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 (No. 2220_ 宥範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之唯願衆聖等二句。乞願是也此中第一者指前
偈。第二者指後
復次第一第二歎者。此中第一者。前偈中
第同於虚空乃至及其一拔苦無際之嘆
是也。第二者。後偈中之復次爲欲乃至法界
力之果願無盡之嘆是也。次答中前願請果
者。前偈初言無等者。即果中之大菩提心也。
無所動者。果中之大悲也。平等者。果中之成
正覺也。堅固者。果中之大涅槃也。法者。如
上之四點自體。所謂自性清淨心即中臺藏
之自體也。圓滿如是五智果徳已。自然起果
用。故經云悲愍流轉者攘奪衆苦患等也。疏
云後願請果用也。次前歎佛我徳者。前偈初
等同於虚空乃至尚不及其一者。是即專嘆
等虚空不可比類如來大我之體。故云前歎
佛我徳也。後嘆虚空藏明具衆徳者。後偈復
次爲欲乃至法界力者。我修功徳力。諸佛加
持力。法界普賢力。如此三力即是自性清淨
圓明常住大虚空藏所具萬徳。故云後嘆虚
空藏明具衆徳也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第六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
第七

       金剛佛子阿寂記
  釋持誦法則品第四
今准疏文自爲四。一明釋名門也。二明來意
門。三明宗趣門。四明判釋門。初中能修心中
者。損行者解了之心也。所修法則者。親隨
師所受之次第法則也。如此法則。外書記於
紙面。内記憶於心腑。故云記也。身持印契。
心念字句。故云持也。能持因心者。行者所發
大菩提心也。所謂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
之三平等大菩提心是也。所得果報者。此三
平等妙行之所尅成。更非別體別離。心虚空
界菩提三種無二妙極也。故云畢竟不差。是
即法爾常住法佛自内證之軌持軌則。故云
故言法則也
二從二來下明當品來意中。前品中者。指次
上供養儀式品第三。故云供養之人。所謂彼
品所説事理供養是也。今品所修。彼供養後
所持誦之法則也。是即彼世出世持誦品所
説世出世持誦法則是也。故云前品中乃至
故此品來也
三從三宗下明宗趣中。宗趣者。事理内外供
養持誦契當事理内外之妙鏡。故云宗。自利
利他之旨趣倶時。名爲趣。故云所説不差乃
至是爲趣也
四從四釋下。明入文判釋中自二。初明標門。
後明解釋門。初中亦六。一明結前生後。二明
稽首佛菩薩等。三明住座入三昧。四明標有
相念誦門。五明標無相念誦門。六明標轉字
等八門。初結前生後門。自可見
二從聖天下。明稽首佛菩薩淨天中。天者淨
也者。五淨居天也。大日所化等者。今大日如
來色相莊嚴。當應同彼天之形相。故云大日
乃至應機天故也
三從住相下。明住座三昧中。住相應座者。若
對諸佛而坐結跏趺座。對菩薩而坐半跏座
等是也。入道場者。入三密瑜伽道場。對所念
本尊。而坐本尊相應座也。即時者淺略義可
見。若據深祕者。即有相而見無相。即無相而
悟有相。有相無相即體即時故。云即時也。故
出生義云。得之者即五根而入正受。就萬有
而照大空云云專注一境者。通達有相無相世
間出世間平等一昧大圓明之一境。不見色
心之別。故禪要云。唯有明朗不見身與心。住
心本尊者。指自性清淨之本心也。心不暫捨
者。論云。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乃至成佛無
時暫忘。即此意也
四從四種下。明標有相念誦門中。四種者左
文者。指次下智者如先等一偈一句之偈文。
其四種者。一者觀本尊。下偈云現前而觀本
所尊即是也。二者本尊心中圓明者。下偈云
於其心月圓明中即是也。三照見眞言字者。
下云悉皆照見眞言字即是也。四次第而受持
者。下云即應次第而受持即是也。謂如上於
圓明中照見眞言字句已。而依其眞言字句。
一一次第念誦也。如是觀本尊。觀圓明。觀眞
言字。而念誦其字句。是曰四種也。住心四處
者。如是四種定是也。今稱本心生喜樂故者。
觀内心八分而開發自已心蓮。如成就悉地
品云決定心歡喜説名内心處也。眞言上中
等者。於眞言之初中。而安置眞言心字。此心
字之字義者。即眞實儀也。所謂不可得門也。
此不可得門即阿字眞言。所謂眞言心也。依
此阿字本初不生加持故。當安住眞言正行。
能成三平等妙果。以此義故。成就悉地品云
眞言住此位能受廣大果。今偈云眞實義加
持故當得眞言成等引。疏云以眞實義乃至
合本不生故也
二從約後下。明解釋門中自有十門。一明有
相念誦門。二明無相念誦門。三明轉字成身
門。四明本尊三昧隨息門。五明意支念誦眞
言門。六明劣惠小福門。七明樂求現法成就
門。八明大日三密速得門。九明釋迦眞言成
就門。十明祕密事業可解門
一從初中下。明有相念誦門中。捻珠初起等
者。初致正念誦法則也。今者上時者。指正念
誦之時也。於供養儀式品中者。彼品中總有
九段。其第二段中亦有五門。指其第三成畫
大日門也。併如前品所説故。云所開示乃至
開示本尊也。是即觀想本尊。明了令現前也。
故次句云現前而觀本所尊也。然後於此本
尊心月輪中。而觀圓明淨鏡。故次句云於其
心月圓明中也。於此圓明中。觀想眞言字。令
古而布列。故次句云悉皆照見眞言字也。如
是本尊・圓明・眞言字。明了令現前已。然後一
一次第句句字字明了令念誦。故次句云即
應次第而受持也。令心淨無垢等者。一一字
一一句。通達明了而念誦故。本尊・圓明・眞
言。洞然明徹卷舒自在。無垢無障。如百練眞
金柔耎無垢。故云令心淨無垢者貪瞋癡等
不起念。數者等者。念誦遍數百遍千遍乃至
萬億。如教説令誦滿。故云所説數滿也。剋限
日月等者。成就之時限也。即世間成就品云
次一月念誦。疏第十釋云。次一月念誦。謂一
月之中。先當作如此。如上觀之。又祕釋。此中
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地。故云時分者剋
限日月也。相現等者。如世間品云第二名爲
聲句想爲本尊。疏第十釋云。又當觀想字字
句句眞言之聲。如前次第相續輪環不斷。一
一聲明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次第不斷
而入其身。遍其體内。以此因縁。能令身心掃
除垢濁。如火起時諸塵悉淨。以如是義故。
云相現等者乃至光明也。自身以外者。於心
外而觀察故云爾也
二從二四下。明無相念誦門中。四支者右四
種也者。指有相念誦之中觀本尊等四種。故
云右四種也。復殊異者。觀本尊等四種名字
雖同。彼於心外觀之。此於身内觀之。是即
祕密曼荼羅所入之人所觀。而非授明傳教
等之人所觀境界。故云復殊異乃至不觀本
尊也。凡正觀時等者。依祕密曼荼羅法品。作
以字燒字因字更生之瑜伽。依持明禁戒品
等。入六月念誦之三摩地。依祕密曼荼羅位
品。觀想布列莊嚴之大地。及依同品通同法
界曼荼羅成就悉地品内心眞實行瑜伽等。正
開自心祕密之花臺。顯自已本來本地法身。
故云凡正觀時即作自大日也已上一一三摩地法
門非面授不可知。
更問少者修時不多也者。若有上根上智之人。
修如上之祕密最殊勝内心眞實之瑜伽。更
不生疑惑故。不起于座而能成就大悉地。故
成就悉地品云。決定心觀喜。説名内心處也。
眞言住此位。能授廣大果。又持明禁戒品云。
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常住於等引。修行
戒當竟。又此經終偈言次説無相最殊勝具
信解者所觀察者。是則如上之甚深最無上
祕密瑜伽是也。故經云雖少福者亦成就。疏
云少者修時不多乃至難辨也。下一句引證
説者。指瑜伽勝義品中説之一句也。所言瑜
伽勝義品者。是即指成就悉地品摩訶薩意
處乃至得成不死句等十二偈半之文。凡一
宗源底唯有此事。故此經終偈云。出世間品
瑜伽法。乃至當得出世間成就能能思之
更問
三從三身下。明轉字成身門中。轉變明字者。
轉阿成大日。轉va成執金剛等是也。而以觀
作本尊形者。祕密曼荼羅位品云。爾時世尊
復告執金剛祕密主。善男子。諦聽内心曼荼
羅。祕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眞言密印
加持。而加持之。以本性清淨故。羯磨金剛所
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乃至内現意生八葉大
蓮華王。抽莖敷蘂綵絢端妙。其中如來。一切
世間最尊身云云疏十六釋云。此蓮華上有一
切人中尊。即毘盧遮那也。此是行者自性無
師智大毘盧那佛。非從外來也。故經云而
以觀作乃至之標幟。疏云三身祕乃至尊形
也。此中逮見身密標幟者。祕密曼荼羅品中。
金剛手問曰。云何身祕密不捨於此身。而得
成天身種種諸變化。如來答曰。如乾闥婆城
所有諸人民身祕密。如是非身亦非識云云
十五釋云。次答云何身祕密。如乾闥婆城乃至
非身後非識。言此悉地之人不捨此身。不捨
此身不捨此識。而能祕密其身。猶如乾闥婆
城。於中見種種宮殿人民衆物之相。雖似有。
而實非有。亦不有。或時可見。或時無。此行
人祕密其身。亦如乾闥婆城。但於衆縁而生。
其實非實。或隱或顯。由眞言觀行衆因縁。而
令此身隨縁生滅。亦如是云云故云逮見身祕
也。標熾者。祕密曼荼羅品云。法界標示大
蓮華王。出現如來法界性身。疏十六釋云。
標標即從法界生。即是法界壇標熾也。此標
中有性義。梵文語含也。標即是性也。法界體
性本來常淨第一無相。還用法界而莊嚴之
云云言法界體性本來第一無相。名爲標*熾
也。本自者。其體性本無作。自非造作遷流之
法。故云本自也。以斯義故。自身本來不生不
滅第一無相。而遠離四句百非。超越三世十
方。虚空及法界同體。而最勝最尊。故云見自
身本尊形也。契經略説等者。指大日經而云
契經。此經中雖説四重法界諸尊無量三摩
地法門。大略不出普門一門之二相。故云略
説有二種也。其普門者。大日自内證三摩地
門。是即超於八葉絶於方所。非諸有心智之
境界。故云正遍知觀最爲先也。次及菩薩等
者。次明一門三摩地。是即對正遍知爲先而
云次及也。菩薩者。指文殊觀音等諸大菩薩
也。聖天者。指五淨居天等二乘諸大天等。如
是等菩薩聖衆中。文殊師利爲第一。故云妙
吉祥尊爲上首也。問曰。若然者。何故不擧四
佛三摩地門耶。答。開大日四徳而爲四佛。統
四佛衆徳而爲大日。是故大日之外無四佛。
故説正遍智而攝四佛也。問。何故不擧諸金
剛耶。答。擧菩薩而攝諸金剛無咎。何況現文
云聖天。即所言聖者。指聖者不動降三世等
大力持明王也。彼乘位者等者。言依如上之
三部諸尊一一三摩地法門。而屬行者有縁
諸尊。轉其種子字爲三形。轉三形爲尊形。結
誦彼尊相應印言。於彼尊本位而作加持故。
云亦依乃至及眞言也。文殊乃至前品者。指
供養儀式品第三也
四從四以心下。明本尊三昧隨息門中。本尊
者。以一切諸尊皆具自性清淨之理故。名爲
本尊。祕記可思之。以心者種子字者。就中
有總別二種。總謂之字爲彼彼眞言之心。然
今以心者種子字者。通二義。所謂總約普門
者。即以阿字置行者心上。是故眞實智品云。
以心而作心云云若別約一門者。以諸尊彼彼
種子字。置各各尊心上。亦置行者心。而成三
平等。故云以心置心爲種子也。今此文殊亦
以阿字爲種子。如八葉院。以瞞字爲種子。如
供養儀式品等。故云彼應如是自觀察也。安
住清淨菩提心者。普門持誦印眞言也更問
所知識之形像者。一門隨類應現儀相也。隨
順彼行而勿異者。爲普門機而作普門相應
之加持方便。爲一門機而作彼類相應之持
誦次第。故隨類而勿異也。文殊師利菩薩眞
言門等。併如具縁品及普通眞言品等。故不
及別釋。可見經第二疏第十・記四十二也。當
知諸佛菩薩等者。指釋迦牟尼及賢劫諸佛
等也。菩薩者。指觀音彌勒等諸大菩薩也。轉
字瑜伽等者。擧大日文殊而例同其餘也。瑜
伽者。各各所住三昧也。所謂如普賢住佛境
界莊嚴三昧。彌勒住發生普遍大慈三昧等
是也。或餘經説等者。指金剛頂瞿醯蘇悉等。
或依彼説異儀軌等者。指諸尊各各儀軌等。
或以普通三密門等者。夫於三部五部等各
有通印通明。又總於諸諸佛有通印明。又於
菩薩有通印明。左一兩出之。所謂南麼乃至
迦者。出通種子之歸命及字體。南麼乃至莎訶
者。擧通眞言之歸命及種子并成就句也。當
得等虚空等者。説佉字等空不可得實義。是
即五字嚴身之意也。所謂五大所成之大虚
空也。故云理虚空也。説諸法亦然者。一切諸
字門皆悉入阿字門故。成不可得之實義。故
云但伽字一切字亦然也。從復於下。正説隨
息之儀相。初字者金色阿字者。釋經想念本
初字。是即成就悉地品所説摩訶薩意處花
臺阿字門之阿字也。所謂諸法本初不可得。
而爲諸法之本初。是即彼圓明中字也。住此
不思議法界瑜伽。爲最無上眞實眞言行。故
彼品云。知心性如是得住眞言行更問故云金
色阿字也。此事。上無相三昧門轉字成身
門中。引本經文大概釋之。有傳之人明白之。
嗚呼悲哉。無慚無知之徒。不受面密之相承。
檀披文隨情□義。是故亡如來加持之元意。
失大聖弘經之本懷。能能口傳相承。可救闇
路耳。純白等者。正説百光遍照王加持也。成
就悉地品中説正眞言行已。次説遍照王云。
次於其首上頂會交際中。標以大空點。而思
惟暗字。是即前阿字眞言眞實正行也。此暗
字成正覺正果也。故疏云。初依佛教發心阿
字。後成佛等佛暗字也云云是故今文想念本
初字者。阿字門。是即眞實眞言行也。純白點
嚴飾最勝百明心者。暗字門。是即眞實果體
也。眼界等者。是即攬字觀也。前以心眼而觀
内心處令現前。是眼置知火字。成羅字之明
燈。以此即事而眞之明燈。明照見内心八葉
心蓮臺萬徳之時。前心見與今眼見。平等無
二。唯見一滿月圓明。更不見色心之別。故成
就悉地品説暗字門已。説攬字觀云。囉字爲
眼界。輝燭猶明燈。俛頭舌近於腭間而以觀
心處。當心現等引。無垢妙清淨。圓鏡常現前。
如是眞實心。古佛所宣説云云當知今此偈頌
文全體彼偈義相也。所謂彼偈中囉字爲眼
界。乃至舌近於腭間者。今偈中眼界乃至應
當如是見等一偈半文是也。已上説能觀義
相也。又彼偈而以觀心處乃至圓鏡常現前
者。今偈又觀彼心處乃至能破無明宮等三
偈文是也。已上説所觀境及觀成之相也。明
知今此偈頌祕觀全依成就悉地品深密瑜伽
也。疏文以此義文可見之。更無相違也。已上
説暗字心王觀已。次迦字以爲首以下。説迦
字等心數布列。是即二十五對文之初。故云初
也。迦伽次第相續生故。云初者因也。是即暗
字心王故。迦等心數圍繞於心王。而心王發
心。則心數同發心。乃至心王入涅槃。心數同
證涅槃。心王心數暫時不離故。次暗字而説
迦字等也。復次迦字是諸尊通種子故。諸菩
薩眞言歸命句下可有之。故云迦字以爲首者
初也。所謂眞言初句之初也。故云初者因也。
從此字而生諸字。故云因種子也。餘字門等
者。薩字以下諸字等是亦諸尊種子字也。字
門別故者。薩字諦不可得。羅字塵垢不可説
等。別故云爾也。本尊別故等者。諸尊本誓各
不同故。其種子眞言亦別也。故云本尊別故
言或復也。皆當修是法者。大途諸尊以迦字
可爲種子故。云迦字以爲種子也。理無造作
者。迦字字義也。所謂作業不可得也。謂諸菩
薩度衆生之作業。以入阿字門故。皆與本不
生際而相應。成自性清淨之眞言行。故云或
所持乃至眞言也。環列者廣眞言者。以一眞
言之全。於一圓明中令布列。故云爾也。心圓
明也者。行者於本來常住自性清淨滿月圓明
中。而令布之。是即圓明所起諸法也。是故所
起諸法離四句百非。超三世十方。不生不滅
不動不變。故圓明即諸字。諸字即圓明。是故
離圓明無諸字。離諸字無圓明。即離同際不
可思議。故云心圓明也。是故成就悉地品云。
而以觀心處當心現等引無垢妙清淨圓鏡常
現前。即此義門也。單字者種子者。如一切物
種子唯一而從和合不生。諸菩薩等大菩提
種子亦如是。唯單而以多字不爲種子。故云
單字也。句因者三字以上者。三字四字等合
集成句。謂如vajradharma等者。詮金剛不壞軌
持法則之義。故云句因乃至故令物解故也。
隨息而出入者自息也者。是即眞言家最上
祕密之持誦。就此且有世間出世間二種隨
息出入觀。其世間念誦隨出入息而其字出
入。其出世間念誦不然。出入息即字字即出
入息。息外不見字。更不作字與息之別也。故
疏第二十。釋世出世持誦之品之出入息念
誦云。前出入息爲者。前出入息變字爲出入
息。今世間念誦見出入息中有字了了分明。
是有分別也。前出世間不作如是分別也。今
此偈中隨息而出入者。專依彼持誦品所説。
而明世出世有相無相念誦也。疏言自息者。
行者之出入息故云爾也
六從五或下。明意支念聲眞言中。意支者簡
心外事者。是即安住自心本性圓明。更不縁
心外有相有縁之事法也。故世出世持誦品
説出世意念誦云。當知出世心遠離於諸字
云云疏第二十釋云。出世間者。當知如是意念
誦之法。離於文字也已上
別牒
豈撥離前來眞言字
等。方名離文字耶。不如是也。謂能達字之本
性即是圓明。當住本來不生者。即心是也。心
之體性圓明清淨。具足衆徳而無分別。當觀
如是字。此字者還即是前來本尊眞言之字
及句耳。但了知此字從心而生。心既圓明湛
寂。從心所生之字其性亦爾。所云離字聲等
者。謂離分別縁念之心及聲想等也。然持誦
時。有誦有觀。或可觀行。或可兼行。或但修
觀照也。誦謂如上縁於聲字或出入息等。照
謂觀此字之體性也。然初觀時帶於有相。若
觀種子一字。其圓明初即小作。若具觀句等
即大作。圓明状如連環等。以心觀照令宛然
分明。後即從此而觀其性也云云是即以欲經
既終故。擧上來所説瑜伽之法。而結勸印持
彌令甚深也。以是義故。疏第二十釋世出世
持誦品云。此世出世間持誦品。上來一部經
意。皆爲修眞言行諸菩薩等作持誦入道之
法。而今此品長得其名。當知説一部之要旨
也。經初金剛手已曾問佛持誦之法。上來亦
有略答之處。然未具足悉。今爲決擇故。更
具分別其宗要之行也。其祕密者。上來諸品
所明非不祕密。然此中宗要乃祕密中之祕
密也云云當知今言意支法者。彼品所明祕密
中之祕密。所謂出世間意念誦法是也。乞願
有智有行之人以之爲示南。而可覺察宗要
之正行耳。應理者。與心内祕密圓明海之理
性而相應故。云應理者心至理也。縁念成悉
地者。謂一縁一境而不縁餘境。專念圓明而
不念餘法。如是縁念不動不變。而湛然常寂
故。速圓滿悉地。故云縁念成悉地也。普利衆
生心者。無縁大悲普覆法界。悲濟有情。猶
如救一子。以三平等本誓故。我所修内心瑜
伽功徳力。及一切衆生本來具足自性清淨
功徳力。諸佛大悲加持力。無二無別而遍法
界。是故行者不起于座供養奉事。盡虚空遍
法界兩部界會諸尊聖衆將。又利益安樂盡
虚空遍法界六道四生一切衆生。雖然行者
不見。衆生不知。冥薫密益。拔苦與樂。捨邪
歸正。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故三十七尊出生
義云。至如普現色身等百千三昧及四無量
心饒益方便六波羅蜜行。不起于座遊諸佛
刹。供養承事利樂有情。以不可思議薫。而密
移衆生界。如是理用。餘修多羅或但有名目
而無其法。至於作用儀軌。皆備此教門云云
方迺等者。迺猶時處也。謂十方世也。其淺略
如具縁品等所説。若深祕釋者。超於十方而
絶方處。所謂中臺不思議之花臺是也。越於
三世泯晝夜。所謂圓明常住之圓鏡是也。如
是離心外方處。無想無分別而持誦。故云方
迺作持誦也。隨其深密意思念聲眞實者。謂
運布眞言字之時。唯思念其字義。而不見其
字相也。故云隨其乃至眞實也。如是受持者
者。總從無相念誦至于今意支念誦而結釋。
以爲眞言行者一行一道唯一大方便。故疏
一云。今此眞言門菩薩。若能不虧法則方便
修行。乃至於此生中。逮見此無盡莊嚴加持
境界。非但現前而已。若欲超昇佛地。即同大
日如來亦可致也乃至謂初發心欲入菩薩位
故。於此眞言法要。方便修行得至初地乃至
如是次第乃至滿足十地。唯以一行一道而
成正覺云云故云復爲一方便乃至依此法故

六從六諸下。明劣惠少福門中。劣惠等者。未
得心灌頂故。祕密惠不生。故不能修如上之
出世無相意支法。故云劣惠。以有相有縁之
淺智。修習世間成就之法。故云少福也。是即
持明灌頂人等也。故下文云。若依此如來行
者。當於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王。得阿闍梨灌
頂。乃應具足修行。非但得持明灌頂者之所
堪也。是故疏云初念誦人也。當習意支法者。
如世間成就品云。當字字相應句句亦如是。
作心想念誦。善住一落叉。初字菩提心云云
疏第十釋云。如上一一字各有字義。從此字
入實相門。即眞言也。又此諸字合而成句。則
有句義。此句正詮實相之體也。是故行者持
眞言行者。必令字字相應句句相應也云云
是修習故。云當習意支法也。問。何故第五段
云修意支法。今段云習意支法耶。答。前直修
内心之瑜伽。不習心外事法。故云修。今習心
外字句。漸詮實相之體。故云習也。無有定持
分者。是即對深惠之行者一生可辨故。云無
有定時分也。是故疏第十釋善住一落叉初
字菩提心之句云。所謂一落叉者。此是隱語。
梵音別意。即是一見義乃至行者住眞踴健
菩提之心。一縁不動無有取捨。故名住一見。
若不如是者。雖經百年誦滿千萬落叉。猶不
得成就何況一落叉耶云云今此劣惠意支法
不住勇健菩提心故。無一見義。無一見義。故
落叉義不成。故悉地成就時分。無有定量故。
云無有定時分也
七從七若下。明樂求現法成就門中。深
勇猛人者。入祕密壇發甚深無相密惠。大度
量勇鋭。而安住勇健大菩提心故。云深惠勇
猛人也。故祕密曼荼羅品云。於諸法本寂常
無自性中安住如須彌。是名爲見諦。又持明
品云。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又論云。大度
量勇鋭無疑惑者。宜修佛乘云云如是深惠勇
健行者。必定一生可成現法樂。故云苦樂
欲現法也。上中下悉地者。如次佛蓮金三部
悉地也。問。若然者。何故今疏云下者斷煩惱
聲聞耶。答。斷煩惱者。是金剛部降伏門之義
也。聲聞者。專住大智圓明之自證。不縁受苦
衆生之偏。一旦寄齊聲聞之自調自度。故云
聲聞。非以彼灰斷入寂聲聞而謂下品現法
成就之人。經言應以斯方便者。指成就悉地
品瑜伽。及世出世持誦品出入息念誦法等
也。心受持者簡辨事者。無相意支持誦故云
心受持。心内祕密瑜伽故云簡辨事。豈離辨
事而別有心内祕密瑜伽耶。達一一辨事本
來不生不滅性相常住等同虚空。而不執其
差別事相。故云簡辨事也。如是圓明常住眞
實心。十方三世如來同一本誓而説之。故成
就悉地品云。摩訶薩意處説名曼荼羅乃至
彼蓮華處花臺阿字門乃至無垢妙清淨圓鏡
常現前。如是眞實心古佛所演説。菩提心論
云。其圓明則普賢身亦是普賢心。與十方諸
佛同之乃至證本尊身滿足普賢一切行願。故
大毘盧遮那經云。如是眞實心故佛所演説
云云當知上來所説無相意念誦法。諸佛甚深
祕密奧藏。故如來忝引古佛以爲證。故云正
覺諸世尊所説法如是也。隨力者亦得者。祕
密曼荼羅品所説三種灌頂中。第一印法灌
頂者是也。亦名離作業。彼品云。若祕密方便
則離於作業。是名初勝法。疏第十五釋云。一
者以印法作之離諸作業。乃至作時。隨力令
辨少供供養三寶。此第一最勝。謂本尊身語
意三合爲一。三倶淨故。以印印之。此最勝也。
師祕授其眞言手印之類也。又如行學品云。
若無勢力廣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説此
中具萬行滿足清白淳淨法。故云或奉香花
等隨力修供養也。是中先持誦法者。指如上
世出世有想無相持誦法。於此持誦法。各有
時與相。時謂遍數日月等限量也。故云略有
二種。一者依時故乃至日月限等。相謂燸氣
光焔等也。故云相謂乃至音聲等也。如是時
限滿而瑞相現。當知滅罪生善之喜瑞也。故
云當知是眞言乃至淨除之相也。如疏第二
十云。若得三相當是罪得除也。先明身相。謂
身體先時兼重。今則輕安。乃至或行百里千
里。迅疾而往不覺勞倦。速疾異常。先時靜坐
係縁。多爲小蟲蚊蛇等所惱。今悉不生。無復
膩垢可惡之相。廣如大品中所説。此是身相
也。口相者。隨有所誦。暫發聲時。本尊即至又
如大品所説。口發誠言。非人不嬈於他之類。
皆是語業清相也。意亦有殊異相。謂發生無
量惠解。如經一月四月分別不盡等。先時貪
嗜如是如是食味。或不得者身即不安。今時
寂然不復思念。乃至多日不食。恬然得喜悦
之味。無餘食相。身亦不困。或先多種種煩
惱。今皆淨息。皆是意淨相也。由具此三淨相
故。名三落叉。若不爾者。徒口誦遍數。無所益
也。以如是義故。今經云。是中先持誦法略有
二種。乃至復持滿一落叉。疏云。一落叉者十
萬也。乃至得見本尊故言見也。已上依世間
成就品作心想念誦善住一落叉初句菩提
心之句。并世出世持誦品之意而説初一月
念誦也。故彼品疏云。若不爾者。從口誦遍數
無所益也。世間品疏云。若不如是者。雖經百
年誦滿千萬落叉。不得成就。何況一落叉耶
云云經第二月等者。先一落叉是一見義故。一
見本尊圓明種子了了分明。名爲初一月。故
疏第十云。第一月謂成種子故云云故云要得
定心得見本尊故言見也。次經言經第二月
具支方便迺修者。是即於第二月成位也。故
世間品説第二月云。次一月念誦行者。前方
便一一句通達爲成正覺故。迴向自菩提。疏
第十釋云。第二月謂成位故也云云然今疏乍
牒經二月具支方迺修者。而不釋第二月義。
即云第三月一月等。作第三月之釋。是即似
自語相違。雖然委見經文言。從此經第二月
乃修具支方便十二字。是正説第二月也。次
然復隨其本願作成就者。是即説第三月出
世成就法也。所以然者。第二月之終。必可
爲第三月一日故。疏主則取於然後之義。第
三月一日而得意故。釋第三月一日也。爲初
作成就法者。於此第三月。初作出世成就法。
故云爲初成就法。是故世間品説第二月已
而結云。如是於兩月。眞言當無畏云云其次説
第三月云。次滿此月已行者入持誦云云疏第
十釋云。次滿此月已行者入持誦者。成世間
説者。即是初一月持誦。次一月於世間法中
而得成就。若出世義説。即是隨其成就之時。
能滿一切所願也。故知今爲初者。自此第三
月一日初作出世成就法。故如是釋成也。謂
待蒙佛指麾方便者。作世間成就已時。以感
應因縁故。本尊及諸尊等隨問善答。隨願能
與等。將有種種未曾有瑞相。覩見如是之瑞
相之後。可作出世成就法也。以此義故。疏第
十結世間成就相云。又即自觀其身亦同本
尊。以三事等故。名世間成就。爾時本尊及諸
菩薩等。隨想而現。隨念而至。隨問而答。然後
入修學出世眞言之行。不如此者。徒損其功。
無有益也云云故云謂待蒙佛指麾方作也。此
中言方作者。初作出世成就法也。以心意持
誦者者。疏第十云。又行者觀本尊時。初忽見
隨滅。不應愛味取著或生憂悔。但當一心行
之。久自諦了分明。若見尊時。諸有所相。自然
成就圓光月輪及字等隨念而現。洞然明徹。
故云以心意持誦者待見光等也
八從八段下。明大日三密速得門中自三。一
明正大日三密門。二明如來豪相眞言門。三
明五種眞言心門。初中亦自四。一明總樂修
三密。二明修意密。三明修身密。初中後爲樂。
修習者。對前現法成就門。故云復也。爲樂修
習者。爲乞願修習如來三密之物。而説三密
方便故。云爲樂修習如來三密門也。二明意
密中。經于一月者者。一月是一見圓明故。是
即意密也。故云滿一落叉亦言一見也。欲滿
者。行者當樂欲令圓滿三平等圓明之覺月
故。云欲滿也。欲見者。欲求令得見圓明常住
之本尊故。云欲見也。次説以下一偈一句。爲
明三密具足相應。於意密門中。説眞言印也。
當依如是法者。如意密中。語密身密亦如是。
可三密具足相應。故經云當依如是法。疏云
當依者左法也。三從大日下明語密。自可見。
問。此阿字是種子等者。問意。謂於前第三品
中。以大勤勇種子。即名大日種子□□□
云。欠者大勤勇種子也。佛坐道場伏諸魔故。
一切天人號爲大勤勇也。即毘盧舍那也云云
故知。既以欠字而爲大日種子。何故今以阿
字爲種子耶。而問難也。答意。謂阿字生菩提
妙果眞實正因也。欠字現不生不滅大涅槃
空無相大空也。所要雖別其體是一。故二倶
依事用爲種子而答成也。三從是中下明身
密門。問曰。是中身密印者。即大日身密印歟
如何。答。爾也。問。若然者。次句云正覺白豪
相。即是可云如來豪相印。何故云大日身密
印耶。依之一具説毫相眞言。明知非大日身
密印云何。答。是以豪相印爲大日身密印。更
無諍。所以然者。所言豪相者。非別體。即是大
日如來豪相也。故名如來豪相。以此義故。密
印品云。此名豪相藏。佛常滿願印也。以纔作
此故。即同仁中勝云云此中佛者。大日世尊
也。仁中尊亦爾也。無諍。豪相印即大日身密
印也。問。若然者。阿字眞言無印如何。答。是
即例印也。隱密不説故。云已如前説。更勘耳。
二從如來豪下。明如來豪相眞言門中。阿行
者。是即第二阿也。經言去聲急呼者。□□
□點之阿也。所以然者。疏云以此不生之行
淨一切因也故也
三從如前下。明五種眞言心中自亦三。初明
能成字。二明廣以字嚴身。三正明説五字門。
初中如前者。指供養儀式品第三次當轉阿
字成大日牟尼之文也。總歎能成字者。指暗
鍐等五字門也。其所成謂行者之五輪耳。法
力所持故等者。以五字能成之加持力故。大
日與自身無二無別。故云法力所持故與自
身無異也
二從住本尊下。明廣五字嚴身中自三。一明
轉成身。二明字所安處。三明能觀作用。初中
依能成字者。指前能成之五字也。前中者。指
次上總歎能成字也
二從廣釋中下。明字所安處中。住本尊瑜伽
者。指成就悉地品内心處瑜伽也。加以五支
字者。阿鍐&MT01679;唅欠是也
三從於三下。明能觀作用中。能觀心者。五輪
圓明觀心也。故云五種乃至爲身也。所作用
者。百光成果坐無生宮等。是即所作用也。故
云豪印乃至坐無生宮也。併如成就悉地品
所説
三從阿字遍下。明正説五字門。其義如本經。
□又此五偈者。阿字遍以下五偈也。傳受
者者。指善無畏也。頗以經意足之者。以悉地
出現品等廣説意。而調備成五偈也。百光遍
照王等者。第三暗字門也。故云有點阿字也。
問曰。若然次上疏文云阿字爲百光成果。彼
指無點阿字門爲百光。然者相違如何。答。次
上所言阿者。成就悉地品所説花臺阿字門
之阿也。依此阿字加持故。成就内心眞實祕
密瑜伽。而得安住眞言眞實妙行。是故彼品
云。念彼蓮華處花臺阿字門知心性如是得
住眞言行。凡彼品者。如來祕藏一宗源底衆
生内心行者目足也。就中從時吉祥至于得
成不死句。總有十九偈其中初四偈。金剛手
現威光嘆佛徳。而奉問眞言無上無無上之
正行。次從摩訶薩至眞言行六偈半。如來起
請而説最上最無上眞言行。當品所説無相
四支禪門。轉字成身正遍知觀。無相意支念
誦。大日種子心及五字嚴身等。專偏依彼品
十九偈及悉地出現品五字布字觀而説之。
當知此品初。從云住相應座入三昧。至于當
見如是人赫奕同金剛。是依彼成就品瑜伽。
而説眞言最□□□行也。但此中説世間成
就法等。是即依世間成就品所説。非可泯彼
成就悉地品瑜伽。今宗元意。爲彼祕密壇能
入之人。説此内心眞實之瑜伽。成現法成就
之正行。是即如來之本懷大聖之心腑也。故
次偈云。次説無相最殊勝具信解者所觀察。
若眞言乘深惠人此生志求無上果隨所信解
修觀照。如前供養之儀指供養儀式品是輪如金剛
乃至普供養而住十偈餘文
及依悉地流出品指悉地
出現品
出世間品瑜伽法
就悉地
品瑜伽
彼於眞實縁生句指彼
物也
内心支分離攀縁
指摩訶
薩意處
依此方便而證修當得出世間成就云云
如是既説眞言正行已。次説此正行之果相。
是故彼品云。次於其首上頂會交際中。標以
大空點而思惟暗字乃至逮見如來句云云故今
偈云又於首中置百光遍照王。是即正説阿
字眞言妙果也。故疏十七云。初依佛教發心
阿字也。後成佛等佛暗字也。以此義故。今疏
言阿字爲百光成果者。阿字兩言指上來所
説眞實眞言行也。爲百光成果者。阿字正行
之因成暗字果。而爲百光遍照王。故云阿字
爲百光成果者。非謂阿字當體即百光王也。
故今百光遍照王。非前無點阿字。是即第三暗
字。故□有點阿字也。當知前無點非百光遍
照王也。次無垢者&MT01679;字也者。釋經之安立無
垢眼乃至等同如來身一偈半文。即是依内心
祕密之a字圓明眞言行。證邊際智滿之暗
字百光眞言果已。是即依内心瑜伽。而證心
内果位。未能眼見。故以於法自在祕密方便。
&MT01679;字安眼。無垢妙清淨。超億千明燈。以此無
垢之明燈。俛頸低頭。舌近腭間。專念一縁。如
前摩訶薩意處曼荼羅。諦淨明了觀察相應
而覩見自性圓明所現曼荼之衆徳。與彼心
眼之所見無有異故。故行者自體即是與無相
法身等同也。故成就悉地品云。囉字爲眼界。
輝燭猶明燈。俛頸小低頭。舌近於腭間。而以
觀心處。當心現等引無垢妙清淨。圓鏡常現
前。如是眞實心古佛所演説云云依此偈意故。
今偈云。安立無垢眼。猶燈明顯照。如前住瑜
伽。加持亦如是。智者觀自體。等如來身云云
如是内外相應。明了觀照故。自圓鏡現前。而
於中見自形色也。故論云其圓明。則普賢身。
亦是普賢心也。與十方諸佛同之。亦乃三世
修行。證有前後。及達悟已。無去來今。凡人心
如合蓮華無點
是也
佛心如滿月有點
是也
此觀若成&MT01679;
觀是
一一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行位。
及三世國土成壞衆生業差別。菩薩因地行
相三世諸佛。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滿足普賢
一切行願。故大毘盧舍那經云。如是眞實心
故佛所演説云云此文是專依成就悉地品瑜
伽而作此説更問非面授者不
可知。穴賢穴賢
次心月圓明處者。
是即爲遣行者之著想。轉塵垢不可得&MT01679;字。
而於兩眼安相不可得邏字。於前以&MT01679;字惠
眼所得見之圓明所現自形色。而不生愛慢
也。所謂入相不可得邏la字三摩地。觀甚深無
相十縁生句故。即相而無相。即無相而有相。
猶如鏡像水月等。故無相三昧品云。祕密心
無自性。離一切相故。當思惟性空。祕密主。心
於三時求不可得。以過三世故。如是自性遠
離諸相。祕密主。有心想者。即是愚童凡夫之
所分別。由不了知。有如是等虚妄横計。如彼
不實不生。當如是思念。祕密主。此眞言門修
菩薩行。諸菩薩證得無相三昧。由住無相三
昧故。如來所説眞語。親對其人常現在前云云
是即彼成就悉地品。略説此邏字一切空。此
無相三昧一品。廣説此無相三昧。此成就品
内心瑜伽行果。當欲説終故。説此離相方便。
而含容一品之寶玉。彼無相品。一部妙經既
欲説終故。説無相三昧。而統收一部始終。問。
若然者。成就悉地品。云何説耶。答。彼品云。
從此次思惟。轉此羅字門。邏字大空點。置之
於眼位。見一切空句。得成不死句云云問。若
然者。與今偈言心月圓明處乃至速得成悉
地二行文。其義如何同一耶。答。此中所云心
月圓明處者。a字本初不生心月輪。及暗字
百光圓明是也。處者。謂摩訶薩意處是也。於
如是自性清淨滿月圓明體。劣惠有相念誦
之人。縁心外之境。不修心内之瑜伽。故指所
持之本尊心月輪圓明。而云心月圓明處。是
即未逮邏字無相三昧故。速不能得悉地。故
疏云。心月圓明處者。有想念誦者。處見本尊
心處也云云然今無想念誦人。直於内心處。修
無自性瑜伽之行。證暗字圓明之果。然後以
&MT01679;字惠眼。數觀照如前之瑜伽行果。而與無
相法身令同等已。修邏字無相三昧觀。於如
上内心祕密瑜伽自性圓明衆徳。不生著慢
故。速得成就悉地。故經云心月圓明處乃至
速得成悉地。疏云若無想念誦人乃至
□□眞言也。所言自本尊眞言者。行者心蓮
華臺上阿字門是也。凡此第八門一段者。是
非有*想劣惠所修之行處。專是無*想深惠
所修之行儀也。一一行儀非面授者不可知。
甚深甚深耳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第七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
第八

       金剛佛子阿寂記
  釋持誦法則品第四之餘
九從九下。明釋迦眞言成就門中自七。一明
所入三昧。二明句義。三明體字。四明私謂。五
明餘尊印明依經持誦。六明簡淺擇深。七明
四支餘經所缺加誦無過。此中初・二・三・四
段。皆悉如本經第二及疏第十一。更無相違。
故不別釋。就中私謂者。非零妙寺之語。是即
疏家之語也。今全寫第十卷故也
五從如是下。明餘尊印言依經持誦中。如是
者。指上之大日及釋迦持誦法則也。如所莊
嚴身者。大日以五字而爲能莊嚴。釋迦以彼
眞言而爲能莊嚴。大日及釋迦身即所莊嚴
也。或餘等正覺等者。大日釋迦持誦如右。指
自餘彌陀阿閦等。而云或餘等正覺密印眞
言也。各依本經者。是等諸佛各依大日經密
印品普通眞言祕密曼荼羅品等所説。如此
經大日釋迦持誦法則。而應持誦也。故云或
餘等正覺乃至持誦所受眞言也。疏言本經
者簡別經也者。大日經之外簡自餘諸經也。
亦當如前等者。如當經大日釋迦持誦方便。
而云如前方便。故云此經也。若依此如來行
者等者。就此如來行有傍正二義。謂傍雖通
諸世尊四佛等。猶是一門有心鏡界。非普
門方絶瑜伽。是故正指大日普門持誦方便。
云若依此如來行者也。問。若然者。何故云簡
菩薩金剛等。不簡四佛耶。答。是即以四佛即
大日之義故作此釋。雖然正心王毘盧遮那
三摩地者。超四佛絶方處。是即非有心之境
也。得阿闍梨灌頂等者。如祕密曼荼羅品・同
疏十五・并同私記細釋
七從四支以下。明四支餘經所缺加誦無過
中。四支禪等者。如前無相念誦中所説。令聲
字本尊圓明等四種了了分明故。云四支禪
者本尊等也。本法者入佛三昧耶等者。夫入
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等三種三昧耶。是
即眞言行者行住坐臥常恒持誦之本法也。
是故行者設餘經軌雖不説之。眞言者得此
意。一切諸尊法要可通用此三種也。若不然
者。法則不具足。法則不具足故。不能速得成
就。故云雖餘經乃至速得成就也
十從十段下。明祕密事業可解門中自五。一
明總釋本尊所住色形。二明總標略釋。三明
釋色形。四明廣釋悉地作用。五明轉變眞言
門。初中有四句。初二句明隨得本尊造壇。後
二句明釋彼色形壇。初中三部等者。隨彼持
明灌頂及阿闍梨灌頂之時所得尊位。而能
得知其本所持本尊。於三重曼荼羅中。依其
佛之位。隨其本誓悲願。而造方圓三角壇。圖
降伏攝受之形。及畫白赤黄青黒等色。故云
得何尊乃至造壇爾也。次二句釋彼形色者。
即次左之義也。故不別釋也
二從二初下。明總標略釋中。初二句者。當知
等二句也。總標三種悉地名字。故云總標也。
次二句者。分別等二句也。略釋三種深義故。
云略釋也。於降伏中釋出攝召義。故云凡四
分也
三從三純下。明色形中。凡四分者。圓壇・方
壇・三角壇・八角蓮華壇是也。問曰。所言凡四
分文。是前略釋内文也。仍釋出攝召義。而加
増息災増益降伏。當成四分畢。何故於當段
引牒而作釋耶。答。前從降伏開出攝召□。
□□四分。在文顯然也。今爲開出蓮華壇而
成四分。雖文段各別引牒釋成四分也。純色
等者。言純素等一句中。素黄赤深玄五字。配
當四種壇已。今所殘者。首尾兩字也。此純與
色通四種壇。所謂純者白也。白是色之本。故
通四壇。色亦通顯形衆色。故云純色二種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