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66

[First] [Prev+100] [Prev]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行中起諸行故之文。以一切行隨一。名
者。與八地已上。更無差別。不爾即與
切行中修一切行無有差別者。存此意也。
之可云。能一行中者。十波羅蜜中。當地
首行也。起諸行故者。十波羅蜜*之行也。能
諸行中者。八地已上。以十波羅蜜。皆爲
義也。起諸行故者。彼一一行下。修餘波羅蜜
之義也。崇俊法淸存此義
  尋云。諸行者。可四攝四無量等一切功
。何唯於六度一行。云諸行耶。故疏
云。八地以去。於萬行中。具修萬行云云
既云萬行。豈限十度耶。次八地以上以
施等行。皆爲首云事。有何證
答。菩薩所修*之行。雖無量。*且以施等
十地正行。如謂十地中修十勝行。又
本論中。以三劫。如次名波羅蜜。近波羅
蜜。大波羅蜜。皆於六度。建立之。但云
者。十到彼岸中。攝在無邊行。何不
萬行耶。故論九云。雖十地行有無量門
而皆攝在十到彼岸云云此文。疏云。
萬行即十度也。疏次文也。然所修願力智
度。漸次勝前。別立其名。非唯修云云
當地之行。餘行ヲモ亦爲首之旨
已上菩提院御義也。更
別義指事中記
論第三卷同學鈔第





論第三卷同學鈔第三目次

  衆
  第八識心名二方
所知依得名
所知依證文
此爲所藏
證無垢識
此等在後
現識名證文
轉識名限因位歟
分別事識
合成四釋三方
如來無
多依天住故
以非希奇
後亦不重
許眼耳通
不通無色


論第三卷同學鈔第

  第八識衆名
論云。謂或名心。由種種
。熏習種子。所積集
阿陀那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
及諸色根。令壞故
所知依或名所知依。能與染淨
所知諸法。爲依止
種子識或名種子識。能遍任
持世出世間諸種子
  此等諸名。通一切位疏云。此言等者。如
乘名根本識
阿賴耶或名阿賴耶藏一切雜染品法。令
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爲自内我
  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
雜染法執藏義
異熟識或名異熟識。能引
。善不善業異熟果故
  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
猶有異熟無記法
無垢識或名無垢識。最極淸淨
諸無漏法所依止故
  此名唯在如來地
  十八名
燈云。頌曰。沒・ 垢・
 
一無沒識無相論云。一切種子
二本識是一切法
之根本故
三宅識無相論云。是種
之宅舍故
四藏識謂執藏識。
即阿賴耶
五種識謂種
子識
六無垢識
引經
七執持識謂阿陀
那識
八縁識辨中邊論云。
能縁事識
九顯識無相論云。爲五根
四大等皆於此顯
十現識楞伽經云。諸法皆
本識上現故
十一轉識無相論云。與
依兩起故
十二心識集起
義故
十三依識所知
依故
十四異識謂異
十五識識無相論云。分
別事識也
十六根識大衆部。立爲
根本識
十七生識化地部。立
窮生死蘊
十八有識上座部。分別部。
部。立爲分識
  舊人十七名
一阿梨耶此翻
無沒
二阿陀那*識
三窮生死蘊識
四了別識
五質多*識此云
心識
六意識體是意根
故名識故
七第一識本向末數
第一
八第八識末向本。
數爲第八
九種子識
十名縁識
十一根本識
十二有分識
十三果報識
十四智相識解性聞熏
故。伽云
十五眞相識四卷楞*伽云。
○即前智相
十六藏*識楞*伽
十七現識常現不斷。
楞*伽云
  第八識心名二方
問。付第八識衆名。且立心名者。與心意識
中心名同歟 若同者。論中解心名云。由
種種法熏習セラルル種子所積集云云 此文限
積集之一義。而心意識中心名。依積集
之二義。如八名心集諸法種
。寬狹既異。何云同耶。若依之爾者。同
心名。彼此何異耶。是以本疏中。心意識
心之名也云云 如何耶
  今云。可同異二門。心名同故同也。寬
狹異故異也
問。衆名中心名者。遂無集起之義耶 答。
實可此義。論略不擧也。集起義通餘識
故略之。積集義。限第八故擧之。疏有
。可
  尋云。心名與種子識名。有何差別
答。疏云。即與諸法種子義。前第一名
心是積集種在其中義。今此取能生
諸法故。二差別准之。心名積集義。種
子識稱生義也。故二名有差別
問。論釋種子識名。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
種子云云 唯似持義
答。種子名言對現行。豈非生義耶。故
論下文云。界是因義。即種子識云云 第八
識任持具其生義之種子。故云能遍任
也。今明第八識衆名之處故。擧持義

問。濫執持識之名
答。彼持非生。此取生義名。持是能持
識體*之稱也。汎爾執持義與生義
持義異也。況執持廣通根身故。又執持ニハ
攝爲自體之義。種子識之任持義

  所知得名
問。付第八識衆名。且所知依者。與三性法
所依故。名所知依歟。唯與依他
所依故。立此名歟 祕釋云。唯與
淨依他。爲所依故 名所知依云云之遍
計等三性。皆是所知法也。與三性所知諸法
所依故。可所知依。如何限依他。而
遍計圓成耶。況世親攝論中。與遍計等
三性。爲所依故。名ト云所知依。今論中。能與
染淨所知諸法。爲依止云云之無著本
論。初明所知依畢。次出所知相。俱説三性
如何違此等文理
答。所知依名。或廣望三性諸法。世親釋
此意也。或唯望染淨依他。無性攝論此意也。
進演祕釋。即引無性*之釋。此意云。所知
依者。爲所依能依義也。因縁與増上縁
是所依義也。而遍計無體。不縁起。圓成
常住。非因所生。故唯依他。爲所依也。
世親釋異此。眞俗相依。二法互不離之故。
無爲亦依有爲。所執亦有爲妄也。非
能所依義。依親疎通局。可宜。今論
世親疏釋
有人云。無性亦同世親。可廣爲三性
所依也。但於進釋者。彼論具文云。此所依
聲。簡取能依雜染淸淨諸有爲法。不
。由彼無所依義故。所依即是阿賴
識。是彼因故。能引彼故云云 此文二重簡
法。初以所依*之言。顯能依雜染淸淨有爲
諸法非所依。不取無爲以下。簡迷悟依也。
眞如雖迷悟依。今不彼依。唯第八
持種依爲言所依即是以下。正指
。是彼因故者。種子賴耶也。能引彼故者。
現行第八也。是即有爲無爲相對。取有爲
無爲。於有爲雜染淸淨餘有爲。唯
第八識。以爲所知依爲云
  此義叶文可之。但神泰。神廓兩疏異
之可
有人成第八與遍計圓成所依云。第
八識持聖道幷二障種。聖道種生無漏現行
惑品圓成理。以之可圓成實
所依。二障種子。生二障現。二障現行。
實有我法。所執我法。對妄情現。故遍計
所執亦由第八
  所知依證文
問。以第八識。名所知依。引何文之耶
答引攝論所知依品文。證之也 進云。疏
中邊論虚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等
之*也 付之中邊論文。廣説三性中道
*之旨。述二諦相依之理。全不所知依
。如何爲證耶

今云。非直證所知依義也。上文云。所知者。
即三性與彼爲依。名所知依云云之廣
三性。爲所依義難知。仍引中邊*之頌
也。虚妄分別有等文。遍計依他之上妄。圓
成依他之中眞也。三性相依。不一不異義。
頌文明也。是故第八若與依他依者。亦
所執圓成。遠可依。故所知言。可
三性爲言 此義愚案。雖
  此爲所藏
問。論中釋阿賴耶名。唯擧能藏執藏二義
所藏義。有何故耶 疏云。此爲所藏
無漏云云阿賴耶名。本限
地以前。不無漏。所藏不無漏者。尤可
之。何以無漏。爲論不説之故耶。
若不無漏故。不之者。亦不
藏執藏義。我愛執藏セラルルヲ以執藏義スルヲ
染法。爲能藏義故。若爾至所藏義此故
其意難思如何
答。論釋阿賴耶名。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
失故者。能藏*義也。我見愛等執藏以
自內我故者。執藏義也。三相之中。唯擧
。不所藏。疏主釋此故云。此爲所藏
無漏。諸佛位中。非所藏云云
此意。阿賴耶名。實限七地以前。攝
藏淨種之義亙無漏。平等性智縁執*之義
佛果。是故論主欲彼。擧ニハ能藏*之義
藏雜染種。述ニハ執藏義。判我愛執藏
淨種能藏。平等性智縁執也。所藏*義。
受熏故。其義限因。不果位。無&MT06279;
簡。是故不爲言故燈云。爲染
熏習所藏不果位。無熏習故。能縁執藏。
我執。平等智縁。亦通果位。所以但簡
我執執藏乃至縁執妄執。俱名爲云云
  證無垢識
問。論中引契經如來無垢識。證何事
哉 進云。疏云。證無垢識圓鏡智俱云云
 付之見論文。云此名唯在如來地有
畢。引此頌文。若爾爲無垢識名。唯
佛果*義。似此文
答。論主爲無垢識唯在果位之義。引
此頌也。其旨如疑。證無垢識圓鏡智俱者。
即顯也。圓鏡智佛果起。既云
垢識與此智相應。故知。唯在佛果位爲言
  難云。有人立此義。可演祕。何以疏釋
有義
相傳云。無垢之名言濫眞如。故護法殊引
證。顯有爲識也。既與圓鏡智相應。
故知。無垢識淨位第八也爲言
問。西天有無垢識即眞如云計。故護法
之。引證歟
答。不爾。西天全無無垢識即眞如*云義
眞諦等唐土古師。混亂事理。以有爲第
八之名眞理也。西天此僻執
然論主無垢名言。通眞如故。預遮相濫
此文有爲第八。東夏事理相即宗。
自當論主所遮爲言此外有愚案幷山寺
御義。如別記
  此等在後
問。論*中明第八識衆名中。不有分識・
窮生死蘊二名。有何故耶 答。疏有二故
一云。此等在後證中説故云云 二云。心等
通故。等中亦等云云 問。二故共不明。先
初故。設雖證中。衆名中。何不
*之耶。如阿陀那。雖在教證中。今衆名
中列之。如異熟名。雖理證中。亦爲衆名
隨一。至有分識・窮生死蘊名。何用此故耶。
況若依此故擧者。如何攝大乘論中。列
衆名耶。次故亦難思。此等諸名通一切
位之文。指上所列心等四名。如何更等
分識等名耶。況有分識。窮生死蘊名。唯在
因位。不佛果。豈通一切位之名

答。疏中有問答。問意云。攝論中。列第八異
。出阿賴耶識・阿陀那識・心・根本識・阿賴
耶・窮生死蘊六名前三是大乘名。後
三是小乘名也
 此六名中。
何故。後三不衆名耶。又有分識名。何不
之耶爲言答中有二義。一云此等在後證
説故。所以此中略而不云云 根本識。
有分識。窮生死蘊。四種賴耶。小乘四部。
各爲六識。大乘第八識。大小有諍。其義
定。故不八證前不
異名。故此段中。略不之。汎爾不
後教證中之名。此中不列。此等諸名。
第八識。義在後教證*中説故爲言仍阿陀
那。異熟等例難。不來。攝論上證第八異
ナリト畢。是故後衆名*之中。列之也。今論
教證已前名。仍異攝論也。第二釋云。又
前第一解通名中。心等通故。等中亦等。更
顯。准義令云云 意云。列第八衆名
一者通因果位。心・種子識・阿陀
那・所知依四名也。二者限七地已前。阿賴
耶識也。三者通八地已上異熟識也。四者
唯在佛果。無垢識也。而第一位此等諸
名通一切位。置。今此等字。貫通後三
。是故根本識名。第一通名等言之。阿
賴耶名。第二位等字等之。有分識。窮生死
蘊之二名。第三位等字等之。非通名等
字等取有分識窮生死蘊已上依守千師之
釋。贈僧正案此義
尤微妙
微妙
有云。疏二釋。非相違釋。等中亦等者。且釋
根本識名也。前二義之中。初義亙四名
之。其旨如前義。後釋付根本識名。更加

  現識名證文
問。了義燈中。列第八識衆名。出現識
爾者引何經文。證此名耶 進云。引楞伽
説三種識。眞識。現識。分別事識之文。證
此名也 付之依了義燈解釋。披楞伽經
所説。答云何名爲藏云何意及識之問。有
略二。略説三種。廣説八種。其三種者。眞
識。現識。分別事識也。而眞識者。第八識。分
別事識者六識也。現識若説阿賴耶識者。
豈三種中。再説。不第七識耶。依
之翻譯三藏。任經文。現識者。第七識也云云

  有云。七卷楞伽第一云。現識者。如明鏡
中現識像。現識亦爾。此識以不思議
熏變。爲云云 燈引此文。爲現識證也。
三種識之中現識
尋云。燈下文。依古人釋。列十七名之中。
現識之證眞識現識分別事識之文
之者。十八名中。現識證。亦以可
見タリ
  轉識名限因位歟
問。付第八識衆名。且轉識名。限因位
若云爾者。燈中釋轉識名。引無相論。與
依而起故云云 此義何限因位耶。若
爾者。大師餘處中。轉識名限因位
云云
  分別事識
問。付第八識衆名。且無相論分別事識者。
第八識。將如何 燈中引無相論。名
別事識云云之第八識無分別識體也。何
分別事識之稱楞伽經分別事識。既目
。無相論例可爾。依之見大師解釋
經論異説。列十八十九名之中。全無分別
事識名。隨顯識論中。分別事識者。轉識也
云云
答。顯識論中。分別事識分二種。身者識。
受者識也。於受者識。亦開三種。一者阿梨
耶*識。二者阿陀那*識。三者意識也。初二
即第八識也。此即以第八識。名分別事識
之文也。義燈所引。叶彼論説。任運分別通
八識。第八何不分別之名耶。楞伽經非
例。彼經説二種識。了別事識。分別事識也。
了別事識。既是阿賴耶識故。分別事識。目
也。顯識論廢立異彼。不疑。次大
師釋中。不此名云事。尤未定也。對法抄
中。第八擧識名。亦名事識云云 事識者
即分別事識也。設又對法抄不&MT01302;之。燈加
此名。有耶。處處何必シモ同耶。即燈中
了別事識名。此文不盡也。次於上文
者。彼論前後。有二種廢立。上列顯識分別
事識二名。顯識第八。分別事識意識也。下
分別事識中。開受者識。受者識中。列
賴耶之名。故知。分別識一分。目第八識
事。上下文異。不相違
問。論中明異熟識捨位。菩薩將得菩提
云云 爾者限無間道捨之義歟 答。疏中
無間道捨。解脱道捨二師義云云
既云菩提時捨之。唯可無間道捨
。解脱道捨義。正得菩提之時捨之。不
將得
又問○爾者依解脱道捨。如何將得
菩提耶 疏云。菩提在未來。故名將得
云云之解脱道捨義意者。捨異熟識。及
&T069222;菩提。同在一念。如明來闇去。非前後
也。若爾者可菩提在現在。何云未來

答。解脱道捨義意者。無間道捨異熟識。即是
正捨也。如小乘言世第一法異生性
捨名捨。金剛喩定。現在前時。引極圓明純
淨本識故。無間道異熟識之力。是故
正捨。名爲捨也。此時菩提在未來故。云
將得也。金剛喩定。與異熟識現行俱生。後
念解脱道。是已捨位也。明闇相違。在解脱
。無間道位明未來闇未去。故云將得。今
論文。欲三師義。種現同時解脱道捨。無
間道捨。幷異時解脱道捨也。若言解脱道正
之時捨者。不無間道捨之義。仍
將得菩提。捨言含正捨已捨也。用
諸師。今論常習也
  合成四種三方
問。付異熟識捨位。且於種現異時師。爲
無間道捨義。將如何 進云。燈云。合成
。有此義見タリ 付之無間道捨師意者。
金剛心。捨ト云異熟識現行。種現異時義中。
此師義者。於何位種子耶。若云
無間道捨之者。與種現同時義。有何差
若云金剛心已前捨之者。應應間道捨
*之義。依之今疏於異時義。唯擧解脱道捨
。餘處云合解有三。判三説。不
種現異時無間道捨之義
答。了義燈中。擧因果同時二義畢。准
二師各分爲二。一無間道捨。一解脱道捨。合
四釋云云 明知。有因果異時無間道捨
*之義云事。但能生種子捨位。學者立義不
同也。且依義翼意者。金剛心有二刹那。初
念捨種。後念捨現行也。凡因果異時師者。
集論無種已生*之文證。而彼論中。
金剛心分二念之文。如初念名方便
。後念名無間道也。因果異時無間道捨
師。依。二念捨種現也。次已前捨セハ種。
無間道捨云難。不然。無間道捨。
解脱道捨者。就異熟識現行捨位之。在
已前位。捨&T069222;種子全不痛。若如此難
者。解脱道捨師。無間道捨種子豈又爲
耶。付中金剛心二念義者。以方便道
無間道故。彌以無此疑。次於疏上下文
者。有人師釋云。燈爲者。以義加一。
論中無也云云 若爾者處處出&T069222;三説。付
之也。凡論文含諸義之習。一分必同
正義也。而異時解脱道捨。因果異時邊。雖
正義。解脱道捨邊。同正義意也。因果
同時無間道捨。無間道捨邊。雖正義。同
時邊同正義。故此等師正義合説也。異
時無間道捨。却無正義之邊。故不合説

贈僧正云。異時無間道捨者。金剛心起時。捨
異熟識現行。其能生種。任種滅芽生道理
自然落謝。不金剛心力彼已滅種子。自
類相生。與異熟識現行。同時在之。其所引
種子。與現行俱時捨之。仍現種一時捨之。
異時解脱道捨義異熟識現行ヲハ解脱道位捨
之。前念能生種。不治道。自然而滅。後念
同類種子。與異熟識現行。同時捨之。現種
同依解脱道力之。全不無間道
種。何爲例難
  別尋云。疏十本云。合解有。三加此一説
云云三解之外。加一説者。何義耶
答。一説者。異時無間道捨之義也。然云
現同時故者。人師釋云。疏文誤可
種生現異時故。又有人師牒異時故
。准之者。唐土有或本歟。若爾可
時故本。燈合成四釋者。自此文起。或加
此一説者。以時無間道捨義。加解脱
道捨二家説。成三説爲言第三卷專擧
脱道捨之義故也此義依
義蘊
尋云。第三卷云將得菩提。專似無間
道捨之義
答。可口傳
  第八識漏無漏二位不同
一有漏位疏云。即十地菩薩。
二乘無學已前諸位
  唯無記性攝唯與觸等五法相應。但
前説執受處
疏云。此有三門。謂性境。前十門中。與
佛不同。此中分別同者不論。謂自相
相及捨三門次前已別○然受相應。恐
因位。故無漏位&MT06279;擧簡
二無漏位此唯如
來地
  *唯善性攝。與二十一心所相應。謂遍行
別境各五。善十一。與一切心。恒相應故。
常樂證知所觀境故○極淨信等。常相應
故。無染汚故。無散動故。此亦唯與
相應。任運恒時平等轉故。以一切法
爲所縁境鏡智遍縁一切法
  燈三對
一有無對自相果相斷捨三門因位有。
果位無。前已辨。故今不
二同異對因相。行相。因果譬喩。受俱四門。同故
辨。三性相應所縁三門異故今辨
三信疑對受俱雖同。可
疑。故今辨
  尋云。因相義同云事。不爾。因位第八。
漏無漏種子。佛果第八。唯持淨種。所
持種子多少不同。何云同耶
答。燈釋云。因果持種。雖純雜不同。持種
義同。故不對辨云云 意云。所持種子。
多少異。自體分上。持種功能因果。是
等故。不相對辨爲言
問。若爾所相應心所。雖多少。能相應
義。因果不異。何對辨耶
答。燈云。持種名雖困位。不増故不簡。
相應義。雖果位。増故相對辨云云
因相因多果少也。前持多種中。持
漏種義。至テモ佛果位。不替故。對辨
第八唯與五數相應。至果位。増
。謂別境五。善十一也。隨相應心所。功
能相替故説爲言
問。持種等故。不相對辨者。受俱亦同
也。因果同捨受故。何故相對辨耶
答。燈云。果位唯善性。恐餘受俱。今辨
性雖殊。果故因俱捨受云云 意云。果位
第八。其性善有性功力故。須餘喜樂
。恐此疑此亦唯與捨受相應
爲言
  如來無有
問。論中如來無不定心云云 十八不
共佛法中。説何不共佛法耶 疏云。定無
也 付之既云*如來無有不定心故。可
云説サル不定心。此文若説定無減者。無
不定心與定無退。有何差別。況定無退
無不定心之義者。無不擇捨。亦有惠無減
。於一切法常決擇故*之文。可無不擇
。加之般若十八不共中。
定無減。何違彼經説。作此釋耶。若・不共法
中。立定無減者。何不共法。加之耶
答。十八不共佛法廢立。諸經有異説。般若
經。智度論等。除定無退。立解脱知見。瑜伽。
對法。顯揚等。立定無退。解脱與解脱知見
合爲一。今論云*如來無有不定心故。兼
箇廢立。若依定無退者。*如來無
有不定心故者。即無不定心也。若依定無
退者。今文即無退也。爲二説。不&MT06279;
定無退。云*如來無有不定心故也。但
無不定心與定無退差別者。勝莊師釋
云。有無義退不退義異故。別建立之
云云於一切法常決擇故文。可ト云
不擇捨難不爾。今顯別境相應義
故。尤可惠無減故也。般若經別廢立也。
擧爲
問。金剛心菩薩。説法之時。可尋伺*之力
耶 答燈有二釋。一云假尋伺。二云必
尋伺。後解爲正 付第七
  多依天住故
問。大圓鏡智現行。唯依第四定。有何故
 進云。疏云。多依天住云云之天住
之名。唯限第四者。此故可爾。而勘
。以四禪四無色。俱名天住云云
天住故者。限第四禪義。不成如

答。天住之稱。雖四靜慮四無色。如來天住。
多在第四靜慮。以何知者。瑜伽論云。四
靜慮。四無色定。是名天住乃至 於天住中
多住無動第四靜慮云云 地持論同之。故疏
多依天住故者。付如來天住。爲其故也」
  尋云。多住無動之多言顯少分依餘天住
若爾鏡智現行。唯第四禪義。猶以難
答。多言顯餘智少分。依無天住之義
也。鏡智多分中攝別有愚案
指事
  以非希奇
問。有宗意。可見道三類智邊。兼修已前
所起世俗智耶 祕云。修スト云云之見
舍論説。或云能兼修未來現觀邊俗智。顯
未來俗智。或判曾所得非修。不
所起俗智。撲揚解釋。似彼論説
答。俱舍論中。偏云未來俗智。無スト云
所起俗智之文。然而撲揚大師。論外求
。判據實亦修也。何擧論文難耶。苦集
三類智邊修&T069222;未來俗智。其義希奇故。論
主明此義也。過去俗智。非奇故。不
之也。凡上品法。有法前法後法俱三得。中
品法。有法俱法後二得。起&T069222;法前得。是希奇
事也。故説之。法後得非希奇故。雖過去
。論不爲言。此義山寺御案也。贈僧
正御義。如本抄
  後亦不重
問。菩薩下三靜慮見道種子。至修道。可
現行耶 答。進云。燈中無此義見タリ 付
之無漏種子。轉齊至後後位。下三靜慮
道種子。轉齊中品之後。何不現行耶。例
第四禪見道種子。至修道。生現行

答。下三靜慮下品種子。至修道現行
無漏種子。漸漸増長。必進後品。設雖下三
靜慮見道種子。若許中品者。必可
。若不轉齊者。至修道位。猶有下品種
*子云事。難信難許。但於燈釋者。見道一
位間。第四靜慮現行。相續起故。不餘地
無漏爲言解釋始終。西明要集等。鏡智種
現。唯依ト云第四定正。餘地有種子者。
何時生現。故唯依第四定云云 燈家遮之。
見無漏。雖五地。大乘唯依第四定
起。後亦不重起餘無漏。鏡智亦爾*云云
則第四定見道種子。生現故。餘地種子
無用。既以五地。爲其依地。鏡智亦爾也。現
行設雖淮第四定。種子通ンニ餘地何妨
爲言
  又一義云。疏十末釋所奇捨云。即十地
中。所生現行及此種類中下品種云云
品種。既至金剛心。此即可下三靜慮
道種子等。下品種子中。既許轉齊
種子。非下三靜慮種子者。是何耶。若不
中品者。何生現行耶。故知。畢竟不
種*子也
  許眼耳通
問。如來天眼天耳二通。可七八二識
 燈中。許眼耳通通八識云云之依
眼耳二根起通故。名天眼耳通。七八二
識。不眼耳二根。何名天眼天耳通耶。次
八識義。有
答。天眼耳通。異説非一。或云眼耳識相應
。或云五俱意識相應惠。此皆依眼耳二
。見被障細遠色。聞三千界等聲故也。佛
果七八二識。雖眼耳二根。見色聞聲
之勝用。似天眼天耳之作用故。名二通也。
眼耳通通八識。佛智遍縁スルヲ以許有ト云
何過解釋。此意也。諸教説。且擧正依
識體
  不通無色
問。大乘意。可四無量通無色界耶 燈
云。不無色云云之喜無量不嫉善
體。而不嫉善根。廣通無色界。喜無量
何限四靜慮。若夫隨小乘喜受爲體之義
無色者。可初二禪。何通第三第
四靜慮耶。彼處無喜受
答。四無量殊勝功徳。唯色界所繫法也。全不
設雖不嫉爲體。非一切不嫉
皆立喜無量。何以體廣。責諸地耶。
佛尋伺以思惠體。尋伺豈隨所依。通
禪以上耶。此亦可*爾故燈云。此喜無量亦
復如是。通四禪有。不無色云云
  尋云
論第三卷同學鈔第


論第三卷同學鈔第四目次

  五教義
  無始時來
末那意義
第七別依量二方
第八別量二方
深密異譯
此中約全
懷我見者
如海遇風縁
皆順無我
樂大乘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