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頂大教王經疏 (No. 2223_ 圓仁撰 ) in Vol. 61

[First] [Prev+100] [Prev]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諸法。故云一切平等。深徹本際故云善通
達也。四佛四智。各照其境。故云一切方平
等觀察。寄方表智。故云四方而坐云云
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第二



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第三
 大勇金剛撰 
經爾時世尊毘盧遮那如來不久現證等覺
一切如來普賢心獲得一切如來虚空發生大
摩尼寶潅頂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智彼岸一
切如來毘首羯摩不空無礙教圓滿事業圓滿
意樂 別本云。諸如來坐此座已未久之間
成等正覺悉得一切如來普賢之心復用一切
如來虚空所成大摩尼寶以潅其頂獲得一
切如來觀自在法智究竟波羅蜜功用已畢所
求圓滿獲一切如來無礙事業巧方便智成就
 舊經云。其毘盧遮那未久成等正覺一切
如來以普賢爲心復用一切如來虚空所成大
摩尼寶以爲潅頂復獲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
智究竟波羅蜜又一切如來毘首羯磨不空離
障礙教令所作已畢所求圓滿 釋曰。從
此以下。第三明示現祕密境界。無礙神變三
昧之相。訣云。已下諸門。五方如來。十六大
菩薩。四波羅蜜。及内外四供養。四攝諸菩薩
等。一一皆有無量甚深智用智門。祕密境界
無礙神變三昧之相。廣如下明。今隨訣文。
大分爲五。一者五方如來。二者十六大菩薩。
三者四波羅蜜。四者内外四供養。五者四攝
菩薩等也。今此文是初明五方如來也。然訣
文中。雖初擧五方如來。撿所釋經。於當段
中。其文似略。但在上文末。撿新譯經五方
如來在當段初。當知。訣文依理判釋。貴在
得意也。今先引諸文。明五如來之元由。後
釋經文。出生義云。我能仁如來。憫三有六
趣之或常由蘊界入等。受生死妄報。空華無
而虚計。衣珠有而不知。於是乎。收跡都史
天宮。下生于中印土。超化城以接之。由
糞除以誘之。及乎大種性人。法縁已熟。三
祕密教。説時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據色
究竟天宮。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聖賢。削
地位之漸階。開等妙之頓旨。從普賢金剛性
海。出塵數加持色身。然後演普賢金剛語
業之密言。示普賢金剛身業之密印。啓普賢
金剛意業之密惠。成有情金剛三業之度門。
不達者以爲。運動支節未殊於戲弄。持
誦文身更成計著。安知夫入於此出於
彼。用於淺成於深。亦由金手纔垂。狻猊忽
舊。玉趾適按。丘陵已平。是不思議之源流。尚
非三賢四果之境界也。豈區區常情所能臆
中哉。故得之者。即五根而入正受。就萬
有而照大空。引佛界而普淨衆生。攝群
情而都會一智。所以修行者。先住於相似。
則受加持力焉。垢薄者。稍見於法明。則
得三昧分焉。深入者。雙了於空色。則有遍
淨體焉。及習氣蓋障廓然無餘矣。則寂照
本源業用皆辨。法王自在義利平施。然知諸
正覺尊本來常住。大菩薩衆無不會同。外道
隔於我執二乘滯於空證。近情失於取捨。
淺智惑於有無。是皆自破舟梁。不可得而詣
也。至如即爾時普賢之心。深入圓明之智。
乃是眞言行菩薩造瑜伽之大方也。然後能
堅固心菩提。莊嚴心色相。開現心法藏成
就心神通。寂滅心戲論。於是發明知見。成
就衆生。住相應門。作諸佛事。是以由大圓
鏡智。厥有金剛平等覺身則塔中方之東
阿閦如來也。由平等性智。厥有義平等現等
覺身。則塔中方之南寶生如來也。由妙觀察
智。厥有法平等現等覺身。則塔中方之西阿
彌陀如來也。由成所作智。厥有業平等現等
覺身。則塔中方之北不空成就如來也。由四
如來智出生四波羅蜜菩薩焉。蓋爲三際
一切諸聖賢生成養育之母。於是手印成法
界體性自受用身。則塔之正中毘盧遮那如
來也。案心要云。夫修行者初發信心。以表
菩提心。即大圓鏡智紇哩娜野心。是衆生肉
心内。安吽字爲種子。所變種子爲月輪。於
輪光明中相。五智金剛杵光明照徹。即易杵
爲金剛薩埵。即普賢菩薩之異名。此表東方
阿閦如來金部也。即大圓鏡智也。次南方福
徳聚寶生如來。持摩尼寶瓶。與一切如來潅
頂。即虚空藏菩薩。執摩尼寶珠。成滿一切
衆生所求之願。由此福徳積聚功徳。無量無
邊赫奕威光願滿。此乃寶生如來寶部所攝
也。即平等性智也。次西方阿彌陀如來。表
一切如來三摩地智。即觀自在菩薩。由初發
心便能轉法輪。辨無言説理無涯際。
部所收。能令衆生聰明利智。此乃西方阿彌
陀如來法部所攝也。即妙觀察智也。次北方
不空成就如來也。以大慈方便能成一切如
來事業。及以衆生事業。由毘首羯磨菩薩善
巧智方便。能成就一切有情菩提之心。必竟
不退。坐菩提道場。降伏衆魔。多諸方便。無
俎壞。亦能變虚空爲庫藏。其中珍寶
滿虚空中。供養十方微塵一切諸佛。此虚
空庫藏菩薩。即毘首羯磨菩薩之異名。行願
所成印縛堅固解脱之門。若能護持三密門
也。大拳印方便。此乃不空成就如來業部所
攝也。即成所作智也。其中方毘盧遮那佛。即
如來部也。報身圓滿。萬徳莊嚴。於須彌盧頂
寶峯樓閣大摩尼寶殿。坐金剛臺。成等正
覺。降伏衆魔。於諸毛孔放大光明。十方如
來及諸聖衆咸來同證。十地滿足菩薩。皆
歸此會。各處本方坐位。住三摩地心。皆從
毘盧遮那如來心内智中。流出無量無邊祕
密法門。菩薩修行相應三昧瑜伽理智滿法
界心。此大菩提五智圓滿。即毘盧遮那如
來眞如法界智處中位也。分別位云。爾時。
金剛界毘盧遮那佛。在色界頂阿迦尼吒天
宮。初受用身成等正覺。證得一切如來平等
智。即入一切如來金剛平等智印三昧耶。即
證一切如來法平等自性光明智藏。然受用
身有二種。一自受用。二他受用。毘盧遮那
佛。於内心證自受用智。大圓鏡智。平等性
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外令十地滿足菩
薩他受用。故從四智中流出四佛。各住本
方坐本座尋文可知。次釋經文者。私謂。
不久現證等覺等者。如次即是毘盧遮那如
來積功累徳所感五智也。言不久者。顯今
始成也。毘盧遮那如來。豈始今日成。但以
隨機。且示不久現證耳。何者。若不示現證
者。何由觀進令期頓覺。故示此相也。故毘
盧遮那經云。我昔坐道場。降伏於四魔。以
此得知。毘盧遮那佛。雖云不久現證。而
成佛以來甚大久遠。所以不説所經劫數
者。於經各有傍正義故。彼法華爲破近成
執故廣説久成事。今此經。*爲顯頓證之
相。是故廣演此現證相略説。彼久成事雖
有傍正。二佛不異。是故大唐大興善寺阿
闍梨云。彼法華久遠成佛。只是此經毘盧
遮那佛。不可異執。又彼經爲破三乘近
情。廣演遠事。今此經爲破顯教歴劫。
偏示不久現證。各有所以。不可苟執也。
現證等覺者。是自受用智也。於一切法。普
覺極理。故云等覺也。一切如來普賢心者。
即圓鏡智心。此智心普遍賢善。故爲普賢
心也。獲得一切如來虚空發生大摩尼寶
潅頂者。是平等性智。雖性寂靜而能發如
來福聚。又所發福聚無有邊際。猶如虚空。
故云虚空發生。又三輪清淨。如虚空淨故
也。隨諸衆生。流出所求。潅灑一切妙摩尼
寶。能作無邊有情義利。故云大摩尼寶潅
頂也。得一切如來觀自在等者。即妙觀察智
也。無量壽佛。是觀自在王如來。亦名爲法。
即金剛法清淨無染三摩地智也。除斷惑障。
得到本際。故云彼岸也。一切如來毘首羯
磨等者。是成所作智也。善巧方便。利益有
情。故云毘首羯磨。於淨法界。起種種事。故
云不空也。説有不礙空。説空不礙有。演説
二邊不礙中道。故云無礙教也。於染淨土。
任運廣作諸佛事業。有情事業。故云圓滿事
業。無不授與一切所求。故云圓滿意樂。又
圓滿事業。是諸佛事業也。圓滿意樂。是有情
事業也。思之可知
經。一切如來性 別本云。爾時佛言入金剛
界毘盧遮那 舊經云。爾時金剛界如來 釋
曰。從此以下。第二明十六大菩薩智用祕
密境界。就中分爲四門。一明一切如來菩
提心門四大菩薩。即是東方也。二明一切如
來福徳聚門四大菩薩。是南方也。三明一切
如來智慧門四大菩薩。即西方也。四明一切
如來大精進門四大菩薩。是北方也。就初爲
二。初四大菩薩三昧門。後明總結。就初二
分爲四。一普賢菩薩授寶冠繒綵金剛菩薩
心智潅頂門。二不空王大菩薩授金剛鉤召
智集一切如來潅頂門。三摩羅大菩薩授金
花器仗智潅頂門。四歡喜王大菩薩授金
剛善哉智潅頂門。已上四大菩薩。竝是金剛
部東方阿閦佛大圓鏡智眷屬。都號爲一切
如來摩訶金剛三摩地薩埵。出生義云。於一
切如來菩薩堅牢體。而生金剛薩埵焉。於
一切如來菩提四攝體。而生金剛王焉。於
一切如來菩提無染淨體而生金剛愛焉。
於一切如來菩薩隨所稱讃體。而生金剛善
哉焉。則東方金剛威莊嚴界不動如來四親
近菩薩也。以一切如來大戒忍辱波羅蜜之
所成就焉。於中初明普賢三昧門者。心要
大修眞言行人。須知十六大菩薩三摩
地次第。各各不同。於三昧耶心。差別有異。
且如金剛薩埵。東方爲首。大菩提心從初
發意堅固勇猛住三摩地智。自受用身。光明
赫奕。廣照無邊。執五智金剛杵。據其坐位。
傲慢自在。即金剛薩埵之事也。分別位云。毘
盧遮那佛於内心證得金剛薩埵勇猛菩提
心三摩地智。自受用故。從金剛薩埵勇猛菩
提心三摩地流出五峯金剛光明。遍照十方
世界。令一切衆生頓證普賢行。還來收一
聚。爲令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故。成
金剛薩埵菩薩形。住阿閦如來前月輪。次釋
經文者。今依金剛頂訣等。一一釋之。然撿
訣文。只釋別本。而彼前譯意。在只明修
行之相。故經初説修行之法。今此新本趣。
在示現如來頓證祕密説法之相。是故明
現證等覺神變之相。雖有此殊。而前後之
本。從此以下。其文稍同故。雙其文以示
經旨。用訣亦爾 訣云。第一一切如來普賢
金剛三昧門。頌曰。諸佛普賢心。祕密神變相。
親承普教示。授五菩提智。初頌諸佛普賢
心者。經云爾時至祕明末。於中四門不同。
一擧報。二顯體。三明行。四護念。爾時毘
盧遮那佛。此擧報也。釋曰。所謂行大日如
來事。遍滿法界。純以大金剛王。而共圍繞。
以爲宮殿。毘盧遮那處中而住。梵云毘盧
遮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毘者最高顯
也。盧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爲遍照王如
來也。有翻爲大日如來。此竝略而義闕也。
又此如來。亦名佛菩薩眼如來。亦名諸佛菩
薩母。亦名諸佛菩薩最上廣博清淨藏也。
所謂諸佛菩薩依之明見故。諸佛菩薩於中
出生故。一切賢聖於中住故。又此大日如來。
常住滿虚空法界。無量微塵等諸佛身。一
一身相皆無中邊。又無増減。故毘盧大經説
爲無盡莊嚴三昧也 私謂。新經至於擧報。
其文尤迮。是故今以一切如來性爲擧報
也。於如來性而有二義。一謂毘盧遮那爲
一切如來性。是四如來本體性故。二謂四方
如來爲一切如來性。是四如來其性別故。若
依後義。此一句文。應屬顯體。今從初義。
以爲擧報。又一切如來者。是毘盧遮那一攝
諸故。所言性者。即四如來性差別故。若依
此義。初四字明擧報也。後一字屬顯體也。
縱容明義。進退無失。然別本經云。佛言入
金剛界等者。滿空界佛。名以爲佛。彼勸進
一切義成就菩薩。觀察自三摩地故。云佛
言入金剛界。依彼佛觀進而得成正覺故。
云佛言入金剛界毘盧遮那。又一切義成就
菩薩。現證自身如來。盡禮一切如來已白
言。唯願世尊。諸如來加持於我。令此現證
菩提堅固。作是語已。一切如來入金剛界
如來彼薩埵金剛中故。云佛言入金剛界。如
是諸佛入我身中得成正覺故。云佛言入
金剛界。毘盧遮那。若依初釋言字。屬於滿
空界佛。若依後釋言字。屬於成就菩薩也
經。於自身加持 別本云。持一切如來身以
爲其體 舊經云。以持一切如來身以爲其
體 訣云。二顯體也 私釋。毘盧遮那。以四
佛身莊嚴自身故。云於自身加持。准兩本
經。既云持一切如來身以爲其體。文旨顯
然。一切諸佛不過四佛。故云一切如來
經。即入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
耶出生薩埵加持金剛三摩地 別本經云。即
入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摩地生攝
一切薩埵加持金剛三摩地已 舊本經云。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摩耶所生名
攝一切薩埵名金剛加持三摩地入已 訣云。
第三明行也。此中云三昧耶者。正翻爲
等持。三摩地者。正翻爲等念舊云
等至
謂遍
一切處等持自智。即入一切如來智也。即
入一切普賢智。持此智行。猶如金剛。入有
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故華嚴經云。佛
身普放大光明。色相無邊極清淨。如雲充
滿一切土。處處稱揚佛功徳。光明所照咸歡
喜。衆生有苦悉除滅。各各恭敬起慈心。此
是如來自在用如彼
廣説
經。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耶名一切如來
心從自心出縛曰羅薩怛嚩二合
下同
 別本云。從
其心出一切如來大乘阿毘三摩地名一切如
來心説此陀羅尼曰拔折羅埵薩 舊本經
云。此一切如來大乘阿毘三摩耶心名一切
如來心從自身心出即説密語曰拔折羅薩
訣曰。此第四護念也。*此中云阿毘三摩耶
者。正翻爲無上等持。舊翻爲護念也。如
金剛般若云善護念。是謂從諸佛一切普賢
金剛智中出此祕明。故云無上。以此祕明
加持有情。令最堅牢故。祕明義者。一切有
情皆是金剛也。故稱拔折羅薩埵。謂修行者。
起大悲心。以一切智願入普賢海。住有情
界。復以明心三業祕密加持。令諸有情住
堅牢身。能如是入者。爾時行者身不至彼。
亦不住此。心不住此。亦不著彼。滿法界
量無前無後。以明智觀察。令無障礙。入
出相用。分明不滯。如是入者。是名得入
普賢金剛最初行海。若展轉能入神變境界。
不滯不礙。是名入於一切如來普賢功徳
無盡藏海也
經。纔出一切如來心即彼婆伽梵普賢 別
本云。説陀羅尼時以從一切如來發普賢之
心 舊本云。纔説此密語時從一切如來心即
是彼世尊 訣云。頌祕密神變相者。從此文
下。至既示已等。此中明智用境界不同。有
十二門。一依因。二顯本。三應實。四顯相。五
顯力。六還源。七顯智。八示相。九明徳。十顯
實。十一普現。十二感應。此第一依因也 釋
曰。一切諸佛現神變時非無因故。謂從如
來智入普賢心。若不爾者。礙而不遍。無智
故礙。無行故不遍
經。爲衆多月輪普淨一切有情大菩提心
別本云。爲衆多月輪出現普淨一切衆生大
菩提心已 舊本云。以爲普賢月輪出以淨
治一切衆生摩訶菩提心已 訣云。此第二
顯本也 釋曰。謂菩提心者。萬徳之源。衆行
之本。是故如來。先顯心相。清淨圓滿。猶如
月輪。大菩提相也。以此心相遍有情處。諸
有情類數乃無量。故曰衆多。一切有情。遇
菩提光。皆得清淨。故云普淨一切衆生界
也。發菩提心者。應如是行。若越此者。非菩
提心也
經。於諸佛所周圍而住 別本云。於諸佛所
圍繞而住 舊本云。各住於一切如來方面
 訣云。此第三應實也 釋曰。諸佛菩提。勝
相圓滿。體性凝寂。離空不空。從佛心生。還
依佛住。以智力故。不散不沒也。又佛加持
故。不出於彼有情之心。而復等於諸佛法
界身輪。周圍而住。爾時諸佛菩提不増。有
情菩提不減。入佛菩提。應如是住
經。從彼衆多月輪出一切如來智金剛 別
本經云。又於月輪中復出一切如來種種智
跋折羅 舊本云。於彼諸月輪中而出一切
如來金剛智已 訣云。此第四顯相也 釋
曰。佛心菩提。依由智起。圓凝而住。表空不
空。各於其中現差別智相也。故云出現一
切如來種種智拔折羅也。所謂於諸輪中一
一智相也。即普賢菩薩輪内。現五股相。不
空菩薩輪中。金剛鈎相。第三弓相。第四歡喜
相。乃至十六大菩薩等。各各智相。及四波
羅蜜。四供養等。一切眷屬差別之相也。如是
之相。皆是法界菩提周圍月輪之所出現。如
是智相。於諸月輪所出現者。各欲顯有
實相神變。亦表如來智用菩提業力無礙成
就。令諸有情有勝解證。故如下門次第一
一別明
經。即入婆伽梵毘盧遮那如來心由普賢堅
牢故 別本云。以其普賢行願住故金剛薩
埵三摩地極堅牢故 舊本云。皆入毘盧遮
那如來心中以其普賢故及堅牢故 訣云。
此第五顯力也 釋曰。謂入一切如來智菩
提心有無礙用者。謂由如來普賢行遍一
切處堅牢加持而能成就種種相用也。故云
以其普賢故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

經。從金剛薩埵三摩地由一切如來加持合爲
一體 別本云。一切如來神力加持普賢以
得入毘盧遮那佛心合同一體性 舊本云。
從金剛薩埵三摩地中以一切如來神力以爲
同一密體 訣云。此第六還源也 釋曰。所
謂。如上佛心菩提及與智相。本從心起。還
入佛心。以表相用一體性故。以佛神力入
出無礙爲欲成就一智相用遍一切處故。
一切智相從此建立。應知。一智即一切智。
一切智即一智也。是故已下諸門。皆云金剛
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
經。量盡虚空遍滿成五峯光明 別本云。又
從心出滿虚空界成五峯光明 舊本云。遍
滿虚空界量具光明以爲五頂 訣云。此第
七顯智用也 釋曰。謂如來一心 一法界
智遍一切處常光照用。應世分位現五峯
光明。光明者智也。即五智門也。顯法次第入
有由故。五智門者。初金剛三昧智。次寶印
潅頂智。光一切如來普賢藏相也。若有入
者。從普賢心起三清淨法輪智。四羯摩妙業
智。五如來法界智。此五智光一切如來普賢
藏相也。若有入者。從普賢心起菩薩行。入
如來處位五智相。念念遍法界光明。於四
威儀。念持不間。是人名爲常住如來法界
金剛三昧也
經。一切如來身口心出生金剛形從一切如
來心出住佛掌中 別本云。時於光明中化
一切如來金剛身語意所成五股跋折囉住
佛掌中 舊本云。以一切如來金剛身口意
所成五股跋折羅既成就以又從一切如來心
出量於右掌中 訣云。此第八示相也
釋曰。謂一切如來五峯光明。如法界塵數。各
各體無中邊。佛神力故。成就堅牢五股智
相。住佛掌中。此五智相。從三昧輪生。即此
三昧輪有十行相。一一行相。皆佛智菩提之
所成就。是故五峯上下十位此十行相攝
諸有情常無動壞。是故令住如來掌中也。
所以者何。欲令衆生所得堅牢。等此無異。
故若有有情見此相者。即見如來普賢菩
薩三業法界常住五智五智祕密光明也。是
人以爲一切如來共所護念者也
經。復從金剛出金剛形種種色相舒遍照曜
一切世界 別本云。復從跋折羅出種種色
相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 舊本云。爾時復
從跋折羅出種種色相光明照曜遍滿一切世
界 訣云。此第九明顯徳也 釋曰。如來智
徳無量無邊。差別莊嚴。遍一切刹。謂衆生
無量故。諸佛智徳亦復無量。如是無量。從
一心三業五智光生起。令破有情種處五
欲。成就無礙五眼三身五智故。云種種色
相及遍照等也
經。從彼金剛光明門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
來身 別本云。於光明峯中出現一切世界
微塵等如來身 舊本云。又想於諸光明峯
上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出現 訣云。此第
十顯實也 釋曰。此諸如來三業法界身輪
實智妙相無量無邊故。以一切世界未爲
微塵。此諸世界尚不知數。況復爲塵。一塵
一佛。如是衆多一心智光。遍照而住。如是
觀者。是人得入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也
經。遍周法界究竟一切虚空遍一切世界雲
海遍證一切如來平等皆神境通 別本云。
遍周法界滿虚空中量等雲海現一切如來大
圓鏡智性種種神變成現等正覺 舊本云。
既出現已 還遍法界滿虚空中及一切世界
周流海雲於一切如來平等性智神通現成等
正覺 訣云。此第十一普現也 釋曰。一切
諸佛五智光明法界實相不共無礙善巧智
力。普於有情等救度故。現此神變。此神變
者。名爲普現一切色身三昧。謂衆生界無邊。
量等雲海故。諸佛悲智。亦遍衆生界。如雲
海隨彼衆生類自在轉故。云種種神變及
成等正覺也。如是種種神變。皆是如來平
等性智五峯光明法界實相所成就也。佛子
修行者。亦如是入
經。發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成辨普賢種種行
承事一切如來往詣大菩提場摧諸魔軍證成
一切如來平等大菩提轉正法輪乃至拔濟一
切利益安樂盡無餘有情界成就一切如來
智最勝神境通悉地等 別本云。能令一切
衆生發菩提之心能令衆生成就普賢無量行
願能令衆生奉事一切如來眷屬能令衆生向
大菩提場復次能摧伏一切諸魔速悟一切
大圓鏡智性證大菩提轉正法輪教化成就
無量衆生令入如來神通最上悉地 舊本
云。能令發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成就普賢種
種行相亦能奉事一切如來眷屬能令趣向大
菩提場復能摧伏一切諸魔悟一切平等性
證大菩提轉正法輪乃至救護一切世界衆生
成就一切如來神通智最上悉地等 訣云。
此第十二感應也 釋曰。由佛神力。應衆生
心。一切衆生感而自發也。經云能令衆生發
菩提心者。普賢菩薩遍攝受故。能令衆生成
就普賢無量行願者。普賢行海遍成就故。能
令衆生奉事一切如來眷屬者。於善知識悉
遍求故。能令衆生趣向大菩薩道場者。於諸
佛會念念入故。復能摧伏一切諸魔者。成
就大智自在力故。悟一切法平等性智證大
菩提者。佛功徳藏悉圓滿故。轉正法輪教化
成就無量衆生者。轉轉化化不斷絶故。令
入如來神通最上悉地者。一切衆生成就大
智等佛力故。故云最上悉地。悉地者。此云
成就。成就如來最勝智故。所謂衆生性欲
種種差別。如來示現最上神變成就之相。欲
令衆生皆自覺智具足也。已有諸佛普賢
無盡功徳莊嚴藏海。或有衆生。於佛法中
説諸法空無所有。不解佛意。即爲已
得已證已滿。有因縁時聞佛説此實相寶藏。
心懷怯怖。驚愕疾走。猶如窮子傭賃展轉。
遇到父舍。遥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
足。諸婆羅門刹利居士。皆恭敬圍遶。以眞
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
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出内取與。有
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徳特尊。窮子見父有
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
或是王。或是王等。悲我傭力得物之處。或
有衆生。聞佛説有莊嚴智藏實相境界。雖
知此説。不解佛意。由不欣樂。猶如長者
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
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
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爲不異。
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勅。
領知衆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悕取
一飡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
亦未能捨。或有衆生。聞佛説此無量智惠
實相寶藏。便自思惟。作是念言。諸佛既有。
我應可得。如經云。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
就大志。自鄙先心。乃至廣説。今我所有一
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如
法華經廣説。或有衆生。聞佛所説。如是祕
藏。更無疑念日夜精懃。專心修習一切諸
佛祕密寶藏希有神變。念念觀察。無前無
後。一時遍入佛普賢海。自在無礙遊戲神
通。如彼長者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
娯。乃至廣説。如上四種衆生。初二謂二乘種
性。第三謂漸次迴向心入大乘者。第四一
門。謂從初發心便成正覺。常住佛乘智用
無礙。能於十方作大佛事。是人即名眞住
佛乘。入佛位者。故梵網經云。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眞是諸佛子
經。示現一切如來神通遊戲普賢故金剛薩
埵三摩地妙堅牢故聚爲一體生普賢摩訶菩
提薩埵身 別本云。既示現已爲普賢故金剛
薩埵住三摩地極堅牢故合一體相爲普賢摩
訶菩提薩埵身 舊本云。現一切如來神變已
爲普賢故爲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同一
密體成普賢大菩薩身也 訣云。頌云現受
普教指示者。經從既示現已下至悉地果
故等。此中智用。出入不同。義分爲六。一
攝相。二還源。三現請。四念應。五現法。六顯
益。此第一攝相也 釋曰。謂大日如來普賢
身心三摩地輪遍空塵界。其中有情。即與
如來智光明相。和合一味故。梵網云。一切衆
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
入佛性戒中。如是有情。亦名爲佛。亦不名
佛。功徳智惠未明顯故。亦名普賢。亦非
普賢。隨分行願未淳醲故。名爲有情。亦
非有情。如來藏性無缺減故。又普賢神力。
令無量身爲一體相。一切衆生。不出不沒。
住佛心時亦復如是。故云爲普賢故及薩
埵身等
經。住世尊毘盧遮那佛心而説嗢陀南奇哉
我普賢堅薩埵自然從堅固無身獲得薩埵身
 別本云。住毘盧遮那佛心已説此嗢陀南
曰奇哉希有我是普賢堅固薩埵自然出現
雖離身相自性清淨爲堅牢故現薩埵身
舊本云。住於毘盧遮那佛心而高聲唱是言
奇哉曰我是普賢堅固薩埵雖非身相自然出
現以堅牢固爲薩埵身 訣云。此第二還源
也 釋曰。此普賢菩薩。現住佛心者。有二
意。一表知普賢即是毘盧遮那。二令諸有情
覺智身不離佛心。如是覺已。當作此念。
云何我等於佛心中造種種惡業。是故一切
衆生。皆是一切如來普賢神力而住攝之。乃
至如經説偈。現薩埵身等。思之可解 私
釋曰。就此還源爲二。初明還源。後説歎
也。本自佛心出。今還歸佛心。故云還源
所以住佛心者。如訣所釋也。次一行嗢陀
南。是即説歎。所言嗢陀南者。亦云烏陀那。
一行和尚云。是總攝義也。以一偈之義而
攝法界離相之法無量義故云攝也。爲二。
初二句歎智身也。奇哉之言。是正歎之辭。
冠於餘句也。我普賢薩埵者。我是假我。非
是神我。亦是八自在我。普遍法界。無非賢
善所作。堅牢無能壞者。此人心能爲大事。
不退不轉大勇心。有此等義故。云我乃至
薩埵。又薩埵名大心。是人欲得諸佛功徳。
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故云堅薩
埵也。言自然者。普賢法身體性。非佛人
天修羅所作。體常不變。性相法爾故云自
然也。後二句。明依於法界自然體性得薩
埵身。自然極理。常恒不變。寂寥無身故。云
堅固無身也。終日無身終日有身故。云獲
得薩埵身。此身即是法界所起無障礙身。不
同妄計所報之法。兩本經文。准思知之」
經。時普賢大菩提薩埵身從世尊心下一切
如來前依月輪而住復請教令 別本云。爾
時大菩薩心從佛心出於一切如來前月輪中
住請而教示 舊本云。爾時普賢大菩薩身
從佛心出已於一切如來前依於月輪復請教
示 訣云。此第三現請也 釋曰。謂普賢
菩薩。住佛心中。得佛加持。佛加持故。從
心出現。住月輪中。月輪者。菩提心相也。
表以菩提心即爲法界故。即一切有情。普
賢菩提心之所攝持。爲諸有情請佛教示
也。普賢受教。一切有情亦復如是。故梵
網云。微塵菩薩衆。由是成正覺
經。時婆伽梵入一切如來智三昧耶名金剛
三摩地 別本及舊本并云。爾時世尊毘盧
遮那入一切如來智三摩耶入金剛三摩地
已 訣云。此第四念應也 釋曰。謂如來設
教。皆不非量。欲令普賢及諸有情具一
切智故。先入此三昧。念其所應。入一切如
來智三昧耶金剛三摩地。謂以諸佛等持
之智。護念有情入定。即入是智三昧耶已。
現調伏事
經。受用一切如來戒定惠解脱解脱智見轉
正法輪利益有情大方便力精進大智三昧耶
 別本云。現一切如來尸羅三摩地惠解脱
智見轉正法輪利益衆生大方便精進力大
智三摩地 舊本云。現一切如來尸羅三摩
地惠解脱知見轉正法輪展轉利益衆生大方
便力精進大智三摩耶 訣云。此第五現法
也 釋曰。所謂現此法者。是法名爲大方
便力。精進。大智三摩地也。其中具有一切
如來十波羅蜜。諸力不共等。以諸行次第。
戒爲首故。先擧尸羅也。又此尸羅。佛佛相
授故。云一切如來尸羅等持也。所謂一切
如來等持此戒。此戒光明等持衆生心也。一
切衆生。即從此戒發生定慧。定慧發故。但
能解脱解脱知見力無礙故。轉正法輪。於
是利益無盡衆生界。故云大智三摩地等持
佛智
經。無盡無餘救濟有情界一切主宰安樂悦
意故乃至得一切如來平等智神境通無上大
乘現證最勝悉地果故 別本云。盡一切衆生
界爲自在救護主故令得一切安樂悦意之受
用故乃至得一切如來大圓鏡智性神通摩訶
衍那阿毘三摩地剋獲最上悉地果故 舊本
云。盡遍一切衆生界救護一切爲自在主一
切安樂悦意受用故乃至一切如來平等性
智神通摩訶衍那阿毘三摩耶地剋果成就最
上悉地故 訣云。此第六顯益也 釋曰。謂
一切衆生得利益者。皆是如來等持智力普
賢菩薩普現色身三昧之力。此三昧力故。盡
衆生界。隨彼彼類形聲應現其身。而得自
在力用。故云盡一切衆生爲自在救護主。皆
令安住所樂之門故。云令得一切安樂悦
意受用故。又令成就一切智果故。故云乃
至得一切如來平等性智神通摩訶衍那阿毘
三昧耶。此具梵音。正翻應言大乘無上等
等持。所謂等持無上大乘護念衆生。一切
衆生如佛住故。故云剋獲最上悉地果故
經。一切如來成就金剛授與彼普賢摩訶菩
提薩埵 別本云。爾時一切如來爲欲受彼
悉地跋折羅故與普賢大菩薩 舊本云。一切
如來以此悉地跋折羅爲彼普賢大菩薩 訣
云。頌云授五菩提智也。經云一切如來
至復持金剛等也。此一段意。欲令衆生具
足如來普賢菩提心金剛法界祕密神變實相
智印無盡莊嚴藏故。以五智印三昧耶潅
普賢頂及一切衆生。授以智印。五智印者。
一金剛智三昧。二寶印智三昧。三法輪智三
昧。四羯磨智三昧。五一切如來法界智三昧。
此第一金剛智三昧也 釋曰。謂一切諸法。
自性清淨。無諸垢染。以此智印決定印之。
滿法界相。圓凝堅牢。不可動壞。入此三
昧者。名爲諸佛普賢菩提金剛智印淨法界
輪。若先入此一切智業金剛三昧。一切所作。
隨所堪任猶如白素諸色之本。修此三昧。
亦復如是。諸佛智用功徳。依之建立
經。一切如來轉輪王潅頂以一切佛身寶冠
繒綵 別本云。受一切如來轉法輪位以一
切如來身寶冠繒綵而與潅頂 舊本云。應
以一切如來轉輪位故以一切如來身寶冠繒
綵而潅頂之 訣云。經云受一切如來轉法
輪位。此位名轉法輪智三昧也 釋曰。從
金剛三昧。即授法輪位。此超勝也。但授此
轉法輪位。即具足切一法故。是故其次即
云以一切如來寶冠繒綵而授與潅頂。此即
法身潅頂寶印潅頂相也。據實相般若經次
第。亦初金剛三昧。次即法輪。若不授與法
輪三昧。不堪展轉爲教授主。若有菩薩。具
大乘見。通達方便善巧業用。不要次第一
一別授。審察堪任。即應爲作傳法潅頂教
示。猶如世尊教示普賢。當如是知
經。潅頂已授與雙手則一切如來以金剛名
號金剛手金剛手潅頂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左慢右舞弄跋折羅則彼金剛安自心持増進
勢説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成金剛無上授
與我手掌金剛加金剛 別本云。既潅頂已而
授與之爾時一切如來以彼執金剛故便以此
名潅頂號爲執金剛爾時執金剛菩薩屈其
左臂現猛威力士相右手執跋折羅向外抽
擲弄而執之説此嗢陀南曰此跋折羅是諸如
來無上悉地之所成就我是金剛故受與我以
我金剛復持金剛 舊本云。既潅頂已而授
與之爾時諸如來以彼執金剛之名潅頂故便
號爲執金剛是時執金剛菩薩屈其左臂現威
猛力士相右手執跋折羅向外抽擲弄而執之
高聲作是言曰此跋折羅是諸如來無上悉地
我是金剛授與我手以我金剛執持金剛 訣
云。經既潅頂已至偈末。此第四羯磨智也
釋曰。謂一切加持威徳智用。皆名羯磨。故
云既潅頂已而授與之。乃至號爲執金剛。是
名加持也。既加持已。威徳智用。出過一切
故。云爾時執金剛菩薩。屈其左臂。乃至唱
偈。以我金剛。復持金剛等。所謂普賢菩薩
具足智惠力。能轉法輪。是故如來以五智
印而授與之。此五智印具足五相。所謂五
股也。其中一股。如來法界。其餘四股。各屬
所部。如上所説。五智印門。一一復別五相
潅頂之法。一者光明潅頂。謂諸菩薩放光
加持也。二者甘露潅頂。謂以教主眞言加
持香水也。三者種子潅頂。謂部尊字門想
布身心。四者智印潅頂。謂部主所執持印契
加持。五者句義潅頂。謂部尊眞言及思中義
理想布彼心。能解如是甚深次第。相念運
用。加持自他。是人堪授阿闍梨位也。如潅
頂門所説 私譯曰。就此第四羯磨智分爲
二。初明授與羯磨智。次從金剛手潅頂時
下。説令信偈。爲二。初欲説偈。即寄所授
智印。以示現其相也。理趣釋云。金剛手菩
薩摩訶薩者。此菩薩本是普賢。從毘盧遮那
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潅頂。名
之爲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者。如前所釋。爲
顯明此義故者。所謂顯明大智印
標幟。首戴五佛寶冠。煕怡微笑。左手作金
剛慢印。右手抽擲本初大金剛。作勇進勢。
本初者。本來清淨法界也。左手作金剛慢
印者。爲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歸順道。右
手抽擲五智金剛杵。作勇進勢者。令自他
甚深三摩地順佛道。念念昇進。獲得普賢菩
薩之地也。次正説偈。令諸衆會信解。此是
毘盧遮那無上悉地之所成就。無上金剛。必
從師得之。不是任意自恣轉用。即分爲二。
初二句。是明此金剛諸佛悉地之所成就。次
二句。明從師得之。無盜法咎故。云授與
我手掌等。普賢五智。能轉法輪。如來更以
五智與之。故云金剛加金剛。又以究竟智
加分得智。又以修徳智加性徳智。故云加
持等也。餘本於此題目。云此是金剛薩埵
三摩地一切如來菩提心智第一。今此新經。
削繁不用。但四菩薩文未總結。題目自餘
段意。亦准此知之
經。爾時世尊 別舊兩經同云。爾時世尊毘
盧遮那 私釋曰。從此以下。第二明一切如
來菩提心門第二不空王大菩薩授金剛鈎召
智集一切如來潅頂門。心要云。雖證薩埵
正位。而見惑未除。一切有情。將何引化。須
行四攝法而濟度之。四攝法者何。布施。愛
語。利行。同事等。而攝取之。金剛王菩薩。
執雙金剛鈎。用爲召集。而攝召之。即不空
王菩薩妙用也。分別位云。毘盧遮那佛。於
内心證得金剛鈎四攝三摩地智。自受用故。
從金剛鈎四攝三摩地智流出金剛光明。遍
照十方世界。以四攝攝一切衆生。安於無
上菩提。還來收一聚。爲令一切菩薩受
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剛王菩薩形。住阿闍
如來右邊月輪也 訣云。第二金剛不空王
大菩薩鈎召三昧門。述此意者。所謂一切諸
法體性空寂。諸佛妙智。依空而轉。自在無
礙。一切建立及不建立。依空不空智相。常
住猶如虚空遍一切處照用無歇。故大空
自性無智無用。無縁無依。爲智所依。智
唯實相。空非實相性唯空。無所得故。妙智不
空。善巧用故。是以。大日如來。以一切智現
其智相。名不空王也。極智妙相空稱之爲
王。此意。欲令衆生具無礙智。而於空有
不滯不礙以五智相屈曲如鈎。能鈎衆生
出空有海上能鈎諸佛聖智入衆生心。一
切諸佛共加持故。若有菩薩作佛事時。執
持此鉤。柱於十方界。諸佛菩薩如風疾至。
無能違者。若人持者。持如來智。若人見者。
見如來智。有能觀想此契相者。是人速得
一切如來大自在智甚深三昧。此智印力。隨
心攝召。皆悉成就一切如來及諸菩薩等所
有三昧。以此智印普用攝持。無前無後。
一時滿足。是人即能受用諸佛及菩薩等無
礙智力。是人即得無盡莊嚴祕密之藏。入此
門者。生決定心。無礙惑心。發希有心。何
以故。一切如來智願加持所成就故。次下隨
文釋意。大分有四。爲頌曰。如來不空心。
祕密神變相。親承請教示。現授菩提鉤。初
頌不空心者。經云爾時世尊及祕明等。此中
義分有四。一擧報。二顯體。三明行。四護念。
經爾時世尊毘盧遮那。此第一擧報及體也。
此文略。具足應云爾時金剛界毘盧遮那持
一切如來一身以爲其體。如普賢觀所列。
阿闍梨集此經意。務取行相。廣本重者。皆
略而不出。毘盧遮那佛。如前已釋。後亦准

經。復入不空王大菩薩三摩耶所生薩埵加
持名金剛三摩地 別本云。復入不空王大
菩薩三摩地所生加持薩埵三摩地已 舊
本云。復入不空王大菩薩三摩耶出生加持
薩埵金剛三摩地已 訣云。此第三明行也
 釋曰。此中三昧耶及三摩地。如前已釋。後
亦如是。所謂如來先入普賢心。又入不空
智。故云復入。如來智相。遍洽微塵塵身
心。塵身心一身心故。此一復入一切。一切
皆入此一。顯發智用自在無礙。故云所
生。加持者。謂從不空王智現其鉤相。加持
有情故
經。名一切如來鉤召三昧耶一切如來心從
自心出縛曰羅邏惹 別本經云。從其心出
召請一切如來三摩地名一切如來心説陀羅
尼跋折羅羅闍 舊本云。從自心而出召請
一切如來三摩耶名一切如來心即説呪曰跋
折羅囉惹而伽
反上
 訣云。此第四護念也。釋
曰。謂從不空王大菩提心現召請相。此召
請相。不離佛心故。云名一切如來心等。菩
薩及鉤皆佛心故。而此佛心堅過金剛。故説
祕明云金剛王。金剛王者。梵云跋折囉囉
闍也。此祕明。護念有情。一切有情住堅牢

經。從一切如來心纔出已則彼婆伽梵金剛
手 別本云。説陀羅尼時從一切如來心即
彼薄伽梵執金剛 舊本云。纔説此密語時
於一切如來心中則彼執金剛菩薩 訣云。
頌祕密神變相者。經從此祕明時至種種神
等事已。此中行相。如普賢觀。出入不同
相。文略無者。准上可知。今如前建立。隨略
而釋。經説此祕明時。從一切如來心即彼
薄伽梵執金剛。此即因本二段文也 釋曰。
前觀中。普賢菩薩從佛心出。成執金剛身。
故此觀中。以佛心金剛爲因本。故云即彼
薄伽梵執金剛也。薄伽梵。此正翻爲世尊
也。具足正翻。應云説祕明時從一切如來
世尊執金剛心也。謂此不空王大菩薩從一
切如來金剛心出故
經。爲一切如來大鉤出已 別本云。爲一切
如來衆多大鉤身出已 舊本云。以爲一切
如來之大鉤出已 訣云。此應實顯相二段
文也。此中無月輪圍繞住等者。前門已説
云於諸佛所圍繞而住故。此略而不具。但
云從一切如來心。即彼薄伽梵執金剛也。
故前門云於月輪中出。即此執金剛。即是
普賢遍一切處菩提心輪執金剛也。種種智
者。此云一切如來衆多大鉤者。即種種智
中之一智。一智即種種智也。應知此鉤亦在
月輪中現。已下諸門准知
經。入世尊毘盧遮那心聚爲一體 別本經
云。還同一體入毘盧遮那心 舊本闕此一
段 訣云。此顯力。還源也 釋曰。此中無以
其普賢故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者略
也。上門已説此。准知。下亦如是。皆有如來
普賢金剛威神力也。還源者。謂此鉤本依佛
心出。還入佛心。欲顯此鉤是如來心故
經。生金剛大鉤形住佛掌中 別本云。爲金
剛鉤住佛掌中 舊本云。便即於世尊毘盧
遮那掌中而住 訣云。此示相也 釋曰。此段
文略。應具足云又從心出滿虚空界。成金
剛光明時。彼光明化爲一切如來金剛身語
意所成金剛鉤住佛掌中。唯有下句爲金
剛鉤住佛掌中。准上門應知。下門亦如是。
有能入此鉤三摩地者。應知如上次第。還
入佛心。又從心出。滿虚空界光明。光明化
如來三輪鉤。住佛掌中。如是觀者。是名入
鉤三摩地。即得如來召請諸佛智印加持
經 從金剛大鉤形出現一切世界微塵等如
來身召請一切如來等作一切佛神通遊戲
別本云。復從鉤中出現一切世界微塵等如
來身召請一切如來作種種神變等事已 舊
本云。爾時從彼大鉤身中出現一切世界微
塵等如來既出現已鉤召請入一切如來等事
及一切佛神變作已 訣云。此段亦略。准上
應知。義亦如上。入此觀者。普現色身也。
已下諸門。亦皆准知。若入此普現色身觀。能
令衆生發菩提心等。感應之行。略而不説。
如上門。皆悉具有。下門亦然
經。妙不空王故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
聚爲一體生不空王大菩薩身 別本云。由
不空王大菩薩故及由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
牢故還一體相爲不空王大菩薩身 舊本
云。由不空王故及由金剛薩埵堅牢故同一
密合以爲不空王大菩薩身成就已 訣云。
頌現受教旨相者。經從妙不空王故至最勝
悉地故等。此中入出不同。義分爲五。此第
一攝相也 釋曰。謂如來實相智印。神變無
礙故曰不空。即此智印。諸智中勝故稱爲
王。以此智王護念衆生。令諸衆生受勝
安樂。是智至處無能壞者。故曰堅牢。以堅
牢智攝諸衆生。爲一身相。其中衆生。入出
不礙。住一身中。各令所安不覺不知。唯是
菩薩。了了知見。若有智者。住此三昧。亦復
如是。即能攝受行利益事
經。住毘盧遮那佛心説此嗢陀南奇哉不空
王金剛所生鉤由遍一切佛爲成就鉤召 別
本云。住於毘盧遮那佛心説此嗢陀南曰奇
哉甚希有我是不空王從彼金剛出現爲大鉤
者能遍一切處召請諸如來 舊本云。住於
世尊毘盧遮那佛心而高聲唱言奇哉曰我是
不空王從彼金剛生以爲大鉤召諸佛成就故
能遍一切處鉤召諸如來 訣云。此第二還
源也 釋曰。不空王住佛心時。彼一切世界
微塵等不空。皆住佛身中。如梵網經云各
攝微塵衆。倶來至我所。即其相也。説此偈
言等經思之可解 私釋曰。就此還源偈
爲二。初二句。奇歎智身也。實相智印。自本
清淨。無縁慈悲。於無能所無謀汲引故云
不空王。如前釋。從本極理而生此鉤。故
云金剛所生鉤。鉤召諸佛汲引有情故爲
鉤也。後二句。明鉤召之由。謂爲遍至一切
凡聖起攝引化成就此鉤也
經。時不空王大菩薩身從佛心下依一切如
來右月輪而住復請教令 別本云。時彼不
空王菩薩從佛心出依諸如來右邊月輪中住
而請教示 舊本云。時彼不空王菩薩從佛
心出已便依於諸如來右邊月輪復請教示
訣云。此第三現請也 釋曰。謂不空王大菩
薩。住前所現普賢周圍月輪。爲諸有情請
佛教示。此一不空王請時。彼彼一切世界微
塵不空王如是請。此中闕感應文。如前門
所説。更不復出。後亦准之
經。時薄伽梵入一切如來鉤召三昧耶名金
剛三摩地受一切如來鉤召三昧耶 別本
云。爾時世尊入一切如來鉤召金剛三摩地
已爲一切如來鉤召三摩地 舊本云。爾時
世尊入一切如來鉤召金剛三摩耶三摩地已
爲一切如來鉤召三摩耶 訣云。此第四現
法也 釋曰。所謂此法門名一切如來金剛
加持鉤召。故云鉤召三摩耶。此鉤從普賢金
剛五智印轉轉現故。能廣利益諸有情界

經。盡無餘有情界一切鉤召一切安樂悦意
故乃至一切如來集會加持最勝悉地故 別
本云。盡衆生界攝召一切如來爲一切安樂
歡喜悦意受用故乃至爲得一切如來三摩地
智所持増上悉地故 舊本云。盡遍衆生界
一切攝召一切如來爲一切安樂悦意受用故
乃至爲得一切如來三摩耶智所持増上悉地
成就故 訣云。此第五顯益也 釋曰。謂五
智鉤召等持力。一切如來加持故。若有持念
此三昧耶。一切如來及菩薩衆。一切時集
會。隨彼彼念爲作利益故。云悦意受用
等。若有衆生。從初發心。與諸如來普賢菩
薩等量發者。如有菩薩。即是如來。由心
等故。諸佛加持故。於佛法界五智上。更
増妙智廣大自在故。云増上悉地果也
經。則彼金剛鉤授與不空王大菩薩雙手一
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鉤召金剛鉤召潅頂
時金剛鉤召菩薩摩訶薩以金剛鉤召一切如
來説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無上金剛智成諸
佛利益最上能鉤召 別本云。以金剛鉤授
彼不空王大菩薩雙手爾時一切如來復以金
剛鉤名號而與潅頂時金剛鉤菩薩以彼金剛
鉤召請一切如來已説此嗢陀南曰我是諸如
來無上金剛智成就諸佛事最上鉤召者 舊
本云。即於彼不空王大菩薩如上於雙手而授
與之爾時一切如來以金剛鉤召號而潅頂之
是時金剛鉤召菩薩以彼金剛鉤召鉤召一切
如來已而高聲唱言曰我是諸如來無上金剛
智能成就佛事最上鉤召者 訣云。頌授智
提鉤者。經從以金剛鉤授彼乃至偈末
等 釋曰。此中授潅頂法具光明等五種。
如前門所列。此中略有二相。餘三隱而不
出。但作即具用爲之。二相者。所謂智印及
句印名號而與潅頂等也。時不空王授此
鉤已諸佛隨進故。故以彼金剛鉤召請一
切如來已。衆生授者。亦復如是。有見聞者。
諸罪消滅。聖賢護念。若非授而輒受持求
悉地者。於如來智自在力用。即不成就。是
故佛言。是人盜法。被諸鬼神之所損壞。説
此偈言等。如經可解。私釋曰。就此授智
菩*提鉤爲二。初明授智菩薩鉤潅頂。如文
也。從金剛鉤召潅頂時下。二明説令信偈。
爲二。初欲説偈。即寄智印以示其相。如
文也。次正説偈令生信解。又爲二。初二
句。正示此是一切佛印。令生正信。簡擇天
等及以分位故云佛也。此金剛印。非是三
乘顯教所及。故云無上無能壞者。故云金
剛也。後二句。明智印功能成就諸佛利有
情事。此鉤最勝故。云成諸佛利益最上能
鉤召
經。爾時婆伽梵復入摩羅大菩薩三摩耶出
生薩埵加持名金剛三摩地一切如來隨染三
摩耶名一切如來心從自心出嚩曰囉邏誐
 別本云。爾時世尊復入摩羅大菩薩三摩
地出生加持薩埵金剛三摩地已從其心出一
切如來奉事三摩地名一切如來心説此陀羅
尼曰跋折*囉*囉伽 舊本云。爾時世尊復入
摩羅大菩薩三摩耶出生加持薩埵金剛三摩
地已即從己身出一切如來奉事三摩耶名
一切如來心即説密語跋折囉囉伽 私釋
曰。從此以下。第三明一切如來菩提心門。
第三摩羅大菩薩授金剛華器仗智潅頂門
也。心要云。雖有鉤召。然未具大悲之心。
須發愛念一切有情而與救護。於是金剛
愛菩薩。乃執大悲之箭。能射二乘計執之
心。若能所未忘。豈爲濟拔持此大悲弓箭
亦能殺害一切煩惱。直取菩提。即金剛愛菩
薩之行位也。分別位云。毘盧遮那佛。於内
心證得金剛愛大悲箭三摩地智。自受用故。
從金剛愛大悲箭三摩地智。流出金剛箭光
明。遍照十方世界。射害一切衆生於無上菩
提厭離心者。還來收一聚。爲令一切菩薩
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剛愛菩薩形。住阿
閦如來左邊月輪也 訣云。第三一切如來
摩羅大菩薩三摩耶智印實相門。述此意
者。謂如來悲智。甚深微密。亙無盡界違順染
淨。是故如來現其智相。名曰摩羅。能令樂
染淨者不得自在。摩羅者。具足梵音云摩
爛拏。此翻殺者。如其智印。所謂弓箭。謂或
有菩薩。成等正覺。住清淨處。不樂隨於
雜染世界成就衆生。此智印力。能射攝之。
不令久住故。以染智攝彼淨智。故名殺
者。或有菩薩。發廣大心。作大佛事。有佛
菩薩。住於自宮。不助其力。而此菩薩。即以
此智印。向而彈撃之。彼佛菩薩。便當隨喜
而共加持。佛智神力。無有違者。此即殺淨
而順染也。又諸衆生。恒爲一切煩惱堅牢
染縛。而不信受佛清淨法。爾時。菩薩以此
智印而撃射之。彼所堅縛即便破壞。以清
淨法而用染之。一切衆生。以是因縁開示
悟入佛之知見。此即殺染而順淨也。是故
如來以摩羅智。於染淨中。皆能染淨也。又
此次第者。謂入初普賢金剛三昧耶。遍能觀
察一切如來。遍能了知諸佛境界。得不空
智。爾時。如來便以智印而用加持。得加
持已。便能集會一切如來及諸如來。無盡智
藏。嚴自智界。作大佛事。便能承事一切如
來。而諸如來。護念不捨。是以染智據此而
説。如是次第。皆是如來普賢三昧智用。一合
實相甚深境界。以聲字相次故。別別轉轉
耳。後後所説。准應知之。次下釋文頌云。如
來奉事心。祕密神變相。現請教旨者。授菩
提弓箭。如來奉事心者。經云。爾時世尊復
入乃跋折羅伽等 釋曰謂從普賢菩*提金
剛三昧入佛境界。加持衆生。相續便入不
空相。而作佛事轉住。即入此奉事門。故云
復入等。如上准知。言奉事及染愛者。
事如來及以衆生。以奉事衆生故。衆生離
苦。又謂由染愛如來故。如來護念。由染
愛衆生故。衆生解脱。是以名爲染愛之智。
故説祕明云跋折*囉邏伽也。祕密義者。謂
金剛愛染奉事也
經。從一切如來心纔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
剛爲一切如來華器仗出已入世尊毘盧遮那
佛心聚爲一體生大金剛箭形住佛掌中從
彼金剛箭形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作一
切如來隨染等作一切佛神通遊戲 別本
云。説陀羅尼時從一切如來心即彼薄迦梵
執金剛爲一切如來華器仗出已還同一體性
入毘盧遮那佛心爲金剛弓箭身出住佛掌又
從彼金剛箭出現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作
一切如來神變佛事已 舊本云。纔説此呪
時從一切如來心中即彼世尊執金剛以爲一
切如來華器仗既出已。同一密體入於世尊
毘盧遮那佛心中於彼便以爲金剛弓箭身而
住於掌中即從彼金剛箭身一切世界微塵等
如來身出現已爲作一切如來奉事等及一切
如來神變作已 訣云。頌祕密神變相者。從
此以下至神通遊戲等 釋曰。此中神變入
出合散皆如普賢金剛行相耳。唯此中契相
別者。所謂華器仗弓箭等。是如來彈撃智也。
其契兩頭。皆有蓮華。故云花器仗。花器仗
即是弓箭也。此智如主立彈官。彈撃非法。
謂二乘樂寂自謂究竟。此非法也。菩薩位
地。非智不等。此非法也。一切衆生。常樂諸
欲。習諸邪道。此非法也。乃至假使有佛及
一切聖賢。非智不等。皆是非法也。是故大
日如來現此智相。令諸菩薩習正行者。持
此智印。承事諸佛。攝受衆生。隨意無礙
經。極殺故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聚爲
一體生摩羅大菩薩身住世尊毘盧遮那佛心
説此嗢陀南奇哉自性淨隨染欲自然離欲清
淨故以染而調伏時彼摩羅大菩薩身從世尊
心下依一切如來左月輪而住復請教令時
世尊入一切如來隨染加持名金剛三摩地受
一切如來能殺三摩耶盡無餘有情界隨染一
切安樂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來摩羅業最勝
悉地果故 別本云。由至極殺故住於金剛
薩埵三摩地已極堅牢故合同一體性爲摩羅
大菩薩身已住於毘盧遮那佛心説此嗢陀南
曰我實希有自性清淨以愛染故奉事如來雖
有離染得清淨者能以染故而調伏之爾時摩
羅大菩薩從佛心出依一切如來左邊月輪
中住復請教示爾時世尊入一切如來愛染奉
事加持金剛三摩地已爲一切如來摩蘭拏金
剛三摩地盡衆生界喜愛一切安樂悦意受用
故乃至獲一切如來摩羅業最勝悉地果故
舊本云。由至極殺故復由金剛薩埵三摩地
極堅牢故同一密合以爲成就摩羅大菩薩身
已即住於世尊毘盧遮那佛心中住已而高聲
唱是言奇哉曰我自性清淨能以染愛事奉事
於如來以離染清淨染故能調伏爾時彼摩羅
大菩薩身即從毘盧遮那佛心而下於一切如
來左邊月輪中而住已復請教示爾時世尊入
一切如來愛染奉事三摩地加持金剛既入定
已一切如來摩蘭拏金剛三摩耶盡遍衆生界
喜愛一切安樂悦意受用乃至一切如來摩羅
業最勝悉地獲果故 訣云。頌現請教示相
者 釋曰。謂以諸佛境界入衆生界。和合
爲一。成妙智相。在左月輪。爲諸衆生現
諸因縁故。云爲摩羅大菩薩身。而此大菩
薩善巧智相。奉事如來。雖已離於愛染。由
善巧故。諸佛愛念。如世恩愛不相捨離故。
攝爲一體。住於自心。説調伏偈。如經可
解。次菩薩出現請教示相。如來復入念其
所應。乃至一切獲得妙益。故最勝悉地果
故等。此中句義。已如上釋。更不繁詞也。依
經思之可解耳 私釋曰。偈文分爲二。初
二句。稱歎智身也。菩提無染淨。不爲二邊
非法所礙故云自性淨。能令染淨。能令染
染。故云隨染欲。殺淨順染。殺染順淨。其
體自爾。非物使然。故云自然。後二句。明智
印功徳。若體是欲者。何能調伏諸非法等。故
云雖離欲清淨。故以染而調伏。問。若云智
體離欲清淨者。何故更云以染調伏。答。所
言染者。是無染而染。現染故云染也。又能
令他不染而得染欲。謂或有菩薩。住清淨
處。不樂染界。或有菩薩。住於自宮。不助
其力。或有衆生。爲煩惱染。不樂清淨。射
攝如是染淨之類。皆悉令染。染淨等法。又
大悲之心。愛念一切故云染也。具如

經。則彼金剛箭授與摩羅大菩薩雙手則一
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弓金剛弓潅頂時金
剛弓菩薩摩訶薩以金剛箭殺一切如來説此
嗢陀南此是一切佛染智無瑕穢以染害厭離
能施諸安樂 別本云。授彼金剛弓箭與摩
羅大菩薩雙手已是時一切如來以金剛弓箭
與其潅頂時金剛弓菩薩摩訶薩以其金剛箭
殺一切如來時説此嗢陀南曰此是諸佛無垢
染智能以染愛害離染者悉能受與一切安樂
 舊本云。彼金剛箭爲彼摩羅大菩薩如上
雙手而授之是時一切如來皆號彼爲金剛弓
以金剛弓名而潅頂之爾時金剛弓菩薩摩訶
薩以其金剛箭殺一切如來時即以高聲唱如
是言曰此是一切佛離垢愛染智以染害離染
一切受安樂 訣云。此是頌授菩提弓箭
釋曰。潅頂之法。略如前釋。授此智相而説
偈等者。欲令菩薩及諸有情見聞此法受
持修行。不生疑礙故。云此是諸佛無垢染
智。能以染愛害雜染者。悉能授與一切安
樂。是名彈撃智印。即弓箭之表也 私釋曰。
就令信偈爲二。初二句。是擧勝人令生
正信。謂此智印。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染智
無瑕穢。非是三乘下位之類。及外道等紆
迴僞詐之智印也。三乘劣智。或但出分段。
或在變易。塵沙無明未得斷盡。名爲瑕穢。
又煩惱易斷如穢垢。所知難斷如瑕玭。小
乘三人。但斷煩惱。所知全在。上智菩薩。雖
斷所知。而是分斷。未究竟盡。猶如瑕玭。凡
夫人夫。六趣四生。二障全具。如瑕與穢。而
是智印。無此等失故云無瑕穢也。後二句。
擧智印功能。令無凝滯也。二乘及以不肯
利生諸菩薩等。煩惱所縛不樂佛法諸有
情輩。射害如是等類之心。安住菩提故。云
以染害厭離等也
經。爾時婆加梵復入極喜王大菩薩三昧耶
所生薩埵加持名金剛三摩地一切如來極喜
三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從自心出*嚩曰*囉娑
度 別本云。爾時世尊復入歡喜王大菩薩
三摩地所生薩埵加持金剛三摩地已從其心
出一切如來歡喜善哉名一切如來心説此
陀羅尼曰跋折*囉沙度 舊本云。爾時世
尊復入歡喜王摩訶薩埵三摩耶所生薩埵加
持金剛三摩地已從自心而出一切如來歡喜
名一切如來心即説密語跋折羅娑度 私釋
曰。從此以下。第四明一切如來菩提心門。
第四歡喜王大菩薩授金剛善哉智潅頂門
也。心要云。由斯勝行。極喜善哉。即獲一切
善法三種祕密。心善口善意善三善法門。三
業清淨。賛善功徳。無量無邊。即善哉菩薩之
本事也。分別位云。毘盧遮那佛。於内心證
得金剛善哉歡喜王踊躍三摩地智。自受用
故。從金剛善哉歡喜踊躍三摩地智流出金
剛善哉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時一切衆生
慼於普賢行生下劣意者令得身心以
踊躍智。還來收爲一聚。爲令一切菩薩受
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剛善哉形。住阿閦如
來後月輪也 訣云。第四一切如來善哉智
金剛踊躍大菩薩三昧門。述此意者。所謂諸
法智性。空寂清淨。一切如來。以此智道綱
紀有情。而諸聖賢未達源際。以爲差別。縱
其入者太過。即空見之甚也。其未入者不
及。即愚凡之極也。而此二輩行雖殊異太過
不及。皆未入故。於諸如來功徳智藏不生
欣樂。亦不稱歎。大智明見愍斯輩。故現此
智相。名曰善哉。遇斯光者。便生踊躍。故
名歡喜王。其次第者。謂成就如來普賢菩提
金剛智藏鉤弓神變妙莊嚴相。彼無智住空
者。縱令得見。皆不隨喜。亦不稱歎。故佛
訶言如盲如聾。所以如來大智善巧力故。爲
利斯輩現善哉智。潅菩薩頂及諸衆生。若
此功徳門者。持此法印而稱祕明。一
切諸佛無不稱善者。故彼住空者。雖不喜
樂。亦皆稱善。以稱善因縁。漸當覺悟。由
一切聖賢歎故。其修行者。踊躍無量。故以
漸次。第四而説即此第四智印。前普賢金剛
三昧一切智。其中祕密神變境界。更亦不
別。以一相故。應知。次下釋文有四門。而
爲頌曰。如來歡喜心。祕密神變相。現請教
旨故。授彼善哉智。經爾時世尊復入歡喜王
乃至娑度等者。此如來歡喜心也 釋曰。謂
從前三昧出。入此歡喜王三昧。故言復入
也。三摩耶等持義。如上釋。祕明云跋折羅
娑度。正翻爲金剛善哉。此聲句遍加持故。
破不善故。入善品中。破不歡喜者。皆生
歡喜故。稱金剛善哉。此善哉智。極堅牢故
經。從一切如來心纔出已則彼婆伽梵持金
剛爲一切如來善哉相入世尊毘盧遮那佛心
聚爲一體生大歡喜形住佛掌中從彼歡喜形
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作一切如來善哉
相作一切佛神通遊戲 別本云。説陀羅尼時
從一切如來心即彼薄伽梵執金剛以爲一切
如來善哉相出已同一體性入毘盧遮那佛心
爲金剛歡喜體住佛雙手掌中又從歡喜體中
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作一切如來善哉
及神變等事已 舊本云。纔説此呪時從一
切如來心即彼執金剛以爲一切如來善哉相
已同一密合便入毘盧遮那如來心既入心已
而爲金剛歡喜體住於雙手掌中爾時從彼金
剛歡喜喜體中出現一切世界微塵數等如來身
既出現已作一切如來善哉等事一切如來神
變已作 訣云。此祕密神變相也。此中行
相。一如普賢觀法
經。極喜故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聚爲
一體生歡喜王大菩薩身住世尊毘盧遮那
佛心説此嗢陀南奇哉我善哉諸一切勝智所
離分別者能生究竟喜時歡喜王大菩薩身從
世尊心下依一切如來後月輪而住復請教令
時世尊入一切如來等喜加持名金剛三摩地
已受一切如來極喜智金剛三昧耶盡無餘有
情界受一切歡喜一切安樂意故乃至得一
切如來無上喜味最勝悉地果故 別本云。
以極歡喜故金剛薩埵三摩地已極堅牢故
合一體相爲歡喜王大菩薩身住於毘盧遮那
佛心説此嗢陀南曰我今奇哉實爲希有諸佛
所歎最勝善哉雖離無相無分別者若聞我名
常生歡喜爾時歡喜王菩薩從佛心出於諸如
來背後月輪中住復請教示爾時世尊入一切
如來歡喜金剛三摩地已現一切如來無上極
歡喜智三摩地爲盡衆生界一切歡喜安樂悦
意受用故乃至獲一切如來無上踊躍最勝味
悉地果故 舊本云。以極歡喜故復以金剛
薩埵三摩地極堅牢故同一密合便成歡喜
王摩訶薩身住於毘盧遮那如來心而高聲唱
如是言奇哉曰我是最勝一切智者所共稱説
若諸妄相分別斷除聞常歡喜爾時歡喜王摩
訶薩身從佛心下於諸如來背後月輪中住復
請教示爾時世尊入一切如來歡喜金剛三
摩地已現一切如來無上極歡喜智三摩耶爲
盡遍衆生界一切歡喜一切安樂悦意受用故
乃至一切如來無上踊躍獲最勝味悉地果故
 訣云。此現請教旨故也。其中出入行相。皆
如前已釋。此中云無上踊躍最勝味者。謂
彼住空之類愚下之徒。如來善巧現斯智相
隨彼彼類令衆歡喜。由歡喜故。獲勝加
持。以是因縁得入如來功徳藏海。此是諸
佛味故。故云無上踊躍最勝味也 私釋曰。
就奇歎偈爲二。初二句。是直歎智身。謂我
善哉是諸一切佛勝智印也。諸權教人。未
知如來内證現相故不隨喜。諸凡夫等愚
惑所蔽不能智故亦不喜歡。今此智印。
深契極理。稱歎内證。故云勝智。又此智身。
一切諸佛之所稱歎。故云一切勝智。故別本
云諸佛所歎最勝善哉。後二句。歎智身功
能。謂此智身。雖離分別。能生自他究竟極
喜。故云所離分別者。能生究竟極喜。諸顯
教乘。專不能知内證大喜。是故無究竟喜。
金剛乘人。從初發心學如來智。乃至末後
但證佛智。故云生究竟喜
經。則彼金剛喜授彼歡喜王大菩薩摩訶薩
雙手則一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喜金剛喜
潅頂時金剛喜菩薩摩訶薩以金剛喜善哉相
歡悦一切如來説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能轉
善哉相作諸喜金剛妙喜令増長 別本云。
以金剛歡喜以授彼歡喜王大菩薩雙手中爾
時一切如來皆以金剛踊躍名號而與潅頂時
金剛踊躍菩薩以其金剛歡喜悦相以善哉聲
令一切佛歡喜已説此嗢陀南曰此是諸佛殊
妙金剛能作歡喜増善哉者 舊本云。其金
剛歡喜則爲彼歡喜王摩訶菩提薩埵如上授
與雙手爾時一切如來皆號之爲金剛踊躍以
其金剛名而潅頂之于時金剛踊躍菩薩摩
訶薩以其金剛歡悦相以善哉聲令諸佛歡喜
已高聲作如是言曰此是諸佛等善哉能轉
者此殊妙金剛能増益歡喜 訣云。此授善
哉智也。謂此菩薩以得潅頂。此潅頂智者。
從佛普賢金剛心所出生無退住相故。曰
金剛踊躍也。佛加持故。便説偈言。如經可
解 私釋曰。就令信偈爲二。初二句。明
擧是佛善哉相令發善信。若不擧勝人。何
能生他信。一切諸佛。以此智印能令轉生
自他大喜。故云此是一切佛等。後二句。是
明智印生自他喜。初一句。明生自喜金剛
成。喜金剛非但一人故。云作諸喜金剛也。
後一句。明生他妙喜。喜是非常故云妙喜。
喜性本有待縁發起故。云令増長也。兩本
經。於茲有兩題目。今經闕初題目。准上應

經。大菩提心一切如來鉤召三昧耶一切如
來隨染智大歡喜如是一切如來大三昧耶薩
埵 別本云。已上四菩薩竝是金剛部東方
阿閦佛大圓鏡智眷屬都號爲一切如來摩
訶金剛三摩地薩埵 舊本云。以上四菩薩
竝是金剛部中阿閦佛眷屬都號爲一切如來
摩訶三摩耶薩埵 訣云。次結。謂此四菩薩。
住東方金剛界不動如來所。前後左右。於菩
提輪内。現神變已。圍繞而住。此謂一切如
來菩提四智相金剛輪此菩薩輪。周遍法界。
同而不同。純金剛相而爲嚴飾。内外供養。
及四攝等。皆於其中。嚴持而住。所以此位
先東方者。謂起作之初門。應物之源序故。
諸佛法先照東方。次及餘方。如日初出。東
方先明。次照餘方。一切皆明。又如四洲衆
生。但日出處。皆呼爲東。東者最初之義。非
世方分之稱也。此金剛菩提三昧。亦復如
是。欲入佛法海者。皆從此入。便以智入
如來境界。金剛三昧。能破壞非法。能成就
正法。能除滅障礙。能堅牢法界。以無礙智
運轉觀察。無前無後。入此金剛法界。相妙
莊嚴藏。如前所説。令其成就。既成已後。入
如來虚空藏三昧。下次第説
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第三



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第四
 大勇金剛撰 
經。爾時婆伽梵 兩本經同云爾時世尊
釋曰。從此以下。第二明一切如來福徳聚門
四大菩薩。然金剛頂訣。但釋東方四大菩薩。
不釋南方以下經文。是故今准前文。及以
依諸祕密金剛乘等教迹。消釋經文。亦分爲
二。初明四大菩薩。後明總結也。就初亦
分爲四。一虚空藏大菩薩授金剛七寶潅頂
智門。二大威光大菩薩授金剛日輪智潅頂
門。三寶幢大菩薩授如意滿願幢潅頂門。四
常歡喜根大菩薩授金剛笑潅頂智門。已上
四大菩薩。竝是南方寶生如來。是平等性智
眷屬。都號與一切初成道如來寶部中大潅
頂薩埵也。出生義云。由一切如來大莊嚴
義而生金剛寶焉。由一切如來大威耀義
而生金剛日焉。由一切如來大滿願義而
生金剛幢焉。由一切如來大歡喜義而生
金剛笑焉。則南方寶光明功徳界寶生如來
四親近菩薩也。以一切如來無住檀那波羅
蜜之所成就焉。此中初明虚空藏大菩薩授
金剛七寶潅頂智者。心要云。由斯善法。
果願未圓。須臾潅頂。莊嚴瑩飾其體。
虚空藏菩薩。持摩尼寶瓶。復相。一切如來
發生大摩尼寶。潅頂大菩薩。受位乃至轉
輪王位時。悉皆爲之利益恒沙無邊福徳聚
威徳自在。此乃虚空藏菩薩之福徳智也。分
別位云。毘盧遮那佛。於内心證得金剛寶
潅頂三摩地智。自受用故。從金剛寶潅頂三
摩地智流出金剛寶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潅灑一切衆生頂。獲得菩薩不退轉職位。還
來收爲一聚。爲令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
智故。成金剛寶菩薩形。住寶生如來前月
輪。次釋經文者。大分有四。爲頌曰。如來
金寶心。祕密神變相。現請教示故。授彼金剛
寶。初言如來金寶心者。從爾時至囉怛曩
二合於中四門不同。一擧報。二顯體。三明
行。四護念。今此文。是初擧報乃至體。若
足言者。應云爾時婆伽梵持一切如來
身以爲其體於普賢門而具顯示。今但擧
報兼顯體。下亦准知
經。復入虚空藏大菩薩三昧耶所生寶加持
名金剛三摩地 別本云。復入虚空藏摩訶
菩提薩埵三摩地所生寶加持金剛三摩地已
 舊本云。復次從虚空藏心出現摩訶菩提
薩埵三摩耶所生寶加持金剛三摩地已 釋
曰。此第三明行也。初明佛入三昧耶。如來
先入金剛喜菩薩三摩地。又入寶潅頂三摩
地智。故云復入也。所言虚空藏大菩薩者。
是三昧之主。即此菩薩所修之行故。云虚空
藏菩薩三摩耶。福徳之聚。無邊無際。猶如虚
空。又三輪清淨。喩若虚空離諸垢染。故云
虚空。所言藏者。略有三義。謂一者能藏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