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菩提心論見聞 (No. 2294_ ) in Vol. 70

[First] [Prev]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之二乘三百由旬化城。名
三界。何今從化城三界云哉
 答。一義云。實所難。但至論文者可
文點。謂從化城起以三界
也。一義云。住無餘心智不生ナリ。而漸出
無餘界心智生迴心ント時昔リト
故也。一義云。先入化城其後從
化城變易寶所。其中間&MT06279;我既
今又至寶所思也。一義云。迴心向大
化城後今コソタリト三界思故也
尋云 迴心向大者法相等立大乘
也。法華開會一乘云也。又眞言密大乘
云也。答云云示云。古來異義不同也。
但今本意十界悉本來成佛五性
遮那密慧。何執權教權門所談
實教實門所説。所以一佛乘分別説三。
先住小心&MT06279;生死妄法其涅槃
灰身滅智。夫實ニハ無餘界也。故
佛菩薩加持力漸趣大乘心
密藏也。觀&MT06279;假空是空生死後觀空空
是空涅槃ヘル釋可合之。問灰身滅智乃
至超三界者擧權教當分執教也。謂宿
ルカ乃蒙諸菩薩加持力而以方便
遂發大心。乃至聲聞縁覺智慧狹劣亦不可
者迴心向大教相出也。又有衆生以下
發心已後菩薩相述也。知眞非眞方便出
假等釋可料簡合云云抑所云向大者且
勝義ナラハ顯大乘故次第&MT06279;&MT06279;之可
權大實大。其意三摩地内證本意
眞言大乘ナル如闕而不書料簡云云
見抄云。從化城起者。起無餘化城大菩
提心。以爲超三界者。此迴心向大
。謂二乘無學有餘涅槃位三界惑
分段。故依身猶是還屬三界城。入
餘涅槃時永三界依身。故爲超三界
今起無餘化城趣無上寶所時作究竟滅
度想。故依身本因謂宿ヨリマテハ大心宿
熏習今蒙諸佛菩薩驚覺。從
化城起發大心乃至成佛者。迴心向大
因感果。聲聞・縁覺智慧狹劣者。大賢引般
云。二乘善猶如螢火唯照自身。大乘
善根猶如日光一切云云
五大院菩提心義一四段。除三藏菩薩故。
第三五段。加十度菩薩故。有六段七段不
而已
            一凡夫
            二外道
    一相説段四
            三三乘
勝義二        四十地菩薩
         加六度菩薩
            一迷途無自性
    二旨陳段二
            二諸佛無自性
 御本云
 貞治二年癸卯仲春佛誕生日賜了慧首座
 御本數日形令書寫了 金剛弟
 子玉範 十九
了翁本
和尙事也
 康應改元七月十日於上野洲淵名莊波
 志江師御本書寫了  定智三十三
 應永三十年癸卯六月四日校合了。於武洲
 青鳥成就坊書寫了 定智世年六十七歳
 于時永享九年丁巳二月晦日賜普光庵眞
 言院御本令法久住書寫了
          金資幸朝四十六歲
 寬永八年十月五日以右本書寫一校
 了       山門西塔金山房祐存
 進上天海大僧正樣


菩提心論見聞第三
  乃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事
問。今論意十信以前立次位耶 答。論云。
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
然得成佛
之經論常途施設十信以前次位。云
何如此云耶 答。一義云。廣雅云。下者後也
無動寺南
圓坊義也
 一義云。竪入發心
以妙覺
尋難云。下字其意未分明ナラ。若如ナラハ云直
。何能説。具ルニ論文疑難
之。所以十信者別&MT06279;大乘位也。三無數劫
者小菩薩位也。若別教ナラハ十信以上諸位
多俱胝劫。何意三無數劫云耶。
若小乘三無數劫ナラハ未斷惑位尤十信已下
有也。又何小心迴心
向大專論薩埵難行之處。何
智慧耶 答云云 示云。眞言教
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所云衆生者不
也。然自語菩提勝義極位。且
此從小心菩薩云之意&MT06279;自語
タリト小心全偏。故云云&MT06279;
小心而爲ンカ大菩提。例漸次止觀
七方便云云是則次第階級
種三昧道。此竪入三昧橫遍法界
輪圓曼陀羅也。諸尊皆同毘盧遮那佛身
之。所以行願勝義。橫竪
同體&MT06279;念會入三摩地也。然&MT06279;則今所
小乘ニハ皆悉教門權説期瑜伽
也。所以權説者皆是教門靈説也。其體
法界本有法位也。以此法界本有
即名瑜伽直乘實位也。是故云遍
歷諸位三無數劫教門者。實ニハ一切衆生無
始以來汝等所行是菩薩道也。故此論密意
十信已下即十信已上初後同體迷悟不二
得者也。其故先空&MT06279;生死妄法&MT06279;自悟
菩提後出法界者全還生死妄法
也。遍應法界名八重玄門。云可如之。天台
三惑次第不次第廢立大小權實施設能之
習也
問。論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爾者別圓
二教ニハ耶 答云云若別教十信也者。
別教十信見思伏位也。然以二乘迴心
十信&MT06279;別教十信タリ
若依之爾也者。經無數劫圓教十信何
三無數劫ハン耶 答。可別教十信ナル
一邊但至者二乘界外塵沙
無明。故十信ニモ塵沙義有之。然
假觀十信難斷塵沙
南圓
坊義
難云。亦論文二乘界外&MT06279;&T069222;大心
圓密所談ナル也。次雖別教心也二乘斷
伏惑。如何 答。發大乘
語必シモ圓密トハ。只是指權大乘菩薩
行義也。故圓密トハ也。次以斷位
爲伏位藏通二乘其教劣ナル
猶是移伏位
尋難云。若此如意ナラハ別教二乘成佛
也 答。此中宗要算也。但五大院五性
皆成別圓云云委如法沙汰 示云。凡三
次位一佛乘分別説三也。故開權顯
實解小乘偏空斷位全三惑同斷
位也。況於別教次位耶。所謂且因人ニハ
教門次第分。悵&MT06279;斷惑證理シタレハ
惑雖多三智一心理也。三惑既即三觀必融
融可之。然則今論意存シテ此等密意
大小權實總合シテ。故其文語不
教相也。其意委不如天台
教相
  又有衆生發大乘心行菩薩行等事
問。此文十住心ニハ耶 答。第六他縁大
乘心也法相
疑云。於此論文旨陳・相説二段。然
旨陳・相説異ルト。相無自性。如論十
住心二段俱闕減也。若以此文
第六住心者。七・八・九三心相應
。何七・八・九三心&MT06279;旨陳
耶。如何 答。會ルニ之異義也 一義文略
也。説旨陳之文之。故以後無異
云云 一義云。又有衆生發大乘心行菩薩行
於諸法門無不遍修復經三阿僧祇劫修六度
萬行皆悉具足然證佛果久遠而成斯由所習
法教致有次第ルハ第六・七心合説スル也。眞言
行人ヨリマテハ二乘境界第八・九合説。復修瑜
ヨリ相説段解造語第十心也。何相説
十住心得意也
難云。此等會通未成。所以如一義者全
難勢也。如者甚寶鑰。如何
 答。縱寶鑰ニハ委細ナラ其心者何不
用之耶。何法相已上四家大乘同談經三
僧祇劫。故説六・七・八・九四心意全
相違耶也 一義云。如論文者只是明
五種三昧道。全同大日經説。所謂初凡夫
外道世間三摩耶。又有二乘之人以下聲聞
三摩耶・縁覺三摩耶。又有衆生發大心ヨリハ
薩三摩耶。復修瑜伽勝上法人ヨリ佛三摩耶。
此五種三昧道眞言行者本意。是
則勝義菩提心談懷也。如此破立
五種共密慧也。其義如三摩地云云
 何相説五種三昧道有炳然也。何
十住心之中未自他共許
相説十住心闕減旨陳
何七・八・九心耶 答。爾者非ノミ十住
又大旨陳相説者也。委如五大院
所破云云
寶鑰下云。第六他縁大乘心○菩提心論云。
又有衆生發大乘心行菩薩道○致有次第
 又云。第七覺心不生心○菩提心論云當知
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
○心源空寂 又云。第八一道無畏心○如
實知自心名爲菩提故大日尊告祕密主云祕
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祕密主是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何
以故虚空相是菩提相無知。解者亦無同曉
何以故菩提無相故祕密主諸法無相謂虚空
相爾時金剛手文 此第八ニハ菩提心
也。但今論引無相爲虚空
只同文
故也
 又云。第九極無自性心○菩提心論
云。夫迷途之法從妄想乃至展轉&MT06279;成無量
無邊煩惱○心源空寂萬徳斯具妙用無窮
文 已上文非六七八九 心下所
且今引出
開見抄云。論又有至觀已第六住心
無性觀。此中有二。論又有至次第
他縁大乘心。大乘者大師云。簡聲獨
羊鹿故名。運自他乎圓性故曰。菩
薩者具ニハ薩埵。圭峯大師云。菩提此云覺
所求佛果也。薩埵此云有情。此即所化衆
云云於諸法門無不遍修者。謂經三賢十
地之位遍修六度萬行之功。阿僧祇劫者。
梵云阿僧祇。此無央數。此即有量
無量也。始從資糧終盡マテ法空三大劫
其初資糧・加行二位是初大劫。從通達位
七地修是第二劫。從八地第十地
三劫。時畢三祇四位究竟菩
問。論文又有衆生發大乘心爾者大小乘
ニハ菩薩耶 答云云若小乘菩薩
者。論文次發大乘心小乘
トハ。故弘法引此文他縁大乘心。知
相大乘菩薩也。中若依之爾ヒト云者。何
得知&T069222;シモ大乘菩薩也云中誰知對&MT06279;二乘
ニモヤ小乘菩薩所以聲聞縁覺
菩薩。復經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萬行
 文相無諍出三藏菩薩タリ。爰以菩提心
第三此文六度菩薩是三藏六度菩
薩○如何 答。先諸異義不同也。五大院
意於此勝義文段七重時二乘文段
三藏菩薩。良超十地菩薩境界
菩薩。次旨陳文段圓教云云
者。論文發大乘心者對&MT06279;二乘三藏
菩薩云也。但至弘法者五大院
破也
一義云。於五大院釋兩所不同也。第一
ニハ且依法論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薩厭
求奇教劣若依此釋者。今十地菩薩
又有衆生發大乘心也。爾者通教
意也。但第三。□三藏菩薩云云
釋各據一義。何論文難盡故タル
也。戒序云。於法他縁大乘覺心不生之二種
法門身命而行布施妻子
。經三大阿僧祇六度萬行。初心高廣
盡。弱身易退難
或抄云。問。相説旨陳各具十住心。付
論文簡之事如何 答。或先達云。相説
段。又有衆生乃至致有次第説第六・
第七二心。此二心同談三祇成佛。故大師
云。他縁大乘心覺心不生二種法門捨身命
而行布施妻子而與他人。經三阿僧
六度萬行初心高廣&MT06279;盡弱心易
退難進。十進九退吾亦何憂。故此三劫
二心。次眞言行人乃至永超外道二乘
境界之文一道・極無二心。大日經
第三劫眞言門菩薩一道極無眞言
之菩薩故云眞言行人也。一道極無雖二
乘地叶今云云此義學者不
。以一道極無眞言事有相亂
次旨陳段。夫迷途之法等異生等三心
也。復次諸佛以下唯蘊等六心也云云此義
又非指南。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乃至輪迴六
本覺下轉縁起也。故上從自性淨
藏下至邪邪地地説相也。何此文九種
縁起想相也。復次諸佛等教起縁起也
云云 已上
  今眞言行人如前觀已等事
問。今眞言行人如前觀已文意如何 答。
一義云。如前觀已者從勝義菩提
行願菩提心也。所以行願我當利益安樂
無餘有情界等云云
難云。何以&T069222;。必シモ行願之中只是非
勝義。指前之諸觀シニ意有何相違
耶。如何 答。三種菩提心次第
意。故今勝義有也。所謂大悲
超二乘從凡入佛位行願・勝義意也
一義云。如前觀已者只指勝義無自性
也。所謂觀ルニ凡夫外道等全知無自性
大悲行願時超外道二乘境界云也」
難云。若爾者。相説・旨陳兩段解後可
也。何於相説如此前觀已云耶
答。相説段ニハ&MT06279;諸乘差別。是則述無自
所建也。故依無自性大悲心&MT06279;
下劣勝上也。次旨陳段ニハ&MT06279;
縁生無自性。是則染淨諸法盡已泯&MT06279;
。迷悟諸法同縁生&MT06279;只一味也。亦所觀
諸乘也ヘハ能觀密教。故復修瑜伽勝
上法者後有擧三摩地法
尋云。復發利益安樂無餘衆生界一切衆生
爾者無餘衆生一切衆生者何者
耶 答云云 一義云。無餘衆生者總指
也。一切衆生者別&MT06279;一趣一一衆
也 一義云。上所居凡世界ナレ
生界也。下能居有情ナル一切衆生
也。意謂衆生界衆生&MT06279;利益安
念決定也 一義云。論文
言行者可發無餘衆生界利益安樂。其故
一切衆生心以大悲決定ルヲ
也 一義云。上無餘衆生界者所化衆生
也。下衆生者菩薩名也私云此義不意。
之 云云
見抄云。論今眞言行人如前觀已者。後
無自性觀行。即此指上來也。論復發
境界者。此勝義スト行願也。無餘
衆生界一切衆生者。無餘衆生界所居
世界一切衆生即能居有情也。論復修ヨリ
境界者此明勝義三摩地。從凡入
者。大師云。淺略門者教力劣ナル頓不
初心凡夫。深祕門者法力勝此生
&T069222;佛位云云亦超十地菩薩境界者。私
記云。修行眞言門淨菩提心之直經菩薩
者能超他縁大乘等歡喜等十地菩薩

問。今勝義段何説行願三摩地耶 答。三
菩提心伊字三點。眞言行者一念
同時具足&MT06279;無前後。如問答抄
問。於三摩地一念心中二種菩提
耶 答。彼此具足&MT06279;闕減。所以三摩
者。住&MT06279;心月輪諸教。勝義自備
勝義智慧淨月輪實心大悲
。然不&MT06279;行願・勝義三摩
安然菩提心義云。外萬行
諸法心佛。是金剛頂之無意也已上
抄文
三摩地行願亦爾也。是故勝義一段
&MT06279;中間二種。即此爲前後各具
 示云。亦勝義竪入相
三昧道。約&MT06279;違順勝義菩提心
念所破也。所謂初三三摩耶菩提心
之。次菩薩三摩耶菩提心故取之
也。然則次第相移&MT06279;三三摩耶時無
餘衆生界者簡二乘三摩耶。一切衆生
世間三摩耶也。此三三摩耶所化&MT06279;
菩提心大悲決定スルハ眞言行者也。但
三三摩耶淺深次第&MT06279;之。今會三三
摩耶淺深不次第之也。其故淺深深淺
胎金兩部從用至果從果向因自行化他施
設必然也。何亦文二心見タリ。所以利益安樂
無餘衆生界一切衆生心者亦深淺次第。是
則化他邊也。永超外道二乘境界者擧
淺深次第。是則自行邊也
  復修瑜伽勝上法人等事
問。復修瑜伽等爾者文意如何 答云云
一義云。此文。從凡入佛位者。大機
即身成佛也。即成大日身云云亦超十地菩薩
者名小機即成菩薩身云云
難云。於菩薩全超義不聞如何
 答。以經過事多之。速疾サル
也 一義云。指&MT06279;即身大日タリ十地
申也。全非ニハ云云
問。論從凡入佛位云佛位者何
意耶 答云云 一義云。此中非料簡。菩
提心義所謂一ニハ佛寶佛位
ニハ究竟佛地佛位。何菩提心義第一云。
問。言佛位者何佛位。答。如持誦
而住於佛室。以行者住ルヲ佛室
佛位文 取意 是佛室佛位義也。次
佛位者論次下云。從凡入佛位ノハ即此
三摩地&MT01319;。能達諸佛自性諸佛
&MT06279;法界體性智大毘盧遮那佛
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此文

尋云。何以佛室名佛住耶 答。菩提心義
云。即成毘盧遮那也。而在ルヲ二明王
名爲佛室云二明王者。中臺八
二明王。即不動・降三世也。即此二
明王行座坐シテ行法。故此名

尋云。何云何故必シモ佛室耶 答。
不動者智火體也。降三世風輪體也。火風
中間シテ&MT06279;入我我入念誦全無
。以佛室釋也。何此事即身
成佛源意云云 示云。於此論
。所謂於ルニ遮那佛體漸入
直入。所云漸入者。經五重三昧道&MT06279;
本有佛果無始無終久遠成覺之旨
斯由所習法教次第此意也。所
云直入者。不凡身佛位
本來成覺。故&MT06279;漸次亦超十地
菩薩境界也。但眞言教本意迷悟同體&MT06279;
果不二タル。竪是非竪橫是非。破ルモ即尊
也取ルモ即尊也。勝義行願無前後同入三摩
密惠。也。故瑜伽勝上ハニムト
内悟意也
尋云。瑜伽勝上法者指何法耶 答云云
示云。瑜伽勝上法者眞言教本意
摩地也。但勝義菩提心者淺深次第&MT06279;
ルヲ無自性也。故捨劣得勝發菩提
。得レハ益無餘有情界之心
菩提心。其上&MT06279;三摩地菩提心即身
成佛也。故超十地菩薩境界意即是一時
三種菩提心也云。仍勝義菩提心
ルヤ餘教否事又闕而不書料簡能能可

問。眞言教意有一生入妙覺耶 答。論云。
從凡入佛位下云。即證大覺位 示云。
此中教相委圓宗。深義文ニハ
摩地云云
問。眞言教意直中臺云耶
 答云云 若有云。眞言教&MT06279;本來成
始覺修成。何必直入超
耶 若依之爾也者。論云亦超十地
菩薩境界如何 答。不直入超入
。如一邊。但至論文者只是信ルヲ本來成
名爲超入。必非悟ニハ次位。依之義
釋云。豈煩全超&MT06279;四處究竟
云。不本所即是所詣之疑問云
智證不飛神通乘等文 取意
尋云。論文亦超十地菩薩境界爾云何
十地耶 答。此事菩提心義通教
。釋眞言行者頓權教十地
也。然於佛位修行ルニ漸頓。故初心
後心分別スト云也。但顯密相對時可
云意。雖十地名言必在通教云云
問。論文亦超十地菩薩境界爾者此文
説段文段也。將以發大乘心菩薩
&MT06279;眞言行人捨劣得勝也 答云云
兩方若相説段文也者。見論文
又有衆生發大乘心行菩薩道者眞
言行人觀&MT06279;此人越之云時。亦超
十地菩薩境界故知全不文段也」
若依之爾也云者。五大院先徳於勝義段
七重時。第五十地菩薩等此釋
文段タリ 如何 答云。十地菩薩者不
別文段トハ。如一邊。所以又有衆生發大
乘心行菩薩道者擧厭棄所縁。次亦超十
菩薩者擧所超位能超也。故十地
菩薩者所超法眞言行人能超人也。依
菩提心義第一□ニハ十地菩薩。略六度菩
。是叶今也。第三□六度菩薩
之也。是且付&MT06279;平文シモ理釋
何一往義也云云
一義云。法門廢立不同也。故タルハ三祇
修行藏通意也。下亦超十地菩薩
境界者別&MT06279;十地菩薩也。只是開合
意也。次從凡入佛位者擧能超眞言
行者也。何三祇十地所超也。若
爾者菩提心義第一・第三全無相違云云
示云。凡釋迦一代化義三藏法門&MT06279;
祗論四見也。故通別二教次位
法門全不小乘三藏三祇百劫ヲハ也。然
論文其意多含&MT06279;&MT06279;一切菩薩以顯
眞言行人也。故三祇或十地若小若
大。總以闕減意也。何闕而不書
簡可思也
相説段畢
  又深知一切法無自性等事
問。於上無自性。今何又始又深
知一切法無自性云耶。又前相説今以
旨陳云其意如何 答云云 一義云。於
無自性觀相説旨陳故又深
如等云云所謂前相説者十住心次第淺深&MT06279;
無自性也。後旨陳者十住心平等不
無自性也。二文段遮情表法
也。謂相説ヲ">苟遮情
門金剛界意也。今旨陳述應病與藥施諸
法門隨其煩惱等表法門胎藏界意也
 一義云。相説・旨陳兩門人空法空不同
也。如前三後一四教内悟外用
スト今二段前三後一平
悟外用。故此料簡一往也。凡相説者空
三教。故次第淺深就三祇六度等
之也。次旨陳者空圓教。迷途之
法妄想生等無自性法也云云 示
云。相説・旨陳二段人空法空&MT06279;不同。大旨如
勝義。然旨陳・相説雖異也其體全
前後。所以次第タリト兩段
前後ルニ。論其體人法全倶時也。故相説
能悟無自性。今旨陳段
所悟無自性云云何此兩
内悟外用修性中理法門也云云開見抄
云。論又深一切自性者總標也。
云何無自性者總問也。論ニハ
今以旨陳ヘント者總答也。夫前ニハ人之行相
而説相説。今&MT06279;法之奧旨而陳
故云旨陳。良以十住心
。以旨陳十住心橫平等。是以
是相宗ナル相説段終第六住心。三論
空宗旨陳段始第七住心橫平等
第九住心
  夫迷途之法事
問。論云。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乃至能轉法輪
自他倶利此文段耶 答云云
一義云。行願・勝義菩提心廣亘顯密二教
菩提。故トハ云也。依之五大院
釋云。前三菩薩唯有勝義・行願二ノミ
三摩地心所謂眞言教大悲利生
即行願菩提心也。故我當利益安樂無
衆生界等云云止除妄法即勝義菩提心也。
十縁生句以觀無自性&MT06279;妄法
也。此等意又非無餘教云云此故
顯密二宗菩薩也。但弘法
文段華嚴・天台・三論五大院
所破也。一義云。隨密宗不可顯宗。謂
勝義・行願二心所非説皆顯乘邊也。
能非密教義也。但五大院與奪
料簡如前云云云
尋云。從妄想生云妄想者其體何者
又方ニハ元品
明其體何物耶
 答云云 一義云。所云妄
者即元品無明也。其元品無明體即我見
也。依之止觀ルニ順縁十心云。妄想住顛
倒。顛倒住身見。身見住我見。我見即無
決云。曾從無住我見。此中所計
神我也。但是無始妄計假名此釋
我見者非神我。只是無始以來自他雖此
情量起ルカ一念ヨリ諸迷途云云是則
法性。可元初一念無明也。何違
平等法界迷情差別。故差別
者只假我見也。此釋攝大乘論也。所以
彼論云。等觀爲無我輪所轉ルヲ此論
祕藏事也 一義云。元品無明者流
來生死根源。迷眞細惑非凡夫。今所
云妄想者迷眞以後泛泛初一念
也 示云元初一念者如論藏者流來生
根源。遙迷眞也。是則教門權説。
且立遠近故雖如此施設スト夫實ニハ當體介
一念全無無始元初
也。此中委如圓宗
問。迷途之法從妄想生爾者所云迷途之
法者九界倶攝耶 答云云 若九界倶
者。論文乃至展轉成無量無邊煩惱輪迴六
只是指六道衆生タリ 若依之爾云
者。妄想者元品無明也。次元品無明以來等
覺以遠皆可從妄想生也。如何 一義
云。廣可九界也。如一邊。所以次下云。
諸佛慈悲從眞起用救攝衆生次上云
迷途之法何不九界耶 但至輪迴六
趣等文者變易生死微細ナル先從麁強ナル
分段生死
難云。妄想。何必シモ九界意耶。
恐輪迴六趣如何此難準前義
料簡
 一義云。今
只墮六趣三乘法也。所以
乘悟一乘是佛意一分也。全
迷途之法トハ耶。故今且以六趣
迷途之法。次下諸佛慈悲從眞起用ヘル
此中三乘也。依之下文法已應
捨無自性故三乘也」
難云。應病與藥施諸法門者何必シモ三乘
耶。所以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者。只是諸
佛利生之時施應用云也。全トハ三乘
見耶 答。一義云。法門廢立不同&MT06279;或云
六凡四聖或云九權一實。二意倶其義必
セリ。然論文六凡四聖廢立ナル四聖
迷途之法也。示云。諸宗法門
&MT06279;妄想スト本不生談之。故勝義
菩提心ルト諸大乘云也。起信論生滅以
染淨二縁起。是則相レリ今論文。所
迷途之法從妄想生等者染縁起也。諸佛
慈悲從眞起用等者淨縁起也云云諸佛
必依衆生。若無衆生者全不
諸佛應用云云又今論文法已應捨
等者移金剛般若經也。得經畢竟無
住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只是無自
觀勝義菩提心也。故教外別傳
提實體即勝義一分云云
問。眞言意諸法無自性觀時空佛果
耶 答云云 示云。勝義菩提心顯宗
云事料簡如前前。凡眞言教實義未カラ。即
三摩地意也。又顯宗佛果
空不空先法諍也。靜慮院也。都率義
云云凡以十界三觀時六道
假三乘空佛果中也。以佛界中道
&MT06279;六道三乘妄法也。縱雖
空假只是中道空假也。中道同體
空假如何耶 但。解釋ニハ三千即空三
千即假三千即中圓融三諦不思義空假
委可
尋云。今スト佛果云也不空云也。
論文者妄法無自性
之。所本付法本無性心體自如法體也。故
於法體者不之見タリ。全不佛果
如何 答。勝義菩提心者空&MT06279;妄法念歸
法體者空不空義未見也。雖
論意空佛果云全無相違云云
尋云。眞言教意空假中其意如何 答云云
示云。眞言教三諦者常途トハ異也。空者只
是云無自性也。謂一微塵即法界&MT06279;
一法ヲモ&MT06279;萬像無障無礙ナル故也。一多法
&MT06279;無自無障礙ナルヲ。非ニハ法體也。
假諦者離無自性。攝&MT06279;萬法法體不
雜亂名假之。然空有平等&MT06279;相並ルヲ
也。如此得意時先法不空
相違云云指歸云。無相也。相鏡照
。無形也。形星列心地前唐院釋云。以
眞言不空無礙教&MT06279;礙無。無シテ
也。何三諦相異義釋中可
之。又天台圓融三諦相即門義能能可

  若覺悟已妄想止除事
問。眞言教意止諸妄想云耶 答云云
若止除云者。眞言教善惡同體&MT06279;迷悟本
有也 若依之爾云者。今論文妄想止除
云云如何 答。止妄想事如一邊。但
者五大院釋云。但除其執其法
此料簡如已前 示云。此中尤難意。
所以除云ルハ常沒凡夫也。除ヘハ密教
也。然山王院
私記
此是遣於偏計所執
云云或法既本妙□望物情云云此料簡未
會。其故偏計所執□望物情皆是
妄想異名也。只此心ナラハ止除也。但
祕密教具法&MT06279;十界無闕減。眞言教内悟&MT06279;
法並宛然也。若偏ヘニ除妄想云者。何論
四重圓意階位耶。故云不除
也。迷不迷此宗體也。何除
實智迷是實智。不除不迷又如此。委
事相口傳 開見抄云。論夫迷至六趣者。
初明流轉生死虚妄縁起也。如宗鏡
一翳在眼亂花。一妄在恒沙生滅也。
&MT06279;所境惑起。跉&MT06279;四生
業。輪&T069222;六趣猶如車輪猶如環玉。圭
峰大師云。但怪&MT06279;空裏&T069222;花不覺眼中&T069222;
翳。外簡身心苦惱知内フヲ迷情云云
此言誠哉。難若覺至自性者。後
流轉生死還滅無生。縁覺云。無明者非
實有云云 同疏釋云。言無體者但是
假名。内外ルニ不可得。推其本濟無
者是妙明。了レハ諸行不生。不生
滅。生滅滅已寂滅。是故十一支
法皆有所因。准此無明橫從空起。今悟レハ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レハ則有滅。乃至老死
也。識支妄念本無比翳花。心性本淨
大虚。生死涅槃昨日夢。本來成佛
今日
  復次諸佛慈悲從眞起用等事
尋云。復次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者其意如何
 答云云 示云。今文迷途之法
時覺悟スレハ此妄想止除。復次諸佛
者應&MT06279;妄想能治法藥。若病愈レハ其藥
捨云也。所法藥者上止除處種種
妄想全諸佛慈悲從眞起用也。凡聖同體迷
悟無故法已應捨無自性故等云云何從
眞起用。一四種法身
眞用。所以自性法身説法化他
。受用已下三身又非當分自悟
體。故四身通&MT06279;從眞起用意也。金
剛界五佛四波羅密開合胎藏界四重圓壇
皆同自性身&MT01319;
問。佛果起用常住法也云耶 答云云
若常住法也トシテ云者。今論文應病與藥施諸
法門隨其煩惱對治迷津遇機達於彼岸法已
應捨無自性故應用無常也タリ。若依
ント云者。佛果理法常住也。何應用無常也。
如何 答。可常住ナル。如一邊。所以如來
常住理法也。此内悟ヨリ應用何無常
云耶。但至論文者對機情再説。故
迷途爾云也
難云。約法體三身倶常住也
無常ナル。説對機別應用。次
迷途見無常也。非常住云中問答共
セル者也。依之義釋云。縁謝即滅。機興即生。
事而眞無終盡此外何ニカ應用常
タル耶 答。圓密實生體即滅滅體即
生。無常即常常即無常也。全不權門所
常住ニハ也。故無常常住。山王院
云。無常常住倶時寂照出義釋
事而眞此意。是瑜祇經云。常於三世
化身益有情無時暫息是則内
理法三世常恒應用ヘル時文也 示
云。此事天台圓宗大事也。悟定。所謂
爾前三身倶無常也。今經三身共
住也。山家釋云。權教三身未覺無常。實教
三身倶體倶用但迹門且對機示説
故猶有無常云意也。本門三身共
覺體&MT06279;應用不斷三世常住也。何就
常住凝然常住・縁起常住・相續常等不同
之。然凝然常者法身妙理也。今所云應
用常住縁起常住意也。縁起常住者。生滅
倶時&MT06279;同體眞如各縁起其體即常住也。
相續常者。生滅又相續&MT06279;前後不斷絶
也。文守護章。委如法沙汰云云
問。以法花開權所説スト應病與藥法門
云耶 答云云 若攝云者。法花是諸佛
已悟法門唯一佛乘妙體也。何同&MT06279;權門
應病與藥耶 若依之爾云者。今
應病與藥施諸法門施諸法門何不
法華。所以勝義諸教故也如
何 答。可應病與藥之所以顯乘法門
皆迷六大四曼三密行相。故
隨他意也。止觀觀門猶對治道調
心全眞言教ニハ也。爰以弘法
十住心時九種住心實不如來内
境界タリ云云又覺大師五大院解釋等
云云
難云。法華如來内悟理法云事不
。縱雖三密法門三諦即
妙理。心凡如來内悟理法耶。次止
觀門只明對治道云事如何。凡於
止觀二行上中下根。其上根ニハ初縁
實相時段住&MT06279;法體對治道也。用
治道只是下根調心也。爲劣慧
便事又不然耶。所以甚深無相法劣慧所
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説
三密名隨他。而内悟
也。故雖未談事祕密理密。故
自庫寶藏云也。但弘法用否可
。如何 答云云 示云。此事東寺・
山門兩義料簡各如前前。今問答全各據
一義。宜人心云云何顯密相對與奪
事祕密理祕密同異委如先法解釋。可
文集云云又闕而不書料簡可
尋云。若依理祕密同者。華嚴等隨自意
語也 答。於理祕密有教理不同。所謂約
理性時華嚴等皆隨自意也。然説教
未談理祕密。故隨自意語。法
諸佛已證直理祕密。何權實帶不
帶可云云
  法已應捨無自性故事
問。論文法已應捨無自性故爾者此中
三密法耶 答云云 若攝云者。眞言三
結要自受法樂實語也。何妄應病與
權門意耶。若依之爾云者。勝義深般
若無出&T069222;十縁生句。然ニ十縁生者。盡地盡
行者見三密成就執著。爲破ンカ此執
影焰等也。爾者如何 答云云
一義云。不三密。如一邊。所以
皆悉本有&MT06279;一一言詞本來密語
也。何同&MT06279;報應所説意耶。但論文
法已應捨者。只以深般若ルニ九種
自性也。全祕密莊嚴法體
捨云非ニハ也。次至十縁生句者。悉地
成就時三密顯現行者執。故
影焰等計也。全非ルニハ法體云云
難云。九種住心顯宗意盡無自性皆可
捨條勿論也。又縱雖密教意也自悟化
他遮情表法アリ。何偏捨道理耶。依之弘
法以遇栰喩顯密ヘリ。抑九種
住心一向顯教。也 答。一義
大旨如。又可捨云一義全如前難云云
次九種住心偏隨顯教否事是又異義也
一義云。可顯教三密行相故也
云云 一義ニハ十住心眞言教意也。故無自
云可捨云事シモ&MT06279;顯教ニハ。只
其分齊同顯乘云可在&MT06279;配釋スル計也。何
勝義眞言行者深般若智也。於諸法
自性キヲ者也云云 一義云。
云心也。所以三密結用
遮那本體也又隨行者&T069222;入理
便故也。依之供養法ニハ甚深無相法劣慧
堪。爲彼等故兼存有相説
示云。三密教法捨不捨兩意雖學者異義
眞言教倶以本來具法無能可
意也。所以其體即實智也。不捨云
不捨。其全大悲也。實不常途所談。何
前前。又具口傳云云
開見抄云。論復次至無自性故者。第二
&T069222;自性。此中二。論復次ヨリ
者。初淨法生死由來。諸佛自證
無念。言語盡竟心行亦寂。若但住レハ此無
本分衆生不現益。故不生
普門諸身以離言之言説
。論遇栰ヨリ無自性故者。後以解
淨法無性&T069222;。疏云。縁謝即滅機興即生。即事
而眞無終盡云云
  如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等事 如實一道心
天台
問。此文十住心ニハ耶 答。第八住心
也。所以寶鑰此文如實一道心。何
今論文トハ。所引諸法無相爲虚空相
云云
難云。以&T069222;此文第八住心
云事。所以經意本無性無自
計也。如前云如何 開見抄云 論
大至身心。第二明證名&T069222;勝義。諸法無
是第八如實一道寶鑰
之。與經語同故第九證除之。知是第八
也。此中二。一引經證也。二名勝義。論
大至空相者是第七也。疏釋云 解虚空
之相亦無相。萬縁皆悉依空。空無所依。如
此萬法皆依淨心。淨心適無所依。即此諸
法亦復如菩提相。所謂淨虚空也已上
此諸法者指明善惡諸法。作是至
者第二勝義。如文解了
  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等事第七
  覺無自性心 三論
問。此文十住心中ニハ何耶 答。第七覺無自性
心三論宗意也。又萬法期具已下第九
云意云云
尋云。於此等七・八・九三心中其意相
&MT06279;辨。所以ルニ寶鑰大日經諸法
無相第八住心。然論文之故
タリ第八住心。從當知一切法空下至
源空寂語第七住心也。爰以前迷途
ヨリ自性無故者具引之。其後乃至
指超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徳斯具妙
用無窮語第九住心。故此三文
三個住心論文者鉤鎖相違&MT06279;一具平具
也。全不見各別トハ也。何自性無等&MT06279;
大毘盧遮那者引諸法無相
タリ。次當知一切法者。當知言無諍釋スト
タリ。只是一具文也。甚難分別耶。又
第九住心證據。此乃至トハトモ中間ニハ
第九住心也。不審也。恐分&MT06279;心源
空寂妙用無窮トノ二句第七第九二心事甚
思。以於一文我意料簡。不信用
也。抑萬徳斯具語可第十心。後九種
第十果故也。如何 答。此事難十界料簡
不同也 一義云。論文入多含ルノ故也。故
十住心料簡意有相違。但乃至
者第八住心タル取也云云次萬法斯具
者分意也云云 一義云。此等文多
&MT06279;三心意也。例大日經如
實知自心。約レハ竪有十住心云故第八
住心爲虚空文相第七住心。第七寂滅
平等金剛界一道清淨心。倶第八
意無相違也。何妄若息時文次
第七・第九所引。萬法斯具文通分極
何咎
尋云。七・八・九三心解釋者淺深不同
也。然論文多含&MT06279;淺深意也。
又雖三心異也同邊意也 一
義云。淺深不同也。所以解釋同邊
釋故論文ヲモ解釋料簡也 一義云。
不同邊雖勿論也又同邊何無耶。所以
八風戲論時大日内證深般若無隔。一
道無畏心義心凡異毘盧遮那實智耶。極
無自性心又至勝義深般若智云云何此三
淺深人心不同也云云
尋云。十種住心一向顯宗心耶。又有祕密
莊嚴義耶 答云云 一義云。可顯宗ナル
所以三密行相云云何九種心&MT06279;
所非法也。第十獨能勝祕密深義也。一義
云。十住心倶眞言教中之。所以無相自
性等云ルハ皆大日金剛頂密觀也 寶鑰
云。第六○縁法界有情他縁。簡ルニ聲獨
羊鹿アリ。運自他乎圓性
○此小宗大綱。此住心之佛未心源
&MT06279;心外之迷&T069222;祕藏之寶 又云。
第七○悲唯蘊之迷&T069222;無性他縁ヲ">之
境智。心王自在&MT06279;本性之水。心數客塵息
動濁之波。權實二智證圓覺於一如。眞俗
兩諦得教理乎絶中。悟心性之不生
智之不異。是則南宗之乃綱領也○以前後
際斷故復雖境界隨縁起滅。而心性
常無生滅。覺此心本不生是漸入阿字門
 又云。第八○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
初法明道釋云。謂無相虚空相及非青非
黃等是明法身眞如一道無爲心地
佛説此名初法明道。智度ニハ入佛道初
。言佛道者指金剛界宮大日曼荼羅佛
諸顯教是究竟理智法身。望レハ眞言門
是則初門&MT01319;○修對治者雖迹隣ルト補處
一人。是故此事祕密。證斯理
亦名常寂光土毘盧遮那 又云。第九○
此心則都亭。都亭非常舍。隨縁忽遷移。遷
移無定處。是故無自性。諸法自性
尊。故眞如受熏之極唱勝義無
性之祕號。驚一道彈指無爲於未極
等空之心於是始寂滅之果。果遷
是因是心望レハ顯教極果。於祕密心
初心 開見抄云。論當知至無窮者。第三
因果二位行相當知至空寂者第
七覺心不生所引文
此中
二。一約因位無性觀行。二約&MT06279;果位
無妄妙用。論當知至勿隨者是第一也。
一切法空者。謂三論宗ニハレハ勝義有爲無爲
無所得空ナルヲ勝義空。又立理内理外
。理内萬行皆空&MT01319;。理外萬法皆
&MT01319;。今理内法空也。悟法本無
&MT06279;者。明勝義門&T069222;本不生
謂一切有爲諸法眞如一理生故即以
眞如法本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者。如
禪要。不身之與心萬法不可得也。
猶如虚空。且莫空解&T069222;。以無念不可
ナルヲ虚空。非ナスニハ空相云云
於寂ヨリ之智者。謂寂滅平等者顯所證
。究竟眞實者顯能解。理智冥合即名
理智一體如
前已釋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者。百
丈禪師云。一切善惡都莫思念。起即覺。覺即
云云問。所言妄心何處起。若從
此妄云何消シム。心性是非妄法
故。答。月氏震旦之祖師日域上古之賢哲各
&MT06279;此觀是非。此則爲ニハ深義。玄玄&MT06279;
而難解。淺智朦朦&MT06279;而易迷也。今任愚案
且述一義。夫一切衆生無始ヨリ以來迷
妄而執心能生スト妄。如翳眼
空花&MT06279;從翳起ルト雲能生。雖
&MT06279;。是故
心成&MT06279;。若悟不生妄念
本無。即如翳差&MT06279;來未
故説妄無始。非有妄體。誰自性。若
本性是眞&MT06279;。豈可永息。無體無因
忽然&MT06279;念起妄念。故首楞嚴云。既&MT06279;
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云云
一念不生レハ前後際斷。以妄念&T069222;無念&MT06279;
。若夫生レハ疑念念無窮。念息レハ即眞&MT01319;。念起
妄。但一ノミ不生。假令雖
妄心。如灼燼一點。如此覺
是名眞實發心。一發後永不失。如圓
解云。一成レハ眞金後重ナラ
已上又禪林云。彼寄ツレハ五淨風日ニモ
。附レハ雲河&T069222;。花水尚爾。何
況眞如ヲヤ云云妄若至無窮者。第二&MT06279;
果位無妄妙用。起信云。所云空者從
本以來一切染淨法界相應スル一切法
差別之相虚妄心念
言不空者已法體空&MT06279;&T069222;妄。故即是
眞心常恒不變&MT06279;淨法滿足則名不空已上般
若抄
因果方便假説。無相心源豈ンヤ
。故疏云。佛大方便力無相
名相加持&MT06279;諸衆生以因果得非
因非果云云 大文第四已上 東寺義
云云
  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事
尋云法本無生一切皆足&MT06279;何又心體自如
耶 答。上法已應捨等
本無生知也。次心體自如者空自故
自身空&T069222;也。菩提心義云。金剛般若
二空説法門。初空唯是空一切他後空亦空
菩薩自身。此中云何。答。此論云心體自如
不見身心故知一切亦空菩薩自身
  不見身心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眞實之智
  令無退失事
問。論文不見身心住於寂滅等爾者此文
勝義深意也 若勝義深意也云者。此
金剛頂經無識心三摩地。此三摩
者直五相成身。行者偏實有
。故爲此執先觀寂滅空寂
後明五相成身。此則説漸學大乘之旨
也。爰以五大院以此文或通教菩薩或
シ玉ヘリ。何勝義深意意耶 若依
爾云者。見論文&MT06279;勝義菩提スト其至
タリ。如何 答。引經論只是借
文言計也。必シモ其義也。故引寂滅
平等勝義無自性。全漸學大乘トハ
得意云云 一義云。誰漸學大乘
ニモ。所以眞言教本意三摩地菩提
。爲成菩提先所論勝義行願也云云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事
問。圓教意息メテ妄心菩提云耶 答
云云 若息妄心菩提云者。圓教
煩惱即菩提何離妄心證菩提耶。若依
之爾云者。今論文妄心若起○空寂
如何 答。一義云。不二平等門妄即
是心。而二差別門妄眞迷悟不
相亂。故今文而二門妄若息時等云
意也 一義云。不二平等門
眞妄不同。何論起不起耶 故而二差
別門シモ眞妄不同妄心即悟
也。何所云妄若息時者捨トハ妄心
意。只是生佛一如&MT06279;眞妄平等ナル心源空寂
也 示云。此中只以相待妙開不開
意法門也。所謂眞妄本ヨリ一如&MT06279;迷悟全
同體也。爰之且始覺相待。而
待知如如。體是絶。其體自始本倶
眞妄不二成也。委法沙汰
  萬徳斯具妙用無窮事
問。論文萬徳斯具妙用無窮爾者分極二
心中ニハ何耶 答云云 若初心分位也云者
萬徳斯具妙用無窮極果タリ 若
之爾云者。五大院解釋此文
言門初心タリ。爾者如何 答云云 示云。
此事五大院解釋二心。一大日經菩提
心爲因初心。此論勝義菩提心
究竟。故心源空寂等者指&MT06279;佛果萬徳斯
具妙用無窮意也。一ニハ一文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者。初心也。妙用無窮
者□心也。所詮勝義行願倶&MT06279;因果
五種三昧道。雖然三種菩提心相
時且對&MT06279;三摩地勝義初心
意也。何可第一第二。但又此中順逆二
句順逆不二三句義有之。委如三摩地云云
 菩提心義第一云。論勝義菩提心具
心源空寂萬徳斯備。所云萬徳是佛地
ナル。勝義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也。今
淨菩提心五種三昧道第五佛地三昧ナルヲ
究竟&MT06279;發菩提心。故此淨菩提心亦通
心究竟。故初住已上乃至皆具經論三
 又第二云。菩提心論勝義菩提心
云。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
如。不身心於寂滅平等究竟眞實之
全無退失。○萬徳斯具妙用無窮 此
釋ハ勝義ノ眞言門初心云云
  所以十方諸佛以勝義行願爲戒事
問。論文所以十方諸佛云諸佛
自性受用身也。將亘應化身歟 答云云
若亘應化身云者。既花嚴經之。
得經教主受用身ナル。爰以弘法
ニハ此文極無自性心也 若依
云者。次諸佛何不應化身
答。准&MT06279;前前意也云云
問。論文所以十方諸佛勝義行願爲戒
三種菩提心耶 答云云 若亘云者。論
既云勝義・行願爲戒。知三摩地
タリ。若依之爾云者。何必勝義・行願
三摩地菩提心耶。依之上文勝義・行
願・三摩地爲戒爾者如何 答。不
三摩地菩提心。所以行願・勝義
ンカ三摩地菩提心前生得也。
但至上文者得&MT06279;三種菩提心文段ナル
故也。何勝義行願自行化他悲智二門也。
足此兩門成三摩地菩提心。爲ンカ
三摩地勝義行願爲戒等云云
尋云。東寺料簡相説・旨陳二段。或二段
倶合十住心。或二段各別
住心。皆以引弘法也。爾者可此義
耶 答。一往兩段當十住心
得義勢遮。雖然非
也。所以得義十住心配立次第淺深&MT06279;
捨劣得勝今文各有能取所取
之。然今文此意。其大旨相説段
人空スト生死有漏旨陳段
法空無自性觀五陰實法。必
次第淺深&MT06279;捨劣得勝トハ也。何如前前
云云
問。論文以勝義行願爲戒爾者亘勝義・
行願也。將隨勝義菩提心也 答云云 若
勝義菩提心勝義行願爲戒
義・行願タリ 若依之爾云ハハ。三門菩提心
文段次各別也。何勝義菩提心行願
菩提心耶 答。可二種菩提心也。所引
花嚴既亘二種菩提心。上結成文何隨
耶。爰以惠心要文ニハ&MT06279;花嚴經云。縁
解縁理悲智化他自行悲智一双法門也。
勝義也何闕行願菩提心耶。況又勝
義・行願是同通顯宗菩提心故一双
之。爲ンカ三摩地三密菩提云云
  悲先惠爲主事
問。論文花嚴云。悲先惠爲主爾者亘
願・勝義耶 答云云 若亘二種云者。菩提
心義今文別教十地行願・功用
耶。若依之爾云者。案ルニ是行願。智
是勝義也。依之惠心要文ニハ應是行願勝義
如何 答。先徳異義悟是非。且
勝義・行願。如一邊。但至菩提心義者。今
トスト云故行願爲面タレトモ之如
也。菩提心義第二云。是眞言門借別教十
地明行願功用惠心菩提心論要文花嚴
無量壽涅槃等文下註云。已上論所引經應
是行願勝義證
  方便共相應信解清淨心事
問。論文方便共相應爾者指三摩地
提心云耶 答。菩提心義並惠心要文ニハ
行願勝義三摩地也 付之見ルニ
今論文。於悲先慧爲主者指行願・勝義
二門也。至下方便共相應者定三摩
菩提ナルタリ之大日經大宗ニハ菩提心爲
因者勝義。大悲爲根本者行願。方便爲究竟
者三摩地也。如何 答。既是花嚴經文也。
之不三摩地菩提心。故只隨
願・勝義二門云也。但至難者只是修
般若時以用心方便云也。即前方便云意
也 一義云。三門菩提心者即三身如來也。
故三身相即&MT06279;三種菩提心不相離。何菩
提心爲因者勝義報身也。大悲爲根本者行
願應身也。方便爲究竟者三摩地法身也。故
今文悲先慧爲主者行願・勝義。方便共相應
者三摩地菩提心
  如來無量力無礙智現前自悟不由他事
問。論文如來無量力○現前爾者其體何物
耶 答云云 示云。無量者四無量。力者十
力。無礙智者四無礙智。如云云
尋云。眞言教意許無師獨悟佛耶 答。如
云云何義釋云。一道者即是一切無礙入
生死道場之道也。而言一者此
即如如之道獨一法界故云一也此釋

  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事
問。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爾者此釋
凡地入初地云也。將指別教地上也 答。
菩提心義第二云。是眞言門借別十地
願功用 付之今文意悲智具足方便相
&MT06279;凡地初地ヘタル事在文分明也。何
別教地上ナラン。爾者如何 答。如疑難云云
文者今文意ハ悲先慧爲主○即得入初地
以下又准花嚴經云。從初地乃至十地等
引合故准&MT06279;下文地上
問。論中花嚴經。於地地中皆以大悲
爲主爾者何事語耶 答。語勝義 付
之菩薩所悟妙法定慧具足&MT06279;悲智平等也。爰
以上所引經文ニハ悲爲先惠爲主爾者有
何意此説耶 答。尤如所難。但至文者
經論常習隨表裏異也 示云。如先先
此三種菩提心具足&MT06279;闕滅。所謂勝義
自證行願化他。然今於此勝義中自悟
提心即以自悟他。實非別物。故勝義即
行願全雖前後且以勝義面時惠
先悲次。何前後經文如
  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事
問。論文佛心者大慈悲心是爾者佛心者
凡聖中ニハ何位耶 答。菩提心義二云。是借
別教凡夫最初發心行願功用耶 付
ルニ無量壽觀經正是佛果位タリ。何是
最初發心云也 答。本經説。但至
釋者引合今文涅槃經文涅槃經
最初發心云也。所以南無純陀者天台ニハ
初住云云
尋云。經文正何位耶 天台解釋初住或住
 示云。南無純陀言可凡聖。故尤
或住前或初住釋有其故也。所謂如來涅
時人天大會五十二類悉述最後供今。而
佛未之。即時純陀以粟飯養之。即
佛受玉フ之。其故純陀意以大慈悲法界
平等。其心全同佛心。故迦葉菩薩知
其心南無純陀。其時大會皆以喟事如
云云又敬禮有二種。謂禮上請
下治慢云云
問。引涅槃經何文行願菩提耶 答。論
云。涅槃經云。南無純陀。身雖人身心同
 付行願義不聞。如何 答。經云。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爲皆僧受我
等最後供養爲度無量諸衆生故快言
衆生。行願義分明也
  憐愍世間大醫王身事
問。論文憐愍世間大醫王身行願・勝義
ニハ何耶 答。菩提心義二云。是借別教
行願功用 付之見所引
身及智慧倶寂靜。知上下二句無諍
行願・勝義タリ。何偏行願玉フ耶 答。上
涅槃經並無量壽觀經文行願・勝義云。
故今憐・愍世間大醫王等云。以之爲
也。身及智慧倶寂靜者其具徳タル且行

  無我法中有眞我事
問。論文云。無我法中有眞我爾者眞我
其體何物耶 答云云 明曠梵網經疏云。初
言我今等者常樂我淨四徳之我也 註云。無
有眞我。謂報身。如來智・斷・住・圓
四徳究竟名淨滿 示云。我者身見也。所謂
外道神我者自眞如法性理内諸佛出生
ナリ意者也。而以實義之時。我者分
智性自受用智品也。智品者自他分別
也。從此自他分別萬法。若無
分別者諸佛法生トハ云也。一切有心
物慮知分別即受用智品神我所成一分
也。眞言意吾我不可得大日如來
大我。所以自受用分別智性至極スルハ即大日
遍照故大我也。依之大經ニハ常樂我淨
ニハ大覺云。又有義云。眞我
自在云云此八自在我也
  發心畢竟二不別事
問。今論發心畢竟二不別タリ。爾者
何事耶 答。如云云 付云云義釋
云。若人自未&T069222;而得&T069222;則不應爾
若人自度初發心住 二
相違如何 答。今文菩薩誓願之。義
釋云。衆生得度方也 示云。付此經文
或義ニハ自行圓滿初地一位也。二地已
只化他行也。何自行化他一向前後
云云 一義云。如顯宗沙汰 一義云。此文
顯宗意也。但圓宗實義ニハ
ニハ。何初後相在自行即他二心前後
難易無礙也。發心畢竟二不別。是故我禮
發心。可
  如大毘盧遮那經云菩提心爲因大悲爲
  根方便爲究竟
問。論文如大毘盧遮那經云○爲究竟
者此文三種菩提心倶之也 答云云
若倶之云者。見ルニ論文勝義菩提
此文。全トハ三摩地
之也。若依之爾云者。三句大宗即對三句
菩提心。何偏勝義只是可置總標
文段也。如何 答。一義云。菩提心爲因
勝義也。大悲爲根者行願也。而方便爲究竟
者倶勝義・行願二心。故之語也。
シモ三句ルニ三門。一義云。引今文
事只是行願勝義語據也。但方便爲究竟
大悲方便之時用心今此文置也
 一義云。三門菩提心者三句大宗也。且是
三身菩提也。勝義報身。大悲應身。方便究
法身也。而報身上冥下契二義
行願應身三摩地法身。是故
今勝義三句大宗也 一義
云。此文料簡。所謂今勝義
提心三句大宗勝義行願
シテ下三摩地菩提心也 爾云。三
菩提心同體倶時&MT06279;前後。且説如
次第是述也。然則勝義・行願無非
摩地。三摩地&MT06279;勝義・行願。何三密相
應事理倶密悉三摩地云云
尋云。方便爲究竟文意如何 答。此文
解釋上向文點此方便
二。謂一向下方便。即自佛果衆生
方便也。此意ニテハ方便究竟。又方便
究竟ナリトモ談也。二向上方便。即從因向果
方便也。此意ニテハ方便究竟談也云云
開見抄云。論所以至究竟者。第四
二種菩提。此中二。一二利法
二種菩提功能。二引諸經廣歎
菩提功能。論所以至倶利者是第一也。
轉法輪者大乘法門章云。前佛得如實悟
後佛。衆生不盡。輪息時。故云輪轉
也。問。何故名法輪耶。答。證法也云云
此論勝義・行願同時ルニ三摩地
利利他都前後。論如花嚴至究竟者。第
諸經二種菩提功能。此
三。一總合&MT06279;二種功能。二單複&MT06279;
二種菩提功能。論如花嚴至山王者是第
一也。悲先者明行願菩提心。利他悲爲
故。惠爲者明勝義菩提心。自利
爲勝。方便者善巧義。是利他次助又進
義。是自利勝進。二利相應即此大士
ナル共相應也。信解者疏云。始從
發心乃至成佛中間&MT06279;信解
云云清淨心者即是自性清淨心也。圭
峰大師云。迷眞起妄衆生。妄體元ヨリ
ニシ全是本覺心地也。妄不能染&T069222;
云云如來者。大師云。如去謂自凡位
&MT06279;正覺也。乘&MT06279;而往如去。如
成佛以後悲願力ナルルル化他也。
&MT06279;而來故曰如來云云無量力無礙智
現前者。大私記云。無量者四無量心也。力
十力也。無礙智者四無礙也。現前者修行也。
言四無量心者。與爲慈。拔苦爲悲
不害爲喜。捨三事思惟。要略云。其心
無礙レハ功徳無量云云言十力者。一處非
處智力謂知一切法因縁果報
人可度不可度
業異熟智力
謂善分別&MT06279;
類業滅異熟
三靜慧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謂知。諸禪解觀三昧
及知依此所得諸果
四根上下智力謂知信等五
根上下
五種種勝解觀智力謂知種種欲樂
不淨
六種種
界智力謂如諸有情類種種
性欲及知諸法種種差別
七遍趣行智
謂知生死因果
及知一切至道
八宿住隨念智力謂知自他
過去宿住

九死生智力謂知諸衆生死
此生彼
十漏盡智力
謂知自解觀無疑亦
他衆生漏盡
言四無礙智者。一
法無礙智謂於諸法
如實了知
二義無礙智謂成就中
道第一義
詞無礙智謂以善言
種種分別
四辯無礙智謂隨機語不
二教
自悟至勝心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所有
惠心由他悟。得如來一身一切身
&MT06279;一切。佛子至行處者。大乘是妙
心。始自心凡位心佛
諸佛本行皆自心故云所行處。生如來
者法薗章云。初地已去如來家。謂
法界如來家。於證會ルヲ
云云種至上覺者。如後長者窮子也。
心佛豈與佛異ナランヤ。本來平等&MT06279;一往
覺體也。纔生初地者。此宗初地者本
心地故ルニ自心不生心地
心樂至山王者。住&MT06279;生死涅槃自利
利他。順違境&T069222;動猶如妙高山。論又
准至究竟者。第二單複&MT06279;二種功能。論
如無至悲是者。初行願菩提功能也。
佛心者大慈悲心是者。善導和尚釋云。慈悲
爲體。以此平等大悲一切云云
勝義文不&T069222;如何。答。大日經
法無相文正其單&MT01319;云名勝義菩提心
&T069222;兼爲染淨二法無性也。論又
涅至究竟者。後&MT06279;二種菩提功能。南
無至佛心者。明大悲。南無謂此ニハ
又云歸命。問。純陀&T069222;大悲行其心如何
答。案涅槃經云。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
其同類十五人倶爲世間善果
。捨テテ威儀座起而偏右肩
。合掌&MT06279;悲感流。預&MT06279;
即白。唯是願世尊及比丘僧。哀
玉ヘ我等最後供養。爲ンカ無量諸衆生
云云是故純陀大悲行。同如來大悲
故云心同佛心也。憐愍世間大醫王者。此
行願。謂醫王。法良藥故。
身及智慧倶寂靜者。歎勝義。謂佛身智
如如法性體。故寂靜無相。其我法中有
眞我者。於諸法眞我四徳
無我大我。常一自在&MT06279;諸縛故也。
是故敬禮無上尊者。能禮所禮空心不二&MT06279;
感應倶法界。論發心至初發心。初心即極
是頓教之常談。初後不二又圓宗妙義也。問。
疏云 若人自未得度而得&T069222;則不
。若人自度&MT06279;又能度。斯道是處云云
今云先度他。其意如何。答。經ニハ菩薩初誓
。疏衆生得益。初發至無上者初
一念二乘小心。後成正覺三界
之大師。如大至究竟者。菩提心爲因謂明
勝義。大悲爲根謂明行願。方便爲究竟
二種。此文甚深。學者留思知菩提心
論開見抄上卷畢
菩提心義一云。問。次劣法トイハ何法。勝義何
ソヤ。答。且後論凡夫・外道・二
・十地菩薩狹劣。又深一切法無
。若覺悟&MT06279;妄想止除。從眞起用萬法斯
ルヲ勝義。問。知一切法無自性
勝義菩提心意何。答。涅槃經云。佛性
亦名第一義空等云云第一義空
勝義空。今觀&MT06279;第一義空佛性菩提
之心菩提心。問。今眞言宗正以何法
勝義空。答。大日經云。出何菩提。謂如
實知自心是阿耨菩提。乃至後法ヲハ少分&MT06279;
&T069222;可得。何以。虚空是菩提。無知解
異無開曉者。何以。菩提無相
諸法無相。謂虚空性同レハ虚空即同
。性同於心即同菩提文 取意若守護國
界經全同此經。即金剛頂勝義空也。問。
此經如實知自心菩提者。先其自
トハ何耶。答。義釋云。説此頓覺成佛
實相門。且爲決了スト十方三世一切佛教
一切經皆是漸次實相。後言
諸法實相者即是此經心之實相心實相者
即是菩提。實別理也。但爲薄福衆生
且令淨垢然&MT06279;後爲即心之印。今
如是。直&MT06279;諸法其心。所以爲
祕要之藏取意
問。一切經論説實相不同。旦阿含經・如
論等亦明三乘各得實相。般若經・中論
等且明三乘同得實相。瓔珞經等且明
薩證實相。法華經且明唯佛與佛乃能
究盡諸法實相。此中ニハ何故性同虚空即同於
心性即同菩提虚空菩提三種無二。此
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耶 答。義
釋云。弘此文云。此一法界因縁
&MT06279;不生而不因縁實相不生ナルヲ故則
無能所之異。以不壞故且得タリ&T069222;
。方便波羅蜜滿足ルハ即是究竟不思義中道
義也菩薩尚具三義 問。若
自心即空假中者。何故經五番
諸法耶 答。義釋云。若但言自心不生不
義則難解故先示其差處。初云。心
内外中間。如般若無量諸法
實相。今擧ルニ宗要但觀&MT06279;内外十二處即攝
一切也。二云。心青黄赤白紅紫水精
長短方圓明暗男女不男女トニ。約外道
實相。三ニハ云。心非欲界色界無色
界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睺羅伽人非人趣同性。約&MT06279;外道我性
實相。四心不眼耳鼻舌身意界非見
顯。現&MT06279;佛法外道實相。五
云。若分段顯色形色境界色受想行識我之
所能執清淨界處乃至一切分段ニモ不可
トイハ&MT06279;十方三世一切佛教一切經中所説
法門實相。問。若心陰界入等
者但是偏空。何云即假即中。答。義
云。如一切諸法縁生
自性。皆是漸次實相。後諸法實
者。即是此經實相。心實相者即是
菩提。實別理也。但爲薄福衆生但令
&MT06279;爲説即心之印。今經則不
是。直&MT06279;諸法其心。所以爲祕要之
也。若不&MT06279;方便先從著處
之。而但言&MT06279;一切處畢竟無相。則
一切衆生無悟入ルニ。當知此觀最爲
法門
問。此文心遍一切處。畢竟無相者能
遍之心與不遍之處爲同トヤトヤ 答。小
亦云心能造諸法。造諸法已心與
異。唯識且云。八識變&MT06279;諸法。諸法
於識唯識。而識非諸法諸法與
識異。勝鬘且云。依如來藏生死煩
。而眞如淨心變&MT06279;ナル諸法縁起。以後諸
法與淨心異。起信且云。眞如變&MT06279;諸法
花嚴經云工畫師種種五陰
一切世間心造。心佛及衆生是
三無差別。故心即諸法諸法即心云云此四
即四教所説。今眞言宗即同第四是與
天台圓教意同 問若心即諸法諸法即
者。何故大日陰入等
分段ニハルニ不可得&MT01319;耶 答。雖眞如
淨心即諸法ナリ諸法即淨心ナリト而非ニハ凡夫・
外道三教所計心與&MT06279;諸法也 問。
若爾爲心生ルカ諸法心即諸法トヤ。爲
諸法心即諸法トヤ。爲諸法心即
諸法トヤ。爲諸法心即諸法トヤ
諸法ナル心諸法トヤ耶 答。如天台云。且
一心在一切法在後。且不
法在一心在。只心是一切法。一
切法是一切。非縱非横非一非異。心生ルヲ
。心諸法横。心諸法ナルヲ
。心諸法ナルヲ。今皆非故云

問。若天台十界諸法實相ルヲ
菩提。次是可得之法。最初一佛是開
者。以後諸佛是知解者。故經云。是菩薩
乃至後法少分&T069222;可得。虚空是菩提
知解者且無開曉耶 答。義釋云。少分
ニハ阿耨。七微合成&MT06279;。得化此無
菩提一法。又如虚空分別。故
知解開曉相。諸佛自證三菩提
所。唯是自證心之自覺心。是知解
無知解。非開曉ルニ且無開曉之者
矣 問。經多擧タリ虚空。皆是喩之歟
答。依義釋初云虚空相是菩提者喩也。次
菩提無相諸法無相。謂虚空者且
之。次云虚空分別無分別
且喩也。次云性同レハ虚空即同於心。性同
於心。即同菩提虚空界菩提三種無
者。虚空無垢即心。菩提本ヨリ同一相&MT06279;
耳等者是法也
問。如如如虚空無過無徳。今佛智力離
徳。離邊往來。何得相喩&T069222; 答。但
少分説喩大空耳。況有三義。一虚空
畢竟淨故。二邊際故。三分別故。一
切智心性且如是異
問。此心中自心住心品之心同異云何
 答。住心品義釋云。此品纔論經之大意
所謂衆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ルヲ
一切智者。此教菩提直眞言爲門
自心菩提即心萬行正等覺
大圓方便嚴淨心佛國
因至果皆以其所住而住其心。故
入眞言門住心品
問。此中無相菩提性品菩提同異云何
答。後品云。了百字眞言救世者不可得空
之義菩提性。不可得空即是大空。大空
且空故體離タリ空不空。導師方便
言説&MT06279;衆生空立假令於理
取意是擧能了知見菩提性。後文
云。云トイハ此眞言之義即菩提義。故四釋
眞言菩提性。是第三祕中深祕
釋。今以自心實相菩提性。是第二

問。此中不可得空撥無トヤ本體空
佛性空實法空拆法空體法空
遍計空勝義空圓融空一心
トヤ 答。若無因外道&MT06279;諸法
斷見外道。若佛法中方廣道人
大乘不生不滅等諸法空。名惡取
空内法外道。若分別部一切&MT06279;
。是小乘過分空。若成實論ヒム五陰
實法五陰實法。名小乘法空。若
諸部小乘觀拆&MT06279;實法以爲ルノ實空拆法
。若諸部大乘ルヲ諸法體即空體法
。若法相宗前三性上立三無性。唯空&MT06279;
遍計所執依圓二性遍計空。若
三論宗&MT06279;眞勝義有爲無爲無所得空
勝義空。若花嚴宗一切諸法同一無性
圓融空。若天台宗中論ルヒ因縁所生
法我説即是空且名爲假名且是中道義
諸法即空即假即中ナルヲ一心空。且眞言
救世者不可得空前九空。唯同天台。文
云。從空假令 問。何以得
&T069222;此菩提心不可得空&MT06279;外道・小乘・法
相・三論所立&T069222;天台 答。大
日經廣破外道三十二計文云。此經
一切佛教。如唯蘊無我出世間
心住於蘊中即攝諸部小乘三藏。如
蘊阿頼耶覺自心本不生即攝諸經八識三
無性義。如極無自性心十縁生句即攝
花嚴般若若種種不思義境界皆入其中
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智則佛性一
乘如來祕密皆入其中。種種聖言無&T069222;
其精要此中諸部小乘文。八識三無
性等是法相所用。花嚴・般若是三論花嚴
所用。佛性一乘是天台所用。今如實知自
菩提者即淨菩提心。是第四句故知
爾 問。此經一切佛教者。此教
法淺深與諸教淺深同故歟。爲當淺深
此教故歟 答。大日如來現四重
曼荼羅法界廣説諸教。今以
四重曼荼羅淺深觀法諸教二義
然 問。何以知&T069222; 答。金剛頂出生義
云。能仁如來託都率神中天。以
而誘進之化城而引。大機已
大堪タリルニ大法。佛入不空王三昧耶
善集諸聖地位之階漸等妙之頓
文 取意又義決廣引法花信解品
長者窮子解喩以立聲聞・縁覺・迂迴菩薩・
頓證菩薩四乘之義。故知
問。此虚空無相淨菩提心是不可得空。即大
大空菩提心。何故勝義菩
提心耶 答。此虚空無相淨菩提心
五番諸計諸法。故&MT06279;空門十二・十
四・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二空等
執著。然以略要且名大空而名勝義
菩提心者是二諦勝義諦。非十八空
義空ニハ 問。此淨菩提心大日經三句ニハ
耶 答。即初菩提心爲因句是也
 問。此經ニハ菩提心爲第一句大悲行願
爲第二句方便第三句。菩提心論ニハ
悲行願第一菩提勝義諦觀第二
菩提心自證觀法第三菩提心。二文
違何會 答。菩提心種子諸佛胎藏。大
萬行養育守護沙羅樹王増長開敷。是此
大悲胎藏之大意也。外萬行
諸法心佛。是金剛頂之元意也 問。
大悲萬行養育者何等法耶 答。義釋云。諸
ニハ但説沙羅樹王種子根莖枝葉花菓
養育方便。但此經種子養育方便
取意三密行供養 問。若
此經大悲萬後論行願菩提心トハ
眞言門三密供養耶。若爾菩提心經
菩提心六度萬行・大般若等一切大乘
萬行不攝此耶 答。皆攝此中。但
&MT06279;行者行相少少異。何者且布施
菩薩捨身退道衣破戒。巧度菩薩
爲眼。眞言門菩薩法
ヲモテ滿。如布施者萬行皆然
問。論ニハ三種皆名菩提心。此經ニハ唯第一
菩提心。何會 答。大日經云。我説諸
如是念彼菩薩衆。菩提心清淨&MT06279;
其心。義釋云。三句大宗一部始終無
方便。皆爲令諸菩提心清淨&MT06279;識其
。如此經者一切修多羅意皆在。如
釋迦所説者。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種種
因縁隨演説無&T069222;三句法門。究
&MT06279;異轍文 取意故知此
皆爲淨菩提心&MT06279;菩提心。與
菩提三種&MT06279;菩提
。大 問。此淨菩提心ヲハ金剛頂三十七
四門ニハ何門ニカ攝耶 答。菩提是第
祕密神變相門第十二變八相成道

問。法但有&MT06279;普賢行菩提
降魔成道轉法輪等文勝義菩提
。且無三句。云何 答。修普賢行
菩提心者。即是論三菩提心只此經
三句菩提心也。故攝眞實經五相成身
一一皆云釋迦佛菩提場スト
此法者即是論三摩地心。如釋迦者一切
諸尊法界行化皆且如
問。金剛頂宗行者先入阿頗婆耶伽此云
識身
三摩地&MT06279;十縁生句空寂實際。次
諸佛驚覺普賢等正覺即用
成佛。後大悲用金剛薩埵
國土養諸佛遊戲神通&MT06279;衆生
文 取意 今大日經虚空無相菩提心ヲハ後中
何攝 答。後スト十縁生句。想身證
金剛喩三昧及薩婆若智尚未能悟知
者。是出生義所説地位之階漸等妙
之頓旨即從等覺地妙覺之行法。此
淨菩提心文云。佛説成佛者。是始
初地初住之理法也。後云五相成佛&MT06279;
萬行者是佛地大方便行相。此經淨菩
提心以上ルニ三句十六重玄義。故
義釋花嚴十地云。有淺略深祕
若得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義此中義可
了。若不爾者因縁事相十住品也。
是初地初住。初地初住以上位位各現五相
成佛
問。論勝義菩提心第二五相成
第三。而何今云得五相成佛。是妙覺
也。今淨菩提心是初地初住ナル耶。答。論勝義
菩提心心源空寂萬徳斯備。所
萬徳是佛地萬徳ナル。此勝義菩提心且通
初地究竟也。今淨菩提心五種三昧
佛地三昧究竟發菩提心。故此淨菩
提心且通初心究竟。故知初地初住以上
佛地皆具セリ經論二義 上來略釋
勝義竟
  已上釋名畢
菩提心義第二云。○勝義菩提心ニハ
皆無自性。無自性者如大日經極無
自性心十縁生句。義釋云。十縁生句&MT06279;
三種。一者謂心不於蘊。欲ルニント
。即空之幻是也。二者謂心不於法
ルニント境界攀縁。即心之幻是也。三者且
於心。心實際ニハタリ有爲無爲
即不思議幻也若説諸法即空如幻
是淺略&MT01319;。若説自心如幻者是深祕釋。若
實際有爲無爲界生四種
曼荼羅不思義者是祕中深祕釋。若説
法性法界即空即假即中&MT01319;者是祕祕中深祕
已上
體性了
菩提心義第二云。問。勝義菩提心
一實云何 答。且如體性四門
若淺略凡夫外道二乘菩薩一切諸法
自性。如者。法尚應捨。何説非法ヲヤ
&MT06279;無性猶如。萬徳菩提且如
。故ルニ勝義無性心與菩提異。若深
普賢觀經云。我心自空。罪福爲主。大
圓覺經云。一切如來妙圓覺ヨリ無菩提
及與涅槃。且無成佛及不成佛。大日經云。心
虚空菩提此三無差別。故ルニ勝義
即是菩提。若祕中深祕大般若經
云。地水火風空識皆空無性&MT01319;。是大無性。金
剛頂云。由ルニ福智自心如月輪
且無事。是スト是三昧
耶無性
一切且然。大般若云。一切陀羅尼門皆空
無性是法
無性
大圓覺經云。生死與涅槃凡夫
同爲空花是羯磨
無性也
ルニ此四曼勝義無
性之心。即是菩提&MT01319;。若祕祕中深祕法花
經云。如來如實シ玉フ三界之相。無
死若退若出。且無在世及滅度者。心地觀
云。此無垢性體本ヨリ不生云云此勝義
無生心即菩提。依此三門菩提勝義
一也文 已上
一畢耳
菩提心義第二云。大日經無相
菩提心文云。此菩薩菩提心門初法明
。菩薩住&MT06279;猶學スレハ&MT06279;勤苦便得タリ
一切蓋障三昧。若得者則修學レハ諸佛
同等所。當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音陀
羅尼衆生心門諸佛護持セラル。雖スト
而無染著。爲法界衆生勞倦。成
住無爲戒。離邪見正見。住
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不&MT06279;勤修滿
一切佛法。以要フニ。是善界子・善女
人無量功徳皆得成就是眞言門初住
勝義菩提心功用文 已上功
用了
菩提心義第三云。問。勝義菩提心行相云何
 答。且有教觀二門。一教門者。楞伽經云。
人天及梵乘聲聞縁覺諸佛如來此乘。乘
大乘無乘及乘者以心生滅。又般
若經一切諸法本無性心地觀説。心心
本性空寂。諸心法中邪見。爲
諸見爲空。執病且應除
。除邪見自覺悟心能發菩提心。此
覺悟心即菩提心。無二性云云是教門
也。論二勝義者。觀一切法自性。云
何無自性。文廣説。凡夫恣三毒五
。眞言行人誠厭棄 外道或
或復生天。行人應觀。業力若窮&MT06279;
苦海&T069222;出離 二乘涅槃
究竟。行者當觀。雖人執猶有
。灰身滅智&MT06279;湛然常寂。有定性
滿乃發生。若不定性者無論&T069222;劫隨
使迴心。從化城遂發大心。從
十住三無數劫苦行成佛。次
&MT01319;且不可樂 又有衆生大乘心
阿僧祇劫六度萬行。久遠而成所習
法教致有&T069222;次第 行人觀已復發
無餘衆生。以大悲決定&MT06279;永超
道二乘境界。復修&MT06279;瑜伽勝上能從凡
佛位者且超十地菩提薩界 又深
一切法無&T069222;自性。云何無自性。前ニハ以相
以旨。夫迷途之法妄想&MT06279;
無量煩惱輪迴六趣。若覺悟レハ
想止除&MT06279;種種法滅自性 復次諸佛
慈悲從眞起衆生。應病與
治迷津於彼岸。法已捨無
 如大毘盧遮那經。諸法無相爲
虚空。非是觀勝義菩提心云云
是觀門也
問。此中空觀 答。文有二番。一切法
無自性是人空觀後是法空觀。人空觀
凡夫・外道・二乘・六度菩薩・十地菩薩
法空觀衆生妄想諸佛説法。此中凡夫
是屬衆生人天果云云外道是屬
衆生。九十五道アリ云云二乘是折。體二乘
云云六度菩薩是三藏六度菩薩云云十地
菩薩是通別十地菩薩云云又六趣是流轉
世間。覺悟是遷滅出世云云諸佛説法
不同云云
  三摩地
示云。此第三三摩地者具&MT06279;之勝義・行
同體倶時菩提也。然首題事起兩部
一部學者異義如云云故若依兩部
此三摩地且可有兩部意也。謂月輪觀
二十七尊五相成身等金剛界菩提也。明a
字觀胎藏界菩提心云云若依ラハ
。此等所説皆共金剛界也。
謂以月輪十六分十六大菩薩。故十六
大菩薩一切衆生心内本有常住&MT06279;具足
十六修生。以十六分
也。又a字本有菩提今發心所具
意也云云但一相傳&MT06279;金剛界
部不二瑜伽。習故三摩地密意有之。何
云云
尋云。今三摩地菩提心者能求菩提心歟所
菩提心也 答云云 示云。此且異義也。
一義三摩地者密教極體也。故
勝義行願能求得此菩提云云 一
義意能求所求倶具足。所以因果同
&MT06279;能所倶時ナル。此則三摩地菩提也。故安
然弘法等御釋爾見タリ云云
尋云。於。謂勝義行願・行願勝義。即
從因至果・從果向因也。若爾者得此三摩地
菩提時從勝義行願也。從行願勝義
三也 示云。二意倶可有。並相違。其
義委先先云云但所云三摩地者。三
觀音大悲行願摩字。大智具對地字普賢不
三摩地也。雖然samamasa。不
偏執。所以asava三字可。委可聞
口傳云云
尋云。勝義行願行願勝義何此論本意耶
云云 示云。此論本意瑜伽瑜祇内證也。
大阿闍梨瑜伽瑜祇
時何相違。所以勝義行願行願勝
&MT06279;且兩部因果廢立也。於瑜伽瑜祇之密
前後耶。雖
三摩地内證照勝義行願ナル。皆倶
祕密藏更無勝劣也云云約機時者依ルニ
密意二心可顯教也。何闕而
不書料簡可之。如先先云云抑今菩提
心論金剛界其實ニハ兩部儀則ニハ
此事灌頂之深祕也云云
尋云。三摩地菩提阿闍梨本意云云若爾者
先擧之有不可耶 答云云 示云。如
。隨ヘハ本意尤可爾也。雖文字經論
令被機也。所以&MT06279;二種菩提
三摩地之義淺智衆生可邪見
也。何直&MT06279;密意二心即三摩地。如先先
云云爰以題名ニハ金剛頂瑜伽中。文
阿闍梨云云此阿闍梨三義一印口
更問 云云
開見抄云。三摩地者新譯之語。唐ニハ等持
菩提心義云。三摩耶者唐云等持。義釋云
平等亦云本誓亦云驚覺亦云除垢障。三
者略セリ。具ニハ三摩地已上
略抄
今約&MT06279;句義字
三摩耶大綱。先句義者。或云等持
或云平等。即是勝義行願均等自證化他
同時義也。次云字義者。今此三字
三種菩提心也。初sa者是諦義亦平等
義也。謂行願諦&MT06279;一切衆生平等
。次ma者。離吾我義即是空義。
勝義心以深般若即空人法二我
無念自證。三地字者即是乘義運載
。三摩地心平等運&MT06279;自他身心同歸スルカ
不生心地故也
  眞言行人如是觀已等事
示云。眞言行人如是觀已者結前句也。云何
能證無上菩提者生後句也。結前生後
二種菩提悲智具足&MT06279;發心。必
何所以耶。此則爲普賢菩薩大菩
提心也。所云大菩提心者。一切衆生煩惱
當體也。故悲智不&MT06279;具足此相
流轉也。是故眞言行者能發勝義行願
菩提。心者前二種菩提心同體倶時具足&MT06279;
顯瑜伽故文者雖次第スト一致
談也
尋云。以三摩地心&MT06279;事理倶密勝義
行願。其義如何 答云云 示云。三三平具&MT06279;
九種菩提心。其大旨如先先。而約&MT06279;
摩地二種菩提心事理倶密
談義ニハ也。所謂從ツテ題名
。金剛頂瑜伽中且名瑜伽總持教門者總&MT06279;
前佛瑜伽極位也。發阿耨○菩提觀行
修持義者別&MT06279;機根三菩提心也。三
菩提料簡如云云
料簡セハ。初大阿闍梨者總&MT06279;&T069222;
三摩地極位此事
更問
若有上根上智已下
&MT06279;機根三菩提也。爰標章略釋ナル&MT06279;
&MT06279;三種義三摩地本意。次正釋
ナル論三種而出三種次第也。
又於結前生後當知法爾應住已來
即前大阿闍梨以來意也此事
更問
何者爲一切
有情已來即前以求菩提以來意也。文必シモ
而取其意以如是。所以行願
四攝法勝義章八葉九尊全在第三三摩
。何後此文見合也。何於初答有
上根上智已下行勝胎金已下五智
五佛密意。其密意今念修行者已下意分明
也。所謂文次第ルニ。其意倶時
。或以下合。或
。或。都隱語亂恐之祕
釋不口傳云云
  當知法爾應住等事
尋云。以初大阿闍梨&MT06279;當知法爾應住已
三摩地義。其義如何 答云云 示
云。當知法爾應住已來等者。先略明普賢菩
大菩提心者一切衆生當體也。故以顯
之稱瑜伽瑜祇。以一切衆生本有薩
埵爲貪瞋癡之煩惱縛故。付之以
句頭。其心謂一切衆生雖本有薩
埵也。爲貪瞋癡所縛也故諸佛大悲以
巧智此深祕瑜伽。此則淺略義也。或以
故一宗句末。其心謂一切衆生本有薩
埵也。云何レハ貪瞋癡縛故也。所以
瞋癡三毒蓮・金・佛三部也。蓮・金・佛
三部行願・勝義・三摩地菩提心也。此論
末盡貪瞋癡三毒無非胎金瑜伽内證。仍
瑜伽瑜祇深意勝義行願。所謂先
標章之。大阿闍梨者三摩地
位也。若有上根上智皆悉機根菩提心也。
謂上根大勇鋭行願菩提大悲胎藏也。上智
大度量勝義菩提大智金剛也。上根上智人
無疑惑者者。三摩地菩提悲智具足瑜伽瑜
蘇悉地也。如云云
次當發如是心等者指宜修佛乘。我今
志求阿耨○菩提等云也。此&MT06279;行願而求
勝義果也。即心王大日遍一切心數諸尊
之體也。次誓心決定等者嫌不求餘果
菩提極果也。此即&MT06279;勝義而求行願
也。所求即雖因地&MT01319;而不&MT01319;果徳。所
以魔宮震動及常在人天等寺灌頂中深祕
也。憶持不忘内證祕祕中深祕云云 此事
更問
若願成瑜伽中者三摩地菩提也。謂擧
勝義行願同體倶時具足&MT06279;心數諸尊即心王
大日ナル。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等云云
次如人貪名官等者擧勝義也。若貪財
等者擧行願也。如此喩皆悉即事
而眞&MT06279;。所以名官財寶在灌頂
事相。且可聞口傳云云何如是二心具
&MT06279;。故凡人已下至マテ成其志
三摩地也。次所以求菩提者ヨリテハ且立遷
&MT06279;三摩地菩提而顯勝義行願三門
分別也。如云云此三種菩提心
三毒三部密意。諸佛大悲已來且委可
行願勝義即是三摩地
  諸佛大悲等事
尋云。諸佛大悲已來文云何約&MT06279;三種菩提
之耶 答云云 示云。諸佛大悲
行願菩提心胎藏界衆生本有貪體也。云諸
大悲行願善巧智勝義菩提心金剛界
衆生本有瞋體也。甚深祕密瑜伽三摩地
提瑜伽瑜祇蘇悉地衆生本有癡體也。且
佛・金・蓮三部因果陰陽等云云其義廣
先先
開見抄云。如是觀已者。如大師云九種住
心無自性轉深轉妙皆是因云云云何能證
無上菩提者總問也。當知至提心者總答也。
法爾者。一切衆生心性妙理遠離因果
法然具足。言應住者。應謂相應。住常住。
普賢大菩提心普是遍一切處義
賢是最妙善義
是即性徳
菩提心也 問。今性徳普賢大菩提心三十
七尊普賢金剛薩埵同異云何 答。若
性徳三十七尊皆名普賢。故是同也。
若約修得第一薩埵獨名普賢。故是異
也。一切衆生本有薩埵薩埵此云
有情
菩提薩埵云。無上菩提一切臆度戲
論種種過失一向純善白淨&MT06279;譬類義。
即是衆生本性不思義心也爲貪瞋癡煩
惱之所縛故者。明性徳菩提爲三毒&T069222;
覆。今此宗意三毒本性即是佛・蓮・金三部
也。所謂貪愛著是有性。
者即大悲ナル蓮花部理同體也。
廢捨是空性。空
即大智性。即與金剛部同體也。廢對
無著捨闇鈍性。暗鈍者即中道
ナル佛部不二同體也 問。三毒本性
即菩提者。何故起貪等之衆生不&MT06279;成佛
惡趣耶 答。如一本即身義。不
煩惱即菩提之人但起無悟故
。悟煩惱即菩提之人但思菩提
即身成佛云云 霧月譬
委如
論諸佛至瑜伽
者明諸佛善巧智。如大師云。悲哉衆生去&T069222;
佛道甚遠。然&MT01302;無明客塵之覆弊
宅中之寶藏&MT06279;三界溺四生。是
種種身相種種方便種種
諸衆生云云
  令修行者等事
尋云。結前生後之義料セハ此文云何前後
一致意耶 答云云 示云。此文
智五佛内證能所行相。以此五智
五佛結前生後意也。所云五佛
者。於月輪觀&MT06279;中臺。初ニハ
ニハ解也。謂令修行者乃至無所分別是也。此
則總統&MT06279;五智法界體性智也。次ニハ&MT06279;
四智。初法後ニハ解也。謂且名無覺了者東
方大圓鏡智也。且名淨法界北方成所作智
也。且名實相般若波羅蜜海者西方妙觀察
智也。能合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者南方平
等性智也。此ニハ密意&MT06279;因即是果。又
南方珍寶三摩地者。内證瑜伽灌頂智深意
在口云云 此事
更問
此五智五佛之因果
前標正二釋即三摩地密意。而五相
三密即勝義行願也。所謂初標釋ニハ
求菩提等云總意以顯正釋
先於行願略明四攝。顯金界故宜
&T069222;總釋三摩地所以下勝義行願
也。所云四攝者。隨衆生願等者布施鉤
菩薩。令其安存等者利行鈴菩薩也。次親近
已等者愛語鎖菩薩。衆生愚朦者同事索菩
薩也。故於所以兩意三摩地結前
生後也。次勝義五種三昧耶道
&MT06279;相説・旨陳二種。於其終ルニ其徳
五智内證也。付之在種種隱語祭祭亂
。謂從當知一切法空乃至不見身心者。
先明順四智。此即明胎藏行願因四智也。
當知東。已悟南。心體西。不見
北也。從妄心若起妙用無窮次明
四智。此即金界勝義果四智也 謂妄心
東。妄若北。萬徳西。妙用南。於
中間住於寂滅乃至念無退失者。明
智具足法界體性智也。故當知一切法空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者。是且名無覺了也。
已悟法本無生妙用無窮。是能含種種無量
珍寶三摩地也。心體自如萬徳斯具。此且
實相般若波羅蜜海也。不見身心妄若息
時心源空寂。此且名淨法界也。住於寂滅
乃至念無退失。此念修行者於内心中乃至
無所分別也。何前後義約&MT06279;二而不二能能
意也。付之順四智十六八字・逆
十六二四・中臺十六字總別各有所表
ルニ。可口傳也。已上隱語以如
云云次云亂説者。種種ニ可。謂
四智ヲハ住於寂滅等云云或順逆
相交東東南北西西北南中臺住於
寂滅等可讀也。或順逆相合&MT06279;東東南南西西
北北且至中臺住於寂滅等可讀也。或
且順四智從因至果東南西北逆四智從果
向因北西南東中臺住於寂滅等云云
當知一切法空ヲハ已後ヲハ順逆合&MT06279;
南南西西北北中臺住於寂滅等云云
或且妄心若起ヲハ中臺住於寂・
滅等云云或且妄心若起ヲハ中臺
住於寂滅等云云妄心若起ヲハ
ヲハ逆順合&MT06279;北北西西南南中臺住於
寂滅等云云且當知一切空ヲハ之至中
住於寂滅等云云或中臺先讀之順至
。或中臺先讀逆至。如此中臺
已下諸點讀事全如云云又在改句
謂當知一切第八讀東也。法空已悟
第六讀西也。法本無生心體第七讀南也。
身體自如不見身心句前五讀北也。妄心若
大圓鏡智東也。知而勿隨妙觀察
知西也。妄若已下句成所作智北也。萬徳已
平等性智南也。住於寂滅已下法界體
性智中臺也。何東西南北及中央或
或讀終。各各准前云云凡如此無窮無
&T069222;之爲顯ンカ平等法界因果不二本來不
内證也。所以此文是勝義旨陳歎
妙句也。何勝義内證行願妙用内外
相應&MT06279;三摩地現前スト云云抑上中臺四智
具足スト別體。謂住於寂滅成所作智。
平等究竟平等性智。眞實之智妙觀察智。
無退失大圓鏡智也不動智中臺四智
具足スト而表不二也。故湛然清淨無所分別
云云 已上
亂説
深意。委不ルル
可聞口傳。又引證諸文其義同之。凡胎・
金兩部曼荼羅同體瑜伽諸尊。且因果
雖開立横竪二界也。所謂胎藏&MT06279;横雖
四重圓壇。其淺深從因至果也。
故因&MT06279;因横&MT06279;横。因果不二横竪同體也。
五大院解釋云。若入レハ眞如佛界乃至眞如
地獄宛然。且是眞如心王乃至眞如煩惱宛
然胎藏諸尊即其義也之。次金界
&MT06279;竪雖因果諸尊其當位。從
果向因也。故&MT06279;&MT06279;。果因不二
竪横同體也。義釋第一云。心王毘盧遮那成
自然覺。爾時一切心數無即入金剛界
如來内證功徳差別智印。如是智印
唯佛與佛乃能持之。何勝義行願
行願勝義二心瑜伽同體三摩地准之能能
云云
尋云。於内心中觀日月輪爾者所云内心
者。矣栗馱等三種ニハ何耶。且六・八・九
識等此如何。次以日月輪&T069222;
耶 示云。於内心中者全如題下菩提
心料簡。故此且可異義也。謂若指八葉
心蓮中臺干栗馱者。識此第九菴摩羅識
也。若指積聚精要者。識是第八阿羅耶
識也。質多六識等義各各委如題下沙汰
云云次觀日月輪者是且異義也。或云。可
觀日月輪也。其故月輪十六分
十六大菩薩&T069222;月輪觀前後諸文全無據

一義云。出&T069222;日月輪尤有深意也。其故日月
者解定慧二法迷悟二心也所以
中臺遮那内證不増不減法性
テハ月輪解十六増減即十六菩薩ナル
也。爰以下文但爲日光奪無明相
云云但此論本意善惡迷悟諸識
一念菩提心故。勝義行願兩部不二三摩地
隨縁不變一念法界體性智也。由スニ此觀
&T069222;本心湛然清淨&MT06279;分別
則中臺遮那之内證也。合前隱語・亂説
意。何日月輪喩尤有深意。具可
口傳云云
尋云。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爾者所云本心
者何心識耶 示云。此事且異義也。一准
於内心中也 一義云。第八阿羅耶
識。其故五相成身觀時藏識本ヨリ染等云云
此即八識諸識。以ルヲ染淨諸法
藏識本心而可四智具足也 一
義云。指&MT06279;九識本心也。其故第九菴
摩羅諸識本體ナル&MT06279;九識即成五智
云云但所云本心者。一切衆生流來生死
源本有不生妙智也。從此妙智四智
所成本初不不生極智。此事尤
深意也下文一切有情於心質中有一分
淨性衆行皆歸此意也。能能可口傳
云云
尋云。猶如滿月光遍虚空者其意如何 示
云。虚空無邊&MT06279;分別。月光&MT06279;潔白
分明也。虚空理月照智。理智冥合空照
同體&T069222;也。且上大日極果下四佛
智。因果不二理智冥一ナル&T069222;也。故
光遍虚空ニハ潔白分明。前後猶如此心
也。以如如智如如境。境發報智
ルヲ受。境次無量無邊常住不滅。智且
是遂大蓋大
開見抄云。論令修行者乃至月輪者。第三
修行者觀相。觀日月輪者。日ヲハ性徳
圓滿ヲハ修徳瑜伽當體日月合宿
之義祕釋更問
由作至分別者。第四大日菩提心。此
二。一明法。二明。論由作至清淨
者是第一也。照見本心者本分心地無能所
。心自照心自見。彼佛心宗此
自知自照亦名見性成佛。其言懸會&MT06279;。學者
之。不知而疑歟。湛然清淨
者。本性湛然&MT06279;本離動念心源清淨&MT06279;
。論猶如至分別者第二吾心
秋月無念&MT06279;法界。故疏云。以如實知
蘊阿頼耶本不生無所執受亦無
。爾一切心意識妄想戲論皆悉清淨。
法界同照&T069222;秋月在云云亦名至
分明者。第五四佛菩提心。此中二。
ニハ法。二ニハ喩。論亦名至三摩地者是
第一也。私記云。亦名諸説收無覺了者。明
第六阿閦佛祕號。亦名淨法界者。明北方
不空成就佛祕號。亦名實相般若波羅蜜海
者明西方無量壽佛祕號。能合種種無量珍
寶三摩地者明寶生佛祕號。問。何故今四
佛不次第耶。答。阿閦是發心因。不空
是修徳果。故ルニ因果相對次第彌陀
智慧主。寶生是福徳伴。故ナル福智相對
次第謂福智者
智慧資助
論猶如至分明者。第二
今此月輪四種。故以合四佛菩提
。一ニハ月輪光明普雖照曜スト生盲之類不
顯了&T069222;。自證菩提亦復如此。凡夫二乘
生盲&MT06279;如實了知。二ニハ月輪清淨内外
明徹從本以來離塵垢。淨法界心亦復如
是。本來清淨&MT06279;諸惑染。三月輪光明照
四天下夜闇四方。實相智光
亦復如是。照&MT06279;四生岐無明
槃岸。四ニハ月輪清涼普潤&MT06279;世界萬物
群生。寶珠亦復如。出&MT06279;無量
一切衆生
  何者謂一切有情等事
尋云。上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
有薩埵云。今一切有情悉含普賢之心我
見自心形如月輪同異如何。示云。上
十六大菩薩三十七尊&MT06279;此普賢大菩提心
也。下意普賢菩薩大菩提心者。普是十六
大菩薩三十七尊心也云云
。總別雖&MT01319;但同居
一念也。以ニハ一切衆生本有薩埵
下文ニハ一切有情悉含普賢之心ヘリ。蓮花
三昧經歸命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
臺本來具足三身徳三十七尊住心城普門塵
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無邊徳海本圓滿
還我頂禮心諸佛密意有之。深義可
云云
尋云。我見自心形如月輪其心如何 示
云。文月輪自心也。但心
性無相&MT06279;形云事一切諸教也。而
今形如月輪云。知即可圓形ナル云也付
之且一念心性&MT06279;萬像闕減
圓形。若如法解何但隨密宗
耶。諸顯大乘皆以爾也。但此教&MT06279;六大
無礙色心本來不二也。六大無礙ナル&T069222;月光
靈空。色心不二ナル&T069222;光空同洋ナル云云
則心性八葉&MT06279;。指&MT06279;即爲三十七
住處。諸尊平&MT06279;同體無礙ナル&T069222;且如月光
&MT06279;亂説云云開見抄云。論何者
之心者是第一也。意云。一切衆生皆含
普賢大菩提心。其相如何。論我見自心形如
月輪者。第二初重意云。觀ルニ一切
衆生本有淨心即與一切諸佛本心同體&MT06279;
法界爲量。團圓皎白ナル&T069222;滿月
  何故以月輪等事
尋云。於次形如月輪其心。且有
何意此問耶 示云。前後二何二重
問。前後兩爲字二重答也。如此二重問答
。謂初問答總&MT06279;一切諸光用同&T069222;
大日一尊月輪也。次問答&MT06279;&T069222;大日
一尊月輪諸尊光用也。全如前總別云云
然則次第相望&MT06279;總別三摩地
也。所以爲滿月圓明已下且以總別
月喩。謂從滿月相類者總&MT06279;&T069222;
月體諸徳。從凡月輪大菩薩者別&MT06279;
諸徳悉一月光用&T069222;。謂於十六分増減
黒月白月二滿此則從因至果從果向因勝
義行願胎金兩部具徳也。指&MT06279;此等諸徳
相類トハ也。於顯スニ此諸徳凡月輪有一十六
。乃至有十六大菩薩云云故隨因果
黒白増減。月體圓明&MT06279;闕減。上ニハ
照見本心ニハ形如月輪何總&MT06279;
。中臺即諸尊諸尊即中臺。平等無
&T069222;&MT06279;亂達云云
尋云。於月光十六分十六大菩薩
タリ。而黒白増減相類スト菩提心云事
今文云何見耶 示云。凡顯三密瑜伽
内證月輪喩尤相セリ菩提心。如何トナレハ
滿ノミ闕減。鏡ノミ&T069222;。普滿&T069222;萬徳
獨在月喩。夫於十六分此諸徳
也。所以白月滿十五日。取前後晦朔
十六。故文意黒白増減等諸徳也。所
謂減滿増滿初後同體&MT06279;外部還中臺。故
内外中間&T069222;自行化他因果諸徳唯
十六大菩薩。下文除佛四波羅蜜及後四
接八供深意能能可口傳。開見抄
云。論何故月輪者。第三明二重
問答云。若以圓明淨菩提心。亦可
圓鏡等圓明。雖淨心月輪
ルニハ瑜伽中十六尊○論凡至薩者。第
法解含説。意云。從初薩埵金剛
十六大菩薩即喩晦日ヨリ十五日十六
分滿ルニ
  論云者於三十七尊等事
尋云。三十七尊倶喩心月輪云耶。若解
云者上有十六分等云云只隨十六尊
タリ。若依之爾云者。三十七尊倶是衆生本
具徳也。豈攝心月輪耶 示云。此事尤
深意。能能可意文也。且常途料
ニハ十六尊上下諸尊也。上
智五佛。下八供四攝也故十六尊三十七
但是開合異也。所以四方四菩薩圓滿レハ
則四智具足。四佛具足レハ則成法界智。四波
羅蜜則四佛所攝也。四攝八供且隨
也。何如此功徳全無前後。同體倶時
滿足云云 抑一十六分因果増減。因圓
果滿初後一體三十七尊。故十六尊
體。全八供四波羅蜜。八供四波羅蜜
體。全十六尊。何五智一智一智諸尊。明闇倶
時内外縱容。具口傳。上白滿黒滿
簡可意合云云
尋云。者於三十七尊但者一字是上
末也。可也 示云。常途ニハ常途
料簡也。如云云ルヲ一傳ニハ
&T069222;三十七尊也。所謂文
二重問答先凡同等&MT06279;
解合。次&MT06279;者於等本迹等也。故
凡標者釋也。全如料簡。能能可意。
何於者在文段。始&MT06279;五方智
。謂於三十七尊乃至一智也。次別智
謂東方乃至智爲本各如云云
 イハク
コレハ
 テイレハ
開見抄云。論於三至薩也者。第二明從本
垂迹。此中二。一從本五佛五智。二
垂迹十六尊。論於三至爲本者。是
第三也。阿閦者。此ニハ不動。心性不動&MT06279;
提心堅固也。大圓鏡智者。自他三密無&T069222;
邊際。是大。本來具足&MT06279;缺曰。實
智高萬像。金剛智者。此福智
能淨&MT06279;無始無明微細煩惱今從ルルヲ破名
金剛智。寶坐者。福智莊嚴身。故寶生
。平等性智者。性淨智水情非情
彼此同如&MT06279;常住不變也。灌頂謂諸佛
大悲義。頂謂自行圓滿義。阿彌陀者。此ニハ
無量壽。疏云。西方無量壽佛此是如來
方便智ナリ。以衆生界無盡諸佛大悲方便
亦無終盡。故無量壽佛。妙觀察智者。五
眼高邪正謬。蓮花智者。智性清淨ナル&T069222;
猶如蓮花。轉法輪智者。此智淨妙佛國
諸菩薩能轉無上法輪。不空成就者釋迦牟
異名萬徳不空義也。成所作智者。二利應
作故曰所作。妙業必遂成之稱也。羯磨智
者。此云作業事業威儀也。毘盧遮那者。疏
云。梵音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闇遍
明之義也云云法界智者。三密差別&MT06279;數過
刹塵。是法界。諸法所依ナル故曰體也。法
然不壞ナル故名爲性。決斷分明故以爲
  已上四佛智出生四波羅蜜等事
尋云。四佛四波羅蜜何レカ能生何レカ所生。且文
點如何 示云。此事從上古料簡文也。
文點忽。所以四波羅蜜定四佛慧。從
定生。從慧生。若從定約
已上四佛智四波羅蜜菩薩出生セリト
之。若約慧生。已上四智ヨリ出生
四波羅蜜菩薩。然則隨文點異也。准&MT06279;
亂達意也
尋云。此料簡今文相タリ耶 示云。擧
四佛四波羅蜜。其次第
智生ストタリ。下四菩薩。三世一切諸
聖賢生成養育之母此文無諍以四波
羅蜜能生タリ。夫實ニハ能生所生無前後
定慧同體理智不二也
尋云。定慧同體理智不二料簡文相タリ
示云。擧四智四波羅蜜以於是印成法界
體性中等云云四智四波羅蜜定慧同體
理智不二ナル即法界體性智也。於此中
四佛四菩薩乃至三十七尊云云所以
此四佛四方如來各攝四菩薩等
云云何説文次第。已上四佛智者擧
四波羅蜜等者出。於是等者會&MT06279;此本迹
法界體性智云云
尋云。四攝八供可出生スト五佛四波羅蜜
示意耶 示云。從因至果從果向因流轉還
滅還滅流轉。此義更疑。但今&MT06279;
理智不二内證定慧兩門時。以月輪
増減十六大菩薩。故大四攝白滿黒滿
明闇倶時。深意更問所以四方如來各攝四
菩薩已下約&MT06279;修性慧門勝義十六尊。一
切有情於心質中已下性徳定門行
十六尊。又慧定慧。定定慧。所
四攝八供四佛四波羅蜜總&MT06279;大日一尊
此則勝義慧門十六尊也。大日一尊
波羅蜜八供流出。此則行願定門十六尊
也。何其數&MT06279;減闕其位無礙也。於
内證四智亂達文點ヲ爲詮。爲此三
摩地也。其説相委如科文。其細論宜

  大日四波羅蜜事
尋云。除五佛四波羅蜜及後四攝八供養
十六大菩薩爾者三十七尊但取
十六大菩薩五佛四波羅蜜四攝八
耶 答。其義如
尋云。中臺大日四波羅蜜次第金寶法喜也。
且或ニハ寶法金喜相違如何。次印成
字在何意耶 示云。列&T069222;金寶法喜東西南
北因行證入次第如云云又列&T069222;寶法金
。以大日&MT06279;息災本尊南方
時。前南右西左東金後儀則
也。次印者決定之義也。此則因果不二理智
冥合内證。其印更問云云者圓滿義。本
來成覺瑜伽瑜祇密意。其相・根本成身。會可

  四方如來各接四菩薩等事
尋云。於此等四方四佛菩薩各在不審。所
謂於東西南北四方佛菩薩雖&MT01319;終以
行證入次第也。爰先東方阿閦佛一方
分方便具足如來也。而ルニ薩王愛嬉四菩薩
因行證入阿閦佛已後又南方因行
證入寶生佛乃至歴北方業護牙
不空成就佛云也如何。若爾者
月光十六分十六大菩薩時加
二十分也。又四佛皆果也。何成&MT06279;
後還因行證入次第耶 示云。此料簡
大綱如。若委細ヘハ。密意多含&MT06279;
盡。雖且可一兩會通也。所謂中臺
四方相望時者。大日是方便具足。四佛
因行證入也。又大日四佛各相望時於
大日是方便具足四波羅蜜即因行證入
也。於四方四佛是方便具足 四菩薩即因
行證入也。次第相望&MT06279;大日四波羅蜜。四
波羅蜜四佛。四佛成四菩薩也。四波羅
蜜雖因果中因也。四佛雖果&MT01319;因中果也。
然則前。例如四教四門名
字雖同前後相望&MT06279;淺深異ナル。若爾者成&MT06279;
&T069222;全無失也。但交 佛
者中臺四佛四菩薩皆總別異也。取
別取スト意也
一義云。於四方四佛四菩薩因果義分更
高下。所以如禮讃儀軌等法界性智ヨリ
四佛十六尊四方四佛各從深至淺也。
阿閦佛寶光憧嗟ヨリモ乃至無量壽佛喜
護等ヨリモ劣也云事全不見。況四方四佛
性身十六大菩薩等流身也。等流身豈勝
性身耶。只是成時餘方因倶成。乃至
東入成時餘方入倶意也。何此兩
義互極難。所以先如一義者。大
因果相亂。且之佛菩薩各一倶
也。必シモ相望時非無淺深。如一義者。
甚不准十六分。且會十六分
往數相類也。普門頓入大悲何定耶。
&MT06279;因行證位&T069222;中臺全無
。例如四方供養同時ナル。瑜祇經四方
一度説之心也。抑已上兩義平邊邊
一義相違。其故十六法解
横竪兩法。竪一義。横
。謂從内外外入。此意義從。
因至果從果向因。此意義也其實ニハ&MT01319;
横。而。雖竪而同體因果不
&MT06279;前無後而因而果。十六雖&MT01319;光體一
也。無窮源意委不ルニ。勝義嘆徳
亂達爲顯此義也。能能可口傳
云云

   三摩地菩提心二
  一所求菩提心體二
       又阿字下
  二總明菩提心功能
   一總含約普賢心明菩提心五
    凡月論下
   二別開約十六尊明菩提心
    從本垂迹
    一所觀菩提心當知法爾下
    二諸佛善巧説諸佛大悲下
    三修行者觀相令修行者下
    四大日菩提心由作此觀下 一明法
二明喩
    五四佛菩提心亦名無覺下 一明法
二明喩
    於三十下
    第二從本垂迹
   一明從本五佛五智
   二明垂迹十六尊四
    一明四佛爲本四波爲迹
    二明大日爲本四佛爲迹
    三明四佛爲本十六尊爲迹
    四結成十六大菩薩
 于時寛永八年九月二十日西塔南尾溪廣院
 書寫之
 山門三院執行探題天海大僧正樣拜上


菩提心論見聞第四
          一一切如來内證
  菩提心義一    法樂觀行佛地
 眞言行者不同四人 二等覺
          三初住
          四從凡超入佛地
     一自性身
     二自受用
同四 三他受用
 七人  四受職菩薩
     五後身菩薩
     六漸悟菩薩
     七頓悟菩薩
      一空 勝義
      二有 行願
      三不生 三摩地
 a字三義
      一形 阿字五大也
      二音 口有
口有
      三義 本不生字義

 此三摩地觀門已通七人行相
菩提心論見聞第四
  又摩訶般若經中事
尋云。又摩訶般若經中爾者顯密各別&MT06279;
相不同也。以何得&T069222;。後般若十六空相
スト十六大菩薩云事。何況廣明&T069222;空義。但
十六。或十七・十八或ハ十九・二十。此
説如何 示云。此論般若十六空
尤在深意。所以顯密雖全無隔。
故般若十六空密十六大菩薩也。闕而
不書料簡可。如前前但隨十六空
云事安然釋云。於空數處中十六
文 取意弘法釋云。十六大菩薩法界曼陀
羅等文 取意然則十八・二十同以
意。皆悉無&T069222;祕密諸尊云云況方等
胎藏界。般若密意金剛界。因果兩部同體&MT06279;
花嚴内證。此等料簡具ニハ&MT06279;五大院
。委可口傳
開見抄云。論已上至接也者。第二
十六尊。此中四。一四佛
四波爲&T069222;。二明大日四佛爲&T069222;
四佛十六尊&T069222;。四
&T069222;十六大菩薩者。論已上至之母者。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