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名聲如佛者則其義也 雖有多義。名即聲
ルハタリ。付其或一義云。佛地論六義
外今疏付大薄伽梵釋三義。今此三義
標。大悲胎藏三部曼荼羅内證也。初能破義
金剛部。後有徳有名聲蓮華部中能息煩惱。
所從生義佛部取義也
經中多譯爲世尊 已下薄伽梵翻世尊
釋。△經中者指大日經。下經文如是説
已摩訶毘盧遮那世尊其外文非一也。若
又經中者通顯密諸經可得意歟
是歎徳之總稱 凡如來萬徳一一歎之。即
有無量差別總&MT06279;云世尊也。慈恩上生經
疏云。唯依梵本標薄伽梵。即第十號以此
一名總標衆徳此意佛十號中餘皆別徳
世尊總徳見。以此意可見歎徳之總稱之
義也
西方語法。言及尊者不敢直斥其名。必先
歎其功徳 天台弘決云。西方風俗稱名
爲尊○此方風俗避名爲敬此釋意西方
語法稱名爲尊者。今御釋不敢直斥其
似相違。但今御釋付稱名先表徳後
ルヲ名不敢直斥其名有御釋。故不相違
如云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連。頭陀大迦
葉。持律優波離等 此直不斥其名歎其
徳。證據被擧也△大智舍利弗者。法華二卷
云。大智舍利弗今徳受尊記天台文句第二
之二
引増一阿含經文云。我佛法中智慧無窮決
了諸疑者舍利弗第一△神通目犍連
第二
之一
云。又引増一阿含經文云。我弟子中
神通輕擧飛到十方大目連第一上生經
見△頭陀大迦葉文句第一
之二
引増一阿含
文云。佛法中行十二頭陀難行苦行スル&T069222;大迦
葉第一△持律優波離文句第一云。念數
對波離持律第一増一阿含經四十八云
故此經中例云薄伽梵毘盧遮那 是例西
方語法以世尊置上義
今順此方文勢或以世尊居下也 此順
漢土風俗世尊置下義釋也。金剛頂經義
譯云。薄伽梵此正翻爲世尊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十三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五上半
五日

經云薄伽梵 上來釋薄伽梵名義。以下總
解釋教主佛體所住宮殿等。於中初示能
佛身。次次云下明所住處此中初釋如
來加持。後次又釋歎下釋廣大金剛法界宮」
經云薄伽梵住如來加持者。薄伽梵即毘盧
遮那本地法身 薄伽梵名義上釋之。雖然
今重牒釋之事。上釋薄伽梵義。今示薄伽
體。故釋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是
則教主佛體見。付之當經教主佛體事。人
師異義不同也△一義云。以自性法身可
爲教主。其故五成就中教主成就句
スト&MT06279;。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疏家意
以曼荼羅中台佛號本地法身。疏三云。今
此中妙法蓮華曼荼羅ヲイハハ。毘盧遮那
常身即是華臺具體又二十云。此是毘
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華臺之體又大師當經
開題准餘經作三段者。自初如是我聞至
牙種生起二十五行十二字之經是初序説
分也此意准餘經分別三段時。以通別
二序爲序分。彼通序者是五成就經文也。
爾者當經之意五成就分齊不可相替餘
經。爾者薄伽梵是可教主成就事勿論也。
辨顯密三教論就大日經序分文分別
四身時。牒通序文此明自性身説法注。此
外處處解釋眞言教主釋自性自受用佛意
分明也。依此義者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
界宮ヲハ住處成就可得意也△付之大
師十住心論中釋當經一時薄伽梵住如來
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時。釋薄伽梵者總
擧塵數諸尊徳號。薄伽梵ヲハ通名塵數
尊。付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者正
釋復次兩釋見。正釋意以如來加持廣大金
剛法界宮如文配釋大日寶幢開敷彌陀天
五佛此意於佛身上分總表別釋二段
見。復次釋約四種曼荼羅釋之。如來大曼
荼羅。金剛三昧耶身。法界法曼荼羅加持
磨曼荼羅。廣大四種曼荼羅。各周遍虚空法
界義也。宮者所住義也。諸尊各安住自法界
三昧義判。依此解釋者薄伽梵住如來加
持等文非常五成就分別見如何△答。彼解
ルニ意古來有兩邊了簡△一義云不壞
五成就分別而彼御釋得意也。此時者
薄伽梵句是教主成就也。爾釋總擧塵數諸
尊徳號事。大日諸尊總體故具萬徳。故雖
大日一尊釋總擧塵數諸尊徳號也。我即法
身我即天龍八部等經文意此義也。住如來
加持已下住處成就也。此住處以深祕意配
釋五智四印也。是全同金剛頂經一時薄伽
梵金剛界遍照如來文以總句歎諸
尊徳。於本有金剛界已下住處分別五智
也。隨而住心論
第十
總釋一時薄伽梵乃至一切持
金剛者皆悉集會文時。此レハ總明大祕密究
竟心王如來大毘盧遮那五智四印及心數微
塵數眷屬此意薄伽梵住如來加持等
毘盧遮那心王如來也。一切持金剛者等
數微塵數眷屬見。下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
會者次明妙眷屬此意分明也△一義云。
於經文含淺深横竪重重義故隨而大師解
釋篇篇見。五成就分別是且竪差別之面也。
ニハ一一經文横含衆徳。故薄伽梵句ヲハ爲諸
尊徳號。住如來加持等文ヲハ或約五佛或約
萬釋之。十住心論御釋此通也。自宗
意或以理智法身爲教主以他受變化等
爲眷屬。一途在之。或又釋四種法身具陳
斯道四身共能説佛體得意一途在之。依
之或薄伽梵句爲本地自性法身。或爲塵數
諸尊徳號。兩樣有之也。今疏家解釋且約
竪差別分別五成就。能住所住各別釋也取
義。△異朝人師覺苑判當經教主他受用
身。演密抄第二云。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者
即應身他受用也又云。如一切諸佛説法
儀式皆住於應身此意當經説相他受用
隨機説見タリ故作此釋歟。此師本地法身
ヲハ或釋推功歸本義。或判眞應無礙義。仍
正論教主佛體時者定他受用身也。凡覺
苑意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ヲハ皆約
佛身釋之。付此義者雖相違常五成就分
別。顯密意可殊故以佛身直住處成就得
意歟。所詮當經教主本地身歟他受用加持
身歟事。古來大ナル算題也△一義云。當經教主
得意可有兩邊也。約普賢金剛手等久已
通達所見者可本地法身。約因人感見
邊者可他受用加持身。依之疏家解釋本
地加持兩樣見。雖然定メハ教主可本地法
身。依之教主成就句釋本地法身。大師判
兩部教主理智法身。凡此本地加持兩邊
菩提實義成佛外迹。或又自證化他二重也。
此兩邊一部處處見。此大樂院信日
阿闍梨了簡也
△一義
云。當經教主四身中ニハ自性身也。依之大師
處處解釋自性身判。本地加持ニハ加持
身也。意於自性法身有自證化他二徳。自
證邊心自證心心自覺心&MT06279;。而無言説説
法義此云本地。於化他引説法利生。此號
加持身。當經教主此加持身也云云。此傳法院
頼瑜法印料簡也
 疏抄ニハ表三身義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
法身ヲハ爲法身。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ヲハ釋報
身。其所住處ヲハスト他受變化釋。此意次云如
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トヲ各別
配釋。爾者如來加持能住報身。其所住處
住受用變化也。配釋經文者可當何哉。尤
不審也。若指廣大金剛法界宮等歟。此義ナラ
者疏抄意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
宮等偏約佛身作釋歟。若此義ナラ者十住
心論約五佛等判玉フ義勢可大同。非常五
成就分別義歟。薄伽梵事上釋之 毘盧遮
那事。題額下スト見△本地法身者。本者根
本。地者依地。即所依義也。如爲大地萬物
所依故云地。法身者。法軌持義即諸法也。
體義也。法身萬法體性故云爾。或又法
者直指法性。演密抄釋此義也。演密抄第二
云。疏本地法身者即實相法身也。一眞實相
タル&T069222;萬化之本猶如於地爲萬物之依故
曰本地。言法身者。謂此實相能執持萬化
即此軌持假名爲身。法即身故本地即法身。
竝持業釋又演密抄引華嚴清凉師釋出
五種法身。其中今當第四實相法身判。彼
抄云。又法身有五。清凉云。一法性生身。言
其生即本之法性故。二功徳法身。推其因則
功徳所成故。三變化法身。就其應則無感&MT06279;
不形故。四實相法身。語其妙則無相無爲
故。五虚空法身。稱其大則彌倫虚空故。
於此五中。今當第四實相法身。以別揀通
即本地之法身ト云フ所詮薄伽梵即毘盧遮那
本地法身之文。若本地教主ナラハ者教主成
就句故。教主佛體ナル事明也。若他受用加持身
教主義ナラ者是先擧能現本地法身可得意
也。若依覺苑意者。教主他受用佛或約推
功歸本之義。或以眞應無礙意釋毘盧遮那
本地法身可得意也
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 已下明所住處。於
中初釋如來加持。後次又釋歎下釋廣大金
剛法界宮
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名佛受用
身。即以此身爲佛加持住處。如來心王諸
佛住而住其中 此明加持住處。就之如
來加持以下經文得意異義見。若本地身教
ナラ者如來加持以下住處成就經文故
是所住器界即三昧耶身可得意。然經説
如來疏釋佛受用身。以四種曼荼羅即是眞
佛之意作此釋。或又有人法一體四曼不離
道理故作此釋也。就其所住之土名受用
身事△一義意者。經説理法身佛住實相
智。自受用身是智法身故。指智釋受用身
也△一義意者。大師四曼義中四曼四身
配釋時。以三昧耶身配釋受用身釋スト&MT06279;
由。三摩耶者自性身所受用故今此意也
取義。若他受用身教主ナラハ者。説如來名ルハ
受用身他受用身如來可得意也。演密抄
云。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者即應身他受用
也。次疏釋成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言如來
心王等者。如來是所住。心王爲能住。如一
切諸佛説法儀式皆住於應身。即本地身
&T069222;教主約別就勝唯是眞身。故經云應
化非眞佛亦非説法者推功歸本言法身
説。又下説法處即是如來身。師子座亦爾。依
正尚猶無礙。豈佛身眞應而屈定セン耶。亦得
&T069222;如來身説國土身説菩薩身説等。今但
説眞應二身如般若論説。有二佛。一眞佛
即法身。二非眞佛即應化身。又華嚴云諸佛
身心本無二應物分形滿世間。又云佛以法
爲身清淨ナリ如虚空所現衆色形令入此法
中等。然諸經論或説三五九十身等。統而明
之一法身也。若此經教主隨機見有本地
加持二身云義者。上本地身則説自證邊
也。已下他受用加持身即説化他義佛身
可得意歟。若自性上本地加持得意義者。
次云如來以下自性化他義可得意也。
所詮此等義如來加持以下文佛身了簡スル
也△又他門五大院本地法身爲能加持理
法身。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ヲハ自受用智法身
即所加持身ナリト釋。見聞語三密得益ヲハ他受
用變化身判。此等了簡相違常五成就分別
之義。但以此義通得意者不動五成就分
別之住處成就名目。而常途意以器界爲住
處成就。今自宗意以佛身爲住處成就可
得意也。如來不同ナル事。自元顯密意各別
ナリト可得意也。如此諸義不同中以本
地身教主通得意。如來加持以下
處成就句。即所住三昧耶身可得意也。其
下釋スト&MT06279;菩薩之身爲師子座經文上説金
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次云大樓閣寶王。亦
即是如來身。今云。師子座當知亦爾此意
金剛法界宮樓閣寶王師子座共所住之三
昧耶身也。而今釋如來身。爾者所住名如
來事不可及疑。付中。樓閣寶王三昧耶身
云事。開題解釋分明也。彼釋云。樓閣寶王者。
即如來三摩耶身。三摩耶身遍十方虚空界
無所不至住其中。大曼荼羅身亦復如是
仍諸師以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佛身
取義。云非所住三摩耶身義相違開題
釋歟。又祕藏寶鑰。住金剛法界宮及眞言宮
殿等是又以當經金剛法界宮眞言宮殿
一具爲所住見。彼眞言宮殿十八會隨一
會處故。器界而非佛身。下云次又釋歎加持
住處故云廣大金剛法界宮故。如來加持與
法界宮其體一ナリト見。依此等道理薄伽梵
住之佛身。以之爲當經教主。如來加持廣大
金剛法界宮所住之土即三昧耶身云古徳
一義有之。以之可爲本歟△次云如來者
牒經文。是佛加持身等者釋也。住所説如
來事。簡常途以四大等爲非情。自宗意
界等又是如來三昧耶身故説如來。釋是佛
加持身也。佛者能住佛身。加持身者所住土
 所住之土名加持事△其所住處者。説
住處成就故釋其所住處也△名佛受用身
者。住處名受用身也。名受用身由以前了
聞畢△即以此身爲佛加持住處者此身
者指受用身△爲佛加持住處者。佛能住。
加持住處所住也△如來心王諸佛住而住
其中如來心王能住佛即當本地法身。此
加來非次云如來如來。彼所住故。但演密
ニハ。言如來心王等者。如來是所住。心王爲
能住判故以如來爲所住異今義也△諸
佛住者。智論第三云。住王舍城今當説問曰。
何以不直説般若波羅蜜。而説住王舍城。
答曰。説方時人令人心生信故。云何名住
四種身儀。座臥行住是名住。又以恐怖魔
軍衆自令弟子歡喜入種種諸禪定故在
是中住。復次三種住アリ。天住梵住聖住。六欲
住法是爲天住。梵天等乃至非有想非無
想天住法是名梵住。諸佛阿羅漢住法是
名聖住。於是三種法中住聖住法憐愍
衆生故王舍城住。復次布施持戒善心三事
故名天住。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故名梵
住。空無相無作是三三昧名聖住。聖住法佛
於中住。復次四種住アリ。天住梵住聖住佛住ナリ
三住如前説。佛住者。佛住首楞嚴等諸佛
無量三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
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門。如是
等種種諸佛功徳是佛所住處。佛於中住。略
説住竟 大師開題云。次住如來加持者。
如來即是佛加持身。上云住者。佛受用身心
王之佛而住其中。是無相法身也此意佛
受用身心王之佛。共能住佛身見。依此意
者。今疏釋ヲモ次云フハ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
住處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爲佛加持住
處可讀文歟△一義云。開題云住
者佛受用身ナリト讀文。住約所住。彼住所
用身御釋有ルト了簡。此時者疏釋ヲモ名佛受用
身訓受用身可名所住也。但經住如來加
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字能住見故
不審也。雖爾十住心論住者顯能所二
釋故。住言通能所見。爾者所住
ニハ釋可得意歟
既從遍一切處加持力生即與無相法身無
二無別 已下示不生而生義。是疏家解釋
通相也。於中初明加持身與無相法身無
別。後而以自在神力下明神力所現△既
從遍一切處加持力生者。能生即心王毘盧
遮那也。指毘盧遮那云遍一切處。瑞相
段以不異如來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也
是心王毘盧遮那名遍一切處也。所生是
加持身。即所住也△即與無相法身無二無
別者能生所生無二義也△無相法身者指
能生心王毘盧遮那。心王毘盧遮那名無相
法身事。遍一切處萬徳圓滿無相不具故
云無相疏十四云。無盡者無相之別名。十
住心論第三云。若入阿字門悉離一切相。
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是則法身普現色身
此等意也。覺苑師所住他受用身得意故。
約佛身上能生所生作釋。演密鈔云。疏既
從遍一切處等者即法界處也。即從法界加
持力生故。下經云時薄伽梵廣大法界加持。
釋云。毘畐羅是廣大義。謂深廣無際不
可測量。如是諸法自體名爲毘畐羅法界。
諸佛實相眞言實相衆生實相皆是毘畐羅
法界。以更相加持故名法界加持也。生者
出現義。又比應身既從本地加持功徳力
生。即與本地無相法身無二無別。清凉云。
如冥室曦光隨死而照。光雖萬殊而本是
一。故曰既從遍等
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衆生見身密之色
聞語密之聲悟意密之法。隨其根性種種
不同。即此所住名加持處也 已下。明神
力所現。於中初擧所現不同。後即此所住
下結成也△而以自存神力○意密之法
擧所現三密。付之依覺苑師意者。今所住
他受用身得意故。今所現三密ヲモ他受用身
所現三密得意歟。依五大院意者。上其所
住處名佛受用身ヲハ自受用智法身判而以自
在神力以下三密業用ヲハ他受變化二身
簡。此等住如來加持等佛身得意故無
相違。若住如來加持以下文所住三摩耶身
得意義リナラハ通今三密業用次云如來是佛加
持身所現見故。三摩耶身ニハ難得意者
也。答。古一義云。今三密説法是所住三
昧耶身業用也。當經意有四種曼荼羅身
法得益見故。尤可有三摩耶身説法得益
也。大師御釋十住心
論第一
云。今此大日經明如是
無量四種曼荼羅身住所及説法利益
此意者。今云フモ身密之色三摩耶身色相
得意歟。若又三摩耶身所現有佛身色相
音聲等三密可得意歟。△一義云。今三密
業用非所住三昧耶身所現。直明能住
主法身三密説法之義。當經所説三平等
法門故。意以神力加持説三平等句
門佛身所住故。住處ヲモ名加持處也。所入
名加持三昧。所住土名加持住處。皆此義也
△一義云。今三密業用是當瑞相。上神變加
持釋相當段文義共同也。彼神變加持
直以瑞相經文釋成其義故。明瑞相
三身云事分明也。又下説瑞相印現義時
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身無盡莊
嚴藏等。彼瑞相三身是所加持身也。教主法
能加持身也。彼能加持身所住土故住處
名加持住處義釋成也。遍明抄云。加持處
者有二義。一云。是塵道世界加持所住ナレハ
名加持處也。一云。今佛作此加持此所住
處故名加持處也。是能加持處也此二義
中。後一義先所云義同也。初一塵道
世界加持身所住ナレハ名加持處云事。一往難
得意。今法界宮自性會也。何可云瑞相加
持身所住哉。但機見ニハ雖自性會加持世
各別。約佛身不動法界宮而作神變加
持瑞相。故約此*儀邊法界宮云加持身所
住處歟 加持世界名塵道世界事。疏家大
師解釋中ニハ不及見之。本據可勘之△令一
切衆生。一切衆生指所化人。身密之色
密之聲意密之法能化三業也。就其意密
名法事法塵義也△隨其根性種種不同等
是隨所度生界本縁性欲。能度三密
業用不同義也△即此所住名加持處也
結成加持住處義
次又釋歎加持住處故云廣大金剛法界宮
 已下釋經廣大金剛法界宮。於中初總
表。次大謂無邊際故別釋也。就其今廣
大金剛法界宮所住三昧耶身ナル事分明也。
ルニ此廣大金剛法界宮釋歎上加持住處
釋。故如來加持同所住ナル事明也。付之。大
師以如來加持等五句五佛祕名釋給。此
詮五句各別義見。爾今疏家解釋廣大
金剛等文釋歎上如來加持見故。非各別
ニハ聞。仍似兩祖解釋相違。付之△一義。疏
家大師各據一義也。意於此五句或爲五
祕名。或廣大以下釋歎上二義經文
故。疏家大師各釋一義也△一義云。五佛
縁起次第轉釋義故。二師解釋無相違也。次
第轉釋事。下轉釋佛莊嚴藏并出過語言道
以下轉釋本不生義&MT06279;可得意也。覺苑
師意上如來加持同廣大金剛法界宮ヲモ佛身
可得意歟。演密抄云。疏第二所謂如來實相
智身者。此法界全是如來實相之身。既是如
來實相之身ナリ何有處耶。由加持故即是眞
實功徳莊嚴之所也。亦是華嚴十身中之智
身也 第二又云。若以心王所都即佛身
名宮。若以摩醯首羅住處即是器界。今爲
如來有應之處無不是此宮即屬應身。是
加持住處ナリ。隨世爲名故曰宮也△自門
學者一義以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共
佛身取義。今疏末卷九云 以第二三摩耶
故得同如來加持法界宮尊特之身
四云諸尊等既作種種佛事。還從本位
而入毘盧遮那如來之身。亦如出時位次
無異故。彼經云復入法界宮也此解釋
法界宮。疏釋毘盧遮那之身故。法界宮
即佛身ナル證據也。付其覺苑師意如來實相智
ヲハ華嚴十身之中智身判。學者一義ニモ
來加持雖他受用。廣大金剛法界宮等文結
歸自受用智身被釋取義。或又釋他受用
法身之義故。必非結歸自受用取義。此
自受用ヲハ合能住本地法身處可得意
也。又他門五大院如來加持以下ヲハ住處判。
而此中如來加持爲佛身。廣大金剛法界
ヲハ器界取義云云此時者釋歎加持住處
難得意者也。雖然以器界釋歎スト佛身強
可得意歟。凡此義不審者也。可見本文。
誠或云佛身或云器界二義共道理文證
有之故雖取捨。雖爾。以法界宮爲大日
説處事。大師處處解釋分明也。寶鑰竝眞
言問答等見。付中大師十不同中。法華爲
同居土之説。大日經ヲハ法界宮判既對同
居土法界宮寂光土釋。非佛身ニハ見。若依
此義者。疏家復入法界宮御釋。經疏影略
被顯能住所住可得意也。凡又法界宮以
四曼即佛之義佛身如來身釋事強不可遮
者也
大謂無邊際故 已下別釋也。於中初廣
二字逆順釋之。大謂無邊際故者。大
爲名包含爲義。故釋無邊際故也
廣謂不可數量故者 以數量過刹塵義釋
廣義。付之。大師開題初擧大言讃塵數之
徳。大日四種身其數過塵數。此大名亦復
如是又今疏下云。廣亦無際此時無邊
際不可數量義共可通廣大見。但今且約
一邊作此分別歟
金剛喩實相智過一切語言心行道。適無
所依不示諸法。無初中後。不盡不壞離諸
過罪不可變易不可破毀。故名金剛此
釋金剛二字。於中初總表。次過一切下別釋
此中初ニハ法説。次如世間下譬説見。付之△
一義云。金剛約智。法界約理。有智徳常恒
不動不壞能壞義名金剛。理體諸法體性
稱法界。隨釋金剛喩實相智。判法界者廣
大金剛智體也。付之實相智者△一義云。實
名渉理智。故智直名實相取義。下釋
色心實相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此意
相之名通色心理智見。一義云。實相指理。
證彼實相理智故名實相智。准正體智
眞如智可得意也。或一義云。金剛法界共
通理智了簡。理智共以堅固不壞義名金
剛。諸法體性故名法界取義。此時實相智。
如次指理智。下智體智身釋是亦分別理
智可得意也。但大師准金剛頂經瑜祇經文
二教論下
唯此佛刹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密嚴華
釋金剛表智清淨表理自性通二得
意。金剛智法界分別宜歟△過一切語
言等已下別明也。此釋依智論第一卷釋
四悉壇中第一義悉壇論文也。彼論云。第一
義悉壇何者是。答曰。過一切語言道心行處
滅。適無所依不示諸法論法實相無初無
中無後。不盡不壞。是名第一義悉壇
付之。自宗指實相境界名言斷心滅有二
義△一義云。自宗意於自證極理。者實絶
言心也△一義云。自宗意如來種種三業皆
至第一實際妙極境。故言心離絶之義不可
有之。仍所離言語心量竝約因位談
得意歟。大師引釋摩訶衍論五種言語十
種心量文。判言語心量離不離義。依彼釋
可得意也△道字可通言語心行二歟。唯
識論第十。尋思路絶名言道斷△適無所
依等付已下解釋古來雖有種種了簡。今
案之被釋述過一切語言心行道義見△適
無所依者心行處滅義也。今疏末卷云。自心
自覺不思儀法界。出過一切心地無所
依也一切皆心爲所依行。爾過心行
道故云無所依也△不示諸法者。言語盡竟
義也。意以言語爲能詮示諸法相。爾名言
道斷故云不示諸法也△無初中後者通言
斷心滅二△不盡不壞者盡生滅起盡變易
義。壞破壞義也。絶言説名字故無起盡變
易義。絶心行故無破壞義也。釋論第二云。
一切外道九種變論十種異執唯以名字爲
本。而轉一切煩惱破障一切所知壞障。唯以
心法爲依而轉故此意也。但釋論以變易
爲名字。名字言語其義同故無相違也△離
諸過罪者是可通言心二也。依智論意者。
離諸過罪句可屬下不可變易句始歟。其
彼論文釋不盡不壞是名第一義悉壇。離
諸過罪句無之。至別文處。所謂通者離一
切過罪不可變易等△不可變易不可破毀
不可變易約言語。不可破毀約心行歟△
故名金剛者結成也△一義云上來諸句約
篇篇了簡之。過一切語言心行道言斷
心滅義。適無所依無過上義也。下釋云第一末
萬像皆悉依空。空無所依。如是萬法皆依
淨心。淨心適無所依此義也△不示諸法
者不變常住義也。是不示縁起有爲諸法
意也。或果地内證境。而不示因人義也△
無初中後者離三際移轉義也。起信論釋
三大中體大眞如云。非前際生非後際
畢竟常住此意也△不盡不壞者。離生滅
起盡無常破壞相義也△離諸過罪者。通指
上言語心行三際盡壞等。演密抄第二云。約
四句百非釋之。彼抄云。疏離諸過罪者離
四句百非也。四句者。謂有亦有亦無
有非無。清涼云。四句之火莫焚是也。百非
者。然衆生迷執雖多。不出一異有無四句。
約此以明百非。謂一亦一非一非非一。異亦
異非異非非異。有無亦然。共成十六。三世各
十六成四十八。斷常二見各四十八アレハ成九
十六。并本四句都成一百。皆違正理故云
非也
如世間金剛寶有三事最勝。一者不可壞故。
二者寶中之上故。三者戰具中勝故。此與釋
論三種金剛三昧中喩意大同 已下釋譬
金剛。於中初正釋。後此與明同
智論意義△如世間金剛寶戰具勝故
以喩金剛三義喩法實相智徳也。付之上
法説ニハ結不可變易不可破毀故。喩三義
中當第一不可壞義。雖爾。擧喩顯法實相
寶中之上戰具中勝義有之也△一義。上
法説中ニモ可有寶中之上戰具中勝義也了
簡。但何文可配釋乎可有交合也 金剛
有重重事可有交合 以今三義。配釋佛金
蓮三部事。第一不可壞蓮華部。蓮華部顯理
不變故不可壞義也。第二寶中之上者佛
部。佛部具萬徳三部中最上故。寶中之上
爲佛部。第三戰具中勝者金剛部。金剛部表
斷惑智徳故戰具中勝配金剛部也△此與
釋論等此因明智論意大同也△三種金
剛三昧者。金剛三昧金剛輪三昧如金剛三
三種也。金剛三昧百八三昧中第十。金剛
輪三昧第二十三。如金剛三昧當第四十
八也△金剛三昧事。智論第四十七云。金
剛三昧者。譬如金剛無物無陷。此三昧亦
如是。於諸法無不通達令諸三昧各得其
用。如車渠馬瑙瑠璃唯金剛能穿又云。
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諸法。入無餘涅槃。更
不受有。譬如眞金剛能破諸山石令滅盡
無餘金剛輪三昧事。同論云。如眞金剛輪
所往無礙。得是三昧者於諸法中所至無
又金剛輪者。此三昧能破一切諸法無
遮無礙。譬如金剛輪轉時無所不破無所
障礙如金剛三昧事。同論云。得是三昧智
慧能通達一切諸法亦不見通達用無所
得故又云。如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諸煩
惱結使無有遺餘。譬如釋提桓因手執金
剛破阿修羅事付之。智論三種金剛與
當段金剛三義大同事中古異義也△一義
云。智論金剛三昧金剛輪三昧如金剛三昧
三種。如次當今不可壞等三義。故釋大同
也。意金剛三昧喩能破諸山石令滅盡無
是自體不可壞故能壞諸物也。故當不
可壞義。又金剛輪三昧ヲハ者喩輪寶故當寶
中之上義。如金剛三昧破阿修羅是戰具
中勝義也云云是大樂院
兩義也
東義云。彼三種
剛之釋與當段不符合。故正不可合之。
大分同故云大同云云或一義云。三種中第
三如金剛三昧戰具中勝之義全同也。其故
論釋譬如釋提桓因手執金剛破阿修羅。故
是戰具中勝義分明也。初二義不可壞寶
中之上異也。如此非全同故云大同
也。此等義勢篇篇也。雖爾何レモ非無不審。
先三義中後一義同故云大同了簡難思。
今疏下文大同少異然三義中一義同邊
以不可云大同。付之。後一義云大同少
異了簡在之。次云智論三種今三義同者
不可云大同。大同言有少異顯故。隨華嚴
清涼師不全同故名爲大同次三義共大
分同ナリト云了簡事。大分同樣其意雖難知。以
此一義ヘヲ了簡可得意也。其故智論所明
三種喩今三義大同故引然證。雖然非全
同故云大同也。其故智論所説第一金剛三
昧喩能破義故。全非不可壞義。雖然自體不
壞故能壞諸物故於義同也。第二金剛輪三
喩説。金剛輪寶運轉時破諸物義也。直
不云寶中之上。故非全同。雖爾彼輪寶
中上故。於義大同也。第三如金剛三昧喩是
又雖不云戰具中勝執金剛破修羅軍事
於義同也。故云大同覺 涅槃經十五卷梵
行品。善男子。如諸善寶中如意寶珠最爲
勝妙。如諸味中甘露最上又今疏下猶如
眞陀摩尼爲諸寶之上此等意以如意珠
爲寶中最上。然今以金剛寶中之上釋事
難得意。付之一義云。輪王七寶中ニハ金輪寶
爲第一故。以此義釋寶中之上也△或一
義云。如意珠以雨諸寶邊爲寶中之上。金
能壞徳勝諸寶故云寶中之上也△或
一義云。必非云望如意珠等諸寶上。望自
餘諸物云寶中之上也 金剛置龜甲之
上。以白羊之角打之摧云云爾者不可云
不可壞。但今約多分可得意也
法界者廣大金剛智體也。此智體者所謂如
來實相智身 已下釋經法界二字。於中初
直明智體性ナル&T069222;。後此智體者下轉釋實相
ナル&T069222;。凡法界言。依處或稱理智。或通事
理。今先指理體見△廣大金剛智者指上廣
大金剛屬智體也者今法界也。界言指體
也。光記一云。界者性也。性謂言體法者
軌持之義也。付之一義。法指萬法。理萬法
體故。爲智成體也。故釋廣大金剛智體也。
一義。法者今指智也。通文記云。法者。金剛
智印内證功徳法也。是即法之界也。金剛智
之體也。佛地論第七云。能爲一切善法
依假名法界△一義云。法直指理也。
理體平等軌持云法也 廣大金剛法界宮
者。廣大言通金剛法界可得意也△此智體
此明轉釋智體義實相智身ナル義。身者
體義也。大師釋金剛頂經平等智身云。平
等智身者。智者心用。身者心體。平等者普
付之釋如來實相智身事。若以廣大金
剛法界宮佛身得意義ナラ者。佛身故釋如來
實相智身可得意。若器界得意義ナラハ。器界
ヲモ名如來事。可准知上來了簡。若又擧
能證人取所具理智可得意歟。爲顯今
此金剛法界理智如來果徳境界而非因分
所知義。釋如來實相智等可得意歟△次
實相事△一義。實相言通理智△一義。實相
名理體也△通文記云。此智體者。所謂如來。
實相智身者以身釋體。實相之照用名智。
智之身體即實相也
以加持故即是眞實功徳所莊嚴處。妙住
之境心王所都故曰宮也 已下釋宮一字。
於中初示心王所都。後此宮下明神心
宅△以加持故付此加持言△一義云。自
性法身現他受用身云加。是失名クト
取義。意無相法身眞實功徳所莊嚴他受
用身爲心王自性法身所住義也。此以金
剛法界宮爲佛身義意也△一義云。從無相
法身現器界法界宮義也。此法界宮以如
來功徳所成也。下明樓觀莊嚴相。還以如
來種種功徳寶王間飾樓閣寶王此意也△
一義。如來眞實者指法曼荼羅。從此法門身
現器界也云云レモ加持之義可准知初義
△妙住之境者。對常途能所共麁淺云妙。
天台文句第一卷云前三佛住能所皆麁。後
佛住能所倶妙。今經即是圓佛住於妙
住也准此釋麁妙待對可得意也△心
王所都者。大日心王所居故云爾。四佛四
菩薩倶此心王處攝可得意歟。凡心王心數
共羅列法界宮。次下釋云。如來在&MT01302;此宮中
爲獨處耶有眷屬乎。故云。此中乃有無邊
眷屬常所集會。所謂執金剛等也雖爾。
今先約王釋心王所都也△宮事演密抄第
八云。羅演云宮室。或云鎖窟。或云藏。今取
宮義。蓋取彼依處以表法也
此宮是古佛成菩提處。所謂摩醯首羅天宮
 以下明神心所宅。於中。初總釋。後釋論
云下別釋。別釋中。初引淺略義。後今此宗下
明深義。大師開題意。此宮是古佛成菩提處
爲總釋。所謂摩醯首羅以下爲別釋。此中從
初至號曰大自在天王是也爲淺略釋。今
此宗以下深祕釋分別セラルト見。開題云。是即
古佛成菩提處。若據淺略義者。摩醯首羅天
王宮。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
天。過此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
號大自在天王宮是也。若就深深祕釋者。
以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名自在天王宮。
謂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此宮。不獨在三界
之表眞言問答ニモ大自在天王宮爲淺略
義見。今疏家解釋意。古佛成菩提處指所
謂摩醯首羅天宮。釋論云以下分淺深二義
見。仍兩祖解釋其意各別也△或一義云。摩
醯首羅天宮偏屬淺略事難思。其故深祕
大自在名字在之。故釋名曰自在天王
宮也。爾者所謂摩醯首羅天宮兩度讀通
淺深二義可得意歟。此義ナラ者疏家解
ヲモ所謂摩醯首羅天宮以下ヲハ取淺深總表。
開題釋一具可得意也△一義云。此宮是乃
至摩醯首羅天宮文淺深總句也。釋論云。以
下淺深各別釋之。開題御釋自元摩醯首羅
天宮文通淺深故。淺略釋一具引之事無
相違也。如次上義此宮是古佛成菩提處。
所謂摩醯首羅天宮讀文事難思。其故者上
云摩醯首羅天宮文無之。何置者言可牒
之乎△此宮者指金剛法界宮宮也。△古
佛成菩提處者。云佛成正覺處意也。疏末卷
十六云是古昔諸佛成最正覺先佛成三菩
提也△所謂摩醯首羅天宮所謂摩醯首
羅天宮取淺略釋意ナラ者。古佛成菩提法
界宮以淺略義得意者。色界頂大自在天
王宮可得意云釋也。諸佛於色界頂成智
所成覺故。起信論云。又是菩薩功徳成滿&MT06279;
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地
論云。二者後報利益。摩醯首羅智所成也
心地觀經第二云。其受用身有二種相。一自
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
萬行利益安樂諸衆生已。十地滿心運身
直往色究竟天出過三界淨妙國土。坐無
數量大寶蓮華。而不可説海會菩薩前後圍
遶。以無垢増撃於頂上供養恭敬尊重讃
歎。如是名爲後報利益若通淺略深祕義
者。法界宮付云大自在天宮有淺深二意
可得意也云云摩醯首羅者此翻大自在。探
玄記第九云摩醯此云大。首羅此云自在。智
處有四義。一以下三禪慧多定少令智不勝。
四無色中ニハ定多慧少&MT06279;智亦不勝。此第四禪
定慧等故是故智勝。故云智處。二此處五那
含天是聖人所生處。聖人智勝故云智處。三
此處有十地菩薩攝報果。彼菩薩十度行別
成智處。故名彼處以爲智處。四此處以成
報身得一切智一切種智故名此處以爲
智處
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天。
過是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
曰大自在天王是也 是引智論明大自在
淺略義。論第九云。第四禪有八種。五種是
阿那含住處。是名淨居。三種凡夫聖人
住。過是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
號大自在天王當此文△第四禪者。色界
有四禪中第四也。付之祕藏寶鑰上。第四禪
有九。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
現色究竟是也今論云八種相違如何。答
立八種時除無想天也。無想天廣果天中
有高勝處名無想天。非別地故除之。頌疏
第八云。薩婆多宗除無想天者。謂廣果天中
有高勝處名無想。別非有地故不立也○
亦上座部立無想天。謂與廣果因果別故
△那含住處那含者。具云阿那含。此云不
還。此不還果聖者所住故云那含住處。第四
禪八天中無雲福生廣果三天凡聖雜居。無
煩無熱等五種唯聖者ノミ居也。故釋第四禪
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天也。演密抄二云。疏
五種那含住處者。那含者即不還也。此有五
種。一中般那含。謂處中有而般涅槃者。二
生般那含。謂處生有及本有中而般涅槃者。
三行般那含。謂加行精進而般涅槃者。四無
行般那含。謂有速疾道不假加行而般涅
槃者。五上流般那含。謂從下向上而般涅
槃。此般涅槃謂得果義。謂阿那含而得阿羅
漢名般涅槃。廣如義林文言 五種那含
事。能能可有沙汰△五種那含住處演密
抄云。住處者。是五種那含所依住處。謂無煩
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名淨居天演密
抄云。言淨居者。謂離欲諸聖以聖道水濯
煩惱垢故名爲淨。淨身所居故名淨居。或
此天中無異生雜。純聖所止故名淨居
密抄釋。多悉可有校合△頌疏第八云。此
云。五天名淨居天。唯聖人故無異生雜。故
名淨居△過是以往○是也是第四禪
五天外別在十住菩薩所居大自在天宮
釋也。就其今此自在天王宮界内界外事。
智論意過第四禪八天別有十地所居淨居
天見。故成界外之義歟。隨十地經有妙淨
土出過三界。十地菩薩當生其中瓔珞
經云。三僧祇滿十地菩薩於四禪上大自在
是皆界外見。唯識疏云。其淨居上
有實報土第十地居。爲三界處トヤ爲不爾
耶。佛地論説。此他受用所居淨土。爲第十
地諸菩薩等説法處故。即色究竟天攝
燈云。然自在宮非淨居攝。瑜伽第四云。色界
中ニ十八住處アリ。無想天廣果天。非別處
所。既云十八住處。復言無想攝廣果天故。
自在宮非五淨居。若淨居攝セハ處應十七非
十八故此義燈色界所攝然非淨居
攝判。唯識疏意有淨居上然色究竟攝義
判。雖有少異共以爲界内攝。今疏主依智
論意存界外義歟。其故下深祕釋遮ストノ
途意不獨在三界之表也此意淺略釋
リハ者。三界外可有之聞。隨末卷第五。次於
東方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衆○阿闍梨
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過之已上有菩薩
受佛職位處。亦名淨居天。多是一生補處
菩薩。是第二院所攝。非此中所明也
釋意。五淨居天ヲハ爲外院。十地所居淨居天ヲハ
第二院所攝釋可各別覺。付之十住心論
第三引他化天上有摩破旬天説器世經
文。而屬他化天見。既他化自天上摩破
旬他化所攝也。爾者淨居上自在宮尤可
色天所攝覺。隨淨影師釋中此他化
有摩天處近他化攝○依大智論。五淨居
上別更有一菩薩淨居○是第十地菩薩住
處。以之通前。色界合有二十三天爾者
爲界外土事一往不審也。但摩破旬天是界
内故可攝他化道理明也。十地菩薩界外
聖人故。可非色界所攝道理可有之。隨經
説出過三界。又十住心論中ニモ欲天中雖擧
摩破旬天。色界中不出今天。爾者存界外
義歟。次淨影釋或讀文點以此通前色
界合有二十三天云云
今此宗明義以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名曰
自在天王宮也 以下明深祕義。於中初直
明深祕義。後謂隨下遮常途説。付之。自在
加持神心自在天王義。所宅宮義也。加持神
。若指瑞相者今可取能現能加持身也。
若又於本質身上自在加持神心義得意
不約瑞相義可有之也。付之演密抄意釋
若以心王所都即佛身名宮以佛身名宮且
所住故。隨世俗名宮義判。學者一義又爾
也。若器界得意義ナラ者淺略釋既約器界。爾
者淺深兩釋器界之上淺略深祕可得
意。故非佛身可取義也
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此宮。不獨在三
界之表也 已下對深祕義遮常途説。意大
日如來自在加持神心應現之處悉自在天王
宮故。周遍法界之處也。非三界之表所立自
在天王宮也云釋意也。今此深祕義ヲハ。可准
知佛地論如實義也。佛地論第一云。如是
淨土爲與三界同一處爲各別乎。有義ニハ
各別。有處説在淨居天上。有處説在西方
等故。有義同處。淨土周圓無有邊際遍法
界故。如實義者。實ニハ受用土周遍法界。無處
不有。不可説言離三界處。亦不可説
&MT01302;三界所。若隨菩薩所宜現者或在色界
淨居天上。或西方等。處所不定△付之有
應言事。古徳了簡應有二義。一附應義。二
相應義。謂理智相應義也。今取後義也云云
但以附應義得&MT01302;意強無相違歟。文顯相
見。能能可有了簡 如當段解釋者。
付法身土名自在天王宮。淺略義邊第四禪
頂淨居天也。深祕義約自在加持神心附應。
然自宗經軌中多或説第四禪。或説色究竟
天。此等實非色頂中第四禪可得意歟如
何。答。法身土事理事。古徳交合之。他
慈覺安然等所解。 自性受用土無色相
方所得意歟。慈覺金剛頂經疏云。阿迦尼咜
天者不是世間所説三有色界頂天。是則大
毘盧遮那心中本有大菩提心光明心殿。阿
迦尼咤天此云色究竟。心是諸法究竟所歸
此意。攝色歸心。無相一心理云色究
竟天被釋見。是尚符順顯家所談宗義覺。
今自宗意。即事而眞故。非離色相之外立
法身土。當段深祕釋此意也△付之如當段
深祕者。三界六道悉法處也。爾別説第四
禪色究竟天事不審也。但周遍法界土故何
法身土ナル事勿論也。然從法門標幟。或云
第四禪。或説須彌盧頂。或指他化自在天。
或云波羅奈國宮中等。付中指第四禪色
究竟天事。彼天色相殊妙故寄之顯法身
之色相也。或又第四禪是不壞天故法身常
恒之義寄彼天顯之也。或又他受用身於
色界頂成佛説法。寄彼他受用爲顯内證
自性受用境界云爾。非如他門宗義盡色
相無相之處法身土得意也 十界自性等
事可有沙汰
大日經疏第一本卷之五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六上半
六日

一切持金剛者 上來住處成就釋畢。以下
付衆成就總句一段可有了簡。此一
文。初牒&MT06279;經文作屬當。後如來在此宮
作釋也。此中。初總釋。後梵云。伐折羅
陀羅下別釋。於中初釋金剛集會。後然以
自在神力下明加持應現相。委細科棟
可聞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 是牒衆成就
文。當經説會。大悲胎藏法界曼荼羅
會故。可四重法界圓壇ナル。爾ルニルニ衆成就
別説文先説内大二眷屬ヲノミ見。是
略不定故。且&MT06279;被説内大二眷屬ヲノミ歟。
又列衆事メト聞者生信タル故先擧菩
薩金剛二類不列雜類身歟。或又除一
切蓋障菩薩等スト機見隨類ヲモ
シタル事在之。付其持金剛名字通内大二眷
古來尋也△一義云。持金剛名字
可通内大二眷屬。其故總別諸相可一具ナル
ルニ別説被連内大二眷屬。上總句
不可限内眷屬覺タリ。隨次明妙眷屬解釋
所限見。但別説内眷屬ノミ被立金剛
稱事自元金剛名字有通屈兩邊故。彼
約別門。總句文付通門一切被名金剛
也。金剛名字有通*屈事三部五部ニハ
一部名字也。雖然通而言之諸尊皆具
金剛號故廣スルヲ明也。爰以大師十住心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言金剛者五部
諸尊所持法界標幟ナリ。 獨三五鈷輪劍摩尼
蓮華等種種三昧耶身&MT06279;名金剛。金剛表
常恒不動不壞能壞此釋分明也。△一
義云。別説經文。已其金剛名曰虚空無垢
執金剛等是分明金剛名字ヲハ内眷
見。隨而疏家被簡別内大二眷屬時
諸執金剛一向是如來智印。今此菩
薩義兼定慧。又兼タリ慈悲故別受名
菩薩ヲハ名金剛聞。但至一切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