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因明大疏抄 (No. 2271_ 藏俊撰 ) in Vol. 68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等。是似比量。如此眞似現比二量。因喩皆
有。故云隨其所應眞似所攝。有記云即於因
喩至眞似所攝者。此意於此八能立中但是
似者倶名相違。 一切眞者倶名不相違。故
云隨其所應者非也。違疏旨故。疏中但言
即於因喩。不擧其宗。故知非也云云
  今披此釋散不審了
邑記云
  問。 瑜伽論中付於八種能立明相違不
相違。 且相違有不決定故・同所成故
義。爾者於因十四過如何判之耶。答。不
決定故者。亦不定過也。同所成故者。四不
成及四相違也云云付之。相違決定者。具
三相。因各自決定。成相違宗。何云入不
決定故耶。又猶豫不成者。疑惑不決。何
不入不決定故耶
疏云。彼又重言。又相違者亦在此攝云云
明詮導云。或成者共不定等。或違者不共不
定。因違於同異喩而不遍故云云
或人依此疏文被立論文所説皆共比違共
者共因違共喩之義耳
明燈抄云。四不成中。猶豫不成疑惑不定。何
故不入不決定句。兩宗乖反名相違。三分
無非名決定。第六相違決定既是決定。何
故入之。猶豫不成雖是不決。闕初相義同
三不成。故不入不決。其相違決三分無非。
他智不決。故入不決。唐前記云。因亦不定
亦是似因。何故不言同所成耶。答。以理
而言。亦同所成。且望不定義名不決定也
云云
後記云
  問。不相違有決定故・及異所成故之二義。
爾者何釋之耶
疏云。不相違者異於所成云云
  尋云。 二義倶眞因眞喩也。有何差別耶。
依之明詮僧都問云。 初後二句何別云云
問。難可爾。如何
又異所成故者如何。 上疏文因喩所成故
亦通所成耶
明詮導云。問。初句後句二何別耶。答。初句是
眞因喩故。不可更須成立。是故名眞因喩。
後句有過因喩。今更須成立。故無有過。故
無有過。是故名眞因喩。故二別也云云
  今案初句眞因喩。後句眞因喩上無過之
義也。二云。依明詮導案云
明燈抄云。問。若言眞因異所成者。前會違
中云猶如於因喩所成。故眞因既是喩之所
成。何異所成。答。似宗因喩更須成立。眞因
異此故。云異所成。不論眞因同喩所成故
無妨也云云
  問。疏中引瑜伽論云。不相違者於爲成就
所立宗義能爲正量故名爲量疏主何釋
之耶
疏云。其相違者。於爲成就正名爲量云云
明燈抄云。 問。眞現眞比正成宗。故正名爲
量者。前六段中。眞因喩等名爲眞立。現比
二量名爲立具。故先諸師正稱能立。陳那以
後非眞能立。如何今云眞現比正成宗故正
名量耶。答。現比二量於自悟門親正成宗
故名正量。若悟他門。内心量已後方發言故
爲立具。前文約悟他門爲立具。今此約自
悟門爲正量。故不相違云云
第五帖口表紙裏
玄應音義二十三文
迦末羅病舊云迦摩彌病。此云黄病。或云惡
垢。其腹中有惡垢即不可治也
因明大疏抄卷第五
  寛文癸丑仲春二十七夜。以原本一校畢



因明大疏抄卷第六 (第六帖)
  問。付同異二喩。且無異喩依。之付。可
具異品遍無性之義耶
斷云。有人云。若因一喩二比量無過○又
解。誰言即是異喩云云
  尋云。初釋心。無異喩依不具異品遍無
性云歟
問。有人心。唯識論云依似比量撥無此
等文此非破掌珍論有爲空等比量云云
斷主可許之耶。進云。不許也。付之
斷云。若云彼説餘量撥無一切法耶云云
  尋云。 遍學三藏於那爛陀寺破智光義
云。 聖人作論終不相違。但是學者有向
背耳。即造會宗論融會瑜伽・中・百之旨
云云又淨影釋云。大乘之中。情無異執。言
無諍競云云香象釋云。色即是空。清辨所
立。空即是色。護法義立。此乃相成。非相
破也云云求那跋摩三藏云。諸論各異端。
修行理無二。偏執有是非。達古且違諍
而清辨者文殊之化。護法者賢劫之佛也。
豈以相破耶。依之論所破可瑜伽等所破。
惡取空之見。如何
三論大義抄三云玄叡律師問。 清護大士不相
諍者。唯識論云似比量等。豈非掌珍之量
耶。又掌珍二量對相應師。蓋護法耶。答。此
皆不爾。唯識論破方廣道人。非是清辨。基・
測師等謬云破清辨。 珍量所對瑜伽學
非是護法。何者。廣百論中護法所許相應師
義。與珍量破相應師同。廣百論中護法正
義。與掌珍論清辨義同。如是義故。明知清
辨・護法不諍。但門徒諍。若言似量是珍量
者。護法之量亦是似比。護法所立廣百比量。
與掌珍量無有異故。護法菩薩豈還破自
比量耶。若言清辨所造中觀心論。立破第
八識之比量。今指此量故云似比。撥無此
識。是亦不爾。彼論未翻。未知有無。何因得
知。掌珍比量就勝義諦明諸法空。若約世
俗非空八識。論有誠文。云何得言撥無
此識。明知此是破方廣道人之比量。非清辨
量 已上一條。問者法相。答者三論云云
掌珍記云。道詮
  問。因及同異二喩即因三相歟
斷云。 既云唯此三分比智生故○又理門
云。又比量中定目因喩云云
  准此文。因三相即因及同異二喩也。又一
因二喩即因三相。 可得心闕減過性之文

  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之事
疏云。此顯依也法本眞故云云
  尋云。若宗依非極成者。有何失耶
疏云。若許有法便有二過云云
  且初過如何
疏云。一成異義過。謂能立異無果故云云
  第二過如何此有二。一能別。二有法
疏云。更有餘過。若許能別或遍轉過云云
  今案。闕無同喩者能別不成上義之事。以
此文可爲證
又依此釋。有能別不成之量。不必有不
共不定。若爾徳清大徳於法清居士所所
決之義。頗以難依。慚安大徳之難尤可
翫之。具如別紙耳
疏云。若許有法非兩極成本所諍故云云
  問。疏云更有餘過云云何過耶
先記云。更有餘過者。即能別過也。第二過
云云
  尋云
明燈抄云。更有餘過者。若許有法能別非
兩共許。即有成異義過。亦更有餘過。疏下
文云。問。既言極成。何所簡別。有幾非成言
成簡別。答。能別定成。且所別中。有自不成。
有他不成。有倶不成。有倶非不成。如是廣
有二十餘句。説能別所別不成之過。今指
彼過故。云更有餘過。唐前記云。更有餘過
者。兩倶全分・一分全分・倶一分全等過。如下
當知已上即今所擧文是也。有記云。更有餘
過者。即能別過也。第二過也者非也。違疏
旨故云云
  體義三名之事
疏云。 一切法中略有二種不定屬一門。
不同大乘云云
  尋云。今文所出體義三名。明局通對歟。
爲當可通三重對歟。若局通對者。何云
不定屬一門耶
又何引佛地論證之耶。若通三對者。瑜
伽論所説自性差別。即局通對心也。又先
後對等心。豈必以體爲自性。義爲差別

又局通對心可有能別成體之量耶。若
有者。今疏文如何。若無之者
後記云。佛地論云。彼因明論者。但是明因明
處總名爲彼。或偏指此論也云云
  准此釋可案下者所引彼因明論等文

明詮導云。言一切法中。略有二種名之
爲義者。備云。此義通瑜伽・對法・佛地・因明
四論也。即三重中初局通也。局體名自性
通他名差別也云云
明燈抄云。此之二種不定屬一門者。唐前記
云。自性差別二種不唯定屬。前陳後説作法
不定故。或可一門者。下三重門中一一門也。
不唯前陳後説一門也。 有本云。此之三種。
體三義三合名三種。即二之三種合爲三種。
不屬一門者。差別亦名法亦名能別。法亦
名差別亦名能別。能別亦名差別亦名法。
非是差別唯名差別不名法等。 故云不
屬一門。體三亦爾云云
明詮導云。備云。體三種名及義三種名。即爲
二之三種。故本疏文可云此二之三種不定
屬一門者。意云。體之三種名・義之三種名。
不定屬一門。由自性成差別。差別成自性
故。大師云。因明自性差別不定屬一門云云
又有古徳云。 此之二種不定屬一門者。此
因明所説自性差別。 不定屬一門。前陳名
自性。後説名差別。由自性作差別。差別作
自性故云云
邑記云
  三重對之事
疏云。今憑因明總有三重之別義故云云
上文云。今此因明至以通他故云云
  尋云。言陳意許對心。以何義以意許別
義可名差別耶
或人云。言顯必爲他用。唯是爲他用。非非他
用。故名自相。眞他用之義。言顯自相之上
別義之故。名差別也。今此必爲他用之別
トアル神我他。 通異三徳依食者獨離等多
義。故名共相也。以通他故ト云此意也
或人云。自性差別之義如上。意許別義通言
陳他。故云共相也。謂眞他用之別義通言
顯必爲他用之故。云以通他故也
  體義三名之中。且初名如何
疏云。釋彼名者二名如前云云
  爾者如何難此名耶
疏云。若爾此三名皆有失分別思故云云
明燈抄云。文若爾此三至分別思故者。我爲
自性思爲差別者。擧比量作法法相也。顯
難意者。若體名自性者。何故不言思是我。
我是義。思即體故。若義名差別者。何故言
我是思。思體爲差別故。我差別爲有法及
所別。思自性爲法及能別。故知不要自性
爲有法所別。差別爲法能別也
  爾者何釋此難耶
疏云。釋初難言。此因明宗者名差別云云
明燈抄云。文釋初難云至者名差別者。初難
意云。思是自性。我與無我是差別。如數論
者立我爲思。此乃思自性爲法及能別。我
差別爲有法及所別。如何今言自性名有法
及所別。差別名法及能別。今答意云。若必決
定體名自性。義名差別者。即同諸論。應
如所難。然因明宗不同諸論。前所陳者局
在自體。故立我爲思。我性不通無我等
故。何故不許名爲自性。後所説者。義貫於
他。亦通非我及我等故。何故不許名爲差
別。故對法云。一者自性。謂我及法即無自性。
二者差別。謂即我法種種差別。故各二名。此
依實義。非從多分説各二言。貫於他者
義。對衆多者思。通非我及我等故。局自
體者義。對便少者我性。不通無我等故。
由此義故立我是思。前陳我名自性。後陳
思名差別。若不爾者。如何論云立我是思
所別不成耶。我爲前陳故。云所別不成云云
  第二名如何
疏云。第二自性亦名有法。差別亦名法
名有法云云
明燈抄云。法謂軌持等者。軌謂軌範可生物
解持謂任持。不捨自相。此有四對。一體有
無對。二自性差別對。三有爲無爲對。四先陳
後説對。前唯有體。後亦通無。問。因明宗以
無義法亦得爲宗。 如何今云前唯有體。
後亦通無。答。雖無爲宗。敵者縁之相分必
有。似無名無。今准因明義。未必爾。前亦通
無。前後不定。玄應師云。縁必有體。無非縁
故。依本質説。宗法有二。無義宗法雖無本
質。親所縁縁理定有故。謂敵論者於立宗言。
要變似無方生心故。問。若爾量法非唯大
乘。餘無影像宗如何立。解云。 即以宗言
爲所縁故。又縁蘊等無我理故。故無我行
不縁無生。不應説無有軌持也。前唯有
爲。後通無爲。前唱者名持。後唱者名軌。合
有四對名爲軌持。而陳那等説諸法有二。
謂先陳者名有法。能有無常・常等法故。後
述者名爲法。立敵互諍起物解故。問。何故
先陳者名有法不名法。後述者名法不名
有法。答。先陳非所諍。但名有法非法。後
述不能有他。名法而非有法。言他異解
者。敵論之人今新所解故云異解云云
明詮云。言方有屈曲者。非逕廷故名屈曲
也。生他異解者。本來執常。今別新悟無常
故。云異解也云云
  爾者如何難此名耶
疏云。難次名云。若具一義至得有法名
云云
邑記云。疏具一義至我具二義者。思之與我
義實無差。 此中且據思之自體未有表彰。
我無我者通餘法故爲難矣云云
明詮導云。備云。 此難意云。依瑜伽論等諸
論唯以持自體一義。得有法名。以具二
義得法名者。 如數論師立我是思。何故。
依道理者。思唯一義。乃得法名耶。我具二
義。得有法名耶云云
  爾者何釋此難耶
疏云。 釋次難言。先陳有法立・敵無違
切決定云云
明燈抄云。 文釋次難言至一切決定者。次難
意云。 若具一義名有法。具二義名法者。
立我是思。何故思唯一義乃名法。我具二
義名有法耶。今答意云。凡立量法。先陳有
法立敵無違。此上別義兩家乖競。立我是思。
違立量法。先陳有法自成他不成。所別有法
不極成過。眞比量法。先陳共許。後陳互諍。後
陳之義彼此相違可生軌解。名之爲法。先
陳有法立敵共許。彼此無軌。直守自體無
別軌解。但名有法。談其實理。我雖先陳即
具二義。持自性故即有持義。分別思故
即有軌義。故法・有法未必決定。然立量法
但成後説。不以先陳即爲所立。今依量
法。後陳之法二義増勝故。論與別名。法與
有法。先後之名各別立之。理門論云觀所成
故等者。 即引論文證法有法不決定義。理
門論意。別人疑云。本立烟火以爲有法。論
主別取相應之物以爲有法。豈可不違眞
比量中。聲是有法。無常是法。聲即是體。無常
是用。ト云ニ必如是決定。不可改邪。故擧論
文答此疑云。又於此中觀所成故。立法
有法。且如有人但信無常不信有聲。如
小乘師不信十方佛説法聲。即應立云。彼
十方中定有佛説法聲。因云。彼諸有情必有
感故。如此方有情。即有聲爲宗中法也。若
亦有人但信有聲不信無常。即應立云。聲
是無常。 所作性故。 譬如瓶等。 故法有法。
有善巧者臨時廻換。非如勝論徳句爲所
有。實句爲能有。一向決定故。云非徳有徳
云云
  第三名如何
疏云。第三自性亦名所別名爲能別云云
  爾者如何難此名耶
疏云。 難後名云。 若以後陳爲能別所
云云
  爾者何答此難耶
疏云。釋第三難言。前後所陳以得其
云云
  又答之事
疏云。又但先陳皆名自性トモ有法トモ所別トモ
前後各定云云
明詮導云。仁云。自下總答三難也云云
明燈抄云。 文釋第三難至以得其名者○今
答中即有二釋。一者齊釋。二不齊釋。此初齊
釋答也。如前所問許而答故。故名齊釋。如
成宗云差別性故者。陳那等説。取聲・無常
不相離性。以之爲宗。以敵論者不許不相
離故。謂聲是何聲。爲 無常。是無常
聲。此以無常別常聲。無常是何無常。爲シハ
シハ。是聲無常。此以聲別無常。故
言差別。如言青蓮花。青是何青。爲シハ
シハ。是蓮花青。花是何花。爲シハシハ
。是青蓮花。青與蓮花更互差別。互爲所
別。互爲能別。此亦應爾。前後所説更互差
別。今陳兩諍但體上義。前陳別後其義少
劣。後陳別前其義多勝。故約増勝以得其
名。問。何故後陳別前其義増勝。答。敵論但
疑聲常・無常。立者即以無常簡別常聲。云
聲是無常。 故後無常簡前常聲其義増勝。
不疑無常是聲カト聲。不可以聲簡無
常。云無常是聲。故聲但是所別。設有此疑。
其聲亦則是能別也。雖以後陳爲其能別。
然名必遮故。但云聲是無常。其聲即簡色等
無常。故聲無常ヲ以テ更互差別云云
又云。文又先陳至前後各定者。此不齊釋答
也。不如所問以別義答。故云不齊。此説
意者。 今依於宗立敵所諍。 唯是後説。先
陳共許。 不必於彼生新解。故能立因喩唯
立後説。 不立於前。 起敵智了不由前
陳。若唯於後生新解者。如成有法自相。
豈不是於先陳解生。何不名法。解云。彼
意雖欲成其有法。然立量法但成後説。不
以先陳即爲所立。如五頂量。雖成有法。
對敵申宗。但立後説。非實等法既成立已。
方便顯其有法自相。今依量法。法名唯後。
故法有法先後各定云云
  今案。准此等文。有人云。有法能別法故
名能別。會依謂能別之文事。不可依學

尋云。依此疏文。局通對自性差別者。約
一具比量有法能別判歟。若爾如何以自
性爲所立宗耶。有法非能立因喩之所
成立故。如何可云耶
  義斷自共相文。破古師義之事
斷云。釋二量中。以有古解至經説二相何
云云
  尋云。聖教量比量攝之事。是常性相也。何
云非之可爾耶
  佛地・唯識・因明三文自共相同異之事
斷云。佛地經論・成唯識論及因明等。説自共
相各少差別。至此即會釋并出體訖云云
  尋云。佛地經論中。以三科諸法名自相。
苦無常等義名差別云云可同唯識論名
詮自性・句詮差別之自共二相耶。若同者。
佛地論心。以體義爲自共相。唯識心。設
雖苦無常等名名詮自相。 設雖色等法
體之句。句詮差別。何云同耶。又瑜伽論
所説自相共相。先陳後説對之事不明。彼
論中既以自性爲所立義云云而先後對。
自性非所成。差別爲所成之所成非所成
對之文。既在次下。依之疏下自瑜伽・對
法自性差別。爲局通對之證耶
又瑜伽自共相。因明先後對攝。有何故
耶。進云。斷云。立我爲有無。名立自相
云云付之。以我爲有法。以有無爲能
別。而既以我爲有法及自性。即是爲所
成立宗。此義可在局通對。何以此義證
先後對之義耶
黄私記云
  經論自共相之事
義斷云。且諸經論中。自共二相總有四對。一
體義對除因明理攝諸説盡云云
  尋云
疏云。不同大乘。以一切法不可言説
眞自性。非離假智及於言故云云
  自共相多重以之可案
明燈抄云。夫現比二量爲能縁智。自共二相
爲所縁境。故入理云。爲自開悟。當知唯有
現比二量。理門論云。由此能了自共相故。
諸聖教中。建立二量之與二相少有差別。
要先得意後遇教文。自然曉悟。故且懸叙。
理門入理トノ因明論中所説二量。一向決定
無有雜亂。自有餘教隨宜説故。互有交
渉。言交渉者。於比量内。有極易解分明
可見者。假立以爲現量之義。又現量中。定
心之内極善比校。亦有假説以爲比量。且總
略釋。因明宗中所明比量。要以散心分別
比校了知同異。且如立聲爲無常者。比校
瓶上諸所作者皆是無常。謂以能立簡去不
同。復以所立正表其同。而成量智。是相比
義。若唯獨取聲無常義。不成相比故説無
常。兩處相比知其同。名爲共相。共者同義
也。既同瓶等。亦即了知異於空等。故有分
別比校同異而成量也。若論現量入無常
觀。定心之内見無常相。直是定心自所變相。
獨觀此境即知無常。 不待比瓶而成量
智故。是現量也。先徳同説。離名言相立爲
自相。取名言相立爲共相。即依二相以立
二量。故論文云。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是
因明所判之意。夫因明意。且如比量立無常
名。由於瓶上先識無常。比校聲上復有無
常。故於聲上立無常名。乃由相共二處相
同。方始安立。故取共相以立名言。謂爲比
量。 若在定中觀無常相佛菩薩等後得智
中。 立無常名。雖復亦是取名言相。而是
獨受此現前境。不待餘境相並而立。此但
得説因明宗中離比校名立爲現量。不可
全説不取名言方名現量。故知古徳但以
名言立爲共相。 即依此立以爲比量者。
不盡論意也。問。如來淨智現量所攝。云何
能知諸法共相。若共相境現量所知。云何二
量依二相立。答。佛地論中通此難云。如實
義者。彼因明論立自共相。與此少異。彼説
一切法上實義皆名自相。定心所知自共二
相皆是實義。 以諸法上自相共相。 各附己
體不共他故。即如定心所觀色等自相。所
有無常但附所依色等己體。 不於自外他
處相比也。 此即佛地論師釋因明中自相
之中。即攝餘教自性差別自共二相。佛地論
又云。若分別心。立一種類能詮所詮。通在
諸法。如縷貫花。名爲共相。即如色名。以
爲能詮。復以色體以爲所詮。於現前色
立此名義。由香等及無常等。 一切諸法皆
有此通。如縷貫花也。此要散心分別假立。
是比量境。此即佛地論釋因明宗共相之中。
即攝餘教自性差別自相共相入共相中。由
此故知。諸餘教中共相一分。入因明中自相
之門。復有一分。入因明中共相之門。又餘
教中自相一分。入因明中自相之門。復有一
分。入因明中共相之門。故須識其教門差互
云云 引定賓疏也
因明大疏抄卷第六



因明大疏抄卷第七 (第七帖)
  因明自共相之事
斷云。若因明中所説二相亦有四對。一體義
更無別體云云
  尋云。因明體義對即内明體義對也。以三
科法爲自相。苦無常等爲差別也。局通
對即體義對者。 如我是思。豈我爲自性
思爲差別。亦是此對耶
又總別對與言陳意許對。有何差別耶」
又言陳意許對可通正比量。何必限四相
違所違量耶。依之疏下卷云
又雖違有法及別義者。有法之言顯有法
差別歟。若自相歟。若意許者。次文云及
別義。是何耶。不可云法差別名別義。下
文云如法差別爲例之故也。若言陳者。
名二差別相違之因之文如何耶
先徳義如別紙抄之
  因明與經二相不同之事
斷云。問因明所陳不トイハヽ過經中自共二相
如何説與經義有別。答有三義別故有
差別云云
  尋云。若依此釋。局通對自共相。體義不定
歟。豈與前後對有差別耶。況上文。因明
體義對。即經論四門中第一對也云云彼既
體義決定。何今云然體不定耶
又前所説者不必須通者。可有有法貫通
喩之義歟
問論云。 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有法對
法。能別對所別。若云極成有法者。可
云極成法宗。若云極成能別者。亦可云
極成所別。如何如此云耶
疏云。問○又復不以法及有法。能別所別
相對爲名。而各擧理實無咎云云
明燈抄云。二燈二炬二影二光等者。大毘婆
沙論第九十六卷云○復次欲現二門二略。
二階二蹬。二炬二明。二光二影故作是説
已上
論文
徒亘反。
去聲
丁恒反。
平聲
案云。婆沙意者。二門
二略以爲一雙。二階二蹬以爲一雙。二炬二
明以爲一雙。二光二影以爲一雙。合爲四
雙。今疏中云二影二光以爲一雙。其義可
爾。順論文故。二燈二炬爲一雙者。未詳
其旨。蹬・燈二字去平音別。不相通故。二炬
光影詮義已足。更標二燈。是何所詮。唐前
記云。此有二説。一云。導東邊燈即擧西邊
燈。二炬亦爾。言二影二光者。導影時即擧
光。導光時即擧影。二云。導二燈時即擧
二影。導二炬時即擧二光。有法・法等亦爾
導有法時即擧法等。 此皆臆説。 不足取
決。依上誠文容爲決定云云
邑記云。疏二燈二炬二影二光者。二燈發二
影。二炬生二光。問。但言二燈光影倶二。既
言二炬。豈不繁重。答。雙陳二喩任取一
邊。又以法有兩對故擧二喩云云
明詮導引備云。二燈二影。及二燈二光也。
如一室内有二燈。此方之燈以現人影。准
知彼方燈亦現人影。又如一室内有二炬光
云云又云。如二燈互相照。如是以有法
影顯法。又以能別影顯所別也云云
  如闇得燈。如炬除暗之文。以此可沙

  問。極成有法極成能別之文。可攝盡宗
名耶
進云。爾也。付之。有法不擧所別及自性
之名。能別不出差別及法之名。何云攝
盡耶
邑記云。疏宗之別名皆具顯故者。問。自性差
別此中不言。何名具顯。答。彼二通諸法有。
此説宗之別名即簡訖。 又彼通稱。 宗必有
之。故皆具也云云
明燈抄云。宗之別名等者。宗有二種。一者總
宗。即不相離性。二者別宗。即有法與法。故
理門云。以其總聲於別亦轉。如言燒衣。或
有宗聲唯詮於法。今云宗別名者。即別宗
之名也。先陳三名。自性・有法・所別。後説三
名。差別・法・及能別。是名宗之別名也云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