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因明大疏抄 (No. 2271_ 藏俊撰 ) in Vol. 68

[First] [Prev+100] [Prev]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六(第三十
六帖

  問。云何無合及倒合過耶
疏云。因名能立。宗法名所立。同喩之法必
須具此二共許不成。他智翻生。故有第
云云
明燈抄云。問。設有倒合及與無合有何過
失。答。非但言詞無便。亦於因義有患。所以
爾者。無合言大漫故。不簡有過之因。倒合
詞大偏故。不容無咎之因。此義云何。如有
立聲無常。所作性故。如瓶。見所作性及無
常性。又立聲常。無礙性故。如空。見無礙性
及常住性。若作是説。無合即不能簡前因
無過。後因有失。如彼無礙性因。於無常法
亦有。而本不言諸無礙者見彼是無常。故
不相違。不顯其過。如其本言諸所作
見彼無常等者。即所作性因無相違失。無
礙性因有違言過。是謂無合言漫不簡有
過因也。若倒合言諸無常者見彼所作等
者。即不遍同品無遍之因。不免自言相違
過失。如説諸無常者見彼勤勇無間所發。
而諸電光等無常之法。不關勤勇故成相
違。如其本言諸是勤勇無間發見彼無常
者。勤勇所發無非無常。故無相違。是謂倒
合偏不容無咎因也云云
  問。今論意。於眞能立量可立合支耶。答
不立也。付之。同喩顯宗義。令見其邊
極。此乃以已所見分令見未所見分也。
若不合之時。宗義不明。比智不生。尤可
立合支。況似能立中。既立無合過。眞翻
似。眞能立何不立合支耶。依之對法論
中立云云如何
疏云。依増勝過但立此五。故無無結及倒
結等。以似翻眞故。亦無合結云云
邑記云。疏以似翻眞故亦無合結者。此論眞
能立中。既不立合結。故於似中亦不應
立無合等過。但以無合倒合過増勝故此
立之
孝仁記云。文以似翻眞者。似能立之中別無
結支。倒合無以。故知眞能立之中亦別無合
結支也
略記云。以似翻眞亦不立。約勝過故立無
合倒合也
明燈抄云。故無無結及倒結等者。即通伏難。
難云。若翻正合説無合倒。亦可翻正結
説無結倒結。故今通云。依過強勝但立五
過。無結倒過不強勝故不別立。若爾無合
爲過。無結豈非過耶。答。喩中無合義乃不
明。於所成宗倒合倒成。故説爲過。然於合
時。義已増明他智無生。至其結時。雖義彌
明。不別生智。但擧喩依解究竟耳。過稍輕
故。故不別立無結等過。以似翻眞等者。以
似比量翻眞量説。非但無有無結等過。亦
無合結。此即眞似相翻義云云
斷云。解似同喩中云。世親・及小乘・外道。立
有五分。慈尊・無著・陳那等。但立三分
古徳述。下雖亦作是釋。但爲前後相違
  尋云
明詮導云。備云。似同法喩唯有五過。無無
結及倒結翻似立眞故。眞能立中亦無合
結支。如上卷疏。八能立中。説離因喩外無
別合結故。結者故聲無常也。倒結者故無常
是聲也云云
  問。付同喩能立不成。爾者可有兩倶隨
一等四不成耶
疏云。問。因爲成宗。因有トイハハ兩倶隨一等
過。喩亦成宗義實相似。以喩准因亦有
四種云云
  尋云。初義不明。因具三相。因既有四不
成。二喩即因後二相故。豈非亦即喩四不
成耶
第二釋兩論文不見此義。如何耶
明燈抄云。答中因親成宗等者。答有二説。一
云。眞因親成於所立宗。似因翻彼親不成
宗。故有四不成過。雖喩亦成宗。而喩是助
成。非親正成。故無四過。第二解云。因是初
相等者。因三相中。初遍是宗法性。以之即
爲因正體性。後之二相唯顯因貫兩喩之
義。非正因體。體即二喩。約闕初相説四不
成。顯第二相亦有四種。彼開此合。義實相
似。問。四不成因必闕初相。喩過不爾。既各
不同。云何喩過亦有四不成耶。答。喩中兩
倶不成。不同因中兩倶不成。若喩過者。雖
不闕初相。立敵倶説極微之喩不能成立
無質礙因。故云兩倶不成。此唯假名呼名不
成。非如因中不成闕初相。由准此義。前文
中云有兩倶不成無不定及與相違義同
此意。宗中兩倶所別不成等。皆准此知
文軌疏二云。問。所立宗上有四不成。今同喩
中何故不説。答。此中別約二立故無四種
不成。又釋。今以義准。亦含四不成過。何者。
即此同喩。極微之上無質礙因。若自若他。倶
不容有。即是兩倶能立不成。又如佛弟子
對鵂鶹子立宗云。極微無常。立因云。有質
礙故。同喩云。諸有質礙即是無常。猶如音
聲。彼鵂鶹子計聲無礙。佛法弟子計聲有
礙。今言如聲無質礙者。即自成他不成。即
是隨一能立不成。又如立宗云。初發無上
菩提心者。不墮惡道。立因云。以發無上
菩提心故。同喩云。諸發無上菩提心者。皆
不墮惡道。如預流等。此發心不發不決定
知。而言以發無上菩提心者。並皆猶預。故
是猶預能立不成。此三不成。細解亦有全分
等義。可准前四不成思之。所立既成。必有
所依。故此過中無第四過
因明要義抄下云
  問。付能立不成。隨一能立不成作法如何」
疏云。隨一不成。彼聲論對佛弟子。立聲常
宗。無質礙因。擧喩如業且辨能立隨一
  尋云。業同喩之中。身語業無無質礙因。意
業而轉。故可云此一分隨一能立不成。若
爾一分能立可爲過數耶
又業者無常故。不成所立常宗。若爾可
云倶不成過。何爲能立不成耶
明燈抄云。大乘宗意。思數爲業體。身口七支
是假業體。小乘身語亦是實業。雖假實殊。倶
有礙故。大小二乘意業倶無礙。無礙因於意
業上轉。此即一分隨一能立不成。問。佛法亦
許業是無常。所立常宗於業亦無。既所立
無。豈唯隨一能立不成。答。雖倶所立無。且
辨能立隨一不成
略纂云。此能立不成義分爲三。初兩倶能立
不成。次隨一能立不成。後猶預能立不成。初
中有二。初兩倶全分能立不成。後兩倶一分
能立不成。兩倶全分能立不成者。謂聲論師
對鵂鶹子。立聲是常。無質礙故。猶如極微。
然彼極微立敵倶許有質礙故。是兩倶全分
不成也。二兩倶一分能立不成者。謂立聲常。
無質礙故。指極微空等爲同喩。此因倶於
虚空上有。極微上無。故是兩倶一分能立不
成。第二隨一能立不成者有四。自全分隨
一能立不成。二自一分隨一能立不成。三他
全分隨一能立不成。四他一分隨一能立不
成。一自全分隨一能立不成者。謂小乘師對
大乘云。極微之色定離眼識。心等變故。如
眼根。其小乘師眼根上無心等變因。大乘許
有。故是自全分隨一不成。二自一分隨一能
立不成者。謂前心等變義加所知性爲因。
其眼根上。敵許有心等變因。立者不容。故
是自一分隨一不成。三他全分隨一能立不
成者。謂佛弟子對鵂鶹子。立極微無常。有
質礙故。猶如其樂。彼鵂鶹子此樂無礙。佛弟
子許樂有礙。故是他全分隨一不成。四他一
分隨一能立不成者。謂前有質礙義如所知
性爲因。於樂上立敵並許。有質礙因。立者
不容。故是一分隨一不成。第三猶預能立不
成者有六。一兩倶全分能立猶預不成。二兩
倶一分能立猶預不成。三自全分隨一能立
猶預不成。四自一分隨一能立猶預不成。五
他全分隨一能立猶預不成。六他一分隨一
能立猶預不成。一兩倶全分能立猶預不成
者。謂諸異生初發無上菩提心者。定不墮
惡趣。發無上菩提心故。如預流等。此預流
等發不發心。立敵不決定知。故是兩倶全分
猶預不成。二兩倶一分能立猶預不成者。謂
即前宗因。立同喩云。諸發無上菩提心者
不墮惡趣。如二乘及菩薩。其發無上菩提
心因。於諸菩薩決定知發。於二乘果並皆
猶預。故是兩倶一分猶預不成。三自全分能
立猶預不成者。謂預流等必作佛。有大乘種
姓故。諸大乘種姓者必定作佛。如未種姓
菩薩解脱分有情。此未種菩薩解脱分有
情。敵者決定知有大乘種姓。唯立者不決
定知。故是自全分猶預不成。四自一分隨一
能立猶預不成者。謂宗因同前。立同喩云。
諸有大乘種姓者。如已未種菩薩解脱分有
情。其有大乘種姓因。於已種菩薩解脱分
有情決定知有。於未種菩薩解脱分有情。
敵者決定知有。立者不決定知。故是自一分
隨一猶預不成。五他全分隨一能立猶預不
成。六他一分隨一能立猶預不成者。此他二
翻自二全分一分。如次配之云云
  以此等文。可難一分能立不成非過數
之義也
略記云。疏隨一不成至擧喩如業佛法不許
者。此約彼宗身語二業是有質礙。據此業聲
亦包三業。且取一分隨一之過
  問。於能立不成中猶預不成。有四句差
別。爾者因猶預非喩能立猶預不成句者。
爲即同喩能立不成。爲當如何
疏云。猶預不成。准理有二。一宗。二因。前已
具顯二喩即因。既第二相。何非猶預云云
  尋云。今明同喩能立不成中猶預不成。既
雖因於猶預非喩能立猶預。如何云喩能
立中猶預不成耶。第二義不明。三相倶是
因故。初相猶預之時。後二相亦成猶預。初
句亦可爲喩能立不成。況能立不成種類
出之。豈能立不成耶
第三義與初解有何差別耶。又如此義
者。古師闕減過性之中。如何有因闕不喩
之闕不因之句耶。可見
因明要義抄云。問。此三釋意何。答。此三釋大
意 依三句中初句而起。何者。三句中後二
句。此能立不成處具。更不待言。但約初句
而三釋異者。初釋意云。喩此能成因。雖於
喩決。而因猶預時。喩無所成。是故初句之
因疑喩決。亦此能立不成之猶預不成。第二
釋意云。因是有法上別義。有法猶預時。因即
成過。喩上能立以喩爲所依。約厨等喩既
決。有何猶預過。是故因疑喩決。此非能立
不成之猶預不成。第三釋意云。因具三相。同
喩即因第二相。是故於因猶預時。於喩亦成
過。故初句亦是能立不成之猶預不成。沼續
一番問答。與疏初釋同。問。且就第三釋。若
因初相猶預時。同喩上能立亦成猶預者。
與第三句因喩倶猶預句有何異。答異也。
何者。第三句倶猶預。此約厨處山處倶生疑
時立量。初句但因猶預非喩猶預者。此約
但山處生疑厨室爲決時立量。但是初相之
同品定有名同喩故。名因疑時喩處能立亦
成疑也一番問答者。沼續云。問。因是宗法有法。猶預
因可成過。如厨等喩 立敵倶決知定是
烟。何成猶預。答。擧喩成因。因既致惑疑。喩成不
決。故亦成過。已上。邑云。此問意云。前説四句。前三
是過。其第一句因猶預非喩能立猶預。如向比量。因雖
猶預。如厨之處喩立敵不疑。豈是喩中猶預能立不成
過耶。其答意云。喩本成因。因既猶預。喩雖兩許。亦不
能決定成因。故是喩中猶預能立不成。已上。平備記
云。沼一番問答。與
疏第三説同。云云
  今謂。與初釋同。沼一番問答及基初釋。
比校可知之
孝仁記云。文或可因是宗法有法猶預因亦
成過者。或可言。因是宗上之共許。可依之
有法猶預故。能依之因亦成猶預過。然喩
非有法之上義。故非猶預過也。文又解因
具三相等者。是解意。初相猶預時。後二相亦
不成。所以者同因故言也云云
明詮導云
  問。能立不成之中。可有所依不成耶
又方問。古師意。能立不成無所依不成
云云疏主可許之耶
疏云。能立所依不成者。不同於因有第二三
相無宗若言即依因。如闕宗因。豈無此
  尋云。古師義既有其理。何不許之耶。依
之。略纂中不許所依不成云云如何略纂文
如上。文軌疏亦如前
邑記云。疏不同於因至無能立所依不成者。
今此喩上能立所依不成。不同因中所依不
成。何以故。因中所依不成。但闕有法即名
不成能依之因有後二相。體不無故。今此喩
上能立所依不成。所依若無。能立亦無。故得
名爲無能立所依不成也。此文但總速顯
所依爲取何法云云
孝仁記云。文此因既無故喩無者。謂所依之
因無故。能依喩亦無也。是所依無故。於能
依名所依不成也。文或喩所依無等者。是
意。喩中無能立故。即喩名能立所依不成
過言也。問。喩中能立非所依。如何名所依
不成也。答。所依之因隨順セラムヲトシテ引喩
中無能立故。與所依而順シテナル法無故。
於喩名所依不成也 文然有説言等者。文
軌師云。是喩中雖無能立。而有所言故。不
言所依不成過也。文若所立者至喩依因不
依者。是喩依宗之所立者。因與喩同能立。
何故唯喩依於所立。而因不依。故非善言
也。文又縱有所立等者。雖無能立而有所
立故。第四之所依不成言也。文或若所立無
等者。是意。有所立故能立所依不成無者。
若無所立無第四所依不成言也。文軌師
答云。有喩所依故也。問。若無倶不成。喩依
何耶。軌師答云。所立無亦能立無及喩無。其
非比量言也。文設雙依彼有法及法如倶不
成者。是更依法有法トイフニ約而難也云云
  尋云。文軌師心
邑記云。疏今謂不爾至所立無常者。彼云所
立既成。喩亦能立。必有所依者。宗中之法
喩上無常。倶名所立。喩上能立爲依指何。
疏若依所立等。此難意云。汝若許喩上能立
依於宗中所立之法。何故因亦能立。不依
於法。但依有法。疏縱有至豈不立者。若云
喩上有所立故。即非能立所依不成者。或
有喩上所立亦無。豈非喩中能立所依不成。
疏設雙依彼至豈無此過者。彼復救云喩上
能立依於宗中有法及法者。如倶不極成
能別所別倶無。豈非所依不成。疏若言即依
因者。彼云有宗依宗。無宗即依因者。故次
難云。自有宗因倶無。何非喩中能立所依不
明詮導云。因喩相似者。因三相中第二相是
同喩故。因喩相似也
明燈抄云。文然有説言至所依不成者。有人
云此破文軌師説者非也。案彼師疏。無此
説故。然云應師疏述問答云。問。因有四種
不成。同喩何故唯三。於能所立及倶無有所
依不成立。有云。能立不成。然有所立故。必
有所依。故無所依不成之失。所立不成及倶
不成皆同此説。若爾如立空無。以非作因。
如龜毛喩。此同喩上雖有二立。無有所
依何得説云有二立。故必有所依。故無所
依不成過耶。答。別解云。因無有・無二不成。
説有所依不成失。喩有有無倶不立。故過
無有所依不成。問。喩無所依。二立無。但是
無倶不成失。因無所依。義不立。但是兩倶
隨一收。答。理實即是兩倶隨一。由此古師但
説二種。陳那將隱故別説之已上彼疏既云。
別解云。因無有無二不成。説有所依不成
失喩有有無倶不立。故過無有所依不成。
今云。若所依無。即無倶不成者。即同此説。
故今破之。故云此未必爾。空花喩中雖有
所立空。其所作因空花上無。云何説云若所
依無即無倶不成。若所立空宗空花上有。可
非能立所依不成。文又縱有立所至豈無此
過者。此正破文軌師説也。故彼疏云。所立
既成。必有所依。故此過中無第四過。又説
所立不成已云。既有能立必有所依。故無
第四所依不成已上今破彼説故。云今謂不
爾。若所立既成必有所依者。所立有二。爲
依於彼所立之宗。爲依喩上所立之常。若
依所立因之與喩。同是能立。相由之義。兩
倶相似。何故喩依所立。因不依耶。故知非
也。若依喩上所立常者。彼所立常唯是喩
體。非喩所依。豈以喩體爲喩體依。唯依極
微爲所依故。又縱有所立不立第四等者。
又設有所立必有所依故。不立第四所依
不成過。或若無所立第四之過。豈不得立。
設雙依彼有法及法。如所別不極成・能別不
極成・倶不極成。豈無此過。若言依因爲所
依者。如闕宗因。豈無此過。故知不可云云
因明要義抄
略纂云。問。能所二立。何故不約所依辨過。
答。能所二立有其不成。所依定成。故不約
  問。同喩能立不成之中。有所依不成過。爾
者喩上能立以何爲所依耶。答。疏有二
釋。一云。以因爲所依。二云。以喩依爲
所依 雖有二義。
以後爲勝
問。二釋倶不明
問。疏云。因體非有。即是喩中所依不成
心何
疏云。問。若喩上能立不依所立。能立依何。
答。二解但於喩依許不許アリ。故此説爲
善。順論文故云云
  今案。疏文亂髮。理致難探。仍料簡之云。
喩上能立所依不成。於其所依有二釋。
一云。以因爲所依。疏云一言以依因故
乃至因所助依者是也。二云。以喩依爲
所依。一云盡理而言乃至許不許故者是
也。初釋以所助依爲所依。後釋以自體
依爲所依。雖有二釋。以第二義爲正

前記云。疏瓶自體依因所助依者。今此答有
二者。猶前問喩上能立依何。答有二解。一
云。依因。上已解訖。即此自體依答第二解
也。瓶上所作是喩自體。自體依瓶。名自體
依所助依者。因體是所助。喩體是能助
明燈抄云。文問若喩上至所依不成者○答
中有二解。此第一解。喩上能立以因爲依。
答因無時。喩無所依。問若因無依喩是何過
等者。此下有四問及與答。此皆依於第一
解起。初問意云。能立之因。有法爲依。無有
法故。因無所依。若當于時。喩是何過。此答
意云。若能立因無有法依。即不成因。因體非
有。即是喩中所依不成。問。若因無依。即不
成因。因體非有者。前中卷説不成中。破軌
師云。若因自不成名不成。非不能成宗
名不成者。因是誰因。言自不成。既因自不
成。與因體非有其義皆同。即不成因。因體
非有。何故前破因自不成。若爾。軌師所説應
爲指南。解云。此有二解。一云。因中不成・喩
中不成。其義不同。故不可例。第二解云。因
之與喩並自不成。兩倶非因。隨一非因。於
因生疑。因無所依。喩無能立。或無所立。
或二倶無。義不明顯。體不成喩。由此因喩
並自不成。理亦無爽。如前已解
又云。文若言因至亦復無妨者。此問意云。合
有四難。一若因無所依有法故。即因體不
成。故喩上能立亦所依不成。因爲喩依故
者。即無無宗有法。有因喩等。諸缺減句。二
若諸缺過中。無能別故爲無宗者。豈唯無
能別名爲無宗。無其所別不無宗耶。三
若無所別即宗因無者。因有三相。彼但無
初相有後二相。何不名因。四若雖有後
二相。有過失故。不名因者。即十四因總
應名不成。皆有過故。何須別説。然准道理
等者。此述正義總答前問也。雖有三相。
言因之時。唯取初相。有法宗無ヲ以闕無初
相。即是無因。此即應言無有法宗。因亦不
成。諸缺減中。無宗有因者。約無能別宗。亦
復無妨。此即隨第二難答前問也云云
又云。文一云盡理而言至恐繁且止者。此前
問云。若喩上能立不依所立。能立依何。答
中二解。此即第二解也。新羅賢師。依第二
解以爲正義。故彼疏云 有解因爲喩依非
也。所隨能隨合爲喩體。以瓶等物爲所依
云云
又云。准論但約自體辨依據等者。如論文云。
如立無常。瓶等無常。是名同品。如立宗中
陳。無常法聚名宗者。瓶等之上亦有無常。
故瓶等聚名爲同品。准此論文。喩上無常以
爲能依。瓶等法聚以爲所依。故云准論但
約自體辨依據。異品准此其義可知。又如
下云。謂若所作。見彼無常。譬如瓶等。言如
瓶等者。擧其喩依有法結也。故知正以所
作無常爲喩體。兼擧瓶等喩依合方具矣。
准知。此文但約自體辨喩所依。非所助依
明詮導云。言一云盡理而言准論但約自體
辨依者。如立量云。聲常 無質礙故。如極
微。此喩有所依能立不成也。此第二説。意云。
以喩所依。極微喩上能立無礙。是無喩所
依。故名所依不成。極微是有質礙故。極微喩
上能立無礙無所依也。即顯約所依立所
依不成也此聲論師對佛弟
子立時。有此過
言不可説言無礙
因上兩倶隨一等者。非初説也。初説意者。
喩以因爲所依。喩上能立是依於因。既
無所依因故。喩有所依不成。是故今非之
云。不可説言無礙因上喩上能立無礙有
ルコト許。兩倶不許。隨一不許。故有所
依不成也。言兩倶隨一但望喩依者。此明
據自體依立所依不成名之所由也 意云。
兩倶所依不成及隨一所依不成。但望喩所
依立。言但於喩依許不許故者。賛第二説
也。喩無礙義喩所依上ルコト許。兩
不許也。隨一許不許也
  問。同喩有所立不成過之事。何釋之耶
疏云。喩上常住實非所立。即同於彼
所同爲名。故名所立
  尋云
明燈抄云。有同於彼所立二種法者即是其
喩者。所立者。聲常宗所立也。能立者。無質礙
故因能立也。同此二法即是其喩。隨所同爲
名故名所立者。賓云。同喩之中。但有所喩勤
發・所喩無常・并能喩勤發。總有三門。是同
喩義。若准此義。聲上所立及與能立。以爲
能同。喩上能立及與所立。以爲所同。今疏
主意。宗上二法以爲所同。喩上二法以爲能
同。今從宗上所同所立以爲其名。故喩上
常住名爲所立。實非所立。非所諍故
  隨一所立不成事
疏云。擧極微對佛法立。隨一不成且取
所立以辨於過
明燈抄云
  所立不成之所依不成事
疏云。所依不成者且約依宗。爲喩所依。如
數論師由無所依。喩上所立亦不得成
云云
  今案。准此文。若言眼等必爲我用之文。
可云神我歟
  問。古師心。所立不成中無所依不成之事
疏云。有云。既有能立故無第四。若二立
無豈無此過
  尋云。略纂用此義何不許之耶
文軌疏二云。既有能立必有所依。故無第
四所依不成
  問。所立不成中所依不成。且以何爲所
依耶
疏云。問。喩上所立。爲依何法。若依能立
答。有三解。一云。因喩雖倶能立。以隔因故
云云
  第二解事
又云。一云。依宗所立。問。若爾即有隨一所
依不成。宗中所立敵不許故若爾擧トモ
未解如何云云
明詮導云。言問若爾即有隨一所依不成等
者。意云。喩上所立依宗所立者。且約聲無
常量難云。瓶等喩上所立無常依宗所立無
常者。瓶喩有他隨一所依不成敵者聲論不
許聲上有無常故。既瓶喩上所立無常無
所依故。喩有隨一所依不失也。答意云。諸
所作者皆見無常方擧喩時。即兼合
證彼聲上有無常。而敵者令共許。是故
喩上所立以彼無常即得爲依。故喩無他
隨一所依不成也云云
明燈抄云。既云諸皆方擧於喩等者。論於瓶
上。先總説言諸所作性。明知聲上因第二相。
是其能喩。瓶上所作。是其所喩。即知瓶上因
第二相。是作伴而有也。能所相合故置諸
言。皆見無常者。瓶上無常以爲導首。聲上無
常從此而行。此中還是能所相合故。置皆
言也。宗中所立雖敵未許。既云諸皆方擧
於喩。即兼合宗不極成已。證彼極成。故得
爲依。不同擧因等者。若擧因時。未兼含
宗。未極成故
前記云。若爾擧喩未解如何者。若言擧喩
解宗喩依能別。擧喩未解。喩依於何。此更
無答。爲有此妨。下解爲正
  雲私ニ此記文ハ本ニ第三解ノ文ノ次ニアリ。前記
云ノカタニ第二解之文ノ五字アリ。今私ニ移ス。
又邪正事ノ題ノ爲ニハ
初ノ如ニ改テ可然
第三解事 又邪正事
疏云。一云。依喩所依。諸論説。但擧瓶空等
以大乘宗不立微故
  問。自全分猶預所立不成作法如何
略纂云。三自全分猶預所立不成者。謂小乘
對大乘云。資糧位已去菩薩定得作佛。三
乘攝故。如不定性預流等。此預流等定得作
佛。敵者定知。立即未決。故是自全分猶預所
立不成
  尋云。如此文者。一切不定性者必作佛云

問。理門論中可説無倶不成耶。答不説
云云付之。見彼論文云。由此已説同法
喩中有法不成。謂對不許常虚空等
之彼論疏中如此釋耶
疏云。理門但擧有喩所依。兩倶・隨一・猶預・
所依・及喩無依。皆略不明
明燈抄云。理門但擧有喩所依者。理門論意。
擧有喩所依。有倶不成。即瓶等也。然兩倶
等四不成過。及喩無依無倶不成。皆略不
 下文引定賓疏文
理門論云。二法或有隨一不成不遣。或有二
倶不成不遣。如立聲常。無觸對故。同法喩
言。諸無觸對。見彼皆常。如業。如極微。如
瓶等。異法喩言。謂諸無常見有觸對。如極
微。如業。如虚空等。由此已説同法喩中有
法不成。謂對不許虚空等
定賓疏四云。由此已説同法喩中等者。如前
文中。所立能立不成不遣。兩喩之法業與極
微。或作同喩。或作異喩。末下復明倶不遣
中。空爲異喩。二立不遣。由此反准。倶不成
中。即是已説。空爲同喩。二立不成。如文中
云。同法喩中有法不成者。即是同中二立不
成之異名也。二立不成自有二門。有及非有。
且第一門有倶不成。瓶爲同喩。如前已説。
今此意明第二門中無倶不成。必是闕於喩
中有法。故論文説同法喩中有法不成。謂對
不許常虚空等。等者等取三句中餘二句
等。並是此類故也。無倶不成義意。爲明有
法無體害其有義二立不成。如上已釋。此
中但明三句差別。一者兩倶不成。如立聲
常。無礙。如龜毛等。二者隨一無倶不成。如
論所載。對無空論。雙違聲上有義因宗。三
者猶預無倶不成。如立量云。已種大乘解脱
分者有法。決定作佛是法。和合爲宗。因云。
有佛性故。喩云。如彼水中有情。謂春時
望川中陽焔之氣。謂是河海。將爲其中有
大有情。即指爲喩立量也。彼水尚無。妄其
中有情身内。能立有性。所立成佛。不知定不。
立敵妄諍。故是猶預無倶不成也。何故不明
所依無倶不成者。向三句中已是所依無故。
故不別論也。前文已明有倶不成。此文復
明無倶不成。亦應更作一分句等。大繁不
叙也
  問。付倶不成。有兩倶隨一猶預所依四種
不同。爾者於此如何分別有體無體耶。
釋云。有體即兩倶隨一。無體所依不成也
付之。兩倶隨一既通無體。如何
疏云。准此。有トアリ。有即初二。無即第四。
或無即第三過云云
前記云。疏有即初二等者。問。此不成等。准
下作法。各通有體無體。云何今言有即初
二。無即第四。但約有體耶。師云。且據論文。
邊有體而説。非盡理談思之云云
邑記云。疏有即初二無即第四者。此且以義
配於有無。設喩無依。得有初二。如下自
疏下文云。無倶不成亦有兩倶隨一猶預及
所依不成擧喩如トイフテ空。對無空論。即
他隨一云云
  問。有倶不成可有所依不成耶。進云。有
云云付之。有倶不成者有喩依故。云有。
不成宗因故云倶不成也。同喩以喩依
爲所依。既云所依不成。何云有倶不成

疏云。有倶不成所依不成者。喩依既有
四句中第二句是云云
  問。外人對無空論師立量云我我受苦
樂。以作業故。如虚空者。此自隨一不成
云云敵者無空論師不云虚空故。可云
他隨一不成。如何
  僻事也。可思之
疏云
  問。於猶預不成可有無倶不成耶。若有
者。疏中無タリ若依之無者。疏中無倶
不成中有猶預不成云云又上文初三各
分於二如何
疏云。然此有兩倶隨一猶預及所依不成。初
三各分於二。有及非有云云
邑記云。言初三各二有及非有者。然准猶
預不通無體。此初三恐筆誤。應二
  問。付因明門。似同法喩中無倶不成無
所依不成云云若論自體依者。兩倶不成
倶不成。是可其體若論所助依者。宗
因無體倶不成是也。何云無此義耶
沼續疏云
  邑記導云。本疏云。各分於二續文如此
云云
今案。慈恩疏云二。沼續疏云三歟。可勘
合也
疏下文云。猶預無倶不成者。既無喩依。決
無二立。疑・決既不異分。故闕此句云云
導云。意者。無此句也。所以者。喩所依無既
決定故不疑云云
孝仁記云。文既無喩依決無二立等者。既喩
所依有ニコソ若有若無疑。其喩依無
猶預者。疑與決既不分明言也云云
略纂云。此倶不成義分二十四○兩倶全分
猶預所依無倶不成。兩倶一分猶預所依無
倶不成等文
  可見全文
前記云。疏初三各二者。即是前兩倶及隨一
猶預。各通有體無體云云
  問。如於倶不成立有無二種。亦於能立
不成及所立不成。可有此不同耶
疏云。問。前二偏無。何故不開有無二耶
倶無亦然。以影略故云云
明燈抄云。文問前二偏至有第八故者。前二
偏無何故不開有無二耶者。如論文云。若言
如瓶。有倶不成。若説如空。對無空論。無
倶不成。解云。今指此文。有無不成名二偏
無。所以爾者。有無雖二。皆是倶無。同無二
立。故云偏無。同無二立者。其義云何。如
立聲常。無質礙因。瓶ナリ體雖有。常無礙
無。虚空體無。二立亦無。由此義故。有無二
別。皆是倶無。既有無別。何故不開有無二
耶。此答意云。有所互闕立敵兩宗互不立
故。無並不成。以喩依無倶不成故。故但合
説不開二種。又雙無既開等者。第二説也。
有倶不成開二不成。一宗因無體有倶不成。
二宗因有體有倶不成。無倶不成開二不成。
一宗因有體無倶不成。二宗因無體無倶不
成。雙無既開。顯偏亦爾。前解爲正云云
  此抄所牒之文。若沼續疏歟。可尋之
  於宗有遮表之事
疏云。問。眞如常有。故説爲常。虚空恒無。何
非常住對無空論。但有其遮。而無有表。
故是喩過云云
  尋云。無空論師全不許虚空。不可云有
遮有表。何云有遮耶。又理門論釋同
喩云。遮表倶有如何云唯遮無表喩耶
下文云設若救云。聲・空倶取於遮不取於
定有遮・表。不唯取遮。故是喩過云云
明燈抄云
  非作故因。或遮表倶具。或唯遮之事
疏云。又云若唯遮喩ナルヲ以 無能立者。亦
應小乘對大乘立。虚空是常共許遮表。
非是不成。故所引非云云
  明燈抄料簡疏文有六過。一所別不成。
二隨一不成。三所依不成。四不定過。五有
法自相相違。六所引無用過云云
尋云。付文軌心。可云他隨一不成。如何
云望自有隨一不成耶
前記云。亦應小乘至望自應有隨一過者。即
是他隨一。大乘不許小乘自許。大乘名他。
小乘他故。此是軌法師擧比量以破前師
云云
邑記云。疏亦應小乘至不約具遮表者。此先
疏擧例破前難也。意云。大乘既無虚空。非
作故。自唯遮非表。此量望彼小乘自宗。既
無隨一過。故知但遮即得成喩云云
明燈抄云。望自應有隨一不成過者。望小乘
自。非作故因。有他隨一不成過。大乘不許
非作故因具有遮表。唯小乘許具遮表故
云云
略記云。疏望自應隨一分不成過者。小乘望
大形自。應具隨一。即大乘唯遮。他隨一過
云云
  問。疏云。故將此量爲不定過云云智周如
何釋之耶
前記云。疏故將此量爲不定者。此疏主意。總
牒他意也。准新疏本云故將此量爲決
定相違過者。正指過名。舊疏奄含總説也
 明詮引周記云。意云。本疏云不定
過者。相違決定名爲不定也。云云
明燈抄云。故將此量等者。此疏主還破文軌
師所引量也。舊疏文云爲不定過。不擧其
名。今擧過名故。故爲決定相違過云云
  尋云。智周・善珠其心同也。沼續疏云相違
決定歟。若爾如何可作違決耶
邑記云。言故將此量爲不定過者。此非六
不定。以外人要具遮表。此量唯遮而亦成。
故云不定。不定具遮表也云云
  問。疏云。又擇滅喩。常與非作共許遮表
云云心何
尋云。若爾虚空亦可具遮表耶
邑記云。問。大乘擇滅無體。如何説常具遮
表耶。答。約法性故得有遮表。若爾虚空應
然。答。有二解。一云。眞如由擇所顯故有
遮表。虚空不爲例。二云。若法性虚空。亦常
遮表。然彼所立別有虚空。大乘不許。故無
所表。後釋爲勝云云
賢聖義文
問。何故第四地要五品修。答。有人言。由人
治八定皆有九品種子。由前四品已生無
想等四天處。由有五品種子未能感果故。
聖位中意第四禪有五品修習。引彼五種
令生無煩等天等文 此ハ三十六帖ノ口ノ
表紙ノウラニアリ
  延寶二年甲寅三月初八晩間初九日初十日上午書
寫。初十下午校正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六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七(第三十
七帖

  問。付同喩合義且諸所作者皆是無常之
時。無常之言可攝聲無常耶。爾也。付之。
聲無常敵者不許之。如何攝之耶。依之
唐朝人師不攝云云況異喩諸皆之言。既不
攝宗。例是可爾
疏云。問。諸所作者皆見トキ無常。合宗・因不。
有云。不合故須合顯。云諸所作者皆是無
常。猶如瓶等云云
又云。又設難云。異喩亦言諸皆。豈欲籠括
宗因耶聲上所作與彼無常。令屬著因
明詮導云。沼法師云。故云諸所作者。即苞瓶
等一切所作。及聲上所作。皆是無常者。即
瓶等一切無常并聲無常。即以無常合屬所
孝仁記云
明燈抄云
  問。論云。謂於是處無有配合如何釋
之耶
略纂云。無有配合者。此有兩解。一云。配合
者苞含義。應云諸所作者皆是。猶如瓶等。
言諸所作者。苞括聲瓶之因。皆是無常。總
綰瓶聲所立。是有合義。今既但於瓶等。但
云有所作性及無常性。此則不含聲上所作
及無常性。不關宗因。名無合也。一云。配合
者屬著義。應云諸所作者皆是無常。猶如
瓶等。即所立宗屬著能立。能成所立之宗。
更相屬著是有合義。由此合故。今顯聲宗
與所作因亦相合。故聲是無常。合於瓶等。
但云有所作性及無常性。此即能立不成
所立。所立不隨能立。既無相屬著義。是無
合過也。由無合故。不顯聲宗與所作因互
相屬著。如何聲得是無常耶。此無配合。其
義如何。但於瓶等。雙現能立所立二法也。
若爾何故古因明師。擧同喩云如瓶所作
性及無常性。合云瓶是無常。聲是所作。聲
亦無常。無此配合。名云無合耶。陳那等云。
諸皆之言籠括宗因。瓶等二立更相合屬。即
顯聲有所作亦是無常。何勞合云瓶有所
作瓶即無常。聲有所作聲亦無常。既不繁
此。不合無非合也云云
定賓疏四云。同喩即是瓶上所作及無常義以
爲所喩。聲上所作以爲能喩。此之三門是同
喩義也。謂由瓶聲二種所作以相譬比。及瓶
無常三種義門。立敵同許。是顯了故。證聲上
未顯了中無常之分。令與瓶平也。次明異
喩者。其聲無常既有同喩證成義訖。故復
須辨與無常異。非無常者。即説爲常。故
於此中。無常是所離。常是能離。即取能離
標之爲異。何故成異。良由所作是所離即
有非作是能離。故虚空處定無所作。所成
之無常。但有非無常之常也。即知異喩能離
之常及以能離之非作。并所離之所作。此作
非作及相比譬還有三門。是異喩義。此義即
是已顯了分。然其聲上所離無常先未顯了。
今復更由異喩翻證聲上無常未顯了邊。
令得與瓶無常平等。令成顯了。是故兩喩
並名喩也。論曰。説因宗所隨乃至餘皆此相
似。述曰○謂其因義總有三相。言三相者。
並是在於聲有法上。雖復初相名宗法性。
同體義分以爲餘二。後之二相。如次即是兩
喩之中一分喩體。下文陳那正義。云爲顯
於此不相離性故説喩言。又復難破外道古
師因明別體故。論文云。又因喩別。此有所
立同法異法。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
性。彼文意説。所立門中有同異喩。各能顯
因不離所立。且如同喩之中。瓶上所作能
立之法。既與無常所立之法性不相離故。合
喩云諸勤勇發皆見無常。諸皆之言。顯是
聲瓶二處之中能立所立。故同喩中諸字之
内。攝取聲上因第二相。更置皆言。令其不
離聲上所立無常之宗。故第二相即是同喩
一分之體。據此一分。理不可言因喩體別。
若執體別。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性
也。若未得同。聲無常義猶未得成。既得同
證。即令聲上無常已成。故辨異於無常之
義。即説爲常。標爲異喩。故云諸有常住
標異。既云次即簡。因云。見非勤發無勤發
故。見非勤發故。於異中勤發不成。何以
不成。由與宗中所立無常不得相離故
不得成。故第三相即是異喩一分之體。謂是
所無之勤發也。據此一分。又不可言因喩
體別。若執別體。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
離性。既識寛狹消頌文者。文云。説因宗所
隨同者。釋喩也。因第二相由在同喩。含取
而説。故云説因也。或如此論説云以諸勤
勇無間所發。或如入理論云。若是所作。諸言
即表瓶聲兩處各有勤發。若言即顯指其
兩處。謂聲與瓶。若此若彼。皆有所作也。故
知。瓶上勤發是其所喩。聲上勤發是能喩。能
喩即是因第二相也。此能所喩並同喩攝也。
宗所隨者。聲上無常。名之爲宗。是其能隨。
是宗非喩。瓶上無常是其所隨。故是喩也。二
處勤發先見已齊。瓶上無常先見爲首。聲上
無常隨後見之。故瓶無常名爲宗所隨也。
明知。勤發之中。能喩所喩及宗所隨三分。以
爲同喩義體。就中一分即是因體也。此與
入理論相會釋者。如彼論云若是所作見
彼無常。如瓶等者等取盆
衣等也
 是隨同品言。意
明聲瓶二處所作。若此若彼。倶是所作相合
之義。故云若是也。二處無常。就中瓶上所
有無常。是先已見。持此已見。見於未見聲
上無常。總令得見。文云見彼無常者。見彼
兩種所作之無常。又是相合也。即是擧其能
喩所喩二門相合。故此論中數説同喩。名之
爲合也。如瓶等者。擧喩所依。非是喩義。今
此頌中略不擧所依。下長行中方具之也。
是隨同品言者。瓶上以有所立無常。與聲
所立無常義同。名爲同品。聲上無常是能隨
而非喩。瓶上無常爲道首故。即是所隨而
是喩義。故是所隨之同品也。同品之義及比
於喩義有狹寛。并辨同有。並已如上釋同
異品文中釋説。第二句之宗無因不有者。
本宗已得同喩證訖。故得辨異而辨宗無
也。宗無兩字所明義意者。宗是所無也。無是
能無也。所無之宗是宗非喩。能無之常是喩
非宗。標爲異訖。即辨所無之勤發并取能
無之非勤。總説以爲因不有也。問。無與
不有一體異名。寧知宗無但取能無。而因
不有雙取所不有及能不有爲喩義也。答。
宗是新成理。非是喩故。所無宗非喩中攝
因。是舊許故。所無因得在喩攝。唯如同喩。
云説因明知含因。若不含因。應名説喩。
何以乃言説因也。又以同喩能顯示因同
品定有故。於喩中即含因也。而今異喩理。
須准於同喩之例。所無之勤發。能無之非勤。
並是喩也。入理論云非所作言表無所作。即
其義也。道理亦然。故下文説能顯示因異品
遍無也。又下文説因喩分同通於兩喩。故知
必然。明知。勤發之中所無能無。并能無之常
三分爲異喩也。又與入理論相會釋者。如
彼文云。若是其常見非所作如虚空者。是遠
離言。此義意明非是無常即是其常。此謂形
對無常宗故。故即説言若是其常。此中若字
是形望之詞也。或有若字。若者如也。是相如
之義。即同喩云。若是所作也。或有若字相
形對故。名之爲若。即異喩云。若是其常也。
此即以離宗故。標之以爲若是其常也。又
云。見非所作者。更辨離因。離因門中。見其
所無之所作。及能無之非作也。次擧喩依。
准前應釋。是遠離言者。先標異訖。次辨離
因。故名遠離。由無能立之因故。無所立之
宗。得成異喩也。然應了知。能無之常但非
無常。即立假名。故此常義不要有體也。能
無之非作但非所作。即假立名故。此非作亦
不要有體也。故入理論云。此中常言表非
無常。非所作言表無所作。此論後文意亦如
是也。離宗離因。縱並無體。不妨合之。爲
一總門立之以爲異喩。有法名爲虚空也。
此二名譬喩者結上兩句同異眞喩也。次下
第四句者。似喩之義。如下具釋。悉是眞喩之
外餘邪義也。論曰。喩有二種。同法異法。述
曰。第三長行別釋眞似兩喩也。文分爲三。
初釋頌中前三句義明眞兩喩。第二如是已
説二法合離已下。釋頌文第四句明似兩
喩。第三爲要具二已下。辨比量中兩喩具闕。
前文有四。一標二數。二列兩名。三別釋兩
喩。四名義分別。此初兩文也。且應了知。同
喩門中自有兩名。一名同喩。二名爲合。異
喩之中亦有兩名。一名異喩。二名爲離。准
古師義。但有喩名無合離名。以其古師直
指喩體故。非合離而合。陳那説喩之法。與
彼不同。故名爲喩。亦名合離。如次下文義
中明之。論曰。同法者乃至猶如瓶等。述曰。第
三別釋兩喩也。先釋同後釋異。此初也。文
中且擧内聲爲宗。勤發爲因。通對生・顯二
種論師故立勤發之因。是上九句中第八句
也。理實亦應通立内外聲。對聲生論立所
作因。當上第二句。今且略之也。宗因兩喩。
即是通明因三相義。且如文中。勤發因者。
在聲有法。爲第一相遍是宗法性也。以諸
已下。正説喩詞。謂於瓶上先總説言諸勤
勇發。明知。聲上因第二相是其能喩。瓶上勤
發是其所喩。即知。瓶上因第二相。是作伴而
有也。能所相合故置諸言也。此是同品有非
有。因倶得説言同品定有。不得説言同
品遍有也。皆見無常者。瓶上無常以爲導
首。聲上無常從此而行。此中還是能所相合
故置言也。雖置皆言。而能喩中無常義者。
但得名宗不可名喩。敵未許故。宗須具
故。故同喩中*倶有所喩勤發及無常并能喩
之勤發。總有三門。是同喩義也。猶如瓶等
者。擧所依也。故知合者。能所相對名之爲
合。豈同古師直指喩云譬如瓶等也。若准
雜集第十六。雖共喩外別加合・結。乍似・同
古。然於喩中已有合義。故彼文云。立喩者。
爲以所見邊與未所見邊和會正説。和會
即是合義也。所見邊者。是所喩之勤發及無
常并能喩之勤發也。未見邊者。是能喩之無
常即宗是也。明知。不異陳那喩法。又尋瑜
伽論第十五説。亦同雜集。故彼文云。引喩
者。引因所依諸餘世間串習共許易了之法。
比況言論。既説喩是因之所依。故亦同也。又
尋如實論。亦同雜集。故彼文中明五分義
云。聲無常立宗何以故。依因生故立因若有
總依因生。是物無常。譬如瓦器依因生故
無常立喩聲亦如是合支是故聲無常結支
此而言。瑜伽・雜集・如實論等。但更繁加合・
結兩支。其實喩中已有合義。故亦不同古
師眞指喩也云云
  明燈抄處處引此文。欲知之者可勘合

問。付倒合過。且若以所作證無常者。
有何過耶
疏云。謂正應以所作證無常如正喩中
已廣分別
  尋云。設以無常成所作。如何有違自宗
失耶。況上文不云有違自宗失。如何
明詮導云。言即成非所立有違自宗及相符
等者。由倒合故。以不共許無常而成共許
所作。即違自意。故云違自宗也。又既以無
常成所作。故云相符也
孝仁記云。文有違自宗等者。謂不共許以成
共許故。名違自宗之。數不言爾也。又立量
之宗違言也。成共許故名相符言也。問。
共比自比可爾之。若他比而如何有違自宗
過耶。答
  問。無合倒合可有自他共等不同耶。二
釋。付之。若無者。能立不成等。既分自他
共。例是可爾耶。若有者。無合等如何有
自他無倒等耶
疏云。前之三過。皆有自他共分全等以隨
立量有自等三故云云
孝仁記云。文此後二過但有等者。謂無合倒
合二種之過。唯有共及全也。一分合而一
不合言事無故也等文
明詮導云
  問。何故同喩過中列能立所立次第。似異
喩中列所立能立耶。同異二喩雖殊。彼
此次第可同。如何可云耶
明燈抄云。又於同喩先説能立不成。今異
喩中。何故先説所立不遣耶。解云。異喩之
中。初陳所立不遣。於正喩中。云諸常住者
皆見非作。今隨正喩以爲次第。是故先説
所立不遣
  問。所立不遣之中。可有兩倶・隨一・猶預・
所依四不成耶
疏云。此中亦有兩倶・隨一・猶預・無依不遣
雖無所依。亦不遣其所立法故云云
  尋云。異喩止濫。唯遮非表。設雖無喩依。
遮義能成。如何以喩所依不成爲過耶
第二釋不明。設雖無異喩所依。若不遣
所立者。豈非所依不成所立不遣耶
第三義與初義有何差別耶
三義之中以何爲正耶
略纂云。此倶不遣義○今約有體量故。於
異喩中無所依倶不遣十二句也云云
前記云。疏前解爲勝者。問。前據何義爲勝
耶。答。前解異喩無體。但止宗因即無其過。
故前爲勝。後解抑道非無此理。據實非妙
邑記云。疏或亦有之至前解勝者。問。此既有
理。何不勝耶。答。既對無空元無此喩。何
得唯遣能立不遣所立。若以所立無故此
喩體無。故不遣者。前得無倶不成。虚空同
喩亦應得有。能立無體之喩必無礙故。彼既
不許。此亦應然。故前解勝
  今勘疏文。無前解爲勝之文。仍可知其
心耳
明詮導云。沼師云。然前解勝故云云今解彼
  准此意者。周・邑兩記意解沼續疏文歟。
可勘之
明燈抄云。所立不遣亦有兩倶等四不成。而
約第四無依不遣即有三説。一云。亦有第
四無依不遣。二云。或無第四。以異喩體但
遮非表。若無所依即非過故。但有前三。此
當軌説。故彼疏云。所立不遣必有所依。故
無所依不成義也。三云。或亦有之。我無宗
法於空上無。無空論師虚空無體。異喩亦
無。宗法亦無。倶同無故。不遣所立。然前解
勝者。初有第四無依不遣。此解爲勝
略纂云。此所立不遣義有十二○
  可見之。但列兩倶・隨一・猶預三種所立
不遣。而無所依不成所立不遣也。仍與
第二釋同歟。此多同文軌故也
問。所立不遣之中。云何猶預不遣作法耶
問。事火無烟之義可有耶
疏云。猶預不遣者。如言彼山等處定應有
如無烟火。如燋穀芽。今據顯相故
無違也云云
  尋云
明詮導云。言今據顯相等者。邑云。上言然
有火處亦無其烟者。據顯相即無也。微細
之烟必有云云今云。此文會相違也。上文云
諸無火處皆不現烟者。無烟之處無火。有
火之處有烟也。若汝立者。無烟處無火者。
何故經云如無烟火耶。豈無烟火非有耶。
是故會云。有火處必有烟。然經意者。據無
麁顯烟相而言無烟也。然必有微細烟相
也。故不相違云云
明燈抄云。如無烟火等。若性火者必無有
烟。今約事火而説有無。然彼經意約永無
義而説此喩。如第六蘊。十九界。第三手等。
云何今説有無烟火。蓋恐違經旨乎。然彼
經意據麁顯相。於事火中如無烟火。若約
細隱相。於事火中都無無烟火。故無違也
云云
  問。疏云。牒計顯有以影彰無云云心何
疏云○准前應言。彼説諸業體是無常。無
質礙故。牒計顯有以影彰無云云
  尋云聲論對佛弟子。立量云聲常。無質
礙故。如業之時。業無常故。雖有所立不
成。今且以無能立爲能立不成作法。又
聲論對佛法立量云。聲常。無質礙故。如
覺。此喩雖有倶不成。且以爲所立不成。
例是可爾。如何云不遣能立。而顯所立
不遣之義耶
明詮導云。言牒計顯有以影彰無者。意云。以
顯有能立因而影顯無所立常也。故論言
彼説諸業無質礙故者。顯有能立因也。此
論文中。應言彼説諸業體是無常無質礙故。
既不言體是無常。故今云影顯無所立也
云云
  問。異喩中倶不遣過。可有有倶不遣無倶
不遣耶。進云。論文不開也。付之。例如倶
不成分有無不同。如何
疏云。問。似同不成倶中開二。似異不遣何
不別明トキ無異無即無不遣。異有必
遣。故不開二云云
前記云。疏前望二宗至故合爲一者。前對有
空無空二宗。此意似同喩中倶中開二。即今
似異喩中何不開有體無體倶不遣耶。疏此
約立故合爲一者。此中偏對有空論説。不
據雙對有空無空二論而説。故不開二也
云云
邑記云。疏答前望二宗等者。前同喩過中。望
兩宗之喩故。有有體無體二倶不成。今此
約有無二宗各別立量。故不開二。若立有
體宗因。以有爲異。即倶不遣。以無爲異。必
二立倶遣。立無翻此。必無但立有無一宗
而成有二倶不遣者。故不開之云云
孝仁記云。文問似同不成等者。是意。似同喩
之中。有倶不成無倶不成二種有。故其似異
之中。亦應有無二種之不遣有言也。文故
無非過者。雖無喩依而非過言也。文者遮
有立等者。即下列作法之意也。是作法之異
喩無依言事。其共許之也。文答前望一宗
等者。前似同之中。望宗一而喩二故不開
有無二種也。文立有異有即有不遣若無不
遣者。立有宗時。若異喩有。而不遣有宗等。
異喩無而不遣也。其立無宗。准此知之。
凡夫意顯。立有宗時。約有異喩而有遣
不遣。若無異喩必遣言也。若立無宗時。
約無異喩而有遣不遣。若有異品必遣言
也。立宗時有無者。約詮遮而有無言也。異
喩有無者。依有喩依無喩依而言也。是唯
約遮言也。文故不開二者。望一宗而有無
二種。異喩不遣宗等無言也云云
明燈抄云。文問似同不至故不開二者。初問
意云。似同倶不成ニハ有無二種別。異喩倶不
遣。如何唯有倶。答。中。故無非過者。故異喩
中無喩所依而非過也。異喩但遮等者。次
問意云。異喩唯遮。異是無體。非無遣過。遮
有立異。異喩無體。豈非過耶。答中前望二
宗對立聲常等者。前似同中。聲論・無空二宗
相對望立聲常。故同開二。聲論有空。經部
無空。二宗別故。此約別立等者。此約聲論
對有部宗。故合爲一。兩有空故。立有異有
等者。立有義宗。異喩有體。即有不遣爲此
有宗以無爲異故。故云若無必遣。立無義
宗。異喩無體。即無不遣。爲此無宗以有爲
異故。云異有必遣。故似異中不開二過。文
或可亦有至如理思准者。或可有亦等者。此
第二説當玄應説。故彼疏云。准前同喩亦
有二種。但由文略故不具陳。問。若爾論説
如空。有倶不遣無倶不遣其義如何。解云。
此亦有三。謂兩倶等云云
略纂云。問。同法異法並是能成。何故同喩雙
顯有無。異喩唯彰有體。答。同無是倶不成。
有無雙顯。異無非倶不遣。故不彰無
  問。疏云。立無異無即無。不遣心何
前記云。疏立無異無即無不遣者。立無體宗。
異喩無體。異喩即是無倶不遣。亦是非作有
礙。故言上之非字通下有礙。意云。非作
非礙故。審。問。前如有中云。立無異喩無。
亦成正量。何故今云異者不遣耶。答。前云
無者。與此不同。除六句外。更無餘法可
爲異喩。因不濫行。得成正量。彼宗六句攝
法盡故。而非得彼無體之法以爲異喩。二
立得遣。不相違
  異喩有二意之事
疏云。異喩應言。諸無常者。見彼質礙
其不定及相違濫
邑記云。疏返顯正因除其不定等者。立異喩
而有二意。一爲返顯。二爲簡濫。今既倒離。
便以質礙成於無常。失前二意。言簡濫
者。簡相違不定。如前明之云云
  問。疏云。將彼質礙屬著無常心何
尋云。沼續云
明詮導云。言將彼質礙屬著無常者。備云。
以道理言者。異喩可云將彼無常屬著有
礙。然今且據不離故倒而言也云云沼法師
云。將彼無常屬著質礙云云餘文同也云云
  問。不離倒離可有自他共耶
疏云。亦可有三。自他及共。無一分過云云
  尋云。無合倒合既有共而無自他例是可
爾耶
明詮導云。不離倒離亦可有二
明燈抄云。亦可有三等者。此二過中。各自等
三合六。前似同中有四十八過。於彼加六
合五十四
  不離二義之事
略纂云。不離者。此有兩解。一云。諸無常者
見彼質礙。猶如瓶等。言諸無常離於聲常。
言皆彼質礙離聲無礙。故是其離。今既但
於瓶等雙現二無。是別明無。不欲簡彼
宗因。故是不離也。一云。離者不相屬著也。
言諸無常者。即顯瓶等常宗無處。異品無
常與無礙因不相屬著。是離義。由此反顯
聲有無礙。定與常義更相屬著故異喩須
離。今既但云於瓶見無常性。有質礙性。此
即雙現宗因二無。不明無宗之處。因定非
有。故是不離。由此不明宗無之處。辨因
非有。不能反顯無質礙因與常住宗更相
屬著。故過也。若爾何故古因明師擧異喩。
云如瓶等見無常性有質礙性。離云瓶等
是無常。瓶等有質礙。聲猶無質礙。聲應定
是常。無此離義名不離耶。陳那等云。若是
無常離於聲常。見彼質礙。離無質礙。又於
瓶等常宗無處。無礙因。定是常住。何故離云
瓶等是無常。瓶等有質礙。聲應定是常。既
不繁此。不離非過也云云
  尋云。何義爲正耶
又云。問。合離若有二解。何是何非。答。廣如
義決云云
文軌疏二云。離者不屬著也。若言諸無常
者見彼質礙。如瓶等者。此即常宗無處。異
品無常與無礙因不相應著。即是離義。由
此反顯聲有無礙定與常義更相屬著。故
異喩須離。今既但云於瓶見無常性有質
礙性。此即雙現宗因二無。不明無宗之處
因定非有。故是不離。由此不明宗無之處
辨因非有。不能不能反顯無質礙因與
常住宗更相屬著。故是過也。又釋。言諸無
常即離聲上常。言皆質礙即離聲無礙。故
是其離。今既但於瓶上雙現二無。自是別
明二無。不欲簡彼宗因。故是不離也。此二
釋中。今存前釋。以合不合宗因反合爲離。
離豈離彼宗因。故別解爲正云云
  問。論云。如是等似宗因喩言何釋之耶
疏云。言如是者。即指法之詞。復言等者。
顯有不盡離此三更無有別似宗因喩。
故於前等
前記云。疏復言等者。此意。今此等字。上似宗
因喩三支過中論文之中。除四相違自餘諸
過。各據言陳未明意許。今言等。等彼意
許。又缺減過論文之中。言陳・意許。倶並不
説。又缺過有分有全。兼單雙者。二闕三
闕是也。此等諸過論亦不明。今此等者並
皆等彼諸過失云云
明燈抄云。向辨三支皆據申言等者。向者前
也。三支過中。論文所説多是申言。少分有
不申言過。如因過中法差別等。今從多説。
故云據申言也。分全單雙者。缺減過中。一
分全分。一一闕單也。二闕已上雙也云云
孝仁記云。文未明缺減非在言申者。有體闕
雖不離於似宗因喩。而無體闕之非言陳
有故等以等言也云云
  今案。此文珍之又珍也。祕而可祕之。人
不知此意。多致迷耳。後三相違決定所
別差別他不極成等。意許不定等。皆見于
論文矣
略纂云。等者有兩釋。一云。上來擧聲辨過。
例餘辨過然。一云。宗有犯一犯多。因有全
分一分自他等。喩犯兩倶隨一猶預等。愆文
不備彰。故言等也云云
明燈抄云。言等者。相傳三釋。一云。似宗因
喩是其總名。三十三過即是別稱。擧總等別
故説等言。二云。此中且約聲等作法。准例
應知餘法亦爾。等餘法量故説等言。三云。
且如宗中。有犯一多不成。因有違多違一。
喩中亦有兩倶隨一。如是別過並略不論。
今總顯非故言等也。又解。宗等少過。前已
略論。缺減之愆。從來未辨。今顯彼失故説
等言。由此等言非等前也云云
  問。以現比二量名悟他之義可有耶
疏云。問。若名立具。應名能立。即是悟他。如
何説言爲自開悟。答親疎合説。通自他悟
及以能立
前記云。疏明此二量至相影顯者。問。現比二
量親能自悟。悟他及能立二稱。能立能破親
能悟他。唯隱自悟。不言隱能立。何故所隱
一二不同耶。答。其理正意。能立能破顯明
二義。能立及悟他唯隱自悟。現比二量唯顯
一義。今是自悟隱於一義。能立及悟他雖隱
顯不同。其數相似故不應責。問。現比二量
約自先解。即名自悟。親能立能破亦先自
解。何故不言親唯自悟解耶。答。現比二量。
且約其智了自共相邊名爲自悟。能立能
破。智雖先已解。不約其智。且約立論者能
詮之言悟敵證親。各據一義。亦不相違。疏
二立明者。次能立似立後明此現比二
量也二種等者。此燈既發彼燈之影。彼燈
亦發此燈之影。炬亦如之。自悟悟他。其影
亦爾云云
孝仁記云。文親疎合説者。親能自悟名親也。
疎悟他及兼之能立合名疎也。是皆約二量
言也。問。論文唯大自開悟言。何故下即親能
自悟言耶。答。悟他不言而爲自開悟言以。
故知親能自也。親能悟自言以。故知疎悟他
及能立也。是能立之具故言也。文此即兼明
立量意訖者。悟他比量亦不離此。及是能立
之具言故。次彼眞似二立而解言者。正解
也。爲起能立而現比不立。不能故立是
二量。故兼解也。能立之具能立之所須故。次
於眞似立而解言。是正解也。是以知不立
二量而不能言是兼解也云云
明詮導云
  問。陳那菩薩心。可立至教量耶
疏云。問。陳那所造因明。意欲弘於本論。解
義既相桙楯故不相違。廣此二量如章具
云云
邑記云。疏意顯弘於本論者。謂瑜伽八能立。
及論軌式中。皆有至教量等。疏從詮及義智
開三量者。能詮爲一。即至教量。所詮之義自
共相爲現比。由能縁智從三境故。開爲三
量。以境從智。其理亦然。疏以智從理者。謂
自共二理云云
明詮噵云。問。古人立六量。現量・比量・至教
量・譬喩量・義准量・無體量。何故。今但立二
量耶。答。今論意者。後四種量攝入現比二
量中。故唯立二量。故上卷疏云。陳那菩薩
廢後四種。隨其所應攝入現比。故理門云。
彼聲喩等攝在此中。由此論主但立二量
云云問。後四種量攝入現比中云何。答。備云。
基師意云。至教量者唯現量攝。譬喩量等皆
比量攝。現量不攝基意西明意云。至教量等六
量。皆並唯比量攝。現量不攝。今以基説爲
正義也云云如西明理門疏下卷初。
及文軌疏下卷。云云
文軌疏三云○今陳那意唯存現比。餘之五
量攝在比中。何以爾者。夫能量者。要對所
量所量既唯自共二相。能量何得更立多耶。
故自悟中唯有二量等云云
定賓疏五云。即有疑云。瑜伽論説有正教
量。陳那破者。豈不破瑜伽論。答。瑜伽意別。
陳那意別。瑜伽通説。引信因明安立似比
量。以談眞如涅槃等理。乘信修習得無分
別現量智生。彼似比量能生眞解。不可説
爲似比所收。又不可説眞現眞比。故説以
爲正教量攝。如有量云。大涅槃中有畢竟
樂。因云。不生不滅故。同喩云。諸不生滅皆
有畢竟樂。如太虚空。是法自相相違過。然
得依之修證大樂。今陳那意。辨摧邪因明。
除其現證之外。皆觀共相。以知所量即正
教量攝入比量。由其外人不肯信伏佛教
是正故。不得立正教爲量。故陳那意。現
見佛記。瞻婆城中有長者婦。必當生男。母
後命終。火焚屍時。母屍腹裂。猶有男生不
可改轉。又記。共得尼乾七日命終。生食吐
鬼中必定不謬。諸如是類皆無改轉。故佛
所説大涅槃中有畢竟樂。必亦不虚。即立
量云。涅槃大樂其言決定。因云。佛所記故。
喩云。如記生男等便成眞比量攝。故陳那
意。於摧邪門不立聲量。以其攝入眞比
中。故不遮引信門中立聲量也。以此方隅
餘喩量等。無有不取共相而立悉入比量。
無勞別立故唯二量也云云
  桙楯之事
明燈抄云。矛莫便反。説文長二丈。建於兵
車。或爲鉾字。楯食准反。御敵也。排也。或
爲楯字。矛即能破諸物。楯不爲諸物破。一
即能破。一不被破。古今乖角。其義亦爾等文
三宗相對抄十九云千觀内供抄補四云○矛盾
者兵器也。矛長二丈。建於兵車。盾謂傍牌。
楚有矛及盾之人。有來買矛。而謂買者
曰。此矛壞千盾。其買矛者尚在。尋有買盾
者復至。又謂之曰。此盾壞千矛。前買矛者
乃因之云。還以子之矛壞子之盾得幾許。
賣者無對。自知負言。今意耶。其二言相違。
以爲與例云云
  廣此二量如章具辨之事
疏云
明燈抄云。廣此二量。如義林章及法苑章第
二卷辨云云
  問。似現量可攝比量耶
疏云。有依於此唯二量文遂立量云。似現
比等皆比量攝。如疏具述。有過不習
邑記云。疏似現似比至有過不習者。二似非
量。寧入量中。以似從眞。即二量攝。如何獨
許比量攝耶。況彼量中既兼諸過
  以此文可會二量章文矣
二量章云
義斷云。又云。似現通比非量攝。以理門云。
由此即説境無謬。故爲定量。故似現不
爾。云何比收云云
義心云。問。有云。似現似比由縁共相不異
故。倶是比量所收。然約所似有殊故。分似
現似比。若慈恩疏。似現似比皆非量攝。二説
既殊。孰堪取則。答。二説倶不盡理。不是
二量故名非量。如何復是比量中收。又若以
縁共相故名比量者。無漏後智亦縁共相。
佛遍知假。應比量收。但言由不得眞故。非
量比量皆縁共相。不言縁共相者皆比量
收。若言論云當知唯有現比二量故攝非
量在比量中者。即非説言。一切法者略有
五種。謂有爲・無爲法。既云一切。應攝二無
我法。彼既約辨體但攝有爲無爲。不攝無
法及無我者。何廢此中約刊定法體唯立
二量不攝非量也。彼若立量成云能似比
量是比量收。似所似量故。如似現量者。有
違教失論云。似因智爲先所起諸似義智。既
與眞比正智不同。如何云乃似現即比量
收。又此亦有自語相違。既由不是量名爲
非量。如何復是比量中收。此理若成。即應
如立量云。能似現量應所似量收。宗似所
量故。因。如似比量。喩。此既有違。彼何無
過。故知二似非二眞收也。若依後解。似比
量可非量攝。其似現量不可全非量攝。由
眞現中三因成立。初二因中唯簡非量可似
現量非量所攝。第三因云。離名種等所有分
別名爲現量。解云。等言等取諸門分別。此
中所離名種即是非量所離。諸門分別即是
比量所離似現既通比非。故知似現通比量
非量攝。似比唯非量攝也云云
  問。付心心所法。且可有非定心非散心
之義耶
斷云。約四無記辨二量云。如通果心
全是散。復不全定。然屬定類云云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七
  延寶二年甲寅三月十一日十二日書寫。十三日校正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八(第三十
八帖

  問。外人意。爲成現比二量外有至教量
之義立量云。非比極成現所有量非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