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理趣釋祕要鈔 (No. 2241_ 杲寶賢寶記 ) in Vol. 61

[First] [Prev]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理趣釋經祕要鈔第九延文元年十一月九
日。於東寺西院僧
 
授之
   第六段金剛
拳章
   第七段文殊師
利章
   第八段纔發心轉
法輪章
文。時婆伽梵者。又讓初段釋
一切如來者。不空成就佛主事業智。事業
者三密業用故。名一切如來智印如來。智印
者三密智印也。一切如來三密印此佛主之。
故立此稱
復説者。專讓第四第五二段
一切如來者。通四種智印。四種智印者。一
身。二口。三意。四金剛也。金剛者總合三

般若理趣者。讓第四段。如第五段料簡
所謂持一切如來者。釋身印。金剛業菩薩
身於無邊世界廣大供養。是故爲
。業菩薩下段名廣大供養如來。是其意

眞言者者。眞言行者也。大日經云。眞言者圓
云云
持一切如來語印者。明語印。金剛護菩薩
甲冑爲三形。守護衆生身三摩地。語者
眞言也。以一一眞言彼彼之身之時。即
不壞法身。故以語爲金剛護
持一切如來心印者。明心印。金剛藥叉者
牙菩薩也。此菩薩住大忿瞋一切瞋。藏
識中殺害心者。依瞋恚殺生故云殺害
。瞋恚即雜染也。以金剛牙食此雜染
種子大慈悲心。故以心印金剛藥叉
也。令盡者。金剛藥叉亦名金剛盡菩薩。瑜
祗經金剛藥叉品。大悲盡三摩地云云是故
今別云盡也 問。直不瞋恚心。云殺害
之意如何 答。私案。金剛藥叉亦名摧魔
怨菩薩。魔此翻殺者。殺害功徳善品故云
殺者。廣通四魔。四魔中以煩惱魔難斷
煩惱中害功徳瞋恚。經是故以瞋恚
殺害心
持一切如來金剛印者。明金剛印。金剛印
者三密總體也。金剛拳印中所持即是一切
如來三密也
最勝悉地者。拳菩薩眞言有悉地句。妙成就
之號職而由斯。更問
廣瑜伽者。指廣本金剛頂薩
身口意金剛瑜祗經説拳菩薩云。三業
寂靜云云縛與拳名通也。疏第十三云。
次以空指於掌中而拳之名金剛拳。第
二也。叉二手而合作拳。合十指現於
。此名指在外拳。第三也
是故佛告者。次上釋四種智印已引合金
剛手若有聞此等文。此文又説四種智印故。
其意與前文同。仍云是故佛告等也。就
經文加釋詞。謂。由身印語印
心印金剛印者釋詞也。得者經
初得字貫通四智印故云得一切成就乃至
得一切事業也。注得一切成就句此句梵
本初功能。漢本在第四者。一切成就句。梵
本在最初。是身印功能故。云梵本初功能
漢本在第四。是金剛印功能故云漢本在第
也。七卷經順梵本。彼經第二云。若人於
此法門聽聞受持記念思惟及爲他宣説者。
是人得就一切法。通達一切智滿一切
乃至金剛・三業得最上成就。速證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思之非只最初句前後
後三句又相違。謂梵本第一句成就第二句自
在第三句智智第四句事業也。漢本第一句
自在第二句智智第三句事業第四句成就也。
之有二傳。一傳云。翻梵爲漢。其義豈可
相違乎。是故漢本經亂脱。一切自在者護菩
薩當語印。一切智智牙菩薩當心印。一切
事業者拳菩薩當金剛印。一切成就者業菩
薩當身印。是護・牙・拳・業次第也。任梵本
爛脱。此教如來祕法故。爲慢法人文
爛脱。不驚怪矣。一傳云。梵漢相配
其意別也。各顯一義。不會同。若依
者。一切自在者業菩薩得無礙自在身
無邊世界廣大供養故。一切智智者
護菩薩。依智發語依語得智故。一切事業
者牙菩薩。調伏魔怨示現威猛。是業用故。一
切成就者。拳菩薩妙成就故。若依梵本者。
相配如釋經。口自在者。無量壽儀軌云言
音威肅説法自在云云此意也
皆悉成就等者。當經得一切身口意金剛性一
切悉地疾證無上正等菩提文也。就之有
。一義云。是中央金剛拳菩薩也。中央拳
攝四方徳故云得一切身口意金剛性。身
業口護意牙金剛性拳也。一義云。非中央
金剛拳。總結四方菩薩也。若依此義者。
ヲモテ一切身口意金剛性一切悉地ルナリト
無上正等菩提之。是只再唱前文。非
別尊
文。修行者欲成就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
次第也。五方菩薩及内外八供如文。四門菩
薩欲觸愛慢也。此四尊東方菩薩也。北方曼
荼羅安之。其意難知。今案之金剛手主
一徳。如晦夜月。金剛拳主最後徳。如十五
日月。顯晦雖異月體是同。在本有滿萬
是金剛手。在修生滿萬徳是金剛拳。
初後不二因果即一也。是故以金剛薩埵四眷
即爲四門尊也。般若菩薩儀軌云。後十六
生成普賢菩薩云云是金薩金拳二尊一體證
也。又一切義成就金剛手菩薩者。義成就北
方也。金剛手東方。是又二尊一體之意也
問。以欲觸愛慢鉤索鎖鈴之意如何
答。理趣會勝初大樂普賢等之軌。欲觸愛慢
種子用弱吽鍐斛四字。是其良證也。相應
所由義意易
或時瑜伽者者。例諸段
文。a@h惡字是涅槃等者。四種涅槃可
菩薩歟。可知之。如前所釋者。指第二

持金剛拳大三昧耶者。金剛拳印也。更問

自眞實心者。指金剛拳菩薩自。金剛拳
自説此心眞言故。云自眞實心
如上句義者。時婆伽梵以下文句也。此句
此菩薩大智印威儀
兼賛語密功能者。此一切堅固金剛印者。指
金剛拳印。此印施成就功眞實心故。云
悉地三摩耶自眞實心。誦此眞言悉地不
故。云眞實心。如是説是賛語密功能
   已上第六金剛拳段了
文。時婆伽梵者。以上釋四方菩薩已。自
下釋四隅菩薩。當段四隅最初東南方也。自
此以下不功徳。但至終五部具會并五
祕密段功能。七卷經及遍照實相等經同
之。理趣分段段皆有功能但七母女天三兄弟四
姊妹女總不
今經正方四菩薩根本故説功能。四隅例
知。故不之。具略隨宜耳
無戲論者。妄識無實猶如戲論。今揮四種
利劍四種妄識。故云無戲論
文殊師利菩薩之異名者。大日經疏釋胎藏
八葉云。正方如來四智。隅角如來四行云云
今亦如是。四方菩薩主果徳。四隅菩薩主
因徳。是故第三段能説教主名釋迦牟尼如
。第四段得自性清淨如來者。釋觀自在王
如來異名。第五段一切三界主如來者。釋
生佛。第六段一切如來智印如來者。釋不空
成就之異名。四隅菩薩不爾。無戲論如來
者。釋文殊利異名。乃至能調持智拳如來
者。釋摧一切魔菩薩異名。是即正方形果隅
角主因故也
五字輪者。一傳云。arapacanaa字安
。後四字安四方。前右後左爲次第也 又
顯義鈔中云。心眞言者謂a@m字也。亦有a
五字也。是文殊五尊眞言也。又解ma字五
轉也。謂mam@ama@mma@hm@a@h是也。如次配五種三摩
地法也。故云轉字輪般若理趣此鈔
二義。初義a@m中央a@aa@ma@h四方
後之義如
 私云。智證難義云。復説轉字輪者是爲
 輪三摩地。今疑末後眞言唯有一字。曾
 非五字。何故與文相乖云云今驚此疑
 七卷經。先於壇中八輻輪。於此輪圍
 中次第書心明云云心明者。同經次上説
 云。諸佛説此最上般若波羅蜜多心明
 阿云云爾者於八輻輪圍八箇阿字
 歟
又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品不空
云。
我今當畫像法。或白&T073554;絹素等中畫文殊
師利菩薩。坐月輪中。輪内周旋畫五字。四
面畫八供養及四攝。如大壇法此曼荼
羅似當段所説。而於中央月輪中尊像
畫五字。五字者arapacana也。當段轉
字輪者此意歟
問。轉字輪名義如何 答。疏第十二云。輪謂
阿字門。此一字中入一切字。入此一字
一切法旋轉無礙也。如世人之輪。不轉則
已。轉則無窮盡。尋其首尾亦不
。故名輪也。又如世間之輪若旋轉時能
一切草木之類。隨彼根莖枝葉此輪
者無不摧破。何以故。以邊叉利故。此阿字
輪亦復如是。能除一切無明煩惱。隨彼所
摧滅
  十日
文。所謂諸法空者。以下説四種般若三摩
也。四種中初三遮情後一表徳也。疏第
五云。爾時一切心意識妄想戲論皆悉清淨
法界圓照如秋月在妄想戲論皆悉清淨
者當前三。法界圓照如秋月在空者當後一
心要云。所謂空者一切法皆空。空之體亦空。
空亦不可得也。無相者地水火風男女等相
青黄赤白。於此十相一切萬法擧體皆空以
一切相空不可得也。無願者凡所修道絶
三界希望之心。有顯求皆是有相。永絶
妄想願求之心。無願無求是眞解脱。
此三相空故即入解脱法門。悟斯正理
即身有光明。廓周法界。即同毘盧舍那正
體智三相空全同前三。身有光明等者。
第四諸法光明句也。初説空解脱門中。
諸法空與無自性相應故者。諸法空是能觀心
也。無自性者法性理也。相應者能觀心與
性理相應。謂法性理體虚絶空寂無
。是故作諸法皆空觀之時與法性寂滅
相應也。例如起信論釋法性體無
慳貪故隨順修行壇波羅蜜。無相無願文
之可
金剛界曼荼羅者。初會有四大品。十八會
指歸云。初會名一切如來眞實攝大乘現證
大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剛界。二名降三
。三名遍調伏。四名一切義成就。表四智
當段取此四品所説曼荼羅中利菩薩
以配空無相無願光明四種。金剛界品説
曼荼羅。降三世品説十曼荼羅。遍調伏・一切
義成就兩品各説六曼荼羅。且六曼荼羅中
初四曼荼羅各有三十七尊。其中利菩薩也。
爾者四種利各可四曼荼羅歟。將又可
最初大曼荼羅中利菩薩歟。可決之
諸法光明者。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雖大慧
光明。爲無明妄想覆蔽顯現。依
前三解脱門觀妄想永寂故。本有光明森羅
而炳現。花嚴經森羅萬像即法身者即此意

寶利菩薩者如前云。以四大品四方
二次第。一大三法羯如次配之。即是東南
西北金寶法羯四部三摩地也。第三段金剛
輪寶輪法輪羯磨輪者即此意也。二大羯法
三如次配之。即是東北西南金羯法寶四部
三摩地也。當段釋依此意故。以一切義成
就品中利菩薩寶利
文。修瑜伽者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次
。八曼荼羅者。先明内院次明外院。於
内院九尊。先布中臺曼荼羅次布列八
曼荼羅之。而中尊安布理在絶言故。
唯云布列八曼荼羅
於中央畫者。當段曼荼羅義深言疎。今引
七卷經成之。彼經第二云。若建此曼荼
者。當於外曼荼羅中法畫八輻輪。於
此輪圍中次第書心明。後四方四隅分列
八位。於其中位妙吉祥菩薩。如童子相
身色瑩淨猶如虚空。有其四臂。以智慧劍
表示法。光明普照於菩薩外。安諸佛如
來四隅。依法安四般若波羅蜜多經。四門
四標幟。謂劍・爍吉帝・寶鉢・經此文。中
央文殊師利者四臂文殊也。四臂各持利劍
利劍各作表示。其表示雖之。以義推
之四方安四佛此四劍彼四佛臂
勢作之歟。斫之意在下釋。外安諸佛如來
者。准釋經是四佛也。四佛者。智證難義
云。此四佛者果上四佛歟云云此有二義。一
常阿閦寶生彌陀不空四佛也。依此傳者。上
説空無相無願光明四種三摩地中央文
殊四臂所持利劍也。非四方尊。以金剛界
輪利劍斫阿閦佛臂。以義成就輪利劍
寶生佛臂。以遍調伏輪利劍阿彌陀臂
降三世輪利劍不空成就臂也。二今
四佛者非阿閦等尊像。中臺文殊爲大日。眷
屬四菩薩爲四佛。例如五祕密軌金剛薩埵
毘盧舍那欲觸愛慢立阿閦佛等稱。其眷
屬四菩薩者。且依宗叡圖光網・寶冠・月光・
無垢光四菩薩也。上文所説之四輪利菩薩
者即此光網等四菩薩歟。准諸段例。彼三
解脱及諸法光明者是即四方菩薩也。若爾
者五方尊皆可文殊師利。例如五大虚空
。已上兩傳中後傳宜歟
虚空智劍者。一義云。此劍瑩淨洞徹猶如
虚空。故云虚空智劍。七卷經云。身色瑩淨
猶如虚空云云之可之。一義云。中央
文殊以a@m種子a@m字大空字也。大空
智劍故云爾也
四種般若波羅蜜甲者内四供也。宗叡曼荼
羅圖四種甲冑。般若鎧甲爲煩惱魔怨
破壞表示也。但七卷經云四般若波羅蜜
多經。爾者甲者非甲冑。是指梵篋也。先師
僧正云。付法傳下不空行状云。身持梵甲
流沙云云 梵甲者付法傳上梵匣云云
本梵甲云云匣者梵篋事也云云心目云。惠
什闍梨云。依般若甲之字畫甲冑形尤悞
也。般若甲是梵篋也。例如次下文云西門
梵甲也。故七卷新譯理趣經云。梵篋云云
瞿醯經曼荼
羅品
云。若有處空無尊位者。應
一瓶上置般若甲及讀彼經 已上
心目
叡圖
此等説。可之也
鑠底者。具云鑠乞底。翻名。演密抄第八
云。疏礫底印等者。此礫字悞書。經是爍字。
梵云爍訖底。此譯爲槊也
心覺心密抄第十云。鑠訖底之事立印軌抄云。
鑠訖底謂棒也
索也惠什
記云云
北三宮記云。如來爍乞底尊右手執矛。
山圖三服戟
種子za。三昧耶形槊IMAGE
大自在子之后鑠底印IMAGE小野僧
正自筆胎藏圖云。如來鑠乞底za鉞鉾。義
淨千字文云。槊zati
鑠底
IMAGE義釋
第八
私云。鑠訖底與爍底是存略之異歟。其體
恐獨&T037992;鉾也。抑彼鈔棒云或索云義無所據
歟。可隨求經也。隨求經下云。於
臺蘂上於一羂索金剛杵及輪棒及爍訖
已上心
密抄
或傳云。蓮花上書&T037992;索。三&T037992;
索者。首三&T037992;形下如云云宗叡圖三&T037992;

或時瑜伽師者。如諸段例
乃至一月者。一日二日乃至一月等也。隨
機修行時分有遲速故云爾也。金剛智五
字心陀羅尼品云。一心念誦滿一月已。曼
殊室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説法要。是
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自在神足勝願
成就速證如來金剛法身
文時文殊師利者。欲重顯明
 童眞者。菩提場經義釋第一釋文殊童眞
 云。童眞者別本及花嚴並云童子。其義不
 疏第十云。此菩薩久已成佛。所謂普
 見如來。或云普現如來。以大悲加持力
 示童子身義釋第七云。此菩薩通
 如來甚深般若唯是佛佛自證不
 人。若離加持方便則一切有心量者所
 不及。是故以嬰兒行反示童子之身
 演説人法無我除戲論之法
一切有情者。釋以自劍揮斫等文。四種識
八七六五四識也。預聖流者初地也。轉
四識四智。唯識論云。妙觀平等初地分
得。大圓成事唯佛果起云云是故初地以上
轉識成智也
以四智菩提者。轉第八識大圓鏡智
乃至轉前五識成所作智。故云四智
識也四智八識轉得唯識中
兩説。如別抄
成就法智者四智也。妄識非法。聖智是法故
法智也。智證所覽本。成執法智云云執字
誤也惠運本執字
之歟
若不除者。若不妄執四種法智即成
執病。是故爲彼病智増上菩薩揮四種
般若劍四佛智障礙之妄識也。其
障礙者能取所取相也。智證難義云智増上
菩薩。正爲阿誰云云今謂。智増上菩薩者中
方四臂文殊也
問。就四方四佛兩傳之中。後傳意四方
尊即是四種文殊師利也。以各劍自可
之。何中方尊取四種劍四方尊臂
答。四方尊各住一智故智力微劣也。殘習
除。中央尊以四智圓滿智力彼微細
殘習。四種利劍雖同。在果増上在因微劣
故。云智増上菩薩。用四種等
揮斫四佛臂者。教王經疏第五云。言
切如來結使。三昧耶者正明此妙惠。斷
切結使。然如來之義亙通具縛。以如來藏
一切故。是故今文云斷一切如來結使
入楞伽經第五云。大惠。何者惡心出佛
身血。謂自相同相見外自心相八種識身依
無漏三解脱門究竟斷八種識佛名爲惡心
出佛身血。大惠是名内身五種無間楞伽
意轉有漏八識無漏四智内出佛身





血 當段揮斫四佛亦是轉識得智意也。又
略出經説利菩薩印。左置於心上煩惱
。以右爲劍。想以殺云云煩惱約
如來約所覆。能所雖殊同是左手所持蓮
花表之也。般若波羅蜜能斷智。右手所
利劍是也。又臂是屈申自在有施作之功故。
斫之離能取所取無依無相表示

問。經云自劍意如何 答。中央文殊斫
佛臂之時各用相應劍。謂斫東佛即用
。乃至斫北佛北劍。非他劍故云
自劍也。
 惠遠起信疏下云。如涅槃説譬如男女
 燃燈之時燃爐大小悉滿中油油喩煩惱
 明喩智慧。油盡之時明亦隨滅。煩惱盡已
 智慧隨滅。故知妄心解惑倶亡。又楞伽
 云。斷七種識出佛血。故知妄滅
 伽經中説菩薩五逆罪。其中出佛身血者。
 斷八識四智是也。當段揮斫一切如
 來云云此意也。羯磨會文殊印左持蓮右
 以劍揮之。則此表示也。經文左載
一。内外五無間業事
七卷楞伽第四無常品
第三
云。佛告大惠。五無間
者所謂殺母殺父殺阿羅漢和合僧
惡逆心佛身血。大惠。何者爲衆生母。謂
生愛與貪喜倶如母養育。何者爲父。所
謂無明令六處聚落中故斷二根本
父母。云何殺阿羅漢。謂隨眠爲怨如
毒發究竟斷彼。是故説名殺阿羅漢。云何
和合僧。謂諸蘊異相合積聚。究竟斷
名爲破僧。云何惡心出佛身血。謂八識身
妄生思覺自心外自相共相。以三解脱
無漏惡心究竟斷彼八識身佛名爲惡心出
佛身血。大惠。是爲内五無間。若有作者無
間即得證實法。復次大惠。今爲汝説
五無間。令汝及餘菩薩是義已。於
來世疑惑。云何外五無間。謂餘教
中所説無間。若有作者於三解脱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
  貪愛名爲母  無明則是父
  識了於境界  此則名爲
  隨眠阿羅漢  蘊聚和合僧
  斷彼無餘間  是名無間業
 私云。内五無間中出佛身血者。殺害八識
 身佛得四智菩薩文殊師利三解脱三
 摩地也。彼尊印相左持蓮勢以右手
 劍印斫彼蓮。以之爲祕傳。勿謂勿謂
  從先師生馬上人親受雅訓了。今披
 楞伽本文之次抄出此文。往日談話如
 于今哀哀哀
  應安三年三月晦日 權少僧都賢ー
菴字者者。a@m字成菩提字故云覺悟義也。
此覺悟有四乘不同。智證難義云。今以
四覺悟相前四理趣云云此疑可

自利利他者。聲聞縁覺自利資糧小也。菩
薩如來利他資糧大也
總攝一切世間者。十卷楞伽第八云。大惠。
波羅蜜差別有三種。爲世間波羅蜜出世間
波羅蜜出世間上上波羅蜜六度經疏超悟
云。菩薩摩訶薩六波羅蜜多時者。准楞伽
云。六波羅蜜凡有三種。一世間波羅蜜。
人天所修布施等行。不生死名曰世間
能離三塗人天岸波羅蜜。二出世間
波羅蜜。謂二乘人所修六度唯與生空無我
相應出分段死小涅槃波羅蜜。三出
世間上上波羅蜜。謂菩薩修無相六度能斷
二障二種死大涅槃常樂彼岸
羅蜜。令前二故曰菩薩六波羅蜜多時
或義云。於聲聞縁覺菩薩世間出
。二乘證果以前名世間。證果後名出世
。菩薩亦如是。初地以上名出世。地前名
世間。上上者如來也。大日經疏如來地云
上方便即此意也。是故以四乘覺悟總攝
一切世出世因果諸位
是故文殊師利者。如此四乘覺悟徳文殊
師利主之故於法得自在。法王子稱職而由
斯。阿彌陀經義疏元照云。文殊師利亦云
殊室利。此翻妙吉祥。妙即彰其所證。吉祥
其利物。或云妙徳。義亦同之。紹隆佛
法王子。智論云。佛爲法王。菩薩入
法位乃至十地悉名法王子
 瑜伽論云。文殊師利者。是一切如來般若
 之藏是法寶也
問。文殊如來覺悟已得之。直可法王。何
法王子乎 答。法王萬徳圓滿。文殊得
其中智慧一門故名子。不
  已上第七文殊師利段了
文。一切如來入大輪如來者。一切如來入
大輪壇之徳此菩薩主之故立此稱。大者稱
嘆之詞。輪者輪壇。即金剛界大曼荼羅等
也。輪者。理趣分疏云。輪有二義。一周圓義。
二摧壞義。由眞如性無戲論一切法
故名周圓。由觀此故離分別執壞生死
一切執著故名摧壞此宗意曼荼羅壇名
輪。此有三義。一周圓義。一相一味到於實際
衆皆悉集會此處故。二摧壞義。見已入已
一切人生死煩惱一時摧壞故已上二義准
趣疏
所依義。輪壇者a字不生心地也。諸尊此地
所依而住故名所依。名因菩薩又此義
也。因爲果作所依故。疏云。後地以前地
云云
纔發意菩薩者。具名纔發心轉法輪菩薩。就
之大有四説。一彌勒菩薩所現名大輪明
。熾盛佛頂威徳光明眞言儀軌云。慈氏菩
薩現作大金剛輪明王。遍身黄色光焔。右手
八輻輪左手持一獨股金剛杵。説六字眞
。唵縛曰囉二合作羯羅二合二金剛薩
埵名大金剛輪。軍荼利軌云。次應金剛
輪菩薩印。誦密言○作是觀念。盡虚空界
遍法界三界生死六趣有情速得金剛界
大曼荼羅同金剛薩埵大菩薩三十六
大菩薩中因菩薩名轉法輪。攝眞實經中説
因菩薩印云。我今三轉金剛法輪於十方界
略出經第二説因菩薩云。爾時纔發心摩
訶菩提薩埵四大日所現金剛波羅蜜名
法輪。仁王經爲其證。同經陀羅尼釋釋此菩
云。顯名纔發心轉法輪菩薩云云菩提心
義第五云。大方廣莊嚴經釋迦成道欲
時。有菩薩轉法輪。即以輪寶
世尊。世尊受之持轉法輪。其輪唯一自具
八輻。以標一實智具八法身。是大日尊正
法輪身已上四説會爲二。謂軍荼利軌等
同金剛薩埵者非大金剛輪即金剛薩埵
大金剛輪印明功能金剛界大曼荼
同金剛薩埵大菩薩爲言之彼軌
小金剛輪印明。名因菩薩。以知金剛輪
者。因菩薩非金剛薩埵也。次熾盛佛頂軌慈
氏所現者。祖祖相傳習因菩薩即彌勒。若爾
者與因菩薩名轉法輪同也。仍雖
只是兩説也。一因菩薩名轉法輪。是西方
菩薩也。二金剛波羅蜜名轉法輪。是中方菩
薩也。此兩説中當段轉法輪菩薩者當何菩
耶。就之有二義。一義云。當經八大菩薩
皆於十六大菩薩中之布列八方。是故
當段是西方因菩薩也。一義云。中方毘盧舍
那所現之轉法輪也。當段結文云。不久當得
如毘盧舍那佛傳法輪王云云是其證也。前傳
尚宜歟
問。諸儀軌中有大金剛輪小金剛輪二名。何
尊乎 答。大輪小輪倶今轉法輪菩薩也。大
小者約眞言大小號。非大金剛輪明王
外有小金剛輪菩薩也 問。於轉法輪菩
正法教令二身。今當段轉法輪者何身
乎 答。宗叡曼荼羅初段圖正法輪身。仰
三鈷杵。右手取蓮花莖。蓮花上安輪。
輪有光焔。當段圖忿怒形。三面六臂尊也。
爾者此段是教令輪身也。例如初段金剛手
正法輪。第三段金剛手者教令輪身
大輪者。明大輪壇體。輪壇者即是金剛界
大曼荼羅也。金剛界大曼荼羅者有二義。一
金剛界者初會四大品中金剛界品也。此品
中有六曼荼羅。第一名大曼荼羅。是則擧
大曼荼羅餘曼荼羅。餘曼荼羅者初品中
後五曼荼羅并第二品十曼荼羅第三品六曼
荼羅第四品六曼荼羅也。二金剛界品即大
曼荼羅也。非六曼荼羅隨一大曼荼羅。其
故以四大品。配四種曼荼羅之時。第一金
剛界品配大曼荼羅。於大曼荼羅中
曼荼羅。依此義者。擧初品曼荼羅後三
品曼荼羅
文。所謂入金剛平等者。入者體達悟證義。
金剛平等者平等輪義也。入金剛輪三摩地
故云入金剛平等。金剛輪三摩地者金剛薩
埵三摩地也。手結印口誦眞言心作觀心
是云金剛薩埵三摩地。如是三密相應故即
金剛界曼荼羅。云即入一切如來法輪
也。後三平等准之可
一切如來法輪者。金剛界品大曼荼羅配
故云一切如來法輪。降三世品三昧耶曼
荼羅配僧寶故云大菩薩輪。遍調伏品法曼
荼羅配法寶故云妙法輪。羯磨通前三種
故云一切事業輪。四曼義云。問。此四種曼荼
羅應當三寶耶。答。然。相當。問。何答。大
曼荼羅當佛寶。法曼荼羅者是法。三昧耶
是僧寶。羯磨曼荼羅具各各法是。問。且大・
法二者可然。何故三昧耶相當僧寶。答。僧
者衆。亦和合義故。然配之。問。三昧耶何義
故爾云。答。五大者衆義。此一味平等無
而和合。故以相當此釋依當段文歟」
由稱此般若理趣者。釋所謂入金剛平等

則成入金剛界者。釋則入一切如來法輪
。稱者稱可。即入義也
指歸中已釋者。指十八會指歸。是譯者所
也。彼指歸具出金剛界品六曼荼羅。一金
剛界大曼荼羅。二陀羅尼曼荼羅。三微細金
剛曼荼羅。四一切如來廣大供養羯磨曼荼
羅。五四印曼荼羅。六一印曼荼羅也
入義平等者。忿怒輪降三世也。則入大菩薩
輪者。降三世品曼荼羅也
由稱此般若者。釋入義平等句
則成入者。釋則入大菩薩輪之句
十種曼荼羅者。一大曼荼羅。二祕密曼荼羅。
三法曼荼羅。四羯磨曼荼羅。五四印曼荼
羅。六一印曼荼羅。七教勅大曼荼羅。八教
勅三昧耶曼荼羅。九教勅法曼荼羅。十教勅
羯磨曼荼羅。具如指歸
入一切法平等者。蓮花輪三摩地即觀自在
菩薩也。經釋相配准前可
大者大曼荼羅密者。三摩耶曼荼羅降三世
品并一切義成就品。三摩耶曼荼羅名祕密
曼荼羅。故微細法者法曼荼羅。業獻者羯磨
曼荼羅。羯磨名大供養會。故云業獻。四者
四印曼荼羅。一印者如名。依指歸。一大曼
荼羅。二三昧耶曼荼羅。三法曼荼羅。四羯
磨曼荼羅。五蓮花部四印曼荼羅。六蓮花部
一印曼荼羅。立名雖少異其義無
入一切業平等者。羯磨輪虚空藏菩薩也。經
釋相配又如
六種曼荼羅者。一大曼荼羅。二祕密三摩耶
曼荼羅。三法曼荼羅。四羯磨曼荼羅。五四印
曼荼羅。六一印曼荼羅。如指歸
轉金剛輪者。瑜祗經云。時轉法輪菩薩以
中輪於虚空。寂然一體還住手中
如前句義者。指金剛拳段。彼釋云時婆伽
乃至金剛拳大三昧耶印此一切堅
固金剛印悉地三昧耶自眞實心者。如上句
。表本菩薩本智印威儀兼讃語密功能
云云此釋
吽字具四輪義者。有二傳。一傳云。h@u@m字四
字合成之字也。一a字。寶鑰釋金剛内外
。故爲東方金剛界輪。二ha字。大日經説
訶字忿怒。故爲南方降三世輪。三u字。
損減義。故爲西方遍調伏輪。損減與調伏
名異意同。四ma字。自在義。故爲北方一切
義成就輪也。一傳云。初段釋云。吽字者因
云云因者所依義。此中具四種輪壇。故云
四輪義。輪壇者又所依義故。不
而別配
文。若修金剛輪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次
。輪臍畫金剛輪菩薩。依宗叡圖四面六
臂像也。於八輻間八大菩薩。形像如
段能説曼荼羅
故前布列者。指序分。八大菩薩方位序分説
故也
四波羅蜜者。金寶法業。形像如宗叡圖已上
第一
内院四隅安四内供養者。望第三重第二重
内院
外四隅者。明第三重。第三重四隅安四外
供養。同重四門安四菩薩。即是四攝菩薩也。
何知者。今四門所安之四菩薩者。即經所
説四平等也。而瑜伽要決云。入金剛平等性
金剛鉤入義平等性金剛索入法平等性金剛鎖
一切法眞如平等性吽金剛
鈴云云
是其證也。此四菩
薩非四攝者。有四攝之失。頗違諸段
而宗叡圖。第一重如釋經第二重四隅
四内供養。四方安金剛薩埵降三世觀自
在虚空藏。第三重四隅安外四供。四門安
攝菩薩。爾者金剛薩埵等四菩薩非四攝歟。
恐違釋經意
問。案諸段例。經所説皆四親近菩薩也。而
當段所説金剛平等等四菩薩安第三重四
。似思。如何 答。當段以入曼荼羅
三摩地。是故四平等各云則入。門者開通引
入義故。居門表入曼荼羅儀也。可決明
矣 問。初會四大品相配四菩薩所憑如
何 答。三十卷教王經第四金剛界品曼
荼羅之最初文
云。
時諸如來咸共勸請。具徳一切如來増上主
宰自金剛薩埵無始無終大持金剛者。以
一百八名觀請稱讃云云三十卷教王經
第二同
同經第
降三世品曼
荼羅最初文
 云。爾時世尊一切如來又復
雲集以一百八名讃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大轉輪王云云轉輪王者降
三世明王也
同經第十八遍調
伏品曼荼

初文
云。爾時一切如來又復雲集爲請具
徳執金剛一切法主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是一百八名云云同經第二十一一切
義成就
品曼荼羅
之最初文
云。爾時一切如來又復雲集咸共
讃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者執金剛尊聖
虚空藏菩薩摩訶薩。一百八名而伸勸請
云云 四菩薩受諸佛請四大品曼荼羅
故。今住四菩薩三摩地。即入四曼荼羅也」
瑜伽者者。以下明功能也。破三昧耶戒者。
破戒罪也。破戒者破四重禁戒等。阿闍梨非
法者。越三昧耶等事也。雖此之罪。由
立此輪壇復阿闍梨位。修行眞言
悉地也。大金剛輪小金剛輪印明多説
破戒越法等罪之功能。具如陀羅尼集經
軍荼利軌千手軌等
 若引弟子者。七卷理趣經第二云。阿闍
 梨依法結金剛輪印。引弟子曼拏羅
 授以金剛輪。令灌頂與四種曼拏
 羅及本部所有三昧等法。弟子儀法既爾。
 金剛輪曼拏羅所作成就亦應是。又説
 觀自在菩薩曼拏羅云。畫曼拏羅已。阿
 闍梨當弟子著白衣淨帛覆面即
 持妙華而結蓮花印。引入於曼拏羅中
 令其弟子心鄭重。以花散擲。花所
 墮處即是本尊。得本尊已。依蓮花部灌
 頂之法灌頂
則成入一切者。當段所建立曼荼羅計
纔二十五尊也。若弟子若師得此曼荼
。則成四大品所説二十八曼荼羅。二
十八曼荼羅中。降三世品十曼荼羅中。後四
曼荼羅世間曼荼羅。自餘是出世曼荼羅也」
問。唯爲弟子并自身施益自餘衆
歟如何 答。自餘衆生又得益。法花軌説
小金剛輪印明功能云。由此印眞言
故。其壇中諸佛菩薩及諸聖衆○量同虚空
諸法界報土佛刹。一切有情冥然身心
通同一相影現於此勝妙刹中軍荼利軌
同印明云。普令一切有情冥然入金剛
界等曼荼羅云云降三世極祕密法要説
印明云。其中有情密蒙引入灌頂
云云 金剛頂要略
念誦軌同
利益廣大可
或時瑜伽者。如
如毘盧遮那轉法輪王者。當經能説曼荼羅
毘盧遮那爲中臺。八大菩薩圍八方。當段曼
荼羅又如毘盧遮佛。轉法輪菩薩爲中臺。八
大菩薩前後左右圍遶故云毘盧遮那佛
轉法輪王
   已上第八轉法輪段了
理趣釋鈔第九

 延文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丑剋。於東寺西
 院僧房傳之。任師口抄寫了。
             vajra賢寶
 明暦三年林鐘上旬加修覆畢
          改杲快權少僧都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十延文元年十一月
十二日於東寺
 西院傳
受之
  第九段虚空庫章
  第十段摧一切魔章
  第十一段降三世教
令輪章
文。一切如來者。有二意。一所供養如來也。
上釋虚空庫菩薩云。於一念頃身生盡虚
空遍法界一一佛前。於大衆會種種雲海
供養獻如來又當段説四種供養
段於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又所供養佛名
諸如來也。二能供養如來也。大供養會。一
切佛菩薩皆住供養三摩地。一切如來供養
徳ヲハ虚空庫菩薩主之故云一切如來也。種
種供養藏者。下所説四種五種供養等也
藏者。如是種種供養物皆虚空庫藏中納
故云藏。廣大者。四供養段段云於諸如來
廣大供養。普供養盡虚空遍法界諸佛故云
廣大。廣大不空摩尼供眞言者。此菩薩眞言
也。儀式者。三業威儀供養法式也。供養者。蘇
悉地經疏第六云。供者奉進也。養者具食也。
珍羞以奉進尊者也。供者給也。養者育
也。是即應下類者法花義疏第一云。
天花香等名之爲供。資養於佛之爲
文。所謂發菩提心者。説嬉戲菩薩三摩地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