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意也
大日經疏第二本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五十六
          上半初日

經云祕密主一二三四五等 上來六十心
經文釋畢。已下至三劫十地
。於中。自始至即成阿僧祇妄執也
了簡。此一段文。初牒文屬當。後
由有無明作釋。兩節分明也。委細料簡
文次第可
經云。祕密主。心殊異也 此三劫十地
總牒。屬當九心相心殊異答説
之。依一義者。三劫經文心相答説。
十地心殊。異答説別屬心得。付此義
三劫十地總牒。被心殊異答説事一
往不審也。若三劫心相答説。十地心殊異
答説ナラハ。各別可別屬。仍難意得者也。但
三劫十地經文別牒由有之。其故
第三劫結成文。十地經文之。十地
經文是故智者當思惟此一切智信解地
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文。是第三劫結成也。
然間三劫十地一具總牒。雖然答説屬當。
三劫心相。十地心殊異別屬得意也。
三劫心相答説事。六無畏釋云。三劫
六無畏衆多心相又當卷下云。此經從
深廣明心相此等釋分明也。一。三劫
經文能超淨心所超妄心有之。爾者所超
妄心心相。能超淨心心相。心
妄心スル故。答心相染淨尋也。
然先妄心得意義付了簡セハ所超妄心
心相答説意也。問云。若爾者能超
レノ答説乎。答。可心續生答説。*一義云
所超三妄執。九問第四心相答説也。
能超第九心殊異答説也。一義云正智院
三妄執百六十心。心相答説唯蘊無我已後
七種住心心殊異答説也。一義云頼瑜前二
如常淨心心相。第三劫眞言淨心
心殊異也△祕密主一二三四五再數凡
百六十心先擧所超妄心。意貪嗔癡慢
五根本煩惱五度再數&MT06279;百六十心
明。仍一二三四五再數者説五度再數
也。凡百六十心者五度再數成百六十心
明。付之。正不煩惱名字。直五度再數
説事。一往難意如何。答。一義云。先キノ
六十心中擧貪嗔癡慢疑煩惱故。指彼説
一二三四五再數。別不五根本煩惱
此陀羅尼
義意也
多羅尼義云。問。眞言行者超
百六十心菩提云云其百六十心者何哉。
答。一貪心二無貪心三嗔心四弟子心等具如
經文。問。此百六十心十煩惱中何煩惱哉。
答。五根本煩惱心。謂貪嗔癡慢疑也
之。若六十心限見惑ナラハ今多羅尼義
意尤不審也。百六十心見修二惑。何見
六十心貪嗔癡等煩惱再數&MT06279;百六十
乎。答。一義云。多羅尼義ヲハ依用
一義云。雖見修二惑不同ナリト。貪嗔癡等
ナル故。再數彼也。*一義云。今不
根本煩惱名字。直説再數度數事。自元三
千頌梵本略本故。具不之也。十萬頌
ニハ名相委細説之。故下云。其名相
具如十萬偈中説文 此義宜一。五度再數事。
下釋料簡△越世間三妄執出世
間心生此經文意。世出世對辨二
重見。一聲聞見道爲出世。二以初地淨菩
提心出世△乃至者略中間言也△四
分之一度於信解者。牒十地經文也。
之疏家解釋意於三句。開上上方
便心四分。此第四上上方便心至。超
度十地故。云四分之一度於信解也。此即
能超四分意也。此經文ヲモ
分之一スト於信解讀也。依大師一處
御釋。四分者所超妄心也。三妄四妄
四分。彼第四微細妄執十地度意
也。仍經文ヲモ四分之一於信解讀也
△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也此屬當也。
之亦先就心相也。先キノ六十心既答
心相。故對&MT06279;。又六無畏初猶是答
前心相句彼對三劫等也△及心殊異也
合集相違二義。若三劫十地共
&MT06279;心相心殊異答説意。可合集義ナル
若三劫心相十地心殊異分別セハ相違
但今相違義可心得
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心 以下作釋
也。於中初總釋百六十心。越世間三妄執已
下別明三妄執。初中初五鈍煩惱再數スレハ
百六十心。後又如劫初時一惑
無數妄執
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心。謂貪瞋癡
慢疑。所以不五見者。以見煩惱多在
六十心中也 此初示惑體。此中初
根本煩惱。次所以不説五見
。付之所生五根本煩惱。表貪嗔癡慢疑
名字故分明也。能生無明其體何乎。答。付
之料簡不同也。一義云。能生無明者。十煩惱
癡煩惱也。唯識論諸煩惱生必由癡故
意以癡煩惱諸惑能生。又倶舍論説
十使生起次第。無明疑邪身偏見戒見取貪
慢嗔如又大乘義章十使義此等意分
明也。但付此義。能生所生待對。約法譬
意。一往相違歟。其先法華意無明
能生。五根本煩惱所生タリ。何以所生五根
煩惱癡煩惱。還能生無明得意
乎。又譬種子スト五根本タリ。是
又種子根本各別也。爾者如何。答。以癡煩
所生故。實所生四種而云
五根本煩惱言總也云云 是遍明
抄意也
一義云。以
根本癡煩惱ルニ能生。分體用能生
所生意。例セハ釋摩訶衍論
不如別用無明此頼瑜一義也。
正智院義
一義云。
疏家能生所生分別分明故。五根本
能生無明得意也。譬種子
樹根各別也。隨而今。無明住地三
毒之根是夫以爲無爲三毒根本。又眞言
問答云。問。此五根本何爲種子。答。無明是
種子又大師三妄執外微細妄執。三妄
是五根本煩惱麁細極建立也。第四
微細妄執是能生根本無明也。但付之若五
根本無明別體。雖スト三妄猶
無明別體。然今疏意。所斷三妄
仍五根本無明別體云事一往不審
也。爾者如何。答。枝末煩惱盡時根本無明
故。今疏別能生無明斷位歟。
凡惑建立不一准。彼唯識倶舍等性相癡煩
無明。三論ニハ五住地中第五
無明住地是所知障也。彼所知障名無明
先四住地煩惱障也。天台ニハ見思塵沙無明
三惑立。二障別立無明。又釋論家
障門二礙門。如此有邊邊中今
五根本能生無明此學者一義也
頼瑜義又同之
一義云。今名無明五根本煩惱別體
無明者總名。五根本者別名也。意。一切煩惱
總名無明。此最初離分スレハ五根本煩惱也。乃
至展轉再數成百六十心八萬塵勞云云
云。若爾者。何釋生五根本。又取種子
乎。答。今生者非能生。五根本ルヲ
也。譬知也。已上三義也。能能分別&MT06279;
治定 一。十煩惱一一行相事。一見修
分別事并屬見屬愛分別事。一。立十煩惱。或
六根本煩惱。今立五根本煩惱事△所以
不説等此不五見示。意貪嗔癡慢
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十煩惱
中偏付五根本煩惱再數。故不
彼五見釋也。此十煩惱爲六根本煩
時。五見&MT06279;一箇惡見也。唯識三十頌
云。煩惱謂貪嗔癡慢疑惡見今疏末卷云。
六種震動義○依此字祕密釋中六種。謂貪
嗔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仍十煩惱六根本
煩惱開合不同也。演密鈔第三所以不説五
見等者。此通妨也。謂有ルカ妨云。根本煩惱
六。有所以。但言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
煩惱。不スト五見。豈五見不無明
耶。故今通&MT06279;所以不説五見者多在六十心
△以屬見煩惱多在六十心中也
五見煩惱。多分在ルカ六十心中故。今不
之云意也。此多在六十心。料簡不
同也。一義云。多在六十心云故。六十心
少分可屬愛煩惱聞。仍六十心悉非
煩惱。隨而貪嗔癡慢疑屬愛煩惱。六十心
之。一義云。今多在六十心者六十心
皆屬見煩惱也云意也。此天台妙樂
故應生并多無執近之謂先達。判&MT06279;
多義同云。准彼取是道範阿
闍梨義也
*一義云。屬見
煩惱雖無量。多分在六十心云意也。仍六
十心一向屬見煩惱也云意也此義
一。今
屬見煩惱者見惑見歟如何。答。五見見也。
見惑。其故五見推求推度義也。唯
識論云。云何惡見。於諸諦理顛倒推求。染慧
爲性見惑倶舍。見是能斷。惑所斷
見道位見諦理スル惑故云見惑也。今五見
屬見。故推求推度見。或云。天台見惑
二義。一義云。如倶舍等。一義云推求
云云但是異性相也 一。十煩惱見修
分別事。小乘ニハ五見及疑但在見惑釋。此
十煩惱中五見トノ六種見惑。唯
識論ニハ如是總別十煩惱中六通倶生及分別
起疑。後三見唯分別起意五見
邪見見取戒禁取見三見疑煩惱トヲ
也。貪嗔癡慢四種身偏二見トハ
別倶生タリ或云。華嚴五教終教意但
一煩惱有麁有細。見道斷麁修道斷細釋。
十煩惱共麁分見道所斷。細分修道所斷
云云私云。今疏此意歟。一。今屬見屬愛分
常見修二惑也可云乎。答。不爾歟。大小
性相不然故。一今六十心百六十心建立
不同事。一義云。六十心百六十心。共可
見惑修惑。其故。五見煩惱邊二見
修惑。其上多在六十心云故。少分五鈍
之見タリ。隨而貪嗔癡等煩惱六十心
事。經説分明也。次百六十心通見修二
惑事。五鈍煩惱再數&MT06279;百六十心。此分
細極細妄執。自聲聞見道斷始ルカ
故。通見修二惑事明也。問。若爾者何下釋&MT06279;
度世間六十心。聲聞見道所斷トスル乎。答。
本於六十心見修二故。且見惑
スル歟。問。共通セハ見修二惑其不同如何。答。
六十心多分屬見煩惱。百六十心
愛煩惱ヨリ之。仍不同也。加之。百六十心
重重分。能斷人淺深重重見。六十心
シモ麁細分。爲眞言行者所離惑體也。
一義云。六十心見惑。其故聲聞見道
スル惑故百六十心見修二惑。仍不
同也
此五根本煩惱初再數爲十。第二再數成
。第三再數成四十。第四再數成八十。第
五再數成一百六十心。故云一二三四五
再數成百六十心也。以衆生煩惱心常依
二法中道故隨事異名。輒分爲二。
此二中復更展轉細分之。其名相具如
十萬偈中説。若更約上中下九品等乃至成
八萬塵勞。廣則無量 已下再數。於
初示百六十心。後若更約下展轉示
無量煩惱△此五根本煩惱○成百六
十心&MT06279;再數相l經本。付之五
根本煩惱五度再數&MT06279;百六十心。其相如
何。答。此有三義。一義云。先於貪煩惱
無貪。乃至於疑開疑心決定心。故成十。
次於貪又二ツヲ分。一貪色。二貪心。無貪又分
二。一不有漏二不無漏。如
分別スレハ第二二十也。次分色貪二。一
我所有。二貪他所有色也。又心貪
二。一愛自持戒心。二愛他無色
界衆生𣵀槃。如此再數第三四十
之五度再數スレハ百六十心此教相
鈔意也
義云。一切衆生無明一念心性。本來具
根本十煩惱乃至八萬塵勞。付之。先貪煩惱
スル時餘嗔等煩惱具。於彼貪貪無貪
嗔分嗔無嗔故。成十煩惱。第二嗔煩惱
起時。嗔具先貪等十。無嗔具貪等十。故成
二十。第三癡煩惱起時癡先二十。無癡
先二十。故成四十也。慢疑准之可
寶生房顯密*
問答鈔意也
一義云。先キノ二義多羅尼義
本料簡歟。雖然貪無貪等キノ六十心建立
也。何百六十心再數一致可得意乎。仍難
依用。今被再數文。以衆生煩惱心常
依二法不得中道彼釋意。衆生
心。歴縁對境執著空有等二法。仍初五
根本分二成十。如此分別可得意也。其
ヲハ十萬故。必シモ六十心
ルトハ云云近代學者用此義也△以
生煩惱常依二法已下明再數
法者著生滅斷常等偏執。二法隔歴スル義也。
委細言之。孔子老子有空見。小乘生死𣵀
槃實有法執。空論有宗有空諍。乃至天台華
マテ空有。皆此意也。六十心
河心釋云。第二十三云何河心謂順修依
スル二邊者。此心性雙依二邊。或時修
。或時。或復邪正兼信。如河水雙
兩岸。其漂流之物亦不一邊
意也。一。常依二法事。教相鈔顯密問答
意。准上再數義知。或二法者煩惱礙
知礙也濟暹或二法爲人法二空安然此意若
猶滯二空中道歟。已上雖諸義
不同也。初義爲本△就此二中○已下明
第二以下再數△其名相等已下百六十
大本也。名者名字。相者行相也。
&MT06279;六十心列名釋相得意也△若更約
○無量已下展轉明無量煩惱。付之。古
來有二義。一義云。付先百六十心。約上中
九品八萬塵勞也。疏末卷百六十
種上中下微垢仍百六十心上中下等
不同事明也。但約上中下九品等八萬
塵勞事。數量交合不分明。今意。倶舍并眞
諦三藏等八萬四千校量ニハ相替也。此時若
更約スト上中下九品等讀也。一義云。上
數五根本煩惱百六十心明。已下
各別義門八萬塵勞釋。仍上中下
各別義也。此時スレハト文也。付之智證
大師若更已下各別。上中
分別八萬塵勞又各別見。五根本
智證此文約異門説。不是前。何以故。
若約スルハ九品九地思惑也。若八萬四千
亦約異門。歴三毒等分。名有二萬一千
今若更約上中下九品等先百六十心
九品。乃至成八萬塵勞各別義門
八萬四千煩惱歟。其故百六十心又有
中下不同疏釋分明也。八萬塵勞又各
義門故△廣則無量者上立數量。已下
無數
譬如一種子五根本。於一根本皆破
二枝。至第五破則成百六十小枝。從
復更離分則條葉不勝計 已下譬説也。
之種子根本等譬法説由有無明故生五
根本煩惱異義&MT06279;意也
又如劫初時等 已下一惑隨事明無數
妄執譬也。於中初示劫初時轉生。諸
阿闍梨下今一惑離分顯也
又如劫初時人皆化生。以念爲食。身光自
然安樂無礙 此明劫初。已下
意。長阿含第六天地本起經并倶舍第十二
良賁凡聖界地章等見。隨是事阿含中廣
釋。廣説阿含經見。倶舍頌疏第十二
云。劫初皆如色界。諸根無&T069222;。形色
端嚴。身帶光明化生事。倶舍頌云。地獄
及諸天中有唯化生人傍生具四鬼胎化
△以念爲食大乘義章段觸思識
明。釋云。若依成實○有漏色心命根不壞
名爲識食。若依毘曇○有漏思敷起後不絶
説爲思食此釋。今念食成實識食毘
思食當歟。可之△身光自然等文
人等光明自然義也
然以心實相故 已下一無明心成
無量煩惱。乃至成&MT06279;果作三道流轉
。以不知心實相故者一念無明心也
稍貪著地肥 此貪煩惱。長阿含
經意。劫初以念爲食。次甘泉涌出。次食
。次生自然地肥。次生麁強地肥。次生
粳米。此時初有男女相見。倶舍論十二。
初地味。次地肥餅。次林藤。次粳米稻。此
男女等相初メテ現見スト。今阿含倶舍等説相
大都見。仍地肥阿含自然
地肥。倶舍地味相當也
味多小色貎隨異。是非勝負之心
此而生 此最初光明自在&MT06279;色貎雖
同等。稍依食味多少色貎麁細故。生
非勝負憍慢
憍慢心故福利衰減地肥隱沒。乃至地
膚林藤亦復不現。次食自然粳米。始有
女之類。婬盜殺妄等種種非法次第而起
此明業道△以有憍慢心故者承
是非勝負。明福利衰減△地肥隱
沒者地肥貪著地肥△乃至地膚林藤
亦復不現者地膚倶舍地肥餅。阿含麁強
當也。林藤者倶舍所明林藤也△次食自
然粳米等文粳米倶舍粳米稻也△始有
男女之類等文倶舍光記云。并藤已前身無
便無穢。食稻已去。方有便穢△婬盜殺妄
意粳米已後有男女二道。依之生
男女愛欲。又依食味盜。誡ムル盜罪
故行殺生。爲盜罪妄語故。淫盜
殺妄等種種非法次第起也。倶舍第十二
委細見。此婬盜殺妄等即當業也
是事阿含中廣明 此廣説經。於阿含
増一阿含中阿含雜阿含長阿含四阿含有。
長含第六タリ。故一義云。阿含者教
梵語也。諸教中廣明此義。故云阿含中廣
。必非小乘阿含經。華嚴宗釋中。多
阿含
是以來有種種族性種種方俗 此對
キノ業煩惱苦道△種種族性者約天竺
刹利婆羅門毘舍須陀四性也△種種方俗
者方方域。俗俗類也
種種業煩惱結 此先苦果身上。展轉&MT06279;
ルコラ煩惱業苦三道義。或一義ニハ。上來明
劫初已來轉生。必煩惱業苦三道
&MT06279;スニ。已下正明煩惱業苦次第生起
也。但義トイハ煩惱業苦也△業煩惱結
者業順現順生順後順不定等四種業。煩惱
十煩惱等也
種種衆生趣種種五陰之身 即明
果報。於中衆生趣者六趣等也。此約依報
△五陰之身者約正報。付之無色界無
。然今五陰之身釋故。約欲色二界歟。但
無色界有細色サハ三界&MT06279;意無

一切智人。則不其條末 明
佛窮了
諸阿闍梨。所以爲此喩者欲一無明
心隨事離分即成阿僧祇妄執也 此
也。付之。阿闍梨者疏主善無畏三藏
也。此喩者。一義云。此喩者上種子等喩也。
又如劫初時已下法也。仍劫初已來煩惱
生起。爲種子。上種子
思此喩云也。*一義云。上擧種子劫
二喩。指彼此喩。仍可二喩云云
但付之劫初已來煩惱生起法也。
爾者爲喩事難得意。雖然衆生内心煩惱
法。劫初已來縁起外相爲喩。法喩對明スト
意也。一義云。上種子等。百六十
心乃至八萬塵勞法説對明畢。又如劫
初已下一惑隨事成無數妄執畢。結
成彼喩意御釋也。仍此喩者又如劫初已下
譬也。此鈔意也
大日經疏第二末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五十七
         上半二日

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者 三劫經文
内上來至百六十心即成阿僧祇
妄執也。先度料簡畢。已下別&MT06279;三妄執
内從初至凡有三種三妄執也
了簡。此一段文。初釋總表經文
後然就第一重内別説經文釋。兩節分
明也
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者。若以淨菩提
心爲出世間心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
總表經文總釋。付總表經文。古來
了簡不同也。一義云。三劫總句義。誠
&MT06279;百六十心麁細惑品。對&MT06279;彼惑品
能超意。三劫總説タリ。隨總釋分
若以淨菩提心爲出世間心等故。旁
三劫總句見。但付之被別説經文時。
初劫中分三種三妄執。總説經文。麁妄執
ヨリ又三妄開出可意也。一義云。初劫
説也。隨初劫中三種三妄執。總説經文
合。又十住心論第四卷教者大日尊
祕密主言。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
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此意。總説經文別説
初劫一具引證ン玉フ。旁初劫總説見。此
。若以淨菩提心等御釋テハ疏家因ミノ御釋
意。一義云。此總説經文諸義也。
故總釋三劫總説。付別説經文
初劫也。以上三義雖不同。初義可本。
總釋分明ナルカ故。十住心論御引證總別
セン三劫總説文被引加也。一文含ムト二義
云事。總別待對可混亂故不審處也△若
以淨菩提心○瑜祇行經ノ出世間心ヲハ
地淨菩提心。世間三妄執ヲハ三劫也。仍
經文大綱越麁細極細三重妄執
地淨菩提心義相也。付之被
付。一義云。總説經文。初劫總句也。然疏主
ミニ三劫超越廣釋故。置也。一義。
或爲三劫總説。或爲初劫總説。含二義
故置不定也。但此經文三劫
ナル事。經文相連疏家解釋分明也。付
事。覺苑出世間。或初
地淨菩提心。或佛慧初心。含二義故安
不定義演密鈔第三云。若以淨菩提心
等者若者不定意。此有二義。謂若以淨菩
提心出世間。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
則出世間心生。出世間心生者即是淨菩提
生。此於一切世間故。若以佛慧
出世間。即是三阿僧祇劫成佛。亦
出世間心此意或地前三劫初地
出世間心。或互地前地上三劫建立
佛果出世間。判兩義處。依之。
三劫地前歟。又通地上尋有處也。
今大日經宗意。三劫ルト地前タリ
仍演密意者也。一義云。今安
若聲聞見道セハ出世。越一劫瑜祇
行也。乃至若以淨菩提心出世間。超
三劫瑜祇行也意。故無相違 一。世
間出世間待對重重
梵云劫跛 已下別釋也。於中初擧梵語
翻譯。若依常途下淺深兩釋待對&MT06279;スト見」
梵云劫跛。有二義。一者時分。二者妄執
劫跛梵語時分妄執二種翻名。見ルニ
前後。時分妄執分別翻名タリ
第一卷五大譬喩經文。初云離一
切分別梵云劫跛○舊譯或以劫跛爲妄執
外祖師御釋ニモ差別翻名見。先依
料簡セハ。分別與妄執次新舊不同也。
是即對スレハ法性平等。染法分別妄執
故。或妄執トモ。或分別トモ也。仍於義一
致也。付時分翻名一義。約能斷
也。意。此三妄執常途ニハ三大僧祇
。斷故也。付之妄執所斷也。三大僧祇
時分也。仍能斷所斷各別故。一種梵語
&MT06279;能斷所斷。翻時分妄執事。一往不審
也。雖然經三祇時分事。實依ルニ妄心。仍
相違
若依常途解釋三阿僧祇劫
 此以時分翻名常途。誠常途
三大僧祇成佛スル故也。付之常途
染法妄執故。妄執義可之。又自
ルニ時分。雖然常途三妄
三祇故。以時分常途。自宗
妄執盡故。強不長劫。依之今以
時分妄執淺深兩釋也。總&MT06279;
。密ニハ時分
若祕密釋 已下以妄執祕釋。於
故云三阿僧祇成佛也。度三妄
義明
超一劫瑜祇行即是度百六十心等一重麁
妄執一阿僧祇劫 此釋超越一劫
之超一劫乃至復越一劫等文別説三劫
經文結成見。而今總釋下被牒事。一往不
審也。雖然。總説下以別説經文
作釋事。不相違。且總必兼別故。旁
相違也。或一義ニハ越世間三妄執總説經
&MT06279;義離分超一劫等也。*一。初劫
百六十心麁分爲一種妄執。此即可
煩惱。若證寂然界菩薩許法執斷。法
執一分麁妄執中可得意。但寂然界菩薩。
小乘菩薩第五住心義治定セハ。彼ニハ
惑可人執分齊△一百六十心等
。百六十心種類非一故云等。一義ニハ
塵勞也。道範ニハ六十心云云
超二劫瑜祇行又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細妄
二阿僧祇劫 是第二劫能超
△一重細妄執者當法執也。下他縁大乘
爲欲淨除智障故又覺心不生心
離百六十心等塵沙上煩惱一重微細妄執名
第二阿僧祇劫
眞言門行者。復越一劫 此明第三劫能
。付之至第三劫眞言行者
事。經文説相第三劫。説眞言門修行菩
薩行諸菩薩乃至無量功徳皆得成就故。任
説相也。第三劫相一道
極無眞言三箇住心中。初被眞言行者
事。疏&MT06279;云。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
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功徳耳
詮三劫建立。初從唯蘊無我住心一道
極無。皆所寄齊面説。第三劫已超
眞言行者也。經疏建立此義也。然學
者義邊邊&MT06279;。初二劫顯第三劫唯密
義。或初二劫所寄齊顯爲面。第三劫能寄
眞言了簡。或三劫漸次眞言
行者了簡事有之。何經疏符順歟。
復越一劫。此十地經文リハ是故智者當思
惟此一切智信解地復越一劫昇住此地
經文意也
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極細妄執 此
二劫細妄執極細
佛慧初心 付佛慧初心。*一義ニハ
佛慧初心者。指眞言初地。斷三妄執。至
地淨菩提心故也。仍此正。隨陀羅尼
義云。得至佛慧初心者。眞言佛慧初心也。約
顯乘圓滿正覺。一道極
佛果至自宗初地見。但一分證得初地
遮情&MT06279;。一往如此釋。實論セハ一道
極無。猶可地前也。一義。佛慧初心
者。佛果初刹那義。此演密鈔意也。此義
三劫地前地上分別スル一義此釋歟。
ラハ常途建立。地前盡一大阿僧祇。自
初地第七地第二僧祇。八地已上至
因滿第三僧祇故。超第三劫
。仍作此釋タリ。或一義佛果初心者。
佛果等覺因滿位名初心義。此大師
一處御釋中。越三妄執越三僧祇是即十地
究竟也此等也。雖此義勢多端
今大日經宗意。三劫ヲハ地前建立見。故
越三劫佛慧初心初地云事明

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 此結成也。付
之。經ニハ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必シモ
成佛。雖然初地淨菩提心出世間心。即
成佛位故。約義成佛釋也。金剛頂經初地
現世得成無上覺。今疏以其自覺心故
便得皆此意也
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
耶 此祕密意。不時分明也。
若一生度等者。一生頓悟義也△何論時分
耶者。嫌三大僧祇時分也。付之若不定
也。爾者。眞言行者若一生成佛類在
歟如何。答若言。常途祕密トヲ不定言也。
。若依常途三祇時分。若祕密
ナラハ一生成佛スト對辨也。一義云。於眞言行
。結縁傍機類隔生成佛。故無相違
一。三妄同時斷事。一義云。三妄惑品
不同ナル故。先斷麁惑。後可細惑道理分明
故。設眞言行者頓雖之。前後異時可離道
理分明也。若同時セハ。如何ンカ分麁細不同
哉。隨今祕密前後次第&MT06279;麁細極細
三妄見。又三劫寶珠下麁垢已除尚有細
仍可異時斷也*一義云。眞言行者
佛地三昧道。三妄微細清淨光照故。同
時佛徳覺也。故不異時斷。但約
細極細次第前後。擬スル常途一邊也。
實義。一。今若一生度此三妄執文。
ニハ三妄同時斷證據。雖然今只明一生
頓悟。必同時異時斷マテノ委細
然就第一重内 以下別説經文。於
見修無學三道。明三種三妄執也。第一
重者。指初劫言也。百六十心分三重
一重故云第一重也。此即三劫分三重
意也
最初解了唯蘊無我時即名出世間心生
也 此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最初
者小乘斷惑見道故。望修道無學道
最初。下釋學摩訶衍時學摩訶衍人初得
出世初心。與小乘見道適齊仍最初解了唯
蘊無我位見道ナル事明也 一。見道
蘊無我事。見道無我諦理故。唯
蘊無我道理見道ナル事明也。所詮見人無我
諦理故名見道。然不法空道理故云
唯蘊。大師存法故唯蘊。遮人故無我釋。此
意也。一。大師依唯蘊無我文。立第四
得名。是攝諸部小乘。十住心論第四云。
佛爲聲聞人空法有之理。所謂
トイハ則人我等。法則五蘊等法。此唯蘊無
一句中。攝一切小乘盡。故今聲聞
唯蘊無我住心聲聞行相。約
見道之見。爲第四住心總名事一往
思。但十住心得名。或約初心。或付究極
邊邊故。如第四住心。見修無學
中先約見道名得ルニ意無相違。一義
云。總&MT06279;聲聞乘分齊不唯蘊無我。人空
法有宗旨故。仍唯蘊無我義可三道也。
而今見道唯蘊無我事。證理最初故
也。經ニモ謂如是解唯蘊無我説。疏最初解了
此即唯蘊無我最初故也。修道無學道無
蘊無我道理意。仍無相違。一。唯蘊
無我諸部小乘事。一。聲聞位有七方
便四向四果等次第。今何從見道
乎。答。經意。明三妄能超故。依斷惑
見道説始也。總言之可方等
也。隨六無畏見道已前
世間六十心 世間六十心者。上
六十心也。此即屬見煩惱也。此六十心
出世淨心以前。種種雜起スル煩惱ナル故。云

我倒所生三毒根本 我倒我見顛倒
也。於無我法。顛倒&MT06279;スル故云我倒。演密
。謂世間衆生無始我之自性
唯依諸蘊實我。由我故起種種
。造種種種種。成三毒
詮我倒所生者。依邪師邪教邪分別
見惑也。一。見惑有十煩惱。今何云三毒
根本耶。答。三毒。諸惑根本故別擧之也。一。
世間六十心與我倒所生三毒根本同異事。
*一義云。六十心我倒所生三毒トハ同也。六十
心即我倒所生三毒故。付之今三劫建立。
百六十心麁細極細三重。隨百六
十心通見修二惑今不百六十心
見惑。擧六十心乎。答。同見道所斷惑故
之。今不六十心六十心見道所斷
惑事不顯。百六十心見惑初劫
見道所斷ナル事不釋也。一義云。六十心
我倒所生三毒各別意。我倒所生
三毒根本者百六十心見惑也
越三妄執也 此結成也。此。貪嗔癡
三毒名三妄執タリ。大師一處中貪嗔癡
三妄執。可知彼
復次有三妄執。所謂根境界 已下釋
境界淹留修行。根境界トノ三種
惑故。此三妄執也。是即迷事修惑也。事
者。三科等事法也。意。三科縁生無性&MT06279;
實法。而迷無性實有故。和合
ヲモスル意有之也。惠暉一云。十五唯
修斷者。五根五境及善無心王爲所依
。修惑爲能縁。是所縁ナリ。此能縁縛
修道修斷者六根。境者六境。界
者六識界也
淹留修行 一義云。有迷事故爲根塵
留礙修行故。云淹留修行也。*一義
云。淹留修行者。淹淹久義。留留滯
也。意。見惑見道十五心一刹那預流向位
之。修惑難斷惑故。於三界九地一地
九品不同。八十一品修惑&MT06279;。於一來不還
阿羅漢向マテノ三位漸漸斷故。依位長遠
留修行也。所詮見惑分別起惑。麁強故一
位斷之。修惑無始薫習倶生惑。難斷故於
三位之。光記云。見惑易斷總立一果。修
惑難斷。別立三果天台釋云。見惑易
石。修惑難斷如藕絲三科
留礙義。後意。斷惑時分久遠
スル義也。但被留礙故久遠修行。爾者二義
ニハ同意也
根謂六根 是釋根境界。六根眼耳
鼻舌身意根也
境謂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
界謂六識界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也
内外十二界即是根境。故合言之 此
意。界名字十八界通名也。爾者十二入ヲモ
界可名。而十二界ヲハ根境表故。所
ヲハ六識界意也。付故合言之釋異義
見。一義ニハヘシト讀。意。如内外十二
根境ナリ。故殘界六識界也
御釋意也。*一義云。十二處門時。六識ヲハ
十二所&MT06279;云御釋意也。今可

此是三果學人所留滯處故云淹留修行
 是經淹留修行釋也。付之古來料簡不
同也。三果學人者。前三果即預流一來不還
三果也。第四次下無學聖人也。意見
。前最初解了唯蘊無我位斷之。是即見
道十五心位所斷也。第十六心預流果即修
道位也。從此預流果不還果。此修惑
留礙也。阿羅漢向ヲハ不還果得意
也。付。難思。大師十住心證文
三劫經文時。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
留修行ヲハ第四住心。拔業煩惱株杌無
明種子生十二因縁ヲハ第五住心縁覺
。仍拔業煩惱等是限縁覺今根境界
淹留修行文聲聞前三果ナラハ聲聞第四ヲハ
得意乎。仍不審也。若又拔業煩惱
論聲聞第四應果。二個住心可
混亂歟。又何第四住心乎。又
十住心背暗向明次第不成立。答。既三果
學人前三果有學事解釋分明也。爾
者聲聞第四ヲハ拔業煩惱等縁覺
合論。但聲聞第四縁覺トヲ一處
セハ。二箇住心混亂心續生次第不成立
テハ。云トキ一文合論スト。何淺深乎。
縱斷惑淺深。智明昧故。四五
心不混亂。縱又雖一文スト。斷惑淺深
意事可之。同雖業煩惱無明
淺深故。例セハ如第二劫第三劫
細妄執極細妄執。他縁覺心淺深一道
極無眞言差別如之。次四五住心經文
別屬事。今經文意趣。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
境界淹留修行。聲聞見道修道爲面兼
縁覺學位。拔業煩惱等。縁覺果位爲
聲聞第四也。而大師付面淹留修
マテノヲハ第四住心。拔業煩惱等ヲハ
住心引也。若依一義者。至聲聞
無學即成獨覺故。拔業煩惱等聲聞
無學又成獨覺位可之。取彼獨覺
第五住心也。十住心論第五云。以阿
羅漢等迴心亦成獨覺故*一義云。可後三
。其拔業煩惱等偏説縁覺乘
故。根境界淹留修行マテノ文。聲聞四向四果ヲハ
意盡。仍三果一來不還阿羅漢
果也。此時預流果ヲハ前見道處可得意也。若
毘曇者。見道是十五心也。此十五心
預流向位也。雖然擧向位果位此所
意也。若依成實論者。無間道伏。解
脱道斷釋。前十五心猶斷惑不極。第十六
極諦理故。第十六心預流果位猶見
攝也。爾者。預流果最初解了唯蘊無
經文意。仍云三果學人後三果
也。難云。若後三果。第四是無學位也。何
三果學人乎。次根境界淹留修行文。
是修道所斷惑也。何無學道所留滯ナラン乎。
旁以不審也。會云。不修道惑時無學
顯。仍修惑礙第四果事無相違。次後
三果&MT06279;學人事。聲聞爲有學縁覺
對辨也。天台通教性相意。初地已上同
是學人。八地已上同無學人&MT06279;。第七地マテ
有學。第八地已上爲無學。而聲聞第七地已
辨地マテ共行。第八地是支佛地也。仍聲聞ヲハ
有學也。今性相也。難云。誠通教
ナラハ一義無相違。今初劫聲聞縁覺是三
藏教安立也。非通教三乘共行。爾者。何
レヲ例證乎。又次文限縁覺。彼レハ
無學聖人所斷最難斷處。縁覺有學位經
文似闕如何。重&MT06279;云。無學聖人者。是擧
。斷業煩惱位即可因位。次用通教性相
事。可二義。一義云。今小乘三乘。借
&MT06279;學無學名義之也。一義云。今疏意
三乘共行。是通教意也。但疏家意。通
三乘共行意小乘分齊思食歟
復次有三妄執 已下拔業煩惱株杌無明
種子生十二因縁經文釋也。是以煩惱
無明トノ三種三妄執
謂業。煩惱株杌。及無明種子 十住心論
業者惡業若小乘ナラハ七支。凡
者古業新起之。今新起得意
歟。於古業羅漢等之故△煩惱者五根
煩惱乃至百六十心隨煩惱等也△株杌
二歟。十住心論業煩惱株杌猶此而拔
總株杌無明也。十住心論。速拔無
明株杌△及無明種子此十二因縁能生
無明見。其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
意。無明種子十二因縁能生聞。十住心
ニハ。因即十二因縁。種者無明種子
能生無明種子十二因縁
歟。又十二因縁無明細分意歟事。
凡縁覺所觀所證法門不十二因縁。爾
者。十二因縁外別能生。守護
經。以不正思惟無明。釋摩訶衍論
不如惑無明。是等皆以無明用
因。故別非能生體。今彼准知。付
當段業煩惱無明種子意。學者了簡不
同也。覺苑無明種子。非想地第九
修惑義歟。是即聲聞第四果縁覺
微細惑品也。名種子十二因縁
能生故。立種子。強非現行種子歟。
之。依者。業煩惱種子共
聞縁覺所斷通見。依他門五大院等
者。業煩惱聲聞所斷。無明種子是習氣。縁
所斷義。依者。業煩惱聲聞所
斷。無明種子種子現行對辨。習氣
種子見。仍二乘斷惑淺深見。今依大師
御釋者。業煩惱種子共被縁覺所斷
得意。十住心論第五云。拔業因種心者。麟角
之所證。部行之所行。觀因縁於十二。厭生死
乎四五。見彼花葉四相之無常。住此林
三昧於無言。業惱株杌猶此而拔。無
明種子因此而斷 又第五住心名拔業因
種心。此等意。業煩惱種子共縁覺所離ナル
明也。聲聞所斷説故重不
義謂之。業煩惱等聲聞之條勿論
也。雖然。今聲聞縁覺所斷各別擧時。約
縁覺業煩惱無明三妄執見。大師。經
云縁覺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縁
御引證アテ縁覺拔業煩惱事。
聲聞覺。一。今云明種子現行種
子習氣間何乎。答。此事難測。先於現行。聲
縁二乘共不三界見修二
。種子ヲハ小乘ニハ多分云説。大乘ニハ種子。是
又二乘所離淺深。習氣ヲハ小乘ニハ
染汚無知。強不所斷。付之。聲聞鈍根
之。縁覺利根故一分離之故大乘
同性經縁覺十地時第十地習氣漸
薄地。爾者。爾種子習氣意歟。難
云。現行種子對辨種子習氣之。
唯識論種子既是習氣異名而習氣
本據無之。爾者。今人執釋子
意。二乘同斷之可見歟。對前三果學人
即是無學聖人釋。尤聲聞第四果縁覺トヲ
スト覺。而爲第五住心得名。第五住心
證事。取縁覺方證據也。且
事。二乘相竝中。簡聲聞縁覺
意。爾者如何。答。或云。天台誓扶
習生。爾者。習氣既有引生義。名種子
妨歟。難云。他宗誓扶習生義。正不難知。
上於菩薩者爲利他生故。以習氣
生義雖之。縁覺無學後。無餘𣵀
所期。依何習氣種子名字乎。
旁以不審也。此事能能可
即是無學聖人所斷。最難斷處 此
也。無學聖人二乘通局事如
凡有三種三妄執也 此結成上
大日經疏第五十七終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五十八
          上半三日

學摩訶衍人初得出世初心 上來小乘
見修無學三道マテハ料簡畢。已
下明學摩訶衍菩薩釋之内。至マテ昇沈有異
一段付可料揀。此一段文初明見修
無學三道。次釋離建立宗等經文。後釋
是湛寂。三節分明也
學摩訶衍人。初得出世初心。與小乘見道
適齊。然不聲聞正位。所以爾者。由
初發心即知心性但爲我倒覆未
現前。爾時諦觀陰界入等悉從縁生。無常
變異。是中何者是神耶。作是推求即了
神本不生。度無量見網。淨菩提心少分増明。
菩提心勢力所以不二乘地
初劫中三乘相竝中。上來約二乘之。
已下明菩薩行相中此一段聲聞齊見道
之也。付之。此學摩訶衍菩薩意。學
者料簡不同也。一義云。初劫小乘三乘故。
此菩薩是少乘菩薩也。然名學摩訶衍
事。以小乘三乘大中少義邊也。意。聲聞
小乘。縁覺爲中乘。菩薩爲大乘義門也。
天台四教義第四云。若聲聞小乘教門。乃
至若縁覺中乘教門也。若菩薩大乘ナリ。慈
弘誓アテ衆生。爲&MT06279;爲大教門。以道諦
行六度是釋三藏教三乘文段
也△與小乘見道適齊者。小乘三乘同&MT06279;
汚無知人我見。共寂滅涅槃故。斷
見惑時齊見道也。一義云。此菩薩般若
明三乘共行見。故天台四教
菩薩也云云 一義云。能寄齊眞言行者也。
此菩薩處證。是中有無量寶
若常途藏通二教菩薩。人空湛寂
ナル故。難無量寶王云云但此菩薩非
寄齊眞言行者見。其故學摩訶衍菩薩昇
&MT06279;一重法倒。名證寂然界菩薩。然以
寂然界菩薩。六無畏第四法無畏。爲
寄齊。仍眞言行者也。又十四卷
第八云。若如學摩訶衍人。皆知
中有實相寶。但以善巧故。各以
所得。競持瓦礫。謂是眞瑠璃珠。歡喜
&MT06279;智人。今以眞言方便
圓善スル時還淨菩提心。三障消除
寶性明現。然此只是觀心&MT06279;。未是證心
此釋既對眞言行者學摩訶衍菩薩
善巧。非眞言行者事明也。爾者異義雖
不同。先小乘菩薩可意歟。一。此學摩訶
菩薩經文雙説歟。亦經聲縁二
行相。然疏家菩薩&MT06279;釋可
歟。△然不墮聲聞正位是菩薩出世初心
聲聞而不聲聞地。付
聲聞正位分齊事。一義云。指見道
也。智論第二十七云。聲聞法中。從苦法忍乃
至道法忍。名爲正位△所以爾者等已下
二乘地之由△彼從初發心乃至
未得現前是明學摩訶衍所知。心性
者。淨菩提心△但爲我倒乃至現前者。是
我見能覆タル△爾時諦觀乃至是神耶
是明了無我△陰界入等者三科
也。此三科法皆因縁所生故。云無常變異
之今爲人我不生。擧陰界入等事。
我執必依法執起故。所依五蘊從縁無
。空能依神我也。六無畏無我無畏
云。謂觀唯蘊無我時於陰界入中。種種分
折推求スルニ我不可得此自色縁者譬ヘハ
樹則有影現若無樹者影由何生。今
五蘊猶從縁生自性。何況此積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