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 (No. 2247_ 凝然述 ) in Vol. 62

[First] [Prev+100] [Prev]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經。制戒品中廣解者。准前後文。此亦可指後
品。銑云。指廣之中。制戒者。不同聲聞待縁方
結。然亦對過興制解釋重輕故廣解耳已上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第四十二
  于時建治三年丁丑二月十日。於東大寺戒
 壇院述之
 花嚴宗沙門凝然生年三
十八
 
  于後弘安九年歳次丙戌六月四日。於同
 寺院再治之
 花嚴宗沙門凝然報齡四
十有七
 
  于後文保二年戊午六月五日。於竹林寺爲
 實圓比丘還治定此卷也
 沙門凝然春秋七
十九
 
  寶永三年龍舍丙戌六月十三日書寫此卷
 了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卷第四十三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從第三十一戒至第三十三戒
從此已下輕戒第四段九戒也。寂云。此下兩
九戒明攝衆生。初九戒中大分爲二。初一戒
明以財攝生已上依勝莊師。此之九戒即明饒
益及攝善戒。初有三戒。明利行障。後有六戒。
是攝善法。利行障者即攝生戒。第三十一見
厄不救戒
疏。別辨亦有違三聚義可知者。於所尊境起
棄捨意。起不隨順不敬不重不孝等意。不除
厄難。並違律儀。止不孝順嫌恨等意。於除厄
難是律儀戒。起於恭敬孝順慈悲報恩等心
作救濟事。是攝善法。反此不救違攝善戒。救
度父母菩薩人等危厄災難。正是饒益有情
戒門相貌。反此即違攝衆生戒
疏。三釋名者。銑云。尊等在難名之爲厄。輕心
棄捨。名爲不救已上彼師立名同今疏也
疏。闕初縁得方便罪者。雖有後三縁而非是所
尊。非所尊故非今所救。具後三縁故成方便」
疏。闕後三縁倶無罪者。闕第三縁。准法銑師。
不見不知全犯。疑得小罪。令約不知。故全無

疏。六輕重者。尊境有多少者。此明第一縁輕
重也。經擧九境。一佛。二菩薩。三父。四母。此
四皆是形像。五經。六律。七比丘。八比丘尼。
九發心菩薩。十道人。是爲九境。此中第三菩
薩是其形像。第九菩薩是生身人。特約發心。
惡人劫賊於此九種賣有多少。菩薩贖之或
贖一人或贖多人。隨力不同。言厄有輕重者。
此約第二縁明此所尊境。若能賣者皆爲取
利。其能買者隨境非一。佛菩薩縁像爲敬買
之。經律爲解。父母形像未必爲敬。比丘比丘
尼發心菩薩。能買之者多爲奴婢。於奴婢中
駈使給仕事有高下。有高下故。不贖之過即
成輕重。卑賎駈使不贖即重。敬解不贖即是
輕罪。言親與遠聞者。親見受苦而不贖者是
重。遠聞不贖即輕。言救拔有難易者。易救不
濟是重。難救不救是輕。言或倶或互者。極尊
境人遇極重厄。親見易救而棄不濟。即成重
罪。於此四事。具一具二。具三具四。各各相望
互有輕重
疏。七通塞者。若癡狂等者。此通開中總有三
種。以若字隔之。初是無心。次力不堪。後是修
菩薩行。勝莊云。若自有病。若無氣力。若了知
彼自能成辨。若知所作能引非理能引非法。
若於善品正勤修習不欲暫癈。若性愚鈍於
所聞法難受難特。若爲救護多有情意故不
救贖。無所違犯已上此是通門開縁相也
疏。雖佛滅後然信心性厚之世等者。佛滅度
後正法千年或五百年。猶是佛法好世非惡。
像法千年。指此時言於惡世中。莊云。謂佛滅
度後。像法末法惡世之中已上滅後像法賣尊
如是。況末法等賣尊非一
疏。言父母像者。己父母形像等者。寂云。賣佛
菩薩父母形像者。一云。只是大慈父母。故云
菩薩父母像。一云。刻鑄作父母形像。如丁蘭
之類。故云父母形像已上此亦二釋大同今疏。
太賢即引疏主二釋。璿云。呼佛菩薩爲父母。
以能生我法慧命故。名爲父母。若是生身之
父母。何人買之已上此當今疏第二釋也。言性
遮者。渉云。此是性戒。護三寶故。言麁細者。
不作三業所應作之事故。即防止犯非。非起
煩惱細惑。渉云。持相皆顯。衆和敬護。故犯相
乃漸。不妨禪宴故已上言止作者。渉云。仍是
作持。不贖犯故。言同異者。寂云。大小不共。
聲聞見眷屬被賣不贖。犯第七聚。經像及餘
人不見別制。菩薩一切不得不救。唯除力所
不及。七衆同學也已上天台所釋大小亦同。言
對論者。瑜伽論中別無此戒。寂云。論云。又諸
菩薩。於墮種種師子虎狼鬼魅王賊水火等
畏諸有情類。皆能救護令離<#0216_1/>雖如是諸怖畏
已上此引彼論攝衆生戒中文也
第三十二畜作非法戒
疏。亦違三聚者。畜養非法生物。是違律儀戒
故。非如法生善故。違攝善法戒。損衆生故。違
攝生戒。反此三故。成三聚戒。此戒所制正成
止持。兼有作持
疏。六輕重者。各有多少倶等者。於上五縁。少
分多具全具等別。隨此多少判輕重也
經。不得畜刀杖弓箭等者。寂云。文中具烈六
事。一不得畜刀杖弓箭。此防殺害之過。前第
十戒中違攝善故制。今此戒中違利生故制。
二不得販賣輕秤小斗。此防盜損之過。三因官
形勢取人財物。前第十七制因勢乞求。今此
戒制因公囑致。此亦防盜損也。四害心繋縛。
謂心欲損惱未必致害也。五破壞成功。謂破
他人用功所成。六長養猫等。遠有侵害。故不
應畜。見彼臨危拯贖者不犯已上太賢云。今爲
護財畜刀杖故。與前愛殺而畜者別。此是在
家雖許販賣。但不得以僞秤斗也已上周云。販
賣輕秤小斗等有。人釋云。在家二衆許販賣。
但不得用輕秤小斗稱曰若在家人許販賣者
難曰在家人應不受得菩薩戒。若已得戒即是
菩薩。同名佛子。何有許販賣文耶。經無文開。
人師言許者。即以人師許利心重俗情忖度。於
一切法中横生開許。又俗中高士猶尚不過&T055667;
市。恐濫渉計利人故。何有受戒清淨佛子許
行販賣者乎。故但受佛戒如文皆制不許已上
銑云。一不得賣刀杖等。前約當科此文約賣。
故不同也。二輕秤小斗。三同勢取物。前約乞索
此恃勢奪取。或遮曲取故不同也。四害心繋
縛。謂人畜等。或因官形勢以繋縛也。與上文
連。五破成功。六養猫狸等。皆有重罪。此結不
應故作已上與咸牒經云。不得販賣他本
云畜
刀杖
弓箭。畜他本云
販賣
輕秤小斗云云天台云。凡烈六
事。一販賣殺具。二畜輕秤小斗。丈尺短者亦從
此例云云咸釋云。經本皆云。畜刀杖販賣輕秤。
前第十戒已云。不得畜刀杖弓箭。此何再制。
據疏中科方見經文誤也。科云。一販賣殺具。
二畜輕秤小斗。故應改上畜字爲販賣。改下
販賣爲畜。方見前戒制畜今制販賣。則不繁
重。鈔記從來失於考較一至於此已上奧師所
牒本云。不得稸刀杖弓箭販賣輕秤小斗云云
彼師釋云。刀等殺器前已制之。今重制者傳
寫誤失。於中伏字從人從木。總別雖殊隨取
皆得。販賣頭秤者。或但賣於此。或以此販物
乃至然此文中開則成六。合則有四已上周云。
此中從刀杖至猪狗。總一十五種惡事。並不
許作故也已上此等諸釋各盡意致。於中同異
對校易知。言性遮者。渉云。此有性遮。輕秤小
斗因官取財。即是性惡。爲防損惱是盜類故。
破壞成功養猫狸等。即是遮戒。生世譏嫌越
毘尼故已上言麁細者。身口業非無不皆作。言
止作者。渉云。唯是止持。言同異者。寂云。大
小倶制。七衆同防已上又云。此下八戒以法攝
中有二。前七以行法攝。第八以教法攝已上
是科判下八戒也
第三十三觀聽作惡戒
疏。三釋名者。觀聽非宜等者。此一戒中開爲
五戒。觀聽如次約初二戒。作惡二宇約後三
戒。亦通初二。以觀聽即惡故。言作不應作者。
約後三戒故也
疏。又此五中前二稍輕等者。觀鬪・聽樂多汎
爾心。未必發起麁重惡心。若觀軍陳・劫賊等
鬪有其偏黨與力等心。不同樂音汎爾逸蕩。
博戲妖術等三所作是惡。欺人誑物潤自損
他。所造業非有至重夷。是故後三並是重業」
疏。七通塞者。銑前二戒中。若爲解鬪因行遇
見。若以音樂供養三寶。因觀不犯。後三癡狂。
反上不成犯已上此即全同今疏解釋。伎樂歌
舞法會道儀。供養三寶莊嚴佛事。因此觀聽
故非所犯
疏。初觀鬪戒中準後應有不得二宇。菩薩者
此中意説。此一戒中制五非法。即爲五戒。第
二・第三・第五三戒各有不得二字。各各禁制
不令作故。今第一戒及第四戒無不得二字。
是故初戒。準二三等亦可有不得二字。言後
有總結者。列五戒已言一一不得作。是故初
戒亦可有不得二字。或本云。不聽。言是故其
中有有者無者者。五戒之中二・三・五戒即有
不得二字。一・四二戒無不得字。三戒有不得
二字。故言有者。二戒無之故云無者 問。以
惡心故四字。爲局初戒耶。通五種戒耶 答。
若直約經文似通五戒。今疏科意唯局初戒。
文段唯屬觀鬪戒故。法銑亦爾。故彼疏云。初
觀鬪戒中以惡心者起犯之因。以爲慶快名
惡心也已上勝莊師意亦屬觀鬪。疏因此快彼。
無揮解意者。明見鬪戰時意。情存偏黨勝負
之事。因見此事愛著耽翫。故云快彼。若和兩
意揮散鬪諍分解憤。菩薩本意。今無此意。還
令忿結。言無解意。與咸註意似以惡心故一
句判爲總句。從觀一切男女等鬪分爲五事
故爾
經。觀一切男女等鬪等者。曠云。鬪謂鬪打。倶
通身口。軍陳兵將即王者軍。劫賊等鬪即賊
等軍。若自若教若誡若戲並不得觀。故云等
已上咸云。軍兵等鬪。軍謂軍旅。古制軍萬
有二千五百人爲一軍。周禮夏官曰。王六軍。
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兵謂五兵。弓
刀槊戈殳。音殊長二丈二兩。刄戟有柄槊矛也
已上經。亦不得聽吹貝鼓角等者□□□□□
直隨世流。經文列之。一吹貝。二鼓。三角。四
琴。五瑟。六箏。七笛。八箜篌九歌叫。十伎樂。
是其十也。絃管等聲不過此等。前九別列。後
一總結。銑云。次不得聽樂略列十一種。伎樂
之聲總冠前也已上此十一者宋本經云。琴・
瑟・箏・笙・篌・歌叫已上言笙篗者。笙是一種。篌
是箜篌。加笙一種總爲十一。銑師十一合宋
本經。此諸樂音生世愛染。是故制禁言勿聽
樂。曠云。若他爲供養順世觀聽。無染無犯
已上如是無染生善所作。大小乘教經律論中
皆所聽許歌歎法式 問。吹貝皷角等一一
相状何 答。出聲樂器。經擧少分。與咸云。吹
貝即螺貝也。海中介蟲已上古迹云。貝者螺
也。涅槃云。吹貝知時也已上涅槃經第十二
云。世法有五種。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縛
世。四者法世。五者執著世乃至云何法世。如
鳴推集僧。嚴鼓戒兵。吹貝知時。是名法世
已上今疏主釋既言音樂。此戒中音非是知時。
與咸云。鼓角行軍則用。亦有大小。禪于梅花
之調。或開此爲二。鼓即樂中之鼓。今從合説
已上今疏主意開爲二物。太賢云。角亦所吹。
西方樂器已上法進沙彌經疏二云。琴者渠金
反。本世神農作琴。琴言禁也。謂君子守以自
禁。有五絃。至周文王武王。加之二絃爲七絃
也。瑟者音蝨。本世&MT00625;犧作。長八釋二寸。二
十五絃。黄帝侍素女皷之。態不能止。便破爲
七尺二寸二十五絃。白虎通曰。瑟者開閉四
時能知萬物。故謂之瑟。形似箏而大。二十五
絃也已上又云。箏者似上瑟。傷少五絃。或十
三絃。今時一切寺家佛殿四角及塔上懸之。
風吹出聲。世人號爲風箏者是也。笛者徒的
反。周禮小師掌教吹笛。説文云有七孔也已上
又云。言箜篌者。古人以匏薄交
爲箜篌音箜
音篌
名云。師延所作。靡靡之樂也。後出桑間濮上
之地。蓋空國侯所存。故謂之箜篌也。師
胡尤
爲晋平公皷之。師曠非之。鄭衞分其地而
有之。逐號鄭衞之音。此淫樂也已上與咸所註
經本云。箏笛笙篌已上與咸釋云。笙禮記女媧
造笙簧。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已上
又云。篌即箜篌也乃至續漢書云。靈帝胡服作
箜篌也已上又云。歌叫即歌唱之聲。叫或作
噭。通謂呼叫之聲。榮鈔別開爲二。即以叫是
叫子應和歌聲。若以呼叫之聲。則非樂器。若
爲樂聲。應作此嘂字。即大損也。爾雅云。大損
謂之損者。説文曰。樂器也。以土爲之。六孔。釋
名曰。損喧也。聲濁喧然。叫子即無所出。若開
此爲二。即妓樂乃通結也。若合此爲一。則第十
乃妓樂之聲。女妓也。字應從女。從手者非已上
今疏主意。歌叫爲一。沙彌經疏二云。歌音者。
唐人號爲唱歌。亦云完聲。亦云喉聲。日本呼
鄔太也。依文宣唱。名之曰歌。屈曲美妙。喉
聲辨功。故云音也。歌詞云。日日風光異。年年
老劫人。不知桃李樹。更得幾年春已上彼師釋
彼經吟詠歌音之句也。法進大僧都者本是
唐人。鑒眞大和尚上足弟子也。隨大和尚
來日本國。師資共建戒壇授戒。住東大寺唐
禪院。日本國戒律始祖鑒眞大和尚爲戒壇
第一和上。法進大僧都爲第二和上。其第三
和上唐招提寺寶少僧都。是亦唐人。隨師
來朝。法進大僧都兩國歌詠。通達解釋。名相
委細。上解聽音樂戒竟 自下明博戲戒
經。不得樗蒲等者。疏主分之爲九種戲。一樗
浦。二圍棊。三波羅塞戲。四彈碁。五六博。六
拍毱。七擲石。八投壺。九八道行城。是爲九
種。與咸註判爲八事。擲石・投壺合爲一故。法
銑開爲十種。一樗蒲。二圍棊。三波羅塞戲。四
彈棊。五六博。第十八道行城。而不擧六七八
九名。即隨經文。六拍毱。七擲石。八投壺。而
有經本投壺之次有牽道。此當第九。其次第
十八道行城。或本無牽道。故成九種也
經。不得樗蒲等者。與咸云。熈鈔釋。一樗蒲。
或曰西域異道。多作此戲。博物誌云。老子入
胡度關作。又云。其骰齒謂五木形如棗核。半
黒半白。今謂即呼盧也。晋書載記。劉毅與劉
裕樗蒲。按五木。四子倶黒。一子轉未定。裕厲
聲祖之。即成。又慕容寶因樗蒲誓曰。世云
樗蒲有神。若富貴可期。願三盧果。三擲盧。盧
黒也。古以木爲子。五黒五白爲勝。亦云呼五
百。今以錢博五胡五字而勝。呼盧・樗蒲皆方
言難究已上進云。不得樗浦者。博胡反。謂收
擲也。博物志云。老人擲之爲戲。名曰樗蒲。樗
蒲形貌者。有五掘木子。各長四寸。上各有刻。
一有四刻。二有三刻。三有二刻。四有一刻。五
者無刻。用以擲卜。若擲得多刻者。吉卦。若得
一刻及無刻者。惡卦。木既有五還有五名。一
名野。有六剋。二名盧。有四剋。三名艮。有二
剋。四名銀。有一剋。五名白。無剋。是名樗蒲此
之博戲佛並制之。但菩薩修行。念念用意如
救頭然。慕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尭輕釋壁。
禹重寸陰。豈得空棄須臾功夫。刹那而生
散亂也已上沙彌疏云。言樗他奴
音晡者。時人
呼爲雙陸者是也。破家散宅。都由於此已上
咸云。圍棊今著棊是。白氏云。尭造圍棊以教
丹朱。説文云變圍棊。此儒書皆云變棊也已上
進云。圍碁者。以黒白石相乘被殺。得他者名
爲勝。尚若準晋書。謂之博奕。虞舜教丹珠。孔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奕是也已上
同註亦云。波羅塞戲者梵音。此翻爲象馬鬪
法。乃是西方貴勝。令其兵士挵象馬戲法。二
邊相共各執一十二十象馬。並頭共走爭。得
要路者爲勝。又解波羅塞戲者。是西方戲名。
用一百二十六子排爲六行。第一行六處各
著五子。第三行六處各著四子。第四行六處
各著三子。第五行六處各著二子。第六行六


是其局。謂玉象是其王故已上咸云。波羅塞
戲。釋音云。梵語波羅塞戲。此翻兵。即兵戲
也。即今以板盡。路中間界之以河。各設十六
子卒砲車馬象等。俗謂象棊者是也。藏疏云。
是西域兵戲法。謂二人各執二十餘子。至或
象或馬。於局道所爭得要路以爲勝也。釋音
家亦用此解。熈鈔云。波羅梵語塞戲華言。塞
音賽。與圍棊合爲一。此釋不可。而涅槃疏引
梁武帝爲雙陸者。古來亦有。先用骰子擲
釆爲先也已上進云。彈基者。以人手指彈棊
子。得上高頂住者方名勝也。又解彈基者。於
亞局上田結反排怙諸小板子。過取一子爲
箭。彈打餘子。箭住局上。所被打者。多落爲
佳。盡帖爲限。得多子者爲上。彈棊出自魏朝。
宮内爲之。故魏文帝賦曰。惟彈棊允貫微。而
洞出局則荊山。妙&MT00626;藻發揚輝豐。腹高隆庳
底四頽者是也。丁&T003825;賦曰。文石爲局。金碧齊
精。彈棊局。今造者亦用石爲之。以世説稱庄
奩之戲。蓋魏文帝好之。宮人多取奩拂之。共
爲此戲也。今者率意用木以銅屑和漆漆之。
堅靱勝其石也。棊局方一尺八寸。中心隆起。
謂之豐腹。四面陵遲而下四角漸高向下。上
至豐腹。謂之瀧。四面漸下至邊垂。謂之&T023311;。周
顆彈棊詩曰。隔&T023311;疑將別瀧頭如望秦局中
心高頂謂之天。梁簡文帝序曰。峙五岳而摽
奇。停四海而爲量。棊有二十四枚。十二赤十
二白。白以象牙爲之。赤

兩植所造博有十二棊。用木作之。大唐益蜀
地人民多分作之。大小如雙陸頭。棊有十二
面。面上有黒點子。一如雙頭。對有十一。第三
對有十。第四對有九。第五對有八。第六對有
七。仍將一板爲槃。其邊安十二位。初位題一。
次位題二。乃至末後位題十二。初位上著一
錢。乃至最後位上著十二錢。諸人更互前擲
頭子。若得一釆者。得初位上之一錢。若得二
釆。即得第二位上二錢。餘者擲得十位者。准
知其前擲人得上釆。既將錢去後。更別人擲。
得向來釆者。即將錢依數下著空位上。如是
更互擲之。或有盈錢。或復輸其他錢已上
云。六博藏疏云。即雙陸也。熈鈔引楚詞云。篦
蔽象棊有六博。説文云。局戲。六著音筋十二
棊也。榮鈔云。以圍中左右各畫六路。謂之雙
陸。又如以六隻骰子賭釆博戲。下至六夾
戲。皆是六博之類也。今詳諸解。以六博爲雙
陸者是也。又云。局戲十二棊。以圖六路等者。
各有所以。雙陸乃骰子之博。古來以棊局布
子。擲骰子以數取之。謂之取棊。以此爲博。後
來博者。不用棊子。直以骰子爭來爲博。故雙
陸有多種。此皆一類戲也。廣韻骰字解云。骰
子博陸釆。又博字解云。六博棊類。故以此爲
正。唐書武后夢雙陸不勝。爲無子之兆也已上
慧岳云。六博謂行馬。一云雙六已上曠云。拍
毬者趯毬打毬也。亦云拍毬。其義一也已上
咸云。拍毱音菊。釋音云趯毬也。亦通毛丸爲
毱。趯弄者皆類也。進云。拍毬者。打毬也。或
有以犬毛毬盡力打地。令高起者爲勝也已上
曠云。擲石者。時云擲把也。墮和反已上進云。
擲石者。時人云。擲梁云過反如大唐。前周末
有孔子弟子鐘葵。共子路二人共鬪擲石。兩
頭相去。五里中間。仍隔一高山竪石。高一丈
五尺。闊一丈二尺。兩人手各捉一石。闊六尺。
厚四尺。盡力擲之。鐘葵石者。西竪石東南角
一片墮地。子路擲者一丈五尺。不到竪石處
所。此二人相共角鬪力處者。今乃現在准南
道。法進本住由州羅山縣西鐘山縣東南界
已上曠云。擲石者時云擲把也。墮和反已上
進云。投壺者。案投壺經。太子洗馬上官儀集。
壺頚長七寸。口徑二寸半。腹長五寸。徑長九
寸已上。容五升。箭長九膚壺。去人坐處二失
半。右出曲禮投壺篇。其尺用古姫周尺。當今
十寸尺有八寸。分亦如之。禮箭室中五膚。堂
上七膚。庭中九膚。今者堂室庭中皆以九膚。
同共用之。鄭玄注禮記。一膚相云四指。右出
大戴禮。壺底去口一尺。其下有伏筍。籌長一
尺二寸。右出東晋少卿虞潭藝經。上魚制反。
蒔也。箭有十二。馬三壺撿如燕尾。右出西晋
襄城太守郝冲投壺道。初箭三貴先知。次箭
二尚相續。馬頭十二箭内立兩馬頭。名爲大
師。馬頭算頭能貴其善。將散箭一籌。以無別
功驕七籌。躍壺入手還安於壺。終要於壺。然
後爲得百躍不安猶爲無算。若躍於撿口。還
安於壺中。乃依常驕無算。後異算。若躍於壺
口安入檢中。即驕數能多則依驕算。少則論
劔箭之狹變他皆倣此倚算入不造壺底如倚
算形。帶劍十二入。兩邊小管。豹尾十五正倚
壺後如前算状。狼壺十六圍轉匝壺。如倚算
状龍首十八枕壺檢正如前算横壺三十正横
口上未箭三重。其令終投壺箭有一十三名。
已上者是倒入成都前入壺口因躍倒入既非
恒制特許成。都合一百二十籌爲一都。右出
梁中書侍郎周顆投壺經。一都立一馬三馬止。
右出梁簡文帝太子簫綱投壺經謹安郝冲投
壺道三百六十籌立一馬成都。然則一千八百
籌。始成一都。近投壺。不能令及故用周顆一
百二十籌。成一都。毎一都之一馬而止以分
勝負焉投壺之法其義如是。然晋候邑國釁
超投壺菩薩用斯戲法深妨修道善業也已上
曠云。投壺者。投錢杖等於彼孔中。入者爲
已上進云。牽道者。大唐已南禮朗州人多樂
作之。盡地作河。兩邊各有百人。或二百三百
五百相對。以一條大繩。繩上復有子繩。繩頭
著一木板方三寸長二尺五寸。兩頭繋繩。各
樓人胸前向前。牽梚使過河。得度者爲勝。以
賭當財物。買飮食共喫此物。亦出西南道。蓋
州亦有處。竪一大木。頭繋兩繩。二邊各有百
人。爭牽取倒。賭三千五千錢。弱輸他。強州大
唐兩京。於時節日。墎人家多有婦女。共出坊
曲路上。各三五百人。黒黒相抱。腰中央盡地
作河。兩邊人數平等遞相抱腰。最在前人手
抱一物。競牽一時用力向後梚得過河者。得
一覩物已上曠云。牽道者。時云圍直。二人相
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殺故名牽道已上與咸
云。擲石投壺此應合爲一種投壺。乃禮記古
法。籌長赤二十二隻。象十二月。三歩之外投
籌。或通以石作籌。首鋒者故云擲石投壺也。
若如他鈔云。擲石謂之飛石。十二斤爲機發。
行三百歩者。此乃兵中戰具砲石也。非以此
爲戲法。故不用此解已上疏主・明曠擲石・投
壺以爲別物。故有二種。法進亦爾。別別注故。
與咸此二合爲一物。牽道二字有本無之。疏
主所釋無此二字。明曠所釋以爲一種。與咸
與下八道合爲一物。故彼文云。八道行城。有
本無牽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種戲也。涅槃經
云。八道行城。一切戲笑。悉不應觀。榮鈔云。
八盡爲道。以棊子行之。似行城法。熈鈔云。若
依瑞應經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馬
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爲追太子馬
迹表戀聖之情。復有濫設斯法。與此恐別已上
進云。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類。局中有八道。
更互行子。而爭三成。若得三成者。則對家一
子。先盡者爲輸亦如小兒。於棊槃上兩邊多
列。棊子作行。各各更互推使向前被夾者。
則輸財物。時人亦名爲甲食也。亦有二十四
馬。於八道上遞相乘。定強弱也已上自前已
來。具陳博戲戒中九種戲竟。自下第四妖術
戒五種占呪。即經狐鏡・芝草・揚枝・鉢盂・髑
髏是也。天台云。六事不得。卜筮爲利已上
咸云熈鈔云。經但五事。今準涅槃經云。終不
占相手足面目。此經恐闕茲一節。二爪鏡等。
今謂。煕鈔以他經足此爲六。不可也。應開爪
鏡爲二。一爪二鏡。三蓍草。四揚枝。五鉢盂。
六髑髏。即六事也。爪謂以藥塗爪。鏡謂以藥
作鏡。令人見其吉凶等事。今時見有以鏡爲
卜者。或以幻呪加其照子。照影於壁間。而卜
吉凶者。如今行扣召法。或謂童子照者。皆此
類也。蓍草。易卜揲蓍也。揚枝。榮鈔云。墨狄
子五行傳云。當端五日午時。至柳樹下。仰視
有折者柳枝。取刻作人形置於靜室。以香華
酒晡祭之。仍以呪呪之。有能知人體咎呪詞。
如彼傳。鉢盂。西土外道。呪一切器物。令人於
中卜吉凶。此以鉢盂爲言。即器也。此方亦有
呪水椀以卜者。皆此類。髑髏。如輔行引外
道聽髑髏聲。謂之得俗帝少分已上曠云。髑髏
者。西國外道。打人頭骨。決知死生因縁等。此
方亦有事髑髏神。説世休否。進云。抓鏡者。藥
塗抓甲上呪之。以面照看。觀見遠近善惡之
事。由如明鏡監形萬像。像倶現。是名抓鏡。芝
草者。呪芝草。上知人吉凶事。案本草中。有青
芝・黄芝・藻芝。紫芝。人取眼者得仙長命・頭
黒髮・毛不白。揚枝者。呪揚枝。上將打拍病人
除其鬼氣。萬病得差。鉢盂者。呪盂令右轉得
吉卦。左轉則凶。髑髏者。取三品官死人頭骨
家内多與飮食祭祀。所有言凶事盡向主説
之。多感外人財物來與也。而作卜筮者。易卜
人取落犁蒿枝刮削如法。長二尺五寸。擘蓍
用卜善知人吉凶事。無蓍草者。用竹算子卜
亦得。時人言。易窮則聖是也已上博戲戒竟。
第五賊使戒中。進云。不得作盜賊使命者。一
切盜賊皆有頭首。多有作子。主者不能自去
偸物。但驅使從人令往奪。有其二過。一者損
人財物。二者多分斷人命根已上受賊使命作
非法事。終犯重盜重殺二夷。今制爲輕者。結
作不應邊
疏。一一下總制者。進云。一一不得作者。於此
戒中都有三十條事。菩薩守心不固。若違犯
此一一戒者。並結輕垢。故言一一不得作也
已上言都有三十條事者。觀鬪戰中別有三類。
聽音樂中亦有十一。博戲之中具有九種。妖
呪術中別有五種。賊使爲一。然註主立二過。
五類戒中別開種類成三十種。若依今疏。此
五戒中別分言之。有二十八。觀鬪三類。聽樂
有十。博戲有九。妖術五種。賊使爲一。是也。
若依天台。妖術有六。與咸開爪與鏡成六種
術。上來具解五戒相竟。言性遮者。渉云。義通
性遮。盜賊使命護性惡故。言麁細者。此戒通
防身口二業。即是麁相。若約意業。護持是細。
觀鬪戒中深制惡心。博藝所作欺網人心。諸
妖術等深誡意思。渉云。犯相皆相同見。持相
即細。唯智乃知已上言止作者。唯有止持。一
一業非不得作故。言同異者。寂云。大小同制
七衆不共。文中烈事有五。一不得觀諸鬪。若
無縁事道俗倶制。二不得聽諸樂。爲自娯道
俗倶制。若供養三寶道俗倶開。若自身作制
道開俗。三不得作諸戲。道俗倶制。四不得作
卜筮爲利。道俗倶制。如法指示俗人或開。五
不得作盜賊使命。前十一戒制公通使命。此
戒制私竊使命。此亦道俗倶斷已上諸律藏中。
觀軍陳合戰犯留波妖提罪。觀男女等汎爾
鬪諍是突吉羅。聽管絃等音樂亦吉羅罪。博
戲逸術皆亦言罪。盜賊使命隨成事業或吉
成重。言對論者。瑜伽論中不別説此戒。無可
對會。挍考分齊一具輕罪而已。第三十三輕
戒已竟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卷第四十三 一校了
  于時建治三年丁丑二月十三日。於東大寺
 戒壇院初作此鈔。于時生年三十八。于後
 弘安九年丙戌六月四日。於同寺院再治之。
 于時春秋四十七。今文保二年戊午三月十
 三日。於同寺院治定之。補前所闕分齊周
 盡。于時報齡七十有九。華嚴兼律金剛欣
 淨沙門凝然。通受戒&T038558;滿六十歳
 寶永三年龍舍丙戌六月二十三日書寫此
 卷了
 右筆亮然重慶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卷第四十四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當卷述解第三十四三十五戒疏文
第三十四堅持守心戒
疏。若忘此心則喪其萬徳等者。此戒肝心大
菩提心。常恒堅固一念不忘。此若緩萬徳不
生。初念所發菩提心中。無量功徳生長成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