理。次四門約行。第七門通行果。後三門約
果也 尋云。第七門通行果之義如何 
答。若望二乘因分。即是究竟故約果。若望
大乘。尚是非究竟故約行也爲言問。今理
行果三法中。理者限眞如理歟。ハタ通有爲
無爲等一切道理歟 答。通一切道理
四。問。今心識一章差別者。就心意識。五教
説相不同故云差別歟ハタ談本識之心體
五教説相不同故。就第八代云差別事歟 
答。師云。想當章意。約心意識。就三能遍識
五教不同事。一處更所見也。隨今章
云。於阿頼耶識但得其名或云。異熟報
識。爲諸法依皆於第八本識。論五教不
事。不異端也。但今心識差別者。獨
第八識。云心識差別。必定於第八識之
。廣非三能遍之義也 尋云。今小乘
論但有六識。義分心意識若爾者。此文
意小乘意。義説心意識以爲所依。然大乘
心識。三能遍識體。自差別故。心意識相。三識
體名別也。更不義説歟。爾者。大小差
別。就心意識之不同之。見其上今章題
名既云心識小乘談分明云義分心意
。明知。五教差別。就心意識之云事 
答。故章題具心意識差別釋。今章心意識者。
本識得之 尋云。如何於本識之
。論心意識乎 答。依通相之也。若
別相者。第八可心義也 尋云。通相
別相義如何 答。別相若以集起心者。
第八獨名心。通相若以縁慮心者。八識
皆可心也。是一重通相別相義也。若以
意者。第七獨名意。若以無間滅意
意者。八識皆可意。是一重通相別相也。
若以了別識者。六識獨名識。意六塵別
縁云事。若以了別識者。八識皆名
也。意以識別識。八識皆有識別義
爲言重意。能縁識上。識皆了別義在之。是故
了別義通八識也。爾者。以了別識可
也。別者。縁慮分別云義也。非差別義也。古
來點問答
鈔義
了別境識者訓義。今此別義
八識差別義歟。其義&MT10769;辨矣。清涼若以了別
識。前六獨名識。若以了別識。八識
皆名初了別境別義也。後了別識別義
也。問於集起義中。有通相別相之二義
乎 答。集起種子義邊限第八。若集起行
之義。廣通八識心得也 尋云。抑集
行相之義。如何可心得乎 答。行相者。即
是相分也。八識見分處。各各帶相分之故。
見分集起相分之義。是集行相云歟。師云。
説如云云問。當章意。於心意識。論五教
不同義。是今章家祖意也云者。可何過
乎 答。師云。於心意識。以五教不同
章家祖意者。於心意識此道理。五教皆
名義倶得之。何下約法通收科中。以小乘
攝義從名門釋乎。既小乘得名不義者。
頼耶立之也。若爾。准之後四教。皆
第八差別云事分明也。其上始教段。
異熟報識爲諸法依釋。&MT10755;教段。於此頼耶
理事通融二分義故釋。皆是依第八識
不同云事明也
五。問。愛樂欣喜四種者。配三世事。其相如
何 答。愛通三世。樂欣喜現過未次第也 
尋云。以能貪之心。名阿頼耶歟。以所貪之
。名阿頼耶歟 答。以所貪境阿頼耶
能貪心愛樂欣喜也 尋云。以何爲
所貪之頼耶乎 若無性攝論第二。以三義
之。一師義。以五取蘊。爲所貪頼耶也。一
師義。貪倶以樂受所貪頼耶。一師義。以
我見。爲所貪頼耶釋也。大乘意。於此三義
多有&MT10769;之。唯識論中。於所貪頼耶
。可
  若依始教已下
六。問。始教識體一分云。是何道理乎 答。
如實知眞如法一不知故。眞性隨縁。無明
眞如。是&MT10755;教生不生和合具分眞唯識義
也。此位業識根本熏習釋。習熏無明名也。
此位者。未三界趣生之別云事。如
此迷眞位軈同時迷事無明在之。是故有主
物取有命物敬也。是枝末薫習釋。資薫無明
名也。依此資薫之無明。造善惡之業。隨
善惡業。感可愛非愛之果也。然相宗心。依
枝末薫習一義。建立頼耶故。但得一分生
滅之義所釋之。若談薫習義者。八識體一。
事理融通義可釋也。今即不爾。是故釋
眞理融通爲言
七。問。從業等種體而生者。此文意如何
 答。從業者。本頌由諸業習氣云當也。業者
本頌二取習氣倶云文當也 尋云。上内諸習
氣等釋本頌文意如何 答。論有四復次。今
章略以二義之。一約惑業苦三。從
等種云也。然本頌由諸業習氣者。惑業苦
三中。善惡業種取由諸業云也。二取習氣倶
者。惑種苦果種二取云也。若此復次意者。今
章從業者。三道中善惡業種是也。今云等者
惑種苦果種等也。以此三道種&T047368;
者。果識體引坐故。今章云辨體而生也。
一本頌。由諸業習氣者。即有支薫習也。二
取習氣倶者。名言薫習我執薫習二取云也。
若依此復次意者。今章從業者。有支薫習
也。今云等者。名言我執二薫習等也。依
三薫習種。能當來異熟報體感。是云辨體而
也。震旦人師多分唯識此二復次以今章
科釋故略擧之義也。師云。前復次付感中有
二。一迷異熟愚。是當來總報上。可愛非愛
果迷故。迷異熟愚云也。二眞實義愚。是一切
有漏是苦也。一切有爲。是造作故無常也。於
實義了故。眞實ナルヲ也。就
。名言有二。一表義。二顯境也。表義名言
者。第六識一切名言此名言。下義道
スルスルヲ種子。表義名言云也。顯境名言
者。總八識能縁境分明名言下必所詮義理
顯如爲言八識取名言非種子。縁名言事。
必限第六識也 尋云。顯境名言者。名言得
名。如表義名言云事歟 答。不爾。顯境位
名言。非表義名言只世間名言所必
所詮義理。能縁見分必帶相分境
爲言
八。問。有支我執二種習氣者。於一個名言種
子上於。以功能二種習氣歟。將遍行中
別體。思心所以爲業種子。十煩惱中。別體薩
伽耶見以爲我執歟。如何 答。師云。於
言種子。三性不同也。若約善惡名言種子
者。若善名言者。此名言上二功能。二習氣云
也。若惡名言者。此惡名言上二功能有支我
執云也。但若約第八識能生無&T047368;名言種子
者。此名言類劣無&T047368;種故。以有支我執
言上二用不談者歟但可
本宗
決擇記第一
云。鈔習氣者。准法相宗。習氣有二。一者麁
重。謂二障取未分。熏善無&T047368;堪任便澁
之用解脱道捨是也。二者種子。謂現行氣分
薫習成故。於中復三。一者名言諸因縁種。
表義顯境二種名言所薫。方生成故。二者
有支總別業種。招苦樂報。三者我報倶分
報種。令自他別此二皆是名言種上差別功
能。今鈔所明。是前非倶分云是分別
倶生云釋也
尋云。
若依&T047368;者。不三性名言。總有支我
執二種習氣。名言種子上二用見。爾者如何
 答。彼&T047368;意。先就善惡名言種子之也。
若約第八能生無&T047368;名言種子者。有支我執
二習氣。彼無&T047368;名言種上二用不云也。是
故別體善惡思心所以。有支習氣十煩惱中
薩迦耶見我執薫習也
九。問。異熟報識爲諸法依云。異熟得名。如
何可心歟 答。一義云。異熟者異時熟
異熟也 &MT10769;云。若爾者。等流果。豈非
時熟歟。是故。此義亂等流之過在之。一義
云。異處熟故云異熟也 &MT10769;云。若爾者。豈
人感人總報之類。異熟果無可云乎。乃
至從初禪初禪等。准之可心得之也。
一義云。變異總報果生故云異熟也 &MT10769;云。
若爾者。一切種子。生果之時。無變異歟。諸
法種果生事。必變異生故。亂餘果變異過。
一義云。異類熟故云異熟也。因是善惡果是
&T047368;故也。已上諸義中。以之爲正義
十一。問。今章云方便漸漸引向眞理
此品引向眞理。即指&MT10755;歟。ハタ當教中&MT10755;
門指歟 答。師云。方便漸漸言。遙指&MT10755;
云義親歟 尋云。引深密經。成立薫等即空
。是經豈非當教證文歟其上。經文引畢
云。不言而取故會歸眞也知今結
釋趣。當教中會眞理之義成立也。是以。孔目
中以&MT10755;教内成就理成就二義釋。今理成就
者。是當教&MT10755;門也。今薫等即空義。豈非此等
之義歟。答。如先成事。引向眞理言上。漸漸
言以照之。遙招&MT10755;義歟。准今標釋下故
會歸眞也之解釋。所歸眞理遠指&MT10755;也。
但今所引深密經文有二意。若依顯相。薫等
即空義説。是當教中&MT10755;門建立也。孔目中理
成就者。就顯相薫等即空義釋云也。若如來
祕密意趣探約云之者。薫等即空説本意。遠
&MT10755;教甚深眞理ヲモソヘテ説之也。是故若
意趣者。不當教之分。今章云。方便
漸漸説者。約如來祕密義巧者。遠超越當教
之分故。漸漸等説也。就顯相薫等即空
者。當教之内&MT10755;門也。理成就者。依此門取
論也。但理成就云如來祕密義之者。
終教眞理。所歸所成就眞理云也爲言問。
章云。故説熏等悉皆即空文。今薫等者。取
乎 答。師云。常途内等非。外等非。熏者總
能熏所熏指也。等言。所熏四義。能熏四義。合
是八義也等第八義也 尋云。若擧所熏四
義等能熏四義云。若又擧能熏四義。等
熏四義云者。是有何過歟 答云云
十一。問。今章云不見藏住熏習
此等文意如何 答。師云。内是所熏本識。外
是能熏轉識也。不見藏住者。不所熏第
八識云心也。不熏習者。不能熏轉
云文意也。不阿頼耶者。於阿頼耶
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三義中。正頼耶正用
能藏之義不見云也。不阿頼耶識者。正
能藏義空非爲所依體本識之體
云此文意也。不阿陀那者。執持功能外
見云事也。不阿陀那識。者。又執持功能
空非。所執持識體生滅不見云。此文意也
爲言
已上。是折薪&T047368;意也云云
  若依&MT10755;教已下
十二。問。章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此文
意如何。答。此文下下來來相故。下生滅斗與
點可讀也。重意。不生不滅眞如。無明生滅
ツレテ。倶流轉相明論文也
十三。問。今章云。以眞如熏和合
熏資熏二熏習中。是何乎 答。師云。此隨熏
言通收二熏習也 尋云。資熏者。是業種所
生頼耶談義邊也。然今&MT10755;教心。次下云不
前教業等生爾者。當教隨熏和合頼耶。
業種所生等資熏義聞。如何 答。&MT10755;
心。依資熏義時。業種所生頼耶云義。非
之。但始教業種所生一義談異也爲言
云。習熏者。即以本識能熏義歟 答。師
云。不爾以本識所熏義也 尋云。若爾
者。離轉識能熏。別有第八能熏者。是何物
乎 若師云。熏成令動靜一體梨耶。是所
是熏本識也。此頼耶微細。能熏者。是根本無
明也。是故本識於能熏二重。以枝末
能熏者。是轉識所攝也。若以根本能熏
者。是本識可類攝歟。雖然。正所依本識者。
所熏所生頼耶。以是可頼耶實義也 尋
云。以根本無明能熏。是習熏義也云者。
抑本覺内熏義。非習熏義歟 答。習熏有
。一若根本無明眞如熏生死微細生滅。此
本識如幻識體。不如幻故。此不知無明
能熏也。是流轉門習熏也。一本覺能熏不
覺熏時。此識體即如幻虚假也熏。今如幻識
體熏。種即第八識熏非。軈眞如熏也。清涼釋
云。故熏第八即熏眞如此意也。此能知本
覺爲能熏。即是還滅門習熏義也。如此二門
能熏。論自判云。本覺本不覺。在本識中。故
本識中可類攝也。雖然。先第八識云義。所
熏所生二分不二義也爲言尋云。抑熏者。正
是何道理乎 答。習熏云馴染義也。譬朱所
置別別此所不塗自其處即赤。今習熏義者。
即此意也。資熏者。馴流義也。朱朱熏其處彌
赤。准之可心得也。慈恩大師解釋中。熏者
是可發之義也釋。但彼宗。偏談業種所生頼
故。付資熏一義。可發之義釋也。然以
道理。宗意此可發之義。可二熏歟 
問。楞伽三文。如何可心得歟 答。初無始
惡習者根本無明也。是習熏義。第二與因倶
者。是七轉識也。是當資熏義也。第三文雙
根本枝末二種無明故。合シテ習熏資熏
二義爲言義苑&T047368;意。初無始惡習者。七轉
識生滅料簡是誤也。已上。師主講説之
趣也。師云。今章云。既云眞如常固如言
所謂事常右點意。眞如常住堅固法故。我
等所。非常住堅固等義也。若依
者。更眞如常住談故。非情謂常爲言
者非堅固義也。以誠義固也爲言但唐
本云。眞如常故。非如言所謂事常是文
言更無相違
十四問。章云。眞俗但有二義無有二體
意如何 答。師云。有二義相依。無二事相
。此釋可心也云云
十五。問。三界唯一心經文。諸論皆引
歟 答。師云。爾也。十重唯識云。諸論同
證成唯識唯識之義程教中無ト云&T069222;
此文
十六。問。十地論。約&MT10755;釋爲第一義眞心
爾者。彼論實如此文在之歟 答。彼
論云。云何世諦差別。隨順觀世諦即入
一義諦ケリ。以此文此釋歟 問。阿毘
達磨經當代流傳經歟 答。不爾也。是未處
經也
  若依頓教已下
十七。問。頓教唯一眞心者。抑付何説一心
乎 答。師云。於一心始教已上所談義相不
同也。初始教一心者。諸法唯心故心外無境
遮也。&MT10755;教一心者。以眞俗不二義一心説也。
今頓教一心者。破諸數言也。若諸數更破スレハ
一心亦不立。是説一心也。心生動念即乖
法體不可念亦不可動等釋此意也 尋云。
&MT10755;教不二一心者。直以眞妄不二義
。然今頓教一心。眞妄性相中唯眞唯性一
義得。爾者是豈前&MT10755;教即深。今頓教是還似
淺。如何 答。師云。前&MT10755;教雖眞妄不二
。尚是無明邊際ニシテ之。今此頓教唯一眞
心義。不無明邊際故。以此教深也。
又前&MT10755;此一心如來藏心云也。是眞妄倶
在纒義也。金師子章中釋即此情盡體露之
此意也 尋云。頓教離念。即同果海
 答。師云。我和尚已證法門也。以頓教離
果海云也 尋云。同果海者。教證
二道中何歟 答。師云。若約教道當教離
念。不果海。今云同者。約證道之也
 尋云。若約證道者。當教契證智。同果海
豈限頓教乎 答云云
  若依圓教已下
十八。問。以何爲圓教心識之體乎 答。師
云。今章即約性海圓明釋。今依此文
海圓明之一法界心圓教心識也。即還源
觀中一體之義當也。是一體義者。理智不二
無礙鎔融之一法界心是也。今圓教心識之
體者。當此等之義歟。答。爾者。今章文點即
性海圓明説也。以約字圓明言還可
讀也。次法界縁起等者。彼上心識體上徳相
無礙之義釋也。若即約圓明者。即圓教心識
之體。法界縁起已下彼心識從相心得。即約
約字下主伴圓融ト云フマテニ。還讀之義更無差也。
爲言次云故説十心者。是上心識之體相結
釋也。一義云。今章即約圓明者。別非
教心識之體即約性海圓明者。是法性融通
由也。法界縁起者。是縁起相由由也。次云
礙自在一即一切等已下。上二由依無礙即
入之義。是即圓教無礙心識云也。次故説
以顯無盡等釋。是正無礙即入之心識。即
經中現横ナル&T069222;證也爲言尋云。以上諸教。最初
所依心識之體。今至圓教何最初不
所依心識乎。此料簡總シテ一章大意
何 答。已上兩義。倶是師主依講説&T047368;之。
然。兩義中以初義正義也。章云。
故説十心事。問答抄委悉也 問。章云。若
同教即攝前諸教所明心識爾者。攝
前之言圓教總攝之歟 答。一義云。三一合
説云同教故。一乘邊別教攝。三乘邊攝
事。無相違歟 尋云。今章云。是此方便
故。從此而流故抑此見此ヘリト
此言指圓教歟。若指圓教者。更云此而
流故。上別教豈從圓教流可云哉。若依之。
從此言指別教云者。是此方便故云。豈以
別教方便哉 答。若此義意者。是此
方便故圓教。從此而流故此指別教
心得之歟。此料簡。未信用之者歟。一
義云。同別二教者。於圓教中之故。是此
從此言。總圓教云此也。是故今圓教前云
頓教已下諸教指也。圓教別教迄フニハ
也是師主私料簡也云云
十九。問。祖師依何文。建立如此五教義
 答。祖師自開顯法界知見故。於此唯一
法界一心。開示此五義門也。別始不
聖教判也。然於此知見處。一代教量差
別以。心自内合分。毫無差事。心目之内所
觀五數義。隨無五教教量
二十。問。抑今甚深縁起一心者。是何物乎 
答。師云。於此甚深縁起一心。古來在兩義
一義云。甚深縁起者。是已上五義門指也。一
心者。即所依之一心也。一義云。甚深縁起者。
上法界縁起自在無窮縁起也。此法界縁起
所依一心今一心云也 問云。一心義兩義
不同也 答。以五義縁起トスレハ。甚深縁起
義即狹也。若以法界縁起心得レハ。甚深縁起
義即廣轉也。是故。師主以後義正義
云云問。就初義五義縁起甚深之義如
何 答。是即法界中五義故。若無一義者即
餘義隨不成。是故五義融通義。道理亦相成
歟。是以今章云。五義相融唯一心轉也
釋。分明以五義甚深縁起義見 問。就
後義。以五義甚深縁起者狹。以法界縁
爲其深縁起者廣云事不明。其故。若以
法界縁起甚深者。更彼法界縁起者。五
義中第五圓教一義也。然以五義甚深
者。五義通爲甚深故。尚見廣。爾者此五義
心於縁起廣狹料簡未信用。爾者如何
 答。於圓教中。有體義兩門然五教相對
時。前四教相待。性海圓明即入縁起等
。是爲所具義。雖然。圓教外非
。此圓教中所安立甚深縁起之所依一心
法界爲能具也意約體。所依一心法界約
義。性海無礙等義。即是圓教中法門故。圓教
末爲所具。圓教爲能具本。互有
也。但於&MT10769;者。此下恐有脱文 尋
云。答。趣尚不明。今答趣。一心法界即廣轉
ニテコソアレ。法界縁起五義門甚深縁起トスルヨリシト
義未聞也。元ヨリ一心者ハ亦法界縁起尚廣キカ
今所論。如何 答。一義云。今章甚深縁起
者。設シハ五義縁起甚深云ニモアレ。若法界縁起
ニモアレ。更不寛狹歟。其故。今五義門。
法通收之時。直是一法界中五義縁起
ヨリ即法界縁起。圓教意約シテ性徳スト縁起
云義。豈是非法界縁起乎。是古來異義ナレ&MT01302;。此
二重縁起。更不寛狹者歟。當座
義可
二十一。問。答約法通收之時。名義必可
。然於性徳中五義門。豈有
ノミ顯義之義乎 答。師云。若依餘教意
者。皆所詮而非能詮。名外有義。然今依
乘義之者。能詮即所詮。即如今經題名等
者。云大方廣等。此大以當遍義大名也。
是故今大名大ニシテ常遍法界ナル故。更名外無義。
是全名攝義之義也。今小乘所攝義從
名門者。即今圓教中。攝義從名義也爲言遍法
界中頼耶名。從小乘之。故佛意密益益。
不足。雖然小乘有局機。更是遍法界頼
耶名事不知。冥名是無盡法界名故。耳聞
之者。於外以見聞。答此内外熏發。三
周得悟聲聞。於法華會座一乘大悟
爲言
二十二。問。小乘意。以六識三毒所依心
。然以四種頼耶。爲所依心識事。未
云何釋所依心識體。云攝義從名門乎 答。
以於阿頼耶識。但得其名義。爲所依心識
事。望大乘已去義。以四種頼耶。爲小乘心
云也。若依小乘當教分者。以六識三毒
所依故也。當教心。以頼耶所依心識
事不知。冥云之者。爲所依也。當教心不
故。談頼耶名計也。譬。愚法小乘實第七識
ヲハスレ&MT01302;知故不斷思フカ爲言尋云。所依
心識。必シモ當教所談者。如何始教所依
心識ヲモ。望&MT10755;具分所依義。不
乎 答。小乘總不頼耶義故。以名爲
識所依之義成也。然始教更於頼耶
分義故。以頼耶所依之上。不
分具分也。所頼耶名義爲所依心識。是
即當章本意也。其上二教頼耶無二故也
一義云。小乘直以六識三毒所依心識
&MT10755;二教以第八頼耶所依心識。然此頼
耶。頓教ニハ唯一眞心心得爲所依。圓教此頼
耶即性海圓明心得。爲一乘所依心識也 
尋云。若以六識等所依者。如何今章云
攝義從名門乎 答。有異義。以六識名等
一爲所依心識也。是以折薪云。攝二義體
假説一心名生滅不生滅二義。從
六識假名。爲心識也。若爾者。今攝義從
名者。以頼耶名所依心識也 尋云。
六識假説一心名釋意如何 答。小
乘云。心能導世間。心能遍攝受談。依衆生。
共業器界。依衆生別業有情也。談
唯識義。實是一切境界心外法故。更非
識之義。是故於六識之分。假説建立一心
斗也。若爾者。今攝義從名云。從假説一
心名之歟 尋云。以六識一心之名
事。必非所依義ニハ。然今攝義從名門者。是就
所依心識之也。是故六識從一心名。今
章所依心識云義大不同是一次以小乘六識
一心名事。清凉釋。始所論義道也。於
宗家釋義道更所不見也是二次上廣釋中。
但得其名云義道今ツマンデ攝義從名云。
豈是非頼耶之名乎 答 尋云。至相大
師解釋中。以小乘六識三毒。明所依心識
スレ&MT01302;。總於阿頼耶識但得其名釋義無之。
如何 答。師云。至相釋。廣建立心意識之段
也。非釋所依心識也。是以。五十要問答中
云。於諸教内立心意識差別云何問。
之時。廣説心意識故。今章所依心識スニ
同也爲言
二十三。問。不本而常等云ヘリ。今本末者。
能具一心本。以所具五義末歟。爲
圓教本以前四教末歟。如何 
答。兩義倶不相違也 問。名義倶無
盡也頼耶名歟 答。名者是頼耶也 
尋云。若爾者。實以圓教性海圓明體。可
頼耶乎。若不爾。只始&MT10755;二教頼耶云名
小乘。但得其名釋。此頼耶頓教唯一眞心
云。此頼耶名圓教名性海圓明也。所詮三義
具足頼耶得名。以&MT10755;兩教本。此頼耶
名前令小乘。於阿頼耶識但得其名云。
後令メテ一乘名義倶無盡釋也。已上講至
講説之義也。一義云。凡一章大意。要於頼耶
五義差別。但就心識差別也。小
乘以六識心識。望大乘義即不足也。是
故彼當分所立義名攝義從名門也。始&MT10755;
教。以第八諸佛種姓故。依リテ標章心得
限。以佛種姓五教不同也 尋云。若
爾者。如何下章云廣明三乘五乘等種姓
 答。如問雖三乘五乘種姓。意正因佛
スルニ。爲五教不同事故也。其故。今
小乘中説六種姓不同事。前五種是隨執過
重故無種。是故云但佛一人。若爾者。廣
六種意。爲佛乘種姓爲言始教
&MT10755;教等中。雖種姓不同。祖師意趣。爲
正因佛性故也
二十四。問。心識種姓二章。共或限ルト云所依本
。或云佛種姓。抑是何道理乎 答。凡
今章十門。依末師一義釋之時。初二章
理法。次四章約行法。第七通行果。後三
門約果也セハ。此師意。心識種姓兩章。依
所依理法之也。然約所依理云意。理法
者是天眞不改之道理。所迷所悟法體故。三
乘五乘等。皆以之爲所依也。若依此義
道理者。當章專所佛種姓ニアリ。心識章尤以
所依云義道理。彌分明者歟。依之漸
頓二機。各以此理法所依。初六門能行機。
是直往機也。第七是迴心機也。此迴心直進
二機。以理法所依。後三門。佛境欲
此十章次第配屬理行果三法爲言
二十五。問。於退法種姓。有不退之類。如何
之名退法乎。又於思護住昇之類必可
退機。何以之不退法乎 答。退法者。
設有不退之類可退意。是故獨得退名也。
後四種姓。設遇勝縁退意。雖然。不
退有退意故。如退法名。設退有不退
。不退名。得思護住昇等名爲言
云。六種應果。倶是更斷煩惱。如何退起
乎 答。小乘意。更斷煩惱。而於過去。有
惑得故。遇縁即退再起也爲言然就退類。初
退法必以小縁退也。後思法等退時。必是
極勝縁再起也
二十六。問。恒時加行。尊重加行者。其相如何
 答。恒時加行者。更無間斷之云事也。
尊重加行者。雖恒時無間斷義。設時時加
スレ&MT01302;。於所修行寸陰緩心無之故云尊重
也。尊重者。以念根體。恒時者信根爲
歟。無此二加行者。念根信根無之者歟
二十七。問。今章云。然非是彼大菩提性
文意如何 答。彼菩薩種者。是大乘四智無
漏種子。小乘六種姓是隨執非有也
カス此文意也。若廣以六種姓。總爲
乘種姓者如何。今章然非ストシテ是彼大菩提性
小乘六種姓。倶是隨執非有義也釋時。
是然非是彼大菩提性者。以佛乘種姓
種姓根本云事分明也。爾者。就佛乘種
。當科有二重。一重非是大菩提性
大乘種姓。小乘佛姓破也。一重又於當教
。六種姓中。不動性尚以佛種姓規模
也釋シテ。皆不大菩提性者。當教中佛種
姓釋文意也
二十八。問。小乘教中。説多人有性。如何釋
佛一人乎。答。一義云。多人不
。雖然今除佛一人釋事。六種性廢立時。
佛種姓限第六種姓故云除佛一人也。重
意。六種性中。佛一人成佛説故。除佛一人釋
心得歟。一義云。佛性通多人。正成佛時。
多人同時非成佛。正成佛時。必是一人也。是
故無多人成佛義爲言
  一約始教已下
師云。今章云。即就有爲無常法中○有
分無性衆生此釋甚深也。立無性有
道理。法相中。如此釋道理無之。他宗
人。多聞此釋肝心云云五種道理。問答鈔。
之略之 問。同異譬喩不理故。唯現
在世非般涅槃法。不理故。但是法喩之
別也。如何可心得乎 答云云
二十九。問。無性有情。發菩提心。可發心
修行之義乎 答。一義云。實不發心
修行之義也。但云。雖復發心&MT10773;行精進
客有之也。一義云。無性有情。實可
發心修行之義也。釋雖復發心等即此意。
然。彼身中四智無漏種無之故。如何&MT10773;
行精進皆成人天之善根&MT10755;成佛爲言
三十。問。章云。諸佛利樂有情功徳無
爾者是取何師義乎 答。法相擧非
此義。即是佛地論師一義也 尋云。此師意。
實可有情斷盡之義乎 答。此師意。莫
佛性者。必成佛故。以義云之。有
盡之義。設若於有性。許斷盡之義。有無性
衆生故。於生界盡期。無盡期故。
諸佛利樂衆生之願。不間斷爲言
意。有性皆成佛云者。以義量之。可可盡
之義爲言問。瑜伽二種性。於一種子之
之歟。將於二箇種子之上二種姓
歟 答。燈釋云。雖一種子未増増別増位不
更得本名只同一種子上未増位云
。此未増種聞熏習借本有無漏種子増云
習種性也。是故二種姓。於無漏一種子上
之也
三十一。問。瑜伽六處者何乎 答。有三義
一義。佛果六根六境殊勝云也。一義。以
六所殊勝也 尋云。今後一義即不
然。其故瑜伽論於聲聞六處殊勝。豈於
聲聞具等。如菩薩位哉云事 一義云。於
六處殊勝。有三重言總。六處中取意處。意
處中取第八。第八中取無漏種子爲言
上三義中。以此義正義也 尋云。殊勝
言限無漏種歟。將通所依本識歟 答。限
無漏種子也。此無漏名殊勝者。無性第八
出世無漏種故。對彼具無漏衆生。六處
殊勝説也。今内六處者。是簡外六處也 問。
二種性具足瑜伽文。新熏本有等。三師義中。
何師義乎 答。新古爾成之。當護法論
師義也 問。於有漏中。不善等法上。立
種性之義有之歟 答。師云。爾也。三師所
論。即通不善等論也
三十二。問。今章云。即攝頼耶識中以下文意
如何 答。此即攝以下文。三&T047368;同歟。一義
苑第四云。得殊勝者。爲攝八識故。本覺解
性。謂本來佛種表義名言。以此爲成佛種
故也問。此&T047368;意如何。可心得耶 答。
意處中攝四智等種。爲本性住種性爲言
尋云。若以無漏四智等。爲本性住者。通
種名言。專可種性。依何限表義名言
 答。總取無漏四智等種。爲種性故。通
名言本性住也。然彼&T047368;意云表義名言
事。今章本覺解性爲種性云此解性云。
解必依能詮名差別之義也
得故。釋本覺解性本來佛種表義名言
歟。彼師意。非顯境名言種子也 
尋云。依何以本性住覺解性乎 答。師
一義云。本者是本性云事也。無漏種子佛種
故。以開覺義。是故云解性歟。一義云。
今本覺解性者。本覺解性云事也。要非佛種
開覺義。此種子識者。解性義故也。是以梁攝
論第一云。無始此界性者。此者本識也。界者
解爲スト云ヘリ。取意。若爾者。於此種
子識。本開覺解了性在之心得歟。以此義
本性住種性爲言折薪第三云。此菩薩
意處所以殊勝者。由耳識聞聲教。即悉同
時聞而思修之。成三慧種。在本識中。以
解性故。此意處即攝解性。爲種性問。
&T047368;意如何 答。以三慧所熏種。頼耶中攝
本覺解性種姓云此文意也 尋云。彼&T047368;
云。此意處即攝解性&T047368;釋。以意處
能攝。以解性所攝如何 答。今
&MT10769;文點。不上釋義。上以聞熏習
之義成。准此心得。此意所即攝解性者。
此聞熏習意處攝時。意處中本覺解性攝爲
種子云。此文意也爲言&T047368;意。四智名
覺解性事。如&T047368;。此義意。今章文點。即攝
頼耶識中本覺解性訓歟 集成第二云。
即攝等者。約實教體。故下云。起信論
中説梨耶二義。本覺是等此説意如何 
答。帶妄之眞。從帶眞之妄。隱シテ之故。
本性住種性也。重意。眞心本覺義。有爲
無常識中シテスルヲ。四智無漏種云也。若爾者。
今章文云。即攝頼耶識本覺解性スカ
種性ニト訓也。以上三義中。以集成
正義云云疏三下云。一因力者。即是種性。
謂已有習種無倒聞熏。與性種合故。名爲
因。梁攝論云。多聞熏習與阿梨耶識中解
和合。一切聖人以此爲因。無性攝論云。
此聞熏習。雖有漏。而是出世心種子姓
鈔九下云。疏即是種性者。謂種位由於習種
於性種方名種性也。性種即自性住性
正因。性即是聲聞第一義空性也。習新熏
修成之性決爲佛因。稱爲種性。引證可知。
爲姓抄論者。即第八論釋因縁云。諸無
因縁即有。言聞熏習是無分別智。及如理
作意集成云。以實教體釋スルハ。專順
等釋歟。是即師主講説也
三十三。問。當章中。約法爾種性。明性習前
後義。約新熏道種。明性習融通之義。文段
如何。可簡別乎 答。師云。始從始教之段
梁論一切聖人以此爲因。約法爾種性
性習前後之義也。次然瑜伽既云
者方能發心等云已下文段。總約新熏義
性習縁起融通義爲言尋云。凡今梁
攝論者。專是性習融通之義誠文也。何
此文。約法爾種性。可性習前後義乎。
是以。次下文。生習無礙義釋云。然有二義
而無二事。如上攝論。二義和合。爲一因
知也此釋梁論文。論性習無礙
云事 答。以一論文。證多教義事。其例
即無之。先今論文當段始教段用之。後&MT10755;
教段引之。所用道理隨亦不同也。況約
教中。以彼論文本有性習前後義心得。
即以此文。約新熏性習無礙義心得事。
何相違
三十四。問。今章云。問。此二種性與仁王及
本業經中此文意如何 答。此問即在
二意。一論説性前習後。經説習先性後。是
一不同也。二論前説二種性。經後説二種
。是亦一不同也。是故問意趣。於經論
此二不同。就得名不同。有何別
問也 問。亦今答中簡別如何乎 答。
今章云。彼經大都○義方備足云至迄。是經
論所列。性習前後。列次不同問答也。次云。
又經説クト種性在發心後ヨリ。至ルマテハ義意融
者。經論所説種性。並處不同ナル事答フル此文
意也
三十五。問。今章云。經説習故成性。論中説
爲依性起爾者。經習故成性本性。論
性起習本性。全是一體也可云乎 答。全
是可一體也 尋云。若爾者。釋經論性習
云。以初習習種。久習積成爲性種故。
○瑜伽中。久習爲習種。約本爲性種
此釋經中所説性習。於習所成種姓
之見。其故久習積成爲性種ニト
ナリ。久習種云釋義。經論更無性別耶如
何 答。一義云。經中所説。初習爲習種。論
中所説。久習爲習種。更不不同也。
但經云。初習者是位初故云所習歟。論云
久習者。十信串習行。發心所功能迄
之。故云久習歟 經初言約位爲
名。實經意非所依性串習。是故經論
トノ兩宗。名異義即同也。但久習積成爲
性種故者。出能積成習種。被積成
本性性種ニト釋也爲言此久習積成フハ
即初習爲習種串習行也。雖然。此久習
積成フハ。即是性種性也云義非。擧能積
成習計也。意所積成シテ本性性種
云也。今次下章云。以習成處定先有
釋是此意也。以習成處者。當今久習積
成云釋。定先有性者。當今爲性種故釋
也 尋云。若爾者。如何初習在十住。久習
積成在十行釋乎。此等釋。初住習發智伏
智能即少。是故云初。十行是發智甚深。
伏惑功能勝。是故云久習歟。爾者如何 
答。准今章以習成處。定先有性之釋。性習
同時。更無前後。是以章云。而此二種非
初非中後等釋ヌル此意歟。雖然約體者同
時。雖先後別。以一體種性性習二
義之別時。論中性前習後釋。經中習前性後
説。更是義同前後也。是故。以義以初習
十住。以性習十行計也。以久習積成言
直是性種性云事ソカシ。所積成。以性種
本性爲言此能積成習積即上初習釋
全是一物也。倶是習種故也。爲所依本
能依習種計也
三十六。問。今章云。經説種性在發心後。論
中種性。在發心前今種性者。指本性住
歟總通二種性種性歟 答。師云。今種
性者。總在二義。一若約所性之。十信位
成堪任體。通成二種性也。論中種性在リト
心前スルハ此意也。彼論中以十信堪任持
種性地。約所依性。論二種性也。一若依
功能論二種性者。正至初發心住位。發
智伏惑等智漸顯。就此功能顯處。論二種
者。前十信未功能故。正不
也。即堪任云正功能顯處得名者至發心
成二種種性也。經説種性在發心後釋
則此意ナルヘシ。是故於發心前後。經論所論。種
性者通以二種性種性也。不云限
性住爲言若爾者。設雖ナリト。若依功能
方顯邊論二種性者。菩薩種性堪任倶至
成就歟釋。若依經意スモ二種性。依
然彼功能必有リト所依邊スレ者。就所・依性
直就十信位。明性習融通之義。堪任亦可
十信位爲言尋云。若爾者。功能者。
二種性歟。限習種性歟。又所依者。通
二種性歟。亦限本性住歟 答。功能云
フト二種性心得也。或習種云。
或本性フト取定 &MT10769;云。若爾者。今章
云。要由功能顯方可有。故經不論。
要由性。方起功能。故論不今依
此釋。經依習種功能顯ルルニ。説本性。是故
習前性後也。論由本性住種性説。起
種功能故。性前習後也此釋意分明也。
若爾者。如何功能所依各通云事。道理不明ナリ
如何 答。此文意。初住發心位。依二種性功
能顯所依二種性。故經意亦具
爲言功能顯方可有故ニトスルハ
此意也。若瑜伽中。於十信所依性位。説
種性故。由此二種性。果初住發心位。可
二種性功能道理在之。是故論意亦具
經意爲言今要性方起功能ニトスル
等皆是此意也。上有等者。所依二
種性有可説云事也。又要ス由性等者。所
依二種性有ルニルト云事也
三十七。問。今章云。問。又以何義種性至
堪任位。已下問。上何文踏起乎 答。此問
上章但可キヨリ
イフヘシ
位至
堪任
以去
。約本説
性種。約修説爲習種云釋。踏此問
也。若依右點者。即堪任者。是指初發心住
也。以去者。初住已上云已去也。一義云。若
左點者。已去者。即指十信也。意初住已
云事也。是折薪。復古等意歟。堪任是初住
心得故也。若依左點者。堪任者十信也。已
去者。十信已上云事也。此義意。瑜伽論中。
堪任持者。正是有十信位。最初發心加行
。更無堪任名言。是以折薪中。引瑜伽
三持文了。故知リヌ堪任種性位スル
意歟。但此&T047368;堪任義。當章心。以初住
心得歟。今即不然。性習縁起義。以十信
本也。然依功能顯。非發心之始
也。已上依左右文點。性習縁起義。以
。或性習融通初住スト
。兩義不同各別也。就今二義。料簡不同
今問答意趣亦不同 問。就十信堪任之
。抑廣取十信堪任歟。將限第十信
名得歟 答。兩&T047368;不同也。若依義苑&T047368;
者。廣取十信堪任。若依折薪&T047368;者。
前九心堪能之義故不此名也。第
十信有堪能之義故。獨名堪任爲言
三十八。問。抑堪任云得名。約位立名歟。將
種性名歟 答。師云。堪任得名。就
名。非位名也 尋云。至相大師解
中云。滿十千劫住堪任地者。並皆成佛
此釋。以十住法堪任地。是豈非位名
 答。以種性堪任二義。一若依所依
之者。更入十信。於大菩提等。有
堪任故。名堪任持也。是以瑜伽論中云。自
未種性大勢力。於大菩提等。有堪任
堪任持。此釋既明鏡也。更是非位名也。
是就所依性。論種性故。於十信位。論
習縁起義也。於太子位トスル四海功能如
ルカ之。於此大菩提堪任功能。更至極スル
レハ。正種姓名堪任之義。至初住位成
就云計也。位即是非堪任云也。正太子功能
成就至極即位シテ後四海法トスル功能顯如
然即位之位不ルカ太子名初住
堪任也。即位後太子功能顯如
正至發心之位。種性名堪任之義顯也爲言
至相大師解釋等。以此意
三十九。問。上但可位至堪任已去兩義料
簡。依今章問。又以何義。知種性至堪任
下問答。如何不同乎 答。依若右點成
薪義者。凡此問答。抑以何義。二種性至
心堪任位成就云事知乎問也。答此問意。
論既性習通融成スト種性スルカ故。不最初
發心堪任位者。不種性通融也。今章
論説種性必具性習者。是此文意也。但至
發心堪任位。成性習融通義者。已前十信等
串習之行者。更不種性堪任。是
故十信等位。可串習行。此習成就者。於
習上必可修行。若如此修行。正正行立位。
必可發心堪任之位釋歟。今章既已
習必已修行。若已修行必至堪任之解
釋。即此意也爲言歟。雖然。上ニハ已修行者
分明何位修習發心。成種性
之。是故上必已修行。若已修行者。愚夫未
習發心。堪任中間十信位。修串習行。依
此修行功。至發心位。成堪任性也。若此中
間十信位。不此串習行者。更何位修乎。
若既不修者。豈至堪任乎云文意也。今
章若不從愚夫乃至更何位修也者。即此意
也。次以愚位未修習故。得位已去。是
第二住故者。上必已修行。若已修行者。正是
十信位義治定也。次是故當知已下。愚夫ニシテ
串習行已去。十信位串習事&MT10755;正行立
位。必至發心堪任位。性習融通顯種性縁起
畢。此種性功能。還在十信中。是故十信
即堪任者。於十信位中。性習融通以爲
爲言此通顯十信即堪任故。發心是非
堪任。是第二住故可心得歟。今章是故當知
以下。乃至。得性習通融以爲種性者。如
心得已上師口
説如
若依左點成一義意者。
今章問意。抑以何道理。二種種性。至十信
。成堪任之性フヲルヤ也。答此問
義苑集成不同。若依義苑意也。十信皆通
種性地。爲堪任持也。是故性習通融。以
成種性事。於十信當位之也。○次既
已有習必已修行者。是十信以前串習等行
也。依此已前串習十信。即位堪任也。必
堪任云是也。若從愚夫位十信堪
中間。不此串習行者。何位可修乎。
若不串習行者。依何可十信
此文意歟。今章。若不愚夫
堪任以來中間修此串修行更何位修也ト云フハ
此意ナルヘシ。次以愚位修習已下文。正定
堪任位也。上愚位十信中間。雖串習
云義。未堪任之正位。是故十信以前。
愚位習種未成。得位已去。是第二住故。
是故以十信總定堪任也 是故當知已
文上ヨリ成道理結釋スル也。從愚位來修
串習行者。是十信以前也。至彼堪任串習
方成以爲種性者。是十信位也。若依集成
今章者。以論説種性必具性習者。是第
十信也。既有習必已修行。若已修行者。是愚
位第九信迄文也。於此以前九心間。依
串習行。必第十信堪任位住也。是必至堪任
云歟。若從愚位第十信中間。不
此串習行者。更於何住之。可第十信
堪任之位乎。今若不愚夫堪任以來
中間修此串習行更何位習也此文意也。
次以愚位修習故。得位已去。是第二
住故者。中間答已。修行位分。必至堪任位
愚位未修習。得位中間所之也。其
故。答位修行。愚位末習以後。第九信迄。修
串習行時分心得也。正至第十信堪任
故。成菩薩種性位分也云義
意也。是故當知已下。上道理結釋スル也。縱
愚位來修串習行者。是十信前九信迄釋
也。至彼堪任串習方成。故得性習通融
以爲種性者。是於第十信。性習通融。以
堪任意也爲言尋云。就
十信堪任義。於問意者。兩&T047368;一同乎 
答。不爾。此問。但可位至堪任已去者。義苑
十信通堪任名心得。今問起故。以何道理。十
信通名堪任問也。集成但可位至堪任
者。第十信名堪任心得。今問起故。以何道
。至第十信。成堪任性。具菩薩種性
也。是故問&T047368;不同也爲言
四十。問。瑜伽論謂先串習善根
此三&T047368;意。位分不同歟 答。爾也。折薪初住
以前。十信等位迄。總云先也。集成第十信
以前。九信迄總云先歟。義苑先者總十信以
前串習指也爲言以上以此三義。消一章之
義科。義道顯然也。後學者。以上一意通可
前後文段也。已上三義。師主講談之趣。
廢忘&T047368;之了
四十一。問。章云。獨覺準知爾者。如聲聞
忍位一座成覺了義乎 答。師云。聲
聞正至忍位成種性也。然前三善根。屬
故。其獨覺煗位已上一座成覺之義
スル也。今章前三善根。屬種性住釋中。煗位
性地云義。獨覺從煗善根于座云義。
全是一同也。是故云獨覺准知歟。一義云。
菩薩聲聞。於串習行成處。性種如定。獨覺
獨覺串習行成處。於性種隨可成就爲言
是故云獨覺準知歟。一義云。今獨覺準知
者。上大乘聲聞。忍位性地云義。非スルニ。今倶
舍論意。聲聞從順解脱分位成種性。今獨
覺從不淨觀一座成覺類。是聲聞順解脱分
性地云義。更不相違。是故指同也。獨覺準知
之言。如此可意得也 尋云。答爾者。不愚
法中獨覺種性具足義。依何道理之乎。
是以下結釋文云。由此則立三乘種性
是上釋總含三乘定性見。若爾者。獨覺準知
言。約不愚法中獨覺之見如何 答。已
後兩義私料簡也。師云。此義可云云
四十二。問。今章云。位到堪任。成菩薩種性
抑成菩薩種性事。必依退不退。成堪任
歟。將要不退不退義歟。答。師云。今章
家意趣。性習通融成種性。以之成堪任
トスル也。要不退不退義。非堪任也。
尋云。設具二種姓。退墮惡趣。失菩薩種性
。更至堪任益。成種性甲斐。如何 
答。一義云。若準天台等釋。第七信以上。既
信不退故。隨在三惡。更不二乘
。成堪任歟 尋云。若爾者。此一義意。第
七信已上。即是成堪任性之義歟。其上探玄
&T047368;第四中。第七信信不退之義。專是
宗家所破也。然以信不退義。成堪任性
事。其義&MT10769;信用。如何 答。師云。又一義云。
眞如者。不一切云。是此義也。入
。信平等法性故。於信成不改之心。於
。性習縁起。成菩提體也。如此不退
之類。成堪任性之菩薩也。若設入
信位惡趣。下二乘地之類。皆取可
定種性也。既失堪任故也 尋云。十信是
退位也。如何不下二乘地等乎 答。菩
薩成堪任性事。不退不退云事。上如
成乎。信是退位。一切菩薩必非退。只退位故
退類有爲言。今就不退之類之。爲菩薩
定住也。彼菩薩不退十信云也。如
小乘退法種性。一切退故。非退名。其中
不退之類有之。今三乘中。菩薩定性者。退
法種性不退之類同也。准可思之。位到
成菩薩種性云種付。所&T047368;&T047368;。料簡
不同
四十三。問。以忍位如何爲性地乎 答。倶
舍論云。起彼種性初二善根。轉向乘理無
遮礙然忍位已上。不惡趣定故。以
性地也 尋云。誠於忍位者。不向餘
故。更無轉根成佛之義。屬性地事。道理
即可爾。然於煗頂二善根者。轉向餘乘故。
轉根成佛之義。爾者。如何以煗頂二位
性地乎 答。於此位餘乘轉向。惡趣墮
在之義在之。然一度造惡業三途。其後
深恐此苦果。再不惡業之故。再墮三途
之義無之。依之。前三善根屬種性住。釋此
意歟。直不性地。屬種性住云意有
四十四。問。今章。位到堪任已下文。正是三
乘定性クノ文也。何依倶舍。釋此義乎 答。
是引倶舍説。非二乘種性也。其故。正大
乘中聲聞種性釋スル&T069222;。既依智論善戒此義
何不足。引倶舍。可此義乎。故智論
云。故定誠依憑實義見。今既云若依。別非
證據見。只對上不愚法聲聞。愚法聲聞
成種性事釋。愚法不愚法二重異熟不同ナル
計也。其上。上定六種處時。別二種
性成就分位不釋故。今對不愚法。顯愚法
差別計也爲言問。正入十信之分齊如何 
答。起信論云。如凡夫人等云。如此等文。分
明入十信分齊スト心得也。是即十信之
クノ文也 尋云。未本位者。堪任以前
歟 答。此三&T047368;意不同也。墮三&T047368;意。未
本位。即可不定
四十五。問。上章云。若要待習方説性者等。
今文云問。若愚位無習等。前後問答。如何
心得乎 答。上問答意。爲成性習縁
起之義故。如此問答也。今問答。於上性中
有性無性相對シテ。愚位無習是無性有情。堪任
有習是有性類ナルヘシ云義スルサン問答也 
問。今新熏五性者。只總就法門道理。建
歟。爲當佛知佛見立三性不同
 答。望佛知佛見之者。只結縁上五性
差別也。更無本有道理。然彼當教分シテ
時不知故本有談也爲言
四十六。問。一闡提翻名如何 答。翻信不具
也 尋云。若爾者。大悲闡提。豈云信不
乎 答。更無成佛之誓願故。以成佛
實行思。是故樂不成佛義故。信不具足
云義可之歟
四十七。問。章所引云以何縁説今此説字。
何所還可之乎 答。以何縁故説クヤト
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訓スル
義之趣也。一義云。以何縁故説一闡提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闡提輩實不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命盡者等。乃至廣
此訓義在


五教章見聞鈔下卷第二

  二約&MT10755;教已下
一。問。章云。眞如性中立種性法相意。有
  性無性不同。如何
二。問。法相宗意。今凡有心者。定當成○
  等經文。如何會釋歟
三。問。章云自爲簡濫故然以佛身。名
  心衆生。豈云衆生凡位
四。問。向説者。寶性論當段以前向説云歟。爲
  當就一代時教。指般若深密等五性教
云向説乎
五。問。佛性論云。問曰。若爾者。云何等文。瑜
  伽等所明五性破。成一性之義
六。問。執無性釋安執子。不明子。此等釋
  義。專論主樂。順分別部所立薩婆多破
ナルヘキ
七。問。章云問前始教等問意。如何耶
八。問。章云佛性決定本有○此文意如何
九。問。章云。復有經説今此經者。是何經
  耶
十。問。章云。義意言。説衆生縁者。上法説屬
  歟。將下喩説屬歟
十一。問。章云。不彼過還墮此宗此文
  意如何
十二。問。章云。夫論種性必是有爲
  教歟。如何
十三。問。本覺無漏内薫。衆生即一平等也。有
  斷迷開悟之前後
十四。問。章云。梁攝論爲梨耶中解性
  者。此兩宗中。爲何教成正證
十五。問。章云。又寶性論云。及彼○六根如
  是等唯第八識中。畢竟眞如義
性種性
十六。問。迷悟依智論故。開覺性限有情
十七。問。章云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此文意
  如何
十八。問。體相二大爲内薫因抑於體大
  如何可薫義心
十九。問。以無明染法此文意如
  何
二十。問。頓教大乘意。於眞心離言上。如實
  建立種性
二十一。問。章云。並皆具足主伴
  教心許主伴無礙義云乎
二十二。問。章云。二據別教。種性甚深。此文
  意如何
二十三。問。章云大經云。菩薩種性等文。如何
  配六決定
二十四。問。一切皆無。唯除一人倶舍宗一
  同義歟。如何
二十五。問。見未曾見義之事
二十六。問。三界九地十一地等。就能治智
  立之歟。如何
二十七。問。章云。至忍位不退
  位トノ四不退中當何義
二十八。問。就惠等十地三乘共經之耶
二十九。問。章云彼説菩薩十地如何不
  資加二位
三十。問。須陀洹○世第一法道前四位之
  事
三十一。問。章云答有二意故此文意如何
三十二。問。已成就補特伽羅相者。何程善根
  云已成就
三十三。問。三品加行者。如何乎
三十四。問。十迴向不退者。十向通皆云
  退歟乎
三十五。問。章云亦説菩薩十地此文意
  如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