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 (No. 2220_ 宥範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疏云。心月圓明處者。有想念誦者。處見本尊
心處也云云然今無想念誦人。直於内心處。修
無自性瑜伽之行。證暗字圓明之果。然後以
&MT01679;字惠眼。數觀照如前之瑜伽行果。而與無
相法身令同等已。修邏字無相三昧觀。於如
上内心祕密瑜伽自性圓明衆徳。不生著慢
故。速得成就悉地。故經云心月圓明處乃至
速得成悉地。疏云若無想念誦人乃至
□□眞言也。所言自本尊眞言者。行者心蓮
華臺上阿字門是也。凡此第八門一段者。是
非有*想劣惠所修之行處。專是無*想深惠
所修之行儀也。一一行儀非面授者不可知。
甚深甚深耳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第七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
第八

       金剛佛子阿寂記
  釋持誦法則品第四之餘
九從九下。明釋迦眞言成就門中自七。一明
所入三昧。二明句義。三明體字。四明私謂。五
明餘尊印明依經持誦。六明簡淺擇深。七明
四支餘經所缺加誦無過。此中初・二・三・四
段。皆悉如本經第二及疏第十一。更無相違。
故不別釋。就中私謂者。非零妙寺之語。是即
疏家之語也。今全寫第十卷故也
五從如是下。明餘尊印言依經持誦中。如是
者。指上之大日及釋迦持誦法則也。如所莊
嚴身者。大日以五字而爲能莊嚴。釋迦以彼
眞言而爲能莊嚴。大日及釋迦身即所莊嚴
也。或餘等正覺等者。大日釋迦持誦如右。指
自餘彌陀阿閦等。而云或餘等正覺密印眞
言也。各依本經者。是等諸佛各依大日經密
印品普通眞言祕密曼荼羅品等所説。如此
經大日釋迦持誦法則。而應持誦也。故云或
餘等正覺乃至持誦所受眞言也。疏言本經
者簡別經也者。大日經之外簡自餘諸經也。
亦當如前等者。如當經大日釋迦持誦方便。
而云如前方便。故云此經也。若依此如來行
者等者。就此如來行有傍正二義。謂傍雖通
諸世尊四佛等。猶是一門有心鏡界。非普
門方絶瑜伽。是故正指大日普門持誦方便。
云若依此如來行者也。問。若然者。何故云簡
菩薩金剛等。不簡四佛耶。答。是即以四佛即
大日之義故作此釋。雖然正心王毘盧遮那
三摩地者。超四佛絶方處。是即非有心之境
也。得阿闍梨灌頂等者。如祕密曼荼羅品・同
疏十五・并同私記細釋
七從四支以下。明四支餘經所缺加誦無過
中。四支禪等者。如前無相念誦中所説。令聲
字本尊圓明等四種了了分明故。云四支禪
者本尊等也。本法者入佛三昧耶等者。夫入
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等三種三昧耶。是
即眞言行者行住坐臥常恒持誦之本法也。
是故行者設餘經軌雖不説之。眞言者得此
意。一切諸尊法要可通用此三種也。若不然
者。法則不具足。法則不具足故。不能速得成
就。故云雖餘經乃至速得成就也
十從十段下。明祕密事業可解門中自五。一
明總釋本尊所住色形。二明總標略釋。三明
釋色形。四明廣釋悉地作用。五明轉變眞言
門。初中有四句。初二句明隨得本尊造壇。後
二句明釋彼色形壇。初中三部等者。隨彼持
明灌頂及阿闍梨灌頂之時所得尊位。而能
得知其本所持本尊。於三重曼荼羅中。依其
佛之位。隨其本誓悲願。而造方圓三角壇。圖
降伏攝受之形。及畫白赤黄青黒等色。故云
得何尊乃至造壇爾也。次二句釋彼形色者。
即次左之義也。故不別釋也
二從二初下。明總標略釋中。初二句者。當知
等二句也。總標三種悉地名字。故云總標也。
次二句者。分別等二句也。略釋三種深義故。
云略釋也。於降伏中釋出攝召義。故云凡四
分也
三從三純下。明色形中。凡四分者。圓壇・方
壇・三角壇・八角蓮華壇是也。問曰。所言凡四
分文。是前略釋内文也。仍釋出攝召義。而加
増息災増益降伏。當成四分畢。何故於當段
引牒而作釋耶。答。前從降伏開出攝召□。
□□四分。在文顯然也。今爲開出蓮華壇而
成四分。雖文段各別引牒釋成四分也。純色
等者。言純素等一句中。素黄赤深玄五字。配
當四種壇已。今所殘者。首尾兩字也。此純與
色通四種壇。所謂純者白也。白是色之本。故
通四壇。色亦通顯形衆色。故云純色二種字
通四場也
四從北面下。明廣釋悉地作用中。勝方者。即
北方異名也。大論云四方中北方爲最勝。即
此謂也。蓮坐者跏趺坐也。淡泊者寂靜之貎
也。初方者。世間以東方爲方初。故云初方。菩
提心萬善萬行之最初故。東方爲菩提心。即
此義也。吉祥座者。半跏坐也。是即地上菩薩
所座也。已上二種座作法。在文明白也。在賢
座者。居賢位之者所座也。所謂諸奉教者等
之所座是也。亦名具吒坐。在文可見。是即
慈悲忿怒相倶通用。故云喜怒與倶攝召事
也。蹲坐者。諸忿怒者之所座也。在文可見。性
謂慈悲忿怒等本尊之自性本誓等也。位謂
四重階級三部五部之次位也。形謂降伏攝
受等形色也。色謂白赤黄青黒等也。或兼二
用或兼三用等是也。威儀謂隨四種法行住
坐臥四威□□□。眞言行者隨其所修之法。
能知如上之四種座及標示性類。又辨其本
尊慈悲降伏等本誓。可奉花香飮食等。故經
云若知祕密乃至廣分別。疏云標幟乃至隨
本尊供何花香也。捨處者。諸尊捨去此壇住
本居。或遠遊十方作佛事。爲強剛衆生現降
伏之相。摧害彼之煩惱重障。爲信仰衆生現
慈眼之相。開發彼之自性心蓮功徳。故云捨
處乃至亦得也
五從眞言之初下。明轉反眞言門中自四。一
明息災轉字。二明攝召轉字。三明増益轉字。
四明降伏轉字。五明通三種。其義相自可見。
増其名號在中間者。已上七句説諸眞言之
初後轉字已。但於其中間。或有兼二用。或有
兼三用。或於句義字義等。有種子名相。故云
増其名號在中間也。如是於眞言初中後。隨
其眞言字義句義字形二合三合等眞言相。
能能分別知解而可持誦。故言如是乃至知
解也。已上釋持誦法則品了
  釋眞言事業品第五
將開爲四。一明分別釋名門。二明分別來意
門。三明分別宗趣門。四明分別判釋門。初中
眞言如前者。指初品也。事者差別者。從供養
持誦之初至于迴向等。其事作法種種差別
不同故。云事者差別也。業者造作者。以身口
意造作種種三業平等功徳善業。故云造作

二從二來下。明來意中。前品乃至持誦者。結
前句也。誦者乃至中來者。生後句也。結前生
後鉤鎖相連。是即來意也
三從三宗下。明宗趣中。上來雖依迎請而來
赴。更不動於本座。不來而來。今修業既終所
作已辨。故不還而還歸於不生不滅之圓明
海。豈論往還去來之相耶。譬如一大圓鏡。依
面而影現。面無即影不現。當知有影與無影。
唯在面之在無。非謂鏡中有生滅。今本尊往
還之相亦如是。於自性清淨一大圓鏡中。行
者心垢淨。本尊之影即現。行者心垢厚。本尊
之影不現。是故現與不現。唯任行者心垢厚
薄。非謂本尊有去來現滅之相。眞言飮食等
者。行者食阿字本不生之甘露味故。不爲三
毒之所夭死。持第一義空之天命。歸甚深無
相之本覺。故云眞言乃至爲趣也
四從四明下明判釋門中。自爲十門。一明上
求下化門。二明如佛我修迴向門。三門獻閼
伽後送尊門。四明被甲現修如佛門。五明自
住佛身讀經門。六明搏食奉獻本尊門。七明
請十力明世尊瑜伽飮食門。八明修業得益
門。九明淨水澡浴摧障門。十明無相最勝證
請門。初中自五。一明結護。二明自加持。三明
上求菩提。四明下化衆生。五明微妙稱讃。初
中如前事業等者。如供養儀式品云。或以不
動尊成辨一切事。護身處令淨經諸方界等。
今亦如前。以不動印言結方所護自身故。云
如前乃至眞言印也
二明自加持中。作金剛等者如供養儀式品
云。智者當轉作金剛薩埵身。眞言印相應。遍
布諸支分。以具印等故。即同執金剛。故經
云。復當如前。乃至薩埵身也。但此如前兩言
兼用結護自加持。故疏云如前乃至成身也
三明上求菩提中。思惟佛菩薩等者。觀自心
八葉心蓮華臺上佛菩薩及第一第二第三重
等無量無數内心曼荼羅之衆徳。是即上求
之義。將又自證極滿也
四明下化衆生中。於無量衆生界等者。自證
既極滿。是故同體大悲但時發動。不□□
□。而度脱安樂無量衆生。故云興大悲心乃
至而修供養也
五明微妙稱讃中。又當一心合掌等者。供養
儀式品云。當合定惠掌。五輪互相叉。是則持
衆物普通供養印云云對如此文故。云又當一
心合掌等也
二從等二下。明如佛我修迴向門中。内證境
界者。如彼成就悉地品所説瑜伽・及祕密曼
荼羅位品布列莊嚴大地・及通同法界曼荼
羅等是也。如來大住者。以阿字本不生而爲
大住。所謂無所住而住。名爲大住。是即諸佛
大住。故云如來大住者本不生處也。興大悲
願等者。以大悲愍心而興大悲願。如普賢觀
音等大悲願。所謂專以自所持誦廣大功徳。
皆悉迴施一切衆生。令彼拔苦與樂捨邪歸
正發心修行。如諸佛菩薩。迴向方便頌曰。所
修一切衆善業。利益一切衆生故。我今盡皆
正迴向。除生死苦至菩提。故云自所得理欲
與一切衆生也。問第一段興大悲心。與第二
段興大悲願。有何等不同耶。答。第一是自發
大悲心也。第二如諸佛菩薩興大悲願□亦
如是令誓願也。當如普賢行願者。華嚴經説
普賢十願爲願王。而於一一願中。以法界塵
數願而爲眷屬。今行者所發大悲願亦如是。
於法界塵數衆生界。而爲一一衆生。各發法
界同體大悲願。以決定不疑三平等之心。令
修三平等妙行。不起于座令無盡衆生發心
得脱。故云當知乃至以決定意而稱述之。此
中及餘大乘者。指大集大品悲華經等也
三從第三下。明獻閼伽後送尊門中自四。一
明獻閼伽水。二明奉送聖衆。三明解界。四明
三種自加持。初中眞實功徳者。諸佛菩薩等
所證得自性心蓮華臺上内證眞實功徳是
也。諸有者。三有也。一切過者。佛果一障也。
無量功徳者。以如上内證眞實功徳。各莊嚴
其身。已上二句讃大智門。一向等一句讃大
悲門。我今等一句。以悲智二徳具足圓滿故。
奉歸命頂禮也
二明奉送聖衆中。現前等一句佛寶也。救世
等一句僧寶也。即四行菩薩等即大眷屬也。
不斷大乘教一句。即指毘盧遮那經。到殊勝
位者。大力持明王等即内眷屬也。聖天衆
。□□隨類普現身。即第三重十二大
等也。如是等諸尊聖衆。各願本誓。隨行者
召請。不動本座。不來而來。依行者奉送。不去
而還本位。故云各當乃至還本不生也。後復
等一句。乞願親近不離也。若依深祕義者。能
應所應倶自性清淨等同。虚空本尊不時暫
相離。何論往來離不離耶。故云若深乃至佛
海也
三明解界中。次當以三昧耶者。三種三昧耶

四明自加持中。復用者。前解界時。用三種三
昧耶。重復爲自加持。用三種印言。故云復用
也。法界者。入佛三昧耶也。本性者。法界生
也。而住金剛薩埵者。轉法輪也。是中明印第
二品中已説者。於増益守護品第二中委細
説之。故云爾也。問。若然者。何故疏云法界本
性者覽字也耶。答。案増益守護品。作三種三
昧耶加持已。次説金剛甲冑印言。其次説覽
字印言。然今經言是中明印第二品中已説。
專任第二品加持次第。加之次下句。以此三
印加持身云云疏釋此文云。三印者入佛法界
薩埵也。明知次上言是印明印者。三種印
明也。□□□□用法界。乃至皆悉圓滿。三
行餘文明三種自加持勿論。但至疏文者。三
種自加持爲本體。而就法界本性文言。釋
覽字加持許也。是則第二品中。於三種印言
次甲冑。甲冑之次説覽字。故當知。於此一段
者。可任第二品所説次第也。既言是中明印
二品中已説。有何不審耶耳
四從四從下。明被甲現修如佛門中。又應如
前方便者。指第二品中。所謂彼品説三種三
昧耶已。次説甲冑印明。莊嚴行者故。爲障者
四散。故云又應如前方便也。對前復用故云
又應。是即併依第二品次第故。重重作如是
説觀法界字者。&MT01679;字也。以此字置行者頂上。
被服金剛甲冑故。依三種三昧耶自加持所
成之自性金剛之體彌堅密。如大日世尊。故
云觀法界乃至無有異也。疏言依法者。指&MT01679;
字并金剛甲冑印明也
五從第五下。明自性佛身讀經門中。次復起
増上心者。行者安住如實大菩提心。修行無
相甚深四支念誦。供養稱嘆解界奉送等既
終竟以三種三昧耶。作自加持□□□□□
□。以&MT01679;字及金剛甲嚴其身。令同等大日尊
也。漸出道場之時。於如前大菩提心及甚深
祕密瑜伽等。彌起増上之意樂。於行住坐臥。
修行即事而眞殊勝事業。諸有所作皆悉莫
非爲一大事因縁。是故奉獻一花一香之時。
即色香遍法界海。作大佛事。莫不成自利利
他妙業。故經云起増上心乃至嚴以香花。疏
云於出道場以後外讀經處事業也。先令自
身作觀世音菩薩者。呼於十方三世諸佛大
慈大悲之體。以爲觀世音菩薩名。故行者自
利利他彌増進。專安住大慈。是故自身即作
觀自在菩薩也。故云先令乃至菩薩也。或住
如來自性者。三種三昧耶&MT01679;字等加持方便
也。故云依前方便也。或以心誦者。觀心蓮華
臺上阿字圓明。而令周遍法界海。令一一諸
天等住在彼圓明之中。而聽受本初不生醍
醐甘露味。故云或以心誦乃至令聽受之也。
前讀誦大乘等心外之法施也。今此心誦者
心内之法施也。眼者諸佛眼門者。一切諸佛
以大慈悲而爲青蓮花眼。故經云觀音蓮花
眼。疏云眼者諸佛眼門也。□□□可見
六從第六下。明搏食奉獻本尊門中。搏食者。
如初品所説。如膏車轄等者。譬意言。膏車非
爲令車非爲令車潤滑。唯爲易旋轉不損傷
車人而令得至所思之處也。行人用隨意食。
亦復如是。非爲令其身而肥滿悦澤嚴身好
色。唯爲暫任持有待身命。習修三密妙行。令
得常住不變之金剛身也。故云當生是心我
爲住持乃至嚴身之想也。然後觀法界心字
者。&MT01679;字加持也。以事業金剛者。轉鍐字成金
剛薩埵。以彼印言而加持自身也
七從第七下。明誦十力明本尊瑜伽飮食門
中。眞言心者。施殘食明終悼漫二字也
八從第八下。明修業無間得益門中。懺者此
云請受者。謂親奉對帝網重重不可説不可
説曼荼羅聖衆。主誠而請受衆罪消除。依聖
者加被。而令解散消除無始妄想戲論。故云
懺者乃至解也。常當係意在明者。淺略分見
疏文。其深祕分。謂其安寢時。正身威儀已。當
係意於自性圓明令安寢也。得名號者非人
間者。釋經得眞言門修菩薩行□□□。是
即成就悉地品所説知心性如是得住眞言行
之義也。十方佛國等者。此行者離人間之分。
而住在佛國。但未入初地位故。云十方佛國
佛邊也。策謂勵也
九從第九下。明淨水澡浴摧障門中。内法者。
指成就悉地品瑜伽也。不知外法空者。一切
凡夫執著五蘊假法。更不覺其相空。何況識
知法空耶。故云著相凡夫不知外法空何況知
空也。若知相空者。漸漸得入法空所言法空
者。阿字本不生門是也。故云若能解了乃至
阿字門等也。而澡浴者等者。澡浴有二種所
謂内外也。外謂用香湯令離垢清淨是也。内
謂入一切諸法於阿字門。故自性本不生而
本來清淨。如是體達不生妄分別。是即眞實
澡浴也。故云常依内法乃至外淨法也。觸食
等者。以不知人法本來不生故。存觸之義。然
知能解所解一切諸法本來無自性故。更觸
不觸之義不成。故云觸食者乃至何有觸也。
若有行者起念動心者。淨不淨觸不觸之起念
若生者。懷羞恥須慚愧。所謂覺察一一起念
即本不生故。遠離□□□□□。□無不知之
妄念故。斷絶生死之資糧。無生死之資糧故。
永絶離生死流轉。既流轉止息故。安住本初
不生之本住。所謂無所住也。故云若有行者
乃至得阿字等故也。若起念喫食者。貪著食
味而噉食也。淨念乃喫者。能喫所喫喫物之
三相本來不可得。而體達乃噉食也。若得不
觸等者。次上起念及淨念。於觸食等。而釋著
不著之二義也。今若得不觸者。若得不觸穢
之食。雖食噉之。要知三相不可得。成阿字本
不生甘露味。而可食也。故云若得不觸乃至
要知食空也。任持是身等者。夫行者令任治
是身。正爲衆生傍爲治自執也。故次上經云。
我爲一切衆生。志求大事因縁故。應當愛護
是身。少時安寢。非爲貪著睡眠之樂。故云。
任持是身有二。一爲護他故。二除自執故也。
法界心者。&MT01679;字加持也。安字以下住者。以&MT01679;
字畫流水中。而於其畫流水次下。居住令浴
故。云安字以下住也。自性觀等者。自性清淨
本尊觀也。降三世種子眞言門等者。如經第
二及疏第十并同私記。要覽人可見彼文。經
言具三昧耶者。具足三昧耶而可□□□□
□□□中及一切支分。令同無相法身之體
也。□□心等者。如上澡浴灑淨已。著法服
正威儀入道場。如例令持誦相應也。故云爲
淨身乃至對本尊時也。同本尊者。以三平等
故。自身三密之實際。與本尊三密之實際。無
二無別而同一圓明也。故云限量者同本尊
也。句者法也者。句是滿足義也。所謂自性清
淨之法身無邊衆徳成就滿足故。云爾也。爲
求上中下法者。息災爲上。増益爲中。降伏爲
下。如是三種悉地。行者安住三平等之圓明
海故。隨其意樂皆悉成就也。彼彼世間成
就品者。指本經世間成就品第五也。或復餘
經者。指金剛頂蘇悉地瞿醯蘇摩呼等經也。
如是等經儀中所説有相有縁供養念誦等。
皆是世間淺近持明悉地。故云供養支分衆
方便如其次第所修行未離有爲諸相故是謂
世間之悉地也。問。若然者。今此世間成就悉
地。爲限世間成就品説之。將又爲餘品中説
之耶。答。品品中皆有此儀。但約純説指世間
成就品也有重重習
更問
十從第十下。明無相最勝證請門中自五。一
明最勝眞實縁生句。二明問答□□□□□
三明譯者會意省略。四明復釋要句。五明問
答決疑。初中自六。一明標無相最勝。二明擇
觀修人。三明深惠一生成佛。四明所依經軌。
五明眞實縁生法句。六明結歸出世成就。初
中次説無相最殊勝者。對前彼依故。云次説。
對前世間成就故。云無相最殊勝。又前有相
有縁次第修行。故今云無相。前供養支分未
離有爲造作之疎縁。故今云最殊勝也。然言
最者。對祕中深祕故。云最殊勝。所謂祕祕中
深祕是也
二具信解一句明擇觀修人中。具信解者等
者。通地前地上。以何得知。初品中説一生成
佛門云。欲於此生入悉地。親於尊所受明。法
法觀察相應作成就。是即指地前薄地極上信
心之凡夫。故云欲於此生入悉地。此生指此
父母所生之身入悉地者。指初法明道之位。
親於尊所者。傳受阿闍梨是。亦通凡聖二師。
受明者。受明灌頂也。法者。傳法阿闍梨位也。
若此人聖者。何云此生亦云受明。何況既作
擇地造壇曼荼羅。若聖者可作祕密壇。明知
今具信解者者。可通地前地上也。所觀察者。
觀察□□□□□□也。
三從若眞下三句。明一生成佛門中。深惠人
者。此人入祕密壇。得甚深祕密如實之惠。體
達生死本來不生。證凡聖不二之圓明故。云
若眞言乘乃至修觀照也
四明所依經軌中。如前心供養之儀者。指前
持誦法則品也。問。若然者。指彼品何文耶。
答。從四禪門至品中説二偈半之文是也。故
疏釋彼文云。二四支禪門復殊異。乃至瑜伽
勝義品中説。二無相念誦門云云及依悉地流
出品者。指本經悉地出現品第六也。問。若然
者。彼品云出現。今云流出。其文不一准如何。
答。流與現字異義一也。何致疑難。是故彼品
長行文云。爾時毘盧遮那世尊乃至告執金剛
言。善男子。各各當現法界神力悉地流出句
云云又云。諸執金剛爲毘盧遮那世尊作禮。復
請佛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示現悉地流出
云云又善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演説眞言
成就流出相應句・諸流出相應句・眞言門修
菩提諸菩薩速於是中當得眞言悉地云云
云。即時世尊乃至以一音聲四處流通。普遍
一切法界。與處空等。無所不至。□□□□
□□□□文有五之流出。當知譯者依梵語
多含□□目顯出現大智門。於長行顯流出
大悲門。爲顯如是悲智具足圓滿之義故。譯
者兩向而譯也。是故聖者依大悲門之義。説
及依悉地出現品也。以何得知。依大智門
故云出現。依大悲門故説流出如何。答。案彼
品説相。初世尊無問自説。而説三世無量門
決定智圓滿法句。後諸執金剛願請佛爲哀
愍我等示現悉地流出句。當知如來自説決
定智者。如來自證大智門也。請執金剛請説
哀愍我等示現悉地流出句者。大悲門也。問。
出世間品瑜伽法者。指何等品耶。答。指成就
悉地品也。問。若然者。今云出世間品。彼云成
就悉地品。其相違如何。答。今經習先説世間
成就。後説出世成就故。前説世間成就品已。
其後説出世間法。即有二品。先説出世間悉
地出現眞言。次説出世間相應瑜伽三摩地
法則。故指成就悉地品。而云出世間品瑜伽
法也。是故於今經品品中。先説世間法。後説
出世間法。所謂住心品中。先説世間三心。後
説出世七心。世出世護摩品中。先説世間四
十二種護摩。後説□□□□□□□□。如世
出世持誦品。前説世間持誦法。後説出
□誦法。加之説曼荼羅之時。先説擇地造壇
之曼荼羅。後説出世祕密曼荼羅。説灌頂法
之時。先説淺近受明灌頂。後説傳法阿闍梨
位祕密灌頂。如是一經始終本末先説有相
淺近。後説無相甚深。然説有相無相不二平
等。然後説自性法然圓明影像無礙自在。是
即如次淺略深祕中深祕祕中深祕之四重
也。非但一經初中後。品品始終一一文句一
一字句。皆悉兼統四重祕釋。而成四種法身
之衆徳。故疏一釋皆悉集會云。由此衆徳悉
皆一相一味。到於實際。故名集會。若少分未
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也。依之今此
供養次第法中。總有五品。而兼通本經三十
一品之義理。於品品中。先説有相有縁供養
次第。後示無相無縁祕密瑜伽。就中當品是
流通段也。仍結判世間出世間有相無相等。
以流通一部之宗旨。所謂彼於世間等一偈
半。結釋此經及本經有相念誦世間成就之
法。次説無相以下三偈。結釋當經乃本經内
心無相出世成就之法。然正結釋其最殊勝
一生成佛之祕要□□□□□□□□處。流
通如來一大事之元意。眞言乘深惠人須明
思察而觀行相應甚深甚深不可不
面授矣。更問
五從彼於下二句。明眞實縁生句中。依本不
生理也者。是即以無所依而爲依。所謂無所
住是也。是故疏一云無所住而住耳。縁生者
等者。圓明所現影像是也。是故經云深居圓
鏡中應現諸方猶如淨水月普現衆生前縁明
所起戒住戒如正覺。故云縁生乃至示現聲
字故也更問内心支分者能證智也者。内心
友分之境即具智性。此智自照了自境。此名
爲能證智。故次下祕祕中祕釋云。本不生理
自有理智。自覺本不生云云又疏一云。心自證
心心自覺心云云沈心本不生理者。縁明所起
影像本來不生不滅。而體達更不起分別妄
相。故云沈心本不生理。非謂如彼沈空盡滅
之空理也
六依此等以下。明結歸出世成就中。依此方
便者。指次上彼於眞實等二句義。當得出世
間成就者。近指初法明道位。遠指十一地佛
果也
問。如所説優陀那偈曰云云指何等經耶。答。
指大日經及當經持誦法則品等□□□□□
□□□兩經中此文不見云何。答。□□□□
□□□□機根而顯。仍雖無全文。於義者處
處散在
問。若取意説者。可云義曰。何忽云偈曰耶。
答。雖取意之説。旦約現文故云偈也。問。若然
者。宜引全文可證之。何故以取意之偈證之
耶。答。了義大乘。依義而不依文。極智演説。
取意而不論相。忝何致執難哉。問。若然者。依
本經及當經何等文義。而作此説耶。答。其文
義處處散在不可勝計。且出一兩而攝自餘。
深惠之人能能可思察。所謂大日經祕密曼
荼羅品。説五種三昧耶中。第五祕密三昧耶
云。未逮心灌頂祕密惠不生。是故眞言者祕
密道場中具第五要誓隨法應灌頂。當知異
此者非名三昧耶云云第一遙見。第二投花。第
三授明。第四傳教。已上四種三昧耶。以淺略
劣惠故。不能入祕密壇。故祕密惠不生也。是
即祕密第五三昧耶。非前四種之三昧耶入
之人所堪。故云未逮心灌頂祕密惠不生。今
云甚深無相教劣惠所不堪也。復當經持誦
法則品。説五字嚴身方便及内心祕密自性
圓明觀等□。□結説□□□□。□□□□
來行者。當於大悲胎藏生□□□□□□□
□灌頂。乃應具足修行。非但得持明灌頂者
之所堪也云云此文全依祕密曼荼羅品。大聖
演説之。所謂當於大悲胎藏王乃至具足修
行者。第五祕密壇所入深惠之人也。何以故。
祕密惠已生故。是故此經云若眞言乘深惠
人此生志求無上果也。問。爲應彼等故兼存
有相説云云然者指何等法而云有相説耶。答。
就之有種種不同。所謂若約曼荼羅而論之。
擇地造壇曼荼羅爲有相。祕密曼荼羅爲無
相。若約護摩論之。外護摩爲有相。内護摩爲
無相。若約持誦之法論之。世間成就持誦爲
有相。出世成就持誦爲無相。如是先説有相
而兼存無相。或先説無相而兼存有相。是即
爲利鈍根劣惠之人。全非爲利根深惠之人。
故云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説也。問。若然者。
何故世間成就品疏釋世間成就之相云。又
即自觀其身亦同本尊。以三事等故名世間
成就。爾時本尊及諸菩薩等隨想而現隨念
而至隨問而答。然後入修學出世眞言之行。
不如此者徒損其功無有益也云云又云若有
衆生欲得□□□□□□□□當依此品次
第。□□□□□□□□□□□□如此文者。
雖出世成就之人先依有相而修習。然後可
修學出世眞言之行。何云非爲利根深惠耶。
答。深惠之人者發如實菩提心安住自性清淨
金剛不壞決定智。更不傾動猶如須彌山。故
經云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疏云又如虚
空遠離戲論分別故無知解相無開曉相。諸佛
自證三菩提當知亦爾。唯是心自證心心自
覺心。是中無知解法無知解者。非始開曉亦
無開曉之者。分別少分能所猶如微塵。即取
法非法相不離我人衆生壽命。豈得名爲金
剛惠耶云云既云分別少分能所等。豈深惠人
縁心外之法而分別能所之相耶。若分別能
所者不可名金剛惠決定智。故經説決定智
圓滿法句云虚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
智。由來自性常空故縁起甚深難可觀。又云
決定心歡喜説名内心處。眞言住斯位能授
廣大果。又云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常住
於等引修行戒當竟。又此經持誦法則品説
無相念誦云。行者應生決定意。先當一縁觀
本尊。又云於諸法本寂常無自性。中安住如
須彌。是□□見□□□□□□□□□□□
量勇鋭無惑者宜□□乘□□□□□□□
□□□□教修行不起于座三摩地現前云云
如是等經論疏等文説今眞言乘最無上甚深
智之人所發決定金剛惠也。若取少分外相
全非深惠人。但至世間成就品疏文。爲本立
久修有相有縁之行不知内心離相瑜伽之人
令引入出世眞言之妙行作如是説。非直入
直滿如實行者也
三從右阿下明譯者會意省略。中翻譯家者
指善無畏三藏和尚也。阿闍梨者聖者等者。
和尚面奉對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禀受此供
養次第法。而傳來弘通故。指文殊而云阿闍
梨也
四從又説下。明復釋要句中。彼者阿字等者
自證大智門也。縁生等者化他大悲門也。句
者法也者悲智滿足門也。次依於眞實等者
明阿字實義。縁生者等者明阿字圓明隨機
示現也。内心支分者等者境智同際故境即
智也。故云能證智也。離攀縁者等者。常恒安
住不生不滅之實際故云沈心本不生理也
五從問唯下明問答決疑。中自有三問。初問
沈心之妙用有無。故云問唯□□□□□□
□□□能沈圓明海應□□爾也故。□□□
□□□□□。第二問意謂。於不生理處有色
心耶而問也。答意謂。若能用其印等者。兩手
合是理智冥合義故也更問第三問意謂。阿是
本初不生而離能造所造之相。然於其本不
生之前。有何物向此阿字本不生本法而呼
造本生之名耶而問也。其答自有二種自可
見。故此供養等者正以一卷所詮一大事而結
歸。第三祕秘中深祕也。故云故此供養乃至
一大事也。其祕祕中深祕者不出二句法句
及一偈優陀那。故云所謂彼於乃至有相説
也。此文者此供養次第法疏二卷是也。隨分
者十地猶非究竟極滿故云隨分。穿阿頼耶
識之崛藏而示平等法界之圓明。鑿三毒熱
惱之乾地流不生一味之甘水。故云穿鑿也。
願此文者明勸末學而三密相應令證本不生
之實際也。所謂見者身密也。觸者耳觸即語
密也。知者意也。問經修行者綜括上下文義
云云然者其綜括之意如何。答今經是祕之
中祕密之中密。故如來爲治慢法之者次第
相續而不説。故疏云此經聖者所祕□不明
□□□□□□□□□資面授深惠□□□
□□□□□□□□□無相淺深之機縁等。
慇懃綜括一部始終之文義可成一大事因縁
也。是故疏十七云。此經皆前後相成共爲一
事綺互其文。行者甚須相照覽乃可知之云云
故云修行者當綜括上下文義耳也。△倩以如
來對薩埵而開十萬。大聖因無畏而現供養。
疏主面謁和尚禀宗眼。造供養疏二卷潤末
代。爰小僧從先師當相承經儀七輕兩疏二
十二卷。因茲先師存生之時奉命隨分録三
十五帖鈔。明師印可隨喜名爲妙印鈔。闍梨
入寂之後及元徳年中。爲報師徳爲救末第
而加再治成八十卷。其旨趣有先本耳。然
間門第等頻記調一部經儀之宗源可示於末
葉之由求請發言及數度。仍去暦應第四辛巳
八月二十一日。雖多冥顯之憚偏存弘通不
顧越法。謹以初執筆。雖然晝疲於造塔而不
暇調文句。夜沈於老病而不能案義理。纔志
之計隟而繼文忍疲而省義。凡愚草成八卷。
號爲供養次第法疏私記。老眼彌暗不能再
治冀有智後學隨義宜□□□□
    仰願八葉心蓮臺 遍觀金持第一院
    文地除虚第二重 釋迦二乘五類天
    五智十六惠門尊 四八四攝定門妃
    並及三國相承祖 各願本誓垂哀愍
    知見弟子行願心 所記文義契佛意
    利益群生發大心 恒修不退平等行
    同證不二圓明海 普現色身遍法界
    三世常恒無窮盡 願以弘通深法力
    分報累代付囑恩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第八
  此私記八卷復四帖從醍醐報恩院僧正
御寄附也其状
添之
  于時延寶二年六月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