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倶舍論稽古 (No. 2252_ 法幢撰 ) in Vol. 64

[First]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52[cf.No.1558]

阿毘達磨倶舍論稽古叙
昔者唐三藏重譯倶舍論之日。其徒光・寶諸
師各豪傑之資。作之疏記以賛揚焉。新論流
衍於是乎爲盛矣。諸師之功績可
也。然間有異解岐分。俾後學莫適從
或殆乎牽強附會之說者何也。無他不
諸古三藏故也。此乃法幢法師稽古之所
也。法師濃州人。姓菅原氏。自幼出家遊
學于京師者。十餘年于玆。慧解絶倫。志氣
凡。欲博達大小乘顯密諸敎。旁通外家
儒術藝文。自號學一切乘。是以其學無偏黨
遇必究其奧矣。然以學有序。其志學之
初。先修毘曇。倶舍一論最潜意焉。而不
後世傳注。遡自毘婆沙・順正理。以及發智・
六足之文。莫咸對讀而精覈也。猶不
足焉。進入大藏首把四阿含重單諸本
孜孜鑚仰。則非但斯論義趣斯明。凡諸部對
法論道。煥乎如火。然偉哉。於是乎還視
諸注家之說。是非得失目下瞭然。宛如
者乃辨流派之所由出而無復所疑也。
遂乃所論著成書。今撮其中所論載
經律出處異同。命曰稽古。以爲嚆矢。則
余爲序。余也老而且病矣。豈敢當哉。然
法師嘗遊名山大刹。今歳來此山。掛錫于
小院學舍。朝夕繼見。則悉其爲人。齒尚弱
年。而大業有斯者。雖其命世之宏才
乎。要精修研磨之所致也。凡學者才軼者有
躐等之譏。學勤者有遺本之患。才學不雙全
則奚取焉。兼有之者法師乃其人也。嗚呼斯
論譯出以來。千有餘歳之久。學者何啻千百。
而靡一人遡於阿含海。俾一法師稽
古之勤獨出光・寶諸師之右者何也。雖
前無古人。可矣後生可畏實法師之謂乎。遂
書焉。寶暦十三年歳次癸未九月。高野山金
剛三昧院快辨。題于長老房



阿毘達磨倶舍論稽古卷首
  題言八則
一倶舍一論。慧學所至難。而竊觀七八百年
來修對法。 一唯圓暉頌疏。是依以誘
後進。今撿其書。唯是首鼠光・寶間。頗爲
。豈足憑以爲準繩哉。則雖之七八百
年來倶舍論弗行者可也。近有一二前修
其非。始復讀光・寶二家疏。遂又有講
其論。況以時屬昇平宗乘日隆。 遂乃講帷
雲列。論鼓雷震。修對法者。亦不其人。然
試扣之。則皆依樣畫葫蘆。間雖豪傑者
弊風所扇。徒汲汲乎辨註家之是非。要光・
寶之奴隷耳。察其弊由。無他故焉。匪直材
。蓋坐古三藏。夫學者不古三藏
則開口皆臆說。蓋自普光・法寶輩。亦未
眼古三藏。肆然求諸其臆而強爲之解
其說愈繁愈舛。學者不知。遂奉之以爲
科玉條。遇其義或竆。則依違曲說。漫不
。豈不悲哉。余生數千歳之下。妄不自揣
以爲。三藏雖缺乎可徴。何區區傍傳註之籓
而走爲。乃溯求三藏。上焉四阿笈摩。下
焉諸部對法。日夜研摩十年于玆。乃迷罔頓
開。妙解躍然。不啻發伏藏至寶也。於
是所論著一帙。名曰改觀。尚未稿。
今聊抄出其中所凡論載經律數百章出
處異同。以便考較。其所出不得知
蓋缺如。間有指擿。聊亦及之爾
一三藏之文。古未具多。師授口誦。是以
其所誦家家殊文。大氏讀三藏。識其爲
部所誦要。廼如翻傳四阿含。中・雜二
阿含薩婆多部所誦本也。增一阿含大衆部
所誦本也。長阿含化地部所誦本也。稽之他
經律與阿毘達磨。可以知已。余別有考。是
編所徴。中・雜二阿含爲主。是其薩婆多家
所誦本也。學者不所誦各殊。槪謂之小
乘經。何其粗也。謂四阿含皆大衆部所誦本
者。其誤亦本於窺基。後生不深考耳。夫所
誦宗家且不識。尚何問其義。苟識其所誦
宗家。乃後讀三藏。則左右取之無
。是余稽古之所作。孰謂之迂矣哉
一小乘諸經文字多譌舛。非大乘經之比。其
部帙又錯亂難讀非一。故是編所載。間附
鄙見以加訂正。世或有余僭妄殊不
知自隋唐而後大乘修多羅盛行。而四阿含
之高閣講。其對法者流亦舍古三藏
而不顧。以爲此多出於舊譯之手採。
是遂至髦大藏之度外。則其多
亦宜乎。況以宋刻本五季兵燹之
餘。搜索旁求以始成全藏。胡元猾夏。其本
又多湮沒。逮明興摭散帙。固已非
。屡經翻刻愈益差訛。竟無一人校正者
乎。蓋善讀者必自有辨焉爾
一是編所錄經律二藏而止。如其阿毘達磨
學者或知其所出故省之。然至夫集異
門足論。目スルニ舍利子親撰。 施設足論譯
出已數百年。而却以爲缺亡。則知鮮能讀
阿毘達磨
一斯論陳唐兩譯。難輒定優劣。而大氐古今
學者皆謂。新論之精非舊論比也。甚則曰
舊論訛譯不觀。寃哉。是認玄奘門人之
黨言以爲公論者也已。舊論不讀。是
編間援以併證者。蓋爲
一舊論諸疏湮沒弗傳。可惜哉。至新論
神泰疏爲首倡。是以其說最粗鹵。其書亦殘
缺。難得而詳矣。初學必求其註解者。乃光・
寶二疏具存。雖神泰可也。光・寶匹也已
矣。今所以特指擿普光者。以其先出之故
也。學者或以其說多出於三藏相傳焉。
知玄奘者以新譯振。雖自其命世之才
乎。要時運使然。則其尸祝之間。往往皆多狺
狺吠聲之類也。至舊譯經論之議。則
其爲人亦足薄焉。李唐以前經論擧皆謬乎。
妄誣。已頼時論執不可而不施行
不幸而試之。其禍果何如哉。由是觀之。其
門人務排詆舊譯家張其門戸者。實出
於其師者昭昭乎。不掩矣。從此以後。多
眼不古三藏。皆玄奘作俑也。今特指
擿普光。蓋爲此故。其圓暉以下皆小家數。
何足論訐。況隷圓暉者乎。然則二家疏不
讀邪。曰否。二家之有于斯文。亦弗
也。要辨其眞其妄。則不必廢
也。今所議在此不彼也。然學者先入者
主。浸骨淪髓不得而拔者。餘不得而
。讀者察諸。是亦難古者
一大乘三藏非今所關。置而不論。註家輒
大乘經義以飾其說者。可
也。初學或欲其異同。則源信對倶舍存
焉。其書間多疎漏。則讀者自得焉耳
一文可兩載者。錄其一而餘略焉。其文繁
廣者。但曰某經以省之。可彼而得
此也


阿毘達磨倶舍論稽古卷上
      日本學一切乘沙門法幢著
  分別界品第一之一
大德法救至鄔柁南頌 姚秦竺佛念譯出
曜經千章法句。宋天息災譯法集要頌經是
也 普光曰。印度現有梵本流行。殊不
翻傳已久。適見其陋已。無常品居首。擧
攝餘品。普光曰。等空無我等。可謂不
而解者矣 僧叡出曜序曰。出曜者。婆須密
舅法救菩薩之 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爲
三十三品。名曰法句。錄其本起繋而爲釋。
名曰出曜。出曜之言。舊名譬喩。是或出
譯者之說。然其本起爲法救撰者非矣。經第
六引僧伽羅刹修行經。其文出修行道地曉
了食品。僧伽羅刹去佛七百年出。見佛行經
。故知本起乃後人所蒐輯。不於法救
之手者審矣。宋譯本無本起。舊婆沙直言
法句。而不出曜或譬喩。可以見已 呉
譯法句經。開元錄據舊婆沙以爲法救撰
貞元錄等襲之。不稽之甚也。經序言五部沙
門各錄法句。不誰某撰也。何從得
救撰乎。婆沙所引品次不同。諸錄混而一
之非也。大氐歴代撰録者。襲傳習之謬。未
其非。讀者不察也。按晋譯法句譬
喩經。與呉譯法句經同本。而錄本起爲異。
註家茫乎不法救所撰何是。故聊此言

滅無同類 見中含五十八法樂尼經
苾芻當知至淨色爲性 雜含十三曰。佛告
比丘。眼是内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
對耳・鼻・舌・身亦如是說。若心意識非色。不
可見無對。是名意内入處
諸佛出現樂至同修勇進樂 新歳經曰。諸
佛興出快。說經法亦快。聖衆和同快。和常得
安穩。出曜經十八薩婆多律攝一載此頌本

云何名風至輕等動性 見中含七象跡喩

苾芻當知至即便變壞 雜含二曰。若可礙
可分。是名色受陰。相所礙若手・若石・若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