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頂經開題 (No. 2221_ 空海撰 ) in Vol. 61

[First] [Prev] 1 2 3 4 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21
金剛頂經開題
今釋此經略顯三分。初陳綱緒。次演題額。
後解經文 初綱緒者。蝸角民盲羅睺。蚊
睫族聾大鵬。況乎法佛三密四種言語不
能及。曼荼四身九種心識不得縁。是故名
言絶而機水涸。身土隱而應月沒。大惠懇請
能仁不許。迦葉至扣寂尊猶閟。海妙但見月
光。地藏略讃日蔽。大衍稱其絶離。地論顯
其不説。三大異域一心別源。廢詮之客憩
郊放牛。絶慮之賓臨廟待鶏。氷照椎輪摧
轅染淨之岳。水波游艇折楫風水之海。妙雲
開塔之朝。金薩灌頂之時。三密祕藏爀神光
而曜大虚。五智大我湛妙相以坐靈臺。十
六輪王各領自國。四攝宰輔分職利他。恒
沙萬徳森羅自居。無盡莊嚴塵麻非喩。各奉
大日之垂拱。如衆星共北辰。三十七圓智
微細住自然。四種曼荼羅本居金剛性。四
種法身共陳斯道。十八瑜伽同示此趣。斯
乃不捨此身頓證佛位。不共佛法速疾神
通之教也。自非輪王種性祕密加持。何能
聞不思議之法信&MT10769;信之教
次演題額者。所謂金剛頂瑜伽一切如來眞
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是其題額也。此有
二總與別也。總者金剛頂瑜伽五言是也。此
經都有十萬偈十八會。通號金剛頂瑜伽。別
名者隨會樹號。初會名一切如來眞實攝
大乘現證六教王。即此經是也 次第二會
名一切如來祕密主瑜伽。於色究竟天説。
具四大品廣説微細實相理。及廣説降
醯首羅天。魔醯首羅天以偈與金剛菩薩酬
答 第三會名一切教集瑜伽。於法界宮
殿説。一切如來異口同音問金剛薩埵菩薩。
一百八問。金剛薩埵一一答。第四會名降
三世金剛瑜伽。於須彌盧頂説。金剛藏等八
大菩薩一一尊。各説四種曼荼羅 第五會
名世間出世間金剛瑜伽。於波羅奈國空界
中説。略説五佛曼荼羅等 第六會名大
安樂不空三昧耶眞實瑜伽。於他化自在天
宮説。此經中説普賢菩薩曼荼羅及毘盧遮
那金剛藏等曼荼羅 第七會曰普賢瑜伽。
於普賢菩薩宮殿中説。普賢菩薩等至金剛
拳及外金剛部。一一尊各説四種曼荼羅
第八會名勝初瑜伽。於普賢宮殿説。大略
同第七會 第九會名一切佛集會拏吉尼
戒網瑜伽。於眞言宮殿説。此中説立自身
爲本尊瑜伽訶身外立形像 第十會名
大三昧耶瑜伽。於法界宮殿説。此經説偈

    愚童覆無智 不知此理趣
    餘處而求佛 不悟此處有
    十方世界中 餘處不可得
    心自爲等覺 餘處不説佛
第十一會名大乘現證瑜伽。於阿迦尼吒天
説。廣説實相理及三十七尊四印等 第十二
會名三昧耶最勝瑜伽。於虚空界菩提場
説。此經中於自身上建立曼荼羅。説自身
本尊瑜伽。廣説阿字門通達於染淨有爲無
爲無礙。第十三會名大三昧耶眞實瑜伽。
於金剛界曼荼羅道場説。十方一切諸佛異
口同音請金剛薩埵。唯願説三昧耶眞實教
法。我等先已受訖。唯願金剛薩埵爲菩薩説。
薩埵得請已。説普賢菩薩十七字眞言等
第十四會名如來三昧耶眞實瑜伽。此經中
普賢菩薩十六大菩薩四攝爲一身。及五部圓
融。如來部即金剛部。蓮華部即寶部。互相渉
入 第十五會名祕密集會瑜伽。於祕密處
説。所謂喩師婆伽處説。號般若波羅蜜宮。
此中説教法壇印眞言住禁戒似如世間貪
染相應語。會中除蓋障菩薩等白佛言。世間
大人不應出麁言雜染相應語。佛言。汝等
清淨相應語有何相状。我之此語加持文
字應化縁。方便引入佛道。亦無相状成大
利益。汝等不應生疑。廣説實相三摩地四
種曼荼羅四印等。第十六會名無二平等
瑜伽。於法界宮説。此中説生死涅槃世間
出世間自他平等無二。動心擧目聲香味觸
雜染思慮住亂心無二。同眞如法界皆成
一切佛身。第十七會名如虚空瑜伽住
實際宮殿説。説三十七尊四種曼荼羅四種印。
此中修行者與一一尊相應皆量同虚空。法
身相應離一切萬物。法體光明量同虚空無
來無去。此亦説虚空三摩地相應法 第十
八會名金剛寶冠瑜伽於第四靜慮天説。
金剛薩埵菩薩請佛爲大梵天説五部瑜

此十八會瑜伽。或四千頌。或五千頌。或七千
頌都成十萬頌。具五部四種曼荼四印。具
三十七尊。一一部具三十七。乃至一尊成三
十七。亦具四種曼荼羅四印。互相渉入。如
帝釋網珠光明交映展轉無限。一一佛等身
分。一一毛孔。一一相。一一隨形好。一一福
徳資糧。一一智慧資糧。住於果位量同虚
空。然各各分齊各不雜亂同證四身。所謂
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若修行者善
通達此理趣。與本尊三摩地相應即與如
上諸尊平等無異。如上十八會同説金剛頂
相應之法。故通總名金剛頂瑜伽。如上總別
名略釋
就第一會中有四大品。一名金剛界。二名
降三世。三名遍調伏。四曰一切義成就。即
表四智印。大羯法第三等印如次配之。此四
品中就總別二名中。又釋得名所由。或古徳
云。諸經題名。或約人立名。阿彌陀經藥師
經等是也。或據法得號。大般若大涅槃等經
是。或約喩名之。譬喩經是。或法喩合立。妙
法蓮華經是。或人法喩倶擧。大方廣佛華嚴
經是。今此經題名准古徳淺略釋具人法
喩三。金剛頂是喩也。一切如來人也。餘字法
也。復次有十對。一人法一對。如來人眞實等
法故。二法喩一對。金剛頂喻眞實等法故。三
理智一對。如來現證能證智眞如實相所證理
故。四體用一對。眞如實相體大乘教王等用
故。五教理一對。大乘教王等教眞如實相理
故。六行果一對。金剛頂瑜伽是行如來現證
果。七能所一對。如來能入智金剛所入
定故。八因果一對。如來因如來即菩提。菩提
心爲因故現證果故。九非因非果一對。眞如
實相法然之理常恒之法非因縁生。是故眞如
非因實相非果。眞則眞如。實則實相故。九
體相一對。眞如實相是體一切如來是相故。
十相用一對。一切如來相大教王用故 復
次約一一名句。釋其義者此亦二。一梵言
名成立。二唐言名句。初梵言名等者。據西國
語正呼vajrau@s@n@i@sasarvatath@agat@asamaya
mah@aya@mdabhisa@mbodhimah@aaha@mrajasutra@m
vajra唐翻云
金剛
u@s@n@i@sa翻云
sarva翻云一
切諸
tath@agat@a
如來如去
如知等
mah@aya@mda大乘bhisa@mbodhi現證mah@aa
ha@m大教rajasutra@m 唐梵翻譯如此。梵言
名成立者。一字曰言二字曰名。多字成立亦
名句也。今言vajra。始va字是言。次jra字亦
言。二言合表一金剛名。是則二字名。次u
@s@n@i@sa此亦三字合表一頂名。次tath@agat@a
亦四字合顯一如來名。如此一字二字乃至
三四字合詮一物名。積名成句。聚句爲頌。
一名一句皆詮人法等名。此名言等義甚廣
無際如聲字義釋且略之。復次金剛者。具
顯祕二義。顯義者。金剛者是世間所有堅
名。以喩如來實智。金剛寶具多功徳。此寶
埋地不朽入火不銷。貧人&MT10769;見得者富貴。
戰具中最勝常恒堅固。如是如來實智具多
功徳。久埋無明煩惱地中不曾朽爛。入無
間瞋恚火不消不融。下劣凡夫億劫&MT10769;見。
若能得證爲三界王。横竪智杵摧壞四魔常
住不變自在安樂。復次金剛名約顯乘有
一百差別。五十位各有能入智所入定故。約
祕密乘竪位有一百金剛義。又一一地位具
能入所入故。約横義有一百別。五十位人
各具能入所入故。復有一千金剛。一一地分
十地故。復有微塵數不可説不可説金剛差
別。雖有如是不可説金剛。然除淺就深攝
枝歸本有三十七金剛。就此三十七又分
能入金剛智所入金剛定能證金剛人。總有
一百二十金剛名。是三十七金剛金剛智慧
之頂。金剛三摩地之尊。金剛人之王。此經能
説如是三十七尊三十七王三昧。故名金剛
頂。頂者頭頂表佛行之無上。此三十七智三
十七定。且約一曼荼羅上首名之。約三重
曼荼羅眷屬有一千五十七尊。此各各具定
惠及人。都有三千一百七十一尊。人及定惠
悉皆餘法所尊所宗。故共得尊名。若約一一
曼荼羅。各具四種曼*荼羅四智印。有無量
無邊金剛差別。何況十八會各具四種三十
七乎。帝網非喩塵墨&MT10769;&T047368;。自非如來智慧
薩埵定力誰敢究盡 復次一切如來者。具
顯密二意。顯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一切如
來。是則各各衆生修如實道去成正覺來
化衆生名如來也。密義五智佛名一切如
來。聚一切諸法共成五佛身故。此五佛則
諸佛之本體諸法之根源。故名一切如來。此
五智有二別。一自五智佛。二他五智佛。他五
智佛亦二。一先成就者。二未成就佛。先成就
亦二。一自先成就二他先成就。自他本覺佛
則法爾自覺本來具足三身四徳。無始圓滿
恒沙功徳。所謂恒沙性徳者。五智三十七智
及塵數眷屬等。故經云。薄伽梵金剛界遍照
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
自在大三昧耶自覺本初大菩提心普賢滿月
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金
剛手等十六大菩薩及四攝行天女使金剛内
外八供養天女使。皆已微細法身祕密心地。
各於五智光明峯杵出現五億倶胝微細金
剛。遍滿虚空法界。諸地菩薩無有能見。倶
不覺知。又云。大日金剛峯微細住自然。光
明常遍照不壞清淨業。言大日金剛峯者。毘
盧舍那法界體性智是。微細住自然者。金剛
自性大圓鏡智阿閦佛是。光明常遍照者。南
方寶生平等性智自證徳是。清淨者。本來清
淨心妙觀察智無量壽佛也。不壞業者。無爲
作業者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也。此五
智佛及三十七智佛乃至無量倶胝佛。不觀
修行不待對治。本來住此法爾佛位。具四
種法身備塵沙莊嚴。言四種法身者。自性
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是。如此四種法身
自然自覺。故名先成就本覺佛。此本覺又有
三種差別。一三自一心門本覺。二一一心
眞如門本覺。三不二摩訶衍一心本覺。初
三自一心本覺中有四別。染淨本覺清淨本
覺一法界本覺三自本覺是。眞如門本覺又
有二別。清淨眞如本覺染淨眞如本覺。如是
本覺重重無量。今此經所示本覺。通攝一
切本覺。別表不二門本覺。此本有法身其數
無量。故云一切如來。此如來餘一切門之所
不能攝。然此不二本覺能攝一切門之佛。
故名頂。如來頂則最上最勝義故。次言眞
實者。眞眞如。實實知實相。眞有十種。一根
字事眞。二本字事眞。三遠字事眞。四自字事
眞。五體字事眞。六性字事眞。七住字事眞。八
常字事眞。九堅字事眞。十總字事眞。如又有
十種繁故略之。眞者眞理如者如理。此眞
與如各具二十種。十種清淨眞理與十種清
淨本相應。十種清淨如理與十種清淨覺相
應。十種染淨眞理與十種染淨本相應。十種
染淨如理與十種染淨覺。相應。今所言眞
如。通攝染淨清淨二種眞如。別顯自門祕
密眞如。本能攝末故攝二種耳。實知實相
者。三自門實知實相。一心門實知實相。性徳
圓圓海實知實相。各各重重差別。今所言實
知實相不二門實知實相是。然通攝二門實
知實相。言實知者能達知。實相者所達境。
又實知是心密。實相是身密。復次智則境。境
則智。又非智非境而智而境。然非九種心
量之所縁。一一心之所縁而已。又非一一心
之所縁。不二心之所證而已。復次金剛頂一
切如來金剛頂一切三摩地。皆悉離戲論分
別之虚僞。證平等不變之眞理。故名眞實。
約自他本覺辨眞實准前可知。次言攝
大乘者此有二。初能攝大乘。次所攝大乘。
能攝大乘者。根本總體不二大乘。所攝大乘
者二重三十二大乘。本能攝末故云攝大乘。
又三十二大乘各各有本有末。各各本法能
攝末法。故云攝大乘。現證者此有二。初法
爾現證。次隨縁現證。法爾現證又三。二門及
本體。三種門本覺佛。自爾現覺一切法證
得諸功徳故。隨縁現證者。隨縁本智流轉生
死背源時久。若遇内熏外縁力厭生死欣
涅槃。發始覺日光照無明闇夜。遍知本有
寶藏悉得自家功徳。名之現證。三門現證
雖云差別無量。而不過法爾隨縁。所謂現
證通別准前知之 大教王者。大有三種。
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初體大中又四。一無
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増不減體大。二寂靜無
雜一味平等不増不減體大。此二法又有二
門大。故成四。相大又四。一如來藏功徳相
大。二具足性功徳相大。此二法又具二門大。
故爲四。用大又四。一能生一切世間善因果
用大。二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此二
法又具二門大。故爲四。數三種大義各具
四大都有十二大。此十二大皆是生滅門法
門。約眞如門又具三大義。如是二門大義
能含一切教法。故曰大教。此大教各於自
門得自在故名之王。又上攝字流被此大
教王字。攝大教王者。此有二別。具能所故。
能攝大教王者此經是。所攝大教王者二門
大乘教王是。即是應化身所説大乘教王一
乘經王是。王是自在主宰之義。何故有能攝
所攝差別。王之名通大小故。譬如四種輪
王及諸粟散王共得王號。然猶尊卑有差。如
是教王亦復然矣。法身佛所説教王能攝一
切應化身所説教王。法身所説者此經是也。
應化身所説教王者所謂諸顯教是。雖云
於自乘得王名而望法身自證最勝頂輪
王教。猶如粟散王等輪王之所攝。故名攝
大教王。若約竪次第有如是淺深差別。若
約横平等悉皆平等平等一。然終不雜亂。又
一一經互爲主伴。若擧一門爲主故各得
王名。擧主攝伴故。又若約字門義無有高
下淺深。悉皆法曼荼羅法智印平等無二
經者貫串義攝持義。譬如以線貫花不亂
不墮。如是能以教線貫人天花不亂墮
三途。又如以經絲能攝持緯成綾羅錦繍
莊嚴男女身。如是眞實語爲經方便説爲
諱。織成法界曼荼羅錦繍綾羅。莊嚴遍一
切處定惠身。故云經也。又如以絲結網能
羅殺禽魚長養四大。如是以法智印絲結
顯密教網羅殺無明煩惱之禽魚。長養四種
法身亦復然矣
復次約順相縁釋者。金剛即是最上故頂。金
剛頂無量故一切。一切金剛皆是證如實理
故如來。如來如知皆是離一切虚僞故眞實。
眞實如來故能攝大乘。能攝大乘故現證
大菩提。現證大菩提故能説大乘教。能
*説大乘教故諸法之王。諸法之王故能爲
一切法之經緯。故名金剛頂乃至教王經
若約逆相承釋者。此經能統論一切故爲
諸經之王爲諸經之王故即是大教。大教故
現證佛菩提。現證佛菩提故能攝持大乘
之理。能攝持大乘之理故名如來。如來無
數故名一切。一切如來最上人故曰頂。佛頂
輪王能破四魔能勝難勝。常恒不壞堅固不
動。故名金剛。如此題名文句即是字輪旋陀
羅尼。互相釋相生有無量無邊義。恐煩故
止耳 復次約六合釋及六相義。四悉檀三
聲等釋。有無量無數義。煩故不釋
復次約佛釋者。金剛頂大日尊密號。大日金
剛峯故。峯則頂義。一切如來阿閦佛祕名。
阿閦則普賢。普賢名遍一切處佛故。眞實
者平等性智佛。眞如實法厭異捨別同同無
二故。攝大乘者則無量壽佛。摩訶衍法部故。
現證大教者不空成就佛也。能證圓寂之理
兼示教令輪作業故。王字通五佛。五佛共
爲五大之王。於諸法得自在故。此經説五
佛三摩地故以人名冠題額
復次約修行門釋者。言金剛者法佛三密
是。身密則佛部。語密則蓮華部。意密則金剛
部。三密皆具福徳資糧即是寶部。三密又
具作業化用則羯磨部。眞言行者手作印
契則身業。與如來身密相應。口誦眞言則
與如來語密相應。心觀實相與如來意密
相應。辨種種供具供養諸尊。則寶部與
相應。三密所作精進不怠。與羯磨部大精
進門相應。若有善男善女四衆人等。修行
此三密法門。超過諸度於二乘六度等次第
菩薩爲尊爲上。故云諸行之頂。次一切如
來者。三密五部中具三十七尊及塵數諸尊。
故云一切如來。即是如來者表身密佛部。眞
實者如來語密。眞實語即是眞言。此眞言其
數無量。故云一切眞實語。上句一切字被下
句故。攝大乘者。攝念大乘理趣與實相相
應。即是意密。行者意密與本尊妙觀相應。
則是現覺大菩提故云現證。此眞言門三密
法教爲諸教之王。故云大教王經
復次就此題目字。釋攝經中諸文義盡者。
此經所説不過四智印。説大智印文義者如
來字句中攝盡。説三昧耶智印。文義者金剛
字句中攝也。金剛杵三昧耶身故。又通所有
一切三昧耶形同名金剛故。説法智印文
義者眞實及摩訶衍字句中攝。説羯磨智印
文義者大教王字句中攝。此經有四大品。一
名金剛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調伏四名
一切義成就。此三卷者初一品中翻出。四品
則表四智印。於初品中有六曼荼羅。所謂
金剛界大曼荼羅。并説毘盧遮那佛受用身
以五相現成等正覺。五相者。一通達本心。
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剛心。四證金剛身。五佛
身圓滿。此則五智通達。第二説陀羅尼曼荼
羅具三十七。此中聖衆皆住波羅蜜形。廣
説入曼荼羅儀軌。爲弟子受四種眼説四
種法。第三説微細金剛曼荼羅亦具三十
七。聖衆於金剛杵中盡各持定印。廣説入
曼荼羅儀軌。爲弟子令心堪任令心調柔
令心自在。説微細金剛三摩地。修四靜慮
法。修四無量及三解脱門。第四説一如來
廣大供養羯磨曼荼羅亦具三十七。彼中聖
衆各持本幖幟供養而住。廣説入曼荼羅
法。互説受十六大供養法。第五説四印曼
荼羅法。弟子受四種速成就法。第六説一印
曼荼羅。若持大日眞言及金剛薩埵。具十七
尊餘皆具十三。亦説入曼荼羅儀。與弟子
受先行法。修集本尊三摩地。第二品降三世
會。説十種曼荼羅。此中説大佛頂光聚佛
頂及一字頂輪法等。第三遍調伏大品説六
種曼荼羅。此中説蓮華部觀自在法。第四一
切義成就大品中説六種曼荼羅。此中説寶
部虚空藏法
復次據梵名釋者。初va字門具二義。一字
相二字義。字相者va字門一切諸法有言有
説。又字義者若入a字門。一切言説不可得
故。亦最上乘聲。從此一字。生十二聲字。從
十二生百八乃至生千名。劫初具有千名。
今但在十二言。十二聲者vav@aviv@ivuvuve
vaivovauva@mva@h此十二字表最初va字爲因也。
次九字行也。第十一字證果。第十二字入涅
槃聲。又第一字根本字母。是爲本體名男
聲。次聲女聲。男聲詮慧女聲表定。譬如男
女因縁故生成諸子孫。定惠和合能生成佛
果亦復如是。又此va@m字於五大中水輪種
子。一切色法水能生能持。一切天人及傍生
大身小身有情。皆是水大所生水輪所持。若
使須彌山王高十六萬由旬。非水大能<#0005_1/>攝
隨風飛散。何況自餘小山乎。大身有情亦復
如是。又此va字金剛薩埵菩薩種子法身。一
切衆生最初發心悉由金剛薩埵加持故。金
剛薩埵名一切如來菩提心。此菩薩爲本出
生三十七尊四種法身等。其上首尊名毘盧
遮那佛。故此會尊種子及心眞言用va字。此
則此經之體宗也。上來題額略釋了
釋經文者。此又二。初品名。次正經文。品名
者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軌品之一者。金
剛界者總名已下別名。金剛界者梵云vajra
dhat@uvajra翻云金剛。dhatu界義身義體義差
別義。金剛身者法佛身密是。金剛不壞得名。
身由積聚立義。如來具戒定慧等五分法
<#0005_2/>身。及常樂我淨等四<#0005_3/>徳法身。般若解脱等
三點及三十七菩提分法。十八佛不共法。如
是無量法以爲佛體故以身名之。界者法
界心界衆生界三種差別。法界則先覺者。心
界則修行者。衆生界者十方三世六趣有情
非情。又界有十種。十種法界是如來金剛曼
荼羅。聚十界身相爲一箇曼荼羅身故名
界。又界是差別義。如來身以六大爲體故
云界。大曼荼羅者一切如來具四種身。謂大
曼荼羅身三昧耶曼荼羅身羯磨曼荼羅身法
曼荼羅身。此會有四品即表四身。初品説
大曼荼羅身具三十七故云爾。廣大者一
一尊身量與虚空法界等故。儀軌者儀儀形
軌軌則。是法身能一切菩薩二乘天人等所
仰則。又此品説一切如來法則引入弟子
儀法故云爾。四種智印各別分區。以類
相聚故云品。諸品之中此最初故云一
<#0005_4/>金剛頂經開題<#0005_5/>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 2 3 4 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