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一目次

  三無
  三性無性前後
以顯了言
後二無性
生言諍
非破無
言勝義無
若約遮詮
而濫第二
勝爲義有財釋
證得勝
非境界故
無作四諦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一
  三無
  三性無性前後
問。三性三無性相對如何判先後耶 答。
義燈中作三釋一云無性先陳三性後説。二
先説三性後説無性。三云先後不定
進云。雖三釋。以第二釋正義也。今
之無性三性兩教。如次當空教中道二
。准三時次。思前後。定以無性三性
其次第耶。若夫依頓漸兩機所聞先
三性無性先後者。頓漸二悟其機
別也。何依彼所悟次兩教*前後耶。況漸
悟所聞三性既在無性後。何混云三性先説

答。義燈三釋各有文理。取捨不輒。是以義
燈作三釋畢。先述各有一理任情取捨。雖
取捨於學者意。遂判然第二勝。依文對
機有差別。取第三釋。爰知。三釋之中。第
二解猶得文理云事。依文者即今論文也。
即依此前所説三性者。雖近指第八卷三
性道理。兼顯佛所説前説三性。立彼後
三種無性者。即般若經無性也。既指
性無性兩教前説後説。明知以花嚴般若
三性無性。爲其前後云事。是以義燈中。前
後經説三性無性故。今論云即依此前。此
前兼二。依此論前。及依經前説三自性
乃至後立無性機者。頓漸二機所聞先
後。三性無性爲次第爲言故燈云。今此
論中通對頓漸兩教前後* 又云。譬如
先耀高山。於大乘教頓悟先熟故。先三
性。漸悟後成。後説無性凡如來本意。以
乘教至極了義説。故出世後頓機早
熟故説三性。漸悟不三性故。依三性
密説無性。漸悟所聞無性教。既依頓悟
三性起。尤依兩機所悟先後三性無
性之次也。但漸悟所聞三性。誠雖空教
。重説頓悟所聞三性故。以之不
*先後。只花嚴般若相對。一重辨三性無性
先後。令無性依三性。何必三性教中盡
一切三性教耶。不三時教盡攝一代諸
。此只顯所依能依盡一切。彼辨
時教一代教不三時之外故。猶可
沙汰。依
初二釋各得本頌釋論
文意不同也。可
問。宗家意依解深密經説有空中三時
。爾者爲年月前後。將義類相從歟 兩方。
第一
卷抄
問。相生勝義三無性爲顯了説。爲當如何
答。先徳意別也。或云顯了説。或云隱密
 兩方。若顯了説者。於依圓有體無性
。寧非隱密不了説耶。是以本疏云總密
意説三種無性。餘所述三無性法説爲
。明知非顯了説云事 若依之爾者。三
種無性源出深密經説。定可顯了説。依
義林章中。以顯了言三無性非空非有中
道教故* 旁有疑如何
答。雖多義。且可般若隱密説
三無性教之傳也。正見論文。問若有三性
如何世尊説一切法皆無自性。答即依此三
彼三無性。指般若無性三無性。云
事分明也。是以義燈中。三性無性前後
初釋以三時次第證。第二釋以之爲難。
知以第二時教三無性教也。但第二時
總説無性。第三時説三性道理了前
無性言。依相生勝義三無性之。故先總
説無性即名三無性教也。非彼時已説
三無性。第三時教存三性道理。故偏名三性
。雖相生勝義三無性。教本意存三性
故不三無性教也。但至章釋者。以顯了
三無性者。以三性顯了言般若無
性言。爲三無性。非空非有教故爲言 此乃同
深密經云相生勝義無自性。如是我皆已顯
示。若不佛此密意壞正道
其過答申
  後二無性
問。付相生勝義三無性。且生無性勝義無性。
依圓即體無性名。爲當指彼上所
無性歟 兩方。若於依圓法體即立
無性稱者。有爲無爲法其體是有。何於依圓
二性無性稱耶。是以披深密瑜伽説。遮
遍計所執三無性云云加之今論中。爲
此執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説無性
本疏中。云後二性但無計所執。唯
識章述三倶無遍計所執。明知後二無性
依圓上所執無性也 若依之爾者。
三無性即依三性。如即依此三性
彼三無性。後二無性若名所執者。立
無性何爲耶。立相無性之時遮一切所執
了故也。依之見大師解釋。三無性體如
云云 如何
第三無性體自他宗意別。若依清辨等宗。實
依圓二性體。以非安立眞如三無性
。若依自宗者。不依圓體性。但諍無性
。先徳傳異也。一云依圓上所執。南寺
勝胡僧都。北寺仁秀等諸古徳皆傳此義
一云次三性爲體。北寺諸徳多用此義
南寺護命改本師義更存此傳。互引證據
各會違文。二義是非輒雖定。且可
法體上直立無性稱之傳也。凡依他起性如
幻虚假。圓成實性無相空寂。法體上既備
假空性之義。何直不無性之稱耶。是以
解深密經瑜伽等中。先説三性次明無性
天親本頌云即依此三性彼三無性。護
法釋論即依此前所説三性彼後説三種
無性明知以三性如次爲三無性體
事。對法抄解釋深顯此意也。就中正釋
二無性假説無性。非性全無云云若所執上
無性名者。何云耶。故知於依圓
法體。依別義立無性稱。實非其性全無
云也。何況以空花幻事太虚空。如次爲
無性喩。三無性同以所執體。可一空
花譬喩何取各別喩耶。知後二無性異
相無性空所執。依他衆縁所生之故。以幻事
虚假空。圓成無相離言之故。以
虚空空性喩云事。但至處處中遮所執
無性者。法體上無性。所遮只是
遍計所執也。則依他上由虚假義無性
。爲自然生執也。勝義上由空性義
之無性。亦是遣所執也。非清辨宗撥
法體。諸文相違敢一
  生言諍
問。付三無性。且生無性生言爲縁生生。將
自然生生歟 答。生言縁生自然生南北兩
久諍。若依南寺傳自然生生也。若依
寺傳是縁生生也 問。先付縁生生傳。指
都無法體無自性。何擧衆縁所生之
之耶。依之見大師餘所所釋。遍
計依他無所取二性之相生故名無性云云
既云所取生。豈衆縁所生法耶。加之義燈中。
勝義是相生無之所生* 生言若非
然生者。豈縁生無所顯耶。是以興法師等意
自然生生也云云次付自然生傳。正見論文
此如幻事衆縁生。無妄執自然生
故* 上二句解初生言。下二句釋無性二
見タリ。依之本疏中。依他有縁生。無自然
生性故名爲無性云云如何
答。生言諍論。源始異域本朝先徳殊諍
。其中縁生生者既是專寺之傳也。末學爭
往日門執耶。正披解深密經説。此由
他縁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説名生無自
性性云云 瑜伽論説全同經文。加之顯揚論
云。謂縁力所生非自然有故*對法論説其
意同之。況此如幻事衆縁生。無
自然。故之文。誠以明鏡也。但至
云難者。生無性顯依他虚
假空故。擧縁生即説無也。不清辨都無
。何爲難耶。此如幻事衆縁生者。正
虚假空。正釋生無性義。無妄執自然
*性故者。重述其故也。説縁生虚假即爲
無性。以自然生*性之。無妄執
然生*性故。説縁生爲言對法抄釋。指
生無性生言是自然生。何強爲重耶。
只顯遮自然生也。彼抄上下專縁生生
タリ。何以隱一文難勢*耶。燈釋別意也。
勝義無性有二。依他勝義自然生無所顯。圓
成勝義所執相無所顯。合此二勝義無性所
由門勝義是相生無之所顯性歟。或設
唯圓成勝義又非相違。正證勝義性
假有實無觀故。指所執相無性都無之空。依
他生無性虚假之空。云勝義是相生無之所
顯性
  非破無因
問。付三無性。且生無自性性之時。可
因自然執耶 兩方
問。付相生勝義三無性。且生無自性性之
時可無因執耶 兩方。若遮無因執者。
三無性遮増益執。何遣無因損減執耶。是
以見樞要文。上云説三無性遮増益門。下
非破無因。前後文相無諍不無因執
見タリ 若依之如此者。無因執見既乖
生道理。遣依他上妄執之時。豈不之耶。
之披護法論主誠説。中道空觀遣有無
云云 定知三無性廣遮増益損減兩執

今云。立生無性之時。増益損減二執倶可
之也。生言表縁生義虚假空。其虚假
者非實有都無。非實有故遮。非
都無故遣損減。佛説深妙以一言多執
有空倶乖離言法體。増損同違如幻境界。中
道空觀元帶有觀。故不偏空空觀。遣
虚存實觀門即此意也。有有有等皆順執心
空空空等皆違妄執之説又此空言是遮
非表非唯空有。亦復空空之文深
旨。但至樞要解釋者。上云三性
損減門。説三無性増益門者。會而有愚
夫於彼増益之文。顯執破大也。下正釋
生無性。擧無因自然類破一切無因。擧
然爲因類破一切不平等因者。顯實理
一切有無執云也下以一重問答。會論文
無因惡因横執之所以且擧自然。餘
不平等因皆是此收者。論且擧自然執類破
一切惡因爲言 此説三無性餘増益
餘損減門三性所遣故。非無因者。以
空觀空有執。此執破大綱也。無因既損減
執。元有觀之所治故。説無性空觀之文非
無因爲言是會論文。實顯無因
此義
可祕之
學者異義不同也。此料簡誠叶樞要文勢
  歟。尤是可祕歟。樞要料簡往代難義也。聊
其意者歟
  言勝義無
問。了義燈中。以依他勝義生無自性
云云何故耶 答。燈云。勝義無
彼勝義。若言生無縁生亦無。又不
生無故但言勝義無又濫二性。亦是勝義
亦是生無。前已説生無。今但説勝義無。故
雙無。又復依他不但自然生無。所執相亦
無故不生無又復無彼勝義無。不
相生無。據無分別智境義。依他不是故云
勝義云云多故共有疑。先依他上立
生無性時。更無縁生。設名勝義生無
自性性何強招此過。次勝義生無其義遙異。
何招二性相濫過。如西明。勝義生無
義不相濫取意次設依他上所執相亦無。且
自然生之義。得勝義生無之稱
耶。若如所稱者。唯云生無性時。豈此過
來耶
答。料簡今此義燈一段異義非一。且依一料
大有三所以歟。言勝義無乃至但言
義無者第一故也。意云。依他名勝義無性
非勝義故。番彼名勝義生無自性性者
縁生。獨立生無自性*性之時。 表
生虚假空故無。勝義無性既非勝義
所以也。番彼云生無。可縁生爲言 又
生無故。但言勝義無者遮伏難也。若
難云。設許縁生者有何失者。遮此難
縁生無故。但言勝義無爲言 又濫二
乃至故不雙無者第二所以也。意云。三無
性元各別立之。若云勝義生無自性*性者。
後二無性合立之。豈不相濫耶。故前已説
生無性了。今以別義但名勝義無何立
此名爲言 然破西明者。以依他勝義
無性。濫生無性故破之云生無自性義
相濫。也。此勝義生無合爲一名故。相濫失
重來。又復依他乃至故云勝義者第三所
以也。意云。若依他上盡所有勝義生
者。所執相亦無。何不勝義相生無耶
爲言 若許爾者。論意只依根本智所縁
故。依非勝義故勝義無性也。不依他
一法上立三無性故。又復無彼勝義無
者。付第三故重述此意已上菩提院僧都料
簡也。但第二

  若約遮詮
問。付三無性配立。且圓成實性上。可
生無性稱耶 答不立 之圓成實性
常住眞理離縁生相。何依遮詮門
無性。例如彼依他非勝義故名勝義無性

答。疑難即是了義燈問難也。正答之。若約
遮詮。非是生無自性性故云生無自性*性
即謂圓成非是生無自性性之性云云 意*云
若約遮詮門。圓成遮生無性生無自
性性。似圓成都非依他起性。若爾依圓
二性一向定異耶。何云彼之實性耶。故論云。
異應眞如非彼實性云云 但依他非勝義故
勝義無性者。依根本智勝之義之門
無分別智境義。依他不是故云
勝義。寄智論之。更無其過。此眞理當
體非縁生故名生無性。依圓二性似
。何不濫耶
  尋云。三無性論中。以生無性
云云又燈就表詮之中。即以顯是前二
性之性者其意如何
答。三無性論遣安立三性。以非安立一眞
三無性體云云 其文大非天親護法
。恐譯者力増歟。次表詮門意。依
無性之性生無自性*性者亦可
無性。前二性實性故。燈云。即以顯是前二
性之性文。此意也。更有愚按
別記
  而濫第二
問。西明意釋而濫二故此不説之文。依他
勝義無性。恐第二生無性故。本頌不
云云 爾者淄洲大師何破之耶 燈云。
若以依他生無自性性。不説爲勝義
無自性性。亦應依他名圓成實。恐第二
依他起。不説爲圓成實云云之勘
上文。然今頌中説初非後* 未其故
若爾西明意。頌中不漏無漏門圓成之所
以。可第二依他起。豈不立已成
耶。況就正義此例難。若依他勝
義無性。濫圓成勝義無性故頌中不
者。三性頌中不漏無漏門圓成。亦濫
二常無常門圓成故不之耶
答。本頌中前二十四頌明唯識相。第二十五
頌説唯識性。其中指三無性中第三勝義無
。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眞如。常如其性故。即
唯識實性*而若第三勝義無性之中。合説
依他勝義無性。恐依他勝義爲唯識實性
故。濫三勝義無性唯識實性其所以
頌中不合説爲言故燈云。此中意説。諸法勝
義唯識眞性。彼非實性。恐濫故簡* 指
性中圓成實性唯識實性。設圓成中雖
漏無漏門圓成。無相濫可失之義。故
釋論云然今頌中説初非後。恐濫不
。然西明意。勝義無性中合説依他勝義
第二生無性云故。三性中圓成不
説依他圓成之所以。如三無性
。何釋論云然今頌中説初非後。恐
所以爲言 若以依他以下能破卽
此意也。若爾圓測所立。深招性無性相
。正義料簡能離其失而已
  西明疏釋然今頌中説初非後文。不
濫故
相傳云。雖多義。以此趣指南
云云此義委細可簡燈文
  勝爲義有財釋
問。就四重勝義。且第三第四勝義可
爲義有財釋耶 答 兩方。若有者。以
勝法所縁境。名之勝爲義。而第三第四
勝義。依詮廢詮眞理。既無能縁之用。何備
此義耶 若之爾者。義燈中擧勝爲義
等三義了。四種勝義皆具此三云云 明知
此義云事
  有云。如一邊難此義歟。然燈文者見
具文。云四種勝義皆具此三。唯初世俗不
此三。不勝義 對初世俗全闕
三義。四種勝義隨應皆具此三義爲言 非
一一勝義悉有三義事南北兩寺
諍也。可
法相燈明記。尤
汰之
  證得勝義
問。論中明四重勝義中第三勝義體。謂二空
眞如*爾者二空眞如者。爲根本智所證眞
。將何 答。云此事學者意別也。或云
得所縁。或云根本智所證。或云
二智所縁也 兩方。若根本智所證如
者。正智縁如位唯會一實眞理。理智冥合時
全廢二空詮門。何以生法二空如根本
智所證耶。是以護法論主釋本頌中唯説
四勝義之故。是最勝道所行義故* 第三
勝義通正智所證者。唯説第四勝義之所
以難立耶。隨見大師所釋。今疏云前三非
。義林章後之二俗心所變理云云爰知謂二
空眞如文。後得智所變如也云事 若依
爾者。明眞見道所縁。云實證二空所顯眞
。出實相眞如體謂二無我所顯實性
二空眞如本智所證處處定判非一。
今二空眞如文何不根本智所證*耶。況
得勝義第三勝義者。出大師解釋。此豈非
本所證涅槃耶如何
答。雖多義。且可根本後得二智
所縁云義也。凡四重勝義淺深有次。三科
四諦二空一實爲其體。而二空眞如既通
後二智所縁。定知生法二空分齊莫第三
勝義。處處明根本智所縁皆説二空。以可
其證。但至理智冥合位證一實理之難
者。根本智不別生法故。直談其所證。雖
一實所斷所證二空其門別故。亦有
之義。故以二空本智所縁失。次
是最勝道所行義故者。第四勝義唯根本智最
勝道之所行也爲言前三非如者。顯一如
也。後之二俗心所變理者。第四世俗云心所
變理也。非第三勝義也。或第四世俗有
後得智所變理故談其邊也。爲第四勝
心變隆光釋可之。此事如細如
別雙紙深細記。大概見苦見苦
問。第三第四勝義根本智所縁歟
今云。四重勝義淺深有次。第一勝義唯事。十
善巧等也。第二通理事。四諦因果也。第三第
四唯理也。此中第二之中理唯心所變也。所
以尤淺。第三理通實與假理。第四唯實也。淺
深差別如此可知。故第三勝義。後得心變假
ニマレ本智實證實理ニマレ二空分齊生法眞如皆
之。第三第四同雖實理。以依詮廢詮
其差別。根本智所證名二空眞如之文處
處有之。如疑難被之。今二空眞如之詞
唯限後得耶。況證得之名。專正智斷
證會故立此名也。後得所變相從爲名。尤
根本智證。以得勝義。關第三勝義
是爲至極證。得勝義即所顯得後三涅
槃。專依如無爲也。故疏釋云。因證顯故。約
得辨故云云但理智冥合位。能證智品。二空
義用法爾分。所斷所證亦各別。智品雖
二空行解。二空眞理條然而備。後得智
之前見彼正智所證。二空別故。依
門名二空也。次是最勝道所行義故者。第
三眞如雖本智所縁。亦有後得所縁。非
唯最勝道所行故云爾歟。前三非如本疏釋
一如也。章釋者尤爲難。雖第三眞取
根本智所證。第四俗諦不之。眞勝俗劣。
何以本智所證實理世俗門耶。依可破
壞等義世俗名故。或依隆光意。心心所
起時。能縁上本質之同分影像顯現。後得
二空如之時。質影同心所變也。故不質雖
正智品所變作。心之所行解故名之心
所變問答猶有
殘重沙汰
  非境界故
問。第四勝義名勝義者。爲境界義。將如
何耶 若境界義者。章云。廢詮談旨非
境界若依之爾者。勝義勝義無分別
智所縁也。何無境界義耶。依之論中。是最
勝道所行義故*如何
答。第四勝義得勝義名二義。道理義境
界義也。故章云。第四勝義多分依於道理
義*境界之旨分明也。廢詮談旨非境
界故之文。定可別意。或先徳訓文云。廢
詮談旨非境界ニシモ云云善殊釋云。眞如非
分別心境故非境界云云 二諦義一卷
私記同之
今云。章上文云。第四勝義諸論多説勝即是
 下云多分者指教之詞也。非
分通境界歟。之毛訓不文首尾歟。善
之釋恐又不然。下文云。前三勝義境界名
義*第三勝義等。豈妄心境耶更有愚推。又
。後可
人之。第四勝義名尤可
之。聊有其由來
  無作四諦
問。勝鬘經所説無作四諦。與瑜伽論非安立
。爲同。將如何 兩方。若同者。有作無作
其義異。分段變易雖相替倶知斷證修差別。
同安立染淨因果。然瑜伽非安立廢詮談旨
眞理。四諦之外別立之。何以變易施設四
廢詮談旨勝義。依之見論文。以苦等
四諦偏屬第二勝義。加之玄賛云廢詮談旨
即非滅諦。撲揚判一唯廢詮與無作別 若
之爾者。本疏中釋第四勝義。即是勝鬘瑜
伽等無作四諦如非安立諦也*如何
答。菩薩所觀甚深。設觀何法必及二空一
。故勝鬘經所説無作四諦可多重。所謂
變易品四諦事。二空。一實也。故宗家釋
其文不同。玄賛擧變易品四諦。不二空
一實。幽賛有二重。四諦事。二空也。二諦章
或屬第二眞或屬第三眞實即同此意
今疏以一實無作四諦。處處各擧一隅
實有三重。是以本疏下文。釋此位菩薩於
安立諦非安立諦倶學觀察之文。或總作
一實眞如。或別作二空。別總三心非安立。
唯作四諦差別。勝鬘經説有作無作
四諦。無作四諦即非安等*文此釋明非安
立有多重無作見タリ。若爾無作非安立
同有多重。名字雖異其體無別。但於攝釋
者。正見全文。釋玄賛以古譯有作無作。如
次即新譯安非。問云非安立。廢詮義也。
無作者雖無後可作義。是施設安立法門也。
云何相即云云之非安立名通於二義。一
唯廢詮。與無作別。即瑜伽論非安立諦唯
是一也。二言非者即是無義。安立是作。名字
別義體無差。經云。非安立故即無作也
意云。非安立名聖教施設不同也。或唯
廢詮非安立一名之中
非安立
此與變易品
四諦異也。或有四諦非安立。即無作非
安立名字雖別。體義遂不替。玄賛相即依
後義爲言子島引攝釋兩釋了不
。若別別釋歟。重可
  尋云。若有三重者。經文明無作四諦
中。二空一實之證是一
實二空眞如離四諦詮門。何四諦分齊收
之耶。菩薩觀門。甚深四諦爲門。雖
實二空。其一實二空觀出四諦安立之外
何以觀門不四諦。四諦之中可
空一實是二若無作四諦及一實
非安立者。有作四諦。菩薩及一實二
之。亦同依詮廢詮如是三
答。彼經中。如來藏處説聖諦義。如來藏處
甚深故。説聖諦亦甚深即彼經説
來藏云。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
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云云既於自性清
淨眞如如來藏四聖諦。知一實理名
歟。彼下文如來應正等覺。於無作四
諦義事能究竟*究竟觀寧不理智冥
耶。若不理觀者非事究竟。故説
作事究竟義之中。於一切苦滅作證。所
言苦滅者。是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
云云 此明
知於無作四諦事究竟之時。
證一實眞如性淨涅槃此外其證非
一可
一實理雖直非四諦安立分齊。以性從
相之門。亦名四諦如。故論中明七眞如
畢。此七實性圓成實。攝根本後得二智
云云既以四諦如根本智境。故知
一實如四諦如也。無作四諦如之
文聊有其意歟。然有作四諦。菩薩觀之遂
一實。然而其有作四諦爲門。所觀二
空一實名無作四諦已上菩提院僧都相傳
義略記之。近來後
學。深歸此義。誠可
指南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一






論第九卷同學鈔第二目次

  二種姓
  六處殊勝
豈六位
本性住種姓
用及用具
習所成種姓
仁王梵本
王等
位地十信二方
仁王十善道
汝等所行
非勝解
佛現八
資糧菩薩現八歟*二方
入心
清淨増上意樂行
初劫滿二方
僧祇時
地前三十心齊等
但三無
釋迦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