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 (No. 2323_ 基辨撰 ) in Vol. 71

[First] [Prev+100] [Prev]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
第六五心章

  南京留學慈恩末資釋基辨撰
[章]率爾等五心問答聊簡 鈔曰。今釋此
章大分爲二。初標法作門。二隨門分別。今
即初也 率爾等五心者是標法也。問。爲何
大乘教説此五心耶。答。此分別心生次第。
小乘諸部説心生次第。是故大乘亦説此法
相也。問。小乘諸部説如何。答。若正量部明
了論説立四心。一初主識。二隨行識。三變
行識。四丈夫識云云又上座部立九心輪。
有分識。二引發。三觀見。四尋求。五貫徹。
六安立。七勢用。九還。謂還有分識。若依
成實説識・想・受・行四心。彼説受等皆悉差
別前後而起。非離心外有別受等與心倶
起。前三無&T047368;。第四行陰通三性。又初通六
五識
意識
後三在意不與五
倶起故
今大乘由瑜伽論。
約六識明五心次第生。七・八常起故不論
次第也。上座部所言引發似大乘率爾。彼
説尋求。此亦同立。彼言貫徹似此決定。彼
言安立似此染淨。彼言勢用似此等流 
以十二門分別等者。此下作門如文。可知」
[章]第一列名五等流心 鈔曰。自下大段
第二隨門分別。此中有十二段。即十二門
分別。如次應知。其第一門列名。其中有四
文。初標。二正列名。三擧所據證。四章主
釋文。今即初・二也 一率爾心者。義鏡曰。率
爾者忽然也。謂此初心忽然墮在所縁境中
名率爾墮云云二尋求心者。同曰。尋謂思
尋。求謂推求。即於初心所墮境中思尋推
求名尋求心 三決定心者。同曰。決謂決
斷。定謂印定。於第二心所尋求境決斷印
定名決定心 四染淨心者。同曰。染謂染
淨。即即不善性幷有覆無&T047368;。淨謂淨潔。即
是善性及無覆無&T047368;。由第三心於所縁境
得決定也。此位方得染・淨性成名染淨心
 五等流心者。等謂均等。流謂流類。由第
四心染淨已成今此位中或善或染流類均
等名等流心。等前心流名等流心。今五心
言亦攝心所。定相應故。今從主勝故唯名
心。若心王名心。是當體名。若數法名心。從
勝爲名
[章]瑜伽第一身識亦爾 鈔曰。三擧所據
證。瑜伽論第一八丁右之文也 由眼識生等者。
率爾由五識生。故今且就眼識言故云由
眼識而生三心可得。耳識⿐識等亦准是可
知已。是且約散心論。定位意識率爾聞聲
等如至下辨。謂率爾心等者。次第生起如
上已明。至下亦辨 善不善轉者。論曰。此
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而彼不由自
分別力。乃至此意不趣餘境。經爾所時
眼・意二識或善或染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
至身識應知亦爾云云就云善不善轉西方
兩解。一云眼識唯一刹那。一云亦得相續。
如成唯識第三説。以云多相續爲勝 義
鏡曰。善不善轉者。此明依意引力方成善
惡也。五識率爾雖引生意。而五等流但依
意力方成善惡故。云善不善轉 如眼識
生等者。類釋耳等
[章]由初三心實兼後二 鈔曰。四章主釋
文。明但云三心可得不説五心可得由 
初三心者。率・尋・決三心。此三同無&T047368;性故。
今云性類同故。然此且從未轉依位中境
説。若強勝境則三心共通三性。如熱地獄
等。然釋此論文章家存二釋。第一釋初云
如今文性類同故但説初三心。第二釋次
伽抄曰。初説三心。諸心生時多起三故後二
心不定。但説三言云云已上由義鏡
増加云云
實兼後
二者。今云。但非三心性類同。後二心亦有
&T047368;性起故。若爾染淨無&T047368;者指何物耶。
謂染之無&T047368;有覆無&T047368;。淨之無&T047368;是無覆性。
等流自可知已。其實可云五心可得。然論
云三心可得。諸心生時多分前三心性類同
故云三心可得。後二心多分善與不善相續
轉故不云五心可得。少分後二心亦同性起
故云實兼後二也。義鏡中引神廓攝論疏之
謬而辨。恐繁不叙。往彼見焉
[章]第二辨相率墮境故 鈔曰。此下第二
辨相門。此中有六文。初辨率爾墮心。二
辨尋求心。三辨決定心。四辨染淨心。五
辨等流心。六類釋耳等。初中有四。初約五
識辨率爾。二約同時意識辨。三擧意識率
爾證。四約同時意率爾 第二攝相者。五
字標牒 且如眼識等者。初辨五識率爾。
如文可知 同時意識等者。一辨同時意率
爾 先未縁此等者。此者不串習境。若爾
何故不云境云此耶。答。今所縁與能縁倶
未起云先未縁故。若但云境則不彰能縁
未起。故今云此。如倶舍論隨眠品中所説
見此所斷之此言 今初同起者。今初二字
示率爾心。同謂與五同時能所縁起。問此
同時意識率爾所縁之境縁何境耶。答。三
藏解云。西方有三説。初師云。意識率爾唯縁
過去曾所縁境。次最勝子解云。意識任運率
爾之心通縁三世及非世法無爲第三師云。意
識率爾唯縁過去境。以縁不明了故。與五
識同時分別意識唯應説縁現在境已上
伽抄
今云。此中第一説唯説獨生意識率爾等。第
二説不簡獨・倶總相云此説意識率爾心。
第三説差別獨與倶而説也。今章文既云同
時意識故是與五識同縁之境。云同起故
 故瑜伽論等者。三擧證。第一證也。故言承
上同時意識故。此論文證五同縁意率爾
心也是秋
篠意
任運散亂者。任運言彰與五同縁。
由非是作意力起名率爾墮心。雖不作
意任運起故云云散亂者。簡定位意 不串
習境者。周&T047368;曰。未曾更境雖説曾更未
得解皆名不串習云云 無欲等生者。欲謂
希望。即尋求分別。等言等取尋伺。是即彰
任運起率爾也 有欲等生等者。簡尋求意
非率爾 又解深密等者。經第一心意識品
之文。此第二證也。證五識必有同縁意。必
定之字此證字眼。謂五識必任運。與其任
運五識心定倶起意識故。今云意識有率爾
心 一分別意識等者。秋篠曰。眼等五識
雖無分別。而依分別意識而起。即以第
六分別根本乃得轉故云一分別意識倶時
而轉云云今云。深密經及決擇分意就五識
倶有依中分別依云一分別等。今此引意以
前引瑜伽第三文證有任運無分別起意識
名率爾墮心。次今引深密・決擇文證五識
起必定倶時有意識轉。故此一分別言是同
文擧來。須取捨爲證。又言。分別有三。一
自性。二隨念。三計度。今此分別言三倶具
足。意識必三倶具故。然今所證成任運不
作意意識。故三之中但取自性分別。自性
是任運分別故也。二解之中取捨應任意也
 故眼倶意等者。章主文。結同縁意名率爾
也。秋篠曰。總説率爾有其三種。謂五識
率爾。倶意率爾・獨意率爾。今此擧初與二
云云
[章]此既初縁希望境故 鈔曰。二辨尋求
心 此既初縁未知等者。示率爾起尋求
相。初縁者率爾也。周&T047368;曰。未知何境等者。
問。既言未知善惡。不起尋求。決定理應
知善知惡。若爾應名染淨心。何名決定
耶。答。此但知染淨。而心未起染淨。故亦
無失云云今云。此問答尤妙 與欲倶轉等
者。明尋求相
[章]既尋求已印解境故 鈔曰。三辨決定
心 識知先境者。此四字決定心之相。謂
尋求已後是意識相。如先已明。瑜伽三説。五
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唯應説
縁現在境云云識知者印解先境者先所尋
求境 次起決定等者。此文應意續上句尋
求已句而解。具作文則應云既尋求已次
起決定識知先境印解境故。又言。識知
先境者是尋求已之相。識知者非印解。但
知先境已相。次起決定下正決定相。印解
境故四字釋決定相。二解之中後解爲勝
[章]決定已識染淨心生 鈔曰。四辨染淨
心相 識境界差別者。識謂識了。境界者
先印解境 差別者染淨差別。是辨決定已
之相 取因等相等者。正是染淨境相。即
起染淨心也 等言等取耶因・倶相違因。
瑜伽三六丁説*耶・正・倶相違行因相。由思
了別。謂邪・正等行即身語業。是行之因即
善惡境。由了此境相等故。思作諸業起善
惡等事。故言取正因等相 於怨住惡等者。
秋篠曰。於怨住惡等者。於所憎境起瞋
等染於可愛境起貪等染。或翻是起無瞋
等淨。於可憎愛能忍能離故於中起捨住
平等心也云云 染淨心生者。明非但知染
淨染淨心生爲染淨心相。謂非染淨並生。
由先決定或染或淨隨應心生云染淨心

[章]由此染淨名等流心 鈔曰。五辨等流
心相 意識爲先引生眼識等者。秋篠曰。等
流心有三類。謂五識等流・同縁意識等流・獨
生意識等流。文雖無別説理唯必應然。中
間三心多唯意識。其類有二。謂五後意識・獨
生意識。以義而准。尋・決二心亦有五識云云
今云。如成唯識五説。有義六識三性容倶。
率爾・等流眼等五識或多或少容倶起故。
繋示圖云
多念 善色 善色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順前而起者。順謂等也。等前前念
而流爲等
流心
[章]如眼識生耳等識亦爾 鈔曰。六類釋耳
等。今且所説。約眼識生五心次第相説。約
耳等識生説五心次第相生亦復如是。故
云亦爾
[章]第三八識非恒續識 鈔曰。自下第三
門。此中大分有四文。初標牒。二由文而説。
由瑜伽而釋。三盡理而説。四判前科明
六識具心多少。今即初・二也。瑜伽第一者
第一卷八丁
之文。不説七八者。第七末那
雖有染淨轉易之義而恒相續前後相似。故
不説五心。若第八識恒時相續一類無&T047368;
無改轉義不立此五。但前六識有三性轉
易之義及間斷心。由是説五心。故瑜伽中但
言六識不説七・八云云已上
秋篠
今云。不説七八
者。非云七・八全無五心。盡理明。七・八亦
有爾。伽文由麁相但有六識。今彰此義
云不説七八也。秋篠釋雖説七八全無前

六必有盡理。未彰次又間斷識方有五心
與不説七八之釋義別。故秋篠釋此文不盡
理也 又間斷等者。前六識云間斷識非恒
續識。有間斷故方具此五心也此彰但間
斷識有五
心。成此義
故云又也
[章]然第七識可説具故 鈔曰。此下第三
盡理而説。此中有三文。初約未轉依明
第七識有後三心。二約界初生明第八識
有四心。三約界初生及轉依位明第七識
具心
多少
今即初也 縁境恒定者。第七識未轉
依位恒決定縁第八見分。此彰無率爾 任
運微細者。彰無尋求心。第七任運故無尋
求。微細故無三性轉。尋求分別之心三性轉
麁相故 一刹那中等者。彰此第七雖有三
心非前後起於一念中此後三心具
[章]第八不爾無欲倶故 鈔曰。二約界初
生明第八識有四心具。謂因第八有除尋
求所餘四心 界初生等者。於三界中有
易界地受生。其時有色與無色境有寛狹。

故至受生改易必有率爾 有色無色等者
明有率爾由 決定染淨等者。周&T047368;曰。境
有新舊等者。由於三界生前後別。總合而
言。具足四心。初生界時有率爾故。約刹
那説。但有三心。於境無疑名爲決定。是
&T047368;性。名爲染淨。是故前類故即名等流。
第七品亦爾云云已上
周&T047368;
境有新舊者。示有率
爾亦有&T069222;決定。易界地時第八所縁三種境
有新舊故。若新則起率爾。若舊無率爾。但
決定染淨心或前後相望等者。明釋等流三
心具。唯無尋求者。第八識不與欲等倶故。
無希望等無尋求心
[章]因第七識有率爾 鈔曰。三約界生及
轉依明第七識具心之相 因第七識四字
標也 界雖初生下約界初生時第七識而
明 境恒一類等者。無始時來一類不易。以
第八見分爲所縁境故無率・尋二心。一類
不易決定心起。起我法執故唯染。此染
淨心等流心者念念相續可知 初轉依等
下約轉依位第七而明。見道初無漏時第七
識初轉一分平等性智。故爲有率爾。此轉
依初一念除尋求等流三心具起。所縁境即
第八見故初決定已。無尋求心唯淨轉故初
一念淨。是初念故無等流心。率爾心起同一
念即決定染淨心起。故云即是等。第二念後
等者。第二念已後類初念起相續。有等流
心是時三心具。前三心中第二念後無率
爾心。故前二決今是等流也。或念
念有率爾則可謂四心 二念義合等者
初念與第二念合説有四心也。由是則第
二念但三心生也。周&T047368;釋同是。或第二時等
下明第二念已去出觀已復入觀時具心 
更起淨識者更謂再也。秋篠曰。或第二時
更起淨識者。若中間息後更起時初念即具
四。是前等流故。是亦一念即具四心云云
周&T047368;曰。更起淨識初念即是心等流故者。
此約初念即具四心。是前有漏等流故云云
 周&T047368;問答問前念出觀時有漏心。更起淨
識入觀時是無漏心。前後念漏無漏異。何故
名等流耶。答。周&T047368;意云。由縁於事所現
心品等同。故名等流。問。初地於七唯縁諦
理。有漏無漏不同。何名爲流。答。周&T047368;
云。約修道中於六法空後得之智能引於
七。縁於事故據容有説。非是一切云云
更有二解恐繁不擧
是委如決擇抄中。往見
今云。周&T047368;釋迂迴。章次
文釋更起淨識初念四心之由而云是前
所起心等流故。由是按此等言。如護法正
義所言等無間縁之言。雖中間有出觀漏
心。前念入觀無漏與今念入觀無漏等同類
似。故云合有四心云前所起心等流也 
今創墮境等者。明更起淨識有率爾由
今云再入觀之初念有率爾。第二
念已後無漏相續決淨筆三心也
[章]此中且依所具諸心 鈔曰。自下第四
判前科辨六識具心多少。此中有二。初正
判前科二辨六識具心多少。今即初也 此
中者。指今此五心章所論 且依論説等
者。論者指瑜伽第三但約六識而説。上來
已明七八識亦是隨應具五心。雖然今此
中捨而不論故云且也 七八道理等者。彰
七八具心雖無文證以理今論
[章]理而言之勢力勝故 鈔曰。此下第二
辨六識具心多少。此有三義。今即第一師義
也 理而言之等下總叙第一師意 因果
合説等者。第六意識唯因位具五心。前五識
因位・果位合説爲有五心。因但有四下具
叙第一師義。此師意説。五識亦有尋求・決
定二心但無染淨。因位五識勢力劣故不
如果上 尋求見聞已下立理令五識有
尋求。謂尋求分別之間。眼識以見物尋求。或
耳識以聞物尋求。⿐識等准知。如是見聞尋
求之間既名尋求。五識隨意轉。有希望故
可名尋求。而五識隨轉明 不爾此等者正
立理。若不五識有尋求心。則此見聞未了之
意識心應與五倶不轉 秋篠意曰。瑜伽文
中説五倶意隨五亦名率爾准是自知。意
倶五隨意應名尋求。此時意倶ナル五有欲等
生故云云 率爾一念等者。周&T047368;意云。率爾
過去已決定在未來未生。其間五與意倶
現在前時若非尋求。即此是何心攝耶
已上周
&T047368;取意
有此&MT10769;故云便爲大失 決定意識等
者。成五識有決定。秋篠意曰。決定亦與五
識有尋求意同。尋求已謝染淨未生。五隨
意轉。若非決定。則是名何心。故知五識亦
有尋求決定二心 因中五無等下成立五
識無染淨。此師正成立一義。成立意云。因
位五識勢力微劣。故以自力不成染淨。故
立因但有四 問。若尋求・決定意倶起五識
名尋求者。染淨意識倶起五識亦應名爲
染淨心耶。有如是&MT10769;故。第一師義不成。果
即具有者下二句明果五識具心
[章]有義八地七八各四 鈔曰。此第二師
義。此師意説。因位五識亦有染淨。擧例成
因五識亦具五 五識自在者。任運爲自
在 前後相引等者。前念後念相引亦成
染淨 許七八識等者。擧例成 故知五識
等下結成第二師義。此義爲正義。次下擧
證成自在位任運五識相續義故
[章]此中有義許亂生故 鈔曰。此第三師
義。秋篠曰。傳説此泰法師義。元曉法師亦
作此説。如金鼓疏云云 又曰。此師意者瑜
伽既云前三心中初是五識二在意識。又
言。等流心時方有眼等。故知如文唯有二
云云 許亂生故者。若率爾心縁串習境
此心無間生決定心。如論説言。五識無間
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故知未必生尋求
心。乃至等流應知亦爾。是名亂生。此亂生
心皆前等流故。五唯有率爾・等流
[章]今此且依易識境故 鈔曰。下第二師
會第三師所引證文 今此者指第三師爲
證瑜伽前三心中初是五識等文 顯勝法説
者。麁相門也。秋篠曰。初是五識等者依麁相
門中容無雜易識境界然非盡理。餘所有
文皆准是會云云 瑜伽論言等者。論第一
八丁
文也。此擧第三師所證文 又言。染淨
是意識等者。此亦論同處文 且依於一中
等者正會之文也。一者就一邊不盡理也 
中容無雜者約五識意識率爾無&T047368;而故云
中容。意識但有尋求・決定染淨。此約意識
有分別一邊而説。不論與餘識並生。故云
無雜 易識境説者。間斷轉變易脱云易識

[章]何因不許理必相續 鈔曰。正斥第三
師義。初叙理。次引證成 何因不許等者。
初立五識有尋求理。雖尋求未了時見聞
未了之間數數尋求。何所由故不許見聞未
了數數尋求若許則意識與五倶起尋求
也。故知五識有尋求心 成唯識云等者。
論第四文也。次引證證五識有決定染淨等
流。此唯識文成立任運決定不假尋求 
五識身理也必等者。説五識相續故證有
決定染淨等流也 秋篠意曰。得自在位者。
八地以去幷佛果位也 任運者。於境自在
不假分別故云任運 決定者更無疑慮
也 不假尋求者無所未知故。如是五識
起故彼五識身何不相續耶。所以引此唯
識爲證。謂自在位已串習境未必尋求然
後決定。翻是准知。若自在位未串習境。其五
識中無唯率爾不起尋求。故知五識具有
五心已上
秋篠意
故知五識等者結第二師義。於
理爲勝。瑜伽既會故云不違瑜伽也
[章]第四刹那無微細者 鈔曰。自下第四
門。此中有七。初標牒。二明五識率爾唯一刹
那。三明意識率爾唯一刹那。四明尋求決定
多刹那。五明染淨刹那有一多。六明等流
有二説。七結成。今即初二也 五説率爾等
者標別科 瑜伽第三已下擧證成 又
非五識身等者。成唯識四依此文略有三師
解。一者&MT10769;陀等解云。五識自他前後不相
續故。必第六識所引生。唯第六識爲開導
義燈云。此師准文不許五識倶生。亦無二刹
那續。亦非更五互生。若前若後心意識起是故五
識必用第六爲開導依云云今云。且如眼識。一念
起已二念不續。唯一刹那故身類前後不續也。又云他
前後則如眼識以耳識等爲他。⿐舌識等亦
復以眼耳等爲他。云不相續。思准可知
二者安
慧等義云。前五識有三位。若論多分。一刹
那生。一未自在位。二率爾遇境位。三遇非
勝境位。如是三位前後念不相續故。説非
五識有二刹那相隨生。如等流心及自在位
遇強勝境。五識前後相續。故知五識前六識
内隨以何識爲開導依 三者護法正義云。
自類開導非今
所論
 又一刹那五識等者。周&T047368;
曰。説率爾後必有尋求云云 故五識率
爾等者結成五識率爾唯一刹那 尋求未
了等下明尋求心同起五識是尋求心非
率爾心。此即簡濫 故五識身等者成五識
率爾無多念 説五識身有尋伺等者明五
識有尋求 此由成唯識七以二釋委説
云。有義尋伺亦五識倶論五十
六文
説五識有尋
伺故五十六曰。問。二禪已上有尋伺眼識現在前。
云何此地無尋無伺等。故知五識有尋伺
 
有義尋伺唯意識倶。大論第一説尋求察等
法皆是意識不共法故。然説五識有尋伺
者。顯多由彼起非説彼相應云云由此二
説故。今説五識有尋伺及無尋伺之二義
會以成立五識有尋求義 有廣尋求者。秋
篠云。深廣行相即尋求行相也云云今云。此釋
未穩。五識尋求謂見聞未了之尋求。故令
託見聞廣尋求云五識有尋求也。此文意
言。伽五十六説五識身有尋伺者。就有能
令託見聞廣尋求也 無尋伺者等者
會伽第一文等。説尋伺意不共法就五識
無與欲倶尋伺而説。欲等五識上無故 亦
有尋求者。亦言亦意識有尋求。五識亦有
尋求。諸處所説 此下會説五識尋伺。此
設二義會 無有決定尋求者此第一會通。
由尋求直起決定之尋求心但是意識非五
識用。故云無有決定等。生決定尋求云決
定尋求。此但意識所有之用。非五識用。五識
尋求見聞未了時尋求。以是爲別也 無深
廣行相者。此第二會通雖爲見聞未了尋求
名廣尋求。於五識上無有深廣尋求之
行相也 説之爲無者。由此等義相五識上
無諸處説五識無尋伺 非無微細者。非
云五識上無微細見聞未了之尋求也 秋
篠云微細尋求是體尋求。今云。此釋未穩」
[章]若獨生意理亦不遮 鈔曰。此下三明
意識率爾唯一刹那。此中有二。初會違。後
叙異説。今即初也 若獨生意等四句標牒
此科略成。亦者亦五識率爾。瑜伽第一等下
擧二箇違文 雖復相違等下正會。秋篠釋
曰。如是相違故今會之。若具應言初是六
識而次二心必是意識。初一念中略不説意
亦有率爾。即是就一相麁顯而説非盡理
云云既無唯字等者是結會意。既不説
唯率爾意識唯次二心故。不遮初心亦有
意識後二心中亦有五識。故云理亦不遮

[章]有説意識前後爲善 鈔曰。次叙異説
 有説意識等者。此説許例意識多念率爾
亦多念。周&T047368;由此説意會瑜伽五識一念
久曰。然言一念據間斷境云。然理&MT10769;
已上
周&T047368;
 前解爲善者彰此解不正
[章]初墮境故亦多念起 鈔曰。明決定・
尋求多念 後非率爾者。最初墮境名爲率
爾。第二念後必追尋前或即決定。故云後
非率爾 決定多刹那等者。非初尋求即起
決定。又非初決定即能起染淨。故尋求・決
定通多念也。尋求未知一句彰尋求未知多
念 雖知未起等者彰決定多念 又定中。
聞聲者。上來就散心明尋求・決定多念已。
此下就定心明尋・決多念。瑜伽六十三三
&T004349;多地末説。若遇聲縁從定而起。與定
相應意識倶轉餘耳識生。非即彼定相應
意識能取此聲云云由婆沙發智等擧因
縁曰。如大目連獼猴池側坐無所有處定
有象哮吼猨猴戲聲即便出定云云若由發
智論
云。起定聞。非在定是薩婆
多義
若由瑜
伽論。聞聲已方出定。若先不聞如何出定
是大
乘義
成唯識五十九
説。非唯彼定相應意識能
取此聲。若不爾者於此音聲不領受故不
應出定。非取聲時即便出定。領受聲已
若有希望希望
是何
後時方出。在定耳識率爾
聞聲。理應非善此身識
&T047368;
未轉依者率爾墮
心定無&T047368;云云又顯揚論説。又處定中取
外聲時。當知由二種取。一由了別定所
縁境及種種所縁境意識故二由此倶生耳
識故。廣如彼説 如是擧定中聞聲事
證尋求多念 已得自在等者證決定心多
念。即成唯識四之文也。論曰。若自在位。如諸
佛等於境自在。諸根互用。任運決定不假
尋求。彼五識身寧不相續云云今云。未轉依位
意識由尋求
決定。果位不爾。恒
決定故無尋求
故決定心等者結決定多

[章]染淨心即等流故 鈔曰。五明染淨心
有一多刹那。謂五倶意染淨多念相續。獨意
染淨唯一刹那也 亦復如是者。多念相續
如決定多念故云亦復 秋篠曰。染淨心
中若五後起亦通相續。未起五識時不名
等流故無縁過去 起染淨心。後縁類境
時方起等流。故以&MT10769;生故理通相續云云
今云。秋篠意以五倶意及五後意成染淨心淨多念相
續。後縁類境時方起等流五識。此等流五識以難
生故五倶意
多念相續也
又周&T047368;曰。多念相續以&MT10769;生故
者。謂五識染淨必由他引故云&MT10769;生。既許
&MT10769;。滅&T069222;應非易故多念相續也。恐明ト云ハルルヲ
識故次釋云此依五識云云今云。秋篠所釋不是
也。云等流五識難
生故染淨多念相續故。此非章文意也。又周&T047368;所釋
尤爲穩當。周&T047368;云五識染淨即五倶染淨也。五倶中五
識染淨心由他引故云難生由難生故滅亦
爲難。故云多念相續。此釋實妙。尤可翫味也
依五識等二句擧五識等流彰五倶意染淨
多念。五倶意染淨必有五識等流故釋五倶
意染淨
故五識染淨自
是多念。可知
若意等流等者明獨生意染淨
唯一念秋篠曰。若獨生意等流心者。染淨唯一
念。次第二念以去即屬等流故云云
 次
第二念下明唯一念由
[章]唯等流心理必相續 鈔曰。六明等流
有二説 唯等流心等者標牒 意識等流
等者別辨意等流 一云五識等者明五識
等流第一説 如前所説者。瑜伽第三卷云。
又一刹那五識生已從是無間必意識生云云
 此文云五識者不唯率爾。文不簡故。五
識等流亦一刹那今指此文云前所説已上
秋篠
 二云五識等者明第二説。此意言。瑜伽云一
刹那五識等者。唯説五識率爾不説五識
等流。故知五識等流多念相續。一刹那者等
者會伽第三文。秋篠曰。五識等流多念相續。
若不爾者即違上文等流眼識善不善轉云云
 故決擇亦説等者擧證明等流心多刹那。
決擇者瑜伽五十二初丁右文也 文曰。若此六
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縁此意云。前念五識爲後
念五識爲等無間縁。前
念第六爲後念第六
爲等無間縁也
 故等流心等者。章主久
成等流多念 唯識亦言等者第四卷文也。
具文云。若増盛境相續現前逼奪心身不
能暫捨時五識身理必相續。如熱地獄
火増盛故
惡増境
戲忘天六欲天中上四
天善増境也
等憤
恚天
 秋篠
曰。初引決擇意言。若五識一刹那。何等流
無間後引唯識。意境既於情故通多念云云
 熱地獄者無間熱等也。戲忘天等者等憤
恚天。瑜伽第五曰。有欲界天名戲忘念天。
彼諸天衆或時耽著種種戱樂久相續住。由
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或
有天名意憤恚天。彼諸天衆有時展轉角眼
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増。意憤増故從彼
處沒云云問。此戲忘・憤恚二天何天所攝耶。
答。大乘説則瑜伽説。即六欲中上四欲天。
下二天忉利四王可他殺故此中無戲忘
憤恚二天應有道理。又小乘説。毘婆沙百九
十九十五丁有二説。一云住妙高層級二云即
三十三天云云理必相續者唯識論説。境相續
由時五識身必相續云云
[章]故今正義普通多念 鈔曰。七結成刹
那多少 多唯一念者。問。前文云若獨生
意若五倶意率爾心位唯一刹那如何今云
率爾多唯一念。既云多唯。知少分通多念。
如何。答。秋篠意云。五識等卒爾名一刹
那者。總多生滅爲一刹那。仁王經云。六
十刹那爲一念。一刹那有九百生滅。當知
刹那言亦總多生滅。由是當知多者極多
也。謂。率爾心經時極多。經於六十刹那故
云多唯一念。極小經一二生滅 由此義
故瑜伽等云一刹那等云云今詳云。秋篠
雖有道理甚爲迂迴。今文云多唯一念者。
多言非對少分多。多之爲言皆也。五識
トノ獨生意トノ之率爾皆唯一刹那也。章主
成唯識疏一末釋論説勝論實等多實有性
曰。六句義中無一分爲非實有者。故多是
皆義。非對少分多。六句義皆實有。故論云
多實有性云云今文亦准此釋義以皆義釋
多字。唯言決定義。率爾心皆是決定一刹那
故云多唯一念也 餘四多相續者。此多言
對小分多。故少分一刹那有餘四心故。爲
明非皆義不云唯也 或並通多念者。率
爾及餘四心皆並通多念也。此是約念念新
生義。率爾亦念念起相續。故云並通多念
也。秋篠云是亦約多生滅甚不可也
[章]第五亂不後明亂生 鈔曰。自下第五
門。此中有四。初標牒。二示總科。三明不亂
生。四明亂生。今即初二也
[章]不亂生中亂心不亂 鈔曰。此下第三
明不亂生五心不亂
而生也
此中有二。初標分科。二
隨科釋。今即初也。秋篠曰。言自他者。且
五識中眼識名自耳等名他。問。何有自亂
心不亂無他亂心不亂。有他亂自不亂無
自亂他不亂。答。他亂心不亂當於他亂自不
亂。又自亂他不亂當於自亂心不亂。故不
別説云云又周&T047368;曰。問。何故不有自亂他
不亂句耶。答。與第三名字有異義無別。所
以合説云云又曰。又爲五句。一他亂自不亂。
二自亂他不亂。三自他倶亂。四自他倶不亂。
五自他心不亂等。思作可知云云
[章]自他倶不故得染淨 鈔曰。此下二隨
科釋。此中有三文。即三門科。今即初科也
 周&T047368;曰。自他倶不亂者説五識自他皆不
亂。不説意識以必有。故云云今云或五識
意識倶時五心次第不亂生起。是云自他
倶不亂也。不亂者最初ヨリ之所縁境上專注
自他識五心生起。因是但於五識隨一與五
倶意上立之。非五識互爲自他。五識彼彼
所縁境各別不可同專注一境故 及爲因
故等者。秋篠曰。染淨心生由二因生。一由
分別。二由先所引。言分別者。曾未得境分
分別故。光所引者。前已得境今諳委。故意識
染淨具由二因。五識染淨唯由一因。謂先
所引。今説五識染淨心。故此所引故乃至
染淨法生也。然此不由自分別力者爲明二
因中闕分別因云云又曰。此初門意總顯者。
自識五心次第續起他識中間無雜而起。故
云自他倶不亂云云 唯由引生等二句章
主文也。謂五識染淨心由意識染淨所引
而生故云由引生也
[章]他亂自不續初心起 鈔曰。此下不亂
生第二門。此中大分三文。初標牒。二釋自
不亂。三釋他亂。第二中有三。初正釋。二
擧證。三擧有説辯釋 今標牒及第一初
科也 謂有他識等二句釋他亂二字。正爲
彰自不亂。問生者間雜而生也。他識者
且以眼識見色。率爾起名爲自識。則其餘
耳等識是他識也 自識五心等二句明自
不亂。前後不亂次第而起也 如眼觀色等
者擧例示。決定以後有所論故且略
[章]故瑜伽説起尋求心 鈔曰。明自不亂
中第二擧證。初文證率爾後心尋求生也。第
三卷五丁
之文也。問。從此無間等者説五識
率爾後意識生。若爾證他亂也。非自不亂
證。何故引成自不亂耶。答。五識生已從此
無間必意識生者彰五倶意故。於五識邊
於五識自不亂。於意識邊亦於前五識所
縁境起尋求故是亦不亂。今取五識自不
亂義爲證。故瑜伽又云等者第六十三九丁
文是亦證與定中意同時耳識並轉率爾
尋求續起 故五率爾後等者。此約縁不串
習境而説。若縁串習境義即不定也如前
已辨
[章]有人説言違教理故 鈔曰。明自不亂
中第三擧異説而辨釋。有人者新羅元曉師
也。彼師所造金皷經疏中具明濟恩傳燈録
云。金鼓經疏
八卷。元曉。外題云金光明
經疏。内題云金鼓經疏
不然違教理故下正
辨異説是非。教者瑜伽第三文也。云一刹
那五識生已從此無間必意識生。言意識
者即尋求也。理者若未串習境起率爾後必
尋求生其理決定 秋篠意曰。此有師意違
教理故云違教理。違瑜伽等教理故。若
已串習或自在位率爾心後不起尋求即
起尋求。如瑜伽説五識無間所生意識。尋
求或決定。説或言者顯非定一。然從多
分尋求先生。加纂中説云云
[章]瑜伽又云隨一識生 鈔曰。明不亂生
第二門。中第三明他亂。此中有四。初擧證
文。二示尋・決間亂起。三示決染間亂起。四
示染・等間亂起。今即初也。秋篠曰。此文唯
説尋求。後不定則不説。決定後及染淨後
不定理皆通故如伽抄説云云今云。此立他
亂自不亂之證五識率爾。第二念五倶意尋
求故。五識亦見聞未了尋求。然尋求後或散
亂縁餘境。或且眼識於色境雖自不亂。餘
耳等隨一生。是即他亂也
[章]故尋求後即起決定 鈔曰。二示尋・決
間亂起 或入餘心者示他亂相。尋求心後
必應起決定中間隔亂不起決定餘耳識
等生起率爾等云入餘心。秋篠曰。入餘心
者染淨等心也今云。此釋不是。謂今所明門他亂自
不亂也。故入餘心者他識亂也。若云
染淨等心入餘心則可謂自亂
也。不合次句故爲不是
或起決定者示
自不亂相。尋求次起決定即不亂 雖起餘
心等下明從他亂起自不亂相 他境非
上勝等者。恐識字脱。應作他識境歟。意
言。尋求後起縁餘境心中間隔亂時。其他
識縁境若非強勝。不能引脱自識。引脱者
易遺云脱。引者被引自識易遺云引脱。
今彰他識境非上勝則不能自識被引他
識易遺也 他識久不生下明雖他亂境
劣弱故却作自不亂。他境非上勝故。他識
不能久歴多念生在。復却自不亂心起也
 入眼識決定者。示還作自不亂 決定起
時或還等者。示却入眼識決定。其決定起
時有二箇相。一者他識久不生故復還起
眼識尋求引決定生。二者他識久不生故
眼識即起決定
[章]決定爲因更不別説 鈔曰。三示決・染
間亂起 染淨起位等者。示他識既滅自識
入染淨位有二箇相。一者他識既滅自識
還入決定引染淨心。二者他識滅自心即
起染淨。下皆準知者。明次染淨・等流間有
他亂亦有二箇相
[章]許多念故亂自不亂 鈔曰。四示染
淨・等流間有他亂 許多念故者。秋篠曰。
眼識染淨心&MT10769;生故多念相續。此依正義
許五識有染淨心故 眼意二識等者示等
流相。且擧眼識等流令知耳識等流等故
云乃至。意識必與五識倶起有尋求・決定・
染淨・等流四心故云眼意二識等也
[章]三自亂心下皆準知 鈔曰。此下明不
亂生中第三門。此中有五。初標牒。二明尋
求心時自亂。三明決定心時自亂。四明染淨
心後自亂。五結成。今即初・二也 自亂心不
亂者。秋篠曰。謂耳等識雖不間生。而眼識
中餘境雜起。餘境心滅還起自心。故云自亂
心不亂也云云 如眼先觀等下二示尋求自
亂 見像色已等者。示自亂已作心不亂。
像色者一上好像色即自亂像色 却觀衆
色者歸先見一大衆色也。即示還作心不
亂也 或却起尋求下示作心不亂有二
箇相。一云。却觀一大衆色不起率爾。未
能熟還歸本故尋求。而後引決定 以
許尋求二句明自亂已後還本尋求無有
過失 或即起決定者二箇相中第二相。二
云。先率爾後若久尋求已將熟時。作自亂
已還歸心不亂。則不起尋求即起決定

[章]或從初心始起染淨 鈔曰。三示決定
已自亂相 初心者自識率爾心也。至決定
已者。明初心至決定心不亂 復見火色
等者。示決定後自亂相 隨多少心者。自亂
後多念少念隨應有別故云隨多少心 既
是火已等下示還歸心不亂相。却觀衆色者
先所言如眼先觀一大衆色之衆色也。次亦
同是還歸前也 始起染淨者。此亦有二箇
相。准上應知。上既云下皆准知故今略。一
云却起決定引生染淨。二即起染淨
[章]染淨心後亂心不亂 鈔曰。四示染淨
後自亂。終七字五結成 或觀雲色下三句
示自亂相。却觀衆色二句示還歸心不亂。
皆準前説者准前示二箇相
[章]上來明不亂心亦亂 鈔曰。自下第五
門大段第四明亂生此中有四。初結前生
後。二分科。三明他自並亂。四示自與心
亂。今即初・二也
[章]他亂自亦尋求決定 鈔曰。此下三明
他自並亂。此中有五。初示且以眼識縁像
色爲自識。二示他耳識亂起。三示他鼻識
亂起。四示他舌識亂起。五示他身識亂起已。
還歸自眼識亂起。一心下皆有自亦亂相。
謂他亂者他識亂自識生次第。又自亂者五
識中各自識亂五心次第生也。今即初二也
 別有色至下二示他耳識亂起 像遂放
光等者。示他亂後還歸自識亦自亂 後
復起率爾等者。逢像遂放光時像先已見故
不起率爾。故云起前尋求。然放光今新見
故起前尋求後復起率爾・尋求・決定也
[章]復別有香至染淨心 鈔曰。三示他鼻
識亂自亦亂。初三句他鼻識亂。像光變色等
四句自亦亂相 像光變色等者。像光先已
見故至決定心如前。今逢變色。是既新故
決定心後復起率爾等。是名自亦亂
[章]復値上味尋求決定 鈔曰。四示他舌
識亂自亦亂 復値上味下他舌識亂也。多
少心已者。五心中或二三等多少心隨應起
故云多少心已。却觀像光等者明自亦亂相。
光或大小。今新。故復起率爾等
[章]如是乃至名之爲亂 鈔曰。五示他身
識亂自亦亂。如是者承上。乃至者略中間。
謂今此所叙就眼識爲自以餘耳等識爲
他而論。復以耳爲自以其餘爲他等自准
可知。今略此等故云乃至。復觸妙觸等
者他身識亂起相。却觀像光等者自亦亂相。
光即離質等者。是既新故復起率爾也 或
二或三等者率・尋二爲或二。率・尋・決爲或
三等 名之爲亂者結他亂自亂二
[章]若連次起餘心例然 鈔曰。翻示不
亂。前亂相一一下應置此不亂文此翻自
亦亂也 餘心例然者。今就五識而論。
於獨生意及五倶意而論亦應例知 問。
等流心後更起前四心耶。答。秋篠引元曉
金鼓經疏云。等流五識無間不起尋求・決
定。所以爾者。生已決定方起染淨。染淨
心後起等流。故知此無間還起染淨心等。
如金鼓疏。今章家意無分明文。唯義而言。
許等流心是多刹那故。等流後更不起前
云云 今詳曰。秋篠所言尤善。元曉説失
五心實義。等流心後逢別境界率爾等生別
五心次第生等流無間還起染淨心等者甚
不是。若染淨中隨一染一淨等流無間起則
可。謂等流非名染淨。等流已前一染一淨
偏増起已念念相續。是等流。等流後別起
一染一淨由別尋求決定勢力。故云等流
後起等流甚不是
[章]自亂心亦餘作法同 鈔曰。明亂生中
第四明自與心亂相。秋篠曰。唯由眼境識
心倶亂。不由聲等境亂。故云自亂心亦亂
云云 唯以自他等者。示與他亂之別。自
他者自識・他識。前就他識所縁境。今就自
識所縁境差別。自能縁心錯亂。是云自亂。
於自亂心五心生起次第亦錯亂。故云心
亦亂也
[章]第六諸心得倶起故 鈔曰。自下第六
門對辨八識五心倶起。此中有五文。初標
牒。二辨八識五心倶起 瑜伽等説者擧證。
瑜伽五十一六丁文。成唯識第五亦説。等唯
識説。瑜伽論説。藏識恒與末那倶轉。意識
起時二倶轉。所謂意識及與末那若五識
中隨起一識則三倶轉。第七・六・五之中一。
乃至或時頓起五識則七倶轉。第七・六前五
云云 故知諸識五心彼此展轉一時並起
[章]亦有眼識一心倶起 鈔曰。三辨眼識
耳識五心倶起。今明從五心初闕一其餘
四心倶。且擧一例而示而已。此耳識先起眼
識後起倶之例 眼識尋求等下明尋求歴
多刹那故有與耳識決定等三或染淨等二

[章]亦有眼識理此可知 鈔曰。四辨五識
五心倶起文顯自知 理無遮故者。以理立
故作此言也。經論説八識倶起故。五識五
心倶起亦道理應爾 如眼識生等者。擧眼
識倶令例准餘也。秋篠曰。同時意識理有
無疑。故不擧之。問。具如眼識率爾無&T047368;
生耳識等流善性。與此二識倶起意識爲是
何性。解云。若眼識率爾境強耳識等流境劣。
即隨強性定。若等流境強即隨彼性定。問。
若爾等流耳識倶起意識既是善性。何引無
&T047368;眼識。無&T047368;不違善惡而違無&T047368;故。解云。
如定中意識既是善性而得引無&T047368;耳識。
何妨耳識等流起意識雖善惡性而得
引無&T047368;眼識。此義稍&MT10769;。學者應思云云 今
云。此釋尤妙。由成唯識五意
[章]有説不得故不説之 鈔曰。五辨異説。
不得者不許倶起。既非正義者。小乘薩婆多
等不許六識一時倶起今此有説同異部
義心不ト云並生故云既非正義也
[章]第七初後少境現故 鈔曰。自下第七
門。此中有五文。初標牒。二辨初多後少。三
辨初少後多。四明中三心不辨多少。五
約果位辨中間三心。今即初・二也。初者率
爾尋求也。後者等流心也。廣者多也。略
者少也 率爾尋求心多等流心少者。五
識同時各遇異境發初二心未起餘心于
明眼識忽遇新境即起率爾乃至等流此
時名爲率爾尋求心多等流心少云云已上秋篠取意
又周&T047368;曰。初多境現有等者。後等流但有一・
二等思云云
[章]或有率爾別別遇故 鈔曰。三辨初少
後多。秋篠釋曰。五識同時各遇新境起率
爾心乃至染淨。未起等流。以許五識染
淨多念故。時一眼識更遇新境起率爾乃
至等流心。即眼識同時意識染淨。引起眼
識等流及前四識等流。於此時中合有眼識
率爾・尋求二心及今取引六識等流。故云
初二心少等流心多云云周&T047368;曰。等流心多
者。率爾心據境名多。後等流心多心相續
名多云云今云此釋尤好 由前前染淨等者。
此今所引六識等流依前五識倶起意識染
淨勢力之所引生故云由前前等也已上
秋篠
今云。由前前下明初二心少等流心多所由。
由前前等十一字明等流心多由。前前者前
五識倶起意識染淨勢力ヲ以既有染淨心數五。
故今云前前 別別遇故者明初二心少
由。於等流心多時中同時眼識率爾尋求境
與同縁意識別別遇境故云初二心少。於
此時中應有物故
[章]中間三心不辨多少 鈔曰。四明中間
三心不辨多少 多説意識者。中間三心
有二意存一者中間三心但在ト云ハ意識麁相
義。若由此義。一意識中既無並起不辨多
少 二者許尋求決定位中起五識如實
義。若由此義。多少准前
[章]若在果位多少不定 鈔曰。五約果位
辨中間三心。秋篠曰。若在果位。隨所有心
一念具故皆得倶起。餘文可知云云 隨應
無失者。隨其所應云得倶起無失 既許
因位等下。准因位並有五心果位並起自
可准知
[章]第八諸位有未知故 鈔曰。自下第八
門明因果二位五心具不具門也。此中有
六。初標牒。二明因位五心具由遇新境。三
明遇舊境五心不具。四明有率爾必有尋
求。五明八地上及佛果位不假尋求。六明
三乘通論無漏位有尋求心。今即初・二也 
此説五心者。此五心章説五心義。唯依テ云
位新知境界 次第別生者。五心次第別生
 有未知故者。示率爾尋求具
[章]若遇舊境一念不續故 鈔曰。三明因
位遇舊境五心不具。若遇已串習境。則率
爾・尋求無所用故。但有後三心 一念不
續故者。尋求以去多得相續。若餘縁集。或
念一念故云一念不續故已上
秋篠
今云。尋求心
在多刹那。尋求已去多分相續。小分不續。
今云或唯等流或唯染淨或唯決定。是餘縁
所隔故。一念不得相續。或唯決或唯染等

[章]無唯尋求所餘識故 鈔曰。四明率爾
必有尋求。此約因位遇新境時。若新知境。
起尋求時必先起率爾然後尋求。若遇舊
境。有唯尋求不起率爾 瑜伽説故者。伽
第三云。又一刹那五識生已從是無間必意
識生。言意識者即尋求也 非所餘識者。此
所餘言有三意別。一者第七・八識名所餘
識。周&T047368;曰。非一切識有率爾已即有尋
求。第七・八識雖有率爾無尋求故。即於
七八等名之爲餘云云二者自在位識名所
餘識。秋篠曰。若自在位。&MT10769;起率爾任運
決定不假尋求。故簡之也云云今云。二意
之中以周&T047368;爲勝 三者未自在位亦有唯
率爾無尋求心。何者若率爾心縁串習境。
此心無間生決定心。如瑜伽言。五識無間
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故知未必生尋求
心。此是新羅元曉金鼓經疏意也。今云。元
曉師意非今所論。今所明但於五識而論。
元曉師就意識。秋篠引是令雷同義。故爲
不是
[章]成唯識説故但有四 鈔曰。五明八地
上及佛果不假尋求 任運決定等者。周
曰。此據縁理名爲任運。於藥病等八地已
上猶未善可。起尋求故云云
[章]三乘通論如前已説 鈔曰。六明三乘
通論無漏位有尋求。周&T047368;曰。三乘通論等者。
菩薩有四。二乘無漏後得聽法有尋思故
作斯説。然實理者唯依大乘。亦得具五。七
地已前識得聽法亦有尋求。八地已上未
善藥病亦有尋求云云今云。無漏位中若
有希望即有尋求也 即諸刹那等者。古
來有二釋別。一者秋篠曰。無漏位中一向是
善無有三性轉易之義。不説五心。但諸刹
那義別説具。非前後起。二者周&T047368;曰。非
於一境得有五心。尋求・決定兩相違故。於
刹那滅多境決與不決定別合而言之可
有五。或云。但總了境義合尋求。境以解故
名決定也云云今云。二説中以秋篠爲勝 
如前已諸者。如前八識有無下辨
[章]第九三性一切多善 鈔曰。第九門
 瑜伽論説等者。秋篠曰。即依任運次第而
生。故唯識亦云。未轉依者率爾墮心定無&T047368;
故。若境強勝諸識雜生五心皆通三性所攝。
如定中聞聲。耳倶意識率爾善等。問。初三
&T047368;者四無&T047368;中何無&T047368;攝耶。答云。四無&T047368;
中唯異熟・威儀非工巧・通果。工巧變化縁
不習境故。又彼二心至等流心方得起云云
今云。秋篠釋未了。四無&T047368;中異熟可知。五
識縁五境是。威儀・工巧有任運與加行二
種別。其中加行起者無率・尋。唯決定已下二
心有之。變化全加行起。決・染等三。如燈中
辨。任運威儀・工巧從異熟種起故。此中異
熟威儀率・尋易了。工巧率・尋&MT10769;了。劬勞
可知。秋篠所釋約麁相説 此依因位等下
章主文也。此者指瑜伽説 中容者簡境界
強勝者。如前已辨。強勝者五心通三性起
故。云初三心無&T047368;。就境中容者 無亂境
者。簡前云他亂自亂。若亂生則五心通三
性起。若無亂起則初三心無&T047368;。後二通三
性 五識中一等者。簡諸識雜生。諸識雜
生則並生五心。皆通三性。今云初三無&T047368;
テ云五識中隨一與五倶意而起 連續生
者。簡五心並生者 若無漏位等者。明轉
依已去五心性 一切多善者釋此多字古
來二家。一者秋篠意。言多者皆義。非謂簡
少故云多也。故纂中云。一切皆善云云二者
周&T047368;意。約識而論。第八唯無&T047368;性。第七不
定。非總是善故言多也云云今云。二家中以
秋篠意爲勝。有證文故。然周&T047368;亦爲有道
理。固無漏位中第八識是無&T047368;性故。云對少
多亦爲有理
[章]第十縁生智者應思 鈔曰。第十門縁
生者。自他互爲縁生也 總別者六識總起
五心總起。又一識起一心起是別。今明是故
云縁生總別也 爲無間生者。秋篠曰。多
識引生一識。一識引生多識。互爲無間起
故云爲無間。不取等無間縁不齊等故。今
云無間者。若約刹那論。即後起無間也。若
親相生論。是同時無間也云云伽倫&T047368;一下云。三
藏擧西方三説。第
三説云。瑜伽言無間者。由與五識同時親依
五識生故縁無間。此是同時無間非前後無間也
周&T047368;曰。爲無間生者説自他識能互相引。自
他心無間生。非自他識爲等無間縁名爲
無間云云今云。周&T047368;釋引字云能互相引。此
釋爲勝。同時無間義能彰故。秋篠所釋雖
無違害。於引生言同時之義未痛快故。
劣于周&T047368; 故多率爾等者。秋篠曰。識既
如是。諸心亦爾。故云多率爾引生等也 
今云。此且約意識染淨心引五識等流而
釋。若由瑜伽微細論。則意識染淨心所引
故。眼等五識染淨心生等也 許一識一心
等者。秋篠曰。纂中改此文云。又許一識
一心與多識別心一念生。故今准纂意。得
者與字。引者別字。蓋是後人謬寫得別乎
云云今云。若准纂文。則約意識率爾與五識
率爾倶而論。又若准章文。則約意識尋求
得五識率爾引六識尋求心同一念生也。
兩本倶有意。必不可是非。秋篠曰。云纂
中改此文不可也。纂是一義。此章亦一義。
以纂不可改此章也 諸識一念得具五
心等者。即一念中眼識率爾。耳識尋求・鼻識
決定・舌識染淨・身識等流倶時而生。眼境新
遇餘皆舊境。爾時意識爲名何心。隨偏増
名。或皆得名。謂縁眼境名率爾墮一。乃至
縁觸名等流心。如果位中一念具四。此亦
如是。所以爾者。境有新舊引生別故云云
今云。境有新舊識引生別。故其別心一念引
生故。云一念五心具也
[章]第十一何縁現在境 鈔曰。第十一門
三量分別。此中有五文。初標牒。二約因果
二位五識而論。三論二位第七識。四論二
位第八。五論第六意識。初中有二。初明因
中五識。二明果中五識。今即初也。文顯易

[章]果中五識非世之境 鈔曰。二明果中
五識 果中者佛果位中 所有四心者。佛
位除尋求心。故云四心 亦唯現量者。亦
因位現。佛果上後得有分別智生故云唯現
量 縁三世境者。此義佛地・唯識二論説
成事智縁境有二師中第二護法正義。成
唯識第十説。有義。此品亦能遍縁三世諸
法不違正理。佛地經説。成所作智起作
三業諸變化事領受去來現在等義。若不
遍縁無此能故隨作意生隨事相境起化
業故。後得智攝云云此護法正義。又次下
唯識章述二義。其初義云。成事世俗行縁
淺故云云既名縁事智故非縁如智非如
智。是俗智。故不縁非世境。但云縁二世
境 有義亦縁非世之境者。此有義次下唯
識章有二義中第二義也。彼云。或亦通
眞。自在滿故云云無爲之法不墮三世故
云非世。既自在滿。何不縁眞。故云縁非世

[章]第七因位及非世境 鈔曰。三明第二
位第七識。初明因位 許有三心者。但有
決定・染淨・等流三心無率爾・尋求二也 
皆非量攝者。因第七識計度我法相状故。
此三心皆非量攝 本質境及影像唯定理在
者。因位第七所縁本質第八見分。及影像者
第七我法計度相状。唯定理在者。第七但
任運縁。無隨念分別。亦無尋伺計度。故唯
定現在境 行相者第七所執我法相也。周
曰。今言行相非謂見相。當情執我之相。是
名非世故云云 非世境轉者。秋篠曰。非世
境者有二。一者未轉位所執實我名非世境。
二者已轉位無我之理名非世境也云云周&T047368;
曰。縁非世者即是無爲。彼縁龜毛亦名非
世。本無體故云云又云。周&T047368;釋爲好。秋篠亦
有理 果位有四心下已轉以去諸位名云
果位。初轉依已去有率爾故。合前三心云
有四心 皆唯現量者。初轉已去平等智故
是唯現量。非計度故非非量攝 通縁三
世等者。成唯識七説。平等性智遍縁眞俗
爲境云云故縁俗三世爲境。縁眞非世爲境

[章]第八因果及非世境 鈔曰。四明第八
識二位。第八識因果二位倶任運現故無分
別。故云唯現量 在因縁現在者。因位第八
縁種子有根身器界故云縁現在 果縁三
世等者。成唯識十説。大圓鏡智縁眞如境。是
無分別。縁餘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隨
用分二。了俗由證眞故説爲後得云云
中縁三世即云縁餘境也。云及非世境者
即縁眞如也
[章]第六意識及非世境 鈔曰。五明第六
意識。此中有五文。初標。二定位第六。三散
位獨頭。四會違。五明五倶意。今即初二也
 定位五心等者。秋篠曰。離散分別證行而
轉。故唯現量。問。染淨之心論説分別。云何
皆説無分別耶。答。論就散心依別義説。
若依通義何妨亦有是現量攝云云
[章]若在散位世非世解 鈔曰。三明散位
獨頭第六五心 通比非量等者。此總言也。
若別言之。五心中初三心。若異熟心及三無
&T047368;異熟。威
儀。工巧
爲三心者。皆是比量。無倒執故
二種二心皆縁三世分別而起。不名現
量。染淨心中染邊唯非。淨邊唯比。若無&T047368;
通比非量。初云獨散意識。初三心者隨何
&T047368;皆縁過去 通縁三世者。獨散意識隨
念分別故縁過去。亦尋伺計度故縁未來事
 及非世境者。若獨散意縁心變如縁似
非世境。又起實我法執是亦非世境。體都無
故。境者影像相分 行相亦作等者第六心
上行解。即作世非世行解云行相也
[章]瑜伽論説多分縁故 鈔曰。四會違也。
問云。獨生意識五心通縁三世非世境者。何
故瑜伽第三卷云意識任運散亂。縁不串習
境時無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唯縁
過去境耶 解云。釋此瑜伽文。唐三藏説
西方三解。一云。獨生率爾若在散位唯縁
過去。論説唯縁過去境故。二云。獨生率爾
通縁三世及非世境。唯縁過去文屬下文
故。三云。獨生率爾唯縁過去義同初師。然
解論文與初少別。謂意識率爾唯縁過去
境。以縁不明了故次起五識。與五識同時
分別意識或尋五識或定五識。既與五識
同時意識故唯應説縁現在境。若此五識同
時尋求決定意識則縁彼五識曾所縁境生。
此言無間者由與五識同時親依五識生
故縁無間。此是同時無間。非前後無間也
已上
取意
伽抄周&T047368;曰。約五後意多分縁故者。前言。
單顯縁三世者。約長時言。此瑜伽文據刹
那説。但縁前念五識境故云云今云。周&T047368;
由西方第三師義 約五後意多分縁故者。
章主由西方第三解釋縁過去句也。此意
釋言。瑜伽説意識率爾縁過去者。五後意識
縁五識曾所縁境。故今説縁過去也。秋篠
曰。釋五後意識尋求等心於先已縁境雖不
起率爾。若新境至時亦有起率爾。此率爾
心亦縁過去。五後意識有分別故。非謂縁
先過去境更起率爾。故不相違 問。若爾
何故伽云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
定唯縁現在等耶。答。就刹那説實縁過
去。今就一運現在故説縁現。猶如一生名
爲現在云云今云。若無間者同時無間。非前
後無間。則約五倶意識而論。即現在同時所
縁境。其時所縁境前念五識所縁境故。有處
云約過去。若無間者云前後無間非同時
無間。則五後意識縁五識曾所縁境。其曾所
縁境約五識則過去。約意識則現在。此現
在境意識相分前念五識所縁境故亦名縁
過去。於理無違
[章]與五倶意明了取故 鈔曰。五明五倶
意五心。此中亦有五文。初標。二陳那義。三
如實義。四別論。五心五會違。今即初二也 
與五倶意八字總標也 有義唯現量等下二
明陳那義。秋篠曰。此即三量不並師義也。
於一事境相違作用不得倶生。故不並也
云云 作證解故者。明唯現量所由。理門論
云。意地亦有離諸分別唯證行轉。此文即
明五倶意亦現量也 陳那菩薩等者擧證
 設五倶時等下章主文也 縁十八界等
者。此義違成唯識等説五根比量得除佛及
定心幷第八境所餘並是比量得 隨五現
塵等者。五識所縁現在五塵云五現塵也。
明五倶意縁十八界亦現量攝之由。今謂。
&MT10769;五根比量得非現得。攝根隨境云現
量攝。隨五塵現根識明了取處名現量也。
其實非十八界別別云現量得。隨應總合
五倶意識縁處云縁十八界亦現量得也
[章]有義不定及非世境 鈔曰。三明如實
義。此師説三量並師也 性尚不同等者。
立理。秋篠曰。五心之中若率爾位。或有異
性。如定中聞聲等。或有同性。如餘散率爾
等。若尋求等二性同無&T047368;性。四・五兩位並
通三性。今總顯之云性尚不同云云五倶
意識所有五心三性尚異。何況三量中唯現
量耶 集量不説等者。會集量論。集量意説
五倶意識亦有現量不説唯是現量 何
得定判等者。判唯是現量是即定判。定判是
堅執比度 秋篠曰。堅執比度等者非量
也。汎爾縁瓶亦是非量。非必堅執今約多
分對比度義名堅執耳云云 何得二字遮
許五倶唯定現量 於理未可四字結非 
故五倶意義等者。問。何故義通現比等耶。
答。與五同時縁十八界同縁五境現量所
收。於眼等根比量所攝。非稱境知非量所
攝。即一刹那意通三量。量謂能縁識之功
能。非一眼識尚有多能。此亦何失。然由其
境明昧等故。善令意識有三量起。故云五
倶意義通現比等 通縁三世等者。此即通
縁十八界。是必非一念縁。但非云現量縁。
以三量義通縁也已上總論五倶已
[章]若縁一境縁過去境 鈔曰。四別論五
倶明五心三量 與五一倶者五識中隨一
倶五倶意云五一倶。秋篠所覽本作一五
倶意相同。問。與五識中隨一倶意何故云
五倶意耶。答。秋篠曰。言一五者。且五識中
隨各取一別得總名。故云一五。如呼一
人名六群比丘。以同數故云云 率爾等流
等者。是無分別縁故云定唯現量 中間三
心等者明尋求・決定・染淨三心。就此三心
不與五倶者五後意識。縁刹那過去通比
非量也。故今云刹那論之等也
[章]瑜伽論言故論偏説 鈔曰。五會違。伽
第三
文也。問。率爾五後。尋求等意縁過
去者。何故瑜伽言五識無間所生意識尋
求・決定唯應説縁現在境等耶。故今會
云。此約事緒究竟名爲現在 此依方位
等者。此依五後意所縁境上五心生彰已能
所縁事究竟分位云縁現在境也。次文云。
若説理事。未究竟來五心不具云云故今云
事緒究竟。事理究竟也 瑜伽自言等者。伽
六丁
文也。此者指五後意。彼境者五識所
縁境也。略纂中徴起云。若爾三心義重二途。
若約刹那名縁過去。若約事竟名縁現
在。義既不定。云何言唯。今救之云。論云唯
縁過去唯縁現在者。唯有三義。今取簡持
説唯縁等。此義云何。若約刹那名唯縁過
去。即簡相續時。若約事竟名唯縁現在。即
簡餘現在隨事有簡故無有妨已上秋
篠取意
淨亦爾等者。上來引瑜伽辨尋求・決定縁
境會違已。此文明染淨心。初三心同性
故。論先説初三心略染淨。故今明云亦爾。
謂如其五後尋求決定。五後意識染淨亦爾。
若約刹那名縁過去。若約事竟名縁現
在。故云染淨亦爾 三心性同等者。論説
初三心不説染淨。初三心三性性同。故論
偏説初三心。雖然論染淨縁境例初三心
可起而已云云周&T047368;曰。獨頭意識云何得縁
現在。義與未來復有何別。答。不作過未
行解行解直於所縁而作行解名現在。
作過未解未來更思云云
[章]第十二問非圓滿故 鈔曰。第十二門
餘義問答分別。此中有六文。初標牒。二五
心數多少分別。三通無漏問答。四通三界
問答。五説五心所爲。六幾字具五心問
答。今即初・二也 答據極多分等者。秋篠
曰。顯善意者。不増不減顯心生分位。極
多有五。遮心外境界。極小有一。即三界
唯心。所謂本識。約本體唯一。約分位唯
五。故非増減。纂云。上座部立九。太増則
有餘過。訶梨跋摩立四。太減則不足過。
有遮餘部増減過故唯立五心。不増不
云云 極小有一等者。約本體但説一非
具五心。心生縁境義非圓滿故。説心生
在五心義。不増不減
[章]問此五心亦通無漏 鈔曰。三通無漏
問答 答五皆通者。五心皆通無漏 聞聲
定心等者擧例而示 因無漏心等者明無
漏心有尋求 或説尋伺等者。立無漏心
有尋求理。就尋伺通無漏義有二師説。
一云尋伺於五法中唯分別攝。唯有漏故。
論第五云。諸尋伺皆分別。有分別非尋伺
故。二云。對法第十及十地論第一等説正思
惟是語言因。故知尋通無漏。尋既爾。伺亦
然。由是於五心有漏無漏義亦有二師説。
一云。五心唯有漏。諸無漏位一向是善無有
三性轉易之義。不説五心。二云。瑜伽釋
家最勝子菩薩言。如佛菩薩神通等心任運
而起。率爾之心縁三世境。尋求・決定等縁
前類境等。由是明知。五心皆通無漏。二説
之中以第二爲今家義。倫&T047368;中擧三藏傳
西方三説。第二師義此最勝子解也 與欲
倶故者。無漏心與欲倶。與欲倶故有尋求。
故云通無漏
[章]問通三界隨應可倶 鈔曰。四通三界
問答 一二心中等者。五心一一皆縁三界。
故三界五心有 三界諸心別識類等者。眼
耳身識二界二地。鼻舌二識一界一地。六・
七・八三識通三界九地。所具諸心隨應可
已上
秋篠
[章]何故須辨唯識相故 鈔曰。五説五心
所爲 答爲令了知等者。答意云。爲令了
知二定説此五心也 爲令了知等者顯
入生空也 入法無我等者顯入法空也。
何故此文知顯入二空。答。爲令了知心生
分位前後差別非常一故。由斯速入補特
伽羅無我之性。又欲令知前後諸心所縁境
界皆不離心。唯於心上聚集現故。由斯速
入諸法無我唯識之性已上秋
篠取意
問。此五心
以何爲體。答。未見教文出此體性。然理
言之。即八總聚心心所法而爲其體。諸心
心所初墮於境。總有率爾。倶於境即有決
定。隨於何性得有染淨。等流可知 問。若
有於欲名爲尋求。若欲用殊尋求可成餘
所非欲。如何依總立五心耶。答。總聚但
得有欲即成五心差別。非一一皆令有欲。
思之。又此五心通三界有。不可唯依尋
伺等立云云已上
周&T047368;
[章]問此説五乃至無量 鈔曰。六幾字具
五心問答 且依此方一字等者。有云。依梵
本語。一字無詮。二字已上方有詮表。故無
一字所成之名。由是考顯揚論第十二。有
字非名。即字界阿阿等聲無所詮。故。若依
此等説今檢唐言。故有一字所成名也。故
今云且依此方等也 但聞一字時等者。秋
篠曰。依唐方言説佛字時名句已竟意解
悉圓。故雖一字説具五心。法字亦爾。餘准
可知云云
[章]聞縁解了説具五心 鈔曰。此文明五
心具時。具五心但在聞縁解了。非云限字
數五心具足 若説理事等者。纂云。若名
句竟意解圓時具五心者。但聞半名半詞
意解不圓。此時若不具五心則起何心心
耶。又自斷云。夫五心者。但説心生分位。無
勞簡其圓・缺。故心不起則已。起必具歴五
位。唯除強縁聞舊而起 秋篠救之曰。言
圓者究竟義。生解究竟故名爲圓。若聞半
名等時名句未竟。五心何具。事究竟意解
圓時方具五心等。故半名時隨境心生。未
必具五。故簡圓・缺 允當深廣云云若聞
了訖者。現本作聞了説不可也。南京古本
作訖字
[章]隨爾所時深爲允當 鈔曰。辨餘義文
 一事究竟經歴多念故。云隨爾所時 
隨彼意識等者。若意識起尋求。其時五識
亦名起尋求。秋篠曰。依此文證可知。五
識尋求是位尋求非體尋求云云故六具。五・
七・八唯四等者結文可知 已上五心章訖
大乘法苑義林師子吼鈔卷第六
  安永第五仲春二十一日於平安城五條
新善寺内雲林庵以愚見解説之次。
草草不憚拙智。任義解生書&T047368;云云
 慈恩末資近住基辨
生五十六歳 
  囘向四恩法界海 囘向無上大菩提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頻伸鈔
卷第七唯識章

  南都西京藥師寺沙門
慈恩末資釋基辨 撰
[章]唯識義章歸攝二空 鈔曰。自下唯識
義章。此章大分有二。初分門。二隨門解釋
今云。此云章者。俗與所言篇自也。如論語云學而爲
政。此所分門者。如學而篇分十六章。爲政篇分二十
四章。如詩經關睢篇分三章等。自可准知。今所云
章中分門解釋。由西方道俗共傳訓詁式。如婆沙説
必不可以支那論也。如諸契經所説。且初如標
牒五蘊者。是即五蘊章也。於此章中。云蘊有五。一
者色蘊。二者受蘊等。
此即分門。所餘准知
初中有二。初總標唯識
義章
四字
是也
二立門名今所
牒是
今即二科也。子島曰。
此十門中初三門顯唯識境。次六門明唯識
行。後一門明唯識果云云基辨曰。問。何爲以
境・行・果辨唯識
耶。答。光觀所知境唯識 方起勝行行唯識 因行
既備。果徳乃圓 果唯識 故爲三也。此皆由瑜伽・攝
論之釋例。最勝子瑜伽釋中釋瑜伽名云。境瑜伽・行瑜
伽・果瑜伽。又攝論十殊勝。前八是因後二是果。於前八
中初二是境。次六
是智。智即行也
子島曰。問。第一門出體之
中既明能觀。是行唯識。何但云境唯識耶。
答。出體中雖説行・果。皆是觀行者之所觀
也。爲令行者覺知所觀能觀體性・及行・果
等最初出體能所
觀體
是故偏判爲所觀境也。
又問。第四門何識爲
觀門
既有所觀識。如何云行
唯識耶。答。第四門顯能觀識。雖有所觀
是因能觀。非門正意。故云行唯識也已上
子島
[章]第一出體二能觀體 鈔曰。自下大文
第二。隨門解釋。此中大分爲十。即十門解
釋也 此下第一出體門。大分爲五。初標門
總出體。二明所觀體。三明能觀體。四明
五種唯識。五立六門唯識。今即初也 此
有二種等者。今問。此下出體門既分五科。
其文顯然可知。然今初云第一出體者此
有二種而初出所觀體後出能觀體。是唯
五科中第二・三科。何故餘四科此不擧列
但擧能所觀二耶。答。五科之中第五六門唯
識第四科五種唯識中第一境唯識。文云於
境唯識種種異説故。又第四五種唯識皆
是所觀所攝故。第四科即第二科攝。由是
可知。此出體之要但在能所觀二。故總標
云此有二種等也
[章]所觀唯識爲唯識故 鈔曰。自下第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