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菩提場經略義釋 (No. 2230_ 圓珍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菩提場經略義釋卷第二盡序

復與大苾芻衆以下。第二聲聞衆。言苾芻
者。舊云比丘。肇師云。秦言淨命乞食・破煩
惱・能持戒・怖魔等。天竺一名含此四義。秦
無以翻故存本稱云云或云。由具五義所
以不翻。謂怖魔・乞士・持戒・淨命・破惡也。即
肇四義中。初一開爲二。故成其五。謂既出
家已。乞食自濟。故名乞士。既受戒所起三
業無貪欲。不依貪邪活命。故名淨名。或一
云草名。此草有四徳五義。以況佛弟子有
四五義等是則不然。既此新舊譯別。何用
訓解。若不然苾芻尼等之名字義何釋邪。什
師云。始出妻子家。應以乞食自資清淨活
命。終出三界家。必須破煩惱持戒自守。
具此二義。天魔怖其出境也。釋論云怖魔
破惡乞士。魔樂生死。其既出家。復化餘人
倶離三界。乖於魔意。魔用力制翻被五繋
但愁懼而已。故名怖魔。出家人必破身口七
支惡。故言破惡。夫在家三種如法。一田二商
三仕。用養身命。出家人佛不許此。唯乞自
濟。身安道存福利檀越云云比丘義廣
能具述。所謂以下列名有二十二尊者。言
具壽者。此諸尊者具福慧二命故云具壽。
舊云慧命。以慧兼福已下
准之
初舍利子者。此唐梵倶擧。若具梵語應言舍
利弗羅。唐言身子。又翻舍利爲珠。其母於
女人中聰明。聰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
曰珠子。又翻身者。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
故言身子。時人以子顯母爲作號也。父爲
作名名優婆提舍。此翻論義。論義得妻。因
論名子。標父徳也。又舍標父利標母。雙
顯父母故言舍利子。姓&T025632;栗陀。婆羅門種。
或云。姓&T025632;栗陀。名優婆室沙。即王舍城輔相
之子也。母謂舍利。即鳥名。弗者子也。母眼
如鵞鷺目。其相圓淨其音便便也。増一阿含
云。我佛法中智慧無窮決了諸疑者舍利弗
第一云云西域記第九云。頻毘娑羅王迎佛。東
南行二十餘里。至迦羅臂拏迦邑。中有窣堵
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尊者舍利子本生故
里。井今尚在。傍有窣堵波。尊者於此寂滅。
其中則有遺身舍利。尊者大婆羅門種。其父
高才博識深鑒精微。凡厥典籍莫不究習。
其妻感夢。具告夫曰。吾咋宵寢。夢感異人。
身被鎧甲手執金剛。摧破諸山退立一山
之下。夫曰。夢甚善。汝當生男。達學貫世
摧諸論師破其宗致。唯不如一人爲作弟
子。果而有妊。母忽聰明。高論劇談。言無屈
滯。尊者年始八歳。名擅四方。其性淳質。其心
慈悲。𣏓壞結縛成就智慧。與沒特伽羅子
少而相友。深壓塵俗未有所歸。於是與
沒特伽羅子於珊闍邪外道所而修習焉。乃
相謂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窮苦際也。各
求明導先嘗甘露必同其味。時大阿羅漢
馬勝執持應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見其威儀
閑雅。即而問曰。汝師是誰。曰。釋種太子厭
世出家成等正覺。是我師也。舍利子曰。所
説何法。可得聞乎。曰。我初受教未達深
義。舍利子曰。願説所聞。馬勝乃隨宜演説。
舍利子聞了即證初果。遂與其徒二百五十
人往詣佛所。世尊遙見指告衆曰。我弟子
中智慧第一。至已。頂禮願從佛法。世尊告
曰。善來比丘。聞是語時戒品具足。過半月
後。聞佛爲長爪梵志説法。聞餘論而感
悟。遂證羅漢之果。其後阿難承佛告寂滅
期。展轉相語。各懷悲感。舍利子深増戀
仰。不忍見佛入般涅槃。遂請世尊先入
寂滅。世尊告曰。宜知是時。告謝門人至
本生里。侍者沙彌遍告城邑。未生怨王及
其國人莫不風馳皆悉雲會。舍利子廣爲説
法。聞已而去。於後夜分正意繋心入滅盡
定。從定起已而寂滅焉。智論云。聲聞衆
中右面弟子也。蓋是表智慧也釋文相廣。不
能煩述
釋文既言智慧第一。與瑜伽中云諦觀於
字體是毘婆奢那。諸觀皆如是。其義冥合

次迦葉波者。此翻龜氏。是三兄弟之迦葉耳。
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毘婆尸佛時共竪刹
柱。縁是爲兄弟。兄爲瓶沙王師五百弟子。
兩弟各二百五十。行兄法。佛作十種變。謂
龍毒不中。龍火不燒。恒水不溺。三方取果。
北取粳糧。忉利甘露。知嫌隱去。知念現來。
火滅不然。斧擧不下。廣出瑞應。雖覩衆
變邪執未改。故言瞿曇雖神不如我道眞。
佛即語云汝非羅漢亦不得道。霍然開悟。
師徒皆伏。二弟見相亦隨歸佛。是即一千比
云云西域記第八云。現神變側有窣堵波。
如來度優婁頻螺迦葉波三兄弟及千門人
處。如來方垂善導隨應降伏。時優婁頻螺
迦葉波五百門人請受佛教。迦葉波曰。吾亦
與爾倶返迷途。於是相從來至佛所。如來
告曰。棄鹿皮衣捨祭火具。時諸梵志恭承
聖教。以其服用投尼連河。捺提伽葉波見
諸祭器隨流漂泛。與其門人候兄動靜。既
見改轍亦隨染衣。伽耶迦葉波與二百門
人聞其兄之捨法也。亦至佛所願修梵
文廣
不載
此三尊者其本難測。蓋是本住三徳
祕藏迹示兄弟連枝之義。亦是戒定慧三學。
空假中三諦。乃至廣説一切三法。皆是其義
也。今文雖無優樓頻螺一之別名。而其有
四人之通稱。更莫生疑
大迦葉波者。迦葉如前。其先代學道。靈龜
負仙圖而應。從徳命族故言龜氏。眞諦三
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踊能映餘光使
不現。故言光波。亦云飮光。迦葉身光亦能
映物。名畢鉢羅。父母祷樹神求得此子。以
樹名之文廣西域記第九云。竹林園西南行
五六里。南山之陰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
尊者摩訶迦葉波於此與九百九十九大阿
羅漢以如來涅槃後結集三藏。前有故基。
未生怨王爲集法藏諸大羅漢建此堂宇。初
大迦葉宴坐山林忽燭光明。又覩地震曰。
是何祥變。若此之異。以天眼觀見佛世尊
於雙林間入般涅槃。尋命從屬趣拘尸城。
路逢梵志手執天華。迦葉問曰。汝從何來。
知我大師今在何處。梵志對曰。我適從彼
拘尸城來。見汝大師已入涅槃。天人大衆
咸興供養。我所持華自彼得也。迦葉聞已。
謂其徒曰。慧日淪照世界闇冥。善導遐棄
衆生顛墜。懈怠比丘更相賀曰。如來寂滅。我
曹安樂。若有所犯誰能訶制。迦葉聞已。深
更感傷。思集法藏據教治犯。遂至雙樹觀
化禮敬。既而法王去世。人天無導。諸大羅
漢亦取滅度。時大迦葉作是思惟。承順佛
教宜集法藏。於是登蘇迷盧山撃大犍
椎唱如是言。今王舍城將有法事。諸證果
人宜時速集。犍椎聲中傳迦葉教。遍至三
千大千世界。得神通者聞皆集會。是時迦葉
告諸衆曰。如來寂滅世界空虚。當集法藏。
用報佛恩。今將集法務從簡靜。豈特群居
不成勝業。其有具三明得六通聞持不
謬辯才無礙如斯上人可應結集。自餘果
學各歸其居。於是得九百九十九人。唯除
阿難在學地。大迦葉召而謂曰。汝未盡漏。
宜出聖衆。曰。隨侍如來多歴年所。毎有
法議曾未棄遺。今將結集而見擯斥。法王
寂滅失所依怙。迦葉告曰。勿懷憂惱。汝親
侍佛誠復多聞。然愛惑未盡習結未斷。阿
難辭屈而出。至空寂處欲取無學。勤求不
證。既已疲怠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證羅
漢。往結集處叩門白至。迦葉問曰。汝結盡
耶。宜運神通非門而入。除難承命從鑰
隙入。禮僧已畢。退而復坐。是時安居初十
五日也。於是迦葉揚言曰。念哉諦聽。阿難
聞持如來稱讃。集素呾纜舊曰修多
羅訛也
藏。優婆
釐持律明究衆所知識。集毘奈耶舊曰毘
尼訛也
藏。
我迦葉波集阿毘達磨藏。兩三月盡集三藏
已上集三藏文出智度論及諸章疏。不能
煩述。結集小乘三藏之功通皆迦葉別在三
人。故付法藏中最爲上首也。事出小乘意
在引入。覽者悉之
目犍連者姓也。蓋算數目連也。大目犍連者。
文殊問經翻莱茯根。眞諦云。勿伽羅翻胡
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又云。沒特伽
羅子亦云目伽略兮度。釋論云。吉占師子
名拘律陀。拘律陀樹名。祷樹神得子因以
爲名。同名者多故擧大也。釋論亦云。舍利
弗才明見貴。目連豪爽所重。藝智相比。徳
行互顯。増一阿含云。我弟子中神通輕擧飛
到十方者大目連第一。又智論稱左面弟子
此尊者神通之相。出處稍
多。不得具述。尋之
西域記第九云。伽藍西
南行八九里。至拘理迦邑。中有窣堵婆。無
憂王之所建也。是尊者沒特伽羅子本生故
里。傍有窣堵婆。尊者於此入無餘涅槃。其
中則有遺身舍利。尊者大波羅門種。與舍利
子少爲親友。舍利子以才明見貴。尊者以
精鑒延譽。才智相比。動止必倶。結要終始
契同去就。相與厭俗。共求捨家。遂師珊
闍邪焉。舍利子遇馬勝阿羅漢聞法悟聖。
還爲尊者重述。聞而悟法。遂證初果。與其
徒二百五十人倶到佛所。世尊遙見。指告
衆曰。彼來者我弟子中神足第一。既至佛
所請入法中。世尊告曰。善來比丘。淨修梵
行得離苦際。聞是語時。鬚髮自落。俗裳
變。戒品清淨。威儀調順。經七日結漏盡證
羅漢果。得神通力已上中阿含云。身子是四
衆所生母。目連是所養母云云智度論既言身
子右面弟子目蓮左面弟子。阿含亦云身子
智慧第一目連神通第一。明知是則定慧之
用以表二聖也
滿慈子者。法華云當樓那彌那羅尼子。唐梵
可知。此尊者父。於滿江祷梵天求子。正
値江滿。又夢七寶器盛滿中寶入母懷。母
懷子。父願獲滿。從請遂願。故言滿願。母
名慈行。亦云智識。増一阿含云。我父名滿
我母名慈。諸梵行人呼我爲滿慈子。此從
父母兩縁得名。故云滿慈子。是人善知内
外經書靡所不知。故復名滿。増一云。善能
廣説分別義理滿願子第一。蓋於祕教發
菩提心入法明門演説法教滿衆生願。故
無縁慈用以爲名
難陀者。此翻善歡喜。亦云欣樂。淨飯王逼
十萬釋出家。即其一人。有人云。是律中跋難
云云
烏波難陀者。烏波翻小。難陀如前。即是釋
尊之弟也。四月九日生。短佛四指。容儀挺
特。與世殊異。若入衆中有不識者謂言
佛來。彌沙塞律云。摩竭有裸形外道大聰
明。國人號爲智者見者。共身子論議結舌
善心生。欲於佛法出家。見難陀色貎姝偉
歎云短小比丘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難陀
即度出家云云
賢善者。別本云跋地利迦。新金光明云婆帝
利迦。竝是梵語。此云賢善。是白飯王第二
子也。王有二子。一名難提迦。二名婆帝利
也。若准起世經即斛飯王第二子跋提梨迦。
經論不同云云
阿泥樓駄者。亦云阿&T072933;樓駄。亦云阿那律。
亦阿泥盧逗。皆梵音奢切耳。此翻無貧。亦
云如意。亦云無獦。是則斛飯二子。一摩訶
男。二阿那律即是淨飯王之姪兒。斛飯王之
次子。世尊之堂弟。阿難之從兄。羅云之叔。
非聊爾人也。或云。甘露飯王子。是天眼第
一尊者也
迦旃延者。法華云摩迦旃延。此翻文飾。
亦云肩乘。人云字誤。應言扇繩。亦好肩。亦
名柯羅。柯羅此翻思勝。皆從姓名爲名。増一
阿含云。善分別義敷演道教者迦旃延最
第一。論義勝相云云若祕釋者。久發淨菩提
心法身圓滿。具足定慧二種莊嚴能問能
答。窮微盡理除邪顯正利益衆生。得文飾
名良有縁矣
倶郗羅者。法華云摩訶拘絺羅。此翻大膝。
即是舍利子之舅。由來論勝姊。姊孕。論則不
勝。知所懷者智寄辯尚爾。何況出胎云云
棄家往南天竺。讀十八大經。時人笑之。纍
世難通一生非冀。喟然歎曰。在家爲姊所
勝。出路爲他所輕。誓讀不休。無暇剪爪。
時人呼爲長爪梵志。亦名先尼。亦名薩遮
迦。亦名摩犍提。是大論師也。増一云。得四
辯才觸難能答拘絺羅第一
驕梵波提者。此翻牛迹。無量壽稱牛王。智
論云牛足。昔五百世曾爲牛王。牛若食後恒
事虚哨。餘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以爲名
矣。増一云。樂在天上不樂人聞者。牛迹
比丘第一。佛滅度後。迦葉集千大阿羅漢。
遣下座僧便召憍梵。憍梵問佛及和上。答
言皆滅。即言。佛出我出。佛住我住。佛滅我
滅。今不能下閻浮提。即現神變。心中出火
而自燒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迦葉所。
水中有聲而説偈言。憍梵波提頭面禮妙衆
第一大徳僧。聞佛滅度我隨去。如大象去
象子隨。具如智論並仁王記
大驕梵波提者。驕梵波提如前。例目連章
同名者多。故擧大也
孫陀羅者。此翻好愛。亦云端正。此之尊者
形身端正故以爲名。別本云孫那羅。可知」
大孫陀羅者。端正之中嚴徳第一故加以大」
須菩提者。此翻空生。生時家中倉庫筐篋器
皿一切皆空。問占者。占者言吉。因空而生
字曰空生也。從依報器皿瑞空以名正報。
依正倶吉故言空生也。常修空行故言善
業。常樂遊止間林石窟寂靜之處。所修行業
以空爲本。常入空定住無諍三昧。喜説空
法。有所宣辯。皆分別空。故智論云。須菩提
空行第一。常樂説空。若有所説。常以空門
利益衆生云云或云。此人本迹難知。眞諦云。
是東方世界青龍陀佛。又經云。是舍衞國長
者之子。位登遺顏法身菩薩。過阿鞞之位
也。昔有白衣。見沙門空鉢而返善心施
食。後得十劫常生天中。故其福無比。翻爲
善業。亦云善覺。其生之時擧家皆空。相師
審徴之。故云善吉。内祕菩薩行外現
聲聞。高位可崇也。記云。舍衞有長者名阿
拘留。無子。祈請天神得之。後長大隨佛向
祗園作比丘。或云蘇補底云云別本及大般
若云善現。其義可知。若祕釋者。空者即淨
菩提心。第一義空之妙理。覺阿字不生妙體。
則一切業煩惱戲論咸皆寂絶。常恒安住大
空行三昧也
耆宿憍陳如者。別本無耆宿字。法華云阿若
憍陳如。憍陳如即是姓也。此翻火器。婆羅門
種。其先事火從此命族。火有二義。照也燒
也。照則闇不生。燒即物不生。故以不生爲
姓。阿若者名也。此翻已知。或言無知無量
壽文殊問正法華等稱爲了本際知本際。若
依二諦即是知眞。若依四諦即是知滅
云云若祕釋者火即智火。以智慧火燒煩惱
薪。如劫燒火。一切因業同於虚空。不生不
滅。名大涅槃。是則燒煩惱薪炊涅槃飯之
義。大日經中智火最爲初之意也
制底象者。別本云制底君惹羅。奇特經云塔
象。依義釋者。制底是生身舍利所依。是故
諸天世人祈福祐者皆悉供養。復次梵音制
底與質多體同。此中祕密謂心爲佛塔云云
象即大力之獸也。蓋是尊者心爲佛塔。即身
力大故以爲名
羅睺羅者。此言覆障。往昔塞鼠穴。又不看
婆羅門六日。由是縁故。故言覆障。太子求
出家父王不許。慇懃不已。王言。若汝有子
聽汝出家。菩薩指指妃腹。却後六年汝當
生男。在胎六年。故言覆障。眞諦三藏云。羅
睺本名修羅。能手障日月。此翻應言障月。
佛言。我法如月。此兒障我。不即出家。世世
障我。我世世能捨。故言覆障云云若深祕釋
者。心體本淨。離障非障。解心即佛即障非
障。障與非障是二邊義。本體不二即中道
義。然別譯本次列慶喜。今文則無。若論有
無別有列者例餘經耳。今文無者可有深
意。問曰。有何深意。答曰。初既有我聞之言。
即海阿難聞持之主。自稱我聞。故不列名
於義無害。如是已下總約如文
復與無量諸天以下。第三雜衆。且爲二別。謂
近衆遠衆。先近衆者。謂天蘇羅等八部・持明
成就者・三部族・使・一切神等。於中初列天
衆故言復與無量諸天及諸天子。所謂以下
列名
帝釋者。別本云帝釋天王。法華云釋提桓
因。此翻能作。作忉利天主。忉利此翻三十
三。四面各八城。加喜見城合三十三。共居
須彌山頂。此是欲天地居之主故前列之。雜
阿含四十云。一比丘問佛。何故名釋提桓
因。答。本爲人時。行於頓施堪能作主。故
名釋提桓因。何故名富蘭陀羅。本爲人時。
數數行施故。何故名摩伽婆。本爲人時名
故。何故名婆娑羅。本爲人時此衣布施故。
何故名憍尸迦。本爲人時姓故。何故名舍脂
鉢底。舍脂是婦。鉢底是夫。何故名千眼。本
爲人時聰明。於一時坐思千種義觀察稱
量。故名千眼。何故名因提利。爲三十三天
主。瓔珞第三云。天帝名拘翼云云若依義釋
者。因名釋提桓因。釋迦是百福徳義。以於
因中作百無遮大施大會故得成此果。故
以爲名。復次祕釋者。從本性心地起諸作
事及種種淨妙六塵。即是淨佛國土莊嚴法
身之義。從一字中即具百字功徳故名百
福。乘此百福轉寶乘。名爲帝釋乘
梵王者。別本有大梵天王。無梵王字。准大
日釋。所謂一切衆生主也。如劫初時梵宮
寂莫無人。梵天適生念時。有命盡天來降。
又皆不見梵王終始。故便作是念。我等從
梵天生。以能生一切有情故名一切生主。
而實衆生前際無始。非是梵王所生。如來
亦復如是。以世間一毫之善乃至諸智子等
皆從佛心生故。又不見如來終始。故名爲
世間之父。而實衆生佛性前際無始。非是如
來所生也。私謂。梵王者應是擧總名也。
例如梵網云十八梵等。則知梵王之言皆通
四禪。得意消之
大梵王者。正擧其主。所謂索訶世界之主

夜摩天者。別本云焔摩法王。蓋是南方焔魔
天也
水天者。是西方天也
倶尾羅天者。別本次水天有風天多聞天。
應是毘沙門天也。故義釋云。kovairy@a
也。作在毘沙門方頂骨印有圖下文畫像
品云。各依方而畫護世四王。東方畫持國
天王。南方夜摩天。西方水天。北方倶尾羅天。
如是四隅東北方伊舍那。東南方火天。西南
方羅刹主。西北方風天。更莫生疑
善界天子者。別本次多聞天有蘇夜摩天王
他化大自在天王等。今言善界天子者。梵語
須夜摩。亦蘇夜摩。此言妙善。亦云善界。即
第三天也
他化自在天者。是第六天也
乃至光音者。第二禪有三天。一小光天。二無
量光天。三極光淨天。今言光音者。是極光
淨天之異名也。越却欲界中第四五。及色界
中二禪初二。竝第三禪四禪初四至于光音
淨居。故云乃至
淨居天衆者。第四禪中有九天。謂無雲天。福
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
天。善見天。色究竟天。此等天中。初三天有
凡夫兼聖人。第四即是外道所計天也。從第
五天至色究竟此五無凡夫。唯聖人所居。
故名淨居。謂離欲諸聖以無漏水灌煩惱
垢。名爲淨身。淨人所居故名淨居。如上諸
天身量壽命具如別釋。如是等以下結如文
復有無量阿蘇羅以下至羅刹衆等者。於近
衆中列阿蘇羅等衆。此中二別。從初迄于
瘧鬼衆圍遶者是別列也
阿蘇羅者。舊云阿須輪。亦云阿修羅等。皆
是梵語。此云無酒。亦云非天。四天下採華
醴於大海。龍魚業力其味不變。瞋妬誓斷。
故云無酒神。亦云不端。彌天云質諒。質諒
直信也。此神諂曲。不與名相稱。此有二種。
鬼道攝者居大海邊。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
或云。男醜女好云云大日釋云。修羅名天。以
帶阿聲故名爲非天。故名阿修羅。略説。天
有四種。所謂生天・世天・淨天・第一義天。入
阿字門皆悉不可得故。又成就最大身故。
是毘盧遮那阿修羅義也
蘖路荼者。舊云迦樓羅。此云金翅。翅翮金
色。居四天下大樹上。二翅相去三百三十六
萬里云云大日經中有此鳥王眞言。諸經要集
中。多分別説此鳥王相有胎卵濕化等之別
也。要者尋耳
緊那羅者。是帝釋天主法樂神也。頭上有一
角等
羅刹婆者。法華云羅刹。疏云。是食人鬼。人
屍若臭。能呪養之令鮮。復有噉精氣鬼。人
心中有七渧甜水和養精神。鬼噉一渧令
頭誦。三渧悶絶。七渧盡即死云云若祕釋者。
噉食二重業垢入淨法界腹中之義。若乘
如是乘者迅速無比。名爲羅刹乘也
比舍遮者。准大日釋。毘舍遮是極苦楚義。
以是餓鬼趣故。常爲飢渇熱惱之所逼切。
因以爲名。若就字門。毘舍掲底是第一義
諦。趣不可得故。以大悲不捨苦惱衆生。
即於其入住不思議解脱。是毘舍遮之義

母天衆者。依大日釋。是焔魔部主。諸鬼魅之
類凡有七姊妹也。一名左悶拏。二名嬌吠
哩。三名吠瑟拏微。四名嬌麼哩。五名印
捺哩。六名嘮捺哩。七名末囉呬弭。此七名
皆是眞言言莽怛哩毘藥則七母通用也。母
類衆多故言母天衆。但呼鬼母爲母天者
皆蓋爲尊重此等母衆耳
部多衆者。是伊舍那天之眷屬也。大日釋云。
亦是藥叉之類。以字義釋具如彼説云云
名云鬼歩多也
那羅延天者。大日釋云。即是世間所奉那羅
延天。有衆多別名也。又經中校量。六十象
力不如一香象力。乃至末後那羅延力最勝
等。即是大力天也
伊舍那天者。是則東北方天王也。智論云。伊
舍那天子。帝釋左面天王也云云又云嚕捺
二合大日釋云。即是世間所奉摩醯首羅
天。亦有衆多異名也。即是一種自在天乘。
乃至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法爾如是天然
成就。故名摩醯首羅天。即是淨法界乘。以
一切世間無非淨法界故。當知如是寶車
其數無量。故能隨意取與遍施衆生也。智
度論云。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
騎白牛云云
與無量部多衆圍遶者是伊舍那天眷屬也
難提自在爲上首者。難提者。此云善歡喜。
合是大聖歡喜天也。大自在天爲上首者。
此是第六天大自在也。若准義釋。欲界第六
名小自在。色究竟主名大自在。今六欲中此
天上勝故與大名也
與無量瘧鬼衆圍遶者。此則大自在天眷屬
也。言瘧鬼衆者。此鬼多類。故其病相藥亦
非一也
拏枳儞者。大日釋云。此是藥叉趣攝。世間所
傳云。屬摩訶伽羅。人有受其呪術者。爲彼
所加持故。亦好食人心故。法華云。吉遮若
人吉遮是也。凡人身或有黄藥。如牛黄之類。
若彼遇而食之。便得最上成就。能於一日
中周行四域。隨意所爲。然彼法亦不得無
故殺人。要知彼命期欲盡。於六月内方得
取之。以幻術潜盜其心。更用餘物代之。
彼雖失其常性。猶固未死。要至命期盡
時乃散壞耳。毘盧遮那以降三世法門化
作大黒神。具大威力。以灰塗身。於曠野中
作法。悉召拏枳儞輩而呵責之。以汝常殺
人故。今當食汝。以方便示爲彼衆而呑
之。彼等怖畏。咸歸命佛。然後捨之。制令不
殺。彼白佛言。我若不食肉者。如何自濟。佛
言。聽汝食死人心。彼白佛言。人欲死時。諸
大藥叉等競來爭取。云何可得。佛言。聽於
六月内以呪法加持之。至命盡時聽汝取
食。爲調彼衆令入佛慧故引入此會也
毘紐天者。或云韋紐。大日釋云。如此天乘
迦樓羅鳥而行空中自在無礙。釋迦那羅延
亦復如是。乘大勢威猛金翅鳥王飛行畢
竟空中。截生死流轉取所應度者。故以爲
名。智論云。韋紐天秦言遍聞。四臂捉貝持
輪騎金翅鳥云云
亦與無量瘧鬼衆圍遶者。即明毘紐天眷屬
已上別
列已竟
於彼衆會以下至羅刹衆等者。是總列也。所
言天者。如前所説諸天衆也。龍者如下文
所列難陀跋難陀等諸龍王也 乾闥婆者。
是帝釋俗樂神也。大日釋云。出清淨音。亦是
東方持國天王之眷屬也 摩睺羅伽者。是伏
行神也。藥叉如下羅刹如上竝是北方多聞天
王之眷屬也。此等八部其類衆多故云等也
復有持明成就者以下至各與百千眷屬倶
者。列持明成就衆。所言明者。大日釋云。除
一切無明煩惱之闇故。名之爲明。然明及
眞言。義有差別。若心口出者名眞言。從一
切身分任運生者。名之爲明等云云今謂明
者。是擧通明名。不可限於心口等也 所
謂以下列名。有二十持明成就者
初輪成就者者。如下文云。補沙鐵作輪。令
端嚴匠造。縁利無瑕穢。六輻短磔量。置於
五淨中三波多護摩。神通月白分。善伴戒行
者。應修如劍法。乃至出光焔。吉祥持明者
即成諸嚴具。大身遊自在。威徳具神通文廣
蘇悉地經云。若欲成就輪仙法者。鑌鐵作
輪。量圓兩指。一磔輪安六輻。綱椽銛利。如
是作法。速得悉地云云光顯等法具如彼説
又可尋
彼經説
劍成就者者。下文云。又以如來磔量造窣
堵婆十萬。取一劍無瑕翳者。隨取一像前。
於神通月白分。於八日或十四。作三波
多護摩加持劍。於像前廣大供養。坐於
茅薦。其劍以右手而持念誦。乃至空中出
聲作是言成就矣。悉地經云。若欲成就刀
法者。取好鑌刀。量長兩肘。以小指齊闊四
指。無諸瑕病。其色紺青如枿施鳥&MT03497;云云
金剛杵成就者者。悉地經云。若欲成就拔折
羅法者。以好鑌鐵作拔折羅。長十六指。兩
頭各作三股。或紫檀木作。或三寶作。所謂
金銀熟銅云云
蓮華成就者者。悉地經云。若欲成就蓮華
法者。以金作八葉蓮華。如兩指一磔手量。
或用銀作。或熟銅作。或白栴檀木作云云
鉞斧成就者者。悉地經云。若欲成就弓箭槍
矟獨股叉棓及諸器仗。隨世用者隨意而作
云云故知法驗成已。隨意而作加持光顯而
用無妨
如來部明成就者。蓮華部明成就者。金剛部
明成就者者。蘇悉地經。三部各有三等。眞言
各各持誦。成就上中下等九品悉地具如彼
説。要者

盧陀羅天成就者者。大日云嚕捺羅二合。略
如前説
義釋云。即是一種自在天乘。以最初嚕字
爲眞言體。以本無塵垢三昧故。其心於一
切法得大自在。法爾如是天然成就。故名
摩醯首羅天。捺羅二合授與義。若以字門相
釋。即是淨法界乘。以一切世界無非淨法
界等如前。即持彼天眞言而得成就故
云云
毘紐天成就者者。大日釋云。今正音云尾瑟
拏吠。此是毘紐。以最初尾字爲眞言體。嚕
字加以伊聲。所謂金剛大力三昧。又以離
言説故名畢竟空。瑟拏是進義生義等具如
前引
亦是持彼天明以得成故
母天衆成就者者。即前所列七姊妹等。以莽
怛哩毘藥通爲眞言。莽是母義。句中兼有
等聲。是衆多非一之義。以母類衆多又爲
衆鬼之母。故以爲名。亦以麼字爲眞言體。
是無我義。大空義。猶如虚空以無相故不
礙衆生。大空亦爾。不礙一切煩惱故。能
出生種種病行以利衆生。故名鬼母乘也。
或可用訶利底母眞言云云亦持彼明得
成就故云云
摩睺羅伽成就者者。大日釋云。摩睺羅伽眞
言。亦隨彼趣言音不釋句義。字門可解

蘖路荼成就者者。釋名如前。即是金翅鳥王
眞言。在大日瑜伽。持彼眞言而得成也
龍成就者者。大日釋云。嚩嚕拏龍王眞言。此
是大海中龍也。諸龍王亦可通用之。阿半是
水義。跛多者是主義。曳是助聲。以於一切
智水法門而得自在。是故名爲水主。以初
阿字爲眞言體。以此水本來不生常不動
故。又如pa@m半字無有此岸彼岸。無所不
遍無所不有同於大空。故名爲如來大智
慧海。心主自在龍王常住其中。出生神變加
持普門法雨。潤及一切等云云以持此明
得成就故名龍成就也
拏枳儞成就者者。釋名如前。是藥叉趣攝也。
彼眞言者。訶二合訶。大日釋云。賀是因
義。以一切法皆因心有故。今以囉字門食
之。名爲噉食人心。更加傍點故永盡心
垢住大涅槃云云持此眞言得成就也
樂叉成就者者。是正擧藥叉趣。即捷疾鬼也。
大日瑜伽有此眞言。持此眞言得成就也
摩尼跋捺羅成就者者。此云寶賢。新金光明
有此大將。持彼眞言得成者也
倶尾羅尾羅成就者恐剩尾
羅二字
別本次之寶
賢列多聞天王。如前所釋。即是北天。此天
眞言其數衆多。散在處處。持彼眞言得成
就者也
水天成就者者。應是西方醜目天王。此天統
攝諸龍王衆故名水天。亦有眞言。持此成
者也
梵王成就者者。釋名如前。大日經有梵天眞
言。釋云。以最初鉢羅字爲眞言體。跛是最
勝義。囉是淨法界。非爲塵垢所染。即是蓮
華胎藏。一切佛子皆如是最勝胎藏生。是故
名勝子。末句加曳字故名爲梵王乘也。已
上諸持明成就者等。皆持彼彼本眞言等而
得成就者矣。如是以下總結如文
復有日月以下至以爲眷屬倶者。列日月天
子及宿曜等。大日經有日月天子眞言 初
日天者。是除暗遍明義。如大日釋。梵音阿去引
儞底野野即是彼名。是故世間謂日爲常利
衆生者。即是寶佛日。本初不生之行。亦名日
出三昧。亦名破暗三昧。如是慧日誓當轉
授一切普利群生。乘此如實相去毘盧遮
那大日之位。名爲日天乘也。次月天者。准
釋者。月天是瑜伽淨月之義。梵音戰捺囉野
亦云蘇摩。即是月名。一切世間以月能息
除熱惱施清涼樂故謂之甘露。造暦者傳
云。此甘露有十六分。乃至以十五分遍施
衆生。以所餘一分還生等云云應引法華藥
王品十喩中日月之喩也。與無量百千宿
曜圍遶者。宿謂二十八宿等。即月天子之眷
屬也。曜謂七曜二十宮等。是日天子之眷屬

復有無量如來族以下至如是上首者。列三
部族。諸明王等諸使者衆。及一切神等。竝如
畫像儀軌品及胎藏曼荼圖位。亦如別本大
壇品説 言金剛者。即是夜叉王也。毘那
夜迦者。其類衆多。不欲行者修諸善法獲
得悉地。若不知者爲此所蔽。故蘇摩呼童
子經云。復次世間有諸障難毘那夜迦爲覓
過故。逐念誦人。於分別。總有四
部。何等爲四。一者摧壞。二者野干。三者
一牙。四者龍象。從此四部流出無量毘那
夜迦。摧壞部主名爲無憂大將。其部中有七
阿僧祗以爲眷屬。護世四王所説眞言有
持誦者彼作障難。野干部主名曰象頭。於
其部中復有十八倶胝眷屬。摩醯首羅所説
眞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一牙部主名曰
嚴髻。其部亦有一百四十倶胝眷屬。大梵天
王及憍尸迦日月天子那羅延神諸風神等所
説眞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龍象部主名
曰頂行。其部中有一倶胝那臾多一千波頭
摩以爲眷屬。釋教所説諸妙眞言有持誦
者彼作障難文長
云云
盡無餘等者。總列一切
權實冥官神衆。如文  烏婆跋羅迦神云云
乃至於此三千以下至各與大威徳眷屬倶
者。是列遠衆。如文  三千大千世界者。倶
舍頌云。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
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説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云云釋文可見。其
中所有天龍八部皆悉雲集。故名衆集序。然
集衆中或來不來。皆由往昔持戒與乘各
有緩急。大小顯密上中下等總有四句。謂戒
乘倶急。戒緩乘急。戒急乘緩。戒乘倶緩。依
戒緩急以有天龍鬼神等昇降。因乘緩急
於此會座有來不來。今此會中所列大衆。
皆於祕密眞言大乘而急者矣。故涅槃云。於
戒緩者不名爲緩。於乘緩者乃名爲緩。委
釋此義如法華疏。要者尋之
皆於菩提以下至互不相逼惱者。明衆集威
儀 於五百由旬内等者。亦瑜繕那。倶舍頌
曰。二十四指肘。四肘爲方量。五百拘盧舍。
此八踰繕那。釋文可見上來通
序已竟
於是世尊以下至于品末。是別序也。有數段
文。謂總告發問・對告・觀誥・現瑞。竝是發起
序也。於是世尊以下至默然而住者總告
示也 言世尊者。十號之中第十號也。世
出世人所尊重故曰世尊。亦爲王種世間
之所尊重。故言世尊也 住於如來莊嚴吉
祥摩尼寶藏大寶樓閣者。是擧如來所住之
處。即前所釋菩提曼荼羅也。其場種種莊嚴
之相。具如華嚴及別譯經等 告慈氏等上
首菩薩者。即是如前所列二十六大薩埵等
 善男子此菩提揚莊嚴樹我所坐處者。更
帖擧佛所住處也。善男子者。下文具云善
男子善女人。智論廣釋善男女相。今撮要
文。爲一切衆生得樂故自捨己樂。令一切
衆生得離苦故以身代之。如是等無量。名
爲善人相。是相多在男子女人。故説善男
子善女人云云論文多在拔苦與樂。菩薩願
行恒沙塵數。以要言之只在此二。故用此
義釋男女相。正指菩薩傍被餘衆也。我
於此座已摧四魔證成無上佛智者。歎此座
處之功能。言已摧四魔者。謂五陰魔・煩惱魔・
死魔・天魔。降魔之區多載經論。不能具述。
瑞應經云。天魔與佛相應詰。佛云。丈夫會當
鬪戰死。終不身在爲他降。魔云。比丘何求
坐樹下。樂於林藪毒獸間雲起可畏杳冥冥。
天魔圍遶不以驚。佛云。古有眞道佛所行。
恬惔爲最除不明。斯誠最勝法滿藏。吾於
斯坐快魔王。魔云。汝當作王輪金輪。七寶
自至典四方。取受五欲快無比。斯處無道。
起入宮。佛言。吾覩毒盛天火同。棄國如
唾無所貪。得王亦有老死憂。去此無利。
勿妄談。魔云。何安坐林而快語。委國財利
守空閑。而不見我興四部兵。象馬歩兵億
百千。已現獼猴師子面。皆持刀劍獲戈矛。
超躍哮吼滿空中云云大論云。時淨居天住
三面立。看佛與魔難詰鬪戰。天魔退走乃
至鐵圍猶尚不已。大集觀佛三昧等云。魔
王初欲來戰於佛。先令民屬。次令太子。次
遣三女。皆不能壞。乃大瞋忿怒便自領軍。纔
至佛所。主將倶墮。大論中。佛以偈呵魔女
云。是身爲穢藪。不淨物腐積。是實爲行厠。
何足以樂意。女因自恥。又語魔言。我三僧
祗修集苦行乃得菩提。汝但設一無遮之
會報爲天主。何得與我興斯戰諍。魔云。
以何爲證。佛以手指地云。是知我。當時地
神告。空神傳乃處梵世。天魔降已。得不動
三昧成無上道。又智論云。爾時菩薩捨苦
行處至菩提樹下坐金剛處。魔王將十八
萬億衆來壞菩薩。菩薩智慧功徳力降伏衆
魔已。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云大日
釋云。釋迦矣尼佛初坐道場時。謂魔王言。
汝由先世作一無盡施故。今得自在天主
之身。然我從無量劫來修如是大施不可
勝數。乃至身肉手足亦無所悋。云何與我
校其優劣耶。魔言。我所作福。汝已爲證。汝
之福業。誰當證明。若無證者即墮負處也。
菩薩爾時申右手指地説眞實言。我本於
此地上行菩薩道。種種難行苦行。地神證
知。當知此指即是身密印也。爾時無量地神
從地湧出。現其半身而作證明。魔王軍衆
由是退散云云又云。如世尊昔在菩提漫荼
羅降伏天魔軍衆時。汝於大會中現作證
明。由是世尊號爲釋迦師子。能獨歩無畏
救護世間已上淺略門
明義也
又云。如實相世尊。昔在
菩提漫荼羅降伏無明住地魔王及與塵沙
大衆時。以般若波羅蜜手屡舒五輪案
一切衆生心地時。汝三昧現作證明。是故
無量應度衆生。四種魔軍。由此退散。是故
號爲寂業師子。能以自在神通救世間者
已上以深
祕門釋之
又云。我初坐道場。以此一切如來
一體速疾力三昧降伏天魔軍衆。然是中更
有難降伏處。所謂煩惱等魔。無有形相方
所。亦無足迹。難可覺知。於一念中亦皆殄
滅。故云降伏四魔已上然前引要録文云
入勝意慈定降伏魔軍。今於此云入一切
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降伏天魔軍衆。雖三
昧名異。而降魔義同。又依大日經。以十二
句眞言王降伏四魔。故祕密漫荼羅品云。何
以故。毘盧遮那世尊應正等覺。坐菩提座
觀十二句法界降伏四魔。此法界生三處流
出。破壞天魔軍衆云云釋云。謂大日如來坐
道場時。平等觀於法界。而説此十二句眞
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罪垢也。然
四種魔中。三魔無色。是佛於阿迦尼吒天
時。已降伏之。唯天魔有相。爲欲令生世
界中如自在力故。復於此土而現伏天魔
也。三處者。謂如上所説。佛身上分出一切
諸如來。中分從心至臍出一切菩薩。下分
從臍至足出一切八部天神等。皆從如來
平等三業普門示現大漫荼羅胎藏莊嚴之
位。即是本尊眞言及印也。當知佛從於内證
之徳現如是事時。即於爾時普伏四魔
無有遺餘。今阿闍梨欲造漫荼羅時。亦須
想於自身一同毘盧遮那。即得自在之力。
亦同彼佛能伏四魔也。陀羅尼集第一卷
有佛頂破魔結界降伏印呪具在
彼經
故彼經云。
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坐菩提樹下。先用此
印誦陀羅尼。護身結界降伏諸魔成等正
覺。是陀羅尼印能解一切種種毒蟲。種種惡
鬼。種種精魅。種種諸魔。鬼神呪術皆悉除遣。
一切厭蠱呪詛口舌皆悉消滅不能爲害云云
行者定慧具足。結跏趺座。結印誦呪。觀心除
障之義。具在彼經。要者尋之。下文密印品
及無能勝加持品有其印眞言。亦是降魔之
至下
應知
大日義釋釋降三世眞言云。如來以
加持神力故。於首陀會天初成正覺。以眞
言威力來下四禪中。爾時色像光明所知見
法及諸眷屬。悉皆類彼諸天。而復出彼百
千萬倍不可爲喩。諸四禪天喜懼交至怪
未曾有。而作是念。今此處爲世界中尊。
有過我境界。不識其所從來。是何謂也。即
共集會而問佛言。大天修何法威徳如是。
爾時世尊隨彼所宜聞法。以三輪教化而
開導之。既降伏已。然後次第來下遍於三
界。爲欲調伏閻浮提衆生故。以補處身
從兜率天下而轉法輪。乃至於舍衞城現
大神變。制諸外道及曠野鬼神訶利帝母等
種種難化衆生。如金剛頂中廣説。故曰降三
世也已上與梵網中於十住處説法教化。其
義大同。今於菩提場亦成無上覺。故云證
成無上佛智也。始説華嚴并梵網經及此經
等。皆爲顯示普門漫荼引導衆生入阿字
門本不生際。等同大日如來之位故。次文結
勸云汝等咸應坐於是處一切智佛智皆
得生出也。世尊説是以下如文
爾時金剛手以下至啓白是已者。是發問序
也。於中二別。謂發問之儀及正發言問。從
爾時下至于作禮者。是發問之儀也。以佛
威神等者。世尊應説慈悲之力。對揚本願爲
縁之力。槌砧至爲成法器故發此問也。既
於佛所欲問甚深祕密之法故。從座起整
身威儀向佛致禮。又一禮佛得五種果。一
客儀端正。二善人稱歎。三長壽多財。四正法
家生。五人中尊貴。白佛言以下正發言問。
於此問中有其二別。謂總問別問也。初我
問世尊等者總問。如文。次修佛頂眞言異方
便以下至息災増益調伏法者。是別問也。
有十餘句應別配於示現眞言大威徳品以
下諸品。但舊別兩本句數稍多。大士發問其
旨難測。翻譯之家開合文句意趣難解。不
專別配。然第二品以下迄于經終。皆是如來
酬十餘問之意廣分別説。於其中間或重
生疑問以盡支派。或有餘菩薩更發問言。
如是等事。至其文處當示意趣。且如示現
眞言大威徳品。是答一切如來所説眞言明
教及一字轉輪王佛頂入於大三摩地印之
句。言三摩地者。舊云三昧。唐言等持亦
調直定。有人云。禪定諸名不同。略有九種。
一名三摩呬多。唐言等引。唯定非散。通有
心無心有漏無漏。二者三摩地。唐言等持。三
摩是等義。地是持義。等謂平等。由離不平
等煩惱心故而得此平等心。故名爲等持。
三者三摩鉢底。此云等至。舊云三摩跋提。
唯定非散。通有心無心根本近分。四者駄演
那。此云靜慮。舊云禪也。五者質多翳迦阿
羯羅多。此云心一境性也。六者奢摩他。唯
定唯有心也。七者現法樂住。唯定非散根
本。八名心。九名定也。廣如別釋。畫像儀軌
以下諸品。各至文初略顯其旨。不必順於
發問次第。後哲玄覽以得意耳。如是一切
如來以下。結歎所問眞實最勝成眞言行
也。凌字與陵同音。陵犯侮侵也。突字陀骨
反。觸欺也。由此一切有情以下。廣述發問
所由。如文  理趣法句以下。結要請説。言
理趣者。一字眞言阿字妙理。法句法要者。
則定慧之用。即本儀軌云。瑜伽理趣門。即觀
菩提心。思惟阿字門。定慧應雙運云云一部
宗要在此句也。法句之義如下廣説。唯願
之字從心爲正。今作唯字。若惟音者訓獨
也。又以水反。敬諾辭也。唯之與惟平聲是
同。借無妨矣。言惟願者獨樂欲也
爾時世尊誥金剛手以下。是答問序。於中
有三。從初至未來當説者。先歎問者而許
答所問。及以引證也。金剛手問其旨甚深。
故先歎言善哉善哉。初善哉者。歎爲利樂一
切衆生之意。後善哉者。歎爲住持佛頂眞言
之行也。一切如來所説眞言者引證。現在
一切如來同説也。汝能問等者。是歎也。
是故等者。即許我今爲汝説也。先佛已説
等者。引證去來諸佛已説當説
爾時釋迦牟尼如來以下至由如來加持故。
觀誥也。釋迦云能。牟尼云寂。言一切煩
惱障及智障等能令寂滅。證得究竟大般涅
槃。故曰能寂。言如來者。梵云多陀阿伽
陀。亦多陀阿伽度。亦怛他蘖多。亦怛他去引
誐覩。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
如來。智度論云。如法相解。如法相説。如
諸佛安穩道來。佛如是來更不去後有中。
是故名多陀阿伽陀云云大日經云。自證之
智慧故説名如來云云又以如如智照如如
境故名如來。今以本不生智照本不生境
名如來也。以佛眼觀者。擧能觀智。於五眼
中佛眼最上。佛具五眼。故金剛般若云。如
來有肉眼。乃至如來有佛眼云云又非但佛
具五眼。衆生亦有五眼。未除五種垢不得
起五用。若除五種垢即得五眼淨。謂除破
戒垢得肉眼淨。除亂心垢得天眼淨。除取
相垢得慧眼淨。除塵沙垢得法眼淨。除無
明垢得佛眼淨。故涅槃云。行大乘者雖有
肉眼名爲佛眼。但衆生五眼。垢而未明。菩
薩五眼。照而未寂。如來五眼。寂而常照。故
言如來有等。雖有五眼唯佛用勝故云佛
眼也  一切世界者。明所觀境也。觀已爲
未來等者。明觀之所以及與加持。亦是三力
 一切世界者。謂法界力。 本願福力者。謂
功徳力。加持即是佛加持力。故結云觀已
也。*誥一切菩薩大衆者。擧所被衆。謂發
起。當機・影嚮・結縁四衆也  善男子汝等憶
念以下至奇特神變者。是勸憶念一體三
法。言輪王一字者阿字理體。入一切法等者
定。作不思議等者慧也。於一切世界以下。
重歎定慧二法力用最勝。以令作意也。時
一切菩薩等者。*依勸憶念三法句也。唯
除以下至加持故者。所以除是二菩薩者。
至下可見
時世尊坐大菩提樹下以下至沒入本處者。
是現瑞序。將説大法故。先現瑞驚覺一切。
令諸大衆生希奇想預知正説甚深微妙
故現此瑞也。坐大菩提樹下者。重明佛所
坐處。菩提樹相妙前已説。大福生地者。略
歎地徳。如西域記。如來入以下正現瑞。
於中二別。謂入定・放光。就入定中。言佛遊
戲三摩地者。亦名師子遊戲三昧。故智論
云。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入師子遊戲三
昧。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六變震
動。問曰。此三昧何以名師子遊戲。答曰。譬
如師子搏鹿自在戲樂。佛亦如是。入此三
昧。能種種迴轉此地令六變震動。復次師
子遊戲。譬如師子戲日諸獸安穩。佛亦如
是。入此三昧時。震動三千大千國土。能
令三惡衆生一時得息皆得安穩。復次佛
名人師子。師子遊戲三昧。是佛遊戲三昧也。
入此三昧時。令此大地六種震動。一切地
獄惡道衆生。皆蒙解脱得生天上。是名爲
云云今文雖無震動之言。佛遊戲義與智
論同。爲表正説一字佛頂及四佛頂佛眼
明妃。與佛遊戲三摩地不相離義故。現入
定放光二瑞。定慧雙運。其趣可見。一部旨歸
只在此焉。從如來入至難行苦行者。明
入定瑞。此有二別。初正入定。一佛一切佛
同入定。如文。從世尊彼時下。明入定所
念。謂憶念攝受一切衆生無量恒沙倶胝劫
中所集施戒忍等善根 恒河沙者。此河在
阿耨達池口四十里。深廣亦然其沙甚細似
麺。與水渾流。故經處處擧以爲喩。然此河
從阿耨達池東方金象口中流出。名殑伽
河。此云恒沙。亦云福水。廣如別釋。倶胝劫
者。華嚴阿僧祗品云。一百洛叉爲一倶胝
云云劫者梵語略。具應言劫婆羅。此云時。
謂長時。如劫章等云云積集施戒等者。略擧
六度等行。如文六度義如
下説
從大丈夫相以
下。是放光瑞也。此亦二別。初正放光。後明
所作利益之事。於放光中二別。初總出光。
所謂以下。明放光身分及以處所也。總列
三十三處。謂頂・白毫相・眉・眼・鼻・耳・脣・頭・
袈裟・膊・手・臍輪・二乳・二乳間・頂・二髀・二
膝・二脛・二踝・坐處・二足・如來法輪處・眞多
摩尼寶處・如來鑠訖底處・錫杖印處・一切如
來心印處・無能勝忿怒轉輪王入三摩地無能
勝印處・一切如來大慈處・大悲處・一切如來
三摩地處・無畏處・記別處・一切如來明眞言
處也。此三十三處略表下文所説印眞言
耳。問。入定時一佛一切佛倶入於放光中。云
何不見一切如來放光之文。答。文云一切
如來心印處乃至一切如來明眞言處放光
等。更莫生疑  於一一光明以下。明上諸
光各有無量眷屬光明也 從佛頂出以下
更明佛頂出無量光照諸佛刹及三千界
拔苦與樂作諸義利。即是總標正説佛頂
王教之先兆也 於刹那頃等者。結作義利
成就已畢。於恒河沙等者。明遍一切處令
萎顇映蔽魔宮魔光明。及以照曜驚覺二
十五有有情。如文 復來以下明收光。收
光之義。諸經不同。各有因縁。今文可見。上
來序文已竟
菩提場經略義釋卷第二
  元永二年九月六日。東塔南谷於聖行房。
巳時許書寫之了
 智證大師作  一挍畢 


菩提場經略義釋卷第三盡行
行品

     示現眞言大威徳品第二
言示現眞言等者。顯示一字佛頂轉輪王眞
言熾盛之威徳。并佛眼明妃最勝之功能。及
四大佛頂眞言大威勢力。故曰示現眞言大
威徳品。舊曰入三摩地加持顯徳品。然舊
譯本以入定放光等文入於正説之始也。
又別本經於序品中皆載五佛頂等眞言。次
有畫像品。缺此品名。雖有是等少異。而多
分文體同矣。至於放光等文。諸經不同。如
法華經。入定放光等瑞皆在序品。金光明經。
現瑞序文入正説品。故知進退隨宜不爲
妨難。然據多分。今經入定放光等文在序品
中。出定已後爲正説段。與法華同。於義便
宜。甚爲好也。從此以下一十二品。竝爲聖
教所説分也。但此祕教不用細科。直隨文
釋。例如興唐大日義釋及以興善理趣釋等。
事如前述
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從彼三摩地起已下至
如師子奮迅而顧視者。即是經家提起如來
出定之儀也。三摩地者。謂前所入佛遊戲
三摩地也。以佛眼觀者。明能觀佛智眼也
 一切佛刹等者。明所觀之境界也。一切佛
刹是器世間。彼大集會衆生世間。如文  如
師子奮迅等者擧譬也。如大日釋曰。奮迅是
流出義。是流溢義。如師子王在深窟中安
住不動。有時出穴嚬呻奮動。乃至佛亦如
是。安住如來甚深密藏之中。若非如來加
持神力。則微妙寂滅不可得示。今乃示現
無盡身口意種種形聲遍滿法界云云今亦
如是。欲説五佛頂等眞言及其威徳以對
金剛手前所問之旨故。從定起奮迅顧視。
令時會衆肅有所待也
誥金剛手以下至法輪等大明王者。是正
對告也。汝今諦聽者。即是誡許。三慧之中
初聞慧也。一字佛頂等者。列五佛頂及毫
相等也。作大利益等者。略明此等明王眞
言所有利益成就者也。明妃等者。且列六
大明王也。此等明王其數甚多。故云等也
所有一切衆生界以下至不被一切難者。擧
能修行人。於中二別。初擧能修佛頂眞言
行人。次明所獲利益也  所有一切等者。
總標能修行人也。於一切等者。明所被
機。凡修大乘菩薩行者。可先他後己。故
云於一切有情也。勤修佛頂等者。別標修
佛頂眞言行者也。及一切等者。明受菩
薩乘者也。苾芻等者。是四部衆。舊曰比
丘比丘尼等。如前分別。竝皆是修佛頂眞言
行之人也。從不被一切下。明所獲利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