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 (No. 2220_ 宥範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釋第三科。如大論云。煩惱者。能心煩能所惱。
故名煩惱云云故知令解脱者。令解脱見思無
明等煩惱障也
四常當等一句。明盡所知障中。常當利益者。
先句依不生不滅眞言智。令體達生死本無
已。此句依離一切相大菩提心。令得唯有明
朗猶如虚空之大利。故云常當利益諸含識

二明印者。當經不説印。廣大儀軌并念誦次
第定印也。攝大儀軌縛印也。是善無畏譯也。
然間當經雖不説印。可用縛印勿論也。然此
縛印者。定印之印母也。所謂定印從縛印而
起。左五指五大也。右五指五智也。五智五大
和合而成拳。是即普賢大菩提心之體也。故
論云。其圓明則普賢身左五指
即五大
亦是普賢心
指即
五智
所以然者。當段發菩提心者。即是普賢菩
薩三摩地。故説縛印也。定印亦不相違此義。
所謂八指者八葉即普也。掌内者月輪即賢
也。是即理智不二悲智具足之大菩提心開
發之義也
問。今此縛印及定印。同共佛心如滿月印也。
然者可爲大日印。何故爲普賢印耶。答。普賢
者即金剛薩埵也。金薩與大日。依時隨事更
互用之。是故祕記云。毘盧遮那經阿字爲毘
盧遮那種子。吽字爲金剛薩埵種子。金剛頂
經吽字爲毘盧遮那種子。阿字爲金剛薩埵
種子。金剛界儀軌亦如此。毎會此二字相代。
當知如是更互用之。今亦如是可得意也
三從發菩下。明眞言中自二。初表後説眞言。
初中發之一言能發即修生智也。菩提心所
發即本有境也所謂修性冥會境智具足。即
離一切相大菩提心也。離一切相故。生佛無
隔。迷悟無差。是故疏云。我身佛身既無別。
佛菩提智同我智云云如是如實覺知諸法自
性更無疑慮心。名内證眞實發菩提心。故疏
云。此眞言令悟此法能令知。云發菩提心也。
後説眞言中。唵歸命三身義也。菩提覺義知
義。質多心義母怛幡
二合
那夜弭離一切物相
之義也。於長行中其義宛然也
四明長行中。是中増加句者。譯者嘆釋梵語
之多含義。而増加謂蘊以下三行餘之文句。
重顯明離一切物之義。故云増加句也。又疏
云増加者能顯眞言義加也。自性清淨自覺
也者。指摩訶薩意處。所謂行者自心耳。此自
心非如手中奄摩羅果授人。自心自證自心
自覺。故云自覺也。心者中實義也者。是即眞
言中質多也。是即慮知心有情等心也此云第六
有分別識
然今疏釋此質多。言中實義者。此質多慮知。
心從于栗多處中無分別識而出生。故從出
生之處。而云中實義也。問。有何文證立此義
耶。答。大日經成就悉地品云。摩訶薩意處説
名曼荼羅私云。本有淨菩
提心之體也
諸眞言心位私心。阿字
眞言也
了知得成果私云。如實知自心
發菩提心是也
是故増加文云。自
心平等。本來不生。如大空自性。如佛世尊及
諸菩薩發菩提心。乃至菩提道場。我亦如是
發菩提心云云同品次句云。諸有所分別私云。
第六
分別
識也
悉皆從意生私云。第九
識是也
分辨白黄赤私云。分
別識也
是等從心起私云。中心
于栗多心也
依如是文證義理立此
義也。又質多呼爲處中者。于栗多住在質多
之中故。云處中心也。故祕記云。于栗多名處
中。非情等心也。質多名慮知。有情等心也。唯
以心在中故。質多亦得于栗多名云云以如是
等之義故。云心者中實義也。已上發菩提心
方便門。普賢菩薩三摩地法門也。是即慈無
量心也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第四終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卷第五

       金剛佛子阿寂記
  釋増益守護清淨行品第二之餘
七從十方下。明隨喜方便門中自三。一明頌。
二明印。三明眞言。初中諸正遍知者。指三世
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其體遍法界海。無所不
至。故云大海衆也。已上隨喜諸佛功徳也。種
種善巧者。自證化他一切善巧方便也。所謂
金剛・胎藏兩部二十萬頌。及十方三世諸佛
所説大權實一切教法是也。已上隨喜一切法
寶功徳也。及諸佛子者。指顯密一菩薩。從佛
心生故。云佛子也。菩提薩埵利物爲懷故。云
爲群生也。諸有所修福業者。指前五波羅蜜
也。等之一言等第六般若波羅蜜。所謂福智
二嚴以度衆生故。法華經云。定惠力莊嚴。以
此度衆生也。已上隨喜僧寶功徳也。我今者。
行者當坐也。一切者。指如上三寶功徳。盡隨
喜者。於如此一切三寶所有善根。隨其見聞
覺智。皆悉隨喜而不成違隔之思。何以故。
妄住離一切相大菩提心故。無自他彼此差
別。無自他差別故。一切法界功徳善根。皆
悉自心圓明所現之萬善萬行。而成自身善
根。故持明品云等起自眞實不生□慮心。
疏文可見之。是故今疏云。如實智自無有
故。言隨喜方便法也
二明印者。當經不説印。廣大攝大及念誦次
第。同□用歸命合掌。所謂金剛合掌也。是
則雖凡聖一如。五聖而應敬。五凡而應救故。
左五指各載右五指。是即隨喜五聖之功徳。
而暫時不離也。五聖亦住下化之悲哀。刹那
不捨。是故以此印爲隨喜方便印也。南方理
智和合修性不二可思之
三明眞言者。終吽字是種子也。所謂理智冥
合之體。即五股也。上點五智也。下點三昧也。
字體訶字因業也。入阿字門故即因業不可
得也。即是離一切相大菩提心也。此菩提心
定惠具足。十波羅蜜滿足。十地究竟。是即五
股義吽字字義也。祕密曼荼羅位品。南方門
標上置五股。即此意也。已上隨喜方便門竟。
即虚空藏菩薩三摩門。所謂悲無量心也
八從我今下。明勸請方便門中自三。一明頌。
二明印。三明眞言。初中勸請諸如來者。夫法
佛如□雖離去來。而隨縁應赴。猶如如意大
寶雖於□無一物。而隨前縁出衆物。諸佛世
尊無作應□亦如是。衆生致勸請者。法爾而
垂應。是故行□至心奉諸請佛世尊久住法
輪時。垂不來之應□轉不説之法輪。三世
常恒。從巧色摩尼之身。出□色摩尼之音。
示巧色摩尼之法。故疏云。眞智大悲恒利物。
利物故降法雨。乃至故云勸請也。是即觀自
在菩薩三摩地法門也。故西方名轉法輪智。
即此謂也
二明印者。當輕及攝大儀軌不説印。廣大儀
軌并念誦次第金剛金掌印也。是即左五指
能勸請行人也。右五指赴勸請之五佛也。然
定惠和合者。表機感相應説法得益三世常
恒也
三明眞言者。以終吽字爲體。所謂吽字者三
密種子也。亦是三解脱門也。即轉三平等法
輪。令一切衆生滅三業衆罪成三解脱門。故
以此字爲體也。已上勸請方便門竟。是即觀
自在菩薩三摩地法門也。又是喜無量心也
八從願令下。明奉請法身方便門中自三。一
明頌。二明印。三明眞言。初中願者。大悲行願
也。凡夫□處者。指妄想顛倒業力所感之六
趣四生之處□。衆苦者苦果也。所集者苦因
也。身者果縛□。□苦報之體也。所謂三界
六道之依身也。如此等依正苦報。以本初不
生眞言智加持故。皆悉消盡。獲得安住本來
無垢清淨密嚴華藏世界。故云願令凡夫乃
至法界身也
二明印者。當經并攝大儀軌不説印。念誦次
第金合印。廣大儀軌説大鉤召印。然金剛合
掌不説印。之諸尊通印也。然念誦次第出此
印者。左五指即衆苦所集身。以自性清淨法
界加持力故。垢身即成無垢清淨身。於無垢
身之滿月圓明中。而招請諸佛及一切衆生
之自性法身。令不二平等故。以右五指而安
左五指之上。即五智五大無礙無障義門也。
是故經云。當得至於無垢處。安住清淨法界
身。疏云。以恒住故。令至法身也。次大鉤召印
者。一切諸尊通用鉤召印也。印母内縛。自性
圓明佛心如滿月位。是即自證圓極拳菩薩
位也。然以右頭指召之者。從清淨法界。而出
現大悲方便之作業。所謂四攝方便也。以此
四攝方便。能招諸佛菩薩及一切衆生自性
清淨□有法身。而令冥會我本來自性清淨
滿月圓明之體故。疏法身恒住於本眞者。印
母内縛位□。言以恒住故令至法身者。鉤召
位也。以此義故。用大鉤召印也
次明眞言者。以第五句達摩駄都而爲體。所
謂法界也。法界者。已界佛界衆生界也。如此
法界依此達摩駄都法界加持力故。已界佛
界衆生界平等一味。皆同安住無自性法界。
故經云。當得至於無垢處。安住清淨法界身
也。安住清淨法界身故。蘊界處能執所執等
我我所皆悉捨離。證本來不生大空圓明。故
疏云以恒住故令至法界也
十從所修下。明迴向方便門中自三。一明頌。
二明印。三明眞言。初中所修一切等者。
已前所修八箇方便門福智之業。故云所修
一切衆善業也。次一句擧所度之生。不漏盡
空法界一切群迷故。云一切也。次一句以上
來作禮乃至奉請等所修功徳。皆悉迴向自
心本來自性三菩提。而乃至不散失微渧之
少善。何以故。法界即是功徳。不出一塵之自
性故。疏云。本覺眞智外無散。乃至歸眞本法。
云迴向也
二明印者。當經并攝大儀軌不説印。廣大儀
□及念誦次第出金合印。其義大旨如上。若
□□當段義門者。左五指壇戒忍進禪五波
羅蜜也。右五指惠方願力智波羅蜜也祕記右
小爲□。
左小爲惠。是
不二意耳
是即十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所
修一切衆善業利益一切衆生故也。復次十
指十地圓滿義也。十地圓滿故。分段・變易二
種生死。如昨日夢。證畢竟清淨大菩提。故云
我今盡皆正迴向除生死故至菩提也。復次
左五指胎藏界曼荼羅。即本有境也。右五指
金剛界曼荼羅。即本有智也。境智冥合悲智
和融。故云合掌也。可思之更問
三明眞言者。終吽字爲種子。是即ahauma
四字合成。所謂a字本初不生義。是即大菩
提心門也。然大菩提心離一切物故無字體。
唯訶字引聲中有阿。是即東方自心發菩提
位也。次字體ha字因業義。入阿字門故。即一
切諸法因業不可得。以因業不可得故。七識
相應四煩惱性相空寂也。是故南方名平等
性智也。次u字譬喩義。入阿字門故。譬喩不
可得。而如幻如夢如陽如焔。如城如輪如空
谷。如鏡像如水月如空花。如是諸喩唯有名
相。其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法可捨。
無法可取。如法實相覺知。名爲成正覺。是即
見心正覺義。即西□ 妙觀察智也。ma字吾
我也。入阿字門故。即吾我不可得。是即離一
切相大空也。住此大空故。人法二執本來不
生而無自性也。以本來無自性故。即歸不生
滅之大寂涅槃。是即不空成就佛三摩地法
門。是故此佛名破有法王。即此謂也。故今此
吽字四智具足。是故祕經此字爲四佛通呪。
是則四智各具四智。不離不離之義門也。四
智具足故即大日也。以此義故。當段爲中台
所向之處也。印義可思合之
問。若然者。兩部大經等。以吽字爲大日種子。
未分明云何。答。處處説之。問。出在何處耶。
答。祕經中説十五尊密言。其初説三身種子
眞言中。説法身如來種子眞言曰。 vajrabuddh@a
h@u@m。所謂自性法身大日也。又説報身如來種
子句曰。vajrah@u@m。又金剛界大供養會大日種
子即吽字也。是故祕記云。毘盧遮那經阿字
爲大日種子。吽字爲金剛薩埵種子。金剛頂
經吽□爲大日種子。阿字爲金剛薩埵種子。
金剛界儀軌如此毎會。此二字相代。當知互
作主伴之義也。有如是等文證。不可疑之。問。
何故上來九門□云方便耶。答。段段皆有頌・
印・眞言。是三密相應方便門也。所謂頌者頌
其意密門。印者表其身密門。眞言者顯語密
門。如是三密各互具三密。三三平等而遍法
界。是故一一方便門即第一實際。此門之外
亦無有寶處。故疏一云。自心發菩提心。即心
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
便。嚴淨心佛國。皆以無所住而住故。曰入眞
言門住心品也門即實相義
能能可尋之
十從復造下。明擇入佛三昧耶明門中自五。
一明諸餘福事。二明法界加持。三明説印。四
明眞言。五明印明功徳。初中言復造等者。如
上之九方便門之外。可修自餘方便事業故。
念誦次第。於此處有發菩提心等六箇方便
門。故疏言所餘者。念誦眞言以外也。經言
讀誦經行者。如下事業品云。次復起増上心。
修行殊勝事業。於清淨處。或住自性。依前方
便。以眞言密印加持。然後以法施心。讀誦大
乘方廣經典。或以心誦。而請諸天等令聽受
之。故知今復造等二句總通攝也。方便以後
念誦眞言之外自餘事業等也
二從遍清下。明住法界加持中自四。一明加
持自□。□明加持他心。三明自他心性自
清淨。四明生法身向本尊。初二三疏文自明
鏡也。委悉義門如妙印鈔細記
四從身隨下。明生法身向本尊中。是生法之
身者。生謂從縁生之身也。法謂自性清淨之
法也。即是一切衆生身即普賢法身故。云生
法之身。故略出經云。普賢法身遍一切。能爲
世間自在主。無始無終無生滅。性相常住等
虚空。又大般若經云。一切衆生皆如來藏普
賢菩薩自體遍故云云然言生法之身者。爲顯
生身即法身。法身即生身也。故契經云。即此
法身流轉五道。名爲衆生。即此法身修行六
度。名爲菩薩云云以如此等義故。云生法之身
也。面向本尊者也者。今行者住廣大法界圓
明常住之加持故。即體自性清淨本地法身。
而非如向他面。故云面向也。本尊者。如上
説之。即是面。觀達自已本來自性清淨之妙
體。不存自他彼此去來異。故云面向本尊
□又於三部等者。此自性清淨本尊遍滿三
□間性相而非一非異展轉不可思議也。
故於三部五部諸尊之身中。以三平等故。此
本尊無不遍滿。即是行者自己本來本尊也。
又於我及一切衆生之身中。以三平等故。彼
諸尊本□本尊無不遍滿。故疏九釋廣大法
界加持云。梵音毘富羅是廣大義。謂深廣無
際不可測量。如是諸法自體。名爲毘富羅法
界。諸佛實相・眞言實相。衆生實相。皆是毘富
羅法界。以此更相加持故。名爲法界加持云云
所言實相者。更無別法。唯不生不滅無自性
是也。故經一云。性同虚空。即同於心。性同於
心。即同菩提。之・虚空界・菩提。三種無二云云
以如此三平等實相。而諸佛加持行者。行者
亦以之加持諸佛。是故入我我入不可思議。
而攝取於已成今成當成諸佛之萬徳。而爲
行者之衆徳。是故與本地法身之身。更無二
無別也。故持明禁戒品云。等起自眞實不生
疑慮也。疏十七釋云。自眞實。謂自持眞言
平等想作本尊。以專念故能見本尊。本尊者
即是眞實之理也。非但見本尊而已。又如實
觀我之身即同本尊。故名眞實也。此有三平
等之方便。身即印。語即眞言也。心即本尊也。
此三事觀其眞言究竟皆等。我此三平等與
一切如來之平等無異。是故眞實也。行者修
行時。佛海大會決定信得入。若得疑慮。則
眞實之行終不能成。故重加誡勸令不生疑。
以無疑故而得等引。等引者。梵云三摩囉多。
即以三平等法。引攝一切功徳。攝在自身。故
云等也。擧此三平等。即是普攝一切功徳。照
此三事究竟皆等攝入自身。名爲等引。又定
惠等合爲一。名爲等引。能住如此眞實乃至
等引。即是住佛戒也云云以如此義故。云又於
三部五部中以何尊是我本尊者也。若行者
不安住此廣大法界三平等加持者。所作之
惠業不可成就。故先説此廣大法界加持妙
觀也。隨所應者。或結跏坐。或半跏坐。而隨行
者之所堪能。可安坐也。但堪能於結跏坐者。
尤可爲所宜。若又依跏趺坐可有發病之難。
可用半跏也。故無畏禪要云。端身正住。如前
半跏坐。以右押左不須結全跏。全跏則多痛。
若心縁痛境。即難得□。若先來全跏坐得
者。最爲妙也。故疏云以安坐者乃至及半
坐等也
問。攝大儀軌言分明諦觀初門者。指何等觀
耶。答。今此法界加持之□觀是也。問。若然
者。所言初字者。指何等字門耶。答。指眞言之
初阿字也。是即正毘富羅法界之□體也。故
疏九云。諸法自體。名爲毘富羅法界。諸佛實
相・眞言實相・衆生實相。皆是毘富羅法界
云云問。同軌言輪圍九重虚圓等者。指何等觀
耶。答。擧阿字圓明之行相也。問。言輪圍九重
者。爲横將爲堅云何。答。祖師先徳異義多之。
或云横或云堅。但所傳非横非堅。猶如虹蜺
更問問。虚圓白者。阿等義耶 答。有相傳更問
三從印者下。明説印中自二。初明印名。後説
印相。初中經言次當經三昧耶印者。疏十三
釋此印明云。明告金剛手。有印名爲如來莊
嚴具同法界趣幖幟同者。言一切佛以此
爲莊嚴故。得成如來法界身也。若有衆生行
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來法界身。此印
者即是法界之幖幟。以此印故。幖示法界之
體。即名法界幢也。印者眞言所依身也者。印
身密也。眞言語密也。依有身故必有語。所謂
身所依。語能依也。故云印者眞言所依身也。
次問。身智云何別者。前擇成身與語之差別
已。故亦爲顯身與心不同。而致此問也。然答
意約體用顯不同。淨除三業道者。□十三
云。得現三法謂成就有三法。謂本尊之力。眞
言・及印。此三法具即得成就也云云是即於此
印有三密具足加持力。故能淨除三業所犯
之重罪。能通三部之妙極。故云不生三業不
淨即是道也
二從應知下。明説印相中。諸正遍知説。是即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救世大印也。故密印品
云。此一切諸佛救世之大印正覺三昧耶。於
此處而住云云所謂佛佛道同無有二法。故云
諸正遍智説也。當合定惠手等者。此印之印
相也。疏十三釋云。今此三昧耶印。先合三補
吒掌先以手相遠漸近令相
著。掌内稍空者是也
以二空指並而直竪
之。勿令太低。勿大傍側。正合二空指向上也。
其五指中。小指名地。無名指爲水。中指爲火
頭指爲風。大指爲空。左手爲定。右手爲惠也
亦可左手
小指爲檀度。以次向上數之。大指爲定。右手
小指爲惠度。以次向上數之。大指爲智度。此
三昧耶印。若初修行作諸善法之時。若先不
作者。不合作諸法也。非直作。此亦須誦前眞
言作法。凡誦眞言作印。喩如耕牛二牛同進
不得前後也云云宗源在之。能□可師承更問
四從入佛下。明説眞言中自二。一明先住法
界加持三昧耶。二明*擇眞言義。凡此中釋
義。如疏第九□私記第四十委悉記之。聊無
相違耳
第十二從次結下。明説法界生眞言門中自
三。一明別表來意。二明印。三明擇眞言。初
中是養法之身者。既以生在於佛家故。以本
初不生甘露無比味無過上味之醍醐。而養
育明妃所生微細法身。故云皆悉聖胎具足
生在佛家是養法之身也。二從般若下説印
相。如經文。其印義如密印品私記。具義門可
見彼耳。如法界自性者。顯能觀體一也。當見
住法體者。既能所平等無二觀智成就。住三
平等加持故。體達自性圓明之極理。而安住
無相法身如虚空之自體。故疏云明行者所
得之益也
第十三從爲令彼下。明金剛薩埵眞言門中
亦名轉
法輪
自六。一別表列。二明堅固法身。三明説
印相。四明結印得益。五明救世者所見相。
六明擧寶輪呪法輪。初表列自可見
二從爲令下。釋堅固法之身中。是堅固法之
身者。前既住法界自性而生在佛家已。是即
養法之身也。爲令此養法之身不壞堅固故。
説此金剛薩埵眞言門。故云爲令彼堅固所
言彼者。指前養法之身也
三從結金下。明説印相中自三。明結印得
益。二明救世者所見相。三明擧事輪況法
輪。其義門如密印品私記。可見之
四從是人下。明結印得益中。是人者指行者
也。當不久者。夫隨行者根機而利鈍遠近不
同也。謂上根上智不起于座。中・下機一月二
月乃至終身。必定可同救世者也。故云是人
當不久同於救世者也
五明救世者所見相中。顯救世者所見之相
者。所言救世者即如來也。然此眞言印觀念
等功徳威力。十地以去猶以分見而非極見。
唯獨如來世尊窮盡其源底。故云顯救世者
所見之相也。如是甚深廣大功徳威力。行者
三密相應。不久而獲得除蓋障三昧時。如救
世尊當得見之。是故亦云眞言印威力成就
者當見也
六從常如下。明擧寶輪況法輪中。寶輪者。
輪王之寶輪也。大法輪者。如來無上大法輪
也。法譬合自可思之
四從金剛下。明説眞言義。其委悉義門。如疏
第九并同私記矣
五從故此三下。明總結釋三種三昧耶。是又
如疏第九并同私記
六從誦此身下。明我與薩埵等觀中。當住於
等引者。夫一切衆生皆悉雖本有薩埵。爲
想顛倒之所覆藏。不能令顯現。然今發如實
菩提心。精勤決定故。即體全與金剛薩埵同
等。無有差異。故略出經云。一切衆生所有心
堅固菩提。名薩埵心。住不動三摩地。精勤決
定名金剛。論云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故云當
住於等引乃至勿生疑惑心也。勿心生疑等
者。行者於三平等大菩提心。猶有微塵許疑
惑之心者終不能證得平等法界之體。故持
明品云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成就悉地
品云決定心歡喜説名内心處。故疏云勿生
疑惑者勸修行者令定信心也
第十四從次以眞下。明金剛甲冑眞言門中
自四。一明表列。二明説印相三明結前生後。
四明説眞言。初表列在疏自可見
二從初二下説印相。又可見。其印義如密印
品記
三從次二下。明結前生後中。誦彼等者。金剛
甲眞言也。此結前句也。當觀等者。生後句也。
此覽字觀也。此二句。甲冑眞言之次羅字之
前。可有之。然者爛脱可讀歟。攝大儀軌此兩
句之下有羅之一字。廣大儀軌。無誦彼等二
句并羅字也
四從次説下明説眞言者。其釋義併如疏第
九并同記
第十五從羅字下。明覽字眞言門中自四。一
明表列。二明所置處。三明持明者得益。四明
字義。此中引供養儀軌品。持誦法則品・具縁
品・悉地出現品等衆多經疏文。而明其義顯
然也。是故不能細釋。如彼品品私記。要覽人
披彼可見之
問曰。念誦次第。無堪忍次復作覽字加持。其
次作驚發地神。其義云何。答。具縁中説擇地
及治地竟。其次説驚發地神。然其治地深義
者。對治行者無明煩惱百六十心等之塵垢
以爲實義。以此義故。作覽字加持已。此無垢
妙清淨圓鏡常現前之後。於此平正無垢之
心地。而驚發自己本來之地主。令作證明。是
故於無堪忍後地神前。令作覽字加持也
第十六從次爲降下。明説無堪忍大護明門
者。此中義門與經第二疏第九而全同也。仍
不及別釋。委細釋義如妙印鈔第四十記之。
要覽人可見之
上來從入佛三昧耶至無堪忍眞言門。是即
具縁所説入曼荼羅所要眞言也。但彼金剛
甲眞言之次。説如來眼明・六種供養明・阿闍
梨莊嚴明。而不説覽字眞言也。復於入佛三
昧耶之前。而説無堪忍大護眞言也。問。何
故本經所説次第與今第七卷所説次第。其
所列不同耶。答。本經從健行三昧所開演之
所出次第也。今卷約行者之修入次第。故無
相違也
 已上増益守護品竟。從是下卷也。
  釋供養次第品第三
將釋當品。住疏文以四門可分別。一明釋名
門。二明來意門。三明宗趣門。四明解釋門。初
中自二。 初明總聖海歡喜名供養。後明別釋
三種供養。初中行者供養者。次下所擧三種
供養也。合謂應也叶也。聖謂曼荼羅聖衆也。
海謂海會大衆也。言以如法修行故。相應曼
荼海會諸尊聖衆本誓悲願。而垂歡喜。故云
合聖海聖海歡喜。初供一供者。供一華一香
等時。運心觀照法海遍滿雲海油麻之諸佛菩
薩。而此自身有於一一諸尊毎前。住實相心
而奉供養。是故一一供具與法界海而齊等。
無有數量分限。所供聖衆亦如油麻。而遍滿
於法界海。故華嚴經第二云。一一菩薩所供
養具。各與一佛世界微塵數等。一一供具復
與一佛世界微塵等。皆大歡喜供養世尊云云
既一華一香猶以如此。餘一切種種無量供
養之具。隨供而遍滿法界海諸佛菩薩等之
前。故云種種供養滿聖海也
二從所謂下。明三種供養中自三。疏文顯然。
自可見。問。今所説三種供養。與祕密曼荼羅
品所説四種供養。其同異云何。答。只是開合
不同耳。問。其開合不同如何。答。彼品四種
者。一香花等供養。二作禮合掌。三慈悲。四運
心是也。是即彼第一香花等供養。與今外供
養。是同也。彼品第二作禮合掌及第三慈悲。
與今第二行供養。是同也。彼第四運心。與今
第三理供養。是同也。故知只是開合不同也
二從二者此品下。明當品來意中。前品守護
等者。第一序品明持戒人。第二品爲守護此
持戒人而令無四魔三障之難。説障者退散
之法。故云前品守護能持戒者也。正供養時
者。持戒人除魔障故。今無障無礙。而修如法
如説之供養。是即來意也
三從宗下明宗趣中。盡心供養本尊者。宗謂
契酬義。所謂行者盡心至誠。供養本尊聖者
故。而酬其功徳力。契本尊悲願力。故云盡心
乃至以爲宗也。來世作佛爲趣者。迴此盡心
供養之功徳。終趣向佛果。故云作佛爲趣也
問。今宗意。即身成佛爲宗義。何故云來世作
佛耶。答。於一念中而有三世分。所謂一念之
初中後刹那是也。盡心供養初刹那爲過去。
本尊領受中刹那爲現在。得果作佛一刹那
爲未來。例如華嚴三生成佛義門。又今宗十
六生成正覺義。可思合之
四從四釋下。明入文解釋中二。初先標攝頌
門。後明次第別説門
初從其攝頌下。明先標攝頌門中自九。一明
如等一句攝現等三偈半。二明住等一句攝
最初乃至而相應。三明或等二句攝若觀乃
至而轉。四明以眞一句攝次以乃至心衆生。
五明先等一句攝次奉乃至歡喜故。六明稽
等一句攝所獻乃至摩莎訶。七明行等一句
攝次奉乃至蓮華印。八明眞等二句攝復次
乃至普護之。九明次等四句攝及餘乃至生
疑悔
初明如等一句攝現等三偈半中又二。初從
現前至三毒垢一偈三句。明能觀住處。二從
諸至如是一偈三句。明所觀淨地。初中現前
者。於行者之前一肘。而觀羅字。是即能觀
之心所住處也。具點者。上加空點。其觀相如
成就悉地品等所説。念聲等者。覽字之字形
身密也。聲者語密也。眞實義者即意密也。如
是眞言三密與行者三密。互相渉入平等無
二。是故覽字三密全分行者三密也。行者三
密全分覽字三密也。是故一切妄想分別之
塵垢。爲此平等法界心之智火之所燒。更無
遺餘。故云能除一切障解脱三毒垢也
二從諸法下。明所觀之淨地中。諸法者。指行
者心地一切衆生心地及道場地等。而云諸
法也。亦復然者。依如上之覽字加持故。如是
如是心地中塵垢皆悉焚滅。更無有餘。猶如
大虚空中唯有圓明熾焔之大日輪。故云諸
法乃至此地亦如是也
二從第二段下。明住等一句攝最初乃至而
相應中自五。一從最初至南阿。明世界成就
門。二從是至置其中。明道場莊嚴門。三從次
當至髻冠。明畫大日門。四從若釋下至者所
居。明畫釋迦門。五從若持至南滿。明畫文殊
門。初中自三。明風輪。二明水輪。三明地輪。
初中最初於下位者。如云安立器世間水輪
最居下。今智正覺世間安立亦如是。於羅字
之劫火焚滅大虚空界中。起大菩提心行願
大力之風輪。令遍滿於盡空法界之大空。故
疏云訶字是菩提乃至能滿一切希願也
問。羅字阿故不入世界成就門中耶。答。大
劫是壞劫之相也。非成劫之相。故除之
二從上下明水輪觀中。次上者。對風輪觀故
云次。彼風輪上觀水輪故云上也。其觀相如
成就悉地品等所説耳
三從復於下明地輪觀中。毘盧遮那眞言心
門者。是即指阿字而云眞言心也。言一切諸
法皆依心而出生。然此心終無所依。阿字眞
言亦如是。一切眞言皆從阿字而生。雖然此
阿字終亦無所依。以如是義故。阿字云眞言
心也。故經云以心而作心。疏十七云一切心
眞言者所謂阿字門也
問。何故今説世界成就門耶。答。以器世間安
立次第。爲況喩無相甚深智正覺世間安立
次第也。是即俗而眞之深奧。而非顯略所談
之分位耳。問。若然者。標何等義門耶。答。其
標相義門甚多。且先標示三句次第義門。所
謂最初訶字門標勇健大菩提心。即是菩提
心爲因句也。是故疏云。訶字是菩提幢。亦是
自在力。猶若大將能破怨敵故。又訶字是菩
提心寶。猶如摩尼寶王能滿一切希願云云
鍐字門標精勤決定大悲方便。是即大悲爲
根句也。是故疏云自性清淨即金剛薩埵身
也。所謂金剛薩埵者。離行者發心修行之外。
更無別人。唯能發離一切相之大菩提心。而
安住忍樂修行堅持不捨之思。以決定成就
心。精進修行更不退轉。名爲金剛薩埵。故金
剛頂經云。一切衆生所有心堅固菩提。名薩
埵。心住不動三摩地精勤決定。名金剛。論
云。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故。今疏云。以生不可
得故。何故生不可得。以自性清淨故。自性清
淨即金剛薩埵身。故堅固不壞。百非所不能
干也。是故鍐字門標示大悲爲根句也。復水
大從高趣下。而普資生一切物之義。可思之。
次阿字門者。以自證圓極故。普爲無邊法界
一切衆生。示現三密平等普現色身三昧。即
是方便爲究竟之義門也。是故疏云。從毘盧
遮那自證之心。爲欲饒益衆生。以加持力而
現是事。然實即體不生。同阿字之法體也云云
復次訶字金剛部也。故云亦是自在力猶若
大將能破怨敵也。次鍐字蓮華部也。故云何
故以自性清淨故也。次阿字佛部也。故云毘
盧遮那眞言心門也。或三寶常住義。或三身
圓滿義。或三密相應義。以如此等衆徳成就
之義門故。而爲智正覺世間安立之表相也
問曰。何故今此第七卷并攝大儀軌。不説驚
發地神乃至持地等四箇印明。而説三輪器
界次第耶。答。此事難思。但今卷意。作三輪器
界加持故。淺略深祕地神。當被驚覺而自作
證明。故更不説之歟。故疏釋阿字地輪云。謂
然實即體不生。同於阿字法體也。此字於眞
言中。最爲上妙。是故行者常當如是受持也
云云此中云即體不生同於阿字之法體。是彼
驚發地神之時。與云自身即爲地主。而全同
其意。所謂地主者。以阿字本不生爲心地之
即體故。云自身即爲地主也。以是義故。當
經并攝大軌不説驚發地神也。問。何故廣大
儀軌説驚發等四箇印明。而不説三。輪器界
次第耶。答。前説覽字觀時。於其覽字之下而
ha@m字。是即風輪觀之意也。又説灑淨香水
眞言。是即水輪觀之義也。又説持地印明。是
即地輪觀之謂也。故不説三輪器界次第也。
又念誦次第不説三輪器界者。道場觀時。初
用五字嚴身。次作三輪觀。故別不用三輪器
界觀也。如此存略。祖師意樂不一准耳
二從二莊嚴下。明莊嚴道場中自爲二。一明
等至所現布列莊嚴大地及諸佛菩薩等。二
從其復下。明觀行者内心祕密通同法界曼
荼羅。初中是輪如金剛等者。即是五字嚴身
觀也。又云自心觀。是故祕密曼荼羅品云。祕
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疏十五釋云。此
云身地者。此語即含地水火風也。云何耶。謂
無當建立瑜伽之座。瑜伽座者即是所持眞
言之字。以加持之取彼所持眞言最初之字。
即是眞言心也。其字當去點等。但取本體。即
是阿字。阿字是金剛地也。所以如此者。猶如
釋迦初成正覺時。入金剛三昧而成正覺。除
金剛地更無能勝者。今此亦如是。爲欲建立
内心毘盧遮那大曼荼羅會故。若不先建金
剛心地則不能安立云云以此義故。念誦次第
云。先以五支字布身等。可思之。如金剛者如
理也者。有返點與下。讀之二意。下讀意。謂眞
如之當體即金剛也。眞如之當體即理性。所
謂本不生無自性之理也。返點意。謂如金剛
者喩也。所喩即a字本不生之理也。如理者。
言如金剛堅固不壞。阿字本不生理亦如是
也。大因陀羅等者。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而
一網具衆網。阿字本不生之妙理重重無盡
而衆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也。然實超越因
陀羅。更非比類所及。故云大也。光所作尊
者。於光中所現之尊故。云所作尊也。水者能
觀定也者。是即行者於自心圓明中。而觀縛
字而成白乳水之義也。故疏十六釋因字而
更生之文云。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生妙牙。
謂生縛字門。當於心上觀圓明。於圓明中
而安縛字。從此縛字而生水輪。猶如白乳而
以注之。以此方便復生淨菩提心佛種子也
云云是即大悲大定也。故云水者能觀定也。白
者本不生理也者。白謂衆色之本也。本不生
實相亦諸法之源也。故云白者本不生理也。
是即約阿字當體而明義。故云本不生理也。
蓮者理等者。是即一往約譬而明義。若約再
往之義。當體即蓮華也。金剛莖者無非理者。
莖是中心義也。即阿字之中道實相也。祕記
云。干栗多處中非情等心也。質多名慮知。有
情等心也。唯以心在中故。質多亦得干栗
多名云云是即阿字眞言之心也。是故云無非
理。所謂阿字實相畢竟無性。而遠離四句百
非。故云無非理也。上佛所放等者。指大日而
言上佛。是即圓明常住諸法能生之自體也。
所放佛菩薩者。所生四種法身等也。故次上
釋導師諸佛子之句云。導師諸佛子者光所
作尊也云云所言光者。能生之圓明也。所作導
者。所生四種法身等也。故知。今句言常者。
常住不變之阿字之圓明。次上句言光焔淨
金色即是也。指無相法身而云上佛也。是正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證得之體也。故論云。
其圓明則是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與十
方諸佛同之乃至故大毘盧遮那經云。如是
眞實心故佛所演説云云百千衆蓮繞者化主
所坐者。有無量眷屬蓮華。而圍繞毘盧遮
那所座大蓮華王也。已上依祕密曼荼羅位
品等至三昧所現布列莊嚴大地所示佛菩薩
也。是即三世諸佛佛佛道同成等正覺之儀
式也。故疏十六云。等至者三昧名也。猶過去
一切諸如來皆乘此道至成正覺。如過去。未
來・現在一切如來亦復如是。皆從此道乘此
方便而成正覺。故云等至。如三世佛至成正
覺我亦如是。如我今乘此道而至道場。一切
佛亦如此。佛佛皆等。本末究意悉等。故云等
至也云云彼品同疏十六卷并同私記。能能可
傳受之
二從其上下。明行者内心通同法界祕密曼
荼羅中。其上者指前布列莊嚴大地。所謂本
經云。爾時大日世尊入於等至三昧觀未來
乃至所資長身即時出現云云於如此平等法界
布列莊嚴大地之上。復觀達内心通同法界
曼荼羅。而令現前。故云其上復觀想也。依之
念誦次第。五字嚴身三輪器世間等觀想已。
其次作大海持華蓮華王蘇迷盧五色界道等
之加持。其次復住定印。觀滿月圓明等。是即
前器界等觀想。是彼布列莊嚴大地等之觀
想也。次住定印而觀心上滿月等。是彼通同
法界内心祕密曼荼羅之觀解也。大覺師子
座者。彼菩薩師子座是也更問寶王者。彼物也
更問在大宮殿中者。廣大金剛法界宮也。所謂
水壇也更問寶柱以下説彼宮殿種種無量嚴
飾之想也。皆是悲智具足圓滿之標相也。委
細如祕密曼荼羅法品位品并疏記。可見之。
寶樹王乃至化主徳者。今經以沙羅樹王種
子根莖花菓等。而喩如來成正覺始中終。故
云顯能化主徳也。智能養義者。此智即六波
羅蜜相應之智也。所謂如壇度者。以此智故。
不見能施所施施物之三相。如戒波羅蜜者。
不見能持所持持犯之果相。乃至如智度者。
不見能知所知知物之相。如是於六度。各不
著三相。而勇猛精進。是故於彼彼度門。以三
無性之甘露。能養育自性法身。令同不生不
滅之體。故云綵女般若智智能養義也。佛波
羅等者。佛者。指遍智院釋迦院。波羅蜜者。
指虚空藏。於此院中置十波羅蜜。可思之。然
今言佛部眞言者。以十三大院而配當三部
之時。以中臺及東方遍智院・文殊院・釋迦院・
并西方持明院・虚空藏院・蘇悉地院等。而爲
佛部。故云佛部眞言也。等者等取金剛也者。
南方金剛手院・除蓋障院等也。菩提等者。北
方觀音院・地藏院等是也。菩提所覺者。離一
切相之自體也。妙嚴華能覺者。自性清淨八
徳也。方便者應機者。三密方便也。所謂從巧
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語。示巧色摩尼法。
古云方便者應機也。衆妓者能説者。衆樂
器譬於身密也。妙法音等者。譬於意口二密。
所謂妙音意密。即是摩訶薩意處之妙法蓮
華是也。音者從此意處所出之音聲。即語密
也。當知方便兩言三密之總句也。作衆等八
言三密別説也。右依深祕釋道場莊嚴之相。
皆是祕密曼荼羅位品所説之通同法界内心
祕密曼荼羅也。故彼品云。内現意生八葉大
蓮華王。抽莖敷蘂綵&MT04417;妙。其中如來一切
世間最尊特身超越身語意地至於心地。逮
得殊勝脱意之果。疏十六釋云。謂在此内心
大平等莊嚴中。有大蓮華王座乃至此蓮華
上有一切人中尊。即是毘盧遮那也。此是行
者自性無師智大毘盧遮那佛。非從外來也
云云以如此義故。云右釋深祕道場莊嚴也。凡
從羅字以來。皆是非世間成就義相。内心祕
密之瑜伽通同法界之曼荼也。是即一宗源
底祕藏肝目也。因茲於此道場莊嚴之前。而
作羅字觀。是即入祕密曼荼羅法品以字燒
字之義門也。是故廣大軌。於此羅字觀之處。
而引用法品之全文。其次引當卷之現前觀
羅字三偈文。而其次説道場莊嚴。即是甚深
祕密義趣也。然今其次説三輪器界之觀。是
即彼品所説因字而更生之義門也。即疏十
六釋云。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生妙牙也。謂
生縛字門也。當於心上觀圓明。於圓明中而
安縛字。從此縛字而生水輪。猶如白乳而以
淫之。以此方便復生淨菩提心佛種子也。生
此清淨之身。内外無垢。如百練之金。而加瑩
飾。隨用成器。當知火動之時即與風倶。風輪
者即是訶字義也。又縛字上加點。此點即是
大空・缺字也。微妙法水從空而注。以淨其心
器。當知即具地水火風空五字之義也。然此
皆是如來祕密之義。非徒如文而已。當善思
云云即是五字。嚴身六月持誦等甚深祕密
義門也。是故念誦次第廣大儀軌等。於此處
以五文字而作加持也。凡從是輪如金剛至
供養諸如來十餘行之文。開内心之庫藏示
圓明之萬徳。所謂是輪如金剛等者。是即祕
密曼荼羅位品布列莊嚴大地。乃悉地出現
品・持明禁戒品等祕密甚深之瑜伽之義門
也。其上復觀想等者。祕密曼荼羅位品通同
法界曼荼羅。及成就悉地品念彼蓮華處等
祕密瑜伽等是也。如此等一一祕密瑜伽。一
一祕藏三摩地等。輒爾非可持誦。能能師資
相承。而口授傳持經疏品品持誦方便次第
淺深。然後可觀察修行也。故疏云。此經聖者
所祕故。不説明白次第也。又云此經前後相
成倶爲一事 &T072468;互其文。是故行者甚須觀察
乃可知也。是故智者入祕密壇。而面密受師
授。通達此經始終本末。可修此深祕道場觀。
若不爾者。犯三昧耶。可自損損他也。故疏結
云。右釋深祕道場莊嚴也淺略釋可知也。發
願如上等者。行者於定中作如此願。我願拔
出盡空法界一切衆生之善根。令安住自性
清淨心蓮華臺上。如此以大慈大悲故。攀縁
而發願已。結普供養印。誦轉明妃眞言。故云
發願如上所説盡心供養本尊也。此中如上
所説者。指釋當品宗趣之下文也。經曰者。指
悉地出現品也。但文言少有異。彼經文云。於
是薄伽梵。於爾時如來説虚空等力虚空藏
轉明妃曰。今此不思議疏云。爾時如來復
説虚空藏力虚空轉明妃眞言曰。然虚空藏
力之藏之言。本經并疏無之。今疏亦無等之
言。然結釋云故名虚空等力。當知恐藏之字
應作等字。是即展轉書寫誤歟。只任本經并
疏十一卷可心得也。如前所發悲願者。於定
中而生離相之攀縁。起極大悲願。以我及佛
衆生三平等功徳力故。度脱一切衆生。同共
令成無上正等菩提。而住廣大悲願。故云如
前所發悲願也。是即悉地出現品之意也。專
如疏十一云云凡所獻等者。其供養具衆多。故
云等。如此作一一供養時。各各運心而發起
悲願。迴三等力功徳。速疾令成就自他大願。
故云凡所獻乃至自在成也。眞言者如金剛
等者。如彼布列莊嚴大地者。微妙廣大周遍
法界。於一一諸佛前。而作大佛事。於一一衆
生處。而成大利益。離苦得樂捨邪歸正。而
發大菩提心。令修習菩薩行終同共成大菩
提妙果。如此發願供養修行。故云如金剛乃
至無不隨心也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第五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私記卷
第六

       金剛佛子阿寂記
  釋供養儀式品第三之餘
三從三成下。明畫大日門自三。一明別表。二
明説種子。三明尊形。初明別表自可是。二從
一切下明種子中。想念者能觀心也者。行者
所發如實之智心也。故云能觀心也。問。若然
者。其所觀境如何。答。行者内心處是也。問。
其觀想云何。答。觀自身八分肉團。成八葉蓮
華臺。上觀阿字而變成大圓明。令遍滿於法
界是也。問。此觀想於當經不見云何。答。言略
而義處處明白也。問。其所説云何。答。今文一
切法不生等一偈是一初品中殊勝眞言所行
是二又云攝正眞言平等行是三又云淨菩提
心如意寶等一偈是四又云若無勢力廣饒益
等一偈是五又云依此正住平等戒是六又云當
自安住眞言行是七又云一向深樂於法味長
養其身求悉地二句是八若順諸佛。菩薩行於
正眞言堅信解等是九増益守護品發菩提心
方便門是十同品奉請法身方便門是十一同品
入佛三昧耶門是十二三輪中地輪眞言是十三
道場莊嚴中是輪如金剛導師諸佛子水中觀
白蓮大覺獅子座室王以校飾在大宮殿中
是十四持誦法則品中行者應生決定意先
當一縁觀本尊等三偈文是十五又云復於其
首内想念本初字等五偈半文是十六同品大
日如來種子心是十七同品如前轉阿字等八
偈文是十八眞言事業品次説無相最殊等三
偈文是十九已上取要略擧之。如此一一文文
句句。莫不説此宗旨。是故此卷末結勸云。此
供養法一卷從初至末。唯有爲一大事。所謂
彼於眞實縁生句内心支分離攀縁云云
問。若然者。如此義門。本經有其説文耶。答。
處處説之。問。何等品何文耶。答。悉地出現品
長行偈頌四箇眞言。成就悉地品摩訶薩意
處。乃至古佛所宜説等十二行文。轉字輪曼
荼羅品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乃至欲求一
切智智者於此一切佛心當勤修習等偈頌長
行等文。字輪品阿娑縛三字。祕密曼荼羅品
如來發生偈。并眞言者圓壇等二偈半文。及
三種灌頂五種三昧耶。又最初正覺等敷置
曼荼羅密中之祕密等四偈半文。祕密曼荼
羅品謂以字燒字因字而更生等二句。祕密曼
陀羅位品全文。持明禁戒品縁明所起戒乃
至異此非具戒等三偈半文。同品六月念誦
之祕觀。阿闍梨眞實智品一切眞言心。及以
心而作心之兩句文。如是等明文。字字句句
所含説。莫非爲顯此甚深無相縁生之句彼
常住不生之體。是即眞言行者深密所觀之
境也。因茲菩提心論。依此經説内證眞實之
觀智云。諸佛大悲以善巧智。説此甚深祕密
瑜伽。令修行者於内心中觀日月輪。由作此
觀。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虚空
無所分別。亦名無覺了。亦名淨法界。亦名實
相般若波羅蜜海。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
地。猶如滿月潔白分明。又云。八葉乃至寂靜
智。又云。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
乃至故大毘盧遮那經云。如是眞實心故佛
所演説云云是故當知。今想念者能觀心者。住
正見眞實如實之大菩提心。而觀案相應内
心眞實祕密瑜伽。更離疑慮心。故持明禁戒
品云等起自眞實不生疑慮心。故云想含此
眞實也。置其中者等者。指彼中更問所謂三昧
耶身也
三從次當下明尊形中。次者本不生法等者。
先既説種子及三昧耶身已。其次欲説尊形。
故經云次當轉阿字也。然疏言次者本不生法
者。指種子字。此法雖言語道斷。自然應用普
赴應根機。無色相之中示色相。無言説之中
儲言句。從圓明常住之體。而現大日尊特相
海之身。鎭説大悲眞法教。故云次者乃至強
導大悲之法也。謂即能現字也者。正出能生
法體。所謂圓明常住之本初不生是也。是即
行者内心處自性清淨圓明常住眞實之法體
也。從此無自性圓明海之中。而示現自性受
用等隨類應現之身。故云即能現阿字也。乃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