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中間答兩節見タリ。問。乳ヲハ妄心醍醐
菩提心見。就其依譬説乳酪等五味
轉生也。約法妄心超越&MT06279;淨心。故眞
妄體別也。仍法譬不齊也付之一義自元分
喩故無相違△一義云。自宗意元煩惱
菩提共心佛祕號ナル故離妄別無眞。故法譬
其意可同。凡妄即眞常途中性宗已上
盛談之。一義云。乳性醍醐所具淨。
能具乳等妄也△答言是答説也。若乳酪
等者五味相成次第分明也 一。取五味
事。六度經譬五藏本據。二教論
十住心論等釋也疏末卷第五曼荼羅
時取五味譬或以五味因果也。釋
云。因四味。皆悉無常ナリ。果如醍醐。是即
天台以五味五時教。如是不定也
△乳酪生熟等者可六十心麁細
即是醍醐生也者。當菩提心生義。即淨菩提
功徳也。或一義云。今問答&MT06279;
百六十心妄心。付淨心本末此譬
義。此時乳本有菩提心
行者最初開發金剛寶藏。時見是心性
淨虚空諸數量。爾時離因業生佛樹牙
生。此牙生時已遍法界。何況枝葉華果。故
生廣大功徳心行戲論故不
轉。猶若閻浮提檀金無能説其過惡
故云其性常堅固 是釋生廣大功徳等
△行者最初開發金剛○開發金剛寶
初地淨菩提心。疏二。從初地即
得入金剛寶藏△見是心性○者。釋淨菩
提心無邊際。即以虚空無邊際
提心也△爾時離因業生佛樹牙生者釋
一字。上釋。縁業生者謂爲有情癡愛○成
萬徳開敷菩提樹王彼意。因業縁業トハ
其義同也。依業受六趣因業生也所
詮因煩惱。業煩惱身口意不清淨業。生
果報也。即離煩惱業苦三道初地虚空
無垢菩提心佛樹牙生也 一。初地牙
二地牙事△此牙生時○是釋廣大功徳
此牙生時已遍法界初地菩提心。即當
提心生。禪要周遍法界如始所説名爲初
文取意疏末卷ニハ見此曼荼羅法界○△何
況枝葉花果。因廣擧後位功徳也△或一
義云。初地因行果。故。此牙生時初地
菩提心爲因。何況已下初地行果取義。
即當三句也△以過心行戲論者。心行
心行亦寂義。戲論言語盡竟。意出
因位言心。本初不生心地ナル故離破壞轉
變相。常住堅固ナル義也。就其不可破壞
心行。不可轉戲論意歟。若又通
&MT01302;相違△猶若閻浮壇金○常住堅固
譬也。閻浮壇金不可破不可轉義。無能説其
過惡過心行戲論義也
若知自心有是印。當知是菩提生也
是釋知彼菩提生△有如是印者印決定
不改義。即上其性常堅固
大日經疏第一末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八
           下半八日

次有一偈半略答菩提心相貎 九問答説
内。第一菩提心生終至當知是菩提
生也了簡畢。已下從初至保初心爲極果
一段文了簡。此一段文。初第二
菩提心相貎答説釋。後第七及彼行答説
釋。大兩節見タリ
次有一偈半略菩提心相貎。以世間更
法可以表示淨菩提心相。唯除
虚空喩小分相似。故云無量如虚空 是初
菩提心相貎答説。於中初屬答説。次
世間下別釋經文。經文中。初釋一偈
爾時行人下釋後半偈。所次有偈
經文兩節被釋也△略答菩提心
相貎上答説答第一菩提心生菩提
體性。今答菩提心相貎性相其次第分
明也。就其性同異事。疏卷第七云。邏字
門一切諸法一切相不可得故者。梵云邏吃
。此翻爲相。有人云。性相無差別。如
火性即是熱相。或言。少有差別。性
其體。相言可識ナリ。如釋子受持禁戒是其性。
剃髮割截染衣是其相此學者了簡不同
也。一義云今菩提心相貎者無相相也。説
本來寂無相。或釋本有不生。此無相不生トハ
即菩提心性也。故性相不異也。爾一法
自體邊性。望他縁相也△一
義云性其義各別也。上釋第二復以
云何相知發菩提心者。相性成レハ於内
必有相○菩提心生スル何相貎此意
性相内外其不同也 釋摩訶衍論等
眞如體性。本覺恒沙功徳相大。性相
分別可知彼等。所詮無相不生體性ヲハ
性然トモ無量徳相差別顯現スルヲ相。此相非
有所得。故説本來寂無相本自不
也。又自宗六大四曼&MT06279;
意也△以世間○已下別釋
也。於中。初一偈中初ニハ上一句譬如
虚空下下三句。仍以世間○無量如虚空
者釋無量如虚空一句也。世間○淨菩
提心相者菩提心相貎。即無相ナル釋。上
一本十
五丁四
菩提薩埵得名時。三者菩提薩
埵。無上菩提過一切臆度○不思議心
又六無畏釋段云。然此心在纒出纒皆
畢竟無相○又云。心垢盡處○更表示耶
又上淨菩提心觀三界六趣色心三科
表示義相廣説之。可知彼
但是約遮情門一邊。付表徳義離心之外
更無一法故。一切諸法皆菩提心相貎
意也△唯除大虚空○是世間易解
中太虚空相空相。少分無相菩提心
釋。一處御釋云祕藏記如虚空者稱
遍法界耳。非其體。諸佛身者如
同時照&MT06279;而不障礙。唯佛與佛乃能見知。
凡夫肉眼見。此喩之極虚空
故曰如虚空其小分相似事。上三末四丁
虚空遍一切處畢竟淨無分別三義
是等少分相似故以喩無相菩提心。然
是中復有無量無邊祕密甚深之事。實ニハ
世間虚空遍喩スル此意也
譬如虚空不煙雲塵霧之所染汚。其性
常住離諸因縁。假使八方大風吹盡世界。亦
其動。自本初以來常自寂滅無相
今也。心相亦爾。從無始以來本自不
生。以本不生故無一法能令染汚動搖
常住不變。永寂無相。故云不染汚常住。諸法
不能動。本來寂無相 已下釋不染汚常住
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三句。此中初譬説。
心相亦爾法。付之△一義ニハ。經不染
汚常住等三句法説也。爾疏擧虚空
法也。仍譬如虚空等御釋
無量如虚空ルニ虚空。或一義。上句如虚
義不染汚常住等三句貫統可意。無
ナル&T069222;虚空。亦不染汚常住&T069222;虚空。經文
意可見。依此義譬如虚空等譬説直當
如虚空虚空見也△譬如虚空○離諸因
虚空畢竟淨義也。合不染
汚常住△煙雲塵霧者瑜伽論等説十三
顯色中出四種也△其性常住離諸因
縁者是釋虚空常住法。可諸法不
能動義。疏末云。離諸因縁者。虚空因縁
造作。故云△假使八方大風○是釋
經諸法不能動。八方大風者。演密鈔第三
云。疏八方大風者。按曰。東北方條風。
東方明風。東南方清明風。南方景風。西南方
涼風。西方颼風。西北方不闇風。北方廣莫風。
是爲八方風法者可利衰毀譽稱
譏苦樂違順也△自本初以來虚空
無相義也。合法可本來寂無相也△
心相亦爾已下合法也。心相者即菩提心
相貎也。雖九問中心相其文言同也
也△從無始以來本自不生今疏末卷
菩提實義時。而實無覺無成也此意
也。又大日經開題大毘盧舍那成佛
時。清淨故。無始故。無終故。此即法
爾所成&MT06279;ルカ因縁所生故○又云其性常堅
固知彼菩提生不染汚常住諸法不能動。圓
滿スルカ是無量無邊之徳義故曰成。此成
大字故即是大成就之成也此意。自
性法身法爾所成證據證當段菩提心生菩
提心相貎見△無有一法○菩提心
諸煩惱染薫流轉起動故云爾。
大日經開題云。況復曼荼羅性佛圓圓
圓。大我眞言本有之又本。風水之龍不
其波瀾。業轉之霧不 其赫日。法
華開題云。洎&MT06279;テハ乎雙圓性海ニハ常談四曼
重如月殿ニハ恒説三密自樂。人法法爾タリ
廢何レノ時。機根絶絶タリ正像何△常住
不變○大方於無相自宗意有遮表
兩義。約遮情門時泯諸相ルヲ一法
無相。表徳門時。無&MT06279;具云無相也△
故云等是釋經文
爾時行人爲此寂光所照。無量知見自然開
發。如蓮華敷。故云無量智成就 已下釋
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半偈。於中初釋
上一句。此智成就已下正等覺顯現
。△爾時行人爲此寂光所照者。行人
初地相貎顯現行者△爲此寂光所
者。寂理。光智也。至初地スル本有
位也。常途意初地見道時智與
平等平等倶離能取所取相釋摩訶
衍論ニハ。初地已上菩薩眞如法界爲自身
般若實智爲自心。但法相等理智有爲無
爲隔歴セリ。釋論。先生滅門始覺行相淺略
義門ナル故所證理智無相體性也。今所指寂
心内祕密理智二徳也。就其今寂光
無量如虚空不染汚常住諸法不能動
經文。理智共無量ナルカ故説無量如虚空
乃至理智共無染常住永寂無相ナル義也。演密
鈔釋兩義。彼鈔第三云。寂光者。寂謂心之
實相本自不生永寂無相&MT01319;光者即此心相
知不昧&MT01319;此意先義大都同也。但付本來寂
無相一句。寂光義分別。誠寂光名言
來寂無相經文顯處也。寂無相寂義。此
永寂無相自性神解徳光也。演密
鈔第三。又寂是三昧ナリ。光是大慧。行者得
一切蓋障三昧大慧光明。即能普照スカ
法性故曰寂光此意此寂光
上此菩提淨菩提心門名諸法明道○便
得除一切蓋障三昧文段義。但此義
得意。當段相連。指上本來寂無相見。
寂光名字。普賢觀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
舍那遍一切處。於佛住處名常寂光
本據。天台同居方便實報寂光四土時。
圓教佛土寂光土。隨而大師第八住心
下。寂光如來境智而知見心性
寂光身土別歟事有其沙汰所也。所
詮寂光土境界理智無相位&MT06279;。實雖能所
義分別スル時以理爲土。以智爲身。
身土不同分別スル也。文句第九云。離理無
身。離身無土。其名土者。一法。二義大方
法身體用別身土事。法相等意爾
也。唯識論第十云。又自性身依法性土。雖
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法相性異。故此佛
身土倶非色攝。雖形量小大然隨
事相其量無邊。譬如虚空遍一切處
兩部理智法身身土皆寂光境界也。故
經云。智法身佛住哪如寂照是金界智法
身住寂光義也。大師御釋十不同云。胎藏
是法界宮説也。雖スト色相唯寂光土也
是胎藏寂光。所詮顯家無相冥寂
寂光。故寶鑰第八住心時。心
境絶泯常寂土自宗此寂光境界
身土主伴色相。以之爲顯密不同。實ニハ
寂光本源六大法界體性也。前五大是寂。
第六識大是光也 一於寂光義天台意有
重重義門事△無量知見○無量智
成就經文釋也。凡談身心理智等無量
大日經宗肝心也。爰以十住心論第十云。又
云。復次志スレハ三藐三菩提
故知身無量。知身無量故知智無量。知
智無量故即知衆生無量。知衆生無量
即知虚空無量。此即横義○大日經王ニハ
無量心識無量身等。知ルハ是身心之究竟
即是證祕密莊嚴之住處所詮無量智者
一切智智也。異顯家一智一切
一切智智。明五智無際智等刹塵智徳
自宗實談。即身義御釋見。今疏上ニハ
三藐三佛陀者。三藐名正。三名遍。
佛陀名知。故曰正遍智也○然此宗中佛陀
覺。是開敷義。謂由自然智慧遍覺一切
リニ開敷セル蓮花無點汚。亦能開
一切衆生故名佛也此等意也 一。以
見二字止觀定慧分別事
此智成就即是毘盧遮那心佛現前。故云
等覺顯現。梵本云三藐三佛陀現也 是釋
正等覺顯現義。於中此智成就來無量智
成就。即是毘盧遮那心佛現前正正等覺
顯現位也。付其此心佛顯現位疏家前後
御釋邊邊見。今疏第二第三劫釋云。然行
者復以何法此門耶。故經次云所謂空
。空性者即是自心等虚空&MT01319;。上文無量如
虚空乃至正等覺顯現トイフ。即喩此心也。此
意。第八住心一道無爲心正等覺顯
合也。又疏第三云。以此中道正觀
有爲無爲界。極無自性心生スルハ。即是心佛
顯現&MT01319;。故曰正等覺是指極無自性心
心佛顯現當段經文并釋意初地淨菩提
正等覺顯現見。所詮正心佛顯現
自宗初地。開見心内祕藏。然菩提
徳相。一分地前顯故。或一道極無
此義釋也。境智皆是般若波羅蜜義。華嚴
心佛不異義相皆此菩提心遮情一理也。仍
相違。一。初地毘盧遮那心佛現前事。
若初地即極義ナラ者自元初地則毘盧遮那究
果徳得意。故疏第二指&MT06279;初地毘盧遮
那具體法身故又一處御釋。自宗初地
也法門也佛也菩薩也若不極義ナラハ。一分毘
盧遮那心顯現意得△梵本云○是擧
正等覺顯現梵本也。被梵語意趣。梵語
多含也。譯語一邊故多含也三藐
三佛陀梵語ニハ正遍知正等覺等多數翻名有
之。然正等覺是一邊也。一。心佛現前
理佛歟事遍明鈔第十問答。彼抄云。問。心
佛現前者。此心佛者唯心理佛云事歟。答。
爾。如實知自心ナルカ故云心佛。非
。問。正等覺顯現者依因縁力顯現スル
歟。答。三密因縁力也
佛已略説○ 已下釋供養行修行從是初
發心半偈。於中。初ニハ正消釋經文。或有
説言有人謬説也。付其供養
行修行從是初發心者答九問第七
彼行修行義。文相分明ナル故問答屬當
御釋無之也△一義明菩提心生菩提心
相貎二句答説餘義義。意
菩提心顯現因縁也。意依三密供養行
初地淨菩提心義也。爾者列大文猶可
二句答説。而今通&MT06279;二句生起
文故。別牒文作釋也。雖二義
義宜歟
佛已略説是心實相印若行者與此相應
知已具堅固信力 是釋二句義
承來。雖菩提心生菩提心相貎二句各別也
共被實相印也△若行者與此相應
心實相所顯菩提心ナル故擧能顯行者
相應也△已具堅固信力堅固信力
者即指菩提心體性。上菩提心生經文
性常堅固又菩提心相貎經文ニハ不染汚常
是堅固信力也。堅固信力事。上御釋
云。以是正見ナルヲ金剛即是最上
信解力ナリ
然此信力。本從眞言門供養儀軌行法
修行得淨菩提心。故云供養行修行從
是初發心也。已下正釋經文。然此信力擧
所顯。本從眞言門等能顯修行也眞
言門供養儀軌行法者擧本教。如説修行
行者修行軌則也△供養事下御釋見儀軌
者。金剛頂經開題云。儀軌者。儀儀形。軌
則也△如説修行○如説修行地前修行。
得至淨菩提心初地淨菩提心也。上九問
釋云。第七句云及彼行修行者次問&MT01319;
何行云何ンカ修行&MT06279;而能獲得無上悉地
文當以何行者今供養行門也。云何修行
如説修行也。獲得無上悉地者今得至淨
菩提心當乃問答待對分明也△或一義云。
如説修行等宿善修行。得至淨菩提
宿善純熟&MT06279;發心即到義也。此義不
此中供養有二種。一者外供養。二者内供養。
下文當廣説耳。是別釋供養義△一者外
供養○是供養内外。廣説下釋
其所何文&MT06279;事。凡當經
供養義處處説。雖爾内外分別不分明
隨而他門人師釋云。智證大師下文
供養。未内供之文。其意如何。和尚答
曰。觀心之供&MT01319;。此内供耳○今此
者。外香花外供養。若以運心
之香内供養。所謂觀心之供養也
運心内供養。事香花等供養
也。但是經文云事不。大日經第五
云。供養有四種。謂作禮合掌并及慈悲等
世間ノ與花香手發生スルトヲ。奉諸救世
十五供養&MT06279;四種。一是供スル&T069222;
花等及塗香燈等及至飯食トヲ。此世間供
養也。但以スル也。二者合掌。謂禮敬也。此
是印也。三ニハ慈悲。四運心。謂想香花滿リト
。運心已即用合掌印也。 慈悲三事
皆運心スル此經疏見。此四種
中初一爲外。後三爲内也。又不思議疏
云。供養有三。一者外供養。謂香花飯食
及燃燈スル道場等也。二者行供養。謂如
説奉行及禮拜持戒スル等也。三者理供養。謂心
&MT06279;法體外攀縁是擧三種供養
香花等外供。爾者行供養理供養
内供也△或一義云。凡内外八供養
字金剛頂經分明ケリ。依當經常五供
事供外。以理供内。第二品中明此事
供養。爾者指彼文處意得。都部陀羅
尼目云。此中供養會二種。事及理△或
有説言已下有人迷者。於中初擧
迷者説。後作能破説。此中總別重重見
或有説言。但觀心性無相無爲。不種種
紛動行菩提道。此説非也 大方佛法道理
事理性相有空相成妙有眞空道理不生不
二門成立スル處也。而偏執無相是迷人也。
故今疏前後處處破此偏見佛法
正義。付其演密鈔第三ニハ。疏或有説言等者。
此下十三行是形トレリ一類執禪者此意
執禪一類偏無相無爲ノ空理ルヲ
菩提萬行御釋見。華嚴清涼付禮分
十門。擧其中第一第二我慢禮唱和禮
其下有禪者。不&MT06279;此意此言
禮讃。甚爲失也此意今又大同也△
或一義云。總今被擧處廣被佛法
。故必シモ一類。不空御釋ニハ若怖
於塵境樂空寂所用愚拙之深細
也。如此之徒其類非一。或作聲聞或爲
愛樂空寂人擧外道二乘二類。又像法
決疑經云。若見施貧窮乞人復生嗔恚
此念。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スヘシ
定智慧之業。何用紛動無益事務。作是念
者是魔眷屬&MT01319;。其人命終墮大地獄經歴
是等意廣可妄見見。但演密
鈔約多分偏増先擧禪者一類歟。或一
義云。當段意自宗三密修行軌則。被簡
一心利刀顯乘分齊也。顯一心無相
極不内證三密行體。故今被此對
也。處處釋文可交合疏三出生義△此
説非也此初總非△如以四種不生○
委細被能破。於中法譬對辨分明

四種不生鑛中金性。雖復在因在
果常自無減無増。若不方便融滓
則此不生之金無得。行人亦復如
是。若不三種祕密方便供養行門
百六十心鑛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
此一段初譬。行人亦復下法説也△四種不
生者自他共無因四不生也△鑛中金性者
雜鑛金也△雖復在因○是雜鑛百練
其體無増減義也△若不以方便是不
種種練冶方便金體義也。合法
者。鑛中金性在纒本有菩提心。雖復在因在
果等是在纒出纒畢竟無相義也。若不以方
便等三密方便淨菩提心不生心不
義也。行人亦復如是○已下法説也。待
スルニ上譬説文相分明也。但此法説對譬
若不以方便已下見。如以四種不生
譬説ヲハ亦復如是意得歟。若又今
所用三密供養行門得淨菩提心
至要ナル故法説ニハ此義見歟。凡此一
法譬待對釋論第七卷前後相違難問門
其意同也。彼論云。云何相違。謂上文
是説。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相。
離念相者。等虚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
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説名本覺トイヒ。於
下文中是説。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
行故トイフ。上下二文如是相違セリ
龍樹阿闍梨中道正觀正以縁起故無
生義成。而汝謂龜毛兔角無生。是故墮
在失處 是以中論因縁所生法我説即是
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意佛法中
道正觀。被簡迷者外有無相スル&T069222;
△中道正觀亦是中道義意也△以從縁起
。因縁所生法義也△無生義成我説即是
義也。即a字門有空不生三義也。一
此文二諦三諦分別總別等分別有
△而汝謂○迷見。龜毛兔角者。
成實論云。兔角龜毛鹽香蛇足及風色等。是
名爲智論第一云。方廣道人言。一切法
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又如世人覩眞金百錬不移以爲妙性窮
。若五通仙人諸藥物種種錬冶。能化
土石之類盡爲金寶。其有食之住壽
長遠神變無方。當知眞金性中自有是力
。但世人無祕密方便故不得耳。淨菩
提心亦復如是。若以大悲萬行種種錬冶。
神變加持不思議業故。不未得謂
得保初心極果也 已下破初心爲
。於中初譬説。後法説也。世人諸顯大
。五通仙人譬自宗頓悟得意也。又如
世人等者上冶人類也△若五通仙人○
上神通。付其上下釋同異事如
△其有服食之者此明神通人殊勝
△當知眞金性中等者以果示因△但世
人等者對神通人冶人言也△祕密方
便者當仙人呪術藥力等。上云以諸樂物
故偏藥物三劫寶珠ニハ仙人呪術
仍以前後釋ルニ呪術藥力倶可有也△淨
菩提心亦復如是已下法説也△大悲萬行
者當諸藥物△得成神變加持者。當上住壽
長遠神變無方等義。於此菩提大悲方便三
。或長分別。或短初地ノ一位分別スル
兩邊可之也△不應未得謂得○
一道極無人以地前遮情空理
也。合譬者如世人百練眞金窮極
一處御釋極無自性心未得謂得
意也△或一義云。以自宗供養行修行從是
初發心極義セラルルト云云但此義
非也。顯密待對&MT06279;得意也。自宗初地初發
自證圓極位也。何云未得謂得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九
           下半九日

經云。祕密主無始生死 上來至第七
料簡畢。已下自初至時外道
亦以不觀時自性故而生如是妄計也。付
段文可了簡。此一段文。初牒文屬當。欲
明下別釋。此中初無始生死等總説經文
釋。後餘復計有時等釋。兩説見
經云。祕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我名
我有。分別無量我分。祕密主。若彼不
之自性則我我所生者。以下答心相續義
 是初牒文屬當分明也。付其今牒文
總説經文。然心續生答説廣可後段
故屬當御釋已下答心相續義也シ玉フ已下
置也。付其所已下先至八心
應了知空離於斷常屬當意也。
三劫同心續生答説也中間隔六十心
經文。故今已下ニハ世間三種住心一具
得意。隨而上牒文ニモ是故應了知空離
於斷常經文也。一義云。心續生答説廣通
十住心今已下答心相續義也御釋
三劫經文。其故大師十住心論第一
當段總説經文并下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
一具&MT06279;注。善無畏三藏釋。從此已
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之義此御釋。
分明今疏家已下三劫タリ。爾者以
此義本 一。心續生答説通十住心
歟事。通スル義時疏家上牒文并八心結成
ヲハ且約始牒スト義△二ニハ世出世
。先牒世間三種云云△三三劫等
心相答説ニモ故偏。限心續生世間三種
牒也△四ニハ中間六十心經文相隔故先牒
世間三種文已上快成鈔見。限世間三種
義時大師從此已下十種住心ヲハ十住心
世間三種住心是心續生義。故且約
釋。則言總意別意也。其故言&MT06279;&MT01302;十種
住心意取世間三種也△一義云。十種住心
者指人天十心也。即種子芽皰葉敷花結實
受用無畏殊勝決定十心也。以此等義兩方
會釋也。一。快成鈔云。於心續生義通局
重重見。一約世間三種住心。二ニハ三劫
。三ニハ總通住心品諸文。十住心論第一云。
又問。發趣菩提之時心所住相續次第
カアル。佛具答之。故經初品名住心
心品一品總稱也。仍一品悉見心續生義可
有也△或二部心續生意義可
有也。上九問答説最初勝大乘句。心續生
之相。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識總表文。廣九
答説總表心得一義有之依之也。但彼
第三問見。故通ストハ九問得意者也△
一。問ルニ心續生頌文略答。已下
長行廣答也。以頌文答時最初
心續生。今長行ニモ先被心續生
事。眞言行者住心次第。顯密二教差別。
專依此心續生顯故也。其上當品品號。
尤依此心續生住心品
淨心最初生起之由故先説愚童凡夫
違理之心 是第一住心由被總釋
也。付其今御釋。凡順理必翻&MT06279;違理
生起故爲順理心生起因由第一異
生羝羊闇心見。若約深祕得意者此十種
住心心内十點徳相一切智智體性&MT06279;
闕減。故被之可見也△淨心最初生起者
可當第二住心種子心也。故經愚童凡夫
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齊
云。世間從久遠來展轉相承&MT06279;善法之名
然以違理之心種種推求スレ&MT01302;而不得。後
時歘然&MT06279;自有念生&T069222;。我今節食持齊セント。即是
善法也△先説愚童凡夫違理之心今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