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倶舍論頌疏抄 (No. 2254_ 英憲撰 ) in Vol. 64

[First] [Prev+100] [Prev]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十一
 (頌疏論本第十一) 
一明小器 器世間器者所依義有情所
依處故 惠云。小器者。即一四天下。如
輪俓十二洛叉。三千四百五十踰繕那。即是
一四天下所依 又云。風輪量無數。即爲
大千世界所依。准婆沙。風輪與百倶胝水輪
爲所依
餘句別釋 別釋三輪爲三。初明風輪。二
又諸有情業下。明水輪。三有情業力感下。明
金輪。可見之
論云許此 惠云。許者。諸部共許 本義
抄。或於許字者。不必標不信之義。故論主
許此義可云也。或文三輪廣厚之量等。論主
所存異之故。爲顯不信之義。置許字歟云云
三輪廣量事 婆沙百三十三。述風輪相云。
廣則無數。次述水輪相云。有説。廣量與風輪
等。有言狹小分百倶胝輪。其量皆等。謂俓十
二億三千四百半次述金輪相云。有説。金
輪廣如水量。有師復説。小廣水輪 今論云
形量不同。次述風輪相云。有風輪生。廣無數。
次結水・金二輪云。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俓
十二億三千四百半 寶心。婆沙論二説
中。齊等之義爲正。今論意實存三輪廣量齊
等之義。得意也。風輪一大三千界總所依
器故。云其量廣無數。各別四天下將成水・金
二輪即起故。從能依四天下。且雖述此水金
輪廣俓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以實論之。水・
金二輪廣量。與風輪同。可無數也以上
一大諾健那 二十七卷頌疏云。象等七十
増者。明那羅延力量也。象等七力。十十倍増。
一。十凡象力。當一香象力。二。十香象力。當
一摩訶諾健那力此云大
露形神
三。十摩訶諾健那力。
當一鉢羅塞建提力此云勝
蘊神
四。十鉢羅塞建提
力。當一伐浪伽力此云妙
支神
五。十伐浪伽力。當
一遮弩羅力此云執
持神
六。十遮弩羅力。當一那羅
延力法門章引華嚴經云。如意樹口子。是
爲大雲雨一味水。以衆生善根果報力故。法
如是故。起種種風輪
渧如車軸 麟云。渧如車軸者。劫章云。是
光音金藏雲布及三千界。雨渧如車軸 惠
云。&T033824;持穀者。艮章云。四面猶如槃&T019209;
此云妙高 惠云。妙高者。四寶爲體名妙。
出群峯之上爲高也 麟云。蘇迷盧一翻如
疏。或云妙光山。昔云須彌樓皆訛云云 法
門章云。智論百云。劫初立時。四邊大風吹。聚
地之精味。積爲須彌山。更有風吹。令堅而
成寶云云 瑜伽二云。然其雨水復依金性地
輪而住。次復風起穀水令堅。即由此風力所
引故。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
盧山。此成山已。四寶爲體。所謂金・銀・頗胝・
瑠璃云云
此云持雙 神云。此山頂上有二龍道。因
以名之 光云。此山頂上有二道。猶如車
跡。山持二跡故名持雙
此云持軸 神云。此云持軸。言此山上多
有諸峯。形如車軸 光記如今疏。光云。山
峯上聳。猶如車軸
西國樹名 神云。此山上多諸寶樹。形如
羯地洛迦木。舊云佉陀羅木。若燒爲炭。經
而多熱。故諸經中。名袪陀羅炭。此方山南
人名擔山木。此山從寶樹形爲名也 正文
云。光云。稱爲擔木。山上寶樹。其形似彼
可依光記云云
此云象鼻 神云。毘那怛迦。此云有障礙
神。有一鬼神。形如象頭。凡見他勝事。皆爲障
礙。此山之峯。似彼神頭。故以名之
此是魚名 神云。海有魚。名尼民達羅。此
山峯形似彼魚頭
爲衆寶種藏 光云。水能生寶名種。水中
於寶名藏。水生寶時。因滅果生。體非倶有
 寶云。水減寶生。非即水體轉變成金
惠云。金輪上水本是一大海。後業風鼓撃。一
像出九大山。一山間一海。即變成也
神云。其水爲衆寶種子。由具種種威徳。猛
風鑚撃。變生衆寶泥等。謂中四寶泥。次外金
泥。次邊鐵泥。如是變水生寶等
皆具八功徳水 光云。若依稱讃淨土經。
數八功徳水云。一者澄淨。二者清淨。三者甘
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飮時
除飢渇等無量過患。八者飮已定能長養諸
根四大増益種種殊勝善根
約持雙山内邊 麟云。約持雙山内邊周量
至各三倍者。言山内邊即海外際。准此論文。
妙高山方。以言四面。數各三倍故。總計有
二億四萬也 神云。若約妙高上邊。妙
高山方故。周量於其四面。數各八萬踰繕那。
今約持雙山内邊。於其四面。對妙高山外邊
八萬故。數各三倍八萬故。三・八二十四。謂各
成二億四萬踰繕那 惠云。總許九山八
海。有一百二十萬八百七十五踰繕那。與前
金・水二輪俓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踰繕那。
相當。大數同也 古云。八山皆周方也。
鐵圍周圓也
唯此別中有 本義抄。問。唯此世界南州
有金剛座歟。答。金剛座者。一切菩薩將登正
覺所座之座也。而有宗心。談十方世界唯有
一佛之旨故。唯此世界南州有金剛座也。餘
世界中既無佛出世。何可有爲登正覺座金
剛座哉以上
畟方 スミアテ四方也爲言
猫牛 人面形似猫牛等歟
有説唯一州 光云。於二説中。初説爲正
麟云。羅刹婆。是惡鬼之通名也
有三重黒山
IMAGE
[IMAGE]
[IMAGE]
 私云。向北三處各有三重之黒山 云云
名無熱惱池 麟云。謂此池龍離三熱惱。
一非熱砂所燥。二無風吹衣覆形。三無金翅
鳥所食。無此三種所生熱惱。名無熱惱。即法
華云阿那婆達多龍王是也。出四大河。華嚴
經云。十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爲龍王。於中
潜宅鱗甲中。出清冷水。治贍部州諸有情類
 西域記一云。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
周八百里矣。金・銀・瑠璃・頗胝其岸。金沙
彌漫。清波咬鏡。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
伽河。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
出信度河。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瑠璃
馬口流出縛芻河。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
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繞池一匝入東
北海 此池銀牛口等。是劫初所化歟。若
依心地觀經。四方獸頭。此池四龍之貎
見之 麟云。然今章中。第三・第四前後不次
 惠云。縱廣者。俗釋南北曰縱。東西曰廣。
今釋應是竪曰縱。横曰廣。四河口皆濶四十
里。東面河口以銀成似牛頭。南金成似象
頭。西面頗胝迦成似師子頭。北吠瑠璃成似
馬頭也
此云孟津河是也 古云。孟津河者。唐土
所在河也。故此云孟津河云云謂此徙多河
天竺ヨリ唐土流出。其間花山云山ヨリ瀧落。此
瀧音其國人民多死亡。速疾鬼云鬼神。山
引崩三重成落。是云龍門瀧云云
而有等流 惠云。以數死生前後有凉風來
間。名等流。又如食鶏法。先與丹食。命終生地
獄。得鐵丸食。得食想解除飢渇。名等流樂
七捺落迦在無間上 本義抄。問。就重累
師。此下過二萬。無間深廣同而於最底二
萬。安立無間。於餘二萬。如何可安立餘七地
獄及炎摩王宮哉。答。於重累師。亦出二師説。
初師心云。四萬踰繕那中。二萬無間地獄之
分齊也。其上一萬九千踰繕那中。安立餘七
地獄。其縱廣量。各一萬踰繕那也。雖不説
高下量。推之各當二千七百十四踰繕那餘
歟。第二師心云。六萬踰繕那那中。二萬無間
地獄分齊也。其上三萬五千踰繕那中。安立
餘七地獄。其縱廣高下量。各五千之也五・
七三十五。其數尤易知之。問。就傍布師。此州
有金剛座。爭可建立十六地獄及十六増等
耶。答。傍布師云。無間地獄在其中央。餘七地
獄周匝圍遶安立之也。而光云。明知金剛座
近北。諸地獄等在王都下。稍近南邊。不相妨
意云。第八外海廣量。三億二萬二千踰
繕那也。南北廣量二分之者。各十六萬一千
踰繕那也。其北方雖有金剛座。其南方十六
萬一千踰繕那中。無間等幷八寒等。可安立
之。故傍布師不無相違也以上
長十六指 惠云。鳥狗駈令上下樹。一指
二寸。十六指有三尺二寸也
此是増上被刑害所 光意。爲三師説。論
文既結此是増上○故説名増。明知本地獄
中已下。別師義云事。故光云。所言増。第一
解云。此是増上被刑害所故。説名増。第二解
云。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遭害故。故名爲
増。第三解云。有説。有情從地獄出已。數更遭
此苦。故説爲増。此約出本地獄已數數受苦
名増。故與第二不同初師心云。受苦増盛。
過本地獄。故名爲増。第二師意云。本地獄
中被刑害已。亦於彼處重受苦故。望本地獄。
説名爲増。第三師心云。出本地獄之後。經
歴六諸處。數數受苦。故名爲増爲言。以上
寶心爲兩説。麟記同之
有説非情 神云。有薩婆多説非情○有正
量部説有情。問。若爾。此惡業何處受異熟。
答。即地獄中受 惠云。正理説。無間・極熱・
炎熱。無獄卒。大叫號。衆合。小有獄卒。琰摩
王使。時時往來巡撿。餘者皆有有情・無情二
種獄卒也
一頞部陀 神云。此中有情嚴寒所逼。初
二隨身。一頞部陀。此云胞。嚴寒所逼。身有胞
起。二尼刺部陀。此云遍胞。寒苦漸重。遍身悉
成胞也。次三隨聲。謂頞听吒等受苦聲也。次
三隨色變。六嗢鉢羅。是青色花。此華葉細。開
作青色。寒苦所逼。變成青色。七鉢特摩。是赤
色花。開折折裂處色赤。如此華開。八摩訶
鉢特摩。是大赤蓮華也。寒苦極重。其身大折
裂赤。如大赤蓮華也 寶云。頞哳吒是忍
寒聲。寒増故。口不得開。但得動舌。作哳吒
聲。臛臛婆者。寒轉増故。舌不得動。但得作臛
臛聲。虎虎婆者。寒増故。不得開口。但得作虎
虎聲 私云。或多或二或一孤□一二
三人可感也云云
州如穀聚 惠云。問。何故此州下有無間
等。答。正理論云。唯於此州極重惡業。又此
州人極猛利故也 私云。如經者起世經

論云日月 所引論文一段爲六。初明日月
運轉。二彼所住去下。明日月遠近。三日五十
一。明日月體量。四日輪下面下。明日月照
用。五日行此州路下。明晝夜増減。六日行
此州向下。結増減也。可見之 惠云。頗胝迦。
此云水精。水玉白珠。運持日等令不停墜者。
日等由運不停。由持不墜也。作所作事者。即
作光明生成萬物。正・二月即益。七・八月即
損。如日初見即益。久看即損眼。以有火故也
 麟云。下面者。以上面諸天所居。但言下
面也
向南向北 本義抄。問。日輪向南之時。去
須彌山遠。日輪行度可久。何云夜増耶。答。此
州北廣南狹。日出此州之後。人見日光故。日
自南路出之時。其路近故。晝減夜増。日自
北路出之時。其路遠故。晝増夜減也。如南州
日輪行度有多路。餘三州例之。亦可有多路
也。或抄云。自本人眼根可見之分齊有之故。
日輪向南之時。去此州事漸遠。人見日輪行
度不久故。晝減夜増也。日輪向北之時。去此
州事漸近。人見日輪行度可久故。晝増夜減
云云。以上 麟云。言向南向北者。爲從正
中向北。名爲向北。爲正中向南。名向南。爲
從極北漸次歸南。名爲向南耶。答。極北向南。
即同光釋。若正中向南。便同泰解。既通二釋
爲證
世施説論中○餘邊發影 惠云。世施説
論者。西方俗人失施設。不是六足論中施説
足論。日輪小高。月輪小下。故月被日侵照也
 寶云。准此。以月下日高。此發影覆其自
面故 光云。月被日照發影。自覆於覆暗
處。遠見不圓。日體淨妙。月體稍麁。故月被
照。發影自覆。如樹發影。照既多小不同影覆
多小爲異。所以缺還不定 神云。日輪光
色細淨。月輪光色麁濁。相見之時。月障日
則發月影。如樹障日月光則發樹影。由發月
影。影色闇覆蔽月一邊。遠望不見所覆處。故
謂月虧也
又經部宗先舊師 古云。譬明月夜。螢火
發光。如不見云云 神云。眞諦師云。非關影
覆月故不見。由日行駃。從白半後行路相近。
由日光明月光昧。既漸相近日光暎月故。月
輪漸不現。遠望不見所映處故。謂月虧乃至
極相近。月輪却不現。遠望全不見月輪。故
謂月盡 光云。日輪速疾。月輪遲緩。行度
不同。日光赫&T024369;。月明昧劣。日漸近月。日照月
輪。暎奪不現。若極相近。映奪不現○非由影
此四層級 光云。若妙高如鼓。即侵山十
六。若如方坐。即體外別出。體廣八萬 頌
云傍出。後説順文歟
名金剛手 光云。手執金剛杖。名金剛手
 又云。藥叉是神名。通天・鬼・傍生。是暴惡
義。或云勇健
於山頂中有宮 光云。釋善見宮及殿
及殿者。下殊勝殿也 又云。一百箇一故。言
百一。如言百味飮食。妬羅綿。妬羅是樹名。綿
從樹菓中出。名妬羅綿。如言柳絮 惠云。
一寶一色。名百一也
城外四面四苑 光云。婆沙一百三十三
云。如是四苑形皆正方。一一周千踰繕那量。
中央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千踰繕那量。八
功徳水盈滿其中。隨欲妙華寶舟妙鳥。一一
奇麗種種莊嚴 惠云。天子遊戲時。隨福
勝劣車現。於此苑中。有四輪寶。若有人行上
品十善。合作輪王。隨彼是四輪王中行者。苑
中四輪即應之
三十三天名事 惠云。三十三名。如正法念
經二十五説可見之
帝釋事 惠云。梵云釋迦提婆因達羅。釋迦
此云能。提婆此云天。因達羅此云帝。正言
能天帝。諸處釋提桓因。或天帝釋。皆訛略。過
去名憍尸迦。此云璽兒。本是下人孝養。即主
後彌從良。常修道路。時有倭人向王。此
人修路。引外國兵馬。王令放象踏死。象却
踏倭人死。王知善人。與一縣。令共三十二人
同修善事。死後同生三十三天
自地者花也 惠云。自地。所依爲義。香依
四大中地大。或即花是所依名地也
依受如生現前 光云。謂有情恒樂受用
宿業所感。隨本所生現前欲境。非別他作。
故彼於如是隨本所生現欲境中。有勢力故。
自在而轉○言妙欲境者。境非是欲。貪欲名
欲。境能生欲。故名欲境。愚夫妄計。名之爲
長時離苦 惠云。一以近欲界有苦地。二
以自地有三識爲苦依。初定不言離苦
云。第四定已上無喜樂。故不立也。問。中間禪
無喜樂。如何亦號樂天。答。正理云。大梵王身
既喜樂現行。亦樂生天。無失也
若來若至 麟云。來謂上來下。至謂下往
下眼不能覩上界地 麟云。此約異地説。
以別地繋麁細異故 惠云。下界地身往上
界。界地別故。欲界眼根不見上地色。身根
不覺彼上觸境。疏釋云非境界故。須發天眼
方見上地色。上地身若下地來。下地麁色即
不能礙。以色細故。要別作欲界化四塵。爲
依地籠此身。下眼方得見。如梵王詣佛衆人
見也
明天量 論云。有餘師説。此上四天依處
量。同妙高山頂。有餘師説。上倍倍増。有餘師
言。初靜慮地等一四州。第二靜慮等小千界。
第三靜慮等中千界。第四靜慮等大千界。有
餘師言。下三靜慮如次量等小・中・大千。第
四靜慮量無邊際 惠云。等四州者。如金
輪俓十二洛叉等也。中千即有十億日月四
大州等。大千即萬億日月四州等
贍部州○三肘半
麟云。三肘半四肘。肘長一尺八寸。總計成
六尺三寸。或七尺二云云 周代尺云云。手擧四
肘六尺三。□擧四肘
七尺
二寸
所以無雲減三者 本義抄。初釋心云。三
禪已下。變易受定。麁動易起。四禪已上。不變
易受定。寂靜難修。而若感勝果。必依勝因。若
感劣果。必依劣因。任此道理之時。無雲天
身量減三踰繕那。能感定因隨亦可減云事。
必然也。次釋心云。諸天身量。次第倍増。無雲
天若不減三踰繕那者。無雲天身量。一百二
十八踰繕那。乃至色究竟天。一萬六千三百
八十四踰繕那可當也。是即數量非巧。可有
雜亂之過也。無雲天減三踰繕那時。無雲天
身量。一百二十五踰繕那。乃至色究竟天身
量。一萬六千踰繕那故。或滿或半之増。數
量巧成。無有雜亂之過。故擧終釋爲成色究
竟天萬六千故。所以減三。尤有其謂也以上
明眼抄。問。何云變易不*變易耶。答。下三靜
慮。根本喜樂。近分捨受。互起反易。第四根
本・近分同捨受。無變易也
於劫初時人壽無量 惠云。准瑜伽論。
萬四千爲最工。此論但言無量也
小光已上大全爲劫光云。問。劫大梵王望
小光天身量。但狹半踰繕那。如何壽量懸格
不同。解云。身・壽二量不可倶齊。爲順火災
故。大梵王不受大劫。爲順水・風災故。小
已上大全爲劫。倍倍漸増
無間地獄壽一中劫 一増一減爲一中劫
也 本義抄。問。等活等上六○壽量亦同彼
者。今論定判也。而彌勒菩薩住第四天。盡
彼天壽之間。送一増劫全・一減劫小分。是則
當第四號叫地獄一日一夜之分齊。設雖盡
一増劫全・一減劫全。無間地獄壽。難及號叫
地獄二日二夜耶。答。此事難義中難義也。楞
嚴唐決也。且一義心云。一生補處菩薩。住第
四天間。數死數生。故經一増劫全・一減劫
小分也。都史多天一個四千歳之間。非經一
増劫全・一減劫小分。故不可違八大地獄壽
漸次倍増之理也以上
二十増減爲一中劫 本義抄。無間地獄
壽。一増一減爲一中劫之事。諸師一同説也。
於今釋者。源信以之爲誤矣。又依麟記心會
之。二十増減爲一中劫者。住劫有二十増減
之中。爲一中劫。是一増一減也爲言非謂二十
増減爲一中劫量也以上
佛記佛使 惠云。西國長者婦。外道記女。
佛記男。外道菓中著藥與母。食母死火葬。佛
令祇婆入火抱取樹提伽。長者問佛。何不記
母。佛言。汝不問母也。樹提伽此云火珠
麟云。涅槃經説。外道記人不生爲女。佛記爲
私云。隨信行鈍根。隨法行利根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十二
 (頌疏論本第十二) 
折諸色至一極微 麟云。若准大乘。無實。
但是覺惠分折。以爲極微。此是識心所變。非
積小成。若小乘中。説有實極微以成大色。折
其大色至不可折。名一極微云云 惠云。大
乘麁色實有。以頓變故。折至不可折。假立極
微。經部細色實有。麁色是假。以聚細色成麁
色故也。有部麁細二色皆實有又云。謂折
諸色者。有部雖無獨住極微。以惠分折。即是
大乘折色明
分折諸名 惠云。從三十二字折至一字。
名字極小。須臾至一刹那。名時極小。雖一
字有多極微。今取不相應中字。不取墨字。以
是色故不取也
衆縁和合法得自體 光云。現縁合法得自
體頃。即便落謝更不經停。名一刹那。或有
動法。行度一極微。名一刹那。諸法實無行動。
相續道中假説動故。對法師説。如文可知云云
 寶云。答中有二。一述經部答。二述有部答。
經部答有二。一法先無體。是未來。得體已滅。
過去。得體未滅。名爲現在。即此得體未滅之
頃。名一刹那。或有動法。度一極微。名一刹
那。極微處量促。刹那時量促。若度二已上極
微。名一刹那。刹那即有前後。非時極少。若度
一極微。經二刹那。即極微量有分。極微非極
少。由此故説度一極微名一刹那 本義
抄。問。就第二師義。日輪行度一四天下之間。
是一日一夜之時分也。尋一四天下周圍量。
三十六億二萬三百五十踰繕那也。所有極
微。其數幾許。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以行
度一極微。爲一刹那量者。所經刹那。隨難稱
計。而任百二十刹那爲怛刹那量。臘縛此六
十。此三十須臾。此三十晝夜之處。思一日一
夜之刹那數量。當六百四十八萬刹那。依之
寶云。日夜刹那。唯有六百四十八萬若爾。
行度一極微爲一刹那量云義。不肖百二十
刹那爲怛刹那量等之理耶。答。寶法師釋此
事作二釋。第一釋云。一日夜刹那與此刹那
不同。日夜刹那唯是算數之法。如此秤尺寸
量。極小之名。無佛法時。此數常定。此生滅
刹那。即是諸法生滅之量。經部云。是諸法得
自體頃。有部即是取果之頃也 此釋意
云。日夜刹那與生滅刹那。彼此自本各別長
短不同也。時極小刹那。是諸法生滅刹那量。
一日一夜之間。所有刹那數量。不可稱計。日
夜刹那。是算數譬喩之所及。更非時極小刹
那云也。第二釋云。二釋時之極小名一刹那。
是數量時之名也。即是極小名一刹那。極多
名劫等。刹那非不更有細分。劫非更無有多
時。應更思之此文意云。日夜刹那・生滅刹
那。同是刹那名言所攝也。本以時極多雖名
劫。其劫中如非無大中小不同。本以時極小
雖名刹那。其刹那中。亦可有細分長短不同。
故彼此更非相違云也以上
今且辨前踰繕那等別問文 正文云。今且辨
前等者。是答。何爲別問耶。故光已知下。爲
結前問起。今且以下爲答以上 寶云。微顯
細聚。此微眼見色中最微細也。應知但爲天
眼・輪王眼・後有菩薩眼所見
極微爲一微量 惠云。梵云阿&T073156;。此云微。
天眼・輪王眼見也。菟毛細滑塵小。牛毛
賊塵即大。極微相續。皆言七者。四面上下。
六方兼正成七也。雜心名銅塵。古論名鐵。應
知。銅・鐵・金・銀皆名金也。一肘一尺八寸。計
五百弓。有三千六百尺。五尺爲歩。三百六十
歩爲里。成一倶盧舍。二里也。踰繕那。舊云由
旬。此云合也。應也。謂法合應爾。四十八里
也。取十六里。從極微積成。若四十或八十里。
無本積成也 麟云。三節爲指者。是竪三
節。如今人指。所以頌中不記者。論云三節爲
指也。世所成極故。於頌中不別分別。一弓七
尺二寸者。新云。古時一弓有八尺者。即古
尋。今時六尺已下。即六尺歩法。然今多用五
尺歩法也。無喧雜者。謂是人牛聲不及處。疏
計二里者。以五尺爲歩。三百六十歩爲里。故
成二里。或曰。一鼓聲間。計爲五里。與此論不
 正文云。四肘爲一弓。謂尋。竪積五百
弓。爲倶盧舍乃至一弓七尺二寸云云
一解塵向金上 麟云。如上所引此釋應
尋。然光云。一肘有一尺六寸。四肘爲一弓。一
弓有六尺四寸云云 古云。金塵假令微細隙
孔。其孔口ニハマリテアルホトノ塵也。第二解。
彼孔ヲトヲリルホトノ塵也爲言 光云。塵於
金中往來不障。故名金塵。又解云。積微至七
方於金上住。故名金塵。水塵兩釋亦爾
刹那百二十爲一怛刹那 惠云。一臘縛有
七千二百刹那。一須臾有二十一萬六千刹
那。一晝夜有六百四十八萬刹那也
六月減夜 麟云。但言夜減。兼亦攝晝。十
二月中。六月減夜。即同此方六月小也。言一
月半已度者。謂三際中各前一月及第二月
前半已度也。所餘事半月。即是第二月後
半也。各於此時缺一日也。然此方亦有
大及潤月等。舊云。論主所以不廣明諸歴數
者。恐人耽著邪命自活故
一月半已度 私云。十六日未半山度云
 古云。於十二月中。六月減夜。六月不減夜。
次第ハハ。大月次小月アルヘシ。謂一月者。
大月大月不減夜。三十日也。半已度者。次
小月中前十五日也。所餘半月者。小月中後
十五日減夜爲言 以上 光 不廣明諸*歴數
者。廣分別歴數法者。能學人耽著陰陽歳學。
恐邪命爲言 問。何故減夜耶。答。日行度百
八十路。若本路迴合迴合。如&T055134;ナラハ。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之無用歟。而日月行度不爾。ツツキテ
小分長短出來。四季季節可相違故。是爲
作合。減夜潤月設也 准麟記。潤月漢

釋曰劫有四種 私云。一壞二成住空
壞成攝云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問。何故四劫中不説空住耶。光云。解云。以壞
攝空。約中辨住。故不別説。又解。約中辨住。
空無別體。頌中類顯。又解。以壞攝空。以成攝
壞有二種一趣壞二界壞文 一約五趣辨有情。
二約界辨欲界有情
壞。
爲言
 私云。此兩重二種壞。出神泰釋。光記
云。文顯可知無別釋。寶記。今兩重二種。直
爲四種。第一趣壞。第二界壞。第三有情壞。第
四世間壞。可見之 神云。然壞有二種。一約
趣辨壞。二約界辨壞。復二種。一内有情壞。
二外器世間壞云云 准此疏。今疏或本。界壞
復有二種云云此界壞言無用歟。今兩重二種
者。總別爲異。謂初別欲界五趣壞・欲界有情
壞爲二種。後總三界内有情壞・三界外器壞
爲二種也。上所注科文。准寶釋注之。可見之」
若時地獄有情○ 神云。若時地獄有情命
終。以是人壽八萬歳時。輪王出世。十善化
物不造十惡時。壞劫故。無復新生地獄趣者。
爲壞劫始。乃至地獄無一有情。爾時名爲地
獄已壞云云 本義抄。此若時地獄有情○爲
壞劫始 今此地獄者。唯可限無間地獄
也。今論釋成劫相云。若初一有情生無間獄。
二十中成劫應知已滿云云以成劫滿。思壞劫
初。地獄無新生有情。爲壞劫始者。唯可限
無間地獄也。此則准法爾後壞必最初成之
理思之。最初壞處。最後可成也云云
並他方事 古來兩義也。一義云。約未
墮有情論之也。設雖業力不思儀。於已墮有
情。何可有引置他方之義耶。今論云。若時地
獄有情命終無復新生。爲壞劫始云云寶云。應
生不生。名爲壞劫約未生有情但神泰釋。
容受報未盡之者。引置他方地獄云也。更非
約已墮有情論引置他方之義也。一義云。有
情業力不思議。受報義方差也。雖已墮有情。
有受報未盡者。何無引置他方義耶。神泰云。
諸有地獄定報。定報業應受一切報者。至地
空盡時。業由未盡者。業力引置他方獄
云云既云業由未盡。約已墮有情但論文
者。上云無復新生爲壞劫始。只先述劫將壞
計也。下正述引置他方義時。未見限未
墮有情哉。寶釋是亦釋無復新生之論文故
也。非釋引置他方論文。故非難勢也以上 除
地獄餘趣中。有決定業者。此界將壞時。可爲
移往他方也同抄心
由此准知傍生鬼趣 總傍生鬼趣壞相。准
地獄壞相。可知之云也光云。正理論云。由此
准知傍生鬼趣時。人身内無有諸虫。與佛身
同。傍生壞故。有説。二趣於人兼者。壞與人
倶。餘者先壞。如是二説。前説爲善 寶云。
鬼本住處。即此州下五百踰繕那。傍生在大
海。各先壞本處者。先壞畜生。後壞鬼趣云云
東西二州例此 准成劫相。思四州人趣壞
相。初南州。次東・西。後北州壞也。此則法爾。
後壞必最先成理也 光云。正理云。北州命
盡生欲界天。由彼鈍根。無離欲故。生欲天已。
靜慮現前。轉得勝依。方能離欲云云
若時天趣四大王天 寶云。天趣壞。彼彼
天中。皆得離染。直生梵世。不轉生也 神
云。依立世經。初從壞地獄。乃至壞梵輔天。經
十小劫。衆生世界壞。然梵王未上生也。雖有
梵王。無餘衆生故。言唯器世間空曠而住
唯器世間空曠而住 神云。明壞器世界。
餘十方界一切有情。共業感此三千世界。業
盡於此。持雙山後大海下。漸有七日輪現。經
十劫。燒大地已。梵王方乃捨命上生。然
後風吹猛炎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唯灰燼。
初禪自他火炎燒自地宮。非他欲界地災能
燒他初禪地。乃至謂欲界火猛炎上昇爲縁。
引生色界火炎。餘水・風災亦爾云云 惠云。
七日輪現者。准劫章頌云。日加四倍於常熱。
溝池乾涸草木雄。二三日出江河竭。四五日
出海悉盡。六七興射山石融。爾時大地
焔輝。三千世界猛焔聚○問。色界無日。誰
相縁引生火。答。由衆生業力。隨處引生火
 古抄云。七日輪出現。依日輪勢力。大
ヨリ火出生。下三輪燒下。上梵宮マテ燒昇也。
婆沙云。有説。七日先陰持雙。先一照曜。後六
漸出。便壞世界。有説。一日分爲七日。有説。
一日成七倍熱。有説。七日先藏地下。後漸出
文。以
乃至梵宮灰燼 惠云。乃至梵宮無遺灰燼
者。破外道世界壞極微散居虚空不滅。成即
二二合生子等。若壞時無極微者。成時積何
物成。有部積風成。風爲種子。准智度論。劫火
無灰。隨火起即過。若有灰者。是何物能壞。
若有灰者。即壞劫義不成也
初一有情○生大梵處 麟云。初一有情極
光淨天沒者。謂是第二禪第三天沒來。彼天
火災不壞故。理實小光無量光天下生梵世。
蓋亦無失云云
  已下二個條本義抄
問。大梵王必自上地下生歟。答爾也。付之。衆
生造業感果非一准。何必自上地下生哉。況
此界大梵王。修中間定。造順生業。爲他三
千界大梵王之義。何強遮之哉。答。有情業
力。衆生果報。是不思儀。法爾所定。故大梵王
必依順後業。自上地下生也。故今疏釋是今
論文也。又正理論云。諸大梵王必異生攝。以
無聖者還生下故云云故法爾必然之理。必自
此界分齊極光淨天下生。爲大梵王也。自他
三千界來。爲此界大梵王。自此界往。爲他三
千界大梵王之義。不可有也。必依順後業。自
此界分齊極光淨天下生。爲大梵王也。問。大
梵王壞劫時。上生極光淨天。次成劫時。還生
爲大梵王義可有耶。答。不可有此義也。付
之。造業感果非一准。又極光淨天亦非無中
夭。何強遮此義哉。答。極光淨天壽量。是八大
劫也。而大梵王上生極光淨天。即還生爲大
梵王之時分。纔二十中劫也。時分長短遙異
也。何可有此義哉。極光淨天有情。雖非無
中夭。依廣大福業。受彼天果報之類。何纔受
彼天壽量三十二分之一分。忽可有命終之

從無量劫○至極十年 劫字正文正之
惠云。此論不論幾年減一年及増。相傳。百年
一減至十。増亦百年増一年云云
十八劫中○時量方等初減後増 問。初唯
減無増。後唯増無減。如何等中間一増一減
耶。惠云。二十中劫。初劫衆生業勝難減。第二
十劫衆生業劣難増。時量即當中間十八劫
一増一減也 光云。二十住劫前後相望。
前有情福勝。後有情福劣。住中初劫福最勝
故。應令受用上妙境界。故下時極遲。從第二
劫已去。其福漸薄。上稍遲下漸疾○第二十
劫福最薄故。上時極遲。故初後劫等中十八。
又解。壽未減時。是成劫攝。從無量歳初減已
去。方名住劫。第二十劫。上至八萬。多時經
停。故初後劫等中十八云云 惠云。成劫時壽
無量。至住初即有八萬歳也。後増亦即至八
萬。大乘即至八萬四千歳云云 本義抄。初
釋意。於増時減時有遲速云也。謂第二劫等
已後。有情福漸薄故。増時遲。減時疾也。但
第一劫初減時分。若如第二劫等減時同速
者。不可同中間一増一減時分。唯減無増遲
時故也。故初減福勝時分故。下時稍遲爲言
二十劫福最薄故。上時遲。故當一増一減也。
第二釋意。増時減時。不論遲速。故云上至
八萬多時經停。謂第二十劫増至八萬歳畢
之後。多時經停爲言第一劫自無量歳。減至
十歳時分。兩釋倶時分齊等。更不可有長短
差異。謂自無量歳減至八萬歳之時分。可同
自八萬歳減至十歳之時分也以上 尋。第二
十劫衆生薄福時分也。尤以減時可爲住劫
終。何以増位爲終哉。答。任上所注神泰釋
可知之
成中初劫起器世間 麟云。准此文。梵王
唯壽五十八劫。謂成壞劫各除一故。而言六
十者。約大數説。或成劫纔圓。梵王即住。壞劫
臨至上界梵王方去。故滿六十。非要具受云云
 問。成器世間・成有情世間時劫多少不同
耶。惠云。成外器・有情別者。外器共業易。故
一劫成。有情別業難。故十九劫成。壞准此説
云云 立世經云。十劫成器世間。十劫成
有情世間云云 光云。立世經説。梵王十小劫
獨住。然後梵補等生。彼經意。梵王獨一少
故。攝入器中。故説十劫成器世間。梵補已下
從多分説。故言十劫成有情世間。此論多少
通論故。説十九劫成有情世間。一劫成器世
云云
如是所説○積成八十 惠云。此論八十中
劫爲一。積至三無數。大乘即積風災劫六十
四箇八十劫爲一。積至三無數。梵云劫波。此
云時分。欲色界即五蘊。無色界即四蘊爲體。
空劫即以二蘊。以晝夜不離五蘊生滅故。五
蘊爲體也
謂唯五蘊時無別體 寶云。不同外道別有
時方○婆沙論云。何故名劫。劫是何義。答。分
別時分故爲劫。謂分別刹那・臘縛・牟呼栗多
時分。以成晝夜。分別晝夜時分。以成半月月
年。分別半月等時分。以成於劫。以是分別時
分中極故。得總名聲。聲論師者言。分別位故。
説名爲劫云云 私云。大乘心。時色心外假立。小乘
心。色心外別不立被仰云云。問。時
五蘊爲體付。空劫二十劫間無五蘊如何。答。二蘊爲體。
小乘意。顯色時空色立色。空劫ト云名アル故。後二爲體
也。名不相應隨
一也。此事祕也
第五十二之一數 本義抄。問。阿僧祇耶。
六十數中第六十數歟。答。雖有二義。且可
存第六十數之義也。付之。若第六十數者。今
論中十十倍増至第五十二重。爲阿僧祇耶
忘失中間者。寧不背十十倍増之義哉。
是以今疏釋當第五十二數如何。答。阿僧
祇耶者梵語。此翻云無數。若第五十二數者。
寧可云無數耶。但背十十倍増之義者。傳誦
者誦解脱經之時。妄失中間八數之故。實雖
非十十倍増。付現所有數。論十十倍増之旨
也。次今疏釋具擧六十數時。雖可爲第六十
數。亡失中間八數。自當第五十二數。故付
此現所有數。云是第五十二之一數也云云
光云。亡失後八者。付現所有數云爾也
於此數中亡失餘八 論云。於此數中。
亡失餘八既云餘八。不云忘失後八。知阿
僧祇耶者當第六十數歟
問何縁菩薩發願長時 此下有四重問答。
顯菩薩長時大行也。此則論文也。論云。菩
薩要經三劫無數。修大福徳智惠資糧六波
羅蜜多。多百千苦行。方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餘方便 光云。若餘二乘修小方便。亦
得涅槃。何用爲菩提久修多苦行 惠云。
二乘行爲涅槃方便。三生六十劫・四生百劫。
即得二乘涅槃也 寶云。既有六十劫或三
生方便。亦得涅槃。出離於苦。何用爲菩提久
修多苦行 此釋且就速得涅槃之類。先擧
聲聞三生六十劫修行。略不擧縁覺歟
菩薩濟物遂己悲心 惠云。菩薩有同體大
悲。他身即己身。他益即是己益也云云
有懷潤己無大慈悲 古抄云。禀性無慈悲
人。前菩薩行願難信禀性有慈悲。悲人苦者。
前何難信云心也。久習無憐愍等者。世間無
憐愍串習人天性。雖無己益。他人見有苦有
歎。悦之人アルコト。世間所悉知。如此菩薩慈悲
串習故。於己雖無其益。見他人有苦惱。歎之
志切爲言。以上。
如有久習無哀愍者 光云。引三證。一引
無哀愍。有慈悲證。二引執我愛。無我愛證。三
引有情種姓異。證依諸有情種姓差別 今
疏引二證。第二證略之歟
故有頌曰 光云。初兩句明異生。下士勤
求自身人天等樂。次兩句明二乘。中士求滅
三苦。非求有漏樂。以此樂是當苦依故。又
解。此樂行苦依故。又解。此樂壞時苦故。名爲
苦依。後一頌明菩薩。上士恒時勤來自荷
云衆苦。令他有情得人天善趣安樂。遠令他
永滅盡故。得涅槃樂
於此中間諸佛出現 光云。賢劫經第十
説。拘留孫佛。人壽四萬歳時出世。拘那含三
萬歳。迦葉二萬歳。釋迦百歳。西域記第六。&T025632;
留孫六萬歳。&T025632;那含四萬歳。迦葉二萬歳。釋
迦百歳。此應部別不同云云 取意 又云。釋
迦牟尼佛。當第九劫出世。彌勒佛。即當第十
劫出世 寶云。准彌勒經。今劫是刀兵劫
云云
有情樂増離教厭故 麟云。謂佛本出世。
生厭苦。教修出離。既是樂増。難可令厭。
故不出也云云 本義抄。問。諸佛大悲是廣。
可利増劫衆生。何唯減劫出耶。何況第九住
劫。四佛即出世。後十一住劫之中。九百九
十六佛可出世歟。而増劫佛不出世者。上天
下天時分不可相稱哉。答。増劫之時。有情樂
増。難教化故。佛不出世也。但一増一減之間。
補處菩薩出兜率天。數死數生以之思之。後
十一住劫之中。十箇減劫之間。九百九十六
佛次第出世之時。上天下天之時分能相稱
以上
五濁極増。難可化故 寶云。減其百歳。煩
惱等増。惠念等減。極難化故云云
言五濁者 光云義便明五濁云云 神云。
略明五濁之義。一擧數。二列名。三釋濁義。劫
減將末。壽等鄙下。如滓穢故。説名爲濁。如世
間物。淳清在上。滓穢在下。百歳已上壽命
長。資糧皆勝。見及貪瞋悉轉薄。所壽之身。色
心倶勝。如淳清。減百歳已去。是下劫將末。壽
命短促爲鄙。資糧麁惡。諸見及諸惑皆重所
壽之身。色心倶麁。此五皆劣故。言下由鄙下
故如滓濁也。四辨差別。由前二濁。如其次
第。壽命資具極被衰損。由命濁起故。壽命損
減。由劫濁起故。衣服飮食樂具衰損。由
二濁。善品衰損。由惑濁起。在家人耽著欲樂。
十善衰損。由見濁起。戒取諸見修苦行故。出
世善品衰損。由後一濁。衰損自身。衆生是
假名。以色心爲體故。色心損減。名衆生濁。昔
身量長大。減百歳後。漸短小。乃至十歳。身長
三尺。昔色貎可愛。後漸醜陋。昔身健有力。後
漸無力。昔有正念正智能懃修習。後漸邪念
邪智懈怠不修。昔身無病。後漸多病。總爲
衆生濁體云云 光云。又解。以惡業爲體。劫
減將末。壽等鄙下。如滓穢故。説名爲濁。由壽
濁起故。壽命極被衰損。乃至十歳。由劫濁起
故。衣食等資具極被衰損。劫濁以色爲體。以
煩惱濁耽欲樂故。起貪損善。以見濁自苦行
故。起戒取損善。或煩惱濁損在家善。見濁
損出家善。由後有情濁起。衰損自身。身量短
小。色白令黒。力強令劣。正念正智令邪念邪
智。勤勇懈怠。無病令有病。故知有情濁以五
蘊爲體云云 惠云。此五濁次第者。先有壽
命短。次劫惡名濁。由劫濁。起煩惱與見濁。由
煩惱等。有情身量色力等被損也以上
或煩惱濁損在家善○ 問。上差異如何。
答。初釋約煩惱五鈍使五利使自體。後釋約所
損善品歟。在家善者。准神泰釋。十善歟。出家
善者。出世善 嘉祥法華義疏云。濁是不
清義。譬如濁水不能見物云云
二者麟角唯一出世 本義抄。問。唯約一
大三千界論之歟。答。雖有二義。且可存通十
方世界論之云義也。麟喩獨覺是最上利根
之人也。設雖十方世界。輒不可有多類。是以
光所引婆沙云。麟角喩者。根極勝故。樂獨出
故。當知如佛。必無有二並出世
部行獨覺先是聲聞 光云。由衆部相隨。
名爲部行。離教自悟。名爲獨覺。部行獨覺
先是聲聞前三果人。後得第四勝果時。離教
獨證勝果。轉名獨覺。又解。先是聲聞初果。後
得後三勝果時。離教獨悟勝果。轉名獨覺。前
解爲勝 本義抄。問。論文只述先是聲聞。
未云前三果。僅判勝果時。未見第四果。何
云前解爲勝耶。寶云。部行獨覺先是預流果
聲聞云云此釋意。以初果云先是聲聞。以後
三果可名獨覺答。前解爲勝之釋心。先思
道埋。獨覺者以麟喩爲其本。而彼一向一果
人也。先聲聞部行者。本是聲聞種姓。更非獨
覺種姓。然而似同麟喩。有離教力得第四果
之義故。得獨覺名也。更以前三果不可云獨
覺果。寶師釋。人師異釋歟以上
別種姓部行事 本義抄。雖爲古來未決。任
先徳多分義。可有別種姓部行也。有情根分
萬差。斷惑證果非一准。何無別種姓部行耶。
但多分先聲聞故。今論云部行獨覺先是聲
聞也。非遮有少分別種姓之類矣以上
有餘師説先是異生 本義抄。問。此師心。
可許先是聲聞義耶。答。初師意。先聲聞部行
獨覺。不許先是異生之義。彼伊師迦山中五
百仙人。本是初果聖者也爲言次有餘師意。爲
先聲聞部行獨覺之本。伊師迦山五百仙人。
本是凡夫也。起戒禁取修苦行故爲言 重心
云。初師心。不許先是異生之義。第二師意。兼
許先是聲聞之義。是其差異也以上 尋。就初
師意。初果聖者不執苦行。非外仙。如何。答。
禪那院云三論名
教抄
雖不執之。同其相故。且名外
仙。實是聖人云云苦行者。世間不依佛法。別
立見解。是出離要道ナレトテ苦行事也以上
古抄
由本事中説 神云。由本事經中説。山處
總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獼猴。曾在山中。供
養獨覺。見彼獨覺結跏趺坐入定威儀。時彼
獨覺入涅槃。後展轉猶行。至外仙所。見諸
外仙。拔髮倒懸。修諸苦行。不能得道。現先所
見結跏趺坐獨覺威儀。諸仙覩之。咸生敬慕。
習此威儀。須更皆證獨覺菩提云云 准此釋。
獨覺威儀者。入定威儀也
麟覺喩者 光云。如麟喩。如麟一角無二
並生。獨居悟道。故喩麟角云云 本義抄。問。
麟喩初發心可依教力耶。答。可依教力也。最
初順解脱分善根依教力。最初發心由悟教
力云是也。順解脱分善根後。順決擇分已前
發心。必獨悟道。云唯獨悟道也。約第二發心
云獨覺也以上 古抄云。凡順解脱分善根分
齊。或持一戒。或以慇淨心施一搏食時。遍身
流汚。雙眼拭涙。身心悲喜スル發。云順
解脱分善也。其後經多劫。依内心力。自然厭
生死。樂求涅槃心生。云第二發云云
至八萬歳有輪王出 本義抄。問。輪王出
世可通増減劫耶。答。輪王人壽八萬歳已上
時分出世故。通増減劫也。所謂二十住劫之
中。自無量歳。初減人壽八萬歳已上位。幷
十九増位人壽八萬歳時。輪王出世也。重心
云。減劫唯限初減。増劫廣亘十九増位。故多
分増劫出世。少分減劫出世也以上 今疏云
從此州人壽無量歳。至八萬歳者。且出二十
劫中初減位歟
由輪旋轉云云 惠云。四輪應至存前引王
行。金輪經四倶盧舍。行千輻具足。若銀輪
*經三倶盧舍。七百五十輻。銅輪*經二倶盧
舍。五百輪。若鐵輪*經一倶盧舍。二百五十
輻。四種輪王唯生刹帝利家。輪名勝自在
益。女名淨妙證藏。臣名大典財。兵名離垢
眼。象名青山精。馬名行疾風。珠名光藏雲
鐵○王一州 古抄云。輪王南州出故。一
州先南州也。餘州次第劣ヨリ領之歟。
爾者。二州南東。三州南東西歟。難測云云
麟云。鐵輪王王一州者。即南贍部州。餘王
次兼王東西等
輪王如佛 惠云。一大三千界有一佛出。
一四天下一輪王出。故言如佛也 本義
抄。問。衆多菩薩同時發菩提心。倶修習菩提
資糧。至出世成道。何可有前後哉。答。十方世
界唯有一佛之旨。薩婆多宗性相也。衆多幷
同時雖發心修行。所化機根有熟・未熟。所修
行業有精進・懈怠。故約成佛時有前後事。更
有何過哉云云 惠云。婆沙云。施設論説。此
州北邊大海中有。輪王道路。廣一由旬。王若
未出。水所覆弊。王出時。水減路出。底有金砂
布地。旃檀香水自然灑潤。優曇鉢華以爲嚴
飾。轉輪王四軍巡四州時。共遊此路也云云
我等國土安穩富樂 麟云。安穩富樂多諸
人衆者。言無三災也。安穩無疾。及富樂無飢
饉。多人無力兵 惠云。四輪王四輪及威
定諸方即別。若行上品十善不傷害即同
輪王有亡種寶 惠云。問。象等五寶即是
有情。彼自業感。如何言輪王能感。答。不是輪
王業生他五寶。雖各自業。以先造互繋屬業
故。倶時生也。銀等三輪王。銀輪等既劣。義准
七寶及相亦小劣也 光云。非他象等有情
從他輪王親因業起。各自從己親因生故。然
由先造互相繋屬疎増上業。於中若一乘自
業生。餘亦倶時乘自業起 本義抄。問。四
種輪王倶可具七寶耶。答。四種輪王。金・銀・
銅・鐵輪。應雖別必可具七寶也云云
佛大士相處正明圓 寶云。一切輪王皆
悉並有三十二相。四王既異。相有勝劣
論云。佛大士相處正明圓。王明不然 寶
云。處正謂當其處。如千輻輪相正當足下。明
謂分明。如千輻相明顯。圓謂圓滿。謂千輻等
具足 古抄云。王千輻輪文。千輻等不具
足。其文アサヤカナラサル以上
釋曰劫初時人○ 劫初時人云下。釋第一
句。有如是類云下。釋第二句。後時有人云下。
釋第三句。爲欲遮防之下。釋第四句。光釋
ナリ。依寶釋。此一段有十三段一劫初時人
下。明未食段時。二有如是類下。明食段。食地
味也三由漸耽味下。明食地皮餅。四地餅復
隱下。明食林藤。五競耽食故下。明食香稻。六
此食麁故下。明有男女根。七由二根殊下。明
有非梵行。八爾時諸人下。明有盜業道。九
爲欲遮防下。明有主。十大衆欽承下。明立主
徳。十一時人或有情下。明有三姓。十二後
時有王下。明有殺業道。十三時有罪人下。明
有虚誑語 光云。劫初化生。名爲意成。以喜
樂爲食。地味謂地中出。猶如融&T059504;。地味漸
乾成餅。名地皮餅。藤成林故。名林藤。食林藤
已前。身無便穢。食香稻已去。有便穢。三未
多。 此云共許。衆人共許爲好人也。惡業道
中。隨重別説。所餘輕者。略而不論云云 惠
云。劫初同色界。以喜樂爲食也。味如希密。
希密過即地皮卷如餅。欝馥即盛貎。林蔭
藤。藤如林。蒲桃蔓果。如蒲桃也 古抄云。
林藤者。藤實如物味殊勝也云云
釋曰從諸有情 釋曰從諸有情至飢饉災
起。釋上三句。刀兵劫起下。釋第四句。光意
又依寶記。此一段有十二段。一從諸有情下。
明三災起時。二故諸災患下。明由煩惱劫減
有小三災。三言三災者下。列三災名。四十
歳時人下。釋第一刀兵劫。五又中劫末下。釋
第二疾疫劫。六又中劫末下。釋第三飢饉劫。
七有二聚集下。釋聚集二因。八白骨亦
下。釋白骨二因。九運籌亦二下。釋運籌二因。
十然有聖教下。述三善因離三災。十一刀兵
劫起下。述三災住時分。十二東西二州下。明
四州有無 惠云。大乘一中劫末三災興。三
十歳時飢饉害有情殘萬人。後至二十疾疫。
十歳時分刀兵起。一災害有情。皆殘萬人。此
論一中劫末有一災 麟云。劫章疏説○
如惠與此不同云云 光云。相續謂身。非法謂
諸惡法。應知此時亦起餘過。或從強過重偏
説貪瞋。場是積聚穀麥處。故名場蘊。訶梨
怛雞菓名。舊云訶梨勒訛也 麟云。相見起
猛利害心者。論云。如今獵師見禽獸。由具如
前諸過失者。即前耽美食。及性嫩墮。非法
貪不平等愛諸過失也。慇淨心者。慇謂慇
重。淨謂無染爲供養 非人吐毒非人者
是夜叉也 寶云。刀兵最速。飢饉最長時。皆
言七者。三災起時。法爾如此
三災次第事 惠云。住劫初中劫飢饉。次疾
疫。後刀兵。以彌勒經言。我於此刀兵劫出世。
即第九劫也
此大三災逼有情類 火災如上所明 光
云。水災起時。如是説者。諸有情類。業増上
力。令世界成。至劫末時。業力盡故。隨於近
處。有災水生。世界便懷。風災起時。如是説
者。諸有情類。業増上力。令世界成。至劫末
時。業力盡故。有災風生。至遍淨天皆壞。此論
三災並非婆沙義。此論非以婆沙評家爲
云云
初靜慮尋伺爲内災 第四靜慮離八災
患故。不遇外災也。八災患者。下次文云。八者
謂尋・伺・四受苦・樂
憂・喜
入・出息云云下三靜慮具
今此内災故。隨應過外災也
能燒煩惱心等外火災故云云 初靜慮定爲
尋伺被燒。此則爲尋伺麁動被散亂。爲煩惱
被燒云也。燒煩惱心者。煩惱尋伺燒定心爲言
輕安倶潤身如水云云 光云。正理三十二云
第二靜慮喜受爲内災。與輕安倶潤澤如水
故。遍身麁重由此皆除云云 此意。内心喜得
身輕安故。除身麁重。似水潤澤爲言
第三靜慮動息爲風 易知
彼天處無總地形 無雲天已上無總地形

要七火一水○
釋施設足文 寶云。此即善順施設足文。
第三禪遍淨天。壽六十四劫。七火一水。總七
七火。七水。後七火・一風。七・九六十三幷一
風災。有六十四。第六十四雖缺二十二中劫。
據全説故。言六十四。此天劫初成時。最初生
容六壽六十四劫。於後生者。皆不得也。若有定
業。應移餘界云云
依或人所望。頌疏講讃之次。拾古抄等
 永正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擬講英憲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十三
 (頌疏論本第十三) 
造作名業 光記同此疏 惠云。釋此品
疏分二。一釋名。二分文解釋。略無來意。造作
名業。能造作五趣果現。無記業雖無果。以
是彼類也 寶云。以三義故。名之爲業。一
者作用。二持法式。三分別果。一作用者。謂即
作用説名爲業。持法式者。謂能任持七衆法
式。分別果者。謂能分別愛非愛果云云
來意事 惠云。略無來意云云此則今疏初卷
釋品來意故。今略之也 光云。所以次明業
者。前品明果。此品明因。果不孤起。必藉因
生。望果是親。故次説業云云今疏釋如先望
果是親者。由業惑生世間果。而業因親。惑縁
爲言 寶云。所以次世品後明者。世品明内
外果差別不同。果所顯。因謂由業惑。惑總。業
別。故先明業云云
世別由業生者云云 惠云。世別者。正理云。
世者可破壞故。一切有漏法名世即總名。別
者分別爲義。即總中之差別。世之別依主
云云 本義抄。問。今此世別者。唯限有情
世間歟。業因業果者是生死流轉之源故。不
可通器世間耶。答。可通有情世間・器世間也。
論文爾但業因業果唯可限有情云難者。以
業望器世間。爲能作因。以器世間望果業。爲
増上果。故云器世間亦由業生也以上 初總
答下分三。初出妄計。二業有善惡果分淨穢
者。正明業因業果。三人中善業云下。通難。可
見之
非自在天及○ 麟云。總非諸計也 光
云。或大梵王。或大自在天等。諸外道等計。此
主能造萬物。將欲造時。先起是覺。欲受
用境。然後生諸世間云云 惠云。先起欲覺
者。大自在等即是一因能生衆生。先發欲覺
心。衆生等方生。如梵王獨住。經九劫纔發願
起欲覺即有天子生。便執梵王能生一切衆
云云
人中善業○ 第三通難也。難意云。若善
惡業果差別。人中果倶從善業生。外資具可
愛。内身於九滄門流不淨。現三十六物不淨
常帶。内外相違哉爲言答意如今疏。可見之。
論云。若爾。何故倶從業生。欝金旃檀等甚可
愛樂。而内身形等與彼相違。以諸有情業類
如是。若造雜業感内身形。於九滄門常流不
淨。爲對治彼。感外具生色・香・味・觸甚可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