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理趣釋祕要鈔 (No. 2241_ 杲寶賢寶記 ) in Vol. 61

[First] [Prev]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理趣釋秘要鈔第五延文元年十月二十
四日於東寺西院
 僧房傳
受之
    何以故菩薩以下初段訖
文。何以故者。説十七清淨所由也。何以
故三字問。一切法下答也
自性清淨故者。自性清淨爲所由成般若
波羅蜜多清淨。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者離垢
清淨也。自性若不清淨者。由何得離垢清
淨。一切法自性淨故得離垢淨。離垢淨者上
所説十七清淨也。段段云由修瑜伽三摩
地得清淨句。是修生顯得清淨故云離垢清
淨也
問。自性清淨者何處乎 答。此有淺深兩意。
初淺者色聲等諸法自性空處云自性清淨
也。理趣分云。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自性空
故自性遠離。由遠離故自性寂靜。由寂靜
故自性清淨。由清淨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最勝清淨是即大般若等經説般若法門
云。因縁生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畢竟空。畢
竟空故無所得。是名般若波羅蜜云云以一
切法自性空故者。未出此域也 次深者。
色聲等諸法本來本有離起滅故名清淨。虚
空藏所問經不空
云。本來不生無所起滅故
名清淨大日經疏第九云。嚩是諸法離言
説義。若是戲論言説所行處。悉皆可破可
轉。無有堅固。是故以嚩字爲體。次字皆
轉釋之。何故諸法離言説。以生不可得故。
何故生不可得。以自性清淨故。自性清淨即
是金剛薩埵身也法若動轉者必作濁穢。
本有常住無起滅。故爲清淨也
雖一切法者。兼存通妨之意。謂。或疑云。
一切法自性清淨者。更修眞言行有何益
乎。今通云雖諸法本來清淨爲客塵被染
故修十七尊瑜伽更成離垢清淨也。客塵
者。自性清淨譬主。煩惱習氣譬客。客即塵
故云客塵。塵者汚穢義覆蔽義也。煩惱習氣
者如上釋
四種智印者。尊形名大智印。三昧耶形名
三昧耶智印。種子眞言名法智印。威儀事業
名羯磨智印。如上十七尊各具此四智印。行
者能觀念此四印理趣觀行功積其心相應
時。方得離垢清淨。段段得清淨句者是也
便證普賢大菩薩者。段段云得菩薩位是也。
普賢大菩薩者。十七尊者中擧中尊顯餘尊。
或又十七尊通名普賢大菩薩矣
設使因縁者。以上明勝慧上根得益。以下
明劣慧愚鈍得益也。因縁不具者三密也。五
祕密軌。三密金剛以爲増上縁云云可思
之 或又觀智儀軌所明四種増上縁當之
歟四智印者四種曼荼羅也。設使雖不作四
萬三密修行。依一聞於耳因縁成無上菩提
正因。天台以隨聞一句爲了因。此經一聞
於耳爲正因。兩宗淺深可思之
 玄義第九云。彈指散花是縁因種隨聞一
 句是了因種。凡有心者是正因種。此乃遠
 論性徳三因種子云云弘決第七云。正因
 之中三因具足。文句云。正因佛性通亘本
 當。縁了佛性種子本有。非適今也。果性
 定當得之
文。金剛手者。以下明聽聞受持得益。分經
文爲二。初若有聞此下明聽聞益。後若能
受持下明受持益。初明聽聞益之中清淨出
生句等者。指十七清淨句。且對自性淨安
出生言。自性淨本有。離垢淨修生。故云出
生也
乃至菩提者。從聞經時乃至菩提諸障
不能染
一切蓋障者。理趣分云。一切障蓋皆不能
染。謂煩惱障業障法障云云一切障蓋總標。
三障別説也。當經安及字故。一切蓋障與
三障其體別也。且依大日經疏第一。有五
蓋障。一煩惱障。二業障。三生障。四法障。五
所知障也。一切蓋障者當生障所知障。此二
障障縁甚多故云一切蓋障。三障如名。五蓋
分別披彼釋可見之。如是蓋障從無始已
來雖積集。必定不墮惡趣也或又法障者指報
障歟。實相經云。
所有煩惱障業障報障云云
兩經不可違故也
 仁王陀羅尼釋云釋字論
觀功能
二法雙任運現
 前通達無礙。念念消滅一切蓋障報障。煩
 惱障身心轉依皆得自性獲諸神通。至
 究竟位三身具矣
設作重罪者。設新雖作重罪。消滅不難
若能受持者。後明受持益。仁王經疏下
嘉祥云。聞而奉行爲受。久久不失爲持
趣疏云。領受在心持之不忘。如念子等不
忘在心
讀誦者。理趣疏云。讀者披文。誦者暗説
○如其理趣而諦思惟
即於現生者。正明得益相。於中有二。初
明地前得益。後以十六大下明初地以上得

一切法平等金剛三摩地者。十七尊瑜伽三
摩地也 已上釋經文了
釋毘盧遮那佛者。爲簡經釋之濫初表
云釋也。毘盧舍那佛等。釋金剛手三字。經
雖告金剛手。廣對八十倶胝諸菩薩故。云
在大衆中也
爲未來有情者。釋若能受持等文。具修行
者。當作意思惟也
速滅無始時來者。釋若有聞此等文。經先
説聞經後説受持。是淺深次第也。釋先明
受持後明聞經。是勝劣次第也。經釋互顯

乃至未來際者。通二益。若聞經人若受持
人以大悲願力周遊六趣利樂有情。依聞
經及修行受持讀誦
作意思惟
之力不所染業不感受
果。故云不染不受等也。業一字屬不染。異
熟二字屬不受。諸不善三字貫通異熟與業
也。謂不善之異熟故名不善異熟。不善即業
故云不善業也。是故分文兩度可讀之。一
不染諸不善業。一不受諸不善異熟。可讀
之也。經不染不受之益雖在聞經之段。聞
經猶有此利。受持何無其益乎。是故得經
意説聞修之益云不染不受等也
獲得世間者。釋受持益餘義。初釋即於現
生等文。後即於大十六生下釋以十六大菩
薩生等文也
最後身者。有二傳。一拳菩薩云最後身。
此位便成正覺故云便成毘盧舍那身也。
二拳菩薩外更立佛果位。指之云最後身。
此位便成正覺也。前義合經文會宗旨。委
細在師口而已
    二十四日
文。時薄伽梵者。高祖於理趣開三種。可
見可聞可念是也。是則依理趣經段段建立。
所謂上來所明十七清淨法門可念理趣也。
當段金剛手左手作金剛慢印右手作抽擲
可見理趣也。最後説h@u@m可聞理趣也。自此以
下段段皆以如此。學者可思之
薄伽梵者。有二義。一指中臺教主云薄伽
梵。其故實相經云。爾時如來即説呪曰云云
諸段皆如是但此經無欲
重顯明等句
又七卷理趣經云。爾
時世尊大毘盧舍那佛欲令宣説諸佛最上
一切義成就法金剛手大三摩耶法文 當此
經時薄
伽梵等
又云。爾時大毘盧舍那佛先現微咲。
左作高擧勢戲擲金剛杵云云 當此經爲欲
重顯明等文
依此等文。大日如來住金剛手三摩地重
顯明此義。爾時改名號金剛手菩薩摩訶
薩也。以下諸段皆如是。例如瑜祇經教主
至第二品入馬陰藏三摩地現愛染王身
矣。二八大菩薩隨一東方金剛手名薄伽梵。
下得自性段。時薄伽梵觀自在大菩薩云云
卷理趣經云。爾時觀自在菩薩聞釋迦牟尼
佛説此眞實理趣清淨法門已即現微咲。衆
色蓮花心明曰。紇哩云云准此等文。金剛手
自顯明也。薄伽梵者稱嘆詞也。大日經開題
云。薄伽梵者總擧塵數諸尊徳號云云雖爲
何尊立此稱何必爲怪耶。凡兩部大經教主
眷屬自受法樂故。各説三密門。是故當經段
段菩薩自顯明自三摩地法門也
一切如來乃至菩薩摩訶薩者。金剛手名也。釋
名中一切如來等者。五佛名一切如來。金剛
手具五佛徳。故名一切如來。五祕密軌云。
金剛薩埵者是毘盧遮那佛身○金剛薩埵者
是彼薄伽梵阿閦如來○金剛薩埵者即彼薄
伽梵寶生如來○金剛薩埵者即彼薄伽梵觀
自在王如來○金剛薩埵即彼薄伽梵不空成
就如來可思之
大曼荼羅者。指金剛界大曼荼羅。如説教
王經
大乘者。大乘七義善戒經・顯揚論・瑜伽論・
地持論・雜集論・對法論・般若證論・莊嚴論等
出之。其名字或同或異。今所出依顯揚瑜
伽・地持等論。起信疏上元曉云。顯揚論云。大
乘性者。諸菩薩乘與七大性共相應故説名
大乘。云何爲七。一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
薩藏所攝方廣之教。二發心大性。謂已發無
上正等覺心。三勝解大性。謂於前所説法大
性境起勝信解。四意樂大性。謂已超過勝
解行地入淨勝意樂地。五資糧大性。成就
福智二種大資糧故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六
時大性。謂三大劫阿僧祇耶時能證無上正
等菩提。七成滿大性。謂即無上正等菩提。此
所成滿菩提自體比餘成滿自體尚無與
等。何況超勝。瑜伽地持皆同此説已上七
大名字雖依顯揚等論。意異彼論。第一法
大者。大日經疏第一云。一者以法大故。謂
諸佛廣大甚深祕密之藏毘盧遮那遍一切處
大人所乘第六時大者。同疏云。六者以時
大故。謂壽量長遠出過三時。師子奮迅祕
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自餘五大准顯場
釋以可釋祕意矣
由諸菩薩者。諸菩薩乘此大乘法門證得
無上菩提。是故大乘者因行現證者證果也」
現證者者。瑜伽師眞言行者也。現證者眞
言行者所證得之境也。所證得之境者衆生
本有四種曼荼羅也。金剛頂經開題釋現證
云。發始覺日光照無明暗夜遍知本有寶
云云本有寶藏者即是四種曼荼羅也。此
四種曼荼羅行者定中所顯現故云三摩地
境。四曼自性雖本有常住。衆生心濁亂故不
能顯現。若入三摩地定之時。於其中曼荼
莊嚴宛然炳現故。云三摩地境也
三昧耶者者。三昧耶釋四義。一本誓。二
時。三期契。四曼荼羅也。初本誓者。上現證自
證。三昧耶者化他。是大悲本誓也。次一切
曼荼羅者。四種曼荼羅也。此四種曼荼羅或
自證本地中現之。或大悲方便中現之。是故
云現證三昧耶一切曼荼羅也。次時者時分。
疏第十三云。次三摩耶之時即時分之時。今
正是時説法時也云云現證之時一切曼荼羅
顯現故。云大乘現證三昧耶一切曼荼羅也。
次期契者。若七日若百日若千日。限日數
造作曼荼羅云期契。謂現證已爲弟子建
立曼荼羅之時有期限故。云現證三昧耶
一切曼荼羅也。次曼荼羅者。以曼荼羅爲
三昧耶義上已料簡畢。現證之境即曼荼羅
故。云現證三昧耶。其曼荼羅未知何曼荼
羅。故重云一切曼荼羅也
一切曼荼羅者者。瑜伽教中諸尊曼荼羅
非一故。云一切曼荼羅。大分之四種曼荼
羅也。如文可知。本部者。諸尊曼荼羅各有
本經軌。名云本部亦云本教也
持金剛者。持五古故云持金剛。五古是
五智表示故云菩提心。勝者稱嘆之詞也。八
十倶胝菩薩中八大菩薩爲上首。八大菩薩
中金剛薩埵爲第一。故云勝。或三種薩埵中
金剛薩埵最勝故名勝薩埵。五祕密軌云。有
三種薩埵。所謂愚薩埵智薩埵金剛薩埵。以
金剛薩埵開其二種薩埵。修行得此金剛乘
人即名金剛薩埵薩埵名勇猛者。如上
引基師疏釋。又疏第一引智論廣釋勇進
義。披而可見之。今所以薩埵釋勇猛者。爲
連續次於三界中調伏無餘文也
於三界中者。明調伏三界中難調之天

魔醯首羅者。擧最難調天也。三十卷教王經
第九降三
世品
云。時具徳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前白
佛言。世尊。此極暴惡天及天后作何制止。
爾時世尊即説大明曰。唵嚩曰囉二合訖囉
二合摩呼引一
説是大明已。金剛手大菩薩
即擧左足踏大自在天。右足踏烏摩天后
逼附乳間。説是大明曰。唵嚩曰囉二合
一句喝那野&MT01679;二合
怛羅二合半音
是大明時。大自在天由逼迫故擧自千手
打其千面。時彼摩尼寶峯樓閣之外所有天
衆倶發大聲唱如是言。今我主宰大自在天
已爲金剛手大士之所降伏今所云大自
在天者第四禪頂魔醯首羅也。以何知者。同
經云。三界主最大自在云云金剛手降魔醯
之本文在此經。其文太廣。恐繁出要。披可
見之
一切義成就者。一義云。華嚴經音義下云。
悉達太子悉達者。具云薩縛頞他悉地。地字應平聲
呼。言薩縛者此云一切也。頞他事也。
悉地成也。言其於一切所應
作事皆已成就也。文。云云
西域記第七云。薩婆
曷刺他悉陀唐言一切義成。舊曰
悉達多。訛略也。文
盂蘭盆經疏
新記云。悉達此云一切義成。即淨飯王之嫡
嗣。故名太子是顯教菩薩也。此菩薩入密
教授五&T037992;之後名金剛手。密教普賢如金
剛手持鈴杵。以知今普賢者顯教普賢也。一
義云。一切義成就者非釋尊。金剛頂經初會
最初於色界頂成正覺之菩薩也。教王經
此菩薩名一切義成就。且依三十卷教王經
并十八會指歸。此菩薩成道後説初會經已。
降於閻浮現釋迦身八相作佛。何以一切
義成就直爲釋迦乎。若爾者。今普賢者直
往眞言行者灌頂以前名也。於密教中重重
普賢。不可一概耳
金剛手菩薩者。釋金剛手名。其義易知」
菩薩摩訶薩者者。前段未釋菩薩摩訶薩
得名。何云如前所釋乎。古義云。以菩薩摩
訶薩屬上金剛手句。如前所釋者指八大
菩薩中金剛手釋段。必非釋菩薩摩訶薩得
名也。文點云。即灌頂。名之爲スル&T069222;金剛
手菩薩摩訶薩者。如前所釋ノ可訓之也。
今義云。手掌受杵故名金剛手。爲金剛手
文爲句末。菩薩摩訶薩爲句始。如前所釋
者指持金剛勝薩埵釋。金剛義菩提心故當
菩字釋。薩埵名勇猛。當薩字釋。勝謂最勝。
當摩訶釋。摩訶具大多勝三義。其中勝義

爲欲重者。古義云。爲欲重顯明此義故者
牒文。從所謂至寶冠解釋。從熙怡微咲
至勇進勢牒文。本初者下解釋也云云此義
有難。調顯明者大智印標幟也。大智印何必
限首戴寶冠乎。經所説專熙怡微咲并左
右印也。依之五祕密軌云。次結金剛薩埵
大智印即解次前印。二羽各作金剛拳。左置
胯。右手調擲金剛杵勢置於心上。右脚押
左。誦眞言曰○誦已想。自身爲金剛薩埵
處大月輪坐大蓮花。五佛寶冠容貎熙怡。
身如月色。内外明徹。生大悲愍拔濟無盡
無餘衆生界令得金剛薩埵身以知大智
印標幟廣通此尊寶冠手印。又總牒在前段。
雖牒在本初者以下文。其中間所安熙怡微
咲等文非總牒非別牒。何爲牒文乎。只是
經辭移載釋中也
大智印者。四智印中大智印是尊形也
標幟者。一切經音義云。標幟上必苗反。下尺志
反。標擧也。幟旗
也。謂擧旗號以爲記誌也。或
作幖幟。即是旗幡之類也。云云
其大智印標幟者。
五祕密口決不空云。以五智印如來幖相爲
寶冠者表五智即金剛乘法。於一切佛出生
言教成佛法中最尊最上故。十地菩薩所不
能知。是以爲冠爲首。專如來事利樂一
切有情。背倚月輪者表大悲。故不樂涅槃。
坐白蓮花者表大智。故不染生死。右手持
金剛杵安於心上者此金剛薩埵主。持一
切如來金剛法。即持此杵者表能摧十種
煩惱故。滿足十波羅蜜故。證十地故。圓
成十眞如故。覺悟一切智智故。左手持鈴
者。表以般若波羅蜜清淨法音驚覺一切
有情及二乘人乃至一闡提斷善根者以諸
方便令使發大菩提心入佛乘故。其身白
色者。表金剛體潔白無染故
熙怡微咲者。新花嚴音義下云惠苑熙怡微咲
熙許基反。怡與脂反。方言湘潭之間謂喜曰熙怡。或
曰紛怡。説文曰。熙悦也怡和也。謂容貎和悦也。願字
又作熙
也。文
一切經音義云。熙怡上許之反。下餘之
反。熙怡和悦貎也
    二十五日
本初者者。五智金剛杵云本初。大日經云。
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云云本有故云本。
元初故云初。是則本來本有不下第二轉
之稱也
左手作者。左逆表示。右順表示也。所以左
手安腰者。左形迷界。是名左道有情。腰形
地大。是名本不生際。攝左道有情歸本不
生地大故。以左手安腰也。後僧正鈴杵義
云。置腰之左表大我之義也。即腰是地輪
表地意。以信爲佛法本也。故以左手按
腰上也云云
取詮
所以右手作抽擲者。勇猛精進
表示故云作勇進勢。擲擧五古於空中。是念
念昇進獲得普賢地表示也
或記云。口傳云。先以金剛杵三度打擲意。
濟一切衆生而令超昇如來三地之義也。
其三地者。一者信解行地。所謂歡喜地也。即
棄有漏之身而入無漏位初也。又名見地。
開如來之知見故也。二者勝解行地。入第
二僧祇之初也。是第八地。名不動地。又名
無生法忍位。悟如來知見之初也。三者如
來地。是有二種。一者等覺之位。二者妙覺
位。又名二轉依之位已上圓成寺官等御
口傳也。云云。文
    左道左行本説事
佛説比丘聽施經曇無
蘭譯
云。佛言。曾有二人倶
出在道。其一人曉道徑。其一人不曉道
徑○曉道徑者便言。汝從是道直右行。
前當有兩道。捨左道上右道直右行。須
臾前當見溪谷。溪谷上亦當復有兩道。捨
左道上右道直右行。須臾當見叢林○
乃至左道者謂諸惡人三惡念。一者欲念。二
者亂念。三者賊害念。亦復謂。邪見邪念邪説
邪意邪行邪方便邪志邪定。亦説。右道者
謂三善念。一者出家念。二者不亂念。三者不
賊害念。亦復謂。正見正念正説正意正行正
方便正志正定
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者。是金剛薩埵名也
本誓者。三昧耶翻名也。梵漢並擧。如云悉
地成就
心眞言者。心精要義也。諸尊眞言以種子字
爲精要。故云心也
吽字者因義者。此字以ha字爲體故爲
因義。因者菩提心爲因。一切如來菩提心徳
此字主之。即是東方菩提心也
亦是一切如來者。明自此菩提心生眞
如也當知吽字能生眞如所生也。十住心論
第九委釋之。披可見之。不共眞如妙體者。
指眞如自體。恒沙功徳者。眞如上所具功徳
也。就眞如爲所生吽字爲能生有二口傳。
一自h@u@m字生五股。五股十眞如表示故也。二
h@u@m字東方菩提心字也。眞如南方寶珠體也。
依東方菩提心起南方修行。故h@u@m字爲能
生眞如爲所生也私云。此等義與十住心論第九
釋旨趣不合歟。可思之
此一字具四字者。ahauma四字合成義
具如吽字義釋
一。ahauma四點相配西方切徳事
講演法花儀下云。合四字共爲吽字。攝義
無邊故爲金剛薩埵自心眞言。一阿字。二賀
字。三汚字。四磨字○今迴字義敵對四門。
夫字具諸説。故有旋轉總持義。本不生者是
理本之義。理本不生自在義。故主彼東方
名菩提心門。即是守護最初菩提心之義也
○餘三字義對餘三方。賀字因業對南行門。
汚字損減對西智門。智法能損於分段生。
顯無等等法性身故。磨字大空對北方。便
無上勝方便在大寂果中。理趣釋云。大樂金
剛不空三昧一切如來菩提心且屬
東門
亦是一切
如來不共眞如妙體且屬
南門
恒沙功徳皆從此生
且屬西門故。金剛般若云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當知一吽
字具足如來智門無邊之義
 私云。釋經文北方配屬無之。羯磨通三種
 意也
一。十七字眞言事
此眞言者。金剛薩埵根本呪也。何以知者。五
祕密軌云。次結前金剛薩埵大智印。誦根本
眞言曰。唵摩訶素佉嚩曰囉二合薩怛嚩二合
弱吽鍐斛素囉多薩怛梵三合 云云前金剛
薩埵大智印者。同軌上文云。結金剛薩埵大
智印○二羽各作金剛拳。左置胯。右手調
擲金剛杵勢置於心上又金剛薩埵軌云。
住普賢大印誦大樂不空三昧耶眞言密語
曰。唵摩訶素佉嚩曰囉二合薩怛嚩二合
吽鍐斛素羅哆薩怛鍐二合住大印等同普
賢菩薩依此等文知金剛薩埵眞言ト云フコヲ
o@m者歸命也。mah@a者大。sukha者樂。vajra者金
剛也。開題云。大樂金剛者。梵云mah@asukara
vajra云云satva者勇猛義也。所謂歸命大樂
金剛薩埵故云o@mmah@asukhavajrasatvaja@hh@u@m
va@mho@h者。此菩薩具四攝徳故也。suratastva@m
者。是又金剛薩埵名也。此經説金剛薩埵。
云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上釋云。妙適者即
梵音蘇囉多也云云是故以此十七字通爲
金剛薩埵眞言也。而今以十七字配十七
尊者。開金剛薩埵。爲十七尊。合十七尊
爲金剛薩埵。義述釋中台薩埵云。總其衆
云云 是故以此眞言或爲十七尊種子
或爲金剛薩埵眞言。兩説無相違者也
一。十七清淨句十七尊相配異説事
菩提心義第五云。理趣經大樂金剛薩埵即
是普賢金剛薩埵。經名妙適清淨句。其下十
六句。即普賢爲主。薩王愛喜爲四親近。八供
四攝如次圍遶。都有十七句。十七尊具如
十七尊述義也。其十七明如勝初瑜伽經普
賢儀軌也。彼中普賢根本眞言十七字。即理
趣釋所列十七尊種子十七字也。○此十七
尊如次爲普賢四親・内四・外四・四攝明也。
故知十七合名普賢十七離名大樂。若五祕
密法中以此大樂四親五印具歴五方五位
皆爲此法云云教時義第一云。且如理趣會
説十七句義。所謂妙適・欲・觸・縛・主・見・悦・
愛・慢・嚴・澤・光・樂・色・聲・香・味諸清淨句是
菩薩位。述義釋云。此十七尊各有三密。妙適
句是大樂金剛。次四句是薩王愛喜四親近
尊。次四句是内四供養。次四句是外四供養。
次四句是四攝菩薩。普賢儀軌同此十七。但
彼普賢根本眞言有十七字○此十七字即
此大樂十七種子如次配之。普賢一尊合爲
自身。今入大樂法分爲十七尊身。初一字
三身義爲大樂尊。次四字大樂義爲四親近。
次四字金剛心義爲内四供。次四字引入住
喜義爲外四供。次四字樂著心。亦妙樂義即
四攝也
 私云。依釋經意。十七句中第二三四五四
 句如次欲・觸・愛・慢四尊也。然以上兩文
 相配薩王愛喜頗難思也。又次四句是欲
 等四種明妃也。其座位雖相同内四供。
 非常途嬉鬘歌舞也。凡當段所説十七尊
 與普賢儀軌所説大有相違。安和尚作
 同一釋難思。如何。具如次下註矣
o@m唵字者者。以下以十七字眞言配十七
尊也。o@m字者歸命義。是行者也。mah@a以下
所歸體。是本尊也。行者者。金剛薩埵也。五
祕密軌云。修行得此金剛乘人即名金剛
薩埵云云是故唵字安中台以行者爲金剛
薩埵之意也。又歸本覺命故云歸命。金剛
薩埵一切衆生本有菩提故。以此字爲金剛
薩埵種字也。ma字者我義也。一切欲情從我
生故。爲欲金剛種字也。h@a字者因縁義也。
因與縁對觸故爲觸金剛種字也。su字者sa
字爲體。大日經疏釋sa字爲著義。以愛著
故爲愛金剛種子也。kha字者空義。無礙自在
爲徳。故爲慢金剛種子也。va字者離言説
義。欲金剛女見諸法實相故名見菩薩。諸
法實相離言説故以爲種子也。jra字者生
字合塵垢字。觸不淨義故爲觸金剛女種字
也。sa字者著義。故爲愛金剛女種子也。tva
字者如不可得字。合離言説字。眞如法性離
言説理無礙自在故。爲慢金剛女種子也。ja@h
字者生字爲體。春萬物皆出生故。爲春金
剛種子也。h@u@m字者風大。黒雲體故爲雲金剛
種子也。va@m字者言説。秋主金。金主聲。金風
精言説所依故。爲秋金剛種子也。ho@h字者ha
字爲體。大日經疏。ha歡喜義云云冬無爲無
事時故人皆歡喜。是故爲冬金剛種子也。su
字者翻妙莊嚴微妙故。爲色金剛種子也。
ra字者語菩薩種子。主音聲故爲聲金剛種
子也。ta字者眞如也。眞如董萬法故。爲香
金剛種子也。stva@m字者義譯釋入我我入義。入
我我入自他欲樂故。爲味金剛種子也
此密言者。釋四種曼荼羅也。段段曼荼羅
各可有此四種。今於初段作委釋。後後段
段以之令准知也。理趣經開題云。今釋此
經略有四意。大三法羯是。大者説聽二能
人。三所持標示。所謂金剛蓮花等。法諸尊
種子三摩地法門。羯諸尊種種威儀等是也
○能説能聽體共是六大所成故曰大曼荼
羅身。從大日如來四方四佛乃至金剛拳
等是也。次三者三昧耶曼荼羅身。金剛手右
手抽擲本初大金剛。文殊師利以自劍斫
一切如來。如是諸標示亦名三昧耶曼荼羅
身。次法者是經有十七品。終一字眞言種子
及各各三摩地門名法曼荼羅身。次羯者。且
金剛手左手作金剛慢印。大日如來持智拳
印降三世住降伏立相。觀自在作開敷蓮花
勢。如是諸尊手足威儀及事業等名羯磨曼
荼羅此釋約現在説法會儀釋四曼義。當
段約未來流傳化儀作釋。一一料簡如四
曼義及即身義所釋矣
文。次説安立次第者。明曼荼羅安布次第。
金剛王軌與當段尊位種子大同小異也。金
剛王軌云。次於壇中師子座上月輪中觀唵
字成本尊。於本尊前安摩字爲意生金
剛。右安賀爲計里枳羅金剛。後安蘇爲
愛樂金剛。左安佉爲意氣金剛。於西北隅
安嚩爲意生金剛女。東北隅安曰羅二合
計里枳梨金剛女。東南隅安薩爲愛樂金剛
女。西南隅安怛嚩二合爲意氣金剛女。東門
中安弱爲色菩薩。南門中安吽爲聲菩薩。
西門中安鍐爲香菩薩。北門中安斛爲味
菩薩。外院西北角安素爲時春菩薩。東北角
安囉爲時雨菩薩。東南角安多爲時秋菩
薩。西南角安薩怛鍐三合爲時冬菩薩
勝佛頂儀
軌全同也
此文初五尊種子并座位全同釋經。
次四尊種子配當兩文同。座位不同。軌西北
爲始順遶至西南。釋東南爲始右遶至東
北。次弱吽鍐斛四字。軌爲色聲香味四攝菩
薩安東南西北四門。釋爲春雲秋冬四供養
菩薩安四隅。自東南至東北。次saratastva@m
四字。軌配春雲秋冬四菩薩安外院四隅。
自西北至西南。釋配色聲香味四菩薩安
東南西北四門。今見九會中理趣會曼荼羅。
内四隅安香花燈塗。外四隅安嬉鬘歌舞。宗
叡請來理趣經曼荼羅亦如是。勝初大樂軌
等亦大同也。又現圖香花燈塗嬉鬘歌舞次
第圖之。儀軌花香燈塗嬉咲歌舞次第列之
也。又外四供四攝前後兩説相違。金剛王軌
依方隅次第。内院既方爲初隅爲後。外院
定可然。是故四攝爲初。四外爲後。釋經
約流出次第。下釋云。從四内供養依次流
出香花燈塗等四外供養菩薩云云可思之」
問。ja@hh@u@mva@mho@h爲四攝種子者諸軌一同説也。
而釋經意爲四外供養種子。相違如何 答。
此四字瑜伽經爲南方四菩薩種子。四攝種
子通用h@u@m字。普賢軌薩埵軌勝初軌大樂軌
五祕密軌理趣會軌等以此四字爲欲觸愛
慢種子。何必云局四攝乎。而濟暹僧都顯
義抄上云。若依蓮花部儀軌説者。以弱吽
va@mho@h如次配四攝菩薩也。而但理趣釋及
文句等是若恐隱密故。以ja@hh@u@mva@mho@h爲外四
供養菩薩。而如次配春夏秋冬者。爲令迷
法慢人故成互綺説歟云云見一文勞會
通。守株費見之謂歟
   二十六日
問。已上十七尊標示如何 答。十八會指歸
云。若持大日眞言及金剛薩埵具十七尊。
餘皆具十三云云妙心大慈覺云。四佛圍繞。
八供四攝以爲眷屬。并中心尊爲十七尊。
若持大日尊及薩埵兩箇尊眞言具十七
也。餘佛菩薩具十三除四箇佛也云云
此等文。中台薩埵法界體性智。内院正方四
尊四佛表。四智四隅尊嬉咲歌舞四内供養。
外院四隅尊花香燈塗四外供養。四門四攝
表示也。其義粗如上明。但内外四供座位
異説如上云。四軌説花。香燈塗置内嬉咲歌
舞置外。金剛薩埵軌云。春金剛菩薩印當
想。聖者居中院東南隅色眼倶白。持花爲
印○次結雲金剛菩薩焚香印○此尊在壇
内院西南隅。形眼皆黒。持香爐以爲印○
次結秋金剛菩薩燈燭印○此尊在内院西
北隅。形眼皆赤。持燈以爲印○次結金剛
霜雪菩薩印○此菩薩住内曼荼羅東北隅。
形眼皆黄色。持塗香器以爲印○次結外
供養諸尊。東南喜戲菩薩○西南金剛咲菩
薩○西北金剛歌菩薩○東北金剛舞云云
初大樂普賢三軌准之可知之
文。既安布已者。已下明行法軌則
結三昧耶印者。此宗修行。最初同本尊然
後廣作種種事業。是故先結誦三昧耶印明。
三昧耶印明者。諸佛本立誓願云。若行者
結誦此印明者。我必同行者身。縱經歴生
死海終無退失。是故最初作此印明同本
尊身。諸軌説相皆如是。具如別抄。今三昧
耶印者。金剛薩埵三昧耶印也。大樂軌云。
次結金剛祕密三昧耶印。印相金剛縛大指
頭指爲竅。右大指妙逼加持心額喉頂。眞言
曰。素囉多薩怛梵三合。文五祕密軌説三昧耶
印明功能云。由結此印誦眞言故。神通
壽命威力相好等同金剛薩埵云云 此軌以極
喜三昧耶
印爲金剛薩
埵三摩耶印
觀自在王如來。軌説以三昧耶
印加持四處之功能云。想行者己身爲如
來已。復恐散亂而有退失。次作加持印而
加持之等者指羯磨印歟。大樂軌云。次
結嚩曰羅二合&T008862;摩印。印相以前印。分爲二
拳。左持胯右當心。誦心眞言曰。&T025670;此印
直住本尊威儀故。同於本尊不待言。依
之五祕密軌説此印功能云。想自身爲金
剛薩埵處大月輪坐大蓮花云云是故擧三
昧耶羯磨二印云成本尊瑜伽
加持四處者。四處加持專就三昧耶印作
之。當段三昧耶印爲本。故云加持四處。若
又羯磨印有四處加持法歟。追可考決
或義云。今加持四處者四佛加持也。蓮花部
心軌説四佛加持云。不動佛於心。寶生尊
於額。無量壽於喉。不空成就頂○既已加
持身次應授灌頂云云當段又五佛灌頂前
作四佛加持法。故云加持四處也 五方佛
灌頂者五佛灌頂也。五佛灌頂印明總有四
説。一以一印一明安頂五處。如金剛薩埵
軌五祕密軌觀智軌等説。二一印四明。如理
趣會軌説。三一印五明。如大樂軌勝初軌金
剛王軌等説。四五印五明。如蓮華部心軌説。
五佛灌頂者著五佛寶冠之表示也。冠必繋
鬘爲飾。五佛灌頂次可有繋鬘。今以鬘
屬冠別雖不出之。作法時必可作之。依
之薩埵部諸軌多説繋鬘法。披可見之
被甲者。甲冑結冑也。蓮花部心軌云。次於諸
有情當興大悲心。無盡生死中恒被大誓
云云理趣會軌同之
誦四字明者。所以誦四字明者。於此前
有現智身見智身。謂上結三昧耶印。自身
同本尊是法身也。五佛灌頂繋鬘被甲等皆
莊嚴此法身。次現智身。見智身智身也。謂行
者身前有月輪。中現金剛薩埵身。是爲現
智身。行者親見彼智身爲見智身。見已引
身前智身合自法身爲四明。金剛王軌云。
前所觀者爲是法身。今所觀者爲之智身。
相合表一體故云云理趣會軌云。爲顯法
智體無二云云或云。表一體。或云體無二。
是則四明功能也。當段文若具云之。被甲次
四明前可出現智・見智。今擧前後顯中間
歟。依之五祕密軌云。由誦此眞言故金
剛薩埵當阿尾捨顯現○由誦*此眞言故
令定中見金剛薩埵了了分明。即誦四字眞
言。弱吽鍐斛由誦此眞言故。金剛薩埵
智身令召令入令縛令喜。與瑜伽者定身
交合一體理趣會軌金剛王軌又説現智
見智四明矣
問。四明印如何 答。常用降三世印。薩埵部
諸軌不爾。用極喜三昧耶印。金剛王軌云。
次以四印四明召入身。以前悦喜三昧耶
二火爲四攝。眞言曰。弱吽鍐斛云云大樂軌
云。金剛縛屈中指入掌。大指小指舒而相
合如獨股金剛。以二中指屈如鉤形。鉤刺
於心。便以中指頭相捻如索。深相鉤如鎖。
以鎖當心搖動爲磬
獻閼伽者。且依理趣會軌現智見智召入自
身已云。次於所居處復觀阿字門成妙高
山王。上有寶樓閣。於是宮殿内復安本尊
身。眷屬皆圍繞云云 是説道場觀也。次當
以不空王召集衆聖云云是召請他方世
界本尊聖衆也。次住平等性智定。捧持閼
伽衆香水灌沐衆聖無垢身云云是沐浴他
方來集聖足也。今獻閼伽者即是也。一義云
大樂軌勝初軌等説本尊三昧耶五佛灌頂
繋鬘已不説
被甲
不用現智見智。不作道場
觀。直以四明四明前加糸摩訶素佉嚩曰
羅等二十句名奉請眞言
召請
聖衆捧獻閼伽水。大樂軌説奉請眞言已
云。想諸世尊集壇中。以鉤當念降赴。至索
羂入至鎖能止至磬令悦。諦觀金剛薩埵
處前壇中以諸世尊圍繞供養。次以新淨
盛諸香水。水上泛花置於壇内。近左右膝
以閼伽印加持之○乃捧閼伽器近額奉
當段文同此軌次第。爾者不用現智見
智道場觀是一法也
即與四智印相應者。前以閼伽水獻召請
佛。是事供養也。此結誦十七尊印明。是法
供養也。薩埵部諸軌於此處説十七尊之
時。觀各尊形大智印也。説羯磨契羯磨智
印也。説三昧耶契三昧耶智印也。羯磨三昧
耶二印通用羯磨明。是法智印也。行者觀此
四智印應理云相應也
入三摩地念誦者。明念誦也。金剛王軌
云。次當與瑜伽所説念誦。四種念誦中應
以金剛語念誦三摩地念誦。最爲相應。或
萬或千下至爲百八金剛語念誦三摩地
念誦者。四種念誦中二也。五字心陀羅尼品
云。二羽相叉仰於臍下諦觀。菩薩演五字
陀羅尼。五色光明從口而出。入於行者心月
之中。阿字當前。餘四字右旋次第而布。一
一思惟五字之義。是名三摩地念誦。若金剛
念誦者。依前觀字急合口齒合舌微動
依此文。字輪觀名三摩地念誦。諸軌無異
説。正念誦爲金剛念誦。蓮花部心軌三摩地
軌普賢軌勝初軌等皆説正念誦云金剛語
離聲。是當金剛念誦也。若依准胝青頸軌
等者。正念誦爲聲念誦也。凡兩部大經明
念誦法。其文太廣。如別妙矣
或瑜伽師者。上已成菩薩爲本尊作念誦。
以下阿闍梨住曼荼羅中位念誦也。勝初軌
云。金剛薩埵位及行者所居皆有十六尊圍
繞端嚴住云云普賢軌同之。大樂軌云。想金
剛薩埵有十六尊爲眷屬。行者自住本尊
瑜伽亦有十六尊圍繞之下虚空藏品
釋云。或時瑜伽師坐曼荼羅中作本尊瑜伽
觀。與諸聖衆圍繞云云當段釋又如是。行
者居曼荼羅中位。十六尊前後左右圍繞。其
布列次第於觀心中作之。故云三摩地中
如前布列也。如是布列已念誦眞言故云
即誦十七字眞言也。念誦時心不散亂。縁
上所説十七清淨法門一一周遍法界也。
大般若三百九十六云。佛告善現。我説一切
法平等性爲清淨法。世尊何等一切法平等
性。善現。諸法眞如法界法性乃至如來出世若
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
等性名清淨可思之
乃至第十七者。口誦眞言心觀理趣。從
初位至第十七位更還第一如前復觀故
云周而復始。以心得定爲限也
即名爲者。非初段總結。既安布已則修行
者等結文也
已上名大樂者。初段總結也
   已上初段畢
理趣釋鈔第五

 延文元年丙申十月二十六日夜挑燈馳筆
 了        大法師賢寶生二十四
 明暦三年林鐘上旬加修復畢
          權少僧都改杲快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六延文元年十月二
十七日。於東寺
 西院僧房
傳受之
  第二段毘盧遮
那章
文。時婆伽梵者。自此以下明第二段也。
文句云。第二明毘盧遮那章。大文爲二。初
正明理趣。次明心眞言。初中爲三。初標章。
次釋義。三嘆徳。初中爲二。先標能説主。次
從復説一切以下標所説法。下去諸章皆悉
准知也今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如來者。標
能説教主也。薄伽梵者諸佛通號。毘盧遮那
者教主別稱也。釋薄伽梵之中如前所釋者。
指初段破魔成徳二釋也。毘盧遮那如來
者。正辨教主體。謂。云遍照報身佛是自受
用報身也。一傳云。初段金剛薩埵自性身。即
行者平等智身也。第二段毘盧遮那報身故。
云毘盧遮那如來名遍照報身佛也。第三段
變化身故。經自説釋迦牟尼如來也。一傳
云。初段能説大日爲自性身。是胎藏大日住
法界定印也。第二段大日爲報身。是金剛界
大日住智拳印也。於同大日上。初段大日
住金剛薩埵三摩地説十七清淨法門故。
爲胎藏因曼荼羅大日。第二段大日住果徳
三摩地説四智菩提故。爲金界果曼荼羅
大日也。第三段爲變化身之義同前傳。已
上二傳小異大同。強非相違説歟。相傳義
云。初段能説曼荼羅有九尊。第二段彼中台
大日説自三摩地。第三段以下八大菩薩各
説自三摩地。何初段大日與第二段大日可
云別身乎。依之初二段大日同@a@h字爲種
字住智拳印也。但初段普門大日。第二段
一門大日。以之爲別也。報身佛者。本有理
智至佛果位顯現成就故名報身。祕藏記
云斯理斯智因位未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
故名佛部云云吽字義云。非因縁酬答之報
果。相應相對故名曰報也。斯即理智相應故
曰報等 云云可思之
於色界頂者。示毘盧遮那成道處也。若指
其時。初會最初也。今於此所以示之者。第
二段説道場所得自證自覺智故也。當經是
欲界頂説也。勿謂於色究竟天説四種聖
智矣
爲諸菩薩者。釋復説一切如來等文也。
有二義。一指當經會座菩薩。二指未來修
行菩薩也
説四種自證者。四種自證自覺聖智與四
智菩提其別如何。一義云。四種自覺聖智者
@a@h字也。下釋云。即此四字是毘盧遮那佛自
覺聖智四種智解脱也四智菩提者。長行
所説金剛平等等四智也。私案。云四種自覺
聖智者。經所説金剛平等等四種覺也。此四
種覺爲顯四智菩提釋説四智菩提也。説
四種自證自覺聖智者標也。説四智菩提者
釋也
問。經。寂靜法性現等覺出生般若理趣云云
其意如何 答。依無其釋雖難知之。勘
處處文案其義。第二段説從内心證得四
智出生四佛之相。下釋云。此四字是毘盧
遮那佛自覺聖智四種智解脱。外現四大轉
輪王菩薩云云正説四出生之段。金剛平等
現等覺者所生佛身。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
者能生大圓鏡智也。後三亦復如是。出生義
云。由大圓鏡智厥有金剛平等現等覺身。
則塔中方之東阿閦如來。由平等性智厥有
義平等現等覺身。則塔中方之南寶生如來
也。由妙觀察智厥有法平等現等覺身。則
塔中方之西阿彌陀如來也。由成所作智厥
有業平等現等覺身。則塔中方之北不空成
就如來也文 或云四佛或云四菩薩。
相違至下可悉之
此釋既以
金剛義法業四種平等現等覺爲佛身名。其
能出爲大圓鏡智等四智。聖位經意。又從内
證四智出生四佛尊形至下此四字是毘盧遮
那等文處可引之
若不金剛平等現等覺明所出生以大菩提
金剛堅固故明能出生者。豈結一段經文
云若有聞此四出生法乎。然則寂靜法性者
指内心證得四智聖位經三十七尊通内證智通
名三摩地。三摩地定故。云寂
靜法性
從此四種現等覺身出生故。云寂靜
法性現等覺出生也 問。初金剛平等與後
金剛堅固其體同歟。若云同者。出生義金剛
平等屬所生大圓鏡智爲能生。能所既別
也。何云同乎。若云異者。倶云金剛倶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