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法相研神章 (No. 2309_ 護命撰 ) in Vol. 71

[First] [Prev]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畢竟無姓。以常沒故
問。涅槃二十六高貴□王品。有三種病人。
一若遇善醫若不遇善醫決定不差。此無
*姓人也。此則*無姓畢竟闡提莊嚴論中。慈
氏言阿顚底迦也卽顯畢竟無*姓。又涅
槃經云。我一時說一乘一道一行一緣。我諸
弟子不得我意而唱佛言。一切聲聞辟支
佛等皆悉成佛。二乘之人皆成佛果。何佛
而言不得我意。是故二乘中不定姓人決定
成佛。定姓二乘都不成佛也。言我一時中
說一乘一道一行一緣者。法華經云。十方佛
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問佛法之中。大乘小乘所說各別。然而同是
在內法中。爾乃說佛性得。各別方在其如
何耶。答旦薩婆多師不說有本性佛性。唯
說有修得佛*姓。謂親近善友聽聞正法。
發菩提心。爾時新得佛種姓體。各別論者
云。心性本淨。客塵煩惱所染穢。故名爲雜
染。離煩惱時。轉成無漏。故無漏法非無因
生。卽大衆部一說部說世世部鷄胤部等名
分別論者。立本性佛性卽以心爲本性。今
破之云。汝言心者若彼空理名爲心耶。若
緣慮心名爲心耶。若心空理名爲心者。何其
空理以爲本姓種子因耶。空理者是爲法所
依。不因緣故。若緣慮心。凡夫位中唯*在有
漏。何生無漏耶。若是有漏而成無漏。無漏
可生有漏法也。薩婆多師無本佛性。何生
佛果也。若修行時佛性方生元旣無性。何今
方生耶。若先無今有者。今有後無。卽無佛
果。若修行時從何而生。汝立法體恒有。佛
法性體不恒有耶。法體在何而成修性耶」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四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五
  略顯最初發心門
多善言多聞熏心力有入見道。如是見道初
無漏智新熏自種。此所熏種。有名爲習所
□種姓
問。先修有漏多聞熏習。所熏種子何不□□
□□□假名習□。非實種姓以有漏故。不
爲佛性
問。此二種姓俱無漏善□□依付有漏
八耶。答。以有漏故不爲自體。唯以持藏
名爲依付耳
問。彼第八識。從無始來至七地滿。名阿
賴耶從七地滿。至十地終。名異熱識。何
無漏種彼所持藏耶。答。□是有漏。亦是異
熟。而一身主。是界趣生正實自體□有。生
□而不間□。故爲然持
問。若爾彼能持識能緣彼種耶。答。有漏位
不能緣也
問。何故自持而不緣之耶。答。能持之識唯
是有漏。所持之種唯是無漏。有漏無漏體性
旣殊。故不緣也
問。能持□識不能緣彼。有非唯識。可
□心境耶。答。*□不緣彼。而能持□□
故非*□心
問。能持*初八緣三種境。一根及根依。二外
器世界三諸法種子。旣緣種子。何故不緣
無漏種子耶。答。性各別故不緣無漏
問。能持*初八唯無記性。所持種子滅□無
善及不善。而同有漏同生死法故緣彼
等。無漏善法。是□□生死法。故不得緣

問。唯識有五。識。自相唯識。二識相應唯
識。三識所變唯識。四識分位唯識。五識實性
唯識。今無漏種。此五種中何唯識攝耶。答。識
自相唯識以無漏識自相種故。亦識所變唯
識以所變類故
問。具足如是二種種姓。善男女人何等發心
耶。答。洗浴淸淨趣向塔寺於佛形像別於
菩薩形像*別發慇淨心。策殊勝□尊重讃
嘆恭敬供養。啓白。有智有行有識。我爲法界
諸衆生志求無上菩提。所菩提無患無熱
惱。諸有起者之所□。□尊聽許爾時有起有
得善大丈夫發大悲心。起大慈心。令發彼
心。令修彼行。其辭曰。願我決定當證無上
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義利。畢竟安處究
竟涅槃及以如來廣大智中發四弘願。生死
無邊我必斷群生無數我必濟。願我無量我
必修。佛果無盡我必證。又發十大願心。爲
敎化調伏一切衆生故發菩提之心。爲除
□一切衆生苦聚故發菩提之心。爲與一
切衆生具足安樂故發菩提之心。爲斷一
切衆生愚癡故發菩提之心。爲與一切衆
生佛智慧故發菩提之心。爲恭敬供養一
切諸佛故發菩提之心。爲隨如來敎令佛
歡喜故發菩提之心。爲見一切佛之色身相
好故發菩提之心。爲入一切佛之廣大智慧
故發菩提之心。爲□現佛之十力無畏
故發菩提之心。又起十種大悲心。觀察衆
生無依無救。起大悲心。觀察衆生姓不調
順起大悲心。觀察衆生貧無善根起大悲
心。觀察衆生行不善法起大悲心。觀察衆
生長夜睡眠起大悲心。觀察衆生欲縛所
縛起大悲心。觀察衆生沒生死海起大悲
心觀察衆生長嬰疾苦起大悲心。觀察衆
生無善法欲起大悲心。觀察衆生失諸佛
法起大悲心。諸修行者欲證菩提作大利
益。實先發起是菩提心是悲心。譬如大海初
有一渧能爲諸實。作住處。最初發心亦復
如是。五乘善法□因此生。又如世界初始
漸起有爲荷負諸衆生同。此心亦爾。能爲
五趣無量種類荷負依止處。又如空界無
含容。大菩提心亦復如是。遍空有爲皆厭
*□故。如□菩提□求證故。□□衆生□
深念故。如是如是發菩提心□爲下劣一
念福聚而□難□。矧乎□多劫數發心修
行利益功德哉
問。由有種姓具足力故發心修行。若無種
姓發如是心修如是行耶。答。無種姓人。
都不起心亦修行。設値善緣發菩提心
修菩薩行。而不菩提因。亦不菩薩
問。以何得知。設發此心亦修此行而不
□因。亦非正*得耶。答。中論*初四・瑜伽論
三十五・菩薩地持□・莊嚴論云
    □復勤精進 修行菩薩道
    若先非佛性 不應得□佛
中論長行釋曰。以先無性故。如鐵無金性
*□復種種鍛練終不□金。瑜伽論三十五
初持瑜伽處種姓品。云何名持。謂諸菩薩
自乘種姓最初發心。及以一切菩薩分法。
是爲持何以故。以諸菩薩自乘種姓爲依
止故。爲建立故。有所堪能。有大勢力。能
證無上正等菩提。是故說彼自乘種姓。爲
諸菩薩堪能性持。以諸菩薩最初發心爲所
依止。爲建立故。於施戒六波羅蜜多福
起資糧能勤修學。是故□彼最初發心爲
諸菩薩行加行持。以諸菩薩一切所行菩提
分法爲所依止。爲建立故。圓滿無上正等
菩提。是故*□彼爲所圓滿大菩*薩持住無
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故。*□有發心及行
加行爲所依止。定不堪任圓滿無上正等
菩提。論持瑜伽意。□□有三種持。一種姓
持。亦名堪能性持。二發心持。亦名行加行。
三菩提分持。亦名所圓滿大菩提持。如是三
持有以爲因。如是菩提有以爲果。無種姓
人旣□三持。何□菩提地持經文亦同此
文。然則大師釋迦立無種姓。當來慈氏如是
建立。依誰信誰而諸衆生□有佛姓耶。
□滅經中所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當
得菩提。依如是文立有佛性。何無證文
哉。親光菩薩佛地論云。一切衆生悉有佛
性。依眞如理性及智性小分一切而佛作是
□。論師旣會。何不信用。又有四因。有種姓
人發菩提心。一由見聞佛神力等故。二由
聞菩薩□法故。三由見聞佛法□有便
思念。佛法住世能□衆生大苦聚也。我持
此法久住世間。*□衆生苦。四末劫末見
衆生癡亂。無慚無愧。慳嫉憂苦。惡行放逸。懈
怠不□。于時思念。濁世多惡。我當發心
令餘學我起菩提□。如是見聞。如是思
念。由此發起大菩提心
問。發大菩提心已。何等行□始方修行耶。
答。旣發心已。方可憶念現在十方一切諸佛
昔與我等同在凡夫。邊劫中始是發心。如
是修行。難行之因圓修畢已。難得之果滿
□。已□□□。我旣善女。云何自輕
不希求大菩提果哉。攝論卷六云
    無量十方諸有情 念念已證善逝果
    彼旣丈夫我亦爾 不□自輕而退屈
復可憶。我等亦聞菩薩敎。佛所得果無量
無邊。或善丈夫旣*得求證作大利益之。
云何我等罪中眼伏徒爛。佛性空費已哉。復
可憶念。佛滅度後。過千餘年。法味漸薄。
□□□□□。一切世間苦聚。我今發心修行。
護持此法。久住世間。救衆生苦。復可憶念。
今時者是像法之末。衆生多惡。今時者是
未見之始。衆生小善。耶見繁發。正□□
□也。我今發心。衆生學利而令發心。早背
生死疾趣□□也
問。如是憶念已。修何等□耶。答。供養三寶
田。供養三寶。總有十種。一設利□。二制
多。三現前。四不現前。五自作。六敎他化。七
財敬。八廣大。九無染。十正行供分也
問。旣□有十。何必具十耶。答。*□有十種。
而所供□唯有二種。一設利□者此云
□也。有佛□法身也。二制多者此云塔
也。有爲如來所造靈廟也。□八之中。初七
財得。*□一正得。初七得中。□現前者現
對佛身現向制多。名現前供養也。於不
現前一切佛塔作如來想。作制多想。施設
供*分。若不現前供養也
問。佛□度後。若諸菩薩造形像若造制多
廣設供養。現不現中何供*分攝也。答。不現
前供*分所攝也。佛□□□
問。供分佛者。佛*□度故可不現前也。
制多也之中。若□舍利佛身現□。是何
供攝耶。答。現*□舍利現前供*分。若無舍
利。唯*□制多。不現前耳
問。現□佛時見如來身起有思惟。一佛
法有諸佛性。一制多法性有諸制多性。是故
我今供*分一佛有法性等供*分。諸佛制多
亦爾。如是供*分。何供*分攝耶。答。是現不
現供分攝也
問。現*□佛時對面供*分與□度後所造
形像至□供*分。功德□劣如何耶。答。功德
平等。俱無勝劣。如是□後設供*分者
獲無量大福德果。攝受無量廣大梵福也」
問。唯供*分現佛。及供不現。現不現俱供
*分者。其福何別耶。答。唯供*分現前如來及
制多者。應知獲得廣大福果也。若唯供
*分不現前佛及制多者應知獲得大大
福果也。若俱供分現不現前佛及制*多應
□獲得最大福果。爲無有上也
問。自作敎他二供*分相云何耶。答。唯自手
作。不使他作。名自作供*分也。若唯敎他
自不作者。名敎他供*分也。若自作時。勸
他俱行。名自他作也
問。如是三供養彼□□劣何耶。答。若唯自
作供*分者。應*□獲得廣大福果也。若唯
敎他。應*□獲得大大福果也。若自他俱
ナラハ。應*□獲得最大福果爲無有上也
問。何等名爲財敬供*分耶。答。若以無量四
諦什物。世間所有一切財寶。乃至無老財
寶供*分。五輪歸命。趨遶右旋。歌頌稱讃。如
是供*分名財敬供*分也
問。何等名爲廣大供*分耶。答。若多供具。若
妙供具。若現前。若不現前。若自造作。若敎他
作。若淳淸浮。如是供*分名廣大供*分
問。何等名爲無染供*分耶。答。不懷輕慢。不
住放逸。不住懈怠。非住不敬。不塗雌黄。
灌洗蘇。如是供*分若無染供*分也」
問。正行供*分者其相何耶。答。須臾之間。於
眞法性住無分別無相心。等於諸有情安
住慈悲喜捨ナル心。如是名爲正行供*分也」
問。廣大財敬無染供中。論云。若得衆具
自在力勢。或得神通自在力而一身起無量
身者等。其意云何耶。答。初地以上得百法明
門自在作供*分。如是供*分不過十種。故
唯有十也。如是菩薩如供*分佛及制多等。
佛所說法及佛初子如是應供也。如是菩
□三寶所由十種相興供*分時。
□三寶發起六種增上意樂。一無上大功德
田增上意樂。二無上有大恩德增上意樂。三
無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樂。四猶
如優曇妙花極難値遇增上意樂。五獨一
□現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樂。六世*□世間
功德圓滿一切□依增上意樂。於如來所。於
如來法。於增所。少分思惟而興供*分。尙獲
無量大功德果。何況□多供*分。辭曰。我今
歸依如來所知一切三寶無上大功德田。無上
有大恩德。無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猶
如隖曇妙花極難値遇。獨一*□現三千大
千世界。世*□世間功德圓滿一切□依。是以
我等隨力堪能種種供具恭敬供*分。願以
大悲哀愍攝受。願於當來以一切種上妙供
具供*分無量無邊三寶。□於當來具足
菩薩一切正行。願於當來速證無上大菩提
果。所修功德。迴向諸天一切護世龍神八部。
迴向聖朝四恩施主。迴向六道一切衆生。同
共速□初僧祗行。同共速入初二僧祗。同
共獲得百法明門。同共獲得神力自在。於
一身中。化作無量相好嚴身。於無量身化i
作無量如意寶手。每身每手備持無數量上
妙供具供*分無際諸佛菩薩。佛佛所所得
聞無上無邊法味。在在所所得滿足邊菩
薩正行俱共六道父母宗親。俱共四生妻子
眷屬。遍法界□等正覺
問。如是發心心如是發□如供是*分
何德量。經。花嚴經頌曰
    發心功德不可量 充滿一切衆生界
    衆生共說無能□ 何況所餘諸妙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彼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發菩*薩心論云。如諸菩薩最初發心下劣一
念福得果報。百千萬劫說不能*□。況復一
日一月一歲乃至百千所習諸心福德果報豈
從□。何以故。菩薩所行無。*□欲令一
切衆生□住無生忍無上菩提故。大集經
云。譬如小寶衆不可輕。何以故。如是小
寶能作大□多所利益。菩薩亦爾。初發心
時不可輕。如餘小王一切悉屬轉輪聖王。
一切人天亦復如是。悉來歸屬初發心菩薩。
無甘&MT02663;子則無種種石密諸味。若無菩
提心者亦無種種三寶諸味
問。見世上人。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後退*得
惡。何故有退*得惡耶。答。瑜伽論云。有
四因緣。能令菩薩退菩提心。一種姓不具。
二惡友所攝。三於諸衆生悲心□薄。四
時。生死大苦難*得苦*得。怯畏驚

問。何種姓不具初發菩提心耶。答。或無姓人
況不活□。或無姓人畏國王制。或無姓
人隨尊長語。或無姓人隨善友□。或無姓
人貧窮所迫。或無姓人病苦所迫。由善知
識發菩提心。由姓不具終退不*得
問。餘三緣何耶。答。□有種姓而訖緣退

問。如是發心爲有守護耶。答。五百靑衣
大鬼神王□恒守護如影隨身。由此□災
至福。此護所守若眠若覺安穩快
問。發菩*薩心已。託何等耶。答。親近善友」
問。何爲親近耶。答。先求善友將越艱險。
會□□者無莫由之也
問云。何名爲善友耶。答□熟八支能爲
善友
問。何八支耶。答。一住戒也。住菩薩戒無缺
無穿。二多聞也。覺慧□就。三具證也。*得修
所□隨一□善。四哀愍也。內具慈悲。五
也。爲他說法。非由恐怖忘失念辨。六
堪任也。於他輕笑調弄鄙言違拒等□□悉
能忍辱。七無倦也。力□充强能多思
在四衆中說正法時。□□謇澁心不疲
厭。八善調也。語具圓滿不壞法性。擇求是
人以爲善友也。涅槃經云。告諸大衆。一
切衆生。爲無上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
何以故。闍王若不隨耆婆語者。來月七日。
必定命終。入阿毘獄云云
  略顯修行位次門
天池地殊乎。行潦納百川而至道。地岳別
於。堆阜積衆塵而不棄。矧乎志求大菩提
者不納萬行而何證之也。樂利益他者。
足衆善而豈辨之也。是故行者要於五位
修二利之得。定於十地積六度之功。方滿
等覺之因。有登妙覺之果也。仁門□門知
而勤之也。起者得覺而行之也
問。五位者何耶。答。一資糧位。唯識本頌曰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由迷能伏滅
問。此頌意何耶。答。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乃
至未起順決擇識求住唯識眞勝義性。齊
此□是資糧位攝
問。何故名爲資糧位耶。答。爲趣無上正等
菩提。修集種種勝資糧。故名資糧位
問。何故此位成處名爲順解脫分耶。答。爲
有情故勤求解脫。由此亦名順解脫分。此
位菩薩依因善友作意糧四勝力故。於
唯識義□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
多住外門修菩提二取所引隨眠猶未有
能伏滅功力令彼不起二取現行。意□者。
謂此位中有三十心修菩薩行也。資者資
益也。糧者備糧也。資益己身之備糧故名
資糧位
問。三十心者何耶。答。十住・十行・十迴向等

問。十住者其數如何耶。答。一發心住。二治地
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
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眞住。九法王子住。十灌
頂住也
問。十行者何耶。答。一歡喜*得。二饒益行。三
恚行。四無*□得。五無癡行。六善現
行。七無著*得。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眞實
行也
問。十迴向者何耶。答。一救護衆生□衆生相
迴向。二不壞迴向。三等諸佛迴向。四至一切
處迴向。五無*□藏功德迴向。六隨順一切
堅固善根迴向。七等心隨順一切衆生迴向。
八如相迴向。九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十法
界無量迴向
問。何十住們名爲住位耶。答。最初發起大
菩提心。自心安處六度四攝四無量等。故名
爲住。行末勝故不名爲行
問。何十行名行位耶。答。此位菩薩正行六
度四攝等行。所修行□旣能勝故名爲行也」
問。何故名爲迴向位耶。答。以所修善。迴向
大菩提。迴向諸有情。故名迴向。如是三十
□名義何等耶。釋名□□如別記註。繁
故不註
問。攝論第六說四處障。三十心中何處斷此
障耶。答。斷二乘作意障而入十信心也。十
住十行二位之中諸疑□疑也。迴向之中斷
法執也。四善根位斷分別障
問。何名爲二乘作意障耶。答。初行菩薩
生死苦聞涅槃□。將□□□生死六道
方疾證得二乘涅槃。名之爲二乘作意。能
斷此作意而有入菩薩信位
問。何故最初斷此作意能。答。如是作意能
障大乘大菩薩果。故先斷之
問。修何觀得斷此作意耶。答。觀察生死
涅槃無二。捨何生死證何涅槃經。又思衆
生有我我。有衆生。法性同故。何捨衆生
猶入涅槃耶。又思三界所有一切衆生
是我父母。六□所攝一切衆生*□是親戚。
今我何。父母在生死苦中。今我何。宗親在
輪迴苦逼。猶妄求安樂耶。由此大悲斷
彼作意。由能斷彼入十信位
問。諸疑□疑者何疑耶。□耶。答。設斷作
意。入菩薩□。而大乘中異說不同。菩薩有
疑。惑隨執一敎。謂□□有非也
問。何大乘中異說不同耶。答。或大乘說一
切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本來寂靜自
性涅槃。或大乘說一切說法□如幻
陽炎谷響鏡像水月影像。或大乘說一切諸
法*□唯是如□等實際。由此菩薩隨執一
敎。有執此是□。有此非也。猶有疑心。猶
有異慧。有是法執耶見等是也
問。何能斷彼而入解行耶。答。佛說三性。或
說無性。此位菩薩依三性觀及無性觀捨
大乘中種種諸疑。而修行大□解*得位
問。何觀三性而於諸疑。能□彼疑耶。答。
大乘中有安立法相三自性敎。依此等敎
而能*□疑
問。*□疑相何耶。答。大乘中說一切諸法
無自性無生□等。諸如是等永無異門
□。依遍計所執自性。而作此說。大乘中諸
一切諸法□如幻□陽炎等。諸如是等虛
妄異門也。依□生依他自性而作是說也。
大乘中說一切諸法*□唯是如□等實際。
諸如是等眞實異門也。依圓成實自性而
作是說也。依三性觀而如是觀。異慧及疑。
永無復轉。有入□行
問。何□*得位而斷法執耶。答。設□諸
疑而內有執。而於所聞所思所修我謂
能爲。於所思而爲實有。由此不入大乘
證法言而能斷之。□捨想行。十住十行能
除此想而□□行
問。何斷分別耶。答。雖除法執而有分別。
謂所引山河等境。定力所及骨鎖等境。淨
法假者。謂佛菩薩等淨法所行波羅蜜等。如
是境上猶有分別。旣分別。何起無分別智。
能證無分別理。故斷此分別入見道無相

門。依何觀門而斷斷四處耶。答。由生
死涅槃無二之觀伏作意障。由三性觀而
離諸疑。由法空觀而伏法執。由二取無觀
而伏分別障
問。在何等位而伏此四耶。答。初伏作意
在十信位。由離小心入信位故。第二伏
疑在十住十行。第三伏法執在十迴向位
乃至忍位。由空遍計觀遣其所取離法
執故。第四伏分別在世第一法。由此第一
分別觀智加行息滅。得成初地最上覺故。
若據相違正滅言之。斷分別位在初地
問。略辨資糧位行相已。第二加行位其行相
何耶。答。唯識本頌曰
    現前立小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菩薩先於約無數劫善備福德智慧資糧。
順解脫分旣圓滿已。爲入見道住唯識性。
復修加行。伏除二取。此位有四。一煗位。二
頂位。三忍位。四世第一法位
問。何故此惑名順決擇分耶。答。順趣眞實
決擇分故。
問。何故此位若爲眞實決擇耶。答。見道
位中。無分別智*若爲眞實決擇分也
問。何故此位名爲加行耶。答。近見道故
之加行名
問。何故此位有煗等四相。答。依四尋思四
如實智初後位立
問。四尋思者何耶。答。一名尋思。二義尋思。
三自性尋思。四差別尋思
問。如是尋思於名義等何等尋思耶。答。尋
思如是*若等四法假有實無。此云四尋思

問。四如實智者其意何耶。答。尋思若等如
實遍七名四如實智
問。何名爲若耶。答。能詮義故名之爲名。
有聲名句也
問。何名爲義耶。答。名所詮義名之爲義有
境界等也
問。何名自性耶。答。自性有二。一名自性。二
義自性
問。何名差別耶。答。於自性上所有長短方
圓等也
問。何名爲自德耶。答。詮義自性名名自
性。差別亦爾。或能詮名有自性及差別等。
尋而知之
問。今言自性及差別者□名自性及差別
□。若義自性及差別耶。答。二俱是也
問。何故名義二別爲觀。自性差別二合爲
觀耶。答。其唯與義二□異故。別尋思之。
二之二相同而無異。故合尋思
問。何故*唯煗耶。答。道火□故。名爲煗也。
意顯者。此位煩惱得明得定。依此定故起
不尋思觀所取無。令如是觀。初獲慧日
前行相。故彼定*唯明得。有此所獲道火前
相。彼位*唯煗也
問。何爲頂耶。答。尋思極已。名之爲頂。意顯
者。此位菩薩得明增定。依此定力發上尋
思。重觀所取無。尋思頂故立頂名也。明相
轉。□彼定名明增。尋思位極。彼立名頂」
問。何名爲忍耶。答。於無□取決定印持。
□取中亦順樂忍。故*唯爲忍。依下如
實智。印別樂得。故名爲忍
問。何唯爲世□一法耶。答。異生位中此
最勝故。名世*□一。此位菩薩問無間定。
依此定力起上如實智。印二取□。雙印
□□。皆帶相故。未能證實
*門。此四善根位得四定意猶未明了。其相
如何耶。答。初在煗位□□得定。依定力
故起下尋思。依此尋思。觀所取無。謂□□
四也有此四法唯自心變。假施設有。實不
可得。故觀都無也
問。何故所得定。名爲□得耶。答。初獲慧
日*別行相故名明得定
問。何故名煗耶。答。有此是火之*別相故
亦名煗
問。明增定意其相如何耶。答。次在頂位得
明增定。依定力故發上尋思。觀所取無。尋
思極故。立爲頂位。明轉□□故定明增」
問。印□定意其相如何耶。答。次在忍位
得印順定。依定力故發下如實智。於所取
無中決定印持也。無能取中亦順樂忍耶。
然取識卽無實境耶所取境寧有實識相待
立故。印*別順後故云印順。忍境識定故
亦名忍
問。無間定意其相如何耶。答。在世初一法
得無間定。依定力故發上如實智印二取
相。從此無間必入見道。故云無間。異
生法中此最□故。名世初一
問。此四位中現前立*小物者何法名*小
物耶。答。心上變如。名爲小物
問。云何是心名爲帶相耶。答。此非無相故
名帶相
問。相者何法耶。答。相謂相狀。若證眞時此
相便□。未證眞時此相猶有。□空有相
此名小物
問。何其如相名言有相。答。謂見如而見言
有。見此言有而謂眞耳
問。爾時有相云何引起無相*起耶。答。斷分
別障而無分別。唯帶相故起無分別*起也」
問。*初三通達位其相何耶。答。唯識本頌曰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
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眞
勝義性
問。何故此位名通達位耶。答。加行無間此
□生時。體□眞如名通達位
問。何故或處名見道位耶。答。初照理故亦
名見道
問。別資糧位有三十心。次加行位有四善
根。今此通達位有幾通達位耶。答。然此見
道略說有二
問。其二何等耶。答。一眞見道。謂無分別智也」
問。何故名爲眞見道耶。答。此通達位實證
二空所□眞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故名
眞見道。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三心相見
道。二十六心相見道
問。何名三心耶。答。一內遣有情假緣智。二
內遣諸法假緣智。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
假緣智
問。何故如是三心見道名相見道耶。答。法
眞見道二言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
建立名相見道
問。法眞見道者。法者何義耶。答。法者法則
也。放學爲義
問。何等名爲十六心相見道耶。答。此復有
二。一所取能取十六心。二上下八諦十六心」
問。何等名爲所取能取十六種心耶。答。謂
於苦諦有四種心。一苦法智忍。二苦法*□。
三苦類智忍。四苦類□。於四諦上各有四
種。有四四十六種心也
問。上下八諦十六心者其如何耶。答。此十六
心八觀眞如。八觀正智。二八十六故。云上
下八諦等
問。上下八諦其意未明。何名上下耶。答。色
界無色界名上二界也。欲界名爲下界也」
問。於彼何八耶。答。觀欲界四諦而各有二
心。□現觀忍及現觀*□。觀一苦諦而有
二心。四諦各二。合有八心。合上二界以爲
一諦。有現觀忍及現觀智。合有八心。故云
上下等
問。*別所能取十六心中何名所取。爲能取
耶。答。此十六心八觀眞如。是所取觀也。八
觀正*□是能取觀也。故名所取能取十六

問。十六心中何八觀如。何八觀*□耶。答。法
品緣如有八觀如也。類品緣*□有八觀
*□也
問。眞見道中有無間道有解脫道也。無間
道中有見分有自證也。相見道智何者法
何也。誰者法誰耶。答。法忍者法眞無間道
之見分也。法*□者法眞解脫道之見分也。
類忍者法無間道中之自□分。類*□者法
解脫道中之自□分
同。上下諦觀十種心。其相云何耶。答。欲界
爲一也。上二爲一也。觀下四諦□有八
心。觀上四諦*□有八心。故名下上八諦十
六心也
問。下有八心者何耶。答。觀四諦境各有二
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諦諦有二故二四八
也。上二亦爾也。入聖之位其□難尋。子細
得論中文。疏亦明爾。見而可知
問。廣布□敎見道者何耶。答。不起行相。唯
二十六。止觀別□。觀以爲八。止爲以一而
有九然。心此廣覽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
說敎理而知道理。爲他說故。子細如論
問。*初四修習位其相何耶。答。唯識本頌曰
    無得不思議 是□世間
    捨二麁重故 便證得轉依
菩薩從前見道起已。爲斷□障證得轉
依。復□修習無分別*□。遠離所取能取。
故說無得及不思議。斷世間故名□世間
問。何爲世間。何□□世間耶。答。二取種
子是世間本。唯此能斷故立*□名
問。二麁重者何耶。答。煩惱所知二障種子名
爲麁重
問。何故名爲麁重耶。答。一性無堪任。二違
細輕。二障種子。有此二識名爲麁重。十地
位中。令彼永滅。故於此捨也
問。何爲轉依耶。何證得彼耶。答。於十地
中修十勝*得。斷十重障。□十眞如。二種
轉依由此*□得
問。十地中者何爲十地也。答。一極喜地也。
初獲□性具證二*言。能益自他生大喜。
故名爲極喜。二離垢地也。具淨尸羅遠離
能起微細毀犯煩惱垢。故名爲離垢。三發光
地也。□就勝定大法總持能發無邊妙慧
光。故名爲發光。四焰慧地也。安住最勝菩
提分法燒煩惱薪。慧焰增故名爲慧焰也。
五極難勝地也。眞俗兩智*得相互違。合相
應。極難勝故名爲難勝也。六現前地也。住
緣起知引無分別最勝般若令現前。故名
爲現前也。七遠行地也。至無相住功用後
邊。□道世間二乘道故名爲遠*得。八
動地也。無分別□任運相續。相煩惱トニ
能動セラルル。故名爲不動。九善慧地也。□就
微妙四無礙解。能遍十方善說法。故名爲
善慧。十法雲地也。大法*□雲含衆德水蔽
如*言麁重充法身。故法雲
問。如是十地以何爲體耶。答。總攝有爲無
爲功德。以爲自體
問。何故名地耶。答。與所修行爲勝依持令
得生長。故名爲地
問。十勝*得者何耶。答。有是十種波羅蜜多」
問。何爲十波羅蜜多耶。答。一布施。此有三
種。謂財施・無畏施・法施。二持戒。此有三種。
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忍辱。此
有三種。謂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四
精進。此有三種。謂被甲精進・攝善精進・利
益精進也。五靜慮。此有三種。謂安住靜慮・
引發靜慮・辨□靜慮。六般若。此有三種。謂
生*言無分別慧・法*言無分別慧・俱*言無分
別慧。七方便善巧。此有二種。謂迴向方便・拔
濟方便。八願。此有二種。謂求菩提願・利*益
他願。九力。此有二種。謂思擇力・修習力。十
智此有二種。謂受用法樂智・□就有情*□」
問。如是十*得以何爲性耶。答。施以無貪
及彼所起三□爲性。戒以受學菩薩戒
時三*□爲性。忍以無嗔精進審慧及彼所
起爲性。精進以勤及彼所起三*□爲性。
靜慮但以等持爲性。後五□以擇法爲
性。說根本後得□故
問。波羅蜜多其義何耶。答。波羅蜜多此云到
彼岸也。令修*得者到涅槃故。若所修*得
七最勝攝。有□波羅蜜多
問。七最勝者何耶。答。一安住最勝。謂必安
住菩薩種姓。二依止最勝。謂要依大菩提心。
三意□最勝。謂要悲愍一切有情。四□□
最勝。謂必具行一切*□□。五巧便最勝。謂
要無相智所攝受。六迴向最勝。要迴向無上
菩提。七淸淨最勝。謂要不爲二障間雜。若
非此七所攝受者。所行施等非到彼岸
問。何故施等必唯有十。而不增減耶。答。十
地之中。對治十障□十眞如。□不增減
問。十勝行中。何故前六各有三種。得四唯
二耶。答。別六別□故。*得四唯後得故」
十重障者何耶。答。一異生性障。謂二障中
分別起者依彼種立異生性故。初地見道
悉□□□□*得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
彼所起誤犯三□。三闇鈍障。謂所知障中
俱生一分令所聞思修法忘失。四微細煩惱
現行障。謂所知障俱生一分執我見等。同
體起故立煩惱名。五於下乘□涅槃障。謂
所知*障俱生一分令厭生死□起滅同
二乘故。六麁相現行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
分執有染淨麁相現行故。七細相現行障。謂
所知*障俱生一分執有生□細相現行故。
八於無相中作加行障。謂所知*障俱生一
分令無相觀*界任運起。九利他中*界欲
行障。謂所知*障俱生一分令利□有情
□中。不欲勤行。十於諸法中未得自
在障。謂所知*障俱生一分令於諸法不
得自在
問。何爲十眞如耶。答。一遍行眞如。二最勝
眞如。三勝流眞如。四無攝受眞如。五類無別
眞如。六無染淨眞如。七法無別眞如。八不增
減眞如。九智自在眞如。十*□自在所依眞
如也
問。涅槃如性者。一涅槃法界無有差別。何
故爲十耶。答。□涅槃如性實無差別。而
隨勝德假立十種
問。初地所□涅槃如名爲遍行。涅槃如何
更十別耶。答。*□初地中已達一切。而能
□得猶未圓滿。爲令圓。*得後建立。故
別有十
問。菩薩如是於十地勇猛修行十種勝
行。斷十重障。□十涅槃。如其爲有何別
耶。答。爲*□二轉依故
問。何爲二轉依耶。答。一能轉依。二所轉依。
能轉依二。一能伏道。二能斷道所轉依二。一
持種依之。謂本識能持種故一切所依。
道轉令捨染得淨。故云轉依。二迷悟依也。
謂眞如諸法性故一切所依。*□道轉令捨
染得淨。故云轉依。如是二種名二轉依。頌
文旣□便□得轉依有是此二轉依果也
問。*初五究竟位其相何耶。答。唯識本頌曰
    此*有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
前修習位所得轉依應知*有是究竟位相也。
此謂此*別二轉依果也。*有是究竟無漏界攝
也。諸漏永□。性淨圓明。故名無漏也。界是
□義。此中含容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
五乘利樂□故
問。何故名爲不思議耶。答。超過尋思□議
道故
問。何故名善耶。答。白法性故。淸淨法界遠
離生□。極安隱故。四智心品妙用無方。極
巧便故俱說爲善也
問。何故名常耶。答。無*□期故。淸淨法界
無生無滅。性無變異故。說爲常也。四智
心品。所依常故。無斷*□故亦說爲常
問。淸淨法界說常實爾也。四智心品何說如
常耶。答。無斷*□故亦說爲常。非自性常

問。何故非是自性常法耶。答。從因生故。生
者歸滅。一向記故。不見色心非無常。故*有
以三因。故非常住。作比量云。四智心品應
非是常從因生故如餘有爲四智心
品應非是常生者必滅。一向記故如餘
心等四智心品應非是常不見色心
非無常故如餘心等涅槃經云。常法無
知。猶如虛空。如來有知。是故無常。意顯者。
常法無知者。淸淨法界理法身佛也。有是自
性常無變異。如來有知是故無常者。四智心
品名爲有知。以有知故以爲無常。又云。如
來世尊□非常住。非念念滅。意顯者。四智
心品*□非常住。淸淨法界非念念滅也。涅
槃經云。如來無常。舌根墮落。其意如何。意
耶者。釋迦如來在雙樹間而入涅槃。若有
情類見彼□已。有□佛無常。此人舌墮
落也。以示現故非是無常。□有念念滅。
而不間斷常在鷲山。然□實死舌根壞
  略顯因圓果滿門
十地之因旣圓。三身之果有滿。故云因圓
果滿也
問。修行位次中有五位次。初何位以爲因。
何位以果耶。答。五位之中初也四位以爲
因位*得之一位以爲果位
問。若爾說五位。旣因果□畢。何更旣有此
門耶。答。因十地中斷十重障。滅二十二愚。
修十勝行十眞如。此則因位所作之□也。
果三身中有四涅槃。有四起品。有佛土
義。亦有一百四十不共法等。今明此法以
爲果滿。故別有門
問。其果滿中三身者何耶。答。一化身。二應
身。三法身是名三身。依佛地論・唯識等論。
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
問。何名化身。耶。答。有二化身。一佛形化身。
二五趣化身
問。其意如何耶。答。從天來下託生王宮。六
年苦行。樹下□道。□同人天。而遂佛形
也。佛滅度後。示五趣身。非是佛形也。佛在
世身。佛滅度後身。故有二化
問。一人發心修行得果。何故果中必有三
身耶。答。初發心時起二種智。一求菩提願。
二利益他願也。由求菩薩智。而□起法
身。是眞佛身。遍滿法界無處不有。具四智
品。□四涅槃。寂靜安樂。常住不變。三點四
德具足圓滿也。由利益他智而彼眞佛身變
作二種身。一他受用身。此爲十地菩薩等
故變作此身也。二變化身。此爲地前二乘
凡夫變作此身也。以所化人有二種故
智二種身。合本眞身以爲三身
問。如是三身況知由智爲三差別。若因
有三而得三身耶。若無別因得三身耶。
答。有別因緣而得三身。謂一生因。二了因。
彼生因者。從無始來。有法爾種。體是上品
也。亦有六度。是生因助爾乃正助二生因故
得此三身
問。彼佛三身唯從生因。若有了因耶。答。理
法身佛從了因得。餘生因得
問。所謂二因。若有別□若是同*□耶。答。
一因別二。謂望理法身以爲了因。望餘佛
身以爲生因。□有六度及法爾種。臨果分
二耳
問。此三身中得幾法門耶。答。具足四智四
涅槃等無邊法門
問。何名四智耶。答。一大圓鏡智。二平等性
智。三妙觀察智。四□所作智
問。何名大圓鏡智耶。答。大謂廣大也。圓謂
周圓也。鏡謂照映。以喩爲名。如大明鏡現
種種像。此智如是能現能生身土智影。故
名圓鏡也
問。因位中有八識。轉何識□此圓鏡智
耶。答。轉*初八識而*□此智
問。何名平等性智耶。答。平謂均平。等謂齊
等。性謂實性。從境得名。觀一切法自他有
情平等性故。故名平等性智
問。轉何等識而得此*起。答。轉*初七末那
識而得此智。故名平等性智
問。何名妙觀察智耶。答。妙謂妹妙。觀謂觀
昭。察有審察。以用得名。照了性智無礙
所有義。作謂化作。以用得名。爲利有
情起・故。故名妙觀察智
問。何名□所作智耶。答。*□謂*□辨。所
*有變義。作謂化作。以用得名。爲利有情。
起化□故。故名*□所作智。初二依主。後
二持
問。如是四智以何爲體耶。答。若以自性。
有別境中慧□爲□。若以眷屬。有俱相
應五蘊爲*□
問。如是四智與幾法俱耶。答。二十一法恒
有相應。有幷心王。二十二法
問。二十一法何耶。答。遍行五別境善。五十
一。合爲二十一。*有幷心王爲二十二也」
問。莊嚴論云。轉於五識得妙觀智。轉於
意識得□□智。何與此解有相乖違耶。
答。其莊嚴論譯家錯耳。有人說云。爲顯
用理其不耶
問。如是八識何等位中轉□四智耶。答。妙
觀平等二智。初地見道始轉。以二智□
圓鏡化。智論有二說。一云唯後得智。云。
亦有正□也。餘三俱具也
問。何故初地不轉五八。而□二智耶。答。
*初八識是生死本故。若初地轉將佛故。
持十地有漏種。五識者是所依五根。旣是有
漏。何得轉□也
問。何故大圓鏡智唯與*初八相應。不餘耶。
答。*初八識者從無始來。爲趣生*□。能持
有漏無漏種子不失。恒在佛果位中此智
能持三智身土。故第八俱也
問。何故平等性智與*初七俱耶。答。*初七
識者□□在因位。由執我故自他差別。今
我執無故有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應。故此
識俱
問。何故妙觀與意識俱耶答。此*初六識。因
位之中能緣諸法自相共相故。果位中與此
識俱。此智妙觀諸法自共。爲他說故。因圓
之功不可量。果滿之德無邊際。四智心品・
四涅槃・三身・四德・三念住・如來十力・三不
護・四無所畏・不共法・四種一切種淸淨・三
點大悲・十自在・具三十二丈夫相・八十隨
好。微塵□無忘失法・四妙智。具足一百四
十法。恐末代惓而省略。願諸智者共知之
    我今隨能略讃述 凡心不解有稱理
    奉資我王期千代 恒轉金輪降萬葉
    群臣諸司翼□朝 身康壽遠安穩樂
    願諸衆生同點福 速出生死證涅槃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五
  右全部五帖。雖爲蟲損不能修補。棄置
函底殆經年矣。一日褫閱之。偏難棄置
焉。使弟子僧覺慧卽應自幸等補其闕略
加其繕裝。傳永世了。是併爲敬寶律師
等披見也。仰願曩祖早迴慈眼。令滿愚
願而已
  寶曆第五歲次乙亥六月十五日
  眞言一宗勸學院僧正賢賀春秋
七十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