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菩提心論見聞 (No. 2294_ ) in Vol. 70

[First]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94

菩提心論見聞第一

外道二乘
東寺
一義云 外道權敎佛果。二乘天台華嚴一乘
法相三論三乘
三井
一義云 外道如常。二乘小乘與三乘也
山門
一義云 外道二乘如常。義釋云。外道有二
一外外道
二内外道
  慈覺大師八闍梨事
法全 義眞 全雅 元偘 元政 海雲
宗叡 寶月
發阿○菩提心四種義有之。ニハ初後
二字能求中間九字所發所求也。ニハ十一
字皆屬因位。何ナレハ因位發心卽果位三菩
與也。ニハ初後二字發心體也。中間
發心用也。所以何ナレハ發心下種菩提莖葉
花果增長也。十一字皆非因非果非體
非用皆是戲論也。何者一切衆生本有薩埵
云云一切衆生色心實相云云
  付三題三部各具三部云事
初題。金剛金部蓮部佛頂
胎藏故
瑜伽佛部番
涉入故
中題。
菩提心蓮部番
總持佛部不二
總持故
敎門說金剛說法斷疑
依智門故
後題。菩提心金部如實
知自心故
觀行蓮部修得門
三昧定故
修持義
佛部總持
不二故
從一位儀同
三司
正二位特進鴻臚玄番
菩提心論見聞第一
問。東寺兩部山門三部相承云事何故耶
答。此事料簡如常云云示云。此事可任傳
敎・弘法歸朝進覽也。所以弘法錄ニハ二經
十一論。謂二經者大日經・金剛頂經。卽胎・
金兩部也。十一論者菩提心論一卷・釋摩訶
衍論十一卷是也。而二經二論可云。何開&MT06279;
一論十論云耶事有之。又以釋摩訶衍
論爲密宗論條不可然云事有之。其故
彼論起信論爲本論演眞言義事曾
無之。況此論新羅月忠作僞論諸家
皆一同不用之也。仍僞論云證據條條
之。如五大院等解釋有七ケ條通云云行基
傳中吾未披閱時喜拜龍樹之解釋。披閱後
則恐馬鳴之筆云云釋論將來人嘆云。上人
實得佛旨爲知尊者意也。此論新羅國月
作也。故不能流行天下 次傳敎三經
一論云云謂三經者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
經。一論者菩提心論也。但瑜祇經ヲハ傳敎錄ニハ
&MT06279;金剛頂經出之 弘法錄ニハ不戴此經。
故瑜祇ニハ東寺有相傳無相傳兩義諍論也。
此事委如破邪辨正記云云爰朝家在勅東
兩部山門三部被定置者也。故自昔至
于今綸旨院宣皆東寺ヘハ兩部阿闍梨被仰。
山門ニハ三部大阿闍梨被成也。然東寺許可
血脈云。妙成就許可者高野舊風所無也。
蘇悉地許可指也。但東寺ニハ兩部内スト
悉地習云云
尋云。弘法大師釋中判三藏時以大日經
爲修多羅藏以菩提心論爲阿毘曇藏以
蘇悉地蘇婆呼經爲毘奈耶藏矣。是
悉地タリ 答。此事不釋有勅所被定置
也。如先云。但至今釋者。雖無相傳或依
傳聞或得一文書載事不難也。然レハ每時諍
論中ニモ空海和尙三部經・釋摩訶衍論・菩提
心論天下行之。釋給從ヘテ此等言且指之
給也。然則弘法釋中蘇悉經有天下
流行事或後得也或私入之也。旣依進
錄所被定置也。此事如破邪辨正
尋云。弘法大師在唐時不傳蘇悉地經釋
事有。何故耶 答云云示云。吾朝眞言專傳
敎大師・弘法大師之將來也。而兩大師傳錄
各明鏡也。粗如先云。爰傳敎於高尾寺被
行灌頂。是則吾朝灌頂最初也。于今叡山
被置遮那止觀兩業云云傳敎御入滅後弘
法大師造十住心論。殊興此密宗。故世人
以弘法委細也思也云云先唐院爲明
承綸旨入唐&MT06279;八祖師各訪
不審。其中法全和尙日本空海法師
金剛界。於胎藏界者唯得疏未及禀承
於蘇悉地者更不聞名字云云覺大師歸
朝之後製&MT06279;兩經眞言敎時承八祖
之心玉ヘリ弘法之義。雖然世人只兩師
トノミヘル也。山王院大師爲決此等是非
入唐問唐土諸師。皆以仁法師義爲正
以弘法義屬誤。故山王院歸朝以兩經
疏可流行於天下之由被奏問時元慶年
宣旨云。誠爲日本夜光閻浮驪珠。當宗
知法阿闍梨。幷傳燈弟子爲囊中寶。切忌
賊依之所令流布兩經云云仍テ吾朝
承勅唐朝以彼國勅尋於八祖。八祖
所答皆依經軌。旁以何爲疑。委如八家祕
。是後又五大院先德以五義破之。謂一
違大日經。二違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違
守護國界經。四違菩提心論。五違諸師。所
云諸師者八家祕錄所載諸師也。故指先
唐院御釋也。而弘法門人圓行・常曉・惠雲・
宗叡欝憤&MT06279;此事。爲明是非。宗叡入唐&MT06279;
問諸師。諸師皆以仁法師爲正
以海法師爲邪。故不及力。宗叡歸朝
之後用所相傳造血脈。是全與大師
相傳海雲血脈同之眞言義。又同山門說。
而近來東寺門人是ヲハ傍相傳云云所以眞如
親王弘法門人也。而灌頂祕法三ケ條。雖令
問眞雅・眞濟・實惠三人。各不窮之。故覺大
有御尋。依御領狀爲相傳大師
有御灌頂之處。眞濟大嗔之故。此事浦已
爲明之有御入唐。又向唐土渡天竺
流沙爲鬼被失云云但八家祕錄ヲハ有誤故
不可用云云其故降三世儀軌明觀音
法。而八家祕錄ニハ入降三世部是誤云云
又不知儀軌意云也。其故觀音入降三世
三摩地顯彼威徳。題降三世儀軌題意
曾不知乎云云又五大院御釋トノ
法義違先唐院解釋云云此又東寺門人
嗚呼云也。但五大院本意尤在深意。覺
大師解釋八祖八祖皆出經軌
故我相傳敢無誤旨違先唐院
皆背經軌云ハント爲也。智證大師雜記云。海
和尙所立章條違ス佛法大道。深信我相
承莫愛未見。此意也。又其後東寺長者
最朝爲興我流山門流。故風聞
奏聞窮邪正。破最朝。被解宦付
俗名及門徒四十餘人被流罪云云此事
委如破邪辨正記。仍兩流得失粗如此云云
問。此論限金剛界菩提心也。將明胎藏菩
提心也。答云云兩方。若限金剛界者。此
龍樹大薩所造千部論中專申密藏肝心
何限金剛界菩提心不明胎藏瑜伽耶。
爰以今論文引大日經三句明三種菩提
心見タリ。若依之爾者旣題金剛瑜伽中。全
トハ胎藏菩提心不聞耶 答。一義云。明
兩部菩提心可云也。如一遍但至首題
者簽題依金剛界注題依胎藏界也。
所以付此二各具二。謂金剛頂瑜
伽中與瑜伽總持敎明兩句是通號卽所依
兩部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與說菩
提心觀行修持義二句是別號卽能依末論
也。仍初題目&MT06279;金剛部明勝義菩提心
云金剛頂中發菩提心。後題目約&MT06279;胎藏
明行願菩提心故云總持敎門說菩提
也。一義云。專金剛界菩提心而可
兼胎藏界菩提心也。所以ニハ金剛頂瑜伽
中又總加持敎門ト云云菩提心義
剛界菩提心依今論&MT06279;五門菩提心云。
胎藏菩提心可依何門耶&MT06279;ルニ之正用
義云。人兼可用法界無差別論此論
明金剛界菩提心テハ胎藏界菩提心
也。爰以釋論文&MT06279;月輪觀テハ明阿
字觀也。傍正兩意宛然也。一義云。可限
金剛界及菩提心也。所以ニハ金剛頂瑜伽
トアリ。八家祕錄ニハ金剛界部義所集。但至
スト胎藏界義者皆是於金剛頂瑜伽
所瑜伽スル因果萬行也別&MT06279;不云胎藏部
菩提心義此意也。恐總持敎門者陀羅尼藏
通號也。何獨胎藏界得意耶
問。此論明蘇悉地菩提心可云耶 答。東
寺兩部相承山門三部相承隨義新簡可
不同。仍如三摩地法門云云
問。一切經論皆置一也。何故此論
二題耶 答。密藏法門多含也。恐
二題事摩訶耶經等無例也
問。此論顯密集義論也。將密藏釋經論歟
云云兩方若集義論云者旣金剛頂瑜伽
。無諍金剛頂經タリ。若依之爾者
何以得知釋經論云事依之貞元錄ニハ集義
出之釋タリ。爾者如何 答。此事異義也。東
ニハ一義山門兩義也。一義云。密藏釋經論
也。全顯密集義論トハ不可云。所以簽題ニハ
金剛頂註題ニハ總持敎門云云無諍獨稱密
藏論タリ。依之弘法大師解釋ニハ此論者龍
樹大聖所造千部論中密藏肝心論。又五大
院解釋ニハ金剛界部義所集等云云但至貞元
者勝義・行願二意通諸經恐一分集
義論云也。恐於集義有經經義。所以大小
集義論如中論等。唯小乘集義論如俱
舍等。唯大乘集義論如攝論等。唯密集義
今菩提心論ナリ。故貞元錄全無相違。次至
菩提心義者爲證據不足。其故三門
菩提心者皆眞言所立也&MT01302;行願・勝義二
一分亘顯敎云計也。仍廣引顯經
是密藏助證ナルカ故實非難。例如大日經
明五種三昧道。都祕敎上所談也。若以之
屬顯敎四敎兼含可云也。而唐土人師
此經說四敎故方等部攝ヲハ山王院五大
院破之所也。一義云。顯密集義論也。所以
有三門菩提心。其中勝義・行願顯敎
所談也。故花嚴經・梵網・無量義經等
也。依之菩提心義ニハ前三菩提唯發行願・
勝義二心不知三摩地心。圓人凡夫以上眞
言凡夫以上皆尋行願勝義二心。若圓敎初
住已上眞言初住已上皆發三摩地心。但至
首題者廣雖亘顯密專以眞言爲本
故也
問。歸朝目錄・八祕錄此等皆雖載スト上古相
且各末師詞也。此外於東寺
胎藏蘇悉地云事有之。何道理耶 答云云
 止云。凡於兩部相承胎藏以善無畏
祖師金界以金剛智爲祖師。此兩部師
唐土雖有胎金互習替事從本兩師
各爲末師也。然弘法相承血脈不列善無
畏三藏。雖言有兩部灌頂未正傳蘇悉
地經也。但東寺會之云。兩部共鐵塔相承
示龍智時以胎授善無畏爲定弟子
テハ金界授金剛智爲慧弟子。爰不空三
藏受兩師胎金授惠果也。恐不空三藏
タリ謁龍智。龍智嘆不空云。汝師匠等
卽爲汝也云云此證據高野打付
之。雖然本難未會。其故不空三藏遇兩師
各正傳胎金者必可出本祖。何弘此
不載善無畏耶。知無胎藏蘇悉地
頂云事分明也。又不空三藏値龍智云事
有何ナル誠證也。設雖有爾&T069222;龍智傳龍猛ヨリ
彼龍猛開塔只雖傳金剛頂經未見
タリト大日經。所以是因界暫可有塔
。於塔内有兩部灌頂云者未檢其實
也。但山門胎藏所合金界金界所合
藏二箇相承有之。若金界所合胎藏者且
可許之也。何兩流異義血脈證據各如文
云云
      定弟子善無畏授胎藏
東寺血脈龍猛 龍智    不空遇兩師
受二界
      慧弟子金剛智授金界
弘法相承血脈云。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
惠果
     善無畏 金末師
 金剛智
     不空智 金剛界相承
     玄超
         胎相承
 善無畏 義琳
     金剛智 胎末師
  善無畏感得胎藏云事
東宮學士大日經序云。中印度那爛陀寺達
摩掬多弟子輸婆迦羅唐云善無畏。斛飯王
第五十二代孫。捨襲王位出家入道。學究
五明敎閑三藏。小子奉敎禮謝而退普遊五
天竺廣求佛法。時往北天竺ホタラ國。自
昔此國有高山。其巖崛住獼獲每年出經
。或時此崛ヨリ。樵夫取之奉王
王恭敬&MT06279;納塔中。今方得遇&T069222;瑜婆迦羅
開此經。卽大毘盧遮那神變加持經是也
取意又云。乃至北天竺乃至有一城名乾陀
。其國王仰憑和尙受法令誦其經。文
廣義深不能尋。遂供養次第求請和尙供
養方法。和尙受請於金粟所造塔邊求聖
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炳然。和尙
一反略讀分明記書仰空云。誰所造ヤト云。我
所造也云。誰我也云。我是文殊師利也。
決云。此經ニハ有百千頌廣本非此土人
。並是讃金剛頂等諸佛大菩薩等甚深祕
密境界相。忽非聲聞緣覺及天人小乘之
聞知スル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出淺
略之行也。其中廣相根本未有堪。此略瑜
伽。西國得灌頂者說授相。而其廣本亦不
傳之。其百千頌復是菩薩大藏經中ヨリ
略出也。其大經本阿闍梨云。經卷廣長如床
厚四五尺有無量頌。南天竺界鐵塔之中佛
滅後數百年間無人能開。塔以鐵扉鎖而
封閉之。其中天竺國佛法漸有大徳。
先誦持スルニ大毘盧遮那眞言タリ盧遮那佛
而現眞身及現&T069222;多身。於虚空說此法
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寫訖卽滅。卽今
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ナリ。時此大徳持誦
成就願開&T069222;此塔。於七日&T069222;念誦&MT06279;
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及開塔内
神一時憤怒不令入。唯見塔内香燈光明
一丈名花寶蓋滿中懸列スルヲ。又聞讃
。時此大徳至心懺悔&MT06279;發大誓願。然
其後入塔中入已其塔守尋閉經於多日
ヨム此經廣本一反爲如食頃。得諸佛菩
指授タル記持不忌便令出塔。塔
門還&T069222;如故。爾時書寫スルニ記持
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ナリ。菩薩大藏塔
内廣本世所無。塔内香燈光明等至今
不滅。此經百千頌此國未有。此略本ノミ
至此土者。於開元之初金剛菩提三藏阿
闍梨云。我西國發來&MT06279;南海。其有大舶三
十餘隻。一一皆五六百人一時過大海。行
至海中逢大風。諸舶及並皆漂沒。我所
付舶忽欲將沒。爾時兩本經卷常近於身
受持供養。其時船主見舶欲沒。船上諸物
皆擲海中。當時怖懼忘經失。百千頌忽擲
海中唯存略本。或云。崛多者梵語也。此
云諸莊。又龍智異名也。金剛智三藏遇善
無畏三藏之時述者。儀軌云。曾聞有胎藏
法未遇其人不曾禀學 東寺許可血脈
之妙成就許可者高野舊風所無。纂要云
成尊高
野人師
善無畏若言限胎藏界灌頂者得罪
金剛智。若言限金剛界灌頂者得罪□義
決云。有大徳名龍猛菩薩。兼誦持&MT06279;毘盧
遮那五字至南天竺鐵塔加持&MT06279;白芥
子七粒遶塔七日之間打開塔戶入内見
如法界宮。遇金剛薩埵所得金剛頂經是
取意
問。此宗本意以三密修行爲其結要&MT06279;
也。然論判敎廢立顯密優劣依何說相
耶 答云云示云。此宗本意更&MT06279;三密
&T069222;敎相不委細。只是於龍樹菩提
心論幷義釋住心品略明密藏宗旨也。然
則委論敎相時東寺・山門各依學宗異也。謂
東寺依學宗以花嚴爲本借迂情表徳
釋胎金兩部。是彼宗香象釋也。又
三論・法相也。故弘法遺吿云。欲學
眞言者兼學三論・法相得入眞言。山門
以天台爲依學宗。故敎相廢立水火不同

尋云。東寺・山門依學宗勝劣如何可得意
耶 示云。人師意樂各各別故無左右。不
可是非。所以東寺門人山門敎相ヲハ專負セテ
顯密雜亂難之。但人師解釋
可用之。正任儀軌本經文天竺震旦
說可簡決之也。而大日經中ニハ此經
本地身卽是妙法蓮花經最深祕密處。或彼
言諸法實相者卽是此經心之實相也。隨
儀軌明文等如此。誠證委如文集。加之不
空三藏法花三昧開界人師也。一行禪師亦
天台一行三昧之行者也。兩祖旣依天台。
末學何違源トニ耶。故義釋ニハ眞言意密如天台
止觀等云云何恐不空三藏門人各聞テ天
致渇仰二十餘年會合&MT06279;&MT06279;法花三大
歸天竺。爰龍智尊者披此文向震
偈作禮云。震旦小釋迦廣開法花
經一念具三千依正皆成佛。故菩提心義
今有眞言人本學法相一分而成經論章
。舊執難改自違今。一行和尙元是天
台一行三昧禪師能持天台圓滿宗。凡所
文言義理動スレハ合天台。不空三藏門人含
光歸天竺日天竺僧問。傳聞彼國天台
敎理智圓滿スト。可須翻譯&MT06279;將來此方。此三
藏旨亦含天台。或阿闍梨云。欲學眞言
共學天台。而門人皆嗔。山王院云。天台止觀
者行法花發陀羅尼。所以智者大師所說
四敎還攝總持門藏。巧說辯戈總持儀ナリ。若
其非者深&MT06279;師宗内證。祕敎外說顯敎
一切早依此門。根本大師釋云。眞言止
觀其旨一致也。故一山弘兩宗。先唐院奏狀
云。先師禪念之暇披覽經敎遂知天台止
觀與眞言義理冥苻スノ。隨緣宣傳&MT06279;覺I悟主
。山王院奏狀云。圓珍伏討スルニ天台眞言兩
宗傳法之旨眼心相近水乳合和セリ。故南岳
天台三觀一心之宗起自阿宗本空之理無
畏不空三密同體之敎冥符圓頓一實之趣
如今山家兩業者先妙定慧發直至道場
安樂之行&MT01319;。已上案諸祖天竺震旦皆天
台四敎中以圓敎攝眞言合光旣理智圓
滿敎云云本朝大師先徳又以爾也。五大院
云。一念心卽遮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種曼荼
也。又云。天台若唐出世セハ吿可釋眞言
云云仍三國相承祖師同以眞言合天台
内軌。僅東寺一流何乖此義耶。若天台
依學違眞言云者。何唯我朝山門ノミナラム哉。天
竺震旦中共以可難也。山王院之欲難レト
必可知其宗。若不爾者如狗
飛空。鳥豈當狗。又云。汝不知
天台自宗。手結印契誦陀
羅尼不安三觀妙旨者如狗吠而足
走也
問。顯敎密敎差異如何可得意耶 答云云
 示云。顯密二敎不同内證外用差別也。所
隨未了萬機&MT06279;三乘弟子各施
大小益。是名顯敎也。應&MT06279;如來密惠&MT06279;
自性内證眷屬說三密瑜伽上乘。是
名祕密敎也。但約レハ顯機能所身土悉
無非顯敎也。約密機能所身土無非
密敎。而弘法大師釋云。夫佛有三身敎
卽二種應化開說曰顯敎。言顯略逗機
諸佛談話謂之密藏ナリ如此釋者以敎
優劣立顯密不同也。論此淺深
可依敎淺深。何偏任敎主高下耶。所
顯敎有三身共釋尊所說。密教有四身
薄伽梵密語也。故以此應二說可ンハ
顯密兩敎以顯敎法身爲密敎敎主。又密
他身ヲハ顯敎敎主可得意也。而山門
廢立不爾。一佛一時一處一敎テテ於祕密
一切卽眞言一佛乃至一切卽眞
一敎也。覺大師釋云。大興善寺三藏云。
若就眞言而立敎者應云。一大圓敎如來
所演無非眞言敎義也。但兩經敎主東寺・
山門俱以異義也。委如餘處。抑東寺
日如來者釋尊別佛於色究竟
正覺說諸祕密藏云云此卽守護國界經等
所說。所以釋彼經我本師毘盧遮那佛
於色究竟天玉ヘリ正覺。我今承彼佛勅
下閻浮提說三乘法云云而如來敎門皆
如此一身說多身多身說一身。故顯密
諸經所說三身四身且雖似多身ナルニ
釋尊量非彼法身耶。故出不空生義云。
一代敎主釋迦牟尼佛著五智寶冠爲大菩
薩說眞言敎。是名大日如來。又義釋ニハ生身
名釋迦法身名毘盧遮那等云云委如文集
問顯密二敎廢立如何可得意耶 答云云
示云。東寺門人此眞言敎者大日別佛所說
故顯密二敎天地各別&MT06279;其意宛然&MT01319;云云
如彼流敎相。次山門所立者所望不同&MT06279;
義異也。蘇悉地經疏云。有二種敎。一顯
示敎。二ニハ祕密敎ナリ。顯示敎謂阿嚴深密等論
三乘敎也。祕密敎謂維摩・般若・法華・涅槃
諸一乘敎。祕密亦有二種。一ニハ理祕密敎。謂
法花等一乘。唯說世俗勝義圓融無二
說三密行相。二ニハ事理俱密敎。謂大日・
金剛頂・蘇悉地經等。能說世俗勝義圓融不
亦說三密行相五大院等引非
正釋取意
金剛頂
經疏第一云。於大乘有二種。一者顯示大
乘。二者最勝金剛祕密乘。故金剛頂經云。爲
發大乘者說。爲最上乘者說。論亦云。佛法
有二種。一祕密。二顯示。而今此是最上
金剛祕密乘。菩提心義第三云。若與ヘテ論之。
圓敎初心眞言凡夫同知如來祕密境界眞
俗圓融夢法一如同經五十二位同得卽
身成佛。圓敎初住分證三身居花藏界
現八相妙覺究竟毘盧遮那居常寂光曰
密所攝。眞言菩薩初住分證三身入蓮花
百界作佛。妙覺究竟成大方便。故云此
經本地之身卽是妙法蓮花經最深祕密處。
與淨行等諸菩薩衆同會一處迹隣補處
不識一人。若奪論之。圓人初心唯知理
不知事密。乃至初住唯證理佛非曼
荼羅。雖說妙覺不說行法。故云。餘經ニハ
說沙羅樹王根莖枝葉花果。此唯說
樹王種子養育因緣。故得爲大日經王。又
云。唯眞言法中卽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
於諸敎中闕而不書。又圓菩薩入初住
得佛灌頂修三摩地至第十住名灌頂住。
等覺始諸佛灌頂未知其中灌頂行法
眞言初心昇諸佛灌頂之位。大日經云。
一切如來&MT01319;從初發心乃至究竟一切功徳此
灌頂者皆已得之。若欲見聞供養ント一切
卽當見聞供養是人委如
文集
尋云。見本朝大師先徳釋與奪廢立雖如
此又以法花與眞言全同云或尙勝
云云此等相違如何可得意耶 答
云云示云。眞言敎者顯機&MT06279;攝密
說三密行相也。故顯機者唯見顯說ノミヲ
未知如來密語。故大論佛有二種音聲。一
者密。二者不密。天台引此文判顯攝二不
時於祕密敎者雖云三密四門無防無
尙是約釋迦一代三乘顯機故正
能釋三密行相也。旣八敎調傪レハ漸頓
泯合&MT06279;顯密同體雖開是又不顯事理俱密
之相也。然則釋迦一代說敎中三密行相
獨眞言敎仲微也。爰方取依學集各用三
密行相依權宗者卽此行成勝也。依
實宗者卽此行成勝也。而山門一流
法花開權而用三密行相顯密界
時巧タル與奪釋也。故嘆三密行相
本意全天台圓宗也。山王院諸家敎相同異
略集云。始從眞諦三藏至于第九天台大
師擧九人判敎諸師皆不如天台判敎ニハ
釋畢云。第十近代叡山先入唐請益内供奉
贈法印大和尙位慈覺大師依龍猛釋論
立二種敎法。一顯示敎。總攝一切顯敎法。
二祕密敎。總攝一切祕密眞言敎法。又眞言
敎別&MT06279;名一大圓敎也。具見金剛頂大敎王
經疏也。意有之。所云一大圓敎者於天台
圓宗。又別開名眞言敎也。故論異時
事理不同論同無別體也。而又只以
眞言不攝圓宗時以眞言者不能爲圓
敎有門方便。三論空門法相第三門花嚴
第四門云云或勝書師同異或一致所望不
同也云云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金剛頂事
或釋云。金剛有三義。不可破壞。二寶中之
上。三戰具中勝。不可破壞者離諸過患
可變易。寶中之寶者是顯實相中道
具恒沙萬徳故。戰具中勝者卽表第一義
一切煩惱無敵對故。此三卽是阿字
義也。或釋云。金剛頂者於諸敎最尊無
上五智金剛灌頂故也。義釋云。金剛ヲハ喩實
。過一切言語心行道レハ所依
無初中後不盡不壞離諸過罪不可變
不可破壞。故名金剛。如世間金剛
有三事最勝セル&T069222;。一者不可破壞故。二者寶
中之上故。三者戰具中勝故。金剛頂疏一云。
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卽喩名也。堅固以
譬實相不思議祕密之理常存不壞也。利用
以爲譬如來智用摧破&MT06279;惑障顯證極理
又極理從本具摧破用故云利用。智
自體無有&T069222;滅壞故爲堅固義。次義云。
金剛頂者不是喩名。一切衆生心法界
從本具足金剛堅固最勝最尊義。卽於理
諸法興記。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正
&T069222;此祕密理故云金剛頂也。又云。言
者是最勝義亦尊上義。謂此金剛敎於
諸大乘法中最勝無過上故以頂名之。示
云。於金剛有當體譬喩二義。所言解喩
者如釋利用爲喩如來智用等。當體金剛
者如釋極理從本具權破用。已上是約レハ
當體解喩也。次約&MT06279;當體金剛
五智卽五胎金剛三部卽三古金剛中臺
獨古金剛也。故此金剛法界諸尊形也。何手
諸尊且上法界。卽事而眞。事理
俱密卽此宗本意也
  瑜伽事
義釋第一云。瑜伽爲相應。若以女聲
呼之卽云瑜祇。所謂相應者卽是觀行應
之行人也菩提心
義引之
菩提心義第一云。瑜
伽此云相應涉入義也 楞伽經云。若觀セハ
眞理除去分別遮離&MT06279;瑕穢無有&T069222;能取
亦無所取。爾時定當見瑜伽 演密
抄引瑜伽論疏云。一者境瑜伽。二者行瑜
伽。三者理瑜伽。四者敎瑜伽 説大乘經云。
説如來地無分別智及以慈悲故曰瑜伽」
尋云。諸大乘經論皆明瑜伽相應義。今此
又題瑜伽事其同異如何 示云。瑜伽
相應義也。故諸經此義事全非所
スル也。但於祕密敎論瑜伽可有
與奪意。所謂與テハ理祕密同瑜伽也。奪テハ
理俱密瑜伽。故不可同顯敎。仍三密
相應瑜伽諸敎所無之ナリ
  中事
或釋云。中者中道也。今論又云。若願成瑜
伽中諸菩薩身等云云示云。中料簡學
者異義也。所謂中者中道イヘルハ釋意
指法性平等別體名瑜伽中料簡故中不
讀等スル也。此外異義略之。但一傳ニハ此論
依金剛頂經瑜伽遍的スト祕密總持敎門
云云於金剛頂瑜伽中カニ明諸菩提心
可料簡也。若願成瑜伽中文全此意也
  發心事
或釋云。發者記也。或云。開也。或云。顯也。都
率釋云。一發求義。二當體名發。三心卽
成菩提 示云。此論以三種菩提心略辨
一切。故又可有三種義。所謂勝
義・行願・三摩地。如次能求・所求・能所合發&T069222;
如上先徳釋。委如正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玄賛云。阿ヲハ云無。耨多羅云上。三ヲハ云正。
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卽是無上正
等正覺ナリ。此有四覺。一無上覺。是總也。卽
顯菩提淸淨法界。二正覺。簡外道邪覺故。
三等覺。簡二乘但行スルヤ生空偏覺故。四ニハ
覺。簡菩薩。菩薩因覺&MT06279;未滿果位非正覺
故。下一覺實通上 菩提心義云。
或云&T002016;地質多此云覺心。菩提薩埵摩訶
薩埵此云道心 尋云。&T002016;地・菩提各別也
可云耶。示云。弘法御釋ニハ&T002016;地・菩提一云云
五大院破之玉ヘリ如菩提心義。或云。敵對翻ニハ
云覺義翻ニハ云道。只是&T002016;地・菩提其意一
歟。但舊譯ニハ云無上正眞道。新譯ニハ云無上
正等覺。無畏不空ニハ亦云道亦云覺。又玄
云云各可思之。問。於菩提可有三種
義如正釋
  菩提心事
決五云。菩提卽是所期之果。心即卽行能趣
 菩提心義二云。問。第二識性門如何。答○
一淺略釋。以厭求妄心爲菩提心體。二深
祕釋。以自性淨心爲菩提心體。三祕中深
祕釋。以大三法羯爲菩提心體。四祕祕中
深祕釋。以眞如法體爲菩提心體。委可見
文集
問。第二修性本有菩提心第四寂照一如
菩提有何差別耶 答。第一第二未許三
密行相。第三第四用三密行相。如菩提
心義抄
  發心事
問。眞言敎意發菩提心六・八・九三識
ニハ何耶 答。異義也
一義云。九識菩提心也。所以大日經以菩
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三句
而説菩提心大旨云何菩提心。謂如實
知自心。知自心者卽是開示如來功徳寶
所也。而義釋&MT06279;開示寶所義云。所謂衆生
自心品卽是一切知如實行知名一切智者。
又釋&MT06279;如實所知云。一切衆生色心實相
從本際來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
得菩提時强空諸法使成法界也。此釋
法界圓融色心不二三密四曼旨
解了ルヲ名發心此卽不&MT06279;經次位階級
極佛果徳故法界眞如第九識發心也」
經云。兩部俱論淺深時發心修行菩提𣵀
槃大方便云云此卽發心方便。何必
發心住極果耶 答。機有漸頓。而
以頓極爲本故也。義釋云。初發心時
入如來定豈煩超四處方至究意耶。
此心也。故五大院釋ニハ中臺爲菩提心爲因
第一第二爲大悲爲根第三重爲方便爲
究竟。此釋意眞言行者直&MT06279;大日三密四
現八葉九尊。乃至荼吉尼世天
相卽本來遮那功徳也。今論諸尊皆同大毘
盧遮那佛身意有之。但又有漸入機事ヲハ
可遮也。故之時漸入・悟入・頓入
三種機根也。雖然發心本意全如先云云
一義云。眞言發心八識發心也。所以兩部大
意俱以東方大圓鏡智爲發心。乃至
以北方成所作智爲黃也。所云第八識
有爲無爲一切諸法悉含藏&MT06279;而森羅萬像宛
&MT06279;而照處名大圓鏡也。故發心者中
臺大日本來成覺ヲハ不論之只直於第
八識生死涅槃各別ナル以大悲利物
迷妄衆生。名之爲發心
難云。第八識是無沒無明迷識也。今眞言
意專直入頓敎。爾不至法界體
何限ラム第八識耶 示云。所云八識者
非迷情八識ニハ。此卽大日如來入阿閦佛
三摩地之時便有迷情一切衆生如此
知見也。故八識含藏功徳者大日如來變作
示現也。依之五大院釋&MT06279;八識發心義云。
&MT06279;佛地萬徳發菩提心。仍八識發心尤相
ヘリ
一義云。六識發心可云也。所以一切衆生
皆六識迷情凡夫也。此凡夫發心菩提心
可依六識慮知。爰以義釋立十六
阿闍梨。其中最初證寂然界阿闍梨云云
所云證寂然界者小乘但空理也。此卽雖
本來成覺此行直難立。故先發&MT06279;
求心漸證小乘ニハ至遮那果海也」
難云。眞言敎住遮那果海。若從六
識迷漸極果云者豈不違頓漸超
四處本意耶 答。所云六識者偏非迷
ニハ。此卽佛果六識也。所謂第九識佛眼
種智眞空冥寂ナル平等不二也。
而四眼二智萬像森然之時彼彼諸法宛然&MT06279;
明了也。此是第六識之分別妙觀察智之功
徳也。故以六識&MT06279;菩提心可安
第九識法界體性智也。菩提心義第四
云。諸論皆云第六意識。能發名義ナルカ。能發
心修行離染成佛云云今約退源故
第九所通達第六能通達○然四念處説通
唯有六識不許攝論依他八識。且&MT06279;
般若六識文云云○龍樹中論入眞甘露
有破八識比量故云龍樹立六識
大乘論開爲十識。若攝大乘八・九二識
地論八・九二諍是得別敎意也。彼二論
雖許眞如隨縁非圓融故。又云。所通達
心能通達心各有二義。一約九識。謂本淨
九識是所通達心。染污九識是能通達心○
又約ルニ九識有二義。第九淨識是所通達
第六意識是能通達。又約ルニ五智更有二
義。大圓鏡智是能通達法界體性智是所通
達。授決集云。今我凡位所發圓心於九識
且名第九佛性心。卽於凡位能見
是大乘ナリ。六位究竟スルヲ大乘果ナリ。故
台大師曰。有縁中道發菩提心者此心
名中實理心第一義空庵摩羅識佛性如如
示云。此事各據一義。何無非&T069222;解釋
雖不可偏執爲立ンカ宗旨
加難破也。所謂先付九識發心有疑。
其故衆生自體六識迷也。而九識
之時可批難此六識也不可批難也。
若無批難&T069222;如何顯發九識耶。若有
&T069222;可云九識熏トハ全不可云九識發トハ
也。次付八識發心義有疑。其故於同迷
何超六識發八識耶。恐法界體性
者四智同體&MT06279;無萬法缺&T069222;。何偏超不二
遮差別耶。若如此得意。眞言敎ニハ可立十
也。其故釋摩訶衍論八識而二差別
九識不二平等智。其上又立一切識是則
先徳所破也云云山門敎相顯密同
超九識故也。但五大院且十識
九識&MT06279;寂照照寂二徳論隨縁不變
二義也。故雖云十識不可同釋摩
訶衍論ニハ云云
次付六識發心有疑。其故速疾頓
成之本意六識ヨリ次第法界智事曾
眞言敎所談云云仍其實ニハ法界本ヨリ一會
諸識全同體也。故此敎菩提心ヘハ
三識融會&MT06279;五智奧藏。故諸識全
九識理四智即法界可意得。恐是卽此宗
本意ナルヲ云云依之玄五釋云。三識同在理
心。敎門權説且立遠近。可思之。但且於發
入門宜依人意也。各據一
如先。又或答ニハ厭求發心六識也。自
性淨發心已後第九識也
尋云。此宗意論發心時矣栗多干栗多
之三種ニハ何耶。又論事理俱密時其
心形貎如何。示云。止觀質多慮知心。矣栗
積聚精要心。干栗多草木心。其中矣栗
多・干栗多ヲハ雖名所發故
發心時事在慮知心云云而眞言ニハ
立矣栗多心但明干栗多・質多二心也。
其中以干栗多心爲内證眞實。此卽草
木中心也。五大院引法相以師云草
木眞實堅固心名干栗多是名内證眞實
義。故干栗多心名心處心論九識發
也。所云心所心者慮知心依證スル
胸中八葉肉團是也。故以胸肉團爲慮知
依證。此心全一切草木干栗多平等法界
九識自性淸淨心形體云云然則從無死生
死以來胸中爲常住本有更無轉發。父母
交懷受生時一切衆生皆悉從肉團八葉心
蓮生。名之爲常住佛性別理。經云。常住
妙法心蓮臺等云云次金剛界時以月輪
爲心法體。此卽自性淸淨佛性妄想顚倒
。且如蓮花泥染。委可有三摩
地發心云云難云。心法無果性。色法質礙
體也。而論色心不二雖無二法强
スル色心不二時爭以八葉肉團爲心
耶。又何故胎藏八葉金剛月輪ナル
其意如何 示云。色心平等&MT06279;本來無別體。
何妄リニ執二法耶。故心法ニモ必有色法。色
ニモ必有心法。互具足修性俱無缺滅也。
故心法所具色法卽八葉肉團也。鈎索愛
菩提卽貪等心所色法顯タル形也。又色法
所具心法卽淸淨月輪也。香花燈塗菩提
眞境心法タル也。委如三摩地云云然則顯
ニハ色心不二融通無礙雖談未顯心法
。亦不論色心互具也。今眞言敎
心互理理無礙智智無數。次胎藏
&MT06279;性徳以八葉爲心體。金界修得
以月輪爲心體。所謂胎雖性徳ナリト
迷悟不二理體ナルカ以蓮花顯因果俱時
也。金雖修得ナリト智光圓滿功徳遍タリ
。故以月輪不二。但善無畏・金剛智
兩部互各成理智體一時胎藏
置月輪金界月輪置八葉也。委
如三摩地
尋難云。第九識者自性淨心也。依詫此心
以堅固名心處心爲肉團心也。故
提心義云。於此肉團心心性。心
心○處故名心處心。又云。凡夫九・
八・七・六識依詫スル八分肉團故若論セハ其形
者並如八分肉團。如此等釋者九識能依
心肉團所依ナリ。能詫諸識而所詫有形
云云若爾干栗多肉團第九識トハ全一體トハ
不罔耶 示云。實如所難。所以又非無
情非情別。今同體者心性一理理智不二
處也。故委論之可有同異也。菩提心義
第四云。所通達心能通達心各有二義等
如先出云云又弘法釋云。干栗多名處中
非情心也。質多名慮知有情等ナリ。唯以ルヲ
心中質多亦得干栗多也。有義云。
ニハ明理以干栗多心爲體。金ニハ明智
以質多心爲體云云尤可ナル
尋云。心意識三雖體一ナリト委論之又非無
其別。爰以唯識論ニハ爲題。而今論
爲題事其意如何 示云。論識義
敎門權説且立遠近也。故是分用心
總體也。爰以大日經説菩提心。云何菩提
心謂如實知自心。今論以心爲題事尤
ルヲ源意耶。弘法釋云。心滿思量因之爲
意。心兼了別之言識。心持決斷智卽
名心。有覺知以是其稱心含軌則
號號法。得攝持讓語曰理。乃至無盡。
不具云云總心萬義可知云云
經云。以諸識配當スル五佛東方阿閦大
圓鏡智第八識。西方彌陀妙觀察智第六識。
南方寶生平等性智第七識。北方釋迦成所
作智前五識。中央大日法界體性智第九識
也。九識是法界體性智ナリ。何忽屬用
示云。以義識配ツル五佛尤雖爾心識相
對時又如前。故天台雖立九識而中
實理心釋。可思之
尋云。今論菩提心理智ニハ何耶 示云。理
智俱可論之。故先唐院云。諸經ニハ呼眞
如法性名菩提心。今論ニハ理智名菩提心
所以爲能發&T069222;所發者且而二別
心也。夫實ニハ能所同體理智不二也云云
  論事
起信論疏所言論者建立決了可軌文言。判
説甚深法相道理決判名之爲論 求那跋
摩三藏遺文偈云。諸論各異端。修行理無二。
偏執有是非。達者無違論 三論玄一云源
不究則戲論不滅。毫厘不盡則至道不
問。論者阿毘達摩此ニハ。爾今論又且
限慧可云耶 示云。常途尤雖爾
詮密藏奧旨也。凡論者破邪辨正
也。何只限慧理云耶 問。理智不二卽
事而眞也。委如前云云
  亦名瑜伽事
示云。亦名者一義ニハスト傍依義云云其故
正依金剛頂經ニハ依大日經也。一義云。
亦名者全非傍正。只於上梵漢兼攝&MT06279;
顯委納也。仍今論兩部。又限一
異義&MT06279;可加料簡。其義如前。次瑜
伽同前云云
  總持事
行一云陀羅尼者此云總持 蘇悉地經疏
云。眞言者梵ニハ稱陀羅尼唐亦名總持
 弘法釋云。所謂陀羅尼者梵語也。唐ニハ&MT06279;
云總持者總攝。持者任持言。於一字
&MT06279;攝無量敎文。於一法任持
。於一義攝持一切義。於一聲
攝藏無量功徳。故名無盡藏トハ
問。今所云總持者如上題者只可限金
也。又總&MT06279;可亘胎金已 示云。總持者通&MT06279;
陀羅尼藏異名也。何必限一界遮三部
耶。但此總持者恐限胎藏不限異義又如

  敎門説事
示云。敎者性人被下之言也。門者能通義也。
者開演義也。所謂詮&MT06279;兩部敎門論三
入門開彼金口演此玉章云云但付
今所言敎門聊有異義。一義ニハ總持敎門
指大日經住心品也。其故彼品&MT06279;
言行者入門令發菩提心。今依彼經説
論菩提心故正指大日經胎藏界名總持
敎門也。意敎門説三字門住心品
也。次菩提心者存菩提心爲因等三句
也。一義ニハ總持敎門者總持スル&T069222;ナリ眞言敎門
。菩提心者又總&MT06279;眞言行者本意也。
所以今論ニハ於金剛頂瑜伽中&MT06279;三部
大敎三密入門故。又指大日經住心品
ンニ意全不相違其義全同不可遮之
云云何此等異義各各准前料簡可得意
  觀行修持義事
或抄云。觀者無觀之觀。行者無行之行。修
者無修之修持者無持之持。義者義理卽亘
上矣 一義云。菩提心觀行修持義者題三
大宗也。菩提心者菩提心爲因句也。觀
者大悲爲根句也。修持義者方便爲究
句也。義者義用最勝也。所以顯宗
論用勝用劣也。眞言敎法性平等
&MT06279;無體用二物。卽事而眞眞是法界云云
義云。菩提者三種菩提。又三句義如前。觀
行等者總&MT06279;結前。委可類簡之。具如下云云
  發
問。發菩提心・説菩提心同異如何 示云。
兩義也。所謂一義ニハ麁題金注題云云
故發説二字准此料簡可得意也。如前
一義云。發自行勝義菩提。説化他行願
提。二義相應&MT06279;自成三摩地菩提。□
兩義ナリトニハ成一義。所以金勝義胎行願
也。雖然前義此論並明胎金菩提心也。
今義明金剛菩提心云云各義委如
。若約此意兩義又水火異也。但金剛瑜
伽中&MT06279;諸部胎金又無相違如前
云云
尋云。發菩提心・説菩提心兩心同異如何
示云。是又兩義也。一義ニハ麁題金故
雖因也&MT06279;是果滿也。注題菩提
果也卽因界也。但夫實ニハ因果同體初後
一心也
一義云。發勝義菩提故從因至果心也。説
行願菩提從果向因心也。但夫實同體
初住一心也云云何是又兩部一部料簡同

尋云。今所論スル菩提心者恐限無色可
得耶如何 示云。凡眞言敎色心平等&MT06279;
境智一如也。故如實知自心菩提時何限心
遮色耶。所以質多卽干栗多八葉月輪。卽事
而眞。委如前 尋云。色心不二菩提心
限心王也又亘心數也 示云。干栗多・質
多同體者實可限心王。爭亘心數耶。但
眞言敎意談心王大日心數諸尊。而諸尊
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也。如實知自心菩提
時何限心王遮心所耶。又如前 尋云。
依眞言教發菩提心機以有相爲本入
也以無相爲本入也。示云。凡眞言教意即
事而眞。有相無相雖無前後强入門
是又兩義也。一義云。有相爲本可入無相
也。所以善無畏三藏爲金粟王説三密行
云。甚深無相。諸劣慧所不堪。爲應彼
等故兼存有相説云云一義云。無相爲本
可連有相也。所以大日經初立住心品
得如實知自心其後具縁品已上説也。
如此之互會之。故大日經入眞言
門住心品ヲハ其點事依兩義不同也。所
謂從有相入ルト無相云義眞言門
スルナリ。又從無相連スト有相云義ニテハ
眞言門住心ナリ。何夫實ニハ有相無相即
事而眞。何前後義全不可有之。教
本意只直雖示二法同體機根不定&MT06279;
兩邊入ラン事是又不可遮故。約機根
住心兩點倶以可有之也。約&MT06279;密意
二法無前後。何有兩點。此事准&MT06279;論義
可料簡云云尋云。密意雖無前後
機根時論兩邊。依何ナル不同耶 示
云。兩邊不同須依漸頓二機也。所謂從
有相入無相是漸機也。故此有相者淺略
行相也。雖淺略ルカ三密全非顯教
ニハ云云從無相連有相是頓機也。故此
無相者深祕行相也。故雖云無相即事
而眞&MT06279;全非顯教無相ニハ云云何淺略深祕祕
祕中深祕具可傳受之云云
尋云。用四重祕釋其本説如何□□□□
兩釋スト衆經微言。又義釋云。有淺略・深
祕兩釋。付深祕有重重云云此等只雖
淺略・深祕二重未釋祕中深祕・祕祕
中深祕兩義也。而零妙寺不可思議釋
日經第七供養法時具出四重祕釋
也。彼供養法疏云。阿字誰説。梵王説淺略
阿字誰説。大日説阿字深祕阿字誰説。阿字
説阿字祕中
深祕
阿字誰説。眞如理阿字祕祕中
深祕
又惠果被送偈文云可尋之印
信 云云
尋云。何故麁題ニハ云論注題ニハ云義耶 示
云。論是本名。義是亦名也。故其字雖異ナリト
其意可同也。所以者惠名。義者覺名也。
爰以涅槃經説四依云。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又重訓説&MT06279;云。依
者佛性深義。釋云。覺名如來悟即佛。
彼此料簡可得意行云
尋云。出料簡ルニ題名恐有機不同耶。又於
菩提其三種相如何 示云。先題義深廣
料簡無窮也。何定論其量限耶。雖爾
加料簡略有六種也。所謂一引證。始從金
剛乃至至マテ。其證據各如前出云云
因果。三會色心。四簡王數。五定機根。
六論淺深。已上自因果發心乃至至ルマテ
重祕釋其義各皆前有之具可釋合之云云
次於發菩提心説菩提心或兩義或一部。
其義粗如前。又一傳云。麁題勝義菩提心
也。注行願菩提心也。於此兩題兩菩提
三種菩提&MT06279;三摩地菩提心也。
故觀行修持義者兩題三種菩提心令結成
名句也。所以麁題ニハ云。發菩提心自發
菩提心從因至果好樂菩提誓心決定&MT06279; 
憶持不忘也。故當勝義菩提也。正釋
今志求阿耨菩提ヘル是也。注題ニハ云。説菩提
菩提心從果向因爲説
利益含識。自他平等ナルカ也。故當行
菩提也。正釋若願成瑜伽中等云是也。
而夫實ニハ因果同體&MT06279;二菩提無前後。恐論
種菩提説如次第故也。故法在一心
發菩提即説菩提。菩提即發菩提。麁題即注
題。注題即麁題。無前無後一心各可備三
菩提也。意云。金剛頂瑜伽中發勝義
提亦名總持教門。説行願菩提。又金剛頂瑜
伽中説行願菩提亦名總持教門。發勝義
菩提。如此兩題無別無異。一心精
&MT06279;發三摩地菩提心三三互具究竟
菩提心也。意云。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勝
義行願三摩地菩提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説
勝義行願三摩地菩提。又金剛頂總教門發阿
勝義行願三摩地菩提亦名金剛頂瑜伽中
説勝義行願三摩地菩提。此兩三菩提同體&MT06279;
一心發三摩地三菩提心也。如此三三九九
三菩提ナル以一三摩地菩提而總結云
觀行修持義トハ也。意云。觀勝義菩提也。正
如云觀一切法無自性等云云者行
願菩提也。正釋如云眞言行人應知一切
等。修得者三摩地菩提也。正釋如云令修
行者於内心中觀日月輪等。如此三三九九九
三菩提但一心三摩地總持。瑜伽中以論ルヲ
萬義爲義也。然則於三種菩提能得
其意一界兩界兩部合行各隨宜可加料
也。所謂勝義自證菩提。果成圓滿&MT06279;
居頂上。即金剛界意也。行願化他菩提。以
證施他含識。即胎藏界意也。又勝
因發菩提。即胎藏界意也。行願果發菩
提。即金剛界意也。何勝義行願行願勝義胎
金金胎從因至果從果向因互具各具俱
可料簡也。又三摩地准&MT06279;前三三應知。
如此種種義分種種法門無闕減處名爲總
持教門金剛頂瑜伽中云意有之云云
尋云。於三種菩提心入門時如何可
爲此論本意耶。又於題訓點事如何 示
云。此論本意居瑜伽以三摩地爲本。
雖爾ト機根不同也。入門無定全不可得論
傍正云云凡衆生元計レハ妄想尤用能求
爲本先可發勝義也。菩提以自證大悲
故尤以香花爲本先可發行願也。一往
如此。其實但勝義行願同體&MT06279;互不可闕。次
點然無左右不可定。所以從上諸義勢
各可訓也。金剛頂經瑜伽中スル阿耨菩提
等此瑜伽中&MT06279;三摩地當體名發菩提也。
正釋如云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等又
云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菩提等。此瑜伽
中在厭求機志求無上菩提也。何如此
意或發金剛瑜伽中阿耨菩提心&MT01302;
剛頂瑜伽中阿耨菩提發心トモ若於密意
無相違者何以不可有咎也。注題又可
准之
尋云。於今題者只限發菩提無成菩提
義耶 示云。凡眞言教意迷悟同體因即是
談故發菩提無成菩提。於一題
全可備五佛也。所謂發是東方大圓
鏡智也。菩提是西方妙觀察智也。發心菩提
東西冥合&MT06279;調養萬物即南方平等性智也。
發心修行菩提三方圓滿至極本理
𣵀槃即北方成所作智也。此四方四智同體
無礙&MT06279;無闕減即中央法界體性智也。又
亦名瑜伽以下准之
  龍猛菩薩不空事
或抄云。龍樹菩薩造者。龍宮成道故又祈
樹神得故名名童龍。塵龍也後力刄者樹
也。彼龍猛者即入龍宮發&MT06279;猛利之心
十日諸方等經作數部。案
楞伽云。我乘内證妄覺非境界。如來
後誰&MT06279;我説。如來滅度後未來
有人。大慧 汝諦聽。有人持我法於南天
竺國爲大徳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
見爲人説我乘大乘無上。證得歡喜
往生安樂國云云凡此大士者願滿塵
方慈周沙界。因ニハ&MT01302;&T069222;於歡喜果實ニハ
妙雲。神異頗。具如別傳。菩薩幷
釋如常。大興善寺等者。不空二藏滅後
勅。即於所譯經論儀軌皆同令著三藏
故也。戴存日如云大廣智不空
加阿闍梨。或戴滅後諡。如云大辨
正廣智三藏。或加不空字。准ルニ位品存日
特進者是正二品。滅後開府。儀同司是正
一品。具タリ別傳。可撿正文
  龍樹生法二身事
止一云。樹生生身龍成法身。傳聞云。大興善
者唐土十大寺隨一也。例如我朝
七大寺
  三藏事
演密抄云。解&MT06279;三藏三藏 菩提心
義云。藏滅後有勅於所譯經論儀軌皆令
著三藏
  廣智不空事
不空銘文云。被崇敬不空三藏故初ニハ賜特
玄番頭。後ニハ賜儀同三司兼肅國公ナリ
例如日本宮 傳聞云。唐土ニハ於僧
俗宮。我朝親王此例也。三藏廣智等者皆徳
號也。解三藏名三藏。嘆&MT06279;内證稱大
廣智。又不空者異名也。此即入滅後賜贈
司空大辨正廣智之號
  阿闍梨事
光記云。覺我世親阿闍梨也 律文云。五度
阿闍梨十度和尙云云示云。阿闍梨者唯解
正行義也。覺大師御釋ニハ用正行義給也。凡
義闍梨義也。本來不生即大日異
云云委如義釋
  詔譯事
文選注云。詔者照也。又詔者易也。凡詔譯
者勅定也。其故東夷・南蠻・西戎・北狄ヱヒ
語異也。故於四方各有一人令知彼
。此即時依有煩也。而今譯者北方
洛陽意也。所謂佛教始
天竺來唐土自北方來北方
名云譯
問。菩提心論誰人所造ナラン耶 答。龍樹菩薩
ヘリ。付之難云。爲明能造被所造
論説引大日經第七供養法卷幷義釋
也。而供養法次第無畏三藏於金栗王塔
所感得スル也。又義釋是無畏説一行
也。若爾龍猛菩薩天竺上古論主。無畏・一
唐土代人師也。豈引此等文釋爲今論
誠證耶。爰以表製集云。藏タル不空所譯
不入此論。貞元錄雖藏此論
云龍猛造也トハ如何。答。此事兩義也。所謂三
流如所難非龍猛造ニハ不空制作也。所
山王院雜記云。菩提心論愚案ルニ貞元拾
遺錄云。不空三藏集。此語甚好。又弘法之
門人眞頂云人同此義。又三論・法相等
餘宗僞論云云山門東寺ニハ龍樹所
云云爰以山家釋云。到徳二年當大日
本國天平寶龜元年也。天竺阿謨伽婆薩
羅譯弘法釋云。龍猛大聖所造千部論中密
藏肝心論也。故智證不空五大院釋
云。或目錄云。菩提心論不空集也。有人因
不空撰。不空譯梵文非自所也。又
云。問。古徳有云。有目錄云。菩提心論不空
集也。故非龍猛。此語用否。答。論云。龍
猛菩薩造不空奉詔譯。而言不空集者無馮。
叵用。所云目錄者指拾遺。不可用云云
但至引後代者是又五大院會云。注引
大日經後人加ナリ。故異本ニハ無注云云
抑大日經第七供養法卷無畏三藏於金粟
王塔感見者不思議疏一説也 如金剛
頂義釋者龍菩薩感見也。所以義釋云。有
大徳前誦持大毘盧遮那眞言得盧遮那佛
而現眞身及現他身於虚空中説此法
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寫訖ルニ即滅。即毘
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ナリ。時大徳持誦成就&MT06279;
願開此塔。所云大徳者龍猛也。彼念誦法
者大日經供養法卷同本異譯也。謂供養
法要無畏譯念誦法要金剛智譯也。若爾
所引龍樹感見文得意全無相違也。次
表制集不載。經軌雖多之而世傳受&T069222;
不限今論也。又貞元造論入之還
誠證也。作者名不注事此文多更非難。
題下龍猛云事分明。録ニハ略不載
之也 尋云。供養法次第無畏成道云事不
思議疏分明也。東寺山門倶依用此疏。如
何可撰之耶。次後人加者誰人耶。表制集
者何事云耶 答。不思議疏五大院會&MT06279;云。
疏指龍猛成見所承。非無畏感見云云
 次後人加者不空事也。又表制集者善無
玄宗・肅宗・代宗 三代國王被進消息
文名也 示云。傳聞此論龍樹菩薩所造千
肝心密藏大綱總持要文也。故
&MT06279;序・流通唯有正宗ノミ。付此正宗大分有
三謂初表章。次正釋。三結頌也。此三大章
各有文段。委如科文。何爲一字多含宗
  大阿闍梨云事
示云。阿闍梨者粗如前。謂教授・軌範・明解・
正行。所以一切行業皆成就&MT06279;一切諸法ナルヲ
爲師云云弘法釋云。初從大日尊下至靑
龍阿闍梨有七葉大阿闍梨耶。其法號曰摩
訶毘盧遮那究竟大阿闍梨耶・金剛薩埵大
阿闍梨耶・龍猛菩薩大阿闍梨耶・龍智菩薩・
金剛智三藏・大廣智三藏・靑龍寺惠果阿闍
。如此大阿闍梨等博兼授
問。大阿闍梨者龍猛大士指誰人耶 示
云。此異義也。所謂一義ニハ此論不空云故
指金剛智云大阿闍梨云云三井
幷眞頂義也委如
一義云。金剛薩埵云大阿
闍梨。意云。兩部俱鐵塔中相傳
彼塔内金剛薩埵受撰&MT06279;此論述兩部義
故指金剛薩埵名大阿闍梨也。故經云。此
名普賢金剛薩埵三摩耶三十七尊名甚深
相應大阿闍梨。一義云。指妙吉祥云大阿
闍梨云云所謂以海雲血脈爲相承時彼
血脈ニハ金剛界大日薩埵妙吉祥・龍猛・龍智等
次第スル指妙吉祥爲大阿闍梨。是又依
阿薩梨品也。五大院云。大阿薩梨者是妙吉
祥也。龍猛承妙吉祥造此論不空譯
尋云。兩部共鐵塔相承云事有何證據耶
答。眞言流布源書自南天鐵塔。若於鐵塔未
開之前眞言未弘者鐵塔以來兩部相傳
之全無相違也。故大日經開題云。於大日
經十萬頌者龍猛於鐵塔中誦出之。經云
大日經鐵塔相承云事未分明。所以如義釋
者龍猛菩薩於鐵塔請諸佛加被
時毘盧遮那觀多身於空中説此法門
第令寫諸即念誦法要一卷是也。持誦成就&MT06279;
開鐵塔遇金剛薩埵金剛頂經云云
所云念誦法要者大日經第七卷也。故
藏界於塔外雖傳之於塔内相傳スト云事
全不見也。説鐵塔未開以前金剛薩埵弘
眞言事有見。若爾金剛界何如シモメテ自塔
中流布之得意耶。答。大旨如先。委東寺相
云云一義云。胎藏界塔外相承金剛界
内相承也。所以如義決文龍猛菩薩先
大日經六卷未知行法念誦之作法
故於塔外諸佛加被得念誦法要。即
大日經第七卷也。然持誦成就&MT06279;開鐵塔
金剛薩埵得金剛頂經云云而此文分明
也。若兩部共鐵塔相承云者違義決
也 經云大日經塔外相承云事不明ナラ。如
義決文者於塔外雖明念誦法要未見
前六云事誰知。於塔外先明念誦法
入塔内後傳ルト六卷ラン。抑龍猛菩薩
於塔内雖住金剛薩埵未見塔内
妙吉祥也。而有何證據金剛界列文
殊耶答。念誦法要胎藏供養塔外感得分明
也。爰知先六卷兼世流布云事。而於塔内
スル大日經事曾未得其證。次金剛界列
妙吉祥事於塔外スト眞身多身者文殊
所説タルカ彼文殊加被開此塔
金剛界之有何不可耶。但至向海
雲血脈或異義ニハ不列文殊。列タル文文殊
是未開治血脈也云云山王院雜記云。彼撰
家則高雄空海大僧都也。元慶四年五月十
七日延曆寺先入唐尋教沙門圓仁於總持
院記異家行狀迷於血脈 一義云。眞
言教法界宮也。故兩部俱可塔外相
ナル。何必シモ塔内相承ナラン耶。但至義決塔内相
者約&MT06279;他受用應化身爲一機如此
示既也。凡胎金相承異説不同也。所謂胎相
如義決者龍樹感得如前云云又如不思
議疏者獼獲相承無畏感得等如前。次金剛
界相承如義決者塔内相承如先云云
於出生義大日經釋師子・金剛薩埵・龍猛・
龍智・金剛智・不空等云云何義決於塔外
持誦&MT06279;大日經五字眞言者此即兩部者明
習也云云從文殊可受金界道理尤有之
 一義云。兩部共塔内相承也但至處處
異説者隨機縁且雖再説スト淺略行相
於兩部灌頂者鐵塔相承薩埵傳受也 問。
義決塔内傳受者只限金剛界不可得
意即兩部灌頂習也。從金剛薩埵可受胎
道理尤存之。菩提心義第三云。若諸大
乘所説四種陀羅尼有大日尊陀羅尼
呪。若人持誦歸依レハ雖不スト具足印契觀
能致悉地。例如龍樹前持大日眞言
成得大日示現眞身。眞身受持誦法龍樹
承之。持誦成就&MT06279;呪白芥子開鐵塔。論レハ
初心法則不見已致佛應。故知若唯誦呪
若念大日若供養像隨一現驗。是大日尊
淺略行相 大日經崔牧序云。北天竺國黑
有塔内經卷。獼獲來聚&MT06279;取散經卷
樵夫取之獻國王。國王授達摩多羅。達摩
多羅授善無畏此説五大院有
咎故不用 云云
示云。於山
門血脈大有三箇相承。所謂一胎塔外
塔内。二胎金俱塔外。三胎金俱塔内。
以胎塔外金塔内相承專爲血脈
。自餘相承義立不同。深意在合行故
兩部俱雖云塔内不可同東寺
ニハ。委在口傳云云仍傳教兩部血脈慈覺
三箇相承其義委如五大院解釋
尋云。何故最初大阿闍梨云耶 示云。
顯教法門雖説如來内證只其逗機情
遍分別&MT06279;施權實。故師傳不爲要也。
而祕密上乘法門不任所化情願&MT06279;
自性所成眷屬説自受法樂内證。故
聞師傳三摩耶而得其罪也。是故
眞言以師承爲本也。問表ルハ大阿闍梨
此意也。義釋云。此法法生祕法也。亂
可授人。必佛佛相付。若不&MT06279;決明師範
毀法罪墮惡道取意
  上根上智之人事
問。眞言教機根上根上上根ニハ何耶 答。
論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付之。密總持
諸教最頂極説也。若撰機根淺深時必
上上根可云之耶。爰以弘法大師釋云。上
上智觀即身成佛之徑路。況天台安ルニ四教
機根以中下爲藏・通上根爲別教上上
根爲圓教。若爾眞言機根破別教
及於圓教可得意耶
自是已
下無也
所以𣵀槃助互廢立&MT06279;四教明四
也。而顯密相望&MT06279;論三根於四教
前三根爲下圓人爲中眞言
可得意也。若爾顯教上上根密教
根故全無相違。何唯眞言法中即身成佛等
云云
問。眞言所被機根者只限上根上智耶。將
亘上中下三根耶 答。論云。若有上根上
智之人付之。總持教門者是遍一切處自心
成佛法也。依之五大院釋依ルニ義釋五種
三昧開眞實相一生成佛廣諸機云事
文義俱分明也。加之攝眞實經云。爲鈍根
人從大智海中略出祕密法。六波羅密經
云。或後有造諸惡業。爲彼説諸陀羅尼

大妙金剛經云。爲上中下三根衆生説眞
此等如何 答。遍可亘三根。又所望不
同也云云如前。何金剛頂疏於機出兩
。一當經所被機次一切泛明機也。當經
所被者自性所成内證眷屬上根上位菩
薩也。一切泛明機者廣凡夫具縛之輩
此即信スル本來成覺皆以攝在也。又蘇
悉地經立上中下三根。以顯機只屬
中下二類以眞言爲上根也。望メテ
三祇百劫修行以眞言本來成覺爲上
根也。又於眞言上根三根尙可有
此義也。蘇悉地疏二云。問。約行者根性
意如何。答。於諸修行人有三根異。若上根
人觸處應修。若中下輩必須勝處。問。彼眞
言者是神通乘機。應云咸是上根。何故今
云三根異耶。答所云上者比況餘教以爲
上根。彼三乘教經歷三無數劫希得成佛
故今祕密教不歷劫數即身成佛故應云
今教三根咸是上根也。○問○答。備縁方進
即爲中下。闕縁而進是爲上也。問。若約根
分三品者於祕密教亦分三品耶。答。
此義不爾。何者教常是速疾神通乘。但以根
成三品也。問。根既有三品。乘豈無
遲鈍耶。答。此義亦不然。何者根分三品
只在未乘神通乘。若乘之已レハ俱能速
超二死大海同得到&T069222;於常寂内證法界
也 同疏云。不學三密以爲無智人。若
知眞言者必備此大智 尋云。眞言行者
上根不備縁而即進。中下備縁而進。其意
如何。答。異義也。一義云。上根不擇時處善
不論時節好惡不待衆縁故云闕
縁也。中下不爾。必具勝縁修行備縁
云也。一義云。釋意云闕縁而進是爲上也
者。上根本來成覺悟開發全不待修行
之縁。一會信解立處即毘盧遮那極果
也。故不待修行之縁云也。中下根不爾必
待修行之縁而入毘盧遮那大覺故備
縁方進等云云
經云眞言行者縱上根ナリト&MT01302;無修行之縁
直登極果位耶。依之今釋頂上於諸修
人有三根異異付修行人立三根
同見タリ。況處處解釋皆用&T069222;修行之悟多之。
如何 答。直入頓機本來成覺之悟開復何
用修行之方便耶。但其菩薩界常修常
證報佛如來常滿常顯故本來成佛其菩
薩界ニテ用本來修行事有之。示之全非
轉迷開悟修行ニハ。只是自受法樂修行可云
也。山王院釋云。如實知自心即是一切智地
更不用修行。何今釋云云物語云。經海僧正
此事榮邏法印云尋之處於今智證御釋
答之云云
尋云。本來成覺之上用本來修行事如何
答。或云。本來成覺之信解雖立スト違縁發來スル
時爲治ンカ妄縁立本覺自受法樂修行也。
義釋云。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覺大師御釋煩
中之漸云皆此心也。然レハ立六即位
非圓實本意ニハ。只是爲治怯弱懈慢之機
也。菩提心義云。以六即爲捕難道云云
嚴宗ニモタリ三根。所謂本覺修行頓修漸悟・漸
修頓悟・漸修漸悟云云廣釋ル花嚴五教
第五云。五一念成佛頓教義也。謂無始妄想
衆生一念悟時全即是佛法門大意。無佛&MT06279;
可成無妄&MT06279;可造。入其門者豈非佛
示云。本來成覺之修行者不可分行相。所
以一切衆生本有薩埵也。所作三業悉無非
利物。然則今遇眞言發此意爲無
縁含識發無縁慈悲。於最初發心
向求菩提堅固不可動也。何頓漸兩意
可有其機内證。於其行相者受無差別
者也。委如三摩地下。又圓頓止觀菩提心可
合之全同也。義釋。一云。於内證心地
深心asava。若心堅固レハ離業受生。今論
在人天受勝快樂所生之處憶持不妄
能可思之
尋云。上根上智者各別ナル也。將上根上智ナル
也 示云。所云上根者五根信根也。義
論菩提心爲因云。菩提心者白淨信
心義也。故眞言行者所發菩提心者信心開
スル名初發菩提心也。此初發菩提心
不可有極證菩提心。而眞言&T069222;
本來成覺之旨遍被九界之機縁爰凡夫
情識不可論解了。只發&MT06279;信心不動可
名菩提心。文殊儀軌云。此爲最上乘
者。諸根性下劣處惑&MT06279;不能信&T069222;。衆生性淨
故即諸佛本誓力以相應法即顯成諸佛聖
心於一生中便成最正覺。若隨此法者應
作如是信。若或起&MT06279;於一念是凡
同謗ルニ三世佛法甚結重罪。故信本來
成佛之旨名上根也。次所言上智者於此
信心之上&MT06279;本覺之智顯本來成覺解
名上智也。然則於眞言機可有上根
上智上解云云此上修行如先云。抑眞
言密意自本在衆生自心能發
根不同也。義釋&MT06279;六重祕密云。衆生自祕
佛祕也。何眞言行者以要言之只在信
行人也。所以有レハ信必一切具足。故花嚴
云。信源功徳母也。智論云。佛法大海
爲能入智爲能度 又或義云。上根者胎
藏界大悲爲根意也。上智者金剛界菩提心
爲因意也。人者胎金不二蘇悉地方便爲究
意也。此即以勝義・行願・三摩地三種菩
提心胎・金・悉地三部密藏可得意也。
但法門對當自在巧讀隨義轉用。得意可
云云
  不樂外道二乘法事
問。此教即身成佛不樂何等
答。論云。不樂外道二乘法等。付之此教
神通乘。既是即身成佛機也。只可云
佛佛乘。全不可求菩薩乘ヲモ。何不樂
不攝 一義云。外道者權教佛果也。二
者華嚴天台一乘與法相三論三乘也。
依之弘法釋云。若有衆生生&MT06279;輪王種姓ヨリ
有大度量勇饒不樂上諸住宮等。所云諸
住宮等者擧地指乃至華嚴天台也。故
不樂廣可攝法花會等諸經
 一義云。外道者九十五外道也。二乘
小乘與三乘云也。所以菩提心義
小乘與三乘以名二乘也。所以山王院
大師引大論文如此釋玉ヘリ。何彼大論スル
二藏。一者小乘藏。二者大乘藏等 一義云。
於二乘外道者一向不樂之。於菩薩乘ニ
者用捨不定也。故不擧之也。所以次下
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此
取菩薩乘名菩提心也。而簡權教
可取眞言乘菩薩故。何用捨不定云云
 一義云。外道者無別途意。常途外道
二乘也。所以勝義菩提心下云。又諸外道等
戀其身命或助ルニ以藥物得仙宮住壽
復生天以爲究竟○又二乘之人聲聞執四
諦法縁覺執十二因縁。如此文者於外道
二乘全攝トハ權教佛果不釋也。但菩
提心義引攝論以二乘三乘爲二乘
事實非今文。是又有別意趣也。所以行
願菩提心下云。終不以二乘之法而令得
度。此文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而不
知佛性常住。權教菩薩ヲハ皆可攝二乘
タル瑜伽論今論合計也。示
。今論定慧必以權教菩薩佛乘トハ
不可得意也。但限二乘菩薩
權教菩薩雖不知佛性菩薩者必不疑
菩提心。故不樂除之云云示云。已上此
料簡各據一義。何以非無其謂。但一
ニハ外道二乘者不可異途全如常途。如
第五義云云而若顯密相對論廢立
可有與奪義也。所以與以一切外
道二乘可爲簡非。皆違菩提心ニ&K1;故也。以
一切諸教菩薩可爲顯是。皆順菩提心
故也。奪論時眞言行者菩提心之外皆通&MT06279;
可名外道。未知三密内證故也○義釋
外道有二種。一外外道。如六師等。二
外道。不入祕密内證法タリ此意也。何
與奪意尤廣。委如菩提心義等。但眞言法
花同異所望不輒カラ。粗如前料簡。物語云。古
東寺法師最朝云者アリ。爲奉破根本大師
タリ此實名ヘテ惡言云。傳教大師
三種悉地計可未受兩部灌頂。奉遇
弘法大師玉ヘリ兩部灌頂。其證據自傳教
大師被送弘法大師之許トヘ状云。栗一籠芋
一籠進之。某曰。上座仕可受灌頂之由在
之。又山門碩學十人到著&MT06279;受灌頂云云
勝陽坊眞源聞此事捨顯宗入密宗
スル&T069222;三箇年。而山門如此事既及於奏
被最朝罪科矣委如破邪
辨正記
抑上古皆師トシ
弟子トスル弟子事聊無覆藏。而根本大師
御師匠行表和尙也。故大師御在生間被
崇敬之。若大師御在生時以弘法爲師
尤貴敬之何不示耶。又上代灌頂之時
令奏聞宣下之後授之。大師從弘法被受
灌頂奏狀並宣下何耶。恐弘法未歸朝以
傳教大師於高尾寺被行兩部灌頂
以弘法之師匠岩淵勤操等八人高僧
受者被授灌頂畢。又山門碩學十人從
受灌頂事。所云仁等雖大師一法
全非大師付法之御弟子。縱雖正弟子タリト
タリト祕法弘法之御弟子成事有不可
耶。仍最朝等皆無&MT06279;陳方被罪科。終歸
後悔之。上者向後不可破之由種種熟
畢。如破邪辨正記
  有大度量勇銳無惑事
或抄云。有大度量勇銳無惑者。略&MT06279;
眞言機也。度量者智慧徳。度
度。量籌量。唯識・法相等意俱是智慧之用
也。勇銳者精進徳。玄賛云。勇者進。銳者利。
善精進已上疏云。若無勤勇心則雖有宿
殖之業無由發趣ルニ。乃至今世利樂尙不可ナリ
何況菩提道乎 無惑者無疑徳。謂自淨信
心。爲菩提心。故有疑惑者非眞言。疏
云。以此深心淨信離疑惑深得法驗現
&T069222;。若不如此同無手之人。雖至大寶中
&MT06279;無所得已上一義云。有大度量勇銳無
者必不出別體ヲハ。所以有信解言有大
度量。於此大度量信深&MT06279;無疑勇銳無惑云
也 一義云。付機出二類也。一信心
也。平信&MT06279;勇銳無惑云也。二信解機。
佛法覺了有大度量云也 一
義云大度量者指上上智也。勇銳無惑
指上上根也。但於無惑有異義 一義ニハ
只是指&MT06279;無疑惑物無惑云也 一義云。自
見思麁惑至元品微細悉無之云也。何者
眞言教是説如來内證境界本來成
。故一分&MT06279;無迷直叶此法者全
是 五大院釋云。而此會中都無具惑眷屬
 弘法釋云。等覺雖見十地何伺故始覺修
十地等覺敢不可知此旨。此會中更
無迷衆云云難云。以無惑爲眞言機
有疑。所以若如此者於凡夫何有得
耶 答云云示云。此教無別子
細。只是一切凡夫本有薩埵本來大覺
不改衆生當體皆直自性内證眷屬也。故
信之解之外&MT06279;無斷惑。信解一念
斷無果無向速三祇修行也。然則一
念發心皆備萬行。一座行法越三益。
又金剛頂經疏云。應云顯教三無數劫勤精
功由此經力即身成就依此釋得意。眞
言教無量劫經不經俱無相違也。
何有大度量勇銳無惑源意在之 又一口
傳云。有大度量勇銳無惑者總&MT06279;出三種
。廣擧三部祕藏也。若各別書之應云
有大度量者有大勇銳者胎藏界大悲爲根
意也。無惑者胎金不二悉地説前方便爲究
意也何勝義・行願行願勝義兩種同發三
摩地巧讀在之。全可合前上根上智之人
料簡。所謂若上根之人若有上智之人若
有上根上智之人如向能能可得意。委在
三摩地
  宜修佛乘事
或抄云。宜修佛乘ヨリ至餘果者發三種之
大心超二乘之小境厭日宗之權果求心
佛之眞宗
問。宜修佛乘。爾者所云佛乘者限眞言
也。將亘諸教佛乘也 答。難答可准
先先論義 示云。佛乘者總指眞言乘
也。所謂眞言教一切衆生本有薩埵諸尊
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也。然則十界衆生大
諸尊皆悉眞言遮那佛乘可得意。例如
天臺三乘五乘七方便皆入佛乘爰以五大
一佛一時一處一教等云云覺大師御釋ニハ
若就眞言而立教者應云一大圓教等云云
問東寺拂諸教獨眞言。山門意開諸
教同會眞言。彼此所談異也。但又互此兩
義雖非無其義二流大途如此
尋云。天台超八圓教佛乘與眞言大圓教
佛乘同異如何 示云。此事又可有與奪
二義。與全同奪可異ナル。所以天台
&MT06279;四味三教開麁顯妙也。眞言
雖梵志等諸外道法乃至狩須至マテ皆悉本
有薩埵修行也。教時義云。雖説眞如
法界無量乘而成眞如法界自心佛。名遍
一切乘自心成佛
經云眞言天台同談教名一大圓教。開
十界皆成。彼此全無異途爰以根
本大師釋云。跨節三身超於八教一大圓教
也。高祖大師釋ニハ行於非道通達佛道不
起滅定現諸威儀如何 示云。理祕密同
以爾也。事祕密不同彼此全異也。
依之覺大師釋云。三密結要諸經所無。五智
奧源唯在此教。但天臺・眞言相望同異料
簡先先可見。問本理大網集一大圓教等者
大興善寺阿闍梨云。故顯密一致
 尋云。大興善寺阿闇梨者指誰人耶
答。覺大師釋云。大興善寺三藏云。若就眞
言而立教相。應云一大圓教如來所演無
非眞言教義也 智證大師釋云。大興善寺
最改和尙惠則弟子取眞言教法名爲一大
圓教
尋云。眞言教以師資相傳爲本者全不
可許自外佛乘耶。將可許之耶 答。一義
云。有二意。於四種法身依法身自受用
之智者本來成覺如來無師獨悟ニテ
可有相承義。若依他受用應化之身
轉迷開悟利益衆生可有師資相承
也 經云。付法身自受用有自受法樂
法。既説法。何無師資相承義耶。又
有内證眷屬受内證説法。既談内證
眷屬。是無得益耶。若爾尤以師資相承
爲本。如何 答。内證説法者能化他受用
身也。所化金剛薩埵也。此即約九界方
有自受法樂得益。又有師資相承之義也。
其菩薩界常修常證意云云而依法身自受
。能化所化同本來成覺。全
無相承義無得益相也。報佛如來常滿常
云云
尋。經云眞言相承教主一向限他受用
定也。又法身自受用説法無被所化事者
無得益耳云也。如何 答。法界宮説法
四身平等&MT06279;更無差別。故自受法樂説法自
受法樂得益也。故自受用身教主云云
約他受用ナリ金剛薩埵。自受法樂説法
者。意本覺ナルナリト説邊他受用身也。
受此言ニハ不知。今知之故他受用身
スル邊佛界方也。金剛薩埵傳受スル菩薩
方也。若法身自受用金剛薩埵大日
如來萬徳無傳受義本來徳用
云云
尋。難云。自受法樂説法自受法樂得益也。
若爾何無相傳義云耶 答。法身自受用
本來成覺體也。故説法即得益更無別體。
所化又同大日如來具徳傳受即無師獨
悟也。又傳受即無師獨悟ナレハ全非付屬流通
義門也。何大日如來一徳一徳本來具色
屬終日得悟恒時得益スレ&MT01303;生界不減佛界
不増云云
尋云。難云。此意約九界迷情幷應身説法
時定生界可有增減云也。而大小乘經論
皆生佛二界不增不減説。如何 答云云
一義云。眞言教一向以師資相承
爲本也。其故六識能發心九識是所發
心也。若無六識全不可發九識悟。故
六識相傳&MT06279;可得九識悟也。難云。眞言
一切悉法界宮也。全非凡夫思慮分
以六識迷情爲九識媒三事是迷慮
分限也。若爾何九識置六識可辨能
發所發耶。所以此宗六識者偏非迷
本來本然&MT06279;不隔九識也。故レハ九界
常恒説法三世得益スル也。縱雖論相承
可依此也。若如云能發所發轉迷
開悟意皆是九界分識也。何於本來成覺
相承得益義也三井觀照
僧正同之
示云。自
性及受用變化幷等流佛徳。三十六皆同自
性身。四身共自性身。八葉同中臺也。既
四種爲自性身。縱雖自性身説法ナリト
無應化身相承耶。自性身自受法樂説法
者他受用應化對機説法全不可有之
也。所以自他雖各別ナリト同法界身。迷悟雖
ナリト一念心也。是以迷時自心
自心即説自心即聞自心
雖自解佛乘スト全師資相承也。雖師資相
スト全自解佛乘也。在因必籍師保果滿稱
爲獨悟。師傳無獨悟。獨悟無師傳。
有相承若無相承俱以無相違云云
則自受法樂者花香燈塗菩薩各以自身
供養毘盧遮那佛四佛又以喜・慢・歌・舞
菩薩供養花・香・燈・塗四菩薩。互以如
莊嚴心莊嚴如來。花嚴經云。令諸佛互
博受增勝此意也。總因果果因果果因因
無礙無障法界體性身也。故大日・薩埵・龍樹
以來乃至我等師資相承即是自受法樂自受
得益云云委如三摩地
  當發如是心○不求餘果事
問。不求餘果可有菩薩耶 答。論文ニハ
タリ。兩方若有菩薩乘云ハハ。今論
ニハ不樂外道二乘法行願勝義ニハ
外道二乘不簡菩薩乘。故知不簡
菩薩乘聞若依之爾者今論以即身成
爲宗。而簡不求中何無菩薩乘。爰以
論云。宜修不求餘果如何 答異義也
一義云。可簡也。如一邊。所以具
尤雖可限佛乘論之時菩薩不違菩
。故又不簡意有之 一義云。不可簡
之。所以因果不二&MT06279;雖同體也今論菩提
專在菩提心也何菩薩佛同體
云佛乘或云菩提。其意全非各別也。
但權教佛菩薩ヲハ不求也 一義云。今文
三門菩提心總表意也。凡約論正意時
&MT06279;三摩地菩提心本來成覺爲本意
也。故可簡菩薩也。而勝義・行願二門
權教意有之。故依此意不簡菩薩乘也。
五大院云。前三菩薩唯發勝義・行願
不知三摩地心。問。今文總表ナルカ
摩地心雖合勝義・行願二門三摩地
不取餘果也。故今表ニハ宜修佛乘云云勝義
行願ニハ通權教不簡菩薩也。故今
ニハ不樂二乘云云但夫實ニハ權教ヲハ佛果ヲモ
可取也云云
問。我今志求阿耨菩提爾者亘三門
也 答。異義也
疑云。三摩地菩提心者法爾普賢菩提心
也。何可有志求之義耶。爰以大日經云。祕
密主。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法爲分
無有&T069222;可得。何以故。虛空相是菩提心。無知
解者亦無開曉此文無諍不可有志求
義聞タリ。若依之爾者今文是三種菩提心總
言也。豈不可亘三種菩提心耶 答。可
亘也。付之有異義 一義云。裏御談義時
東寺覺濟三井觀照一同義也。我今志求等
者行者只是有佛知欲成此佛志求
云也。此即未發眞言菩提心以前情量
亘三門菩提云無相違也 一義云。
云志求者於本來成覺悉地
也。其故ニハ表上根上智ニハ結不求餘果
中間文何不亘三種菩提心耶。所以有遮
經表經。尤可有深意。何説今總表文論
三門菩提心。中下一行願也。今上下
三門菩提心修行相貎也。故知此文於本
本來志求云也。義釋云。心自證心心
自覺心云云又或經云。一切佛法於衆生心
但至亦無開曉者今始不
開曉故爾説也
  誓心決定事
或抄云。誓心決定者謂在爲願顯ルヲ
爲誓。決定謂一向勇猛&MT06279;無退轉義云云
尋云。誓心決定者於何位此徳耶。答。
餘教順解恐分位也。若准天台
者名字即位也。何大日經三三摩耶品
如所明。初二三摩耶之分齊也。所以於誓
心決定有淺深若淺初三摩耶也。若深
三摩耶也。義釋云。云&MT06279;三摩耶云未
能具有觀照之惠。但有求佛之心本達本有
菩薩云也。而未能了達スル已身之本性
功徳。但有ノミ能於生死之中
發心而求佛果。此是初三昧耶也。第二
三摩耶&MT06279;云以得如實智故能離無量
分別妄見之網善□諸戲論安住眞實相
。然此實智即是菩提心也。依此文
不退也
尋云。初二三摩耶正取可爲今
心決定耶 示云。誓心決定本意全不可
濟三三摩耶。雖然且約機論之時有三
摩耶不同也。所以於機有三種謂頓・超・
ナリ。信心有二。一信解。二深信。先信解
者解了此理果極。故法更雖頓極也
得初三摩耶也。此則從因至果勝義
菩提心也。次深信者別無階位如教無
疑直安住&MT06279;含識得第三三摩耶也。此則
從果向因行願菩提心也。如此論二心
且雖約レハ密意勝義即行願行願
即勝義無異無別。法界體性別理此則三摩
菩提心也。何勝義・行願互成胎成金
成悉地。隨義輪如先云云
            一交了
 私云。比丘四重如常。比丘尼八重禁者
 淫盜一妄殺摩觸不觸
男子
八事覆藏隨擧隨四
 不自
八事者 一投手 二投衣 三入
 屛所。四共立 五共語 六共行 七身
 相倚 八共期 是於男子禁之 沙門
 此云勤息 婆門此云淨行外道
者也
 御本云
 貞治二年癸卯三月十二日送數箇日如
 形爲令法久住廣作佛事書寫了
      金剛弟子玉範花藏寺了翁和
尙本師之事也
 嘉慶三年己巳六月一日於上野國淵名莊
 波志江書寫了。今亦應永三十年癸卯五月
 晦日於同國世良田淸書了 誂同門了
         定智世年六十七歳
 于時永亨九年丁巳霜月二十日於同國世
 良田山長樂寺爲令法久住廣作佛事
 書寫了
 寬永八年九月二十日書寫了
        右筆山明西塔金山坊
  進上天海大僧正樣


菩提心論見聞第二
 布施 隨衆下  鉤布施有人同上 云云
    鉤布施如上
 同事 既親下  索同事  索利行
    令其下
 愛語 信任下  鎖愛語  鎖愛語
    既親下
 利行 亦可下  鈴利行  鈴同事
    衆生下
 頌云 最初羯賴藍 生頞部曇
    此生閉尸   尸生捷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