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頂大教王經私記 (No. 2225_ 曇寂撰 ) in Vol. 61

[First] [Prev+100] [Prev]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成就一切契。拳即縛也。故百八名中亦云ba
ndha。縛是一切印母故結此印一切印順伏。即
是一切成就故。眞言云。sarva一切siddhi成就
 由戲得喜悦等者。自下嘆八供養印。是初
嬉供印其義如前 由鬘得莊嚴者。前嬉供
養心王菩提得現法樂義具如
上辨
此明成就菩
提心眷屬無量法門。眷屬即莊嚴義。故云得
莊嚴。由語語威肅者。宋云金剛歌得語威肅
 解云。由語者。歌是妙音説法其體語也。故
云語即前歌印也。語威肅者嘆其徳。威謂
威靈。肅謂欽肅。語不率暴也。無量壽軌明
蓮花部三昧耶中云。言音威肅令人樂聞。
即是下眞言中義也 得供由舞故者。宋云。
金剛舞得諸供養解云。舞是供養之總稱故。
由舞印成就一切供養。下眞言云sarva一切
puji供養也 焚香滋澤世者。宋云。金剛香
得大悦懌 解云。滋澤是適悦世即衆生。
令一切衆生得適悦也 由花色端嚴者。宋
云。金剛花得妙端嚴 解云。花謂花印。色端
嚴嘆所得功徳也。羯磨會眞言vajrapu@spe
剛花此中具色端嚴義。rupa色也。@spe端嚴也。
三昧耶會鬘眞言r@upa色也zobhe端嚴也應思
之 由燈世清淨者。宋云。世清淨由金剛
羯磨會燈眞言云。vajraloke金剛
燈也
laka
世也。aloka明也。明即燈義也。藏品普世眞
言釋云loka世間也。即是暗冥之義。所謂
無明也。此字側皆有阿聲。即本無義也。無暗
即眞明也。阿嚧迦是明也。應知燈者是無量
壽尊眞惠。此惠爲無明所蔽稱爲世間。是
以世體即明故結燈印。則無明滅而眞惠顯
現。是云世清淨。世清淨即西方三昧也 由
香得妙香者宋譯同四卷云能除一切苦厄 
解云。得妙香者即得五分法身也。除滅苦
厄則得變易身。即是無漏五蘊。眞言句義
云妙香身分是也。金剛鉤能召下。明四攝
印功徳。宋譯同今。其義易解。我今説法印
者。是總結也。然宋譯爲次文發首。云復次
宣説一切法印



金剛頂大教王經私&T047368;第十八
 沙門曇寂撰 
嚩日羅惹至金剛界。釋曰。從此至偈末。説
三昧耶會眞言及其功能。於中爲二。初二句
總明五佛眞言。五佛眞言皆有vajraj@j@ana@m句。
故云通佛。佛謂五佛也。宋譯云金剛智攝一
切佛。一切佛者。即五佛也。蓮心軌云。彼眞言
曰。嚩日囉二合枳惹二合南阿去聲引 嚩日
二合枳惹二合喃吽 嚩日囉二合枳惹
南怛&MT01391;二合 嚩日囉二合枳惹二合&MT03417;
二合 嚩日囉二合枳惹二合南噁。此中當
有四波眞言。蓮心軌云。次結三昧耶四波
羅蜜契。各如本佛印別別誦眞言。彼眞言
曰。嚩日囉二合室哩二合吽 嚩日囉二合
魚照切唎怛藍二合 嚩日囉二合多囉&MT03417;
佉靺日哩二合尼斛引入 能作堅固金剛
界者宋譯
全同
是明眞言功能。五解脱輪安曼荼
羅中央故云作堅固金剛界。五佛者其實一
切衆生本具心王。安住干栗太蓮花藏中。謂
之堅固金剛界。百八契印云。臍輪次上金剛
宮心王明月藏中住j@j@ana者所謂心王明
月也。今此心顯現故云能作堅固金剛界。即
是五解脱輪也。又五佛印皆忍願爲體。忍願
即二火即是所謂般若大火聚。又眞言j@j@ana
即般若波羅蜜印言。其義相應矣。智度第十
八云。般若波羅蜜譬大火炎。四邊不可取無
取亦不取。一切取已捨是名不可取。不可取
而取。是即名爲取
次復我今當遍説等者。釋曰。自下明説薩埵
等諸自眷屬言。初一句許説故云今當等。次
句明唯説眞言而不説印。印已上説故指
上説云如本儀。或可眞言即説印義故。顯
示印言義趣一致。重擧前印云法印勝契如
本儀
誦三昧耶至偈末。釋曰。此正説祕密眞言
也。此初金剛薩埵眞言宋譯
全同
句義云samaya
平等也
本誓也
stva@m入我我
入也
前所説印五&T037992;杵也。其杵上
下各具三十七尊。一是佛界三十七智。一是
生界三十七智。執其中央柄處即表生佛不
二平等一味義。是云平等入我我入。又sama
ya具平等本誓除障警覺四義。四義即四a
四佛也。是四方股也。stva@m爲中股。stva@m者一切衆
生本具菩提心中有va@m字。即是毘盧遮那種
子也。故知此眞言即是五股杵也。凡三十七
尊攝無盡無餘諸佛盡。故此五股具無盡莊
嚴海會諸尊。今此尊持五股故。云一切印
契爲主宰。主宰即王義故。出生義云五頂王。
又一切眞言宰割之主也。故稱王焉
誦阿娜耶等。釋曰。此王尊也。宋譯同此。四
卷娑嚩作薩埵。六卷薩埵鑁。蓮心軌及二
卷教王作薩怛鑁三合明覺句義云。anaya
將來也。故經云即
能鉤召一切佛
sva自歟。略出經并唐本作薩埵鑁
(二合)作satva@m歟。若爾云鉤來
衆生歟。即此
菩薩事業也
又梵字次第及和刻蓮心軌作sva
石山仁和等次第皆依此義。今解文者。ana
ya將來者。將來即鉤召也。字彙云。將子亮切。
音醤。將帥也。才足以將物而勝之謂之將。
智足以帥人而先之謂之帥。六度經第九
初紙云。又娑嚩者名屬己分。一切有情應
救護故名大悲也 前金剛薩埵五&T037992;者。
一切衆生平等菩提心。諸佛悟此心故安住
安樂宮。衆生迷此心故流轉苦危界。今此
尊大悲鉤召住安樂宮者。令起濟度將來
在苦危界者令得歡喜。是此尊己分也。故
次明其義云。即能鉤召一切佛。廣指已成
當成佛故云一切佛也 阿斛等句義云。a
ho@h奇哉歟。&T073041;呼歟。
咸歟。可尋之
sukha安樂也今云。嗚呼是嘆
之辭。恐本是梵語aho之轉聲。上染諸佛下
染衆生。不思議中之不思議故嘆云aho@h。又
翻梵語云。阿呼山譯曰日也日即愛染。故
aho@h即尊體也。其印二風相交成大染智。
即是aho@h義也。sukha者即妙適義也。理趣釋
云。所謂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者。妙適者即
梵音蘇囉多也。蘇羅多者。如世間那羅那哩
娯樂。金剛薩埵亦是蘇羅多。以無縁大悲遍
縁無盡衆生界。願得安樂利益。心曾無休
息。自他平等無二故名蘇羅多耳云云應知
二風相交即是那羅那哩娯樂。眞言亦爾故
sukha 染愛一切諸佛者。諸佛即二種佛。
具如上解。宋譯云能令諸佛生妙愛。與今
經其義相反。可知 娑度娑度等。句義云。sa
dhusadhu善哉善
哉也
已以大染智染愛二種佛竟。
以惠眼觀之。佛與衆生一體無異。何者
未成佛時以菩提爲煩惱。已成佛時以煩
惱爲菩提。是以佛身不可思議。衆生身不可
思議。故再嘆云善哉善哉。以二嘆故令二
種佛皆悉歡喜。故明其義云皆以善哉令歡

蘇摩訶等。釋曰。此寶王也。則獲一切佛潅頂
者。tva@m獲也。sumah@a一切佛潅頂也。潅頂者謂
佛種不斷義。佛性顯現稱爲潅頂。第十六疏
釋潅頂義云。當以阿字爲弟子身便以
阿字遍作其身也。次以此慧火之字焚彼
菩提之性眞金之鑛。令垢穢無餘故。以囉
字而焚阿字也。然焚竟豈如二乘斷滅灰
燼而不復生耶。不如是也。諸垢之薪已盡
更有妙生。所謂淨菩提也。眞實生也。此生
即是清淨之性。如來種子也云云應知由結
誦此印言故。佛性顯現。謂之眞實生。是云
則獲一切佛潅頂 嚕褒等。句義云。r@upo色也
dyota輝也。又
揚也
 解云。此尊印不改前寶印六
指舒展。故知sumah@a佛性。得潅頂已生大
光明名金剛光。轉前寶珠即名日輪。r@u
p@a@m是日輪體。dyota即光明也 則得正法威
徳光者。明眞言義。r@up@a@m是日也。日即菩提心
體故云正法。dyota即威光也。得此光者即
是毘盧遮那也。其正法光非凡夫二乘等所
見。故云威徳光。第十九釋a@m字中云。其威
光如和合百千日。威光猛盛猶如七日童子
不能仰觀烈日而觀其明。今此光亦爾也。
彼一切衆生觀日輪。而不能見其本質。今
此佛光亦如此也r@up@a@ma@m引點a也。
上點合之。
a@m
字也
應思之 誦遏他等。宋譯云。阿哩他鉢
羅必帝。蓮心軌云。遏囉他二合鉢囉二合
丁以切六卷云。唵阿羅他鉢羅比多。四卷
唵遏喇他鉢&T005852;二合底。二卷教王阿囉他鉢
二合底。句義云。artha義利也prapti得也。云得
義利也
別本句義抄作prati。若依今經梵字當作
prapti。疏第十釋迦眞言釋云。補羅鉢多得也。
四卷經等除pra字者恐是略語。然有人以
朱磨滅蓮心軌必字。不思之甚也能滿一
切殊勝願者。prapta能滿也。artha正翻云義利。
今義云一切殊勝願。何者從如意寶幢流
出無量珍財。隨應施與滿其所求。故云能
滿一切殊勝願。勝願梵語云varavara者。所
謂字輪法財。亦即三十七菩提分法無量法
門。疏第七二十九云。此中勝願梵云嚩嚧。是
具種種功徳。所謂三昧總持力無畏等。所
願已滿所求悉備足云云 應知vara是願體。
施與此願稱云義利也。此印表如意寶幢。
即是滿一切願義也。又虚空藏眞言。vicitra
vara種種奇妙顯色衣者。即種種願亦即如
意寶珠。今擧之幢上施與一切。即是所謂
義利施也 呵呵等。句義云。haha笑聲也h@u@mha@h
一本句義
ha@h喜也
 解云。haha笑聲也。h@u@mha@h種子也
是笑者。謂持誦此眞言也。疏第十地藏眞言
釋云。訶是行義亦是笑義喜義。入阿字門即
離喜。喜者即生滅法。所以有三。即三乘行
今所以有二是南方尊故。表生佛不二
平等之妙笑。又入阿字門故離喜而笑。即
是如來微妙離喜妙樂。故明其義云獲得如
來微妙笑。宋譯云得與諸佛同喜笑。微妙笑
者。所謂奇哉怪哉之笑也。一ha字衆生本具
佛性。一ha字如來顯發菩提。體一無異。希
奇此事爲呵呵大聲。謂之奇哉怪哉。種子
h@u@m字第九如來甲眞言釋云。末後吽字即是
無畏聲。亦是自在力義。亦是歡喜義。以定慧
具足證此訶字門時。自知必能摧壞諸障
普護衆生。是故大歡喜也今此中前建立
寶幢。萬徳莊嚴寶生如來性悉與一切衆生
竟。是以發生師子奮迅決定了義聲。爲呵呵
大聲。是云無畏聲。即是大歡喜聲也。ha@h
祕經云喜字可知 薩嚩等。自下明西方
四尊。是初法菩薩也。句義云。sarva一切k@ari
作也四卷云。薩嚩迦哩。k@ari作也。作者有
爲生滅法也。上點a也。入阿字門故離作
也。知一切作本來不生。是云sarvak@ari。又作
者謂作作者稱爲非法。無作即清淨故云能
淨非法皆清淨。疏第七釋ka字門云。今正
觀察作作者等悉從衆縁生。即入本不生
際。本不生際者。有佛無佛法爾誰造作之
首乎。是故見迦字門則知一切諸法皆是造
作所成。名爲自相。若是作法者。當知畢竟
無作名爲眞實義也。又kara黒也。黒即非法
其體三毒。三即一切義故云sarva一切kari
黒也。非
法也
了知三毒當相即涅槃故。云能清非
法皆清淨。理趣釋觀音曼荼羅表三毒即涅
槃義。即此義也。又前印表蓮花形。一切衆生
h@rda心如合蓮花。而在煩惱泥中未能開
敷是云非法。此尊加持故令其開敷云離
垢清淨。是云能淨非法皆清淨。即明印義
也。又梵字次第云。sarvak@ari利益karu@na
饒益見疏
第九
 或云利益故此眞言亦含利益
義。能淨非法令得清淨。即是觀世音大悲
利益也 &MT01520;佉等。句義云du@hkha苦也ccheda斷也
解云。此尊印名金剛劍。所謂利惠刀。眞
言即明惠刀作用。即是能斷金剛般若前解印
義云。
般若大火聚
應併思矣
ccheda云能斷。cche字一切法如影像
義。da字大明義。燈種子di也。明鏡偈云。諸法
無形像。第九釋云。初句但云形像。與無相
法文勢相連。意明法無形像也略出經初出此
偈云。諸法如

應知ccheda者文殊師利無相妙惠。是云金
剛劍。即是能斷金剛般若。第十三除疑悔眞
言釋云。vimati無惠也cchedaka截斷也戴斷無
知令生智慧也。亦是決斷之義也。亦是斷
壞義也。猶如能斷金剛般若之義也
此無相妙惠觀照諸法。乃至少法猶如隣
虚無有可得。譬如鏡中影像無有自性。
豈有苦受可受乎。故云能斷一切苦受業。第
二十卷云。文殊師利者大智慧也。乃至次即
説第一義空。我心自空。善惡無主。觀心無
心。法不住法等即妙惠也。以此第一義空
之妙惠。淨彼遍一切處淨菩提心。平等惠利
刄斷無始無明根。即入菩薩正位云云 一切
苦受業者。業謂業因。苦受即果。因果並擧。
宋譯云速能斷除一切苦。唯擧果也 勃馱
等。句義云buddha開也bodhi語也。云開覺歟。轉
法輪故云然歟。和鏡同
又句義抄云。buddha覺也bodhi智也意云。由
轉法輪開覺得智也。今云。明覺本依兒嶋。
bodhi云語。今未見其説。今取覺智義。即身
義云。梵首buddh@abodhi一字之轉。buddh@a名覺。
bodhi曰智覺謂能覺。是因智故此尊稱云
因。菩提心爲因義也。智謂所覺。即所覺菩
提也。華嚴大疏三十四中十五釋經菩薩行
地事最上諸佛本文云。菩薩行者是出世間
智。謂即是證道證心渉境。故名爲行地事
者。謂十地事行。即是教道相差別故。最上者
通説上二勝故。諸佛本者釋上證智得菩
薩行名。所以行是因義。覺於佛智所以名
佛。今此證智亦覺佛智故爲彼本。本即因
也。抄三中云覺於佛智者。然論但云諸佛
之根本者。覺佛智故。此語迷人。以佛是梵
音覺是此語。若順西方應云佛佛智。故若
順此國應云覺覺智。故安得以唐釋梵
爲釋義耶。此有深意。謂佛智即是菩提。此
但云覺。佛陀是人此云覺者。以人得法故
名覺者。故今疏云覺佛智故。故名爲佛。今
十地菩薩爲能覺人。亦將因智以覺佛智。
故爲佛本。爲分人法唐梵互彰。譯者之妙
今加於字。以釋論故今此亦爾。buddh@a
能覺人。bodhi即所覺法。亦將因智以覺佛
智故。此菩薩稱金剛因亦名纔發心。若依
大日經。能覺心是cita。所覺爲h@rda。心自證
心。是云初發淨菩提心。即此義也。句義抄
云。由轉法輪開覺得智者。恐不可。何者上
眞言以無相妙惠。斷除無始無明故。始開
覺自己菩提。故云覺智。即初發淨菩提心也。
已自開覺當轉法輪度脱衆生。應知覺知
是自證。法輪即化他。故上經偈云。由纔發
心故能轉妙法輪。所以此尊名纔發心轉法
輪。豈是由轉法輪得覺智義乎。智者應思。
由開覺於本具菩提故。三十七尊乃至無盡
莊嚴恒沙萬徳顯現。故云於曼荼羅爲主宰。
故此尊亦名摩訶曼荼此云
大場
曼荼羅者。本具
萬徳。所謂bodhi。其體三十七智恒沙已有也。
第十二疏釋摩訶薩意處云。心處亦可名
爲心位。即指此衆生自心之處即一切佛大
悲漫荼羅也乃至此心之處即是凡夫肉心最
在於中。是汗栗駄心也。將學觀者亦於是
處思蓮花之形。所以者何。一切衆生此心即
是蓮花三昧之因。以未能令開敷故。爲
諸煩惱等之所纒繞。所以不能自了其心
如實之相也。是故先當觀此心處作八葉
蓮花觀令開敷諸藥具足乃至所以云蘂具
足者亦有其意。謂此蓮花三昧之心bodhi
若開敷時buddha 無量法門無不具足ma@n@da 謂
六度・十八空・三十七品禪定解脱・百八三昧
門・五百陀羅尼門。如是等無量無邊無不
具足也應知六度十八空等。所謂曼荼
羅海會諸尊無盡莊嚴。金剛界説之爲三十
七智。即是三十七品無量法門也。覺於菩提
者。即明此義。故明覺智義。云於曼荼羅爲
主宰。又此印外縛立二水交二地。交二地。
表轉法輪。立二水表覺智。buddh@abodhi皆以
va字水輪爲體。應思之 鉢囉底等。句義
prati得也zavda響也。悟一切語言
皆如空界響歟
句義抄云。
prati得也。zavda聲也。攝那
翻聲也
宋譯云誦鉢帝攝沒
那。四卷唵鉢羅二合底攝勃駄。蓮心鉢羅
底攝那。按千字文zavda波娜聲也。今經
及蓮心呼沒va字爲舌内空點。呼云世牟
太也。此尊亦名無聲金剛語。即祕密持誦。
由持誦故本尊三昧衆相現前。隨問隨答。
故云預諸佛談語論。宋云能與佛同語論。預
與與同也。史&T047368;秦本紀臣子與往正義與音
預。又猶預或作猶與。古音皆通同也。又聲
從四大因縁。而起無常變易之法也。法身豈
有聲乎。prati無也。zavda聲也。即無聲也。故
此尊亦名無聲。是以無言道通。謂之預諸佛
談論。妙之又妙也。什公釋維摩默云。默然
之論論之妙也。即此之謂歟 蘇嚩等。宋云
若誦蘇嚩始怛鑁。句義云su善也vazi自在歟
ndha@m得歟大日經釋迦眞言云。vazita自在也。
此自在者是攝取義。羯磨能攝一切法故明
其義。云遍行一切而自在。宋譯云得一切處
皆自在。疏第十九十九云。此攝於梵音是攝
取之攝。如攝取諸物令在己身之義也。
由以此空加持力故。能攝一切法成佛也。
此中自在者。梵音與觀自在之自在有異。
此是攝取義也。謂能攝取一切法也。如王
者於其境内隨意攝取皆得自在。如來法
王於一切法自在亦如是也第十三亦有
釋往閲
前明
印云。小大指面合集會業金剛即表羯磨
形。小大面合者表遍行一切義。此空經風
等三指而至小指即周遍義。空周遍一切
處故。集會即攝取。即是自在義也 儞婆等。
句義云nirbhaya無畏tva@m得歟nira無也bhaya
畏也。宋譯云儞哩婆野薩怛鑁薩怛。鑁汝
也。四卷六卷及蓮心等並無薩字 刹那則
得無所畏者。護云rak@sarak@sa中具刹那義。
具如上辨。此印立風指住心者。風指者金
剛不可壞菩提心。其體ha字亦大自在力義。
尊種子h@a@m。應知立二風者表擁護義。即除
心怖畏故云住心也 誦捨怛等。句義云za
tr@u怨家也bhak@sa摧伏
義歟
句義抄云。啖伏義。此印表
牙形。是能啖智。bhak@s@a即智用也。怨敵者即魔
怨。故上云能摧諸惡魔。故亦稱摧一切魔菩
薩也 薩嚩等。句義云sarva一切siddhi成就也
 獲得妙悉地者。謂成就一切印契故上云
順伏諸契。具如上辨。又百八契印金剛座眞
言。o@mvajraamughasiddhi。理趣經金剛拳章。三
密金剛爲四理趣。即是三三昧耶座。亦即菩
提座顯現此義具如上引
第十二疏辨之
是云獲得妙悉地。宋
云圓滿一切成就法 摩訶囉底等。句義云
mah@arati大適也嬉戲者阿閦佛菩提心供養。
理趣釋空庫章云。所謂發菩提心則爲於諸
如來廣大供養者。此是金剛嬉戲菩薩三摩
地。菩提心義。一切如來以菩提心爲成佛
増上縁。於菩提心法愛樂與智波羅蜜自
娯故此眞言mah@a者普賢大我本性菩提心
具如引
疏辨也
ra惠也。即智波羅蜜也。ti如如三昧
即法愛樂也。定惠和合生大適悦。即是菩提
心供養也。印亦即表此義。具如上辨 嚕
波等。句義云r@upa色也zobhe善也。端
嚴也
解云。嬉
供是菩提心體。是明菩提心眷屬具如
上辨
是種
種法門無盡莊嚴故云色端嚴。即與vicitra
種種奇妙顯色義同也。故宋譯云即具莊嚴
妙色相。菩提心與眷屬其義雖異。而實一
體差別。不離菩提心猶如相大不離體大。
故今經云亦復然。意明萬徳莊嚴即是菩提
心也。又不改嬉印展臂是爲鬘印。印亦其
體不異。亦當准知 室嚕等。句義云zrotra
聞也saukhye樂也 解云。令聞者得樂故云得
樂。此眞言但明歌得益。其歌體即羯磨會眞
g@ite。此梵本體即般若明呪也。故理趣經
釋釋歌供中云。由此三摩地。於佛集會中。
能問答一切大乘甚深般若波羅蜜也。應知
歌者諸佛説法甚深般若。故令聞者而證菩
提。故云得樂即是出世間第一樂也。法花龍
女偈云。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聞大乘
教度脱苦衆生。即此義也 薩婆布誓等。句
義云sarvapuji一切供
養也
 解云。舞是供養總稱
故。眞言云puji。具如上辨 鉢囉訶攞等。
句義云prahr@adini令歡
喜也
 解云。prahr@a歡喜也。
hr@a字點a也。adini應是令義。唐梵文字令
adya。又云@adya。宋譯云隨誦能生適悦
心。dini具生義。仁王陀羅尼釋云。diryate
生也。是阿閦尊奉酬毘盧遮那菩提心供養
故。即是内心歡喜。故禮懺云眞如熏焚香。pra
第一義諦。hrah@rda眞實心所謂眞如也。最
勝疏二末三十四明心有四義中云。一眞實名
心如般若心。即眞如理亦名爲心。故勝鬘
經云。自清淨心彼名乾栗多心大日疏
第十二釋決定心cita歡喜h@rda説名内心處
文云。此決定心即三昧也。猶得決定心
故心得悦樂。即是内心自證現法之樂也
應知prahra歡喜者。即是内心自證現法樂
住也。即是所謂眞如熏也 頗攞等。句義云
phal@a果也gami得也。萬行因花
得萬徳果菓也
宋譯云。隨應
獲得諸勝果按羯磨眞言義即是花義。是
明其功徳。花是萬行因。由因得果故。今擧
其果顯因行功徳。是三昧耶義也。前印説
云自掌而上獻。因在下地由萬行故。勝進
上地表此義。故云上獻也 素帝等。句義
su妙也
善也
tej@a威也
光也
grija字引aagri云勝上
也。云得勝妙威光也
譯云。而能得彼大妙光 解云。羯磨眞言
明燈明體。所謂無量壽尊智慧門也。是明
其用故云勝上威光。上印説云齊頭指相
逼。二空即禪智表定中惠。譬之密室燈光
無有動搖。故云勝上威光 素巘等。句義
su妙也
善也
gandh@a@ggi
ndh@a字引即a也。a@ggi身也
分也體也。妙香身分也
妙香
身分者。所謂五分法身也。羯磨眞言明香
體。是即所得功徳也 阿夜等。句義云ay@a
hi名義也ja@h宋云阿耶呬&MT01386;普鉤召 阿呬等
句義云ahih@u@mh@u@m 宋云阿呬吽吽能引入
 係薩等。句義云he呼召也sph@a@ta鎖也va@m 宋云。
呬薩普吒鑁能縛大得者明本作大將。將
謂將帥具如
上辨
 健吒等。句義云gha@m@ta鈴也。又
云磬也
a@h
a@h 宋云。健吒惡惡能警動上云金剛鈴遍
入。a@h字即遍入義。遍入即警覺也。謂遍入
諸佛警覺安樂深定令趣度門。遍入衆生
警覺長夜暗睡令生覺心。故重言云a@ha@h

我今説法印至能作。諸事業。釋曰。此一偈總
結也。宋譯云。今説如上諸法印所有清淨成
就法。於舌觀想彼金剛事業皆成就。二卷教
王及蓮心軌於三昧耶眞言前有此文。彼
云。次結三昧耶。於舌觀金剛。先合金剛掌
便成金剛縛云云 梵字次第云。次結内五
股。舌上想h@u@m字。成五股金剛。o@mvajrasatva
h@u@m。次結三昧耶。於舌上觀金剛。先合金剛
石山次第第三云。文云。次結三昧耶。
於舌觀金剛。先合金剛掌。便成金剛縛
謂金剛合掌想舌前有滿月。此中有h@u@m字。
即變成五股金剛杵。是三昧耶會初法也。作
金剛合誦眞言曰o@mvajr@ajali次不解先
金剛合掌。轉成金剛縛眞言曰o@mvajrabantha
次説羯磨印至成二金剛印。釋曰。從此已下
説羯磨印。藏&T047368;云。羯磨會成佛以後行佛事
業。八卷次第云。或説云。羯磨會爲成所作智。
即成佛以後修如來事業也。私云。案略出經
羯磨三昧耶供養會等同於儀軌之列。教王
經先説三昧耶會。次安羯磨唯脱供養云云
今按。今經約説法次第故。佛五相成佛竟次
轉法輪。法輪體即羯磨眞言。故羯磨眞言。在
初。所謂成佛以後行佛事業即斯義也。經
文非是修行次第故。對儀軌文前後不次。
亦別有文次也。又大供養會眞言於第四會
説之。載在于宋譯經第八卷。名云金剛事
業曼荼羅廣大儀軌分第四。仁和大師不見
此經。故云唯脱供養耳又略出經亦是天
竺傳法聖者所略出故。即是儀軌也。故經初
首云。我今於百千頌中金剛頂大瑜伽教王
經中。爲修瑜伽者成就瑜伽法故。略説一
切如來攝眞實最勝祕密之法對蓮心等。
廣略雖異亦是儀軌。宜矣。其次第與軌相
同也。夫儀軌者略出經文爲修行者。供養持
誦法則次第故。與經文其相大異也 次解
經文。初一句明許説可知。次三句正明印
母也。宋譯云。先作堅固金剛拳。二羽等引而
兩分。由此成金剛印。四卷云。結金剛縛契
已。以定心分擘爲二。次後結諸印竝准此
 應結金剛拳者。正明印母。此印異説多端。
時處軌明智拳印印母云。中小名握拇頭拄
大背。金剛拳乃成。境界經云。金剛拳。拇指入
其掌中。以餘四指堅握拇指云云是與疏第
三所出金
剛拳
同也
蓮心軌云。次結羯磨印。於心而修習。諦
觀心月輪而有羯磨杵。檜尾決云。二手金剛
縛十指皆搩。以左指附右手背。以右手附
左手背。其二大指二小指頭相拄。掌博附臍
下。是想觀八葉蓮花上有滿月。其中有短吽
字。變成羯磨杵已上三説今文縱容而不
剋定。然云等引而相分故。恐是與檜尾説
同矣 等引而兩分等者。此二句明分印母
而爲二印以成彼羯磨諸印。故四卷云。結
金剛縛已。以定心分擘爲二。次後結諸印
竝准此。然四卷明結智拳印。以准知餘諸
印。今次明智拳印。初云次則等故。此二句
接上文而讀也。等引梵云samahita即定心
也。夫拳者三密平等義。二拳相分即表定惠。
住三密平等。定惠不二心云等引而兩分。等
引是自證。相分即化他。自證已滿故從此流
出無量諸印。隨應救濟即是羯磨妙業也。疏
第十七八丁云。以無疑故而得等引。等引者。
梵云三摩呬多。即以三平等法引攝一切
功徳。攝在自身故云等引也。擧此三平等
即是普攝一切功徳。照此三事究竟皆等。攝
入自身名爲等引。又定慧等合爲一名爲
等引。能住如是眞實乃至等引。即是住佛
戒也 次則説結縛至偈末。次説諸印。於
中初一句總明説諸印儀則。故宋譯云然
後當説結儀則。今文甚略也 持作金剛指
等。偈初説智拳也。於中初二句正説印。金
剛指者。即風指也。以五字五大配五指時。
頭指爲風指爲ha字。ha字者風輪大力金剛
不可壞義。故稱云金剛指也。智拳印者正是
金剛界曼荼羅主印。故別出金剛以名指
也。右手安左者。謂以右拳握左風指也。宋
譯云。左手金剛指而平受右手。起立以成
印。四卷云。以止羽金剛指以觀羽手應
執之 此印名覺勝等者。初句明印名。次
叙其功能。宋譯云。此印名爲覺最勝。由此
即成佛菩提。四卷云。此名菩提最上契。能
授與佛菩提。境界經云。是名菩提引導第一
智印。亦名能滅無明黒暗印。縁此印加持。
諸佛與行者。授無上菩提最勝決定之&T047368;。守
護經第三云。此名能與無上菩提最尊勝印。
即是本師毘盧遮那如來之印。心地觀經第
八云。是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亦名能
滅無明黒闇大光明印。以結此印加持故。十
方諸佛摩行者頂。授大菩提勝決定&T047368;。是
大毘盧遮那如來無量福聚大妙智印。爾時
行者結此印已即作此觀。一切有情共
結此印持念眞言。十方世界無三惡道八
難苦果。同受第一清淨法樂。我今首上有大
寶冠。其天冠中五佛如來結跏趺坐。我是毘
盧遮那如來。圓滿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於大
光明照十方世界。利益安樂一切衆生。如
是觀察名入毘盧遮那如來最勝三昧
解文者覺勝者。覺梵云菩提。簡三乘菩提
故云勝。故四卷云名菩提最上契。由持此
印者必定成無上菩提。故名爲覺勝印也
 能與佛菩提者。即明印功能。簡諸餘菩
提故云佛菩提。問。菩提本具何云授與。答。
持此印則開發本具菩提。猶如人與故云
能與。疏第十六釋殊勝悦意果授文云。授與
謂有人傳授。復自觀察修行而得斯果。猶
如人與是實自悟不從他得也又眞言va
jradhat@u金剛界va@m祕經云。觀水字光焔生
身如佛形。智拳住悲愍
 解云。
金剛界者。本性菩提心。止羽金剛指。即表金
剛界堅固菩提心也。觀羽執之即表證義。
證金剛界心即是毘盧遮那印。是標幟義故
以此印。標幟毘盧遮那内證義也va@m水字者
即證菩提義。va字是水義。水即菩提。boddha
va字爲體。即水義也。上點入證。應知va@m
是證菩提義也。第二十卷釋西方成菩提義
云。次成菩提白色即是圓明究極之義。又是
水義。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衆
生皆令入佛道。爲是事故是起大悲故也
應知va@m字水字者即能與菩提義。故云
生身如佛形。水具悲義故經云住悲愍。疏
云起大悲。大悲色白。理趣釋明大日身色
云如月殿者即此義也 又因辨。時處軌云。
右執左頭指。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來
之頂法。等持諸佛體。是故名智拳。第一句
總明印。次四句述明印義。十方佛土中者。
述右執義。拳云mu@s@ti。是執持義故云右執。
拳體五指。四指爲四智。各具四徳。四四成
十六。中指爲中智。總成十七。理趣經説十
七清淨句。淨土論明淨土十七莊嚴。最勝王
淨地品説十七種波羅蜜十七到彼岸
即是淨土也
應知
右拳是十七清淨句。即是十方佛土也。又祕
密曼荼羅品明佛土相云地平如掌。明知拳
掌即是十方佛土也。風名金剛指。即是唯有
一佛乘義。祕經明h@u@m字云。金剛一爲乘不壞
諸法教 h@u@m字本體ha字金剛不可壞菩提
心。故云金剛一乘。即是金剛指義也。又一
乘者。衆生本具h@rda心蓮華藏。所謂妙法芬
荼梨花故。法華亦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法。餘前云大通智勝佛住智拳印。亦當併
思矣。如來頂法者。謂右拳義。蘇悉地經頂髻
印其體拳印。故知指右拳云如來之頂法。
等持諸佛體者。等持是拳義。諸佛體者。即左
風指。證金剛一乘者。稱爲佛體。應知左金
剛指即是諸佛體也 又因&T047368;。金剛界&T047368;
三云不知
誰作
奝然法橋在唐&T047368;云。入毘盧遮那
院禮大日尊。件尊智拳印以左拳安上。還
出之次參諸三藏房。奉問違説文之由。答
云。左有惠名。仍所作也云云智證大師胎
&T047368;云。凡胎藏中左手爲定。右手爲惠。金
剛界中右爲定。左手爲慧。對受&T047368;云。&T047368;
私云。安祥寺三修大徳云。或文云。左握右
頭指。私云。三修律師者。宗叡僧正潅頂弟子。
惠運入室又入唐歸朝相共云云如餘前辨。
二卷教王右爲定。左爲慧。疏説反此。然概
然云金右爲定胎左爲定者。恐爲難依。何
者大樂金剛薩埵軌等。皆從金剛界而出。然
軌明薩埵印云。左置胯右輪擲勢。勝初瑜
伽軌云。定拳慢。智拳輪。此二軌即與疏説。
同。云何必定云金右爲定等乎。凡説左右。
西天本自有二説。非必金胎之異矣。是以
諸經軌中左定右惠者。十常八九。智證之説
甚難依矣。余曾詣與州三島宮。大通智勝
佛爲其本地。即左拳大日也。如此之類間
亦有之而已 不動佛觸地等者。此明四佛
印。是初東方阿閦尊觸地印也。蓮心軌云。左
拳安於臍。右羽垂觸地。檜尾&T047368;云。左金剛
拳仰按臍。右手當右膝前。覆舒五指垂觸
地是也。守護經第二云。以左手所被衣服
兩角交過遶其手腕。以拳執之。上出兩角
右手按地。此即名爲能摧伏印。一切衆魔
及諸外道諸惑業等皆不能動。即是阿閦如
來之印眞言ak@sobhya@hh@u@m。祕經云。因字金剛
句。阿閦此云不動。不動者。金剛不壞菩提
心。故禮懺云金剛堅固自性身。疏十四云。字
輪梵云噁刹羅輪。噁刹羅是不動義。所謂
是阿字菩提心也又第九釋息障品不動降
伏義云。今此不動明王即是一切智智大菩
提心。當知此心即是大力威猛能永害一切
隨眠等過。令彼永斷即是死義也。又云。大
自在天三千界之主。即是衆生自心。所謂無
始無明住地。於諸惑中而得自在。唯除大
菩提心無能伏者。斷其命已即是於寂然
界作證。所謂生者即是起佛慧門。是故眞
言行者應一一思惟諸佛密語也應知不
動名同其三昧亦即同也。又大日經東方寶
幢佛亦是菩提心降魔三昧。具如第四釋 
觸地印者。舒五指表五力義。即降伏三昧。
故守護經云能摧伏印。觸地者。地謂菩提心
地。觸謂觸除。即表除伏菩提心地中無明煩
惱等也。警發地神印即與此同。第四釋云。
復次地神是天女。女是三摩地義。即是大日
世尊護持一切衆生心地三昧也。如實相世
尊。昔在菩提漫荼羅。降伏無明住地魔王及
與塵沙大衆時。以般若波羅蜜手屡舒五
力。案一切衆生心地。時汝三昧現作證明。
是故無量應度衆生四種魔軍由此退散。是
故號爲寂業師子能以自在神通救世間
尊種子h@u@m字是勇健菩提心。與地神眞
言終ha@m字同。本體ha字金剛不可壞勇健菩
提心。時處軌十六云。吽短音如來初成佛於菩
提樹下。以此印密言摧壞天魔軍。疏第十
四左ha@m字門中云。昔佛坐道樹下。從
此字門。而降伏天魔無量軍衆。持誦者若能
如法習行。不久即同如來。現身能伏彼軍
也。大名稱者。彼降魔者也又怖魔印。右手
爲拳而舒風指。風指即ha字勇健菩提心。第
十三釋云。如來證菩提時。以此印即能伏
諸魔也云云具釋
往見
h@u@m字者一實菩提心。其
體五力五大等。第三釋勇健菩提心云。又未
見菩提心時。於瑜伽中當有種種相見。
所謂地水火風空青黄赤白黒色等諸異相
貌。爾時心未明了故不能甄辨。亦不應
生退轉之意。但作是念。此事非無因縁。若
我見諦時於菩提心明了無礙自當解耳
復次行者照見心明道時。即於無盡大
願得堅固力h@u@m字也
五力也
乃至毘盧遮那金翅鳥
王俯觀法界海。如視明鏡奮止觀翅搏
天人龍。乃是勇健菩提心也金翅鳥者。迦婁羅五
大觀也。具如守護
第二。大悲五大者。其
h@u@m字勇健菩提心也
又五字偈名降伏四魔。又
青龍軌十二云。h@u@m大惠眞言五峯印。應知h@u@m
字即五大五力。觸地印五力者。即是h@u@m字大
勤勇義也。又疏第五十八云。次於東方内院
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智印。作三
角形。其鋭下向。純白光焔圍之。在白蓮花
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也。亦
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義。謂佛
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成成正
覺。鮮白是大慈悲色。如來師子奮迅大精進
力。正爲是事因縁。乃至放大悲光常照法
界。故云普周遍也遍知者。謂一切智。一
切智即五大。故疏釋五大喩中。皆云一切
智地大一切智水大等。故知三角降伏即是
五大降伏也。又如來師子奮迅等者。亦即h@u@m
字義也。義釋第七六二云。h@u@m吽是釋迦如來
奪怒師子吼聲無能勝眞
言釋也
菩提場經第三十七
能勝印。以右手當心爲拳竪頭指。即與怖
魔印同。經明其義云。能摧一切魔。能除
諸魔障。大力欲自在世間魔軍主云云又疏
第十四二十四云。何以故此毘盧遮那世尊應
正等覺。坐菩提座。觀十二字眞言。四魔降
伏。此法界現生三處流出天魔降者。謂大日
如來坐菩提場時。平等觀於法界。而説此
十二句眞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
罪垢也云云十二字眞言者。其體三密五大。
五大與h@u@m字五力同。三密與ra@m字三角同。
畢竟要之。降伏無量不出ra@mh@u@m二字。ra@m
謂三角火輪。h@u@m字即半月風輪。疏第十四二十
云。三角中置於囉字。半月中置於唅字。
又云。三角是降伏。半月是攝召。又火輪三角。
風輪半月。又云。火輪赤色。風輪黒色又第
十四云。赤是降伏色。金剛部義故第三。黒
是攝召義即諸奉教者。忿怒等所爲衆務故
第五。又云。赤是寶幢如來色。既發菩提心
於明道中降伏魔怨。滅除蓋障故第二。黒
色是鼓音如來色。所以垂普門之迹皆爲
顯本。本者即是如來自證之地住大涅槃。
若捨加持神力則一切心量衆生非其境界。
是故其色幽玄而居後也 大日經宗赤色
是降伏。黒爲攝召。瑜伽教宗赤是鉤召。黒
爲降伏。其義相反。以要言之。降伏攝召義
有少異而實無出菩提心三密五大。都是
一實菩提心故。第十四云。當知此十二字法
門即是法界之體性也法界體性者。a
一實菩提心也。應知h@u@m字是阿閦尊金剛堅
固菩提心。即是降魔體也 寶生施願印者。
宋譯同此。蓮心云。左拳如前相。右羽爲施
願。檜尾云。左手如前。右手展五指。掌向外
當膝上垂是也。守護經云。左手如前。執衣
兩角。右手仰掌名滿願印。是寶生如來之
印。疏第十三云。次如來滿願手印。左手亦持
衣角展之如前。右手向外舒而下垂。如瑜
伽中寶生佛印也 解云。前印以五力除
滅無明煩惱四種魔軍故。菩提心寶出生是
云寶生。其眞言ratna寶也sabhava生也tr@a@h祕經
云。
復次施願故
如字麼尼句
寶謂如意寶。體具五色故或云巧
色魔尼。其實十力無畏等無量功徳法門。正
是願體。虚空藏眞言釋vicitravara種種奇
妙顯色衣者。即是巧色魔尼也。故普世眞言
釋云。vicitragate種種行也。亦是巧色義。隨
類示現一切可愛樂身名巧色也。理趣釋
釋平等性智云乃至證得平等性智。流出隨
其衆生愛樂身。由如衆色摩尼能作無邊有
情義利驗知vicitra者即是摩尼寶也。又
與願之願梵云varavara衣者。又具願義
也。又禮懺云。福徳莊嚴身。vicitra種種色即
福徳也。衣是莊嚴義故。vara即莊嚴也。故知
vicitravara即是福徳莊嚴義也。故疏第十
釋云。雜色衣即是種種萬徳莊嚴法門。若人
能證此空三昧。即能萬徳莊嚴其身。如淨
虚空明覩顯色也。種子tr@a@h者本體ta如如無
垢義。即是眞如故云如字。具種種點即萬
徳莊嚴義。以種種萬徳莊嚴法身。故云摩
尼句。即是巧色摩尼種種莊嚴義也施願印
者。即是眞言義也。展五指者即表寶義。五
指是五大。五色即巧色摩尼也。向外下垂是
施與義。亦即生相也。故境界經中卷十右云。
是印名爲能令圓滿一切衆生所愛樂印。能
滿衆生一切願故。應知施願印者。即ratna
sabhava義也。施願梵云varadavara願也。
da施與也。vara願者其體字輪法門。亦即十
力無畏等功徳法門也。第五所釋慰喩偈云。
嚩囉願也&MT01414;二合引。殊勝
也。徳也。
釋云。殊勝願
者所謂一切智願也。若入此淨菩提心門
則照見心法明道。所謂古佛大菩提道故
云此殊勝願道也一切智願者。即是
字輪淨菩提心也。
又吉慶
第二法賛云。鉢囉二合嚩囉勝法也第十九釋
百字法品題云。此百字法品竟。法謂衆多義
非達磨之法也。百字之軌儀也。於百字中
生種種徳名法也 解云。此所指法即上
所出pravara勝法也。pra亦一切義皆義。故云
衆多義。百字非一故此法具衆多義。應知
vara願者即是百字門。百字門者即是菩提
心所具無量功徳法門也。大日經説字輪畢。
説偈重嘆字門義中云。具足衆勝願眞言
決定義。第七釋云。具存梵本。當云具一切
所有勝願眞言決定實義。此中勝願梵云嚩
嚧。是具足種種功徳。所謂三昧總持力無畏
等。所願已滿所求悉備之義云云應知願體
pravara。勝法十力無畏等無量法門。以此施
與一切衆生謂之與願也 無量壽勝定者。
宋云無量壽尊勝定儀。蓮心云。二羽仰相叉。
進力竪相背。禪智横其端。守護經云。左手
仰掌當於臍上。右手仰掌重左手上。以大
拇指令頭相拄。此印名爲第一最勝三昧之
印。能滅狂亂一切妄念令心一境。即阿彌
陀如來之印 解云。勝定者謂妙觀察智定。
妙觀察梵云摩蘇部羅觀也始乞芻 察也。
見菩
提心義
第十卷
唐梵文字云。susa妙即釋義故
云勝定。藏&T047368;云。妙觀察智五眼高臨邪正不
謬。因以爲名此釋與常途異。今此智毘
盧遮那自覺聖智中。瑜伽自在智故以五眼
釋。五眼在佛皆名佛眼。故即是佛眼觀。故
嘆云勝定。理趣釋云。已證一切如來一切智
智。瑜伽自在西方已證一切如來者。同上所
説五佛也。一切智智者。唯佛自證之智。皆
以瑜伽法相應獲得於法自在 又勝定
者。佛果窮極現法樂住也。疏第二十云。次華
開敷云阿彌陀何也。此是受用佛。即是成
大果實受用其果。無量不思議現法之樂 
無量壽者。梵本阿彌陀經云。mit@ayu@sa無量
壽上
字有引點。引點a也。合云a
mit@aamit@a無量也。yu@sa壽也
 文殊寶藏經明十
一佛名中。云阿弭跢庾枳。然禮懺等云阿
彌陀者。一名含二義。amita無量也。與a
nanda無量同。又amita甘露義。甘露即壽。故
兩重翻云無量壽。此例甚多。amita又云甘
露王如來。如來臍眞言釋云。am@rte甘露也。
甘露者一切智智異名也一切智智者即妙
觀察智也。故上經云。得一切如來一切智智
瑜伽自在 瑜伽自在者。即所謂現法樂
住。即是一切智智果也。故禮懺云受用智慧
身。即受用一切智智果。今云勝定者即此
義也。又甘露即壽義也。最勝疏二末云。法集
經第三云。得上甘露名命自在者。甘露者
即涅槃。涅槃即法身壽也應知amita
甘露法身壽也。又amita中含a@mami
聲云a@m
以五字配五佛時。a@m字即mita種子也。a@m
字即具甘露義。第十六釋a@m字云甘露法
水潅其頂也。又第十八云。如來自在神通之
力由此a@m生。法華壽量品云。汝等諦聽如
來祕密神通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
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
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
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
那由多劫。又云。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
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應知法華壽量
者。其實指a@m字。a@m字即無量壽種子故。彼
壽量品所説。即是無量壽三昧甘露法壽也。
又大日如來亦a@m字爲種。疏處處文指中台
毘盧遮那。云如來壽量長遠身。又第十二云。
即得出世間第一之樂。壽量常住成如來現
法之樂也應知此佛主毘盧遮那内證甘
露法門法身常壽現法樂故。稱云amita。故
亦名蓮花智。常於淨妙國土轉蓮花法輪
故。亦轉法輪智也。眞言rokezvarar@aja世自在
王也。
r@aka世也。r@ne字點i也。izvara云自在。r@aja
也。上經云。觀世自在roka含觀義。var@ukita觀也
hr@i@h
祕經云。勝三摩地印清淨無盡句。染欲及
諸垢結使皆清淨 解云。hr@i@h是蓮花義。故總
云清淨無塵句。配字解者。本體ha字。本淨
菩提心。所謂自性清淨心故云清淨。ra字無
塵義可知。二字相合故相合明義云清淨無
塵句。染欲及諸垢者。謂i字義。欲梵云i
ccha千文欲染者。擧初攝後。總明三毒。是根
本煩惱。諸垢即隨煩惱也。理趣經觀音章云。
所謂世間一切欲清淨故。則一切瞋清淨。世
間垢清淨故一切罪清淨 結使皆清淨者。
a@h字義。傍二點名不動點。是除遣義除遣
此等煩惱隨煩惱故云皆清淨。此三毒亦名
三世。此尊妙智觀察三毒世間。本性清淨不
異涅槃。故翻此眞言云觀世自在也 問
准餘尊應云觀自在勝定印。與眞言其義
相應。似無量壽名與勝定不相應云何也
 答。眞言觀自在者。是能觀智。無量壽是所
觀體。今擧能觀以顯所觀義不相違。何者
理趣經觀音章。三毒涅槃爲四理趣。觀察
三毒當相即涅槃。故云世自在王。阿彌陀者。
即三毒涅槃是所觀體也。准仁王陀羅尼釋。
amitaamaa@m
字也
prama同。是彼岸。彼岸
即大涅槃。甘露不死之處也ita此岸。此岸
即生死衆生也。智度六十六十九云。魔界是
生死。佛界般若波羅蜜甘露不死之處。又蓮
花具世間三毒及涅槃義。涅槃第十六梵行
品云。又世間者名曰蓮花解名不行。又吉
慶第一賛云praja水生也。水生
即蓮花也
梵天眞言釋云
praja一切衆生是此蓮花爲煩惱所蔽未
能開敷。故稱爲世間衆生。雖在煩惱中
本性清淨不爲諸垢所染。故稱爲涅槃。觀
察此理起大悲心故。名爲觀世自在王。蓮
花自性清淨心者。即是衆生本具菴摩羅識
此云無垢。即am@rta甘露也。
故菴摩羅亦云甘菓也
應知amita者蓮花
自性清淨。是所觀體也。此心顯現爲開敷蓮
花。亦名一切智智也。大日疏第十二云。此
之心處即是凡夫肉心最在於中。是汗栗馱
心也。將學觀者亦於是處思蓮花之形。所
以者何。一切衆生此心即是蓮花三昧之因。
以未能令開敷故。爲諸煩惱等之所纒
繞。所以不能自了其心如實之相也。是故
先當觀此心處作八葉蓮花觀令開敷諸
蘂具足。又云。問。觀蓮花不觀餘花耶。此
亦有意。如世蓮花出淤泥之中生處雖惡。
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爲諸垢所
染。凡夫亦復如是。雖種種不淨三毒過患無
量無邊。亦此蓮華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
即是平等大惠之光也 不空施無畏者。宋
譯云不空成就施無畏。蓮心軌云。左拳復安
臍。右羽施無畏。檜尾&T047368;云。左手如阿閦契。
右手竪肘。直舒五指。仰掌向外是也已上印
頂散
守護經云。左手如前執衣兩角。右手展掌
竪其五指。當肩向外。名施無畏印。此印
能施一切衆生安樂無畏。一切惡人不能惱
害。不空成就如來之印。疏第十三十六云。次
作施無畏手印。左手如前持衣二角舒而
當臍。右手指向上。而向外舒之。如招物
之像如瑜伽中釋
迦印即是也
若作此印。能除一切衆生
種種怖畏愛恚。即時皆息。亦除彼未來種種
大可怖畏也。境界經中云。以何因縁名無
怖畏。謂備四義稱無怖畏。一者中方毘盧
遮那如來。能滅無明黒暗。出生般若波羅
蜜等盡虚空界洞達光明。二者東方不動如
來。能摧一切頻那夜迦惡魔神等悉令不
動。三者南方寶生如來。能除貧乏。施天宮
殿天飮食天衣服天音樂悉皆圓滿。四者西
方無量壽如來。能與行者三昧大樂。譬如十
方虚空無量無盡。亦如衆生無量無盡。亦如
煩惱無量無盡。如是瑜伽行者三昧大樂亦
復無量無盡。如是四義具足圓滿。是故北方
不空成就如來告行者言。善男子善女人。汝
勿怖畏。由是義故名無怖畏印 解云。
羯磨通一切故都具上義。所以稱爲不空
成就也。是於五畏中除惡名畏。餘四無畏
也。中央具般若洞達惠故大衆無畏。東方
能斷煩惱等故惡趣無畏也。南方福徳門故
即不活無畏。西方無量壽故死無畏也。具此
四無畏故總云離怖畏也。又名安慰印。寶
樓閣經中云。第二手作安慰手。牟利曼荼羅
云。施無畏謂仰展五指如低然觀自在三世最
勝經施無畏安慰。
其印各
別也
疏第十三施無畏眞言。婆也那奢那上聲
是除
恐怖
不空羂索經第四施無畏眞言。唵一句
野縛羅禰 解云。bhaya怖畏也。varade與願
也。然印品施願眞言云嚩羅馱。一切佛菩薩
云昆睇。varavi同。可見。又vi無義見普
賢眞

 故知vara亦無義。所以此眞言應讀云
與無畏。若云不爾。此眞言云何成施無畏
義耶rai通同故。諸梵文中以ra
i點者甚多。具如別&T047368;
其眞言amogha
不空siddhi成就也a@h祕經云。業生拔諸有。寂靜無著
言一切所能作得無礙染寂
 解云。不空者第十八云。不空者隨一切衆
生有所見聞觸知。無過空者皆必定於無上
菩提。故名不空也。復次隨彼善願皆能滿
足。乃至衆生大菩提願亦能滿足。如大寶王
在高幢上充足一切。故名不空也。成就者
第十五二十四云。夫言成就悉地者。謂住菩
提心也。此菩提心即是第十一地成就最勝
覺。如是悉地諸悉地中最在其上。故經云
彼悉地更無過上也。第十八二十三云。大悉
地者。即是妙行之果。謂成菩提也非唯
滿世間願。乃至無上菩提願亦能授與。故云
不空成就也。又百八契印明不空成就云
金剛座。唵跋折羅阿目佉悉地莎訶。金剛座
者。所謂菩提座顯現。即是最上悉地成就。更
無過上者即是也。大日經第三轉字
輪品
説我一切
本初等偈畢云。時佛説此伽他。如是而作
加持。故執金剛者。及諸菩薩能見勝願佛菩
提座。第十二釋云。謂佛説此偈已以佛神
力加之。爾時諸金剛菩薩即能現菩提座
也。此座者但以世間意説。但是座處耳。然
西方名此座爲滿荼。滿荼者是堅固義。是
不動義。是更無等比義。是遍周法界義。今現
此菩提座亦如酪中現蘇 諸味共會一處
而不相離更問加持故能現也。此座即是如
來功徳之所莊嚴。無量大願之所成就。即同
佛身普現一切衆生界中。而作佛事故云
勝願也此四義即a@aa@ma@h四字義也。悉
地出現品。四阿眞言名正等覺心。故知菩提
座現即是正等覺顯現也。又金剛座者即蓮
花座。印品説勝願菩提座眞言云。吉祥願
蓮花菩提座諸佛救世者。不壞金剛座。覺
悟名爲佛開敷義菩提與佛子悉皆從是生。
眞言曰。喃去聲
急呼
第十三釋云。此是蓮花
之座。亦名金剛座。猶坐此座故能生諸佛。
諸佛皆由此座。即名吉祥之坐也。故名金
剛不壞座也 眞言@a@h字即是四a正等覺
心也。住心疏云。爾時行人爲此寂光所照無
量知見。自然開發如蓮花敷。故云無量智成
就。此智成就即是毘盧遮那心佛現前。故云
正等覺顯現 又第三劫疏云。此心望前
劫猶如蓮華盛敷。又釋佛陀義云。然此宗
中佛陀名覺。是開敷義。謂由自然智慧遍
覺一切法。如盛開敷蓮花無有點汚
菩提座四義即四a。四a即蓮花四徳。梁攝
論第四十八五紙云。蓮花有四徳。一香。二
淨。三柔軟。四可愛。譬如法界眞如總有四
徳。謂淨樂我常淨等四徳即四阿義。
如第十一卷釋
應知菩提座
即是蓮花座。以要言之。心蓮開敷即是無上
菩提。謂之悉地成就也。得此悉地者離一
切怖畏故。此眞言即離怖畏義也。次解種子
義者。祕經約涅槃智而明。第一句先明功
能。業生者。業謂業因。即業果由過去業感
現在生故云業生。即衆生五蘊也。次拔字
通上下。謂拔業生也。涅槃第二十三徳王品
云。云何菩薩除斷五事。所謂五陰色。受想
行識。所謂陰者其義何。謂能令衆生生死
相續。不離重擔分散聚合三世所攝。求其
實了不可得。以是諸義故名爲陰拔諸
有者。有謂二十五有。又涅槃二十三明涅槃
名義中云。善男子。槃者言有無有之義乃名
涅槃 不空成就尊拔除諸有證無有故。
稱爲破有法王。疏第七釋bha字門中云。是故
婆字門以隨縁有故。具一切字門具二十五
字即二十
五有。具
如私&T047368;
若具一切字門。即是三昧王三昧能
破二十五有。釋迦牟尼由此義故。名爲破
有法王也 寂靜無著言者。正明a@h字名體。
寂靜謂本體a字義。體無煩惱故云寂靜。
又經云。諸佛如來不起煩惱。是名涅槃
不起謂本
來不生也
無著者傍二點義。已無煩惱。豈有
取著故云無著又經云。槃者言取不取之義
乃名涅槃。應知寂靜無著a@h字大涅槃體性
也 一切所能作等者。住寂靜無著故一切
所作隨意成就。即成所作智也。疏第七云。若
入奢字門時。則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常
無所動而無所不爲。故云。解脱之中多
所容受。大般涅槃能建大義皆以此也
經第四云。善男子。是大涅槃能建大義。汝
等今當至心諦聽乃至是菩薩摩訶薩住大涅
槃。則能示現種種無量神通變化。是名曰大
涅槃是涅槃大寂中事業。故釋尊云寂業
師子即此義也 得無礙染欲者。意明寂中
業故所作無礙也。經云槃言障礙無障礙義
乃名涅槃。染謂煩惱雜染。寂謂本寂。一切煩
惱本性常寂。從本已來常自寂滅相。豈有何
障礙故云得無礙染寂



金剛頂大教王經私&T047368;第十九
 沙門曇寂撰 
次今當遍説至能轉金剛業。釋曰。從此已下
説金剛薩埵等諸印。於中此一偈總明説
諸印也。已上五佛是佛自證。是明化他事
業。故云能轉金剛業。羯磨印次第者謂次第
生起。心要明其義云。雖證薩埵正位而見
惑未除一切有情將何引化云云一一諸尊皆
有次第生起。具如彼明 金剛薩埵等者。
等王以下諸尊。一一諸尊皆悉有次第生起
故 能轉金剛業者。轉謂轉起。一一諸印皆
從金剛智起故。所作堅固無能壞者。故云
金剛業。一一眞言皆有嚩日羅語者即此義
宋譯云。復次如應今演説所有羯磨印次
第。金剛薩埵等大士金剛事業皆隨轉 問。
何故不説四波印。答。蓮心軌云。次當説羯
磨四波羅蜜契。各如本佛印而誦於眞言。
境界經云。復次東北角金剛波羅蜜天屬阿
閦如來。印契想觀皆同阿閦如來餘三
准知
左慢右抽擲等 釋曰。此一偈明東方四印。
是初金剛薩埵印。宋譯云高擧勢擲金剛杵。
蓮心云。左拳安腰側。右羽抽擲杵。四卷云。
以威徳意氣用二指擧之。謂結二金剛拳
止羽當心。觀羽如弄跋折羅勢。誦此密語。
唵跋折羅薩埵阿祕經作惡 諸句義抄
皆作@a@h爲正。境界經云。即以右手作金剛
拳。以大母指入其掌中。以餘四指堅握拇
指安置當心。次以左手作金剛拳安左腰
上。此名金剛不退轉印不退轉即
薩埵義也
 解云。左
慢右抽擲者。謂表薩埵威儀。祕經云。左手
持金鈴。右執五峯杵。儀形如薩埵安立衆
生界左慢者。威徳意氣及高擧皆高慢之
異名。拳云mu@s@ti即含我慢義。安腰者。即表
高擧意氣相。腰云ku@ta即我慢義。毘沙門天
等以手按腰者。皆是慢相也。後僧正鈴杵義
云。置腰之左表大我之義也大次第口
小野
僧正
云。意氣金剛所欲成就畢我慢位也。
印相者。不空云。如天竺人慢於前人。以二
手住腰。以不敬威儀成於慢唯識第六
云。云何爲慢。恃己於他高擧爲性。能障不
慢生苦爲業。若有慢於徳不徳心不謙下。
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此慢差別有
七九種。謂於三品我徳處生。一切皆通見
修所斷。聖位我慢既得現行。慢類由斯起亦
無失此尊慢者遍一切處平等大我。上
不見諸佛尊。下不見衆生卑。法界一相平
等無二。表此義故現大我不敬威儀也。又
義述云。左持金剛鈴。是適悦義。置腰左表
大我焉。五密軌云。金剛慢者。以大精進爲
般若金剛鈴。警悟在無明窟宅隨眠有情
鈴云gha@m@ta。又具慢義。驗知慢印即鈴也。
無明窟宅有情者。所謂左道左行者也。又理
趣釋云。左手作金剛慢印者。爲降伏左道
左行有情令歸順道也左道者。左爲逆。
左道即邪道即摩醯首羅等也。謂以法界平
等大我。調伏彼小我也 右抽擲者。理趣經
云。右手抽擲本初大金剛作勇勢。釋云。本初
者本來清淨法界也。右手抽擲五智金剛杵。
勇進勢者。令自他甚深三摩地順佛道。念
念昇進獲得普賢菩薩之地 解云。金剛杵
者。表五智三十七智。且約其本云五智。五
智是一切衆生自性清淨心。故經云本初金
剛。釋云本來清淨。抽擲者。表發衆生本具
五智開佛智見。祕經云。金剛手以右手所
持五峯金剛擲於虚空。寂然一體還住手
中。説此金剛曰h@u@m乃至我今現此神通。
爲動一切有情本性云云疏第十二八紙云。
轉金剛杵者有微旨。謂欲轉此無礙密惠
入一切衆生心也。所以者何。如是自證寂
滅之法。微妙清淨爲無有上。而衆生不自
覺知。爲此因縁故於無量諸佛祕藏中。而
受無量恐怖苦惱。謂此事故生大悲心。欲
轉此智令一切皆得開敷心眼故也。又義
述云。右手持五股金剛。是五智義。轉拳向
外示衆生也總意明一切衆生本自具般
若鈴及五智杵。故名本有薩埵。然爲貪瞋
痴之所蔽未能自知。是以示本有當相即是
諸佛菩提。自住高擧威儀。以此降伏左道
攝取順道。即是拆伏攝受薩埵事業也。聖位
云。由金剛薩埵加持故。刹那猛利心頓證
無上菩提 安住持鉤勢者。宋云。二手復如
持鉤相。蓮心云。二拳交抱胸。進力鉤以招。檜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