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玄問答 (No. 2303_ 珍海抄 ) in Vol. 70

[First] [Prev]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303

大乘玄問答第一二諦義上
玄第一上
 禪那院越前已講珍海抄 
問。於他師義。付判境理言敎不同。且光宅所
立。大師如何判之耶
答。以境理爲諦。云云 問。判他師之所立。可任
其釋文也。然玄章自引光宅釋云。二諦者。蓋
是聖敎之遙泉。靈智之淵府云云旣云聖敎
遙泉。豈非以敎門爲諦耶。況對他家明十異。
第六半滿異之他家唯敎無理云云今文正對
常途之三師。明今正義若爾非但遺彼師
釋文。又似前後釋文。致相違如何
答。彼師所言。聖敎遙泉者。聖敎者能詮。遙
泉者所詮也。靈智之淵苻者。靈智者能照。淵
苻者所照也。下句不以智爲諦。上句亦不以
敎爲諦也。意擧能詮成所詮云故。玄擧三師
文。已云三説雖復不同。或言含智解。或辭兼
聖敎。同以境理爲訝。若依廣州大亮法師。定
以言教爲諦。今不同此等諸師
玄云。與他家異。有十種異。一者理敎異。彼明
二諦是三假是俗四絕是眞。今明二是敎不
二是理。他家有理無敎。今明有敎有理○六
者半滿異。他家唯有二。無不二故。唯敎無理。
名爲半字。今明具足。理敎名爲滿字義意
云。彼師自謂。二諦是理故。付彼判云。以境
理爲諦。然彼但得二。不知不二理故。約今正
義。判彼爲敎也
問。廣州大亮法師。以言敎爲二諦。爾大師許
此義耶 答。今不同云云問。山門相承之習。
攝嶺興皇之說。唯以言敎爲二諦也。大師又
自以五義二文。證二諦唯敎義。然何今不許
之耶 答。玄云。其有深意。爲對由來。以理爲
諦故。對緣假說玄問云。攝嶺興皇。何言敎
爲諦。云云。今答此問也
問。付判二諦得失。且於諦得失何判歟 答。
或得。或失。亦通得失也。問。義解之習。必用
師宗之禀承。然興皇大師。判於諦爲失。今何
背其說。云通得失耶 答。玄云。凡夫於爲失。
如來於爲得。聖人於亦得亦失而師云。於諦
爲失。敎諦爲得者。乃是學敎成迷云云
問。成實論意云。十六知見。出自外道橫計。
故云非二諦攝云云爾者。大師如何破此義
耶 答。陰界入等。亦出凡夫橫計。何得云二
諦所攝云云問。陰界入諸法。性是凡夫橫計。
猶有叶因緣生法門。不如十六知見之我畢
竟無體。何以彼例此歟 答。人法雖異。橫計
之義同也。故以彼得爲相例耳
玄云。問成實論師云十六知見。非二諦所攝。
十六知見道理無。此出自外道橫計。故非世
諦。旣非世諦。其即卽空亦非眞諦。此義云何答。
若言十六知見。出外道橫計。非二諦所攝者。
陰界入等。亦出凡夫橫計。何得云二諦所攝。
若凡夫所見。卽是世諦者。凡夫人應是聖人
云云
 問。若爾者如陰界入且與之爲世諦。亦於
 外道以十六知見與之爲世諦耶 答。衆
 生我人等。亦可爲世諦言須更
詳之
問。於佛果位。立於諦歟 答。可有於二諦也
問。於諦爲失。敎諦爲得云云加之玄云。本於
是通迷學敎猶別迷。通迷是本。別迷是末。本
是前迷。末是後迷云云通別雖異。俱是迷失。
本末二途。同亦忘情也。然何佛果圓滿位。可
論於諦義歟 答。玄云。而師云。於諦爲失○
者乃是學敎成迷云云然云。本於末於俱名
爲迷者。又重顯於諦爲失事也。意者本於之
中一分是得云也難云。下文云。問於凡是有
旣失者。於聖是空亦是失不。答。一往對凡夫
明聖爲得。若望敎諦皆是失也何云於佛
爲得歟 答。玄云。示凡聖得失。令轉凡成聖
云云又云。聖人於亦得亦失云云是論小聖於
諦。若如來於諦唯得非失也菩薩屬佛歟
云。下文問。經云。一切世諦。若於如來。卽是
第一義諦。亦是失歟
答。一往於諦。非但不得表不二理。亦不得能
表之敎。但是謂情所見耳此問答。以如來
於諦亦爲失如何 答。一往於諦等者。一
往之言。顯義不盡也。意者一往言之。二於
諦皆失。但是謂情所見耳。意顯若約如來
於諦。是得非失也。故淨名玄第六。起此問卽
答云。一往對凡之有爲失。對聖之空爲得。若
望敎諦者。於諦非但不得表不二理。亦不得
能表之敎。但是謂情所見耳。然如來了色
未曾空有。今案之聖人空。一往對凡爲得。望
敎諦爲失。此亦總是一往論凡聖兩情之於
諦耳。若論如來於諦。唯得非失。非謂如來於
諦亦是失也。又一義云。若凡他家所情。如來
之所諦者。望今家爲於諦。亦卽爲失也。此非
今家如來於諦前義爲正也
問。於諦三句中。有二諦皆失句。爾者有何故。
云二諦皆失歟 答。玄云。二皆失者。二皆是
於故二皆失問雖於諦旣有三句不同。或
云二諦皆得。或取於爲失。聖於爲得云云
上文云。如來於爲得云云今何故云於諦故
皆爲失歟 答。此三句中。且不論如來於諦。
唯就凡聖二人於諦。如此分別也。此句望兩
情爲於故。二皆失云也。又若以二表不二者。
便爲敎諦。若不標不二者。卽爲失耳
問。解諦義。有四家不同。且第二家意。云境理
非諦。能觀智爲諦云云爾大師如何破此義
歟 答。玄云。以智爲諦者。應名權實諦云云
問。設雖眞俗名呼境。其諦名借智稱。有何失
歟。何以諦是智稱。眞俗名改可名權實歟。
例如實智之境。故名實境。從智受名云云二智
義也
亦如云空智有智者。智名隨當體。空有稱從
境也。何妨眞俗稱者約境。諦名假能照歟
答。應是一往顯他師不悟名義耳。例如上釋
敎諦之諦名有五義之中云。二者如來誠諦
之言故名諦云云而今破他師解。取能詮理
之文言。爲諦之義也破云文言終不得
理何爲諦云云
 重意云。然此非例歟。誠諦言與言詮理。其
 意爲異也。可思之故。猶可致少劬勞歟
問理由眞俗皆爲眞諦歟 答。爾也。問。旣
云眞俗何還之皆是眞諦歟 答。對理外眞
俗俱是俗諦。云爾
問。他師意。以文言詮實爲諦云云爾何破此
義歟 答。玄云。文言終不得理。那得爲諦
問。敎若不詮理者。佛何說敎門歟。依之中
論文云。第一義皆同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
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是以文言
能詮眞理。如何
答。花嚴經云。一切諸法語言斷云云
問。付二諦立名。眞俗名正相待義可云歟
答。玄云。非正相待義云云問。眞者是眞固之
名。俗是浮虛之義。是非正相待義歟答。玄云。
眞應對世。第一對第二。而今眞對俗。世對第
一。非正相待義。聖人未必以對立名故。經云
法無有彼此離相待故云云上釋名門始云。若
如他釋俗以浮虛爲義。眞以眞固爲名。世是
隔別爲義。第一莫過爲與。此是隨名釋義云云
 問。世是隔別義也。何云眞應對世歟。浮虛
殊眞因。何非正相待歟。又以相待假。名通因
緣。一切敎門。無非相待因緣故立圓似法門。
爲正觀之旨歸。何云聖人未必以對立名歟。
又所引經文。離相待故者。顯絕待之眞理。何
關言敎立名歟 答。無名相中。强名相說云云
何必須相待云一往意也。遂論之時。非無相
待義乎。次第一第二。應正相待者顯也。以俗
對眞者。非正相待。以世對眞者。正相待云意
者。今未詳之更可思之
問。就敎諦中。具眞俗二諦乎 答。具也 問。
言敎之中。唯說世俗諸法。何可具眞諦之法
門乎。依之花嚴經文云。諦了分別諸法時無
有自性。似名說悉欲分別世諦義。菩提因此
初發心說。一切諸法。語言斷心行寂滅如虛
空。悉欲分別眞諦義。菩提因此初發心
知言敎所說。唯是世諦也。加之。中論四諦
品之言說是世俗云云若爾何敎諦中。具眞俗
二諦乎 答。玄云。自有二諦爲敎。不二爲理
皆是轉側適緣無所妨也此文略也。重牒
八不。疏云。自有二諦爲敎。不二爲理。若以二
爲世諦。不二爲第一義。世諦是敎。第一義爲
理。皆是轉側。適緣無所妨也若以二諦爲
敎。以不二爲理者。敎中具二諦。若以二爲世
諦。不二爲眞諦者。世諦是有無敎也。眞諦是
理非敎。且約此後義者。敎中無眞諦也。轉側
者。轉勢之義也。凡有四重二諦。前三重眞俗。
並是敎也。唯第四重。以敎爲世諦。以離言
之理爲眞諦。所出花嚴經文。是第四重之證
文也。疏引此文已。卽之此以一切言說爲世
諦。言忘慮絕。爲第一義。卽第四重意也
案之經說言一切諸法語言斷云云卽言說眞
諦理也。故第四眞諦。猶可敎諦攝也。又敎所
表標之理故。相從可爲敎也。故論一具文云。
第一義諦。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
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故敎諦中。具眞
俗二諦也。此與彼釋之敎理。具足相似而有
異也
問。付相對他家明十異。且理敎異者。他家唯
有敎無理耶 答。玄云他家有理無敎云云
問。他家者。三大法師義也。述彼義云。唯有
二無不二云云二卽敎也。不二卽爲理也。若
爾可云唯有敎無理。何文云有理無敎耶。依
之次下文云。他家唯有二無不二故。唯敎無
云云半滿
異也
又傍釋文中三卷
章中
申理敎異。云他
唯有二無不二。則唯有敎無理可謂。世間法
者。有學無義云云
答。言有理無敎。約彼師意耳。有敎無理者望
今義。論之故無違也
問。就十異義。且他家釋中。有不二理乎 答。
六者半滿異他家。唯有二無不二云云問。開
善解云二諦者。佛法法性之旨。歸一眞不二
之極理。又云。不二而二。二諦理明二而不二。
中道義立云云於他家豈無不二之理耶
答。彼所言不二者。還是無相之眞諦也。非不
二中道之眞諦也。又三卷章難彼義云。若二
諦是理。卽無不二理云云
問。付絕名義。且俗絕眞不絕之義。如何釋成
耶 答。玄云。如言生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
乃至四句皆不可說云云問。四句皆不可說
者。二諦俱可絕名。何得俗絕眞不絕之事耶」
答。玄云。四句皆不可說。卽是世諦絕名
以四句不可說。且證世諦絕名耳。於眞諦不
絕者。上俱絕文中見也。卽引大論云。如瓶衣
等法。世界悉旦卽有。第一義悉旦卽無。眞如
實際等。於第一義悉旦卽有。世界悉旦卽無。
此名字互有互無。故知二種俱絕俱不絕
故知於第一義中。眞如實際不絕。瓶衣等法
卽絕名也
問。付因續二假。卽成義有礙云云且相續假。
有礙義如何成乎 答。唯得續前不得續後
問。前念後念互相攝連。何唯有續前義。不得
續後乎。今明相待假之無礙之長旣待短短
還待長云云相續亦爾也。後旣續前。前還續後
也。就何云唯得續前。不得續後乎 答。上文
云。聲聞用因成緣覺用相續。菩提用相待云云
旣云相續假。是緣覺得道不用云云故知是因
果相續爲本。故唯以前爲因。以後爲果。是相
續假之義也。但以前爲因後果還續前因。不
可以後爲因。以前爲果故有礙云歟。如成實
五陰前後合成假人者。乃是因成假義。非相
續假歟可尋
習之
問。諸法悉歸阿字一門。以阿字爲本云云
依何經。説證成此義乎
答。經言四十二字皆歸阿字問。考大品
般若説。四十二字。一一皆入四十二字。不言
但入阿字一門。今何引皆歸阿字之文。偏以
阿字爲本云乎
答。四十二字。展轉雖互相歸入。而今亦以本
來無生一門。成之義也。凡大乘法門。皆互相
容入。無礙自在也。以圓通旨。非妨正觀意。
況復雖有四十二字。以阿字爲初。是則以無
生。爲諸法本也
大品三十五云。四十二字一切語言。皆入初
字門。一切語言。亦入第二字門。乃至第四十
二字門。一切語言。皆入其中一字。皆入四十
二字。亦入一字
問。付二諦體。有人意以空爲體。有是其用
爾大師許此義耶 答。不然云云問。上文云。
諸法本從無生云云是則一切諸法。皆從無
生眞理而生。有人所解。旣叶今正義。而何不
許之乎
答。玄云。問第二解空爲體。有爲用者。是卽成
一諦。何謂二諦。汝今指空當體是卽空是諦。
有非諦。若空有俱諦。何得偏用一空爲體。故
不然又云。雖復有五解。不出四句之計○
旣束爲四句。是橫計。何得扶道
問空有二諦。以中道爲體也。爾引何文證此
義乎 答。論因緣所生法偈。花嚴一切有無
法。了逹非有無之句。𣵀槃經隨順衆生。説有
二諦之説。仁王經有諦無諦中道。第一義諦之
文等也又經云。非有非無似
説有無之説。云云
問。中論偈。雖説空
假中。而不云以中道爲體。何引爲證據乎。仁
王般若中。無所引之文。但云有無本自二云云
如何
答。玄云。因緣所生法是俗諦。卽是空是眞諦。
亦是中道義是體亦爲是假名者。指上二
諦。名爲假名也。故以中道爲理爲體也。仁王
經下卷云。世諦三昧。眞諦三昧。第一義三昧。
此三諦三昧○疏云。世諦三昧者。約凡夫所
見明實相故。云世諦也。眞諦三昧者。約二乘
所見。偏眞故之眞諦也。第一義諦三昧者。卽
是中道。第一義法中。精最不散。故云第一。亦
名實相三昧也云云不散者
不失歟
經文云。於第一義
中。常照二諦化衆生疏云。於中道一實諦內
常照空。二諦化衆生云云又云。次以三諦攝
法文云。一切法空諦者。三藏師云。諸法本性
爲空諦也。凡夫色麁顯色爲端。名色諦。三乘
人修道無漏心。名爲心諦云云此空諦色諦
心諦者非今三諦也。生死三諦中。以八識爲
心諦於𣵀槃三諦。以眞實心名心諦。故少異
也。又三乘爲心諦。今唯取諸佛菩薩。爲中道
敎化品疏云。色心空
諦。名三諦中。云云
二諦偈。但明二諦。不二
疏不分明。云有三諦也。今開經文。三諦説明
也。何難云經無此説乎。但云有無本自二者。
望情謂説卽是於之二諦也。疏云。迷故謂二
辨之二角等文
問。付三種方言。且第二方言者。爲破誰人偏
病明之耶 答。玄云○學佛敎人。作三中不
成。故墮在偏病。今對後中義不成。故辨三中
問。上第一方言。旣明破大小乘諸師一
切偏病已。今重明此義。豈非無用乎。凡三
種方言。是一宗大義。三番解之。定有深旨如

答。玄云。雖同生滅爲俗。不生滅爲眞。但不生
有三種。初方言破定性生明不生。第二方言
破假生明不生。此中有異。破定性等。但破不
收。破假生亦破。亦收第三方言約平道門。本
來不生故。不生破病此中有異等者。第
一第二不同也
又云。第
一方言。破性外道八迷。破性明中。但出諸師
計者。法師計亦有性義。亦云正破外。傍破內
故。出諸師計云云又第二方言。始之爲顯如
來從得道夜至𣵀槃夜常説中道。又學佛敎
人。作三中不成。故墮偏病。今對彼中義。不成
故辨二中云云
問。若爾於學敎人前。第一方言所破。今第二
方言所破異歟 答。前寬後狹。但就大乘學
者。作三中若就偏執。論性義者。卽爲第一方
言之所破。若與之爲假義者。亦破亦收。卽爲
第二方言之所對也但破其病不
除其敎也
問。就二諦絕名義。爾如眞諦假實俱絕。俗諦
亦假實俱絕可云
答。世諦卽絕實不絕假。眞
諦卽絕假。復絕實又云。卽云假俗卽四句
皆絕云云
問。且付初義。明俗諦絕名云。百是不能是。百
非不能非云云何定存假名歟。加之眞俗雖
異。無生道理遂同也。眞諦旣假。更俱絕也。俗
諦何無絕假之義歟 答。玄云。眞諦雙絕。世
諦絕實。此卽漸捨明之。二諦皆絕義。俗諦絕
實。眞諦絕假實。第二次就平道明二諦俱絕
義○旣假俗卽四句皆絕○假眞亦爾云云
云漸捨門。不可以平道門爲難也。玄明世
諦之是。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云云明眞諦
云非但是是不能是。非是亦不是云云意云。
是是者。謂性實是也。二諦同絕之也。非是者。
謂假名之是也。意云。非之是也。故眞諦絕之。
俗諦不爾。此卽漸捨之意也
問。付二諦體。且有人意。以中道爲二諦體
大師許之乎 答。今皆不然故不許之也
 問。花嚴經中。云一切有無法了。非有無
般若經中。云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
持論中。云從有無方便入非有非無中論
偈頌。云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也。況攝嶺
以來。山門相承。以中道爲二諦體云云然何
强云今皆不然歟 答。玄云。開善亦聞此義
得。語不得意。今意有第三諦。彼無第三諦。彼
以理爲諦。今以敎爲諦。彼以二諦爲諦。天然
之理。今明唯一實諦。方便説二。如唯一乘方
便説三。故言異又云。彼解解俱是一無名
無相還。是二諦攝。此是開善所用云云問。唯
一實諦方便説二云云爾一實者。爲卽二諦中
一爲當何乎 答。玄云。今意有第三諦問。
論云。諸佛常依二諦説法若二諦外在第
三諦者。豈不違本論文乎。加之擧一乘眞實。
三乘方便。爲顯然一乘卽三中之大也。准知
一實諦。方便説二。其一實卽二諦中之眞諦。
相例可等。如何可分別之乎
答。有四重二諦。故不違也
問。敎二諦其體是一可云乎 答。如前言。中
道爲體故是一體等文問。仁王般若云。有無
本自二解。如牛二角。文云。二諦常不卽。説
於諦常自二云云答。仁王經云。菩薩摩訶薩。
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化衆生但言有無
本自二解如牛二角者。是迷情之二諦。非敎
二諦。故不可以彼爲難也見二諦
品衆也
問。二諦交絡。
付中假出入義。且單中複假相對句可有耶
答。交絡明出入。有十二句云云單假單中相
對。有四句。複假複中。又有四句。單假複中。
更有四句。故成十二句耳。更無單中複假之
四句也。問。何無此句乎。謂假有不有不名
無云。卽自俗諦複假入眞諦單中也。若言非
無假説有不有者。是從眞諦單中。出俗諦複
假也。眞諦複假。俗諦單中。相望亦准之何可
無此四句乎。例如單假複中相對亦有四句
乎。加之二諦各別明時。有複假單中之四
句。爾者如何可成此義歟
答。實敏僧都記云未決也。均正亦不明所
云云又八不義如今文。但明十二句也。今
推之興皇相傳説也。嘉祥均正同禀興皇師。
然二師明之旣同也。明知受興皇説也。先徳
猶未決。後生敢辨歟。然今存一會釋者。單假
複中者義便也。單者短複者長也。中是體也。
故爲入假是用故爲出。若爾於體明義可長。
於用明義。乃短是義便也。若於假用明複義。
於中道辨單義者。義乃不便。若中假俱單中
假。幷複亦可然也。若有單複長短之不同時。
不可云單中複假也。至二諦各別明時者。彼
依實義通具明之。今依非義便。又依義隱。略
不明之。若互相例者。其義可齊等也。
問。證二諦相。卽義引𣵀槃經文。爾何引其文
乎 答。玄引大經。云世諦者。卽第一義。第一
義者。卽是世諦云云問。彼經但言世諦。卽
第一義諦。不説第一義。卽世諦依之。三卷下
五卷意云。又𣵀槃經但明世諦。卽第一義諦。
不明第一義諦卽世諦爾何今如此引之乎
 答。三卷章文者。次文云通皆得世諦。旣卽
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不卽世諦。但𣵀槃隻
用故。世諦卽第一義諦也故知今文取義意
加後句也。又玄云。若便大經。云等文若便之
言顯非直是經文歟
問。𣵀槃經云。世諦者卽第一義諦。與般若
經色卽是空二文明相。卽義爲同爲當何乎
答。奢切異也取意問。案二經説其意全同
也。明二諦相卽。辨眞俗不二。有何差異歟。
於中分別奢切義。其意未明。如何可云乎」
答。𣵀槃明卽可不相離卽。般若所明者。卽是
之卽也。謂卽有二義。一者卽是之卽。二者不
相離之卽也。故二經所明。其意不必同也」
玄云。次辨二諦相卽。經有兩文。若便大經云。
世諦者卽第一義諦。一義諦卽是世諦。此直
導卽。作不相離故言卽。此語小寬。若如波若
經空卽是色色卽是空。此意爲切也
梁攝論五云。般若波羅蜜經中。説十種法對
治。此十種散動。以初二法。正是般若波羅蜜。
事理謂顯眞空。遣俗有云云
又云。論曰異執散動。釋曰。謂色與空異○爲
對治此散動。故經言無色。異空故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釋曰。若提分別性説言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何以故此分別色永無所有○不
如依他性。於眞實性爾不可説一云云准依
此文依他眞實之二諦不可説一也。其言色
卽是空者。但是分別性之空也。此當法相宗。
遍計所執體用都無之義也
問。今迷情於諦者。二諦各別也。約因緣敎體
明相卽。乃違攝論文歟 答。於相卽可有二
義歟。一破性中云。相卽二因緣。無礙之相卽
也。攝論且申破性中云相卽歟未決
問。以何文證二諦是敎門乎 答。玄云。文處甚
多。擧一經一論。一論佛依二諦。説法故二諦
爲敎。大品云。菩薩住二諦中爲衆生説法
問。且付論文。不可以此文。證二諦敎門義。其
所以者。依二諦之二諦。是於之二諦也。説法
者。又不可二諦。何以此文爲證乎
答。玄云能依是敎諦。所依是於諦今取能
依。爲敎二諦之證文也。旣依二諦説法。卽説
二諦法也。故之敎二諦也 三卷章中。云二
於諦名亦是爲衆生。故説爲衆生。説有於取。
是世諦爲衆生。説空於聖人。是眞諦爲衆生。
説空有是二於諦故。二於諦故。二於諦亦是
敎也云云又云。於兩情名於二諦以爲衆生。
説此二於卽是敎諦。更無於有二但約義判
何者。於諦則是所敎諦則能能所判於敎二
諦也
問。如所釋者只是於二諦而已。何別有敎二
諦歟 答。但對他師。二諦是天然理云義。今
爲顯非理有二云諦只是敎門也。意云。爲顯
不二理以二諦爲敎耳。雖有於二諦。然望理
今專論敎二諦云也
問。佛未説有無敎之前。爲有敎二諦。爲當何
歟 答云云問。兩方有疑。若未説之。前有者。
玄云。以説爲敎者佛不説卽無敎二諦也
此文佛不説有無之敎時。卽無敎二諦也。若
言釋者。仁王般若經。説因緣本自有云云
緣世諦本來自有之也。世諦旣本有也。況豈
無因緣之眞諦歟。因緣有無。是相待義也。若
有一無一者。如何成因緣義歟
又玄云。一切法常。是二於諦有無。亦恒是因
緣有無旣是恒因緣有無也。何待佛説敎。
始有此二諦歟 答。因緣敎諦本來恒有也。
卽是中道義也。諸佛菩薩恒住此二諦爲衆
生説。若未説時。卽無言説敎諦。唯有表理敎
諦也。玄云。問。有無望佛菩薩。卽是因緣有
無。卽是因緣境。云何言是敎。答。是因緣有無
可兩。望之發智卽境能開不有不無不二卽
是敎也此明境亦是敎表不二理故也
淨名玄第六云。雖是有無。而不有不無。如此
有無能開不二卽是敎義。問。佛若不説恒有
因緣。有無有無有無豈是敎乎 答。非但取
説義爲敎。經中明六塵皆是敎。問。若爾境
發何異 答。此因緣有無可兩。望論之發智。
卽境能開不有不無不二理卽是敎也。此據佛
不説自有境敎也。就説義明境敎者。佛照有
無有無名境。佛説有無有無是敎此明敎有二
言説及表理

今玄章次下問答云。問。佛照有無有無名境。
佛説有無有無是敎門。他亦之照有無。有無
是境。説有無有無亦是敎。與今何異。答。他但
得二於定性有無此有無不得開不有不無故
不敎也云云此問答就説義明敎也。又依今
玄章文者。表理卽説義也。故卽就表理敎諦
敎門卽之説有無耳
問。若爾佛未於世之前可無敎諦乎 答。恒
是因緣有無云云因緣有無者。卽敎諦之異
名也。故恒有敎諦也
問。旣無説諦亦無智故可無。境何能表理乎」
答。因緣有無義自本有之。能自表不二理也。
又佛智常住也。常能照二不二耳可見古人
私記也
問。今宗家明因緣有無。爾爲是實説耶 答。
玄因緣有無。此是方便説耳。云云問。因緣有
無。卽中道義也。此乃本有之性相。天然之眞
理也。何云方便説乎答。玄云。問。他亦云因緣
有無。與今異。答。言因緣有無。是此方便説耳。
聖爲敎化衆生故。説是有無叙此有無爲敎
也。他明道理旣是有無故今不同但取此一意
爲正答也。意云。有無豈非定性。但是相待假
説故云方便耳。此礙他家之自性義明之也」
問。佛依二諦爲衆生説法爾爲著有者説
有。爲著空者説空可云歟 答。玄云。爲著有
者説空。爲著空者説有問。依二諦説二諦
法者。以所依有無爲於諦。以能依眞俗爲
敎諦。若爲著有者反説空者。何得之能依所
依歟。又經論但云説法。不云二諦法。何能得
證敎二諦歟。今引爲證者。蓋由所依二諦相
成能依發亦名二諦耳。若不取所依二諦之
二諦者。能依敎何爲二諦歟
答。佛説有無敎。本爲令捨有無執著也。故玄
云。三者爲拔見○攝嶺大師。對緣片病欲拔
二見之根。令捨有無兩執故説有無能道不
二理云云若爲著有之者説有。爲著空者説
空者。非但不能拔彼見反增其執著。故今云
爲著有者説空等也。問。今説因緣之有無。破
定性之有無也。故云有無非是畢竟不應住
有無中有無爲敎玄文
故著有者。説因緣有爲
著空者可説因緣空也
答。玄云。又佛法中五百論師。執有聞畢竟空。
如刀傷心云云此則爲執有者説空對治之云
也。但爲執有者説因緣有可除其執之難者。
亦非無其義。今且空有相對其義顯故。且擧
一義也。又因緣有者。謂有非自有是無之有
也。故爲著有者。説因緣之有者。卽爲著有者
説空之義也。爲著空者説有。准此可知之故。
玄下文云。今明諸佛菩薩無所得空有因緣
無礙○空是有空雖空而有。有是空有雖有
是空云云依列章問
答如下也
花玄第四云。釋論云。爲著有衆生説爲著空
者説有。此説初門二諦也
大論不共法中。云復次有二種斷見。一無後
世受罪福共樂者。爲説有我從今世至後世
受罪福果報。二者一切法皆空無著是邪見
爲見衆生故。説有一切法所謂有爲無爲
云云以上不著我者。説有我相者。
爲破我故。説空無我也
 今案爲破著有故説空者。依聖人空。爲凡
 夫説之也
又此對緣假也。若隨緣假者。爲取説有爲聖
説空歟。問付敎二諦。且以言敎爲眞諦可云
歟 答云云問。兩方。若云言敎爲眞諦者。玄
云。不以言敎爲眞諦若云不以言敎爲眞諦
者。旣云二諦俱説云云何云無以言敎爲眞
諦歟 答。説眞諦故。言眞諦敎説。俗諦故之
俗諦敎而所説之無敎。能表眞俗者。實是俗
諦攝也。故中論云。俗諦有言説。第一義諦無
言説云云玄云。不以言敎爲眞諦。乃言説眞
説俗。故言眞俗耳然今案之眞諦無生滅。
言敎生滅故。且云不以言敎爲眞諦耳。若以言
敎。從所説義者。卽以説眞諦之敎相從名眞
諦也若以所説義。從能詮之敎者。以眞諦爲
敎諦也若可思之。此與上敎二諦
中有眞諦。同而少異耳
問。玄中引攝論
師三性爾分別性體何物歟 答。玄云。分別
性者。卽是六塵問。開攝論文。案三性相狀。
依他性中。有染淨之二分。取其中染分。名分
別性。然何唯以六塵境爲分別性乎。加之論
文。云阿梨耶識。是依他性。餘一切法。是分別
性。故知前七識皆是第八梨耶識。中染分也。
本識所生之生死法也。若於七識。分心境俱
是分別性攝。何唯云六塵乎
答。玄云。問。此對治何人耶。答。凡有三義。一
爲學攝論人不執三性存三無性理云云旣是
二諦之所破。又是學攝論人之義也。若不叶
本論文者。只是他師之失也。今何以爲咎歟。
加之攝論文明有此説故。云第五卷也。實無
有塵。唯有識體顯現爲塵。是名分別性相。釋
曰。識所反異顯現爲我等。塵無而似有。爲
識所取分別性云云我及根者。且付法塵可論
也。故今玄文唯云六塵耳
攝論第五。云依他性有兩義。若談識體從種
子生。自屬依他性。若談反異爲色等相貌。此
屬分別性色等相貌離識無別體云云答。文

第六云。論曰。阿毘逹摩修多羅中。佛世尊説
法有三種。一染汚分。二淸淨分。三染汚淸淨
分。依何義説此三分。於依他性中。分別性
爲染汚分。眞實性爲淸淨分。依他性爲染
汚淸淨分。○釋曰○分別性。以煩惱爲性。
眞實性以淸淨品爲性。依他性由具兩方以
二性爲性難文
問。論二云。釋曰。於世間中。離分別依他二
法。更無餘法。阿梨耶識是依他性。餘一切法
是分別性難文
問。第五云。欲顯依他性。具有三性。一識從種
子生是依他。有種種識相貌是分別。分別更
無所有是眞實性又云。反異爲七識。卽是
本識相貌此亦難
文也
又第五云。以此分別性。攝
一切諸識皆盡此亦難
文也
今總案之。攝論三性文義難解。由此論師人
師各思邊。若具謂之者。明三性可多途。但大
旨有二。謂以因緣生爲依他。以橫有爲分別
性也一義又以染淨相依爲依他。以染汚分爲
分別性。以淸淨分爲眞實也。更可有餘義但
前二義之家支未分義歟
問。付攝論三性。且依他性體何物可云乎
答。玄云。本識爲種子所依故名依他云云問。
案淨名玄文。中攝大乘師意。云依他性者。心
識依六塵及梨耶本識起。爲依他性。申三無性
中。云六識無生名無生性云云准此文以六
塵識依他性也。今何以本識。爲依他性乎。依
之攝論云第六若談識體。從種子生。自屬依
他性云云又云。一識從種子生是依他性云云
旣以種子所生名依他。今何以爲種子所依。
本識爲依他性歟
答。考攝論第二卷文云。阿梨耶識。是依他性。
餘一切法。是分別性云云今攝論之一師依
此文。取本識爲依他性歟。至淨名玄文者。是
別師義歟。攝論第五卷文云。於依他性中。以
別道理成立爲三性○何者別義説名依他。
從熏習種子生繫屬他故云云此依別義更成
一義也。學攝論師又取此説意一途義歟。彼
論三性文義亦差其旨難定歟
問。小乘敎意。依何義説二諦乎 答。玄云。小
乘明事理二諦云云
問。考雜心俱舍等。就假實義判二諦如。云若
法分別時捨名卽説等分別無所捨。是名第
一義也。今何云明事理二諦歟
答。以四諦爲四聖諦。爲四眞諦。依之斷惑證
滅。又以緣事。智無八聖得果。故知以事理判
二諦也。假實等二諦。隨義宜明之。而非大宗
如云經律論阿毘曇。是名俗。正法三十七覺
分。是名第一義。又以無漏淨惠名眞。對法以
有漏惠爲世俗。對法者並非二諦之正意也。
況復成實論。明眞俗二諦。以色等事法爲俗
諦。以泥洹滅諦爲眞諦。故今云明事理二諦
爲小乘之宗也
玄假名品云十一
又佛説二諦。眞諦俗諦。眞
諦謂色等法。及泥洹。俗諦謂假。名無有。自體
如色等。因緣成瓶。五隱因緣成人云云此見假實
也。可爲
難文
又云。若以世諦故。説有我則無咎。以第
一義故。説無我亦實此猶假實
歟。可見之
聖行品云第十
六偈
又此行者。觀一切空故。知五
隱非眞實有○
問。曰若色等法。亦非眞實今應唯一世諦。答
曰滅是第一義諦故有云云此正
答也
見諦品云十五
又要當以眞諦得道。而解四
諦中説生苦老病苦死○觀如是等不應漏盡
此皆世諦。非第一義故云云
又云○如是五隱中。無神我故名爲空。如是
觀者。亦名爲空。亦名知見未淨以未能見五
隱滅故云云此等文意者。至論眞諦唯一眞
空之理。卽以滅爲眞諦耳
問。就周顒三宗二諦。且第三假空義者。今宗
所明初重二諦也。爾爲空假法爲當何乎 答
云云問。兩方。若空於假法者。與第二空假義。
有何異歟。若不空假。名世諦者。豈得空有無
礙歟。爾者。如何可空歟
答。假空者。假法卽空也。故可得云空於假法。
而與空假之宗。若異者彼空假者。令假法空
無故。假有時云非空。空假之時假乃已。空有
相隔。不得假卽空也。今言假空者。雖空宛然
如本假也。雖假而空性宛然不改。故空有相
並。曾無妨礙。是謂因緣無礙之二諦。故立假
空之名。謂假卽空也。非遣假爲空。若遣假令
無者名空假。謂空於假法。故名空假也。今爲
顯異此義。故云空有無礙。又名假空義文。云
不壞假名。而説實相。亦名本來空。亦假生不
生者。亦收亦破云也
玄云。次周顒明三宗二諦。一不空假。二空假。
三假空。空假者。開善等用。假空者。四重二諦
中初重二諦。雖空而宛然假。雖假而宛然空。
空有無礙云云又云。第三階。一取一捨。碩乖
⻝栗取用案苽。從來二諦不成。案苽義從來
有二理各別。豈得稱爲案苽二諦。今始得用
此義。以唯是一苽本非出沒。顯如唯是一道
非有非無。而苽用中有時而出。有時而沒。顯
二諦用。或時説俗。或時説眞等文
⻝栗者。鼠樓二諦也。當空假宗。今宗全捨之
也。於案苽義者。且取其名。捨彼義意也。卽
捨空假名義立假空義。但付假空義。云空於
假名者。可許之也
大乘玄問答第一
  都合三十五帖歟
  永享八丙辰年二月二十二日於北室花藏
  坊西密一乘坊中間。二間僧坊書寫畢先
  代未聞久世事也
  抑意趣者當年別宗談義大乘玄囘至惡筆
  雖多其輕如方加入數間內內爲稽古書之
  者也。定而可有惡字落字稱爲結緣書寫
  之計也。依此功力者大小二敎如思而已。
         三論末葉英祐生 年
二十歲


大乘玄問答第二二諦義短冊之上
玄第一之中
問。云何名敎二諦歟 答。諸佛菩薩雖知法
性。非有非無。爲化衆生。説之爲有無。是其敎
二諦也
問。今此敎諦中。爲敎理具足。爲當如何 答。
云敎理具不具。可有二意也。一者云唯是敎
門。不通理。二者通攝敎理也。問。於所答申
二義。俱有疑難。先付云不攝理法不可爾。夫
對他宗。明十異之中。第六半滿異者。他宗之
義。有敎無理。今宗敎理具足云云又四重二
諦中。第四重眞諦之無所依得始名爲理云云
加之因緣無礙二諦。稱爲敎諦。若唯有敎
無理者。何成因緣相待義歟。若偏取敎忘理。
乃非滿字之義宗。還同他宗之約執歟。次
言敎理具足。又不明夫言敎諦何更兼理法
歟。依之攝法門中以五義二文。證二諦唯
敎。何違文理。忽存別義乎。抑二義中正可存
何乎
答。先唯敎門不攝理云。意者説有無之二諦。
表不二中道。取其能表敎門。判爲敎諦也。故
攝嶺興皇相承之二諦唯敎云云章主重以五
義二文。成二諦唯敎之旨也。但至半滿異之
難者。彼他宗唯知二不知不二故。唯敎闕理。
今以以敎二諦表不二故。敎理乃具。云爾故
於敎諦中非爲敎理具足。彼第四重眞諦始
爲理法者。是以説離言敎文。且名爲理。而考
實者。猶是敎門也。故引華嚴法花等離言之
文。爲證據旣是敎門也。何定理法乎。至有
敎無理因緣無礙義不成者。凡一切言説。必
相待假立故。卽於敎門中。因緣義成已。何必
求所詮之理乎。況因緣敎諦。能表不二理。敎
諦雖非自理。亦得相待之義成也。況如來於
諦中。有不二理。故以敎諦。望於諦何無因緣
義乎。次敎諦中。自敎理具足之意者。旣以
因緣無礙義。爲敎諦之大旨。若屬能表之有
無。忘所表之正法者。因緣無礙義如何乎。以
理從敎故。雖其敎諦。實能兼敎理也。以文義
證據成二諦唯敎者。從來諸師多以二諦謂
天然理。爲對彼義且申此旨。可實於具足敎
理也。抑二義中。且以敎理具足。可存正義也」
問。於敎諦中。敎理具足。答申不可爾。夫義宗
之習。必住師資之禀承。然山門相承之習。存
二諦唯敎。何忘相傳之義宗忽成別義乎。何
況尋諸法眞理者。不二中道之正性。內證離
言之境界也。言有無眞俗之法者。唯是諸佛
如來之敎門。相待因緣之假法也。何乍云敎
二諦。强可攝理法乎。加之爲對他師二諦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