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住心品疏私記 (No. 2219_ 曇寂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來有應之處者。悉地出現品正等覺句。心鏡
深窟。入祕密曼荼羅位品。一切世間最尊持
身等。是眞實受用身之處也。若論其流類。世
間本尊海會現前無皆爾。云三界之表
者約界繋表也
  寶暦第三年酉正月初六日於阿州池島甘
露寺寫
 小野末資沙門善住誌 


大日經疏私記第四

 沙門曇寂撰 
一切持金剛者下 具依文旨。但以執金
妙眷屬。經文但云一切持金剛者故。
若尋義意。妙眷屬者指内大二眷屬。疏云
一切持金剛等及金剛菩薩。無其異。故下疏
第一
十一
云。又般若釋論。生身佛成道時阿難密迹
力士等是名内眷屬。舍利弗目健蓮等諸聖
人及彌勒文殊阿毘跋致一生補處菩薩等是
大眷屬。今謂加持身亦復如是。諸執金剛
各持如來密印内眷屬諸菩薩大悲方便
普門攝受無量衆生。輔作法王。行如來事
大眷屬第三十五云。然以如來加持故。
佛菩薩自證之徳八葉中胎藏身。從
剛密印第一重金剛手等諸内眷屬。從
悲萬行第二重摩訶薩埵諸大眷屬。從
門方便第三重一切衆生喜見隨類之身
若以輪王灌頂之。則第三重如萬國君
。第二重如朝廷百揆。第一重如宗枝内
弼。中胎如垂拱之君。故華臺常智爲大曼荼
羅王 妙者。今此眷屬皆悉如來内證
一徳。與實相法身華臺之性無二無別。乃至
世天等悉是毘盧遮那已體。而非常途故云
妙也。故第十三云。如是大曼荼羅王清淨法
界之體。是一一菩薩。各從一門而得自在
其所解而廣説之。若有衆生。從彼一門
而進行者。不即得彼菩薩。此諸菩薩
皆是大日如來内證之徳。欲廣開是知見門
故。一一菩薩各演一門云。祕密主。
普眼此一一諸尊。皆不根本。亦無
住處。悉是蓮華臺藏寧相身。出生種種方便
窮盡第二十二十八云。金剛手者即是
大日如來。文殊師利者亦是大日如來。乃至
鬼神八部亦有此義。亦即是大日如來。體雖
是一而義各異然非斯集會即無大悲
曼荼羅。應此金剛菩薩等與曼荼羅衆
異耳。人多迷此旨。應知之也
如來在此宮下 如來者加持身。此宮者受
用身。引證如上 常所集會者。此眷屬者謂
心數義。是普門一徳。然心王毘盧遮那成
自然覺。皆成不可説不可説智印功徳。又心
王住加持門。一一内徳皆成無量金剛菩薩
嚴説聽之會。即是内大二眷屬也。然在
之百法等。即五十一心所等是也。又
初地淨菩提心時爲百法明門。乃至成
正覺時成不可説不可説法門。具如仁王等
。此加持主伴下從凡夫上至成佛。終
相雜故云常所集會也。上云隨如來有
應之處無非此宮者即是也
梵云下 金剛杵者五股杵等也。五股義如
上引理趣釋及都部要目也。十六云。復次
此説我金剛執自在者。如前大悲藏大會中。
毘盧之下不動降三世中間盡諸金剛者。皆
名。今方列之。故云復次也。謂虚空無
垢金剛。金剛輪。金剛牙。蘇喇多金剛妙住也。
謂共住
安隱
名稱金剛大分謂大者分。即是大
心衆生之體分也
金剛利
謂極也。
謂之稱
此壇總以印爲之。寂然金剛寂靜義。
涅槃

大金剛
青金剛。蓮華金剛。廣眼金剛。
執妙金剛。金剛金剛慧。以金剛
單爲
住無戱論金
剛。虚空無邊遊歩金剛以上列名也。各在一處。
大壇中之也
是等檀方圓等。依前順其色形亦如
也。依次也。周而復始也。白黄赤黒等
文次第。最在前者白。次黄。次赤。次黒。
次者又白。如是次第也。及諸所説者准
此例解。隨其本類形色而作之也。此金剛
十佛刹塵數。前列衆與此中互有出沒
或此有彼中無。可知又此等金剛所持之印。
或三古或一古即針也。此准前次第初作
三股周而復始。或兩頭。此兩頭即五股也此
印周匝作四鐮状四金剛。其中有一。状如
五股而不開也。或鬘者或持金剛鬘也。此等
金剛各以其本名眞言。即此名最上字爲
種子也。次隨別字及通用各於心上
也。其手印通用上五股金剛印也。又第十三
云。作事金剛謂諸事業金剛。即是三股拔
折羅印是也。微妙曼荼羅經云。有四面
二股。自蓮華中股頭不相著。此名羯磨
金剛今羊
石也
或有三股亦是羯磨金剛疏所云事
業金剛即
三股也金剛童子軌上十四云。底里賞倶金剛杵
是三股梵名也。二四字
八角棒不可也
底哩三昧耶經上云。三
股除去邊支即獨古金剛。其最小者名金剛
。息除一切障難如是等總名金剛杵。是
内眷屬所持表示也 兼得淺深者。古解
今云。梵音陀羅具執持二義。漢言不
二然新翻爲持。則兼執義是謂淺深二
。故新翻爲勝也。二釋者。演密云。淺謂執持。
持金剛杵也。深謂任持。任持金剛印
意云。執者唯是手持義若云持者兼得手持
及心持惠印内外深淺兩義也。故第
十右云。由覺諸佛金剛之體能持諸佛
故名執金剛。歸命諸金剛者金剛即諸佛
智印也。即法佛之別名也第十二云。時執
金剛吉祥希有華開敷眼者。金剛喩如來祕
密惠也。金剛無法能破壞之。而能
萬物。此智惠亦爾。不一切之所破壞
而能破壞一切能壞難壞者。所謂三毒根
本也。復次此菩薩身即是金剛之體。而十方
一切佛同以如來金剛智印其手中。故名
持金剛十六十五云。又所以名執金剛
者。猶能持如來身密口密心密。故名持金
剛智印故隨文便者。故與固通茍且也 
若世諦下 如杲師解
然此宗下 金剛智印者。五祕密軌云。三密
金剛智印者。智者謂一切智願。印者謂記印
契印。佛内證一切智智有各別記契相貌也。
理趣釋云。得一切如來智印如來者不空成就
之異名也。智印加持者是三密身口意金剛
理趣釋云。三密爲三金剛爲一。以爲
四方。金剛者總合三密一也。但是總別成
四耳。釋又云。持一切如來金剛印即成
一切如來身口意最勝悉地者。由瑜伽
者得金剛奉菩薩三摩地能成就一切眞言
教中三密之門。是故廣瑜伽中説。身口意金
剛合成名爲拳。一切如來縛是爲金剛奉。又
云。由金剛印一切事業皆悉成就。廣
無上正等菩提。此段種子a@h也。釋云。a@h
是涅槃義。四種涅槃攝一字中理趣釋第
二段釋云。第四a@h字者涅槃義。由二種
。謂煩惱所知之障。證得四種圓寂。所
一自性清淨涅槃。二有餘依涅槃。三無餘
依涅槃。四無住涅槃。前三通異生聲聞縁覺
第四唯佛獨證。不諸異乘不空成就者。
一切無空過成就之義。是大般涅槃建
立大義也。今金剛智印者。佛信解中以三密
金剛方便成一切智願。殊別萬種各成
。是涅槃果中大解脱門。無量智惠功徳也。
謂持如來内證無量慧印。隨其表示
股三股等金剛。故瑜祇經云。時金剛手菩
薩。以右手所持五峰金剛於虚空。寂然
一體還住手中。説此金剛曰吽。次王菩薩
金剛鉤等乃至十六大菩薩皆持惠印表
。即是也
如是下 其數無量者。次下經云。如是上首
十九執十佛刹微塵數等持金剛衆倶心王所
住等者。此初泛明王所法爾相。在纒出纒皆
然故 今者下。次明本地身王數也。然以自
在神力下。明加持身王數也。自然覺者。第
十七云。内心妙白蓮者。此是衆生本心妙法
芬陀利花。祕密標識。花台八葉圓滿均等如
正開敷之形。此蓮花臺是實相自然智惠。蓮花
葉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大悲胎藏
曼荼羅之體。其餘三重。是從此自證功徳
出諸善知識入法界門耳。正方四葉是如來
四智。隅角四葉是如來四行。約此現爲八種
善知識各持金剛惠印第十四二十九云。於
此無相法中。無人能説表示。而能令
一切得之也。亦自證佛。當知是即大方便
力也。此法無人能教授者他悟。而得
之。即是自覺無師之智。自然成佛道。於
道場觀寂。覺是法之實相也。下疏
四十
云。自然智是即如來常智。唯是心自證心不
他悟金剛界者。所謂vajradhatu。佛自然
覺實相智境界云金剛界。即法界體性也。漫
荼羅方壇即是表識也。故第八二十云。此灌頂
壇又在火壇之北。亦令四方均等。祕釋者。
方壇者即是大因陀羅心王金剛界此壇上
四伴侶。四奉教。及四執金剛。八葉方隅等
所表也又十四二十三云。暗此字本體是金剛
界體a字是大因陀羅座也。然他化自在天
理趣會軌等。歸命五佛偈中央云祕密金剛
界大悲救護者。者是以總爲中義也 成内
證徳者。第十二十六云。以羅字門此心
于栗太故生眞實智惠光平等大惠光即
自然覺
故即見
古佛所行之道謂祕密藏眞言門。門者見
此道之時。識亦發光。識謂六識是得六根
清淨義。如六識者一切心數亦可知耳 
唯佛與佛等者。解云。心王遮那成自然覺塵
沙心數入金剛界悉成智印。持此智印
唯是如來境界。等覺已還非能所及。故云
唯佛等唯佛與佛言。本是法花説諸法實相
文 故疏中往往證此心。入佛境界時。嘆稱
之語用之也。故第十二二十若證無相無礙
即是於法而得自在就菩提。如是無
相即是如來甚深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故言佛境界
菩提義等 菩提者智也。即佛所具覺智
也。此智無量故。佛陀者能覺之人。此人有
無量眷屬。故是有法必有人故。然此段成佛
自然覺位釋畢。次明加持身主伴故。此無量
無邊持金剛者。佛自證位眷屬也。不第三
三十中以本地身加持身二重釋耳。
第三十五云。今此中妙法蓮花曼荼羅義。毘盧
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臺具體本地
身也
四佛四菩
薩醍醐果徳。如衆實倶成。十世界微塵數金
剛密惠差別知印因徳猶如鬚蘂。十世界微
塵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花藏。三乘六道
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暉相間。以
衆徳輪圓周備故。名曼荼羅本地曼
太良也
然以
如來加持故。從佛菩薩自證之徳八葉中
胎藏身。從金剛密印第一重金剛手等諸
内眷屬。從大悲萬行第二重摩訶薩諸大
眷屬。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衆生喜見
隨類之身加持曼
荼羅也
又第四三十云。如來昔行
菩薩道時。普門親近如是等佛刹微塵數諸
善識。於彼一一功徳藏皆至極無等比無過
上味。以内證之徳無量無邊
加持現作法門眷屬。亦復無量無邊也
此衆徳下 已上釋持金剛者句畢。自
下釋皆悉集會句也 衆徳者。曰智印
金剛人法異名。體唯佛徳故云衆徳。衆謂
十佛刹微塵數也。一相一味者。一相者謂無
相也。智論五十十九云。此中言一相所謂無
相。無相則無至佛道出至者。出三界
一切智
 
導凡夫人故説言一切下疏第一
二十八
云。復次經中自轉釋云。何以故菩提無相故。
釋論云。佛智惠清淨故出諸觀上。不
諸法常相。無常相。有邊相。無邊相。有去相。
無去相。有相。無相。有漏相。無漏相。有爲相。
無爲相。生滅相。不生滅相。空相。不空相。常
清淨無礙如虚空又文云。一相無相謂虚
空相起信相大章下本二
十三
問云。上説眞如其
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説體有是種種
功徳。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徳義。而無差別之
。等同一味唯一眞如。此義云何。無分別離
分別相。是故無二一味者十四二十八云。時
執金剛具徳者猶手所持如來智印。即是具
足一切諸佛種種功徳。皆同一味。所謂如來
解脱之味。以彼智印即同於如來故言
徳者成就悉地品云。諸佛如是更無過
上句ma@n@dala
過上義
一切法歸趣如衆流赴
ma@n@dala海義
sa@mmudra海也
疏第十二釋云。如是甚深法
性猶如大海萬流之所歸趣也。此萬徳歸趣
正順於大般涅槃。即是發行義也。如世間大
海種種色味入大海之中皆同一色一味無
差別變。如來大海亦如是。一切萬
法萬行入此中。皆同一不思議解脱之味。無
差別也。第三十八云。如前所説一一
各流出種種門等。其中從因向果。則三
密方便屈轉不同。容極至心王大海。方一
味無別耳。第十七持明禁戒品疏云。菩提
心法修學業果。若一相和合。作業離戒。佛
所得智不異。戒一切法得自在者。菩提心
即是如來正因謂心
王也
法謂心法。即是一切地波
羅蜜自在力等。以要言之。一切功徳之法皆
是也。此法皆是佛之眷屬。亦是菩提心之眷
屬。如花臺之有葉蘂也。此之妙果即同
。所謂業者一向是善業。私謂即如來妙業
也。以此修行等同於佛。從初發心乃至
乃業等皆等同於佛。佛離一切相而住
。所謂離諸相一相一味。若能如是離
切相而住於戒。此戒即是佛戒也。其所作業
即佛業也。其所得之果即佛果也。以其一相
無相離作業云。復次如上所云一
味一味。眞實之相難信難解云云如上者。即
前所引無相戒也。又下疏一之二
十一
經云。而
此一切智智同一味。所謂如來解脱味。疏釋
云。復次此中問意 即是發起大悲胎藏曼荼
也。於薩婆若平等心地作諸佛菩薩
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法界圓壇。此一一本
尊身語心印。皆是一種差別乘也。且如
求五通智道。即是從大悲胎藏韋陀
梵志形。爲説瞿曇仙等眞言行法。行者精
進不久成此仙身。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那
也。如是或現佛身種種乘。乃至現
人身種種乘。隨類形身悉是眞言密印。或
久或近無毒鼓因縁。故經云。皆同一味。
謂如來解脱味也。所以然者。一切衆生
色心實相。從本際已來常是毘盧遮那平等
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
也。佛從平等心地發無盡莊嚴藏大
漫荼羅王已。還用開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
莊嚴藏大漫荼羅。妙感妙應皆不阿字門
知感應因縁所生方便。亦復不阿字
。譬如大海中波濤相激迭爲能所。然亦皆
同一味。所謂鹸味已上文中漫荼羅言一
味也。又十三二十一如來牙印眞言云。tath@aga
t@ada@m@s@tra三合
牙也
rasaras@a味也。味中之味也。故重
之。即如來法味也。gra此字與前句相連。前
句末即阿聲。與阿相連也。是勝上之義。勝上
之味也。sa@mprapaka得也。tath@agat@a如來bhi@sa
ya境界也。sa@mbhava生也。謂此勝上之味。從
如來境界生也實相無相諸佛境界生。
法味者所謂無比味。無過上味。曼荼羅也。又
唯識述記二末二
十七
云。梵云便善那。此有四義
一者扇。二相好。三根形。四味。此即是鹽。能
諸物中味故。味即文是。如文義巧妙
。目之爲便膳那。此中四義總是一顯義。
古徳説名爲味。對法云。此又名顯。能顯
故。爲名句所依。能顯義故按便善那者
阿叉羅同。便此va字。往往與a通替用。
善即叉同na那與la通替用。yara等六字韻
礎多通同。然一相一味者。是成就悉地品中
la@m字義。是至極證a字百光王處。la相義。又
rasa味義。rala二字義處處多通用。悉地品
第四藍依餘軌等中ra@m。又a字異體
a。一相者無相也。無相三昧品以三平
無相。悉地la@m中云。離一切諸
即見如來。即是平等大惠眞實之智。又曼
荼羅云無比味無過上味。今恐一相一味者。
漫荼羅中義。la相義。味義故。漫荼羅恐應
同一義。解脱味者。解脱梵云muk@saa
ma同。故與ak@sara同有文字義。故維摩云。
文字性解脱mava通故與vek@sana同有
味義。又ra解脱義。云諸過得解脱。又ra
sa味也。又涅槃第五二十八云。眞解脱者即
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涅槃者是無盡。無盡
即是佛性。佛性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
○菩提阿刹羅文字有無盡不動不壞等義
又涅槃經有文字品故。解脱者是文字義也。
普現色身相好也。一相一味也。是涅槃三徳
義。實相者即法身徳。智惠者般若徳。智印功
徳即解脱徳也。在横在竪所有三法皆是
此三故。此中一相一味者。本地身自覺聖智
位漫荼羅耳 實際者眞如實相之異名。智
度五十一十九云。實際者是諸法末後實相無
虚空藏經第六云。無自性者無有
所住。是一切法際。實際邊際。際偏一切處。由
實際猶如虚空平等。是則我際。有情
際。證此理者名得涅槃文 取意第六十一
縁品中。佛説曼荼羅諸尊圖位説。時金剛手
更欲深義。先説偈中。經云。若修是行
妙惠深不動者。若具存眞本惠極深
不動。如大海之心以極深廣故。又極遠
二邊故。乃至大風起時不動搖。若行者
此眞言大海心時亦復如是。以妙惠甚
深無量又極遠離二邊故。一切諸法不
動搖。如娑竭羅龍王降雨六天時。於自宮
三業都無動作。若解是義者。則知漫荼
羅方便。皆悉住於實際故知實際者。曼
荼羅眞言。大海中心即花臺之體也。是所謂
諸法末後也。第二云。未自心實際大金
剛輪中間。更無住處。雖果復成種展轉滋
。然亦不阿字門
若少分下 少分未等者。一相一味義。一法
未滿者。到於實際也 集會者曼荼羅義 第
二十一云。所謂無量門進趣者。即是兼釋
荼羅名義。夫曼荼羅者名聚集。今以如來
眞實功徳集在一處。乃至十世界微塵數差
別智印。輪圓輻湊翼輔大日心王。使一切衆
生普門進趣。是故説爲漫荼羅。同二十九云。
梵音漫荼羅是攅搖乳酪酥之義。曼荼羅
是蘇中極精醇者浮聚在上之義。猶彼精醇
復變易復名爲堅。淨妙之味共相和合。
餘物所雜故有聚集義。是故佛言
無比味無過上味。是故説爲曼荼羅也。以
三種祕密方便。攅搖衆生佛性之乳。乃至經
歴五味妙覺醍醐。醇淨融妙不復増
一切金剛智印同共集會。於眞常不變甘露
味中最爲第一。是爲曼荼羅義
然以自在等 已下明加持身王數也。此中
心王者。加持位大日也。加持尊特者。入祕密
曼荼羅位品。説祕密曼荼羅中胎尊云。其中
如來一切世間最尊特身是行者眞實加持
受用身云尊特身也 第三云。然以加持
故從佛菩提自證之徳八葉中胎藏身
即此義也。從自證内徳佛身義。現者即
加持義。流出及生起即加持義故
爾時下 法門者。法謂自證内徳十力・四無
畏等無量功徳法。門者。無擁爲義。從此門
入至法界也。是法即門。持業得名。又者流
出義。第十一云。此流出名爲門。是梵音多
含。今此中意明流出也。謂從自證法界佛
而流出無量巧智之門。即是如前。一一菩
薩金剛各是如來内證之徳。從此現法門。門
法攝衆生。引彼一類此門
而到一切智智之地二十云。三重曼荼羅
示種種類形。皆是如來一種法門者。是故
悉名爲佛。此等一切諸佛各於本所流通法
。自説彼三昧道。若現世天身則説彼天
三昧道乃至若現持金剛身。則説金剛三昧
云云 法門眷屬者。守護第一十五云。惟願
諸佛諸大菩薩。起大慈悲哀愍護念。與
主爲救爲歸爲依爲趣。願令我等速得
滿大菩提道。及無量菩薩眷屬。如來十
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四攝三
昧解脱總持。六通諸度。福徳智慧。如是一
切功徳海。願令我等皆得滿足 眷屬者。
徳義。此三十七品佛自證内徳。譬
。從此法門無量身。即是普現色身也。
今此中就佛無量功徳。唯取智印差別。餘
屬菩薩衆在于後也。威猛大勢者。謂如來
内證智力之殊勝也。顯發者。各&T016254;一種智
發於外也。杲師云増長勢力者不可

譬如帝釋下 智論第四十七十八云。論者
言。如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諸煩惱結使
遺餘。譬如釋提桓因手執金剛
修羅軍。即是學人末後心。從是心次第三種
菩提。聲聞菩提。辟支佛菩提。佛無上菩提
修羅者具如
人解
青龍疏上十五云。阿修羅者訛
也。新云阿素洛。阿者云非。素洛云天。云多
滔詐天行故。故曰非天。佛地瑜伽云
趣攝。雜心鬼趣。正法念經鬼畜趣攝。伽陀經
鬼畜及天三趣攝。故羅睺阿修羅是師子
兒。畜生所攝。十地經説。此有五類。一極弱
者住於人間深山大窟。非天宮也。妙高山
北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羅睺宮。此云
執目。次下復有勇健之宮。次下復有華鬘之
。一一相去二萬一千由旬。其次下有毘摩
質多羅宮。新云吠摩質咀利。此云
身故。或云寶飾。寶冠飾服此爲最大
帝釋婁翁設支父也。居大海下。時復大唱
我是毘摩質多阿修羅王此中若約法説
者。帝釋阿字大因陀羅。是喩心王毘盧遮那
實智。金剛喩差別智印。阿修羅者喩煩惱
也。第十七十七云。蘇羅多字體與
同也
是著義。
微妙之法故名蘇羅多十一三十四云。
蘇羅多害煩惱義第十十二云。娑者漏義。亦是
堅義。入阿字門即無漏無堅。若有堅牢
是生滅壞破之法羅字即是塵垢義。sara
字皆有煩惱義。又素羅云妙戲者戲論即妄
執分別。通本末無明煩惱。又修羅云非天
天有光明義。非天反之。即是無明。又華嚴
大疏十四上二
十五
云。蘇利耶此云月是光明
義。蘇利蘇羅字體是同。上加阿言即爲
。又覆障日月亦是無明義。當併思
大空戰具者。理趣釋。五股金剛云大空智處
大空者三十七智也。此中大空者佛差別智
印也。戰具者。智論云。金剛爲戰具中勝。已
于上 無相之煩惱者。一本作無明者非
也。無相煩惱者。上薄伽梵下云。以大智明
一切識心無明煩惱。此等本自無生亦無
相貌。然慧日出時暗惑自除十二十七la@m
云。所謂第一無相之法。諸相本空也。以
一切相者。皆是不堅固法。以此相當體不生
故。同於大空。即是堅固實相之法大空
戰具無相之煩惱者。大空與無相元是
眼目異名。是煩惱即菩提義。不斷而斷之意
也。若言無明煩惱者之字無要
如來信解下 上云法界宮者。總明其都城
此下正明所居樓觀。上雖略辨今具明之。
教王經云。住阿迦尼吒天王宮中大摩尼殿
理趣經云。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宮中大摩尼
殿上疏此空是古佛成菩提處所謂摩
醯首羅天宮又云。以加持故。即是眞實功
徳所莊嚴處。妙住之境。心王所都。故曰
佛地經云。如來所都謂諸佛土。諸佛爲
主。以殊勝故。非餘所知。唯屬世尊
等文意云天宮等者。皆指其所居處。故釋
所都。所都即都城。明其都城宮也。此
下古徳存二義。大原長宴僧都義。經文皆悉
集會匂爲亂脱。一義云。無亂脱。杲師判
後義。今云。杲師判實爲當理。今前解
。配當八識法界宮爲第八識。皆悉集會
第六識。樓閣爲第七識。師子座爲前五
。是東西南北之次第也。今正明説法相。説
法必對機故。初明教主法界宮加持身次明
聽法衆。故知。經文連續無亂脱。故疏顯
意云。大衆已集應説法處。故次明所住
樓閣及師子座其義已明。云何妄云
亂脱耶。又杲師對具縁品中造壇。解此中
。甚有義也。問若爾與前所言當八識
東西南北之説相違。何得意乎。答各是一
解。良以此經含多義常途同。不
局情之耳 大衆者。十十八云。大衆是
十佛刹微塵數金剛等會
信解者下 第三二十八云。有大信解者。此信
解梵云阿毘目底。謂明見此理心無疑慮
鑿井已漸至泥雖水必知近。
故名信解也。乃至若人聞如上不思議
法界。以宿植善本神明利故。即能忍受其
衆生心中決有此理。名爲信解
十三十八云。怛他掲多如來提目吃底信解生也。
亦是發
佛本願也。諸佛行菩薩道時。
於大誓。盡度一切衆生也 文
智度第四云。復
次若得二法。是時是阿毘跋致相。何等
法。一切法實知空亦念不一切衆生。如
是人名爲阿毘跋致菩薩。復次得三法。一
者若一心作願欲佛道。不動。不
破。二者一切衆生悲心徹入骨隨。三者得
般舟三昧。能見現在諸佛。是時名阿毘跋致
唯識第六十三云。有義大乘
異師
此疑以慧爲體。
豫簡擇説爲疑故。述記云。以惠爲體。
何故大論説猶豫簡擇説爲疑也。大論第八。
異覺爲體。覺即是慧。決斷名惠。然簡擇猶
豫。異決斷覺説爲疑。故此以文證。又訓釋
中。論云。毘助末底是疑義故。末底般若義
無異故。述記曰。所謂末底是惠異名。與
而無別體。於慧上毘字之。毘是
種種義。即種種慧也。大論言異慧疑。異者是
種種義。故知疑體即慧。以末底般若但慧異
。以毘助之。豈別有體。此是大乘異師。非
是別部是大乘性
宗義也
阿毘目底。阿毘跋致。毘末
底。本是一種梵言字體相同。此中阿毘跋致
此云不退。初地已上證不退義。阿毘目底者
即毘末底加阿之言。阿是無義。即爲無疑
無疑即智義。故知。信解者即證智義。然唯識
異師是性宗義。彼云不正。彼不正義。即與
此中同也。又信解謂決定。信即證。信解謂勝
解。勝解即忍智故。唯識第六初云。忍謂勝
解。此即信因今與證信。倶勝解。云信解
也。智度十五云。復次佛法甚深清淨微妙。
暢種種無量法門。能一心信受不疑不悔
是名法忍。經云。如來信解者。指心及勘注
二解。一唯在因。二通果位。今按。信解者
正在因位。如上所引梵釋明矣。問若爾云何
如來信解。答此有二義。一當體得名。謂
初地以上如實知自心心自證心。是分證
如來故號如來地。故因與果名如來信
。下云一切智信解地。又生在如來家等。皆
此義也。二在果指因云如來信解。謂如來
昔因信解力故。今至果位不思議神變
之事。是酬因起用也。當段如來信解也即
此義也。故次云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等。指
昔因見。今具引諸文之。下疏第二
二十六
云。此經宗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
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信解者即證智
義。是證智中

第一
三十七
云。於如是諸事花嚴十
種信義
其心畢竟
破壞。不復隨他縁轉。故名信解行
是與智度上引不可動不可破意
同。信解即證智不退義可
第十六二十二
云。復生無量隨諸菩薩福徳。所感意生之
座及宮殿。從如來信解指昔因其座羅列亦
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曼荼羅布列次第
也。然各隨菩薩淨妙而徳。五塵樂具。而生
種種差別。擧要言之。則有十世界微塵
。各各不同而布列其位也。此等皆在八寶
幢柱之内。並從如來信解力生。以本願力
故。於等至三昧中普門示現也又是昔因云
如來信解。文
明可
下疏第一
三十八
云。今此菩薩以照見心明道
故。即時無礙智生。於一切法悉皆現前。通
達無錯謬。猶如明目者於日光中
種種諸色。雖無量天魔皆悉化作佛身。各
相似波羅蜜。終不其少分疑網之
。故經次云。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
。菩薩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
。以如是正見信解猶如金剛。即是最上堅
信解力。依信解趣如實巧度故。得諸佛
力無所畏解脱三昧。及餘無量佛法皆悉成
就也此釋證智義明矣。不能動疑網心者。疑網是末
底。上云不動故。是即不疑也。信解梵言中
不疑義
知。矣
第十三十四大惠刀印云。其眞言
曰。南謨三曼多佛陀喃如上刀無垢法現
倶生身見截斷。如來信解生。無貪法生乃至
來信解謂是何法。謂無貪等善根也按非
信解脱無貪等。故眞言中云。尾目吃底信解
佐多。生尾囉誐無貪達磨儞惹多。生信解
證智無貪等即三善根。此智能滅三毒
善根。故云信解。謂無貪等也。且如初地一
分證如實慧。知三平等時。檀波羅蜜圓滿。
無貪善根。成就于地信解。此地中所
得法無貪等故。云如來信解謂是何法。謂無
貪等善根也。演密抄第九初云問前云。初地
乃至十地名信解地。度於信解方成如來
何故此云從佛信解生耶。答前據因稱
果徳。以前經云。如來信解遊戲神通
段文
豈因相耶。又信解者。謂如來昔因信解願力
故今至果位。酬因起信解爲果徳。恐
不可也。且如諸文。又當段如來信解
果相甚誤矣。當段既云毘盧遮那本行菩
薩道時等。是在果位昔因時。云何爲
耶 眞正發心者。是初地淨菩提心。眞者
眞實知眞實處。謂心自知心義也。是簡第二
劫攝相歸性義。故下疏第二
三十四
云。前劫悟萬法
唯心心外無法。今觀此心即是如來自然智。
亦是毘盧遮那道一切身。以心如是故。諸法
亦如是。根塵皆入阿字門。故曰離於根境
正者簡邪。謂凡夫二乘也。下疏第一四
十一
云。當知
是心從縁起故。即是不生而生生而不生。無
相之相相常無相。甚深微妙難了知。諸佛
祕密之印。是故凡夫二乘兩種外道然但不
無生滅心。亦復不生滅心。故云
佛大祕密外道不能識。我今悉開示一心應
諦聽也然智證抄云凡位發心等者。非
主意也。下疏云。此經宗從淨菩提心以上
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
智地信解言是初地。
疏釋明矣
智度第四云。從初發
初住也第九無礙金剛三昧中。是中
間名爲菩提薩埵。是菩提薩埵有兩種。有
鞞跋致。有阿毘跋。如退法不退法阿羅
。阿鞞跋致菩提菩薩名實菩薩。以是實菩
故。諸餘退轉菩薩皆名菩薩阿鞞跋致
不退阿毘目底信解其體相同。可知。實菩
薩者即眞正發心也。若他師釋中意。眞正菩
提心者。或應有地前住前者。今疏意始
終不爾耳
梵云下 次上云。始從眞正發心乃至成佛
中間通名信解地者。信解者發菩提
心因句也。微吃哩抳多者正明信解中行
自利利他行即根句也。次樓閣者是得果義
即方便句也。故次云言毘盧遮那本行菩薩
道時等云云若如上一解意者。樓閣者南方
平等性智寶生佛三昧也。樓閣梵云微麼曩
末那體同。即是第七識也具如
上辨
vik@rnita
vi字爲種子。即南方種子也五字如次東南
西北中種子也
下云智寶者即如意寶珠義。次有摩尼喩
即與末那同也。祕密莊嚴者。禮懺經云。福
徳莊嚴聚身寶生佛此等義皆南方義。思
之 是踴躍義等者。杲師云。遊戲約喩神通
法者。恐不可。此梵語中具含三義。梵言
多含故有踴躍遊戲神通三義。只是多含中
各一種義也。然疏釋中三義成一神通義
謂初踴躍義。如人掉動報舞等故。此騰躍即
遊戲。此遊戲即菩薩神通故。三義遂歸一義

謂從下。釋踴躍義。是十地間轉勝進趣義故。
次云超昇騰躍也 初發心以來者。謂初眞
正發心乃至成佛此中有五字義。初從初發
心來者。a字義a字金剛地。始終不
故 深種善根者。植唐梵文字云viva。千
字文云vava@h。善根者vi善義vicitra
義。vizvala善巧也。根依智度三十二十三
藥樹草木根樹木之根。梵云mulama
va通同故。深種善根者。vi字義。次起種種
願行者。vara願也。carya行也。ra字義也。莊
嚴佛土者。bhyuha莊嚴也h@rta心。佛土也故ha
h@u@m字義也。成就衆生者kha@m字義也。kha@m字大
空増長養育佛母義。見第九大護眞言釋。信
解地行者智大悉五字門也。此中又有三句
。初發心者因也。善根願行者根也。嚴土成
生者究竟也。有五字義必有三句義。例爾。
深種對地前深。下釋十喩中云。今此中
深種觀察者。即意明第三劫第三二十
云。初劫智惠猶與二乘共行非深般若。二
劫智惠尚與二乘共聞。亦非深般若。第三
劫等虚空心。無邊智惠。一切二乘不
。乃至甚深般若十三云。如來信解者。謂
無貪等善根信解是證智。即菩提心。
三善根智。菩提心徳也
大曼
天息
災譯
第二云。金剛手白佛言。世尊云何名
三界。佛言金剛手。心即是三界。金剛手
白言。云何名心。佛言。心者本無色相。不
取捨。由色相行諸根。由諸根
境界○金剛手白佛言云云三界者云何
説。佛言。金剛手。三界者所謂貪界瞋界癡
界。金剛手。彼若無心即無貪。若無貪即無瞋。
若無瞋即無癡此中意者總是本有心。貪
等心相若修證。則此心名淨菩提心。無貪等
即心三徳。即法身般若解脱也。虚空藏經第
云。善根者。謂諸有情最初發阿耨菩提
者。即此義也。又智度三十二十三云。善根
者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一切諸善
法。皆從三善根生。増長。如藥樹草木自
根故得生成増長。以是故名爲諸善根。今
善根者。善根因縁供養之具。所謂花香燈明。
及法供養持戒誦經等。因中説果。何以故。香
花不定。以善心供養故名爲善根。布施非
即是福。但能破慳貪。開善法門。善根名爲
福。如針導綖縫衣縫非針也。一者若花若
香若燈明若禮敬若誦經持戒若禪定若智惠
等一一供養。及法供養植於諸佛田中。佛田
十方三世諸佛。若佛在世。若形像。若舍利。若
但念佛。植者專心堅著種種願行者。第
虚空藏眞言。吠質怛纜雜色衣也。是種
種奇妙顯色之義也。嚩衣也 文第七賛云。
尾尾馱種種色起唐梵文字云vijnana。願行
者第七二十九云。此中勝願梵嚩囉是具
足種種功徳。所謂三昧總持力無畏等所願
已滿。所求備之義第十八三十云。爾時世尊
無量世界海門法界。殷勤勸發成就菩提
滿足普賢菩薩行願普賢即如
來功徳也
○以種種性清
除佛刹。現菩提場而作佛事謂加持
佛事

遍也
復次菩提如已無異。同入法界。此乃
是大菩提之行耳。若如是發行即是普賢之
行。如是起願即是普賢之願。菩薩爲此事
初發心也○如是發心即是初地位
也 莊嚴佛土成就衆生者。第十八三十云。此
普門身。隨衆生種種心行差別性欲各異。即
清淨妙門而淨其心。無究竟。如
其心。即是莊嚴一切土普賢行願賛
云。以一刹那諸未來。我入末來一切劫。三
世諸有無量劫。刹那能入倶胝劫。所有三世
人師子。以一刹那。我咸見。於彼境界。常得
入。如幻解脱行威力已上莊嚴
淨土願也
諸惡趣苦願寂
靜。一切群生令安樂。於諸群生利益。乃
至十力諸刹土。常行隨順諸衆生。菩提妙
行令圓滿。普賢行願我修習。我於未來劫
修行已上成就
衆生願也
 恒殊勝進等者。正釋踴躍義
恒修者。恒唐梵文字云kala。千字文云sa
rvak@ala又一
切時
文殊者。第八二十六云。
二合嚩㘕殊勝也第十十六云。迦羅増進
十四云。釋迦於五部中迦婁羅座。
即是虚空進行之義也第五二十四云。微吉
羅拏譯云捨除頂。是棄捨一切煩惱。亦是摧
碎義也第十云。拏竭多進也。去
也。往也
微囉闍微是
離也。羅闍是塵垢也。
謂除一切障
乃至次釋言。以能離垢除
一切障。即是勝進之義。無行而進最爲善逝
也。以是進行能成法生。即是從平等法
而生佛家也 超昇騰躍者。即踴躍義也。
騰韻會云。音藤。躍也。升也。踊也。躍又云。音
藥。跳也。超也。進也。又止也。踴俗踊字踊音
勇説文跳也騰躍者即勝進義也騰唐
文字云agetatu。躍千文云hak@sa郝乞灑
如人下 掉動者。韻會云。徒弔切説文掉搖
也。從手卓聲。春秋左傳。尾大不掉。廣韵
搙也字彙云。搖動也今云。掉亦是動。謂
搖身體也 鼓舞者鼓動也。非撃鼓義
且如韻會小補中注鼓字。初引説文
。又引周禮問名也。又引易鼓舞也。次
又扇也。又治鑄也。有五義。皆要又字
諸義。鼓舞非鼓撃義見。易繋辭云。子曰。
書不言。言不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
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
情僞。繋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
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縕邪。正義
云。鼓之舞之以盡神者。此一句總結
意繋辭盡言之美。聖人立象以盡其意
辭則盡其言。可説化百性之心。百性
之心自然樂順。若鼓舞然而天下從之。非
神其孰能與於此。故曰之舞之以盡
此繋辭及正義文。則鼓舞之義委
見。今按。鼓從壴支。支手持杖也。舞説文從
舛無聲。徐曰。扞兩足左右也。故鼓者手鼓
動也。舞之足振舞也。若然掉動者約身體。鼓
舞者就手足也 善巧三業者第十一三十一
云。此中一一須阿字門即見本不生理
是見已。即三業皆通以身通故。普現
。隨類普現所喜見身。以語通故。能以
遍至十方佛刹。亦能普應一切衆生語言
差別。以心通故。乃至一切衆生心所動作
心所戲論明了知之。亦能知諸如來
祕密事。即是究竟六根淨種智 故
此騰躍即名遊戲者。此騰躍者指上初發以
來深種善根等。下云如是遊戲等者。指
遊戲即神通也。第十一三十一云。諸如來有
意生名業作戲行舞者。從佛心業而作
種戲行。現種種戲舞類之相。即是普現色身
類作六道之形等也。舞謂種種神變幻作
之事。隨事亦現。其類衆多。不備言
十四云。舞者如世人舞。而於大衆中動種
種身業。屈伸俯仰。又出種種微妙巧便之音
。順衆生之所欲樂。彼大衆或令歡喜。或
悲思。或令恐怖。以一身口所出方便。令
諸衆生所益不同。由彼善知去就。能順
生心故菩薩亦爾。現種種威儀。無
種種妙法音。皆是眞言。圓應無方皆得
大利故。名菩薩舞第八五供養義
畢云。若竪説者。一一地中皆具如是五義。若
横説者。一一門中皆具是五義。例如
文所明諸食。雖口則一。然隨調膳人身
。有種種滋味不同。餘香花等當知例爾。
若行者。善能以五字門金剛舞戲。普應
衆生。譬如五味五綵五音調
性分不五種而千變萬化巧轉不
窮。當知是人則解塗香三昧義。亦解花三
昧。燒香三昧。飮食燈明三昧義。亦解此五種
陀羅尼義。以是種種法門供具。供養心
王如來。能令諸尊歡喜。所求必獲。若以
中意趣。反觀世諦香花等。自然知彼色香性
分所應用處。無量方便觸物而生也此遊
戲者五字門等義。上約五義釋。即此義耳」
如是下 虚空藏經第一十一云。世尊遊戲者
諸神通自在
言毘盧下 以上訓釋梵名。此中述釋其相
也。本行菩薩道等者。毘盧遮那是越三時如
來之日。何云本行等耶。答若約佛。則常恒
三世常無増減。何有因果之差。然約機感
因縁。則何無轉迷開悟修因感果之義。今於
無因果中而説因果。因果共不法界。又
若約迷悟。横全三世。是如來之日。併存
。皆毘盧果海也故第十一十一云。此眞言道
即不可思議法生處。由不思議因故得不思
議果眞言道者。即阿字義。因是不生。果
亦不生。故云不思議。不思議即阿字義故。又
二十六云。經云。説因非作者。彼果則不生者。
意明。因者因空。因因既空。何有果也。中論
智度中廣破。當知。此因以智觀察。尚不
其原。此因無依。即是本來不生。本來不生之
因何能生果。故本不生也。經云。此因因尚
空。云何而有果者。謂明因非實有。因既非
眞實。終不實果。當知。果本不生也。又
復因本性空寂。當知。果相亦復如是。若於
是縁起法中。而言因有果。即是遍計
所執。墮於斷常一異中道。是故證知。
如是眞言永離因業故。即是法界阿是法界
體性義
不思議
界也文
不思議即阿字義。又且如菩薩修因
滿證毘盧果海。指其昔因。言毘盧遮那本
行菩薩道時耳。一體速疾力者。第六二十一
云。經云。時佛入於一切如來五智一體速疾
力三昧者。謂入此三昧時則證知一切如
來皆同一法界智體阿字義一念中能次第
察無量世界海微塵等諸三昧門。知
是若干衆生於彼彼三昧門中
道。知彼善知識已爲若干衆生。作種子因
。未若干衆生種子因縁。或有衆生
是法門超昇成佛。入餘法門
遠稽留不成佛。如是等種種根性不同進
趣方便皆亦隨異。乃至遊戲其中。次第修習
出入超間。於一一門各得熟無量衆生
故。名一體速疾力三昧也。爾時世尊遍觀察
。了知種種三昧道同歸一體皆是佛乘
復爲執金剛一切三昧道中成菩提印
經此次説我覺本不生等
五字門偈。是成菩提印也
解云。一體者即五字門
義。五字是轉釋阿字義。其實阿字一實諦義。
故云一體。阿字是速疾神通法門。故云
。故下疏第一
二十五
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
直觀自心實相。了知本不生。即時人法戲論
淨如虚空。成自然覺他悟。當知此觀
復名頓悟法門文中云證知一切如來
皆同一法界智體者。一切如來者。五佛及無
盡佛。智體者即阿字法界體性義。理趣釋云。
一切如來者。准瑜伽教中。五佛是也。言
者。即盡虚空遍法界無盡無餘佛聚成
五身無盡佛者即與此微塵等諸三昧
同。諸三昧者即諸法門身也。此諸法門
身不毘盧遮那本地身。是一體義也。故下
第一
十四
云。如是加持受用身。即是毘盧遮那
遍一切身。遍一切身即是行者平等智身
下疏第三
十二
云。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心所
成就。乃至。於一阿字門旋轉無礙
無量法門。爾時當斯觀。但由淨菩提
阿字一體速疾力功用使然。不中作
種種見計勝妙而生戲論問所引第
六文是佛三昧也。當段約菩薩本行。其別云
何。答依五字門普現色身。菩薩亦依五字
供養時。因果雖異倶是五字義。故同
一體速疾力三昧也。今引其文。下疏第一
二十
云。且如行者修供養。若奉一華或塗
香等。即以遍一切處淨菩提心供養
。普作佛事。發起悲願。迴向群生。拔一切
。施無量樂。由自善根。及與如來加持。法
界力故。所爲妙業皆得成就。即是於一切
智地乃至無餘有情界皆悉生根也。隨行者
無住心修萬行。即由大悲地界所
故。大悲火界所温育故。大悲水界所
故。大悲風界所開發故。大悲虚空不
障礙已上五
字門
爾時無量度門任運開發。由如
牙莖枝葉次第莊嚴。即是於一切心法
因縁之義也又如上引第八卷五供養釋
亦此義也具如下十喩
段記
無量善知識者。漫荼羅
聖衆是也 自利利他法者。如上所引。下疏
一切智地根者。是自利具足。無餘有
情界者即利他具足也
能得下 正明因所得樓閣也。然此樓
閣在行者意處者。是如來功徳行者福力感
應相合。隨分見之故。祕密曼荼羅品云。無
量菩薩隨福所感宮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
信解願力所 如來智寶者。第七十一云。
又一切如來本行菩薩道時。所集福聚發
生無盡大願。至薩婆若中究竟圓滿。是故皆
智名 祕密莊嚴者。理趣釋云。其宮殿
大樂金剛薩埵大漫荼羅。皆從毘盧遮那佛
福徳資糧出生大妙金剛五寶五寶所成金剛
峰樓閣。其曼荼羅四方八柱列八位四門
位毘盧遮那遍照内證之智解脱是也四方八
柱等各
所標。故云
祕密莊嚴
華嚴入法界品云。善男子於
南方樓閣是南方
三昧可
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
。其中有一樓閣。名毘盧遮那莊嚴藏福徳
莊嚴
寶生佛
義也
菩薩善根果報生。從菩薩念力願
力自在力神通力生。從菩薩善巧方便生。
菩薩福徳智惠生。善男子住不思議解
。菩薩以大悲心故。爲諸衆生是境
。集是莊嚴 法界樓觀者。然上法界
宮者約佛。是三句中方便徳所成也。下釋
方便句。云醍醐果徳三密之原是也。此樓閣
佛大悲萬行之所成也。下師子座佛勇健菩
提心之所成也。樓閣云vim@ana。又梵
語雜名pramana曩。樓雜名karma麼。閣
雜名云kaha。然寶樓閣眞言中。無樓閣
。唯云vipulagarbhe。廣博藏也。此蘗陛即樓
閣也。眞言終又云guhya祕密dhi@s@tata加持善
住也
ga
rbhe藏即樓
閣也
此陀羅尼云大寶廣博樓閣善住
祕密根本陀羅尼。上所引雜名kamagarbha
通同。garbha亦云garha也。kaga同喉内字。往
往通用。mabha同唇内字。意亦通故。樓閣者毘
富羅法界藏也。毘富義如第九釋。諸佛實相。
眞言實相。衆生實相。云毘富羅法界。又毘富
羅有種子。種子云vijaputra。一字頂輪
王經第二十六虚空藏轉寶樓閣眞
。十一二十云。爾時如來復説虚空等力虚
空藏轉明妃眞言。曰者。如虚空不破壞
一切無能勝者故。名虚空等力。又藏者如
人有大寶藏欲者自在取之不
。如來虚空之藏亦復如是。一切利樂衆生
事。皆從中出。無量法寶自在受用。而無窮
竭相。名虚空藏也。轉順明者。轉順能生之
義。此藏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發悲願
謂如一花供養時。運心遍一切佛及凡
聖皆供養已。即迴向一切智智。請諸受
者。願以此力我得如上願。如是願
訖。以此眞言之無成也。初敬禮一切
如來等。微濕嚩二合目契弊毘也反。巧門也。
亦是種種門等也
嚩他一切也平聲空也。通上言一切
智空也。此是種子字也
鄔特掲二合
生也薩泮二合囉醯門普遍也伽伽那劍虚空也
此是虚空藏虚空等力之義。等一切法空中
而生。此物普遍一切虚空也。持此三轉者。
謂隨以一花奉獻無法界。上獻一切
聖賢。下施一切有情也。隨彼所生善願
亦成就。謂以此眞言加持皆得成就。如
藏中自取寶物心也。若誦之三遍
所念彼皆成就也。凡所獻花等以三力
向。而以此明之一切隨意成也。謂悲花
一切佛等自在成也虚空藏等力虚空藏
眞言中ak@azasamanta虚空等也。力者空藏
眞言中vara力義也。疏十云虚空藏即大悲
胎藏。此尊印頂輪王經中。佛慈悲印也。胎藏
者即大悲萬行也。虚空藏轉明者。此虚空藏
即虚空庫也。虚空庫梵名云gaganaga@mja
眞言中終gaganaga@m即虚空庫藏也garbhaga@m
ja藏有異。而ga字同。虚空庫菩薩供養行三
昧也。是萬行。此眞言種子kha@m。第九十五云。訶
字門是菩提心寶。與佉字門虚空藏和合故。
巧色摩尼。能滿一切希願。又云。訶字
自在力與佉字無量巧度門合故。猶如力士
足千種伎能云云ha字眞因具修
kha字萬徳一一皆如金剛不破壞云云
故樓閣及虚空藏者。即大悲萬行也寶樓閣
經初説驚覺眞言其言與觀智軌慈三昧
眞言全同。慈三昧印輪印也。觀智軌意與
大金剛輪同。大金剛輪大輪金剛眞言也。此
金剛彌勒菩薩也。又與金剛因菩薩同。因菩
薩三形輪也。又寶樓閣經云。爾時大地變成
金剛。於如來前地涌出七寶蓮華。其花
百葉。於其中贍部金剛千輻寶輪。光明
赫變如日。其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於
臍中出微妙聲是言。善哉善哉釋迦
牟尼如來云云廣嘆佛功徳及陀羅尼功徳。次
佛説根本呪。又寶樓閣經云。生三竹。金爲
莖葉。七寶爲根。變爲七寶樓閣
yargayuga同。祕密八印第八迅疾持
印。廣大軌等云彌勒。此疏云觀音疏十七
釋云。此是如來迅疾持印。如來祕密神通之
力。加持迅疾之義也今樓閣如來遊戲神變一體速
疾力三昧之取得。應
眞言曰。此gi字也。加三昧是種子也。瑜
謂諸佛瑜伽也。摩訶瑜祇儞。此眞言主
大瑜伽也。未得瑜伽之。謂能授
與修行者願。於瑜伽而得自在也。瑜藝洗
伐哩空也。闍哩生也。謂空生也。迦是
作也。作此生等於空也。鶏莎訶yu彌勒
種子也
十七十四云。相應者。梵音瑜祇a字義
應即瑜祇之義也a亦彌勒
種子也
花嚴入法界品樓閣
亦彌勒居之。又瑜祇瑜伽男女根義。古來有
此口説yu布字品根處字也。@ggajata生也
梵語雜名gi女聲也。男女根義分明。男女
yuga修行者。即理趣釋觀音段云。以自金
剛與彼蓮華二體和合成爲定惠。是故瑜伽
廣品中。密意説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
也。瑜祇五字門。信解行中皆以五字。五塵
大佛事也。瑜祇經云金剛峯樓閣。亦是
樓閣瑜伽之證也又二十二十七云。次西北方
彌勒即是大慈大悲。倶是第二句中之義也
大悲爲根萬行句也。即
是如來信解地行也
此大悲藏増長成就妙
菩提樹枝花葉。次説彌勒也。若惠而無悲。
則方便不具。則不菩提。不
衆生又下四菩薩段云十二慈氏菩
薩者謂佛四無量心。今以慈爲稱首。此慈
如來種性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
。故曰慈氏云云第十云。時彌勒菩薩住
於普遍大慈發生三昧自心説者經云
生普遍大慈三昧samantarvasa遍唐梵
文字
mah@a
maitribhyunugate發生又十云。普謂平等遍
滿一切法界也。稱法界而生大慈能遍與
一切衆生正法之樂。是彼所入門也云云普平
等遍滿一切法界等者。即法界樓觀義也。大
慈發生者mah@amaitryabhyudgate花鬘眞言也。mai
trya中有花義。大慈生菩薩三形花也。印持花
印也。bhyuha嚴也。花嚴之嚴也。故大慈發生者。
即花嚴也。又樓閣garbherbha字與bhyu同。e
ya同。u點與ra通。是常例也。故garbha
藏義也。花鬘眞言釋云。以mai眞言體
即是ma字上加三昧畫。是故轉聲呼之。ma
是心義。我義。亦名大空ma者自性清淨心。普賢
也。十三。大慈生菩薩
眞言釋。大慈從自性清淨心生。文第九云。自性清淨者
金剛薩埵也。所以加三昧點。是慈行也。彌勒也。故慈無
量心普
賢也。
言。此心蓮華爲妄我纒。不
是彌勒眞言中。衆
生根性azaya
今自證知心實相故。從
慈悲藏中八葉鬚蘂次第開敷。故曰從大慈
也。復次淨菩提心樹王種子。從慈悲地
滋長茂盛開萬徳花。以方便故成實。故
從大慈生又第十彌勒眞言云a
jita@mjaya。此謂無能勝也。闍耶是勝。阿是
釋迦牟尼大慈三昧中現無能勝明王
無能勝明王印右手持花印。花大慈也。左手
五指。五指五大。五大者慈也。無能勝明妃
印内縛立二大指口形。此印頂輪王經五
字眞言印也。與塔印同。十三十二彌勒印塔
印也。彌勒所問經論云大慈法界塔。又塔
印分兩手持花手印也。不動立印軌。花鬘
印似塔形。眞言如常。彼軌云。塗香供養印
二羽芙蓉合。風各如彈指。空並押風輪。以
前塗香印二空住風側中節之下際。名華供
養印彌勒種子a。十三疏云爾故。ajita@m
jaya者。大慈行一體速疾力三昧也。sarva
satv@a一切衆生也。azaya心性也。謂彼先
習行。諸根性欲。nugata知也。謂能了
衆生諸根性行nugate多義。進義。去
也。往也。了知也。隨也。如也。起也。得也。至也
等。疏釋云。然此眞言以a體。即是本
不生義。生者生老病死。一切流轉之法。彼即
體常自不生。是阿字義也。以諸法自性不
。是故一切衆生爲上。勝上無等也。
又能知法體不生故。達鑒群機一切心性
了現覺。隨彼所應得者而成就
也。即是慈中之上。遍施衆生窮盡
達鑒群機等者。華嚴入法界品。徳生童子
有徳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彼菩薩摩訶薩
達一切菩薩行。了知一切衆生心。常現
其前教化調伏又從衆生心性發起者。下
四菩薩段云。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
一切世間不佛家maitrima我也。tra
三界也。bhyu七母種子也。皆大惡也。下云nuga
te。是發生也。故彌勒所入三昧中義。從
生衆惡心住中生義也。是本性所具妙功徳
開敷作大慈行。而隨機與願拔苦與樂也。
又華嚴入法界品云。於西方國名海岸
千字文vi@saya國也。境界也。s@agara海也。
pura岸也。pulimyo圍繞。prakara牆也。然praja
na@m衆生義也ska蘊義也gaka多通同。s@agara
蘊義。故海岸者有衆生蘊義。又云。有
大莊嚴國云ar@ama千文或云araya
大莊嚴者大mah@a也。莊嚴者bhyuha。七母義。ma
h@akara也。莊嚴七母也。故園者。衆生心品。阿
頼耶園。名大我八風也。理趣釋云。七母天
者。并梵天母表八供養菩薩。以事顯
八供養鬘香花等即是世間五塵。衆生
此。菩薩以此成佛事。又云。其中有一廣
大樓閣。名毘盧遮那莊嚴藏。毘盧遮那莊嚴
藏者。即大悲胎藏義。第九十八云。世尊遍加
持一切衆生。皆作平等種子此種子。即彌勒眞
言中azaya心性
竟。即時入於遍法界胎藏三昧。觀此一
一種子。皆是蓮華臺上毘盧遮那普門眷屬。
無盡莊嚴。亦與大悲漫荼羅等無
嚴藏者。garbha嚴藏也。胎藏也。即樓閣也。又
云。garbhabhyuha同。rbhabhyu同。其如前。理趣
釋七母天段。釋bhyu云。毘字一切法三有
不可得。欲字一切我不可得。由三有有情
種種愛樂勝解不同。是故如來出興于世
五乘。所謂天乘。梵乘。聲聞乘。縁覺乘。大乘。
是故佛楞伽經中伽陀説。乃至心流轉故。我
爲説諸乘。若心得轉依。無乘及乘者
勒樓閣中皆yu字諸乘也。入法界品善財入
樓閣中見相説五乘等。其廣可撿。又yu
彌勒種子也。故應衆生性圓諸乘耳。又
諸天部有佛慈護呪。寶樓閣初有驚覺慈心
三昧眞言。及常行軌地結方結前有大金剛
。金剛界入智合智後有降三世。大日經三
三昧耶前説無堪忍大護。皆同相也。此樓閣
中有彌勒。是慈護也。又寶樓閣根本陀羅尼
門印。經云。二手作合掌。應於心上。屈
二頭指及以二大指。相捻猶如環。二中指蹙
屈猶如寶形。竪合二無名開二小指。是
根本印此印寶樓閣形也。似塔形。又兩
手持花印也。持花印大慈印也。心印。隨心印。
平印。釋迦寶處三昧。智吉祥印相也。依
諸文意。法界樓觀者。五乘等五大五字智行
之寶言法界也。金剛頂略出經云。於山頂
須彌
山也
又想鍐吽多囉二合奚哩二合重呼之
等五字。以爲大殿。其殿四角正等具足四
。其門左右有吉祥幢。軒楯周環四重階
道。於其殿上五峯樓閣。懸雜繒綵珠網
花鬘而爲莊飾云云義決云。又想鍐等五字
者。謂於臺上此五字。上隨位而安布之
五字放光和合共成四方大殿。於大殿中
於字位成五峯樓閣。名爲五峯大殿
也。其中莊嚴如經廣明之。乃莫呼羅伽等
妙歌舞等。各於樓閣下五字位。成
剛輪漫荼羅云云va@mh@u@m等五字即與avira
等五字又入法界品。摩邪夫人樓觀云
十界藏。是毘富羅法界蘗陛也
 實報
所生者。古鈔云云今直依疏意解。既上擧
薩因行畢。云實報等故明。是酬因感果義。
然本是衆生心性。如來種姓大慈行故。是佛
徳法門也。眞陀摩尼等者引文如有人注。今
按摩尼與微麼曩樓閣梵語體同。故以爲喩。
具如上辨。摩尼此云離垢。離垢即南方三
昧也。又云増長。南方増益義。理趣釋云。義
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義利故者。第七無
漏末那與第八淨阿頼耶中無漏種子即第九
無垢識
能縁所縁平等平等離能取所取。故證
平等性智。流出隨其衆生爰樂。由如
色摩尼能作無邊有情義利此等文意。樓
閣者南方三昧可見矣
其高無窮下 高無中邊者。高者vara義也。
vairu最高顯。中者h@u@m字義。理趣釋初段。h@u@m
字下釋出中邊義。邊者kha@m字義。a邊際義。
kha@m字同a@m字大空故。virah@u@mkha@m。高無中邊
義也。a字自具故。即五字門也 此是遍一
切等者。明能住既無邊故所住亦無邊。遍一
切處者。是本地身。所住者即樓閣加持身也。
下疏第十
云。謂以身平等之密印。語平等
之眞言。心平等之妙觀。爲方便故。逮見加
持受持身。如是加持受用身即是毘盧遮那
遍一切身。遍一切身者即是行者平等智身
次明樓觀莊嚴之相等 高無中邊金剛樓
閣者。五字門三密金剛行體也。種種雜色金
剛者。各各本尊法。其各息増降等諸行也
今亦下 合法也。還者便也。出禮檀弓疏。凡
語辭還者皆爾。非是還歸義 種種功徳者。
十一云。無盡莊嚴者。定慧神力妙嚴之藏。
謂過去菩薩名爲勝生嚴。此即佛子也。即是
先修行者。如先生也。梵云避部是不
久滿足諸財寶。謂法財也。即此徳以嚴
也。下疏第三
十三
 云。毘盧遮那佛以此十縁生句
不思議法界。作無盡莊嚴。從十世界微
塵數諸世界門。常出生根力覺道禪定解脱
諸寶遍施諸衆生。猶尚不匱。故曰具足法
云云 文法財者。諸字門
也。具如上明
智度第三云。從佛住
者。首楞嚴等諸佛。無量三昧。十力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智等。種種諸惠。及八萬
四千法藏度人門。如是等諸佛功徳是諸佛
所住處。佛於中住次上引理趣釋等
此義也 如是寶性者。謂五大金剛寶也
然此第一下 結加持相。第一寂滅等者。明
相不性故加持即本地也。第一寂滅者。
曼荼羅中胎藏義即本
地身
又阿字義。翻梵語云。優
留曼荼山。優留者大。曼荼者第一法華方
便品偈云。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
恒沙。出現於世間。安穩衆生故。亦説
。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種種道
其實爲佛乘。知衆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
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
縁譬喩亦言辭應方便説。今我亦如是。
穩衆生故。以種種法門示於佛道
第十六二十二云。從第一無相之法中胎
藏也
而出
生如是大悲藏生之相四重
圓壇
普現色身種種
方便説無量法。是雜色義也。又二十三云。法
界體性本來常淨第一無相。還用法界種種
功徳
而莊嚴之。中有大蓮華王。此華即同法界
一切處。自性清淨也。當知。彼中如來止
住者。花既量同法界。當知。佛身亦復如是。
此即中臺八葉之花也。然生大蓮華。如來住
彼法界第一。隨意信解歡喜。極微細
之意最難見之性。故極微細也。此第一者。義
謂當性也法華方便品云。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喩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
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第六
三十三云。第一無垢者。此最實事。更無過上
亦爲第一實際更無過上者。漫荼羅
義。第一亦曼荼羅義
謂自性
清淨心以一切暗故。佛之知見復無
。皆是轉釋本不生義 寂滅者。守護
經云。啊字一切法寂靜體。本不生亦不滅故
二十二十七云。若如來怛住自證法。則不
人。何以故。此處微妙寂絶出過心量
第一寂滅有第一義空義。寂滅有空義。阿
字本不生大空。所云花臺之實相。法界法性
也 相者加持身義。即相而性故。云第一寂
滅之相也 法門表像者。法門謂法身内徳。
即十力四無所畏等。表像謂樓閣莊嚴。即五
峯八柱。半月滿月珠鬘瓔珞等。皆雜色金剛
此爲門者。以加持身所入門。入
界藏也。第十八二十九云。門者所從入處之義
第七云。謂一一字皆是一種入法界門。
阿三迷者。阿字是無生門。娑字是無
諦門。麼字是大空門也二十九云。復次如
來一一三昧門。聲字實相有佛無佛法如
故。即是常故。不流。即是本地法身。爲
此法身遍施衆生故。還以自在神力
是法爾聲字。故此聲字即是諸佛加持之
身。此加持身即能普作隨類之身。無所
在。當知加持聲學亦復如是。是故行者但
一心諦縁。觀此聲字自當佛加持身。若
加持身即見本地法身。若見本地法身
時即是行者自身。故此一一字門即是如來
不思議果。不別處然此宗義。宮
室殿樓以至莊嚴皆無以種子變造。一
一本尊皆悉從種子生。況其所居處所乎
如善財等者。入法界品七十九云。時彌勒菩
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有開。命善財
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見其樓閣廣博無量
於虚空。阿僧祇寶以爲。阿僧祇門
闥。窓牗階階欄楯廣説。乃至。無量阿僧祇諸
莊嚴具以爲莊嚴。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
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説。廣説乃至。復
一切樓閣内。寶網鈴鐸及諸樂器。皆悉
暢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説種種法。所
或説菩薩發菩提心。或説修行波羅蜜行。或
諸願。或説諸地。或説敬供養如來。或
嚴諸佛國土。或説諸佛説法差別。如
上所説一切佛法。悉聞其音。敷暢辨了。又
其處。有某菩薩。聞某法門。*其善知識
之所勸導。發菩提心其劫*其刹*其如
來所某大衆中*其佛如是功徳
是心。起是願。種於如是廣大善根。經
若干劫菩薩行云云又見一切法寶鏡中
種種形像所謂或見諸佛衆會道場或見
薩衆會道場或見聲聞縁覺衆會道場云云
又見一切諸寶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網或
青或黄或黄赤白云云又見彼眞珠瓔珞常
香水其八功徳云云又見彼淨瑠璃地一
一歩間現不可思議種種色相云云又於
樹枝葉花果一一事中悉見種種半身色像
云云又見諸樓閣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
宿種種光明普照十方云云菩薩之身等。解
云。法界宮樓閣及師子座此是加持身如來
住處。故云如來身。今歸實義故云爾。問此
三同是受用身。唯至師子座菩薩身
耶。答雖同加持身法門表示而各不同故。
菩薩身。是表勇健菩提心也。疏釋意亦
爾。又云。師子座者即北方不空成就三昧也。
具如上解
所以下 惠琳此經音義云。菩薩之身爲
子座。師子座者。轉法輪人所坐之座。俗名
高座。經文有密説。如來往昔因地行菩薩
時。次第修行地波羅蜜。從初一地二地
乃至十地等覺妙覺而成正覺。當知以
地行業臺。積累前十一地之功徳以成
妙覺。而坐其上。地皆轉勝妙法輪座其
。故云菩薩之身爲師子座 次第修行
者。初地修成檀度。二地修成戒度。等故云
次第也。釋論第七十三云。何以名師子座。爲
佛化作師子。爲實師子來。爲金銀木石作
師子耶。又師子非善獸故。佛所須。亦
因縁故不來。答曰是號名師子。非
師子也。佛爲人中師子。佛所座處。若床若
地皆名師子座。譬如今者國王坐處亦名
子座。復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師子。人稱
亦名人師子。又如師子。四足獸中獨歩
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種中
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師子
今此宗下 師子座者。約佛三力。是菩提
心因功徳所成也 勇健者。第三二十七云。住
勇健菩提心者。勇健是雄猛無怯弱義。所
此心者。以眞言行者未眞諦以來當
違順境界。或現種種可畏形色。或作
。乃至震動大地。或有大力毘那野迦。現
留難。爾時安心不動無退屈。依於法
而淨除之。猶行者見此淨菩提心有
義利。故自然出生入死無怖畏想。彼彼魔
事不留礙又第九十四法幢高峯
觀三昧中云。如是淨菩提心爲萬行幢旗
亦復如是。住中道第一義諦山上。安固不動。
健行三昧。普觀十方。悉見無量度門材
性優劣所應用處。及與諸地通塞障道因縁
故能攝持無量功徳普護一切衆生。凡有
俎壞也。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我從
初發意以來。常以此勇健菩提心持正
法及與衆生。於種種難行苦行事中。猶如
退轉。正爲就如是三昧普護
十方諸佛刹故。今我所願皆已滿足。作
作。今正是其時云云法華玄賛第五云。勇
者進也。鋭者利也。善精進也華嚴音二
云。毘梨耶此云精進師子座眞言云。a
cala不動vireviryavire。字體相同。故師
子座是勇猛精進義也。@asana曩座
梵語
雜名
acala通。@a行也。金剛三昧也。空
皆出
第十
十三十五云。次金剛不壞座印。此是蓮
華之坐。亦名金剛座。猶此座故生
。諸佛皆由此座。即名吉祥之座也。故名
金剛不壞座也。眞言歸命如前。阿此是眞言
之心也。此長阿字爲行。傍二點爲三昧。爲
此法堅固故。後有點也百八契印。金
剛座者不空成就也。此尊種子a@h也。釋迦牟
尼號釋師子救世者。十八二十五云。三三昧耶
坐者。謂身口意三三昧耶也。口眞言。身法印。
心本尊也座義更
今謂。即金剛座也十六
a金剛地。金剛座又云。三平等人
此地。衆生三不平等故不能也。故五大即
三平等也。又此a@h五大義也。故爲中胎
種子。本體a也。傍點@a也。a@h涅槃點。是果果
義。必兼菩提故。傍二點a@ma@h也。以總爲
央空。轉字輪品云。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
。説法無等比本寂無上。時佛説此伽
。如是而作加持故。執金剛者及諸菩薩。
能見勝願佛菩提座。世尊猶如虚空
。無二行瑜伽相是業成熟疏十二二十三
云。此阿字即是一切佛心也。今佛偈中説
阿字云云乃至佛雖自歎美。即是稱歎此
阿字云云乃至謂佛説此偈已。以佛神力
之。爾時諸金剛菩薩即能現菩提座也。
此座者。但以世間意但是座處耳。然西方
此座滿荼。滿荼者是堅固義。是不動
義。是更無等比義。是周遍法界義。現此菩提
。亦如酪中現酥諸味共會一處而不
更問加持故能現也。此座即是如來功徳之
莊嚴。無量大願之所成就。即同佛身。普
一切衆生界中。而作佛事。故云勝願也。
佛虚空如無戲論。從行無二與理相應相。
就是業者。即此座者。猶如虚空離一切
分別諸菩薩如是修行種種方便。然亦
無二無別不如是妙理。故云理相應也。
行行者。彼得果亦如是。即同彼座。無二
無別。成就者。謂修行者之所成就悉地也
此中滿荼四義堅固者。a字金剛義不動者@a
字到金剛實際義。更無等比義者。a字證菩
提無上義。周遍法界者a@h字涅槃。無住普遍
義。故知菩提座者四阿。又曼荼羅者a字異
名也。又十六二十六阿字是瑜伽座金剛座
。又十一三十五a字瑜伽座見 從
初發意者。菩提心論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
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勇鋭無惑者。
佛乘。當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餘果。誓心決定故魔宮
震動。十方諸佛皆悉證知。初行願者。爲修習
之人常懷是心。我當益安樂無餘有
情界。觀十方含識猶如己身 自在度人
等者。百八契印。金剛座眞言amoghasiddhi。不
空成就也。si師子種子也。amogha者不空教
義。十八二十四云。此是a字一切眞言之心。
一切眞言最爲上首。當知此即不空教
眞言也。不空者隨一切衆生有見聞觸知
空過者。皆必定於無上菩提。故名不空
也。復次。隨彼善願皆能滿足。如大寶王在
高幢上足一切。故名不空又同二十
云。釋迦牟尼者。即是不空見之身。普入
而作佛事。又十十七云。時毘盧遮那佛。
自教迹不空悉地樂欲一切菩薩母明妃説
者。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證之教。即祕密平
等教也。諸爲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者是
不唐捐義。隨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
彼佛。故云不空故不空義通佛因果
也。又按前云修行地波羅蜜等者。師子座眞
言中。有菩提心義修行義及精進義等。眞言
acala者。此云不動。即菩提心義。第九
三十云。阿是金剛不動義。加一點是遍一切
處。令此金剛不動遍一切處。即是増廣義也
三十一云。今此不動明王。即是一切智智
大菩提心。當知。此心即是大力威猛。能永
一切隨眠等過彼永斷。即是死義也
又修行。梵云折利耶cara字體通同。故
修行義vire者即精進義也。又無量壽軌
花座曰。由印誦眞言故。獲得十地
滿足花座眞言即阿字。acala。初a字即
座種子。是阿字勇健菩提心爲座也。故第十
十四云。次金剛不壞座印云云具如上引
acala即阿遮梨耶也。與ak@sara通同。此
字故。阿闍梨眞實智品有布字義acarya
此云正行修行義又云軌範師。是自在度人
等義也。眞言vire中皆含此等義故依
薩因位淨菩提心行願精進力得佛果
本行爲基是座義也
寶暦第三建酉二月七日敬寫交合畢。住河
内州池島甘露密寺沙門寶如善住爲

同第九卯年夏六月十七日以善住師御本書
寫之


大日經住心品疏私記第五

 沙門曇寂撰 
其金剛下 如是上首者。此有二義。一此十
九執爲上首。如文可知。二總十佛刹微塵
數皆爲上首也。第十二二十一云。上首者非
但祕密主。一切皆入阿字門。即是無二體主
而已。十佛刹土諸執金剛皆是上首也然此
十九執金剛者。是佛三句徳差別智印。於
三。初六金剛是因句。曼荼羅外院。次四是
根句。第二第一院。次九方便句。八葉中臺也。
或第一院攝此方便句。故抄記云。且如最外
院八部等世天。即是前八心中。從初解
已去乃至受用果等也。然有善根開發與
正道相應。即是大悲胎藏之因也。如來以
方便力而引導之。乃至令就世間八心
以來。即是外院之位。次漸漸向裏也。及二乘
亦在此内。次又知勝法無上心。稍進引
入第二第三皆是大悲句也。次成佛果
。即是方便句也。然此八葉及中台五佛四
菩薩豈異身乎。即一毘盧遮那耳。爲
別如來内證之徳示于外故。於一法界
八葉分別説初六因句中。初虚
空無垢是本有菩提心種子徳。阿闍梨所傳
漫荼羅等。外院中三途及人中異生凡夫等
也。餘五即牙等七心。在文明矣。次四是佛四
徳波羅蜜也。後九方便句中終金剛手祕密
主中胎徳。餘八葉也。然依抄記意八心
其説如上。若依此疏顯文相。三劫六無畏
極無初地。立八心菩提心因句。初地
已上地立大悲句四金剛四徳波羅蜜。第
十一地立八葉中台也。良以三句義趣無窮
故。建立非一途也。細旨應之。因明十九
執金剛與不動十九布字。此已見古徳説
今詳之。十九布字。此十九執成三句次第
向内向外異。此執金剛向内。因根究竟。第
三二一院八葉次第也。布字向外。究竟根因。
八葉第一二三院次第。故頂相欠字與今祕
密主同。是中胎。即a@m字頂相也。最後h@a@m字本
有菩提心。與虚空無垢金剛同。即不動明王
也。故初九字。與此中後九金剛同。是在
即醍醐果徳三密之源。是至極淨菩提心也。
此現三重漫荼羅。在行者佛果
是方便句也。次四字與此中第七已下四
金剛同。是大悲根句。在佛在衆生皆是第
二也。次六字與此中初六金剛同。是在佛。
究竟方便至極普現色身第三院也。若在
是初發淨心順違八心等。是故十九字後
六字中@ta@m@t@a@m@ta。是涅槃所云現半身義也。
後三ha字是因種義也。就中第十九h@a@m字布
足。是不動本有菩提心也。是即足下輻輪
也。一字金輪軌云。涅槃分布舍利已。成bhr@u@m
者。即與ha@m同。bhr@u@m字與a@m同。a@mha@m
亦同。故佛滅後使迦葉禮足下。是佛滅後
唯有本有佛故。又地藏種子ha。佛命佛前
佛後衆生而付屬之。是又衆生性内佛種功
能也。中四字三ma吾我義。ta三界義。是亦佛
大我。四徳波羅蜜也。以成萬行。初九字kh@a@mkhyi@m
khi等皆證空字。有證果義。又十四字輪品
十一云。頭爲初分。是阿字菩提心位。從
佉俄伽仰等乃至奢沙娑訶。凡是第一聲者。
皆屬菩提之心也。當從行者眉間白毫相
而觀迦字。從佉已下當右旋逐日而轉
次一匝布之。令環轉相接。次從咽以下
第二分。屬長阿字門。亦當中與白毫
下相連右行布之。一匝相接。此是菩提之行
也。次從心以下爲第三分。屬暗字門。從
上布於欠字。以次右旋一匝相接。次從臍以
下屬噁字門。是大涅槃亦從中而置
次右旋一匝也。頭爲上分。咽心爲中分
臍爲後分私謂。發菩提心爲初。行
果爲中。大寂爲後也 文
此十九布
字與此次第異。大寂爲頭初。行果爲咽心
中分。發菩提心爲臍以下後分。具如上辨
十四
十二
云。凡布漫荼羅亦爲三重。第一重迦
字乃至訶周匝内重名爲金剛輪也。此金剛
輪持一切法猶如世界。金剛之輪持世界
也。即是行者最初菩提心輪。謂欲固菩提
故作内重也。次第二輪謂阿暗此是長阿
及暗二輪。同是中分。若用阿爲輪。即不
暗字輪私謂阿是行者因。
暗是證是果也
次第三輪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