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眼歸第一實際不論趣不趣義了簡
也。今釋相如是見。但依經文意。一切色
歸眼空理。此空理上不見趣不趣
見。仍一切法假諦也。趣眼者空諦也。不
論趣不趣中道也。是即當住心三諦即是
合可得意也△猶如百川等是譬説也
△百川ヲハ譬一切法△海ヲハ可譬眼。更無去
是趣不過義也△是故當知等者。已下正
釋離眼義也△眼即是第一實際者明眼
諦理即第一實際事△第一實際中眼尚不
可得者第一義諦ニハ有爲眼根不可得ナル
明△何況趣不趣耶者既所趣眼不可得故
明不可論趣不趣不同事△耳鼻等
五根例明。但經意眼耳鼻等説根識
別無之。故六根六識可得意歟。然者擧
根識兼六境十八界諸法皆如ナル離眼耳
鼻舌身意ルト可得意。是即當住心スル
陰入皆如意也△故曰等是合經文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六十九
          下半四日

行者得如是○頓雨衆物 第三劫釋内。
上來空性無境心釋終至離眼耳鼻舌身意
先度御了簡畢。已下自極無自性心經文
始付至頓雨衆物一段釋可有了簡。此
一段文。初極無自性心生經文釋。次如是初
心佛説成佛因故釋。後世間宗奉常應供
釋。三節分明也。委細料簡了簡次第
可聞。凡三劫建立爲明眞言行者菩提心
本末因縁見。然間下釋故此經從淺至深
廣明心相。皆爲開示菩提心本末因縁。若
但依常途法相。即不得言諸佛大祕密。我
今悉開衍也隨作三劫寶珠譬喩被明應
徳也。但經文顯相至極無自性心。所寄
爲表依説之。常途所談ナル處也。依
之大師三劫經文配屬前九住心被引
證也。就中。極無自性心生一句ヲハ第九住心
華嚴教分齊ラルル處也。十住心論第九卷
善無畏三藏説。此極無自性心一句悉攝
華嚴教盡。所以者何。華嚴大意原始要終。
明眞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縁之義是疏家
如説極無自性心十縁生句即攝華嚴般若種
種不思議境界皆入其中解釋本據&MT06279;被作
御釋見付之當段解釋空性無境心
萬法皆心實際トシ。此上
又不可得也。極無自性當分見。大
戒序一處御釋ニハ極無自性心者。雖云融
法界。而證三世間身。等帝網而得一大法
身。猶是成佛之因。初心之佛。五相成身。四種
曼荼。未能具足此以華嚴三種世間圓
義。被判極無自性心義也。此自元極無
自性心一句攝華嚴教盡故。華嚴所説
種世間圓融法門不可出此域也。然間。當
心實際亦復不可得華嚴三種世間圓
トハ可一具也。付之此極無自性心。於顯
乘雖極果。不及第十祕密莊嚴住心事。大
住心論
第九
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
初心釋。或雖入此宮初發佛五相成身可追
判。此等意也。就其。以極無自性心第九
住心トシ。以之爲顯教極果被簡別不及第
住心義解釋顯密對辨分明也。然大師
一處解釋中是空性。即所謂一道清淨一心
法界之理也。於顯教最極醍醐之妙果也。
於祕密從此發極無自性心。是故佛言。如
是初心佛説成佛因此意以空性無境
心爲顯乘極果以極無自性心爲祕密
タリ。然者。以前釋文相違歟。但十住心
立分明故。極無自性心第九住心。顯乘
果事。治定處也。彼大師御釋第八住心
空性無境心以心實際爲極時。被驚
覺開示曼荼羅諸佛進後際中間名極無
自性心既被驚覺祕密心品故釋於
祕密從此發極無自性心。以第八一道無爲
心被判顯乘極果也。雖然不至第十
心故。猶是顯乘分域第九住心定也隨
一處御釋次下文。從此已後始發眞言門
祕密曼荼羅心是名究竟發心釋極無自性
後。始發眞言祕密曼荼羅心見タリ
行者得如是微細慧時。觀一切染淨諸法。乃
至少分猶如隣虚無不從縁生者。若從縁
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
生即是心實際。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
無自性心生也。是被釋極無自性心生
也。付之古來兩篇料簡見。一義ニハ。行者得如
ヨリ至即是心實際。上空性無境心承來。
爲極無自性心生起因。心實際亦復不可得
一句。正被釋極無自性心生句取義。此意。
第八住心一道無爲心理スル名心
際。驚覺開示セラレテ彼心實際非極覺位極無
自性トスト心取義。此無自性讀文點義
也。第八住心沒心實際位驚覺セラル事。金剛頂
總身證十地住於如實際等文。并當卷
行者初觀空性時覺一切法皆入心之實
際等解釋分明也。隨大師金剛頂經并當段
經文一具御引證有也。一義行者得如是已
御釋通&MT06279;被明極無自性心性義取義。此
行者得如是微細慧等極無自性心行者
可得意也。然間。一段第九住心
自性觀相セラルルト可得意也。但心實際亦復
不可得御釋如云無相亦無相。心實際ニモ
不可留著義被明可取義也。此一段第九
住心無自性觀門也取義。是極無自性讀
文點義通也。此二義中初一義可宜也△行
者初第八住心行者後ナラハ第九
住心行者也。△得如是微細慧時者初ナラハ
如是指上可得意。後ナラハ如是指下
極無自性心生可得意也△微細慧者第三
行者起微細妄執能斷智品故。何
名微細慧無相違也△觀一切染淨諸法等
是又依初義者至マテ即是心實際。可第八
住心因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等一心三觀
觀相也。若後ナラハ第九住心無自性觀相
可得意也△染淨諸法者有爲無爲一切
指△乃至小分猶如隣虚等者從廣之狹
自大至小。非因縁所生法云事無明也
△若從縁生即無自性者縁生無性義分明
也△若無自性○即是心實際者被次第相
釋也△心實際亦復不可得一義リナラハ
即是心實際第八住心住於如實際可得
意也。宗ニモ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
實際相當也。心實際亦復不可得
句正極無自性心生當分也。若後ナラハ即是
心實際第九住心極理。即極無自性心
可得意也。心實際亦復不可得。行者若
實際ヲモ至極セハ猶住著執情故重遣撥スル
意趣可得意也。一。極無自性心訓釋
事。一義云。所指極第八住心極理也。實
雖非極。一道無爲執情約名極也。驚覺開
後彼極理非眞實覺ルヲ云極無自性心
也。仍極無自性可訓。大師一處解釋中是
空性即所謂一道清淨一心法界之理也。於
顯最極醍醐之妙果ナレ&MT01302;於祕密從此發極無
自性心釋。又十住心論ニハ驚一道於彈指。覺
無爲於未極釋。皆此意也。一義云。極無自性
得名可有兩邊義勢取義也。一義如
上。一義ニハ縁生無性諸大乘通相ナル中第
住心無自性義至極故。得極無自性
稱取義。此時至極無自性義故。極無自
性可訓取義。大師華嚴大意。原始要終明
眞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縁之義釋。此意也
此心望前二劫猶如蓮華盛敷。若望後二
心即是果復成種。故曰如是初心佛説成
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
此一段。釋經如是初心佛説成佛因故於業
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文。於中。初總釋。
後此中別釋也。總釋中初作釋。故曰如
合經文。付之所指此心極無自性
相當也△望前二劫者。釋見相三劫相
義故。第三劫極無自性心初二劫相望スト
見。雖然大師當段御引證有。前二劫者
指他縁一道二種住心。後二心者示眞言門
根究竟二心御釋故。前二劫他縁一道二
住心云事。解釋分明也。付此御註釋。
一義ニハ他縁一道者他縁覺心兩箇住心
義。覺心不生心名一道事。大師一道之乘
釋故第七住心可名一道取義。此義ナラハ
二劫者望第三劫指前第二劫言ナルヘシ。後二
心者眞言門根究竟二心故。此極無自性心
可初地菩提心爲因位見。是一道極無
心。契證自宗初地義通也。一義云。他縁一
道者他縁第二劫他縁大乘心。此攝覺
心不生心。一道者第三劫初心。指一道無爲
心。仍第二劫者第三劫初心一道無爲心
指前二劫也。一義ニハ他縁一道二種住心者
擧他縁兼覺心擧一道兼極無取義。此
時所指此心極無自性心ナル故。相望スル彼前
二劫中。又極無自性心兼得意事。一往不
審也。雖然望當位義多之故。此一義又無
相違也 一。望後二心爲種事。一義ニハ
前極無自性心。即初地菩提心爲因位。故二
地已上根究竟二心爲種子取義。一義
云。一道極無二心共地前極位&MT06279;不到眞
初地。故極無自性心眞言初地菩提
心爲因トハ不可得意。仍約遠因望後二
心爲種子也。一義ニハ依種菓相望可有心
淺深。仍前二劫望爲果位極無自性心
當分。望後二心爲種位。一重轉昇&MT06279;至初地
位也取義。此種子牙等八心時。第六成果
第七受用種子。其位淺深不同義&MT06279;所了
簡也。此二義極自性心ヲハ爲地前。此外
立眞言初地菩提心爲因句義也 一。
以蓮花喩明三劫轉昇事△故曰如是初
心等合經文也。付之極無自性心
取初地義ナラハ三句菩提心爲因位對
方便究竟被説如是初心佛説成佛因
可得意也。但大師一處解釋指極無自
性心。猶是成佛之因初心之佛五相成身四
種曼荼未能具足判故。未入眞言故對祕
密如是初心佛説成佛因可得意。彼一
御釋意顯乘至極佛果望眞言判成佛
之因初心之佛見。十住心論是因是心望前
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
覺宜其然也此意如是初心佛説成佛
華嚴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同見タリ。彼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説初住文故。非一乘究
果。仍一往不審也。但華嚴意。初住與妙
覺。初後圓融&MT06279;無淺深故。不可有相違歟。
次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經文事。疏
御釋煩惱即菩提スト見。大師御釋
案上來文顯乘之佛滯斷常之二邊。未
出業煩惱之具依。故大日經中説如是初
心佛説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
此意極無自性佛雖斷當分帶後
義見。是即釋摩訶衍論薫離薫倶
見。此經文含二義故疏家大師各擧一義

此中云佛説者。世尊以十方三世佛爲證
言。以此一事因縁爲衆生開淨知見。其道
玄同也。已下經文別釋也。於中初釋佛
説二字行者解脱釋於業煩惱解脱等
經文△此中云佛説者此牒經文△世尊
者當經教主法身也。是即教主法身十方三
諸佛爲證明義也△以此一事因縁
等者極無自性心一乘開示衆生
見義也。初劫先佛宣説離一切過者言。
十方三世諸佛唯有此一門。誘進群迷。出於
火宅彼以人空一門。誘進衆生義也。今
以極無自性心一乘理開示衆生義也。雖
淺深不同。説相相似。付之以此一事因縁等
言依法華意見。是又隨轉用常義也
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時即知一切業煩惱
無非佛事。本自無有縛。令誰解脱耶。如
良醫變毒爲藥用除衆病。又如虚空出過
衆相而萬像具依 已下釋經於業煩惱
解脱而業煩惱具依文於中初法説如良醫
譬説。譬説中良醫虚空トノ兩説見。初
行者解脱等於業煩惱解脱釋。即
知一切業煩惱無非佛事釋而業煩惱具依
文。付之一義云。業煩惱解脱後。煩惱轉&MT06279;
取義。是釋論若得無念者即知
心相生住異滅玉フ意也。但斷煩惱得ルヲ
菩提煩惱即菩提得意者。法相權門等
也。今第三劫極無自性心觀門故。彼ニハ
可異也。仍華嚴宗スル當相即道義門ナルヘシ
此時眞妄交徹事事無礙&MT06279;煩惱當相佛事
得意也。然間。於業煩惱解脱業煩惱即
菩提ルヲ解脱可得意也。今本自無有縛令
誰解脱耶御釋。此意也 一。以業煩惱爲
佛事事△如良醫變毒已下譬説也付此
喩。一義初良醫ヲハ於業煩惱解脱合。後
ヲハ而業煩惱可合取義。意變毒作
藥業煩惱解脱義。虚空萬像具依タルハ而煩惱
具依義故。如此合得意也。一義云。二譬喩
二句譬説也取義。付之二種譬説
事。異朝人師覺苑。初ヲハ約事次約理釋
之演密鈔第四卷云。疏知一切業煩惱等
據事。則凡情謂之塵勞。聖智達&MT06279;爲功徳。約
理。則本離塵染。然與一切煩惱爲依故
以變毒虚空トノ二喩而相況爾スル&T069222;
若住此不思議解脱時即是眞阿羅漢。不
著於有爲無爲。一切世間應受廣大供養。
故經云世間宗奉常應供養也 已下世間
宗奉常應供養經文釋。於中初略釋。復次
阿闍梨廣釋也。付之世間宗奉常應供
經文若約住心第十祕密莊嚴心可相
當。約位可自宗初地也。下御釋次生極無
自性心○堪受世間廣大供養也此解釋。極
無自性心自宗初地。二重轉生分明見。般
若寺疏鈔。第九住心經文如何&MT06279;。離有爲
無爲界ヨリ至世間宗奉常應供養文引證。依
此意第九住心當分可得意也。但第九
ニモ一分可有應供徳故。一具引加歟。實世
間宗奉常應供養自宗初地可得意也。
○若住此○即是眞阿羅漢不思議解脱者
指初地言也。下ニハ至此不思議地乃名眞離
二乘地也末卷ニハ第七云若到修行地
授不思議果。此修行地即是淨菩提心初法
明門此等意分明也△不著於有爲無爲
第八住心ヨリ雖有離有爲無爲界義。約スレハ
竟眞言行者故。今於眞言行者上釋此義
也△一切世間○是正世間宗奉常應供
明也△故經云○已下合經文
復次阿闍梨欲明此應供養故。統論三劫
始終。作寶珠譬喩猶如有如意寶。在石研
之中。以世人不識故棄在衢路之間。與瓦
礫無異。然別寶者見有微相纔影彰於外
即便識之。先用利鐵鐫去鈍石。既近寶玉。
其石漸軟。復以諸藥食之。使礦穢消化而
復不傷其質。爾時麁垢已除尚有細垢。既
洗以灰水。磨以淨疊。種種方便而瑩發之。
既得光顯。置之高幢能隨一切所求普雨
衆物。爾時世人生奇特想尊重是寶猶如
大天以能充滿所希願故。然此寶於一時
間普應衆心。隨其所得各各差別。然此衆
物爲於寶中先有耶。先無耶。若先有者即
此小珠。何能頓藏衆物。若先無者又何能頓
雨衆物 已下廣釋也。於中。頓雨衆物
マテハ譬説也。意初地淨菩提心應供徳明爲
寶珠譬喩用也△阿闍梨者疏主善無畏三
指。今疏前後共善無畏三藏雖講釋經
消釋譬説因縁等述時別被案阿闍
言也△統論三劫始終等此以寶珠
説明三劫始終義分明也。付之三劫經文
謂如是解唯蘊無我等被説故。聲聞見道
爲三劫能超始。初二劫第三劫結前生後
御釋自發一毫之善釋。世間八心爲初劫
始。當段合説時。纔見衆生世間八心釋。
以世間八心爲三劫始。付之順世八心
屬初劫能超心歟事。一箇尋也。至下可
有沙汰也△猶如有如意寶等已下別釋
也。於中。初ヨリ至瓦礫無異。研石
寶性世人不知義明。合法第一住心一向
行惡行不修微少善位可相當也△然別寶
者○於外是解寶人研石中珠影彰外知
義也。合法諸佛菩薩等善知識相當也
△見有微相等約法一分善心萠動位也。
祕藏寶鑰研石忽珍○數數檀那此意也。即
便識之○鈍石是喩意分明也。合法初劫
唯蘊無我已上合也△既近寶王○不傷
其質是合法第二劫相當也△爾時麁垢
已除等已下第三劫譬也△麁垢者麁細
二種妄執第三劫極細妄執&MT06279;共名麁垢
也△尚有細垢者第三劫極細妄執當也△
既洗○而瑩發之是第三劫極無自性心
譬也△既得光顯○普雨衆物是第十住心
初地已上喩也。祕藏寶鑰心外研垢於此悉
盡曼荼莊嚴是時漸開此意也。仍今既得
光顯心外研垢悉位。置之高幢等曼荼
莊嚴漸開位也△爾時世人○各各差別
正明應供譬喩合法眞言行者金剛寶藏
。無盡莊嚴爲衆生授與義也。當經末
淨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勝希願除疑
究竟獲三昧自利利他因是生故應守護陪身
命觀具廣大功徳藏説此意也△然此衆物
爲於寶中等是能生寶珠所生衆物トヲ
離有無二邊不思議ナル明△然此衆物者
隨衆生所求所雨衆物也△爲於寶中○先
無耶此表有無二邊△若先有者○頓藏
衆物此明&MT06279;含多辨離有。釋摩訶衍論ニハ
如意寶分量釋一丈量。如此分限寶珠
藏衆物。隨衆生所求出生之事。誠不思
徳用也。若先無者等此明普雨衆物
義。遮無義見。合法衆生不思議本性
可得意也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七十
          下半五日

即此世間寶性等 上來至マテハ三劫寶珠
終先度了簡畢。已下合説初至我
今悉開衍也一段可有了簡。此一段
文。初巧拙二行別釋。後雖巧拙難易
獲寶無異明。兩節分明也
即此世間寶性已不可思議何況衆生菩提心
寶耶 是合説初先總釋。即世間不思議
。出世難思況也△即此世間寶性已不可
思議者次上含多被明離タル&T069222;有無二邊
指也△何況衆生菩提心寶耶者是淨菩
提心如意寶被擧也
是故諸善知識纔見衆生世間八心適萠動
時即便識是眞實 是初世間八心眞實
菩提心寶珠ナル事明。付之今指善知識處可
知識。下諸佛菩薩シ玉フ意分明也△世間
八心適萠動時者一義云。八心最初種子心
スト取義。隨而下一毫之善釋。此意也。一義
云。世間八心望出世心。總適萠動時有御
釋取義。付之順世八心初劫能超スル
事。有尋處也。付之一義云。三劫經文
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等。自
聲聞見道能超被明故。順世八心初劫
能超取義。一義云。今三劫始終被通
論時自世間八心被擧之故。順世八心ヨリ
初劫能超可得意取義。上初二劫第三
劫對辨御釋ニモ自發一毫之善釋。又下六無
釋段ニハ約三劫差降時順世八心ヨリ
擧之故。旁屬初劫。釋文分明也△識是眞
寶者一毫善心淨菩提心不生生故識是眞
釋。上釋云。如最初種子離微塵計
垢時。即顯如微塵計淨心勢力雖云善
種子生。其實ニハ即是不生此意也
知有可鑿之理。如彼相者以曾多識名寶。
是以遇便識之 是譬説也。即上譬説解寶
相當也
諸佛菩薩亦爾。久已證知親從一毫之善自
致大菩提道 就已下御釋。一義云。上
故諸善知識ヨリ至遇便識之。第二愚童持齋
合説。諸佛菩薩已下第三嬰童無畏
合説取義。是即釋相二段相分ルル故也。一義
云。已下御釋從外入内明八心相取義。
一毫之善者。八心最初種子心也△大菩提
道者自心實相金剛輪際相當也
是故鑑彼情機如大歡喜方便誘進令受
三歸。如前已分別説 上云。時善知識告
善哉善男子。如佛所説衆生以慳貪故。
現世有種種憂苦。命終ラハ以此因縁墮惡趣
中。以此離慳貪垢故現世ニハ宗樂&MT06279;有大名
稱。命終&MT06279;生天後得涅槃。是故汝今應以勝
上心受八齋法。彼聞已即便信受。如説修
△令受三歸者佛法八齋ニハ必有三歸故。
如此釋也
譬如收彼頑石。置在家中 是譬合。付之
上譬説中無此文。雖然上然別寶者乃至
便識之譬下義&MT06279;有置在家中意。故如此有
御釋可見也。又上時猶如有如意寶
在研石之中等譬説在之。今合説時無此
文。是上譬爲善心生起由來故擧研石。今
正善心生起位コソ明之。故無之可得意也
次以三種三心拔業煩惱根無明種子如
利鐵開鑿去其麁鑛 已下約初劫明之。
此三種三心。古來義區見。一義云。
於初劫中三種三妄執有之。初我倒所生
三毒根本名三妄執。是則聲聞見道所離
惑品也。次根境界淹留修行三妄執也。此聲
修道已上所斷也。後業煩惱無明種子
妄執也。是縁覺所斷也。疏結之。凡有三種
三妄執也釋。彼三重三妄執能斷智品
種三心釋取義。但此時所離スト&MT06279;業煩惱
無明種子釋故。三重三妄執有トハ之不見。仍
不審也。但三種三妄執中。約終業煩惱無
三妄被擧了簡意得。一往無相違歟。一
義云。初劫三乘指三種。此三種見修無
學三道有故。是名三心取義。一義云。三
指三種。此三乘即三心取義。一義云。縁
三妄スル云三種三心。此三種即三
取義也△業煩惱如常△無明種子
無明也△如利鐵開鑿去者。是合譬初劫
所斷人執惑品故名麁鑛也
次觀無縁乘法無我性如漸至軟處以藥
物消化而不傷之 是約第二劫明之。△
無縁乘等者第二劫經文復次大乘行發無
縁乘心法無我性指彼也。第二劫中他縁
覺心二箇住心相竝中擧初兼後也△如漸
至軟處等合譬。至第二劫者斷法執漸
法體近故。漸至軟處等釋也。上既近
王其石漸軟此意也△藥物者萬法唯
觀解合可得意歟
次生極無自性心如灰水瑩拭使極光淨
 是約第三劫明之第三劫一道極無
心有。於中今地前約極極無自性心被擧
也△如灰水瑩拭等者合譬。灰水即心外
對治スル遮情觀相譬也△極光淨者所顯
空理也。大師心外研垢於此悉盡釋。此意

爾時生於佛家。名置在高幢雨種種寶
是約最極明應供徳。付之一義云。指極無
自性心位爾時生於佛家等釋。故極無自性
極果。自宗初地御釋也了簡。但今御
二重轉生見。極無自性心ヲハ次生極無
自性心釋。初地ヲハ爾時生於佛家釋。約譬
時極光淨置在高幢雨種種寶二重
起盡明也。仍法譬共二重起盡上今
テハ極無自性心即初地佛家位トハ不見也
以此因縁故堪受世間廣大供養也 已下
正應供結。付之譬説釋段ニハ多少有無
&MT06279;明不生義法説ニハ其義不見。是以譬
法可得意歟。一義云。合説何況衆生
菩提心寶耶御釋。彼合説也取義也
若行者○取之已下約直往行者明
巧度相△如仙人○取之者是擧譬。付之疏
第一云。明眞言行者三密修行頓乘義若五
通仙人以諸藥物種種錬冶能化土石
盡爲金寶是以藥物變土石爲金寶
見。當段以呪術力取研中寶珠見。仍義
勢各別也。是仙人呪術藥力具二用故。或
呪術功能。或樂力功能。依處被擧之覺。
付之合法得意時。一義云。於眞言行者隨
機根觀相各別故。譬又隨處不定也取義。
一義云。眞言頓乘明時或呪術或藥力。
ヲモ譬用之。必隨譬非爲顯希求各別事
取義
雖巧拙難易不同而獲寶終無異路 是
巧拙二行雖各別也得果事同事明。上以
舟車神通譬明至到無異義文大同也。今御
釋極無自性心極果至自宗初地見。雖然
地前得意義或初地所證地前遮情
得意。或釋終無異路故。終入祕密無異
得意也。付之今巧拙對辨事。一義云。眞
言行者頓漸待對スト取義。大師此文
釋明漸次圓頓文。圓頓者頓機。漸次者漸次
行者取義漸次圓頓事。天台付止觀行者
漸次不定圓頓三種分別スル&MT06279;得意。一
義云。今巧拙顯密對辨取義。三劫説相。所
寄齊&MT06279;從顯入密次第明。然間以驚覺
開示相行者轉入被釋見。但大師漸次
圓頓判事。是以顯密分別漸頓性相也。然
非相違此兩邊古來了簡不同也
故此經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爲開示
菩提心本末因縁 是上來明心相。皆
菩提心本末因縁ナル&MT06279;。諸佛大祕密
被合。如此御釋眞言行者菩提心本末
因縁見故三劫次第從顯入密云一
義。一往不審也。但二劫經文雖明所寄
顯明所寄齊顯事。自元能寄齊行者次
爲顯故。付經意趣如此有御釋意得レハ
無相違也 一。心相染淨事。今御釋
提心名心相樣見。但心相染淨通局
中心相スル尋也。總心相名字通染淨
事不及尋事也。又今御釋&MT01302;菩提心無相&MT06279;
難顯故。心相妄心麁細寄。菩提心本末
スト取義事有之 一本末事。一義云。初
地淨菩提心爲本。八心最初種子心爲末。
一義云。初後分別本末。八心最初種子心
爲本了簡事在之。或又本有菩提心爲本。
種子心已來修生得意事在之
若但依常途法相則不得言諸佛大祕密
我今悉開衍也 是菩提心本末因縁&MT06279;
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祕密二劫スル
爲證據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七十一
          下半六日

經云祕密主信解行地觀察三心無量波羅
蜜多慧觀四攝法。信解地。無對無量不思議
建立十心。無邊智生者。此經宗從淨菩提
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
竟一切智地。如華嚴中。初地菩薩能信如來
本行所入。信成就諸波羅蜜。信入諸勝地。
信成就力。信具足無所畏。信生長不可壞
不共佛法。信不思議佛法。信出生無中邊
佛境界。信隨入如來無量境界。信成就果
於如是諸事其心畢竟不可破壞。不復隨
他縁轉。故名信解行地亦名到於修行地也。
 上來至三劫經文終了簡畢。已下至
終十地經文釋也。於中付自初至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