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離邪見通達正見經文&MT06279;。復次祕密主
已下經文合歟。又由凡夫二乘已下
復次祕密主等經文意歟。兩邊委
復次祕密主已下ルハ意尤前後
ニモ符順スル歟覺。其故又由住斯戒故已下遠
離邪見通達正見。總釋實智増
明等御釋正見事盡故。迦葉亦云乃至
説名邪見別釋邪見ノミ釋。由凡夫二
乘已下復次祕密主已下經文釋。此中
ニハ邪見承來。今此菩薩已下住此
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等經文釋也。
今此菩薩菩薩。以照見心明道故
信解力故見。然間此一段ヲハ
經文意也。其上遠離邪見等
經文各別信解力故等經文トハ
覺處也。次法明道除蓋障并一切佛法
同時前後事。法明道除蓋障三昧前段
タリ。除蓋障三昧一切佛法トハ前後異
ナルタリ。其故除蓋障三昧初地徳相。一
切佛法第十一地果徳。不久勤修
初地修行。速疾第十一地佛果
スル覺。是則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義邊
△次就若神通者等御釋。下礦石消融
同異事。兩邊聞タリ。先釋文意得時。當
土木之類即成金體。下ニハ礦石消融&MT06279;
菩提心金體見。故義門大各別也。然
間當段頓機。下漸機クト見。然ルヲ
御釋可一致ナル一義料簡一往
不審也。付之猶委細料簡可入也△會云。
當段神通土木金體スト。下供養行
修行從是初發心消融礦石御釋。如
頓漸二機歟。又同眞言行者即事而眞
義門スカ故。前後釋義全同意歟。兩
&MT06279;頓漸二機ニストハ約不。當段以
人神通之譬顯密二教巧拙不同
。攝相歸性淺略談。斷迷開悟冶人消
融礦石。煩惱菩提共心佛祕號
即事而眞神通土木金體
シ玉フ。下御釋一類執禪恩人及無相空理
スル顯乘&MT06279;。因縁實相壞中道正觀
述時。以三種祕密方便百六十心
惱消融。淨菩提心證得スル釋故。釋
相替。彼御釋テテ百六十心礦石
淨菩提心。百六十心妄執淨菩提心
各別スル無始間隔&MT06279;煩惱即淨菩提心
隔歴消融トハ云也。消煩惱菩提隔歴
消滅スル義。融眞妄不二圓融スル義也。隨
又如世人○神變無方是又淨菩提心
ヘニ三句轉昇釋時。五通仙人土石
金寶釋成。當段神通土木
御釋全同也。仍各別トハ△次滿
足一切佛法事。是又初地菩薩同時證得
切佛法ナルヘシ。證&MT06279;初地後依二地以上
第十一地果徳ルニハ。其故無量功徳
得成就御釋有時。以是菩薩初發心時
即名佛故眞實功徳不可度量意初地
菩薩クルヲ&MT06279;。無量功徳皆得成就釋。
無量功徳者一切佛法等無量功徳ナルヘシ。仍初
後次第轉昇&MT06279;トハ得。但不久勤修
。依此進修如實巧度御釋有ルハ。一旦初地
證得後修行&MT06279;證得スル一切佛法見。然&MT01302;
同時相應次第相生。上法明道
除蓋障同時ナレ&MT01302;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
切蓋障三昧説義全同也。若又初地
入住出三位&MT06279;意得&MT01302;相違。所詮初
地證得ストハ當段御釋不見也△次由凡
夫二乘已下事。是分明遠離邪見通達
正見タリ。其故又由住斯戒故等
釋。迦葉亦云已下別釋。別釋。初明
。今此菩薩已下通達正見釋。現前
通達無有錯謬義。專通達正見義也。何
離邪見通達正見經文別釋邪見ヲノミ義釋&MT06279;
正見明哉。若總釋正見義顯ルトハハ
邪見ヲモ八顛二邊。不正見ニハ。仍旁
思。照見心明道等釋遠離邪見通達正見
義。心明道照見スルナルカ故如此釋之。復次祕
密主已下經文被合事。凡經文展轉&MT06279;正見
説述故。正見&MT06279;引合也。此經文
正見説述事。以如是正見猶若金剛即是
最上堅信解力御釋分明也。其故
信解力立御釋故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五
           下半五日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等 上來三句問答
終無量功徳皆得成就也至料簡畢。已下九
問答釋也。於中自初第七釋終至
亦可分爲二句也一段料簡。此一
文。初牒文後釋。作釋中初總釋。是中
略有九句別釋。大兩節相分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等 已下九句問答
ルニ初牒文。如上佛説等大意總釋
是中略有九句已下九問一一別釋。就
他門智證等。上來三句問答序分。
已下九句問答正宗分別。但依高祖御意
正宗中三句九句兩節問答
也。就其三句問答大綱因根究竟三心
次第大旨。九句問答委細支流
&MT06279;行者疑惑決斷スト見。故三句九句麁細廣
不同&MT06279;其義相違。故開三句
九句。九句&MT06279;三句。仍菩提心生
菩提心爲因。功徳聚等方便究竟
攝。及彼行修行菩提心爲因攝。其
相應スル三句攝在也。或一義於
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從因至果從果向因
三句有中。今九句從果向因時。中台
菩提心。此心九種徳相義。即八葉九
内證表示スト云云此義今九句三句中
菩提心爲因一句開徳相意得。三
句九句表示事。三句三部三密三點等表
示。九句八葉九尊表示也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復以偈問佛。乃至不
諸空彼能知涅槃。是故應知空
斷常者。是牒文。付之今疏付
牒別牒等篇篇見タリ。何皆牒文分齊其由有。
今牒文意趣如何。答。一義云。心續生答説
經文リニマテヲ也。是心續生答説世間三
限義意也。一義云。心續生答説通十住
事。高祖十住心論御釋并今疏三劫寶
御釋等分明也。仍心續生答説終三
經文マテヲ牒。八心三劫中間心相
六十心隔故。先八心マテヲ牒也。又ニハ三劫
心相答説ニモ通故純心續生答説經文被

上佛説經之大旨。心實相門略已周備。時
金剛手爲未來衆生具足方便復餘
故。以偈問佛。請世尊廣演其義 是總
釋問意。於中初結&MT06279;上來諸説起因トシ
時金剛手已下正釋發問意趣。就其心實
相門者。一義三句菩提心一句スト義。
三句中以菩提心一經大宗。隨而被
説菩提心故所大旨。尤菩提心
スト見。隨而住心品リニ已説淨菩提心諸
心相竟。又上我説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
衆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經文釋時。即
論一部始終。無量方便皆爲令諸菩薩
菩提心清淨ニシ識其心此等意也。一義
云。心實相門者。三句通指心實相。既
上來三句問答釋也。何限菩提心爲因
因根究竟三心三句共名
又此三句一部大宗故如上佛説經之大旨
心實相門略已周備御釋也。又品號
ニハ此品統論經之大意。乃至從因至果。皆以
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眞言門住心品
此意。經大意統論時明五點。五點三句
開合不同也。仍今指經大旨三句
也。已上兩義也△略已周備者。已下九句
廣説付云略。自宗意。廣スレ&MT01302;亂略不
故略已周備云也。凡此三句九句略廣待對。
釋摩訶衍論立義解釋略廣安立大同也。
但彼利鈍二機。是必不然。或一義。今
三句九句略廣兩節次利鈍二機令
次第也。凡廣略以分別利鈍二機常事
也△時金剛手等是正問明。付其未來
衆生者。一義。於法界宮上隨自隨他
二重。隨自法界宮自性會ニハ。未悟實行
人無之故。如是衆生得悟因縁等皆未來
衆生爲取義。隨他法界宮嘉會檀
故得益可之。上不住眼界等經文
爲未悟者後一一歴法分別スト御釋隨他
法界宮當機得益義。今隨自法界宮
未來衆生御釋義。一義ニハ。未來者三
世相望未來。未悟者未來御釋義。
意。未如理故未來取義也。一義云。
自性會塵道世界トノ二重外中間隨他法界
云事不之。於此自性會未悟
實行因人可之。仍當機得益當經會座
之。然今未來衆生御釋事。如來
ニハ必現當得益有之。故或現益。或當益
約篇篇御釋見。其中今未來一邊御釋
也。實九問又當機益可之。故九問リニ
然佛觀當時衆會 ">務令 意求宗。或後
先答。文定准。或轉&MT06279;疑問以盡
又三句總答經文釋復明所受
終無偏失。次即誡言汝當諦聽極善作意吾
今説之。亦爲未來弟子此囑來深心ヲ以
法之儀式也。此御釋通明現當益。如是
偏説現益。或偏未來得益。或竝
現當益篇篇見。或一義。三句九句
答何雖現當得益三句當機得益トシ
九問未來得益本。故即初爲令未來衆生
御釋義△具足方便無復餘疑凡菩
方便トヲ具足&MT06279;萬行。可滿二利。若
方便就所修萬行。三論嘉祥二
法門大意釋時。二諦者蓋是其教言通詮
相待之假虚寂之如實中道之極號。
如來常依二諦説法。一者世諦。二者第
一義諦。故二諦唯是教門不境理。而學者
其巧拙遂有得失之異。所以若有巧方便慧
スルハ此二諦無所得。無巧方便慧
即成有所得又釋摩訶衍論第五。擧
方便無巧方便二類無巧方便。若第二
レハ此事終不火。修行諸人亦復
是。亦有ルト方便キトノ方便又今疏末
卷。菩薩方便トヲ具足&MT06279;修行處處判。
仍九問大綱釋具足方便無復餘疑左深
意有者也△以偈問佛等是正問意結成△
廣演其義者演説九問義理云意也
是中略有九句 已下別消釋經文。於
初正別釋九句問。後阿闍梨言下分九問
十句トスル。付其略有九句御釋意時。
一義。廣スレハ十句略スレハ九句對廣略
義。一義轉生疑問以盡支流時。重重無
量問アリ。彼レニ&MT06279;是中略有九句御釋義。
一義云。必シモ當經中廣説有スルニ非。凡義
問無量ナル中略九問アリト云意也。付其於句文句
義句不同有。其中今義句約也
云何世尊説此主菩提生者即是菩提心生
也。如華嚴諸經。廣歎發菩提心功徳。今此
中直問心之密印。云何了知此心菩提種子
發生。若已發生其性云何 是牒釋第一問
中初牒文屬當。如華嚴顯密對辨。云
何了知下正釋經文。付其問菩提心
生義事。凡一經肝心菩提心體。故
三句最初此以菩提心。三十一品中
菩提性品一品偏説此菩提性。總諸品皆菩
提心&MT06279;其上義也。故衆行導首萬行
タル菩提心最初。付其第一第二共問スルニ
菩提心。第一菩提心發生。第二問
菩提心相貎。是則性相次第作也。或一義。上
來説淨菩提心故因彼最初問菩提心
云云△如華嚴諸經等是待對顯密
淺深不同。意。顯經中歎菩提心功徳ヲノミ
正不菩提心體性。此經ニハ直同密印菩
云義也△華嚴諸經者。華嚴華嚴
指。諸經其外顯經。凡一代聖説中
本法論超絶諸經故先華嚴名字表也。
華嚴經説菩提心功徳事。彼經菩提出生
死。最初發心時。一向求菩提。堅固不可動。彼
一念功徳。深廣無涯際。如來分別説。窮劫不
能盡其今疏意。釋菩提心時。一向志求
一切智智必當普度法界衆生是上求下化
以爲菩提心。常途上求下化菩提
トス。故華嚴經一向求菩提堅固不可動
然華嚴諸經功徳。此經明スト密印
事。其起盡如何。答。一義云。上求下化
同彼因分志求。自宗果分性徳
所求。故淺深不同也。一義云。上求下化
是菩提心義用也。即勝義行願當其體
正第三菩提心也。此三摩地菩提心
諸教中闕而不書故餘教ニハ此菩提心
事無之。故餘經歎功徳。此經説心密印
對辨也。菩提心生答説百六十心
廣大功徳。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ナリ
彼廣大功徳指。菩提心論能含種種無
量珍寶三摩地猶如滿月同。即無盡莊嚴
心内萬徳也。此義諸教中不説。豈自宗不共
非乎。一。疏第二。餘經ニハ是廣歎沙羅
樹王莖葉華果。今此經中唯明セリ此樹王種
子及生育因縁若離此因縁能成ストイハ彼果
者無是處。所以稱大日經王者非
此意。餘經ニハ行果ヲノミ歎。三句續生次第
説見。然者菩提心種子生育因縁餘經
之。然今菩提心功徳スト
意如何。答。一義云。如是顯密相望不定也。
或顯果。但因行ヲノミ許事アリ。第二卷御釋
キハ行果ヲハ一分與菩提心。今歎一分
菩提心功徳仍義門重重也。不一途。一
義云。當段第二卷其義同也。菩提心體性
明故。疏ニハ菩提心。今於體性
許。然一分功徳スル義邊顯。二
御釋。一分功徳スル義邊ヲハ遮。難云。若其
體性許依義邊者行果又可然。何疏二ニハ
行果ヲハ乎。答。三句共眞實體性説。
顯功徳之。雖然菩提心本源&MT06279;殊心密
印故。疏二ニハ總不之。行果ヲハ一分與之也。
仍於義前後無相違。今此中直問是金手
所問法體明。心者菩提心。是
&T069222;密印。密等覺十地不能見聞心祕密義。
此菩提心堅固不改義也。故答説其性
常堅固云△云何了知此心菩提等是正釋
此心菩提生。就其經文此心菩提生
云故問菩提心發生ヲノミ見。然釋發生
生性トヲ二重。故經釋一往不同也。但經
此心菩提生句。發生發生トヲスル意趣
故。釋經意述也。隨而下答説越百六十
心生廣大功徳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
意分明發生トノ兩邊見。但菩提心發生即
堅固ナル故。於體者非二物△此心者答説
以見ルニ妄心見。其故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
故。此心百六十心也。菩提生生廣大
功徳當也。一義云。此心者衆生本有淨心
也。此本有菩提心ヨリ修生菩提心生義問。然
本有菩提心ヨリ修生菩提心生事必斷&MT06279;
發生故。答説ニハ所越越百六
十心云。今此心指可能生本有淨心ナル
云云菩提種子者。菩提心即種子也。大悲爲
種子發生者於發發起開發二義。
此中今開發義可意得。答説經文。行者
最初開發金剛寶藏時。見心性淨虚
タリト諸數量。乃至故生廣大功徳
發起相違。菩提心論發起本心之
中分只漸潔白分明ナラ無生智
此文自宗菩提心發起義分明也△若已○
云何性者菩提心堅固性也。次菩提心
&MT06279;意得
第二句云。復以云何相發菩提心者。相
謂性成於内必有相彰於外。如般若中廣
阿毘拔致相貎。今此中亦問菩提心生時
何相貎也 是第二。即菩提心
相貎問也。於中初牒經。相謂釋成。釋中
初正相義釋。如般若唯證。今此中
成也。相謂性成於内乃至於外是相義スルニ
性相相望成釋。性内心約。相外相付。此
者無相相也。疏第二六十心初以
微細&MT06279;識。但觀スルニ彼所爲事業必有
相彰于外。譬如シテ烟之状貎。則火性キカ
比知彼妄心スト云共。性相内外待對
例可意。一。六無畏三劫六無畏衆
多心相此意。菩提心在纒出纒畢竟無相。
然衆多心相擬擬菩提心見。然者今
菩提心相貎直菩提心問故。妄心擬儀スル
心相故。答説經文無量如虚空乃至本
來寂無相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仍無
也△如般若中等智論第七十三。廣阿
毘拔致相貎。彼被准證トセ也。阿毘拔致
者不退轉翻。一先菩提心生釋。華嚴及諸
擧對辯。今擧般若例明。△今此中亦問
○相貎也是正釋成經
經云。願識心心勝自然智生説者。是如
佛功徳演前二句義。初云。識心是
心自覺之智。次又言。心即是心之實相。意明
境智倶妙無二無別。故重言之自然智是即
如來常智。唯是心自證心不他悟。言。佛
既於識心人中最爲第一。必能知此菩提
發生及其微相。唯願説之也 已下釋願識
心心勝等二句。於中初牒文。是如實下釋
相。釋中初總釋。次初云識心下別釋。言佛
既於識心下結成也。凡此經文意。金剛手
如來歎。前菩提心生菩提相貎二句
演説シ玉ヘト請問スル意也。仍九問中第一第二
&MT06279;此經文ヲハ意也。付其歎佛徳
事。疏末卷十二云。如此歎佛已復請&T069222;
世人養蠶利故而善養之。此亦如是。
&T069222;更説キ玉ヘト深義自利利他故先歎
△是如實○別二句義是總釋經意。如
如實言嫌假説。疏末卷。眞言行者入曼荼
歎畢。非スルニ矯飾辭今如實
此意也。敷演前二句義者菩提心生菩提心
相貎二句也。是則義句非文句△初云識
心等者是別釋也。於中初初云識心等者初
一句釋自然智等已中次句△初云識
心等是初句&MT06279;境智釋△初云識○之智
者。是識心二字智釋。凡心廣事理境
智等諸法通。彼華嚴三界虚妄但一心作
付華嚴香象十重唯識釋。又今疏
根究竟三心。又五點昇住次第皆心義
以釋。或離心之外更無一法判。仍今
境智。然クニ識心上約智有御釋也。
其故識了別義ナル故專義也。又識トハ
別本末異也。然通門識智一體也。今
此意也△心自覺之智者心自覺心心自證
意也△次又言等是次心&MT06279;實相
釋。一。境智而二不二事。自宗意能證
大圓平等等五智。所縁六大法性理也。
ルニ五輪即是五智輪故。境智共無二無別
也。故意明境智倶妙無二無別其意明
境智等御釋一字スト義。其故如來
境智共勝妙&MT06279;比類。故境智倶妙
。一義云。今識心心境智不二
約釋之。勝義下言佛乃至最爲第一
得意義△自然智等自然智
釋。付之一義自然智生四字。
猶是歎徳詞也。即如來自然智生
義云。自然智生菩提心生義也。意。菩提心
玉ヘト云義也。仍自然智生歎徳非。
直所問法體也。依此義者。願識心タル
自然智スル&T069222;説讀文。但自然智是則如來常
御釋故歎如來徳見。其上所問法體
菩提心生菩提心相貎也。何菩提心生
自然智生云乎。仍總釋請敷演前
二句義云也。又結釋時能知此菩提發生及
其微相仍旁非所問也。一自然智事。
三智分別如常△是則如來常智權門
智爲有爲無常判。今彼殊無爲常住
談故常智御釋也△唯是心自證心等
是自然智行相釋。心自證心等事。今疏
上聞書ニアリ。言佛既於等是上來結成明
發問意。或一義云。於識心人中最爲第一
一字スト義。最爲第一最尊最上義故
此一義無相違。但勝義顯境智倶妙
故。已下總結成上ルハ宜也。付其識
心人中者。經願識心當。然ルニ
スル事。且心自覺&MT06279;。今識心トノミリト御釋
義。一義云。上識識心。下
取。境智意得也。又上來
自然智義不見。付之一義ニハ。下自然智
境智ナルカ故。今別不擧。一義云。經自然智
菩提心生義故。下菩提心發生等△必能
智此菩提等是正釋請問。菩提心發生
第一菩提心生句。及其微相菩提心相貎
也。者微妙義也。一義云。微待對也。
意。第十一地所見圓極望。最初菩提
相貎微相云也
第三句云。大勤勇幾何次第心續生者。大
勤勇即是佛之異名也。歎徳而復發問有
幾心次第而得是心也 已下第三問釋。
中初牒文。大勤勇已下作釋也△大勤勇
即是是經大勤勇三字如來異名釋。凡
如來備衆徳故隨其徳衆多名號アリ。大
勤勇其隨一也。即精勤勇猛&MT06279;大勤
也 一。如來有衆多名號事。當經
如來異名事△歎徳而復發問上歎佛
功徳歎徳而復發問有御釋也△有幾何
次第等見次第心續生釋。是正所問
體也。付其心續生答説分齊依心次第竝
而得是心分齊相替。若心續生問答世
間三種住心ナラハ次第八心相續
第。而得是心第三住心意得。若心續
答説十住心スル義者。次第十住心
第。而得是心第十祕密莊嚴住心心。地
前地上分齊而得意心初地淨菩提心
當。或一義。而得是心第十住心。初地
淨菩提心。心次第九種住心。地前分齊ナル。能
住心次第故。第十而得是心位。即所入
所詣法體也取義。但祕藏寶鑰。輒祖○十
種入金場御釋。故能入次第十種
事明也。但以大分相望九種住心能入。第
所入也。再論スルニ第十住心上有能入所
不同故能入十種也。凡心續生
説。通十住心事付答説交合
但今御釋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也云故
是心菩提心見。然者十住心スル
御釋
第四第五句云。心諸相與時願佛廣開演者。
此諸心差別之相及相續勝進凡經幾時
而得究竟淨菩提心也 已下心諸相與時
願佛廣開演經文釋。是經文第四第五
竝問故釋初被第四第五句等也△
問此諸○之相等是正問意釋。付其下
十心經文此心相答説タリ。疏二云。此答
前問中諸心相句彼六十心妄心
故。心相&MT06279;妄心意得也。爾者諸
心差別之相妄心差別相貎意得歟。又
三劫十地經文&MT06279;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
乃至又六無畏ニハ猶是答前心相句
劫六無畏ニハ能超淨心所超妄心。染淨相竝
故心相答説染淨通歟尋在之。若限
ナラハ。三劫六無畏。何レモ所超妄心
當心相答説意。若通染淨義。
六十心且屬當妄心。三劫六無畏
心相答説意得。隨而經如實遍知
一切心相疏三卷被釋時。上窮無盡法界下
極無盡衆生界心相言十界染淨心品
スト見。又住心品結文。已説淨菩提心諸心
相竟是淨菩提心諸心相云故心相言偏
淨法見。又疏抄ニハ即其菩提心差別
相。及經幾時而得ルト究竟淨菩提心
此意。心相ヲハ菩提心差別見。但六十
心分明妄故心相句問妄心見。三劫六無
ニハ本所超妄心有故心相答説トスル事無
相違。如實遍智一切心相シモ心相スル
非。總心相言染淨通事不及論。淨菩提
心諸心相竟御釋言文非心相答説。若
又淨菩提心諸心相文取義淨菩提心
淨法。諸心相所對妄心可意得。第二
釋。約種種心相對辯一切智心竟此意。心
所對。一切智心能對見。仍限妄心
トスヘシ。其上菩提心相菩提心生菩提心相貎
心續生等秀細事盡クル故。別問スルニ及△
及相續勝進等是時釋。於者合
集相違二義アリ。若心相各別起盡
意得相違義。若又彼心相妄心スル
問故及安意得。合進義可意也。
其相續勝進地前次第進趣義。凡經幾
所經時分。即今肝要也△而得涅槃
淨菩提心者初地淨菩提心也。初劫ニハ淨菩提
心少分増明第二劫ニハ淨菩提心更作一轉
開明仍至初地*涅槃也。付其今所問
事。答説屬當。疏家御釋無之。仍時義相難
意得。付之一義ニハ三劫經文直時答説
意得義。其故疏家劫跛二義
一者時分。二者妄執此意。劫翻。妄執
翻。故時分スレハ答説成也。但付
三劫時分所寄齊。以妄執邊
能寄齊眞言行者所斷。然今九問
顯乘所經ラルルト取事似其詮要。雖
或所寄齊久遠能寄齊行者
生速疾。顯顯密二教成佛遲速意得
是又無相違。或又被眞言行者修行
義事在之。經文前後能能可
第六句云。功徳聚亦然者。言。是心微妙功徳。
亦願世尊廣開演之。故云亦然也 已下第
功徳釋也△功徳聚者自心所具萬徳
聚集義也。下御釋百字果等即是殊異
心及功徳爾者。百字果等正是功徳聚
義也。今疏末卷。如阿字五點於如來
無邊内徳字輪百明如來普眼法門
仍百字果等。是如來萬徳法門也。付
倶舍等ニハ薄伽梵功徳聚翻。今疏末卷制底
功徳聚翻見。制底質多トハ體同&MT06279;自心指故。
今功徳聚義可相違△是心微妙功徳
者。淨菩提心指△亦願等者經亦然
釋。意。上心相トヲ問願佛廣開演功徳
ヲモ願佛廣開演亦然クト
第七句云。及彼行修行者。次問何行
云何修行而能獲得無上悉地。亦可分爲
也 是第七句釋也△彼行者。所修
體。行者能修行相也。行體行相不同
行上義門故合第七トセラレル也。能行所行各別
邊約&MT06279;今亦可分爲二句也釋。又下ニハ如是九句
或可分爲十句釋也。付之一義。彼修行
文。或二句トシ或一句トスル二義意取義。
一義。二句トスル時前如。一句トスル時彼
スルト文取義△次問當以等已下釋
也。當以何行彼行。云何修行
釋。付其能行所行不同。所修行體者。佛
境界三密此三密教如修行スルヲ。能修修行トハ
意得也。下第七答説釋時。然
此信力本從眞言門供養儀軌行法如説修行
得至淨菩提心儀軌行法所修行體。如説
修行能修行相也。得至淨菩提心獲得
無上悉地當。付其經偏説行。行ニハ必感
具足故。疏家意。擧所成果得
得無上悉地御釋也。亦可分爲二句
如能所分二句トスル也。付之。般若寺御鈔ニハ
二句二義見。御鈔云△第七句云
及彼行修行者。次云。當何行云何ンカ
修行能獲得無上菩提。亦可分爲三句云云
二句者。以何行修行&MT06279;云何ンカ修得無上悉
云也此意。修行悉地二句
見歟。又云。第七句中有修行二義
文分此御會釋專符順。
御釋強義者。被別行修行トノ
無上悉地見歟
大日經疏第一本末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六
           下半六日

第八第九句云○ 九問内至第七修行
リニ了簡畢。已下第八第九
心續生答説内至故云大乘句也。付
了簡。此一段文。初ニハ九問中第八第
釋。後次如來答答説經文釋。大
節也
第八第九句云。心心有殊異唯大牟尼説者
 心心有殊異二問被一句故表第八
第九句。一具被牒文作釋也。即第八
句。心有殊異第九句也。仍義句也。心心有
殊異唯大牟尼説二句次第八第九句
云。就其心心有殊異所問
。唯大牟尼説如來請問スル詞也
謂衆生異熟識心與瑜伽行者殊異之心
已下釋也。分經文兩箇。初ヲハ異熟
識心。次心有殊異ヲハ與瑜伽行者殊異之
。就其異熟識心者第八識異名也。心意識
分別時第八識ヲハ。第七識號意。第六
ヲハ識。故今第八異熟識經直説見。
其第八識名異熟事因是善惡果是無
義也。意。業因是善惡出。然依
業因感第八識無記也。仍異因業
無記ナレハ異對因業也。或異時
熟故異熟意事有之。意。依今生業因
當來第八識。今生又依過去業因
得。如是業異時故異熟義是等義
性相意也。釋論末師慈行以相意
熟義兩義△一義云。或自眞性變異而
此意。眞性縁起&MT06279;八識。眞性是淨法
也。第八識是妄法也。故釋第八識異熟
△一義。或性唯善&MT01319;。此識無記ナレハ亦得
異類&MT06279;而熟スト此意第八識眞如縁起第
八識成故善也。此識無記故云異熟也。此
意。第八識染淨和合故善異類法一識
成。故云異熟義也。此二義性宗意也△
與瑜伽行者殊異之心者。是釋第九句。般若
御抄次心者瑜伽行者菩提心也
淨菩提心見。就其付殊異名字。一義。於
者所得淨菩提心轉勝前後殊異義
意也。意。後轉勝&MT06279;前心故云殊異。准
逾廣逾深作十轉開明等意△一義
染淨待對&MT06279;殊異義意也。意。淨心
故云殊異△一義。淨菩提心衆徳奇異
心故云也△一義。菩提心淨品功徳種種
差別ナルヲ殊異也。今疏末卷十八。殊異者
謂如來三三昧耶之身。流遍世界及十方
虚空悉遍&MT06279;虚空而不遍者此意佛
金蓮三部三摩耶衆徳周遍法界此差別ナルヲ
殊異見。然者殊異義功徳品類差別義
意歟。付之次下以百字果等シ玉フ
殊異答説。彼百字果等法門如來
普眼法門。故功徳品類差別義無相違。第
二卷三劫十地經文總牒&MT06279;。亦是答諸心相
及心殊異此意。三劫十地共心相心
殊異二句答見歟。隨三劫十地共所
妄心ヲハ心相答説。能超淨心ヲハ心殊
答説意取義。一義。三劫心相
答説。十地偏心殊異答説取義。但此意
。三劫十地各別牒。三劫ヲハ心相答説トシ
十地可心殊異答説。然一具
&MT06279;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御釋事不審
也。雖然三劫十地經文交參&MT06279;別牒。其故
第三劫結釋十地經文復越一劫昇住此
仍雖牒文一具屬當ヲハ三劫心相。十
心殊異別屬&MT06279;意也。十地
對無量不思議建立十心故被功徳淨法
品類意也
亦願世尊分別廣説。牟尼者是寂默義。言佛
身語心皆究竟寂滅過語言地。以二乘小
譬故云大牟尼也。已下
大牟尼説經文。於中初總釋。牟尼説等
牟尼義。以對二乘等釋大義。牟尼者是
寂默乃至牟尼梵語。寂默漢語也。如來
口意三密&MT06279;寂默釋。金剛頂經理趣釋
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
意也△言佛身語心皆究竟寂滅者表法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