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倶舍論法義 (No. 2251_ 快道撰 ) in Vol. 64

[First] [Prev+100] [Prev]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色等差別。全非不同義
十七左如彼所宗理亦應爾 下三如。初二
彼計。所宗言流第二。第三世間現事。初
兩極微合生子微果光後釋
是也
是文似子微果根
得現量。約本計。若依末宗十句義。極微子
微非根得。孫微已上方是根得。或如眼等。
十句論九右我根意境四和合生現量覺。今云
識者則談彼之説
此二體別故非別體 自下第三論主破
實句中地等別有色等徳句三。此初
觀察
又彼宗中寧異色觸 此二約彼宗根取
破。十句論五右
七行
實倶分云。實性眼觸所取。
成唯識一十二右破亦同之。又彼所執地水
火風應有礙實句義攝。身根所觸故。如
堅濕煗動。地水火三。對青色等倶眼所見
前可責。故知無實地水火風與堅濕等
各別有性。光記眼身縁四大二義。初
説非也。後義爲正。十句論六右説。四有觸。地
水火三有色有對眼。故成唯識一十二右義林
三本十二右亦爾
十八右又燒毛&T073554;差別而起者 此三約
形二色。破別地大等二。初此約顯色。毛
&T073554;光記爲二物曰。毛作何毛&T073554;白色
舊論九二十
五左
曰。毛古貝紅華欝金若被燒
彼智即無。故知彼智但縁色等起。古貝又劫
貝。或劫波育。此翻爲&T073554;。應音十二十七左
云。白疊字體作&T073554;毛布也。古今韻會&T073554;毛布
也。字彙細毛布也。南史云。高昌國有草。實
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T073554;。國人取
織以爲布。甚軟白。首楞嚴云劫波羅天花
是也。爲一物二物竝無巨害。依
論文勢乃似二物。又光記釋等言。後釋
香味觸大非也前釋爲好矣
熟變生時不記識故 後約形色破。舊論
曰。熟所生徳起時由形貌相似。故瓶智更生。
譬如色行青色多行列時。
必由形其色起也
何以知然。若人不
形貌知故已上今亦其意。顯色熟變
前赤瓶被燒反爲黒色。然其形與前不
相似。故彼覺起。故知形色外無別地大等
行伍舊論作色行。彼約同顯色列。此只約
行列。伍五人爲伍。説文云。相參伍也。三相
參爲參。五相伍爲伍。今行列相參爲行伍
此一句總示。下具示。故下云故。光記二十四左
熟變已下上所由釋者。但被當論
文相。未曉義旨。又釋行伍三釋。後二大
非也。前釋似失。而其意不是也
十八左彼無外災所不及故 婆沙百三十三
七左五説中第四説也
十八左有説彼地更往餘處 婆沙第三説。
問。何故不上生及餘往。答。雜心十一二左
云答淨居天故彼無上地生。即彼般涅槃故。
舊論九二十
六左
曰。由淨居天威力故無災。何以
故彼無復能得無色界。及往餘處受生
定於彼般涅槃故。於彼無災
不爾與有情體亦非常 婆沙百三十四
兩説。是後説。彼破之取前説。然正。顯竝
全同之。又雜心十一二左兩説。以今説
如是説者曰。答刹那無常所壞故。如是
説者第四禪地不定相續。隨彼天生宮殿倶
起若天命終彼亦倶沒。問。婆沙破之云。
有情共器業故何通。答。論文已云
總地形。以通&MT10769;。謂彼天處一一別業
感無共業總地。故舊論云。第四定不共一地
相應。云何各別地住他不共。譬如衆星
云云如今。然光記未論文已有通。妄謂
臆度致通者非也
  寛政五癸丑年於豐山之第二度。更加
筆 快道 又於京因幡堂
又文化三丙寅五月於江戸深川靈巖寺山

倶舍論卷十二法義



阿毘達磨倶舍論卷第十三法義
 豐山上毛沙門快道撰 
  業品第四之一
分別業品舍利弗毘曇第十卷(七ノ下)初右。非同分
業品。對倶舍六(初右)。舊倶舍十(初右)。雜
心三(初右)。發智十一。婆沙百
十二。正理三十三。顯宗十八
光記。約自性以爲
造作。論四三左曰。思謂造作。能令心有所作
成唯識論一云。起身語思。有造作。説名
業。寶疏全依婆沙百十三十五右兩説中初
。是則約義用。竝不相違。彼後説亦由
。一有作用故。是語業。二有行動故。是身
業。三有作造故。是意業。果必由因。故世品
次明。因有業惑。業勝惑故先明業。由此雜
心五初右曰。勝者唯業。彼業今當説。第四初右
曰已説業。彼業伴煩惱今當
初右如前所説由誰而生 當品分文。光寶
異。各有得失。今別分文。謂大分爲四。一
業體性。二明律儀等十四卷
初右
三明經諸業
十五(十
二右)
四雜明諸業十七
(十右)
初中有二。第一
正明業體性。此中開爲三。一明所造業。二
能造大十一
三明執受類別十二
初中爲
二。此初明二三業
世別者 世是總也。別謂差別。正理三十三
十右第六第七兩轉。竝是同體莫唯謂
六有同體。又第六轉是繋屬義。故名爲所屬
。然有人云轉義五
(八右)
別簡總。是爲同體
蓋用屬言唯是別體。能所異故者。是違
。違理者。既云所屬聲。依作法
。必竝存能所。何不惟作法事別
者。今光釋云。若世之別顯別屬總。既於
體用屬言。又第五四九左云。第六轉聲。義説
相屬。非要異體相繋屬
非由一生先覺而生 舊論十初右曰。非
一作者以知爲先所造
初右但由有情業差別起 光二右三義。若
問起及頌。第二釋差別屬果爲勝。況舊
論曰。若世間多種差別。皆從業生。既差別言
果故。若差別屬因。何得次徴&MT10769;。又若爾
文闕所起法故。若果別必由業有差別
復此文八字作句。對前非由等八字句初釋
因爲勝。況下問述釋
何可
。雜業純淨差
故。初釋最爲善也
欝金 應音云。此是樹名。出罽賓國。其花黄
色。取花安置一處。待爛壓取汁。以物和
之爲香。花粕猶有香氣。亦用爲香也。本草
綱目十四十二大日疏七三十
一丁
初左若造雜業二事倶妙 雜業純淨業者。
光三釋。初雜與純淨果。竝依主釋。次持
業釋後唯爲善業。亦持業釋。而以人天
之。今云。第二釋順文會義。故論總説
類如是。云彼所招故。是順文也。今由業差
。以示果不同。是爲
一左故契經説二思已業 舊論曰。一故意
業。二故意所造業。中含二十七十二左達梵行
經曰。云何知業。謂有二業思。已思業。是謂
業。本事經一法品云。業自性者。或思業。
或思業已前經已思。後經業己倒矣。故舍利弗毘曇七
下(三右)云。意業名思業。身業口業名

一左若約所依由上三因 自下婆沙百十
十五右兩説中第一説同也。正理三十三十右
光寶
同引
謂業依身故名身業。業性即語故
語業。此業依意復與意倶等起身語
意業。又三十四十九左曰。何故語表體即語
言。身表意業非即身意。以語言別聲
能表。離身及意色表思業故。立身業
所依。語業約自性。意業隨等起。由
於中無相違過已上之身業第七依聲屬
主釋。語業持業釋。意業有兩釋。第七依主。
一分隣近。同識疏二本四六右意之業。
意相應業故名意業。隣近釋。依意之業依
主釋。此中一切業。皆意等起故者。舊論云。意
所起故。是問故如是云一切。統遠近故。答
等起意業名等是倶有相應義。起是
能起。思業與意等相應能起身語。故名
。是一分隣近釋。故等起言。唯能等起雖
意思。而正在思。論曰身語是思所等起
是也。正理亦云。此業此業
故思也
意倶等
身語。故名意業。寶疏三右
此等意。唯
判爲能起優。光記三右四釋竝非也。
理背文故。證正理反成違害
二右然心所思所等起故。五叙二爲
。正釋下二句。寶疏科爲是。上來如是
下釋下兩句三。一開二標三數。二謂即
下列名。三如何下辨爲三由。此有五。一問。
二反答。三&MT10769;。四婆沙師答。五今文是也。然光
記前云下兩句。又今云兩句。而釋
。竝皆不順論意
二右身語二業表無表性 明五業。謂一身
表業。二身無表業。三語表業。四語無表業。五
意業。於意業體是思故無表無表。於色
表無表故。論唯問身語二自性。答諸業
中身語便爲舍利毘曇七(七右)具明五業。而
意業爲無教業對見。彼曰。若身業
色入攝是名身有教業。若身業法入攝是名身無教業
若口業聲入攝是名口有教業。若口業法入攝是名口無
教業。若業縁是名意業
意業是名無教業
正理三十三十左云。何縁
唯身語業。表無表性。意業不然。以意業中
彼相故。謂能表示故名爲表。表示自心
他知故。思無此事故不表。由此但
身語二業能表非已上雜心三二左云。意
業是思自性。有欲意業是無作性。此則不
舍利毘
曇及成實
意非作性故。非色故。及三種
故。若依成實宗無表通三業。如成實論第
七無作品十五右問答擇若依大乘諍。表
無表章初右云。表色有二。一身表業。二語
表業。此通三乘若大乘説。有義。表業亦有
三種更加意業。瑜伽五十三初右説。若有
示於他。唯自起心内意思擇不語。
但發善・染汚・無記法現行意表業。故有
。其此意表發無表者。唯是善性。菩薩亦
成。唯有三支。依業道故。除染無記。業増上
者。便發無表。餘則不然。有義。不善亦有
乃至有義二右意表總教。雖然不別文
無表已上 冠註者云。若依大乘
意無表。如唯識等。與小乘別。此無失。
基師意立無表勝。成實宗尚立之。證
契經。然有人湛師云。第三師既斷云
。以瑜伽・對法・唯識等不意無表
故。而破冠註。今云。還謬也
二右身表許別形語表許言聲 正理三十三
十一右頌全同。而至三十五三右廣有破立
顯宗十八二左全改形亦非實有等三句。別
十六句。餘七句同之。有人云。此中許
言非論主表不信。以顯宗如今言許故。今
云不爾。此二許字竝表不信論主朋經部
假立故。光記四左云。論主朋經部。故破
。語表業中准身表業。故不再破。別言
別有形實體。亦言對前破行動。謂行動
實。形亦非
二左論曰名身表業 長行中大爲二。初明
身表。二明語表六左初中有三。一有部所立。
二破正量部。三經部破有部實形。此即初
也別起故異經部。身形故異正量部
二左有餘部説動名身表 第二論主破
量部。初牒計。二爲破下破彼釋頌五句
二。此初破所立動爲身表。釋第二三句及
第四句有刹那故此有六。初正破而釋頌
光寶分
科非也
二徴刹那。三得體下釋。四釋有刹那
此有法喩。五諸有下廣叙刹那滅相
。六故不下結。正理三十三十六左云。刹那何
謂。謂極少時。此更無前後分析
二左若有爲法義可成立 第二通正量部
不成過。此初叙彼出過。此中皆字爲主。
正量部立身及山等非有刹那。故於前因
有體全分他隨一不成。不有法身表

二左諸有爲法生已即滅 後論主通釋。釋
第四句盡故二字。成刹那滅義。有三。此初
正通。此中初標宗。二後必盡故者。擧頌爲
因。三謂有下釋後盡由。四滅既下結成刹
那滅義。釋後盡由中。有標徴釋結四。光記
謂有等云。論主復顯滅不因者誤也。
此釋後必盡故故。故舊論十二左曰。有爲刹
那刹那滅。云何知。偈曰。最後滅盡故。釋曰。
諸有爲法滅不因。何以故。因縁者爲
有法。滅非有法。若非有此因何所作。此滅
既無所有。故不因。如是長行釋意。何云
復釋。此中無非果故因。光記有三釋。第三爲
正。具義故。前二釋各缺義。順論次下三右
八行
亦如今故。正理三十三十八右彈云。彼釋非
理。盡即是滅。佛説盡滅是有爲相云云彼約
四相滅破。光記五左
終行
意通彼。云此中滅等。」
二左若初不滅知前有滅 二破彼宗計。彼
正量部許身及山等久住非刹那滅。唯最後
滅初非滅。故致此破
三右若後有異理必不然 三破彼前後異
。舊論云變異。光云體異未可寶疏五右
異相爲可彼宗長住久住非刹那滅。若爾
此一自體有自體變異理也
三右豈不世間皆不待因 第三破正量部
現事。此初。彼引現事&MT10769;三。初正&MT10769;
二定無下叙量勝劣。三故非下結成。二十
唯識八左曰。諸法由量刊定有無。一切量中
現量爲
如何知薪故不待因 下二論主破有三。
此初奪令自滅。亦有三。初論主問。二以薪
下正量答。三應共下論主勸徴令自滅
三。初總勸示。待因不待因曰共。二如是下
雙關徴。風手等喩但令後關。以是共
因滅。寶疏五右下非也。故舊論曰。
自然滅餘不更生。故不見。譬如
相應故燈滅。與手相應故鈴聲滅。三故此下
現量不定。令比量。謂汝如火合
因。如風手合客因。如是現量不定。
故決成此滅不因否者。應比量。故舊
論十三右曰。是故此義由比量成。光記
七左此義。初釋爲此刹那滅義大非也。
章意故。後爲此滅不待因義大失。然
定爲不待因未可
三右又若待因亦不待因 第二破餘法滅
第五句。初正破正量。後兼破餘計。初中
先牒計。應一切下破有三。初令一切滅有
客因。顯自教違失。比量云。汝一切滅應
皆待因。有爲法攝故。如諸生法。若不他比
自教違。論文以生爲喩。光記七左終
喩。及釋義不論意。故正理三十三十九
云。則有爲法應竝如生要待客因。然後
滅。二然世下示現量違失。若爲比量
破轉爲一切滅待因則違現量。覺等自滅
元共許法故。三故薪下結正義
三右有執覺聲復由誰滅 下兼破餘計。竝
皆同正量滅待客因故。此中爲二。初破
論異計。二雙破餘二計。此即初也。初擧計。
後彼亦下破有三。初不倶破。二若復下了不
了相違失。即以&MT10769;滅。生時明了生不明
。而滅時何可不了覺滅明了覺。有位者住
異二相位。同類者。顯別法唯能所滅。同
若覺若聲
三左或於一切有刹那故 破二計中。後合
二計。初正破。後既爾下叙遂同我義。既
爾自本所許客因義便應止息。光三釋。第
二爲正。寶六左之。而破光多解
三左又若薪等下中熟滅 第三破生因
滅因第六句八。此初正破。有標徴
釋三。二或即下破二家救。三設於下從計徴
破。四若爾下正量&MT10769;。五由事下論主通。六故
無下結立破。七然於下釋通疑妨。八既由下
無歸本宗
三左終或即或似似此非有 第二破二家
。初牒計。生下中如次對滅下中。以成
或似。論文異前言生下中滅下中。顯
。然寶疏七右中對下誤之甚。此中或似
十左兩釋。初釋生滅相似爲善。順論生因
即爲因滅熟故。附生滅相無別破故。後釋
前後相似非也
四左然經部説別類色體 自下第三經部
有部實形。大有三。一破有部。二五左終
經部宗表業。三六左歸毘婆沙宗。初破
。釋第七八九句亦有三。初遮實示假。
第七句。二若謂下出二根取過。釋第八
三又諸下破別形微。釋第九句。初中亦
三。初總非實形。二謂顯下別示假相。此
先具叙長等假相。次所餘下例顯高下正不
正四。成業論二右長等八種假形色全同之。
後如是下以喩開曉假相。三故形下結

四左若謂實有能取於形 第二出二根取
。釋第八句。初標計。後則應下破有三。初
正出其過正義。二有部救。三論主破。此
即初也。於中有二。初辨過有標釋結由四
後然如下示正義。此&MT10769;意。前五根必各不共
縁故。必唯縁實色。若一色二根取爲過失
若意識廣縁故縁一切假實法。故意根取是
假色。寶疏八左廣引正理救釋十右二論
此論其理疎。是意依經部・大乘等。悉長等假
色前五識不縁。故云疎。然未論旨。若論
主叙自義。實是應疎。而今令有部長等
是眼所見。何得疎。次破正理

四左豈不觸形能念花色 二有部救有四。
一標觸形一聚。二故因下叙身意別。三非於
下遮一色二根取。四如見下示
五右此中二法能憶念形 三經部破有二。
初正破前救於中爲四。初約定不離
。自下定不定言爲要。二無觸下約不定
&MT10769;觸形。三若觸下許不定&MT10769;餘。先擧彼救
。後顯色下破有二。初例破顯色。後或應
下例顯不定&MT10769;了形。四而實下結非。而實
者。是實義。道理無是。故言而實不然。光
二釋初釋爲是。舊論十五左此二義悉不成。
是故由觸比相貌。是義不然。當彼此義悉
不成句。彼是義不然當此不應説句
五右或錦等中非實有體 二同處多形&MT10769;
三。初正&MT10769;。二示非理。如顯色無一處有
多實體。三是故總結。此中光記約左右正倒
馬牛等多處多體非也。以左右正倒非
故。必有前後故。顯色釋義亦誤也。寶
十一

大失
一龍錦文。有長短方圓等
種種形故。然寶疏云&MT10769;有部宗者非
也。錦糸長短圓方。豈是不形色。非邪正
等相貌及顯色
五右又諸所有假立長等 第三破別形微
第九句四。此初正破。此有三。初叙
對必實微。二然無下破長等實微。三故即下
示長等假相
五右若謂即以聚集安布 二破有部救
救。寶疏云轉救非也。婆沙十三十右曰。
問。爲長等形極微不。答。有。但非眼識所
。若一極微非長等形者。衆微聚集亦應
長等形。然正理三十四八右
十四右引
及顯宗十
七右九左
初行
正理文。竝轉計立假長
等形。唯意識所縁。違本宗婆沙也。後此
唯下破有四。初總責不極。唯自許言朋黨
極成故。舊論十五左曰。此執一向墮偏助
偏言唯自。光初釋爲允。後有理不
。寶疏釋論爲得。破光誤。謂彼十句論二右
圓長形量所依各極微成別體。同有部故。
何例破成業二右圓大遍行量。守株之誤也。
二謂若下直約自相不極。三非顯下反例顯
。四云何下正遮彼執
五左豈不現見理亦應然 三破有部證
。初有部證現事。後爲不下經部破有三。
初指前説。二説喩。三形依下合法
五左豈不闇中唯知想知 四通有部遠闇
&MT10769;。先叙有部&MT10769;。初指事成自。後寧即下&MT10769;
經部。以闇下經部通&MT10769;三。初正通。二如
於下説喩令曉。三理必下示應理。不
別相。光二釋第二爲眼非也。不了顯形者。
光有三釋。第三爲有人初爲
正非也
初釋顯爲意非
也。以上來顯皆五根故。第二形爲眼非也。
上來形唯意縁故。竝違所明
五左即已遮遣爲身表 大文第二叙經部
表業。此即先結前問起
六右立形爲身表當知亦爾 後經部答大
五。初正示所立身表。舊論十六右但立
相貌身有教業。不實有故。第二既執
下明三業二。初明身業。後例語意。初中
問答。寶疏十三左曰。準此經部。身表非
身業已上經部表皆是假。業是思。故非
表是業
六右若爾何故此有何過 第三通有部引
&MT10769;。若爾下第四通有部無表非有&MT10769;。如
文可
六左此應名爲以性鈍故 第五通隨心轉
&MT10769;。初有部&MT10769;。有&MT10769;例示。後無如下經部
通。初奪會。後説許下與會。謂設許身語
表色。此表不自起性鈍故。由何起耶。謂
前所説二思力引發故。舊論十七右曰。
若有教起亦觀本能引。故意勢力故舊論思
故意
此方得生。由昧鈍故。光十七右三釋。後釋爲
盡理。寶釋非也
六左契經説色無見無對已下諸部諍。四諦論
第四(十三右)已下全
同。猶具也。不
對讀
雜含十三十七左眼是内入處。
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内入
處亦如是。意是内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
可見無對。色外入處四大造可見有對。聲香
味四大造不可見有對。觸外入處者。四大及
四大造色。不可見有對。法外入處者。十一入
攝。不可見無對取意此中取要對前非
色言。法處有色。不簡別云非色故。或可
餘經。此經次下別出故
七右又契經名無漏法 雜含二二十二右曰。
云何無漏法。諸所有色無漏非彼色若過
去未來現在彼色不愛恚。如是受想行識
無漏非彼識。若過去未來現在不
。是名無漏法
七右諸有淨信無依亦爾 論十八十二左
列也中含二四左世間福經曰。有信族姓男族
姓女已得此七世間福者。若去。若來。若立。
若坐。若眠。若覺。若晝。若夜。其福常生。轉増
轉廣。又五左七出世間福。七世間福者。
一施比丘衆房舍堂閣。二施房舍中床座臥
。三施新淨妙衣。四施房中衆朝粥
七出世間福者。一聞如來及聖弟子遊某處
已極歡喜。二聞如來及聖弟子欲彼至
此極歡喜。三聞如來及弟子已從彼至此歡
喜。四躬往奉見。五禮敬供養。六受三自歸
七於佛法僧中禁戒。毘那耶四十六言
七有事無事福業。舊倶舍十七左七有攝無
攝福業。今云有依無依。光釋無依
。後爲勝。順契經
七右又非自作性無異 令他爲殺等
業道。何以故。以教他能教身口表業。唯
是加行攝非業道。未正作彼所作故。彼
便人正作殺等事已時。前能教者身口表業
性無異變。但表業性故。若別有無表便作
殺已。無表來入能教者身中。故成業道
又契經無見無對 是雜含十三十八右
前引此經十二處一一分別論無見無對
。故正理三十五四右稱言各別處經。寶疏
一一對釋。最順契經十二處別説意。應
指南
七左又若無無語等無故 論次下十右
彼獲得如是種類無漏無表故。出觀後
前勢力。能起三正正語
業命
三邪
因中果名故。於無表語業命名。圓暉
云。在定不語無正語也 身不運動行
禮佛等正語也。不乞食等正命也。
既在定中正語等三。以定中正語
等三無表色。出定之後。能起三正。不
故。於定中正語等。此於因上
。故因即無表色。果即正語等也
契經中言清淨鮮白 雜含十三三左六分
別。六入處經曰。作是知。如是見者。名
正見修習。滿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
説正語正業正命清淨修習滿足。是名修習
八聖道清淨滿足舊論如今云如是知如是見
四諦論四(十三左)引經云如是
見如是
光記釋知見三義。第二知爲見道
見爲修道
勝。經下文約應知應斷應證應修。結
愛結縛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堤塘 光寶頌疏如是。應音作隄塘。曰古文
&T056025;同都奚切。下徒郎切。説文隄塘也。爾雅隄
之梁。李巡曰。隄防也。障也。漢書無隄之
與。韋昭曰。積土爲封限也。舊論曰。經中説
遠離戒塘能遮邪戒。今意。戒法能防
過非長時相續。如提塘能防遮邪洪水
八右何故經言乃至廣説 雜含八二十
四左
曰。云
何有漏法。謂眼眼識眼觸。眼觸。因縁
受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
意識意觸。意觸因縁生受内覺。若
苦若樂不苦不樂。世俗者是名有漏法。云何
無漏法。謂出世間意若法意識意觸。意
觸因縁生受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出世
間者是名無漏法。今&MT10769;意言。既十八界總名
有漏。於中簡別後三界無漏。無無學身
中等簡別。故一切前十五界唯是有漏。何
無漏。寶疏十九右十五界等既無
。未知而順經意。光記二十
二右
云。何故經言
有漏法者謂十五界者。經文約十八界。未
檢之失也
八左此經何縁差別而説 舊論云何簡別説
四諦論曰。何經中偏簡擇説不通途説。準
何但總不十五界有漏。而一一差別説
八左如説有漏聲等亦爾 雜含十三二十右
曰。世尊告比丘六覆。云何爲六。謂色有
漏是取。心覆藏。聲香味觸法有漏是取。心覆
藏。是名六覆。舊論十九右曰。經曰。有流色者
若色有取ナルハ堅覆所依。廣説如
經。栽廣韻祖才切。説文草木之殖曰栽。又
種也應音云。栽子來切。栽植也。今時名
木植栽。樞要上末十四左聲明處處所
根栽云。如樹根栽樹之根本故。聲根本名
根栽。依此等文。是根本種義是栽義覆
覆藏即障蔽。事是所依。正理論一十五左曰。
事謂所依。或所住。即是因義。是故舊論云
。有漏色能與心爲根本覆障所依。故云
栽覆事。光記兩釋。初事爲所縁事非也。後
釋栽覆即爲心亦非也。寶疏十九左可不
。而擧正理破辨非也
先軌範師 四諦論曰經部師
由法爾力 有四。觀對。作用。證誠。法爾。
瑜伽二十五八左五十二十三左二十五八左
十七右顯揚二十十五右對法五八左如實論
識疏二末三十丁證誠。探玄三七右釋論三
二十
三左
法爾。祕七本十九右
八左由諸受者有差別故 舊論十九右曰。
受者功徳勝劣故。由財物利益勝劣故。
四諦論曰。如汝受用施主施物由受者功徳
利益故。今合作文。光記兩釋誤也
八左微細相續差別而生 正理三十五八左
寶十三
(二十左)引
問。此中。何名相續。何名
。何名差別。彼作是答。思業爲先。後後心
生説名相續。即此相續於後後時。別別而生
説名轉變。即此無間能生果時。功力勝
説名差別。上論四之十
六左
此可知。光記云。此
五竝是種子異名。五字三誤也。頌疏十二左
知。加熏習微細五非也。光四五十五右
三也
九右無表論者寧有無表 經部反&MT10769;有部
擧所破有部。彼立無表實有。故云無表
論者。汝無表論者宗於無依福業。唯心隨喜
既無表業。何有無表。舊論十九右曰。若人
有教。於無攝福徳業處。於中既無有教
。云何得無教。正理如今云無表論者
顯宗無此四字。直有下文。光三釋。第一爲
善。順顯宗救。會舊論故寶釋同第一也。
新舊兩論何應是誤。而各有一理。今無表諍
故云無表論者。又以無依福中無表業
&MT10769;。故云説有教。謂汝有表論者於無作
既無表業。無所依表何有能依無表
九右若爾經説福恒増長 四諦論四十五右
郁伽長者經。増一三十四卷稽古爾云今檢
文未見。薩婆多論第七亦出
身證具足住 舊論十九左曰。由身證觸
此中住。然光記身證此定。四諦論曰。已修
無量心定。身證此定。入林中
九左此即於果所引果故 光記四釋。第二
依主。餘三竝全有財釋。而於所有名
。此四中第一能發思名業。亦名道。經部
次上論
六右
業體爲思。身語之業。今亦云身語業
所引果。業即果持業釋。文義分明。故初釋
正。第二釋道名爲自果名。唯業名爲因。
是別體依主。第三於因中所發身語亦名
亦名道持業。今取爲果名。第四於因中
道相違釋。此思種以二法爲所有
。如菩薩有財釋。此後三釋竝非也
九左如執別有身語業道 光三釋。第一全
分有財爲正也
九左勿自母等成無間業 光記於闇室中
者。意言欲實殺母。闇夜故未被害。此義
爾。若爾應業道。實作殺思故。今論
闇夜。唯據誤不誤未害已害。故下言
無誤殺事。舊論十十右曰。勿自父母等未
害由妄分別殺故無間業成。寶疏二十
一右
云。實非母。作母解。應無間。此既
成。是亦約假説。未論文依誤不誤
也。如彼大乘楞伽唯識論天親造
流支譯
夜陷
蝦蟇。死入惡道者。雖夜作實解
故成業道。今不爾。故無夜簡別。可知光記
誤也。大乘異此小乘也。何者謂
蟇是誤也。實彼未害故
九左然此與彼 光二釋後爲是。今經部能破
章故
九左然許業道是心種類 舊論十十左曰。雖
然由故意身加行業道究竟故。若已成
此別法異於二依。能行人生。此義不
已上舊論許言至時字。謂汝有部既許
業道是由心起故。心種類而由身加行事究
竟時成業道四諦論四(十五左)云。但由心運
業道事成。若謂行者有別法異心。我

然離此二依心身別法豈可成。
光二釋許言。唯至種類非也。而後釋約
主自義許猶非也
十左獲得如斯意樂依止 準次上論云心種
類由身加行於身心。思願爲意樂。所依
依身爲依止相違釋。故舊論十十一右曰。若
人入觀修道。離無教是相。謂故意
舊論云
皆是思也
及依止。由此二。後出觀時不
更行邪語等事云云。四諦論四(十六右)曰。
是意是依]
二十
八左
三解。第一釋勝解欲爲意樂。思爲
。爲依主釋非中非也。第二釋現思爲
。此義用爲依止。作持業釋。現思雖得。持
業非也頌疏全取
第二釋
第三爲相違釋。雖得而爲
所有意趣。總意取欲勝解及現思等。依身爲
依止亦非也。寶疏二十二
左三目
別解脱中
此意樂即是思願。未依止是何義
詳。近世湛惠法。住竝取第二釋。同寶疏
頌疏故。是未義旨。唯依人多誤也
十左有餘師言此亦應然者 舊論如今。四
諦論四十六右又上座部説等。然光寶竝云
經部異師不審也
十左別解脱律便止故者 四諦論亦曰
餘師説波羅提木叉戒等。準彼已下經部異
師通釋也
十一左論曰唯欲從過大生 光記三三右
三解無評。頌疏三解竝用。寶疏二十
三左
竝破
三解。而其自義同光第一釋。但證文別。今
云寶師判談實爲精當。今正理。顯宗。其文
義潔白。何求他爲
十一左此爲所依手地爲依 明無表有
。一過去大種是名所依。是生起依。亦生
因。親生第二念已去無表。故第五轉聲。二
現在依身四大種。現言顯同時。是但爲依。
無表依彼相續故。是依因。相續依。第七轉
聲。此二依具足。無表分起。轉隨轉因者。顯
宗十八十左曰。如是前倶二四大種契後諸
無表。爲轉隨轉因。譬如輪行因手依地手
能引發。地但爲依。準此轉是起義。轉之因
故名轉因。又此論云無表得起。舊論云
此生依止。無表生起名轉。轉之因。隨轉因。
舊論云相續依止。無表念念不絶爲相續
相續之依止。今亦無表隨彼大相續轉故。隨
轉之因。光三十
二右
二釋。後爲頌疏取
第二
有人
十六右等起轉隨轉。初釋爲善。何未
辨菽麥。彼等起故。轉隨轉皆名等起。今明
無表二依故別也。若初釋爲正者。無無表
時。豈不現身大相續
十二右論曰先辨無表 問。異常途何有
標簡。答。問言表無表。今頌異彼故。又異
通途表無表名次故。又合問今分表無表
故。又依表業而無表起故。依之正理。顯宗
竝皆有此標簡
十二右亦言顯此有刹那 問。對無執受
亦等流。其文勢可爾。何可刹那
答。於五類中亦等流言。應必有餘類。故
此釋。明表中言唯等流。雖執受
彼。於五類中餘四以言唯。今亦可
準思
十二右餘皆等流性謂同類因生 正理三十
十九右曰。唯善不善故非異熟生。無極微
故非所長養。有同類因故有是等流。餘

十二左此若屬身是有執受 光記三八
會品
類足。今按。品類足第二五左曰此十二處。
幾有執受。幾無執受。答三無執受。九應
。謂眼處或有執受。或無執受。云何有執受。
謂自體所攝眼處。云何無執受。謂非自體所
攝眼處。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處亦爾此中聲字
蛇足也
又六十右曰。有執受九處。少分除聲意法處
無執受謂聲意法處。及無執受九處少分。又
第十七七右別十八界執受無執受。中云。
九無執受九應分別。謂眼界或有執受。或無
執受。云何有執受。謂自體所攝眼界。云何無
執受。謂非自體所攝眼界。色耳鼻香舌味身
觸界亦爾此中除
之聲定無執受。自體所
攝身是有執受。與此論差別。光記蓋暗
記之誤矣。寶疏未本文。唯任光記所出
。爲傳家誤者。未考之失也
十二左餘義皆與散無表同 光記二釋。後義
勝。義精密故。順正理故。寶疏二十
八左
全寫
正理文
十二左表業生時故得相容 此問意言。表
業善惡。所依身分異熟無記。如是性既別。
何一身處。善惡身表業。異熟無記身竝生。若
壞減損本身極微。以爲表業之極微
本宗。極微各別故。答意。從別新生大種
生。重&MT10769;意。本身上別生表色。應大於本
身形。答意云。於身中本有孔隙。入彼新生
表色大種故。不肥大
十三右已辨業門差別云何 正理三十六
初右曰。已辨業門。略有二種。謂思思已業差
別故。復有三種。謂身語意業差別故。復有
五種。謂身語二各表無表。及思惟一業差別
故。如是五業性及界地建立云何顯宗十八(十
四右)全同
此結前。光分科不論意。寶勝矣今科云。
大文第
二義門差別分爲二。初正
別性界地。二因論生論
十三左若爾身生無漏無表 通&MT10769;上二因
謂若無色無大種故無無表。爾者生欲色
。有所依大種。故入無色定無色界
無表。所例亦如是。復唯身語轉處有無表
身生欲色是身語轉處。入無色定
色律儀集異門十一(初左)若色在此相續已得不
失是名内色。若色在此相續或本不得。
或得已失。或他相續。
或非情數名外色
光記四十
左終
三釋。第三釋爲勝。
論文故。謂二因終問答故。無漏無表例
光四十
一左引
婆沙大種&MT10769;相似故。寶三十右光第
一釋不可也
有餘師言 寶疏云雜心非也。雜心三四右
曰。陰沒無記身口業在色界初禪上地
起作心
十四右前説爲善 正理三十六二左曰。前説爲
善。所以者何。雖彼現前彼繋故。光記
前後兩説優劣是。婆沙十五初右
名有隨語地繋。隨身地繋兩説。而語皆約
能發心
爲但由等由何因縁 二因論生論有二。初
四種善不善等。二明二種等起。論十四
傍論已了。正理三十六十一右云。辨業界
傍論已周。顯宗十九三左全同。寶科因論
生論得。而二等起爲大科。及但云四種
不可也
十四左頌曰勝義勝無記二常 光記於
三解。第一爲異釋非也。此論於何更別
三性差別。第二解亦誤也。如寶疏三十
二右
第三解無失。而光師未取捨不可。寶疏
三十
二右
立破爲善。婆沙五十一初左霧尊者義。
百四十四十一左氣尊者説。竝釋義全同。而雜
心一十九左正理三十六三左顯宗十八十六右
此論。是有部本義也。若不爾者。正理。顯
宗何不斥之。又此論二三右云。法界若是
無貪等性相應等起擇滅トヲ善。若貪等
相應等起トヲ名爲不善此頌中解脱
慚愧等言答初問。善不善無記言答第二問
勝義自性等言答第三問
十五右若異類心此義應思 有部宗論五
二十
一左
曰。得及諸相トハ有刹那等流異熟
等流義不成也。故&MT10679;。正理三十六(十七右)顯
十八(十七右)全同
救有二説。解第二説因彼待彼。光寶不
同。光爲所得法。寶初爲異類心。次述成中
所得法。今按。光爲正。豈因異類心何可
等起。寶疏三十
四右
忽參差非也。亦復違理。
而評以第二爲善。即爲光寶未破。今破
初義云。若但約
倶得。非等起善所等起義。破後義云。約法前法後
等起法倶得。亦無所等起義也。問。論主破
之。自義何。答。論主得四相
假。故同經部妨也
十五左若不能記異熟果者立無記名 問。前
第二二左論主破此説。言若爾無漏應唯無
。今何以此通&MT10769;。解云。前論主意。今約
有部説。故婆沙五十一三左雜心一十九左
兩説。無評家。有云。前通漏無漏説。故
善説。此唯約有漏。故還爲善説。今云。此
但妄情也。解釋名義。何彼此有異。前例&MT10769;
免故
十五左或天眼耳應設劬勞 正理破救。光
寶反破不同。光記乘救語以加破斥。寶疏
論主自義以彈之。各據一義竝不相違
然寶破光記非也
十六右頌曰名隨轉 等起者。名能等起。謂
審決思等齊爲縁起業故名等起。由此舊
論曰縁起。因及彼刹那者。在正作業先
因。能引業故稱因。對後果故。審決勝動
三思。竝是因等起。舊論云生因縁起。正作
業時同時心心所名刹那等起。顯彼業
同時彼。是即指業。下左初
相離。舊
論名共刹那縁起有人(住師)動發
思爲刹那。非也
初唯能發
轉。次隨業起名隨轉。轉言竝名起。故舊
論云初能生。第二隨彼起。婆沙百十七十一左
能轉心隨轉心
十六左是則違越非見所斷 有漏業等二
句。光三釋。寶同第二下科。今準文勢
義旨。第一屬上爲正。又今文有又言。光
寶倶爲違教違理二失。準舊論十十七右
阿毘達磨。彼藏云。與明無明相違故。
色見諦所滅。初標違。次擧文。後二句成
義。又言蓋傳家誤也應云字。光云。阿
毘達磨説色非見斷者。臆度耳。以
。違舊論
十七右彼經但據前因等起 但簡刹那。婆沙
百十七十四右云。答依因等起如是説
刹那等起。是故無過。約二因列因在
前。刹那在後。故因爲前故次下十七右
九行
云。前
轉心後隨轉。又舊論十十七右曰。是故依生因
縁起。於經中説無相違。唯二因相對。不
前思之。光寶意各別。光記對刹那
勝。寶疏三九右
四行
因等起中近遠前大
非。彼依正理論寶四(二右)
論主&MT10769;
八右
本釋。豈得可救義。若此前言如寶疏
下論主破十八
反成非理故。又舊論及婆沙
前言。明知。但對刹那等起前。無
簡別
十七右一切無漏任運轉故 釋第八句
理有寶(三八左)
全文
顯宗改第八句倶非修
所成。釋云。有非轉隨轉。謂餘一切修所成
識。以修所成無分別故。光破正理。有二釋
寶全寫初解。依之古今初釋爲善。今云。後
釋是。今論既云一切無漏心唯在定故。簡
有漏故。若不爾何不一切定心。故知世
親論主意。有漏定心是爲隨轉。正理以
得善。顯任運故因有不定失。云因亦非因。
今性相作文就略。具應性羸劣任運故
汝云勢微劣故。亦不定失。謂威儀工巧
ナレハ是勢微劣。而或爲轉。或爲隨轉。如
沙百十七十一左
十七左謂轉若善無萎歇故 是別釋。初釋
前句。善次必善無餘心。故頌言必同。轉心
若下釋後句。初正釋。無記次無記而亦有
善心。故頌曰或。有轉無記隨轉善。故云
無記。必無轉善無記隨轉。故言曾無
簡別。以佛下所以。擧語工巧無記
説法。通果威儀等云等。佛無工巧者。約
工巧。故無妨。顯示無記次善隨轉増長
無萎對無記次無記
十七左有餘部説無無記心 光云大衆等
。宗輪論四十七左大衆。一説。説出世。
鷄胤。本宗同中云。佛常在定故。又云四十
九右
諸佛世尊。盡智。無生智恒常隨轉乃至般涅
。疏云。薩婆多等佛尚有無記心何況二智
許恒現起有人引(五十八左)無
起法。義門各別也
十七左故契經説臥在定 中含二十九四左
龍象經有十七頌中之一也。又大乘注維摩
第四十三佛恒在定。無垢稱經四五右佛常善
心。那伽者。光此云龍頭世尊頌疏
光古
本無頭字正。智論三云。復次那伽。或名
龍或如象。是五千阿羅漢。諸阿羅漢中最大
力。以是故如龍如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
中象力大。出曜經曰。如來身名龍象名義集
二(三十
九右)佛名
龍象具也
増一三十三十九右云。龍者如來至
眞等正覺是也應音云。有三義。一云龍。二
象。三不來。孔雀經名佛爲那伽。由佛不
生死
十七左毘婆沙師通果心起 論主意不
有部。故擧有餘部。而標列毘婆沙師。此通
意。佛意若不散心則如是。若欲散心
則有三無記心。若言思之。光記無失。寶疏
意。四儀中。各入定故如是説。亦有四儀中
各一分不入定非也若言。違常在定

十八右應言如轉爲間隔故 是有部本義。
正理三十六九左曰。故業成善等定由轉力
隨轉力。其理善成顯宗十九
(三右)全同
見道轉心
業遠因故。修道轉心發業近因故。
刹那等起助勢也
十八右若表不由無記表業 論主&MT10769;前師
經。初牒所立。若不刹那善等性
但由轉力者。則不前通經言是。顯
成由刹那故。犯違教失。又不故欲
。顯成由刹那故欲無有覆。違
而欲無有覆故。此破意偏破
但據因等起。非刹那。終顯成由
性故。全非光記前言相亂。故正理
寶四
一左引
此論文。述意云。彼論主謂。此説前師
通經

表成善等性決定但由刹那等起力。故見
所斷惑雖因等起。而欲界定無有覆無記
已上 然光記臆度穿説竝非也。彼大有
二解。初故欲已下但爲結詞。無&MT10769;。是
大非也。何者。此論意。彼終成刹那故。欲
有覆表。故擧加爲&MT10769;。又名中有濫者
非也。論主但破因不刹那。於
決無意。故標但云不由刹那等。亦正理
述意明也。似刹那者。此二句對如是。
何但可後句。前文無非據刹那言。已
但據。影顯非據刹那。設如舊論。無
上標釋因等起刹那二。而云據因
刹那。故婆沙表遮具足。依之光後釋
餘論非也。問。論主於前言意。正理
何具辨。答。雖論主對後刹那意。無差別
前轉心後隨轉十七
右文
正理師爲&MT10769;。以
前言簡別通釋。故欲等雖無前文
之。謂上十四右論云。發表心唯修所斷
也。見所斷惑。内門轉故。是故欲界中無
有覆無記表。乘十五左如上所説等&MT10769;
&MT10769;十七右但據等文。三處對檢。此義
自明。光後釋非也。光大科第二解意。&MT10769;通經
上。故欲等文。又&MT10769;有覆。此有
。一彼前兩關。何更可&MT10769;。二違論。但標
由刹那故。又光云但由轉力。全非論意
十八右但應説言無記無表 論主示正解
簡別言經。一切無過。謂於因等起
二。一見道是遠因等起。二修道是近因等
起。此中契經約遠因等起説。故應
據餘心間等。顯修道轉心近因善等
。不見道轉心。若爾見道名轉。而欲無
有覆義成立。餘心所間準此論見道餘修
道所間隔遠因等起光記如
此非也
若準舊論十
十九右別法所攝。似修道他見道心所攝
今按。間有攝義。於攝無間隔義。以知。間間
雜雜攝義。則修道餘見道心所間攝等起心。
光記改但作唯。改前作餘心所間者。竝皆
論意。何者。但與唯義通故。故中邊論頌
此中唯有空。長行云但。前字於前言。論
主無別義。但無簡別。總説爲失。寶疏通
&MT10769;兩段雖別釋。引正理廣文意如上來
爲是正理救未足今彈正理云。汝欲
破。以前言因等起遠因。此救不成。
何者。汝次上云正理三十六
(九右)三行
前轉識後隨轉。前
言豈爾。又婆沙但云因等起刹那
具有表遮。而不前。總依因唯簡刹那。今
彼前言對刹那來。豈可汝。設如
許。通詞未釋。豈可通詞亦更容
通。故無簡別免也。問。前師通經約
業有無。而依業成性義&MT10769;。豈非相違
答。非相達。何者。由發業者性故。謂見
轉心不業。亦不彼判性。修道轉心能
業。由彼成性。故不刹那性也
阿毘達磨倶舍論法義卷第十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