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遍計所執義事在之。其故。所執
ノミ其實體故云爾也。一義云。我我所能
執所執共可依他ナル。其故總表謂若分段
既云總擧從縁生法。別説經文何因縁所
&MT06279;依他法ナル。但假名無實義。分柝推
一一諸法不可得。故非相違
清淨者即外道所計最極清淨處。以爲涅槃
也 是經清淨。就其最極清淨
指法體可乎。一義云。上謂非相處
即是涅槃御釋。演密鈔謂。一類外道得
非想非非想處定。計最極清淨
涅槃此意。無色定清淨處可
也。一義云。長瓜實相觀空智慧ヘテ
所計清淨義。遍明鈔意也
長瓜梵志不一切法而受是見 對
如來一切不受。彼見ヲモ受見。而今
而受是見御釋事難意。雖然不
此見スル是假説也。宗計實義。受此見
故今而受是見 一。如長瓜梵志事。演密
遍明鈔二義可交合
今亦如是取著觀空智慧而生是清淨想
之有了簡也。一義云。長瓜例明&MT06279;
清淨外道。意長瓜梵志不受
此見。清淨外道&MT06279;觀空清淨
智慧清淨云釋意也。一義云。今
亦以下行者觀門義也。可
即於是想中正觀自心生處。得
眞淨菩提心也。是清淨想中觀自心
可得ナル義分明也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
           上半十日

以上廣對五陰 爲未悟衆生
覺成佛入眞實相門經文中。上來至マテ若清
御釋了簡畢。已下若界若處乃至一切
分段中求不可得經文釋終。至マテ復名頓悟
法門也一段文交合。此一段文。
ニハ經文消釋。次復次如聲聞以下例&MT06279;小乘
自宗祕要。被自宗頓悟也。三節
分明也
以上廣對五陰 是初承。就
上文ニハ廣明顯形衆色六塵五蘊及我相
。而承來五蘊。以上廣對五蘊
御釋事如何。答。付之一義云。擧一示
義也。一義云。顯形境界等及我我所多分
五蘊。故云廣對五也。一義云。
三科一具法門故。若界若處十八界十
二處法門時。承スル五蘊也。例如
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等經文スルニ
前説不在三處已攝一切法。上内外
中間十二入。是三科一具法門ナル
也。就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科。略中廣
次第也。就其對十二入十八界。五蘊可
略説ナル。然今廣對五陰御釋事難得意
也。付之一義云。必十八界十二處&MT06279;
廣對五蘊也。一義云。上或顯色或形
色或境界○我我所等。五蘊義門
故。云廣對五蘊也。一義云。十八界十二
ヲハ但合&MT06279;若界若處。開五蘊説若
色若受想行識法數。故云廣對五蘊
次復説十八界十二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
不可得 是經文。經ニハ若界若處。表&MT06279;
十八界十二處加言御釋
陰界入義。阿毘曇中廣明。陰・界・入三科
法門。小乘之故。釋被讓阿毘曇
也。就其當段御釋スレ&MT01302;若界若處以下
三科一具法門故。陰界入義阿毘曇中
廣明御釋也。三科法門大師一處御釋
一段釋之也。一處御釋云祕藏記問。三科
トハ何。答。蘊處界是曰三科。心王○根境識
其略中廣次第&MT06279;三科法門事。倶舍
頌云。愚根 三故説蘊處界三一阿毘曇
事。得名并阿毘曇有分數事。嘉祥三論玄
委細見。或云。今阿毘曇舍利弗阿毘曇二十
卷。内第一卷釋十二入。第二卷釋十八界
第三卷釋五蘊。指此等
此三法已攝一切法 以下乃至一切分
段中求不可得。於中此三法已攝一切法
來三科。此三科攝在有爲無爲一切
故云爾也。就其三科付一切。小
ニハ三科七十五法。瑜伽唯識等ニハ
百法。乃至無量法門不三科
復云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者。即是摩
訶般若等中歴法廣明者是也。是セラルル
乃至。摩訶般若明擧種種
釋也。般若ニハ&MT06279;五蘊終至二轉妙果
十八餘法相。如是明
事。般若門廣故擧之釋歴法廣明者是
。就其摩訶般若所明雖通スト三科。三
ニモ説。釋ニモ阿毘曇故。今除
摩訶般若中讓可意得
陰界入分柝求心心不可得。當知。六
度萬行乃至一切總持三昧門中種種求
亦不可得。以心不可得故是心常樂我淨。非
常樂我淨等相亦復如是不可得也。已下
正釋求不可得△六度萬行等交合
畢故略之△以心不可得○一切
中釋スルニ心可得ナル。立心不可得故諸
法又釋不可得ナル。諸法中先常樂我淨非
常樂我淨八倒。等一切。上以心
入阿字門故當知一切法悉入阿字門也
意可同也就其常樂我淨非常樂我淨擧
夫二乘八倒意得歟。八倒被釋
離於邪見通達正見時。又由住斯戒故
○通達正見又末卷第七又知八倒本不生
故成如來念處又演密鈔三。八者外道
世間常樂我淨四。二乘謂永寂
涅槃則無常樂我淨復爲四倒 此等
意也。一義云。常樂我淨法性四徳。非常樂
我淨彼處妄法也義。經眞妄諸法
不可得義取義。起信論明本覺相大
種正義徳中第五常樂我淨義故釋論
第六。五者常樂我淨義。本始二覺無始
&MT06279;四障滿スルカ四種自然
具擧對量
復次如聲聞人初觀陰界入時即陰求
離陰求我皆不可得。相在亦不可得。爾時
八直道中遠塵離垢正法眼生 以下
大小乘眞言行者祕要頓悟觀相
謂若分段或顯色等經文。上總釋
會大小乘當經實相。當段大小
&MT06279;所對眞言行者觀相。或一義云。
三科義ヲハ毘曇。六度萬行等ヲハ般若。對
彼毘曇祕要義。如遠離方便等般若
頓悟宗義。但遠離方便等義限
取義事少難意得。付御釋
△復次如聲聞○正法眼生是明聲聞
行相。就其八直道八正道支也。倶舍頌疏
八正道支。一正精進八勤。二正念以念爲體
正定以定爲體四正見以慧爲體五正思惟以尋爲體
六正悟。七正業。八正業此三以戒
文爲體
八正道
小乘見道見。今御釋遠塵離垢正法眼
トアルハ見道見。然遠塵離垢離見惑義。正
法眼未曾有理體義也。付其聲聞人初
觀陰界入時等ルハ御釋耶。見
道已前三賢四善根七方便。其中今
即陰離陰及相在觀義不可得ストルト見道
見。故見道近方便即可四善根等
尋。就其即陰離陰及相在我事。諸
外道等計スル神我即陰離陰非即非離
。對彼今觀我空道理時。經即陰離陰相
不可得觀也。唯識論一云。又所執我
復有三種○
眞言門菩薩亦如是。初觀陰界入時。即
心離陰求心皆不可得。相在亦不可得
眞言行者觀相。就其即陰離陰等
大都相スレモ小乘觀相。彼但觀神我
ニハ。其上直觀自心實相事無之。今
眞言行者如來知見淨菩提心。開スル
事而眞深旨故。此觀尤祕要法門御釋

故即時懸悟自心本不生際 是眞言行者
初地法明道明益。即時速疾義也。即身
如常即時即日○者幽玄義歟。三論
懸悟
如來知見大菩提道中 下御釋入佛智
慧○一切如來境界又云。法明者○故云法
明道又云由凡夫二乘不能決擇○無有錯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小乘遠塵離垢正法
眼淨即見道也。今初地菩薩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御釋小乘見道。名
初地菩薩意得歟。今疏末卷第十五次入
地者謂入初歡喜地也。准スルニ聲聞法
猶如見諦人 此意小乘見道菩薩
准例&MT06279;釋意也。一義云。法華妙莊嚴品
。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
眼淨 彼法眼淨天台妙樂初地
天台ニモ法眼淨名通於大小。無生忍名唯
顯密不同也。初地法眼淨
文分明故。今自宗初地菩薩得法眼淨
得意相違也。唯法華テハ法眼淨。諸
釋義不同也。嘉祥義疏法眼淨有二。一
者小乘是初果。二者大乘是初地。此難知也。
但衆經多明法眼淨是小乘。而聞大乘
小果者。有人鈍根唯雖大法方便
故證小乘。但小果凡有二種。一者本是大
人。聞大乘退證小果。如大品六十
二本學小乘。聞大乘於初果
大乘小乘間不分明。雖然准衆經
義歟。但嘉祥仁王經無量人衆皆
法眼淨以始證初地云故。初地ムル
眼淨見。法相等法華法眼淨得益ニハ
定性二乘得益意故。定小乘初果。所
詮宗宗釋義區&MT06279;大小乘義不一准ナラ。但
意無相違
若不是方便 先從著處之。而但
是心遍一切處畢竟無相。則一切衆生
悟入。當知此觀最爲祕要法門
正經ヘテ五蘊三科等著處以觀淨菩提
。釋爲祕密精要觀門義。就其但言是心
遍一切處畢竟無相。無相頓大機根
法門故。一一法自著處スルサハ機根
悟入スルニ由故。以機根契當方便。著處ヨリ
メテ之令自心本不生際故。如是爲
機根被釋祕要法門也。此義ナラハ遍一
切處畢竟無相當空與不空畢竟無相
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法門。但自
所觀&MT06279;悟入スルモ。遍一切處畢竟無相悟入スルモ
リト横竪不同。同契達不生本源故。實
不可淺深。一義云。是心遍一切處畢竟
無相常途無相空理スル至極。自宗
即事而眞實實談トスル故。三科等著處
事而眞道理釋祕要法門義。此ナラハ
顯乘畢竟無相空理セハ。頓悟頓入
義不之。故對彼釋祕要觀トハ
餘遠離方便諸菩薩漸次修習戒定智
 以下顯密對辨&MT06279;自宗頓悟。就其今
所對顯教且約三乘教歟。又通三一
事。一義云。於テハ一乘リニ速疾頓成故。
今被遠劫修行。先可約三乘教
義。其上阿毘曇祕要觀門。今
般若スト頓悟觀門意有一義故。大
綱三乘分齊ナル事分明也。一義云。即身頓悟
法門自宗不共實談故。於顯乘設雖一乘
實教也。悉遠劫作佛得意。今疏第二
。如餘教中菩薩行○分明第三劫
。一道極無一乘眞言行者對辨&MT06279;
分別也。又大師處處御釋可引合。△遠
離方便○智慧方便對治道也。大般若經
云。遠離方便善巧力故又遠離方便善巧菩
此等意也。今疏行者以此三方便乃至
對治行故對治也△漸次修習戒
定智慧自宗頓悟漸次也。戒定智
顯乘所修三學也。疏三云。行者初修○通
對辨同也。但彼行一種擧。今三學
共明。寛狹不同ナレ&MT01302;頓漸對辨一致也
無量劫種種門觀人法二空 是
所經時分所觀行體。無量劫起信論以
一切菩薩○阿僧祇劫故准可意△
以種種門十二入十八界人法二空
義也。付其當段三乘教意。先人法二
專三乘觀相也。疏第二卷。然上來尋
始原終又今以如幻○十住心論第十
云。他縁乘&MT06279;生法二空二障不生義。
第六二空三性洗自執又通&MT06279;一乘
意。一乘三乘不同ナレ&MT01302;皆不可人法
二空觀。故無相違
猶未離心之影像 付已下御釋
了簡。一義云。法相等意。初地以上菩薩
直發&MT06279;根本智會眞如。地前四加行位
菩薩以四尋伺四如實智。雖萬法唯
道理。猶帶&MT06279;相分&T069222;唯識。依
唯識三十頌。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
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第九云。故説菩薩
此四位中。猶於現前安立少物。謂是唯識
眞勝義性。以彼空有二相。未帶相
有所得故。非實安住眞唯識理。彼相滅已方
實安住。依是義故。有頌言。菩薩於定位
影唯是心。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想。如是
内心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後觸無
所得此意唯識性。帶相分故不
離心影像。對彼自宗行者初發心時直
自心實相。達不生本源義被明云釋意
也。一義云。法相等意於地前菩薩。根本智
直雖會眞如。後得智猶帶相分眞如
故。今後得智門心之影像也。一義云。
三乘教唯識轉變道理故彼識所變
相分心之影像也。天台ニハ唯心是一切法。
一切法是心華嚴ニハ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彼等三乘心所變歎スルヲ影像心之影
也。對彼今自宗離心之外更無一法
也。一義云。當段待對。廣四家
大乘。故總&MT06279;三一乘共自宗&MT06279;直觀自心實
皆心影像スト意。天台華嚴一心
縁起影像或建立三諦即是。或談
種世間圓融義。故皆是心影像分齊也。自
如實知自心本源性徳曼荼羅
故。是直觀自心實相道理也。釋摩訶衍論。地
前三賢菩薩初地以上。釋幻化影像
。今當段意以悉盡地前故。對自宗
初地淨菩提心不生本源。地前諸顯教
心之影像
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
知本不生故 是明眞言行者頓悟
中△直觀自心實相等一切分段中求
不可得ナル
即時人法戲論淨若虚空。成自然覺
他悟。當知此觀復名頓悟法門也。准
諸法無相謂虚空相意得△成
自然覺○謂覺自心從本已來等此意也
△當知此觀結成分明也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一
           下半初日

經云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
凡如來説法顯密二教相分候。彼顯乘
ヲハ高祖當經開題。二乘凡夫ニハ則四諦生空。
十住薩埵ニハ則六度法忍。其間也抑揚千般
出沒萬殊ナリ。撥無障礙則不著般若居最。
&MT06279;相性則顯了ナルハ深密爲殿。三身四徳
則金光涅槃不。一心一性則佛華法
華凌前後。雖然隨他之盡自證
之極妙。於顯無上ナレ&MT01302;密有リト容有御釋。故
華嚴法華最勝涅槃及般若深密等顯經
受用應化佛隨他教藥&MT06279;最勝究竟實談
云事分明也。正法身自證境界ヲハ眞言密教兩
部祕藏演説也。隨高祖自證者所
謂金剛頂十萬偈大毘盧遮那十萬偈是也。
此經即淨妙法身大毘盧遮那佛與自眷屬
法佛法界祕密心殿常恒演説
受法樂教也釋也。今所釋經即彼兩部隨
胎藏理界極妙述也。故疏家前後處
顯密對辨&MT06279;當經深奧旨趣明時。上ニハ
是一切如來祕要之藏。於大乘衆教威徳
特尊ナル&T069222;猶如千目トカ釋天之主末卷ニハ
二十。以此等遍之理故得&T069222;
偏方之教ニハ也矣取意此經三本不同
三國流傳。一一奇瑞。難思妙用等。於卷初
沙汰處也。故不委細交合。所詮三國
流傳從微至著。廣略諸本從寛至狹云&MT01302;
經之大意教之大綱其理趣可等。故高祖
頌文三千經卷七軸ナリト。然猶以略攝廣
少攝多。一字中含無邊之義。一點内呑
塵數之理。廣略雖殊理致是一疏家
言行者法文義略周文略義周總持義門
顯也。付之一經大意當經御開題云。第
一述經大意者。夫以レハ團團タル性月&MT06279;十界
而不虧不盈。蔚蔚タル智蓮四生
開常鮮或我大師薄伽梵大悲毘盧遮那。三
昧耶雲海普遍法界。毘鉢舍圓鏡常寂&MT06279;
照觀察。佛慧本具衆生心。悲歎衆生不&T069222;
心佛。大悲熏レハ心大願則應。普門神化乘
機利見。喜聞妙藥應病逗無等三
等未ルヲ聞今聞。五智本具共忽得。因果
假名竪説也則有。證得權號横見也則無
此是極唱佛之境界ナリ。他人豈測乎疏家此
品統論經之大意。所謂衆生自心品或即
スル一部始終無量方便皆爲ナリ
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兩祖御釋一轍
一經宗旨衆生本有菩提心開顯見。付
此菩提心常途無相冥寂一心ニハ相替祕密
萬荼本源。a字不生性也。此身開覺スルヲ即身
成佛號也。故高祖大日經開題是故遍照法
王安住法界宮。開莊嚴之祕藏三密之
法輪。即身成佛是日雷震。我則法身是時師
當經七軸三十六品大意是不出也。
此三十六品中初住心品一經大意
アル當品專淨菩提心體性廣説スルニ依也。
中住心品中當段經文正淨菩提心説處
見故一部精要三密本源當段覺。
次今疏縁起事。無畏講釋。一行所記常
也。義釋序禪師能招其幽關。非
">歇其至 高祖揚如來文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