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能授是果。則衆生未修行時佛之大悲平
等。何故不令成就。若謂自如説行能得是
果何用觀察三密淨鏡之身求加被耶。若
共生則有二過。何以故。若謂我心爲因待
彼衆縁方得成就者即此因中先有悉地果
耶。爲先無耶。若先有之衆縁則無所用。若
先無之衆縁復何所用。然是悉地成就亦復
非無因縁。故智論鏡像偈云。非有亦非無。
亦復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不
應如彼少兒妄生取著也 已下明行者
觀相。於中初正明觀相。後如作顯觀
益。悉地成就事。末卷第十二云。悉地是眞言
妙果。爲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成就
者。是作業成就演密鈔云。成就者。獲得之
稱。悉地者。成就爲義。未審。成就與悉地
爲一爲異。若是異者。何前來翻譯悉地
而作成就。若是一者。不應雙竝。然此
題義包因果。上成就。乃是行者能成就
因。下悉地所成就果。即是始覺契同スルヲ
本覺。名爲得果△乃至起五神通○諸
佛刹是明地上行相見。經&MT06279;初地
薩。當得五神通又五通義。通地前地
上可見歟△皆以此喩觀察是事等已下
擧喩明自他共無因四不生△從自生他生
耶者。自他竝擧也△若謂他三密○求加被
耶者。釋自他二種。於中。若謂他○不令成
就者。先釋他。此諸佛加持授悉
果。行者不可依三密修行。爾者。衆生
不修三密時。可成就此果乎。既不爾。
知非他作也。云意也△若謂自如説行○加
被耶者。非自作義意行者三密成悉
果。不可待諸佛加持。而成果事必待
諸佛加持護念故。非自作非也△若共生
○復何所用是非共生義△若共生則有
二過已下非共生義。付之。一義ニハ。二過者。
自他竝也。而釋述此義時。釋即此因
中等。偏付因明過失。是擧自因兼顯他
過失。一義ニハ今則有二過者。自因先有
先無二過也取義△即此因中等者。徴釋也
△若先有之衆縁則無所用者。是簡先有
義。意若行者自身本有&MT06279;成就悉地果者。
衆縁更無所用云義也△若先無之等者。是
行者自身自元無悉地果者雖有衆縁
不可顯現。仍衆縁又無所用云意也△然
是○非無因縁是簡無因。悉地成就スル
依因縁相應。故非無因也△智論鏡像偈云
○名中道付此論文引證。一義ニハスト
是悉地成就亦復非無因縁義取義。意
受先非有非無二句。還因縁義故。詮因
義論文也取義。但今論文次上長行因
生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
無。不得言非有非無是遣四句見。爾者。
遣兩單倶是倶非四句文可心得。必詮四
不生因縁一句論文不可得意。非有
非無遣兩單非有無遣倶是。此語亦不受
遣倶非。此語亦不受者意取能遣非非所
遣有無。此兩單倶是倶非四句自符合
自他共無因四不生。故今引此論文也。論
正文云。譬如鏡中像。非鏡亦非面。亦非持
鏡人。非自非無因。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
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既擧四不
生云非有亦非無等。故四句義事明也△不
應如彼少兒妄生取著也是疏家言也。但
此依論如少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意作
此釋也
如作如是觀故 已下顯觀益。義釋ニハ
如是觀故字無之
行者心無所得。不生戲論者 四句五邊
是有所得戲論也。今既遣四句。故云心無
所得不生戲論也
故曰應如是知 是結合經文
大日疏第三疏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二
           七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以乾闥婆城譬 十縁生
内。上來至第四釋終了簡畢。
已下就自乾闥婆城釋初至響譬終一
段可有了簡。此一段文。初乾闥婆城釋。後
釋。兩節見
經云。復次祕密主。以乾闥婆城譬 是牒
釋乾闥婆城譬説經文。於中初引智論文。
後聲聞經中正解釋經文。凡十喩。何
訶衍甚深縁起。雖非聲聞縁覺安立
所。殊乾闥婆城譬喩。大乘所用非小乘
齊見。依之。當段聲聞經中無此乾闥婆城
喩。○以乾闥婆城爲喩也法相大乘入道
ニハ。釋萬法唯識義云。海樓崇聳。蜃氣虚
タリ。色境紛雜&MT06279;。心相幻起。樓非起蜃。迷者
執蜃異樓。境不離心。惑者計境非識
三論嘉祥大師。三藏中所以不説揵闥
婆城者。爲三藏ニハ不説一切本性空
ナリト。乾城辨能成之因所成之果無所
有故。三藏中不説也。而成實論ニモ亦有此
喩者。引菩薩藏中譬。就不乘中釋
仍大乘以上譬説限事明也
解了成就悉地宮者 此示經文。法譬對明
分明見。此經文意。以海氣日光因縁。雖
海樓崇構。其體相以無實義。眞言行者。於
三品悉地宮。離實有著義明也。付之。乾闥
城此翻尋香。良賁仁王經疏。健闥婆者。此
云尋香。諸天神地居山崛又華
嚴音義云。乾闥婆此云尋香城也。謂十室
有音樂神。名乾闥婆。忉利諸天須音
樂。此神身有異相。即知天意。往彼娯樂。
因以此事。西域謂樂兒。亦曰乾闥婆
意。乾闥婆者。住十室山神也。此八部衆
一也。帝釋眷屬後。神知天人意奏音
樂也。此神尋花香來樹下。現城暫住。彼
云乾闥婆城。此現城遊戲&MT06279;退時。此城隨滅。
本無今有暫有還無故。無自性爲喩也。又西
樂人奏音樂事似彼故。又名乾闥婆城
見。今智論依海氣日光因縁現城。名
乾闥婆城見。此實蜃樓&MT06279;非乾城。雖然以相
義名乾城見。慈恩幽賛釋之。蜃樓似乾
城。彼音似樂音。故以相似義爲乾闥婆城

釋論云 此引證智論第二卷文。但文言少
少相違
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日轉
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有人初
未曾見。意謂實樂。疾行趣之。近而逾失。日
高遂滅 此明蜃樓。大師十喩詩云。海
中嚴麗&MT06279;見城櫓。走馬行人南北東。愚者
觀爲有實。智人能識假而空。天堂佛閣
殿。似有還無ナル&T069222;與此同。可咲嬰兒莫愛
取。能觀スレハ早住眞如此意也
飢渇悶極。覩熱氣如野馬謂之爲水。復往
趣之。乃至求之。疲極而無所見。思惟自悟。
渇願心息 已下論文古來了簡區也△
一義云。智論本文乾闥婆城下展轉&MT06279;明三
譬。初明乾闥婆城次擧陽焔。後出谷響譬。
仍今飢渇悶極○復往趣之。明陽焔水義。乃
至求之已下明響譬也。但響ナラハ可云而
無所聞。所見言少難意得。雖然約無出響
者。而無者見故無相違也。智論第六云。
如揵闥婆城者。日初出時。此城○但眼見&MT06279;
無實。是名揵闥婆城。有人初不見揵闥婆
城。晨朝見揵闥婆城。謂意ナリト。樂疾
行趣之。轉近轉失。日高轉滅。飢渇悶極&MT06279;
熱氣如野馬。謂之爲水。疾走趣之。轉近轉
滅。疾極困厄&MT06279;ルニ窮山狹谷中大喚涕哭&MT06279;
聞有響應。謂有居民。求之疾極トモ而無所
見。思惟&MT06279;自悟。渇願心息△一義。智論文。
疲極而無所見已下雖響顛成也。義&MT06279;
炎水ニモ可有之。故疏主隨義轉用&MT06279;陽炎水
ニモ釋此義。仍今釋偏明陽炎水義也。上
飢渇悶極結彼云渇願心息。尤一文前後
見。仍有此一義了簡處也。但初可爲
正歟。總今御引證乾闥婆城釋。此所用也。
雖然。論文展轉擧三種譬説。成無自性義。
故今一具引證也。又同文故來歟△覩熱氣
如野馬謂之爲水付之。一義云。以野馬
爲能迷者。此時覩勢氣如野馬謂之爲水
可讀文也。義釋云。覩勢氣如野馬渇乏
爲水以之爲能迷爲證據。但陽炎直野
義有之故。今指炎水心得義無相
違也。智論第六云。總如野馬大師陽炎
。遠而似有近無物。走馬流川何レノ處依
陽炎爲走馬流川見。莊子ニハ指遊絲其
急似野馬之走
行者亦爾。若以智慧知無我無實法者
是時顛倒願息 以下合説也。此則乾闥等
無實ナルヲ爲譬明我法空義也△智慧者能觀
慧△無我者。空人我義。無實法者空五蘊
法也△是時顛倒願息者。凡夫於非我非法。
起實我實法云顛倒也
聲聞經中○ 已下釋經文。於中。初辨乾
闥婆城有無後此中言悉地宮所成
悉地宮明。或一義云。聲聞經中○以乾闥
婆城爲喩也マテノ。上一具智論引文
義。其智論乾闥婆城釋段復次一切
聲聞法中無乾闥婆城喩。有種種餘無常
譬瑜。色如聚沫。受如泡。想如野馬。行
如芭蕉。識如幻。及幻細。經譬喩
乾闥婆城異故。此中説。問曰。聲聞法中
以城喩身。此中ニハ説乾闥婆城喩。答
曰。聲聞經。衆縁實有&MT06279;。但城是假
名。乾闥婆城衆縁亦無。如旋火輪。但惑人
目。聲聞經ニハ爲破吾我故。以城爲喩。此中ニハ
菩薩利根&MT06279;深入諸法空中故。以乾闥婆城
爲喩。以是故。説如乾闥婆城已下御釋
論文意也。若先義意ナラハ疏家以智論意被
釋今意可心得。若上一具智論引文ナラハ
不安乃至言。超間中間文引證事不審也」
聲聞經中無此乾闥婆城喩。又以城喩身説
此。衆縁實有。但城是假名。爲破吾我故
初明小乘中不用乾城譬事。於中。初
正明無乾城譬事。又以城喩身因示用
土木城譬事。付之。幻炎等喩已聲聞經
説之上何無乾城喩耶。隨而成實論中出
乾闥婆城譬。然今解釋一往難思。但今解釋
依智論意。彼釋不用乾城喩由。聲
聞經中ニハヲハ喩衆縁實有。但城是假名。乾闥
婆城衆縁亦無文分明也。意小乘中ニハ
明人空法有義故。用土木城譬。如土木
城。城此雖假名也。棟梁椽柱等衆譬是實
有也。故爲人空法有譬。乾闥婆城衆縁
是空也。故譬大乘二空義也但成實論
有乾闥婆譬事。嘉祥大師法華疏第三云。
如智度論文。佛於三藏中。爲諸聲聞説
種種譬喩。但不説乾闥婆城喩。乃至爲諸
菩薩廣説十種喩等也。三藏中。所以不
説乾闥婆城喩者。爲三藏中不説一切
法本性空寂。乾城喩辨能成之因所成之
果。本ヨリ無所有故。三藏中不説也。而成實
亦有此喩者。引菩薩藏喩。就小乘
中釋而也此意也△又以城喩身○
此因明小乘譬雖不云土木城。釋衆縁實
有故。土木城聞。二諦章偈云。前破相宗ニハ
觀法假有如土木城。雖無定性。不無假
城。此宗破相觀法。如似乾闥婆城即非
城喩既然。幻化等スルニ此爲例
證可意得△爲破吾我故小乘空人我
義也
菩薩利根深入諸法空中故以乾闥婆城爲
喩也 已下明乾城喩大乘所用ナル事△菩
薩利根者。大小相望&MT06279;分別利鈍也△深入諸
法空中者。相望二空論淺深也△諸法空
中者五蘊皆空義也
此中言悉地宮有上中下 已下釋經
了成就悉地宮義。於中。初正擧三種悉地
宮。後若行者總明行者觀相△此中言
悉地宮有上中下○此悉地宮表有上中
三品事
上謂密嚴佛國。出過三界。非二乘所得見
聞。中謂十方淨嚴。下謂諸天修羅宮等。若
行者成三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
中。當以此喩觀察。如海氣日光因縁邑居
嚴麗層臺人物燦然可觀。不應同彼愚夫
妄生貪著求其實事。以此因縁。於種種勝
妙五塵中淨心無所罣礙也 已下釋三
品悉地宮相。於中。初明上品悉地宮。此密
嚴佛國。當法身土。一卷金剛頂經説法
土。唯此佛刹悉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密
嚴華嚴大師釋彼經文云。謂密者。金剛
密。華者。開發覺華。嚴者。具種種徳。言以恒
佛徳塵數三密。莊嚴身土。是名曼荼羅
△非二乘所得見聞明非二乘境界
事。付之。法身土等覺十地非其境界。爰以
即身義云。法佛三密。等覺難見。十地何窺
二教論云。等覺十地不能入室而今釋
非二乘見聞事。一往不審也。付之。一義
云。蟭螟大鵬相望取義。一義云。顯大小二
取義 一。出過三界事。凡法身境界。依
正共周遍法界故。三界悉法身土也。而今
釋出過三界事。一往不審也。但付之。可有
淺略深祕二義。約淺略時釋出過三界。深
法界悉法身土也。爰以今疏第一
云。此宮是古佛成菩提處。所謂○非獨在
三界之表ホカニ此意也△中謂十方淨嚴者。
釋中品悉地宮。此當他受用土也。十方
淨嚴者。四方四維上下十方也。或一義云。
密嚴佛國他受用土。今十方淨嚴變化
淨土取義。他門五大院釋云。彼文十方
淨嚴是他受用土有方分故釋他受用
土。此師意。擧他受用兼變化歟。若又
變化ヲハ攝下品悉地歟△下謂諸天修羅
宮○此明下品悉地宮。入此修羅宮本
。得長壽爲感見未來諸佛也。六十心
窟心釋云。謂諸龍阿修羅等。皆在地下
或海底深窟中。多有神仙諸藥。能得長壽
自在。行者或念彼中多有美女端正同於
諸天。可無夭逝之憂五欲自恣。或念留住
中可得劫壽見未來諸佛。皆是窟心也
 一。三品悉地宮外立法佛悉地歟事。
一義云。三品悉地宮可攝一切悉地。其故
當段解釋意。出上中下三品。此外不見
有別悉地宮。隨上品悉地宮。此密嚴佛國法
悉地宮也。此外有何ナル悉地宮乎。但大師
持明悉地出法佛悉地事。若依一義
者。三品悉地宮上品悉地出。名法佛
悉地也。例如釋摩訶衍論法寶眞如理
ナルカ眞如三寶四位。若依一義者。
持明言有通局故。疏家依通門三品共
名持明。大師依別門法佛悉地立持明
悉地。被顯通局兩門有之事意得也。一義
云。大師釋經欲於此生入悉地文。此中言
悉地者。明持明悉地及法佛悉地此意。持
明悉地被立法佛悉地見。今三品悉地
共持明悉地分故。此可有法佛悉地
云事。大師解釋分明也。然者。今三品悉地
。持明悉地中三品悉地&MT06279;。不攝法佛悉地
可得意。付之。法佛悉地立意。或持明
悉地因中悉地。法佛悉地果徳也。今三品
悉地宮。此因中開也。或又三品悉地。如次
他受變化等流三身悉地。故此外可有法
佛悉地取義。或又三品悉地四曼悉地。法
佛悉地六大悉地意得事有之 一。三品悉
地即身成佛歟事。一義云。三品悉地。上
悉地尤可即身成佛歟。中品悉地生他
佛土見。若捨此身生他方佛土。此隔生
故難云即身成佛。釋經若人持此一字眞
言。能除一切災過疾病。命終已後當生安
樂國土。得上品上生已云命終已後隔
聞。下品悉地諸天修羅宮&MT06279;。待未來
佛世故。此又非一生成佛。仍中下悉地可
隔生成佛取義。一義云。法佛持明二種
地。共大師即身成佛義出之。故不可云隔
生成佛。但中下悉地實可即身成佛。其故十
方淨刹往詣事。必トモ不可云隔生。不捨此
身往詣安養淨土都率淨刹云事。經軌
相分明也。但命終已後經文。於眞言機有
多類故。約結縁傍機歟。或又煩惱業壽&MT06279;
意得事有之。下品悉地諸天修羅宮等諸天
等。悉是可開毘盧遮那覺故無相違。又得
長壽待未來佛世。皆是果後方便也△若
行者○已下明行者觀相。於中。初ニハ
觀解相。後以此因縁示觀得益也△如
海氣日光因縁此明譬喩蜃樓相。付之今
説假有義見。上ニハ深入諸法空中
故。明實無義。然上下意少不同也。但假有
實無一法二義。不離法體故。不可相
違△以此因縁○已下明觀得益。意
乾闥婆城假有實無。五塵境界有空不二&MT06279;
不生著故。淨菩提心無罣礙義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以響喩解了眞言聲。如
縁聲有響。彼眞言者當如是解者 已下
釋第六響譬。於中。初牒經文。釋論云下
也。於中。初引智論文。後眞言行者
經意△心響喩譬了眞言聲 此中響者。
空谷響譬也△如縁聲有響者。聲體。響
也。仍聲響體用不同也
釋論云 此引證智論第六卷文
若深山峽谷中。若深絶澗中。若空大舍中。以
語言聲相撃故從聲有聲。名爲響 此明
空谷響相。智論疏云。谷中空故云有響應
如樂器等空故有出聲。衆生亦爾。内外倶
空。以虚妄顛倒因縁。從聲出聲。故名爲響
△以語言聲相撃故智論正文ニハ語聲
打聲。從聲有聲名爲響義釋云。以語
言聲相撃聲然語聲打聲トノ二聲見。大師聲
字實相義云。内外風氣纔レハ○音響必應
名曰聲彼釋有情聲響。今釋空谷響義。
一義云。今語言聲相撃者。語言聲相撃深山
峽谷等時成音響了簡。隨而大師詠響
譬詩云。口中峽谷空堂裏。風氣相撃聲響
起。若愚若智聽コト不同。或嗔或喜匪相似
此意分明也。若此了簡ナラハ雖出打聲。
御引證被引證聲相撃一邊可心得也」
無智人謂爲有實。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
但以聲轉故更有響聲誑人耳根 此於
空谷響。明有智無智所聞不同事。付之。是
聲無人作者約根本語聲打聲等雖人作也。
空谷響云無人作也
人欲語時亦咽口中有風。名憂陀那。還入
至臍。響出時觸頂及齗齒脣舌咽胸七處而
退。是名語言。愚人不解而生三毒智者了
知心無所著。但隨諸法實相 上譬説。已
法説見。是聲字義御釋大都同也見△
亦咽口中有風名憂陀那智論本文ニハ。如
人欲語時口中風名憂陀那云咽口。咽
隣近故無相違一。憂陀那事。天台小止
觀云。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ニハ
丹田釋論抄一云。憂陀那。此云目説
此釋十二部經憂陀那。若今憂陀那
相應スル義可有之歟。可有了簡△還入
至臍○音響觸七處スル義分明也。若
セハ咽口臍下可云觸トモ九處歟。凡音響
スル事。或五處。或三内。如今七處九處等
事。是皆開合不同也△愚人不解○以下
明愚智不同△愚人不解而生三毒者擧能
人。意不解音響無性。隨違順起三
心△智者了知已下明能悟人。意了
音聲不生離著相義也。付之諸法實相
者。諸法言雖廣。今先約聲字實相
心得歟。若又智者不限聲字一切無所著
故。廣云諸法實相歟。聲字實相義云。釋能
迷亦能悟頌文云。此是文字於愚能著能
愛。發貪嗔癡等種種煩惱。共造十惡五逆
等故。頌曰能迷。於智即能觀因縁不取不
捨。能建立種種法界曼荼羅。作廣大佛事
業。上供諸佛下利衆生。自利利他因茲圓
滿故曰能悟彼御釋符合當段
眞言行者若於瑜伽中聞種種八風違順之
音。或諸聖者以無量法音現前教授。或由
舌根淨故能以一音遍滿世界。遇此諸境
界時亦當以響喩觀察。此但從三密衆縁
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是故於中
不應妄主戲論 已下釋經意。於中初
明觀相。後爾時示觀得益△於瑜伽中
○遍滿世界此先明所觀境△若於瑜伽
中○違順之音者。利衰毀譽稱機苦樂違順
境。動行者心故喩八風也。世間八方
名八風。以彼喩違順境也。疏家下御釋
第三以眞言行者未見眞諦以來當有違
境界。或現種種可畏形色。或作異聲。乃
至震動大地○爾時安心不動無有&T069222;退屈。
依於法教而淨除之。猶行者見此淨菩提
心有大義利故。自然出生入死無怖畏想。
彼人魔事不能留礙也△或諸聖者以無
量法音現前教授此明諸聖教授△或由
舌根淨○世界行者得舌根淨一音遍
滿世界義也。凡上來意得ルニ。若於瑜伽中
約地前行者。或説聖者以下約地上
者。此中或爲諸聖成所化。或爲衆生成能
化。兩篇望上望下有之見。付之△或一義
云。或由舌根淨已下釋。明上諸聖音聲周
相取義。其故次遇此諸境界釋故。共行
者所縁見。依之此了簡有也。但上明諸
教授。或由舌根淨約行者云。義宜
歟。隨而大疏鈔第一云。乃至問諸佛菩薩
教誡音聲。又自以音聲遍滿世界。遇此縁時。
以後響喩觀察此道理義應生著也△遇
此諸境界○戲論此明能觀相。諸境界者。
指上所擧境界△亦當以響喩等者。明雖
違順能所不同也。皆以響譬可了不生義
△但從三密衆縁而有此明從縁所生
△是事非生非滅等者因縁生非生滅有
無義分明也△是故於中○生滅有無
戲論故云爾
爾時自入音聲慧法門也。已下明觀益
 音聲慧法門事。諸法無行經下卷云。若菩
薩摩訶薩。入是音聲慧法門者。縱使有人
於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誹謗毀訾是人不
生瞋恨。若人於恒河沙劫。以一切樂具供
スレ&MT01302;不生愛心。譬如漏盡阿羅漢。一切
不生愛心。一切瞋處不生瞋心。善男
子。入是音聲慧法門菩薩於利衰毀譽稱
譏苦樂等八法。已慧心不傾動。譬如須彌山
付之。常途意者。了音聲不生見空
理名實相。音聲慧法門可意得。若依自宗
深祕義者。聲字實相。法佛平等三密衆生
本有曼荼開見スルヲ名實相。音聲慧法門
意得也
大日經疏第


大日經疏第三鈔卷第八十三
           八日

經云復次祕密主如因月出 十縁生句内。
上來響釋了簡畢。以下就自水月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