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資行鈔 (No. 2248_ 照遠撰 ) in Vol. 62

[First] [Prev+100] [Prev]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侮慢之哉。以道敬貴人者。不得起迎將送 
媟慢アナ
ヅル
鈔注。唯得大坐一人坐云事歟。鎭之以道。
知刃反。安也。
重也。壓也
縱令有道○事在臨時
記。量器度之寛窄喩也。即根器也。鈍也 
審録位之高卑。觀信樂之淺深
記。顧情分之生熟常不親眤人之生也。法
師口決云。唐土詞ナレサル人云生也。熟親
眤人也。下記一下開云。此約生分又義云。
生熟者。於已信之士以淺深分之也。又義云。
生者未信。熟者已信也 貴於從俗風俗
也。又習也
記。易書美於隨時易周易也。茍滯一端。必
遭禍難。古今多有



資行鈔事鈔下三之分末也。自
訃請設則篇至卷終也

  訃請則篇
記。必施法式發越彼心云云抄批云。訃請兩
字。義含道俗。謂俗來迎請僧即往訃。即開
往訃。須有軌儀。故曰設則也會正記云。
設則者。陳叙軌儀也。有法乃人天増福。闕
福闕行則壇度空陳。今時所用。此篇最要
發越越字誤。可作起字也 允許カナイ
ユルス
 
於堯反招也。龍云。
一曉要也。求也
鈔。夫昏俗多務慧觀難修 抄批云。立謂。俗
人煩惑熾然。於眞如理觀。不能曉了。故曰昏
俗。加復治生事務。繁雜多途。不可令修定惠觀
照之解。曰惠觀難修也塵網所縈カヽル
マツハサル
營福分
鈔。制營福分云云抄批云。謂惠照既非其分。
且修福業使獲報人天。且免三途之苦。故言
用接等也明道衆受訃乖儀
鈔。而施乃雜繁皆多設食供毎於訃請云云
正云。而下以施通四事。而設食者最多
批云。立明。施通四事。或以衣服臥具資生
所須田園器物等並須惠施。而今就繁數者。
不過設食。此門來立正明對食請。以立立其
義也
鈔。故撮略經訓試論如別云云會正云。故下
生下著撰經訓。即三藏教文。如別即下門
搜玄云。經訓者。謂撮略取諸經律論中訓道
俗之法來。此爲赴請設則篇故如別即如
分別別事也
記。一六及九事通僧俗云云問。第一通俗
樣如何哉 答。第一含能請所請歟。受屬受
請之僧。請屬能請之俗。故鈔云受請法。此且
出所請邊。記云初門來請。此出能請邊。爰
知。取合云通僧俗也。第六行香俗呪願僧可
分配歟。第九達嚫布施。僧作之欲作之可得
意故云通僧俗歟。何能能可得意也
鈔。翻爲寺護云云會正云。寺護寺中監護之
悦衆。所作悦可衆心也。次第知僧之次第也。
監護寺事。婆還請比丘明日食者。不得定
ヘテ云決來。又不得定答。云決來應語
鈔。應問姓名客人舊往巷陌云云此皆能請
人事也。謂於某村客人ナリヤ舊往ナリヤ等問之。又
道路巷陌等問之也 縁阻サワ
鈔。應先令一人若月直園民沙彌在前訪問
云云尋故實令見案内也
鈔。恐試弄比丘及有留難云云簡正記云。及留
難者。恐假請縁。作命梵二種留難及衰損之
又恐僧失食。故在前令訪問也。搜玄在
前訪問者。謂明日作供。今日或明日早朝預
前令人訪問實有○此請縁有梵命等留難。
不得設供也アラカ
ジメ
サク
記。此約生分云云前篇記末云。顧情分之生
意傳心未熟者。名生分也。又允師仰
云。生分者。不知人故也云云自家食應借僧
臥具。得爲俗家設食。張慢及諸供具。唯不得
與女人共輿及次作食。輿カコ無能舁龍。羊諸
反。カク
龍云。ユ
カク
臺擧也。令佛蹈上過
鈔。爲未來比丘故云云簡正記云。恐人云。佛
在日請情殷重故。設未來僧者心輕故。此衣
識諸比丘。戒徳不全故不受也。或可恐未來
比丘。學佛踏之損福故也抄批云。立謂。未
來比丘既不能具修禁戒。豈能消茲供養也。
抄批。佛知今日僧尼徳薄。故預立斯方法。以
軌將來也過奢福尠。不堪銷引佛眞規以
爲後則
鈔。或默然云云簡正記云。問。何不出言許
也 答。多論云。默有三意。一表貪習已盡
故發言。二止外道謗言瞿多貪。三爲現大人
相故默也儼頭ウナ
ヅク
カシラ
チフル
乎咸反。
搖頭也
世謂點
云云傳云。講涅槃時右則點頭作佛得
物彫畫賽頭。賽ムクウ。カヘリ
マウシヌ
先再反。
報也
鈔。若先許三會後作一會三行香三施不了
還願云云一義云。還願即令滿足願云事也。
此義ナラハ可訓也。三會雖不了。以三反
行願果三會願爲言又義云。還願者。三會願
爲言又義云。還願者。三會願爲言又義云。還
願者。三會既不了。故不果其願還之爲言
義不了。還願可訓也。是以搜玄云。一會三
行香者。謂先許三會。後但作一會。三會三度
行香。三遍行施錢及食也。不了還願者。謂作
如是者。還願不了也。簡正記云。不了還願
者。謂還願不了應須三反所除許三會者。
三度請約束也。而後作一會。三行香。三施不
了故不遂其願爲言今記意不見何。隨意可
得意歟。欲以三偏行香。三迴施物即當三

鈔。若鬼子母食呪願取食云云搜玄云。謂鬼
子母爲佛所化。得初果證。護衆僧勸俗供
養。幷與俗家裸願有人供養。此鬼子母食比
丘見也。得呪願取也。謂先有願護僧。情好行
施。故得呪願取也 問。鬼子母與曠野鬼
同異如何 答。此不分明事也。當篇第七門
鈔云。傳云。中國僧事設鬼廟伽藍神廟賓頭
盧廟同記云。鬼廟即曠野神。或鬼子母
會正云。鬼廟即鬼子母廟搜玄云。寺中送
曠野鬼子廟抄批意一體資持意異體
簡正記云。鬼子母食者。亦云九子母也。表王
唯經説。本有百子。九十一子在天上。九人
在人間。其母貪食供也。唯噉小兒面肉等。佛
爲化彼云云我勅諸弟子。齋時出一分食。與
汝兼與受不殺戒。便獲初果。發願護此衆
僧。幷僧幷俗人保願。今若有人供。此母食許
比丘呪願取食。以先有願僧兼情好行惠施
雜寶藏經云。鬼子母有一萬子。取人兒
子噉食之。佛取愛最一子。隱置鉢底。鬼子
母來求之。佛曰。有萬子失一猶悲。況世人有
一子二子。有三子五子。汝受三歸五戒。還汝
子等南海傳所説亦同也。但彼名呵利底。
云有五百子爲異。佛言。苾芻住處寺家日日
毎設祭食○神州先有名鬼子母云云皆記意。
月藏經九云。呵利亭鬼子母護震旦國
等文意。呵利亭鬼子母同體曠野神事第
七科引涅槃經明之。對彼可見之。彼所説大
略同此等説。故知。三名皆同體歟。大兜國
止佛精舍邊。來求當與。即與子也
記。今或有人設食持施比丘云云俗人先與
鬼子母。後取彼食與比丘。時比丘呪願可食
爲言抄批云。案彼論自問云。鬼子母食可食
否。答。呪願然後可食。作此説人情解難依
記。廣在第六云云呪願事在第六科也。允抄
□鬼子母經歟云云而彼經一卷歟。可尋
鈔。更有餘門云云沽酒門只出入門各別故。
制者不少別請物者
記。餘門得者必約有縁云云一義云。餘門者。
沽酒門外非別出入門也。持戒停業。方便引
接時沽酒門出入事也
抄。當持一日戒云云 問。可授沽酒戒歟。若
爾者授沽酒戒軌儀如何 答。沽酒者。販賣
戒可爲隨一也。別授軌則不可有之。只授五
八戒。停一日業。可趣請家也
鈔。十誦善生雖別諸佛五百羅漢。猶故不
得名請僧福田云云抄批云。案十誦文中。乃
是庶子母別請五百羅漢。皆神通從窓中入
者。有從空中來者。有從座中自出者。佛語阿
難。不如僧中請一比丘。其福勝彼云云今鈔
言。若生等者。十誦文中不見有。善生但有
庶子母耳。其善生經中。自有別縁。誦佛教
善生長者。若供養時。深傳僧中多有功徳。平
等奉施得無量福。是故我庶子經中。吉鹿子
母曰。雖復別請五百羅漢。猶故不名請僧福
田。若能僧中施一似像極惡比丘。猶得無量
福徳果報。如飮大海則飮衆流請一似像
極惡比丘
抄。唯除犯惡戒人云云謂抄批云。謂僧尼
犯四重八重。名惡戒人也意無在。有憑請
云云誰房別請之也
鈔。今俗有執名邊請者云云書請僧之名召
請也。如今迴請也
鈔。然口雖許往必須筆註云云面面交名之
下書訃字。當今奉也。會正記云。註一駐
記。初指誤云云只口許往。是誤歟。必可書訃
字故
鈔。必有斯擧可註爲訃字云云有訓擧圓悟
點也。又擧状擧。下之赴上爲赴字。上之赴下
爲訃字。此乃細碎甚補高望
記。謂奔趨而往云云走篇之字也。謂言詞衆
評。若作趨赴義似不尊。令書言訃者。篇訃云
事也。欲彰大度。訃至也
記注。告喪曰訃即凶訃字 記家時代葬送
等事用此訃歟。茍有所不知。則令俗輕道。雖
小而大。忽爲小事仍引諺語證之
鈔。諺云。借念時還貸念時償事雖鄙陋廉恥
之本云云 問。引此諺語證意如何哉 答。抄
批云。謂借貸他物念欲早還。若見彼索。大
成可恥。事雖是小損辱尤深。今字義再爾。事
雖是小不可不解。若不解者大損形望也
借同還。衣服等暫時借用借還字用也。財錢
同物貸償字用也 諺龍云。
工彦
諺謂傳世常言。
不稽典者
記。暫借他物云云濟公云。化字誤。可作他
字。對下句人財可之也。謂貸取人財。須思早
覓償之。或記云。暫借他物
記注。指歸云此出郗嘉賓要覽中文彼作平
太傳云云云要覽即郗嘉撰也。彼要覽中
引羊大傳語也。是以會正記云。音義云。此要
覽中語郗嘉
賓撰
彼正云。羊太傳云。借念時還。貸
念早償。事雖輕小廉直之本玉云。刺初爾反。
龍云。丑饑反
時償彼作早償。鄙陋作輕小
記注。據律往他家犯不白同利戒云云此等
諸制犯隨是彼論所制。異本律等歟。若本律
意犯不白同利戒者。食前食後至他家提罪
也。而彼閣請家往他家故犯提。今倶往同請
家。同請人不白先入。故本律意可吉。故云今
是施家應吉也。被請人與僧同去
鈔。食未嚫云云布施不行也。非首領上位」
鈔。雖大界内近寺白衣家等云云會正云。亦
犯即不白同利。往別家之墮
記。雖下覆釋初制云云 問。前第一制倶趣
施家今往他家爾者何云覆釋初制哉 
答。實如來難。但此制別家。雖非覆釋前請
家。前但云不白。不明其分齊。今云雖大界
内等明分別其分齊。故覆釋義邊有之歟。若
白還晩
鈔。僧祇若道行作念等云云 一義云。自當寺
欲往某寺之時。其朝六念念時於某寺念食。
其後趣彼寺。而於中間寺食。故云若過餘處
食者悔過也云云此雖順文意。以外意也。亦
義云。若本通漫。何寺可食思無苦也。若至
餘處者。在家事也。六念之時寺欲食僧食。其
後在家食故。依僧食施主食相替即犯罪也
 問。依何如是料簡哉 答。既云。若値僧受
請隨去者無罪。此文意隨受請僧食施主食。
設六念雖念僧食無。若無此縁時可悔過爲言
若過餘處
記。餘處悔過者違念吉罪云云簡正記聊異
也。即彼記云。過餘處食悔過者。是祇提舍尼
戒名蘭若受食。因有此文合是提舍尼罪。有
釋云。違六念故須悔過。是吉羅者非也
鈔。十誦自來食犯吉羅云云此不請輒來惱
施主過也。五百問打揵椎請義。故自來未無
過也。搜玄之十誦不請。自來恐惱施主。故得
輕罪。五百問下約作相。召集即是請也。得食
無過二文隨意用也
記註。古云此據僧舍云云會正記釋也。即得
食倶決作相免過
鈔。上座座在前等云云抄批云。今時維那卷
數須報上座云。某甲房中某甲若干人是去
者。某上座知已臨去時喚之。集門首一時道
行而去。勿前後而去。施主不喜。亦不生善。
知之在道行大小便處。應待來然後如前
去。若上座在道行大小便處
鈔。先處分安像極令清潔 問。何必食處安
佛像哉 答。此且施俗家事也。上獻十方佛。
中奉諸賢聖意。故安佛像聖像座也。若僧寺。
別僧堂不安佛像。佛殿別處在之。故食物送
彼也。故記云。或有別堂則就本處也。覆部高
顯處説 排ヒラク
ハラウ
鈔。如請賓頭盧法經説等云云搜玄云。崿云。
其經兩紙後紙後漢安高譯也。若設一切食。
常請賓頭盧頗羅墮阿羅漢也。賓頭盧者字
也。頗羅墮者姓。其人爲樹提長者。現神足
故。佛不聽涅槃。勅令爲末法四部衆作福田
會正云。爲樹提長者。現神足擯之。不
聽涅槃。處藏中見有
記。由彼尊者佛勅在世云云樹提長者。造栴
檀鉢安是高處。云有神通人。可取此鉢賓頭
盧語目連云。大徳神通第一。可取此鉢。目連
不取之。賓頭盧時立石上。即飛上虚空取
鉢。所踏石付足上空。外道等見之。皆作不
思議思。長起傳奉施之。凡於俗人前者。不許
現通。故佛擯之。不聽入涅槃也。北嶺難南
都戒小乘戒状云。夫一向大乘寺以文殊爲
上座。一向小乘以賓頭盧爲上座。大小兼學
寺並以兩聖爲上座。蓋是由戒品有大小上
座差別者也。救之云。凡以賓頭盧爲上座。其
或於佛説。以文殊師利爲上座。其説無聖
教。上宮大子建二百餘寺。行基菩薩造四十
九院○至食堂上座者。賓頭盧法式如故先
規無變。是則欲界羅漢猶段食以資其身。食
堂上座安賓頭盧者也。文殊久離段食。食堂
上座不用文殊○延暦寺猶改七佛之法式。
天下有識誰謂三寶弟子。何況賓頭盧者。法
花會座早預作佛之記。豈至滅後諸寺猶爲
小乘上座哉云云有云。西域記幷上卷古迹
如是而勘西域記。未得其文。三藏聖教無
其説。西域等不見文殊上座事。誰傳之乎。又
自餘人師胸臆解釋不足用者也
鈔。令預宿請云云ヨイニ請也。志誠虔請新
床○綿敷以自練覆綿上
鈔。在靜處敷設云云此先指其處也。虚軟爲
座者。此示其敷物也。是以會正記云。虚軟
云下彼經云。新床新褥綿敷以練覆綿上。初
夜如法請之等有點云。敷設虚軟。背此會
正記釋歟。自練者ネリキヌ也。知不易。見
花不萎乃知之。以鮮花束略必不預修。臨齊
上座當索新軟布綿衣服鮮索者。足得大坐
之處
鈔。不須坐起方分處僧佛二座又不以坐處
窄狹排蹙在地或安置佛前或雖處座而狹小
舒位 抄批云。不得座處迮狹排蹙大地等
者。此明坐具既少致有斯過。今爲貧窮俗士。
雖請衆僧床敷鄙全不生善。非但輕賤三寶。
亦乃福徳減少。此則不如送供於寺。亦使
衆僧無惱故。賢愚經中有長老。設供養便作
是念。佛言。供養之福隨因受報。若請衆僧。就
舍供養妨廢行道。道路寒暑來去勤勞。若後
受報時。要當思慮出求遂乃能得之。若就往
奉供。後若受福報。便即自然坐受廣云。
子六
切。近也。
促也。急也
誤也
記。在地佛前並非處此且云僧座事歟。不
得高尺六
記。不以常住僧器供養云云聖僧供養時事

記注。準俗舍無用應付所請僧寺聖僧用之
云云聖僧分布施物歸寺。用聖僧之事爲言
記。亦但設虚座不得上安形像等云云會正
記云。準尼。鈔云。置賓頭盧座。不得高尺六○
亦不得造聖僧形像置上座食堂頭。償賓頭
盧報身來計供。豈椎却塑形而座以知。爲
摸眞容。雖造安之。聖僧勸請之時。必可設
空座也。未見其可
記。以不知法不堪此任故云云任人義也。會
正云未見其可言。未稱其可。於上座之徳以
無法故此同記也。搜玄云。未見其可者。謂
未見其有可聖教處也此釋聊異歟。贈號
滅法。知識尼得教安置形像益食法已。然後
坐次明無處
記。長含有三意云云今記釋與餘記釋不同
也。會正云。長含下證尼不同處佛僧搜玄
云。言長含至中者。引此文意顯安置佛坐處
衆中央左僧右士。兼證尼不得與僧同處。如
上應在別處也抄批云。立謂。引此文證上
文。尼不得與僧同處食也。撿諸經論。無有
尼等對大僧前同座而食也。又按大愛道尼
經云。比丘尼若愛檀越請食○有三事。一不
得大僧共會坐而食。二不得與優婆塞共會
坐食。三不得貪時食用啖年少優婆塞也 
問。記文云或在僧下但令相違。若是同會哉
 答。文雖似許同會。記主豈欲違經説而許
之乎。故遙相違而坐非同會義。彼同會者。云
迎座無相違歟
鈔。四就座命客法云云此段中前五科就座
法也。後一科命客法也。應隨次座而令不如
法不善覆身。語セヨ好如法ヨト。語ツテ好如
ヘシ
記。摩訶羅即愚癡比丘云云愚癡漢語也。會
正記云。摩訶羅即無智者糺正之法。著紬
生疎衣
記。即尼衆中有作惡者云云謂偸羅難陀尼
對迦留提出形等歟
鈔。上座八尼云云 有云。古記云。四人云小
衆。八人云大衆。故云八尼歟。同記云。八人
即留兩衆。餘開前七文相。問年歳大小説
坐。餘隨坐
記。即尼戒本單提中云云諸記一同如是
釋。而尋彼單提中未得之。若律戒本廣解中
有之歟。允抄云。尼不離戒開八尼云云
鈔。云家中何如生治好不爾云云何如常云
何事也。慰 喜勇
記。家中是人口云云口者人數之義也。十口
二十口云等也。亦義云。人者人也。口者畜
生也。畜生云口。口食故。然道貴省語○引接
而已
記。其或巧言令色妄取顏情折腰低首意圖
後請云云 巧語令色。論語言也。亦切韻云。
令美也。不應故在後往食上令諸比丘起。但
能蘊徳自使他尊。豈唯計授以謂光榮。雖
可可罔於無知。實取笑於有識。亦得見來
不須起。何聖毘尼中。出齗現齒呵呵而笑
 齗語斤反齒根肉也。齗龍云。却管
反。ハシ
起無常
○等由不可止
鈔。義準至死喪處等云云上所制寺中故
義準請處也 徐ジヨジヨ
トシテ
應自語委知僧。坊
有食可往。去然後乃食
記。義須遣報令知給食使者遣寺令告也」
鈔。通集門外比丘一處喚一大者云云搜玄
云。靈山云。前雖作喚得一人竟爲如法耳。後
別有十人五人來。前法懷須臾作法喚。得一
人等不爾。還成化也謂作法自諸人中喚。
得一人免其罪。知上座喚之也。應與不得不
與果菜淨否。若言未。語令淨
記。金光明云云彼經壽量品有之也。簡正記
云。同經説不敬爲長壽因。今言何施食爲因
 答。不敬是正因。施食爲縁。如生養二母之
喩也
鈔。六行香呪願云云有云。西天請僧行水行
香。今日本只引燒香香爐。手熏香烟也。大國
直行香也。此門明呪願。亦第九門明之。呪
願知所爲事爲過。七現在等説之。説法總食
次説善惡因果等法。不必論其所爲事。當時
呪願師立之。彼西天儀也。就中此門呪願爲
本。説法爲傍。第九門説法爲本。呪顏爲傍

鈔。道安法師布此法云云有云。當時食呪願。
道安依諸經出之云云
記。依教彌善云云道安依辨意經下文
然依本
律教。彌善也云事也。同邪命故
記。或有喪靈僧徒往強爲諷誦無意利他云云
師作云允公喪靈者。靈具供也。諷誦者。讀疏
云云有設供者有
記。彼第七云云云彼第七卷七瓶施品三十
云云
記。好修家業云云世間能フル也。勤身勤力
埋之疾
記。如是展轉受形經一萬歳云云彼本文云。
捨其身。己愛心不息。復受本形。自以其身
纒諸金瓶。如是展轉經教萬歳。最後受身。厭
心復生等諸記皆數萬歳而今記云經萬
歳。是不審也
記。見有一人順道而過云云只行人云事也。
欲用相繼來取我
記。彼至日云云今道行人。至約束日作之也」
記。僧住行立云云住立留也。彼本文云。住術
而立賦香
鈔。如富那奇中説云云如彼富那奇之事中
説之爲言
説。化兄美那造栴檀堂云云簡正記云。富那
奇者。是大羅漢。此云滿願。有兄名美那。奇
爲商人。入海採寶。遇毒龍難。遂念弟富那
奇。富那奇天耳遙聞。化爲金翅鳥往。海龍
遂波身。船得免難。安稱歸家。弟化兄。爲佛
作一栴檀堂閣等除箭
記注。前是行香縁等云云前賢愚經行香縁
起也。直以香行。僧非熏香烟也。後富那奇
縁是迎僧縁也。以香烟迎佛像縁起故。不
令婦人指挃常中。亦不令婦人指挃掌中 
會正云 陟栗反。
撞也
必不肯者。便可縮手當使過
去。欲發罷道
記。僧護殘罪尼重夷云云 問。濟抄云。僧殘
罪可爾。然尼重夷者。若約彼本。定至腋已下
膝以上可犯重者。今釋如何可得心哉 答。
指挃香拜。當體自本。非謂僧尼摩觸。因之
遂可至僧僧殘○摩觸尼重夷。摩觸故兼禁
之。故云僧殘罪尼防重夷也。爲深防罪故」
記。並據香片云云以香片引僧也
鈔。若立受者吉羅云云 問。設坐受香。女觸
其手。可有欲發罷道義。何必別立哉 答。且
隨縁起歟
鈔。而諸經律多唄匿比丘云云出要律儀音
義云。唄匿者。持律者云歌誦。亦應云替偈。
今謂。此是欝鞞國語。唄翻爲止。匿翻爲斷。
又云。唄翻爲止。匿翻爲息。唄爲止。謂止
一切惡也。匿翻爲斷。能斷諸煩惱。又云。息
者息諸勞務也
記。今亦罕用云云 問。行香之時云不用事
歟。將餘時不用事歟。如何 答。餘時云罕用
意也。行香時不用。鈔主既斷之故若爾者。經
律傳記等多用唄匿釋即搜玄記九末云。而
諸經論多有唄匿者。如律文云。釋托桓因手
執香爐引世尊。而歌讃佛三身功徳無量。亦
法花云。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十誦有比丘。
名跋提。善能梵唄等。唯法苑云。如論此土
所起。本出陳思王。即魏武帝第四子也。毎讀
佛以爲至道之宗極。遂製轉讀四聲。常遊漁
山。乃感空中梵聲。思王得之。教諸比丘。從是
後唄法始興○所言梵天音。此言淨也。謂息
諸縁務。虚淨其心。良以梵天來下絯詠佛
徳。令人學之也此等諸文分明引唄
何云今亦罕用哉 答
鈔。欲聞布施等云云搜玄云。謂歎布施云。若
有想布施獲人天果報。若無住相施得佛果
菩提也。聞檀越法者。當爲説福分。敬護三
寶。受持三歸五作等戒是也。欲聞説過去等
者。己父母作齊捨懺。應歎乘此功徳。十方
淨佛國土隨應受生耳。喰法音早成正覺
實難其任在乎。此世流布競飾華辭
鈔。凡竪&T011861;楊貴族云云抄批云。凡謂凡庸人
也。竪者小奴子也。如至倉頭竪子。皆小奴云
通號也廣韻云。臣庚切。立
也。又童僕未冠者
亦竪殊至反。又作
竪。未冠童也
通目泛常小人
鈔。貧賤讃逾鼎食云云抄批云。立謂。國家
宰相撃鐘。陳鼎之食。故曰鼎食。如夏時。天
子殿前有鼎。中有九隔。用表九州。各置食。於
中至大歳。自以火爨之。有前熟者。則表此州
其年豐熟。若齊沸者。則天下大平。右有前
沸。其州有人作逆其食。是三公九即大已上
方得其食。明今讃賤之人但可隨時呪願。豈
得聞鳴鐘鼎食之處願言令他傳誤。謂之
強言妄悦。謂之諂
記。今時讀疏云云太宋時作疏讀也。卿大夫
已上皆列鼎
鈔。隨彼善惡自受其果報等 問。依今施
福幷呪願力。彼得益姿不見如何 答。記云。
天報泥洹出世報。以今修善獲善報故也云云
是即得益今修善即當施福呪願等歟 
問。此記釋還不審也。彼僧祇意云。自受某果
報。彼已人行惡入地獄。爲善者天。乃至得泥
何以彼釋今修善哉 答
記。代歸依云云代生子歸依也。擧世之樂具
及以取婦
記。覆廕施云云上二字付屋。下施行也
記。世有點慧人等云云抄批所引本文。云世
尊點惠人。此已下文今記所引大不同也。即
彼記云。世尊點惠人今作乃字。而
及字不審也
知於此處
今作清字。
請字不審也
持戒梵行 修福設飯食。僧中
今作口字。
口字有謂
呪願故。宅神常歡喜。善心生守護
長夜於中住。若入聚落中及今作乃。乃
不審也
以曠野
處。若晝若於夜天神常隨護諸天吉祥應」
記注。謂人畜來去等云云釋上二足等也。康
健賢善好
記。擧體諸身人云云本文作身分也
記。如行不齎糧云云行他處雖不齎糧。自然
得飯食等也 齎千號反。
持也
記。將適護其意云云護倶人意也
記。出家布施難云云此呪願出家人乞食施
似。不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愛有慈愍心。
諸天所歎常與善會
鈔。五分佛呪願賈人云四足汝安穩云云
正記云。五分下明佛成道受五百賈人麨蜜。
故有此呪願文也抄批云。案五分文。佛初
成道有五百價人。其中大者有二人。一名離
謂。二名波利。奉佛麨蜜。四天王獻佛石盞。佛
受四盞。案之合成一盞。受價人妙蜜已。便呪
願云如耕 由有望下種亦有望
鈔。佛可無四辨對像止施前法自餘愚叟亦
安可施乎云云上列呪願共但對縁。必非強
飾言詞。爲未來施法則計也
記。四辨義無礙等云云法相名目云。凡以無
漏後得智爲體。義無礙亦通正智。初地分得
九地離障。佛地滿足。一法無礙礙。能詮句文
聲也。一名句文中現無邊名句等。二詞無礙
礙。諸方音聲一音聲中現一切音聲。三義無
礙礙。所詮眞俗諦現也。一義中現一切義。四
辨無礙礙。七種辨才也。善會機巧爲説法云云
舍利弗以爲上座。以施主諸慶大集故 分
賜聚落封與長者 踊躍歡喜心悦樂信心勇
發念十力。如似今日後常然
鈔。摩訶羅苦求誦中利弗不免意據之云云
簡正記云。摩訶羅此云無知 抄批云。賓
云。摩訶羅者。此翻無智。或言老年也
記。摩訶羅惆悵云云會正云。摩訶羅獨不施。
仍惆悵刺周反
非也
刺亮反
愁也
損胡麻繞麥蘇塚
上。迎婦驚鴈盜謗。七被棒打兩手持
笞也
記。婦遭宮事云云謂遭宮被罪也。踏踐乃渉
路前進。但他刈麥𧂐時。何不右遶呪言多入
 塚チヨ
ハカ
 壙告謗反。
墓窖也
 捉撾打 當愍之云自
今已後莫渡如是。嫁ムコ
トリ
 娶ヨメ
トリ
笞打拄走捕
 匍匐ハラ
バウ
安除肘行 恥己無能。晩或汝
爲上座當知之何 播醜於人。知時非時。並
有出無在
鈔。受麨已然後呪願云云有云。四分食後作
呪願。故此文食後可心得也。亦縱雖受已。猶
異辨意經受以前呪願也 問。呪願前科也。
何今引之哉 答。傍正異也
鈔。五分於餘方等云云五分隨方引助此方
不行文也 嚫説下食。利兼財與事
鈔。所以淨衣跪坐食云云跪坐今踞床尻カ
ケテ。机案前食也。會正云。跪坐即垂足坐。
以西天跣足恐汚衣故。又俗法人多盤坐故。
開踞草座恐危故簡正記云。平足著地方名
踞坐。如經云。踞師子床。寶机承足也受乳
糜。應如是法。令相法
鈔。以能防衆戒故云云抄批云。謂既不在床
坐。離與四歳已上比丘同坐之過。亦雖觸食
之過。故言能防衆戒搜玄云。以防衆戒者。
靈山云。踞坐則無傍人惡觸失受等過。故言
能防衆戒也
記。或恐盤坐不穩而犯足食云云盤坐常坐
也 問。常坐安住是穩也。何有足食等犯哉
 答。如常坐而前席案食食之。身抵時尻離
坐時壞威儀。故犯足食等。踞坐前並机。其上
案食用之時無此過也
鈔。亦爲草座食易故云云草坐者。一義云。如
草麨也。又義云。如半疊也。有云。踞坐必敷草
云云此不得意。何必敷草哉。爲草座食易故。
便於事故脚前却
記。謂不齋並云云足同樣不並也
鈔。二闊脚云云足ワシハクル也 三搖動
動足也。跟著地指向上
記。謂左右互交過云云足ウチチカヘタル也。
 翹即翹上一足
鈔。累脚云云搜玄云。謂將一脚押一脚上

鈔。累髀云云問云。謂一髀上。一髀下也
鈔。二明出衆生食云云有云。教誡儀釋出飯
之時。云出生器等云云其生者。衆生之生也。
爲衆生出之云事也云云實準此標章詞。此
料簡尤有其謂歟。但標章詞其義。雖然大方
出物云於生事亦可有之。故抄批云。出生飯
已等不可屈一邊歟
鈔。二明出衆生食云云二字不審也
鈔。或在食前唱等得已云云要行篇云。僧祇
○若有離施主。與呪願唱告等得等同記云。
等得亦等供。即大小食時唱食平等而有
云。四分云等得。餘部云等供。今文依四分。故
云等得。當時行事依餘部云等供也。下行食
雜法科在之。四分云等得。僧祇十誦云供。記。
釋等供約賦遍等得。約受足等即同又有
一義云。等供能供方爲言。等得所供方爲
言歟
鈔。經論無文云云問。記準寶雲經云前出。何
云無文哉 答。此非明文。故云準寶雲經
鈔。涅槃因曠野鬼爲受不殺戒已 今記主
意。曠野鬼準下非鬼子母歟
鈔。我今勅聲聞弟子云云涅槃經名出家菩
薩聲聞弟子也。菩薩威儀雖不定。若調容儀
之時。三聖皆平等也。故三乘同聲聞形也。爰
知。今云聲聞弟子。指三乘也
記。復於其衆聚云云其聚者。聚落事也。日食
一人。當何資立
記。傳云者舊云晋法猛遊西國傳云云抄批
云。傳云。西國僧寺鬼神廣者。傳謂暦國傳也。
晋朝釋法猛遊外國。記之爲傳也。鬼神廣者。
曠野鬼子母廟也。如暦國傳抄簡正記云。
傳云者。晋朝釋法猛遊於西國。撰歴國傳送
三處食。餘比丘不出者。謂賓頭盧廟伽藍神
護法
神也
三曠野鬼廟也。若依搜玄。將曠野鬼與
鬼子母合爲一人也。今準表云鬼子母。縁起
如鬼子母經説。前已略辨了。若曠野鬼神如
涅槃經説○雖二經縁起各別。然並制出生。
今時藍界中。或有鬼子母廟。送食了。比丘不
要更出生。若無鬼子母廟。有曠野鬼廟亦爾。
若二廟總置。即更加一分。便成四也會正
記云。傳云者。晋法猛游西國。記其所見。爲暦
國傳。鬼廟即鬼子母廟
抄批搜玄記會。二鬼一體異名得意也。簡正
記幷今記。二鬼各別得意也
鈔。餘比丘不出云云抄批云。立謂。中國毎日
僧食之時。送此三處食竟。諸比丘不更出其
衆生食也。私云。近有見之僧語云。毎僧食時
無量餓鬼總在階前。若堂中有持戒僧及名
稱大徳。鬼則敬之不敢入堂。若無此僧。鬼則
上階。巡掣奪五衆飮食已。其鬼則更不來。
故知。今時要須出生。鬼在階下。若聞堂中
僧觸器聲。鬼皆驚走倒仆。經無時悶絶。故
佛制戒不得觸器者。意在此也 令出如指
甲大
記。此約制出爲言云云當時行事中食別出。
朝粥總出。云古行事朝粥別出之
鈔。今有爲己人設食者云云以食祭靈也
依中含云。不必受享
記。前若字下冥加爲字助之云云
鈔。若死人 若下加爲字可云若爲死人也
爲言享。許由反。
祭也
鈔。生入處餓鬼中者得云云謂俗人設己靈
食。若生餓鬼中得其食。若生餘趣不得。各受
餘趣食也。謂各不同故。但作施公應得福善
問。何故入處餓鬼無別食分。得此祭食哉
 答。隨衆生果報。或食睇唾便利等類有之
也 問。入處餓鬼者指何哉 答。雜含等文出
餓鬼道中。別一有一處。名入處餓鬼人師
異釋總餓鬼道名入處餓鬼。其中中有名入
處。報處云餓鬼。於餓鬼道者。中有報處無別
食分。得食此祭食是以抄批云。濟云。言入
處餓鬼者。謂生中陰名入處也。若生中陰之
餓鬼曰入處。若父母六親生餓鬼道。但是生
入處餓鬼及到報處之餓鬼。但得祭食。若生
地獄畜生人天等趣。不得祭食。以其報處自
有食故。其生六道者。倶有中陰。若生地獄中
陰頭倒向下等等簡正記云。入處餓鬼者。
古云。入處是中陰。報處是飯鬼。今依雜含
經云○餓鬼趣中有一處餓鬼等
鈔。但施心施其自得功徳云云問。只以食祭
己靈云施歟。將因施三寶境界等云施歟。如
何 答。有云。施三寶等也。經文云我爲彼心
布施等。今記釋雜含勸營福。又始終文意只
祭己靈不見也云云此義大非也。經文分明釋
施彼己靈是以抄批云。案雜阿含云。佛在
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一梵志來問佛言。我
有親族。總所愛念。忿然命終。我爲彼故信心
布施。彼得受否。佛言。非一向得。若汝親族生
地獄中者。得彼地獄衆生食。以活其命。不得
汝所施飮食。生畜生餓鬼人中者。得彼人中
餓食。不得汝所施者。然餓鬼趣中有一處。名
爲入處餓鬼。若汝親族生彼入處餓鬼中者。
得汝所施之食。梵志問曰。我親族不生入
處餓鬼中者。我所施食誰應食之。佛言。若
有諸餘知識生此中生者。當時食之。梵志問
曰。若我復無餘知識生此中。其信施者自得
其福。梵志又問。如何自得其福。佛言。謂
汝死後生象馬等中。以彼曾施故亦得受此
福報。若人生人天道中者。由前行施生受其
報。是名施者行施者受報不失。梵士聞已。歡
喜奉行此分明施己靈必別施三寶不見
也。其自得功徳者。經文意親族不生入處中。
不得彼食。其施者自得功徳也。大方彼己者
雖不食其善功徳分。尤可得之。但經文先説
能施事也 問。今記釋意。云由施心力故任
運冥資。此釋意抄自得功徳。約彼已靈
何 答。誠記釋一往雖如來難。強料簡彼任
運資能施可得意也。今鈔文云乃至等。説其
能施者。自得功徳之樣也
鈔。以持戒但得人身云云總報也。必須餘福
助報者。勸別報施福也
記。顯須施福云云釋鈔必須餘福助報之句
也。大火逼當留比庭座處。行食人過應語與
是人等
鈔。當先澡鉢豫&T016254;待至云云既ススギタル
鉢故澡鉢也。餘記釋聊不同也。即簡正記云。
澡盞者。一説云。蕩盋云也。如此方河北律學
之流。監受食更以水蕩器故。有説即豫執盋
爲澡也。恐滯他行食故令賦遍云云均等
 遍饒 半果經出雜含中云云雜含二十五
卷中自在此經
鈔。施僧半菴羅果云云鈔批云。應法師菴摩
羅。是外國之樹名也。此土無翻。羅什云。其
果似桃。舊譯云。酢味果者。止得其味。非得
樹名也。私云。東都苑中曾見之。亦得其果食
竟。状似梨。兩頭鋭。中央味美也。其育王半果
施僧事。亦曾半果不異育王經説文。呼令陳
意云。研著羹中
鈔。十誦云。等供者 會同僧祇。故記云十誦
會名也。隨下隨食
記。等供約賦遍等云云賦遍約能受人。受者
約所受之人。等即是同
鈔。未唱隨意食云云抄批云。謂唱隨意食者
是等供之別名耳。此明尼至俗家處未唱等
供養者咽哃得提隨意即任噉
鈔。十誦因舍利弗爲上座純食好食云云
四分以諸僧爲縁。此十誦別依舍利弗等爲
縁。故記云十誦別縁也 問。純食好食者如
何 答。抄批云。案十誦云。舍婆提國有一居
士。請僧設食。居士自行水。上座中多美飮食。
下座及沙彌與六十日。飯幷胡麻淨合菜煮
與之。而食竟出去。時羅云作沙彌。後行佛所。
住一面立諸佛常法。比丘食後如是勞。問。飯
食飽滿不。羅云言。得者足。不得者不足。佛
問。何以作是語。羅云具説上事○佛知故問
羅云。是僧中誰爲上座。答言。我和上舍利弗。
佛言比丘。舍利弗食不淨食。舍利弗聞佛訶
言食不淨食。即吐却食盡壽。斷一切諸食。當
受乞食又有云。羅睺痩。佛見問之。如何汝
痩。答云。好食即三惡即痩。諸請用上座皆
好食。我等皆惡食故痩。故今立制令供也
云云待得遍聞等供聲
鈔。和合而食云云一度羹飯等食合也。或云。
鉢受合事歟
鈔。皮核聚脚邊云云云聚床脚邊事也
鈔。諸王設供自手行食云云抄經云。案増一
云。明頻婆娑羅王諸佛及僧。還宮設百味食。
手自斟酌食。設佛爲王説法。王甚歡喜。所謂
施論戒論生天云論等。時會聽者皆得道迹
記。王臣執務云云今給事也。躬自行益降尊
重法
記。今古無之云云王臣給仕華竺古今時時在
爲言庶人
鈔。説僧跋云云抄批云。出要律儀音義云。持
律者云。此言等供。或有説者。僧跋自是一種
法。等供自是一種法。十誦萬云等供。四分云
等得。彌塞律云要須等得。然後聽食。又云。僧
多上座不故不知等得。食時佛言。應高聲唱僧跋。
就如是證。應言等供亦諸經要集云。僧跋
此云等供如是異義中。今記存二法不同義

記。令食均一味云云約甘味等。且云爾歟。飮
器注唇不得深含椀縁。不得觸著額鼻及飮

鈔。於口飮處寫棄之云云當今澆道也
鈔。以水燒灑云云閙亂マキラカサ
ルヤタカ也
盪令淨
鈔。若減半與云云自分減半與之歟。不得捻
鉢令大指入鉢中
記。次明塀拾道物云云果菜等皮核等也 塀
屏除
鈔。不得博㗱作聲云云簡正記云。博㗱食者。
如猪等有聲會正云。博㗱廣雅云聲
尤云。
補合反
尤云。
婦人反
記。即聲之貌云云ヲト體也可云笑等也。縮
鼻食。或吸飮口中有食得云須不須等無過。
噛半撩取與衆生。掩力條反。手
取揚也
記。準此明開云云一義云。施主意僧餘食不
與人思故云開歟。 一義一向僧食僧計與

鈔。於俗家先行水後下食澡漱等云云食前爲
滌手。食後爲漱口洗鉢故。兩度可行水也
爲言別器盛貯以備食時。滌手食説澡漱
記。不同今時洒手而已云云但食前洒手。食
後不用水也。抄批云。今時有人不許食後行
水迷矣 洒アラウ
ススク
記。報云法名曰達嚫云云次下文云。據名召
物是也。爰知。達嚫翻財施。是物名故
鈔注。世謂以財&MT02348;食故名嚫者云云此以布施
&MT02348;食得意故作之也。又有云。諸以財&MT02348;
故名嚫者。謂因食供即致財施。故名嚫也
爲言
記。亦召説法爲施財者並非云云問。次下云
因名説法以爲噠嚫何斥之哉 答。彼一向
説法召施財得意。今因達嚫説法。隣近且爲
達嚫得意。雖然非正名。語能説者
鈔。若不語不受並結罪云云問。此衆者何罪
哉 答。一義云。吉羅也。云下伽論偸蘭也
鈔。令説契經云云抄批云。以經契理契機故
曰契經也。謂契會中道之理。可爲俗人説斯
法也修多羅義。種種義開發等聽説義時。
要撮諸文者開難唄説法
鈔。因此惡人得勢云云會正云。惡人即外道
鈔。各誦一偈云云各各誦諸惡莫作一偈也。
會正云。一偈即諸惡莫作等。或諸經中伽陀
亦得
鈔。不得半唄吉羅云云簡正記云。半唄者如
勝鬘經。有兩偈讃三身。初一偈讃化身。以一
偈讃報身。下半偈歎法身。若但誦一身不全。
即名半唄也。或三中讃一或二。全不具亦名
半唄。如來妙色身者謂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莊嚴圓滿故云妙
世間
無與等天上天下如佛。
即是無上等也
無比不思議者非喩能化
不可議。
非心計度
不可思
是故今敬禮結申禮
敬意也
次半偈歎報身如
來色無盡是虚空遍法界
而無極處故云
智慧亦復然四智無盡。
功徳亦無有

一切法常住法身不生不滅無去無來。
湛然常住遍法於沙界
是故我歸
結成敬
意也
玄云。此是食前唄也。若食後即處世
間唄是也意云。半唄有二義。一不具一身
分名半唄。二不具三身名半唄也 問。如當
時始段唄化身分猶不具足。豈非半唄哉 
答。散花時不立所殘文。心念誦之也。故不相
違也。初無説法式 侈ヲゴ
 奢
鈔。若有食竟並將錢財施與云云食與財云
並也。可書幷字也
鈔。上座八人云云簡正記云。八人約成大衆
今記八人即留兩衆者。四人成衆八人即
衆也。亦有義云。兩衆僧尼二衆也云云此聽
歎思。何必此留僧尼衆哉。應○整理衣鉢○
而行
鈔。檀越厚施如法貧道何徳堪之云云貧道
沙門漢語也 謙收
記。但知飽食接嚫而已 接嚫取有施許也。
律儀法度無一可觀
鈔。晡時云云問。何故由時必佛佛説法哉 
答。引○説法合後倣之
  道俗化方篇第二十四
記。導謂能化之法云云問。道俗者。指能化僧
所化俗何云能化之法哉。是以抄批云。濟
云。道是能。俗是所化。能所通擧故曰道俗化
方篇也爾者今記不得意如何 答。若無對
道實能化僧可得意。而此有對導云故能化
云法。尤有其謂。是化導之義故。是以抄批
云。導云引也。謂是化尋俗人云方法故曰
鈔。夫道俗相資有逾影響云云搜玄云。道假
俗財以資身。俗道法以益神。形聲如道影響
喩俗也。何以言逾者。補篇云。影響假形聲。而
有形聲不必須影響方立抄批云。逾由遏也
鈔。雖形法兩別云云抄批云。立謂。欲形則靴
衫冠帶。道形則剃髮染衣。俗法則是仁義禮
智信或五八之戒等。道法則戒定慧品。故言
形法兩別以形與法四兩。各不相同稱別
鈔。而所趣攸同云云 亦訓攸同。是以抄批
云。伋是取也會正云。攸説文云。取至也
記。道修解脱因等云云此且望常俗人如是
釋。之不妨亦通也
記。或可同歸三寶云云此義紹隆三寶。弘通
正化之所趣。道俗是同爲言
鈔。道縁須立云云抄批云。明比丘既處在世
間欲修道者。要須假其資縁。方能進道。故曰
道縁須立也
鈔。無附法云心云云若缺資縁於法無勇心。
故云爾也
鈔。故得光顯佛日住持像運使正法隱重
流僧徒滅更立者云云此依道俗相資。三
寶紹隆之由釋也。會正云。故下結益。涅槃
云。一有知法沙門。二有外護檀越。當知佛法
千載不墮
記。僧宗行缺即爲減云云若無俗資。僧自營
求。無進定惠。故云僧宗行缺歟。斷惑證理是
可僧宗故也。若言戒行缺。縱俗雖不資何強
缺戒行乎。亦其義可有之歟。澆末寡識寔多。
明律知時人少
鈔。凡厥施化止出唯心云云會正云。唯心即
胸臆也抄批云。欲明末代比丘不閑教綱。
雖復當人化物。然情暗律儀既自希臆曾無
曲據。故曰唯心也○濟云。如落花師及古來
諸愚僧。爲他受五八之戒。元不解受翻邪三
歸。或有指説五八之相爲得戒時節。如是施
化皆是出唯心也。皆是事起非法。言成犯濫
鈔。皆由自無對云云會正云。俗盡説。人心藏
唯有方一寸有盡云。方寸者。肉段心也云云
事任心裁。不稽典教
記。方寸謂心智云云有云。欲釋等依肉團。以
能依心智釋之也
鈔。師心結法云云會正云。方寸俗書説。人之
心藏唯方一寸。今謂無心師教反自師心
鈔。今以箴誨未聞顯揚聖旨云云會正云。箴
規悔訓也抄批云。箴由誡也。亦是治也。世
醫之箴以治人病。今立此教兪其箴。以治愚
病也。誨者示也。謂昔來與他受五八。不閑成
否。是出家人病也箴謂規誡箴之深反
誡也
鈔。生縁云云名父母
鈔。無量衆生白佛護持法故佛讃曰善哉諸
大檀越云云已上勅俗護法也。搜玄記云。謂
佛大集會時。天龍修羅一切神。鬼國王民人
民。皆欲護法令法不滅。佛讃善哉。諸大檀越
○今明有護法檀越。爲之説法。須有軌儀也
處衆説法不得受信施。如葶藶子。不得○
如葶藶子
鈔。名滓曲幻賊醉旃陀羅等沙門云云已上誡
道受施也 問。當科諸門皆明説法儀式。而
此初科勅俗護法。誡道受施似不相應科意。
如何 答。當篇説法專報檀越供養。故最初
門明俗人護法供養。誡能説戒受施。尤量可
説法儀式前由也
鈔。爲檀越説法聽説契經及分別義得不具
文句云云玄賛第四云。契經有二相。一通。二
別。涅槃云。從如是我聞及至歡喜奉行。如是
一切名修多羅。攝十二盡名通相也。以教貫
理及攝生故。對法論云。謂以長行綴佾略説
所應義。名爲契經。此唯長行名別相。偈頌便
所詮契經通相別相。且據能詮文。及分
等約所詮義歟
記。對較勝負云云有云。我勤導師等云也云云
亦云。此大方我堪然。人不堪等諍之歟 較
龍云。工甬明之。亦古考反。不等
也。チウヤウタクラフルナリ
掩長拾短
鈔。不得○或二人同聲合唄○説法等云云 
玄賛云。第四云。此以歌唄供養。梵云婆師。此
云讃歎。唄匿訾也
鈔。四令俗人生慢心云云簡正記云。以俗倡
歌心生輕慢也
記。如豺見師子竄伏不敗出 竄恐義也。龍云。
倉亂反。迷也
隱也。藏也。
豺狼也
不暇陳設。若説法人少○下至一偈○等。座
高卑無在大智
鈔。及上座云云問。佛前禮僧律刹也。如何 
答。今時三禮雖爲佛前無苦。然今云上座。替
佛所故。亦義云。今無佛時歟 問。今三禮已
後昇高座爾者當時禮盤上三禮如何 答。
正座向上座坐
記注。今並他作云云並者何並哉 答。揵椎
及偈唄歟
記注。秉爐 炉爐同字也。説偈祈請等也。若
不如法問。不如法聽
記。八復作賛唄云云後唄事也。下座周僧妙
傳受先師
記。總爲十法云云且九法合鳴鐘云十也。專
云云 タヤスクト訛也
鈔。謂五分○涅槃等論云云搜玄云。謂五分
者。彼論云。所觀境者。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十
二因縁。乃至六念處觀及寂滅法身念處數
息等。鈔ニハ略云五分乃至涅槃等也會正云。
五分増暉云五陰非也。據彼第六自解云。何
者名深法論。持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見也。以
此等法是三乘聖人所學之法故曰深。亦對
下布施等。淺法故名深
記注。有云五陰非也云云増暉搜玄等識受想
等五陰得之。故斥之也
鈔。又應知又義之句男女之音云云搜玄云。
又應知文義之句者。如唯識論説名身句身
文身。名詮自性。名詮差別之文。即是字爲二
所依也。男女之音者。西國説法有男女之音
聲輕重也。如云成婆塞迦即男音。優婆私迦
即女音○隨對衆音聲也。會正云。男音重。女
音輕等此男女音知分。男以男聲説法。若
立不用也
鈔。亦應除貪心不自輕心不輕大衆心 會
正云。貪心遂利心也。不自輕由如何法任。
故不輕大衆。聖凡混故簡正云。亦應除貪
心者。不求名利也。不自輕心者。謂法尚不可
聞。況能自解説生慶幸意也貪縱慢也
記。不動謂達法本空無捨著云云諦達法體空
寂時。無捨無著。故云不動也
記。般若云云云問出不動法。何云出如幻
法哉 答。一義云。出如幻法。今知常住法

記注。對今慈善云云問。四無量心時悲喜不
同也。何對之哉 答。一義云。上釋喜云。令衆
心安。而悲即與樂也。與樂安樂故云爾也
記。衒學云云法華云。衒賣女色謂賣義也」
 衒玉云。賣也矜能 警
鈔。亦應爲衆説厭患法遠離法等云云搜玄
云。厭患法者。厭生老病死身中三十六物不
淨臭穢也。遠離法者。求外脱速得涅槃。即遠
離生死也會正云。厭患法觀身不淨等。遠
離法修出三有也。觀身下即觀身有三苦五
苦等名苦○等取爲説十二念。何者一念成就
己身○十二念常得憐愍諸衆生。得此念足
必得勝法此等釋意上厭患遠離二法出之。
通此二法能治法門。即四念處幷十二念等
法門也爲言不次比亦動是師○便自壞衆
記。徒衆動師從上所好今時濫竊貪利多求
聚著爲非後生倣傚云云一義云。聚首即云
衆長老意也。亦義云。聚首爲非爲言傷毀佛

記。揚子所謂摸不摸範爲不少矣哉云云
 揚子即名文
鈔。破戒雜僧云云與破戒雜住。故云爾也。此
三種名云僧。皆名其衆首
鈔。二愚癡僧云云會正云。諸根不利是自愚
也見非弟子多犯禁戒。不能教今清淨懺悔。
已下是外犯愚也。非弟子者。是他人弟子也。
我弟子能教。不教他弟子也。與共説戒自恣。
善戒相化擧自他
鈔。云何知輕者三諫能止等云云會正云。諫
能止約四違諫戒。止故不犯殘也。是以不至
果爲性也
鈔。非律不證云云 此第三清淨僧所知四相
隨一故。謂非律此清淨僧不印可證明云事
也。若有讃説受用不淨物者。不共同止。非律
不證。是律應證攝。下威儀雜相例皆擯擧
記。獨不隨流以非爲是故云不證云云今清
淨僧隨非法人。不以非爲。是故以非律不爲
爲言亦義云。獨不隨流以非爲。是故云不
證者。此流者淨僧流也爲言
鈔。是律應證云云搜玄。是律證者。謂若有學
戒者。此即是律。心生歡喜善能解説即是證
名律師善解一字
鈔。若爲利益衆生至非法處云云此非處即婬
酒屠宰之家也。而今記意。出家菩薩前猶是
律也。聲聞方非律也爲言會正記云。非處如
淨名入諸婬舍等。蓋菩薩力大。不染其塵
 問。會正意但在家菩薩。許入非處與今記
相違。如何 答。有云。涅槃經意。遍別別行菩
薩不許之也。出家菩薩不入非處也。今記許
出家菩薩。在塵不染位故許之也。爾者於深
位許之。於淺位不許之歟。初以出家菩薩同
聲聞不可入之。故深位不染塵位。設雖出家
形有利益。可入故依之。文殊且雖出家形。或
入沽酒家。或入淫女家。諸聲聞欲與擧羯磨。
文珠曰。佛言。汝多身聲聞不能擧汝。文殊即
現多身。聲聞終不能擧之也 安寄。必力能
博濟。千徒匝座。當量方力更審自心。以聲

記。此乃畜因云云 一義云。畜弟子因也。亦義
云。畜生因也。此爲因終墮畜生故
鈔。有問命終者徒勞耳非如來所樂答者云云
 搜玄云。彼此徒勞無益。如來不樂。如是問
也。若有問者。應唯總答。夫生死何足怪也等
記。無明及行過去因也云云小乘意。三世兩
重因果也。從縁故空。知生虚妄。死復何有
鈔。比丘犯罪白衣知如之何哉 違佛制行
非時。比丘有戒故犯罪。在家白衣無戒故不
知犯何罪爲言
記。以無名相莫測當來獄報何 雖然作非
何報業理罪重可有之。故云意彰復重。令誠
俗流也。業罪重制罪爲言
鈔。得物犯捨墮云云販賣戒捨墮也
鈔。無衣得取云云有人云。無貪心時也師云
無貪。何擇無衣哉。故知。無衣時且開之也。准
取衣戒。無衣人開之也 當脱帽。不忌持經
入 警居影反
寤也
内令知。設解謝開示故
鈔。聽説十二部經云云簡正記云。十二者擧
數也。部數也。有十二數差別故。新云十二分
教。即分段義也。一修多羅。此云契經。謂一切
長行文是。二祇夜。此云應誦分。亦云重誦。雖
前長行説事。恐後人未聞。更牒前文爲偈故。
三和伽耶。此云記差別分。亦授記與諸弟子。
記當來受果之事。四伽他。此云諷誦分。即
孤然而起。如容顏甚奇妙。諸行無常等是。五
優陀那。此云自説分。如彌陀經等 問。何
不待請而自説耶 答。顯揚論云。有二義故。
一爲衆人不知不解請。二或可雖知不取輒
請。若不自説無由得聞。佛爲接機所以自説
也。六尼陀那。此云縁起分。亦云因縁。顯
揚論云。因縁有三。一因謂請爲縁。二因犯
爲縁。如制戒因。六群等之因事爲縁。如舍
衞國大夫捕鳥還放。佛授説偈。莫輕小罪等
是。七阿婆那。此云譬喩等是。八伊越多伽。
此云本事。佛爲諸弟子説宿世事也。九闍陀
伽。此云本生。謂佛自説宿世因縁是。十毘佛
召加
此云方廣。謂明菩薩行廣大行及記大
乘義理等是。十一浮陀摩。此云希有。如寶
樹伲枝祥何息浪獼猴獻蜜瑞像趨迎等是。
十二優婆提舍。此云論義分。即問答往還研
覈理趣等是。謂三藏雖廣至多。不離十二
分。收之並盡。然於中具缺爲少即不定也
玄賛云。教差別者。一大全小九。即此經文。
小乘唯無授記自説方廣三種。不遮大乘有
十二分。二小全大九。涅槃第三云。諸大乘
者。受持九部。彼除因縁譬喩論義。不遮小
乘有十二分等 欲示現此義。復有疑心。若
欲次第説文。衆大故云若抄撰好辭直説。不
知如何 顯白易解
記。八縁不説云云莫非時非國不請而説。輕
心輕他自歎隨處而説。及滅佛法熾然
世法而説。是八縁也。自歎者。會正云。自歎
歎已能解也堂堂之貌者。タハヤカナル貌
也。心善好 嚴勗後來
鈔。己之所説身亦自行云云口説與身行相
應也。如梵網口便説空行在有中之誡不可

記。儒中君子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云云此論語
文之意。若先出言恥不行。故不言之也。言之
出恥躬不逮
記。亦云先打其言而後徒之云云意如法行
之。後説之令符順也。亦點云。先行其言
後從フヘシ之。又點云。先行コト其言フヘシ。而後從
眞深嗟彼徒那無慚色。深嗟彼徒那無漸

鈔。若四眞諦是一念證云云簡正記云。四眞
諦謂苦集滅道。小集中名有四行相。大乘入
見道唯觀滅諦 搜玄記云。發正云正云。
大乘中諦雖有四。如論見道觀滅諦。入見道
者佛即爲一切衆生説一行一法也。乃至種
種因縁調伏不一故便説種種法者。即如多
宗。小乘所許若集滅道四諦。一一諦各四種
行差別不同。且苦下有苦空無常無我乃至
道諦如行出。故如來隨彼衆生而得悟。故佛
説其十六行相次第。斷惑或得入道也
搜玄引發正記云。入見道即是一心眞見道
釋門也。倶舍等意出苦集滅道四。説分十六。
大乘云。一心眞見道但作滅諦觀也。大集自
本大乘經故。且依大乘云一念證也。凡大乘
倣像爲觀之。而作十六心觀。是名相見道也。
而實證之時但滅諦觀也 問。一心眞見道
唯滅諦觀之時。餘三諦攝在之可云哉 答。
不爾。唯證滅諦理歟 問。若爾苦諦等下一
向無證果義耶 答。少分悟解可有之。正證
邊一向滅諦也。故好略機説一心眞見道。云
四眞諦是一念證也。隨宣權巧令後學之。初
爲樂總好略之機。攝多爲一説
記。經云無量無數方便云云此經指法華經
也。何止上數。爲別別説法。布施持戒八戒等
 媟慢 不求形勢料理檀越家菓
記。附近權豪爲他走使云云云屬權門事也 
竊語ササメ
コト
 謂低聲不而顯。不教良時吉日祠
祀鬼神 不過度所求
鈔。八時語少云云搜玄云。語小者。謂柔軟語
云云和語非閙亂意歟
記。攝者根云云攝下者寫誤歟。可作諸字歟。
日本本諸字也
鈔。心不採録云云云不叙用意也。知有甚多。
若求與少。雖供給與市。如高山懸嚴。絶險方
對之處則足踏之。如月行世動手於空○無

記。勿隨好惡云云謂觀察是非可訶故。聽取
佛經義○次第解説
記。述義可爾云云謂只取意述義之時。離凡
言可爾爲言
鈔。其佛經本當直讀誦莫雜論議云云 記云。
臨文不聽是也。任文誦時不可雜餘言搜
玄。雜論議者云。莫將世間及解道言議。和雜
佛經而説也
記注。今有麁心輕注聖典云云問。今戒本羯
磨等注可斥之哉 答。不爾。得皆以佛語注
之。不雜凡言故。白衣説法歡喜布施
鈔。讃法時不得食云云搜玄云。謂説法施食
制不知不食者。謂正説之時口中有食。詞理
不分故許也此釋者能説不得食而今記
釋制聽衆歟。但今記釋能説詞不詳。故聽衆
不諦受兩記還可一同也。應開解等語今小
作。辭勉施意爲己須勉。爲衆從之。莫向如來
塔大小便。及除糞掃湯器不淨水等。耕田種
作。若人慈心以米泔汗盪滌汁棄著不淨蟲
水中。便蟲得此食氣。以泛珍羞。言蟲以洗
人類。臭澱汁佛受位。可羹殘度與○王
記。利婆羅城云云本文城上有門字。誰後樂
我輪
記。一者使人云云從者云事也 臭&T034954;クサキ
コメシル
殿コン
 渄米泔工耳米
汁也
記。如此神人應食天厨云云神人佛也。天厨
云天食云事也。又義云。天甘露事也。又義云。
處王宮可受天子厨云事歟
記。出家學道成辟支佛云云此次文簡正記引
續云。時有一婆羅門。聞已同云。汝是淨飯王
太子。何故爲食作此妄語。時佛出舌。覆面上
至髮際。語云。汝見此舌。而妄語耶。時婆羅門
作是思惟。若人舌覆鼻尚不妄語。何況覆面
兼髮際。便發信心。彼白言。我不解其施報多
少。請佛與説。佛言。汝頗曾見希有事否。婆羅
門二云。我曾見尼拘律陀樹枝葉覆五百乘
車。佛即問彼樹之種子大小。彼云。如芥子
三分之一。佛吉彼言。誰當信汝婆羅門云。
此是實事。目驗可見。因非虚妄。佛即語云。
我見淨心施佛得大果報。亦如此樹因少果
多。時婆羅門心開意解。向佛懺悔。佛爲説
法。得須陀恒果。遂發大聲。遍告一切甘露
門開。如何不出。諸人聞已。請願送五百金
錢。上未迎供養。即彼制限王與臣民。亦歸
依佛。佛爲説法。皆得淨信也
記。沙彌二十億耳云云濟抄云。然今二十億
耳。蓋是異説歟可勘之云云爰知。一億二十
億異説有之歟。十誦二十五云皮草
揵度
此人阿
盤提國長者也。而自母胎中耳環著生。而其
價直純金一億。因名億可抄批。按十誦文
中。其人生出耳有金環。其貌端正。相師占之
云。兒實有福徳。其耳環價直幾許。諸人平價
可直純金一億。因名億耳。環檢智論像中。但
云沙門億耳。以好羹上。佛以殘羹與頻婆娑
羅王○餘部中亦名二十億耳 大抄記云。
億耳者。大富有一耳環價直二十餘億金錢。
故得名億耳。即是律守龍那比丘也搜玄簡
正記等手言無之
記注。今但取受羹少物云云上論文有二意。
一佛受了轉與俗意。二必成食殘與之也。雖
然今取受少物邊。爲上證據也爲言
鈔。舒顏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前問言云云
前即云先事也。又點在云云清泰ヤスシ
タイラ
カナ
臥覺 又隨世間巧便語言呪願○具

鈔。見功徳者歎施戒等云云抄批云。濟云。見
造功徳之人。爲賛歎布施持戒之福。令彼心
悦不退敗也喩遣
鈔。隨能作爲之云云搜玄。比丘即得隨有能
作看病事者。應爲作也稱擧三寶仁。隨致
看病等云事故。記云稱擧聽作也
記。無所歸者云云無依無怙者云也
鈔。若白衣嚏者云云有人云。魚ヒル時鬼神
得便害其命。故呪願長壽也云云丁計反
鼻也 噴普寸反。
吐氣也
鈔。不得譽毀軍陣射術云云會正。不詳之器
故不得譽。爲防危故不可得毀
鈔。常在二家生云云抄批云。立明。迦葉佛及
本師釋迦刹利家生。當來彌勒佛大婆羅門
家生等。是曰二家也
鈔。於法力二輪中頼刀輪護故云云簡正記。
法力二輪者。謂有法輪龍摧煩惱。王有力輪。
今出家人頼彼力輪解護。不被要人侵擾。乃
得修行安樂尚威勢
鈔。又不得形相他身云多我慢當生○雞䐗
○ 中等云云會正云。形相去聲不得以形之威
猛而相之。云多我慢也
記。誡觸犯云云觸事犯也
鈔。欲有所論當説已而支云云可申王可陳
説之爲言
鈔。不得語云汝坐店肆輕秤小斗欺誑於人
云云敗賣訛人云事也
鈔。得食輪已乃地輪云云簡正記云。謂佛
初成道後在樹下座。未有食。爲身心疲劣。得
賈人麨蜜。已方趣鹿苑。轉曰論法。故知。食能
摧飢虚之患。亦得爲輪也形此言 謂形言
解繋縛。魚心空閑
鈔。初翻邪三歸等云云搜玄云。羯磨疏云。母
論有五種三歸。一翻邪。二五戒。三歸三八戒。
四十戒。五具戒。惟具戒者。不行於今私云。成道
八年制
餘四通有。鈔文但明三種三歸。若十戒三
歸如下沙彌簡正記云。若通明三歸有五。
於中具戒三歸。佛在日使廢十戒。如下卷沙
彌篇目辨撓 如人撥罪於王投向。求救護
無如之何
鈔。怖畏生死四魔云云問。四魔中死魔。生死
之死不同。如何哉 答。且記云。生死云四魔。
不同顯計也。實可同歟
鈔。名一義異云云此一體三寶。在纒理也。一
寶常住佛性故名一。照理邊即爲覺義體。雖
名言即法義至理無滯。和合僧義是則義異
也。所詮一者。皆名常故。常者常住。佛性即
一體也。異者三寶義異故。是以抄批云。名
一義異者。立謂。如涅槃云。佛常法常僧常。此
是名一。又云。佛名爲覺。法名不覺。僧名和
合。此是義異此下明○欲示○三寶○雖
今○機雖未達。可使由之。而授者用教。不可
不知之
鈔。或時説三爲一説一爲三云云抄批云。一
義僧付一體三寶釋之即彼記云。若一體中
流出三種。此別是一中説之也。若令三從一
體。即是説三爲一是也。如言佛名爲覺法名
不覺僧名和合。令此是説一爲三。如言佛常
法常僧常。此是謂三爲一也今記意。引
經文説一爲三。師化相三寶釋之。一僧寶上
具三寶徳。故云爾也。加之搜玄説一爲三者。
別相三寶也別相者。化相也。次或時説三
爲一。今記引多論。約理體三寶釋之。即出經
理也。佛法僧故云三。此三餘出纒一理故云
一也 問。涅槃經意及疏主引用意。於一體
三寶。或云説一爲三。或三爲一而波周儀
爾前説歟。又多論是小乘義也。何引之爲證
哉 答。誠雖一體三寶。於方便教中。離合説
之。故且引彼。終爲眞實引入也
鈔。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云云問。一體局大
乘。餘三通小乘。又理體三寶。佛亦是法。法
亦是佛等維摩涅槃等大乘雖説之。多論
亦盛説之。何悉指之云非二乘所知哉 答。
得少分雖知之如是。無盡自在説唯諸佛境
界也爲言又允現一義云。不知一體三寶流出
事云歟云云言其臻極
記。彼云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
恐怖驚懼慚愧云云恐所作不善。可如恐死
至云事歟
鈔。隨時誦習亦得通用云云會正云。隨時謂
受五八等戒時。一一誦習。或臨時或通用
一本亦得此書懺悔文誦云通用歟
鈔注。五衆得作云云師云。法體沙彌已上事
也。形同沙彌不合云云
鈔。即發善法云云簡正記。謂三歸竟時便發
得處中善。不取結歸東塔行事皆取三法竟時得善。
乃至五戒亦然。蓋是知分齊也
鈔。次結云等云云抄批云。次結云者。和云。上
來三受早得戒法得。受三結者。結身勸時也。
下亦例然。唐三藏云。顯於白四羯磨唯作一
結。今文三結。古徳翻經迷教。可南山闍梨行
事之時。或時一結或時三歸
鈔。具教無教云云三歸方三遍得無教也。於
無教身口差別。互跪合掌身教。歸依佛等口
教也 妊娠
鈔。薩婆多五道云云云五道時。修羅攝畜生
道。或收鬼道也
鈔。五逆罪人○毘尼中不聽作○在世間戒
何咎云云此一段文五逆等七難。雖障出家
戒。五八戒不障之成也。但懺悔其罪然得受

記。白衣時在但障十具等云云問。五逆之中
破僧難尤大。比丘上可有之。何云白衣哉 
答。難成事雖有比丘位。其得罷道還家重欲
受大戒之時。即節談難取之白衣無過也。此
大抄記釋有學者傳也
記。自餘六難邊須已受破局大僧黄形非畜
重故不論云云此六難自前七難猶重。故不
論受戒聽不云事歟 問。邊罪已受上破内。
又大僧此二重可爾。黄形非畜。以何義云
重哉 答。已爲報障雖懺不滅。以此義邊云
爾也 問。此六難云重。一向不可許受戒哉
 答。不爾。五逆等七難重故。成論文且一同
不論之。故云重。故不論許也。此六難許受
戒也。成論意非畜等皆受故。此學者多分義
也。此中破局大僧者。破内外道也
記。舊約未懺爲言非已等云云多論意不可論
懺未懺。一向不可許受。日本與成論七唯懺
了許受大可不同。而舊記會合之故許之。是
以搜玄云。更受不得多論文也。上言得者。謂
已懺者。此言不得者。謂未懺者。不得。何以
知之。故羯磨疏云。唯此有過。如文不令必懺
蕩已二教無違簡正記釋同之。會正記云。
更受不得。據未懺者言之。故業疏云。業重障
深不發具戒也
記注。業疏明懺等云云業疏二下。如成論中
五逆罪者如今抄
所引
准之有過可文。不令必懺蕩
已二教無違。但業重障深不發具戒也
記云。成論中○准下義決。雖通五戒。必約懺
淨有過。不懺如文所簡。故云不合恐疑懺淨
可出家。故約深重釋通教意業意七難等
懺受五戒障出家也。而會正等邊罪引同故
行之也。世間戒云云十善戒歟 輕受
記。五種即五條云云云五戒云事也 初心
難拔
記。覆疎容還舊跡云云三歸時問難覆疎ム
ツアシカテ還本邪心故不同也。五戒之時
替之致問難等歟。是以羯磨云。當於受戒
前具問遮難善生云。汝不現前僧物盜不。於
六親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淨行父母師長
有病棄者不。不殺發菩提心衆生不。如問已
簡略略計義。非同前盜
記。三法纔竟即納戒體云云有云。多論三師
義有之。一師初不殺生云時成。一師不飮酒
云時成。已上二師説相得也。論主三歸爲本
也。於此三歸得。學者亦稱異義。一義云。
優婆塞言成。一義云。第三反是我世尊成。一
義云。歸依僧成也云云羯磨經翻邪三歸終
述云。此但受歸法無有戒法。故母論云。三
歸下有所加。得歸及戒。若無加者。有歸無
云云業疏釋云。有歸無戒者。爲除世頻受
五戒者。但依前誦止。是翻邪無戒可得。又
引母論的處炳然。不害晦惑 濟縁二下云。
多論云。有言。三歸竟。謂一不殺戒。爾時得
戒。以勢分分相。若本意受五故。有言。説五戒
竟得戒。恐有執此故特揀之。彼論自云。諸
説中受三歸已得者。此是定義。即今所取也
人業疏二下云。八戒中云。何以不言如來
正覺者。五戒初離邪縁。故以正隔之分。於
五上重増勝行復。何須之。又同記釋云。若
謂五戒初離邪縁故須簡正。何以十戒又復
著邪。和云。釋作法加簡非心受詞前五戒。
除後加義。應通得。文中且據一往釋耳
正記釋今鈔文云。二言二至道者。正明受法
也。寶云。若准律文並無三尊號。亦不稱佛
號。或依灌頂經及雜心論加三尊號。鈔依律
本並無今縱加號亦是歡美之詞頌疏第十
頌曰。稱近事發戒。説如苾芻等。釋云。稱近事
發戒者。答發戒時也。大名經中稱近事言此
時發戒。謂經云。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
憶持慈悲。諸念此時即發近事五戒○説如
苾芻等者。擧喩釋成也。説謂經説捨殺生等
私云。五
戒説相也
如苾芻一白三羯磨竟發苾芻戒得。
説四重學處者。令識相堅持近事亦爾等 
此遮説相得成三歸得文凡准此等諸文。思
學者三義。僧字得云義違業疏母論等説。五
戒三歸既有所。加何與翻邪三歸曰僧字成
乎。尊字成云義又違作法。加簡非正受詞等
釋。依簡正釋本律三歸文優婆塞字有之。而
如來等言無之。若任用律本三歸之時。何不
得戒。故知尊字成義又無其謂也。優婆塞字
成云義。道理尤有其謂。又稱近事得戒。倶
舍文分明。專可依用之也。若此準八戒爲淨
行近住成。沙彌我今隨佛出家可成彼三歸
作法。沙彌篇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今隨
佛出家。某甲爲和尚。如來至眞等正覺。是
我世尊三説文汝優婆塞聽。汝當聽受 乳

鈔。盡形壽不救生云云救可殺字
記。亦擧三云云 前擧三號故對彼云亦也。
但今三號者。如來應供佛也。此十號中三號
故。正等正覺佛故。是以戒疏四下 云。如來
無所善等正覺者。佛徳難窮略陳三號
記云。成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
來。此謂從眞垂應爲名結。或永盡故名無所
著道。同三世故名等正覺○若對十號彼無
第二。又等正覺即彼佛號。華梵名擧可
三月六 巡狩
記。能作四過云云抄批以酒是放逸本。能曰
戒犯。如迦葉佛時。優婆塞飮酒故。婬他婦盜
他鷄殺他人。問時答言。不作次酒於一時犯
四戒
記。冥界業鏡輪照南州云云傳奧梵網衆長
齊月者。智論説。天帝以大寶鏡共諸天衆。後
正月一日照南洲。善惡共具録簡正記云。
業鏡輪轉如正月照南州。二月照西州。三月
照北州。四月照東。五月又照南。一年三匝
記注。或天王巡狩云云有云。餘記云。天王
者。四天王也。帝釋勅四天王今巡之也云云
會正云。天王巡狩四天下。此三月正到南州
記。或持齋云云 問。此分受近住但受不過
中食一歟。將只自止之。非分受義歟。如何 
答。不必分受義。只凡爾止之可云歟
記注。今多蔬菜不節晩食此雖非齋猶勝葷
云云蔬菜精進物云也。只食精進物許。不
止非時食故。葷五辛シシムラ也
記注。又有飮水周時爲清齋者云云周時云
終日意也 仰食
鈔。成論隨受一二三云云 問。成論雖許曰多
少。全許分受文不見。爾者何云隨受一二三
哉 答。可勘之。但祖師御所覽論文有之歟」
鈔。劫初聖人云云有云。聖人者智人也。或云
聖人意歟
記。六齋縁起異上智論云云上記所引智論
初八天王使者。下等也。故異也 何爲
鈔。但事妄語餘三兼攝云云 問。犯妄語時
可犯餘三哉。既云餘三並攝故。爾者如何 
答。一義云。可犯。既發七支故。又云餘三並
接故。若不犯何云發。又與有部有體別哉。又
一義云。不犯。雖攝妄語餘三。犯妄語時非
兩舌等犯。又菩薩十重發十支。犯兩舌非波
羅夷故
鈔。又佛法貴實語云云不妄語程者。能設餘
過云事也。是以搜玄記云。由此人清淨。口業
不妄故。當知餘三亦斷也
記。恐云何不於餘三中趣擧一哉云云謂餘
綺語兩舌惡口中。一不擧而出妄語哉。故佛
法貴實語故擧之也
鈔。如説十善爲總戒相別相無量不過中食
攝入不貪中云云 問。犯不貪時可犯不過中
食哉 答。一義云。尼戒發得云不共戒犯時
不犯不共戒。故知。十善攝不過中食。只犯十
善時不犯齋也
鈔。一人生國土云云隨相罵戒云。智論一人
生國中。皆共作因縁等記釋引勸中智論
九十二一切菩薩道皆淨此三業。初淨身口
意得爲淨佛土。自身若淨亦淨他人。何以
故。非但一人生國中。皆共作周俵同處受生共
業所感。此
何菩薩欲取淨土。必化他
令淨三業。乃可同感故也
今引下二句。以謂一人
受生。所作報土悉是多人共業所感。今止取
意不必泥文。謂下是論自釋門。法是業即善
不善。解法是報即所依器果報。依業感故云
與也如惡口故地生荊棘。口地生砂礫 
水旱
鈔。使外物衰耗云云會正云。彼云。嗜酒邪
婬等皆云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
轉消耗是也消也廣如○及禮事六方
鈔。廣如善生經七卷中具明云云會正云。善
生經第七五戒品。優婆塞戒有無量功徳。能
壞無量故弊惡
鈔。三明八戒云云業疏云。八是所防之境。戒
則能治之業。亦名八齊。齋者齊也。齊一其心

記。多論開心念云云 問。多論中只明從五
衆受。而不明自誓。智論幷成論中明自誓。今
文成論文也。何云薩婆多哉 答。祖師御所
覽薩婆多有開心念之文歟。但能能可勘之。
又私所存義云。薩婆多等云者。等成智二論
也。若從五衆受者。叙多論局他受之旨也。必
無人者以下文。叙成智二論通自誓受文之
旨也。是以羯磨經上云。次論中令五衆授之。
成實云。若無人時。但心令口言。乃至我時
八戒亦得成受業疏二下云。多論五衆道
授者。皆是弘法之人。成智二論開自受者。非
謂常途故。文云。若無人時得心念受明開縁
也同記云。以科多論定從他受。彼云。夫受
齋法必從他受。強何人邊受五衆邊受。成智
二論並開自受。文約無師義兼縁又義疏
上文五戒
云中
如律文中。皆自誓受者。多論文云
聽五衆受。兩倶得也。倶舍論必從他受如説
同記云。如下明自他。本律智論皆聽自
誓。多論倶舍並制從他。雖云兩得。准下八戒
無師故開。有見不許故指如得簡正云。言
薩至得者。心念受也。從五衆者。業疏云。皆
是知法之人故。倶舍云。近住於晨旦下座從
師受○准成智二論。若無人時亦開自受誓攝
俗故表大徳云。准八戒開白自受。
五戒定不開。以無教文也
準此等釋文。多
論唯局從他而今記多論開心念釋誤
歟。或又餘記等有此義。記故且順其如是釋

鈔。爲淨行優婆塞云云 問。於智論文。五戒
作法三歸之後優婆塞言雖有之。八戒作法
優婆塞言都以無之。何今鈔文著之哉 答。
有云。於八戒作法文者。雖無之至下論文。五
八二戒名優婆塞云云依之鈔主以義者之也。
五八戒人多論名中間人。成論名淨行優婆
塞。之此智論意同成論義歟。業疏二下云。多
論云受八戒人在七衆中。何衆所攝。雖無終
身戒。而有日夜戒。應名優婆塞。若得名者。
又無終身戒。若言非者。又有日夜戒。止得爲
中間人也。即七衆之解更有木叉八戒是也。
以義推之。從五戒上同記云。簡法中論
文。初標問難下答通彼宗。五戒定須盡形。名
終身戒。八戒唯一日夜。故名日夜戒。若下轉
難止下重釋。望非終身不當與名。望有日夜
不可無名。在可否之問故云中間人○若爾
受八戒者。究竟何名 答。如受法云淨行優
婆塞。豈非名耶。上據多宗。五八局時故在七
衆之外。若取成宗。通收俗衆。非士解異
鈔。是則布薩云云抄批云。立謂。布薩即淨
住也。如五戒自妻不斷不名布薩。八戒淨行
故得名淨住論云。如此記不假問答亦成
説相云云此釋意云亦如是。云亦爾。雖不假
問答亦成印從他説相釋成之也。故知。戒師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乃至亦如是誦。懸之受
者一心聽受之。作此意可成説相也 結鬘
ハナカ
ツラ
須深帶佩花瓔 脂粉塗面
記。多論云齋以不過中食爲體等云云多論
無合戒。而具有九戒。雖然齋是所支持。不
殺等八是能支持故。共相支故。唯云八齋不
言九也爲言凡付之。多論開戒爲八。具齋爲
九。倶舍合戒爲七。具齋云八齋戒也。是以濟
二下云。多論謂非時之解展七爲八。則有
九支。開歌舞莊嚴○依倶舍。以合高床歡樂
爲一故云不同
記。所以不過中食在後獨明云云鈔文云已
受戒八。結上已更説不過中食。故標問之也。
若下答釋也。意云。凡今八戒談教不同。合二
戒倶舍與増一不同。又以不過中食。或爲第
六。或爲第八。今鈔所引智論。又以不過中
食。結前八了。獨在後明之。所出不同。何並
皆得也爲言願持是布薩福報。願生生不墮
三惡道八難
記。長壽云云非想天也。八萬劫故云長壽也」
鈔。願諸煩惱盡逮得薩云若成就佛道 抄
批云。逮及也。薩云若者。是外國語也。亦名
薩婆若。翻爲一切智也。濟云。翻爲到彼岸智
也。佛地論釋佛義云。佛者具一切智謂根本
智也
一切種智後得
智也
  關齋
鈔。聚落上座云云彼聚被行時上座也 喚
優婆塞受布薩法
鈔。爲説深法云云會正云。布薩即八戒法深
法。前所謂五分對二因縁涅槃等論
鈔。説知見簡正記云。智見即開悟入也。
此即引法花四佛知見釋之。又有人云。五分
中知見也
記。三經並明力用云云力用即功用也 問。
中含憶念十號等。何八戒功用哉 答。非指
如來十號名字。云若有惡思不善皆滅。是八
齋戒力用
記。倣同先迹云云問。此倣同樣如何 答。
不分明。但垂如實道來覺之儀。倣同先師之
迹歟。寂照法界記。別行道云云上卷云。四
者明行道因行。増明已到滿故此別字誤
也。可作明字歟
記。善遊云云會正云。遊經也妙往菩薩」
記。無上士調御丈夫云云 問。此一號歟。將
別號歟。如何 答。上卷者別號即彼云。士
者無上士。八者調御丈夫○十佛世尊
簡正記意一號即彼記云。七無上士調御
丈夫。降生成道了。八天人師。應根説法號。九
佛。覺悟圓明號。十世尊。出世同號今記釋
同此簡正記一號引章釋説偈云
記。佛止之曰云云帝釋言我福同故。佛令止
此言也。成實云。乃至半日半夜同受半日
人可成持齋哉 答
記注。古引多論半日不得云云會正云。同受
八戒得。二三日乃十日一時受不。答。多論
云。佛制一日一夜。不得過限。若有爲能受
一日過已。次第更受者得 問。八支中受日
不受夜等得戒不 答。多論不得。以制一日
一夜故此釋受戒中釋一日一夜文。故執
多論行也
鈔。除非舊莊嚴不生極醉亂心云云花瓔香
油等是舊莊嚴也。是俗中常習故。尤可離之。
除非舊莊嚴常用服飾等。不可離。不生極醉
亂心故爲言是以業疏云。第六花瓔油塗者。中
梵以爲美飾。此方所重衣服裝狡。脂粉塗面
以爲修身。如論離舊莊嚴義。須准的同記
云。第六中初科。西梵花油通於男女。此方脂
粉唯是女流皆舊莊嚴。依論離之。故云須准
的也此等釋文舊莊嚴皆所離體也 問。若
爾者。何業疏云離莊嚴者。謂非舊莊嚴也。若
常所用莊嚴不生極醉亂心也同記離下○
非舊莊嚴。謂花瓔等俗中常習。是莊嚴今並
離之。但在常所服用故云非也今記云。除非
舊者。謂去新好之飾。服常所用者故云不生
 加之抄批云。除非舊莊嚴等者。首疏云。
離莊嚴者。離非舊莊嚴。何以故。若常所用莊
嚴不生極醉愛心。此意云。若先脂粉莊嚴來。
受不位除無犯。受後著是犯。由若先莊嚴無
極醉亂婬欲心也 此等釋新好莊嚴所離
體。舊莊嚴非新離之體如何 答。業疏釋
實雖難思。但彼非舊莊嚴之非字離義也。是
以正順記云。非舊莊嚴非即離之義。謂平常
所好花鬘瓔莊嚴之具。今皆離之。常所服用
衣服巾帶則不去也。次今記釋除非舊者。謂
新好之飾服常所用者之。去者除義
也。除此新好飾服。不置所離之體。不生極醉
亂心故爲言爾者何倶以舊莊嚴。爲所離體可
得意也。但抄批釋用不可依時。強不足會釋
歟。又一義云。以舊莊嚴不爲所離體。以新好
莊嚴爲所離之體。業疏釋濟縁再今釋分明
非舊莊嚴。新好物可離之故。加之抄批
釋引首疏釋。何輒不用哉。爾者今鈔釋除非
舊莊嚴。新好物○出所離之體。除者離義也。
不生極醉亂心者。反舊莊嚴之義也。但正順
記釋用否不依時歟。付之不明得。業疏如論
離舊莊嚴釋。濟俵皆舊莊嚴依論離之釋。如
何可得意哉 答。此文難得意。且可勘之
記注。有云論授戒人等云云會正云。善生下
約授戒人説。受字理今稱授云云簡正記云。
不得多唯獨受者。此約戒師説。五衆中隨一
人爲受。不得二三人爲他受。恐言詞雜亂。示
説不同。若能受人不簡多少宀作授字乎。今鈔
恐錯書受字文
獨受爲佳
鈔。比丘成就八法毀三寶及戒欲不制諸五
云云和本五戒下有人字
記。優婆塞住處住處名戒。持犯戒所依處
故。又名學處也
記。欲辱彼住處云云本文辱字奪字也。會正
簡正記等皆云欲奪也。故知。今辱字誤歟 
遮障彼所受戒。許令不敬
鈔。男相成就云云抄批云。立謂。非黄門二
根也。以有大志操故也丈夫之操ココロサシ
ココロバセ
名字兩副 奉訙訊字異
形也
鈔。父母貧窮以衣食供養云云 問。此卑陵
伽供養父母。將父母供養卑陵伽歟。如何
 答。卑陵伽以利養供養父母歟。所以爾者。
簡正記云。五分衣法中卑陵伽父母貧。欲
利養供給不敢。乃彼五分云。佛乞食時。世
飢饉佛不與食。卑陵伽賣三衣供佛。佛不
受云。我此信施不須。汝母供養。因父母恩
難報○下如今引。以白佛之許之即報勞
奉事。珍奇衣服極世珍奇衣服以
鈔。右肩擔父等云云 問。盂蘭盆新記經云。
左肩擔父。右肩擔母。偏行大地。亦不能報
恩同記俗以左爲上。故父在左。右爲下。故
母在右今文相違如何 答。彼云。此五分
文也。爾者經律異説歟。強不可和會。仍彼記
釋且順經文致釋歟
記注。有云西土以東爲尊等云云會正云。左
肩母拱。花抄云。西土之禮以東向爲尊。左北
右南。北是陰。故母居左。須臾者。以子生三
年方離懷抱。今須臾之恩不可報。況三戴平
重罪即逆蘭抄批簡正記一同釋逆蘭也 
應少經理。供給營幹古旦文
能筆也
鈔。得自手與食云云 問。不許觸者。何許自
手與哉。豈是非觸哉 答。此必非觸。不相連
而自手與食事也。如四提舍尼自手受食。彼
非從尼女邊。制自手受故。豈彼許觸哉
鈔。如沙彌法異云云簡正記。一説已受五
八戒。後一切資意供給也有人約洗浴得觸文身
故云一切得反顯母即
不許。未
詳文
敬脱人名
用以充繼 掃ハラ
チリ
トリ
記。毎謂人曰經不云乎云云尼鈔下下雜要
篇成實論。若掃僧房一閻浮。不如掃佛塔一
手掌今云經指此文歟。經言通三藏故。成
實而云經也。或又成實小雜事經也 形骸
之累
記。此乃大度云云大乘義也。對下小乘也。又
義云。度脱義之下云大順故
記。雖教有小違云云摩觸等也
鈔。啓悟父母乃至七世云云簡正記謂。如佛
常法常僧常。開導示父母七世。今心信樂
記。此遠疏云無始皆開云云此遠即淨影寺
惠遠事也云云 問。七世父母若存生。一往
令啓悟事可有之歟。何於無始之父母故。且
約此等云無始皆開歟。既皆過去父母故 
請授愛道中云
鈔。何況得淨信等云云愛道既得初果。成四
不壞信故也。簡正記云。諦信者。小乘初果

記。終名直養云云不名報恩也。出家以衣食
直養。不入道云直養。在家不好志。以衣食直
養。故云直養也。會正記云。啓悟文者。非但
直養。當開示父母惠解。方可報恩。如禮記
云。孝者先意永志論父母。於道直養者也
現世得報縁
記。有長者子名慈童女父喪賣薪曰得兩錢
云云簡正記云。經云。中有長者子名慈童
女。其父可喪錢財用盡。役力賣薪曰得兩錢。
以供於母。復漸勝故曰得八錢供養於母。又
後十六文錢奉給於母。衆人見其行孝。勸云。
汝父在日採寶爲業。汝何不効之。彼聞已却
歸問母。母云。汝父在日採寶爲業不虚。其子
白母。欲効父之業可否。母見子孝養將不抛
遠去。乃戲許之。子謂是實遂向外召伴契約。
總是歸家辭母。母聞已出號息惱。乃告子
曰。待我死得一任汝去。兒言。母先已發言許
之。我今結伴一切決定。人有誠信。不乖志
也 母遂抱子號哭。子便掣手。乃拔母數。尤
汝達於寶所。大獲寶却欲迴歸。發時有兩路
等文。如
今記引
記。母即抱提云云制入海事也 子掣手絶
母數根髮 掣尺制
掣曳也。又廣云。昌列切。
挽也。取寶還發。紺前行可脱
記。罪福如汝然得可代云云意云。如汝造福
與罪。盡福報受。此罪報火輪。可代意也。頗
刄父母少作不善 種穀 時採 按行苗稼
見諸蟲鳥剪穀穗處。穗スイ徐
醉等反
設細捕。何見
網捕
記。實語如子可實惜故云云實語可惜女子。
如實如何爲
鈔。功徳與一生補處功徳一等云云抄批云。
此一生補處菩薩與最後身菩薩。若爲差別。
解云大別。如彌勒今時正得稱補處菩薩。後
下生大婆羅門家名最後身菩薩也。思之。又
唯降佛則○總
鈔。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云記釋初意
以善雖導父母。其恩罔極難酬故云不可報。
此義可二人ムルトセ善不報恩
記次釋意。假令教餘人令造彼定思報此恩。
隨尤可報。父母不可報此恩。父母恩深故。此
義可訓二人ルハ善不スト得報恩也」
記。雖以善導罔極難測云云於父母者。雖以
善導之。其恩至動故猶不報謝也爲言或可
教導餘人可使報恩。父母有恩故不望報
鈔。自能紡續云云彼父母自紡續可活命。不
可與食爲言
鈔。況爲理藏棺木等云云會正云。況下約役
得。富亦不許。將施總爲之
鈔。不得喚等云云阿爺以遮
阿郎。阿孃。
有人云訓美也チヤ
ウハ母也
阿婆チチカタ
ノヲハ
 阿兄アニ 阿
アネ 姨ハハカタ
ノヲハ
シウ
トメ
問。我雖比丘。此等
人未出家。在俗喚本俗名。有何苦哉 答。爲
比丘喚彼等俗名。不應儀禁之歟。或彼等皆
受戒成優婆塞。故不喚本俗名歟。今義準釋
見。爾故準應即義准。阿字入呼者。有云。阿
アウ 又云。阿云云
記。加美飾云云云大姊。故阿摩母也。尼者女

記。僧祇所制即屬本時親屬云云喚阿摩尼。
女流通召故無苦。上僧祇等制喚爺等。本時
親屬故禁之爲言
鈔。愛道無常云云簡正記云。増一云。毘舍
離國有大愛道。與高臺寺五百比丘尼。皆
是羅漢。聞説如來來。過三月後當般涅槃。
乃至非戀不忍見佛入滅。又不忍阿難入滅。
我宣先取滅度。遂來白佛。佛默許之。愛道又
云。速辭聖顏永覩。言訖遶佛七匝。又遶阿
難七匝。又遶諸比丘衆。却行而出。還歸本
寺。語諸尼曰。我今欲入涅槃。所以爾者。謂
佛不久當取滅度。汝等各自知時。五百比丘
尼。聞已往佛所。各辭如來。並擬入滅。既許
已各還本房。時大愛道開講堂。撃揵搥。敷
坐具。騰身虚空。作十八變。已還歸本坐。而
正身繋念即入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即
於其處至四禪中。而取涅槃。爾時大地振動。
其五百弟子比丘尼。亦復如是等
鈔。淨飯王泥洹云云簡正云。淨飯也。從此命
終當生何處。願佛爲説。佛告大衆。父王淨
飯清淨云。人生五淨居輿之 岥峨踊沒
 擧屍 殮時
記。今時多著綵帛袈裟云云綵帛爲常服。布
衣爲孝服。同俗人變服故斥之歟
記。又云。僧無服制云云資持下一云。注云。釋
氏要覽補孝篇並謂。僧無服制。但布麁爲異
但布少麁。是不聞 白帽索條他力反。纓飾
也。又タウヒ

記。薄鞋哭杖云云哭杖即今竹ツヘ也 悛

鈔。息心靜默非諠亂所集軌法施訓云云
正記云。息心靜默者。謂指伽藍。本是息心
之人所居心處也。非諠亂所集者。謂俗隨事
生心故多諠亂
鈔。豈漏慢所踐云云抄批云。立謂。俗人男
女體是穢漏。多著我慢。懷斯染欲有漏之
心。又無恭敬。唯事侮慢何須入寺也
記。約行顯處云云約自利利他二行。顯處可

鈔。且心棲相表形異世儀云云此寄能居僧
内心。外儀標境勝也。搜玄云。且心栖相表
者。即冥心無相也。形異世儀者。剃髮染衣
鈔。歸奉憑趣理存規則故應其俯仰識其履
云云簡正記云。歸奉憑趣者。歸依奉敬憑
挽趣向道。現合存法則。低頭下意曰府。瞻敬
躬趣曰仰也。履其金剛淨刹。請法佛資神行
敬三尊。希福㑂體即識其腹行也應合也
 親覲ミル 豈可足蹈淨刹心形懈慢。非唯
善法無染。故得翻流苦業
鈔。今依祇洹舊法出云云搜玄云。言今生出
者。花嚴云。祇洹圖中出土民入寺法式。今依
圖出也有云。古記無釋。祇洹圖經二卷
之南山所撰。今非指之。靈祐法師寺誥也。其
中有此等事。故今所載麁文皆彼釋也 禮
一拜 顧眄 契
記。若下曰誡守愼叙誡云云問。此若見是非
下。一向第四誡守愼一段解。更無餘文。爾者
以何文爲第五哉 答。有一義云。上初科有
五字四字ナル得寫誤作
鈔注。僧中亦不可識云云搜玄云。靈山云。謂
聖凡難知。非常人所知也。或有形儀疎野。而
心冥至理。或有儀整。不妨縁於俗務。或三乘
示現聖凡參居。非俗所識也
鈔。雖事似俗闕檢意則殊僧同俗闕道行
故云似俗闕也。而内意殊俗。故云檢意殊

鈔。若以見僧之過則不信心生生便障道等
會正云。又不下此出悠悠俗人不識因果
業報旨。但可略示改惡修善。未可爲説除法
也。恐同不信邪見墮惡故得示改惡修善」
記。西入東出云云且於南向堂而爲言也
鈔。捨雜物者去衆僧乞求之心云云雜物者。
器物也。會正記云。去衆僧乞求以物爲施則
苦。不可反徒乞設縁礙左繞
鈔。禮拜佛法僧者常念體唯是一○則一體
無別云云諸記等不釋之。雖難知其意。且致
愚推。俗人等雖敬佛法。僧不敬之。故念三寶
一體。今敬重之。但此三寶必非一體三寶。雖
體三寶等談歟 問。祖師釋三寶不離四種。
分者此可攝何哉 答。佛僧能覺因果雖分
○道諸佛果源衆生心本○若此待僧○悔」
鈔注。爲表下觀己身○地不宜馳散浮生死
云云抄批云。低頭著地者。注中内合即自
觀身。名爲觀也。云我此身是佛之地。當來有
成佛之義也
鈔注。念一切衆生同是佛因起等云云簡正
記云。見地有蟲者。信佛語故。我自身與一
切衆生自性清淨。皆己佛不異。只業報所纒
未獲解脱。然總是佛因故見有蟲。勿得傷害
也。若不殺者是長命因
鈔注。欲明俗人名爲僧地口猶不應呵毀欲
出家者名唾僧地況復呵詰衆僧豈非悖逆耶
云云抄批云。不唾僧地者。此下子注亦内怙
也。立明。今時誦經童子。雖未剃染。以是欲
出家者即名僧地。今若呵毀此童子。即是唾
僧地。若呵僧者。即成悖逆 會正云。住僧
人今新出家者。是爲僧之基地也僧人者。
直指出仕也
鈔注。作愛敬樂重因縁也 抄批云。謂歌讃
等表愛敬及樂尊重也
鈔注。事則與僧除糞云云約事則見穢擧糞
土。爲僧自手除之。故云若見本土自手除之
也。約法則見僧過。便純掩滅。故云與僧法過
也。草土同僧過。除之喩清過也。故云若見
草土自手除之也。簡正云。若僧有過。喩若
穢草糞土。心無見過之想。而喩自手除之。
法則與僧情過者。如毘舍佉母。若聞僧惡名。
便能掩滅等是也
鈔。亦勿臥沙門被中幷調戲言笑説非法事
云云明今俗土無知多喜調辭。於尼説染汚
之言。若優婆夷則喜調弄比丘。准經教中。
愛染之心向出家人。罪業極重。不能具説
不許徳人昇之。先沙門起寢。與俗人作入道
之縁。開淨土之因 軼徒佉反
アト也
不成聖人不
道。僅知在有寺而已。無敬重佛法。趣生因縁
供養福田。而來入寺 不掩ヲサム
ヲヲフ
記。總迷上三云云即上入道之縁。淨土之因。
出離之軼是
鈔。乞索取借如俗去還云云俗人如芳倫。俗
人許往還也。此上下句皆付俗人。非比丘事
也。遂意則喜
鈔。繋綴胸抱望當啚剥云云俗人入寺取寺
物。而出之時繋身出也。胸抱抱身出也。當望
啚剥者。欲啚剥財物傷害不與人。故會正云
啚圖也。爾雅云。謀也 桓突 恣頑癡之鄙

鈔。或有力勢逼掠打撲抄奪云云簡正記云。
撲者輕打曰撲。又云。連打曰撲
鈔。必死何疑一旦横骸神何可滅云云横骸
者。死事也。生時立坐。死時無其儀。故云横。
神何可滅等云云簡正記云。若身死神滅則
惡不可懼。以身心倶滅無受苦人也。今身雖
死神識常存。既不可滅。故於惡道受犯苦報。
以此詳云。宜應畏也非三寶不能救。由此
人不可拔
鈔。若有智之人終不行云云上非法不行也。
會正云。終不行者。此指上非法也
鈔。衆僧良福田亦是蒺&MT03452;云云簡正記云。
經是經。蒺&MT03452;者。比地多有江東。無入藥分有
角別。謂敬僧能獲福。故號良田。嫌僧能獲罪。
故是蒺&MT03452;園也下云。衰利即令田園有刺
&MT03504;
鈔。清信女人入寺云云新譯云近事女也
鈔。不得○形相語笑脂粉塗面畫眉假飾口
共相排盪持手&T016113;云云形相顯女根相事歟。
隨人教令牽推自責生女人中
鈔。常成礙絶○無因不得自專由他而辨一
何苦哉云云會正云。礙絶下姿有五障三從
簡正記云。由他而辨者。謂三從也
成礙絶可云五障。由他而辨可云三從也。但
今記釋礙絶三從徒到反
イタム
鈔。若見沙彌禮如大僧云云簡正記云。而以位
小而不加敬者。何論云。佛説四事雖小而不
惟。太子雖小當作國王。是不可輕。蛇子雖小
毒能害人。亦不可輕。小火雖微能燒山野。又
不可輕。沙彌雖小得聖神通。最不可輕等
出家受具便入僧數。不得以小兒意輕而得

鈔。勿復喚名而走使云云問。喚童名事也。
將直喚其名事歟。如何哉 答
鈔。至門一拜云云此寺門事歟
鈔。踐金剛淨刹法地云云會正云。金剛下以
結界之地法徹金輪。縱經劫火状如土故曰
也。今記釋小異歟。約喩釋之
鈔。隨施多少示有不空云云俗人入寺必供
養福田。空不入之云事歟。贖其過
鈔。謂一切天人龍鬼等云云有云。佛法經中
佛法付屬此四輩。令外護之故也。不得對彼
幽顯輕有所失
鈔。假使道人畜妻挾子云云有云。此明時世
唯有此之福田。亦是衆生業惡唯成此福田
云云莫生見過自作失善悦之儀也
鈔。長標遠望必有出要之期云云抄批云。且
如彌勒成佛。先度釋迦末法遺法弟子。故曰
有期云云始雨出家捨俗。焉能已免瑕疵。知
士應以終照遠度略取其道。不應同彼愚小
拾僧過失。不貴目今。剋終照遠耳。今人中無
察情鑒失之見。自彰出要。遠破三歸。失於前
辱。可謂惑矣。小兒如癡矣
記。韋天告 祖師云。韋多天事也。所以拱手
待機熟。所以不教。諸有同此之儔。幸細覽而
傳告
記。乍觀語勢似總一篇細詳文意止結此科
一義云。此篇有三科中。指第三科也。上
記云。前二教對俗行。得一教俗令僧傳告
上傳合今傳合一義故。一義云。指今師要術
科。故科中要術下有三科。正指敬護也 然上
記只傳合義不付屬。今正中國之法式。付屬
傳合故云此科也
  主客相待篇第二十五
鈔注。四儀法附云云會下云。客屬行儀。主屬
住儀。故將四儀附而明也資持上一云。有
親疎故也。准此釋意。法附者望本篇。有物
類相從義。謂如今篇法。附四儀中。主是住客
即行也。故行住坐臥四威儀。物類相類相從
故。附此篇明之也。雖然又疎遠義分有之。謂
委取入之時。雖物類左右。打開之時主客
相待中。可有四儀沙汰不覺也。故殊注之
而顯也 筵款ヨロ
コフ
鈔。沙門釋侶三界之賓云云抄批云。涅槃沙
門那者。是本音也。或云乏道。或云貧道也。此
皆謙白稱也。今譯爲息惡者。取其意也等
又云。立明。貴客曰賓。謂僧是三界貴賓
也。以出家人擬超出三有。非各居三界。暫
處其中。事同賓客無繋之人
鈔。逆旅之況頗存於此云云此記意在寺宇
之時猶賓客。況於逆旅彌是賓客。尤可待
接之也爲言頗此者。可存迎待云事也。旅
音六
客也
明遊方漂泊隨處暫止。即以寺宇況於
逆旅○義當迎待故云頗存於此云云餘記意
少異之歟。即簡正記云。逆旅之況者。説文
云。逆者迎也。關東曰逆。關西曰迎。攘謂羈
客之別號也。況者意趣也。頗能也。如今邊
略作舍。意爲待賓停泊。亦此篇相待也。意
不異故曰頗存於此也。故律云。雜揵度文也
會正云。逆迎也。旅客也。即迎賓之舍。今謂
三界非久居之地。故以旅況之 關鎖 下
牆 繞塔過低踰
鈔。與第二比丘云云問。何直第二比丘不踰
哉 答
鈔。先洗左脚等云云 本律第四十九卷法揵
度云此篇前得等引
皆法揵度文也
彼先洗右脚。後洗左脚。佛
言。應先左脚後洗右脚律文不説其由。追
可尋之
鈔。安置温室重閣經行處云云會正云。温室
寒時宜處之。重閣號温宜處之。經行處顯非
屏僻處。水器洗手足專器若無人者當問
擧之
鈔。住處窄不相識者聽聞床坐云云抄批云。
立明。既不相識。且是賊詐作比丘。未可同
民恐
記。爲坊難云云爲盜難也 相識敬儀四上

鈔。房内思惟 應隨座次禮房云云律全文
也。禪定禪誦等時。只房外禮其房也。至人一
一示知者。此句律文無之。常住僧上座禪定
等。由示知客僧歟
鈔。又問何者是僧差食○次到何處云云
全文也。有抄云。次到何處者。古記釋僧次請。
今記釋別請也。別請時可有次故。假令法師
禪師等別雖請之。而可有其次第歟。又到何
處句可通上六種食歟
記注。舊云僧次云云會正云。次到何處者。約
僧次論也
鈔。僧祇○應語○僧家制限云云簡正記云。
僧家制限者。不得著五條廊下等
鈔。若客伴已去者不得語令知云云簡正記
云。玄云。不得向他云。汝伴已去也抄批云。
謂將護客心意。留且住後會有伴。若即見伴
已去速報令知。似若欲相發遣也
鈔。云不及伴等云云和本云字之字也。此文
意彼客僧知己伴已去。云不及伴即可還去
時。仍安慰之。大徳且停息。應有別伴云

鈔。囑累行伴云云伴中付儀也。抄批意聊不
同也。即彼記云。囑累行伴者。應囑主人。我向
其處有伴來須知 次知還
鈔。語以習俗云云抄批云。謂隨方世俗中。所
忌婬欲之語也會正記云。禮云。入國問俗
禮。禮入門問諱
鈔。當教避諱云云簡正記云。謂縣官及尊宿
名諱等
鈔。八當語某事可食云云抄批云。初行麁食。
後行細食。或語令知有某食。當來行應知
鈔。十語以盜賊處所云云簡正記云。恐他失
衣盋也
鈔。夫成善有田憑教相而心發冥因顯果藉
儀形而立宗抄批云。立明。即因中冥密難
識。如人内心起善惡。解人不知。故曰冥因。若
驗果則易識。若見端正知忍辱來。若見醜陋
從多嗔來。故因顯果○下引五分云。四儀不
如法者。非爲於世而作大明。明知是約儀立
宗也。言藉儀形而立宗者。謂藉見儀形相
得識其因也
鈔。是以阿説身子具列昔經○亦題方册云云
抄批云。阿説身子者。礪云。阿説四分名阿
濕卑。外部亦云遏鞞○佛初成道度五人。此
爲一人也等身子目連珊闍夜外道亦云。沙
然梵志也
弟子二百五十人中上足。此兩人亦有二百
五十弟子也抄批簡正
記等意也
阿説嗜宿
記。法從縁生共諦
亦從縁滅縁者。集諦也
滅者。滅諦也
一切
諸法空無有主此二句
結上也云云
 抄批所引文云。諸
從縁生云云大聖主是義如是説第二句此
法者。指上共諦也。共諦即以集諦爲因受其
苦。以業煩惱爲集諦也。知苦行集即證滅諦。
故云盡也。彼利根故既有所證滅。定可有能
證道諦得意之。故唯説三諦之時得初果也。
簡正記云。准智論云。按鞞入城乞食。佛豫
知之。乃語彼曰。今日○疏逢非常人不得
廣説○諸法因縁生。是法從縁滅。我大師大
聖主。常作如是説。准次上句是苦諦。下句
是集滅二諦。餘二句結末也 問。四諦中何
以説三諦。不説道諦耶 答。説所證果必
有能治。故隱而不説。欲令他自來問佛也
鈔。亦題方册云云抄批云。方册者。後人傳記
以軌則。又具題在方册也。古來未有紙。用方
木及竹册爲書也。今言筆札者是也。以用竹
筒爲書曰册。以木爲書曰札。以帛爲書曰索
威儀肅物率
記。闍夜多者最後律師云云付法藏傳第六
云闍夜多有大功徳。精進勇猛勤修苦行。善
專禁戒無有漏失也。尊所記最律師文中處
處遊行。教化人可有之。然威儀事一不見。如
何 答
鈔。而竹大明云云會正云。大明有破闍功。若
闕威儀則不能光世闕則合身回 狩 會
正云。當作獸
鈔。尼師壇著於肩上云云經行等所説兩分
如是。感通傳所示凡經四制也。淨心中彰。曰
牒憂多羅襞足足相累
鈔。意係想明相云云 或想月光星辰等光明。
或念相出時是明相出時早起也 令口舌拄
上斷不捨○起想
鈔。安置在隨相中云云會正隨相即覆處敷
僧物戒中。以麁者覆好者上無過甲改反
除也
鈔。若過十臘有法事必能利益云云簡正記
云。若過十臘等者。謂自是師位了。設不許自
經亦無過。以有益故會正云。屬師位故
者處方應思量。行伴何以正見不。有病相料
理不
鈔。望去處方應思量云云我本處門開閑再
失火等事。可思量也
鈔。不爲利爲襄云云簡正云。於我身有益名
爲利。於他有損名爲襄也時言少語。處處
見者盡其筋力○應至○所重比丘○使得解

鈔。遣二年少比丘云云問。何遣二人哉 答。
同伴折歟
鈔。當日非時入聚落云云 問。索前食得食是
時中爾者何必云非時入聚落哉 答。既
云欲宿。明知非時分而索前食得食。次日
前食得食有無。先立求索爲言
鈔。得已還報云云報何宿處等也
鈔。是不退菩薩相云云簡正云。玄云。八地已
上也。或依諸經所説。初地菩薩名行不退。七
地已去名證不退。今不妨約初地已去。通名
不退菩薩者妙也
記。駱駝謂兩膝拄地云云 ヘラリト坐也
鈔。若疲極者當互舒一脚云云抄批云。當互
舒一脚。不得頓舒兩脚也今聽比丘先以手
憑座緩坐。手按抽除床櫪 床挄コシハ
リキ
鈔。十無病不得晝臥云云會正云。宰予晝
寢中諺貽朽木責。那律假寢能仁興蜯之譏。
道果未成。安可恣臥宰予孔子弟子也
鈔。踞坐云云床尻カクル也。故云踞坐。跪者
ウツクマル也
鈔。長踞即兩膝及足指至地云云問。上記釋
駱駝時云兩膝挃地。與此不同如何可得意
哉 答。長跪即兩膝及足指至地ハキヲ不
著地。駱駝坐膝幷ハキ足已倶ヘラリト坐

鈔。不却踞兩手掉捎兩足兩手後指張。
令動搖兩足也。却踞謂久向後。掉捎謂遙動。
不得搘拄一足申一足。上足翹起一足。不手
前據。肘兩手托床 托他落
人坐雖却身不動
搖 陋膝 寛從
鈔。不與三師云云私云。羯磨教授三師歟
鈔。上座來不應起下座起者吉羅○若○自
起不得起他吉羅 依今所釋。如是可訓歟。
謂上上座下座相對。上座合下座吉羅
也。下和尚來弟子可起。弟子令餘人ヲシテ
羅也。簡正云。十誦上座來不應起去云聽
法處見上座來。若自起。若上座教起倶去。
若和尚闍梨來。恭敬起不犯。不得令餘人起
即犯也。下座起吉者。結自起云罪也。以違
制故也。兩記聊異。思之可知之。又點云。上
座來トモシム下坐。起者吉羅。不儹上陵

鈔。大比丘三度亦同床云云問。大比丘者。指
何位哉 答。不分明。但指大已五夏之位歟。
已新受戒位大已五夏比丘不可同床座。今
已成三夏之上。大已五夏比丘同坐不可有
過歟
記。三中初明臥法云云問。此上床作法
云臥法哉 答。爲臥上床故云臥法。無相違

鈔。當徐却踞云云後樣上床事歟。故記云。退
身坐也 匍匐上
鈔。不大仰大吒歎息思惟世事云云簡正記
云。大吒者。説文云。歎息聲也 吒渉駕
次音
缺。吒去聲云云イキヲツキイタス也。不拘
群臥
鈔。心起不定當自責本起云云抄批云。濟云。
責心起妄之由。本從何處而起。故四本起
當遣 若踞シリウチヤマスヘシ
鈔。念髮燥便起云云 知分齊也
鈔。不雙申兩足云云會正云。恐床席有聲
鈔。不竪膝要以手撿兩足累兩膝云云三千下
卷云。五者不得竪兩膝。更上下足要當枕手
&MT01490;兩足累兩膝晏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