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スルヲ邪信也。依之邪慧邪信心所
性相之。成實等此意歟。又邪信ヲハ&MT06279;
心所開事有之。唯識倶舍等此意
也△凡所爲事業○言語釋。已下
一切事業釋也△如是等者明癡心
過失多。一。何無能治乎。答。六十心
中闕能治事多之。是即過失相顯了故
也。一義云。今被癡心時不能先以慧
心○此釋能治反顯也。故別不之也。
或一義云。凡所爲事業已下取能治釋此議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本鈔卷第五十二
          下半二日

第六云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増上法者。謂是
人於種種所説中皆以智簡擇此勝此劣此
受此不受。取其勝上者而後行之。即
是無癡相也。然道人之法。非智力籌量所
能及之。唯信者能入耳。是故觀察世智辨聰
。是彼對治 是釋第六心。是又前反
也。凡此心一切皆以慧挍量勝劣心品
也。然於佛法難思境界者絶凡智思量
アリ。故簡之也。付法傳下卷云。如是難信之
事諸佛境界。非聲聞縁覺之所能知。子未
具縛。寧得能入乎。如是深法以信能
入。思量分別何得其底△謂是人○
智心相△種種所説中者可世間出
教法也△然道人之法○是明能治。道
人者。於因道果道有不同。其中今約
也。意道人之法者佛法云義也△是故觀察
是正釋成對治義。私云。世智辨聰難者
八難處隨一也。上所云相世智辨聰也觀察
是能治也
第七云何決定心。謂尊教命説奉行。第
八云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者。今先
疑心決定心相易解明了故。謂此人
所聞便生不決定心。如受戒時便自
疑心。我今定得戒。爲得耶。或疑師疑
法。諸事例爾。如人道行以疑惑故不
。智度偈云。乃至譬如岐路好利者應
逐。是彼對治。又決定心者。謂隨善友等
如法教命便即不疑慮。至心奉行。然亦
慧觀察生正決定心也 是總牒第
七八二心釋。此二心又相反スル心品也△今
先釋疑心○已下作釋也。於中。初釋疑心
後又決定心決定心。初疑心
二。初先示疑心。謂此人
疑心△今先釋疑心○經文
定心疑心次第セリ。然先釋疑心後釋
定心疑心決定心易解故也。仍學
悟解本。文定准也△謂此人等文
已下正釋疑心。於中初釋疑心。後如
人道行下明對治。初疑心謂此人○
不決定心者。總釋也。如受戒已下別釋也。別
中。初先擧受戒一種。後諸事例爾者例
餘行也△如受戒時便自生疑心○
句也△我今定得戒等者別句也。別句
三節。我今定得戒爲不得耶者先疑得戒
或疑師者疑戒師。疑法者疑戒法也△諸
事例爾者。意 如受戒者餘行又爾也△
如人道行○已下對治。意 以疑惑
進。有疑心者不佛道
對治也。一義云。如人道行○不能前進
三句猶可疑心。意 如受戒等約法。
如人道行等也△智度
偈云○智論對治也。
全文ニハ人在岐路疑惑スレハ所趣
法實相中疑亦復如是。乃至在世雖
妙善法。譬如岐路利好者應
此對治意如クニ道或疑
進。帶疑心者不佛道。如好利者
。離疑惑心疾趣佛道對治
也。好利者トハ者約譬。如世間求利者其所
處早至佛道大利者早可其道
意也。一義云。好利者善道行云意也△
又決定心已下退決定心。於中初ニハ
相。二然亦對治△善友等者當
尊字△生正決定心等文之正決定者
邪決定心也。義忠釋云。生決定心離邪決
定心也之凡善知識如法教命決定諦
セシハ慧觀察スルトルトノ觀察不同雖之倶
是可正決定。信正理故。爾者何云邪決
乎。答。邪正待對重重也。對レハ慧簡
スルニ&MT06279;簡擇信受猶是邪也云云一義云。必
邪正待對ニハ。以慧觀察&MT06279;解其道理
眞實決定心故云正決定。是則正正也」
第九云何闇心。謂於無疑慮法疑慮解
者。謂如四諦不淨無常等世間智者不
疑。然彼聞之心懷猶豫。如夜見株杌
種種憶度之心。若見是相者當知暗
心使然也。第九第十明闇待對&MT06279;之。問。
闇心與癡心其言相似。其不同如何。答。癡
即信受。闇心生疑慮也。私云。癡トハ
癡煩惱一邊一邊也。問。前疑心闇心如何
ナル乎。答。疑心以小智法。闇心偏以
也。故別也△謂如四諦不淨無
○四諦者苦集滅道也。不淨無常等者十
六行相也。十六行相者四諦各有四。先苦
不淨不常不樂無我四行相。其中
先擧不淨無常餘十四也△世間
智者不應生疑者四諦因果道理等
疑云意也。問。四諦因果道理專出世人
所知也。何世間乎。答。一義云。世間
有智者意也。必非出世。一
ニハ。不出世。世間人因果苦
無常等。一義云。對大乘小乘人云
世間智者也△然彼聞之闇心
。猶預者疑惑心也。私云。猶タル獸也△
如夜見○是譬也。於闇夜株杌
種分別義也。夜闇譬闇心。株杌譬四諦理
種種憶度心可猶預心也△若見○
闇心相
第十云何明心。謂於不疑慮法無疑慮
行者。謂於決定法印。非可疑慮之法彼
聽聞即能懸信。當知是明心也。然是
中若過若不及即是障道之心。更處中慧。是
彼對治 是。前生疑心。是不疑心
先疑心如何異。彼釋遇便信受故。爾者
如何。△答。彼不善惡之今信
也。故釋於決定法印等也。問。前決定
トハ如何異乎。答。先一切決定。今於決定
決定&MT06279;信也△決定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
無我。寂靜涅槃也。或加有漏皆苦四種
法印。智論云。説諸法實相印一種法印。今
決定法印之△然是中○是雙明
明闇二心對治△若過者。今明心也。委細
思惟分別領解。隨聞即信スル故過也△不
及者闇心也。不領事故云不及也△
即是障道之心者過不及共障道也△更處
中慧○是正對治意也。意 離過不及心
中間也。懸懸悟トテカシツク言也
第十一云何積聚心。謂無量爲一爲性者。謂
此人隨於一事信解已更聞種種殊異
。皆合集爲一。如人學得一三昧已見
餘經教無量法門差別勝事皆謂説此定心
此之外更無餘法。故名積聚心也 是
第十一。於中初總&MT06279;積聚心。如人
學得以下&MT06279;一。示積聚心也。凡積
聚心相。一法學得&MT06279;一切皆合集&MT06279;一心也。
然隨衆生根機無量法門不同也。然不同
同。故簡之也。若無量法門。尋スレハ所歸
皆覺知一理ナル道理合集一非失。凡一切
佛法差別中無差別。無差別中差別也。偏
一偏爲異是謬也△如人學得一三昧已
是先無量法門定門一種擧也。定門
無量ナル故。擧此中一種時釋學得一三昧
也△差別勝事者餘戒慧等法門也。勝事者
共佛法勝妙故云爾。或一義云。三學相望&MT06279;
勝劣意得時慧等法門定門義在之。故
勝事
第十二云何鬪心。謂互相是非爲性者。謂聞
他所説言教。常好辨論是非。謂是義應
是事不然。假使所言合理亦以種種方便
求其長短在失處。設他來問亦
復求其長短。言此問乖僻我不答。有
是相現知是鬪心也 此鬪心自他相
&MT06279;之。下諍心但於自有其相也△問。阿
闍梨通達三乘中能難能答匠成三學○
仍如是是非決定難答巧妙ナルハ阿闍梨
隨一也。何簡之乎。答。彼爲破邪顯正也。然
論是非衆生大法。故
之也△互相是非者自他相望&MT06279;是非スル也△
聞他所説言教○此所説世出世
△是義應爾是事不然者如次是非釋也△
假使所言等者於又求其長短也△
長短者如次勝劣得失也△設他來問者是
他人又伺求長短也△如是相者是
鬪心也△問。鬪心對スル乎。答。一義
云。對積聚心其故積聚心一切
意無之。鬪心相違論是非。故待
對也。一義云。對諍心。彼於自生是非
今對他辨論是非。故待對也
第十三云何諍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者。
謂内懷是非之心。如自思惟一義竟趣復
自設異端求其失。雖善心諮受於人
領受已還自推求得失。謂此事合爾此不
爾。多有是相現知是諍心也 是
諍心△謂内懷是非之心者是於自内心
是非義也。對他非外△如自思惟○
推求其失是正釋内懷是非心△雖善
心○思惟。今受&MT06279;他人
領解。還又生是非△善心者受スル他人
時以如法聽受スル義也△謂此○文相
子細
第十四云何無諍心。謂是非倶捨者。准
本轉聲。於六十心下皆合爲性之字。例
知也。謂其心不向背。雖先所宗習
如是見解更聞異言以違合理即受
。或先以爲是。聞他以爲不善即能改之。
情無所執是非倶捨。如有是相。當知是
無諍心也。覺知無記無諍之心諸法實相
無諍之心。是彼對治也 已下釋第十四
中初例爲性。次謂其心下釋無諍
。此中初ニハ心相。後覺知下明對治相
也。凡無諍心對諍心。付其上是非
之。爾者今捨是非義可是非。何
他人是非之乎。其義似反對
何。答。凡反對義不一准。對是非捨不捨也。
仍無相違△准梵本轉聲○是初例爲性
。意梵本ニハ六十心下皆有爲性言有之。然
今翻譯經悉不爲性句。故被無諍心
此御釋也。六十心中。第十一・第
十二・第十四・第四十四・五十・五十一・五十
六・五十八心已上九種心下有爲性句也。
彼可餘也。問云。今第十四心下爲性
言無之。因何被此釋乎。若約最初
第一貪心此釋。若又約爲性
者第十一此釋。仍旁無諍心下
此釋給事不審也。答。一義云。因便作
給。別意趣無之。一義云。第十四心是非
共捨云故忙想至也。仍爲慮知
爲性釋也△例可知也一義云。梵本
轉聲准例可知云意也。一義云。如前例
九箇心餘心相也△謂其心不壞向背者。
已下釋心相。於中是總句也。意一切
相違。情無所執心也△雖先○已下
別釋也。於中初釋是事。或先以
△情無執等是非合釋也△問。捨是意如
何。答。前習學。雖スト見解別人
又以相違合道理先習學ヲハ
彼今所聞受行也。故捨是也△次
非意前ニハ習學スト別人彼云
。仍所學。故捨非也△情無所執
是非倶捨是上是非倶捨義被合釋也△
覺知無記無諍○已下對治。意先無諍
是過失ナリト覺知&MT06279;セヨ諸法實相平等
意也△無記無諍者。共無諍心
細論レハ其義別也。無記者善惡無記三性中
無記心也。當來果報記程心品O云無記
也。無諍者雖向背
受行句異無記心也。雖然其行相大
都同ナル故。因一具之也△諸法實相無
諍之心者。諸法實相一味平等故彼此無諍
論之意也。末卷諍論不可得釋。并慢不可得
戰敵不可得字義釋。可
大日經疏第二本


大日經疏第二本鈔卷第五十三
         下半三日

第十五云何天心。謂心思念成就者。如
諸天以先世果報故若有所須功力
心而生。數起是願樂知是天心。亦
曾生上界故有此習也。如眞言行人不
遠大之果但爲自心所牽能障淨菩提
。當自覺知勿世間悉地。是彼對治 此
心相一切皆隨功力セント願心也△若
諸天○以下釋也。於中初明心相。當自覺
對治。初心相中初總約一切
凡夫。後如眞言行人已下&MT06279;眞言行者
之△如諸天○有此習也&MT06279;凡夫
天心。此中正釋似天趣故以
天心。亦可前習當體
也。付其今所云諸天者。一義云。四王
已上天也。於六欲天如樂變化天
ント萬物自然生。但此所生物自身ノミ。之
事無之。他化自在天ニハ他又用之也。故
他化自在天。雖然四王忉利等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