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一實。幽賛有二重。四諦事。二空也。二諦章
或屬第二眞或屬第三眞實即同此意
今疏以一實無作四諦。處處各擧一隅
實有三重。是以本疏下文。釋此位菩薩於
安立諦非安立諦倶學觀察之文。或總作
一實眞如。或別作二空。別總三心非安立。
唯作四諦差別。勝鬘經説有作無作
四諦。無作四諦即非安等*文此釋明非安
立有多重無作見タリ。若爾無作非安立
同有多重。名字雖異其體無別。但於攝釋
者。正見全文。釋玄賛以古譯有作無作。如
次即新譯安非。問云非安立。廢詮義也。
無作者雖無後可作義。是施設安立法門也。
云何相即云云之非安立名通於二義。一
唯廢詮。與無作別。即瑜伽論非安立諦唯
是一也。二言非者即是無義。安立是作。名字
別義體無差。經云。非安立故即無作也
意云。非安立名聖教施設不同也。或唯
廢詮非安立一名之中
非安立
此與變易品
四諦異也。或有四諦非安立。即無作非
安立名字雖別。體義遂不替。玄賛相即依
後義爲言子島引攝釋兩釋了不
。若別別釋歟。重可
  尋云。若有三重者。經文明無作四諦
中。二空一實之證是一
實二空眞如離四諦詮門。何四諦分齊收
之耶。菩薩觀門。甚深四諦爲門。雖
實二空。其一實二空觀出四諦安立之外
何以觀門不四諦。四諦之中可
空一實是二若無作四諦及一實
非安立者。有作四諦。菩薩及一實二
之。亦同依詮廢詮如是三
答。彼經中。如來藏處説聖諦義。如來藏處
甚深故。説聖諦亦甚深即彼經説
來藏云。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
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云云既於自性清
淨眞如如來藏四聖諦。知一實理名
歟。彼下文如來應正等覺。於無作四
諦義事能究竟*究竟觀寧不理智冥
耶。若不理觀者非事究竟。故説
作事究竟義之中。於一切苦滅作證。所
言苦滅者。是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
云云 此明
知於無作四諦事究竟之時。
證一實眞如性淨涅槃此外其證非
一可
一實理雖直非四諦安立分齊。以性從
相之門。亦名四諦如。故論中明七眞如
畢。此七實性圓成實。攝根本後得二智
云云既以四諦如根本智境。故知
一實如四諦如也。無作四諦如之
文聊有其意歟。然有作四諦。菩薩觀之遂
一實。然而其有作四諦爲門。所觀二
空一實名無作四諦已上菩提院僧都相傳
義略記之。近來後
學。深歸此義。誠可
指南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一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二目次

  二種姓
  六處殊勝
豈六位
本性住種姓
用及用具
習所成種姓
仁王梵本
王等
位地十信二方
仁王十善道
汝等所行
非勝解
佛現八
資糧菩薩現八歟*二方
入心
清淨増上意樂行
初劫滿二方
僧祇時
地前三十心齊等
但三無
釋迦超





攝在一刹那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二

  二種姓
  六處殊勝
問。本論瑜伽中明性住種姓。謂諸菩薩
六處殊勝云云 爾者六處者指佛果六處現
歟 答。能持意處也 付之依無漏種
佛果根境。六處殊勝之文定可
位現行。若指能持第八何廣云。況説
有漏識體者豈云殊勝耶。是以人師多説
佛果六處現行云云
答。六處殊勝之文。其詞幽玄諸師料簡非
。雖然依宗家所存實義者。六處者第六
意處。即指能持第八。殊勝者無漏種子。師
所持因性。依之慈氏五分中。云謂諸菩
薩六處殊勝有是相。從無始世展轉傳
來法爾所得名本性住種姓。顯無始法爾種
。護法十支中。判謂無始來依附本識。法
爾所得無漏法因具明能所持相。六處之言
本識。殊勝之詞替無漏。此即唯識瑜伽支
分故。委顯幽旨難辨。以唯識瑜伽。其意
誠易辨者歟。若無此論瑜伽者。指
此等文也。此以本疏中引瑜伽今文。無始法
爾六處殊勝名本性住種姓。正與此同云云
次瑜伽聲聞地中亦有六處殊勝之文。若指
果位無漏根境等趣寂之類豈有六處能
生無漏種子耶。准之人師指果位六處
者謬之甚也
  豈六位種
問。有人意釋六處殊勝之文。資糧加行。見
道修道。等覺妙覺六位云云 淄洲大師何破
之耶 豈六位種法爾差別 付之正
義意許三道種子各別。何致此難
  有云。正義意雖三道種子。不中品
*之外別有等覺位種子。故破之云六位
子法爾各別
  本性住種姓
問。本論瑜伽中明本性住種姓。六處殊勝
爾者説無爲眞理歟 答。説法爾無漏
種子也 問。披本論上下。明説眞理見タリ
所謂六處殊勝有如是相者。能遍在理性
也。從無始世展轉傳來者。所遍在六處也。
之善戒經中。陰界六入次第相續。無始無
終。法性自爾*此文明説無爲法性理見タ
。地持論説亦以同之。若爾瑜伽論説定可
眞理。就中若法爾無漏種子者。唯依
第八本識。豈廣説六入六處之言耶。是以
般若經勝天王會説。云如來法性在
情類蘊處界中。從無始來展轉相續煩惱不
。顯眞理遍在之旨。述本性清淨諸心意識
縁起乃至無生無滅。無邊無盡。自相常
。明法性常住之義。上下文相全同瑜伽
瑜伽何非眞理耶 無上依經如來界品。勝天王
經等文同般若經説
之天台傳教。瑜伽同善戒地持理性
云云三論人師所釋亦爾。自宗獨立法爾無
漏種子之義。恐背文相
答。善戒地持瑜伽等本性住種姓。法爾無
漏種子也。正見經論之文。以本性住種姓
種子。名界。界者即種子差別名也。若説
理者何名種子。常法非諸法種子云事彼
論自定故。況善戒經名行性品有爲行
瑜伽地持同名種姓品種子義。若説
何不理性品耶。加之六處殊勝有
是相文。若説眞理者。何次下文即指
從無始世展轉傳來*耶。若云從無始
世等下明事者。有如是相者何物耶。豈非
從無始世等相耶。設又雖此文。違一論
本意故。是以護法護月等大論師。依此文
法爾無漏種子云。又從無始展轉傳來
法爾所得本性住性。由此等證。無漏種子法
爾本有云云護法賢劫一佛。護月入地眞僧。
誰競雌雄耶。凡無著天親等大論師。皆依
瑜伽法爾種子。曇無懺。菩提留支。大遍
覺等翻經三藏。慈恩。淄州等義解人師。悉
西天相傳更無異説。誰依最澄等所立
忽失經論大意耶。但説六入六處意。顯
六意處等。法爾種子依附本識
善戒
經次第相續文。顯種子自類相生前滅後生
之旨。無始無終者顯無始義。兼明無終相
法性自爾者即法爾義也。至大般若經者。惠
日論中釋此文云勝天王會前後文別。前云
如來法性○煩惱不染。○此説行亦
是法。法言通故○次言清淨法性爲諸法本
自性元本。此説眞如等文
  用及用具
問。本疏中引無性攝論。用及用具皆待
爾者用及用具體。撲揚大師如何釋
之耶 祕云。思修二慧是能入具。此具能現
似法似義。及能有所知法義之功能
之名爲云云之悟入唯識。定依
善友等四勝力。述用及用具即可
。是以本疏中引此文了。由能入者唯是
因力。有餘力者是所須具非正所須。故餘
三力此中不云云此釋明以因力用。餘
三力名用具見タリ。 依之開元寺邑法師如
釋耶
答。披無性攝論。用及用具皆待作者。故問
入者。誰無悟入云云因力者是能入假者。善友
等三力能入所須之具也。故四勝力是能入
人之力也。用及用具待此具四勝力之作
。若以用及用具因力等。何云用及用
具皆待作者耶。故思修二慧名具。彼功能名
用也。但至疏文者。攝論出四勝力能入
。今論唯擧本性習性因力二論相違
今論明正所須之因力爲言 故餘三力此中
不説者。指此論此中也。是以疏上文
因力。餘三力下入位中説故。明種姓
之。故今論與攝論廣略異也云云取意
邑法師釋。恐不此旨。以四勝力用及
用具
  習所成種姓
問。習所成種姓可地上耶 答。限地前
也 付之依聞熏習力増本有無漏種
。是名習所成種姓。地上既有此義。何不
習性之稱耶。依之見淄州大師解釋。今
燈云解地已去皆名習種姓菩薩。廣
地上餘處云即法爾種逢縁起
新種者名爲習性。取無漏種子生現之
。加之披慈氏誠説習種姓。已習成果
説名爲麁。與果倶故*既云與果倶故。豈
果倶有種子
答。凡種姓者姓類之義。未現行之位種
子也。因種類故名種姓也。生現行時得
種子名。雖現行。名種子之文。其
假云種子也。正論之種類非種子也。故種
姓者但在地前。依之仁王。瓔珞。瑜伽。攝
論等經論中。二種種姓皆在地前
。是以本疏云勝解行地發心已去未
習所成。撲揚判仁王瓔珞。瑜伽攝
論經論皆云。二種種姓在見道前。瑜伽略纂
等處處解釋其意一同。但至義燈文者大同
疏意。僅未入初地之一句略許也。爰知勝解
位廣故。擧初顯終故置以去言歟。例如
彼地持論中。於菩薩行小大廣三之中。
勝解行地以去名少行云云 而初地以
大行已去初地。例此可爾。
次慧日論釋是別意也。寶法師意。以無爲
眞理本性住種姓。以新熏種子習種
。爲此義。本性住種姓改其體本有
無漏種子。習姓且縱之取新種也。以
新二種次名姓習姓。是一配立也。
寶法師等意習性新熏云事。
惠日論第一卷
 次於瑜伽文者。略
纂中依種子三義各雖此文。且依護法
正義意者。如護法義。更別成種新生之種
舊種倶*云云 意云。依有漏聞熏習
漏新種。以此種子果也。現行熏種子因
縁之時以種子果。故無漏法爾種子。與
此新種倶故云與果倶故也。抑以惠日論
幷瑜伽文疑難。未其意。若如
者。偏限地上哉。知有別意
  仁王梵本
問。仁王般若經可別部梵本耶 兩方。
若無梵本者。正見經文十二類同聞衆
入定放光等瑞相。加之二十九年雖
訶般若等。未護國法用。第三十年初年月
八日説五忍法門既指説時説處等。寧
釋尊一會眞説耶。就中西晋法護。後秦
羅什。梁朝眞諦。大宗不空代代翻此經。若
別梵本者。何再譯彼説耶。加之宗家處
處中。引彼經文賢聖次位二諦性相
圓測。智昇等人師擧成梵本之旨。若依
之爾者。瑜伽略纂。般若會釋等中。無別梵
云云如何
答。梵本有無輒難定。但守宗家解釋
梵本也。凡三藏大師久遊西天普訪
經梵本。而未仁王梵本。知五竺無
其本云事。西方尋訪彼經本之
解釋。定可三藏禀承。付中彼經題目之下。
鳩摩羅什集出佛語云云 誰人異求耶。故般
若會釋云。依此經准題目下自注之云。鳩
摩羅什集出佛語 什公自註之詞更不
也。加之梁武帝大品序言。世既爲
疑。置而不云云 又法護等二十大徳依
勅宣集衆經目録之中。編置疑僞篇。宗
家解釋既同餘師意。若爾西天既無其本。東
夏亦疑彼經何依圓測。智昇等一兩説。輒
三藏相傳諸徳評議耶。但法護翻譯事僅
晋世雜録説。何強爲重。西明。智昇等依
雜録説法護譯云也開元録費長房録云。法護
譯仁王經者。見晋世雜

*文
 至經文明説時説處同聞衆等者尤難
會。但什公集出諸經中説護國法用之所
以爲一經之時。説時説所同聞等在諸經
故。拾之爲此經序品歟。就中翻譯三藏
多依佛等加被。什公集出之日。自感其儀
式歟
  仁王等覺
問。仁王般若經中別可等覺位耶 
方。若別説等覺位者。披彼經上下賢聖
次位。説三賢十聖別不等覺。列五忍十
四忍寂滅忍唯分上下。若別開金剛心位
者。何同伏忍等中忍耶 若依之爾
者。了義燈中。判四十二賢聖。別立等覺
見タリ如何
答。彼經中説等覺位也。仁王。花嚴。優婆塞
戒經等皆説四十二賢聖。不五十之解
釋分明也。是以見經文上下。或云金剛菩
薩得理盡三昧故。或説復次寂滅忍上下
佛與菩薩同用此忍金剛三昧。下忍中
行名爲菩薩。加之金剛頂現成正覺
文。登一切法解脱金剛臺之説。明列
剛心位見タリ但至寂滅忍上下文者。會
異義。且依一義。以等覺上忍。是
佛果無間道故。相從解脱道上忍也。例
七地廢立到究竟地中攝第十地。十三住
中別不開之。故五忍十四忍廢立別雖
之。經文上下明等覺故。爲四十
二賢聖之教文
  位地十信
問。西明意明菩薩次位。以十信別位
云云爾者淄州大師可之耶 答。不許也
 問。論菩薩次位聖教施設。而披瓔珞
經説。未十住前。有十位名字菩薩。常行
信等十心經文無諍住前立別十信見タ
加之攝大乘論中。見道四方便。四十
心也云云中以信位證行四不退
薩次位之時。十信第六心立信不退。十住第
七住立位不退。十信若非別次位者。何立
信不退耶。例如住立位不退是別位

答。諸教説菩薩次位。或列四十二賢聖
或説三賢十聖。未十信位別次位
十信之文。是初發心住所攝。或方
便也。是以仁王經云伏忍聖胎三十人。十住
十行十迴向。花嚴。優婆塞戒經等説十住十
行十迴向三十心。不十信而爲別位。依
之燈師依聖教施設。不西明義也。加之
大師引本業經六種瓔珞*之文。梁攝論三十
三阿僧祇之説。證十信非別位。付
菩薩修行別次位。所經劫數分量元
定。如十住等各經百劫也。而瓔珞經中説
十信。一劫二劫乃至十劫行信等十心云云
其劫數既不定也。知非別位云事。但至
上十住前文者。彼經中既説六種瓔珞。以
地前三種。若所説十信別位者。何不
七種瓔珞耶。爰知彼一文有別意也。凡菩
薩修信等十心其兩重。一者爲初發心
。於住前信等十心。是未入僧祇十信
一劫二劫等行也。二者已發心住已。増
修百法明門信等十心。是正發心住所攝
也。未上十住前之文明未入僧祇十信也。其
旨經文明也。次於梁攝論者。淄州大師會
此文云。魏梁隋唐同本異譯。餘本總無故筆
授謬*難。次至位不退例難者。
設雖十信非別次位。至第六心信心決定。
何不信不退
問。本業經中明菩提薩埵修行。有十位名字
菩薩常行信等十心云云爾者爲僧祇以前
所行。將何 兩方。若僧祇以前者。正見
初發心住。出十位名字菩薩。明知發
心住所攝也。是以見大師解釋。引瓔珞經
此文了。即顯十信是初住攝加之以
今此文身子經六十劫之文。會劫數不
同故有多少給ヘリ。既同六住修行。知已入
僧祇行云事 若依之爾者。處處中未入僧
祇十信也見タリ
  仁王十善道
問。仁王般若經中。十千劫行十善道云云
者十善菩薩者。爲同本業經十信將如何
 兩方。若即十信者。瓔珞經明發心住之中
十位名字菩薩。是可發心住所攝十信。仁
王經説習忍以前行十善菩薩。初發心住以
前行見タリ。 二經所説既不同也。何云彼此
同耶。是以義燈中引彼文。十千劫行菩薩
始入十信云云。 重見經文十善法王
外。習種銅輪二天下* 習種者十信也。知
十善菩薩云事 若依之爾者。撲揚大師
餘處中。二經所説十善十信其次位同釋
ヘリ如何
今云。本業經十信。仁王經十善。其相是同倶
僧祇以前修行也。是以見本業經説。賢聖名
字品中列住行向地名*了。初發心住者。未
住前有十位名字菩薩。常修十心乃至
行是心。若逕一劫二劫乃得初住位
。是住中増修百法明門。所謂十
心心有十故等*文 准之十信有二類。一云
住前十信。唯十心無互相助之義。二者初發
心住之間。重行其十信。先於住前。數數經
一二劫等。修行信等*了。遂入十住勝位
之。僧祇所攝所行増廣。修一心之時兼修
餘九心。修自餘九心時又以互修。合論
者百法明門也。重披釋義品文。云爾時住前
信相菩薩。亦名假名菩薩。亦名名字菩
其人修行十心。所謂信心○是人復行
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善。受六天果
。十善有三品。上品鐵輪王化四天下
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若値善知識
方入住位。若不爾者常沒不出*文相
次第。十住以前修十信云事無疑。然見
仁王經。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
。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
意全同本業經釋義品之説。況本業云未上
十住前仁王經云習忍以前。何疑之耶。
般若會釋。法花攝釋共未入僧祇十信也見タ
。但擧初發心住未上住前等云故。可發心
住所攝之難不然。初發心住之總標文。
先顯今欲明之位也。未上住前等者。擧
住之方便。増修百法明門。即正明初發心
住所攝十信相也。次金剛般若會釋。住前所
修十信分齊不發心住所攝行。故以
便根本。同十住別位爲言
爾者。何次下文云未入僧祇此在外凡
哉。次對法抄釋聊似會。但既六十劫前
十信菩薩一劫二劫等行。若六十劫加
者。未六十劫。故寄劫數多少會釋
歟。或又一別釋歟
  尋云。燈中破西明位地十信。若十住前經
一二劫等。修信等十心別位者。仁王
經十善菩薩經十千劫習忍位。豈地前
開爲五十耶*云云能破意明十信已前修
十善見タリ此又引仁王經。十千劫中行
薩道。始入十信云云又上文云。有別説
者。以住難出十知瓔珞十
信。發心住所攝也云事
今云。豈可地前開爲五十者。且乘西明
此難歟。汝執瓔珞一劫二劫等修
信等十住別位者。仁王十善菩薩。
十千劫行十善。豈爲別位耶。瓔珞云
劫二劫等。仁王十善菩薩經十千劫云云
故二經顯不同且可五十破歟。若依
自義攝釋解之。次古譯經以十住
十信。故燈云始入十信者。即指十住也。
次諸教中説十信不同也。有別説者
者離出十住所攝十信。別説之如此會
也。不未上住前文
  汝等所行
問。了義燈中。以退菩提心亦名發心云云
爾者引法花經何文之耶 進云。引
等所行是菩薩道之文證也 付之開
二乘入一乘。爲之法花大意。指汝等所
定可迦葉等少行。依玄賛中。聲聞
小行成佛遠因*若爾何引此文。證退
提心發心之義
答。汝等所行之詞。指聲聞少行之旨誠分明
也。玄賛解釋尤順經意歟。但今義燈引爲
退不退倶名發心之證。又可其由來。凡
昔發大菩提心之人。雖退大心其善根種
子不滅。今復發心同得大果故。退菩提人
聲聞小行。指之名菩薩道也。是以見法花
論文。汝等所行是菩薩道者。謂發菩提心退
已還發者。前所修行善根不滅。同後得
故*經直指少行菩薩道。論顯其由來
昔大行。退與不退倶名發心之證引
經文。即依論意經本意歟。可
  師匠云。法花論中。示現種子無上故。説
雲雨*了。汝等所行是菩薩道者。謂發
菩提心等云云意云。汝等所行之文。直指
少行菩薩道。故種子無上義似無用
故會之指少行菩薩道。昔發大行
善根不故也爲言此事殊可
  非勝解行
問。二乘聖者迴心向大後所經八萬劫等修
行。可勝解行地耶 兩方。若名勝解行
者。勝解住其位雖廣。不資糧加
而八六四二萬十千劫等。皆不此位
本疏解釋也。既非資糧豈又解行位耶。是以
義燈中。非勝解行行未勝故云云 若依
爾者。既發大心。不種姓住。若非勝解
者。十三住中。何攝之耶。況既名習所成
何非勝解行
答。見義燈文。有二釋歟。初釋意云。以八萬
劫等解行地。亦名習種姓發心已去熏
習所成故
資糧位深固
大心
若依此釋。未發心名
性種姓幷種姓。發心已去。名習種姓。亦
解行地攝。攝釋第一有二釋中。舍利弗等
法花會一乘。未大前名種姓
者同此意也 此釋意。若論遠資糧者。可
廻心劫數也。故燈云。雖
資糧勝位文。
劣通
 次釋意云。習種名廣。發
心熏増無漏種子皆名習種姓。然多行
。修行未殊勝。故不解行地。資糧名如
第一釋。但十三住中。屬種姓住也。見大師
解釋。以資糧位少分。十三住中種姓住收
云云 顯幽鈔
故知。八萬劫等。種姓住攝歟。而未
發心位名種姓住者。或依多分或談正種
姓住也。此釋同攝釋後釋。故攝釋云。或初
發心亦種姓地。經二萬劫十信云云
未入僧祇行未殊勝故名種姓住
  佛現八相
問。諸佛出世成道時。必爲足八相。將如
何 兩方。若必具者。現八相機宜。根機
若不稱者。何必現之。是以天王女來無
家相寶月如來闕苦行降魔相耶 若依
此者燈中。佛現八相具足長時*

答。無上覺者神力難思。所現八相何有
耶。但根機若不稱之時。彼前不必現之。
然有現之能故佛具足八相。菩薩云
或不具足歟。或佛化身非一。設此所此身不
現。餘所餘身或現。合論彼此總云足八

  十信菩薩現八相歟
問。十信菩薩可八相耶 答。現也 付
之初發心菩薩未勝定。何輒現成道轉
法輪等相耶。依之瑜伽論中。未堅固
相續無退菩薩勝修云云若不殊勝修惠
者。寧現八相耶。若強現八相者。經論有
證據
答。已發深固大菩提心漸伏除惑障。雖
無漏勝定有漏靜慮。依此定力何不
八相作佛儀式耶。況魔王尚示相似八
。菩薩爲利生豈不現耶。但至本論文者。
疏主會云。此説無漏修惠不得。非
漏修此位不得*次至證文者。花嚴經云
十信菩薩能現八相。起信論中信成就菩薩
八相云云
  資糧菩薩現八相歟
問。資糧位菩薩現八相云云爾者爲
退一類。將如何 兩方。若限不退者。發
固大心。修有漏勝定。伏除分別惑品。漸伏
定障*了。何爲有情。不八相耶。是以
大乘經中説初發心菩薩。伏起事心盡。得
變化身云云宗家依此文地前菩薩現八相
給ヘリ。加之法花得記聲聞。以十信八相成
當作佛授記見タリ。而身子等既退類
也。知不不退菩薩云事。是以本疏中云
十住菩薩現八相。未退不退耶 若依
如*此者。般若會釋中。唯限不退給ヘリ
此論義之
樣未定也
私云。夫退類菩薩。雖勝定。種姓法爾。是
退大心之類故。不八相。凡逢
退者。不天魔。天魔若起。蘊魔煩惱
魔隨生。既闕降魔一相。餘相亦輒難現。是
以佛土章中。十住菩薩八相成道能伏天魔
云云 故退類菩薩。位不退以去其心自在之
時現八相也。依之般若會釋中。若不退者
初發心後能八相化*最勝王經者。彼疏
中雖二釋。以七地已前釋正釋。何出
不正義疑難耶。設雖彼釋。指不
退類。忽非難歟。次三周得記聲聞。法花以
後。永不退也。不大通結縁之後。六住以
前之位。現八相成道。何爲難耶。又以永現
八相。爲
當作佛授記云事未
定也。可
  入心全
問。付五位廢立。且以歡喜地入心全
見道。將如何 兩方。若取全爲見道者。入
住出三心各經多倶胝劫者。出宗家定判
入住出各經多劫。而眞相見道
位。一心三心十六心等觀門既短時總遽也。
何經若干劫數耶。依之見大師餘處解釋
初地入住出三心皆得滅定云云 若以入心
見道者。豈見道入滅定耶。加之新羅
興法師等。難入心全之義。見道豈經
耶*此難尤可爾耶 若依之爾者。見
處處解釋。入心名見道。住出以後爲修道
云云入心少分
答。任宗家處處解釋。可入心全也。地地
中入住出三心障各別。若初地入心通見修
者。入心中起修道對治耶否。若起者。一地
中唯有心道者。出論下文。未
對治道云事。若不起者。未修道斷惑道
修惑。若不惑者不理。何
修道耶。斷惑理證分齊定故。爰知入心全
偏關見道。住出以去屬修道云事。是以見
論下文。理實初地修道位中亦斷倶生所知
一分。然今且説最初斷者者○住滿地中時
既淹久。理應進斷斷障。不爾三時道
別*下住滿地中者。即指上初地修道
倶生所知一分也。但一邊疑難。尤以
通。但三心十六心。放學觀門故。度度修
之如極七反有人。七生之間。度度起道類
也。雖數數起其相。不前故。教中不
別説之。之下卷本疏中。以見道位體性
稍寛。乃至相見道後得智起位久時猶名
人師存見道一觀之旨猥致難歟。次
對法抄者。彼文數滅定能入之人。地地
八住出即有三十人云云 此不必其位
一一起滅定。只入滅定人數有三十人
例如麟喩入見道人數有七十三人不同
豈具縛等人入見道耶。以之可潤色

  疏云。前見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
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見道已住
地心。乃至第十地終金剛無間道來。竝名
修道
又云。即於初地住出心後漸至究竟金剛
云云
十末云。以見道位體性稍寛。乃至相見
道後得智起位久時猶名見道云云
顯揚論疏第六云憬興十
二之處
眞相二道名爲
見道。從倶生對治去名爲修道。得
盡智已名究竟地。有説。見謂初地二地已
去名爲修道者非也。違唯識論故。或説。
初地經於三劫。如何可一心眞見三
心十六得初地滿乎。或有説。入心名
。住出以去名爲修道者非也。入心已
僧祇。如何見道經僧祇量。是故前解於
理爲云云
顯揚論十二云。地有五。謂資糧地。方便
地。見地。修地。究竟地云云
論云。理實初地修道位中。亦斷倶生所知
一分。然今且説最初斷者。彼九地斷准
知。住滿地中時既淹久。理應進斷
應斷障。不爾三時道應別*
  清淨増上意樂行
問。攝大乘論中付勝解行等五種補特伽
。且第二清淨増上意樂行人爲初地
爲當如何 進云。祕中初二三地 付
之無性攝論釋清淨意樂行人謂得
淨増上意樂修諸行*了。此在六地
有相行。在第七地無相行世親釋論
此清淨増上意樂行十地中。加之對
法論中。謂十地中所有菩薩云云爰知無著天
親等本意。廣通十地云事。依之瑜伽抄中。
十地菩薩云云若夫限論。唯可
初地。七地十三住中。指初地増上意樂
故。撲揚解釋進退難思如何
答。釋増上意樂行次位。宗家處處總有
。對法抄云初地。瑜伽抄云十地。今演
祕云初二三地。是皆顯義門不同。述別別
也。演祕標今別釋云。若顯多意歟。但
對法抄幷略纂釋非強相違歟。見般若會
。淨心名有通有別。若從初得。限
。若依通者通十地云云。
取意
故處處釋談
邊意歟。撲揚爲有人第二劫分三人
其所以。且述初*二三地相同世修一往

  初劫滿已
問。古師意。依莊嚴對法等初劫滿已修四善
之文。煖等非初劫攝云云爾者大師引
珞經何文難之耶 答。引瓔珞經百劫
千三昧等文詰之也 付之莊嚴論
盡一僧祇四善根。對法論過初無
數劫煖等云云 故古師引之證初劫
所攝。而本業經纔明習種等六種姓中。等覺
千三昧等云云三劫滿已。全不
莊嚴對法文。何引返詰古師
答。彼經説四十二賢聖之中。以等覺
十一無垢地。爲第十地外。隨説其相行過
十地云云此文意三大劫滿已歟。依
之對法抄論十一云○初僧祇滿心語
過第一。非即入彼第二僧祇。如等覺三
祇内仍言等覺超過三僧祇。豈即是佛位居
僧祇外云云之三大劫滿已者。取行過
十地文意
問如上爾者引今論何文詰之耶 疏
云。又此論四善根中。亦言初劫順解脱
滿已修。豈即彼非勝解行攝 付之今論
文僅雖解脱分滿已。未初劫滿已。何
之返詰彼義
答。正見論文。菩薩先於初無數劫○順解
脱分既圓滿已。爲見道唯識性。復修
加行古師若向此文初劫唯取
解脱分耶。尤可返責之文歟。凡古師意。
滿已之詞。四善根非初無數劫者。既
菩薩先於初無。修解脱分圓滿已修
四善根。汝以此文莊嚴等耶否。若同
者。論自云此位亦是解行地攝。四善根爲
行地所攝。豈非初劫修煖等耶。故守滿已
之詞定執爲言。此義勢非常意歟。非自引
文返詰又非彼師證只自
引文對古師。責令
結文。顯彼師自害
  僧祇時量
問。三阿僧祇劫時量爲齊等。將如何 答。或
齊等。或不齊也 兩方。若齊等者。地
前三十心爲初僧祇。地上前七後三如次爲
第二第三劫。若爾者地位已不同。時量寧齊
等耶。因瑜伽論中。一一住中經多倶胝
百千大劫云云 准知三祇非齊等云事 若
之爾者。以劫石芥城三祇時量。以知。
其時分齊等云事。況法花玄賛中。會梁攝論
三十三阿僧祇之文。七地以前二十一阿僧
祇小劫也。八地以上九劫中劫。地前三阿僧
祇大劫也云云 三祇時量若非齊等。何依
大中小之耶
答。三阿僧祇劫分量。凡智不之。但三
祇廢立。不時量分齊之歟。但依
行不同立之。所謂地前所修施等。煩惱被
雜名波羅蜜多位。七地以前施等漸増煩惱
力劣。八地以上一切煩惱永不現起。如次名
近婆羅蜜大婆羅蜜位。或唯有漏。漏無漏間
雜。純無漏相續爲三劫不同。又凡聖異故地
前爲一。於聖者有功用無功用異故。七地三
地爲二大僧祇。又於所修行。一行之中修
一行之中行諸行諸行*之中行諸行
三劫差別。故於有漏無漏等善心相續分
。爲一僧祇也。玄賛善心相續劫滿三祇解
釋。此意也。但至劫石芥城之難者。只是顯
時量長遠義*之計也。若以彼文定量
者。遂爭得菩提耶。爰知顯長遠之時分
喩也。非分量之文歟。次玄賛釋誠以難
會。今且試會云。設雖齊等。若如彼論顯
者。其量誠乖角也。故寄大中小之也。
中梁攝論非宗家依憑之説。故分大中
即述彼意也。大師實義依憑彼説。非
會釋
  尋云。三十三阿僧祇之文。宗家依憑説歟。
若依憑説者。瑜伽略纂云雖有此文不可
憑據法花攝釋按今攝論及餘經論。未
曾見三十三者。恐此方徳以意定
云云若又不依憑者。地前住行向爲三。十
地入住出分爲三十。爲之三十三阿僧
。何背道理耶。是以宗家處處中。或引
之爲證。或寄大中小劫。會之。加之最勝
王經中説五十億苾芻授記。過三十三阿
僧祇劫作佛云云淄洲大師釋彼經
。引梁攝論三十三阿僧祇説
今云
  地前三十心齊等歟
問。地前三十心時量齊等歟 兩方。若齊等
者。准鷲子經十六劫第六住。十住各可
十劫。十迴向位各經十劫者。出淄洲
餘處解釋。十行時量若百劫者。豈地前一大
無數劫義可成立耶 若依之*如此者。既
地前三十心。住行向時量何不同耶。
中三十三阿僧祇。以地前三阿僧祇
何有其不同
答。十住創住菩薩心。十迴向後迴向佛果
故時量幾。十行正修行時分。正修六度
萬行。故可多劫
  但三無數
問。上上精進菩薩可無數大劫耶 答。
超也 問。既上上勇猛菩薩。何不
耶。是以般若經中。當十六大菩薩
定得如來執金剛性云云 大師釋此文
僧祇十六劫便入初地。此豈非
般若力初僧祇若干劫耶。加之千手
經中。云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呪
故超第八地。無量義經生死煩惱一時斷壞。
於菩薩第七之地云云 此等誠説明超
數大劫見タリ
答。大果難感。萬行叵修。必經三祇方證
。有漏無漏自利利他行願圓滿三祇時定。
仕諸佛學大乘。普門塵數恒沙功徳。
寧小時修之耶。依瑜伽論。或云一一住
中經多倶胝百千大劫。或過是數○然一
切住。總經於三無數大劫得圓證。或述
但三無數方證菩提此量。加之起信
論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 決定
無數大劫之定判誰疑殆耶。但
般若經文者尤似會。但若上上精進
菩薩如説修行。不生死無邊餘心劫數
只經十六劫初地爲言 十六劫者。分
前一大僧祇劫以爲十六劫。疏云。不
者。是僧祇之外生死無邊劫數也。故疏云。
此經前法行能超生死。不
。經十六劫便入初地。以經所明實相之
理有大神驗。聞此法已故超生死無邊劫
前後文之。不經僧祇之文指
祇之餘心也。千手經説會之雖
三乘共十地。指淨觀地始住初地也。
第八地者。超第八獨覺地第九菩薩
爲言 或爲顯神呪功能。觀音示現超地
歟。是以見起信論。或示超地速成正覺
以爲怯弱衆生故 次無量義經
何地。何爲難耶。況顯實相功能
  尋云。由何分地前一大僧祇劫十六

清水理趣分注云。此有二義。一者仕十六
大菩薩故。二者總會諸門理趣分故。
之爲十六劫也。已上
  釋迦超劫
問。釋迦菩薩所超劫。大劫中劫中何 
云。即釋迦菩薩所超量中劫也云云
本論上上精進菩薩超衆多大劫
 而上上精進無釋迦文者。亦出論家
。若釋迦菩薩不大劫者。何菩薩轉
耶。是以見大師解釋。翹足超九百劫
中超*云云相好百劫既是大劫。超彼中九劫
寧非大劫
答。所超劫數大中異義古今未決。末學爭決
耶。但任本疏顯文中劫也。先本論
或轉衆多中劫。或轉衆多大劫。以大中
同似所超劫。而疏主引之。或轉衆多
中劫。或有多大劫人師改文。釋家易
詞。皆有深由。學者宜其意趣。而見
品異譯善戒經。若有菩薩精進者。能轉
無量中劫云云 地持論若菩薩増上精進能
中劫。不大劫云云 既不
。知轉大劫之義難有事歟。本疏置有言
即顯此意歟。若得此意*了。釋迦超劫或
乘多中劫之文可之云事。更無疑者
歟。是以云即釋迦菩薩所超量中劫也。顯
中劫也。依之僧侃。憲暉等人師中劫
云云 諸佛之中勇猛精進無過釋迦文
者。且對所化教主之詞也。況轉大劫
類其類甚難有。超中劫中釋迦既超四十
。精進超餘誰如釋尊耶。次上生疏不
百大劫中九劫。何爲難耶。然百大劫者是小
乘談也。大乘教中未其文
  今尋云。智度論等中説相好百劫。第九十
一劫賢劫也云云之者定賢劫之量
餘劫分齊。而法花玄賛及最勝疏幷攝
釋等處處之中。以兩箇八十劫一賢劫
。准之餘九十九劫量定可大劫。其中
九劫豈非大劫
答。賢劫量又宗家難義也。然處處中有
歟。一云兩箇八十劫。即如玄賛等。二
云二十増減劫爲賢劫。劫章頌云。即此
住時稱賢劫云云
是一
伽抄云○即二十住
今爲賢劫。非成壞多時猶名
。○此西方傳釋也*云云
是二
憬興法師云。
奘法師云。二十住劫名爲賢劫。印度諸師
皆作此説。更無諍論云云光法師。景法師
等傳三藏釋皆以同之。*云云
是三
西方相傳
實義。二十増劫爲賢劫也。然處處云
箇八十者。隨轉小乘之説。或眞諦等古師
義也。若依二十増減釋。彌爲中劫之潤

問。若依此義者。諸佛出世何可判耶 有
經中説樓支本願云。我成佛獨住一劫
所度衆生與諸等云云 知賢劫兩箇八十。前
八十劫九百九十九佛出世。後八十劫樓支
一佛出世云事
答。諸佛出世隨賢劫量二釋異也。若依
箇八十義。第九劫四佛出拘留。那含。
迦葉。釋迦
劫一佛彌勒第十五劫九百九十四佛。後八
十劫中住劫樓支佛出世。若依二十住劫義
二十住劫中前十劫第一劫四佛出。第二劫
彌勒。第五劫九百九十四佛。後十劫樓支出
世。故不樓支本願也 問。劫章頌雖
二十住劫義。釋迦第九劫云云 如何相違
答。彼別義歟。賢劫量雖二十住劫。諸
佛出世如常途説歟 問。以何知一箇二
十住劫千佛出世云 答。智度論中。此
劫成時水際千枝七寶光明蓮華。表此劫千
佛可出世云云
是一
 菩薩處胎經云。諸梵天衆
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壽命極長。過一賢
本命乃終云云 上生經料簡以之爲證。
二十住劫之義是二 又大般若云
  疏九末云。若上上精進或轉衆多中劫。或
多大劫。決定無無數大劫。即釋
迦菩薩所超量中劫也云云
  攝在一刹那
問。宗家意可刹那速疾成道耶 答。不
許也 問。菩薩根機萬差也。何無刹那積
萬行速疾唱正覺耶。中見攝大乘
論説。處夢謂年。寤乃須臾頃。故時雖
無量在一刹那云云此文者。三大僧
祇夢中妄境。刹那速疾覺前眞智也。依
龍猛所造論中。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云云
如何
答。三祇時量出經論説。劫石芥城誰疑
耶。大果心酬萬行。萬行定期大果。塵數法
門無邊行願何一刹那備之積之耶。但大乘
意。一切諸法無定相。於色心等如幻虚
假。日夜劫數豈定執耶。故長短時行解心定。
劫數多少偏心所作。若三祇執實不
者。攝須彌於芥子。湛海水於毛吼大小
寛狹其義如何。彼既大小相入。寛狹融通。雖
大小相入小大不壞。長短雖短長亦
失。若爾三祇攝一念。三祇尚長遠。一念攝
三祇。一念亦短時。彼列子夢中三生覺前刹
那。夢中三生不覺前刹那。覺前刹那不
夢中三生。自心所謂雖長短異。諸法不
思議彼此互相攝。攝論所述蓋此意歟。次
龍猛釋者。眞言發菩提心論歟。彼論先徳
疑。弘法和尚雖眞言依憑説眞僞未
定。如釋摩訶衍論。何強致劬勞更有
。如
別紙記
  今度花嚴院之加行者源寂房二月興善
院講引入題ニ明知第七在之ヲ失念シテ
三乘將得ヲ書テ被置其後明知第七ヲ毎
日講ニ被懃三月中旬ヨリ以外心地ワル
ク乍朧氣二十一日夜夢トモナク幻トモ
無加行急キ可退由被仰無故由被申候ハ
毎日講論義前書被懃曲事也ト云云無左
樣御座候由多重被問答終可退ト思テ夢
サメヌ其ヨリ心地ヨキ間雜夢也ト思テ
不被退又二十七日八日ヨリ如前心地ワ
ルク卯月二日曉圓源房法印被來可退由
被申花シメ引被落ト見ル其時總ノ坊以
之外ナリ渡リ了仍三日ニ被退了前書不
叶事アラタナリトテ彌神慮難有ト云云
爲後意得記留者也
永祿八年乙丑卯月三日ヨリ至同十七日
終功之       執筆清胤得業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二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三目次

  資
  西明二障體
然今七二方
所知障
二障同體
起者無
無明増
所知障品數
伏煩惱
十力自性體
  加
  義説三惠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