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釋摩訶衍論指事 (No. 2284_ 空海撰 ) in Vol. 69

[First] [Prev] 561 562 563 5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84

釋論指事
 沙門空海撰 
  第一卷
十種論名一代種種論總十萬九
千部。皆攝此十。
又馬鳴所作論百部十種義
論攝
五十一藏及十藏三藏攝。此通攝諸
藏。別阿毘達磨攝
一代種種經百洛叉十二部經攝。此論通以
此百洛叉經爲依
此論別依經百部各列
名字
六種馬鳴出世之事
總歎如來八萬四千四十八種功徳之中。十
種最十種勝。十種業十種遍。四種智四無礙。
十種僧四種法。三聚邪定正
定不定
信十種義
本建立五分名一因縁。二立義分。三解釋分。
四修行信心分。五勸修利益分
 上總說此
造論八種因縁大總持論八十
因縁此八攝
師弟子説經造論本願事
立義分三十三法門名數之中
十六所入本法。十六能入門。及不二摩訶衍。
摩訶衍總説有二一法
二義
所謂法者謂衆生心。
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
顯示大乘義。是心眞如相即示摩訶衍體
故。是心生滅因縁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
故。所謂義者即有三種。一體大謂一切法眞如
平等不増減故。
一法
二門
二相大謂如來藏具足
無量性功徳故
三用大謂能生一切世間
出世間善因果故
釋曰。此有三門。一所入根本總體門。更有
一重門。二能依趣入別相門更有一
重門
三通達軌
則不動門 摩訶衍者。總者即是所入根本
總體門。即是根本摩訶衍中有八差別。一者
一體一心摩訶衍。二者三自一心摩訶衍。三
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増不減體大摩訶
衍。四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増不減體大
摩訶衍。五者如來藏功徳相大摩訶衍。六者
具足性功徳相大摩訶衍。七者能生一切世
間因果用大摩訶衍。八者能生一切出世間
善因果用大摩訶衍。如是八種摩訶衍法皆
從能入立其名。謂以一體一心而爲其門
所趣入故。名爲一體一心摩訶衍。乃至以
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而爲其門
所趣入故。名爲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
大摩訶衍。譬如轉輪聖王隨其輪相立名
字。摩訶衍法亦復如是。隨其門相立名。大
總持論中開八十門廣釋根本摩訶衍法。今
各攝十成一種。故唯立八種。所入總體有
八。能入又八。第二重四種法中各具三門。
一本法所依決定門上云所言
生心者是
二根本攝
末分際門上云是心則攝一切世
間法出世間法者是
三建立二種摩
訶衍門上云依於此心顯
示摩訶衍義者是
四衆四生 何故不二
摩訶衍法無因縁耶 答。是法極妙甚深獨
尊離機根故 問。何故離機根 答。
機根故 問。何須建立 答。非建立故
問。是摩訶衍法諸佛所得耶 答。能得於諸
佛 問。諸佛得耶 答。不故。菩薩二乘一切
異生亦復如是。性徳圓滿海是焉。所以者何。
離機根故。離教説故。八種本法從因縁
起。應於機故順於説故。何故應機根。有
機根故 問。如是八種法諸佛所得耶 答。
諸佛所得 問。得於諸佛耶 答。不故。菩
薩二乘一切異生亦復如是。修行種因海是
焉。所以者何。有機根故有教説故。乃至
云。三世微塵數佛皆悉乘此三十二種甚深
安車達於清淨無上地
  第二卷
十種論説四種等法門。二種本法之中。一一
體一心十名義。二三自一心十名義
 已上二十名總攝諸佛一切法藏根本名
 字。二門名字之中。一心眞如門。十種名。二
 心生滅門十
二種本法三異二同。二種法門七異一同。眞
如門一住地。生滅門二種*住地向上門
向下門
五種
言説二種名字名二
字二
十種心量。三離言説・心
量・名字
不離一如如如説。二寂滅寂
念三字影名虚空
十種如來藏。四種
無爲體用五種有爲體用十種識。十種阿梨耶

  第三卷
清淨本覺之中十種本
十種覺
染淨本覺十本
十覺
清淨始覺。
染淨始覺。眞如十眞
十如
十種義虚空染淨
虚空
四種四
一麁重過患。二微細過患。
三無常功徳。四常住功徳
四相配五*住一十信
位。二三
賢位。三九地位。四
因滿位。五果滿位
地十種功徳。決擇始覺決
難二門一自宗決斷。
二望別決斷
決擇本始二覺決斷不斷
無明風水喩。已説本有性智清
淨門。已下業用自在無礙門
六根作佛名
眼光明日月寶徳如來。耳音聲梵響清淨如
來。鼻香積芬流圓滿如來。舌一味無雜平等
如來。身覺觸分明顯相如來。意智慧明達遍
滿如來
覺體相用四種大義
 釋曰。如實空鏡清淨本覺三世間中皆悉
 不離。而爲一大法身之果三種功徳圓滿
 
  第四卷
六種無明。闇無明十種名。歸徳成幻力無力
門三相業轉現
六相智相。相續相。執取。計名
字相。起業相。業繋苦相
八識
又七。又四。又二。又三。已上本上無明略釋。已下總蘊
一切染淨諸法更作同異二門。表示造論眞實本意
同相門此示唯一眞
如無餘法
異相門此示諸法種
種名字相等
 已上明心生滅字已。已下直釋生滅因
 縁
本意識五種名。釋二門攝義顯宗生解門
隨文散説決疑門
根本無明及隨縁本覺各各二因縁。此中説
一末那已上隨文散説門畢。已下相續
業用差別門此有三義
次唯心迴轉門已上廣大末
那轉相門訖
次分別事識轉相門 本復次言意識者云云
釋有四門已上生滅因縁決擇已畢。已
下示因縁殊勝不可思議之相
本依
無明熏習所起識者云云説六種染心。釋有
五門已上因縁殊勝門。已
下顯示生滅之相差別
  第五卷
本復次分別生滅相者云云十四行。釋五
一標釋倶成示相門。二率相屬當假人門。三顯示麁細
所依門。四本覺對治次第門。五發起問答決疑門。已
上生滅之門決擇分已焉。已下
顯示染淨相熏相生不斷絶義
本復次有四種法熏習義云云三祇。四熏者。
一淨法名爲眞如。又二一自體相熏習。
二用熏習
二一切
染因名無明*又二一根本熏習。二
所起見愛熏習
三妄心名
業識。*又二一業識根本熏習。
二増長分別事
四妄境界名六塵。
*又二一増長
二増長
釋有五門。一總標綱要門。有六意一相
待相
成似有意。二本無性空非有意。三相*待相成顯空意。四
自然虚空無礙意。五非作非造自然意。六不守自性無住
二立名略示門又二門淨眞法相。
二染妄法相
又三種
一無明。二業
識。三境界
三通釋熏習門。*又二門一比量
譬喩。
二法喩
合説
四分剖散説門。又四門。一門。又二
二門。又二五盡不盡別門此中説本因果。始因
果。本有三身。十地等義
淨法熏習。此中有二一法身自然熏習門
二應化常恒熏習門
中説本覺及無明一異等義。又説木中火等
因縁法譬云云 已上染淨諸法相熏相成不斷絶義
決擇門。已下分明顯示生滅門中三
種大
  第六卷
本復次眞如自體相者云云釋有三門。一自體
大義門又二 一人平等。
二時不轉
二自相大義門。三門一圓
滿功
徳門。二問答決疑門。
三別釋廣説門。
三自用大義門。六門一本
願無
盡。二離相不著。三能所平等。四無
相現應。五隨見麁細。六問答決疑
自相大義門有
六種性義功徳。一大智慧光明義本覺般若能
除無明闇故
二遍照法界義本覺般若照
一法界源故
三眞實識智義
本覺般若遠
離虚假故
四自性清淨義本覺般若非
得他力故
五常樂
我淨義本始二覺從無始遠離四
障圓滿四種自然徳故
六清涼不變
自在義譬如明鏡之南北相具隨違故。又爲十七
名。初二各二。次二中各開三。後二中如次
開四三。又爲二十五名。最後一
中開十一故。不八變二及自在故
此中説菓子十
種譬喩云。染淨法數量平等已上自相大義畢。
已下示自用大義
自用大義門有六各如
前列
此中説三身義。如
是三種甚深大義二種門中云何安立。謂眞
如門中三種大義唯各立一。無雙立故。若
生滅門中三種大義者。三種大義具足雙立。
無前後故。以之爲別。是故大印陀羅網譬
喩經中説。有體大義無相及用如門有相大
義無體及用如門有用大義無體及用如門
如是三大有第一一無第二一。復次有體
大義當有相用生門有相大義當有體用
生門有用大義當有體相生門如是三大隨
第一一有第二一。不相捨離故已上説三種
大義門訖。
已下説門自
入門破異門
本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眞如門云云
曰。此文對治廣狹大小諸異執。已下説對
治邪執正解門
本對治邪執者云云釋有四門。此中説人執
已上説對治邪執正解門了。
已下説分別發趣道
  第
本分別發趣道相者云云三種發心。一信成就
發心一直心。二深
心。三大悲心
此中摩尼喩。二解行發心。三
證發心。釋*曰。此文有二門。此中説十五種
信成就遠近。信成就十種名。發心四縁。廣説
摩尼喩説。初發住八相成道。五種異説退不
退
  第
此説修行信心分。此中説六度等。又説修
止觀種種方便支具等
  第
此中廣説種種摩事及對治門。竝説讃歎三
昧功徳等
  第十卷
此中説兩輪具闕益損門。又説勸劣向勝不
退門。又勸修利益分
此中説此授不二摩訶衍與三自摩訶衍。
又説龍猛菩薩勸誡
*釋論指事*上


*釋論指事
          *沙門空海撰
  第二卷
本已説立義分。次説解釋分此中唯釋四法。
所餘法門略不
解釋。九論已説故。云何爲四。一者一體摩訶衍。
二者三自一心摩訶衍三者眞如門。四者生滅門
釋有三種。云何爲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
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釋曰。如是
三門解釋四法大門數量。顯示正義者依一
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爲二。一者心眞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釋即是建立
四種法相門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
一切法即是法門該
攝圓滿門
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
離故即是發起問答顯因門。顯示正義者至不相離
故是名略説分。此中有三門如上應知
眞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乃至唯證
相應故此中有三門。云何爲三。一者根本體性眞如
門。二者發起問答決疑門。三者假説開相眞如
門。第一門中有三門。一建立名字
門。二直詮眞體門。三解釋名字門
心眞如者即是
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即是建立
名字門
所謂心性不生
不滅即是直詮眞如門
而簡生滅門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
而有差別且假彼有
顯此無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
境界之相若離諸戲論之識無
有一切妄境界故
是故一切法從
本已來離言説相。離名字相。離心縁相
直示眞如門
離絶三相故
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
顯示三離
之功徳故
唯是一心故名眞如總結體
眞如
一切言説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
顯示三離
之因縁故
言眞如者亦無有相第二傳言遣
執着之過
言説之極。因言遣言直示眞如無
相之因縁
此眞如體
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眞故約眞
釋名
亦無
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約如
釋名
當知一切
法不可説不可念故名爲眞如總結所
上説故
 已上根本體性眞如門
問曰。若如是義者。諸衆生等云何隨順而能
得入生疑
致問
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説無有
能説可説。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
順。若離説念名爲得入如其次第決彼二
疑。已上發起問答決疑
門。已下次説假
説開相眞如門
復次眞如者依言説分別有
二種義。云何爲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
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
漏性功徳故。所言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
法不相應故。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
虚妄心念故。當知眞如自性非有相非無
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倶相。非一
相非異相。非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
相非一異倶相。乃至總説&MT99999;一切衆生以
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説爲空。若
離妄心實無可空故。所言不空者已顯法
體空無妄故。即是眞心常恒不變淨法滿足
即名不空此中有二門。一如實空眞
如門。二如實不空眞如門
此段釋論牒文略之。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
是亂住證。非往向證。已上
心眞如門了。已下心生滅門
心生滅者依如來
藏故有生滅心。乃至不覺義此有二門。一所
依總相門。二能依
別相門。此中有二重。住思應觀察。謂生滅門一心爲
依故。生滅門攝覺義不覺義梨耶爲依故。先説初門
心生滅者唱上立
下故
依如來藏故者所依一心。彼多
一心。亦名如
來藏故則是上心字
下降建立異名故
有生滅心能依法門
生滅門故
所謂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爲阿梨
耶識略去分名建立滿名。雖義具足言未足故。
此中所説不生不滅及與生滅者。總攝諸無
爲名不生滅。總攝
諸有爲故名爲生滅
與和合者即是開示能熏
所熏之差別故
一非異即是開示有爲無
爲同異差別故
名爲阿梨耶識總結圓
滿字。此
上下轉門。次説上轉門。次
該攝安立門。次藏識剖字門
此識有二種義能攝
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爲二。一者覺義。二
者不覺義總顯示大識殊勝圓滿相故。此有二種
圓滿。一功徳圓滿。二過患圓滿 云云
 已上總識攝生圓滿門
  第三卷
所言覺義者乃至非究竟覺。此有二門。一
略説本覺安立門。二略説始覺安立門。本覺
門中又二。一清淨本覺門。二染淨本覺門。始
覺中又二。一清淨始覺。二染淨始覺。所
言覺義者即是總句。自下皆是別句。總者通表一切
覺故。別者各各差別説故。別句中先説清
淨本覺清淨始覺。次説染淨本覺
染淨始覺。如其次第説相可見
謂心體離念相
清淨本覺。心自性清淨心。體本
有法身體。是心體名本覺
離念相者即唱清淨
本覺人辭
者即
人故
等虚空界無所不遍如是覺者善證具足
十種徳義虚空理故
法界一相如是覺者於所證之眞如法界
而共和合一味一相無差別故
即是如
來平等法身善證二種勝妙之理。清淨覺
者即是法身如來自性自體故
依此法
身説名本覺本有法身自性徳中而作歸
依建立清淨本覺稱故
 <#0564_1/>以上清淨本覺説了
何以故即請問<#0564_2/>辭。欲建立清
<#0564_3/>清始覺作如是請
本覺義者對始
覺説直決
彼疑
以始覺者即同本覺作其所由。謂
以自然始覺
與彼本覺同故。得
對始覺示本覺故
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
有不覺。依不覺故説有始覺通示二種離性
本始。謂依本
覺故<#0564_4/>而有不覺者即是離性本覺。依
不覺故説有始覺者即是離性始覺
又以覺心
原故名究竟覺。不覺心原故名非究竟覺
釋<#0564_5/>闕脱此句。<#0564_6/>略説兩覺安立
門<#0564_7/>訖已下廣説兩覺決擇門
此義云何。如凡
夫人乃至同一覺故<#0564_8/>此有
二門
一建立四相門
<#0564_9/>此有四門。一麁重過患四相。二微細過患
四相。三無常功徳四相。四常住功徳四相
二建立隨
覺門<#0564_10/>此有二門。一滿
覺門。二分覺門
 第一十信位
如凡夫人者即是趣向行者。位在十信未得不
退。名爲凡夫。已出邪定名爲覺者
覺知所念起惡即是顯示修行因相。<#0564_11/>未得入十
信已前二種滅相是大過患。不知

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即是顯示行因果相。
謂此位中始起治道。
氣力極弱
故名爲故
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即是顯示熏離
倶相。所謂覺
知滅相之
法實是過患
 第二三賢位
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即是趣向行者。位
在三賢。於此位
中人空無漏成就自在無所疑畏
故。將二乘同於菩薩總明而已
覺於念異即是
示修行
因相
念無異相顯示行
因果相
以捨麁分別執著
顯示無
異相縁
故名相似覺即是結前并兼
顯示熏離倶相
 第三九地位
如法身菩薩等即是趣向行者。位在九地。九地菩
薩眞如法界以爲自身。般若實智以
爲自
心故
覺於念住顯示修
行因相
念無住相顯示行
因果相
離分別麁念相顯示無
住相縁
故名隨分覺即是結前
并兼顯示
熏離倶相。生相細
念未出離故
 第<#0564_12/>四因滿位。如菩薩地盡即是趣向行者。
此中有二。一因
圓滿者。二
果圓滿者
滿足方便一念相應即是顯示因圓滿
者。此中有<#0564_13/>二金剛
喩定。一方便金剛
定。二正體金剛定
 第五果圓滿<#0564_14/>位
覺心初起心無初相顯示果圓滿者。大圓鏡智分
明現前乃至平等虚空一相無
相。無初
念故
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
常住名究竟覺此顯示始覺般若圓滿之相
而得到於無生覺故
是故
修多羅説。若有衆生能觀無念者即爲向
佛地故此引
經證
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
知初相者即謂無念此除疑令
生勝解
是故一切衆
生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
念故説無始無明即是成立上無念義。謂金剛已
還一切衆生獨力業相大無明念
未出
離故
若得無念者即知心相生住異滅此下
示始覺境界周遍圓滿。謂大覺者已到彼岸。
遍知一切無量衆生一心流轉作四相故
以無念
等故以何義故如是知耶。得自
無念時一切諸衆生平等得故
而實無有始
覺之異。以四相倶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
平等同一覺故顯示一自宗決斷。
二望別決<#0564_15/>斷
 <#0564_16/>已上廣説始覺決擇分<#0564_17/>訖
 已下廣説本覺決擇分
復次本覺隨染乃至得利益故。一本有性智
清淨門二<#0564_18/>一不守自性隨縁門
二對治一切業障門
二業用自在無礙
門二<#0564_19/>一隨順機根契當門
二不動本性常寂門
*釋論指事*下
  <#0564_20/>這釋論指事也者。我之大師遍照金剛所
撰。而流衍于世希矣。所以人其知之亦
鮮焉。先是前小池僧正亮汰大和尚。得雒
西山栂尾寶庫古本對校以書之。余復轉
寫韜祕者年已尚矣。今番應剞劂氏某之
索。使繍梓而廣布諸
   元祿甲戌冬     釋覺眼敬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61 562 563 5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